止糖保肾颗粒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_1表达的影响

止糖保肾颗粒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_1表达的影响

一、治糖保肾冲剂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_1表达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孙健[1](2020)在《解毒通络益肾浓缩丸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通过研究解毒通络益肾浓缩丸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T2DM)大鼠的糖代谢、脂代谢、肾功、肾脏组织病理改变、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血清中的浓度、GLP-1受体(GLP-1R)基因表达量及cAMP/PKA路径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保护肾脏的作用机制,验证导师南征教授“毒损肾络”理论的科学性,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DN)提供新思路。方法:1.将60只雄性SPF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随机分组后运用高脂饲料联合STZ腹腔注射诱导实验性糖尿病(DM)大鼠模型,注射72小时后进行取血,测空腹血糖≥16.7mmol/L且<23.2mmol/L者视为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的45只大鼠随机五组,分别为DM模型组9只,解毒通络益肾浓缩丸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药(厄贝沙坦片)组各9只。中药治疗组通过灌胃给药,剂量为解毒通络益肾浓缩丸混悬液高剂量3.0g/kg/d、中剂量1.5g/kg/d、低剂量0.75g/kg/d;西药对照组以3.5mg/kg/d剂量厄贝沙坦片混悬液进行灌胃。连续给药12周,期间记录大鼠的体质量、24小时尿量等;检测肾功能、血脂情况,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4h尿微量白蛋白,实验结束时记录肾重/体重。2.运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进行观察,研究解毒通络益肾浓缩丸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结构病理形态学的影响。3.采用ELISA法、免疫组化方法、Westenblot、RT-PCR法检测解毒通络益肾浓缩丸对肾组织血清GLP-1浓度、肾组织中GLP-1R相关蛋白的影响。4.采用ELISA法、免疫组化方法、Westenblot法观察cAMP、8-OHdG、PKA、P47-phox的影响。结果:1.解毒通络益肾浓缩丸能够缓解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精神萎靡、体重减轻、饮食增多以及尿量增加等常见临床症状。2.解毒通络益肾浓缩丸能够改善糖代谢和脂代谢,减低实验性DM大鼠空腹血糖、TC、TG浓度。3.解毒通络益肾浓缩丸对实验性DM大鼠早期蛋白尿有抑制作用,降低Scr、BUN,保护肾功能。4.解毒通络益肾浓缩丸具有改善实验性DM大鼠肾脏组织结构病理损害,具有延缓肾脏组织病理性改变的作用。5.解毒通络益肾浓缩丸能提高实验性DM大鼠血清GLP-1浓度,上调肾脏GLP-1R受体蛋白及基因表达的作用。6.解毒通络益肾浓缩丸能够调节实验性DM大鼠肾组织中cAMP、PKA、8-OHdG、p47-phox含量,激活cAMP/PKA通路,下调尿液中8-OHdG,起到抗氧化应激的作用。结论:解毒通络益肾浓缩丸能够改善实验性DM大鼠的一般状态、改善糖脂代谢、抑制肾组织结构病理性损伤,具有提升血清GLP-1浓度及肾组织中GLP-1R表达的作用,激活cAMP/PKA通路,下调8-OHdG,抑制氧化应激。导师南征教授提出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关键是“毒损肾络,邪伏膜原”。本研究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运用“调散膏、达膜原”及“解毒益肾、通络导邪”的治法与糖尿病肾病的现代医学发病机制相结合,发现解毒通络益肾浓缩丸可能通过调节GLP-1来对肾脏起到直接与间接的保护作用。

刘艳茹[2](2019)在《芦黄参花复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保护作用及TGF-β1/Smad2通路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芦黄参花复方(LHSH)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TGF-β1/Smad2通路及相关因子的表达影响情况,探讨芦黄参花复方(LHSH)延缓糖尿病肾病(DN)肾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材料与方法:SD大鼠8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DN组)、西药组(ARB组)及芦黄参花复方治疗组(LH组),芦黄参花复方治疗组又分为芦黄参花复方优化方组(LHD组)、芦黄参花复方高剂量组(LHB组)、芦黄参花复方低剂量组(LHA组)。采用三联造模法制备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即摘除大鼠右侧肾脏,高糖高脂喂养,1个月后1次性腹腔注射链脉佐菌素(STZ)45mg/kg,当血糖值达到16.7mmol/l且尿蛋白为阳性时,提示造模成功。sham组大鼠给予相同创伤但并未切除右侧肾脏后,给予腹腔注射枸橼酸钠缓冲液45mg/kg。造模成功后,sham组及DN组给予生理盐水1ml/d,ARB组给予厄贝沙坦片75mg/kg/d,LHD组给予芦黄参花复方加减方750mg/kg/d,LHB组给予芦黄参花复方750mg/kg/d,LHA组给予芦黄参花复方375mg/kg/d。给药8周后,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学变化,Masson染色检测肾脏纤维化情况,生化检测肾功能、血糖、血脂等,尿常规检测尿ACR及24小时蛋白尿的情况,ELISA检测炎症因子,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NF-κB及TGF-β1/Smad2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结果:1.一般情况:DN组大鼠具有典型的多饮、多食。芦黄参花复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精神状态、活动度及“三多一少”等症状均有显着的改善作用。2.生化检测:与Sham组相比,DN组血肌酐、尿素氮、血脂等水平升高,与其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H组与ARB组大鼠的血肌酐、尿素氮、血脂等水平均比DN组低。且LHD组的治疗效果要优于AR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尿常规:与DN组相比,LH组、ARB组尿ACR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水平降低,与其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HD组相较ARB组的治疗作用明显,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HA组与LHB组的治疗作用不及ARB组(p<0.05),且两组之间无差异。4.组织学检测:光镜下:HE、Masson染色提示,DN组大鼠可见肾小球增生肥大,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生。肾小囊呈裂隙状,甚至出现球囊粘连。小管间质无水肿,上皮细胞颗粒变性,浊肿,无刷状缘脱落。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小灶状间质纤维化。各治疗组对肾脏病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作用,其中,LHD组的肾脏病理改变相较其他治疗组轻。5.炎症因子检测:ELISA检测IL-18炎症因子的表达情况,WB检测Nox4蛋白表达情况。DN组IL-18因子、Nox4蛋白及NF-κB因子表达最强,sham组的表达最弱,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HD组与ARB组组间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HA组与LHB组组间相比无差异。6.纤维化指标:sham组肾脏中无CTGF蛋白的表达,DN组肾脏中存在CTGF蛋白的表达且DN组表达情况最强(p<0.05)。LH组及ARB组均有抑制CTGF蛋白的表达的作用,组间对比有差异性(p<0.05)。针对TGF-β1/Smad2信号通路及CTGF蛋白的表达情况,与sham组相比,DN组TGF-β1/Smad2信号通路及CTGF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LHD组对其有抑制上调的作用,相较ARB组抑制作用明显(p<0.05)。结论:1.芦黄参花优化方能够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一般状况、减轻尿蛋白及改善肾功能,对糖尿病肾病有肾脏保护作用。2.芦黄参花优化方能够抑制早期糖尿病大鼠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18因子、Nox4蛋白及NF-κB因子有相关性。3.芦黄参花优化方能够减轻早期糖尿病大鼠肾脏纤维化改变,TGF-β1/Smad2信号通路可能在其中起主要调控作用。

郝媌[3](2018)在《基于和络泄浊,培土宁风法探讨和肾络宁风颗粒对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的干预机制》文中提出目的提出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肾络瘀滞,脾虚风动”的中医病机理论假说,探讨以“和络泄浊,培土宁风”法为治则的和肾络宁风颗粒对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模型大鼠的干预机制及效验机理。方法采用5/6肾切除及高磷饮食制备慢性肾衰钙磷代谢紊乱大鼠模型。65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按抽签法随机分为正常组(n=8只)、假手术组(n=8只)和模型组(n=49只)。将造模4周后存活大鼠60只随机分为如下7组进行药物干预:A.正常组(n=8);B.假手术组(n=8);C.模型组(n=10);D.骨化三醇西药组(n=8);E.中药低剂量组(n=8);F.中药中剂量组(n=9);G.中药高剂量组(n=9),持续给药8周。动态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记录精神状态、摄食、活动度、毛色、尿量、粪质与体重的动态变化。HE和PAS染色观察肾组织形态学改变。检测各组血清肌酐(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24h尿蛋白定量、血钙(Ca2+)、血磷(P3+)、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等。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1 precollagen,PINP)水平。取各组大鼠肾组织通过光镜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大鼠肾脏Klotho蛋白、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Wnt4、β-catenin及骨钙素(Osteocalcin,OC)、PINP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大鼠肾脏Klotho、BMP-7、Wnt4、β-catenin基因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肾脏Klotho蛋白、BMP-7及骨组织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OC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模型组大鼠肾小球结构紊乱、系膜细胞增生,基质增多,部分肾小球硬化,肾小管代偿性扩张或灶状萎缩,肾间质内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及局灶性纤维组织增生,而和肾络宁风颗粒中药中、高剂量组肾小球增生硬化程度及肾间质内炎性细胞浸润情况较模型组有改善。2.与模型组相比,和肾络宁风颗粒中高剂量组血Scr、BUN等水平明显降低,血Ca2+水平明显上升,体重增加,血PTH、ALP及PINP水平均有下降(P<0.01);与西药组比较,和肾络宁风颗粒中高剂量组在降低血Scr、BUN和P3+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提高血Ca2+、降低血PTH、ALP及PINP水平方面二者具有同等疗效(P>0.05)。3.和肾络宁风颗粒中剂量组Wnt、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下降,基因表达下调,较模型组有差异(P<0.01),与西药组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4.和肾络宁风颗粒中高剂量组Klotho蛋白及BMP-7基因表达上调,蛋白表达增加,FGF23蛋白和OC和PINP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与西药组对比,和肾络宁风颗粒在降低FGF23蛋白表达方面差异显着(P<0.01),上调BMP-7蛋白与基因表达(P<0.05),在调控Klotho蛋白及基因表达的上调和对OC、PINP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方面两者疗效相当(P>0.05)。结论和肾络宁风颗粒能够减轻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大鼠肾小球硬化等病理损害,改善体质状况;能够有效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提升血钙水平,控制血磷、PTH及ALP,提高肾功能、改善矿物质代谢紊乱,且与中药浓度剂量呈一定正相关性。和肾络宁风颗粒能够抑制FGF23高表达,上调Klotho蛋白及基因表达,以调控Klotho/FGF23轴的动态平衡。并通过降低血P3+、PTH及SHPT水平,及协同促进BMP-7蛋白及基因表达等多种途径影响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的活性,下调β-catenin,有效阻断β-catenin的靶基因转录,影响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以进一步控制ALP的活性,降低OC、PINP异常表达和血清PINP浓度,从而抑制成骨细胞的异常分化和骨重建,调节骨代谢,发挥生物学效应。和肾络宁风颗粒发挥以调控Klotho/FGF23轴为主的综合作用改善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及继发骨性营养不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进展。

谢铭君[4](2018)在《灯盏益肾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观察灯盏益肾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蛋白排泄量、肾功能和肾脏组织病理的影响,探讨灯盏益肾颗粒对糖尿病肾病病理的影响、可能的作用靶点和机制,为实验用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清洁健康的成年雄性SD大鼠100只,体重(230±20)g,8周龄。将10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15只、链脲佐菌素建立模型组85只。链脲佐菌素建立模型组使用1%柠檬酸盐缓冲液溶解链脲佐菌素(STZ),按55mg/kg一次性在大鼠左侧腹腔注射造模,A组用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造模后各组均给予标准饮食,更换垫料,定期消毒笼具。在STZ造模过程中5只大鼠死亡。链脲佐菌素建立模型组在造模处理72小时后连续3天测随机血糖>16.6mmol/L为糖尿病模型制备成功。造模后的大鼠喂养1周后测随机血糖>16.6mmol/L,尿量为对照组的1.5倍及以上,24小时尿白蛋白(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为对照组的1.5倍及以上,则为糖尿病肾病模型制备成功。链脲佐菌素建立模型组共有75只大鼠造模成功,把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组)、盐酸贝那普利组(C组)、灯盏益肾颗粒低剂量组(D组)、灯盏益肾颗粒中剂量组(E组)和灯盏益肾颗粒高剂量组(F组),共5组,每组各15只。各组分别进行药物治疗:A组、B组均予生理盐水10ml/kg,灌胃,1次/日;C组予盐酸贝那普利片1.05mg/kg,灌胃,1次/日;D、E、F组分别予灯盏益肾颗粒1.89g/kg、9.45g/kg、18.9g/kg,灌胃,1次/日,各组连续治疗6周。造模前、造模后1周测定随机血糖和24小时尿蛋白。造模前和实验结束前一天,禁食,正常饮水,收集尿液待检。实验最后一天,称体重,用10%水合氯醛4ml/kg麻醉大鼠,腹主动脉取血,离心机分离,取血清待检。用全自动多功能生化仪检测尿蛋白、尿肌酐,血清胱抑素C、肌酐、尿素氮等生化指标。取肾脏,称重,病理制片,HE染色、PAS染色、Masson染色,用光镜观察肾小球、肾间质等组织形态、细胞成分、染色特征的病理变化,按病变程度及范围,进行评分,分别取其平均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1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正常组(A组)大鼠皮毛光滑、干净,双目有神,活动自如,反应灵敏,饮水、进食正常,大小便正常、无特殊气味,至实验结束体重增加(136.60±35.95)g。经造模处理后的大鼠皮毛枯燥黄染,下腹部、外阴潮湿,精神差,活动少,易激怒,进食量减少,小便量明显增多(尿量为对照组的1.5倍以上),体重减轻(5.34±0.96)g。经药物治疗后,B组上述情况逐渐加重,而C、D、E、F组逐渐好转,E组恢复最明显。2各组大鼠造模前后血糖和24h尿蛋白比较:采用链脲佐菌造模后大鼠的随机血糖和24h尿蛋白定量与造模前比较均具有明显差异(P<0.01),造模后各组大鼠随机血糖均大于16.6mmol/L,表明糖尿病模型造模成功。造模后各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为正常组的1.5倍以上,表明糖尿病肾病模型制备成功。3各组大鼠的肾系数(肾重/体重)比较:B组与A组比较,肾系数显着升高(P<0.01);C组、D组与B组比较,肾系数降低(P<0.05),E组、F组与B组比较,肾系数显着降低(P<0.01);E组、F组与C组比较肾系数降低(P<0.05);E组、F组与D组比较,肾系数降低(P<0.05)。4各组大鼠的ACR(尿微量蛋白/尿肌酐)比较:使用STZ造模成功的各组大鼠药物治疗后的ACR与造模前比较均具有显着差异(P<0.01);B组与A比较,ACR显着升高(P<0.01);C、D组与B组比较,ACR降低(P<0.05),E、F组与B组比较,ACR显着降低(P<0.01);E、F组与C、D组比较,ACR降低(P<0.05)。5各组大鼠的肾功能比较:B组BUN、Cys C显着高于A组(P<0.01);与B组比较,C、D、F组BUN降低(P<0.05),E组BUN显着降低(P<0.01),与B组比较,C、D组Cys C降低(P<0.05),E、F组Cys C显着降低(P<0.01);E组BUN低于C、D、F组(P<0.05);E、F组C ys C低于C、D组(P<0.05)。各组间Scr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各大鼠肾脏组织病理改变比较6.1肉眼观察:正常组大鼠的肾脏呈深红褐色,表面有光泽,质地柔软,边缘圆润。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盐酸贝那普利组、灯盏益肾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的肾脏肉眼观察未见明显异常,体积无明显增大或缩小。6.2肾脏组织病理:6.2.1肾小球系膜、肾小球基底膜(GBM)、肾小管管腔、肾小管上皮细胞:与A组比较,B组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GBM增厚、肾小管管腔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样变性明显(P<0.01);与B组比较,C、D组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GBM增厚、肾小管管腔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样病变较轻(P<0.05),E、F组病变最轻(P<0.01);与C、D组比较,E、F组肾小球系膜基质增生、GBM增厚、肾小管管腔扩张、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样变性病变较轻(P<0.05)。6.2.2肾皮质、肾小管、肾组织炎性细胞浸润:与A组比较,B组肾皮质坏死、肾小管坏死、肾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P<0.01);与B组比较,D、E、F组肾皮质坏死、肾小管坏死、肾组织炎性细胞浸润病变较轻(P<0.05);与C组比较,D、E、F组肾皮质坏死、肾小管坏死、肾组织炎性细胞浸润病变较轻(P<0.05)。结论:灯盏益肾颗粒对DN大鼠显示如下作用:(1)改善DN大鼠的生存基本状况;(2)减少糖尿病肾病大鼠ACR排泄量;(3)降低DN大鼠BUN和Cys C,减轻肾功能损伤;(4)减轻肾脏组织病理病变:能够减轻DN大鼠肾小球系膜基质聚集和GBM增生,减轻肾小管管腔扩张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样变性,上述改变显示出剂量依赖的趋势;同时减轻肾皮质坏死、肾小管坏死、肾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未显示剂量依赖的趋势。盐酸贝那普利也显示出类似的治疗作用,但疗效不及灯盏益肾颗粒中、高剂量组。

刘利飞[5](2018)在《化瘀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脏病大鼠肾组织Notch和Hh信号通路表达的干预作用》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化瘀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大鼠肾脏损伤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是否与调控肾组织Notch和Hedgehog(Hh)通路的激活有关。方法: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组(C组),50只为造模组。造模组大鼠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小剂量(35 mg/kg)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ion,STZ)腹腔注射以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化瘀通络中药组(Q组)和厄贝沙坦组(I组)。Q组和I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C组和M组予相应体积的纯净水灌胃,连续灌胃16周。期间定期监测血糖、饮水量、进食量、尿量、24h尿蛋白定量;于第16周末大鼠称重,麻醉后留取血、尿标本,取右肾称重,留取肾组织标本,采用光镜、电镜进行病理学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technique,IHC)、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对Notch和Hh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及m 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1化瘀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脏病大鼠“瘀血阻络证”的干预作用1.1大鼠一般状况C组大鼠一般状况良好,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造模成功后,M、Q、I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毛色晦暗、反应迟钝、舌色爪色紫暗等症状,于第12周部分大鼠出现脓疮等并发症。于第12周开始,各治疗组大鼠与模型组相比,上述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1.2随机血糖和血脂水平与C组相比,各造模组大鼠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与M组相比,化瘀通络中药组大鼠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P<0.01)。各造模组大鼠的随机血糖值,组间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1.3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结果从干预第4周末开始,与C组对比,各造模组大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明显上升(P<0.01);但于第12周和16周末,与M组对比,Q组和I组大鼠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明显降低(P<0.01);于第16周末,Q组较I组明显降低(P<0.01)。1.4血凝指标检测结果与C组比较,各造模组大鼠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均明显缩短(P<0.05或P<0.01),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ratio,INR)明显减小(P<0.01),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M组比较,Q组大鼠PT、INR和APTT均明显增大(P<0.05或P<0.01),I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TT和FIB方面,各造模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化瘀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脏病大鼠肾脏损伤的干预作用2.1肾脏肥大指数比较与C组对比,各造模组大鼠肾脏肥大指数明显升高(P<0.01);而与M组对比,Q组DKD大鼠的肾脏肥大指数明显降低(P<0.01)。2.2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光镜观察可见各造模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囊腔隙狭窄,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多,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电镜可见基底膜不规则性增厚,足突部分融合;而各治疗组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减轻。2.3肾功能检测与C组对比,各造模组大鼠血肌酐、尿素氮及尿酸水平均显着升高(P<0.01);与M组对比,Q组大鼠的血肌酐和血尿酸水平显着降低(P<0.01)。3化瘀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脏病大鼠肾组织Notch通路表达的干预作用3.1 Real-time PCR检测肾组织Notch1、Jagged1、HES1和Hey1 m RNA表达与C组对比,各造模组大鼠肾皮质Notch1、Jagged1、HES1和Hey1m 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与M组对比,Q组和I组大鼠Notch1、Jagged1、HES1和Hey1 m RNA表达量均明显减少(P<0.01);与I组对比,Q组大鼠HES1 m RNA表达量明显减少(P<0.01)。3.2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Notch1、Jagged1、HES1和Hey1蛋白表达Notch1蛋白阳性信号主要定位于肾小球固有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浆,呈黄色或棕黄色颗粒状;Hey1蛋白阳性信号主要定位于肾小球固有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和/或胞浆;HES1蛋白阳性信号主要定位于肾小球固有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核;Jagged1蛋白阳性信号主要定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浆。Notch1、HES1、Hey1和Jagged1蛋白于C组大鼠有少量表达,M组表达明显增多,Q组和I组较M组有所减少。3.3 Western Blot检测肾皮质中Notch1、Jagged1、HES1和Hey1蛋白表达与C组对比,各造模组大鼠Notch1、Hey1、HES1和Jagged1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增多(P<0.01);与M组对比,Q组和I组大鼠Notch1、Hey1、HES1和Jagged1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减少(P<0.01);与I组对比,Q组Hey1和HES1两种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P<0.01)4化瘀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脏病大鼠肾组织Hh通路表达的干预作用4.1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GLI1、SHH、FSP1、LN蛋白结果GLI1、SHH、FSP1和LN蛋白的阳性信号均定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浆,呈黄色或棕黄色颗粒状。C组大鼠GLI1、SHH、FSP1、LN蛋白表达微弱,M组大鼠表达明显增多,Q组和I组表达量较M组有所减少。4.2 Real-time PCR检测肾组织GLI1、SHH、FSP1 m RNA表达与C组比较,各造模组大鼠GLI1、SHH、FSP1 m RNA表达均明显增多(P<0.01);在SHH m RNA表达方面,与M组比较,Q组和I组表达量均降低(P<0.05),Q组和I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GLI1和FSP1 m RNA表达方面,与M组比较,Q组和I组表达量均降低(P<0.01);与Q组比较,I组表达量增加(P<0.05或P<0.01)。4.3 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GLI1、SHH、FSP1蛋白结果与C组对比,各造模组大鼠GLI1、SHH、FSP1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增多(P<0.01);与M组对比,Q组和I组大鼠GLI1、SHH、FSP1蛋白的表达量均明显减少(P<0.01);与I组对比Q组GLI1、SHH、FSP1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1.模型大鼠血糖升高后逐渐出现蛋白尿及DKD肾脏病理改变,提示DKD模型复制成功。且模型大鼠存在糖脂代谢紊乱,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出现典型的血瘀症状,符合中医瘀血阻络证改变。2.化瘀通络中药能明显改善DKD大鼠瘀血阻络状态,降低大鼠尿蛋白,减轻肾脏病理损伤,对大鼠肾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3.化瘀通络中药能够抑制Notch通路Notch1、Jagged1、HES1和Hey1蛋白的高表达,这可能是其减少尿蛋白排泄,减轻肾脏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4.化瘀通络中药能明显抑制Hh通路的部分活化,从而减少FSP1和LN的表达,这可能是其减轻肾小管损伤和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吕杰[6](2014)在《基于肾络症瘕理论探讨炎症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文中提出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常见微血管并发症,是引起终末期肾衰(End-stage renal damage 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全球DN发病率逐年增加,DN使糖尿病患者预后恶化、医疗费用大幅增加。目前针对DN的治疗并不能完全阻断其病情进展,深入研究DN的发病机制以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对于DN患者治疗及预后有重要影响,同时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DN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糖脂代谢紊乱、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氧化应激、多种细胞因子及遗传背景均起重要作用。近年研究发现这些机制都与炎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炎症发病机制为DN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目前发现部分免疫抑制剂能通过其抗炎作用保护肾脏,其作用独立于通过改善代谢或血流动力学的传统治疗方法。但这些研究仅停留于动物实验阶段,针对慢性炎症治疗改善DN预后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尚不够清晰明朗。DN是一种自然免疫和低水平的炎症性疾病,炎症在DN的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促炎症因子与抗炎症因子的失衡决定肾脏病的转归。临床研究证实,促炎症因子IL-6、TNF-α与DN发病关系密切,并可对DN进展早期预测;IL-10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与DN的发病密切相关,但其作用仍有争议。DN临床表现多样,病机复杂多变。有关炎症因子与DN证候的相关性鲜有报道,探讨炎症因子与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的相关性,并赋予中医证候现代生物学涵义具有实践意义。导师王耀献教授将中医整体辨证与肾脏微观辨证相结合,丰富和完善DN“微型症瘕”学说,将其发展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肾络症瘕理论体系,提出其核心病机为肾络聚散消长失衡。以肾络症瘕理论为指导开展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实验及临床研究,取得很好疗效。本课题实验部分以肾炎防衰液为代表方剂,探索肾炎防衰液对DN炎症发病机制的干预作用。目的:1.以聚散失衡病机为切入点,探讨炎症因子与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性。2.利用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观察肾炎防衰液对TNF-α/NF-κB炎症信号通路,及氧化应激和细胞外基质集聚的影响;研究肾炎防衰液对糖尿病肾病炎症发病机制的干预作用。方法:1.临床研究:采集糖尿病、糖尿病肾病Ⅲ期(DNⅢ),糖尿病肾病Ⅳ期早期(DNⅣ血肌酐正常)患者的中医证候学资料,并留取血清,分析促炎症因子IL-6、TNF-α与标实证、抗炎症因子IL-10与本虚证之间的相关性,及IL-6/IL-10比值变化与聚散消长失衡病机的相关性。2.实验研究:采用单侧肾切除+高脂饲料喂养+STZ腹腔注射“三联”造模方法,诱导2型DN动物模型。实验大鼠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肾炎防衰液组及厄贝沙坦组。糖尿病大鼠成模后给药8周,检测大鼠体重、血糖、24h蛋白尿、肾重/体重比值、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血清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肾脏病理切片行HE及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TNF-α、NF-κBp65、TGF-β1和ColⅣ表达;实时荧光定量 PCR 法检测肾组织 NADPHp22phox、TNF-α、NF-KBp65、TGF-β1mRNA表达。结果:一、临床研究:1.早期DN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升高(与正常组相比P<0.05),IL-6、TNF-α可能作为DN早期肾损伤的标志物。2.早期DN患者标实证以湿热证为主(34.07%),湿热、痰浊、血瘀证伴IL-6、TNF-α高表达(与气滞证相比P<0.05);本虚证以气阴两虚型为主(45.88%),IL-10血清浓度随DN病机进展而逐渐减低(P<0.05)。3.IL-6/IL-10比值升高反应促炎/抗炎的失衡,IL-6/IL-10比值随DN病情进展逐渐升高(P<0.05)。二、实验研究:1.肾炎防衰液可以降低模型组血脂(P<0.05),减少蛋白尿排泄(P<0.01),减轻肾脏病理损伤(P<0.01)。2.肾炎防衰液可以减少模型组MDA产生(P<0.01),升高SOD含量(P<0.01),降低肾脏p22phoxmRNA的表达(P<0.05),从而减轻氧化应激,增加抗氧化能力。3.肾炎防衰液可以抑制模型组TNF-α、NF-κBP65表达(P<0.05),减轻肾脏炎症反应。4.肾炎防衰液可以降低模型组TGF-β1表达(P<0.05),抑制ColⅣ产生(P<0.05),从而减轻ECM积聚。结论:(1)早期DN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TNF-α高表达;湿热、痰浊、血瘀证呈现出IL-6、TNF-α高表达;IL-6/IL-10比值升高反应促炎/抗炎的失衡,是聚散失衡病机理论的微观体现,IL-6/IL-10比值升高可能预测DN病情进展。(2)肾炎防衰液可以降低血脂,减少尿蛋白排泄,减轻肾脏病理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NF-κB炎症信号通路,改变氧化应激状态、下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有关。由此验证了炎症是DN的重要发病机制,肾络症瘕理论对DN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郭小舟[7](2011)在《糖微康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干预及疗效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20%-40%。糖尿病肾病又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性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在目前阶段,还没有明确的可完全防止或治愈糖尿病肾病的方法,许多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有显着的优势和特色,能够减轻蛋白尿,改善肾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导师根据数十年的临床经验,结合现代药理研制出糖微康胶囊,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是导师的国家自然基金课题“糖微康抑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MTHFRC677T突变及其去甲基化作用”的一部分。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基因多态现象是2型糖尿病肾病的遗传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微康胶囊的临床疗效,疗效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以及糖微康胶囊对血浆Hcy、血清脂联素等的影响,揭示糖微康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目的观察糖微康胶囊的临床疗效,揭示糖微康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方法(1)研究方法将新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的1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均根据血糖、血压、血脂情况予以相应降糖、降压、调脂药治疗。饮食治疗给予糖尿病饮食,蛋白质摄入限量在0.8-1.0g/(kg·d)。降糖治疗一般选用胰岛素,避免使用有肾脏损害的口服降糖药。严格控制血压,使之尽量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血压控制不理想可合并使用不影响糖脂代谢的降压药物。调脂治疗一般选择阿昔莫司。治疗期间发生感染的可以给与抗感染治疗,但疗程不大于7天。治疗组加用糖微康胶囊(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制剂室提供),用法:每次4粒,每日3次,饭后服用。以6个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1个疗程。(2)观察指标采集门诊和住院患者的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血型、个人史、既往史等情况。按中医证候调查表,对每一个观察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症状进行评分。常规实验室指标:治疗前、治疗后行电解质、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脂、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检查。安全性指标:治疗前、治疗后行肝、肾功,血、尿、便常规检查。特殊指标:MTHFR基因多态性,血浆Hcy,血清脂联素,血浆叶酸等检测。(3)统计方法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处理,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糖微康胶囊的临床疗效①两组患者的UAER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UAER经独立样本t检验,t=0.124,P=0.901,两组患者的UAE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治疗前后UAER经配对t检验,t=7.862,P=0.000,糖微康治疗后UAER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UAER经配对t检验,t=6.594,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UAER经独立样本t检验,t=-2.045,P=0.043,糖微康治疗组UAER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状评分经独立样本t检验,t=-0.135,P=0.893,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经独立样本t检验,t=2.330,P=0.022,治疗组较对照组中医症状评分低,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两组患者血脂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TG经独立样本t检验,t=-0.249,P=0.8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TG经独立样本t检,t=1.320,P=0.1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TG经配对t检验,t=4.032,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TG经配对t检验,t=2.796,P=0.0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CHO经独立样本t检验,t=-0.025,P=0.9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CHO经独立样本t检,t=-0.118,P=0.9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CHO经配对t检验,t=-1.805,P=0.0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CHO经配对t检验,t=-1.208,P=0.2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HDL经独立样本t检验,t=-0.236,P=0.8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HDL经独立样本t检,t=0.157,P=0.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HDL经配对t检验,t=-2.132,P=0.0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HDL经配对t检验,t=-1.527,P=0.1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LDL经独立样本t检验,t=-0.062,P=0.9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LDL经独立样本t检,t=-1.280,P=0.2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LDL经配对t检验,t=3.950,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LDL经配对t检验,t=2.489,P=0.0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④两组患者临床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60例患者,显效24例,有效27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5.00%,对照组56例患者,显效13例,有效23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64.28%,两组患者经秩和检验,Z=2.539,P=0.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糖微康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机制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的分布11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CC基因型30例,CT基因型47例,TT基因型39例,CC基因型、CT基因型、TT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25.86%、40.52%、33.62%;T等位基因的频率为53.88%,C等位基因的频率为46.1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的基因型都未发生变化,②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3种基因型的血浆Hey比较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3种基因型的Hcy比较,经方差分析,F=4.961,P=0.009,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3种基因型的血浆Hcy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组间两两比较(Post Hoc Tests):CC基因型血浆Hey水平与CT基因型血浆Hey水平相比较,P=0.0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C基因型血浆Hey水平与TT基因型血浆Hey水平相比较,P=0.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T基因型血浆Hey水平与TT基因型血浆Hcy水平相比较,P=0.6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CC基因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TT或CT基因型。③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浆Hcy水平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Hcy水平经独立样本t检验,t=-0.878,P=0.382,两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经配对t检验,t=7.592,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糖微康胶囊治疗后血浆Hcy水平显着下降;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经配对t检验,t=4.800,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Hcy水平的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t=-3.426,P=0.001,治疗组血浆Hcy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④两组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三种基因型血浆Hcy水平的比较治疗组治疗前不同基因型血浆Hcy水平经方差分析,F=3.459,P=0.038,3种基因型血浆Hcy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Post Hoc Tests:CC基因型血浆Hcy水平与CT基因型、TT基因型血浆Hcy水平相比较,P值分别为:P=0.029、P=0.0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T基因型与TT基因型血浆Hcy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5。治疗组治疗后不同基因型血浆Hcy水平经方差分析,F=1.824,P=0.171,3种基因型血浆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CC基因型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经配对t检验,t=2.599,P=0.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T基因型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经配对t检验,t=6.503,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T基因型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经配对t检验,t=4.113,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不同基因型血浆Hcy水平经方差分析,F=3.522,P=0.037,3种基因型血浆Hcy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Post Hoc Tests:CC基因型血浆Hcy水平与CT基因型、TT基因型血浆Hcy水平相比较,P值分别为:P=0.041、P=0.0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T基因型与TT基因型血浆Hcy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7。对照组治疗后不同基因型血浆Hcy水平经方差分析,F=1.040,P=0.361,3种基因型血浆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CC基因型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经配对t检验,t=0.634,P=0.5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基因型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经配对t检验,t=4.455,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T基因型治疗前后血浆Hcy水平经配对t检验,t=4.127,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同一基因型血浆Hcy水平比较:两组患者CC基因型治疗前血浆Hcy水平经独立样本t检验,t=-0.493,P=0.6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浆Hcy水平经独立样本t检验,t=-1.441,P=0.161,差异虽然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较对照组Hcy水平均值更低;两组患者CT基因型治疗前血浆Hcy水平经独立样本t检验,t=0.515,P=0.6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血浆Hcy水平经独立样本t检验,t=2.449,P=0.019,治疗组血浆Hcy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TT基因型治疗前血浆Hcy水平经独立样本t检验,t=0.608,P=0.5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血浆Hcy水平经独立样本t检验,t=2.050,P=0.047,治疗组Hcy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⑤两组患者血浆叶酸水平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叶酸水平经独立样本t检验,t=-1.468,P=0.1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叶酸水平经独立样本t检验,t=-1.511,P=0.1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叶酸水平经配对t检验,t=1.093,P=0.279,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浆叶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叶酸水平经配对t检验,t=1.463,P=0.149,对照组血浆叶酸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⑥治疗前总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不同基因型UAER比较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不同基因型UAER比较经方差分析,F=3.589,P=0.031,3种基因型UAER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两两比较(Post Hoc Tests):CC基因型UAER水平与CT基因型UAER水平相比较,P=0.0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C基因型UAER水平与TT基因型UAER水平相比较,P=0.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T基因型UAER水平与TT基因型UAER水平相比较,P=0.4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CC基因型UAER水平明显低于TT或CT基因型。⑦两组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三种基因型UAER的比较治疗组治疗前不同基因型UAER比较经方差分析,F=1.150,P=0.324,3种基因型UAER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不同基因型UAER比较经方差分析,F=2.537,P=0.089,3种基因型UAER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不同基因型UAER比较经方差分析,F=0.464,P=0.631,3种基因型UAER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不同基因型UAER比较经方差分析,F=2.581,P=0.085,3种基因型UAER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不同基因型UAE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这可能与样本量太小有关,但CC基因型UAER水平、CT基因型UAER水平、TT基因型UAER水平依次增高。治疗组CC基因型治疗前后UAER水平经配对t检验,t=4.969,P=0.000,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T基因型治疗前后UAER水平经配对t检验,t=5.467,P=0.000,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T基因型治疗前后UAER水平经配对t检验,t=2.972,P=0.008,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CC基因型治疗前后UAER水平经配对t检验,t=3.471,P=0.004,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T基因型治疗前后UAER水平经配对t检验,t=3.955,P=0.001,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T基因型治疗前后UAER水平经配对t检验,t=3.984,P=0.001,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同一基因型UAER水平比较:两组患者CC基因型治疗前UAER水平经独立样本t检验,t=0.777,P=0.4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UAER水平经独立样本t检验,t=0.037,P=0.9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CT基因型治疗前UAER水平经独立样本t检验,t=0.215,P=0.8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UAER水平经独立样本t检验,t=1.430,P=0.1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TT基因型治疗前UAER水平经独立样本t检验,t=0.060,P=0.9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UAER水平经独立样本t检验,t=1.386,P=0.1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⑧两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脂联素水平经配对t检验,t=6.881,P=0.000,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前后脂联素水平经配对t检验,t=5.046,P=0.000,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经独立样本t检验,t=1.248,P=0.214,脂联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经独立样本t检验,t=-3.080,P=0.003,脂联素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导师提出的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治则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中医治则。(2)导师为首的专家组研制的糖微康胶囊的临床研究表明:①糖微康胶囊可以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症状。②糖微康胶囊可以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排泄率。③糖微康胶囊可以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脂紊乱。(3)糖微康胶囊的机理研究表明:①糖微康胶囊可以降低血浆Hcy水平。②糖微康胶囊对MTHFR多态性的影响表明:糖微康胶囊可能改变了MTHFR的基因表型,影响遗传信息的表达,改变了基因的生物活性。③糖微康胶囊可以降低血清脂联素水平。(4) MTHFR基因多态性与血浆Hcy水平相关,MTHFR基因突变可引起高Hcy血症。(5) MTHFR基因突变可能与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有关。

赵金祥[8](2011)在《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干预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微炎症及与脂联素关系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糖尿病肾病(DN)中医称之为消渴肾病,是糖尿病(DM)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DN是DM微血管病变所导致的肾小球病变,又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主要原因。在临床上DN早期出现尿微量白蛋白,继之出现临床蛋白尿,最终发展成为慢性肾功能不全。DN呈慢性进行性发展,主要病理表现为肾小球体积增大、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区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积聚、肾小管肥大及肾小球硬化。DN发病机制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和预防手段,难以控制其发生和发展。近年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即使对DN采取全方位的治疗措施,将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均控制在理想范围,也仅对部分DN有一定的延缓作用,绝大部分患者仍然缓慢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越来越多的实验和临床试验表明,微炎症(低度炎症)反应在DN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作用,为抗炎治疗在DN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脂肪组织分泌的脂联素与DN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脂联素水平的降低可能引起NF-кB活化,引起MCP-1介导的单核/巨噬细胞在肾脏聚集和活化,可能参与DN炎症发病机制。方法:本文从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等多方面对解毒通络保肾胶囊防治DN进行较系统的研究。重点探讨毒损肾络病机理论、DN炎症发病机制与脂联素的关联以及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干预DN发病炎症机制及其与脂联素的关系,论证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在治疗DN的优势,进一步证明解毒通络保肾法的科学性,从新的角度阐明DN的发病机制。本实验通过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干预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微炎症发病机制的研究,探讨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的作用机制及与脂联素的关系,为DN的防治思路提供更为完善的理论依据。本实验分为四个部分:1.采用高脂饲养结合链脲佐菌素(STZ)复制实验性2型DM大鼠模型,按实验需要分别设正常对照组、高脂组、DM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中药干预组。运用生物化学、酶联免疫吸附法等实验技术,观察糖尿病大鼠的一般状态,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尿微量白蛋白等,研究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2.通过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情况,利用免疫组化学法观察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DM大鼠肾小球系膜区细胞外基质(ECM)的主要成分纤维连接蛋白(FN)和IV型胶原(Col IV)沉积的影响。3.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组织化学法、荧光实时定量PCR等实验技术,观察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血清脂联素、肾组织脂联素蛋白表达以及脂联素受体1(AdipoR1)及脂联素受体2(AdipoR2)基因表达的影响。4.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荧光实时定量PCR法等技术,观察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MCP-1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1.解毒通络保肾胶囊能改善实验性DM大鼠的一般状态,且有一定降血糖及调节血脂异常的作用。2.解毒通络保肾胶囊能抑制实验性DM大鼠早期肾小球高滤过及肾脏肥大,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排出,具有一定的保护肾功能作用。3.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具有抑制实验性DM大鼠肾脏的病理组织学、超微结构的改变,减轻肾组织FN及Col IV蛋白的表达,减少肾小球ECM积聚的作用,从而改善DM性肾小球硬化,延缓DN的发生发展。4.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可增加DM大鼠血清脂联素含量、肾组织脂联素蛋白表达及肾组织AdipoR基因表达,且AdipoR1的表达水平高于AdipoR2表达。5.高脂饲养结合STZ造模的DM大鼠肾组织MCP-1蛋白及基因表达增加,提示肾脏微炎症在DN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肾组织MCP-1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与血清脂联素含量及肾脏组织中脂联素表达水平呈负相关,表明肾脏微炎症与脂联素有一定关联。6.解毒通络保肾胶囊能明显抑制DM大鼠肾组织MCP-1蛋白及基因过表达,其炎症发病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脂联素水平,抑制NF-кB活化,从而减少MCP-1过表达。结论: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解毒通络保肾胶囊能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调节血脂异常,抑制肾脏微炎症反应,增加DM大鼠血清脂联素含量、肾组织脂联素蛋白及其基因表达,减轻肾脏结构损害,改善肾脏功能,延缓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的发展。本实验研究的创新点是完善解毒通络保肾治法学说,将DN微炎症机制引入该治法的研究中,探讨脂联素及其受体调控DN炎症发病机制与中医毒损肾络病机理论的关系;将脂联素及其受体系统调控微炎症机制应用于DN研究是崭新的设想,可能成为治疗DN的新靶点,为解毒通络保肾胶囊防治DN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验依据。

韦芳宁[9](2010)在《益气活血中药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慢性肾衰竭(CRF)为内科常见病之一,是各种肾脏疾病导致肾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其病情危重,死亡率高。西医非透析治疗的目的主要是缓解慢性肾衰症状和延缓病程进展,主要措施包括消除CRF进展的可逆因素;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病等;抗感染,水电解质平衡等;优质低蛋白饮食,加必需氨基酸或酮酸;保护肾脏功能、减轻蛋白尿的血管紧张素Ⅱ酶转化酶抑制剂的应用;调节脂质代谢和改善肾小球局部存在高凝状态。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肾衰以中药的单味药、单方、复方制剂及综合疗法,通过多环节、多层次、多途径综合治疗措施而达到缓解慢性肾衰症状,保护肾功能,延缓病程进展的目的。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表明,慢性肾衰的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特别是中药介入治疗后,在缓解慢性肾功能衰竭症状,保护残余肾功能、延缓早中期肾功能进展、推迟进入透析和肾移植时间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疗效,提高了CRF患者的生存质量。益气活血中药三芪口服液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以及改善慢性肾衰的症状,延缓慢性肾衰的病程进展,保护肾功能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研究从细胞黏附因子、炎症因子、细胞凋亡和T淋巴细胞亚群上,多角度、多靶点研究三芪口服液的影响,旨在探讨中药介入慢性肾衰治疗的肾功能保护作用以及三芪口服液保护肾功能的作用机理。目的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观察益气活血中药三芪口服液对慢性肾衰病人及对5/6肾切除慢性肾衰大鼠模型肾脏病理形态和功能的保护作用,从分子生物学、细胞凋亡以及淋巴细胞免疫方面,探讨益气活血中药三芪口服液延缓CRF进展的机理。方法临床研究:选择纳入标准的病例95例,分为3组,三芪口服液组34例,尿毒清组30例,三芪口服液+尿毒清组31例,每组患者均按就诊顺序随机进入治疗组及对照组。12周后观察慢性肾衰的症状积分、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血清白蛋白、尿素、肌酐、血钾、血小板膜α颗粒蛋白(PS)的变化。实验研究:选用SPF雄性SD大鼠102只。使用随机软件包PEMS3.1产生随机数字,按随机数字大小排序,等分为6组,每组17只,造模过程死亡24只,实际78只,空白组13只,模型对照组13只、三芪口服液高剂量组(TMH组)13只、三芪口服液中剂量组(TMM组)13只,三芪口服液低剂量组(TML组)13只、包醛氧淀粉组13只。建立大鼠5/6肾切除慢性肾衰的模型,造模成功后用三芪口服液口服进行干预治疗,12周后分别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肾功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膜α颗粒蛋白的变化,以及光镜下肾小球组织的改变,细胞凋亡的分析,TNF-α、TGFβ1、PGDFBB以及CD4、CD8和CD68的变化。结果临床实验研究方面:治疗前后三芪口服液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三芪口服液有改善慢性肾衰症状的作用。提示三芪口服液与尿毒清合用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治疗有效率96.8%。三芪口服液能降低血尿素水平,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并可以下调PS的表达。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三芪口服液,患者依从性较好,未发生出血及不良事件。基础实验研究:血生化方面,三芪口服液各剂量组均可降低造模大鼠的血尿素和血肌酐水平,中剂量可以提高造模大鼠的血红蛋白压积,高、中剂量可以降低造模大鼠的血小板,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黏附因子方面,三芪口服液中、低剂量可以下调PS的表达。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残肾病理组织学方面,三芪口服液可以使增大的肾小球面积明显缩小,可以减轻肾小管损伤程度。与包醛氧淀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因子研究方面,经三芪口服液治疗后,无论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TNF-α、FPDGBB以及残肾组织的TGFβ1、FPDGBB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方面,经三芪口服液治疗后,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与包醛氧淀粉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免疫方面,三芪口服液中、低剂量组可以显着上调CD4水平,使CD4/CD8比值明显上升,CD68水平下调,与包醛氧淀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三芪口服液能改善慢性肾衰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2.三芪口服液能提高慢性肾衰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营养状态。3.三芪口服液能够通过下调慢性肾衰患者血浆PS的表达,改善患者的瘀血状态,从而改善患者肾小球微循环,此可能是保护肾功能的机制之一。4.三芪口服液能够降低5/6肾切除CRF模型大鼠的Scr水平,提高红细胞压积,改善机体整体状态。5.三芪口服液能减轻5/6肾切除大鼠的肾脏病理损害,使增大的肾小球面积明显减小,肾小管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对残肾组织的形态有保护作用,此可能是保护肾功能的作用机制之一。6.三芪口服液能抑制TNF-α、PDGFBB和TGFβ1的表达,减少肾小管损害,减少细胞增生,以此达到保护肾功能的目的。7.肾脏实质细胞的凋亡参与肾脏疾病的进展过程,可能是促进慢性肾硬化发生、发展的因素之一,三芪口服液能使5/6肾切除CRF模型大鼠凋亡细胞明显减少,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参与的肾脏损伤,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8.三芪口服液保护肾功能的机制可能与调整CD4和CD8的比例失调,调整异常的机体免疫紊乱和状态,减少了各种免疫受损的诱因有关,可能是其延缓CRF进展的机制之一。

侯海晶[10](2009)在《益气活血中药复方三芪口服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益气活血中药复方三芪口服液干预糖尿病肾病的起始点及肾保护作用机制研究。方法:临床部分:病例来源: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的住院及门诊病人共58例。诊断标准:(1)西医诊断标准:①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WHO标准。②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参照Mogensen标准及王海燕《肾脏病学》。Ⅰ期:肾脏肥大和肾小球高滤过,此期肾脏结构正常。Ⅱ期:运动后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肾脏病理示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GBM)增厚。Ⅲ期: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在20~200μg/min或30~300mg/24h之间,肾脏病理示肾小球系膜基质增加及GBM明显增厚,又称早期糖尿病肾病或亚临床糖尿病肾病。Ⅳ期:UAER>200ug/min或持续尿蛋白>500mg/24h,病理示肾小球系膜基质明显增加及GBM明显增厚,部分小球荒废,又称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或中期糖尿病肾病。Ⅴ期:肾功能破坏,肾小球荒废,又称终末期糖尿病肾病。(2)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气虚证及血瘀证的辨证标准。(3)症状积分标准:症状按无、轻、中、重记0、1、2、3分,舌脉记“有”为1分,“无”为0分。纳入标准:(1)符合以上中西医诊断标准;(2)血糖:FPG≤7.0mmol/L 2HPG≤10.0mmol/L,病情稳定二周以上;(3)蛋白尿:24h尿蛋白定量≤0.3g,UAER<200ug/min。同时具备以上三条方可纳入临床试验。排除标准:(1)排除其它原发及继发性原因所致蛋白尿;(2)无感染、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低血糖症等急性并发症;(3)合并原发性及其它继发性肾脏病者;(4)合并严重消化、循环、造血等系统原发性疾病者;(5)严重的精神疾病(经精神科医生会诊)或因其它原因不能配合调查者。监测项目:每二周监测症状、舌脉、血压、餐后2h毛细血管血糖,试验前后各监测尿24h微量白蛋白定量,血清肌酐(SCr)、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血栓调节蛋白(TM)。疗程:12周。治疗方案:(1)基础治疗:①糖尿病健康教育、体育锻炼及低盐优质蛋白糖尿病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6克,精蛋白摄入量:0.8g/Kg·d;②控制血压:目标:<130/80mmHg;可应用非ACEI及ARB外的所有降压药;③控制血糖:目标:FPG≤7.0mmol/L 2hPG≤10.0mmol/L全部应用糖适平和/或胰岛素治疗;④对症处理。(2)分组治疗:T组:三芪口服液:1支/次,3次/日,口服;L组:洛汀新片:10mg/次,1次/日,口服。调查方法:(1)药物洗脱:共2周,停用所有ACEI、ARB、益气活血类中药等制剂;给予受试者DM教育,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血压控制于<130/80mmHg水平;血糖控制在FPG≤7.0mmol/L,2hPG≤10.0mmol/L水平;结束复查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及排泄率、血浆TM、低密度脂蛋白(LDL-C)、TCH、TG水平;(2)分组:将合格病例分为洛汀新组(L组)及三芪组(T组);(3)试验过程依从性:采用药物记量的方法了解患者依从性。耐心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使其充分理解,配合研究。(4)干扰和沾染的控制:所有病人受试期间不得接受试验措施以外的相关药物或治疗,尽量保证病人按照治疗方案规定用药,而不受其他药物等治疗措施的影响。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肾功能、血栓调节蛋白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T组DN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血栓调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后T组与L组比较:T组症状积分前后差值高于L组,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T组LDL-C治疗前后与L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血栓调节蛋白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实验部分:实验一:三芪口服液对实验性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肾组织AGEs/RAGE、PAI-1、TGF-β1表达影响的研究。选鼠分组:选用SD雄性大鼠,设立正常对照组(C组);余动物采用STZ单次腹腔注射方法制备糖尿病(DM)动物模型。DN模型制备及分组:DM大鼠模型成功后,给予隔日高脂饲料饲养4周,DN大鼠模型成功,随机分为M组、T组。干预起始点:DN模型成功,分组后即开始干预。干预方式:①饲料:T、M组给予隔日高脂饲料,C组给予普通饲料;实验期间均自由进食和饮水;②药物:T组给予三芪口服液灌胃,C及M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干预时限:6周。大鼠淘汰标准:①干预过程中,测定血糖值<16.8mmol/L者,予以淘汰;②6周后处死大鼠,光镜示肾组织无明显病变者,予以淘汰。标本制备:选择DN模型制备及分组干预后C组、M组、T组大鼠肾组织,每组随机选择6例标本。实验方法:免疫组化法。观察项目:测定肾组织AGEs/RAGE、TGF-β1、PAI—1等的免疫组化染色面积、面密度及积分光密度。实验二:三芪口服液对糖尿病大鼠肾足细胞及其膜蛋白PCX、nephrin表达的影响。标本来源、实验方法同实验一。观察项目:测定肾组织足细胞计数、PCX荧光染色面积,Nephrin、PCX面密度及积分光密度。结果:实验一:三芪口服液对实验性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肾组织AGEs/RAGE、PAI-1、TGF-β1表达影响的研究。24h蛋白尿定量及排泄率:(1)T、M组24h尿蛋白定量、排泄率较C组升高,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2)T组24h尿蛋白定量、排泄率较M组降低,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血尿素氮、肌酐:C、T、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1)T、M组TCh、TG较C组均升高,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2)T组TCh、TG较M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GEs:在肾小球、肾小管、毛细血管、系膜等肾组织均有AGEs阳性物质存在,胞浆和细胞外基质均有AGEs沉积。和C组比较,M组呈强阳性表达;T组染色面积及积分光密度均较M组降低,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RAGE:主要表达定位在肾小球,和C组比较,在M组表达明显增加;T组染色面积及积分光密度均较M组明显减弱,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主要定位在肾小管及间质处,肾小球表达较弱;T组免疫组化染色面密度及积分光密度均较M组降低,差异有显着性,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PAI-1:主要表达定位于肾小管、收集管,小球内无表达,和C组比较,M组呈强阳性表达;T组染色面积及积分光密度均较M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二:三芪口服液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足细胞及其膜蛋白PCX、nephrin表达的影响。肾小球足细胞计数:与C组相比,M组肾小球足细胞数明显下降,(P<0.05),T组肾小球足细胞数亦有下降,但较M组足细胞数为多,结果分析统计有显着差异(P<0.05)。肾小球足细胞标志性蛋白PCX平均荧光密度:C、M和T组三组肾脏肾小球足细胞PCX荧光密度比较NC组可见PCX阳性信号沿肾小球血管壁走行分布均匀、连续;M组PCX阳性信号分布不均匀,而且不连续;T组PCX阳性信号较M组分布均匀,较M组连续。定量分析结果显示,M组PCX平均荧光密度均低于C、T组(分别降低了48.5%、30.1%)(分别为P<0.001,P<0.05)。肾小球nephrin蛋白表达:M组大鼠肾小球nephrin蛋白表达显着低于C组(P<0.05);T组大鼠肾小球nephrin蛋白表达显着高于M组(P<0.05);T组与C组比较,肾小球nephrin蛋白表达无显着差异(P>0.05);C组大鼠肾脏nephrin蛋白在肾小球沿毛细血管袢呈线状分布;M组大鼠部分肾小球中nephrin蛋白呈颗粒状分布,三芪口服液治疗能显着抑制DN大鼠肾小球nephrin蛋白的重新分布。肾小球足细胞分析指标与24小时尿蛋白相关性: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4小时UMA与肾小球足细胞PCX平均荧光密度、nephr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1.三芪口服液能改善早中期DN患者临床症状、蛋白尿、降低血浆TM水平,稳定肾功能,干预过程中未发现其它不良反应,结果提示可将血栓调节蛋白升高作为干预DN的起点。2.益气活血中药复方三芪口服液对DN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是:抑制AGEs/RAGE系统的表达,从而下调肾组织TGF-β1的表达、减少PAI-1生成,减轻ECM积聚,从而调节细胞、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间的网络调控,延缓DN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小球硬化的进展。3.益气活血中药复方三芪口服液能够上调肾足细胞裂孔隔膜nephrin、足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PCX的蛋白表达,从而改善足细胞的损伤,改善肾脏足细胞的超微结构,减少尿蛋白,延缓DN进程。

二、治糖保肾冲剂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_1表达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治糖保肾冲剂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_1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解毒通络益肾浓缩丸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第一章 中医古今文献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第二章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解毒通络益肾浓缩丸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解毒通络益肾浓缩丸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解毒通络益肾浓缩丸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GLP-1 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四章 解毒通络益肾浓缩丸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cAMP/PKA信号通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五章 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2)芦黄参花复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保护作用及TGF-β1/Smad2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糖尿病肾病的致病因子与中医药治疗之间的联系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3)基于和络泄浊,培土宁风法探讨和肾络宁风颗粒对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的干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肾络瘀滞,脾虚风动” 病机假说的构建与论治
    1.慢性肾衰钙磷代谢紊乱以“肾络瘀滞,脾虚风动”为主要病机
        1.1 肾络瘀滞是致病的内在因素
        1.2 脾虚风动为发病的重要条件
    2.慢性肾衰钙磷代谢紊乱从“和络泄浊,培土宁风”法论治
        2.1 “培土宁风”法内涵发微
        2.2 脾气亏虚与风邪辨治关系的文献梳理
        2.3 对“和络泄浊,培土宁风”法治则探讨
        2.4 和肾络宁风颗粒组方依据及药物组成分析
和肾络宁风颗粒对 CRF 钙磷代谢紊乱干预机制的实验研究
    实验一 和肾络宁风颗粒对CRF钙磷代谢紊乱大鼠肾功能、矿骨代谢血清学指标及形态结构的影响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观察指标
        4.统计学处理
        5.结果
    实验二 和肾络宁风颗粒对CRF钙磷代谢紊乱大鼠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检测指标
        4.统计学处理
        5.结果
    实验三 和肾络宁风颗粒对CRF钙磷代谢紊乱大鼠Klotho、BMP-7、FGF23、OC、PINP蛋白表达的影响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检测指标
        4.统计学处理
        5.结果
讨论
    1.慢性肾衰钙磷代谢紊乱大鼠造模方法的选择及评价
        1.1 慢性肾衰动物模型方法学研究及比较
        1.2 高磷饮食对慢性肾衰动物大鼠肾性骨病模型影响的研究
    2.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的认识及探讨
        2.1 对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的基本认识
        2.2 参与诱导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相关标志蛋白的研究与探讨
        2.3 参与介导慢性肾衰钙磷代谢紊乱的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研究
    3.和肾络宁风颗粒对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的干预作用探讨
        3.1 和肾络宁风颗粒的辨治特色及现代药理学分析
        3.2 和肾络宁风颗粒对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的干预机制探讨
        3.3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一 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中医药治疗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科研课题

(4)灯盏益肾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5)化瘀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脏病大鼠肾组织Notch和Hh信号通路表达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化瘀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脏病大鼠“瘀血阻络证”的干预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化瘀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脏病大鼠肾脏损伤的干预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化瘀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脏病大鼠肾组织Notch通路表达的干预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化瘀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脏病大鼠肾组织Hh通路表达的干预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中医药对糖尿病肾脏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基于肾络症瘕理论探讨炎症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消渴病肾病中医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1 消渴病肾病的宏观病因病机
        2 消渴病肾病的微观病因病机
        3 肾络症瘕理论是DN微观辨证的核心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炎症与糖尿病肾病
        1 DN的炎症发病机制
        2 参与DN炎症发病机制的细胞
        3 参与DN炎症发病机制的分子
        4 参与DN炎症发病机制的信号通路
        5 抗炎治疗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与炎症因子相关性
    研究对象及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肾炎防衰液对2型DN大鼠模型抗炎机制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全文结论
问题和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图1 DN大鼠肾脏病理HE染色(×100)
附图2 DN大鼠肾脏病理PAS染色(×100)
附图3 DN大鼠TNF-α免疫组化结果(×400)
附图4 DN大鼠NF-κBp65免疫组化结果(×400)
附图5 DN大鼠TGF-β1免疫组化结果(×400)
附图6 DN大鼠COL-Ⅳ免疫组化结果(×400)
附图7 DN大鼠肾皮质NF-κBp65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和溶解曲线
附图8 DN大鼠肾皮质TGF-β1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和溶解曲线
附图9 DN大鼠肾皮质TNF-α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和溶解曲线
附图10 DN大鼠肾皮质NADPHp22phox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和溶解曲线

(7)糖微康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干预及疗效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综述一: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及治疗进展
        糖尿病肾病的病名
        糖尿病肾病的病因病机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
        辨证论治
        分期论治
        专病专方
        专病专方,随证加减
        单味中药
        中成药
        针对发病机制的特异性治疗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二: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
        糖代谢异常
        脂代谢紊乱
        高血压
        细胞因子与生长因子
        肾脏RAA系统
        氧化应激
        炎症反应
        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
        环境因素
        肾脏肥大
        其他因素
        治疗进展
        饮食治疗
        控制血糖
        控制血压
        调脂治疗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抑制糖基化终末产物形成
        蛋白激酶C抑制剂
        抗氧化损伤
        抗炎治疗
        降低血尿酸
        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
        调节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
        其他研究
        联合治疗
        肾移植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前言
    糖微康胶囊干预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
        诊断标准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排除标准
        研究方法
        观察指标
        疗效判定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糖微康胶囊干预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机理研究
        材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
        诊断标准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排除标准
        研究方法
        检测指标与方法
        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症状积分附表
致谢
简历
中医药科研项目查新报告书

(8)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干预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微炎症及与脂联素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一、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1 古代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阐述
        2 现代医家对糖尿病肾病的阐述
        3 中医在糖尿病肾病辨证论治的研究进展
        4 中医中药防治糖尿病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状况
        5 存在问题及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展望
    二、糖尿病肾病炎症发病机制与脂联素关系的研究进展
        1 脂联素及其受体
        2 脂联素的主要功能
        3 脂联素与糖尿病肾病
    参考文献
理论研究 糖尿病肾病炎症发病机制与脂联素的关系及中医药防治DN 作用的探讨
    1 毒损肾络是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关键
    2 脂联素与DM 的关系
    3 脂联素与DN 的关系
    4 毒损肾络与DN 炎症机制的关系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
    实验一 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功能的影响
    实验二 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形态学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3 观察指标和方法
        4 统计学处理
        结果
        小结
    实验三 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实验性DM 大鼠脂联素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小结
    实验四 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 肾脏 MCP-1 表达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小结
讨论
    1 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复制
    2 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功能的影响
    3 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形态学的影响
    4 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实验性DM 大鼠脂联素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5 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MCP-1 表达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9)益气活血中药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一、慢性肾衰溯源——历代医家对慢性肾衰的认识
        (一) 古代医家对慢性肾衰病名的共识
        (二) 古代医家对慢性肾衰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 近代医家对慢性肾衰治则的认识
        (四) 中医药治疗近况
    二、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衰的认识
        (一) 西医研究进展
        (二) 瘀血与CRF
        (三) 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PS)与慢性肾衰
        (四) TNF-α、TGFβ1、PDGFBB与慢性肾衰
        (五) 细胞凋亡与慢性肾衰
        (六) CD4、CD8、CD68与慢性肾衰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二、结果
    三、讨论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实验二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肾脏病理形态与肌酐的关系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实验三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TNF、TGF、PGDF的影响
        一、大鼠血清TNF—α、PGDFBB含量检测
        二、三芪口服液对大鼠残肾组织TGFβ1、PDGFmRNA表达的影响
    实验四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实验五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组织中CD4、CD8、CD68抗体的表达
        一、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组织中CD4抗体的表达
        二、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组织中CD8抗体的表达
        三、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组织中CD68抗体的表达
讨论
    一、慢性肾衰竭病机探讨
    二、慢性肾衰竭治则及治法探讨
    三、三芪口服液的组成及方药分析
    四、三芪口服液延缓慢性肾衰进展的中医机理探讨
    五、三芪口服液延缓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竭进展的机制探讨
        (一) 对大鼠造模、残肾组织、血肌酐及PS的影响方面
        (二) 对TNF-α、TGFβ1和PGDFBB表达的影响方面
        (三) 对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面
        (四) 对CD4、CD8、CD68抗体的表达的影响方面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英文缩略语
    附录二 慢性肾衰症状分级量化表
    附录三 疾病疗效评定标准
    附录四 随机区组(及配对)设计表
    附录五 附图
        附图1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肾脏病理形态与肌酐的关系
        附图2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TGF、PDGF的影响
        附图3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细胞凋亡的影响
        附图4 三芪口服液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肾脏组织中CD4、CD8、CD68抗体的表达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10)益气活血中药复方三芪口服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1 古代文献有关本病的论述
    2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实验研究近况
    3 糖基化终末产物与糖尿病肾病
    4 足细胞损伤与糖尿病肾病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结果分析
    4 讨论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三芪口服液对实验性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肾组织AGEs/RAGE、PAI-1、TGF-β1表达影响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实验二 三芪口服液对糖尿病大鼠肾足细胞及其膜蛋白PCX、nephrin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英文缩略语
    附录二 糖尿病肾病常见症状积分标准
    附录三 附图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治糖保肾冲剂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_1表达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解毒通络益肾浓缩丸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对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影响[D]. 孙健.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8)
  • [2]芦黄参花复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保护作用及TGF-β1/Smad2通路的影响[D]. 刘艳茹.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3]基于和络泄浊,培土宁风法探讨和肾络宁风颗粒对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的干预机制[D]. 郝媌.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4]灯盏益肾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影响的研究[D]. 谢铭君. 云南中医学院, 2018(10)
  • [5]化瘀通络中药对糖尿病肾脏病大鼠肾组织Notch和Hh信号通路表达的干预作用[D]. 刘利飞. 河北医科大学, 2018(12)
  • [6]基于肾络症瘕理论探讨炎症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D]. 吕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4)
  • [7]糖微康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干预及疗效机理研究[D]. 郭小舟.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1(12)
  • [8]解毒通络保肾胶囊干预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微炎症及与脂联素关系的研究[D]. 赵金祥.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1(02)
  • [9]益气活血中药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研究[D]. 韦芳宁.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09)
  • [10]益气活血中药复方三芪口服液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影响[D]. 侯海晶.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0)

标签:;  ;  ;  ;  ;  

止糖保肾颗粒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_1表达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