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溶栓和超声微泡造影剂

超声溶栓和超声微泡造影剂

一、超声和超声微泡造影剂的溶栓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梁凤楚,钟龙和,吴爵非[1](2021)在《超声辅助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常用的血运重建方法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药物溶栓治疗。声学溶栓作为一种新的血运重建方法,因其简便、安全、高效、价格低廉成为了当今的研究热点。近年来,超声微泡造影剂的应用显着增强了超声波的溶栓效果,超声辅助溶栓有望成为治疗STEMI新的治疗方法。

王珊[2](2021)在《经静脉置管灌注微泡对下肢深静脉血栓低强度超声溶栓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模型,研究持续灌注微泡并低强度超声介导体外血栓的溶栓效果。在体外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猪股静脉血栓模型,研究CDT结合低强度超声联合微泡对猪股静脉血栓的溶栓效果,并评估实验的安全性。材料与方法1.体外实验构建体外循环系统,制作50份牛血血栓并随机分为5组进行溶栓治疗。1组为低强度超声联合导管内持续灌注微泡和尿激酶进行溶栓(持续灌注法:US+MB+UK);2组为低强度超声联合血栓内一次性注射微泡和尿激酶进行溶栓(一次性注射法:US+MB+UK);3组为低强度超声联合导管内持续灌注尿激酶进行溶栓(持续灌注法:US+UK);4组为低强度超声联合导管内持续灌注微泡进行溶栓(持续灌注法:US+MB);5组为导管内持续灌注尿激酶进行溶栓(持续灌注法:UK)。统计分析各组的溶栓率和溶解面积,病理观察血栓内部红细胞分布情况及纤维蛋白网结构的完整性。2.动物实验制作巴马小型猪股静脉血栓模型,将16个血栓模型随机分为2组进行溶栓治疗:低强度超声联合导管内持续灌注微泡和尿激酶组(UT+CDT组)、单纯尿激酶组(CDT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行导管内超声造影检查。实验过程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有无不良反应出现。治疗后即刻处死动物,取残余血栓分别进行HE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血栓内部红细胞分布情况及纤维蛋白网结构的完整性,并解剖观察超声辐照区域血管壁有无损伤及肺动脉主要分支有无血栓的形成。结果1.体外实验各组溶栓效果的比较结果显示各组血栓溶栓率有差别(F=34.837,P<0.01),1组溶栓率高于其他各组(P<0.05),3组、5组溶栓率高于4组(P均<0.05)。1组HE染色显示残余血栓结构较其他组更松散,可见大量溶解区,免疫荧光染色镜下可见较多断裂的纤维蛋白结构。2.动物实验溶栓效果及副作用评估结果超声造影的结果显示CDT+UT组的8例中有7例实现了血管再通,单纯CDT组的8例中仅2例实现再通,两组溶栓治疗后的再通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41);CDT+UT组HE染色显示残余血栓结构较其他组更松散,可见大量溶解区,免疫荧光染色可见较多纤维蛋白网结构断裂;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解剖观察两组实验动物超声辐照区域血管壁无损伤、肺动脉主要分支未见血栓形成。结论1.在体外实验中,低强度超声联合微泡能够增强尿激酶的溶栓效果;导管内持续注射药物的溶栓方法效果优于一次性导入法。2.在猪股静脉血栓模型中,经导管持续灌注微泡并低强度超声可增强尿激酶的溶栓效果,实验过程中未发生不良反应,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杨媛[3](2021)在《低频超声联合靶向微泡在兔急性DVT溶栓治疗中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利用多模态超声评价兔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并研究不同辐照时间低功率聚焦超声对IVC的生物学效应,筛选出最佳辐照时间;观察在尿激酶溶栓的基础上使用低功率聚焦超声仪辐照携带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α,TNF-α)单克隆抗体的靶向微泡对兔下腔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方法]1.日本大耳白兔30只,分为两组,血栓模型组15只,低频超声辐照组15只。血栓模型组:建立IVC血栓模型后分别由3名医师按分组情况使用不同的检查方法观察15只兔造模情况,A组使用2D超声检查,B组使用2D+CDFI检查,C组(即多模态超声组)使用2D+CDFI+CEUS进行检查,并测量血栓形成范围,检查结束后处死实验兔获取病理结果。低频超声辐照组:注射造影剂后,使用低频超声对正常兔IVC节段进行辐照,根据辐照时间不同分为a、b、c 3组,每组5只,a组:辐照20min,b组:辐照35 min,c组:辐照50min,其余条件相同(频率为0.7MHz,功率为2.0w/cm2),每天辐照一次,共3天。2.兔下腔静脉血栓的治疗:40只造模成功的血栓兔分为4组,US组、US+UK组、US+UK+MBN组、US+UK+MBT组,每组 10 只。US组:仅使用低功率聚焦超声辐照;US+UK组:低功率聚焦超声辐照+静脉注射尿激酶;US+UK+MBN组:低功率聚焦超声辐照+静脉注射尿激酶+静脉注射裸微泡;US+UK+MBT组:低功率聚焦超声辐照+静脉注射尿激酶+静脉注射携TNF-α抗体靶向微泡;检测造模成功后立即按各分组条件进行第一次治疗,而后分别于24h、48h各治疗一次,合计三次,于最后一次治疗结束后处死兔。3.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辐照后取兔外周静脉血检测凝血四项,ELISA法检测TNF-α及D-二聚体的含量,兔下腔静脉组织进行HE染色、MSB染色检查,辐照后利用CDFI及CEUS观察IVC再通情况,并计算各组再通率。[结果]1.多模态超声在诊断急性期血栓中的检出率最高,且CEUS对血栓的检出范围最为准确。2.超声辐照的生物学效应:a组(辐照20 min):兔下腔静脉内皮细胞形态清晰、排列平整,管壁光滑,结构清晰;b组(辐照35 min):内皮细胞脱落,排列紊乱,中膜结构轻微水肿;c组(辐照50min):内皮细胞脱落,内膜断裂,可见红细胞及炎性细胞渗出内膜,管壁结构紊乱。3.外周血各项检测指标各组间比较:辐照后,US+UK组、US+UK+MBN组、US+UK+MBT组PT、APTT、TT均较US组延长(均有P<0.05),Fib及D-二聚体含量均较US组减低(均有P<0.05),US+UK+MBT 组 TNF-α 含量与 US 组、US+UK 组、US+UK+MBN组比较显着降低(P<0.05)。各组造模前、造模后及辐照后组内两两比较:US+UK组、US+UK+MBN组、US+UK+MBT组辐照后PT均较造模前延长(P<0.05),US+UK组、US+UK+MBN组、US+UK+MBT组辐照后APTT、TT均较造模前、后延长(P<0.05),Fib及D-二聚体含量均较造模前及造模后减低(P<0.05);辐照后TNF-α含量仅在US+UK+MBT组出现显着下降,其余三组随着时间延长,TNF-α含量反而升高。4.血管通畅性评价US组的再通率为10%,US+UK组的再通率为40%,US+UK+MBN组的再通率为60%,US+UK+MBT组的再通率为70%。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US+UK组、US+UK+MBN组和US+UK+MBT组的再通率与U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UK+MBN组和US+UK+MBT组的再通率与US+UK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US+UK+MBT组的再通率与US+UK+MBN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多模态超声可显着提高血栓的检出率,且CEUS便捷、无辐射,可作为深静脉血栓诊断的“金标准”,并可用于评价血栓的疗效;2、低功率聚焦超声辐照下腔静脉20 min后管腔未见明显损伤,辐照35 min可见管腔轻微损伤,辐照50 min出现严重损伤,因此辐照20 min可作为下一步静脉血栓的治疗条件;3、对血栓的通畅性评价分析后发现,US+UK+MBN组、US+UK+MBT组的管腔再通率最高,US+UK组次之,US组最低。4、低频超声联合微泡及尿激酶能在不增加额外出血风险的基础上显着提高血栓的溶解率,而靶向微泡不仅能提高再通率,还能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为以后血栓的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李云燕[4](2021)在《IL-17B介导RIP3/MLKL通路在急性DVT血管壁损伤中的实验研究及其靶向超声造影评价》文中认为第一部分IL-17B介导RIP3/MLKL通路在急性DVT血管壁损伤中的实验研究[目的]1、通过狭窄法建立小鼠DVT模型,明确RIP3/MLKL通路及其上游调控因子IL-17B是否参与急性DVT后血管壁损伤;2、探索IL-17B与RIP3/MLKL通路和炎症反应之间的调控作用。[方法]1、随机选取42只WT小鼠建立DVT模型,根据是否狭窄IVC及结扎时间将42只WT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h、6h、12h、24h、48h和7d组,每组6只,确定小鼠成栓率;2、将50只WT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和DVT组(30只,狭窄IVC组织48h),48h后取IVC组织检测坏死性凋亡相关蛋白表达;3、随机选取WT小鼠、RIP3基因敲除小鼠(RIP3-/-)和MLKL基因敲除小鼠(MLKL-/-)各6只建立DVT模型,基于Illumina测序平台对小鼠IVC组织进行真核转录组测序分析,寻找差异表达mRNA;4、选取ECV304细胞株,构建OGD细胞模型,检测不同OGD时间(2h、4h、6h、12h、24h)IL-17B表达情况;检测IL-17B干预后,OGD模型细胞中坏死性凋亡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siRNA转染ECV304细胞,检测各组细胞炎症因子表达情况;5、根据是否狭窄IVC及狭窄前给药不同,将WT小鼠分为4组,每组18只:Control组(对照组,不结扎IVC)、DVT组(IVC狭窄)、DVT/IL-17B组(IVC狭窄+狭窄前约30min于尾静脉注射50μg/kg IL-17B)、DVT/Anti-IL-17B组(IVC狭窄+狭窄前约30min于尾静脉注射50μg/kg IL-17B抗体);6、根据是否给予IL-17B蛋白预处理,将WT小鼠、RIP3-/-小鼠和MLKL-/-小鼠的DVT模型分为6组,即WTDVT组、RIP3-/-DVT组、MLKL-/-DVT组、WT/IL-17B DVT组、RIP3-/-/IL-17B DVT组、MLKL-/-/IL-17B DVT组,每组 18只;所有小鼠都经病理检查确定有无血栓形成,每组6只进行ELISA分析,6只进行免疫组化,6只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1、狭窄法建立小鼠下腔静脉血栓模型,成栓率和血栓面积均随结扎时间延长而增加,于48h成栓率达83.3%,血栓横截面积达峰值;2、测序结果及KEGG通路分析筛选出急性血栓形成下腔静脉组织中IL-17B的差异表达与RIP3/MLKL信号通路显着相关。3、体外实验:(1)OGD组细胞的IL-17B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均有P<0.05),OGD2h起IL-17B表达就增高,2-6h内IL-17B的表达出现平台期,12h后再次升高;OGD-2h组的IL-17B蛋白表达和RIP3、MLKL磷酸化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均有P<0.05);OGD-2h/IL-17B组RIP3和MLKL磷酸化水平均较单纯OGD-2h组增高(均有pP<0.05);(2)单纯OGD组细胞IL-17B、IL-6、TNF-α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均有P<0.05);OGD/IL-17B组各炎症因子均较单纯OGD组增高(均有P<0.05);siRNA转染OGD/IL-17B组各炎症因子较OGD/IL-17B组下调(均有P<0.05);4、体内实验:(1)DVT/IL-17B组小鼠RIP3和MLKL蛋白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均较DVT组高(均有P<0.05),DVT/Anti-IL-17B组小鼠的相关指标较DVT组下调(均有P<0.05);无论是否经IL-17B预处理,RIP3-/-小、鼠的MLKL表达无明显变化(均有P>0.05)。与WT小鼠相比,MLKL-/-小鼠的p-RIP3/RIP3比值降低(P<0.05);(2)WT小鼠DVT组血浆IL-6和TNF-α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均有P<0.05);WT小鼠DVT/IL-17B组血浆炎症因子均较单纯DVT组高(均有P<0.05);RIP3-/-小鼠DVT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浆IL-6和TNF-α的变化不明显(均有P>0.05),DVT组与DVT/IL-17B组相比血浆炎症因子的变化不明显(均有P>0.05);MLKL-/-小鼠DVT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浆IL-6和TNF-α的变化不明显(均有P>0.05),DVT组与DVT/IL-17B组相比血浆炎症因子的变化不明显(均有P>0.05);(3)各组小鼠血栓形成情况:DVT/IL-17B组血栓的重量和横截面积均较DVT组增加(均有P<0.05);而DVT/Anti-IL-17B组血栓的重量和横截面积均比DVT组小(均有P<0.05)。此外,无论有无IL-17B预处理,RIP3--小鼠或MLKL-/-小、鼠血栓的重量均较WT小鼠的小(均有P<0.05)。[结论]1、RIP3/MLKL通路参与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2、IL-17B能够促进RIP3/MLKL通路的激活,也能促进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分泌,可能通过激活坏死性凋亡通路加重血管壁的炎症损伤;3、IL-17B通过调控RIP3/MLKL通路参与深静脉血栓形成,IL-17B能加重小鼠深静脉血栓形成,而IL-17B抗体干预能显着减轻深静脉血栓形成;4、RIP3/MLKL通路的抑制对急性DVT及其所致的炎症反应具有保护作用。第二部分携IL-17B抗体的靶向声学造影评价急性DVT的实验研究[目的]将携IL-17B的靶向声学造影剂用于DVT模型兔的造影研究,以期用“可视”的超声造影成像定量评价“微观”的血管壁损伤程度。[方法]1、选取70只新西兰兔进行超声造影研究,将实验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10只)、假手术组(S组,10只)和DVT组(D组50只,根据狭窄时间又分为D2h、D6h、D24h、D48h组,D48h组20只,其余每组10只);各组组内又分为普通微泡(MBN)组(C0、S0、D0组)和靶向微泡(MBI)组(C1、S1、D1组);2、制备携IL-17B抗体的靶向声学造影剂,将其与OGD损伤的ECV304细胞孵育,计算二者的结合率(花环形成率);3、将构建好的携IL-17B抗体靶向超声造影剂用于实验兔下腔静脉造影研究,比较①各组兔血管壁周围组织灌注超声造影指标(ME、PI、TTP、RS、AUC),②D0组和D1组血管壁超声造影指标(wME);4、检测各组兔循环炎症因子表达量及血管壁IL-17B蛋白表达量,分析①血管壁周围组织灌注造影指标与循环炎症因子的相关性,②血管壁超声造影指标与血管壁IL-17B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超声造影指标: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MBN和MBI微泡各超声造影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分别与DVT组比较,各造影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DVT组MBN微泡与MBI微泡相比,ME、AUC、wM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2、花环形成率情况:与对照组相比,OGD组的花环形成率升高,在OGD2h呈现接近100%的形成率;3、血浆炎症因子表达情况: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血浆IL-17B、IL-6和TNF-α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均有P>0.05),假手术组与DVT组相比,血浆各炎症因子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血管壁IL-17B表达情况:正常对照与假手术组比较,血管壁IL-17B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假手术组与DVT组相比,血管壁IL-17B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4、造影指标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分析:ME、PI、RS、AUS与血浆各炎症因子表达均呈正相关,TTP与血浆各炎症因子表达均呈负相关;wME与血管壁IL-17B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1、急性DVT血管周围组织灌注明显增加,且与血浆炎症因子密切相关;2、靶向声学造影技术不仅能评价急性DVT血管周围组织灌注情况,还能评价血管壁损伤情况。

龙朦朦,刘东,杨芳,顾宁[5](2021)在《载药脂质微泡推进智能化超声医学技术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载药脂质微泡是由脂质壳膜和气核组成的负载治疗药物的多功能微气泡,具有高度的生物兼容性,能够增强超声显影并能进行智能药物递送,目前在超声造影剂和超声响应药物输送系统研究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并且正在被开发用于更多新的诊断和治疗应用。综述载药脂质微泡的结构特点、载药方法以及推进智能化超声医学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超声医学技术上的应用做了总结和展望。

周抒璇[6](2020)在《长脉冲超声和微泡联合rt-PA治疗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估长脉冲超声(ultrasound,US)和微泡(microbubble,MB)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在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模型的溶栓效能。方法:将含有三氯化铁的滤纸包裹大鼠右侧颈总动脉10分钟,制备完全闭塞性富血小板血栓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7组,每组6只大鼠,使用治疗长脉冲超声(频率1MHz,机械指数0.6MI,脉冲长度1000周期)并选择高占空比(10%)以及低占空比(0.03%)两种不同参数进行US联合MB和rt-PA溶栓治疗,分组为(1)对照组;(2)rt-PA组;(3)高占空比超声(US(H))+MB组;(4)低占空比超声(US(L))+rt-PA 组;(5)US(H)+rt-PA 组;(6)US(L)+MB+rt-AP 组;(7)US(H)+MB+rt-PA组。总治疗时间为20分钟,治疗后利用脉冲多普勒超声评估血管再通率及血管再通等级。结果:对照组、单纯rt-PA组、US(H)+MB组均未观察到血管再通改变。对于血管再通率的比较:相比对照组,无论高或低占空比,都可观察到US+rt-PA有明显的溶栓作用(66.7%VS 0%,p<0.01),而加入微泡后,在US+MB+rt-PA分组中,观察到较不加入微泡时,其溶栓效能有进一步增强(低占空比组:83.3%VS 66.7%;高占空比组:100%VS 66.7%)。对于血流再通等级的比较:相比于低占空比组,高占空比组在达到Ⅱ级血流再通等级的更多(在US+rt-PA分组中:66.7%VS 33.3%,在 US+MB+rt-PA 分组中:100%VS 66.7%)。结论:对于完全性闭塞性富血小板血栓的血栓模型,使用超长脉冲US+rt-PA可以有效溶解血栓。而在长脉冲US+rt-PA的基础上加入微泡,则可以更进一步提高溶栓效率。并且提高超声占空比参数,可以观察到血管再通率有提高趋势,血管狭窄程度有降低趋势。

曾瑶[7](2020)在《微泡介导的超声溶栓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血栓形成是临床上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病理症状。血栓阻塞引起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可能导致下肢溃烂甚至残疾,严重时导致与肺栓塞等相关的猝死。清除血栓能有效阻止病情恶化,但是溶栓药物有严格作用时间窗和适用对象筛选标准,伴随破坏性脑出血发生风险。超声溶栓技术利用超声能量改善溶栓药物在血栓中的渗透性从而提高溶栓效果,在微泡的辅助下,通过空化效应产生的声微流和微射流,改变血栓纤维蛋白结构,从而能进一步增强药物溶栓效果。针对药物溶栓存在的问题,本文利用一系列定制的微型换能器设计和制作了介入式超声溶栓导丝,经过旁路导管向超声辐照区输送微泡,探索基于该导丝的超声溶栓量效关系。在获得合适的超声激励参数范围后,本文利用ARM+FPGA结构的Zynq7Z020芯片和设计的外围电路组成超声溶栓激励系统,产生可调的脉冲调制信号驱动溶栓导丝发挥溶栓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微泡可以降低超声溶栓导丝实现溶栓效果所需的能量,在10.67 μL/mL微泡辅助和1.1 MHz,60 Vpp,5%占空比的正弦脉冲波激励条件下,溶栓导丝可以实现比仅用尿激酶更高的溶栓率。由于微型换能器本身产生的有效声场范围受限,更高的激励幅值和占空比没有引起血栓内部更深处的弥散微泡发生空化,因此本文初步认为60 Vpp和5%是当前实验设置条件下最理想的溶栓激励参数。在超声溶栓量效关系实验结果的指导下,基于Zynq7Z020设计的溶栓激励系统满足激励范围要求,在离体血栓模型上验证具备驱动溶栓导丝的能力,这对于介入式超声溶栓技术的临床应用推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陈晓强[8](2020)在《磁场下超声联合磁性微泡对完全堵塞性血栓的治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血栓闭塞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与世界范围内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关。早期再通闭塞的血管,可以挽救缺血组织、改善患者的预后,是溶栓治疗的关键。目前有多种溶栓治疗的方法,包括静脉溶栓治疗和导管介入。然而,这些方法在临床上使用时有局限性,例如严格的排除标准、严重并发症、侵袭性。微泡已经被用作超声诊断的造影剂,后来被改进用于血栓的特异性分子成像。近年来,微泡在治疗领域,特别是在超声溶栓中的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微泡介导的超声空化效应不仅能有效地溶解血栓,而且无创、经济、方便,没有明显的禁忌症。许多研究都集中在微泡的耐受性和有效性上,但是完全性闭塞血管段前端血流阻滞仍然是一个主要的挑战,因为微泡难以通过全身注射到达血栓部位,这可能会阻碍微泡介导的超声溶栓在临床上的应用。有报道称,直接将微泡注射到闭塞血管的血栓部位中可以提高局部微泡的浓度,从而通过增强溶栓效应实现完全再通。然而,这种方法在临床应用时具有侵入性和不便利性的缺点,那么能否通过一种非侵入性的、简便操作的方法提高微泡在血栓附近的局部浓度呢?磁靶向治疗指的是在外部施加磁场下,通过控制磁响应剂的运动,从而促使相关药物到达所需的位置,进而达到增强药物治疗的效果。而磁性微泡介导的药物治疗目前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例如通过磁场应用,增加治疗性药物到达肿瘤部位,并在超声空化效应下,增强其治疗肿瘤的效果。而磁性药物溶栓上,相关研究已经证明了与溶栓药物相结合的磁性微米/纳米颗粒能在磁场作用下到达血栓部位,从而增强溶栓效果。在磁性微泡介导的超声溶栓上,目前相关研究相对少,并且这些研究针对的主要都是非堵塞性血栓的,在完全堵塞性血栓上,磁性微泡介导的溶栓目前并没有。在体内操作磁性微泡定向运动的研究上,我们实验室以前的研究已经确定了操纵磁性微泡的可行性,磁场下磁性微泡是能偏离主动脉轴流中心线,并到达主动脉壁的。此外,另一项研究证明了使用磁场引导磁性载体进入Y型分叉的特定闭塞分支内的可行性。相关研究也证明了偶联溶栓药物的磁性纳米颗粒能被引导到完全闭塞的血管段,并增强溶栓效应。磁性微泡能否被引导到完全堵塞血栓中,并且利用微泡介导的超声空化效应增强溶栓效果,这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研究方法和结果1.实验材料主要实验仪器:德国Siemens公司超声诊断仪(Sequoia512)。主要实验试剂:全氟丙烷脂质微泡造影剂(普通微泡),全氟丙烷脂质磁性微泡造影剂,尿激酶注射剂2.实验方案:(1)制备微泡并验证微泡的磁响应性及稳定性(2)磁铁导航下,超声联合微泡溶解3小时红白血栓的体外研究(3)磁铁导航下,超声联合微泡溶解12小时红白血栓的体外研究(4)超声联合微泡溶解大鼠左髂动脉红白血栓的体内研究及相关预后评价(5)超声联合磁性微泡治疗的安全性评价结果:(1)微泡磁响应性及稳定性实验证明了制备的磁性微泡磁响应性良好;普通微泡和磁性微泡稳定性上没有明显差异。(2)超声微泡体外溶栓US+M-MB组和US+M-MB+r-tPA组溶栓效果明显好于其他两组。在白血栓上,US+M-MB组和US+M-MB+r-tPA组溶栓效果没有显着差异;在红血栓上,US+M-MB+r-tPA组溶栓效果要优于US+M-MB组。在12小时龄血栓中,各组微泡溶栓效果都差于3小时龄血栓,但是US+M-MB组和US+M-MB+r-tPA组溶栓效果依旧好于其他两组。(3)超声微泡体内溶栓US+M-MB组和US+M-MB+r-tPA组溶栓效果明显好于其他两组。同时这两组治疗后的大鼠患肢组织血流灌注明显较其他两组提高。从组织凋亡情况及组织损伤指标上看,US+M-MB组和US+M-MB+r-tPA组也较其他两组明显改善。(4)磁泡和普通泡在超声处理下安全性评价磁导航下超声介导的磁泡治疗并没有明显的副作用。结论:(1)磁场导航下,磁性微泡相较于普通微泡,到达完全性堵塞血管段微泡数量明显增多;(2)磁场导航下,超声联合磁性微泡能明显增强完全堵塞血栓的溶栓效果;(3)磁场导航下,超声联合磁性微泡能改善溶栓后的组织血流灌注并减轻相关组织的损伤。

董睿[9](2020)在《血管内超声导管联合微泡增强尿激酶溶栓的体外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一种常见病和潜在的致命性疾病,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呈指数增长。目前VTE的治疗方法有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手术取栓和机械血栓切除等。其中,抗凝治疗是基础,能有效防止血栓进展,但不能快速溶解血栓、恢复静脉通畅;手术取栓和机械血栓切除术虽可快速恢复血管再通,但同时易损伤静脉管壁和瓣膜功能,远期疗效较差。根据VTE抗血栓治疗指南的提示,患者最有可能从溶栓治疗中获益。溶栓治疗可分为经静脉系统溶栓(Systemic thrombolysis,ST)和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与ST相比,CDT能提高血栓的溶解率,减少溶栓药物使用剂量,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预防PTS发生。因此,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超声溶栓(Sonothrombolysis)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溶栓治疗方法,其溶栓机制主要以超声空化效应和机械效应为主,利用微泡空化谐振甚至“内爆”释放的冲击波、微射流和辐射力等机械能量使血栓表面或内部形成无数微小凹孔和孔隙(即声孔效应),从而促进了药物渗透和血栓溶解。微泡(Microbubbles,MB)作为诱导产生空化效应的关键因素,具有降低发生空化效应的声压阈值和增强空化强度的作用。近年来,有学者对体外治疗性超声(External therapeutic ultrasound,ETUS)联合静脉输注微泡的溶栓方法进行了临床研究,但由于经静脉输注的微泡无法进入梗阻性血栓内部,加上体外超声辐照常缺乏合适的声窗,从而削弱了超声空化效应,因此,ETUS联合静脉输注微泡的治疗效果一直不理想。美国EKOS公司的EKOS?超声导管是一种介入血管腔内的新型溶栓治疗方法,即综合了CDT和超声溶栓的优点。该超声导管应用于临床治疗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急性脑梗死和静脉血栓形成等,已获得肯定的治疗效果。其优势在于经多侧孔鞘管给药,不仅使溶栓药物直接作用于血栓内部,而且同时给予管腔内超声辐照,可促进药物向血栓内渗透,从而增强了药物溶栓疗效。因此,本研究采用经EKOS?超声导管联合血栓内同时注射微泡和尿激酶(Urokinase,UK)的方法进行体外溶栓实验,以达到增强尿激酶的溶栓效果。在此基础上,本课题组又研制了一种超声参数可调并能输出稳定声压激励微泡空化的血管内超声溶栓导管,有望最大限度地发挥微泡介导的超声溶栓的优势,获得更为快速、有效的溶栓效果。研究目的:1.探讨EKOS?超声导管联合血栓内注射微泡增强尿激酶体外溶栓的治疗效果。2.研制一种超声参数可调并能输出稳定声压激励微泡空化的血管内超声溶栓导管,并验证其联合血栓内注射微泡增强尿激酶体外溶栓的疗效。材料与方法:1.主要实验仪器装置:(1)EkoSonic?超声溶栓导管系统:MACH4,由美国EKOS公司生产,配备多侧孔给药鞘管、多换能器超声发射轴芯和EkoSonic控制单元,其轴芯在治疗区有12个微型超声换能器,发射频率为2.2 MHz。(2)自制超声溶栓导管实验样机:深圳市索诺瑞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发射频率为2.8 MHz,声压档有0~11档,脉冲重复频率分别有50、100、200、300、500和1000 Hz,脉冲数量分别为15、30、50、80、100和300。(3)微量蠕动泵:BT-100E,重庆杰恒蠕动泵有限公司生产。(4)双通道微量输液泵:LD-P2020Ⅱ,上海蓝德医疗机械有限公司生产。(5)恒温水浴箱:德国HUBER公司生产。(6)针式水听器:HNC-0400,美国ONDA公司生产。(7)数字示波器:DSO9064A,美国Agilent公司生产。(8)荧光显微镜:BX3-CBH,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9)电子天平:UTP-313,上海花潮电器有限公司生产。(10)体外溶栓实验装置:由微量蠕动泵、双通道微量输液泵、恒温水浴箱、EKOS?血管内系统和自制模拟血液循环的管道组成。在管道的入口处安装三通管连接另一管道入口便于EKOS?超声导管的插入,血栓样品池两端连有一管道以模拟开放的侧支循环。置整个体外循环管道于37℃恒温水浴箱中。将含有10%牛新鲜冰冻血浆的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作为循环液,蠕动泵以60 r/min的速度工作。2.主要实验试剂:(1)无菌抗凝新生牛血:500 ml,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4℃储存。(2)牛血浆:500 ml,郑州九龙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20℃储存。(3)注射用尿激酶:10 5 IU/瓶,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生产。(4)注射用全氟丁烷微球:浓度为1.2×109/ml,英文名称:Sonazoid?,中文名称:示卓安,由挪威GE医疗公司生产。(5)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59 mg,英文名称:SonoVue?,中文名称:声诺维,由Bracco Suisse SA公司生产。(6)无水氯化钙:500 g,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7)PBS缓冲液:1000 ml,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8)4%组织细胞固定液:500 ml,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3.实验方法:实验一:EKOS?超声导管联合微泡增强尿激酶溶栓的体外实验(1)测量EKOS?超声导管声学参数:应用针式水听器,分别于换能器晶片下方距水听器1、2、3、4和5 mm处,对其峰值负压(Peak negative pressure,PNP)进行测量并记录。(2)制备血栓:取10.0 ml无菌圆底EP管,每支各加入8.0 ml无菌抗凝新生牛血和5%氯化钙溶液264μl(33μl/ml),混匀后静置于37℃恒温水浴箱中。3 h后将其取出,去除血清,PBS液冲洗3次,滤纸吸干血栓表面液体后应用电子天平称量血栓的初始质量(W0)。(3)实验分组:将前期制备的90份同质血栓样本随机分为6组(n=15),分别为:超声+微泡+尿激酶联合组(联合组)、超声+尿激酶组(US+UK组)、超声+微泡组(US+MB组)、超声组(US组)、尿激酶组(UK组)和对照组。(4)评价指标:(1)计算并比较各组血栓溶栓率。(2)观察各组残余血栓中红细胞和纤维蛋白的分布情况。实验二:自制血管内超声溶栓导管的声学检测及体外溶栓效果初步研究(1)检测自制超声溶栓导管声学参数:应用针式水听器,分别于换能器晶片下方距水听器2和3 mm处,对不同换能器、不同声压档、不同角度、无鞘管及套有鞘管时对应的峰值负压进行测量并记录。(2)制备血栓:制备方法同前。(3)实验分组:共设有以下3组,分别为:超声+微泡+尿激酶联合组(联合组)、超声+尿激酶组(US+UK组)和尿激酶组(UK组)。(4)评价指标:计算并比较各组血栓溶栓率。实验结果实验一(1)EKOS?超声导管声学测量:换能器输出峰值负压范围为0.4~6.4 MPa,呈大幅度动态变化,占空比为24.86%,其参数不可调。(2)溶栓实验:联合组溶栓率为(41.9±4.5)%,US+UK组为(42.0±3.3)%,US+MB组为(28.4±3.3)%,US组为(23.9±3.0)%,UK组为(27.8±3.1)%,对照组为(17.5±3.7)%。联合组溶栓率与US+UK组溶栓率接近,均显着高于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US+MB组溶栓率与UK组溶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US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光镜观察:联合组和US+UK组与EKOS?超声导管接触处的血栓崩解较明显,红细胞分布较其余各组更松散。实验二(1)自制超声溶栓导管声学测量:峰值负压随着声压档升高逐渐增大,随着与水听器距离增大而逐渐减小,套有鞘管时测得的峰值负压较无鞘管时对应的峰值负压有所减小,不同角度测得的峰值负压在0.58~1.00 MPa之间波动。(2)溶栓率:联合组为(38.9±1.8)%,显着高于US+UK组(31.4±1.4)%与UK组(22.3±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EKOS?超声导管可明显增强尿激酶对体外牛血血栓的溶栓作用,但在此基础上加入微泡对溶栓率无明显提高。2.自制超声溶栓导管可达到增强尿激酶的体外溶栓效果,微泡的加入可进一步提高溶栓率。

邱世锋[10](2019)在《超声微泡介导的空化效应改善急性缺血组织局部血流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超声联合微泡介导的空化效应(Ultrasound-mediated Microbubble Cavitation)在动物模型上已被证实可改善肢体或心肌缺血组织辐照区域的局部血流灌注,这种方法被称为“声学辅助灌注”(Sonoperfusion)。对于声学辅助灌注增加局部血流的机制探讨,已有相关研究证实超声微泡介导的的空化效应能通过影响NO、ATP等分子途径来增加局部血流。然而,前期研究大部分集中在慢性缺血模型。本研究拟建立急性缺血模型,以初步探讨超声间断高机械指数脉冲联合静脉输注微泡介导的空化效应对急性缺血组织增加灌注的影响及其潜在信号传导机制,以期应用于外周动脉疾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血运重建。方法:1、模型制备取雄性SPF级SD大鼠(体质量180-250g,周龄6-8周),通过随机单侧结扎髂外动脉10分钟建立大鼠后肢急性缺血模型。2、实时超声造影定量评估血流灌注留置颈静脉通道,将浓度为(2.98±0.15)×10^9/mL的脂质微泡用微量泵以400 μ L/min的速度缓慢静脉输注,使用Sequoia 512超声仪(SIEMENS,17L5探头)对大鼠双后肢应用低机械指数超声造影技术进行基图成像,匀速静脉输注微泡造影剂(600 uL/min),并采用间断高机械指数超声波脉冲破坏造影剂微泡(机械指数为1.9,每隔4秒钟发放一组超声波脉冲,每一组破坏脉冲持续时间为3秒),反复治疗10分钟后行实时超声造影评估双后肢血流灌注情况。3、超声微泡介导的空化效应对血流灌注的影响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空化治疗组(US+MB组),单纯间歇性高机械指数脉冲组(US组)和单纯脂质微泡组(MB组)。分别在造模前、造模后和治疗后三个时间点进行双后肢实时超声造影灌注成像。4、声学辅助灌注急性效应的持续时间将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9只):US+MB组,US组和MB组。造模前和造模后分别进行双后肢实时超声造影灌注成像,治疗10分钟后,分别在治疗结束后即刻(0分钟),5分钟,10分钟,15分钟,20分钟和25分钟的时间点上进行双后肢实时超声造影灌注成像。5、声学辅助灌注的分子机制初探将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9只):缺血空化组、缺血空化+L-NAME组、空白对照组,其中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盐酸盐(L-NAME)为eNOS抑制剂,在缺血空化+L-NAME组空化治疗前30分钟以75 μ g/kg的速度泵入预处理。造模及预处理后,将缺血空化组、缺血空化+L-NAME组的大鼠双后肢同时暴露于间歇性高机械指数超声联合微泡治疗10分钟,空白对照组无间歇性高机械指数脉冲及无脂质微泡治疗10分钟,治疗后立即进行双后肢实时超声造影灌注成像;留取大鼠缺血侧同一位置的后肢肌肉组织,提取并分离出组织蛋白上清液后用ELISA试剂盒检测p-eNOS浓度。结果:1、建立大鼠后肢急性缺血模型超声造影成像观察到结扎侧后肢血流灌注减少了 50%-70%(平台期微泡充盈面积较基图减少了 50%-70%),说明大鼠急性后肢缺血模型建立成功。2、超声微泡介导的空化效应对血流灌注的影响US+MB组治疗后,缺血性后肢局部微血管血流容积(A:41.824±7.836vs 69.527±6.570,P=0.000)和微血管血流量(MBF:6.451±1.021 vs 13.078±1.967,P==0.000)显着增加;微血管流速增加但没有统计学意义(B:0.156±0.0249vs 0.193±0.0414,P=0.078)。US组有改善的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311);MB组无变化(P=0.767)。其中组织血流灌注(A× β)的改善主要是基于A的增加。3、声学辅助灌注急性效应的持续时间声学辅助灌注的急性效应在治疗后立即起效并达到峰值(P<0.05),之后逐渐减弱,在25分钟后消失(P>0.05);而US组治疗后5分钟达到峰值(P<0.05),15分钟后几乎消失(P>0.05);MB组治疗后几乎没有变化(P>0.05)。4、声学辅助灌注的分子机制初探抑制性研究表明,空化后缺血性后肢p-eNOS浓度显着升高,但用L-NAME抑制eNOS后明显受到抑制(P=0.000)。结论:声学辅助灌注可以增加急性缺血组织辐照区域的局部灌注,主要是微循环灌注的增加,这主要是基于微血管血流容积的增加。这种急性效应立即起效,可以短暂逆转大鼠后肢急性缺血组织25分钟,随后效应逐渐减弱至消失。eNOS/NO信号通路可能是声学辅助灌注急性效应的关键通路之一。声学辅助灌注作为一项非侵入性治疗技术,未来在临床上有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外周动脉疾病早期的血运重建。

二、超声和超声微泡造影剂的溶栓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声和超声微泡造影剂的溶栓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辅助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超声溶栓治疗STEMI的机制
    1.1 超声波溶栓的机制
2 微泡在超声溶栓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2.1 超声联合载药微泡溶栓
    2.2 超声联合靶向微泡溶栓
    2.3 超声联合载基因微泡溶栓
    2.4 旋转磁场下超声联合磁性微泡溶栓
3 超声辅助溶栓治疗STEMI的应用
    3.1 冠状动脉血栓
    3.2 微循环栓塞
    3.3 超声溶栓治疗STEMI的安全性
4 小结与展望

(2)经静脉置管灌注微泡对下肢深静脉血栓低强度超声溶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一节 静脉血栓栓塞的研究背景
    第二节 超声溶栓的机制及研究现状
第二章 持续灌注微泡并低强度超声介导体外血栓溶栓的实验研究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第二节 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第三章 低强度超声联合微泡增强猪股静脉血栓溶栓效果的研究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第二节 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第四章 全文结论
本研究的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超声空化效应在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3)低频超声联合靶向微泡在兔急性DVT溶栓治疗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多模态超声技术评价兔DVT模型及低频超声对IVC的生物学效应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低频超声联合靶向微泡在兔急性DVT溶栓治疗中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低频超声联合期靶向微泡在血栓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IL-17B介导RIP3/MLKL通路在急性DVT血管壁损伤中的实验研究及其靶向超声造影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IL-17B介导RIP3/MLKL通路在急性DVT血管壁损伤中的实验研究材料与方法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携IL-17B抗体的靶向声学造影评价急性DVT的实验研究材料与方法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靶向超声造影技术在深静脉血栓诊治方面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载药脂质微泡推进智能化超声医学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脂质微泡的结构
    1.1 气核
    1.2 脂质壳
    1.3 乳化剂
2 脂质微泡载药方法
    2.1 直接掺入
    2.2 静电作用
    2.3 药物载体的偶联
    2.4 亲和素-生物素非共价键结合
    2.5 碳二亚胺化学交联
    2.6 巯基键结合
3 载药脂质微泡在超声医学技术上的应用
    3.1 超声分子成像
    3.2 癌症治疗
    3.3 超声溶栓
    3.4 跨血脑屏障给药
4 总结与展望

(6)长脉冲超声和微泡联合rt-PA治疗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准备
    2.3 实验方案
    2.4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各组超声多普勒测量基线结果
    3.2 各组溶栓前、后及治疗后二维超声结果及血管再通率
    3.3 颈动脉血栓组织学特点
第四章 讨论
    4.1 血栓模型
    4.2 长脉冲超声联合微泡的治疗效果
    4.3 超声微泡溶栓治疗的安全性
第五章 本研究的创新性及局限性
    创新之处
    局限性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Abbreviation and Acronyms)
致谢

(7)微泡介导的超声溶栓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研究内容
    1.4 本文结构
第2章 介入式微型超声溶栓导丝设计与测试
    2.1 溶栓导丝设计与制备
    2.2 溶栓导丝声学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微泡介导的超声溶栓量效关系实验研究
    3.1 离体血栓模型的制备
    3.2 超声溶栓实验装置设计
        3.2.1 仪器与材料
        3.2.2 实验装置设计
    3.3 超声溶栓实验参数设计
    3.4 结果与讨论
        3.4.1 离体血栓模型评估
        3.4.2 超声溶栓量效关系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FPGA的超声溶栓激励系统设计
    4.1 系统设计思想
        4.1.1 系统总体框图
        4.1.2 系统工作原理
    4.2 系统实现
        4.2.1 硬件电路实现
        4.2.2 软件算法实现
    4.3 系统测试和验证
        4.3.1 系统性能测试
        4.3.2 系统功能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8)磁场下超声联合磁性微泡对完全堵塞性血栓的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方法
    实验动物、材料
    实验方法
第三章 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硕士研宄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9)血管内超声导管联合微泡增强尿激酶溶栓的体外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Abstract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EKOS~?超声导管联合微泡增强尿激酶溶栓的体外实验
    2.1 材料与方法
    2.2 实验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自制血管内超声导管的声学检测及体外溶栓效果初步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实验结果
    3.3 讨论
全文结论
本研究的局限性与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10)超声微泡介导的空化效应改善急性缺血组织局部血流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周围动脉疾病临床现状
    1.2 声学辅助灌注及其潜在机制
    1.3 超声造影评估组织血流灌注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主要实验试剂
    2.3 主要仪器设备
    2.4 微泡混悬液制备
    2.5 建立大鼠急性后肢缺血模型
    2.6 建立大鼠静脉输液通道
    2.7 超声参数设定
    2.8 超声造影评价组织血流灌注
第三章 实验方案
    3.1 探讨空化效应增加急性缺血组织血流灌注的可能性
    3.2 探讨声学辅助灌注增加急性缺血组织灌注的持续时间
    3.3 初步探讨声学辅助灌注急性效应的分子机制
第四章 图像分析
第五章 统计学分析
第六章 结果
    6.1 缺血性后肢灌注增加
    6.2 非缺血性后肢灌注增加
    6.3 声学辅助灌注急性效应的持续时间
    6.4 声学辅助灌注的机制
第七章 讨论
    7.1 超声空化效应与血管舒张效应
    7.2 超声微泡介导的空化效应
    7.3 超声微泡介导的空化效应的治疗作用
    7.4 声学辅助灌注急性效应的持续时间
    7.5 声学辅助灌注急性效应的分子机制初探
    7.6 声学辅助灌注的临床应用前景
第八章 结论
第九章 局限性
第十章 资金来源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四、超声和超声微泡造影剂的溶栓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辅助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J]. 梁凤楚,钟龙和,吴爵非.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21(07)
  • [2]经静脉置管灌注微泡对下肢深静脉血栓低强度超声溶栓研究[D]. 王珊. 南方医科大学, 2021
  • [3]低频超声联合靶向微泡在兔急性DVT溶栓治疗中的实验研究[D]. 杨媛.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4]IL-17B介导RIP3/MLKL通路在急性DVT血管壁损伤中的实验研究及其靶向超声造影评价[D]. 李云燕.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2)
  • [5]载药脂质微泡推进智能化超声医学技术的研究进展[J]. 龙朦朦,刘东,杨芳,顾宁. 药学进展, 2021(04)
  • [6]长脉冲超声和微泡联合rt-PA治疗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的实验研究[D]. 周抒璇. 暨南大学, 2020(04)
  • [7]微泡介导的超声溶栓关键技术研究[D]. 曾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 [8]磁场下超声联合磁性微泡对完全堵塞性血栓的治疗研究[D]. 陈晓强. 南方医科大学, 2020
  • [9]血管内超声导管联合微泡增强尿激酶溶栓的体外实验研究[D]. 董睿.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0(01)
  • [10]超声微泡介导的空化效应改善急性缺血组织局部血流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D]. 邱世锋. 南方医科大学, 2019

标签:;  ;  ;  ;  ;  

超声溶栓和超声微泡造影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