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供需数学模型分析

市场供需数学模型分析

一、市场供求关系的数学模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孙鑫[1](2021)在《基于收益管理的第三方仓库A的收益改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三方仓库是为具有仓储外包需求的工商企业提供仓储服务的第三方供应商。近年来,伴随着我国新零售、智能制造等行业的迅猛发展,仓储服务需求激增,第三方仓库的数量、规模快速发展,仓储服务需求市场竞争不断加剧,收益问题已经成为第三方仓库关注的热点。本文以第三方仓库A为研究对象,利用收益管理思想分析A仓库收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基于收益管理的方法对A仓库进行需求分析改善方案设计,利用EMSR模型为A仓库改善仓位分配方案,利用动态定价方法对A仓库制定仓位价格,为A仓库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收益管理流程,为改善A仓库的收益提供一套可行方案。首先,本文介绍A仓库概况,分析A仓库收益现状,提出A仓库需求分析、仓位控制、仓位定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确定A仓库开展收益管理必要性。根据第三方仓库运营管理特征对第三方仓库应用收益管理进行可行性研究,构建第三方仓库收益管理的概念模型。然后,针对A仓库中需求分析存在的问题,一方面,对A仓库进行深入的市场细分分析,基于A仓库客户预定仓位的时间特点将A仓库客户进行分类为协议型大客户、普通零散型客户、加急零散型客户。另一方面,结合仓储服务需求预测特点列举A仓库需求预测变量。然后,汇总收益管理中常用需求预测方法优缺点、适用性,为A仓库提供变量之间关系预测应用合适的需求预测方法。进一步,在仓位控制方面,以提高A仓库仓位占用率和提升仓位平均费率为目标,提出基于EMSR(期望座位边际收益)模型收益管理仓位控制的改善方案。通过EMSR模型可以利用统计学中需求分布和平均仓位费率的乘积计算仓位期望费率来确定低等级仓位费率是否要为高等级仓位费率保留仓位来获得部分客户的购买剩余价值来提高仓位效益,同时如果低等级仓位费率高于一定需求高等级仓位期望收益时又会接受地支付意愿的客户来保证仓库稳定收益。接着,关于仓位定价方面,在EMSR模型确立的仓位分配结果下,通过A仓库各等级仓位期望收益函数,求得各等级仓位对应的最优仓位费率。然后通过离散价格动态模型,在确定客户需求到达率的基础上建立A仓库整体系统收益最大化线性规划模型得到各个等级仓位的细分销售时间。在平衡A仓库仓位供求关系的同时保证A仓库收益最大化。最后,结合A仓库收益存在的问题的原因,提出仓库要更新收益管理理念、完善收益管理组织架构、加强收益管理人才培养、建设收益管理系统信息平台的改善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刘雷[2](2021)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数理思想及其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运用数理分析方法分析经济现象、论证经济规律、推断结论或定理已经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工具。习近平十分重视数学发展,并对马克思的数学研究给予极高评价,多次强调现代数学工具对分析经济问题的重要性。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对现代社会科学积累的有益知识体系,运用的模型推演、数量分析等有效手段,我们也可以用,而且应该好好用。”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又提到,马克思写下了数量庞大的数学等学科笔记,并引用恩格斯的话讲,马克思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而习近平在“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中肯定托马斯·皮凯蒂(Thomas Piketty)撰写的《21世纪资本论》并指出:“他用翔实的数据证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不平等程度,得出的结论值得我们深思”。现实来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数理分析明显不足,而习近平为“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指明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数理分析发展的方向。首先,马克思对数学有丰富的研究,数理分析方法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理逻辑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内在属性之一,马克思研究数学的目的在于撰写政治经济学,马克思借助数学方法科学抽象了政治经济学主要理论,并借助数理逻辑推动政治经济学理论建构,这一过程是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对象具有“量”和“质”统一性和数学的根本属性决定的。马克思是精通数学的,马克思数学研究的进阶路径符合人对事物认知的一般规律,马克思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是其钻研数学的根本前提,马克思开创了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方法研究数学先例,在研究高等数学中推动唯物辩证法与政治经济学实践统一。马克思为高等数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时代贡献,马克思推动了高等数学的发展,提出“无穷小量”与“0”之间的辩证关系,独创了求导法,系统梳理了“神秘微积分”“理性微积分”“纯粹代数微积分”的特点和不足,敏锐发现了代数学向微分学转化的环节,创造性提出马克思微积分关键理论、辩证方法、通用公式,揭示了微积分的本质,突破了初等数学向高等数学跨越的关键理论。其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再生产理论、转形问题以及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地租理论等蕴含着丰富的数理思想,体现了严谨性、简易性、可推理性特点,据此完成了经典数理分析表达,研究其数理分析的发展逻辑具有明显的时代假设前提、问题局限和意识形态差异,可进一步切合实际针对假设条件、计量单位、公式模型进行数理表达重构。第一,马克思对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定义和计算蕴含了“大数定律”思想,运用平均值规律的数理性质,阐释了价值规律的科学性,马克思发现剩余价值过程中,敏锐发现货币转化为资本体现的“无形增值”,存在特殊商品才能使流通成立的等价逻辑,从数理逻辑发现了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根本载体,体现了数理“剪刀差”和传递的数理思想;马克思阐释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转形问题都是建立在不断赋予“质”和“量”的内在数理含义上的,都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从数理的角度推进了理论逻辑的展开。第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经典数理分析是以初等数学公式、文字逻辑及举例实现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经典剩余价值论、再生产理论和转形问题的数理表达体现了严谨性、简易性及可推理性特点。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本观点、马克思所属时代基本前提假设,尝试建立了经典劳动价值论包含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生产总量数理模型”、“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及其变化之间的数理模型”、“部门生产率与价值量变化之间的数理模型”、“企业劳动生产率变化与价值量变化的数理模型”、“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变化和该企业单位劳动时间形成价值量变化之间关系的数理模型”等;尝试建立了经典剩余价值论所包含的“马克思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模型”、“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模型”、“超额剩余价值生产模型”等;尝试建立了“经典简单再生产”、“经典扩大再生产”、“经典价值转形问题”、“平均利润和平均价格”、“商业资本”、“地租”等理论的数理模型。第三,辩证探研国内外学者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再生产理论和转形问题的发展逻辑和路径体系看,西方学者虽看似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数理表达解析内容,但也暴露了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数理发展的意识形态偏见问题,西方学者过于强调数学工具的重要性,经常出现“数理逻辑大于理论逻辑”的错误,而国内学者的研究基本集中在对西方学者研究述评和经典理论的数理建构上,还缺乏比较系统、全面的创新。第四,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数理分析的现代重构必须基于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规律、新变化、新现象,以此对现代假定条件、计量单位与公式表达体系进一步重构,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本观念、方法前提,切合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推进数理模型建构。最后,科学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数理分析,要科学看待数学工具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发展的能动作用,辩证分析国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数理分析的演进逻辑,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本质属性和时代需要的角度出发,创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数理分析研究,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数理分析的科学性、解释力,形成科学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则、有效路径、方法体系,不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张翼飞[3](2021)在《基于控排发电企业异质建模的全国碳市场混合仿真分析》文中提出减缓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中国的目标是2030年之前国内碳排放量达到峰值,2060年之前实现碳中和。全国碳市场是实现这一宏伟“30·60”目标关键举措之一。受非电能源系统和广泛社会元素的影响,分析碳市场会涉及多领域的模型,而国内试点碳市场及国外碳市场经验又不可照搬至全国碳市场。对此,亟需研究仿真工具和建模方法,使得市场事前分析从基于历史数据转向基于仿真态势推演的方法,以支撑市场运营的机制参数优化以及市场参与者决策调整。混合仿真可融合因果统计行为模型,是研究此类问题的方法。基于此,本文在研究团队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1.阐述了基于DSMES平台的碳市场混合仿真方法并建立相关仿真基础数据集。针对发电行业碳市场配额分配方法和碳排放核查方法,提出了发电集团参与碳市场时,市场主体的异质性问题。最后,针对该问题和碳排放量核查、配额分配方法,进行针对性地数据挖掘。采集了全国煤电机组数据集和相关发电碳排放参数,作为混合仿真的数据基础。2.构建了煤电机组碳排放微观异质模型。在数据挖掘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发电机组发电生产参数和二氧化碳排放参数的耦合机理,建立发电机组的碳排放数学模型,通过调整参数,评估其供电煤耗异质性。随后建立了完整的全国煤电机组数据围观参数集。基于此,考虑其发电机组微观生产参数上的异质性,计算不同场景下碳市场的微观供求关系,研究关键参数对市场供求关系影响的不连续性,研判市场运行态势以评估市场政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3.进行全国碳市场多场景演化态势混合仿真。对上部分研究内容中的微观参数进行聚类,即从机组级数据到发电控排企业级数据进行聚类,建立了发电控排企业一级的碳市场参数集。随后建立了市场主体的行为模型,预测全国碳市场的可能场景。基于大能源系统动态仿真平台和参与者行为模型,进行市场态势动态推演,研究市场对给定行为模式下的动态响应,研判市场可能出现的风险,并给出相应的调控建议。

迟依涵[4](2020)在《基于网络搜索数据的房地产价格预测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文中认为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互联网为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做出消费决定前,互联网检索成为消费者获取相关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网络搜索数据可以作为消费者关注度的量化指标,为诸多研究问题提供科学合理的数据。房地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其价格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但是目前的房地产价格预测研究受研究数据和预测模型等问题的影响存在缺陷,因此本文以西安市为例,利用网络搜索数据预测房地产价格。本文首先以均衡价格理论为基础分析房地产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从定性的角度揭示房地产价格与网络搜索数据之间的关系。在定量分析房地产价格与网络搜索数据之间的关联性时,本文是通过主观选词等方法,在百度指数网站中选取6个核心网络搜索数据,再构建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计算二者之间的灰色关联度。然后,在核心网络搜索数据基础上构建初始数据库,本文利用二次搜索等方法拓展了119个网络搜索数据,并利用斯皮尔曼相关分析和时差相关分析筛选出与房地产价格具有高度相关性的先行网络搜索数据,再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筛选后的网络搜索数据进行综合,以消除数据间的共线性。最后,以综合后的网络搜索数据指标作为预测房地产价格的变量,建立长短期记忆模型、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分别预测房地产价格,并以西安市数据为例进行实证检验。但是由于每个模型都存在一定的弊端,预测结果与实际的房地产价格都存在一定偏差,因此本文在建立三个单一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融合模型,利用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提高预测精度。研究表明:(1)房地产价格和网络搜索数据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2)在利用长短期记忆模型、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预测房地产价格时,长短期记忆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其次为随机森林模型,最后为支持向量回归模型;(3)利用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预测融合后的拟合度最接近实际房地产价格,拟合优度达到0.996。

伦闰琪[5](2020)在《我国马铃薯价格波动与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马铃薯在我国是仅次于三大主粮的第四大粮食作物,种植范围广、用途多样、经济效益可观,成为贫困地区农户实现增产增收目标的首选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马铃薯价格加剧震荡,波动幅度逐渐加大,扰乱了马铃薯市场正常运行,给马铃薯产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研究马铃薯价格波动规律,探究马铃薯价格波动原因,科学预测马铃薯价格,对于保障马铃薯生产者利益、稳定马铃薯生产和促进马铃薯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2005年1月5日-2019年3月27日马铃薯批发市场价格数据,共171个月度价格,57个季度价格和15个年度价格,运用CensusX12季节调整方法和H-P滤波法对马铃薯批发市场季度和月度价格进行了分解;定量分析了马铃薯批发市场价格的年度波动、季度波动和月度波动特征,利用季节指数预测法对2020年4-12月马铃薯批发市场月度价格进行预测;并定性解释了马铃薯批发市场波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运用马铃薯批发市场周度价格建立了马铃薯批发市场周度价格ARIMA(4,0,0)预测模型和GM(1,1)预测模型,而后对2020年4月1日至2020年12月30日的马铃薯批发市场周度价格进行了预测。建立ARIMA(4,0,0)-GM(1,1)组合预测模型,对2020年4月1日至2020年12月30日的马铃薯批发市场周度价格进行了预测,最后对三个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比较分析。创新点方面,本文从三个维度(年度、季度和月度)对马铃薯批发市场价格的波动规律进行分析;在对马铃薯价格进行预测时,运用了灰色预测法和组合预测法。文末对加强马铃薯价格波动研究、建立数据收集平台、规范预测信息推送方式和加强人才培养提出了政策建议。主要结论如下:(1)从年度波动来看,2005-2019年我国马铃薯批发市场价格总体呈波动上涨态势,年际间波动幅度逐渐增大,大致呈现以三年为一周期的周期性波动;从季度波动来看,马铃薯批发市场价格在第一季度最高,第三季度最低,波动周期为10.40个季度(31.2个月);从月度波动来看,马铃薯批发市场价格以中小幅波动为主,每1.81个月会有一次小幅波动,每2.62个月会有一次中幅波动,每15.45个月会有一次大幅波动,波动周期为31个月。(2)马铃薯生产的季节性、市场不确定性、消费需求、外部冲击、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对马铃薯批发市场价格的波动有较大影响。(3)构建了马铃薯批发市场周度价格预测模型,预测精度从高到低依次为ARIMA(4,0,0)-G M(1,1)组合预测模型、ARIMA(4,0,0)预测模型和GM(1,1)预测模型,模型拟合误差控制在10%以内;预测结果表明,在2020年5月份以后,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逐渐减弱,我国马铃薯批发市场价格将缓慢下降。(4)从加强马铃薯价格波动规律研究、建立价格数据收集平台、规范预测信息推送方式和加强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刘凌云[6](2020)在《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分析及期货对冲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燃煤发电项目是指以煤炭为燃料,正在规划、建设或已经投产运营的火力发电单元。由于煤炭燃料约占到火力发电生产运营成本的70%,我国煤炭产量70%以上用于发电,燃煤火力发电量又占到我国各类发电总量的70%以上,这“三个70%”的根本问题是煤炭。所以,从宏观层面上讲,国家以什么方式有效配置煤炭资源,如何高效利用煤炭资源,怎样调整能源结构,是摆在政府决策者们面前的重要问题;从微观层面上讲,我国煤炭价格购销市场化所引起的价格波动频次增加和波动幅度不断加大,给我国燃煤火力发电厂的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构成不容忽视的经营风险。认真研究煤炭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规律及如何规避煤炭价格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是燃煤火力发电项目的规划、建设与运营必须考虑的重大问题。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纲领指导下,火电项目建设面临着硬约束。相反,新能源发电装机呈高速发展态势,水力发电对火力发电影响显着。但水力发电出功不稳定性,给燃煤火力发电项目功率稳定输出产生不可忽视的风险。本论文将煤炭价格波动、新能源发电替代及不稳定性对燃煤火力发电造成的冲击定义为双因素风险。本研究主要从如何利用动力煤期货工具视角深入研究化解双因素风险的对策与方法,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深度探究煤炭价格波动、新能源发电变化与燃煤火力发电出功之间的经济理论关系和数量关系。在理论方面,采用价格波动理论较先进的状态空间模型理论,分析煤炭价格与燃煤火力发电之间、新能源发电与燃煤火力发电、煤炭价格与煤炭社会库存之间的关系特征,选择合适的状态空间模型类型,构建了完善分析模型:实证方面,通过收集了十年以上的煤炭价格指数、煤炭社会库存、新能源发电及燃煤火力发电量的历史数据基础上,经过严谨的经济计量分析,构建了四大计量经济理论模型,检验了双因素风险分析及期货对冲策略诸经济模型的正确性。本论文根据状态空间模型理论和金融期货理论,构建了燃煤火力发电项目煤炭现货和期货库存最优比例模型、双因素风险期货对冲模型。这些模型,为燃煤发电项目运营有效利用煤炭期货对冲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根据状态空间模型理论,量化分析我国煤炭价格、新能源发电与煤炭社会库存及火力发电量之间的数量关系,以此研判煤炭价格走势、煤炭社会库存变化、煤炭火力发电变化情况,合理安排煤炭库存,以及煤炭实际库存与虚拟库存比例关系,并在煤炭期货市场上开展套期保值交易,达到规避煤炭价格波动风险和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的目的。基于上述思想及思路,研究内容具体包括以下五个主要部分:(1)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的成因。本研究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生产实际,深入分析了燃煤发电项目建设与运营中面临的经营管理问题,认为我国煤炭购销市场化而加剧了煤炭价格的波动,给煤炭消费和生产者带来了很大的经营风险,随后分析了引起煤炭价格波动的诸多因素及深层次的原因;同时研究了新能源发电替代及出功不稳定性对燃煤火力发电产生的冲击及原因分析,准确定义为“双因素”及“双因素风险”,为论文展开研究奠定了逻辑基础。(2)对本研究起到支撑作用的相关基础理论综述。把经济波动理论及价格波动理论引入到煤炭现货市场、期货市场价格波动分析中;根据经济滤波理论,对经济变量进行滤波整理,为得到构建模型所需要的数据提供了处理分析方法;运用协整理论实证分析了模型的正确性;期货套期保值理论,为本论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期货对冲策略模型提供理论支持;状态空间模型理论是本论文主要模型构建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手段。(3)双因素风险识别及影响要素研究。应对风险必须准确分析风险源问题,本论文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进行风险分析,在供给方面,煤炭价格波动是主要因素,影响很大;在需求方面,对煤炭火力发电量影响较大的因素中,就波动性而言,新能源发电的不稳定性,是主要因素。本论文将煤炭价格波动和新能源发电不稳定性这两个变量风险定义为煤炭火力发电项目运营中的“双因素风险”。(4)构建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期货对冲模型。依据模型构建的总体思路,运用状况空间模型理论,针对煤炭价格与燃煤火力发电之间的关系特征、新能源发电与燃煤火力发电之间关系特征,构建了煤炭价格对火力发电量影响的理论模型及煤炭价格对库存影响模型,新能源发电量变化对燃煤发电量影响的理论模型,建立了煤炭现货实际库存与虚拟库存理论模型,得到了双因素风险期货对冲模策略模型。(5)模型实证研究和燃煤火力发电项目案例应用分析。建立“煤炭价格波动与火力发电量变动”、“新能源发电不稳定与火力发电量变动”、“煤炭价格波动和新能源发电不稳定与火力发电量”、“煤炭价格波动与煤炭社会库存量”的实证模型。最后选取了江苏某火电项目案例,验证了本论文分析方法及模型应用的合理性及有效性。为我国燃煤火力发电项目运营中开展类似业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操指导。

吴立烜[7](2020)在《考虑数量调节的道路网络交通流演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拓展传统网络交通流均衡分析方法,更加真实、全面地刻画网络交通流受到扰动后从非均衡状态向均衡状态的演化过程,本文以出行者路径选择行为分析为出发点,基于经济学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探讨出行者在数量信号影响下,不同路径决策机制对路网流量分配的影响,进而描述交通流从非均衡逐渐向均衡演化的过程,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如下:(1)基于经济学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将数量信号引入出行者路径选择决策过程,提出了网络交通流从非均衡走向均衡过程中遵循的数量均衡原理。数量信号的引入导致交通分配过程中路径选择行为的重铸,论文从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两个方面对数量信号加以定量描述,提出了分别以路径剩余容量和路径拥挤度为绝对和相对数量来刻画数量信号对出行者路径选择行为的影响。(2)利用经济学中网络摸索过程机制模拟出行者路径选择,考虑出行者路径选择受价格和数量信号双重约束,构建了基于价格-绝对数量和价格-相对数量混合调节的连续型交通流演化模型,并对模型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以及稳定性等方面进行数学解析和证明。网络数值模拟和参数分析表明,考虑绝对数量信号的价格一数量调节路径选择行为机制刻画了出行者在时间最短路径和剩余容量最大路径之间进行调整;考虑相对数量信号的价格——数量调节路径选择行为机制刻画了出行者在时间最短路径和拥挤程度最低的路径之间进行调整,两种混合调节机制都体现了价格-数量信号双约束下,出行者预期自己的交通需求不能得到完全满足时会调整供求关系,绕道自由程度高,不拥挤的路径行驶,通过调节价格信号和数量信号对路径选择的影响权重,可以较为灵活地描述路网交通流动态演化的过程,客观地反映出行者路径选择过程中对路径快捷性和舒适性需求偏好,并获得较为满意的网络均衡流。(3)基于价格——数量调节原理,以路径拥挤度为相对数量信号,构建了价格——相对数量混合调节的离散型随机交通流演化模型,并利用Brouwer不动点定理,非线性动力学稳定性理论等对模型的稳定性进行了数学证明。以Nguyen-Dupuis路网为例进行测试,路网中最拥堵的4条路段拥挤程度分别下降了 5.8%,4%,7%,1.2%,结果表明路径时间和路径拥挤混合调节机制下的离散型交通流演化模型使得拥挤路段的流量向拥挤程度低的路径上转移,而流量小的路段会吸引到更多的出行者,该结论正好反映了出行者由于计算能力有限或信息不完全,只能根据路段拥挤信息不断调整出行路径,不断学习的过程,而拥堵路段拥挤情况的改善表明,部分出行者由于舒适性偏好或者信息不完全选择了表面不经济的(出行时间长)的路线,但实际上避开了最拥堵或者最不舒适的路段,从而使得路网整体的效率更优,因此,及时地提供完善的数量信号信息或者利用数量信号合理调节交通流,可以引导舒适型或者兼具快捷舒适型偏好的出行者进行更合理的路径选择,从而达到改善路段拥堵的目的,也为制定网络交通流控制及诱导策略、交通规划等提供新的思路。

张颖[8](2020)在《基于岗位评价的铁路运输企业薪酬结构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中国铁路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构建与市场化经营机制相适应的分配制度,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已成为铁路运输企业需要破解的重要问题。薪酬结构设计是薪酬管理制度的核心环节,建立以岗位价值为基础的薪酬结构体系,有助于铁路运输企业更好地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本论文研究探索了基于岗位评价的铁路运输企业薪酬结构优化理论与方法,设计了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铁路运输企业薪酬结构管理机制,建立了铁路运输企业薪酬结构设计理论和方法体系。(1)研究提出了铁路运输企业岗位二元化属性、“2P1M”三维岗位复合价值要素体系和薪酬结构优化设计模型。铁路运输业网络型产业特点、资产专用性特征决定了运输企业内专用性岗位和通用性岗位并存的岗位二元化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铁路运输企业薪酬结构设计应区分岗位性质、依据岗位价值创造特征进行决策,以实现薪酬分配的公平性、竞争性和激励性。围绕解决岗位对内、对外的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问题,研究提出铁路运输企业岗位“2P1M”三维复合价值要素体系,包括“事”的因素、“人”的因素、市场因素。在此基础上,从纵向薪酬结构、横向薪酬结构两个维度,分别研究提出了专用性岗位薪酬结构优化设计模型和通用性岗位薪酬结构优化设计模型。(2)研究构建了铁路运输企业岗位复合价值计量模型。传统的岗位评价模型以“事”因素为核心,侧重于对工作责任、工作强度、工作环境等因素的评价,不能全面反映岗位价值创造和价值贡献。本论文将反映“事”因素的传统岗位评价指标和反映“人”因素的胜任力模型指标,纳入岗位复合价值计量模型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铁路运输企业岗位复合价值计量模型。该模型将岗位因素和胜任力因素相结合,突出优秀员工的典型特性,反映铁路运输企业战略目标与个体能力的一致性,是人员与岗位长期匹配关系的判断依据。以胜任力指标为绩效标准纳入岗位评价体系,具有明显的价值导向,为薪酬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定量依据。(3)提出基于岗位二元化属性和价值创造特征的薪酬结构优化设计方法。以二元化属性为基础,引入分类设计理念,分别对专用性岗位、通用性岗位研究不同的薪酬结构优化设计的方法。对于专用性岗位,以岗位复合价值模型得到的岗位点值为基础,以实现薪酬的公平性、激励性为目标,研究提出等比递增归等法、薪酬总额控制法、等比级差法、匀速递增分档法相结合的纵向薪酬结构设计方法,和以复合价值要素对比关系法为主,考虑组织因素和员工风险偏好的横向薪酬结构设计方法。对于通用性岗位,以岗位复合价值评估和市场因素共同作用为基础,以实现薪酬的公平性、激励性和外部竞争性为目标,研究提出等差归等分级法、外部市场薪酬调查法、等比级差法、加速递增分档法相结合的纵向薪酬结构设计方法,和以复合价值要素对比关系、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共同决定的横向薪酬结构设计方法。构建了以薪酬系数表示的网格状的一岗多薪的薪酬结构体系,促进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4)构建了铁路运输企业薪酬结构管理系统熵变模型。薪酬结构管理系统本质上属于耗散结构系统类型。薪酬结构管理系统具有远离平衡态、内部非线性模式、涨落现象等特质,对该系统有影响的熵可分为为制度熵、运行熵、环境熵三种类型。构建薪酬结构管理系统的熵变模型,通过总熵值的大小和正负来判断企业薪酬结构系统在某一时点上的进化状态和条件,通过边际薪酬结构管理系统熵值和边际薪酬结构管理系统负熵值大小对比为薪酬结构管理决策时间点的把握提供依据。(5)以XA车站薪酬结构设计和评价为例进行案例分析验证,对本文提出的基于岗位二元化属性和价值创造特征的铁路运输企业薪酬结构优化设计及评价方法进行验证。本论文的创新点在于:首次提出铁路运输企业岗位二元化属性、“2P1M”岗位复合价值要素体系,丰富了铁路运输企业薪酬管理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构建了集传统岗位评价指标和胜任特征指标为一体的岗位复合价值计量模型;分别构建了价值导向和市场供求导向的铁路运输企业专用性、通用性岗位薪酬结构优化设计方法;创造性地应用熵及耗散结构理论对铁路运输企业薪酬结构管理系统建模分析。

尚雅迪[9](2020)在《人民币在岸与离岸汇率价差变化及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人民币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紧密性日益加强。然而在发展历史、定价机制、资本流动等方面,目前两个市场之间仍存在较大差异性,因此导致人民币在岸汇率与离岸汇率的差值长期存在且呈现波动态势。2015年8月11日,央行对人民币中间价报价机制进行调整,标志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市场化。“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特征有所增强,在此期间金融对外开放的改革也推动跨境资本流动自由化提升。本文运用GARCH模型和MS-VAR模型,对“8.11汇改”后引发人民币在岸与离岸汇差异常变化的因素进行探究,并进一步讨论人民币两地汇差变化的区制特征,以及在不同波动状态下各影响因素的具体作用效果。根据理论研究分析以及相关文献梳理,人民币在岸与离岸汇差易受市场条件、国际环境以及外汇制度等方面的影响,因此本文将相关影响因素作为外生解释变量以及虚拟变量引入GARCH模型中。结果表明,人民币在岸与离岸汇差幅度与离在岸市场利差和国际市场波动负相关,与人民币未来预期、风险溢酬和国内与国际市场利差正相关,而人民币两地汇差的波动性则受外汇政策改革和国际金融环境的影响较大。本文还运用MS-VAR模型对人民币在岸与离岸汇差的波动性进行了特征分析,发现人民币在岸与离岸汇差整体呈现低波动状态,而高波动状态则主要集中出现于“8.11汇改”后,且大多属于短期内的巨幅波动。同时,脉冲响应表明人民币两地汇差越活跃,各影响因素的冲击效用也越明显。

何智贤[10](2020)在《基于BP神经网络的柴油价格预测研究》文中指出柴油作为一种石油制品,是工业化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能源。由于柴油的用途广泛,柴油价格的波动将会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各国的国民经济,所以各国对柴油的价格波动十分关注。如何减少柴油价格波动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有效地对柴油价格进行预测,对政府部门以及柴油贸易企业来说显得十分重要。在此情况下,本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先识别出柴油价格的影响因素,再对柴油价格进行预测分析。本文首先使用文献分析法阐述理论基础,并对国内外有关柴油价格及其影响因素和BP神经网络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其次,运用德尔菲法进行1轮开放式调研和3轮评价式调研,识别出国内市场供需、炼油能力、柴油进出口、经济政策因素、生产成本、新能源替代、柴油库存、期货投资等8个影响柴油价格的主要因素,量化分析得出各因素的指标包括柴油产量、柴油消费量、柴油产能、出口数量、进口数量、GDP、柴油生产成本、LNG供给情况、柴油库存、ICE柴油价格等10个。在此基础上,运用这10个指标和柴油价格数据基于BP神经网络构建预测模型,并实验确定了模型的各项参数。最后,运用模型对柴油价格做了验证,拟合度为0.99998,再将本文算法与多元回归、SVM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的预测效果优于另外两个算法,以本文构建的算法预测了2019年1月-2020年12月柴油价格。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政府部门制订政策及制度,以及柴油贸易的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更为科学的决策参考依据,使研究兼备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市场供求关系的数学模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市场供求关系的数学模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收益管理的第三方仓库A的收益改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第三方仓库需求分析研究现状
        1.2.2 第三方仓库资源配置研究现状
        1.2.3 第三方仓库服务定价研究现状
        1.2.4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
        1.3.3 研究思路
    1.4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
    2.1 收益管理理论
        2.1.1 收益管理基本概念
        2.1.2 收益管理应用特征
        2.1.3 收益管理核心内容
    2.2 EMSR模型
    2.3 动态定价
第三章 A仓库收益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3.1 A仓库概况
    3.2 A仓库收益现状分析
        3.2.1 需求分析现状
        3.2.2 仓位控制现状
        3.2.3 仓位定价现状
    3.3 A仓库收益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3.3.1 存在问题
        3.3.2 原因分析
    3.4 第三方仓库开展收益管理适用性研究
        3.4.1 影响第三方仓库收益因素
        3.4.2 第三方仓库开展收益管理可行性分析
        3.4.3 第三方仓库收益管理概念模型构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仓库收益改善方案研究
    4.1 A仓库需求分析改善方案
        4.1.1 A仓库市场需求细分设计
        4.1.2 A仓库需求预测变量分析
        4.1.4 A仓库需求预测方法适用
    4.2 A仓库仓位控制改善方案
        4.2.1 影响仓位控制的因素分析
        4.2.2 基于EMSR模型的仓位控制改善方案设计
        4.2.3 仓位控制改善方案效果分析
    4.3 A仓库仓位价格改善方案
        4.3.1 仓位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4.3.2 基于动态定价的仓位价格改善方案设计
        4.3.3 仓位价格改善方案效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仓库收益改善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5.1 更新A仓库收益管理理念
    5.2 完善A仓库收益管理组织架构
    5.3 加强A仓库收益管理人才培养
    5.4 建设A仓库收益管理信息平台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课题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数理思想及其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马克思数学研究与政治经济学数理理论基础
    2.1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数理分析相关概述
        2.1.1 数理分析基本概述
        2.1.2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数理分析
        2.1.3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数理特性
    2.2 马克思数学研究的进阶路径
        2.2.1 马克思研究数学的根本前提
        2.2.2 马克思研究数学的直接目的
        2.2.3 马克思研究数学的递阶逻辑
    2.3 马克思数学研究的时代贡献
        2.3.1 马克思独创0/0求导法
        2.3.2 马克思合理化微分过程
        2.3.3 马克思突破数学跨越关键理论
    2.4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运用数学内在依据
        2.4.1 数学与经济学结合的发展必然
        2.4.2 数理分析抽象理论的基本方法
        2.4.3 数理逻辑推动政治经济学理论建构
    小结
第3章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数理分析及其发展
    3.1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数理思想
        3.1.1 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数理思想
        3.1.2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数理思想
        3.1.3 货币的起源与价值形式数理思想
        3.1.4 价值规律与商品拜物教数理思想
    3.2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经典数理表达
        3.2.1 经典劳动价值论的假设前提
        3.2.2 经典劳动价值论的数理分析
        3.2.3 经典劳动价值论的数理模型
    3.3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数理解析
        3.3.1 劳动价值论数理模型的解析发展
        3.3.2 劳动价值论数理方法的问题辩难
        3.3.3 劳动价值论数理分析的现代重构
    小结
第4章 马克思剩余价值论数理分析及其发展
    4.1 马克思剩余价值论数理思想
        4.1.1 货币转化为资本数理思想
        4.1.2 剩余价值生产数理思想
        4.1.3 资本主义工资实质和形式数理思想
    4.2 马克思剩余价值论经典数理表达
        4.2.1 经典剩余价值论的假设前提
        4.2.2 经典剩余价值论的数理分析
        4.2.3 经典剩余价值论的数理模型
    4.3 马克思剩余价值论数理解析
        4.3.1 剩余价值论数理模型的解析发展
        4.3.2 剩余价值论数理方法的问题辩难
        4.3.3 剩余价值论数理分析的现代重构
    小结
第5章 再生产理论与转形问题数理分析及其发展
    5.1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与转形问题数理思想
        5.1.1 资本循环和周转数理思想
        5.1.2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数理思想
        5.1.3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数理思想
        5.1.4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数理思想
        5.1.5 借贷资本和资本主义地租数理思想
    5.2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与转形问题经典数理表达
        5.2.1 经典再生产理论与转形问题的假设前提
        5.2.2 经典再生产理论与转形问题的数理分析
        5.2.3 经典再生产理论与转形问题的数理模型
    5.3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与转形问题数理解析
        5.3.1 再生产理论与转形问题数理模型的解析发展
        5.3.2 再生产理论与转形问题数理方法的问题辩难
        5.3.3 再生产理论与转形问题数理分析的现代重构
    小结
第6章 科学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数理分析
    6.1 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数理分析
        6.1.1 科学看待数学工具对学术研究的能动作用
        6.1.2 全面认识数理分析对理论发展的重要价值
        6.1.3 辩证分析国外政治经济学数理分析演进逻辑
    6.2 强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数理分析的科学性
        6.2.1 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数理分析的政治性
        6.2.2 深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数理分析的学理性
        6.2.3 夯实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数理分析的基础性
    6.3 提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数理分析的解释力
        6.3.1 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数理分析的问题导向
        6.3.2 丰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数理分析的应用领域
        6.3.3 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数理分析的理论体系
    6.4 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数理分析基本路径
        6.4.1 创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数理分析研究
        6.4.2 建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数理分析基本原则
        6.4.3 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数理分析方法体系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3)基于控排发电企业异质建模的全国碳市场混合仿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碳市场发展现状
    1.3 国内碳市场研究现状
        1.3.1 市场机制顶层设计
        1.3.2 碳市场政策分析与建议
        1.3.3 碳市场调控策略
        1.3.4 市场参与者角度下的碳市场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仿真工具和异质微观建模数据基础
    2.1 碳市场混合仿真技术及大能源系统动态仿真平台
        2.1.1 大能源系统动态仿真平台
        2.1.2 碳市场混合仿真技术
    2.2 基于DSMES的碳市场混合仿真应用
    2.3 碳市场主体异质性体现
        2.3.1 发电企业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
        2.3.2 发电企业碳排放量核查方法
        2.3.3 市场微观供求关系的异质性体现
    2.4 异质微观机组建模的数据基础
        2.4.1 Endcoal全国煤电机组数据
        2.4.2 电力行业碳排放核查公开数据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发电集团异质参数建模方法
    3.1 异质微观机组细颗粒度建模方法
        3.1.1 煤耗分布的选择
        3.1.2 煤耗分布的构建
        3.1.3 微观机组碳排放强度赋值
    3.2 场景设计
        3.2.1 配额分配方法和分析参数
        3.2.2 场景输入参数
    3.3 算例结果分析
        3.3.1 关键参数对基准线和市场总供需的联合影响
        3.3.2 关键参数对市场余缺额的联合影响
        3.3.3 碳排放核查参数实测比例的灵敏度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全国碳市场混合仿真分析
    4.1 碳市场模型
        4.1.1 碳市场集中交易撮合模型
        4.1.2 碳抵消市场
    4.2 市场主体模型
        4.2.1 控排企业型碳交易商
        4.2.2 基于价值型金融机构交易商
    4.3 交易决策模型
        4.3.1 市场主体交易概率模型
        4.3.2 市场主体的交易概率分布参数
        4.3.3 市场主体交易报价和报量模型
    4.4 仿真场景设置和结果
        4.4.1 场景参数设置
        4.4.2 仿真结果和讨论
        4.4.3 结论和建议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工作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研究成果
致谢

(4)基于网络搜索数据的房地产价格预测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网络搜索数据应用研究现状
        1.2.2 房地产价格预测研究现状
        1.2.3 基于网络搜索数据的房地产价格预测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结构安排及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
    1.5 本章小结
2 网络搜索数据与房地产价格相关性分析
    2.1 网络搜索数据与房地产价格概念概述及数据来源
        2.1.1 网络搜索数据的概念概述及数据来源
        2.1.2 房地产价格的概念概述及数据来源
    2.2 网络搜索数据与房地产价格定性分析
        2.2.1 相关理论概述
        2.2.2 网络搜索数据与房地产价格相关性理论框架
    2.3 网络搜索数据初选
        2.3.1 网络搜索数据选取方法
        2.3.2 拓展网络搜索数据方法
        2.3.3 房地产价格预测研究的网络搜索数据初选
    2.4 网络搜索数据与房地产价格定量分析
        2.4.1 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介绍
        2.4.2 实证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网络搜索数据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筛选
    3.1 构建网络搜索数据指标体系的原则及步骤
        3.1.1 构建网络搜索数据指标体系的原则
        3.1.2 构建网络搜索数据指标体系的步骤
    3.2 网络搜索数据指标体系的构建
        3.2.1 斯皮尔曼相关分析
        3.2.2 时差相关分析
        3.2.3 主成分分析
    3.3 实证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房地产价格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4.1 基于长短期记忆模型的房地产价格预测
        4.1.1 长短期记忆模型原理
        4.1.2 长短期记忆模型预测西安市房地产价格
    4.2 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模型的房地产价格预测
        4.2.1 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原理
        4.2.2 支持向量回归模型预测西安市房地产价格
    4.3 基于随机模型的房地产价格预测
        4.3.1 随机森林模型原理
        4.3.2 随机森林模型预测西安市房地产价格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的房地产价格预测融合
    5.1 模型融合的原理
    5.2 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的原理及建模过程
    5.3 西安市房地产价格预测融合
    5.4 单一模型预测结果与融合模型预测结果对比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建议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的研究成果
致谢

(5)我国马铃薯价格波动与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农产品价格波动研究
        1.2.2 农产品价格预测研究
        1.2.3 小结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对象
        1.3.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马铃薯价格波动与预测理论基础与方法
    2.1 价格波动理论
        2.1.1 价格波动
        2.1.2 价格形成机制
        2.1.3 均衡价格理论
        2.1.4 弹性理论
    2.2 价格预测理论
        2.2.1 经济预测的概念
        2.2.2 预测的一般原理
        2.2.3 预测的基本流程
    2.3 价格波动分析与预测方法
        2.3.1 价格波动分析方法
        2.3.2 价格预测方法
第三章 马铃薯批发市场价格波动分析
    3.1 数据与模型
        3.1.1 数据说明
        3.1.2 模型介绍
    3.2 马铃薯批发市场价格波动情况分析
        3.2.1 马铃薯批发市场年度价格波动分析
        3.2.2 马铃薯批发市场季度价格波动分析
        3.2.3 马铃薯批发市场月度价格波动分析
    3.3 马铃薯批发市场价格波动原因分析
        3.3.1 供求关系
        3.3.2 外部冲击
        3.3.3 市场信息不对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马铃薯批发市场周度价格预测
    4.1 基于ARIMA模型的马铃薯批发市场周价格预测
        4.1.1 ARIMA模型简介
        4.1.2 ARIMA预测模型应用
    4.2 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马铃薯批发市场周价格预测
        4.2.1 灰色预测理论简介
        4.2.2 灰色GM(1,1)预测模型
        4.2.3 GM(1,1)预测模型应用
    4.3 基于ARIMA(4,0,0)-GM(1,1)组合模型的马铃薯批发市场周价格预测
        4.3.1 组合预测简介
        4.3.2 ARIMA(4,0,0)-GM(1,1)组合预测模型应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深化马铃薯市场价格波动规律研究
        5.2.2 建立马铃薯市场价格数据收集平台
        5.2.3 规范马铃薯市场价格监测预测信息推送方式
        5.2.4 加强农产品价格预测人才培养力度
    5.3 不足与展望
        5.3.1 研究不足
        5.3.2 创新点
        5.3.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分析及期货对冲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径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径
    1.4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1 波动理论
        2.1.1 经济波动理论
        2.1.2 价格波动理论
        2.1.3 宏观经济变量波动周期基本分析法
        2.1.4 经济变量波动周期分析的滤波法
    2.2 期货市场相关理论
        2.2.1 动力煤价格指数
        2.2.2 期货价格理论
        2.2.3 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关系
        2.2.4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理论
    2.3 协整理论
    2.4 状态空间模型基本理论
        2.4.1 状态空间模型概念及构成
        2.4.2 状态空间模型的类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分析
    3.1 我国煤炭及燃煤发电现状分析
        3.1.1 煤炭供给状况分析
        3.1.2 燃煤发电行业现状分析
    3.2 影响燃煤火力发电量因素分析
        3.2.1 影响火力发电量的一般因素分析
        3.2.2 火力发电量影响双因素分析
        3.2.3 煤炭价格、火力发电量、煤炭库存量之间的关系分析
    3.3 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定义及风险因素分析
        3.3.1 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定义
        3.3.2 煤炭价格波动对火电项目经营风险因素分析
        3.3.3 新能源替代波动因素及风险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策略研究
    4.1 煤炭现货市场
        4.1.1 煤炭国际现货市场
        4.1.2 煤炭国内现货市场的特点
    4.2 煤炭期货市场
        4.2.1 国际煤炭期货市场
        4.2.2 国内煤炭期货市场
    4.3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利益分析及操作步骤
        4.3.1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参与者利益分析
        4.3.2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操作策略
    4.4 基差及煤炭期货风险对冲
        4.4.1 基差概念
        4.4.2 期货风险对冲
    4.5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风险管理
        4.5.1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存在的风险因素分析
        4.5.2 煤炭期货套保操作的风险管理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双因素风险的期货对冲模型构建
    5.1 模型构建总体设计
    5.2 燃煤火电项目双因素关联性模型研究
        5.2.1 煤炭价格对火力发电量影响的理论模型
        5.2.2 煤炭价格对煤炭库存量影响的理论模型
        5.2.3 价格波动、新能源发电量波动对火力发电量影响的理论模型
        5.2.4 煤炭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联动关系理论模型
    5.3 煤炭最优库存与期货套期保值对冲策略模型
        5.3.1 煤炭实际库存与虚拟库存模型的思想基础
        5.3.2 煤炭实际与虚拟库存模型的建立
        5.3.3 煤炭实际库存与虚拟库存模型的应用
        5.3.4 煤炭期货对冲模型
    5.4 模型特点介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燃煤发电双因素风险及期货对冲模型实证与应用
    6.1 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及期货对冲模型实证分析
        6.1.1 数据收集与整理
        6.1.2 煤炭价格对火力发电量影响模型的实证分析
        6.1.3 煤炭价格对库存量影响的实证分析
        6.1.4 价格波动、新能源发电不稳定对火力发电影响的实证分析
        6.1.5 煤炭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联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6.2 煤炭期货套期保值对冲策略案例应用分析
        6.2.1 燃煤火电项目案例简介
        6.2.2 煤炭现货库存和与期货虚拟库存安排
        6.2.3 煤炭现货期货对冲交易
        6.2.4 煤炭现货期货对冲交易收益分析
        6.2.5 煤炭期货等量对冲策略算例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7)考虑数量调节的道路网络交通流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网络均衡流研究现状
        1.2.2 交通出行行为研究综述
        1.2.3 交通流动态演化模型综述
    1.3 研究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交通流数量均衡模式分析
    2.1 网络交通流演化基础理论
    2.2 基于非瓦尔拉斯均衡的数量调节原理
        2.2.1 经济学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
        2.2.2 基于非瓦尔拉斯均衡的数量均衡原理
    2.3 基于路径行为偏好的数量信号分析
        2.3.1 交通出行市场中数量信号特点分析
        2.3.2 路径选择行为偏好与路径选择准则分析
        2.3.3 基于舒适性偏好的数量信号分析
    2.4 数量均衡模式的路径决策机制
        2.4.1 绝对数量均衡模式下的路径选择行为
        2.4.2 相对数量均衡模式下的路径选择行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考虑数量调节的连续型交通流演化模型
    3.1 单一价格调节的连续型交通流演化模型
        3.1.1 单一价格调节的连续型交通流演化模型构建
        3.1.2 单一价格调节模型演算步骤
    3.2 考虑数量调节的连续型交通流演化模型
        3.2.1 考虑绝对数量调节的连续型交通流演化模型
        3.2.2 绝对数量调节模型演算步骤
        3.2.3 考虑相对数量调节的连续型交通流演化模型
        3.2.4 相对数量调节模型演算步骤
    3.3 数值实验和分析
        3.3.1 单一价格调节
        3.3.2 单一绝对数量信号调节
        3.3.3 单一相对数量信号调节
        3.3.4 实验结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考虑价格-数量混合调节的连续型交通流演化模型
    4.1 价格-数量混合调节下的网络均衡流模式
    4.2 考虑价格-数量混合调节的连续型网络交通流演化模型
        4.2.1 考虑价格-绝对数量混合调节的连续型交通流演化模型
        4.2.2 考虑价格-相对数量混合调节的连续型交通流演化模型
    4.3 混合调节模型稳定性分析
        4.3.1 模型稳定状态分析
        4.3.2 模型解的存在与唯一性证明
        4.3.3 模型解的稳定性证明
    4.4 数值实验和分析
        4.4.1 小型网络测试
        4.4.2 Nguyen-Dupuis网络测试
        4.4.3 相关结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考虑价格-相对数量混合调节的离散型交通流演化模型
    5.1 考虑相对数量调节的离散型交通流演化模型
        5.1.1 路径决策假定说明
        5.1.2 数量随机用户均衡与混合随机用户均衡
        5.1.3 相对数量调节的网络交通流离散演化模型构建
    5.2 考虑价格-相对数量混合调节的网络交通流离散演化模型
        5.2.1. 模型构建
        5.2.2 模型演算步骤
    5.3 模型稳定性分析
        5.3.1 模型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证明
        5.3.2 模型解的稳定性证明
    5.4 数值实验和分析
        5.4.1 Nguyen-Dupuis路网测试
        5.4.2 数据分析
        5.4.3 相关结论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研究主要工作与结论
    主要创新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8)基于岗位评价的铁路运输企业薪酬结构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范围界定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范围界定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技术路线图
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工资差别理论
        2.1.2 激励理论
        2.1.3 熵及耗散结构理论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岗位评价相关文献
        2.2.2 薪酬结构研究相关文献
    2.3 小结
3 基于岗位二元化属性和价值贡献的铁路运输企业薪酬结构设计模型
    3.1 铁路运输企业薪酬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1 薪酬体系基本情况
        3.1.2 薪酬结构存在的问题
    3.2 铁路运输企业岗位二元化属性分析
        3.2.1 铁路运输企业特点
        3.2.2 铁路运输企业岗位具有显着的二元化属性
        3.2.3 基于二元性和价值贡献的岗位分类
    3.3 铁路运输企业薪酬的复合价值要素分析
        3.3.1 “事”的因素
        3.3.2 “人”的因素
        3.3.3 市场因素
        3.3.4 三者之间的关系
    3.4 铁路运输企业薪酬结构优化设计模型
        3.4.1 薪酬结构基本概念
        3.4.2 薪酬结构与薪酬功能
        3.4.3 铁路运输企业薪酬结构设计的原则
        3.4.4 基于岗位二元性和价值贡献的薪酬结构优化设计模型
    3.5 小结
4 铁路运输企业岗位复合价值计量模型的构建
    4.1 岗位复合价值计量模型构建框架
    4.2 岗位复合价值计量模型设计原则及指标确定
        4.2.1 设计原则
        4.2.2 指标初选与释义
        4.2.3 指标筛选与确定
        4.2.4 划分评价指标等级及等级定义
    4.3 分岗位族的岗位复合价值计量模型的构建
        4.3.1 现场技能岗位复合价值计量模型的构建
        4.3.2 专业技术岗位复合价值计量模型的构建
        4.3.3 经营管理岗位复合价值计量模型的构建
        4.3.4 后勤服务岗位复合价值计量模型的构建
    4.4 小结
5 基于岗位复合价值计量模型的铁路运输企业薪酬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5.1 价值导向的铁路运输企业专用性岗位薪酬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5.1.1 纵向薪酬结构设计
        5.1.2 横向薪酬结构设计
    5.2 市场供求导向的铁路运输企业通用性岗位薪酬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5.2.1 纵向薪酬结构设计
        5.2.2 横向薪酬结构设计
    5.3 小结
6 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铁路运输企业薪酬结构管理系统评价方法
    6.1 薪酬结构管理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
        6.1.1 薪酬结构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6.1.2 薪酬结构管理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
    6.2 薪酬结构管理系统的熵流分析及计量
        6.2.1 熵的类型
        6.2.2 熵的计量
    6.3 铁路运输企业薪酬结构管理系统熵变模型的构建
        6.3.1 熵权理论计算权重
        6.3.2 铁路运输企业薪酬结构管理系统熵变模型各要素权重的计算
    6.4 熵变模型的指导意义
7 实证分析——以XA车站为例
    7.1 XA车站概况
    7.2 岗位评价
    7.3 薪酬结构优化设计
        7.3.1 确定岗位等级数目及等级表
        7.3.2 确定薪酬中位值
        7.3.3 确定薪酬等级级差
        7.3.4 确定薪酬幅度
        7.3.5 确定横向薪酬结构
    7.4 XA车站薪酬结构管理系统评价
        7.4.1 制度熵分析
        7.4.2 运行熵分析
        7.4.3 环境熵分析
8 结论和展望
    8.1 结论
    8.2 研究创新
    8.3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指标筛选专家咨询问卷
附录B 要素分级标准
附录C 评价要素调查问卷
附录D 评价要素权重专家咨询表
附录E 薪酬结构管理系统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F 员工满意度调查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人民币在岸与离岸汇率价差变化及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实践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人民币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汇率关联性研究
        1.3.2 人民币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汇率价差形成的理论机制
        1.3.3 人民币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汇率价差变动的影响因素
        1.3.4 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二章 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及汇率改革进程
    2.1 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
        2.1.1 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现状
        2.1.2 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进程
    2.2 人民币汇率改革进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人民币在岸与离岸汇率价差的理论分析
    3.1 人民币在岸与离岸汇率价差的理论基础
        3.1.1 国际借贷理论
        3.1.2 一价定律理论
        3.1.3 汇率货币理论
        3.1.4 流动资产选择理论
    3.2 人民币在岸与离岸汇率价差的影响因素
        3.2.1 在岸市场与离岸市场条件分析
        3.2.2 国际金融市场环境分析
        3.2.3 政府干预政策分析
    3.3 相关假设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人民币在岸与离岸汇率价差影响因素分析
    4.1 模型介绍与变量选择
        4.1.1 模型设计
        4.1.2 变量选择
    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 平稳性检验
    4.4 ARCH效应的检验
    4.5 GARCH模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人民币在岸与离岸汇差波动性的特征分析
    5.1 模型介绍
    5.2 .MS-VAR模型的选择
    5.3 MSIH(2)-VAR(1)模型分析
    5.4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5.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基于BP神经网络的柴油价格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管理理论
        2.1.2 价格理论综述
    2.2 国内外柴油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2.2.1 成品油价格研究
        2.2.2 柴油价格的影响因素
        2.2.3 柴油价格研究
    2.3 BP神经网络的相关研究
        2.3.1 BP神经网络理论基础
        2.3.2 对神经网络在应用方面的研究
        2.3.3 对神经网络在算法改进方面的研究
        2.3.4 BP神经网络对于柴油价格的适用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影响柴油价格的因素识别
    3.1 基于德尔菲法的柴油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3.1.1 德尔菲法实施的主要步骤
        3.1.2 专家小组的选定
        3.1.3 资料的多次循环收集及处理
    3.2 识别结果分析及影响因素含义解释
        3.2.1 识别结果分析
        3.2.2 影响因素的阐释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柴油价格预测模型的构建
    4.1 人工神经网络原理
        4.1.1 基本神经元
        4.1.2 网络结构
    4.2 BP神经网络原理
        4.2.1 BP神经网络模型
        4.2.2 算法实现
    4.3 样本数据的选取及预处理
    4.4 BP神经网络模型的确定
        4.4.1 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4.4.2 网络的参数确定
        4.4.3 网络的算法确定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实现与预测
    5.1 BP神经网络的实现
        5.1.1 柴油价格预测的基本思想
        5.1.2 网络的算法确定
    5.2 BP神经网络的训练
    5.3 实际值和预测值的分析
    5.4 模型对比
    5.5 柴油价格预测
        5.5.1 输入数据的处理预测
        5.5.2 柴油价格预测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管理启示
    6.1 研究成果
    6.2 相关对策建议
        6.2.1 给政府部门的建议
        6.2.2 给柴油企业的建议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因素识别)
附录2 调查问卷(因素筛选)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市场供求关系的数学模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收益管理的第三方仓库A的收益改善研究[D]. 孙鑫. 江南大学, 2021(01)
  • [2]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数理思想及其发展研究[D]. 刘雷. 吉林大学, 2021(01)
  • [3]基于控排发电企业异质建模的全国碳市场混合仿真分析[D]. 张翼飞.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4]基于网络搜索数据的房地产价格预测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D]. 迟依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5]我国马铃薯价格波动与预测研究[D]. 伦闰琪.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12)
  • [6]燃煤发电项目双因素风险分析及期货对冲模型研究[D]. 刘凌云.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7]考虑数量调节的道路网络交通流演化研究[D]. 吴立烜.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6)
  • [8]基于岗位评价的铁路运输企业薪酬结构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 张颖.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9]人民币在岸与离岸汇率价差变化及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D]. 尚雅迪.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10]基于BP神经网络的柴油价格预测研究[D]. 何智贤.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市场供需数学模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