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河流治理的思路与措施

浙江省河流治理的思路与措施

一、浙江省河道治理思路与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李琳[1](2020)在《杭州地区乡村水体景观营造模式研究》文中认为乡村景观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整个人地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阶段我国乡村景观的研究不局限于景观风貌的塑造,而是如何深入挖掘景观的生态价值、多元价值,将其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经济、社会等方面创造最大价值。伴随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水体景观由过往的生产、生活功能,向生态文明的方向转移,水体景观的生态化建设已逐步成为乡村景观建设研究重点。本文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以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为导向,探寻乡村建设过程中的人、社会以及自然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通过深入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内涵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合理规划和设计乡村水体景观建设的规划设计要点系,在景观与乡村发展之间建立可持续的空间规划和管理体系模式。首先通过对杭州地区乡村水体景观的实地调研,总结目前水体景观建设的可取之处,将其分类为生产、生活、生态、聚落、社会五大形态,并剖析水体景观在保护与发展、生境塑造、景观外向组织性、自我修复能力记忆理论技术指导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通过AVC评价法,构建了乡村水体景观要素评价体系,比较分析乡村水体景观建设的侧重点。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乡村水体景观的总体设计原则和生态文明建设下的规划设计导向,并对其生产、生活、生态、聚落、社会5大形态提出设计策略和具体实施方法。包括生态目标策略—构建乡村水体生态安全格局、生产目标策略—优化乡村水体生态网络结构、生活目标策略—制定乡村水体生态修复措施、聚落目标策略—打造乡村水体生态净化系统、社会目标策略—维护乡村水体流域历史人文资源5大策略和乡村景观营造与水体生态修复相结合、滨水地带栖息地重建、发掘乡村地域特色性设计、形成兼具生态、净化、景观和游憩价值的乡村水体景观系统的4大实施方法。最后根据前文提出的研究方法,将规划设计策略在杭州市双浦镇板桥村项目中进行试验,验证其科学性与合理性。以期为对未来乡村水体景观的设计提供研究思路和参考,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施贡献一份力量。

张泽航[2](2020)在《浙江省未来社区水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以亚运村社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要求的政治初心,推动浙江高质量发展勇立潮头的时代使命,引领浙江社会治理创新走在前列的改革要求,浙江省于2019年4月开展未来社区试点建设工作,水环境作为未来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是未来社区能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大关键因素,但是目前尚未有针对浙江省未来社区水环境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亟需开展相关研究,为浙江省未来社区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建议。本文通过收集分析国外内如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与英国等先进国家城市水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资料,筛选其中与未来社区相关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归纳整理出包括城市水环境质量评价、城市水环境设施评价与城市水环境管理评价在内的各项评价体系内容,并深刻剖析未来社区水环境内涵,同时遵循指标选取原则,构建了一套浙江省未来社区水环境综合评价体系。主要的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构建的浙江省未来社区水环境综合评价体系包括水环境质量、水文水动力、水景观、水生态环境保护、水生生物、公众满意度在内的6项准则层,包括地表水质、河道底泥污染指数与防洪能力等在内的14项指标层,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确定指标权重,结合相关研究与规划确定了指标的评价标准。2、选取杭州市亚运村未来社区作为评价对象,证明了所构建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可行性与实用性。评价主要结果为:杭州市亚运村未来社区最终得分为83.8分,水环境总体情况较好,其中评价得分较低的是水生生物等相关指标与水域面积率指标,水生生物相关指标得分较低的原因是先锋河刚刚经过一系列的生态治理还未形成新的生态体系,水域面积率指标得分较低的原因是亚运村未来社区还正处于建设阶段,多处水系还未连通同时有部分河道被堵塞。3、根据亚运村未来社区的评价结果提出浙江省未来社区水环境整治与管理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加快引配水工程的实施、加快完善水生生物多样性、继续深化截污纳管工作、定期开展清淤工作、未来社区水环境治理引入海绵理念、开展社区内河道与海绵城市长效管理工作、加大水质监测力度、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水环境治理、建设生态护坡工程、建立互联网+水环境信息平台等。

潘科[3](2020)在《漳河非法采砂治理研究》文中指出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控制性要素。河流是地球上水文循环的重要路径,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是泥沙、盐类和化学元素等进入湖泊、海洋的通道。漳河是我国华北地区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水系支流,是山西、河南、河北三省边界地区的重要水源地,担负着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的供水任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河北省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特别以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为代表的经济部门对砂子等基础建筑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大,导致漳河河砂滥采乱采现象愈演愈烈。河道中砂石是缓冲河道水流、涵养水源以及保护堤防的重要屏障。长期采砂加剧了河水对堤防等水利工程的冲刷,在洪水期加大了堤防等防洪工程被冲毁的危险,对漳河两岸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从根源上彻底解决漳河非法采砂问题,从而保护漳河堤防安全和水源地地位,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漳河非法采砂产生的内在机制,指出漳河非法采砂是一种低效的砂石资源配置活动,受到市场经济价格机制调节,根源在于砂石供需关系中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矛盾。本文运用治理理论,指出要综合运用市场和政府手段,从河砂需求侧和供给侧两侧发力,化解漳河河砂供需关系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矛盾,从而彻底解决漳河非法采砂问题。

林国亮[4](2020)在《乡村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振兴策略 ——以浙江省平阳县萧江镇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乡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生态乡村、美丽乡村建设也应运而生,引起了广泛关注。平阳县萧江镇乡村环境整治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萧江镇的发展主要是依托塑包和印刷产业,对环境有较大的破坏。对于怎样减轻环境污染,提高乡村生态环境质量是萧江镇可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文利用网络资源,借鉴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实地调查,对萧江镇乡村生态环境进行研究,发现萧江镇生态环境主要存在的一些问题,问题包括河道污染较为严重、环境基础设施不健全、农村整体环境脏乱差、群众环保意识薄弱等。萧江镇通过河道整治、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轻工业小微园建设、垃圾处理等方式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通过分析萧江镇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先进的处理经验,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主要从乡村发展原则、如何增强村民环保意识、如何发挥村干部带头作用、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等方面展开,希望此文能为乡村生态振兴提供相关参考。

王洁[5](2020)在《向后式政策执行视角下河长制政策执行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从宏观层面对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提出了 一系列新的发展思路,水环境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一环,是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保障,不仅关系到当代人民生活的幸福感与满意度,也影响到民族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整理河长制相关的媒体报道、政策文件、政策执行与向后式政策执行已有的学术成果,通过视角创新,从政策执行的末端参与者入手审视河长制,丰富了河长制的研究维度与向后式政策理论的现实意义。研究主要从向后式政策执行理论视角出发,结合浙江省河长制的政策实施,从政策执行的末梢参与者——基层河长与政策目标群体——社会公众两个维度分析河长制的执行现状、现实困境与完善路径。通过分析浙江省河长制的政策文本与改革实践,可以发现浙江省通过强化党政领导负责制,整合多种政策资源,鼓励多元治理,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搭建互联网治理平台,实现了水环境治理绩效的提升。但却需要解决由于体制刚性化,缺少制度激励,政策科学性与规范性较低所导致的基层官僚缺乏自由裁量权,民间资本与社会力量利用不充分,地方河长职责模糊等问题。河长制作为一项创新性制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完善。基于向后式政策执行的逻辑,深化河长制改革应当强化基层的激励机制,保障基层河长的治理权限,扩大公民参与式治理的广度与深度,积极扶持社会组织推动多元治理,建立智慧河湖系统,引入立体交叉式监督考核方式。

胡星亮[6](2020)在《城市街区河道治理调查研究 ——以温州市L区B街道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浙江省的“五水共治”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温州市在2014年响应浙江省“五水共治”的号召,开始对河道进行治理、保护与管理,并于2017年开展了“剿灭劣V类水体”专项行动,竭尽全力剿灭劣V类水体。经过治水部门与街镇几年的努力与奋斗,河道治理工作已经有了明显的效果,黑臭河基本消失,河道内水质不断提升,河岸游步道、景观逐渐提升,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虽然河道治理成效已经显现出来,但是L区作为温州市的主城区,人口较为密集。不注重环境保护,肆意将生活污水、厨余油污等污染物直排入河的人仍然屡见不鲜。基层部门虽然已解决大多数疑难杂症,但河道治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城市街区河道治理的工作还需要深入探索与研究,寻找问题,求得优良方法,将为后续城市街区河道治理工作奠下坚实的基础。为了探寻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本人以温州市L区B街道为调查对象,搜集并研究其辖区内各河道的基本情况与存在的问题,力争寻求解决方案,撰写了本论文。这篇论文主要分为五章。第一章节为导论,分别介绍城市街区河道治理的研究背景、目的以及意义,并对有关河道治理的国内外研究情况和理念进行文献综述,反映出中西治理理念的不同与差距。同时展示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点,并介绍本文的理论依据。第二章节具体介绍调查对象及基本情况,展示如何通过实地考察、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的手段搜集资料与信息,同时展示B街道的治理成果,并说明调查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以及河道治理对公共卫生的意义,为后续顺利开展调查做好准备。第三章节主要描述B街道河道与治理的情况,从实例、数据中发现问题,以便后续切入关键点进行分析研究,并简单介绍B街道河道治理取得的初步成效。第四章节分析调查得到的数据,通过信息、数据对比,找出目前河道治理的问题所在并合理分析原因。第五章节主要通过前几章节的调查基础,研究、寻找出城市街区河道治理的解决方法,为以后温州市城市街区的河道治理提供有效支撑。通过这五个章节的调查与研究,全方面反映了温州市城市街区河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弊病与问题,而L区作为温州市的中心城区,同时也包含众多城中村,其治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特别是在一些治理过程之中与周边居民发生摩擦产生矛盾如何去博弈,值得其他各县、区参考借鉴,为温州市河道水质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陈喆[7](2020)在《杭州市在“五水共治”中的政社协同治理研究 ——以古荡街道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中,水资源一直是最重要的发展议题之一。从总体上看,总量大、人均少、分布不均、结构性缺水,这些都是中国水资源的特征。在经济率先发展的南方省份,由于初期的经济发展方式较为粗放,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两者之间产生了不协调。在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来到浙江省安吉县考察,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3年1 1月,中共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以“五水共治”为突破口倒逼经济转型升级,并将其作为推进浙江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作为再创浙江发展新优势,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的重大战略决策。“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像其他水环境治理工程一样,关系转型,关系生态,关系民生,且牵一发而动全身。浙江省委、省政府率全省干部和群众开展了全域全程全民治水的长期战,形成了政府与社会协同的治理网络。本研究聚焦杭州市“五水共治”,以协同治理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和案例研究法对杭州市“五水共治”的治理现状、协同关系,以及古荡街道“五水共治”的协同治理状况进行研究。在“五水共治”的协同治理中,杭州市以制度机制为保障,以工程项目为载体,以人人参与为渠道,构建起协同治理网络,这样的治理网络在街道中也是存在的。同时,研究还发现,杭州市在协同治理过程中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社会和企业未充分参与到共同规则的制定中,鲜少参与政策决策;二是协同治理的共同目标难以统一,造成了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的现象。然而,瑕不掩瑜。杭州市“五水共治”在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治水成效,其协同治理的经验及举措为现代化治理提供了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探究“五水共治”中的协同治理,尤其是梳理及研究政府与社会在治理中的协同关系和相互作用,这为优化治理成效以及推进治理可持续性提供了解决途径。本文以“五水共治”政社协同治理为研究主题,包含的框架结构及内容有:第一章,绪论,在这一章中主要说明了研究问题、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以及本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等;第二章,相关概念阐述及理论基础,首先,对浙江省提出的“五水共治”进行了阐释,包括它的缘起、政策及发展等,之后,阐述贯穿本研究始末的协同治理理论;第三章,对杭州市“五水共治”的协同治理状况开展研究,分析政府、民众和企业在共同治理中的协同关系,同时,通过对杭州市西湖区古荡街道的实证分析,进一步对杭州市在“五水共治”中的协同治理进行补充和说明,在本章的结尾,阐明了杭州市“五水共治”在协同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原因;第四章,提出杭州市“五水共治”协同治理的对策与建议,针对问题,从参与共同规则的制定、统一协同治理目标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第五章,对杭州市“五水共治”给予结论和展望。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将协同治理研究置于杭州市“五水共治”这一具体案例,分析了政府和社会在治理中的协同关系,同时,从协同治理的角度,对在现实中暴露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以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其创新的核心就是从协同治理这个小的出发点去研究一项社会问题,以期为“五水共治”的长效发展找到突破的途径,促进治理的效果提升、手段创新和成效持续。

钱建约[8](2020)在《永嘉县河长制的研究》文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水环境的治理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河长制是实现水环境管理网格化,切实加强河道长效管理的有效抓手。现今浙江省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河长制”——由党政负责人牵头领衔、多部门联合作战,履行“管、治、保”职责,形成了五级联动的河长体系:6名省级、199名市级、2688名县级、16417名镇(街道)级以及数万名村级河长。永嘉县也随之逐步建立起责任明确、保护有力的河湖管理保护机制,全民治水氛围逐渐浓郁,全县水环境状况持续改善。数量庞大的河长体系,面对千头万绪的治水环境,如何发挥好这个河长群体的作用,值得我们研究探讨。本文根据永嘉水环境治理中河长制实施现状,试从永嘉县水环境治理中河长制的实施成效入手,肯定河长制实施带来的积极作用,总结具体实施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如治水效果容易反弹、河长履职未到位、监督不到位、公众参与度不高,深入分析这些问题下面深层次的原因。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是法律保障滞后,国家级层面法律并未对河长制作出具体细化的规定,相关法律责任条款并未设立,违法惩罚力度不够,违法成本比较低,不足以起到震慑作用。河长制作为一项创新型治理水环境制度,管理机制仍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例如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协调机制,依靠“行政首长制”发挥协调作用,人治色彩浓厚。以考核为主要监督方式的监督机制,动力、活力不足,监督效果不佳。并未明确细化的问责机制可操作性不强,易流于形式化。激励机制存在片面化,考核结果无差别化对待,无法促进河长履职的积极性。本文从法律保障、管理机制、河长这三方面入手,结合多中心治理理论、善治理论、民主协商等理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不断壮大河长队伍力量,不断完善相关机制建设,不断丰富河长制内涵,促使河长制在真正治水过程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赵士星[9](2020)在《智慧河长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研究和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河长制”是各地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坚持问题导向,落实地方党政领导河湖管理保护主体责任的一项制度创新。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措施。而河长制信息化是推进河长制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国家治理水环境的重要保障措施。本课题通过对河长制制度和河长制信息化现状研究分析,梳理出了河长制信息化在当前阶段存在的实际需求;根据需求我们开发设计了智慧河长信息化管理平台,该管理平台具有河道信息管理、河段信息管理、信息发布、巡河信息、投诉反馈、转办督办、事件处理、事件追踪、考核评价、用户管理、机构管理、字典管理、角色权限管理等功能模块,并通过和微信公众号、企业微信系统集成实现了业务功能微信化、移动化;特别在考核评价方面我们实现了为每条河道动态设置考核指标,在原有的“一河一策”基础上实现了对河长的“一河一评”功能;通过“一河一评”动态设置每一阶段的绩效考核指标,实现了以结果导向的绩效考核模式,促使河长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更加注重综合治理效果,为河长制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设计实现了智慧河长信息化管理平台,解决了当前河长制信息化水平较弱,制约河长制工作深入开展的问题;该管理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河长制业务信息化管理,通过对绩效考核指标持续的优化调整,不断提升河长改善河湖水生态的治理水平,解决了当前河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的需求,可以实现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的目标,进而提升了河长信息化管理水平。

洪轶帆[10](2020)在《基于记分卡的河长制绩效评价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改善民生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我国河流管理保护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何运用组织的协调与控制来有效优化管理体系和改善河流水质,对促进新时代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阅读和学习大量国外先进国家的河道管理的文献,对比国内河流管理现状、理论研究以及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措施,结合时代背景引出有中国特色的河长制管理体系,并基于管理学科中考核绩效方法进行分析。以平衡记分卡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参考现有执行的河长制长效机制考核细则,重新构建新的河长制绩效评价模型。该模型的构建由河流治理投入指标、河长参与工作指标、河长制运营维护指标、河流治理评价指标四个维度构成,逐一细分为10个二级指标与19个具体的、可度量、具有操作性的三级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访谈法、问卷法、专家打分法等来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并用Matlab软件对权重一致性进行计算验证,通过功效系数法对各三级指标数据进行无量化及赋分,最终通过加权计算得出相应河道的绩效得分。并利用新构建的河长制绩效评价模型对2017-2018年杭州市下城区30条河道数据进行加权计算,得出30条河道的绩效评价结果。通过对新旧河长制绩效评价结果的对比,结合近2年优秀河道及优秀基层河长的评比结果,进一步说明新构建的河长制绩效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因此,可以认为该河长制绩效评价平衡记分卡模型可以较好的对河长制绩效体系进行评估和指导。本文将管理学绩效评价方法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结合,引入平衡记分卡模型,构建新河长制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为河长制工作的开展和优化提供了理论指导依据,也为其他相关政府性工作的绩效评价提供有效的借鉴。

二、浙江省河道治理思路与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浙江省河道治理思路与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杭州地区乡村水体景观营造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新时代乡村振兴
        1.1.2 乡村生态景观的兴起
        1.1.3 水体景观的重要地位
        1.1.4 杭州地区乡村水环境特征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内容
        1.3.1 研究的主要方法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的基本框架
2 研究概述
    2.1 相关概念解析
        2.1.1 乡村景观
        2.1.2 水体、水体周边环境
        2.1.3 乡村水体景观
    2.2 国内外乡村建设发展进程综述
        2.2.1 国外乡村建设发展进程综述
        2.2.2 国内乡村建设发展进程综述
    2.3 国内外乡村景观建设发展进程综述
        2.3.1 国外乡村景观建设发展进程综述
        2.3.2 国内乡村景观建设发展进程综述
    2.4 国内外水体景观建设发展进程综述
        2.4.1 国外水体景观建设发展进程综述
        2.4.2 国内乡村水体景观建设发展进程综述
    2.5 水体景观设计理论基础
        2.5.1 人居环境理论
        2.5.2 乡村规划学
        2.5.3 景观生态学
        2.5.4 环境心理学
        2.5.5 园林美学
    2.6 本章小结
3 杭州乡村水体景观调查与分析
    3.1 调研计划
        3.1.1 地形地貌对水系特征的影响
        3.1.2 调研乡村名单选取
        3.1.3 调研要素确定
    3.2 调研方法
        3.2.1 资料收集法
        3.2.2 实地调研法
        3.2.3 访谈和问卷调查
        3.2.4 综合归纳与分析
    3.3 乡村基本概况
        3.3.1 调研乡村区位
        3.3.2 社会经济
        3.3.3 历史沿革
    3.4 乡村水体景观建设情况
        3.4.1 调研乡村建设情况综述
        3.4.2 调研乡村典型案例分析
    3.5 杭州乡村水体景观形态分类
        3.5.1 乡村水体生产景观
        3.5.2 乡村水体生活景观
        3.5.3 乡村水体生态景观
        3.5.4 乡村水体聚落景观
        3.5.5 乡村水体社会景观
    3.6 乡村水体景观建设面临突出问题
        3.6.1 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
        3.6.2 乡村水体生境亚健康
        3.6.3 乡村水体景观外向性组织欠缺
        3.6.4 乡村水体自我修复能力匮乏
        3.6.5 水体景观营造缺乏理论与技术指导
    3.7 本章小结
4 乡村水体景观AVC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4.1 乡村水体景观AVC综合评价指标的选取
    4.2 确定权重
    4.3 综合评价
    4.4 评价分析
        4.4.1 乡村水体景观生命力分析
        4.4.2 乡村水体景观吸引力分析
        4.4.3 乡村水体景观承载力分析
5 杭州地区乡村水体景观营造探索
    5.1 乡村水体景观设计原则
        5.1.1 整体连续性
        5.1.2 维持生态优先
        5.1.3 保持景观多样化
        5.1.4 强调地域特色性
        5.1.5 舒适度与可达性原则
    5.2 基于农田-水网格局的新时期生态基底建设要求
        5.2.1 传统“水—田—林—宅”生态基底的新时期要求
        5.2.2 生态基底满足生物栖息需求
        5.2.3 乡村水体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优化
    5.3 乡村水体景观营建优化策略
        5.3.1 生态目标策略:构建乡村水体生态安全格局
        5.3.2 生产目标策略:优化乡村水体生态网络结构
        5.3.3 生活目标策略:制定乡村水体生态修复措施
        5.3.4 聚落目标策略:打造乡村水体生态净化系统
        5.3.5 社会目标策略:维护乡村水体流域历史人文资源
    5.4 乡村水体景观营建具体措施
        5.4.1 乡村景观营造与水体生态修复相结合
        5.4.2 滨水地带栖息地重建
        5.4.3 发掘乡村地域特色性设计
    5.5 兼具生态、净化、景观和游憩价值的乡村水体景观系统
        5.5.1 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
        5.5.2 乡村水体景观系统的塑造
    5.6 本章小结
6.板桥水网乡村规划设计
    6.1 区位分析
    6.2 双浦镇板桥村景观AVC综合评价
    6.3 双浦镇板桥村景观AVC评价分析
    6.4 现状研判
    6.5 奠定交融的生态网络基础
        6.5.1 自然要素识别
        6.5.2 基地生态敏感度分析
    6.6 板桥水网乡村规划策略
        6.6.1 统筹村域资源,定位江南水乡品牌形象
        6.6.2 生态安全层面——中心控制区划定保障安全格局
        6.6.3 景观复合机能——生态网络连接实施技术手段
        6.6.4 社会综合职能——场地存量更新丰富乡村多元价值
        6.6.5 时域动态特性——建立管控机制与弹性发展策略
        6.6.6 小结
    6.7 结论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部分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图表目录
附录二:“乡村水体景观AVC综合评价指标评估”专家咨询问卷
附录三:乡村水体景观AVC综合评价因子重要性比较问卷
致谢
个人简历
导师简介

(2)浙江省未来社区水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以亚运村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
        1.1.1 浙江省未来社区水环境建设背景
        1.1.2 浙江省水环境治理发展历程
        1.1.3 浙江省水环境管理成效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内城市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1.2.2 国外城市水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1.2.3 国内城市水环境设施评价研究
        1.2.4 国外城市水环境设施评价研究
        1.2.5 国内城市水环境管理评价研究
        1.2.6 国外城市水环境管理评价研究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未来社区水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水环境评价的内涵
    2.2 指标选取原则
    2.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2.4 指标体系的构建
    2.5 指标体系的意义、量化方法
        2.5.1 水环境质量指标
        2.5.2 水文水动力
        2.5.3 水景观
        2.5.4 水生态保护程度
        2.5.5 水生生物
        2.5.6 公众满意度
    2.6 评价标准的确定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未来社区水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建立与指标权重确定
    3.1 未来社区水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建立
    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未来社区水环境综合调查研究
    4.1 水环境质量调查
        4.1.1 监测分析方法
        4.1.2 评价方法
        4.1.3 结果与讨论
    4.2 水文水动力调查
        4.2.1 分析方法与评价
        4.2.2 结果与讨论
    4.3 水景观调查
        4.3.1 分析方法与评价
        4.3.2 结果与讨论
    4.4 水生态保护程度调查
        4.4.1 分析方法与评价
        4.4.2 结果与讨论
    4.5 水生生物调查
        4.5.1 分析方法与评价
        4.5.2 结果与讨论
    4.6 公众满意度调查
        4.6.1 分析方法与评价
        4.6.2 结果与讨论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杭州市亚运村未来社区水环境综合评价分析
    5.1 区域概况
    5.2 分指标评估
        5.2.1 水环境质量
        5.2.2 水文水动力
        5.2.3 水景观
        5.2.4 水生态保护程度
        5.2.5 水生生物
        5.2.6 公众满意度
    5.3 综合评价
    5.4 评价结果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6.1 潜在问题分析
    6.2 对策建议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介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3)漳河非法采砂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3 国内外研究述评
    (三) 研究内容、思路和技术路线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思路
        3 技术路线
    (四) 研究方法和创新与不足
        1 研究方法
        2 创新与不足
二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 概念界定
        1 砂石及采砂
        2 采砂管理和采砂治理
        3 非法采砂
    (二) 理论基础
        1 治理理论
        2 公共物品理论
三 漳河非法采砂治理现状
    (一) 漳河砂资源状况
        1 漳河概况
        2 采砂情况
    (二) 漳河非法采砂治理情况
        1 采砂危害
        2 治理情况
四 漳河非法采砂治理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 漳河非法采砂治理现存问题
        1 非采现象难以杜绝
        2 采砂管理理念落后
        3 采砂执法力量薄弱
        4 采砂管制滋生腐败
    (二) 原因分析
        1 市场需求催生非采
        2 忽视市场公民作用
        3 采砂治理投入不足
        4 政府监管引发寻租
五 漳河非法采砂治理对策
    (一) 稳定砂石供需关系
        1 推进砂石需求侧改革
        2 推进砂石供给侧改革
    (二) 引入采砂治理理念
        1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2 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3 两种制度绩效比较
        4 充分发挥公共作用
    (三) 加大采砂治理投入
        1 安排采砂治理水政执法专项经费
        2 安排采砂治理水政执法专项编制
        3 安排采砂治理水政执法专项设备
    (四) 加强渉砂腐败监督
        1 发挥党内监督作用
        2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3 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4 发挥法律监督作用
六 结论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乡村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振兴策略 ——以浙江省平阳县萧江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生态乡村建设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生态乡村建设的研究启示
        1.2.2 国内生态乡村建设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2 萧江镇生态环境问题概述
    2.1 平阳县萧江镇情况简介
    2.2 萧江镇生态环境问题
        2.2.1 萧江镇水环境问题
        2.2.2 萧江镇市级河道萧江塘河环境问题
    2.3 萧江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存在的问题
3 萧江镇生态环境振兴策略
    3.1 萧江镇河道治理办法
        3.1.1 萧江塘河治理办法
        3.1.2 萧江镇人民政府建立“河长制”工作相关制度
    3.2 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3.2.1 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思路
        3.2.2 萧江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基本情况
        3.2.3 萧江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3.2.4 萧江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奖惩办法
        3.2.5 关于深入推进萧江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措施
        3.2.6 萧江主要街道改造情况
        3.2.7 萧江镇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
    3.3 萧江镇轻工产业小微园建设
    3.4 萧江镇垃圾处理办法
        3.4.1 萧江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减量化
        3.4.2 萧江镇生活垃圾中转站管理制度
        3.4.3 萧江镇农村垃圾日常保洁制度
4 提升乡村生态环境的建议
    4.1 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
    4.2 以文化礼堂、村民中心为阵地,切实增进群众环保意识
    4.3 以村干部培育促乡村生态振兴
    4.4 以发展促乡村生态振兴
        4.4.1 做好乡村振兴的调研工作
        4.4.2 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物业项目促乡村振兴
        4.4.3 重组龙头企业促乡村生态振兴
        4.4.4 因地制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4.4.5 打好“四大攻坚战”,推动乡村高水平建设
5 生态乡村建设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向后式政策执行视角下河长制政策执行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问题及目标
        二、研究内容及框架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方法
        二、可能创新以及不足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公共政策执行
        二、向后式政策执行
        三、河长制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政策执行相关理论
        二、公共物品理论
        三、多元治理理论
第三章 浙江省双河长制向后式政策执行现状
    第一节 目标导向:责任聚焦与资源整合
        一、促进地方政府责任聚焦
        二、发挥地方组织动员力量
    第二节 发挥民间优势: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发展
        一、公民参与
        二、企业协同
        三、社会组织合力
    第三节 发挥基层优势:地方河长制执行方式的创造性发挥
第四章 浙江省河长制实践的困境与原因分析
    第一节 浙江省河长制实践的困境
        一、基层官员缺乏必要的自由裁量权
        二、民间资本、社会力量利用不充分
        三、地方河长职责模糊,缺乏规范化管理
    第二节 浙江省河长制困境之原因分析
        一、体制对基层官僚的刚性约束
        二、社会资本发展缺乏制度正激励
        三、河长制政策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有待提高
第五章 浙江省河长制向后式政策执行完善路径
    第一节 促进基层官僚角色转变
        一、保障基层河长执行权限
        二、强化基层河长激励机制
    第二节 引导社会力量深度参与
        一、培育社会组织
        二、扩大公民参与
    第三节 创新政策过程的监督与考核机制
        一、建立智慧河湖信息系统
        二、引入立体交叉式监督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一、英文文献
    二、翻译文献
    三、中文着作
    四、中文论文
    五、报刊与网站资料
    六、政策文件
致谢

(6)城市街区河道治理调查研究 ——以温州市L区B街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2.3 国内研究中河道治理存在的困难
        1.2.4 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1.5 研究的理论依据
        1.5.1 “两山”重要理论
        1.5.2 公民社会理论
        1.5.3 新公共服务理论
第二章 B街道河道治理的实施情况概述
    2.1 调查的对象及基本情况
        2.1.1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阐述
        2.1.2 调查对象的选取过程
        2.1.3 调查对象调研过程
    2.2 B街道河道治理调查结果概述
        2.2.1 B街道街区与河道的基本情况概述
        2.2.2 B街道排污口治理情况
        2.2.3 B街道河道清淤疏浚情况
        2.2.4 B街道生态净水治理情况
        2.2.5 B街道河面保洁情况
    2.3 B街道河道治理对于街区公共卫生的影响
        2.3.1 B街道河道治理对街区公共卫生的直接影响
        2.3.2 B街道河道治理对公共卫生的间接影响
    2.4 B街道河道治理对于街区公共卫生的意义
        2.4.1 改善环境,避免污染
        2.4.2 全民协作,提高意识
第三章 温州市城市街区河道治理的认知度、满意度调查及分析
    3.1 研究设计
        3.1.1 样本与方法
        3.1.2 调查内容
    3.2 河道旁住户对河道治理的认知度及满意度调查
        3.2.1 河道旁住户的基本情况
        3.2.2 居民对温州市城市街区河道治理的认知情况
        3.2.3 河道治理的满意度
        3.2.4 自身对河道治理的态度
        3.2.5 被调查者对河道治理的建议
    3.3 河道治理基层工作人员的访谈情况
        3.3.1 被访谈人的基本情况
        3.3.2 河道治理的现状
        3.3.3 对河道治理的态度
        3.3.4 河道治理的工作思路
        3.3.5 河道治理的下步工作
    3.4 B街道河道治理取得的成效
        3.4.1 B街道河道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
        3.4.2 B街道基层河道治理服务质量显着提高
        3.4.3 河道治理的短板被补齐
    3.5 实证分析结果讨论
第四章 温州市城市街区河道治理过程中的问题与原因
    4.1 温州市城市街区河道治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4.1.1 “河长制”的缺陷
        4.1.2 “一河一策”制度缺乏专业性
        4.1.3 宣传制度执行力度不足
    4.2 温州市城市街区河道基础配套薄弱
        4.2.1 河道周边设施不完善
        4.2.2 部分河道位于城中村
    4.3 河道治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3.1 基层部门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4.3.2 部分排污口难以整治
        4.3.3 清淤疏浚工程影响周边居民
        4.3.4 河道不易保洁
        4.3.5 管道疏通难协调
第五章 温州市城市街区河道治理的对策与建议
    5.1 促进河道治理制度机制有效调整
        5.1.1 完善河长制度机制,正确引导基层治理
        5.1.2 专人制定,对症下药
        5.1.3 加大宣传,全民治水
    5.2 综合施策,改善环境
        5.2.1 完善设施,加强配套
        5.2.2 加快城中村改造
    5.3 多措并举,解决疑难
        5.3.1 加强培训,培养人才
        5.3.2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阻断污染源
        5.3.3 提高清淤效率,降低影响
        5.3.4 标新立异,多渠道清理河道
        5.3.5 耐心负责,治后维护
附录 温州市L区“五水共治”认知度、满意度调查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杭州市在“五水共治”中的政社协同治理研究 ——以古荡街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国内研究状况
        1.2.2 国外研究状况
        1.2.3 国内外研究成果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研究框架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1.4.1 论文研究框架
        1.4.2 可能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概念阐述及理论基础
    2.1 “五水共治”概念
        2.1.1 “五水共治”的缘起
        2.1.2 “五水共治”的政策
        2.1.3 “五水共治”的发展
    2.2 协同治理理论
第3章 协同治理视阈下的杭州市“五水共治”研究
    3.1 杭州市“五水共治”的治理现状
    3.2 杭州市“五水共治”的协同关系
    3.3 杭州市古荡街道“五水共治”的协同治理分析
        3.3.1 古荡街道“五水共治”治理主体的多元性
        3.3.2 古荡街道“五水共治”治理主体的协同性
        3.3.3 古荡街道“五水共治”自组织的协作性
    3.4 杭州市“五水共治”协同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4.1 社会企业参与共同规则制定不充分
        3.4.2 协同治理的共同目标难以统一
第4章 杭州市“五水共治”协同治理的对策与建议
    4.1 关于参与共同规则制定的建议
        4.1.1 给予治理主体话语权和权威性
        4.1.2 优化多元主体共治的治理结构
        4.1.3 重视社企在多元治理中的地位
    4.2 关于统一协同治理目标的建议
        4.2.1 促使民众和企业生成内在动力
        4.2.2 引导社企建立稳固的契约合作
        4.2.3 促进公共利益升级为共同愿景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8)永嘉县河长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内研究概况
        1.2.2 国外研究概况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水环境治理
        2.1.2 河长制
    2.2 理论基础
        2.2.1 善治理论
        2.2.2 多中心治理理论
        2.2.3 协商民主理论
第三章 永嘉县河长制实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1 永嘉县河长制实施现状
        3.1.1 永嘉县河长制实施过程
        3.1.2 永嘉县河长制运行情况
    3.2 永嘉县河长制实施成效
        3.2.1 2013年起水环境明显得到改善
        3.2.2 2017年起治水力度显着加强
    3.3 永嘉县河长制实施所碰到的问题
        3.3.1 治水成果容易反弹
        3.3.2 各级河长履职未到位
        3.3.3 监督不到位
        3.3.4 公众参与度不高
第四章 永嘉县河长制实施影响因素分析
    4.1 河长制实施的法律保障分析
        4.1.1 国家层面水环境保护立法情况
        4.1.2 省市县水环境治理相关法规
    4.2 河长制实施的管理机制分析
        4.2.1 协调机制分析
        4.2.2 监督机制分析
        4.2.3 问责机制分析
        4.2.4 激励机制分析
    4.3 河长制中的“河长”主体因素分析
        4.3.1 管理层因素分析
        4.3.2 执行层因素分析
第五章 永嘉县河长制实施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河长制法律法规保障
    5.2 完善河长制机制建设
        5.2.1 完善协调机制建设
        5.2.2 完善监督机制建设
        5.2.3 完善问责机制建设
        5.2.4 完善激励机制建设
    5.3 积极鼓励“民间河长”共同参与
        5.3.1 鼓励经营者参与
        5.3.2 鼓励环保社会组织参与
        5.3.3 鼓励小河长参与
参考文献
附录 永嘉县“河长制”实施情况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

(9)智慧河长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研究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学者对河长制的研究情况
        1.2.2 国内学者对河长制信息化的研究情况
        1.2.3 目前河长制信息化平台的情况
        1.2.4 国外水利信息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2 智慧河长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相关技术
    2.1 系统设计相关技术
        2.1.1 系统原型设计工具墨刀
        2.1.2 系统网页界面设计工具Fireworks
    2.2 开发语言及数据库相关技术
        2.2.1 开发语言Java
        2.2.2 内存数据库Redis
        2.2.3 关系型数据库Mysql
    2.3 系统测试相关技术
        2.3.1 业务功能测试采用黑盒测试方法
        2.3.2 系统压力测试采用测试工具JMeter
    2.4 系统集群部署及系统集成相关技术
        2.4.1 高性能的HTTP和反向代理WEB服务器Nginx
        2.4.2 免费开放源代码的Web应用服务器Tomcat
        2.4.3 数据集成交换工具Kettle
    2.5 本章小结
3 河长制信息化管理研究
    3.1 河长制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3.2 河长制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3.3 河长制信息化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3.4 本章小结
4 智慧河长信息化管理平台需求分析
    4.1 国家领导对当前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要求
    4.2 河长制中各级河长职责
    4.3 河长管理平台集成需求
    4.4 河长制管理业务应用分析
    4.5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4.6 本章小结
5 智慧河长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设计
    5.1 系统设计原则
    5.2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5.2.1 总体架构设计
        5.2.2 微服务技术架构设计
    5.3 系统功能设计
        5.3.1 功能模块设计
        5.3.2 系统程序设计
    5.4 数据库设计/业务对象设计
        5.4.1 基类设计
        5.4.2 机构管理
        5.4.3 用户管理
    5.5 核心业务模块以河湖治理结果为考核目标的业务设计
    5.6 系统部署设计
    5.7 本章小结
6 智慧河长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实现
    6.1 系统平台编码实现
        6.1.1 用户登录功能
        6.1.2 机构管理功能
        6.1.3 系统角色管理功能
        6.1.4 字典管理功能
        6.1.5 系统运行日志管理功能
        6.1.6 系统登录日志管理功能
    6.2 信息发布编码实现
        6.2.1 栏目管理
        6.2.2 栏目信息管理
        6.2.3 网站轮播图
        6.2.4 微信轮播图
        6.2.5 资料下载
    6.3 微信集成编码实现
        6.3.1 微信公众号
        6.3.2 微信粉丝
    6.4 基本信息编码实现
        6.4.1 河道信息
        6.4.2 河段管理
    6.5 智慧巡河编码实现
        6.5.1 巡河点设置功能
        6.5.2 巡河记录功能
        6.5.3 问题汇总功能
    6.6 投诉反馈编码实现
    6.7 指挥中心编码实现
    6.8 移动微信端编码实现
        6.8.1 微信端首页
        6.8.2 政策规定
        6.8.3 河道名录
        6.8.4 通知公告
        6.8.5 公示公开
        6.8.6 河长巡河
        6.8.7 监督考核
        6.8.8 项目追踪
        6.8.9 事件处理
        6.8.10 河长办公
        6.8.11 河长培训
        6.8.12 我要咨询
        6.8.13 我要举报
    6.9 系统部署
        6.9.1 Tomcat关键配置
        6.9.2 nginx关键配置
        6.9.3 域名配置
        6.9.4 企业微信配置
        6.9.5 微信公众号配置
    6.10 系统文档
    6.11 系统测试
        6.11.1 系统单元测试
        6.11.2 系统集成测试
        6.11.3 系统压力测试
    6.12 本章小结
7 总结和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智慧河长信息化管理平台软件着作权

(10)基于记分卡的河长制绩效评价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论文框架
第二章 相关研究与应用综述
    2.1 国内外河流管理研究与实践情况
        2.1.1 国外河流管理理论研究与典型实践经验
        2.1.2 国内河流管理理论研究与典型实践经验
        2.1.3 国内外河流管理理论与实践存在的问题
        2.1.4 国内外河流管理现有的应对措施
    2.2 绩效评价理论与方法分析
        2.2.1 绩效评价的内涵及意义
        2.2.2 绩效评价的常用方法
    2.3 河长制绩效评价方法评述
第三章 杭州市区级河长制管理体系运行及问题分析
    3.1 杭州市河长制管理体系概况
        3.1.1 杭州市概况
        3.1.2 杭州市河长制建立与实施概况
    3.2 下城区河长制实施情况
    3.3 下城区河长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及成效
    3.4 下城区河长制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河长制绩效评价模型构建
    4.1 河长制绩效评价新模型构建的原则和思路
        4.1.1 河长制绩效评价新模型构建的原则
        4.1.2 河长制绩效评价新模型构建的思路
    4.2 河长制绩效评价新模型框架及指标体系构建
        4.2.1 河长制绩效评价新模型框架
        4.2.2 河长制绩效评价新模型指标体系
    4.3 河长制绩效评价新模型指标分解与权重分配
        4.3.1 指标分解
        4.3.2 三级指标的无量化与赋分
        4.3.3 指标权重计算
第五章 河长制管理绩效评价模型有效性分析与实施策略
    5.1 新旧河长制绩效评价结果的比较分析
        5.1.1 旧河长制年度评比结果
        5.1.2 新河长制绩效评价结果
        5.1.3 新旧河长制绩效评价结果比较分析
    5.2 河长制绩效评价新模型的有效性分析
    5.3 河长制绩效评价新模型的实施及对策建议
        5.3.1 河长制绩效评价新模型的实施
        5.3.2 河长制绩效评价新模型实施的对策建议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主要贡献
    6.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河长制评价法指标权重判断问卷(层次分析法)
附录2:河长制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名单
附录3:MATLAB软件层次分析法代码
附录4: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附录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
附录6:2017-2019 下城区水质改善情况调查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浙江省河道治理思路与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杭州地区乡村水体景观营造模式研究[D]. 李琳. 浙江农林大学, 2020(07)
  • [2]浙江省未来社区水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以亚运村社区为例[D]. 张泽航.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3]漳河非法采砂治理研究[D]. 潘科.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4]乡村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振兴策略 ——以浙江省平阳县萧江镇为例[D]. 林国亮.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 [5]向后式政策执行视角下河长制政策执行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D]. 王洁. 南京大学, 2020(04)
  • [6]城市街区河道治理调查研究 ——以温州市L区B街道为例[D]. 胡星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7]杭州市在“五水共治”中的政社协同治理研究 ——以古荡街道为例[D]. 陈喆.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8]永嘉县河长制的研究[D]. 钱建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9]智慧河长信息化管理平台的研究和实现[D]. 赵士星.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10]基于记分卡的河长制绩效评价模型研究[D]. 洪轶帆.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浙江省河流治理的思路与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