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空中找到你的坐标

在天空中找到你的坐标

一、在星空中寻找自己的坐标(论文文献综述)

黎小鸣[1](2021)在《你跑得不错哪——读福克纳短篇小说《殉葬》及可与之相关联的几则札记 散文》文中指出1如果我们在大地之上的璀璨文学星空里,建一个三维立体模型,将每一个最值得人类记起的作家按照自己的文学谱系标注成坐标点,那将会是一个怎样美丽的奇观?尽管每个人心目中的作家在星空里高低远近的位置会各不相同,甚至每次标注可能都会有变化,每次认定可能都很模糊,但肯定不会妨碍我们建立一个想象中的动态坐标图。事实上,这个动态坐标图一直都是有的。

赵力坤[2](2021)在《中国当代“轻氧”纪录片研究》文中指出

赫凯丽[3](2021)在《目的论视角下科普类教材英汉翻译实践报告 ——以SCIENCE(节选)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教育国际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我国对国外原版教材的需求日益增多;同时,新修订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对小学科学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培养结构的优化迫在眉睫。因此,如何让我国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及科学探究能力,成为教材编写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教材编写人员需要吸取教育先进国家的教材建设经验,原版教材的高质量译本不可或缺。本文以笔者翻译科普类教材SCIENCE(节选)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主要从目的论的角度研究解决科普类教材英译汉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选择德国翻译学者和语言学家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作为理论指导,结合翻译策略和方法,针对该文本特点,探讨教材翻译中涉及的典型问题,并提出合适的解决方案。本报告包括五个部分,即翻译任务描述、翻译过程描述、翻译理论概述、文本案例分析和翻译实践总结。在目的论的指导下,笔者从词汇、句子、语篇三个层面进行实例分析,探讨翻译策略与方法。词汇层面上,笔者多采用意译法和加注法来处理原文中术语和栏目名称的翻译;句子层面上,笔者采用转换法、分译法、合译法、倒置法和增补法来处理原文中被动句和复合句的翻译;篇章层面上,笔者探讨译文中语篇的内部连贯与外部连贯的实现途径。研究表明,目的论对于科普类教材汉译具有指导意义。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以目的论三大原则为指导确定翻译策略和方法,能有效提升翻译质量,从而较好地实现科普类教材传授知识的目的,满足学生的体验,让学生乐学好学。

张振江[4](2021)在《向死而生 ——安塞姆·基弗艺术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德国当代艺术家安塞姆·基弗的艺术为研究对象。基弗艺术独具特色的画语使其成为当代艺术界的一道亮丽风景。由绘画语言与绘画言语统合而成的画语,包括物质、痕迹、图像、主题、题材、思想、修辞和场域等,对于艺术创作和研究而言至关重要。基弗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雄心壮志,创造了一种“无界”的多元性画语呈现。他的艺术摆脱了现代主义艺术滑向装饰愉悦的倾向,而重回艺术的崇高精神;是现代主义艺术对古典艺术艺术超克之后的再超克;是对包括现代主义艺术在内过去诸种艺术的超越与融合。他的艺术实践创造了一个承载精神的物化空域——填充空白空间,一个个人的宇宙。在20世纪70-80年代现代艺术陷入困境时,使绘画艺术获得了新生,因此被誉为“绘画艺术的拯救者”。目前,在当代绘画艺术日渐式微的情境下,研究安塞姆·基弗的艺术,特别是其中的画语,对深挖艺术的真谛,赋予绘画艺术以更强劲的发展动力,具有巨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利用结构主义方法,将安塞姆·基弗的艺术置于由独特的历史环境、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家庭环境及艺术个性的整体框架下。再以解构主义的方式对安塞姆·基弗的混合型艺术思想、独特的造型观念、超常的造型方式、无界的物质媒介、总体性的组织逻辑、多种结合的形式特征、多重来源的图像生成和开放循环的工作空间等画语关系,逐个进行全面且深入地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清当代艺术的画语秩序,跳出陈旧的传统画语,拓展开放的多元性画语形态。同时,通过对安塞姆·基弗画语的研究进一步领悟中国当代艺术和自己艺术发展的合理路径——艺术家需要探查心灵,触摸灵魂,发现“本我”,感受“自我”,表现“超我”,形成“我”的画语体系,创作“我”的艺术。

王曼丽[5](2021)在《科学视域下的生存追问 ——论刘慈欣科幻小说创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白玛英珍[6](2021)在《藏传佛教供品象征与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供品是宗教学中宗教物质表现研究的命脉。宗教物质表现研究与理念研究是各宗教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宗教物质表现研究通常采用宗教学方法或人类学方法进行研究,因此宗教物质表现的研究在过去一直分属于宗教人类学领域。本文总科目之藏传佛教与藏族文化侧重文化研究,并伴随一定的文化现象研究。在采据方面强调理念分析与文献关系分析,也强调文化的物质表现研究。当物质表现同时属于宗教与文化,本身亦足以形成文化并且与宗教有一定牵连时,传统宗教学视其为单独主题并加以单独研究。藏传佛教虽并不全然等同于宗教,其供品却可沿用传统宗教物质表现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藏传佛教影响下文化领域中的供品(主要以藏传佛教世间供品文献及其图例为研究案例,所以关于苯教供品只作历史介绍)。本文研究顺序是:一、剖析供品理念;二、追溯供品历史;三、解析世间部供品。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阐明第一,供品作为文化时所具有的新功能型人类学之文化结构功能;第二,供品作为趋利避害的有效手段时,直到今天也一直存在的、一直发挥作用的田野间或世间宗教物质功能;第三,供品作为宗教物质表现时,其研究同时涉及历史文献学、图像解析学、环境保护科技、藏医学、藏族传统工艺学、藏历天文学、象征人类学与新功能人类学等多种学科,供品的相关文献与文物、图像在未来还需建设专门主题的图文数据库以容纳。仔细检阅记录供品的传统文献,研究者会发现供品散乱地存在于各处。直至十七世纪供品都未有单独的时空、历史、部派等系统内容梳理。公元十七世纪以来,供品逐渐得到重视与整理机遇,供品注释文献不断涌现。这些注释不断系统化而使得供品拥有了正式的宗教物质身份。供品自同一时期,不仅被藏传佛教运用以圆满教义论述,也被人民采纳,并主动投入使用到世间部的供养活动之中,以追求世间利益圆满。供品在近代研究中接受过无数人类学家的观察、记录。这些过去记录不仅说明了供品以现象转化、具化宗教理念的功能,而且论证了供品的基本文化功能,根据本文的论据推断,供品还有在历史上推进佛教中国化、在当今维护当地文化自我的功能。另外,供品的传播在理论上拉拢了周边各个民族、扩大了文化影响范围。一方面,说明祭祀与供养的本质区别是人类学中关于文明研究的重要任务;另一方面,供品作为传统文化研究中关于文明程度的论证课题,在未来必将备受重视与关注。功能与象征在供品价值阐释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探究供品象征与功能的受影响因素也是首要的研究任务。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采取有效手段优化资源配置,抵制盲目制造、倾销供品;诊断供品商品化问题;加强对供品制作的规范、对供品流传的监管;增强供品因素:提高符合传统的宗教物品的制造水平。最终,供品一定能够得到弘扬,供品也能合理转换为旅游纪念商品,发挥其经济价值。亦因此,本文的研究价值是实用导向型的。本文在文献综述中对过去的供品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对藏传佛教各派别的供品进行了历史与文献梳理。未来本文还将根据人类学方法,对世间部供品的逻辑关系模型进行多元发散的研究与实证。未来本文的供品研究将主要以核心文本文献与田野采样样本的对比结构展开。其中文献与样本分析方法将会包括统计描述、因子分析、成分分析、理论分析、现象解析与文本历史研究。本文目前得出的结论为:第一,供品由祭祀向供养的过度不仅是由简单的成本取巧设计实现的,也是由文明水平不断提升而实现的;第二,供品中的象征部分属于具体的认知结果,而不是预先规定或者临时插入的。供品象征并非人为可以主观增删、改变的内容。供品象征具有历史性和客观性。供品因其背后理念的一致,在藏传佛教各宗派没有根本差异;第三,供品功能在世间与出世间均存在,这些功能同样是客观的。供品功能只可解析,不可以人为意志扭曲、更改;第四,供品象征受功能制约,根据功能要求变化。供品产生于新功能人类学所讲的供品功能;第五,象征供品与替偶供品是文明的表现,也是文明进步的具体结果。这种先进性根本来源于当地人民的选择与意志,是人民淘汰了祭祀,而不是藏传佛教提供了供养。先进的是曾经历史上人民做出的选择。人民对供品的主动选择主要表现在世间部的供品存留之中:凡是人民认为无用的、外来的、血腥残忍或者要求祭祀的、不利于环保或者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供品,一律受到了人民的抵制、消失在了历史的河流之中。

秦姗姗[7](2020)在《文物类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创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智能手机普及和社交平台的流行,新媒体时代悄然到来。新媒体语境成为了当前戏剧影视作品面对的一个重要的传播环境。新媒体意味着速度和新鲜、更年轻的受众群体和更先锋的艺术表达。微纪录片是纪录片在新媒体时代为适应受众碎片化需求进行的调整和转型。这种转变使得原本中国纪录片中的大人文、大历史的文化价值观,以更加短小的形式、更加多元的渠道来呈现,再配合大数据算法推送给目标用户,从而实现信息的精准输出与营销。2018年一部百集文物类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横空出世,其精妙的认知视角,注重人文内涵的解说,多种先进技术手段再现的历史场景,在每集五分钟的时长内为观众勾勒出一个关于文物的立体空间。以微纪录片的形式展现上百件国宝文物,将文物历史娓娓道来的同时运用巧妙的蒙太奇手法和先进的数字制作技术与生动有趣的动画相结合,内容耐人寻味,引人反复观看。“视频索引”将中华文明浓缩串联,文物不再是独立的陌生名词,而是成为联通时代的一段段鲜活具体的故事,从中展现出中华文明的演变。该片登录网络平台后,仅在哔哩哔哩网站总播放量达到1602.6万次,弹幕留言达11.1万条。2019年,《如果国宝会说话》获得中共中央宣传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的特别奖,代表了近年来我国对微纪录片创作的认可与支持。《如果国宝会说话》的微纪录片形式使得在新媒体语境下,纪录片有了新的创作样式,该片还运用网络进行了较为成功的推广,产生的影响对于我国纪录片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研究其创作,不仅是研究微纪录片这一新颖的纪录片形态,更加是分析如何运用叙事、影像和技术手段创作出更加受到年轻人喜爱的纪录片作品。本文以《如果国宝会说话》这部文物类微纪录片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影视艺术创作理论对该部作品的创作理念、叙事手法、视听语言等进行深度解读和系统分析。运用定量分析法对该部纪录片中的音乐类型、独特的音响以及出现文物所属的历史文化年代和文化类型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研究和论述,挖掘该片创作手法为其它同类纪录片创作的可借鉴之处,同时为影视作品如何传递民族文化精神、展现文化自信做一些有益的探索与思考。

范小青[8](2020)在《石黑一雄的“世界文学”写作》文中研究指明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1954—),日裔英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2017)、布克奖(1989)获得者。20世纪80年代以来,共创作长篇小说7部,短篇小说集1部,短篇小说若干。其中,《长日将尽》《莫失莫忘》等作品为他赢得了世界声誉。在近四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凭借在文学市场与文学评价体系中的成功,石黑一雄实践了“国际化写作”的理念,创作出具有国际化、世界化特征的作品,最终进入“世界文学”的殿堂。目前,其作品已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在全球拥有广泛读者。本文将石黑一雄“国际化写作”(international writing)的文学理念及创作实践置于“世界文学”(world literature)的理论语境中进行研究,考察其文学特质,指出其创作经历了从“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世界化”(universalization)的发展,从“移民文学”走向了“世界文学”。石黑一雄作品的思想内核是理想主义与世界主义,在主题、风格与接受上均具有跨国主义、世界主义特征,成为当代世界文学的经典。以此为基础,本文将其文学实践概括为“世界文学”写作,并以“‘人类主题’的发掘与表现”“‘世界主义风格’的确立与呈现”为切入点展开论述,指出其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实现了本土性与世界性、严肃性与通俗性的平衡,其基础是面向世界读者的创作方针与英语的普及性。最后,从当代世界文学转型的宏观视角考察石黑一雄的创作,分析其与后殖民文学与世界主义文学的联系,明确其在这一转型浪潮中的地位。全文分为四章,从文学理念与创作实践两个角度出发,通过文本细读,对石黑一雄“世界文学”写作的主题与风格上的核心特色进行细致分疏。第一章勾勒出石黑一雄创作演进的路径,指出其文学从“国际化写作”出发,经过国际化与世界化,最终成为“世界文学”。本章以“国际化写作”“世界主义文学”与“世界文学”理论为基础,解析石黑一雄的创作理念与文学实践,着重阐述“国际化”与“世界化”在此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第一节围绕石黑一雄的跨国书写与“国际化写作”理念展开,指出身为移民作家,其人其作天然具有国际化特征。第二节从其面向世界读者的创作方针出发,分析“国际化写作”的思想内核,即世界主义,并从流散性与世界性的融合,阐释其作品与“世界主义文学”的关联。第三节以“存在寓言”“全球感”与“平衡(本土性与世界性、严肃性与通俗性)”为关键词,论证石黑一雄的文学是当代世界文学的典型。第二章讨论“‘人类主题’的发掘与表现”,指出石黑一雄的文学主题经历了从本土性到世界性的发展,其核心是发掘与表现具有人类共性的“存在”主题。第一节以从国际化到世界化为线索,勾勒其文学创作主题的发展轮廓,论述其从发掘“日本性”到探索“人类共性”的演变。第二节以存在主义哲学为线索,通过文本细读,对“人类主题”展开详细论述。首先,从“浮世”的世界、人生与艺术三个层面,指出其文学中悲剧性的根源在于“浮世”的不确定性,而“浮世”的底层代码为现代性。其次,围绕“‘存在’的可能性”及“镜像人物”两个层面,剖析主人公的“存在”,聚焦“另一个‘我’”的主题,指出其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上,均产生与叙述者对自我的想象,且这与作者的文化身份与个人经历有关。第三章分析“‘世界主义风格’的确立与呈现”,指出石黑一雄的“世界主义风格”的确立源于其面向世界读者的创作方针。石黑一雄的“世界主义风格”主要有三大特征:抽象化、抒情化与大众化,分别对应着“多维象征系统”“移情策略”与“文体实验”三个方面。第一节从作品中的符号与隐喻入手,分析“多层并置”的意义堆叠手法,提出“多维象征系统”的概念。第二节围绕移情策略展开,着重分析不可靠叙事、复现与留白三种叙事手法,阐明其文本产生移情效应的机制。第三节讨论对通俗文类的戏仿以及作品的互文性,将其概括为“文体实验”。戏仿通俗文类有助于实现大众化的目标,而互文性则构建起一体化的“石黑一雄宇宙”。最后一章从宏观视角审视石黑一雄的文学,分析其与后殖民文学、世界主义文学之间的联系,指出其通过“国际化写作”的文学理念与创作实践参与到当代世界文学转型的浪潮之中。第一节阐述世界文学的现状与挑战,并揭示转型的两大趋势:强调本土性的后殖民文学与强调世界性的世界主义文学。第二节分析石黑一雄的文学与后殖民文学、世界主义文学的联系,明确其在当代世界文学转型中所处的位置。

姜伟杰[9](2020)在《基于栅格单元与矢量管网耦合的城市社区雨洪模拟》文中研究表明近二十年来,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建设成果显着,但同时存在地表过度硬化等问题,城市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利用水文模型对城市水文过程进行模拟计算,是防治并预测城市雨洪灾害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城市社区雨洪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社区尺度为水文过程的模拟尺度,使用栅格单元为最小计算单元,构建地表产汇流模型;基于矢量管网数据建立地下排水管网模型,通过矢量点坐标与栅格单元行列号的空间匹配,耦合地下管网输移的矢量模型与地表产汇计算的栅格模型,使管网矢量模型可以并入地表产汇流栅格模型中,最终得到集产流、汇流与管网汇流三个水文过程为一体的城市社区雨洪预测模型,并选择城市内部一种常见的典型社区——校园,进行模型的应用分析。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城市社区地表产汇流过程与自然流域的产汇流过程,提取出城市社区地表产汇流过程的特性,根据数据准备情况与其特性选择SCS方法模拟地表产流过程,等流时线法模拟地表汇流过程,从而完成城市社区地表产汇流的模拟计算,并考虑了产汇流方法的局限性,论述了产汇流方法在社区尺度的雨洪模拟中的适用性。(2)考虑到地下管网系统在空间建模中通常以点与线的形状表达,所以本文将基于矢量数据建立地下管网模型,受限于资料准备情况与管网汇流方法的运算难度,本文将探索马斯京根法在管网汇流模拟中的使用,并且考虑马斯京根法的局限性,论述其在社区尺度的雨洪模拟中的适用性。为使地下矢量模型可以与地表栅格模型合并,还需要研究二者的耦合方法。本文将利用矢量点在平面上无限小的特点将其坐标与栅格行列号进行匹配,通过矢量点与其所在的栅格单元连接地下与地表空间,完成两种模型的耦合,最终得到一体化的城市社区雨洪预测模型。(3)本文选取南师大仙林校区北区为研究区,2015年6月16日17:50至20:00的降雨事件为降雨过程进行实例模拟,结果发现:对于范围较小且拥有精细DEM数据的城市内部区域而言,栅格单元可以很好地描述地表产汇流过程,区域内任意位置上水量的累积与消除过程也可以通过矩阵运算的方法快速得到。所以对城市内社区尺度的雨洪过程进行模拟时,使用基于栅格单元的建模方法所得的结果更精细,更能满足城市防洪排涝的需求。

罗清清[10](2020)在《GM-PHD改进研究及在星空背景点目标追踪的应用》文中提出基于天基平台观测的点目标受到大量恒星、杂波、虚警和噪声等干扰因素的影响,使得我们在利用高斯混合概率假设滤波(Gaussian Mixture Probability Hypothesis Density Filter,GM-PHD)对星空背景中的多个点目标进行跟踪时,出现了十分明显的错误。其主要原因可总结为两点:1)运动的传感器平台造成了运动的目标背景,这使得待跟踪目标周围的恒星拥有了和运动目标类似的运行轨迹。2)GM-PHD算法的使用场景没有考虑到杂波会和目标一样,时刻存在于观测域中的情况。上述两点原因,导致了GM-PHD算法无法区分恒星和目标的观测值。这使得算法在执行更新操作时,无区别的把恒星的观测值当做真实目标的观测值,并在目标逐渐靠近恒星的过程中,恒星的预测权重会逐渐大于0.5的修剪阈值,最终在目标的状态提取过程中把恒星当做真实目标的衍生新目标进行输出。为了提高GM-PHD算法在基于天基平台观测场景中保持对点目标正确跟踪的能力,本文针对目标线性运动和非线性运动的两种不同情况,分别提出了阈值分离聚类算法和运动模板权重惩罚算法。这两种改进算法使得GM-PHD算法拥有了区分恒星和真实目标的能力,有效的克服星空场景中存在的跟踪难点。本文主要研究工作总结如下:(1)关于点目标的线性运动,我们针对运动传感器平台问题,使用了稀疏目标点ICP快速配准算法,用于减少恒星移动所带来的影响。针对恒星时刻存在的问题,本文根据聚类思想,设计了一种易于实现的阈值分离聚类算法,该算法在GM-PHD算法进行剪枝合并后,按照对应的策略实行聚类操作,使得GM-PHD算法拥有了区分恒星和真实目标的能力。对于目标因漏检而出现权重减少的情况,本文采用了一种动态的权重提取方案,取代了GM-PHD中固定的提取阈值。(2)关于点目标的非线性运动,本文提出了一种简洁有效的联合惩罚权重算法。该算法为每一个目标都设置了一个独特的标签。对于目标在运动过程中运动方向的随机性,我们把目标可能的运动方向离散化成十个不规则区间的运动模板,每一种划分区间代表着目标可能运动的方向,也代表着需要惩罚的力度。然后,我们利用k-1时刻的真实目标与k时刻具有相同标签的所有估计值来计算目标方向和速度的惩罚因子,进而计算得到惩罚后的权重矩阵和惩罚力度矩阵。最后,我们利用新的权重矩阵,输出每一种标签中权重最大的目标作为k时刻的真实目标,并通过预先设定的惩罚力度阈值移除惩罚力度矩阵中一些惩罚力度较大的模糊权重,实现有选择性的过滤掉一些相关性不大的目标,进一步避免恒星信息参与下一次迭代运算。为了更好的构建接近真实的星空跟踪场景,本文利用Tycho-2星表模拟出了四种复杂度不同的数据集用于对比实验。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两种改进算法的有效性,本文也对最近多种跟踪算法,例如:GM-PHD、前向后向平滑滤波器(Forward–Backward Smoothing Filter,FBS)、N-SCAN算法(N-scan GM-PHD-based approach,N-SCAN)、不规则窗口检测算法(Irregular Window Detection Algorithm,GM-PHD-IW)、进行了对比实验。通过对比最后的实验结果,本文提出的两种改进算法无论在点目标按照线性或者非线性运动时,都能有效的在星空场景中实现对多个天基平台点目标进行跟踪的目的。

二、在星空中寻找自己的坐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星空中寻找自己的坐标(论文提纲范文)

(1)你跑得不错哪——读福克纳短篇小说《殉葬》及可与之相关联的几则札记 散文(论文提纲范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目的论视角下科普类教材英汉翻译实践报告 ——以SCIENCE(节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1 Description of Translation Task
    1.1 Background of Translation Task
    1.2 Introduction to Translation Task
    1.3 Significance of Translation Task
Chapter2 Description of Translation Procedure
    2.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
        2.1.1 Description of Source Text
        2.1.2 Selection of Skopos Theory
    2.2 Translation Process
    2.3 Post-translation Work
Chapter3 Overview of Skopos Theory
    3.1 Introduction to Skopos Theory
    3.2 Three Rules of Skopos Theory
        3.2.1 Skopos Rule
        3.2.2 Coherence Rule
        3.2.3 Fidelity Rule
Chapter4 Case Study
    4.1 Application of Skopos Theory at Lexical Level
        4.1.1 Translation of Terminology
        4.1.2 Translation of Column Titles
    4.2 Application of Skopos Theory at Syntactic Level
        4.2.1 Translation of Passive Sentences
        4.2.2 Translation of Compound Sentences
    4.3 Application of Skopos Theory at Textual Level
        4.3.1 Internal Discourse Coherence
        4.3.2 External Discourse Coherence
Chapter5 Conclusion
    5.1 Findings and Gains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5.2 Limitations of Study
    5.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Practice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ces
    Appendix Ⅰ Source Text
    Appendix Ⅱ Target Text
    Appendix Ⅲ Terminology
Achievements

(4)向死而生 ——安塞姆·基弗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画语
    第二节 画语转向
    第三节 没落与升起——新表现主义艺术
    第四节 安塞姆·基弗画语之维
    第五节 国内外研究历史和现状
    第六节 本课题的意义
    第七节 研究思路
第一章 安塞姆·基弗艺术的思想
    第一节 与生俱来的日耳曼人气质
    第二节 儿童期审美意识的形成
    第三节 来自教育的影响
    第四节 基弗艺术中的思想来源
    小结
第二章 安塞姆·基弗的造型观
    第一节 安塞姆·基弗艺术中的空间观
    第二节 安塞姆·基弗艺术中的时间观
    第三节 安塞姆·基弗的能量观——无界转换
    小结
第三章 安塞姆·基弗的画语特征
    第一节 创作指向——记忆
    第二节 风格迷宫
    第三节 忧郁辩证法
    第四节 画语修辞
    第五节 物性拓展
    第六节 动态画语
    小结——无界创造
第四章 安塞姆·基弗艺术中的图像系统
    第一节 德国历史图像
    第二节 文化图像
    第三节 人物形象
    第四节 自然物像
    小结
    附录:关于女性形象
第五章 循环的整体——安塞姆·基弗的工作室
    第一节 工作室——庇护所和实验对象
    第二节 工作室——艺术家的自画像
    第三节 工作室——动态的容器
    第四节 布岑——艺术源起
    第五节 巴尔雅克·第二次生命
    第六节 克洛伊西——开放的整体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成果统计-作品、论文及专着发表
学术成果统计-展览及获奖

(6)藏传佛教供品象征与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摘要2
Abstract
绪论
    1.研究缘起与选题的意义
    2.文献综述
    3.概念界定
    4.研究方法
第一章 从祭祀品到藏传佛教供品的源流
    1.1 自然物的神圣化:原始苯教的祭祀品与巫术
    1.2 宗教的凸显:佛教影响下祭品的变迁
    1.3 供品的丰富与发展:不同教派对供品的解
        1.3.1 供品的丰富过程
        1.3.2 不同教派对供品的解释与偏重
        1.3.3 供品的发展:世间部的丰富供品
第二章 藏传佛教供品的出世间与世间格局
    2.1 自然空间与神圣的空间
    2.2 世间:作为供品使用的基本尺度
    2.3 出世间:供品的更高层次意义
第三章 藏传佛教供品的物质特征 材料/色彩/形制与象征
    3.1 供品的材料与象征
    3.2 供品的色彩特征与象征
    3.3 供品的形状特征与象征
第四章 藏传佛教供品的行为特征
    4.1 从神圣物品到供品:供品的供养与供献功能
    4.2 社会中的供品
    4.3 .特定文化情景中的供品
第五章 当前的供品象征与供品功能嬗变
    5.1 象征的嬗变
    5.2 功能的嬗变
    5.3 象征与功能的客观成立标准
结论
附录1 核心文献中供养仪轨的原文整理
附录2 供养对象
附录3 核心文献汉文翻译(节选)
附录4 田野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7)文物类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创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一) 关于微纪录片的研究
        (二) 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的文献研究
    三、研究目标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发生
第一章 《如果国宝会说话》的创作背景
    第一节 国宝文物承载文化自信
    第二节 新媒体环境下的微纪录片浪潮
第二章 《如果国宝会说话》的创作理念
    第一节 创作理念来源与演变
    第二节 “旁观”与“介入”融合
    第三节 写实与写意结合
第三章 《如果国宝会说话》的叙事手法
    第一节 丰富且层次分明的叙事内容
        一、新石器时代到春秋战国时期
        二、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
    第二节 三种人称并存的叙事视角
        一、拉近距离的第二人称“你”
        二、文物拟人化的第一人称“我”
        三、解说者介绍的第三人称“他”
    第三节 叙述节奏和结构技巧
        一、短平快的叙述节奏
        二、非线性的叙述节奏
第四章 《如果国宝会说话》的视听表达
    第一节 禅意文案,言有尽而意无穷
        一、标题凝练 引人入胜
        二、解说精妙 链接时空
        三、关键字幕 升华主题
    第二节 数字动画,为古老文物注入生命力
        一、风格多变的蒙太奇手法
        二、现代手段令国宝“开口说话”
        三、影像资料的运用
    第三节 丰富音响,让文物发出专属声音
        一、多元的音乐风格
        二、精准的音效运用
第五章 《如果国宝会说话》对微纪录片创作的启示
    第一节 文物类微纪录片的发展
        一、平民化视 角碎片化结构
        二、节奏明快 叙事多元
        三、微纪录片细节“刺点”化
    第二节 对于传统文化的正向传播
        一、以深厚的内涵底蕴展现文化价值
        二、历史文物故事传播的新视野
        三、坚定文化自信增进民族认同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石黑一雄的“世界文学”写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创作演进: 从“国际化写作”到“世界文学”
    第一节 国际化的文化身份与创作理念
        一、移民作家的跨国主义选择
        二、国际化小说: 主题、风格与语言
    第二节 从国际化到世界化
        一、面向世界读者的创作方针
        二、流散性与世界性的融合
    第三节 创作“世界文学”
        一、书写存在寓言
        二、营造全球感
        三、实现两种平衡
第二章 “人类主题”的发掘与表现
    第一节 题材之演变与主题之深化
        一、从日本性出发
        二、探索并表现人类共性
    第二节 核心主题: 人的“存在”
        一、“浮世”人生
        二、另一个“我”
第三章 “世界主义风格”的确立与呈现
    第一节 抽象化: 石黑一雄的多维象征系统
        一、符号的功能: 模拟生活与解构神话
        二、隐喻的三种类型与多维结构
    第二节 抒情化: 石黑一雄的移情策略
        一、第一人称不可靠叙事的对话性
        二、复现与留白的情感调度作用
    第三节 大众化: 石黑一雄的文体实验
        一、戏仿通俗文类的大众化意图
        二、在互文中建构“石黑一雄宇宙”
第四章 当代世界文学转型中的石黑一雄
    第一节 当代世界文学的转型
        一、世界文学的现状与挑战
        二、两个方向: 后殖民文学与世界主义文学
    第二节 拥抱转型: “世界文学”写作的两种路径
        一、石黑一雄与后殖民文学
        二、石黑一雄与世界主义文学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基于栅格单元与矢量管网耦合的城市社区雨洪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城市雨洪研究进展
        1.2.2 国内城市雨洪研究进展
        1.2.3 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改善方法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城市社区水文过程的发生发展机理与其特性研究
    2.1 城市社区水文过程的特性研究
        2.1.1 水文过程的分解
        2.1.2 城镇化对植物截留过程的影响
        2.1.3 城镇化对蒸散发过程的影响
        2.1.4 城镇化对入渗过程的影响
        2.1.5 城镇化对地表汇流过程的影响
        2.1.6 城镇化对降雨补充地下水过程的影响
        2.1.7 城市社区水文过程的特性提取
    2.2 城市社区水文过程的发生发展机理
        2.2.1 地表产流阶段的城市社区水文过程
        2.2.2 汇流阶段的城市社区水文过程
        2.2.3 管网汇流阶段的城市社区水文过程
        2.2.4 城市社区水文过程各阶段的综合
    2.3 地表产汇流过程的GIS建模方式
        2.3.1 降雨过程的GIS描述
        2.3.2 产流阶段的GIS建模形式
        2.3.3 汇流阶段的GIS建模形式
    2.4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准备
        2.4.1 研究区的选择
        2.4.2 基础地理数据的准备
        2.4.3 降雨事件的选择
    2.5 本章小节
第3章 城市社区地表产流方法探究与实例计算
    3.1 产流计算方法的解析与对比
    3.2 SCS方法的原理与应用基础
    3.3 SCS方法中CN值的取值研究
    3.4 SCS方法在GIS空间中的应用
    3.5 城市社区地表产流模型的建模与实例计算
        3.5.1 制作研究区CN值查找表
        3.5.2 CN值栅格的获取
        3.5.3 实测降雨量到模拟产流量的转变计算
    3.6 SCS方法在城市社区雨洪模拟中的局限性与适用性
    3.7 本章小节
第4章 城市社区地表汇流方法探究与实例计算
    4.1 汇流计算方法的研究分类
    4.2 流向算法的原理与推导
    4.3 流向算法的分类
    4.4 D8算法在城市社区内的修正
    4.5 地表汇流计算方法对比与研究
        4.5.1 水动力学方法
        4.5.2 水文学方法
        4.5.3 推理公式法
        4.5.4 等流时线法
        4.5.5 单位线法
        4.5.6 线性水库法与瞬时单位线法
        4.5.7 非线性水库法
        4.5.8 地表汇流计算方法在城市社区适应性的评估与选取
    4.6 城市社区地表汇流过程实例计算
        4.6.1 流向实例计算
        4.6.2 流量实例计算
        4.6.3 任意栅格单元上水量的累积与消除过程计算
        4.6.4 基于产汇流结果对城市防洪排涝提出参考性建议的研究
    4.7 等流时线法在城市社区雨洪模拟中的局限性与适用性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城市社区管网汇流方法探究与实例计算
    5.1 城市社区地下排水管网系统的汇流计算
        5.1.1 管网流向计算方法
        5.1.2 管网流量计算方法
        5.1.3 马斯京根法模拟管网汇流的原理
        5.1.4 对单个管段的汇流计算研究
    5.2 通过GIS技术建立管网矢量模型
        5.2.1 管网系统的GIS建模形式
        5.2.2 地下矢量管网模型与地表栅格模型的耦合方式
        5.2.3 基于分布式建模的思想建立矢量管网模型
    5.3 地下矢量管网模型与地表栅格模型的耦合方法
    5.4 管网系统的案例研究以及溢流管段的提取
    5.5 马斯京根法在城市社区雨洪模拟中的局限性与适用性
    5.6 章节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总结
    6.2 研究中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GM-PHD改进研究及在星空背景点目标追踪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待解决的问题
    1.4 论文结构安排
2 背景知识
    2.1 有限随机集模型
    2.2 概率假设滤波器
    2.3 GM-PHD滤波器
    2.4 OSPA距离测度
3 天基红外点目标线性运动的研究
    3.1 目标线性运动跟踪方案
    3.2 稀疏点ICP图像帧配准算法
    3.3 基于阈值分离聚类的改进GM-PHD算法
        3.3.1 阈值分离聚类器思想
        3.3.2 算法具体实现
        3.3.3 基于阈值分离聚类器的聚类和状态提取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Tycho-2模拟数据集
        3.4.2 实验参数设置
        3.4.3 目标数目估计和跟踪轨迹
        3.4.4 OSPA距离测度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天基红外点目标非线性运动研究
    4.1 联合惩罚权重算法
        4.1.1 离散非均匀运动权重计算
        4.1.2 速度距离权重计算
        4.1.3 联合惩罚权重算法
    4.2 算法具体实现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实验初始化参数
        4.3.2 Tycho-2模拟数据集
        4.3.3 目标数目估计和跟踪轨迹
        4.3.4 OSPA距离测度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四、在星空中寻找自己的坐标(论文参考文献)

  • [1]你跑得不错哪——读福克纳短篇小说《殉葬》及可与之相关联的几则札记 散文[J]. 黎小鸣. 滇池, 2021(12)
  • [2]中国当代“轻氧”纪录片研究[D]. 赵力坤.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3]目的论视角下科普类教材英汉翻译实践报告 ——以SCIENCE(节选)为例[D]. 赫凯丽.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4]向死而生 ——安塞姆·基弗艺术研究[D]. 张振江. 中央美术学院, 2021(09)
  • [5]科学视域下的生存追问 ——论刘慈欣科幻小说创作[D]. 王曼丽. 浙江大学, 2021
  • [6]藏传佛教供品象征与功能研究[D]. 白玛英珍. 西南民族大学, 2021(02)
  • [7]文物类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创作研究[D]. 秦姗姗. 扬州大学, 2020(05)
  • [8]石黑一雄的“世界文学”写作[D]. 范小青. 苏州大学, 2020(06)
  • [9]基于栅格单元与矢量管网耦合的城市社区雨洪模拟[D]. 姜伟杰.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10]GM-PHD改进研究及在星空背景点目标追踪的应用[D]. 罗清清. 西华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在天空中找到你的坐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