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教育在中学萌芽

生死教育在中学萌芽

一、生死教育在中学萌芽(论文文献综述)

苏嘉睿[1](2021)在《习近平健康观视域下的高校生命教育研究》文中指出教育始于生命又归于生命。生命教育始终围绕尊重人、关心人、服务人而展开,是一种既关注生命认知,又关注生存能力和生命价值的发展性教育。习近平健康观蕴含了生命共同体、预防干预、全面健康等深刻理念,凸显了以生命健康为中心的价值观,为高校生命教育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对改进高校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高生命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重构“生命至上”的高校生命教育理论和实践带来了全新视角。目前,高校生命教育在组织方式、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等方面均存在短板,加之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偏弱、生命价值取向缺失、心理调节能力不足等问题的存在,给加强新时代高校生命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为此,新时代高校生命教育应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从前置预防入手,发掘习近平健康观的育人功能,关注学生的生存需要,塑造学生的人格发展,满足学生的精神享用;要努力构建新时代高校生命教育体系,树立“身心健康、和谐共生”的生命教育目标,建设“综合性、持续性”的生命教育课程系统,拓展“多样化、实践化”的多种生命教育形式,构筑“制度化、系统化”的生命教育学科研究,将生命健康理念贯穿生命教育全过程;同时,整合政府、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教育资源,加强政府的支持与引导,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塑造书房式的家庭教育环境,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最终推动新时代高校生命教育的体系化,促进大学生的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的全面发展。

张璐[2](2020)在《中国大陆与台湾大学生生命态度比较及教育启示》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同时,一些消极的影响也随之而来。学生群体中出现不同程度的漠视生命的现象,一些问题的产生引起社会关注。现如今大学生群体的生命态度处于什么样的一种状态?中国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的大学生生命态度之间有什么样的差异?差异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些问题的答案又能给我们的教育带来怎样的启示?这一系列问题成为本次研究的核心。其实生命态度所指的就是人们对于与生命相关的人、事、物或观念所保持的一种长期稳定的倾向,并涉及到个人的行为、认知和情意的内在架构,存在于生活中各种关系中。有关生命态度的研究由来已久,国内外的学者都在用不断丰富的理论研究,体现出生命态度这一课题深厚的内涵与鲜活的生命力。当然生命态度的研究从不局限于理论,早在上世纪中叶相关的心理态度测量手段就被提出。随着半个世纪的发展,层出不穷的实证研究从科学的角度为大众服务,以生命自主、死亡态度、存在感、生命经验、爱与关怀和理想为主要维度,为生命态度研究架构了基本模型。本文选择以大学生为研究主体,研究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大学生生命态度异同及影响因素。在进行一系列的问卷调查获取数据之后,通过SPSS.21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发现两个地区的大学生在生命态度上面临一些共同的问题的同时,也的确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由多种因素导致,并进一步的促进我们思考,教育者应该从学校教育出发,着重课程开发与教师培训,完善教育体制提供法治保障;再把握生死观念相关教育,从学生个人到家庭都能得到积极的引导;对生命自主的提倡,勇于尝试提高自我对于生命的控制。由点及面,旨在打造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与文化环境。通过对于大学生生命态度的比较研究,为中国大陆生命态度相关教育提供些许建议。希望集百家之力建立一个友爱的环境,将良好的生命态度贯穿人的一生,同时共同推动生命态度相关教育的发展。

张晨蕾[3](2020)在《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生命教育课文编选和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教学的基础。初中生正处于个体生命发展的关键期,内在身体的急剧变化、外界物质生活的浮躁化、教育评价机制的模式化等加重了初中生生命个体面临的危机,对初中生进行生命教育刻不容缓。语文课程的特点决定了生命教育能在语文课程中进行渗透,语文教科书作为语文课程的实际承载物,教科书中的生命教育课文的编选与教学能在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同时有效促进学生身心灵全人生命发展。本论文以2019年秋季开始在全国统一使用的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生命教育课文编选与教学作为研究对象。笔者在“身心灵全人生命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对教科书中蕴含典型生命教育内涵的课文篇目进行梳理,通过对课文篇目、体裁、课型数据的统计分析揭示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生命教育课文的特征,并从自然生理生命层面、个性心理生命层面及灵性精神生命层面三个层面概括生命教育课文的基本类型。在此基础上分析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生命教育课文编选情况并提出编选建议:教科书编审人员强化生命教育意识,教科书课文编选完善生命教育元素,教科书课文内容贴近生命教育实际。最后,对生命教育课文教学展开思考,以蕴含丰富生命教育元素的课文《老王》为例,通过对程翔、王君两位名师的《老王》教例的对比分析,总结提炼出两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的教学对于生命教育课文教学的启示。语文教师生命教育课文教学应当课前知人论世,挖掘文本生命教育内涵;课中集思广益,构建充满生命活力课堂;课后反思进修,提高生命教育教学艺术;正确把握生命教育与语文教育的关系。

任梦月[4](2020)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的反思与路径选择》文中研究指明青年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社会发展中充满生气的力量,是中国梦最直接的见证者和实践者。高职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关键年龄,是身心发展与技能学习的黄金时期。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家庭、学业等方面的原因,他们可能在生命价值观方面产生偏差,而这具体体现在部分高职学生不珍惜生命,自杀伤人,颓废懒惰等消极方面。最终导致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效果不理想,思想灌输不透彻,发展受到制约等结果。因此,重视和倡导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对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良好的行为模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生命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侧重于唤起学生对个体生命的珍视,更要引导他们思考生命的价值和人生的目标,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本研究对在绵的5所高职院校生命教育开展情况以及学生生命观现状进行调查访谈,并分析归纳出高职学生生命观突显的问题以及高校生命教育存在的不足,明确在校开展并完善生命教育的迫切性,探寻高职院校培育的不全面、高职学生的独特性、家庭教育生命关怀不足以及多元文化的冲击四个层面多个维度生命教育缺位的深层次原因。通过构建高职院校生命教育体系,建立良好的“家庭—学生—学校”联动机制,健全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心,营造良好的生命教育社会氛围来促进生命教育实效性开展。目的在于形成教育合力,为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增添牵引力,为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增加驱动力。

孔祥燕[5](2020)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生命教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社会中存在着一些轻视生命、践踏生命的现象,校园暴力、自杀、心理疾病等问题侵害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期望我们的教育培养出的不仅是拥有渊博知识和娴熟技能的人,还是拥有健全人格,有悲天悯人的生命关怀和对生命有最基本尊重的人。有人认为,我国的教育缺少死亡教育,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避讳讲与死亡有关的问题,但死亡也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忽视死亡教育也意味着不重视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在学生的学习成长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能帮助学生走出青春期的迷茫,解答对生命的困惑,让他们认识生命的可贵,尊重生命的存在,学会与生命和解,热爱生活,懂得怎样去让生命实现更大的价值。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有着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历史教育更是关切生命意义的教育,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善待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要求也应成为教师在历史教学中重视并贯彻生命教育,让历史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的指导思想。本文力图站在历史学科的视角,期望通过对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包含的内容、必要性和途径方法进行探索,充分利用历史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并考虑历史教学的实际,能够对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普及生命教育有所助益。在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缘由、国内外的研究综述以及研究方法、研究意义。正文共有五章:第一章为相关概念的界定;第二章从珍视生命本体的存在价值、强调对生命神圣性的追求、强调生命与社会、生命与生活的关系以及死亡教育几个方面由浅入深的探讨生命教育包含的内容;第三章,分析中学阶段生命教育的必要性;第四章,结合高中学生的特点提出生命教育的三个原则,即生活化原则、发展性原则和体验性原则;第五章,从教师、挖掘历史中的生命教育素材和实施教学的方法等方面,结合案例进行分析,期望能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方法。

向慧群[6](2018)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研究 ——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为中心》文中指出经过十几年新课改,中学语文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我们的中学语文教育中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素质教育的推进、学生课业的减负等一直得不到根本解决。一些中学语文教师,因为面临升学的压力,他们过于追求考试成绩,使得他们的做法与教育育人的初衷渐行渐远。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回归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塑造人的心灵,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教育的根本是关注人的发展。因此,回归教育的初心与生命教育息息相关。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重视并且坚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因材施教,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功效,塑造人的品格。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让每一个孩子的生命意识得到提升。本文在贯彻实施生命教育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三种研究方法:一是文献分析法。收集一些相关的文献资料,在生命教育理论基础上,探讨和实施中学语文生命教学;二是教学案例分析法。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为研究中心,通过对其中富含生命教育资源的篇目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展开生命教育;三是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研究来得出调研结果报告,从而总结经验,找出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不足。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部分来进行研究:第一章主要研究了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这些生命教育资源为中学语文教师实施生命教育提供了丰厚的基础和实施的可行性。首先,归纳总结了中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中必修和名着导读选文中的生命教育素材丰富的篇目。然后,我们对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论述。一是发展自我的生命教育资源,二是关心社会的生命教育资源,三是关爱自然的生命教育资源。第二章主要论述了如何利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中学语文教师怎样在文学审美的角度去开发利用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介绍了开发与利用的策略、指导思想和原则。在实施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对实施者有哪些要求?对中学生以及其家庭成员有哪些要求?对学校、社会大环境有哪些要求?特别是对开发利用生命教育资源的几种方法——激发想象、语境体验,移情入文、角色体验、鉴赏讨论和人格体验进行了案例式的分析。第三章主要论述了中学语文教师实施生命教育的具体案例。从中学语文教学的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来进行针对性的生命教育实践探讨。首先,以课文《春》为例,展开了如何实施关爱自然生命的教学案例。接着,分析了在写作课堂中如何实施生命教学的案例。最后,通过这两堂语文文学实践活动,结合学生们的反馈,分析出实施中学语文生命教育的教学效果。第四章主要论述了实施生命教育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对相关问题的反思。一是在生命教育的过程中要关注到每一个生命个体;二是在生命教育实施的环节中,作为教师一定要在言传身教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传递;三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时,一定要把关注的重点从书本回归到人本身,让学生真正领悟到生命的宝贵。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是一个非常必要而且可以操作的事情。当然,它也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他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同时还需要学校、家庭及中学生的配合。每位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以身作则,用一种热爱生活、珍爱生命的理念去深深地感染学生。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在课堂教学外,都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同时慢慢地培养学生感知生命,关爱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中学语文生命教育的实施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发展和进步。

王苏维[7](2018)在《基于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课程在小学生中应用的效果研究》文中指出1研究背景儿童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生活客观环境的急剧变化,其身心成长面临众多压力,若社会和家庭不加以重视儿童对生命的认知,儿童极有可能会曲解生命的意义,故很有必要帮助儿童认识生命独特性、有限性及死亡的不可逆性,以促进儿童珍视生命的行为。二十世纪初,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开始向小学、中学、大学的各阶段普及生命教育,我国香港、台湾在20世纪90年代引入并计划生命教育,至今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生命教育发展较完善。近年来,我国大陆虽逐渐开始重视生命教育,但较于其他发达国家起步较晚,并且已有的生命教育实证研究多为大学生、医务人员等群体,关于儿童的生命教育研究仍以调查性或探索课程设置的理论性研究居多,尚缺乏儿童的生命教育实证研究。2研究目的在调查了解广州市小学生死亡概念、生死态度与生活质量现状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本土小学生学习的基于生死取向生命教育课程,通过在广州市某小学进行生命教育课程实证研究,探索生命教育对小学生死亡概念、生死态度和生活质量的效应,为促进我国小学生命教育的发展和课程推广提供参考依据。3研究方法3.1广州市小学生死亡概念、生死态度和生活质量的现状调查。利用便利整群抽样法,采用死亡概念量表、生死态度量表、儿青少年生活质量量表和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对广东省广州市某2所小学三至六年级共960名学生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Pearson相关和结构方程模型建构分析各指标。3.2基于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课程网站的构建。结合现状调查、文献调研和成熟的儿童生命教育经验,选出8部生死议题绘本,用童声录制成视频,编排出生死取向生命教育课程,再邀请临终关怀、教育学等专家共4名对生命教育课程进行评价。3.3小学生家长对生命教育的态度调查。利用便利抽样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小学生家长生命教育调查问卷》对三、四年级学生家长进行生命教育态度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数据。3.4基于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课程在小学生中应用的效果研究。采用空白对照准实验设计,对广州市某1小学三、四年级干预组共74人进行每节课40分钟、共8节课的“生死取向生命教育课程”学习(该课程网址为:http://portal.smu.edu.cn/smjyp/),另外84名学生为空白对照组。采用质性研究及量性指标评价生命教育教学效果。4研究结果4.1广州市小学生死亡概念、生死态度和生活质量的现状调查小学生死亡概念总均分为(13.24±2.78),处于较高水平,各维度平均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不可逆性(4.54±1.11)、普遍性(4.37±1.38)、无机能性(4.33±1.20)。小学生生死态度平均得分(75.28±12.21),处于中等水平。生活质量平均得分(144.85±18.60)。死亡概念对生死态度具有显着正向影响(SE=0.82,P<0.05),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不显着(SE=0.487,P>0.05);生死态度对生活质量有显着正向影响(SE=0.021,P<0.05),生死态度在死亡概念与生活质量间起完全中介作用(95%置信区间为[0.003,0.057])。4.2基于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课程网站的构建生命教育课程包括“植物的生命过程”、“动物的生命过程”和“人的生命过程”三个专题,并设计教学活动。4名专家对生命教育各教学目标最低评分为4.25分,内容总体评价4.5分,潜在负性影响最高评分0.36分、最低评分0分。4.3小学生家长对生命教育的态度调查小学生家长对命教育的需求程度总均分为(63.34±8.22)分,对开展小学生命教育赞同评分为(44.36±6.63)分。4.4基于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课程在小学生中应用的效果研究干预前,两组人际关系、自我概念、负性情绪、自我满意度、死亡概念和生死态度得分无统计学差异。生命教育结束后,两组人际关系、自我概念、自我满意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05),负性情绪有统计学差异(F=8.470,P=0.004),干预后1周及1个月后,干预组的生死态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4),6个月后的生死态度无差异(P=0.397)。在干预组中,时间因素对死亡概念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但干预后1个月的死亡概念得分(14.09±2.25)高于干预前(13.31 ±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时间因素对生死态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即干预后1周(79.01±10.74)和1个月(79.95±12.03)的生死态度得分高于干预前(74.93±15.11)。根据10名干预组学生的访谈资料,总结出小学生命教育实施效果的3个主题:①生命教育能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珍惜;②对死亡的态度较为坦然;③生命教育授课需要进一步深入。5研究结论5.1广州市中年级小学生的死亡概念认知较好,但生死态度和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增加小学生对死亡概念的认识能促进其生死态度的积极变化,最终对生活质量产生正向影响。5.2本研究构建的基于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有利于减轻中年级小学生的负性情绪,在短期内正向提升小学生的生死态度,并具有一定的持续效果,生命教育对小学生死亡概念的成熟起一定催化作用。整个生命教育过程中,所有参与人员没有出现与生死取向生命教育相关的不良反应。专家和授课学生均对生命教育课程持积极正面的态度,多数家长表示支持开展小学生命教育。5.3本研究构建的生命教育课程内容科学、合理,可供教师以网站媒体和课程设计为蓝本,开展以课堂为基础的生命教育,也可用于家长引导下的小学生生命教育自学。

陈金彪[8](2017)在《战后台湾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文中指出战后台湾地区的历史是一部风云激荡的历史。政治变革频仍、思想交锋激烈是该地区这一时期存在的客观现象,若将其置于世界政治、思想范围中观察,则与世界近现代政治、思想发展历程同轨,尤其是西方政治、经济、哲学思潮的不断传入,深刻影响着岛内政治活动和变革。然而,在愈加“同质化”的发展背景下,该地区也展现出鲜明的地区特色,秉持深厚的东方文化传统,应对不断来袭的西方思潮,由此产生的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传统价值范畴内的冲突、对立与融合紧紧吸引着各领域的“眼睛”。本文旨在对战后台湾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分析,立意面向三个层面:一是通过研究个别国家和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来丰富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二是拨开台湾地区政治意识形态剧变的“迷雾”,展现分离主义政党和势力在思想文化上的倒行逆施的举动。三是面对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世界,通过“观察”台湾地区在多种思潮冲击下社会意识转变的情形,来增强我国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涵。为免限于狭隘的视野之中,本文从整体角度和历史进程上对其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研究。研究的主线基本符合台湾的政治变革历程,但也穿插着台湾教育改革的历程,分为:国民党威权统治时期的教育模式、民主转型时期的教育模式、本土化的教育模式以及新时期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整篇论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由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组成;第二部分论述从社会思潮角度来看战后台湾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形成的思想原因;第三部分论述国民党威权统治时期的党化教育模式;第四部分论述淡政治化教育模式;第五部分论述本土化教育模式;第六部分论述多元化教育模式;每种模式从背景、内容、实施策略三个部分加以阐释并在每种模式中加入评析部分。

朱晓琳[9](2017)在《人本主义视角下中学生命教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本主义,顾名思义,以人为中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要求学校以培养具备理智选择生命发展方向能力为教育目标。中学生正处于身心机能关键形成时期,抓住这一成长核心阶段,针对学生自身发展特点和产生的问题,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学生情感及心智发展,尊重学生生命主体意识,引导中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追求生命意义,创造生命财富。但毋庸置疑的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过于强调学生精神、情意、心理的发展,忽视理性思维和教学中的知识传授与条理性组织的这种观点是极具争议性的。因而,中学在实施生命教育时,要从现实出发,善于取精华,剔糟粕,实现个体生理及社会生命协调发展为最终目标。本论文主要从四个部分对本研究进行论述:本文第一部分,主要论述本选题的现实背景及研究意义,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思想比较敏感和动荡,性格容易偏激和摇摆,易导致生命走向“极端”的问题发生。同时总结归纳国内外基于本论题的研究现状,我国生命教育较西方而言起步较晚,但在国家倡导贯彻“以人为本”,实现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理念下,国内学者对此研究呈现出不断攀升趋势。针对本选题的研究,主要采取查阅文献资料和实证问卷调查的方法。最后指出本文的创新之处。本文第二部分,主要论述生命教育和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基本理论。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感悟生命可贵,尊重生命唯一性与敬畏生命神圣性的教育。论述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以人为本,是东西方维护国家发展的核心理念,这一理念可适用于社会各领域中,但以“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中学生命教育,本人认为缺乏教育教育针对性。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作为影响世界的一种教育思想,其提倡关注人的完整发展,重视学生情意发展与人格教育,重视师生间关系建立,并在教学观与课程观等方面的观点都为生命教育的实施提供了针对性和导向性作用。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主要代表教育观点进行论述,进一步明确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作为指导中学生命教育发展的借鉴价值。本文第三部分,通过所编制的中学生生命观现状调查问卷,对所选取的四所中学学生进行调查,通过数据分析,总结出中学生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中学生生命知识及价值观淡薄、中学生早恋现象严重、中学缺乏独立生命教育课程、中学生命教育教学形式单一、课业恐惧、家庭“教养”割裂和社会生命教育的缺失。根据所产生的现实问题,整理出造成这些问题产生的成因,即教育偏离“生命发展”向“功利化”倾斜、中学生缺乏异性交往的正确引导、生命教育课程缺乏规范性、生命教育课内外实施形式拘泥传统、师生关系紧张、父母缺乏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和社会生命教育关注度不足。本文第四部分,提出以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下的提升中学生命教育的可行性对策。提出培养中学生具备面对生活、学习、困难与生死的健康思想与能力下的中学生命教育内容;阐述中学生应树立理性交友观,增强自身异性交往情感自制力;针对中学生命教育课程的独立设置,本人以为该课程内容涉及广泛,开发难度较大,由于本人学习能力与知识储备上的薄弱,不敢妄自论述,所以,针对生命教育课程设置,本人基于人本主义教育观点,仅对中学生命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课程目标来源与课程模式作出论述;中学生命教育的课堂教学方法是落实中学生命发展理念的关键步骤。采取团体合作探讨、游戏活动体验和生命情境领悟教学方法,结合校园“歌颂生命”主题歌唱大赛、观看生命教育系列电影及展览、组织开展“生命箴言”原创大赛课外拓展活动,深化中学生自我生命意体验;最后,家庭、学校和社会要形成一个“生命教育环”,统一思想,统一目标,统一力量,从而真正形成推动中学生树立珍爱生命、健康人格、珍惜生活的强力保障。

孙明巧[10](2016)在《中学政治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缺失及对策》文中认为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但实际生活中却不时地上演自残、自杀、伤害他人等悲剧,生命似乎不再有价值。在这些现象的背后,人们不禁要问教育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于是人们开始对现行教育进行反思,生命教育也随之进入人们的视野。然而,作为生命教育主要实施阵地的政治课教学长期以来由于其特有的学科特点,普遍存在着重社会本位轻学生个体、重空洞理论轻生活实际、重教师说教轻人文关怀等一系列弊端,忽视了个体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本文以“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的生命教育”为研究主题,借鉴了国内外各地区生命教育的实施情况,并以此基础上论述了中学生命教育的必然性和现行政治课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缺失及成因,探索了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对策。因此本文在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生命观和发挥政治课教学实效性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说明生命教育的研究缘起、意义、国内外各地区生命教育研究现状及文章整体的研究思路、方法。笔者直面中学生对生命麻木甚至于蔑视的现状,希冀通过生命教育的实施最大限度的在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第二部分:生命教育是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应然要求。这个部分解读了生命教育的内涵,论述了生命教育的特征,阐明了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必然性。第三部分: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缺失。笔者从师生关系、实施方法、教学内容、生命体验等多方面描述了中学政治课堂上生命教育的缺失现状。第四部分:反思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缺失。笔者从社会环境、政治教师、学生个体三方面分析了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缺失原因。第五部分:优化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对策。此部分是本文的关键核心部分,笔者主要从建成社会生命网络体系、提升政治教师生命教育素养、提高中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识三个维度提出优化对策。笔者力求通过生命教育在中学政治课堂中的开展、渗透使学生享受到生命成长的快乐,这既是中学政治人文素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政治教师应承担的必然责任。

二、生死教育在中学萌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死教育在中学萌芽(论文提纲范文)

(1)习近平健康观视域下的高校生命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5.1 研究重点
        1.5.2 研究难点
        1.5.3 主要创新点
2 生命教育的相关概述
    2.1 生命的内涵与特征
        2.1.1 生命的内涵
        2.1.2 生命的特征
    2.2 生命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2.2.1 生命教育的内涵
        2.2.2 生命教育与相关概念辨析
        2.2.3 生命教育的特征
    2.3 生命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2.3.1 生命教育的目标
        2.3.2 生命教育的内容
    2.4 高校生命教育的地位与意义
3 高校生命教育的理论依据
    3.1 高校生命教育的理论基础
        3.1.1 马克思主义生命哲学
        3.1.2 中国传统生死哲学观
        3.1.3 西方近代生命哲学思想
    3.2 高校生命教育的理论借鉴
        3.2.1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3.2.2 人的健康是全面性的健康
        3.2.3 预防干预是健康政策的中心要求
        3.2.4 全民健康是全面小康的应有之义
4 高校生命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4.1 高校生命教育的总体回顾
    4.2 高校生命教育现状调查——以浙江省高校为例
        4.2.1 调查方式及样本概况
        4.2.2 调查结果分析
    4.3 高校生命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3.1 生命教育理念不强
        4.3.2 相关生命政策法规缺乏
        4.3.3 生命教育研究不够
        4.3.4 生命教育主体缺失
5 习近平健康观视域下提升高校生命教育实效性的路径
    5.1 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
        5.1.1 秉持“预防为主”的理念
        5.1.2 着眼生命共同体的认知取向
        5.1.3 挖掘习近平健康观的思政功能
    5.2 构建新时代高校生命教育体系
        5.2.1 树立“身心健康、和谐共生”的生命教育目标
        5.2.2 建设“综合性、持续性”的生命教育课程系统
        5.2.3 拓展“多样化、实践化”的多种生命教育形式
        5.2.4 构筑“制度化、系统化”的生命教育学科研究
    5.3 整合“四位一体”的教育资源
        5.3.1 加强政府的支持与引导
        5.3.2 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
        5.3.3 塑造书房式的家庭教育环境
        5.3.4 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功能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高校生命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2)中国大陆与台湾大学生生命态度比较及教育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
        (二) 国内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第一章 生命态度的意涵及理论基础
    一、生命态度的意涵
        (一) 大学生生命态度的概念界定
        (二) 大学生生命态度的内涵
    二、生命态度相关理论基础
        (一)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哲学及相关教育理论
        (二) 弗朗克与罗洛.梅的生命态度相关理论
    三、相关理论的思考与自省
        (一) 自我的接纳
        (二) 意志的自由
        (三) 意义的追求
第二章 生命态度相关实践的演变历程
    一、生命态度测量工具的完善
        (一) 起步探索阶段
        (二) 发展推进阶段
        (三) 成熟拓展阶段
    二、生命态度相关课程的开发
        (一) 课程的形成过程
        (二) 课程的内容增加
    三、生命态度相关教育实践的发展
        (一) 政策上的推动
        (二) 方法上的调整
        (三) 教学中的探索
第三章 中国大陆与台湾大学生生命态度调查
    一、调研目的与意义
        (一) 调研目的
        (二) 调研意义
    二、研究设计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工具
        (三) 《大学生生命态度量表(简化版)》量表信效度
        (四) 数据统计分析
    三、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大学生生命态度总体分析
        (一) 台湾地区大学生生命态度样本分析
        (二) 大陆地区大学生生命态度样本分析
    四、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大学生生命态度分析及比较
        (一) “理想”层面上的分析比较
        (二) “生命自主”层面上的分析比较
        (三) “爱与关怀”层面上的分析比较
        (四) “存在感”层面上的分析比较
        (五) “死亡态度”层面上的分析比较
        (六) “生命经验”层面上的分析比较
    五、小结
第四章 两岸大学生生命态度差异成因分析
    一、个人成长方面
        (一) 生命意识不同
        (二) 成长经历不同
    二、家庭环境层面
        (—) 家庭氛围不同
        (二) 亲子关系不同
    三、学校教育层面
        (一) 生命教育内容不同
        (二) 生命教育课程不同
    四、社会文化层面
        (一) 宗教习俗的不同
        (二) 媒体导向的不同
        (三) 经济体制的不同
第五章 中国大陆地区大学生生命态度教育启示
    一、高校落实系统的生命教育
        (一) 完善生命教育课程和教材
        (二) 相关学院培养专业教师
        (三) 大学对外推广生命教育
        (四) 联合建立生命教育研究基地
    二、高校指导学生摆脱成长困境
        (一) 维护良好的心理健康
        (二) 培养辩证的生死观念
        (三) 构建积极的人际关系
    三、高校联动社会助力学生发展
        (一) 创造积极的舆论氛围
        (二) 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3)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生命教育课文编选和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
第一章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生命教育课文概况
    第一节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生命教育课文概念界定
        一、教科书
        二、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
        三、课文
        四、生命教育
        五、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生命教育课文
    第二节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生命教育课文统计分析
        一、数量统计
        二、体裁统计
        三、课型统计
    第三节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生命教育课文基本类型
        一、自然生理层面的生命教育
        二、个性心理层面的生命教育
        三、灵性精神层面的生命教育
第二章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生命教育课文编选优缺点及建议
    第一节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生命教育课文编选优缺点
        一、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生命教育课文编选的优点
        二、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生命教育课文编选的不足
    第二节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生命教育课文编选建议
        一、教科书编审人员强化生命教育意识
        二、教科书课文编选完善生命教育元素
        三、教科书课文内容贴近生命教育实际
第三章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生命教育课文教例分析及教学建议
    第一节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生命教育课文教例分析
    第二节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生命教育课文教学建议
        一、课前知人论世,挖掘文本中生命教育内涵
        二、课中集思广益,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三、课后反思进修,提高生命教育教学艺术
        四、正确把握生命教育与语文教育的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生命教育课文具体篇目统计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的反思与路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生命教育理论概述
    一、生命与生命教育的内涵
        (一)生命
        (二)生命教育
    二、生命教育的学理基础
        (一)中国古典哲学中的生命教育思想
        (二)马克思经典作家的生命教育思想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思想
        (四)其他领域中的生命教育思想
    三、生命教育的基本范畴
        (一)生命意识教育
        (二)生命信仰教育
        (三)死亡教育
        (四)抗击挫折教育
        (五)生命责任感教育
    四、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教育
        (一)生命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根本支撑
        (二)思想政治教育为生命教育提供思想引领
        (三)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同一性
    五、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一)应对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需求
        (二)现代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奠定重要基础
        (四)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五)整体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生命价值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 生命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现状分析
    一、调查分析
        (一)研究对象分析
        (二)调查问卷设计
    二、调查中呈现的积极因素
        (一)学生对生命有基本的认知
        (二)院校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力度不断增强
    三、高职院校生命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生命教育体系的不完整
        (二)家庭教育中生命意识教育的不足
        (三)学生对生命价值观认识的不全面
第四章 高职院校中生命教育不充分的反思
    一、高职院校教育的不全面性减弱了生命教育的积极作用
        (一)院校忽视了生命教育的积极作用
        (二)学校缺乏健全的心理应急疏导机制
        (三)学生工作综合管理体制单一
        (四)课程中缺乏生命教育体系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特殊性弱化了生命教育的实效性
        (一)主体意识矛盾的冲突
        (二)心理承受能力的不足
        (三)同辈群体的相互影响
    三、家庭教育中生命关怀的不足动摇了生命教育的基础
        (一)家庭情况的复杂性导致生命关怀的差异较大
        (二)父母受教育水平较低导致生命关怀不细致
        (三)长期留守经历使得亲子生命教育沟通不足
    四、多元的社会文化导致生命教育认知观念上的误区
        (一)不良的价值观使得学生人生追求偏离
        (二)外来文化冲击中国传统生命意义教育
        (三)社会舆论影响高职学生的生命认同感
第五章 有效促进生命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一、构建高职院校生命教育体系
        (一)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生命教育意识建设
        (二)开设生命教育独立的课程
        (三)生命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基础课程教学
        (四)拓展生命教育社会实践
        (五)运用新媒体多方位多角度开展生命教育
    二、建立良好的“家庭—学生—学校”联动机制
        (一)家长应提高生命主体意识,以身示范
        (二)增进良好亲子关系,共同探寻生命意义
        (三)家校密切联系,实现三维生命教育
    三、健全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模式
        (一)同辈群体积极影响模式
        (二)心理干预机制
    四、营造良好的生命教育社会氛围
        (一)政府统筹保障生命教育的开展
        (二)积极的社会舆论着力净化生命教育的环境
        (三)企业应担负起生命教育的社会责任
结语
附录 A
附录 B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5)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生命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综述
        (一)国外生命教育研究
        (二)国内生命教育研究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案例分析法
第一章 概念界定
    一、生命
    二、生命教育
第二章 中学阶段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珍视生命本体的存在价值
    二、强调生命与自然的关系
    三、强调生命与社会的关系
    四、处理好生命与生活的关系
    五、死亡教育
第三章 中学历史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一、实施生命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二、实施生命教育是反思传统历史教学,关切生命意义的需要
    三、实施生命教育是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第四章 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原则
    一、生活化原则
    二、发展性原则
    三、体验性原则
第五章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教师应树立关爱生命的教育理念
    二、挖掘有关生命教育的历史素材
        (一)战争与灾难史
        (二)改革与革命史
        (三)艺术史
    三、灵活运用适合生命教育的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
        (二)探究式教学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研究 ——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背景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二)生命教育的研究状况
        (三)生命教育与语文教育的内在联系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
    第一节 富含生命教育资源的篇目
    第二节 教材中生命教育资源的内容及其分类
        (一)发展自我的生命教育资源
        (二)关心社会的生命教育资源
        (三)关爱自然的生命教育资源
第二章 中学语文教材中生命教育资源的利用
    第一节 教师要有强烈的生命意识感
    第二节 利用生命教育资源的方法及要求
        (一)对生命教育实施者的要求
        (二)对学生、学校及社会大环境的要求
        (三)利用生命教育资源的方法
第三章 实施生命教育的具体教学案例
    第一节 关爱自然的生命教学案例——以《春》为例
    第二节 写作课堂中实施的生命教学案例
    第三节 实施生命教育的课堂反馈
第四章 实施生命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反思
    第一节 要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
    第二节 教育要在言传身教中传递
    第三节 课堂关注要从书到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课程在小学生中应用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回顾
    1.3 理论基础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相关概念
    1.6 研究设计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1.6.4 质量控制
第二章 广州市小学生死亡概念、生死态度和生活质量的现状调查
    2.1 对象与方法
        2.1.1 调查对象
        2.1.2 研究工具
        2.1.3 调查方法
        2.1.4 统计学方法
    2.2 结果
        2.2.1 一般资料
        2.2.2 小学生生活质量、生死态度、死亡概念及各维度水平
        2.2.3 小学生死亡概念、生死态度、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2.2.4 生死态度在死亡概念与生活质量之间的中介效应
    2.3 讨论
        2.3.1 小学生死亡概念认知良好,但生死态度处于中等水平
        2.3.2 小学生的生活质量与生死态度有关,生死态度在死亡概念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生死取向生命教育课程的构建
    3.1 基于生死取向生命教育课程的内容设计
    3.2 基于生死取向生命教育课程的内容评价
        3.2.1 专家基本资料情况
        3.2.2 专家对生命教育课程教学目标的评价结果
        3.2.3 专家对生命教育课程设置的合理程度评价
        3.2.4 生命教育课程的负性影响评价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小学生家长对生命教育的态度调查
    4.1 研究对象与方法
    4.2 统计学方法
    4.3 结果
        4.3.1 小学生家长基本资料情况
        4.3.2 小学生家长对小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需求
        4.3.3 小学生家长对开展小学生命教育的态度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课程在小学生中应用的效果研究
    5.1 研究对象
    5.2 干预方法
        5.2.1 施教人员的培训
        5.2.2 干预措施
        5.2.3 效果评价
        5.2.3.1 量性评价指标
        5.2.3.2 质性评价指标
    5.3 统计学方法
    5.4 结果
        5.4.1 量性资料结果
        5.4.2 质性资料结果
        5.4.3 不良事件情况
    5.5 讨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创新之处
    6.3 研究的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小学生生命教育知情同意书
    附录2 小学生生命教育调查问卷
    附录3 生命教育网站课程内容评价表(专家用)
    附录4 小学生家长对生命教育的态度调查
    附录5 小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回馈单
硕士在读期间成果
致谢

(8)战后台湾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1.2.2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二章 战后台湾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生成语境
2.1 西方思潮的影响
    2.1.1 自由主义、公民共和主义和社群主义下的台湾政治意识
    2.1.2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下的台湾文学意识
2.2 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
    2.2.1 台湾新儒学下的价值观
    2.2.2 台湾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主义在台的“博弈”
2.3 日本殖民文化的“后遗症” 第三章 威权政治下的教育必然:党化教育模式
3.1 党化教育的背景:双重目标指向
3.2 党化教育的内容:伦理、民主、科学的三民主义观是核心
3.3 党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3.3.1 建设教育法律法规
    3.3.2 建设教育行政组织体系
    3.3.3 改革课程体系
    3.3.4 实行戒严与党禁、报禁
3.4 党化教育模式评析 第四章 政治合法性危机下的教育探索:淡政治化教育模式
4.1 淡政治化教育的背景:经济基础深刻变化
4.2 淡政治化教育的内容:公民社会理念的萌芽
4.3 淡政治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4.3.1 修宪及完善教育法律法规
    4.3.2 推行教育改革
    4.3.3 解严与开放党禁、报禁
4.4 淡政治化教育模式评析 第五章 有历史根源的教育异变:本土化教育模式
5.1 本土化教育的背景:分离主义的滋长过程
5.2 本土化教育的内容:“去中国化”是核心
5.3 本土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5.3.1 推动社会教育机构、组织“本土化”
    5.3.2 修改课纲和教科书
    5.3.3 编造“本土语言”
5.4 本土化教育模式评析 第六章 契合多元文化的教育回应:多元化教育模式
6.1 多元化教育的背景:社会多元化的要求
6.2 多元化教育的内容:人本主义是基本理念
6.3 多元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6.3.1 制定多元化的教育政策
    6.3.2 实行社区化教育
6.4 多元化教育模式评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人本主义视角下中学生命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实际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国内外现状
        1.4.1 国外生命教育研究现状
        1.4.2 国内生命教育研究现状
    1.5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中学生命教育及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基本理论
    2.1 生命教育基本概念
        2.1.1 生命的内涵及本质
        2.1.2 生命教育内涵及目标
        2.1.3 中学生命教育涵义与特征
    2.2 人本主义理论基础
        2.2.1 西方人本主义
        2.2.2 中国人本主义
        2.2.3 马克思人本主义
        2.2.4 当代人本主义
    2.3 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
        2.3.1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内涵
        2.3.2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特征
        2.3.3 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主要观点
    2.4 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学生命教育的借鉴价值
        2.4.1 培养完整人的人本主义教育目标
        2.4.2 重视潜能开发的人本主义课程观
        2.4.3 提倡师生合作的人本主义教学观
第3章 中学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3.1 中学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表现
        3.1.1 生命意识淡薄
        3.1.2 异性交往缺乏自制力
        3.1.3 生命教育缺乏独立课程
        3.1.4 生命教育实施形式单一
        3.1.5 生命压力过高
    3.2 中学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成因分析
        3.2.1 教育背离“生命发展”
        3.2.2 异性交往欠缺正确引导
        3.2.3 生命教育课程缺乏规范性
        3.2.4 生命教育实施形式受传统限制
        3.2.5 学业与家庭压力下的生命之殇
第4章 西方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下提升中学生命教育的对策
    4.1 中学生命教育内容
        4.1.1 学会爱生活
        4.1.2 成功总在挫折后
        4.1.3 克服生命死亡恐惧
        4.1.4 强化知法守法观念
    4.2 正确建立友谊之情
    4.3 设置中学生命教育课程
        4.3.1 中学生命教育课程设计原则
        4.3.2 中学生命教育课程目标来源
        4.3.3 中学生命教育课程模式
    4.4 丰富中学生命教育实施形式
        4.4.1 团体合作探讨
        4.4.2 游戏活动体验
        4.4.3 生命情境领悟
        4.4.4 中学生命教育课外拓展
    4.5 中学生命教育三维通力协作
        4.5.1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4.5.2 营造温馨家庭氛围
        4.5.3 提高社会生命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学生生命认知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中学政治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缺失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研究缘起与意义
        1. 丰富生命教育的理论体系
        2. 促进中学生的生命体验活动
        3. 提高中学生命教育的实效性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1. 国外生命教育的研究现状
        2. 国内生命教育的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一、生命教育是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应然要求
    (一) 生命教育的内涵
    (二) 生命教育的特点
        1. 人本性
        2. 创造性
        3. 体验性
        4. 生活性
    (三) 加强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1. 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对生命教育的关注
        2. 有利于促进中学生正确生命意识的树立
        3. 有助于推动以生为本素质教育的深入
        4. 有利于充实中学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
二、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缺失现状
    (一) 部分教学中师生关系缺乏生命关怀
    (二) 政治课教学中生命教育内容挖掘不够
    (三) 政治课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方法单调
    (四) 部分政治教师存在不适当思想行为
    (五) 中学生对于生命教育缺乏正确认识
三、反思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缺失
    (一) 社会整体缺乏开展生命教育的氛围
        1. 大众传媒对于生命教育的负面化渲染
        2. 学校功利主义对生命教育开展的束缚
        3. 死亡教育在传统家庭教育中缺失严重
    (二) 政治课教师自身生命素养偏低
        1. 政治教师对于生命教育的内涵理解不清
        2. 政治教师开展生命教育的责任意识不强
        3. 政治教师开展生命教育活动的能力有限
    (三) 中学生生命自觉意识的缺失
        1. 缺少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2. 承受挫折和压力的能力差
        3. 生命教育意识淡薄
四、优化中学政治课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对策
    (一) 建立建成社会生命网络体系
        1. 鼓励大众传媒传播生命正能量
        2. 建立充满生命气息的校园环境
        3. 积极引导家长正确看待生死问题
    (二) 提升政治教师的生命教育素养
        1. 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理念
        2. 建立充满关怀的师生关系
        3. 挖掘教学中的生命课程资源
        4. 注重生命教学方式的创新
    (三) 提高中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1. 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2. 引导中学生乐观面对挫折心理
        3. 提高中学生对生命教育的体悟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生死教育在中学萌芽(论文参考文献)

  • [1]习近平健康观视域下的高校生命教育研究[D]. 苏嘉睿. 浙江大学, 2021(01)
  • [2]中国大陆与台湾大学生生命态度比较及教育启示[D]. 张璐. 扬州大学, 2020(05)
  • [3]统编本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生命教育课文编选和教学研究[D]. 张晨蕾. 扬州大学, 2020(02)
  • [4]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的反思与路径选择[D]. 任梦月. 西南科技大学, 2020(08)
  • [5]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生命教育研究[D]. 孔祥燕.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6]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研究 ——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为中心[D]. 向慧群. 湖南大学, 2018(06)
  • [7]基于生死取向的生命教育课程在小学生中应用的效果研究[D]. 王苏维. 南方医科大学, 2018(01)
  • [8]战后台湾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 陈金彪. 长沙理工大学, 2017(01)
  • [9]人本主义视角下中学生命教育研究[D]. 朱晓琳.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7(02)
  • [10]中学政治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缺失及对策[D]. 孙明巧.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生死教育在中学萌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