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跟踪报告写作中的几个问题

浅谈跟踪报告写作中的几个问题

一、浅谈追踪报道写作中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刘苗[1](2021)在《融媒体视阈下的新闻生产策略——以南方都市报“错换人生28年”系列报道为例》文中认为基于技术变迁的媒介融合,正在重塑新闻的形态与生产流程。一个热点事件发生后,采取何种报道策略,如何把话题引向深入,并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成为机构媒体面临的考验。本文以南方都市报深度调查部建立运营的新媒体账号"南都即时"为例,对其所做的"错换人生28年"系列报道进行个案分析,梳理其新闻生产策略。发轫于2020年4月的"错换人生28年"事件,是南方都市报对热点事件进行持续追踪报道的成功案例。在该系列报道生产过程中,南都多位记者接力,持续跟进超过500天,以"南都即时"账号为载体累计发布多种形式的新闻报道122条,总阅读量超过5400万。从这组数据中,可以一窥南方都市报在融媒体视阈下对国内热点事件的报道思路。

张玉琦[2](2021)在《报刊史料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的运用 ——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为例》文中提出

张玉琦[3](2021)在《报刊史料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的运用 ——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丁斯甘[4](2021)在《《通报》与20世纪上半期法国汉学》文中认为《通报》(T’oung Pao)创刊于1890年,是一份颇具影响力的专业汉学刊物,其中刊载了大量关于中国研究的论文与书评,具有很高的汉学研究价值。期刊如实反映出20世纪上半期法国专业汉学的发展历程,体现了沙畹、伯希和等法国着名汉学家的治学策略,是法国汉学史的缩影和真实写照。通过梳理期刊1890-1944年的论文、书评、纪事信息,对20世纪上半期法国汉学作整体认识的尝试。文章首先重建《通报》的总体办刊背景,包括期刊19世纪法国在华活动、19世纪法国专业汉学的建立、出版技术的更新、交通运输条件等多方面因素。文章逐一分析《通报》与其前身《远东杂志》的承接关系、《通报》的期刊定位栏目设置、期刊主编对《通报》办刊的影响、《通报》的发行情况、撰稿人群体等基本情况。从研究领域角度考察,以《通报》的《补充索引》中“主题索引”为依据,整理《通报》自1890-1944年的各类文章,证明《通报》对汉学各领域都有涉猎,每个领域的研究程度各不相同,专业汉学不断深入又相互隔绝的特点。从研究地区角度考察,以《通报》的《补充索引》中“地区索引”为依据,可以发现《通报》尤为关注西域地区和西藏地区的考察与研究,刊载的文章多以文献释读为主,通过文献进而深入其他研究领域,与法国汉学发展趋势一致。《通报》积极引入了西方历史语言学、语音学、考古学、碑铭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先进研究方法,充实汉学的研究领域,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成果。20世纪上半期的法国专业汉学正如《通报》所显示的一样,研究涉及汉学领域各个方面,研究方法有了全新发展,法国专业汉学进入鼎盛时期并对20世纪后期的国际汉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世纪上半期法国专业汉学积极使用考古发现的新材料,将碑铭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等新的研究方法引入汉学领域,积极与中国学界交往,学术自觉性不断加强,充分体现出沙畹、伯希和鲜明的个人学术特色,重点梳理沙畹与伯希和的文章、书评为法国汉学研究理清学术思路、推动法国汉学研究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郑晓锋[5](2020)在《媒介生态与百年中国文学语言变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文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在百年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历程中,语言变革无疑是最直观、最明显的因素。所谓百年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其基础表征就是文学语言的现代性。百年来中国文学发展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就是成功建构了现代汉语规范化意义上的汉语语言系统——即以白话文为中心的汉语语言体系的确立与强化。但由于传统的“重内容轻形式”的研究倾向,对文学语言作为符号性媒介的本体性研究很容易被忽略;再者,白话文在百年中国文学的发展中几乎成了定型状态,研究者更多地是从静态视角探究文学语言问题,而没有将其放在百年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动态视域中加以考察,从而无法深入研究百年中国文学思想层面的变化;此外,文学语言审美层面的动态演变也有待挖掘。本文以“媒介生态”为切入点,在关注文化媒介生态、政治媒介生态、经济媒介生态、技术媒介生态等宏观维度的基础上,再从文字、报刊、图像、网络等微观视角出发,探究百年中国文学语言变革和发展的原动力,以期勾勒出一个连续性的百年中国文学语言发展的历史图景。所谓“媒介生态”,其最初来源于20世纪60年代前后北美的Media Ecology研究,这与20世纪末中国本土兴起的媒介生态学研究有着本质的区别。北美Media Ecology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对人与传播媒介的关系研究,立足点是人,强调媒介对人类、人类文化或人类社会的影响,带有明显的“人类中心主义”倾向;而中国本土的媒介生态学所要遵循的原则和最终旨归是建立人—媒介—社会—自然系统的和谐关系及实现媒介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其出发点是媒介。但同时我们应看到二者的联系,因为北美Media Ecology所关注的人与媒介的关系,这也是中国媒介生态学研究的重要一隅,所以,对于北美的Media Ecology,我们不仅要看到它的差异性,也要看到其长处,对其有益的研究方法和成果要加以合理的批判和吸收,以充分地运用到我国的媒介生态学研究上来。至于北美Media Ecology和中国媒介生态学之间的差异,北美Media Ecology认为“人是条鱼”,生活在媒介环境构筑的“水”中,它重点研究媒介对人的影响,“它试图找出媒体迫使我们去扮演什么角色,媒体如何构建我们所看到的,为什么媒体让我们如此这样地感觉和行动”;而中国媒介生态学认为“媒介是条鱼”,生活在社会生态系统的“水”中,这一系统由文化的、政治的、经济的、技术的等生态因子构成,且以媒介及媒介的存续环境(媒介之间、媒介与社会之间)为研究中心。这种以“媒介”为中心的媒介生态理论,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预先的理论视域。20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提高,媒介在文学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然有学者将之推至“文学四要素”之外“第五要素”的高度,媒介及媒介文化成了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语言论转向对我国文艺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影响,使得文学语言的符号媒介性功能逐渐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不再将之视为一种应有的静态之存在,而是一种通过动态变革演化而来的;它也不再仅是一种纯粹的工具性存在,而且还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本体。文学语言作为一种媒介符号,它的历史变革势必会受到其所依存的媒介生态的影响。再者,从文学理论发展的整体趋势来看,“向内转”和“向外突”是其发展的两种基本路径,前者强调文学研究对文学文本的重视,而后者则强调打破文学的固有边界,把文学研究拓展为文化研究。对文学语言本身的研究属于文学研究中的“内部研究”,而探讨文学语言变革所受制的外在媒介生态因素属于“外部研究”,挖掘内在文学语言与外在媒介生态之间的微妙关系,这种将内部和外部研究联系起来的做法,不失为一种方法论上的创新。文学媒介和文学语言有着天然的联系。首先,文学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媒介符号;其次,除文学语言以外的其他文学媒介都是文学语言的承载媒介,比如书籍、报刊、电子书、文学网站、文学广播和文艺类影视等等。不同的媒介形式,就会有不同的文学语言形式。随着媒介在文学活动中地位的演变和提升,百年来文学语言也经历了不同的变革。整体上呈现为由文言到白话、由高雅到通俗、由静态到动态、由符号到图像、由单一到多元等趋势的异变。全文共分为导论、正文、余论三大部分,导论部分主要是对本文的理论视域、选题缘由及思路、研究现状、研究价值和意义予以介绍,在对已有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肯定了现有研究成绩,但也存在不足,比如对于现代汉语白话形态的理所当然认同致使对语言的研究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处境,已有成果多于静态的叙写而非动态层面的规律演变之探究,文学语言多为工具性存在而非对象性指称,文学语言研究的理论深度不够,等等。然而,文学活动中媒介作用的增强和文学语言的媒介性,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媒介生态,因为文学语言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种媒介符号,它是微观媒介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生成、存在和演变不仅受到其他微观媒介(如书籍、期刊、报纸、广播、影视、互联网等)的影响,还受到文化媒介生态、政治媒介生态、经济媒介生态、技术媒介生态等外在媒介生态的宏观建构,这就为我们从媒介生态维度研究近百年文学语言的变革提供了可行性契机。正文部分一共六章。分别从百年来中国文学语言作所经受的不同时期的明显的媒介生态为特征分章展开。第一章针对本文研究的理论视域和方法论原则——媒介生态,作一详细的梳理和介绍。所谓媒介生态,即媒介的存在场域,既包括媒介本身的存在状态,亦包括媒介所受制的外在因素。文学语言作为一种符号媒介,是该场域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媒介生态的整体性、多样性、互动性、平衡性、循环性,又对文学语言的存在和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媒介生态主要分为宏观和微观两大层面,而宏观意义上的媒介生态又是通过微观层面的媒介生态而对文学语言的变革产生直接的作用和影响。第二章是从晚清文学语言变革所受到的显着的文化媒介生态入手,主要包括晚清白话文运动和五四白话文运动两大显着的文化现象。从晚清黄遵宪提出“语文合一”①的观点开始,以封建士大夫为代表的维新派意识到民众思想启蒙对于挽救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重要性,而思想启蒙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打破传统文言的隔阂,推行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新的白话语和白话文体开启了文学创作新的表达方式,促成了以白话小说为主的文学文体的勃兴。这一时期西方现代报刊理念的引入激发了国人的办报意识,中国现代报刊业开始起步,为晚清白话文运动提供了必要的媒介传播平台,打造了全新的社会舆论空间,因之而出现了王韬的“报章体”、梁启超的“新民体”、欧化语中的新名词等新的语言形式,促发了“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等文体革新运动。明显来看,以文字改革为中心的晚清白话文运动是在文化媒介生态发生变化之际而发生的文学语言改革行为,但语言媒介符号所处的政治媒介生态、经济媒介生态、技术媒介生态、受众媒介生态等也出现了新情况,在这种合力下,晚清文学语言开始由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而20世纪初五四白话文运动前后带来了中国文学语言的历史性变革。这一时期的语言变革及其新文体实践,直接带来了中国文学发展的现代化转型。与晚清白话文运动不同的是,五四前后的白话文运动、国语运动则对中国现代文学语言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新的社会语境下,其对传统文学语言的改造和新文学文体的生成更具革命性、彻底性,经过陈独秀、胡适、钱玄同、鲁迅等五四白话文运动倡导者的努力,白话文终于取代了文言文在传统文学中的正统地位,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书写的合法性语言。第三章主要是从文学语言变革受到的典型的政治媒介生态出发。从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作家联盟①的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这一时期文学(语言)发展所受制的政治媒介生态作用渐趋明显,以1949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决裂之后,中国国内政权主要呈国民党、共产党两大党派对峙局面,中共为争夺社会话语权、树立政治威信和打破国民党的“文化围剿”,以“左联”为代表的文学阵营开展普罗文学运动,推行文艺大众化,最重要一方面就是文学语言向人民大众靠拢的通俗化运动。1938年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又提出了中国文学及文学语言的“民族形式”改造问题,提倡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文艺形式;后期主要表现为新中国成立之后,这一时期的国家政权实现了统一,经历长期动乱的中国社会百废待兴,文化资源的重置和控制是其重要方面,从第一次文代会规定文学写什么、怎么写、为谁服务,到十年文革政治对文化(文学)的强势干预,都从根本上左右了新中国文学语言的书写模式,文学由于表征的优势、作为文化资源的稀缺性等满足权力实现的条件,在相当长的历史语境中被建构成为一种文学权力。总的来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文学语言所存在的政治媒介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这一语境下,新中国之后的文学语言建设则是由党和国家实施的自上而下的文化行为,是政治媒介生态主导下的文学语言变革,集中表现为文艺在“二为”方向指向下的政治性、民族性、通俗性言说,并在建国前十七年文学中取得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成就,引发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当代转向。第四章主要是从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文学(语言)所受到的经济媒介生态作用渐强的角度来说的,多重利益追求和文学理想带来了文学语言的多元化呈现。新时期以来随着党和国家政策上的调整,我国文化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集中表现为对“十年文革”造成的冤假错案的拨乱反正、重新探讨和确立文艺和政治的关系、确立文艺创作新“二为”方针等方面,文化领域开始朝着良性的、健康的方向发展。随着国家社会发展经济重心的确立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这一时期文艺创作的一个显着特点是经济导向性增强,文学格局开始由建国前三十年“一体化”向多元化发展,文学语言呈现出政治话语、精英话语、通俗话语等三大主方向演变,并在市场经济的导向下发生着多种可能性。第五章主要讨论的是新世纪以来,随着技术媒介生态在文学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学语言呈现出了图像化、类型化、跨语体、碎片化、互动性、颠覆性、消遣性、审美性缺失等特征。新世纪的文学格局较20世纪后半期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我国消费社会的逐步形成和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网络文学的蔚为大观,传统官方主流文学和社会精英文学的势力范围正在急剧减缩,并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寻求突破和转型;而菁芜杂存的网络文学在新的社会语境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在广播、影视、互联网等媒介技术的进一步助推下,大有独霸天下之势。新的文学形态势必会呈现出新的语言形式,而新世纪文学语言的种种特征,就是文学语言在媒介技术的支撑下的多样化呈现。第六章主要是对百年来中国文学语言发展所受制的受众媒介生态和其他媒介生态作一简单介绍。此两种媒介生态参与了各个时期的文学语言建设,且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它们共同促成了中国文学语言的百年转变,这也是它们的合力性使然。但因二者与前几个分期所受到的鲜明的媒介生态相比,显得稍微次要了一些,故单章给予简单的介绍,以此说明它们并非缺席,以此体现构成百年中国文学语言发生变革的媒介生态的完整性。结论部分主要回答了从媒介生态视角审视百年中国文学语言发展,它到底发生了何种动态变革。从19世纪后半叶的晚清白话文运动开始,先后经历了五四白话文运动、国语运动、“文艺大众化”讨论、“民族形式”建设、农村新通俗小说试验、工农兵创作方向、新时期文学语言的“话语解放”,再到新世纪文学语言的图像化、类型化等转向,是近百年来中国文学语言发展和变革的基本路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百年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也是百年中国文学语言的变迁史。总的来说,文学语言作为媒介符号,影响其变化的因子有很多,整体上可分为包括以“媒介”为中心的文化媒介生态、政治媒介生态、经济媒介生态、技术媒介生态、受众媒介生态和其他媒介生态,这些宏观因素通过影响媒介介质而对微观上的文学文体和文学语言发生作用,这是由文学所在的具体社会历史语境决定的,语境不同,各种因素作用力的强弱也会有所不同,它们所关注的着力点也会不同。在这些媒介生态的组成中,除了媒介技术对文学(语言)能带来直接的影响之外,其他五个都是间接影响因子。当然,如此区分只是理论上辨析的需要,在实际的文学实践中,对文学(语言)的影响往往是它们合力的结果。比如新时期以来,党和国家在文化领域政策上的改革对社会传播媒介和载体媒介的影响,是文学语言发生变革的政治媒介生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商品经济竞争机制的逐步形成,则是文学语言发生变革的经济媒介生态;文化政策的宽松和西方文学思潮的涌入则是文学语言发生变化的文化媒介生态;文学传播所依赖的媒介技术的革新则是文学语言发生的技术媒介生态;文学生产在市场价值规律的调节下开始关注和重视读者的文学需求,导致作家必须创作读者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受众在文学活动中的地位上升,即受众媒介生态对文学产生影响。此外,影响媒介传播的地区发展差异、自然交通状况等也是文学语言发生变革的其他生态因子。因此,全篇以一种历时性叙述路径,以文学语言所受影响的典型的媒介生态而分阶段行文,即是处于此种考虑。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文学语言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文化的、政治的、经济的、技术的、受众的等媒介生态息息相关。

刘莉[6](2020)在《《中国妇女报》中农村女性形象研究(2003-2019)》文中研究说明如果把中国比作一个人的话,农村就是这个人的血脉。看懂农村,才能看懂中国。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是基础,农村女性作为占农村人口约一半的社会群体,担负着农村的“守候者”和农业的“生产者”双重重任,在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农业女性化的双重背景下,加之国家对农村地区的高度重视,农村女性受到了学术界史无前例的关注。但相比之下,关注其媒介形象的研究却相对较少,而这种媒介形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较少关注群体的真实生存状态,也能反映整个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因此值得引起新闻媒体的重视。以女性读者作为主要受众对象的国家级女性大报《中国妇女报》,从创刊初期就对农村女性给予了持久的支持和大量的报道,这些农村女性报道对提高女性地位,促进男女平等具有重要作用。考察《中国妇女报》中的农村女性报道,不仅可以丰富拓展农村女性已有的形象塑造,管窥农村女性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为我国的农村女性报道研究增添一片绿叶,也可以发现《中国妇女报》在农村女性报道中隐含的不足,这可以为《中国妇女报》以及其他的女性报纸在今后的农村女性报道中提供一些微薄的思考。本文以《中国妇女报》2003年至2019年这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农村女性报道为研究对象,从中筛选出546篇与农村女性相关的报道,运用框架理论,从报道数量、报道体裁和报道主题等进行了定量分析,勾勒出该报中农村女性报道的总体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文本分析法,对该报中的农村女性报道进行细致解读,归纳出报纸所塑造的四种农村女性形象,一是自立自强的农村女性,主要包括增收致富的带头者、维护权益的勇敢者、村务管理的主动者;二是品格高尚的农村女性,主要包括无私善良、乐于奉献者和勤学上进、诚实守信者;三是受到关爱的农村女性;四是面临困境的农村女性,主要包括遭受侵害者和生活艰难者两种类型。同时从社会性别理论出发,发现尽管《中国妇女报》在着力塑造性别平等,但也有个别报道流露出性别歧视。在这十余年报道中,农村女性报道总体上稳定,但也呈现出细微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报道主体、报道主题、致富观念和生活状态上有些许不同,这主要是与现实环境的变化和农村女性自身因素、积极政策的导向作用、媒体办报宗旨的指导有关。在对报道样本梳理分析后,发现报纸在报道农村女性形象时存在报道模式化、缺乏深度报道、正面人物“脸谱化”等问题,并对农村女性报道提出了减少模式报道、丰富报道形式、关注社会现实等思考建议。

孙新[7](2020)在《机器新闻写作:新闻真实遭遇“机械性”与“有机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6年3月,人工智能“阿尔法狗”在与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对战中赢得比赛成为人工智能进入全新发展阶段的重要节点,由此,“互联网+”正式被“人工智能+”替代。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人的延伸”,从根本上来说,机器人新闻就是“人的延伸”。它是采用算法,对数据进行收集、加工,生成新闻的自主报道程序。目前,机器新闻写作已在灾难、地震、财经等新闻报道领域中广泛使用,对传统新闻写作形成冲击。在机器新闻写作中,传统新闻理论中常论常新的新闻真实问题,两者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这是笔者关注和讨论的问题。论文对机器新闻写作的概念、工作原理以及目前发展状况、实践探索详细阐述,界定了新闻真实的“真实性”意涵,借助于表象“真实性”和本质“真实性”两个概念对机器新闻写作和新闻真实的关系从“客观性”向心和“主观性”撤离两方面说明。首先,机器新闻写作能够抵达“机械性”新闻真实。它在时效性新闻报道中破除“碎片性”“马赛克式”的新闻真实,对消息来源进行精确地判断和标注,利用客观数据、基本新闻要素、智能化标签等方式剔除新闻报道中的感性要素,根据过往“用户痕迹”对未来新闻进行预测,推动前瞻真实的发展。凭借算法的内容脱离记者、编辑等单独性信息收集方式,转而利用数据搜集整合,构建起跨语言、深层次、全局性地认识事物、表征和预测现实的模型,抛弃过往“脑海真实”中局部真实,仿真出无限逼近于客观真实的“符号真实”。其次,机器新闻写作难以企及“有机性”新闻真实。固然在表象真实中,机器新闻写作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达到新闻客观性,但在解释性、调查性新闻报道中新闻真实的实现,需要充分发挥记者主体性,需要对新闻事实真相抽丝剥茧推理,需要对采访对象的人文关怀。论文主要从智能时代新闻真实边界模糊、算法歧视和偏见的主观性、机器僵化的思维背离新闻真实的过程性、社会建构的主观性“梗阻”、机器欠缺人文内涵以及新闻真实系统性、整体性缺失等层面讨论此问题。论文结尾聚焦于机器新闻未来发展的可能性,探讨其能够抵达“有机性”新闻真实的可能性。在大数据、算法日新月异的未来,人类需要注意规避“技术决定论”,具备更加理性的“人性能力”的关照。

李佳欣[8](2020)在《沙特阿拉伯政府对美国的院外活动研究(1945年至今)》文中指出特朗普总统上台后,美沙两国关系从奥巴马政府时期的疏离甚至龃龉之中快速恢复了亲密,盟友关系出现新的发展态势,高层频繁互访,两国之间在各种地区问题上的合作协调也不断增多。然而,美国国内关于沙特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甚至操控的担忧越发明显,沙特在美国开展的大规模院外活动被视为这种影响和操控的重要证据,开始受到广泛关注、讨论以及批判。沙特对美国的院外活动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时至今日已经发展成了华盛顿院外活动舞台上的一股重要力量。从院外活动的支出上看,沙特政府是沙特王国在美开展院外活动的绝对主力,因此本文以沙特政府对美国的院外活动为研究对象,以院外活动需求和院外活动策略为维度对其历程进行梳理分析,并从中发现沙特政府对美院外活动的规律和特征。沙特政府对美国的院外活动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1945-1975年的探索阶段,1976-2000年的成熟阶段以及2001年至今的转型阶段。三个阶段的院外活动所体现出的总体特征是高政治导向和精英导向,即活动需求多为外交、军事、安全类的高政治性问题,如阿以关系、也门内战等问题中衍生出的多边政策性需求,以及武器贸易、核技术合作等物质性需求;活动策略主要偏向获取美国国内各界精英的资源和支持,即以两国政府的高层接触策略为开展院外活动的核心点,以需要大量金钱投入的代理布局策略为院外活动的基本面,以具有灵活性的外部响应策略为院外活动的辅助线。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沙特的院外活动需求对美国政策的介入程度不断加深,院外活动策略对活动对象的辐射程度不断加强,以政府为主体的院外活动与国家外交活动的联动性不断加强,因而其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意图和影响能力引起了美国国内的警惕。

王敬照[9](2018)在《白洋淀生态报道研究(1972-2018)》文中研究说明在西方生态保护的发展历程中,大众媒介一直参与其中,并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中国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中国学者也开始关注“媒体与生态文明建设”问题。本文以白洋淀生态保护中的媒体报道为研究对象,考察了40多年来白洋淀生态报道的发展变化,从微观角度探究中国媒体在生态保护中的角色及作用,并力图揭示媒体生态报道背后的影响和制约因素,以期为白洋淀生态保护乃至中国的生态保护提供参考。本文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选取了1972年至2018年的有关白洋淀生态保护的(报纸)新闻报道,同时结合保定市、安新县历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环境年鉴河北部分、河北经济年鉴环境保护部分的内容以及有关白洋淀四次综合治理的文件档案,进行整理、统计、分析,从政府主导下的白洋淀生态报道、媒体构建中的白洋淀生态报道和雄安新区语境中的白洋淀生态报道三个阶段进行系统阐述。本文认为,媒体在生态报道中受政府、公众以及媒介自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媒体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并切实担负起生态政策的宣传者、生态风险的监督者、生态对话的参与者和生态教育的推动者的角色和职责。

董薛[10](2018)在《医疗纠纷报道中的传播隔阂现象研究 ——以2012-2016年的热点医疗纠纷事件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医疗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是社会矛盾焦点比较集中的地方之一。本文选取了我国媒体在2012年到2016年内的3个热点医疗纠纷事件(浙江温岭杀医案,安徽“丢肾门”事件,北医三院产妇死亡事件)的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围绕当前医疗纠纷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因此产生的传播隔阂现象,从大众传播学视域(社会解释学等)、内容层面、技术层面等多层面进行思考并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研究发现,我国目前医疗纠纷事件的报道中,所存在的传播隔阂现象主要为医患双方价值对立所引起的医患互不信任,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误解,由于医生医院一方失语或消极应对所带来的医患双方的话语权不对等产生的曲解,以及我国传播制度中所固有的同情弱者的倾向性所带来的传播隔阂。这些传播隔阂带来了诸如扩大医患间矛盾、阻碍了正面信息传播、损害患者和医生医院的媒介形象、损害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医疗纠纷事件报道中出现传播隔阂现象的成因主要在于四方面:医疗纠纷的传播机制所引发的传播隔阂,专业信息的孤岛效应,医患间的情景隔离所带来的信息沟通不畅,没有做好专业信息向公共信息的转换,以及受众的选择性接触心理所带来的传播隔阂。本文在两方面为减少或消除医疗纠纷报道中的传播隔阂现象提出对策,一方面是实现有效的传播,另一方面是媒体的自律与他律。实现有效的传播主要包括:做好专业信息向公共信息的转换,打破医患间的情景隔离,保证各方话语权,对负面的医疗纠纷事件进行适度报道,以及增强受众的媒介素养。

二、浅谈追踪报道写作中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追踪报道写作中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融媒体视阈下的新闻生产策略——以南方都市报“错换人生28年”系列报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闻选题价值的确定
二、平衡速度与深度的报道机制
三、多种形式的融媒体传播
四、全程追踪的思考

(4)《通报》与20世纪上半期法国汉学(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及意义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
    三、学术史回顾
    四、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第一章 《通报》创立的时代背景
    第一节 19 世纪中后期法国在中国的文化格局
        一、19 世纪中后期法国在中国的活动
        二、19 世纪后期的实践性汉学家
    第二节 19 世纪法国本土的汉学格局与《通报》的创立
        一、19 世纪法国专业汉学机构和汉语教学
        二、《通报》的创立条件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通报》概况
    第一节 《通报》的前身——《远东杂志》
        一、考狄的《远东杂志》概况
        二、《远东杂志》的文章梳理
        三、《远东杂志》与《通报》
    第二节 《通报》概况
        一、《通报》的关注范围
        二、《通报》的栏目设置
        三、《通报》的历任主编
        四、《通报》的发行情况
    第三节 《通报》的作者群体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通报》的内容(上)——《补充索引》中的主题研究
    第一节 《通报》目录索引中的研究主题分布
        一、《通报》目录索引
        二、《通报》的主题内容与研究领域分布
        三、《通报》汉学主题分类
    第二节 《通报》的文献学研究
        一、语言比较研究
        二、碑铭及各种考古材料的使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通报》的内容(下)——《补充索引》的地区研究
    第一节 《通报》西域地区研究
        一、西域地区文章分类
        二、《通报》西域史地探险纪事
    第二节 《通报》的“Tibet”研究
        一、“Tibet”文章分类
        二、《通报》西藏探险纪事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通报》的发展与20 世纪上半期的法国汉学
    第一节 《通报》汉学地位的确立
        一、《通报》的撰稿人特征
        二、《通报》的汉学定位
        三、开放的汉学交流平台
        四、《通报》的影响力
    第二节 20 世纪上半期法国专业汉学的发展
        一、专业汉学范围的专精
        二、研究领域的拓展和深入
        三、不断完善的研究方法和持续加强的学术自觉
        四、法国学界与中国学界的交往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媒介生态与百年中国文学语言变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内容
    第二节 研究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价值
第一章 媒介生态:透视百年中国文学语言变革的一个维度
    第一节 “媒介生态”关键词解读
    第二节 从媒介生态视角研究百年中国文学语言变革的可行性
    第三节 百年中国文学语言研究的媒介生态内涵
第二章 文化媒介生态主导下文学语言的文白转变(1887年—20世纪20年代)
    第一节 晚清白话文运动与与中国文学书面语言改革
        一、晚清思想启蒙运动与文学语言改革
        二、晚清文言白话化进程
        三、晚清白话报与白话文小说的兴起
    第二节 五四白话文运动、国语运动与文学语言变革
        一、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现代报刊业的发展
        二、五四白话文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话语建构
        三、国语运动与民族语言统一实践
第三章 政治媒介生态主导下文学语言通俗化进程(20世纪30年代——1976年)
    第一节 “新文言”与语言大众化之间的矛盾
        一、现代白话规范建构初期的文学语言乱象
        二、文学语言的阶级属性与大众接受困境
    第二节 “文艺大众化”讨论与“大众语”理论建构
        一、“大众语”——一种新的文学语言形态
        二、“大众语”的建构路径
    第三节 “民族形式”论争语境下的文学语言问题
        一、时代政治变革与近代以来中国文学语言嬗变
        二、五四新文学语言与“民族形式”建设
        三、民间语言与“民族形式”建设
        四、“民族形式”与文学语言的民族书写
    第四节 文学语言大众化与农村新通俗小说创作
        一、文学语言大众化与农村新通俗小说的流行
        二、新通俗问题小说与“赵树理现象”
        三、新通俗抒情小说与“荷花淀派”
    第五节 “二为方针”与文学话语的政治言说
        一、政治媒介生态主导下的文艺建设导向
        二、“二为方针”与文学话语的工农兵方向
        三、“文化大革命”——文学话语的极左化运动
第四章 经济媒介生态渐变下文学语言的多语混成(1978年——20世纪末)
    第一节 新时期政治媒介生态宽松下的“话语解放”
        一、文艺领域的拨乱反正
        二、关于文艺和政治的关系的讨论
        三、第四次“文代会”与文艺发展的新导向
    第二节 多元文学格局与文学语言的多样化
        一、政治话语与主流文学语言的导向性
        二、精英文学与文学语言雅化
        三、大众文学与文学语言通俗化
第五章 技术媒介生态主导下新世纪文学语言变革与展望
    第一节 新媒介革命与新世纪文学格局调整
    第二节 新世纪文学语言的图像化转向
        一、文学语言图像化的可能性
        二、文学语言:“文字的没落”到“图像化转向”
    第三节 类型小说与文学语言的类型化
        一、新世纪文学语境与网络类型小说的兴起
        二、网络类型小说与小说语言的类型化
    第四节 “跨文体”写作与多种文学语言的并用
        一、“跨文体”理论及写作现象
        二、多种文学语言的混用
    第五节 新世纪文学语言的其他特征
第六章 余论
    第一节 受众媒介生态与百年中国文学语言的动态演变
    第二节 其他媒介生态对百年中国文学语言变革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闼及答辩情况表

(6)《中国妇女报》中农村女性形象研究(2003-201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研究方法
        2.创新之处
    (四)文献综述
        1.女性媒介形象研究
        2.《中国妇女报》研究
    (五)理论依据及概念界定
        1.理论依据
        2.概念界定
    (六)研究思路
一、《中国妇女报》中农村女性报道整体分析
    (一)样本来源
    (二)样本选择
    (三)农村女性报道基本概述
        1.报道数量
        2.报道体裁
        3.报道主题
    (四)农村女性描述
        1.地区分布
        2.身份角色
        3.引语使用
        4.报道态度
二、《中国妇女报》农村女性形象特征描摹
    (一)农村女性形象呈现
        1.自立自强的农村女性
        2.品格高尚的农村女性
        3.受到关爱的农村女性
        4.面临困境的农村女性
    (二)本章总结
三、《中国妇女报》中农村女性形象的变化与影响因素探究
    (一)报道中农村女性形象的变化
        1.农村女性报道的稳定特征
        2.农村女性形象塑造的变化方面
    (二)农村女性形象建构动因
        1.现实环境与农村女性自身因素
        2.积极政策的导向作用
        2.媒体办报宗旨的指导
四、《中国妇女报》农村女性形象塑造的问题与建构策略
    (一)农村女性形象塑造的问题
        1.报道模式化
        2.缺乏深度报道
        3.正面人物“脸谱化”
    (二)农村女性形象的建构策略
        1.减少模式报道,建构多元形象
        2.丰富报道形式,增加深度报道
        3.关注社会现实,关心弱势群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机器新闻写作:新闻真实遭遇“机械性”与“有机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现实意义
        二、理论意义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机器新闻写作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新闻真实的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创新
第二章 机器新闻写作与新闻真实
    第一节 机器新闻写作
        一、概念与原理
        二、现状与探索
    第二节 新闻真实的“真实性”意涵
        一、表象的“真实性”
        二、本质的“真实性”
    第三节 机器新闻写作与新闻真实的关系性
        一、机器新闻写作对新闻真实“客观性”向心
        二、机器新闻写作对新闻真实“主观性”撤离
第三章 机器新闻写作所能抵达的新闻真实:“机械性”新闻真实
    第一节 破除“碎片化”“马赛克式”具体真实
    第二节 对现象真实中立呈现
        一、消息来源客观地判断和标注
        二、情感来源弱化,中立呈现新闻真实
    第三节 要素真实的“局部”进阶
    第四节 新闻事项“断裂式”存在
第四章 机器新闻写作难以企及的新闻真实:“有机性”新闻真实
    第一节 智能时代新闻真实边界的模糊
    第二节 算法“歧视”和“偏见”的“主观性”
        一、算法“黑箱”诱发的主观性
        二、算法价值偏向导致的“失范”
    第三节 数据“营造”的新闻真实迷思
        一、整体真实数据源上的“偏差”
        二、数据判断新闻价值“失灵”
    第四节 本质真实挖掘“缺席失声”
    第五节 社会文化建构主观性“梗阻”
    第六节 “机械思维”背离“过程性”新闻真实
        一、单纯依靠或过分依赖机器无法在采访中“再现真实”
        二、机器对“过程性”新闻真实驾驭不足
    第七节 机器新闻写作思维语言复合性“落差”
    第八节 机器新闻写作人文性“失聪”
第五章 余论
    一、规避“技术决定论”
    二、机器新闻是人的主体性意志体现
    三、更加关注人文关照和人文情怀:对人尊严、价值的尊重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沙特阿拉伯政府对美国的院外活动研究(1945年至今)(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沙特政府对美院外活动概述
    第一节 沙特政府开展院外活动的概念
        一、院外活动的概念与内涵
        二、以外国政府为主体的院外活动
        三、以沙特政府为主体的院外活动
    第二节 沙特政府开展院外活动的需求
        一、外国政府开展院外活动的基本目标
        二、沙特政府的院外活动需求
    第三节 沙特政府开展院外活动的策略
        一、外国政府开展院外活动的基本方式
        二、沙特政府的院外活动策略
第二章 沙特政府对美院外活动的探索阶段(1945-1975年)
    第一节 历史背景
        一、美沙关系曲折发展
        二、沙特国内推进经济发展
        三、沙特外交政策逐步成型
    第二节 活动需求
        一、寻求阿以问题上的公平政策
        二、塑造亲西方的国家形象
    第三节 活动策略
        一、选择性参与集体活动
        二、开展媒体宣传活动
        三、维系沙美领导人沟通
    小结
第三章 沙特政府对美院外活动的成熟阶段(1976-2000年)
    第一节 历史背景
        一、美沙关系进一步密切
        二、沙特国内机遇与挑战并存
        三、沙特外交凸显灵活主动性
    第二节 活动需求
        一、获得美国的先进武器
        二、阻止反经济抵制立法
    第三节 活动策略
        一、以总统为利益代言人
        二、建立政策沟通渠道
        三、争取美国商界支持
    小结
第四章 沙特政府对美院外活动的转型阶段(2001年至今)
    第一节 历史背景
        一、美沙关系出现较大波动
        二、沙特的危机意识与改革举措
        三、沙特外交政策的激进化
    第二节 活动需求
        一、摆脱负面的国家形象
        二、支持美国退出伊核协议
        三、阻止通过也门法案
        四、促成美沙核技术合作
        五、推动美国制裁卡塔尔
    第三节 活动策略
        一、开展规模性媒体造势
        二、广泛影响国会议员
        三、建立与总统的家族关系
        四、培育和动员国内利益集团
        五、与其他国家开展联合行动
    小结
结语
    一、总体特征
    二、发展规律
    三、未来挑战
参考文献

(9)白洋淀生态报道研究(1972-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意义及创新点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2.3 创新点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1 白洋淀
        1.3.2 环境新闻与生态新闻
    1.4 研究方法、内容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内容与框架
第2章 政府主导下的白洋淀生态报道(1972-1998)
    2.1 白洋淀第一次集中治理中的新闻报道(1972-1983)
        2.1.1 白洋淀污染问题的产生与第一次集中治理简介
        2.1.2 沉默与回避:1972-1976年的白洋淀生态报道
        2.1.3 启蒙与科普:1977-1983年的白洋淀环境报道
    2.2 白洋淀第二次集中治理中的新闻报道(1984-1991)
        2.2.1 数量分析
        2.2.2 内容分析
        2.2.3 效果分析
    2.3 白洋淀第三次集中治理中的新闻报道(1992-1998)
        2.3.1 整体分析
        2.3.2 案例分析:以“燕赵环保世纪行”中的白洋淀生态报道为例
第3章 媒体建构中的白洋淀生态报道(1999-2016)
    3.1 本阶段白洋淀生态报道综述
        3.1.1 报道主体分析
        3.1.2 报道理念分析
        3.1.3 报道手段分析
    3.2 党报与都市类报纸的比较分析:以白洋淀干淀与补水报道为例
        3.2.1 案例与研究设计
        3.2.2 新闻来源
        3.2.3 新闻体裁与报道主题
        3.2.4 报道基调
        3.2.5 报道细节
        3.2.6 结论与讨论
    3.3 本地与异地媒体的比较分析:以白洋淀死鱼事件报道为例
        3.3.1 四次死鱼事件报道的整体分析
        3.3.2 第二次死鱼事件报道的个案分析
第4章 雄安新区语境中的白洋淀生态报道(2017-2018)
    4.1 传统媒体中的白洋淀生态报道
        4.1.1 白洋淀生态报道中的专家角色
        4.1.2 白洋淀生态报道中的政府形象
        4.1.3 白洋淀生态报道中的公众诉求
        4.1.4 讨论与结论:反思与监督性报道不足
    4.2 新媒体中的白洋淀生态报道
        4.2.1 数量分析
        4.2.2 效果分析
        4.2.3 案例分析:以白洋淀芦苇问题的全媒体报道为例
第5章 白洋淀生态报道制约因素分析:政府、公众与媒介
    5.1 白洋淀生态报道与地方政府
        5.1.1 地方政府与生态报道的正向互动
        5.1.2 地方政府对白洋淀生态报道的负面制约
    5.2 白洋淀生态报道与公众
        5.2.1 白洋淀生态报道与公众环保意识
        5.2.2 白洋淀生态报道与公众环保行动
    5.3 白洋淀生态报道与媒介
        5.3.1 媒介的双重属性让白洋淀生态报道在夹缝中生存
        5.3.2 媒介的报道观念让白洋淀生态报道片面发展
        5.3.3 媒介的记者素养让白洋淀生态报道质量参差不齐
第6章 白洋淀生态保护中媒体的角色和未来之路
    6.1 白洋淀生态保护中媒体的角色
        6.1.1 生态政策的宣传者
        6.1.2 生态风险的监督者
        6.1.3 生态对话的参与者
        6.1.4 生态教育的推动者
    6.2 白洋淀生态报道的未来之路
        6.2.1 创新机制,优化白洋淀生态报道的外部环境
        6.2.2 转变观念,重构白洋淀生态报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科研成果

(10)医疗纠纷报道中的传播隔阂现象研究 ——以2012-2016年的热点医疗纠纷事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 关于医疗纠纷报道中的传播隔阂问题的文献综述
    第一节 医疗纠纷报道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医疗纠纷报道的文献综述
    第三节 传播隔阂报道的文献综述
第二章 我国纸媒有关医疗纠纷报道的内容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方法
    第三节 样本选择
    第四节 类目构建
    第五节 研究分析
第三章 医疗纠纷报道中的传播隔阂分析
    第一节 医疗纠纷报道中的传播隔阂现象
    第二节 传播隔阂所带来的负面作用
第四章 医疗纠纷报道中传播隔阂出现的成因及对策
    第一节 传播隔阂现象成因
    第二节 减少医疗纠纷报道中的传播隔阂的对
第五章 结语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浅谈追踪报道写作中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融媒体视阈下的新闻生产策略——以南方都市报“错换人生28年”系列报道为例[J]. 刘苗. 新闻知识, 2021(11)
  • [2]报刊史料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的运用 ——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为例[D]. 张玉琦.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3]报刊史料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的运用 ——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为例[D]. 张玉琦.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4]《通报》与20世纪上半期法国汉学[D]. 丁斯甘. 兰州大学, 2021(09)
  • [5]媒介生态与百年中国文学语言变革研究[D]. 郑晓锋. 山东大学, 2020(09)
  • [6]《中国妇女报》中农村女性形象研究(2003-2019)[D]. 刘莉. 河南大学, 2020(02)
  • [7]机器新闻写作:新闻真实遭遇“机械性”与“有机性”研究[D]. 孙新. 华侨大学, 2020(01)
  • [8]沙特阿拉伯政府对美国的院外活动研究(1945年至今)[D]. 李佳欣.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9]白洋淀生态报道研究(1972-2018)[D]. 王敬照. 河北大学, 2018(05)
  • [10]医疗纠纷报道中的传播隔阂现象研究 ——以2012-2016年的热点医疗纠纷事件为例[D]. 董薛. 福建师范大学, 2018(09)

标签:;  ;  ;  ;  ;  

浅谈跟踪报告写作中的几个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