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结核分枝杆菌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副结核分枝杆菌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一、副结核分枝杆菌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张建东[1](2021)在《牛群中禽分枝杆菌流行病学调查及牛结核诊断抗原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牛结核病(Bovine Tuberculosis,bTB)主要是由牛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M.bovis)感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随着我国养牛业迅速发展,牛结核病问题越来越严重,不仅给养牛业带来损失,也危害着人的生命与健康。牛结核病临床检疫方法主要包括γ-干扰素检测(IFN-γ)、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TST)和抗体检测。由于抗体检测主要适于感染晚期的结核牛,临床应用较少。IFN-γ检测与TST用的抗原主要是牛分枝杆菌的蛋白衍生物,与禽分枝杆菌存在交叉反应,造成假阳性,所以需要加入禽分枝杆菌的对照试验。本实验表达纯化牛分枝杆菌的抗原蛋白,并将其融合或混合建立敏感性好、特异性高的牛结核特异性诊断抗原,省略诊断过程中禽分枝杆菌的对照实验,减少检疫步骤与成本,推动牛结核病的检疫净化。通过病原学和血清学方法对我国禽分枝杆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建立禽结核分枝杆菌,副结核分枝杆菌,人猪型分枝杆菌的荧光定量检测方法,对我国牛场中牛的粪便、鼻拭子和奶样进行病原学检测。对2018到2019年采集的牛血清进行禽结核的IFN-γ检测和副结核抗体检测。用PCR方法从牛分枝杆菌AF2122/97基因组中扩增出ESAT-6、CFP-10、RV3615和RV3020基因片段,构建pET-28a-ESAT-6、pET-28a-CFP-10、pET-28a-RV3615和pET-28a-RV3020重组质粒。设计融合基因ECR(ESAT-6、CFP-10、RV3615)和ECR30(ESAT-6、CFP-10、RV3615、RV3020),送到公司构建质粒。提取阳性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细胞,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显示重组蛋白ESAT-6、RV3615、ECR和ECR30以包涵体形式存在,重组蛋白CFP-10和RV3020以可溶形式存在。6个重组蛋白均具有良好的抗原特性,并用Ni-NTA层析柱成功洗脱出6个目的蛋白。筛选出牛结核阳性牛和副结核阳性牛,在IFN-γ检测中,鸡尾酒蛋白抗原1(ESAT-6、CFP-10、RV3615)和融合蛋白ECR敏感性分别为90.1%和85.9%,特异性100%。在SICTT检测中,鸡尾酒蛋白抗原2(ESAT-6、CFP-10、RV3615、RV3020)和融合蛋白ECR30敏感性分别为80%和70%,特异性100%。工作浓度选择中,4个蛋白最优工作浓度均是80μg。在牛结核阳性场随机抽取120头牛进行IFN-γ检测,IFN-γ检测阳性35头,鸡尾酒抗原1阳性33头。在IFN-γ检测中发现有临床标准检测方法无法判断的牛有8头,鸡尾酒抗原1检测结果全是阳性。综上所述,我国牛场普遍存在禽分枝杆菌的感染,严重干扰牛结核检疫,在牛结核的检疫中必须加入禽分枝杆菌的对照试验。本研究所制备蛋白抗原在IFN-γ和SICTT检测中特异性100%;敏感性低于标准检测结果,其在IFN-γ检测中比SICTT的敏感性高,鸡尾酒抗原在IFN-γ检测中敏感性能达到90%,融合蛋白敏感性低于鸡尾酒抗原。牛群中存在牛分枝杆菌与禽分枝杆菌的共同感染,标准检测方法无法区别,本研究所研制蛋白抗原可以排除干扰进行精准诊断。

布帕提买木·麦麦提[2](2021)在《阿克苏地区6个规模化牛场奶牛副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文中提出牛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肉芽肿性肠炎,以顽固性腹泻、进行性消瘦、肠粘膜增厚并形成皱襞等特征。该病是B类动物疫病,我国已将其归为Ⅱ类动物传染病,属于动物检疫病。本病已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我国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近年来,规模化牛场已陆续爆发此病,目前该病尚无特效药,严重影响着我国乃至全世界养牛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可供参考的新疆地区牛副结核病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较少,本研究通过血清学ELISA检测阿克苏地区6个规模化牛场奶牛副结核病的抗体水平、病原分子生物学检测及分析,了解了奶牛群中MAP的感染情况和病原特征,为本地区奶牛副结核病的防控提供基础数据。试验一阿克苏地区6个规模化牛场奶牛副结核病的血清学调查本研究以阿克苏地区6个规模化牛场(A-F)为场群,采集牛群血样共1 710份,利用爱德士(IDEXX)副结核分枝杆菌血清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抗体。结果显示,6个不同规模化牛场均存在副结核病的感染,总抗体阳性率为4.7%(81/1 710),其中A牛场的抗体阳性率最高,为5.4%(18/333),F牛场的抗体阳性率最低,为3.6%(10/274),说明该地区各牛场之间的抗体阳性率存在差异。将牛群按不同月龄阶段(2-3月龄、4-6月龄、6-10月龄和10-22月龄)和不同胎次(头胎牛产前21天、头胎牛产前60天、经产牛产前21和经产牛产前60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月龄奶牛的平均抗体阳性率为4.5%(41/905)。其中,2-3月龄(断奶犊牛)的MAP抗体阳性率最高,为6.6%(13/196),10-22月龄(青年牛)的MAP抗体阳性率最低,为3.3%(8/244),说明犊牛最易感;头胎牛和经产牛产前(21、60天)的MAP抗体阳性率为5%(40/805),头胎牛产前21、60天MAP抗体阳性率最高,分别为5.6%(11/198)和5.5%(11/197),头胎牛和经产牛产前21、60天的感染情况有一定差异,说明该病对头胎牛最易感,因此需加强对该病的隔离、预防和管理。试验二阿克苏地区6个规模化牛场奶牛副结核病的病原学检测及分析采集了81头副结核分枝杆菌(MAP)血清抗体检测阳性的奶牛直肠粪便,经沉淀集菌法处理后,抗酸染色、涂片后于光学显微镜(10×100,油镜)下观察,发现背景和其他细菌均为蓝色,分枝杆菌为红色,因此初步鉴定为副结核分枝杆菌。使用天根DNA提取试剂盒,提取抗酸染色筛查有疑似副结核分枝杆菌的奶牛粪便中的DNA,利用副结核分枝杆菌的F57特异性引物及DMC亚型分型鉴定的引物对提取的DNA粪样分别进行PCR扩增,对扩增后有目的条带的样本切胶回收后进行克隆及鉴定,经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奶牛副结核分枝杆菌的特异性基因序列F57和亚型分型基因序列DMC的扩增片段大小分别为250 bp、310 bp,与预期大小一致。所测得的序列经过NCBI比对后,发现F57、DMC亚型分型基因与奶牛副结核参考菌株JII-1961等基因的同源性为100%,并对样品(MAP-57、Subtype-MAP)进行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其在遗传进化树上具有高度的亲缘性,因进一步确定该菌是Ⅱ型(牛型)副结核分枝杆菌,说明调查的规模化奶牛场存在Ⅱ型(牛型)副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

丁仕豪[3](2021)在《副结核分枝杆菌抗原蛋白表面展示载体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效果评价》文中指出副结核病是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avium subsp.Paratuberculosis,MAP)感染反刍动物引起以持续性腹泻和肉芽肿性肠炎为典型病症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患病动物通常表现渐进性消瘦以及生产性能下降等临床症状,为畜牧养殖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案且目前的副结核疫苗存在一定的缺陷,及时淘汰患病动物成为控制该病的主要手段。因此开发一种具有良好免疫效果的新型副结核疫苗成为迫切需要。本研究以冰核蛋白(Ice Nucleation Protein,INP)作为载体蛋白,将MAP抗原蛋白与INP融合表达,利用INP的表面展示功能将MAP抗原蛋白递呈至大肠杆菌表面,随后对大肠杆菌载体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进行研究,评价其作为活菌载体疫苗的应用潜力。本研究将4个MAP抗原蛋白的编码基因map1761c、map1636c、map1589c和map3840分别克隆至p ET-INP载体内,并将构建的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内,经IPTG诱导表达后分别通过Western blot、细菌内外膜组分分离鉴定、细菌免疫荧光以及免疫电镜等技术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及定位。将构建的表面展示载体疫苗免疫C57BL/6小鼠,以PBS组、INP组作为对照组,首免2周后加强免疫一次,定期收集血清检测特异性抗体及细胞因子水平,分离脾淋巴细胞检测CD4+T和CD8+T细胞数量、细胞因子转录水平以及淋巴细胞增殖水平。二免4周后用MAP K-10株感染小鼠,观察各时期脾脏、肝脏和结肠病理损伤情况以及荷菌量等指标综合评价免疫保护效果。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目的蛋白均表达并在预期大小处出现目的条带;内外膜组分分离鉴定结果显示,在细菌外膜上可以检测到目的蛋白存在;细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超高分辨显微镜下免疫着色的细菌可呈现特异性荧光信号;免疫电镜结果显示,在菌体外膜可见特异性胶体金颗粒标记。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自首免4周起,INP1589c和INP3840免疫组能诱导小鼠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Ig G抗体;淋巴细胞增殖结果显示,INP1589c和INP3840免疫组在首免4周后淋巴细胞增殖水平显着升高,而INP1761c组和INP1636c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显示,INP1589c和INP3840免疫组小鼠自免疫4周起脾脏CD4+T淋巴细胞明显升高且CD4+T/CD8+T细胞比值显着升高,而INP1761c组和INP1636c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差异;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显示,INP1589c和INP3840免疫组主要诱导小鼠Th1型(IFN-γ、IL-2)细胞免疫反应。组织荷菌量及病理损伤结果均显示INP1589c组和INP3840组小鼠能较好的抵抗MAP的感染,且INP3840疫苗保护效力略高于INP1589c,而INP1761c组和INP1636c组的保护效力相对较弱。本研究借助INP作为展示平台构建了MAP抗原蛋白表面展示载体疫苗,其中INP1589c免疫组和INP3840免疫组均能有效刺激小鼠产生较好的体液和细胞免疫水平,且对MAP具有良好的抵抗作用,证明了表面展示载体疫苗的可行性,为构建新型副结核疫苗提供了新思路。

丁涵[4](2021)在《山羊副结核病的检测和MHC-DRB3基因与副结核病感染相关抗病性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内蒙古地区的生产方式以畜牧业为主,副结核病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广泛流行,大部分患有副结核病的山羊会逐渐消瘦甚至导致死亡,给养殖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由于山羊体内MHC基因具有高度的多态性,并且参与机体免疫应答反应。本试验从基因角度出发,为了对比健康山羊与患病山羊MHCⅡ-DRB3基因之间的差异性,初步探究山羊MHCⅡ-DRB3基因的多态性以及与副结核病感染可能存在关联的基因位点。对有疑似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山羊进行病理剖检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并提取该病羊粪便中细菌的全序列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及测序进行确诊;采集羊群粪便、血液、血清各122份进行检测,用PCR方法检测血液和粪便中的病原体,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抗体,将样本分为健康羊和感染病羊两类(病原体检测和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的判定为健康羊);选择病原体检测和抗体检测均为阳性的样本25份及病原体检测和抗体检测均为阴性的样本25份,共50份样本,提取血液全基因组DNA并通过PCR扩增获得DRB3位点基因全序列,使用MEGA 7.0软件对比健康羊和感染病羊MHCⅡ-DRB3位点基因的差异性,初步筛选出健康羊和感染病羊的差异性位点。结果表明剖检病羊确诊患有副结核病;122只山羊的粪便病原体检测阳性43份,阳性率为35.25%;122份血液病原体检测阳性24份,阳性率为19.67%;经病原体检测结果阳性样本55份,阳性率为45.08%。122份血清中抗体阳性39份,阳性率为31.97%;病原体检测和抗体检测均为阳性的样本有27份,阳性率22.13%。MHCⅡ-DRB3位点经对比统计共发现32个核酸多态位点,突变率为13.22%,其中与疾病不相关多态位点有29个占全部多态位点的90.62%,可能与疾病相关的多态位点有3个占全部多态位点的9.38%。

程慧欣[5](2020)在《内蒙古部分地区羊副结核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学鉴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副结核病是一种主要对反刍动物造成慢性感染或者隐形感染的疾病,该病对养羊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内蒙古自治区以畜牧业而闻名,所以更应该重视每一种危害畜牧业的疾病。近年来,羊副结核病给内蒙古自治区羊养殖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尤其对优质肉羊及种羊产业产生了严重威胁。所以,本文对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地区羊副结核病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子生物学鉴定和分离培养,掌握了内蒙古部分地区该病的流行情况及病原特征,为羊副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内蒙古中部、西部、东部部分地区采集羊血液,分离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副结核分枝杆菌的抗体;同时采取血清阳性率较高地区疑似病例的小肠和淋巴结组织样品,提取DNA,使用引物16srRNA、IS900、f57、IS1311、DMC进行PCR扩增,所得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试验;通过DMC扩增基因片段进行副结核分枝杆菌分型鉴定,基因片段PCR产物进行测序以及序列分析;组织病料处理后,接种特定培养基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结果:依据ELISA方法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内蒙古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羊副结核分枝杆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89%、1.18%和4.1%;采集的12例疑似副结核病组织样品通过引物16srRNA、IS900、f57以及IS1311进行PCR扩增及部分基因序列分析显示,12例全部为副结核病阳性,通过分型引物DMC确定7例为副结核分枝杆菌C型、5例为S型;组织样品经过数周在卵黄培养基的培养,在培养基表面初步形成小的零星菌落,该菌落呈乳白色颗粒状,挑取菌落进行PCR鉴定,均显示副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结论:内蒙古部分地区存在羊副结核病,调查的旗县羊副结核病血清学阳性率约为0%~6.25%;调查地区羊副结核分杆菌有C型和S型2种;采集的疑似病例组织样品培养出了副结核分枝杆菌。

张哲[6](2020)在《新疆部分地区牛副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及抗体ELISA检测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牛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 avium subsp.Paratuberculosis,MAP)引起的慢性增生性肠炎,主要表现为肠道出现浆液性分泌物,伴随长期腹泻以及体况不良,有时危及病畜生命,使畜牧业遭受经济损失。国外是强制通报的传染病,我国定为二类动物疫病。新疆地区牛场时有该病发生,但存在临床与其他疾病易混淆,难于鉴别诊断的问题。本项研究对新疆不同地区牛场血清进行抗体检测,对临床疑似病例进行分子生物学诊断,探索建立该病的血清学ELISA检测方法,为该病的诊断和防控提供技术支持。目的:调查新疆不同地区牛场牛副结核病血清抗体阳性情况,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诊断牛副结核病疑似病例,掌握临床该病流行和发病情况;筛选副结核分枝杆菌重要抗原蛋白,建立该病抗体检测的间接ELISA方法,为建立适合本地区的牛副结核病的诊断方法提供参考意见。方法:1.采集新疆石河子、沙湾、奎屯等13个地区的牛场血液样本681份进行抗体检测;2.对临床64份疑似发病牛粪便样本进行PCR法检测;3.分析牛副结核分枝杆菌重要抗原蛋白表位构建串联重组蛋白MAP3290-1595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经IPTG诱导表达;4.通过Western Blot和间接ELISA方法验证重组蛋白MAP3290-1595反应原性;5.棋盘方阵滴定法筛选基于重组蛋白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最优条件。结果:1.新疆不同地区牛副结核病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为6.17%(42/681),不同地区存在差异;2.对临床疑似病例PCR检测阳性率81.25%(52/64),阳性基因片段经测序确定均为Mycobacterium avium subsp.Paratuberculosis,且7个序列同源性100%;3.成功诱导表达和纯化串联重组蛋白MAP3290-1595,浓度为0.430 mg/mL,纯度大于90%;4.Western Blot和间接ELISA方法证实重组蛋白MAP3290-1595与牛副结核阳性血清具有较好反应原性。5.初步筛选出重组蛋白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最优条件。结论:1.新疆不同地区牛场均存在牛副结核病感染情况,临床腹泻病牛中感染牛副结核分枝杆菌比例较高;2.成功表达牛副结核分枝杆菌串联重组蛋白MAP3290-1595,初步建立了MAP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为该病在新疆地区诊断和防控提供基础数据。

高建鹏[7](2019)在《塔河马鹿源副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副结核病又称约翰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牛、羊、马鹿等反刍动物的一种渐进性消瘦和肉芽肿肠炎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目前,我国马鹿的存栏约13万头,主要有3个品种,分布在塔里木河流域的塔河马鹿是其中之一,养鹿业已成为当地畜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但由于管理环节的缺失和防疫意识的淡薄,导致以腹泻、消瘦为主要特征的各种疫病高发,发病原因与副结核感染有关,但尚未进行相关的深入研究。为此,本研究以塔河马鹿为对象,进行以下方面研究: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收集塔河流域某马鹿养殖场的环境、气候、病史等现场资料,查找可能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采集塔河流域5个鹿场共214份公鹿血清,采用ELISA方法调查副结核病的感染现状;分别无菌采集疑似副结核病感染的2头马鹿肠内容物和肠系膜淋巴结,去污处理后接种于卵黄培养基中进行病原的分离纯化;采用生理生化、培养特性结合16S rRNA、IS900的PCR扩增进行种的鉴定,同时扩增DMC、IS1311基因进行亚型鉴定;选择最适的培养基并优化细菌培养方法;以BALB/c小鼠为试验模型进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试验一塔河马鹿副结核病的现场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现场调查发现,鹿场内奶牛是可能的传染源,粪口途径为主要的传播途径;鹿场间为公鹿的引种更换;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5个试验鹿场均有副结核病的感染,其总阳性率为7.01%(15/214),最高为11.32%(6/53),最低为2.70%(1/37)。试验二副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从肠内容物中分离到一株副结核分枝杆菌,将该菌命名为MAPxj-RD。通过细菌培养查明了MAPxj-RD的生物学特性,16S rRNA、IS900、DMC、IS1311与保护性抗原基因检测均为阳性,两种亚型鉴定方法均显示分离株为C型副结核分枝杆菌;最适培养基为卵黄培养基;HPC去污比HPC和抗生素共同去污更容易分离到副结核分枝杆菌;初代接种物二次盲传后具可分离到副结核分枝杆菌;当液深<4 mm时细菌生长速度更快。试验三副结核分枝杆菌MAPxj-RD的动物试验动物试验表明,小鼠体重在试验周期中呈上升趋势,而检测粪便后未发现副结核分枝杆菌;使用优化的培养方法从小鼠的肝脏中成功分离到MAPxj-RD;病理切片经抗酸染色与HE染色后均发现MAPxj-RD的存在,且引起了与副结核病相似的病理变化;经PCR检测发现每只小鼠脏器中均有MAPxj-RD,肠组织中检出率最高,为100%(6/6),肾脏最低,为16.67%(1/6)。结论:综上,副结核病在塔河流域的鹿场已普遍存在,自然环境与鹿场环境极利于副结核病的传播,该病已成为鹿场的重要传染病;分离到一株C型副结核分枝杆菌并命名为MAPxj-RD,查明了MAPxj-RD的生物学特性与分子特性;对细菌培养方法进行了优化,并证明该方法可提高分离成功率,缩短培养时间;动物试验证明MAPxj-RD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确为塔河马鹿发病的致病菌。

李振亚[8](2019)在《河南省犊牛腹泻主要病原调查及两种病原分析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犊牛腹泻被称为新生犊牛的杀手,给牧场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制约着养牛业的健康发展。由于一些病原还具有潜在人兽共患风险,对公共卫生安全也具有一定威胁。导致犊牛腹泻的主要病原有病毒性腹泻病毒、轮状病毒、冠状病毒、大肠杆菌K99+、副结核分枝杆菌、隐孢子虫等。本研究对河南省犊牛腹泻主要病原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对毕氏肠微孢子虫和副结核分枝杆菌进行亚型分析,从而为犊牛腹泻防控和地方公共卫生安全提供参考。试验一河南省犊牛腹泻主要病原调查为调查河南省犊牛腹泻主要病原流行情况,了解犊牛腹泻病因,更有效防控犊牛腹泻,促进养牛业健康发展。共采集河南省12个地区1~6月龄有腹泻临床症状和无腹泻临床症状犊牛粪便样品187份,血液样品305份,采用ELISA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共检测到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阳性血样17份,检出率为5.57%;副结核分支杆菌阳性血样13份,检出率为4.26%;187份犊牛粪便样品中,微小隐孢子虫阳性样品47份,检出率为25.13%;轮状病毒阳性样品3份,检出率为1.60%;大肠杆菌K99+阳性样品8份,检出率为4.28%;冠状病毒阳性样品5份,检出率为2.67%。导致犊牛腹泻主要原因是病原感染,微小隐孢子虫的感染率为最高,以单一病原感染为主。依据各地区的病原流行情况,从而为犊牛腹泻防控提供参考。试验二 河南省犊牛毕氏肠微孢子虫分了生物学鉴定为了解河南省犊牛毕氏肠微孢子虫的情况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基于TTS基因,本试验用巢氏PCR方法针对河南省12个地区187份(腹泻和无腹泻症状)犊牛粪便样品进行毕氏肠微孢子虫检测鉴定,得到9份阳性样品,其总感染率为4.81%(9/187),不同地区的检出率出为6.67%~15.38%,平顶山地区检出率最高,为15.38%(2/13);其次是郑州地区检出率,为10.81%(4/13),再次是许昌地区检出率,为7.69%(2/26);开封地区检出率最低,为6.67%(1/15);其余地区地区未检出。序列对比结果显示,发现已报道的基因型6个,就J(n=4)、I(n=1)、BEB4(n=1)、CHC8(n=1)、Peru10(n=1)、Hnnan-Ⅳ(n=1),其中基因型J检出率最高,占阳性样品数的比例为44.44%(4/9)。种系进化Hnnan-Ⅳ(n=1)显示处于1群,人兽共患群,J(n=4)、1(n=1)、BEB4(n=1)、CHC8(n=1)、Peru10(n=1)全部位于2群,有潜在人兽共患风险。试验三 副结核分枝杆菌鉴定及基因型分析为了调查河南犊牛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情况,本研究是采用PCR方法对187份河南省(腹泻和无腹泻症状)犊牛粪便样品进行副结核分枝杆菌检测鉴定,并用在线限制性内切酶模拟预测Hinf1酶切位点对其核苷酸序列处理分析,鉴定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共检测到阳性样品11份,检出率为5.88%。仅在郑州、焦作、济源三地区检测到阳性样品,郑州检出率最低,为5.41%(2/37);焦作检出率其次,为27.2%(6/22);济源检出率最高,为33.33%(2/6);其余地区未检出。鉴定出3种副结核分枝杆菌亚型分别为,副结核分枝杆菌野牛型(n=6)、副结核分枝杆菌绵羊型(n=4)、副结核分枝杆菌牛型(n=1),占副结核分支杆菌检出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54.55%、36.36%、9.09%。

袁续,葛盼,侯力月,杨莉,陈颖钰,郭爱珍[9](2018)在《牛副结核病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牛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以牛慢性增生、顽固性肠炎、进行性消瘦及产奶量下降为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可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案。早期快速、准确的诊断,对于预防和消除副结核病、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和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健康高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研究的深入,针对副结核分枝杆菌的诊断技术不断被开发。本文从病原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角度对牛副结核分枝杆菌的诊断技术进行了介绍,以期能够为牛副结核病的快速诊断和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彭永[10](2018)在《副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及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文中研究表明副结核病(Paratuberculosis)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avium subspecies paratuberculosis MAP)引起的慢性肠道炎症,主要感染反刍动物,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广泛流行,目前尚未有国家宣布消灭副结核病。副结核病病程长,一般分为亚临床期和临床期,前者以细胞免疫为主,后者以体液免疫为主要方式。亚临床期持续时间较长,感染动物带菌但不排菌,且不表现出明显的腹泻等临床症状。当前,有关我国牛副结核病的流行情况报道较少。为了解牛副结核病在给我国局部地区的流行状况,本研究采用皮肤迟发性过敏反应(SDTH)、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PCR的方法,随机抽取山东地区3个奶牛场共1023头牛进行了检测。SDTH检测到的阳性牛为113头,可疑17头,群体阳性率为11.05%。不同牧场间阳性率水平差别较大,最高为20.16%,最低为6.45%。ELISA检测到的阳性牛为75头,群体阳性率为7.33%。抗体阳性率最高的牧场为16.05%,最低的为3.75%。对ELISA结果阳性牛进行粪便采集,提取粪便基因组进行IS900特异性片段PCR检测,共检测样本74份,阳性3份,阳性率为4.05%。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副结核病在山东地区牛场中普遍存在,部分牛场阳性率较高,副结核病已成为我国牛场面临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为了加强对副结核的病原研究,我们对皮肤迟发性过敏反应(SDTH)、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PCR均检测为阳性的牛2头、临床上表现出较强拉稀症状的牛7头,共9头牛进行了副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离研究。根据副结核分枝杆菌的抗酸特性,采用化学处理与抗生素处理法相结合,成功探索得到一种既能够抑制样本中杂菌生长,又能够保持样本中副结核分枝杆菌活性的方法。通过该方法,从两个不同牧场分离得到4株副结核分枝杆菌。对分离菌进行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IS1311特异性片段酶切验证,证实4个分离株均为S型副结核分枝杆菌,分别命名为pTB-SD-01,pTB-SD-02,pTB-SD-03,pTB-SD-04。为探索副结核分离株的动物感染特性,本研究将副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pTB-SD-01、pTB-SD-03,以及副结核分枝杆菌标准弱毒参考株316F、强毒参考株株Ⅲ-Ⅴ,分别感染C57B/L小鼠,在不同时间点检测小鼠外周血中IL-6、IL-10、IFN-γ以及β-actin等细胞因子的转录变化情况;通过ELISA方法检测副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消长的情况,从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两个方面全面分析不同毒力副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初步建立了副结核分枝杆菌动物感染模型。

二、副结核分枝杆菌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副结核分枝杆菌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牛群中禽分枝杆菌流行病学调查及牛结核诊断抗原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牛结核病病原学特征
    1.2 牛结核流行情况和危害
    1.3 牛结核的临床症状与病变特征
    1.4 牛结核病的诊断方法
        1.4.1 细菌学方法
        1.4.2 免疫学检测方法
        1.4.3 分子生物学诊断
        1.4.4 病理组织学观察
    1.5 禽分枝杆菌
    1.6 牛分枝杆菌主要诊断抗原
        1.6.1 ESAT-6 家族蛋白
        1.6.2 热休克蛋白(HSPs)
        1.6.3 MPB系列蛋白
        1.6.4 Ag85 复合物
        1.6.5 PE/PPE家族
        1.6.6 其他蛋白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菌种和质粒
        2.1.2 实验试剂
        2.1.3 仪器和器材
        2.1.4 主要试剂配制
    2.2 试验方法
        2.2.1 牛群中禽分枝杆菌流行病学调查
        2.2.2 检疫抗原的制备
        2.2.3 诊断抗原的田间应用
3 结果与分析
    3.1 牛群中禽分枝杆菌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3.1.1 禽结核、副结核和人猪型结核荧光定量标准曲线的建立
        3.1.2 特异性试验结果
        3.1.3 临床样品检测结果
        3.1.4 禽结核IFN-γ检测结果
        3.1.5 副结核抗体检测结果
    3.2 诊断抗原的制备结果
        3.2.1 质粒构建与酶切验证结果
        3.2.2 蛋白诱导表达结果
        3.2.3 Western blot鉴定结果
        3.2.4 蛋白表达纯化结果
        3.2.5 纯化蛋白浓度的测定结果
    3.3 诊断抗原田间应用的结果
        3.3.1 敏感性与特异性实验的结果
        3.3.2 工作浓度的结果
        3.3.3 田间试验的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阿克苏地区6个规模化牛场奶牛副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副结核病简介
    1.2 副结核分枝杆菌
        1.2.1 形态及染色特性
        1.2.2 培养特性及抵抗力
    1.3 副结核病的危害
    1.4 副结核病的国内外流行情况
        1.4.1 国外流行情况
        1.4.2 国内流行现状
    1.5 副结核病的流行特点
    1.6 致病机制及病理变化
        1.6.1 致病机制
        1.6.2 临床症状
        1.6.3 病理变化
    1.7 牛副结核病的诊断方法
        1.7.1 直接镜检法
        1.7.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ELISA)
        1.7.3 分子生物学诊断(PCR)
    1.8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阿克苏地区6个规模化牛场奶牛副结核病的血清学调查
    2.1 试验材料
        2.1.1 样品来源
        2.1.2 检测试剂
        2.1.3 主要试验仪器
    2.2 方法
        2.2.1 操作步骤
        2.2.2 计算结果
        2.2.3 结果判断
    2.3 副结核分枝杆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2.3.1 不同规模化牛场奶牛副结核抗体检测结果
        2.3.2 不同月龄奶牛副结核抗体检测结果
        2.3.3 不同胎次奶牛副结核抗体检测结果
    2.4 讨论与分析
        2.4.1 不同规模化牛场奶牛副结核病的流行情况
        2.4.2 不同月龄奶牛副结核病流行情况
        2.4.3 不同胎次奶牛副结核病的流行情况
    2.5 小结
第3章 阿克苏地区6个奶牛场MAP病原学检测与分析
    3.1 试验材料
        3.1.1 样品及阳性对照
        3.1.2 主要试验仪器
        3.1.3 试验试剂
    3.2 试验方法
        3.2.1 样品的处理
        3.2.2 抗酸染色镜检
        3.2.3 提取DNA
        3.2.4 引物
        3.2.5 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
        3.2.6 副结核分枝杆菌的F57 基因的克隆和鉴定
        3.2.7 测序及分析
    3.3 结果
        3.3.1 抗酸染色结果
        3.3.2 副结核分枝杆菌F57特异性引物的扩增结果
        3.3.3 副结核分枝杆菌DMC亚型基因的扩增结果
        3.3.4 副结核分枝杆菌F57 特异性基因序列的测序结果
        3.3.5 副结核分枝杆菌F57 特异性引物的序列比对结果
        3.3.6 副结核分枝杆菌DMC亚型分型基因测序的序列结果
        3.3.7 副结核分枝杆菌DMC亚型基因的序列比对结果
        3.3.8 F57 基因序列同源性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的结果
        3.3.9 DMC亚型同源性及系统进化树构建的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副结核分枝杆菌抗原蛋白表面展示载体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副结核病概述
        1.1.1 病原学及流行病学
        1.1.2 副结核病致病机制研究
        1.1.3 副结核病的检测
        1.1.4 副结核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1.2 细菌表面展示系统
        1.2.1 冰核蛋白展示平台
        1.2.2 细菌表面展示技术的应用
    1.3 活载体疫苗研究进展
        1.3.1 细菌活载体疫苗
        1.3.2 病毒活载体疫苗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副结核分枝杆菌抗原蛋白表面展示疫苗载体的构建
    2.1 材料
        2.1.1 载体和菌株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1.4 主要溶液
    2.2 方法
        2.2.1 引物设计及目的基因PCR扩增
        2.2.2 重组质粒的构建
        2.2.3 重组菌株的构建及免疫印迹检测
        2.2.4 免疫荧光检测目的蛋白表达
        2.2.5 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菌体组分
        2.2.6 免疫电镜检测目的蛋白表达定位
    2.3 结果
        2.3.1 目的基因PCR扩增结果
        2.3.2 重组质粒PCR鉴定结果
        2.3.3 目的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结果
        2.3.4 免疫荧光检测结果
        2.3.5 蔗糖密度梯度离心菌体组分分离结果
        2.3.6 免疫电镜检测结果
    2.4 讨论
第三章 表面展示疫苗免疫效果评价
    3.1 材料
        3.1.1 实验动物及菌株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
        3.1.4 主要溶液
    3.2 方法
        3.2.1 动物分组及免疫
        3.2.2 小鼠血清抗体效价检测
        3.2.3 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分离
        3.2.4 小鼠CD4~+T和CD8~+T细胞数量及百分比测定
        3.2.5 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检测
        3.2.6 小鼠淋巴细胞增殖试验
        3.2.7 细胞因子转录水平检测
        3.2.8 小鼠组织病理损伤观察
        3.2.9 组织荷菌量计数
    3.3 结果
        3.3.1 血清抗体效价检测结果
        3.3.2 CD4~+T和CD8~+T细胞数量及百分比测定结果
        3.3.3 血清细胞因子检测
        3.3.4 淋巴细胞增殖结果
        3.3.5 细胞因子转录水平检测结果
        3.3.6 组织荷菌量计数结果
        3.3.7 小鼠组织病理损伤评价
    3.4 讨论
第四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山羊副结核病的检测和MHC-DRB3基因与副结核病感染相关抗病性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副结核病
    1.2 副结核分枝杆菌
    1.3 副结核病的致病机理
    1.4 副结核病的流行病学
    1.5 副结核病的临床症状及病理表现
        1.5.1 临床症状
        1.5.2 病理剖检
        1.5.3 病理组织学检查
    1.6 副结核病的诊断方式
        1.6.1 副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培养
        1.6.2 分子生物学检测
    1.7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1.7.1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分类
        1.7.2 山羊的MHC基因研究进展
        1.7.3 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1.8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试验材料及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检测样本的采集
        2.1.2 试剂盒
        2.1.3 试验仪器和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病理剖检及组织学检查
        2.2.2 剖检羊粪便病原体全序列基因组检测及分析
        2.2.3 巢式PCR法检测副结核分枝杆菌
        2.2.4 引物合成
        2.2.5 PCR扩增目的片段
        2.2.6 电泳试验
        2.2.7 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抗体
        2.2.8 血液MHC-DRB3 全序列基因检测
3 试验结果
    3.1 剖检病羊检查结果
        3.1.1 病理剖检结果
        3.1.2 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3.1.3 测序结果对比及分析
    3.2 粪便及血液病原体检测结果
        3.2.1 粪便病原体检测结果
        3.2.2 血液病原体检测结果
    3.3 血清中抗体检测结果
    3.4 MHC-DRB3 全序列基因组测序结果对比及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内蒙古部分地区羊副结核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学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副结核病简介
    1.2 副结核分枝杆菌
    1.3 副结核分枝杆菌分型
        1.3.1 分型依据
        1.3.2 基因分型的作用
    1.4 副结核病致病机理
    1.5 副结核病流行病学
    1.6 副结核病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1.7 流行情况及研究进展
    1.8 副结核病诊断方法
        1.8.1 临床诊断及病原学诊断
        1.8.2 细菌分离培养
        1.8.3 分子生物学诊断
        1.8.4 免疫学诊断
    1.9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内蒙古部分地区羊副结核病血清学调查
    2.1 材料
        2.1.1 病料
        2.1.2 主要试剂及耗材
        2.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2.2 抗体检测方法
        2.2.1 结果计算公式
        2.2.2 结果判定
    2.3 结果
        2.3.1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3 副结核分枝杆菌的PCR鉴定及基因序列分析
    3.1 材料
        3.1.1 病料
        3.1.2 引物
        3.1.3 试剂
        3.1.4 仪器
    3.2 方法与步骤
        3.2.1 副结核分枝杆菌DNA的提取
        3.2.2 分子鉴定实验
        3.2.3 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
        3.2.4 测序以及序列分析
    3.3 结果
        3.3.1 凝胶电泳结果
        3.3.2 序列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4 副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4.1 材料
        4.1.1 病料
        4.1.2 主要试剂及耗材
        4.1.3 主要实验器材
    4.2 方法
        4.2.1 样品处理
        4.2.2 接种培养基
        4.2.3 PCR鉴定
        4.2.4 Mycobactin J依赖性检测
    4.3 细菌分离培养结果
        4.3.1 菌落形态观察
        4.3.2 PCR鉴定结果
        4.3.3 Mycobactin J依赖性检测结果
    4.4 讨论
    4.5 小结
5 全文讨论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6)新疆部分地区牛副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及抗体ELISA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牛副结核病的研究进展
    引言
    1.副结核的致病机理
    2.副结核病的危害
    3.牛副结核病的流行现状
    4.副结核病的临床症状
    5.副结核病的诊断
        5.1 皮下变态反应检测
        5.2 细菌学检测
        5.3 免疫试纸的快速诊断
        5.4 分子生物学检测
        5.5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5.6 琼脂扩散实验(AGID)
        5.7 补体结合实验(CFT)
    6.副结核病的防治措施
    7.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实验部分
    试验一 新疆不同地区牛副结核病血清学调查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血清来源
        1.1.2 检测试剂盒
        1.1.3 主要仪器设备
        1.2 方法
        1.2.1 MAP的抗体检测的实验操作
        1.2.2 阴阳性判定成立的条件
        1.2.3 计算方法及结果判定标准:
        2.结果
        3.讨论
        3.1 新疆地区牛副结核病的流行情况
        3.2 牛副结核病检测方法应用情况
        3.3 新疆地区牛副结核病的防控措施
    试验二 新疆部分地区疑似牛副结核病病例的PCR检测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病牛的选取
        1.1.2 粪便样本采集
        1.1.3 引物的设计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1.2.2 诊断方法
        1.2.3 病料采集与处理
        1.2.4 病料中总DNA的提取
        1.2.5 嵌套法PCR
        2.结果
        2.1 调查病牛的临床症状
        2.2 嵌套法PCR检测结果
        2.3 扩增基因序列分析
        3.讨论
        3.1 牛副结核病临床诊断
        3.2 PCR技术优势
        3.3 新疆地区临床病例鉴别诊断
    实验三 牛副结核分枝杆菌(MAP)MAP3290-1595 串联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反应原性检测
        1.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试剂
        1.2 目的基因的获取
        1.3 载体构建及质粒鉴定
        1.4 MAP3290-1595 蛋白的原核表达
        1.5 MAP3290-1595 蛋白的纯化
        1.6 MAP3290-1595 蛋白的反应原性检测
        2.结果
        2.1 抗原表位分析
        2.2 重组质粒pET30a-MAP3290-1595 的鉴定结果
        2.3 重组质粒载体pET30a-MAP3290-1595 的诱导表达
        2.4 MAP3290-1595 蛋白纯化
        2.5 MAP3290-1595 重组蛋白的鉴定
        2.6 MAP3290-1595 蛋白的反应原性检测
        2.7 牛副结核病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3.讨论
        3.1 抗原蛋白的选取
        3.2 原核表达体系的优点
        3.3 ELISA检测方法的难度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附件

(7)塔河马鹿源副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引言
    文献综述
        1 副结核病介绍
        2 副结核分枝杆菌
        3 副结核病致病机理
        4 副结核病流行病学
        5 副结核病临床症状与剖检
        6 副结核病诊断方法进展
        6.1 细菌学诊断
        6.2 分子生物学检测
        6.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7 副结核分枝杆菌分型方法
        7.1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7.2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
        7.3 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
        7.4 IS900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IS900-RFLP)
        7.5 重复序列
        7.6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
        7.7 全基因组测序(WGS)
        8 保护性抗原
        8.1 烷基过氧化物还原酶(Ahp)
        8.2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8.3 抗原85 复合物(Ag85)
        8.4 糖基转移酶与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
        8.5 22ku脂蛋白(P22)
        8.6 假定蛋白MAP0862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马鹿副结核病的现场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1 材料
        1.1 病料
        1.2 主要试剂及耗材
        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2 方法
        2.1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2.2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3 结果
        3.1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3.2 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试验二 副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培养条件优化
        1 材料
        1.1 病料
        1.2 主要试剂及耗材
        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2 方法
        2.1 临床检查
        2.2 培养基制作
        2.3 涂片镜检
        2.4 接种物处理
        2.5 培养物接种与分枝杆菌素依赖性检测
        2.6 部分培养与生化特性检测
        2.7 副结核分枝杆菌DNA提取
        2.8 副结核分枝杆菌分子鉴定
        2.9 副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方法的优化
        3 结果
        3.1 临床与剖检结果
        3.2 抗酸染色结果
        3.3 细菌分离培养与分枝杆菌素依赖性检测结果
        3.4 部分培养与生化特性检测结果
        3.5 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IS900 分子鉴定
        3.6 MAPxj-RD亚型鉴定结果
        3.7 MAPxj-RD保护性抗原基因检测结果
        3.8 MAPxj-RD培养方法优化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试验三 副结核分枝杆菌MAPxj-RD的动物试验
        1 材料
        1.1 主要试剂及耗材
        1.2 主要仪器及设备
        2 方法
        2.1 细菌培养与菌量测定
        2.2 动物感染
        2.3 粪样采集与体重测定
        2.4 感染动物剖检及病料采集
        2.5 MAPxj-RD分离培养
        2.6 病理切片制作
        2.7 组织基因组提取与IS900 基因检测
        3 结果
        3.1 体重测定结果
        3.2 MAPxj-RD分离培养结果
        3.3 病理切片结果
        3.4 粪便镜检与PCR检测结果
        3.5 组织IS900 基因检测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全文总结
第四章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8)河南省犊牛腹泻主要病原调查及两种病原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符号说明
摘要
文献综述
    引言
    1 犊牛腹泻的病因
        1.1 大肠杆菌K99~+
        1.2 副结核分枝杆菌
        1.3 病毒病毒性腹泻病毒
        1.4 轮状病毒
        1.5 牛冠状病毒
        1.6 隐孢子虫
        1.7 毕氏肠微孢子虫
    2 犊牛腹泻的危害
    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3.1 河南省犊牛腹泻病原流行情况调查
        3.2 河南省犊牛毕氏肠微孢子虫分子生物学鉴定
        3.3 副结核分枝杆菌鉴定及酶切位点分析
试验一 河南省犊牛腹泻主要病原调查
    引言
    1 试验材料
        1.1 实验样品
        1.2 试验仪器
    2 试验方法
        2.1 采集样品与保存
        2.2 样品的处理
        2.3 犊牛腹泻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病原调查
        2.4 犊牛腹泻隐孢子虫调查
        2.5 犊牛腹泻轮状病毒、冠状病毒和大肠杆菌K99+调查
        2.6 副结核分支杆菌调查
    3 结果与分析
        3.1 河南省犊牛腹泻病原调查结果
        3.2 犊牛腹泻病原地区流行情况
    4 讨论
    5 结论
试验二 河南省犊牛毕氏肠微孢子虫分子生物学鉴定
    引言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样品
        1.2 试验仪器
        1.3 试验试剂
    2 试验方法
        2.1 样品采集与储存
        2.2 样品的处理
        2.3 粪便样品全基因组DNA提取
        2.4 引物设计合成
        2.5 PCR扩增
        2.6 PCR扩增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
        2.7 PCR反应阳性样品胶回收
        2.8 PCR扩增产物的序列测定
        2.9 产物的序列分析及基因型鉴定
        2.10 种系发育关系分析
        2.11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毕氏肠微孢子虫鉴定结果
        3.2 河南省不同地区毕氏肠微孢子虫流行情况
        3.3 基因型种系发育关系分析
    4 讨论
试验三 副结核分枝杆菌鉴定及酶切位点分析
    引言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样品
        1.2 试验仪器
        1.3 试验试剂
    2 试验方法
        2.1 样品采集与储存
        2.2 样品的处理
        2.3 样品核酸提取
        2.4 引物设计合成
        2.5 PCR扩增
        2.6 脂糖凝胶电泳
        2.7 PCR反应阳性样品胶回收
        2.8 PCR扩增产物的序列测定
        2.9 在线Hinfl酶切位点预测
    3 结果
        3.1 测序结果
        3.2 在线Hinfl酶切位点预测结果
    4 讨论
创新点
附表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成果汇总
ABSTRACT

(9)牛副结核病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副结核病诊断方法
    1.1 病原学检测
        1.1.1. 细菌分离培养
        1.1.2. 直肠黏膜粪便检菌法
    1.2 免疫学检测方法
        1.2.1. 皮肤变态反应 (SDTH)
        1.2.2. 全血γ-干扰素ELISA
        1.2.3. 胶体金检测技术
        1.2.4. 补体结合试验 (CFT)
        1.2.5. 琼脂扩散试验 (AGID)
    1.3 分子生物学检测
    1.4 其他检测技术
2 结语

(10)副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及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引言
    1.1 副结核分枝杆菌与副结核病简介
        1.1.1 副结核分枝杆菌
        1.1.2 副结核病症状及危害
    1.2 副结核病检测诊断方法
        1.2.1 细菌学检测
        1.2.2 血清学检测
        1.2.3 细胞免疫介导试验
        1.2.4 其他检测方法
    1.3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牛副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
    2.1 引言
    2.2 材料
        2.2.1 主要试剂及耗材
        2.2.2 主要仪器、设备
    2.3 方法
        2.3.1 皮肤延迟变态反应试验(SDTH)
        2.3.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2.3.3 PCR方法检测
    2.4 结果
        2.4.1 SDTH阳性率
        2.4.2 ELISA抗体阳性率
        2.4.3 PCR方法检测结果
    2.5 讨论
第三章 副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3.1 引言
    3.2 材料
        3.2.1 主要试剂及耗材
        3.2.2 主要仪器、设备
    3.3 方法
        3.3.1 副结核培养基制备
        3.3.2 副结核分枝杆菌分离
        3.3.3 抗酸染色与病理切片制作
        3.3.4 副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提取
        3.3.5 副结核分枝杆菌PCR鉴定及分型
        3.3.6 副结核补体结合实验(CFT)
        3.3.7 人工感染副结核阳性血清与自然感染血清效价ELISA比较
    3.4 结果
        3.4.1 分离得到副结核分枝杆菌
        3.4.2 抗酸染色与病理切片
        3.4.3 IS900特异性片段PCR验证
        3.4.4 IS1311特异性片段验证及分型
        3.4.5 补体结合试验
        3.4.6 人工感染血清与自然感染血清ELISA抗体效价比较
    3.5 讨论
第四章 副结核分枝杆菌小鼠感染模型建立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动物及菌株
        4.2.2 主要试剂、耗材
        4.2.3 主要仪器、设备
    4.3 方法
        4.3.1 菌种复苏及培养
        4.3.2 细菌量及活性的测定
        4.3.3 动物感染
        4.3.4 感染小鼠剖检
        4.3.5 感染小鼠外周血RNA提取
        4.3.6 感染小鼠血清收集
        4.3.7 副结核分枝杆菌抗体ELISA检测板制备
        4.3.8 感染血清抗体ELISA测定
        4.3.9 cDNA文库构建
        4.3.10 引物设计
        4.3.11 引物特异性检测
        4.3.12 qRT-PCR检测细胞因子
    4.4 结果
        4.4.1 血清中抗体ELISA检测
        4.4.2 小鼠外周血中不同细胞因子转录水平差异
    4.5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5.1 实验结论
    5.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副结核分枝杆菌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牛群中禽分枝杆菌流行病学调查及牛结核诊断抗原的研制[D]. 张建东. 山东农业大学, 2021(01)
  • [2]阿克苏地区6个规模化牛场奶牛副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D]. 布帕提买木·麦麦提.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3]副结核分枝杆菌抗原蛋白表面展示载体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效果评价[D]. 丁仕豪.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4]山羊副结核病的检测和MHC-DRB3基因与副结核病感染相关抗病性的初步研究[D]. 丁涵.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5]内蒙古部分地区羊副结核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学鉴定[D]. 程慧欣.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6]新疆部分地区牛副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及抗体ELISA检测方法研究[D]. 张哲.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7]塔河马鹿源副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D]. 高建鹏.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8]河南省犊牛腹泻主要病原调查及两种病原分析研究[D]. 李振亚. 河南农业大学, 2019(04)
  • [9]牛副结核病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J]. 袁续,葛盼,侯力月,杨莉,陈颖钰,郭爱珍. 中国奶牛, 2018(09)
  • [10]副结核分枝杆菌分离及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D]. 彭永.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2018(08)

标签:;  ;  ;  ;  ;  

副结核分枝杆菌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