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赛艇队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分析

国家赛艇队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分析

一、国家赛艇队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沈建昆[1](2021)在《福建省优秀赛艇运动员冬训期身体机能状态和身体素质指标的测试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

吴国栋[2](2020)在《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诊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规则以综合优势作为评定胜负的依据,突出拳击运动强对抗的本质,从而对拳击运动员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与欧美拳击强国相比,我国男子拳击运动整体实力存在较大的差距,体能上尤为突出。补偿我国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上的短板,缩短与世界男子拳击强队的差距,是提升比赛能力的首要任务。因此,通过对新规则下拳击比赛变化特点以及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特征的深入研究,可为我国男子拳击体能训练树立科学、明确的指导思想,把握正确的训练方向,科学安排体能训练负荷并合理运用训练手段与方法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建立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评价体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运动员体能水平诊断,可加深对我国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特征的认识,了解制约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进行个体态势与差距诊断,定量认识每名运动员体能总体发展水平与期望值差距,提高拳击体能训练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本文以新规则下拳击比赛变化对运动员体能水平的影响为切入点,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专家调查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分析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特征;其次,通过筛选典型体能评价指标、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建立评价标准三个步骤,构建轻量级别、中量级别和重量级别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评价体系;最后,通过建立体能各级指标的优、劣势临界值和目标挑战模型,完善拳击运动体能训练理论,为定量评估不同体重级别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新规则下拳击比赛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1)比赛中场上运动变化:“重拳技术和围绳防守战术运用次数明显增多,有效进攻时间更多,持续交手时间更长,交手密度增大,肢体关键性技术动作运用增多,对抗强度更大”;2)制胜特征中的制胜依据变化:“比赛能力更加全面”;制胜因素变化:“快、全、控、准、重、变,其中重是新的制胜因素”;制胜策略变化:“进攻、防守积极主动,重拳突破,敢于中近距离的强对抗,不轻敌、不气馁、全力以赴”;3)技术运用变化:“技术运用更全面、组合拳使用频率更高、直拳技术更简洁有效、攻防技术转化节奏更快”。(2)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特征主要表现为:健将组运动员体能各项指标值均优于一级组运动员。不同体重级别中,不同体重级别运动员在长度、围度和充实度指标上具有明显的形态特征;重量级别运动员具有明显的无氧和有氧工作能力弱、力量强、柔韧性好的特征;轻量级别和中量级别运动员具有明显的专项耐力和协调灵敏强的特征。与国外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相比,我国运动员在体脂率、最大摄氧量、击打力量、反应速度以及柔韧性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建议教练员进行有针对性地减脂、耐力、力量、速度和柔韧性训练。(3)通过初选、专家筛选和统计学筛选,最终确定以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3个维度的17项典型性体能评价指标组成的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确定了运动员体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根据体育测量与评价原理制定了三个体重级别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的体能评分标准和等级评价标准,评分标准经回代检验显示能够很好地反映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的实际水平,具有较好的评价效果。(4)通过对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评价指标权重的分析,发现三个体重级别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的体能共性特征:运动素质是影响体能水平的核心因素;围度指标是身体形态的核心指标;无氧、有氧指标是身体机能的核心指标;力量和速度是运动素质的核心指标,其中力量随着体重级别的增加而递增。建议在体能训练中将上述核心指标作为训练的主要内容。(5)以第一阶段149名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典型性体能评价指标数据为基础,建立体能各级指标的优、劣势临界值和目标挑战模型,并对第二阶段25名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进行了个体态势诊断和差距诊断,结果表明: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上整体差距较大;柔韧性素质弱是三个体重级别运动员的共性问题;出拳距离、负荷适应和恢复能力、激素水平、柔韧性素质较弱是中量级别运动员的共性问题;专项耐力和柔韧性素质较弱是重量级别运动员的共性问题,较好地反映运动员体能实际水平,说明所建立的优、劣临界值和目标挑战模型具备科学性和准确性,建议在训练实践中投入使用。

杨志亭[3](2020)在《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及评价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短道速滑是我国冬季运动项目在奥运会上夺取金牌的重点项目,尤其是在我国取得了2022年第24届冬奥会的举办权之后,其任务更显艰巨。近年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技、战术水平发展较快,已经接近世界先进国家运动员水平,但他们却由于体能不足原因,常在世界大赛的最后时刻功亏一篑。体能不足主要是体能训练效率较低问题。我国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训练效率低,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对短道速滑体能特征缺乏精准的了解,缺少对运动员体能特征进行评价的标准,导致无法实施具有针对性的训练,使体能训练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探析我国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尝试制定适合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体能特征的评价标准,以加强对运动员体能监控能力体系建设,增强运动员体能训练效果,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进行了如下研究。首先,运用文献资料法,从理论上论证了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体能及体能特征的内涵与外延,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69项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测试初选指标;其次,运用德尔菲法,对初选测试指标进行了2轮专家筛选,最终得到了30项测试指标;第三,在吉林省、黑龙江省冬管中心随机抽取了70名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30名运动健将、40名一级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并对其进行体能特征指标测试;第四,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参加测试的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指标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了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整体项目体能特征指标,并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第五,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以参加测试运动员具体项目(500米、1000米、1500米等奥运项目)的运动成绩为因变量,以因子分析法得到的整体项目体能特征指标测试结果为自变量,从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三个方面对测试指标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出了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具体项目体能特征指标,并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标准;最后,构建了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模型。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综合运用测试法、因子分析法、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优秀运动员体能特征评价标准是可行的、有效的。2、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整体项目体能特征主要表现为:身体充实度大、体脂率低、臀部肌肉发达等身体形态特征,较强的无氧代谢供能与有氧代谢供能能力、快速消除疲劳能力等生理机能特征,强大的蹲屈滑行无氧耐力与两腿交替蹬伸的爆发力、较快的滑行速度、良好的单腿支撑平衡能力、快速调整身体姿势能力等运动素质特征;其中蹲屈滑行无氧耐力、无氧代谢供能能力、身体充实度等特征对其运动成绩影响较大。3、我国优秀男子500米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为:身体充实度大、臀部肌肉发达、磷酸原系统与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强、蹲屈姿势无氧耐力强、两腿连续蹬伸爆发力强、综合力量大、灵敏柔韧性好等特征,其中蹲屈姿势无氧耐力、两腿连续蹬伸爆发力、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等特征对其运动成绩影响较大。4、我国优秀男子1000米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为:身体充实度大、体脂率低、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强、疲劳恢复能力强、蹲屈姿势无氧耐力强、移动速度快、综合力量大、灵敏柔韧性好等特征,其中蹲屈姿势无氧耐力、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移动速度等特征对其运动成绩影响较大。5、我国优秀男子1500米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为:身体充度实大、体脂率低、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强、有氧氧化系统供能能力强、蹲屈姿势无氧耐力好、移动速度快、综合力量大、灵敏柔韧性好等特征,其中蹲屈姿势无氧耐力、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移动速度等特征对其运动成绩影响较大。

董徽徽[4](2019)在《4周下肢间歇负压干预对男子赛艇运动员微循环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间歇负压是一种无任何副作用的理疗方法,在国外已有部分研究表明其能够促进体能的快速恢复,但在国内相关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观察间歇负压对赛艇运动员干预4周过程中其常规机能指标、微循环相关指标、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的变化特点,并分析间歇负压对运动员机能状态的恢复作用,以期为我国运动员在体能的快速恢复上开辟一条新的途径。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以14名国家赛艇队公开级男子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实验方案:根据训练安排,冬训期间,国家赛艇集训队运动员在贵阳红枫湖进行训练,2018年2月19至2018年3月19日的4周内每周用下肢间歇负压舱对实验组运动员进行干预5次,每次干预20分钟,而对照组运动员不采取其他恢复干预的手段,每周均对两组队员进行常规机能指标、微循环指标、心率变异性指标的测试。研究结果:1、生化指标的变化:(1)两组的RBC和HCT在各周次中组内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HGB在第4周的测试结果与第1周相比降低具有显着性(p<0.012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实验组队员的CK和BU值在各周次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CK值在第3周的测试中与基础值相比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5),且高于试验组(p<0.05),其第4周的CK又低于第3周(p<0.0125)。对照组的BU值在第1周中的测试结果高于基础值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5)。(3)两组的NO组内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4)对照组队员的T值在第4周的测试结果与基础值相比下降具有显着性变化(p<0.05),C和T/C无论是组间或组内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5)DA、NE和E无论是组间或组内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2、微循环指标的变化:(1)加热前微循环指标组内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别。(2)试验组中的加热后MBP和加热后CMBC在第3周和第4周的测试结果高于对照组(p<0.05)。而加热后AVBC在组内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别。(3)试验组的MBP差值和CMBC差值在第3周和第4周的测试结果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CMBC差值在第3周的测试结果与第1周相比增高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25);AVBC差值组内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3、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的变化:(1)试验组的SDNN在第3周的测试结果高于对照组(p<0.05),RMSSD组间组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2)试验组的HF在第2周和第3周的测试结果高于对照组(p<0.05),而试验组的LF/HF在第1、3和4周的测试结果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论:1.四周的间歇负压干预能够提高队员的生理调节功能,促进队员的血液循环加速,加快机体的合成代谢,提高氧转运系统的动员能力,对代谢废物的排除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四周的间歇负压干预能够提高队员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和血细胞的动员能力,进而提高其微循环血流储备能力,对其机能状态和运动能力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3.四周的间歇负压干预能够抑制交感神经的活性,提高迷走神经的活性,有利于促进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

王振东[5](2019)在《我国优秀男子竞走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身体机能变化趋势研究》文中认为现代竞走运动已从过去单纯比拼运动员耐力,转变为对运动员技术、耐力、战术运用能力、团队配合能力、意志品质等综合能力的比拼,这要求运动员各方面都要做到协同发展,不能存在短板。自2000年奥运会后,我国竞走运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低潮,这与教练与过度追求“专项速度”的训练有直接关系,通过对国外竞走项目研究,发现通过对运动员生理生化指标监测来掌控运动员身体机能变化是一个简单而可行的办法,从而避免过度训练和不合理训练行为的发生。本文以我国优秀男子竞走运动员3名江苏省竞走队运动员代表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逻辑分析、实验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3名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研究,分析其高原训练时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我国竞走运动高原训练提供一定理论帮助。研究结果表明:1高原训练使运动员无氧阈速度提高,而通过掌控运动员无氧阈速度变化情况,有助于教练员从实际出发制定训练计划;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血红蛋白指标出现由低到高再到低的情况,说明高原低氧环境使运动员血红蛋白指标提高,在适应高原环境后血红蛋白指标逐渐下降。2高原训练期间运动员运动中心率出现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随着高原训练的不断深入而下降,并缓慢趋于平稳;晨脉指标在高原训练期间存在一定波动,整体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3运动员在前后3次相同负荷高原训练中血乳酸变化整体出现由低到高再到低的变化趋势,且随着高原训练的深入而日趋平稳。4运动员在进入高原后肌酸酶出现明显增高,但随着高原训练不断加深肌酸酶慢慢回落日趋平稳;血尿素指标高原训练期间存在一定波动,但整体趋于平稳。5运动员在前后3次相同负荷高原训练课后尿蛋白指标出现由高到低,且趋于平稳的趋势;次日晨起尿蛋白指标第三次训练相对最低,其次为第二次,第一次最高,说明运动员随着高原训练的加深,大负荷训练后身体恢复越来越快,身体机能不断得到提高。6运动员在高原训练期间血清睾酮指标存在一定波动,整体呈现由高到低再到高的过程。

邓旭[6](2018)在《湖北省优秀男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备战全运会期间机能变化和训练监控》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参加2017年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的湖北省优秀男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赛艇运动员训练阶段中生理生化指标的监控,探讨赛艇运动员在不同训练阶段身体机能指标的变化规律,为今后湖北省男子赛艇公开级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监控和训练方法提供科学化的参考。研究方法:在全运会赛前十六周的训练周期中,其中前3周为大训练量周,第四周训练量下降为调整周,后5—7周训练量明显增加,三周的大训练量周开始,第8周减量为调整周,第9周、10周为大训练量周,第11周是调整周,第12周、13周是大训练量周,第14周、15周、16周出现明显的赛前减量,作为赛前调整周。对部分指标如:晨脉、血红蛋白水平(HB)、白细胞水平(WBC)、血尿素(BU)、血清肌酸激酶(CK)、血睾酮(T)以及水上2km血乳酸和测功仪多级负荷血乳酸进行测试,并根据训练量和训练强度进行统计。结果与结论:1.血红蛋白浓度与每周训练量存在中度负相关(r =-0.35),血尿素浓度与每周训练量存在中度正相关(r = 0.38)。HB和BUN与训练量均存在一定相关性,大量周时HB浓度普遍下降,调整周HB浓度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大量周时BUN浓度普遍较高,调整周BUN浓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血红蛋白浓度和血睾酮的变化表现出中度相关性,并具有显着性意义(r = 0.459,p<0.05),血睾酮处于较高水平时,血红蛋白浓度也较高,此时的训练阶段运动员处在较好的机能状态。HB和BUN警戒值的计算和设立对运动员的科学保障和教练员的科学化训练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使得训练计划科学有效的进行。2.晨脉作为一个简单易行的指标,利用警戒值及时反映运动员的机能状况,对训练负荷进行监控,具有一定的意义。3.在赛前训练周期中,湖北省男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体重呈现上下波动,去脂体重显着提高(p<0.05),体脂百分比表现显着下降(p<0.05)。在训练过程中增加去脂体重,降低脂肪百分比对湖北省男子赛艇公开级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有着积极作用。4.多级负荷测试中第5级负荷在相同级别强度下,运动后乳酸显着降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经过系统的训练,湖北省男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的多级负荷测试血乳酸曲线有右移趋势,专项有氧能力显着提高,为全运会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基础。

郜洋[7](2017)在《对白山市速滑运动员赛前高住低训期间生理生化负荷指标变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员水平与国际一流速度滑冰运动员水平相比整体差距较大,主要表现为速度和速度耐力较差、有氧基础低。为解决这一关键技术问题国外选手大多赛前会进行高原训练,但是我国由于地理因素的限制,我国至今没有海拔2300米以上的场馆,为解决这一难题吉林体育学院重点实验室建造了自己的低氧实验室,人工模拟2800米的海拔,并在第十三届冬运赛前应用到白山市速滑代表队两名速度滑冰运动员训练中。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高住低练训练方法,运动员晚上九点入驻到第二天早上七点出舱,连续入驻四周;对刘子平、岳圆两名运动员高住低训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监测,分析发现:1、实验前后刘子平、岳圆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的值升高,说明运动员对氧气的运输和利用能力提升;晨脉下降,说明运动员的心脏得到强化;睾酮、血尿素和肌酸激酶的值在合理范围内,说明教练员的训练安排合理;综合说明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良好。2、实验前后刘子平、岳圆的无氧阈功率、30秒无氧功的峰值和平均值提高,无氧阈心率下降,说明高住低训对运动员有氧、无氧代谢能力有促进作用。3、通过对两名优秀青少年男子速度滑冰运动员赛前高住低训的训练,了解到速度滑冰运动员在赛前高住低训期间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这为以后白山市速度滑冰运动员的赛前训练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持。

杨勇[8](2016)在《女子赛艇运动员冬训期间承受训练负荷能力与状态诊断的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在对训练负荷统计和量化方法的基础上,以河南省女子赛艇队公开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研究训练负荷、身体机能测试指标和专项成绩之间的关系,针对赛艇女子公开级运动员,制定生理、生化指标与训练负荷变化结合的承受训练负荷的诊断方法。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河南省女子赛艇公开级运动员12名,进行了为期16周的诊断与监测。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了解赛艇训练负荷强度的分级、负荷诊断的主要指标和方法;采用实验法在冬训的最后两个阶段记录、统计、计算训练负荷量、强度、总负荷;每周一抽取安静时晨静脉血进行身体机能指标(包括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血红蛋白Hb、血睾酮T、皮质醇C)测试。用平均数士标准差(X±S)对数据进行记录;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训练负荷、身体机能状态与专项成绩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通过训练负荷、身体机能状态等指标对2km测功仪成绩、5km测功仪成绩进行逐步回归,得出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肌酸激酶指标的变化与总负荷的变化并非完全一致;如果血尿酸处于高位、运动员正处于疲劳状态时,并不一定随负荷的变化而明显变化,总的来说血尿酸指标随总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在训练调整时期若出现BU值上升,则是疲劳产生的征兆;Hb与训练负荷的变化并不完全一致,虽然其低点基本与BU的高点对应,但相对滞后,因此考虑应用Hb评价负荷量时与BU结合起来;T和T/C基本上能反映运动员的机能状态。结论:本文在充分探讨赛艇训练负荷量化方法基础上,初步制定了生化指标与负荷变化相结合的运动员承受训练负荷状态诊断的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对赛艇运动员进行了为期16周的诊断与监测,该方法经初步验证,能较为及时、准确、客观地反映训练负荷,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并且能较为准确地反映运动员机能状态。

王玉新[9](2014)在《上海男子赛艇运动员备战全运会赛前训练负荷结构特点与机能状态关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现代赛艇运动具有赛事多、比赛强度大、竞争激烈的特点。运动员在多赛事中保持较好的机能状态,并在比赛中取得较理想的比赛成绩必须要做到科学合理的训练、系统的监控,尤其是赛前训练阶段。本课题通过观察全运会预赛前四周和决赛前十二周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相关指标的变化,分析赛前十周训练负荷结构的特点,探讨赛前训练负荷结构安排的合理性,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与训练负荷之间的关系。帮助教练员和运动员合理调整训练计划,提高训练效果,使男子赛艇项目赛前训练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为运动实践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以8名上海赛艇队男子公开级单桨选手为研究对象。2、研究方案:(1)全运会预赛前四周和决赛前八周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变化及训练负荷特点研究,将2013年4月22日至2013年5月19日作为全运会预赛前四周;将2013年7月1日至2013年8月25日作为全运会决赛前八周。在全运会预赛前四周均在周一早晨空腹状态下采取血样,在全运会决赛前八周大强度训练课后或休息后次日晨空腹状态下采取血样。(2)全运会预、决赛前训练负荷结构的统计采用全程跟踪训练的方法,对运动员实际的训练内容进行详尽的记录。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全程佩戴心率表,对重点训练即刻进行乳酸的采集。(3)测试指标:机能监控生理生化指标:心率(HR)、血红蛋白(HB)、血尿素(BU)、血清肌酸激酶(CK)、睾酮(T)、皮质醇(C)等。重点训练课生化指标:血乳酸(LA)。实验结果:1、在全运会预、决赛整个十二周的备战过程中,从训练负荷结构的变化趋势上看,每周的训练总时间和总里程是基本匹配的,随着训练总时间的增加,训练的总里程也相应的在增加;随着训练时间的减少,训练的总里程相应的也减少。在训练时间和里程的安排上表现出了一致性。2、HB在预赛前第四周明显下降(P<0.01);在第三周有下降(P<0.05);HB在决赛前第八周、第六周有明显的下降(P<0.01);BU、CK在预赛前几乎保持不变;在决赛前第六周有明显的下降(P<0.01);CK在决赛前第六周、第二周,有明显的下降趋势(P<0.01);T在预赛前第三周和第一周有明显的下降趋势(P<0.05),在决赛前几乎保持不变。C在预、决赛前几乎保持不变。结论:1、在全运会预赛前四周的训练负荷结构特点:有氧训练的总时间和总里程数上均呈斜“N”型变化特点;无氧训练的总时间和总里程数上均称“单峰”型变化特点。2、全运会决赛前八周的训练负荷特点:有氧训练总时间和总里程数的变化均呈“W”型变化特点。无氧训练总时间和里程数的变化呈“单峰”型变化特点,在决赛前六周变化幅度不明显,第二周增加幅度较大,将近是前几周的4倍多。3、全运会预赛前四周有氧训练总时间呈斜“N”型变化特点;在决赛前四周呈“倒V”型变化特点。预赛、决赛前四周无氧训练总时间呈“单峰”型变化特点,预赛前峰值出现在第三周;决赛前峰值出现在第二周。4、在全运会预赛前四周有氧训练的总里程呈斜“N”型变化特点。决赛前四周总里程呈“倒V"型变化特点;预赛前四周无氧训练总里程数呈斜“N”型变化特点,决赛前四周呈“单峰”型变化特点,峰值出现在决赛前第二周。5、全运会预、决赛前HB与训练负荷呈负相关;BU、CK、T与训练负荷呈正相关;在赛前一周HB、T均达到最高,说明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良好。

刘娅[10](2014)在《湖北省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机能变化及训练监控》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本研究以湖北省一级优秀男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备战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期间的机能评定问题为出发点,望能寻找出几类生理生化指标在赛艇项目机能评定中的有效性,以及各项指标在夏训与冬训中的变化与训练的相关性。以期为今后赛艇运动员的机能评定和赛艇项目制定更加科学的训练计划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方法:本文以湖北省一级优秀男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共十名),通过对赛艇队从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指标的跟踪测试,其中2012年4月到8月为夏训期,共十八周;2012年11月到2013年2月为冬训期,共十周。对部分指标如:血清肌酸激酶(CK)、血尿素(BU)、血红蛋白(HB)在每周一晨起采静脉血进行测定;对血睾酮(T)在冬训前中后,分别采静脉血进行测定;在冬训期间实时应用赛艇测功仪进行三级负荷及2000m、3500m测试并记录相应成绩、功率、心率和运动后即刻乳酸值。探讨各项指标在夏训与冬训不同类型的训练中变化规律;成绩与桨频、心率和血乳酸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1.本次监控选用的各项指标反映了运动员的机能状况,同时反映了运动员对训练量及训练强度的适应情况,能够及时的反应运动员在不同训练周期中的身体机能状况,确保了教练员根据运动员的状态及时调整训练计划,确保训练任务的顺利完成。虽然在不同训练周期中各项指标均有起伏,但都在正常范围,说明训练量、训练强度较合理,对运动员的机体产生了有效的刺激,是有利与运动员运动成绩提高的。2.血红蛋白、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血睾酮等指标的综合使用,可以作为赛艇运动员不同训练周期期间机能评定的有效指标,能够比较准确的反映各周期间的训练特点,可以比较客观的反映运动员的机能状态,防止过度训练和疲劳具有可靠的参考价值。3.湖北省男子公开级运动员2000m测试成绩与所对应的乳酸阈功率呈高度负相关(r=-0.996,P<0.01),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3500m测试成绩与所对应的乳酸阈功率呈高度负相关(r=-0.998,P<0.01),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4.在赛艇测功仪三级负荷中,每一级负荷中心率与血乳酸都呈较高的相关性,分别为r=0.304、r=0.503、r=0.635。并且强度越高,相关性越大。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可以根据运动员不同负荷时的心率,推断出血乳酸值。通过血乳酸值来掌握运动员运动时的代谢能力。5.冬训期间运动员的乳酸功率在两次测试中呈现明显上升,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表明长时间系统的有氧训练能显着地提高运动员的乳酸功率。

二、国家赛艇队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家赛艇队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体能概念界定
        2.1.2 拳击体能概念界定
    2.2 拳击运动员体能指标的研究
        2.2.1 身体形态指标的研究
        2.2.2 身体机能指标的研究
        2.2.3 运动素质指标的研究
    2.3 运动员体能评价与诊断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德尔菲法
        3.2.5 测试法
        3.2.6 逻辑分析法
        3.2.7 数理统计法
    3.3 研究主要内容
    3.4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3.4.1 研究重点
        3.4.2 研究难点
        3.4.3 研究创新点
    3.5 研究的技术路线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新规则下拳击比赛变化特点分析
        4.1.1 比赛中场上运动变化特点分析
        4.1.2 拳击项目制胜特征变化特点分析
        4.1.3 技术运用变化特点分析
        4.1.4 小结
    4.2 新规则下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特征研究
        4.2.1 身体形态特征
        4.2.2 身体机能特征
        4.2.3 运动素质特征
        4.2.4 小结
    4.3 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评价体系的构建
        4.3.1 构建体能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
        4.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3.3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4.3.4 评价标准的建立与评价
        4.3.5 评价标准的回代检验
        4.3.6 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结构模型的构建
        4.3.7 小结
5 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水平诊断
    5.1 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诊断方法
        5.1.1 个体态势诊断-雷达分析法
        5.1.2 差距诊断-目标挑战模型法
    5.2 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学习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3)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及评价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短道速滑是我国冬奥会夺取金牌的重点项目
        1.1.2 体能对现代运动员竞技能力提高作用凸显
        1.1.3 对体能特征准确了解是实施科学训练的前提
        1.1.4 对体能特征科学评价是规划体能训练过程的基础
        1.1.5 现有的短道速滑体能特征评价研究已满足不了项目发展需求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任务
    1.5 创新之处
    1.6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思路
        1.6.2 技术路线
2.文献综述
    2.1 关于体能概念研究的综述
        2.1.1 体能概念的起源与演化
        2.1.2 国外体能概念的研究
        2.1.3 国内体能概念的研究
        2.1.4 对体能概念的辨析
    2.2 关于体能特征与运动项目特征关系研究的综述
        2.2.1 体能与技术的关系
        2.2.2 体能与战术的关系
    2.3 关于短道速滑体能特征研究的综述
        2.3.1 身体形态特征的研究
        2.3.2 生理机能特征的研究
        2.3.3 运动素质特征的研究
    2.4 关于体能评价研究的综述
        2.4.1 体能指标的确定
        2.4.2 指标权重的确定
        2.4.3 评价标准的制定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德尔菲法
        3.2.4 测试法
        3.2.5 数理统计法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短道速滑体能特征的理论分析
        4.1.1 短道速滑体能特征的规则分析
        4.1.2 短道速滑体能特征的技术分析
        4.1.3 短道速滑体能特征的战术分析
        4.1.4 短道速滑整体项目体能特征与具体项目体能特征关系分析
    4.2 整体项目体能特征与评价标准的制定
        4.2.1 整体项目体能特征指标的确定
        4.2.2 整体项目体能特征
        4.2.3 短道速滑整体项目体能特征评价标准的制定
        4.2.4 对整体项目体能特征评价结果的分析
    4.3 具体项目体能特征与评价标准的制定
        4.3.1 男子500米运动员体能特征与评价标准的制定
        4.3.2 男子1000米运动员体能特征与评价标准的制定
        4.3.3 男子1500米运动员体能特征与评价标准的制定
    4.4 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模型的构建
        4.4.1 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整体项目体能特征模型
        4.4.2 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具体项目体能特征模型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4周下肢间歇负压干预对男子赛艇运动员微循环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下肢负压基本概况
        1.3.2 下肢负压设备和实施方法
        1.3.3 下肢负压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1.3.4 下肢负压的应用
        1.3.5 指标的选取及意义
    1.4 小结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实验法
        2.2.3 测试指标
        2.2.4 测试方法及主要测试仪器
        2.2.5 训练计划安排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不同周次间生理生化指标测试结果的变化
        3.1.1 不同周次间血细胞测试结果的变化
        3.1.2 不同周次间CK和 BU测试结果的变化
        3.1.3 不同周次间NO测试结果的变化
        3.1.4 不同周次间睾酮和皮质醇测试结果的变化
        3.1.5 不同周次间儿茶酚胺测试结果的变化
    3.2 不同周次间微循环相关指标测试结果的变化
        3.2.1 不同周次间加热前MBP、CMBC和 AVBC测试结果的变化
        3.2.2 不同周次间加热后MBP、CMBC和 AVBC测试结果的变化
        3.2.3 不同周次间加热前后MBP、CMBC和 AVBC差值测试结果的变化
    3.3 不同周次间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测试结果的变化
        3.3.1 不同周次间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测试结果的变化
        3.3.2 不同周次间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测试结果的变化
4 分析与讨论
    4.1 下肢间歇负压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分析与讨论
        4.1.1 下肢间歇负压对血细胞指标的影响分析
        4.1.2 下肢间歇负压对CK和 BU的影响分析
        4.1.3 下肢间歇负压对NO的影响分析
        4.1.4 下肢间歇负压对T和 C的影响分析
        4.1.5 下肢间歇负压对儿茶酚胺类物质的影响分析
        4.1.6 小结
    4.2 下肢间歇负压对微循环相关指标的影响分析与讨论
        4.2.1 下肢负压对加热前MBP、CMBC、AVBC的影响分析
        4.2.2 下肢间歇负压加热后MBP、CMBC、AVBC的影响分析
        4.2.3 下肢间歇负压对MBP、CMBC、AVBC加热前后差值的影响分析
        4.2.4 小结
    4.3 下肢间歇负压对心率变异性相关指标的影响分析与讨论
        4.3.1 下肢间歇负压对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的影响分析
        4.3.2 下肢间歇负压对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的影响分析
        4.3.3 小结
    4.4 总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5)我国优秀男子竞走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身体机能变化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世界竞走运动重要性
        1.1.2 我国竞走运动发展形势
        1.1.3 高原训练对竞走作用巨大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内研究现状
        2.1.1 竞走项目的起源、发展及特点
        2.1.2 高原训练计划特征
        2.1.3 身体机能特征方面
        2.1.4 生理生化指标检测
        2.1.5 竞走技术特征方面
    2.2 国外研究现状
    2.3 高原训练相关概念界定
        2.3.1 高原概念
        2.3.2 高原训练概念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测量实验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无氧阈测试情况
    4.2 血红蛋白测试情况
    4.3 运动中心率变化情况分析
    4.4 晨脉测试变化情况分析
    4.5 血乳酸变化情况分析
    4.6 肌酸酶变化情况分析
    4.7 血尿素变化情况分析
    4.8 尿蛋白变化情况分析
    4.9 血清睾酮变化情况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6)湖北省优秀男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备战全运会期间机能变化和训练监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赛艇运动项目的生理生化指标评定
        2.1.1 身体形态
        2.1.2 体成分测试
        2.1.3 晨脉
        2.1.4 血红蛋白
        2.1.5 白细胞
        2.1.6 血尿素
        2.1.7 血清肌酸激酶
        2.1.8 血清睾酮
        2.1.9 血乳酸
    2.2 赛艇运动训练特点
        2.2.1 赛艇训练量特点
        2.2.2 赛艇训练强度特点
        2.2.3 赛艇训练周期性
        2.2.4 赛艇测功仪训练
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训练阶段的划分
        3.2.2 生理生化机能检测
        3.2.2.1 晨脉的监测
        3.2.2.2 体成分的监测
        3.2.2.3 血红蛋白的监测
        3.2.2.4 血尿素的监测
        3.2.2.5 血清肌酸激酶的监测
        3.2.2.6 血清睾酮的监测
        3.2.3 训练监控方法
        3.2.3.1 多级负荷血乳酸的监测
        3.2.3.2 测功仪监测方法
        3.2.3.3 水上2000m的监测
    3.3 数据处理
        3.3.1 HB、BUN和晨脉警戒值的计算
        3.3.2 数理统计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训练周期中血常规指标变化规律
        4.1.1 训练周期中血红蛋白的监控
        4.1.2 训练周期中白细胞的监控
    4.2 训练周期中生化指标变化规律
        4.2.1 血清尿素的监控与评定
        4.2.2 血清肌酸激酶的监控与评定
        4.2.3 血清睾酮的监控与评定
    4.3 训练周期中生理指标变化规律
        4.3.1 训练周期中晨脉的监控与评定
        4.3.2 身体成分的监控与评定
    4.4 训练周期中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4.1 血红蛋白和训练量的相关变化
        4.4.2 血尿素和训练量的相关变化
        4.4.3 晨脉和训练量的相关变化
    4.5 血乳酸在训练监控中的应用
        4.5.1 水上2km血乳酸监控
        4.5.2 测功仪多级负荷血乳酸和心率的变化比较
5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7)对白山市速滑运动员赛前高住低训期间生理生化负荷指标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速度滑冰发展现状
        1.3.2 高原训练发展现状
        1.3.3 高住低训的发展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访谈法
        2.2.3 实验法
    2.3 测试指标
    2.4 数理统计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对赛前高住低训期间有氧能力水平的评定
        3.1.1 高住低训期间对运动员红细胞测试结果分析
        3.1.2 高住低训期间对运动员血红蛋白测试结果分析
        3.1.3 高住低训期间对运动员红细胞压积测试结果分析
        3.1.4 高住低训期间对运动员血氧饱和度测试结果分析
        3.1.5 高住低训期间对运动员晨脉测试结果分析
    3.2 对赛前高住低训期间运动员承受训练负荷水平的评定
        3.2.1 高住低训期间对运动员血睾酮测试结果分析
        3.2.2 高住低训练期间对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测试结果分析
        3.2.3 高住低训期间对运动员血尿素测试结果
        3.2.4 对运动员无氧阈、无氧功测试结果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女子赛艇运动员冬训期间承受训练负荷能力与状态诊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赛艇运动的特点与训练手段
    2.2 赛艇运动员机能评定方法
        2.2.1 机能监控常用指标
        2.2.2 赛艇运动员机能评定与训练监控研究进展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法
    3.2 实验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训练安排及特点
        3.2.3 样本采集与测定
        3.2.4 负荷的度量方法
        3.2.5 承受训练负荷状态的诊断方法与指标
    3.3 数据处理
4 研究结果
    4.1 冬训期间训练负荷的变化情况
    4.2 冬训期间身体机能状态随训练负荷的变化情况
        4.2.1 肌酸激酶(CK)的变化
        4.2.2 血红蛋白(Hb)的变化
        4.2.3 血尿素(BU)的变化
        4.2.4 血睾酮和皮质醇的变化
        4.2.5 训练负荷与身体机能测试指标相关分析
    4.3 训练负荷及机能状态预测专项测试成绩的回归分析
        4.3.1 5km测功仪成绩预测回归公式
        4.3.2 2km测功仪成绩预测回归公式
5 分析与讨论
    5.1 冬训期间身体机能状态随训练负荷的变化
        5.1.1 肌酸激酶CK随负荷变化分析
        5.1.2 血红蛋白Hb随负荷变化分析
        5.1.3 血尿素BU随负荷变化分析
        5.1.4 血睾酮与皮质醇(T和C)随负荷变化分析
    5.2 专项测试成绩与训练负荷、身体机能测试指标的关系
    5.3 运动员承受训练负荷状态的诊断
6 结论
7 致谢
8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上海男子赛艇运动员备战全运会赛前训练负荷结构特点与机能状态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赛艇运动简介及在中国的发展
        2.1.1 赛艇运动的起源及分类
        2.1.2 赛艇运动在中国的发展
    2.2 赛前训练的相关研究
        2.2.1 赛前训练概念研究
        2.2.2 赛前训练的时间安排
    2.3. 训练负荷理论相关研究
        2.3.1 国内对训练负荷的认识
        2.3.2 国外对训练负荷的认识
        2.3.3 训练负荷的分类
        2.3.4 训练负荷的测评
    2.4 评定身体机能状态的相关指标研究
        2.4.1 白细胞功能及在运动训练实践中的应用
        2.4.2 血红蛋白的功能及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2.4.3 血尿素的功能及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2.4.4 血清肌酸激酶的功能及在训练中的应用
        2.4.5 血睾酮的功能及在训练中的应用
        2.4.6 皮质醇的功能及在训练中的应用
        2.4.7 血睾酮/皮质醇的功能及在训练中的应用
    2.5 小结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调查法
        3.2.3 实验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全运会预、决赛前训练的主要内容及采用的训练方法
        4.1.1 运动训练学对划分训练方法、手段的理论概述
        4.1.2 全运会预、决赛前训练内容及采用的训练方法及手段的分类
    4.2 周(重点课、典型训练手段)结构特点分析
    4.3 全运会预赛、决赛前训练负荷特点分析
        4.3.1 全运会预赛前四周的训练负荷特点分析
        4.3.2 全运会决赛前八周训练负荷特点分析
        4.3.3 全运会预赛、决赛前训练负荷结构特点的比较分析
    4.4 全运会预、决赛前身体机能状态特点分析
        4.4.1 全运会预赛前运动员生化指标的变化特点
        4.4.2 全运会决赛前运动员生化指标的变化
    4.5 全运会赛前训练负荷结构与身体机能状态关系的研究
        4.5.1 全运会赛前训练负荷结构与血红蛋白之间的关系
        4.5.2 全运会赛前训练负荷结构与血尿素(BU)之间的关系
        4.5.3 全运会赛前训练负荷结构与血清肌酸激酶(CK)之间的关系
        4.5.4 全运会赛前训练负荷结构与血睾酮(T)、皮质醇(C)之间的关系
5. 结论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湖北省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机能变化及训练监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赛艇运动的供能特点
    2.2 几类生理生化指标用于运动员机能评定的研究
        2.2.1 血红蛋白(HB)用于运动员机能评定的研究
        2.2.2 血尿素(BU)用于运动员机能评定的研究
        2.2.3 肌酸激酶(CK)用于运动员机能评定的研究
        2.2.4 血清睾酮(T)用于运动员机能评定的研究
        2.2.5 血乳酸用于运动员机能评定的研究
    2.3 赛艇训练监控的研究
        2.3.1 赛艇训练强度、训练量的研究
        2.3.2 测功仪在赛艇训练监控中的应用研究
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训练方法
        3.2.2 生化指标测试
        3.2.3 测功仪测试方法
    3.5 数据处理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夏训、冬训各项常规指标的监测结果与分析
        4.1.1 夏训期间各项常规指标的监测分析
        4.1.2 冬训期间各项常规指标的监测结果
    4.2 血清睾酮的监测结果与分析
        4.2.1 血清睾酮不同时期的的监测结果
        4.2.2 血清睾酮值与同一时期血红蛋白、血尿素、肌酸激酶的相关性分析
    4.3 训练周期中赛艇测功仪2000m最大能力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4.3.1 训练周期中赛艇测功仪2000m最大能力的测试结果
        4.3.2 测功仪2km测试心率、血乳酸、平均桨频、心率和平均功率的相关性分析
        4.3.3 训练周期中赛艇测功仪2000m成绩和乳酸功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
    4.4 训练周期中赛艇测功仪3500m最大能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4.4.1 训练周期中3500m最大能力测试变化比较
        4.4.2 赛艇测功仪3500m成绩与功率的相关关系
    4.5 赛艇测功仪三级负荷监测结果
        4.5.1 男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测功仪三级负荷测试功率-心率-血乳酸变化比较
        4.5.2 冬训前后平均功率的变化比较
        4.5.3 男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测功仪三级负荷测试功率、心率、血乳酸的相关性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国家赛艇队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福建省优秀赛艇运动员冬训期身体机能状态和身体素质指标的测试与应用研究[D]. 沈建昆. 武汉体育学院, 2021
  • [2]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诊断研究[D]. 吴国栋.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9)
  • [3]我国优秀男子短道速滑运动员体能特征及评价标准研究[D]. 杨志亭.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4]4周下肢间歇负压干预对男子赛艇运动员微循环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D]. 董徽徽. 上海体育学院, 2019(02)
  • [5]我国优秀男子竞走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身体机能变化趋势研究[D]. 王振东. 苏州大学, 2019(04)
  • [6]湖北省优秀男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备战全运会期间机能变化和训练监控[D]. 邓旭. 湖北大学, 2018(02)
  • [7]对白山市速滑运动员赛前高住低训期间生理生化负荷指标变化分析[D]. 郜洋. 吉林体育学院, 2017(12)
  • [8]女子赛艇运动员冬训期间承受训练负荷能力与状态诊断的研究[D]. 杨勇. 北京体育大学, 2016(02)
  • [9]上海男子赛艇运动员备战全运会赛前训练负荷结构特点与机能状态关系的研究[D]. 王玉新. 西安体育学院, 2014(03)
  • [10]湖北省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机能变化及训练监控[D]. 刘娅. 湖北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国家赛艇队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