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儿童LDL受体AvaⅡ位点多态性分布与血脂谱的关系

汉族儿童LDL受体AvaⅡ位点多态性分布与血脂谱的关系

一、汉族儿童LDL受体AvaⅡ位点多态性分布与血脂谱水平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吴义霞[1](2020)在《DHA摄入与ELOVL2/5基因变异对母婴脂肪酸水平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命早期是人体生理、免疫系统、代谢及结构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母亲的膳食摄入、婴儿的喂养方式等均可对婴幼儿生长发育及代谢健康产生长期影响。生命早期的营养支持,如脂肪酸支持可调节免疫系统发育和肠道菌群的组成,对胎儿和婴儿的发育起着关键作用。妊娠期间,胎儿体内脂肪酸的供应主要通过胎盘从母体转运。母乳作为婴儿理想的食物来源,其营养状况直接关系到婴儿的生长发育,母乳中的脂肪酸水平因母体脂类的营养状况而有很大差异。众所周知,营养物质可与基因相互作用,并调节影响人体生理功能的分子机制。体内脂肪酸水平受膳食摄入和体内代谢机制共同调节,脂肪酸碳链延长酶(elongase of very long chain fatty acids,ELOVL)作为体内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由ELOVL2/5基因编码,其表达是受到体内特定复杂机制的调控,这些酶通过参与多种合成途径来改变不同脂肪酸的水平。ELOVL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人体脂肪酸构成谱关联,并影响不同组织中的脂肪酸代谢,不同基因型携带者的人体脂肪酸组成存在差异。目前,ELOVL与人体PUFA水平关联机制的研究结果仍不一致,但大多涉及到ELOVL2/5基因变异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C22:6n-3)摄入情况。因此,本研究分别收集了孕妇血液与新生儿脐带血配对样本,研究DHA摄入与基因变异对孕妇以及新生儿血浆脂肪酸水平的综合影响;另一方面,收集产后健康乳母的乳汁,分析DHA摄入与ELOVL2/5基因变异对乳汁PUFA的影响;最后,通过干预研究,探索DHA摄入与ELOVL2/5基因变异影响乳汁PUFA水平的潜在机制。本研究共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DHA摄入与ELOVL2/5基因变异对孕妇及新生儿血浆脂肪酸水平的影响目的:了解孕妇及新生儿血浆脂肪酸水平,分析膳食DHA摄入与ELOVL2/5基因变异对孕妇及新生儿脂肪酸水平的综合影响。方法:纳入116对在长春某三甲医院就诊的健康、汉族孕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接受基本信息及膳食问卷调查,并提供血液样本。血浆磷脂脂肪酸水平采用气相色谱检测,共选取ELOVL2和ELOVL5基因上10个SNP位点,采用Sequenom Mass Array系统进行基因分型,SPSS 24.0软件分析孕妇及新生儿血浆磷脂脂肪酸构成和相关性,基因变异与PUFA水平的关联分析采用SNPstats在线分析软件。结果:1.孕妇和新生儿血浆中对应种类的脂肪酸整体上呈显着正相关关系。在孕妇血浆中以亚油酸(linoleic acid,LA,C18:2n-6cis)含量最高,而在新生儿脐带血中以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RA,C20:4n-6)含量最高。2.与主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相比,ELOVL2基因的rs2281591(P=0.006)、rs9468304(P=0.012)和ELOVL5基因的rs209512(P=0.024)位点的次等位基因携带者或次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血浆磷脂LA水平显着降低,而杂合子携带者血浆磷脂ARA水平显着升高(P<0.05)。3.携带ELOVL2基因rs3778166位点次等位基因纯合子的孕妇其血浆磷脂γ-亚麻酸(gamma-linolenic acid,GLA,C18:3n-6)(P=0.045)、α-亚麻酸(alpha-linolenic acid,ALA,C18:3n-3)(P=0.016)水平显着高于携带主等位基因者,而ARA(P=0.035)水平显着低于携带主等位基因的孕妇。4.与主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相比,ELOVL5基因rs209512位点的杂合子携带者血浆磷脂C20:2n-6(P=0.005)水平显着降低;ELOVL5基因rs2397142位点次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血浆磷脂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C20:5n-3)(P=0.023)水平显着升高。5.携带ELOVL2基因rs2281591位点(P=0.011)杂合子和rs9468304位点(P=0.018)次等位基因的孕妇其血浆磷脂EPA水平显着高于主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6.在校正新生儿基因型后分析发现,孕妇ELOVL5基因rs209512次等位基因携带者分娩的新生儿血浆中GLA水平显着升高(P=0.013),但rs209512次等位基因携带者分娩的新生儿血浆中LA水平显着降低(P=0.023)。ELOVL2基因rs9468304次等位基因携带者分娩的新生儿血浆中C20:2n-6水平显着升高(P=0.012);对n-3 PUFA来说,ELOVL2基因上rs12332786、rs3798713次等位基因携带者其新生儿血浆中C20:3n-3和DHA水平显着升高(P<0.05),然而,rs3778166和rs12207094的次等位基因携带者其新生儿血浆中EPA和DHA水平显着降低(P<0.05)。7.在校正孕妇基因型后发现,携带ELOVL2/5基因上多个位点次等位基因的新生儿血浆中LA、C20:2n-6、ALA和C20:3n-3水平的明显升高(P<0.05),但携带rs9468304和rs2397142次等位基因的新生儿血浆ALA和ARA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1.孕妇及新生儿血浆磷脂脂肪酸呈显着相关性。2.膳食DHA摄入与孕妇血浆DHA和EPA呈显着正相关关系。3.孕妇ELOVL2/5基因变异影响孕妇血浆PUFA水平。4.孕妇和新生儿ELOVL2/5基因变异影响新生儿血浆PUFA水平。第二部分:DHA摄入与ELOVL2/5基因变异对乳汁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的影响目的:探讨哺乳期母亲DHA摄入和ELOVL2/5基因变异交互作用对PUFA水平的影响。方法:共纳入422例健康的汉族哺乳期女性,收集乳汁并调查膳食和DHA补充剂摄入情况,通过气相色谱法检测母乳中PUFA水平,并对ELOVL2和ELOVL5基因的10个SNP进行基因分型。基本信息和膳食摄入情况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24.0,单个SNP位点与PUFA水平的关联分析采用SNPstats在线分析软件,DHA摄入与单倍型对PUFA水平交互作用的分析采用R软件中的haplo.stats包。结果:1.携带ELOVL2基因rs3798713位点次等位基因的乳母其乳汁LA浓度显着低于主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P=0.019)。2.携带ELOVL5基因rs2294867位点次等位基因纯合子的乳母其乳汁EPA浓度显着高于携带主等位基因者(P=0.036)。3.ELOVL5基因rs9357760位点次等位基因携带者乳汁中GLA,二高-γ-亚麻酸(dihomo-gamma linolenic acid,DGLA,C20:3n-6),ARA和二十二碳四烯酸(docosatetraenoic acid,DTA,C22:4n-6)的浓度显着高于携带主等位基因纯合子者(P<0.05)。4.rs2397142的次等位基因携带者乳汁DTA水平(P=0.027)显着高于与主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5.rs209512的次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其乳汁GLA(P=0.042)和DGLA(P=0.039)浓度低于携带主等位基因者。6.rs12207094的次等位基因型与乳汁中较高水平的GLA之间也观察到显着的关联(P=0.029)。7.ELOVL2基因SNP位点的单倍型(A-G-G)与乳汁中较低的LA,EPA和DHA水平明显相关(P<0.05);该单倍型与DHA摄入量的交互作用影响乳汁中LA,EPA,DHA和ARA的水平(P<0.05)。8.相对较高的DHA摄入与ELOVL5基因位点单倍型(A-A-C-A-A)交互作用影响乳汁中DGLA,ALA和EPA水平(P<0.05)。9.ELOVL5基因位点单倍型(C-A-C-A-A)和DHA摄入交互作用可显着提高乳汁EPA水平(P<0.05)。结论:1.ELOVL2/5基因变异与PUFA水平存在显着关联。2.DHA摄入与ELOVL2/5基因特定单倍型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共同调节乳汁PUFA(尤其是EPA)水平。第三部分:DHA干预对不同ELOVL2/5基因型乳母乳汁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目的:探索乳母DHA摄入与ELOVL2/5基因变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DHA摄入激活的转录调节机制。方法:共纳入67例健康哺乳期母亲,在产后60±5天开始进行DHA补充剂干预,干预剂量为420 mg/d,干预周期为30天,进行膳食调查并收集干预开始前与干预结束后当天的乳汁。利用气相色谱检测母乳中PUFA水平,结合第二部分研究结果中的阳性位点,选取ELOVL2/5基因的6个SNP位点进行基因型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目的基因ELOVL2/5 mRNA和转录因子SREBP-1c、PPARγ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分析基因变异与乳汁PUFA水平及mRNA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1.DHA干预后乳母乳汁DGLA水平显着下降(P=0.006),乳汁DHA显着升高(P<0.001)。2.rs3798713次等位基因携带者较主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在干预结束时间点乳汁DGLA水平显着升高(P=0.041)。3.DHA干预可明显提高携带ELVOL5基因rs12207094主等位基因纯合子乳母乳汁中DHA水平(P<0.001),同时也可显着降低乳汁中DGLA水平(P=0.001)。4.DHA干预显着降低携带ELOVL2基因rs3798713(P=0.016)和ELOVL5基因rs209512(P=0.004)、rs2294867(P=0.009)位点次等位基因乳母乳汁中DGLA的水平。5.DHA干预可显着降低携带ELOVL5基因rs9357760(P=0.029)和rs2397142(P=0.001)位点主等位基因的乳母乳汁DGLA水平。6.DHA干预对携带ELOVL2基因rs3798713位点次等位基因乳母乳汁中ALA水平的升高幅度显着高于携带主等位基因纯合子的乳母(P=0.041)。7.DHA干预对携带ELOVL5基因rs12207094位点次等位基因乳母乳汁C20:3n-6水平的升高幅度显着高于携带主等位基因纯合子的乳母(P=0.035)。结论:1.DHA干预后乳汁n-6PUFA水平降低,DHA水平升高。2.ELOVL5基因上rs12207094主等位基因纯合子携带者DHA干预后乳汁SREBP-1c mRNA表达水平、乳汁DGLA水平低于次等位基因子携带者。3.DHA干预可显着升高携带rs3798713次等位基因的乳母乳汁中ALA水平,也可显着升高携带rs12207094次等位基因的乳母乳汁DGLA水平。

郭艳东[2](2020)在《云南高原偏寒地区汉族PPARγ2基因Pro12Ala、C161-T多态性与肥胖的关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 的]本研究旨在获得云南省高原偏寒地区汉族居民的健康基础数据,了解云南高原偏寒地区汉族居民PPARγ2基因Pro12A1a(rs1801282)与C161-T(rs3856806)多态性人群分布情况,深入探讨高原偏寒地区汉族居民PPARy2基因rs1801282、rs3856806位点的多态性及其与肥胖发病风险之间的关联,为肥胖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 法]本课题数据来源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西南区域高海拔地区世居高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该队列采用整群抽样的抽样方法确定研究现场和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获取高原偏寒地区汉族居民的人口学信息、生活行为习惯、膳食摄入、营养状况、患病史等基本情况;通过医学体检和实验室检测获取高原偏寒地区汉族居民的基本健康数据和血生化指标;本研究在队列基线调查的10544例人群中,按照BMI水平进行分组:BMI≥28kg/m2为肥胖组(475例),BMI在26.9~27.9kg/m2之间为超重组(284例),BMI在18.5~23.9kg/m2之间为正常组(759例),然后肥胖组与肥胖组匹配的正常组(正常组1)、超重组与超重组匹配的正常组(正常组2)按照年龄(±2)、性别、乡镇进行1:1匹配,合计1518例。采用AxyPreP血基因组DNA小量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运用SNaPshot方法对PPARy2基因rs1801282与rs3856806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肥胖与PPARγ2基因rs1801282与rs3856806多态性位点的关联,主要方法为t检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以及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 果]1.现场实际共调查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汉族人群10544人,其中,肥胖526人(4.99%),超重2523人(23.93%)。本研究共纳入1518人,其中肥胖组475人(31.29%),超重组284人(18.71%),正常对照759人(50%)。问卷应答率100%,体格检查率100%,血清学检测率100%。2.PPARγ2基因rs1801282与rs3856806位点基因型、联合基因型在高原汉族肥胖组和肥胖组匹配的正常组(正常组1)、超重组和超重组匹配的正常组(正常组2)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肥胖组和肥胖组匹配的正常组(正常组1)rs1801282位点突变率分别为10.74%和11.16%,基因频率分别为(CC基因型:89.26%vs 88.84%,CG基因型:10.74%vs 11.16%;C 等位基因:94.63%vs 94.42%,G 等位基因 5.37%vs 5.58%);rs3856806突变率分别为42.94%和44.21%,基因频率分别为(CC基因型:57.05%vs 55.79%,CT 基因型:37.68%vs 38.53%,TT 基因型:5.26%vs 5.68%;C 等位基因:75.89%vs 75.05%,T 等位基因 24.11%vs 24.95%);rs1801282和rs3856806联合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C+CC基因型:54.74%vs 53.90%,CC+CT基因型:31.37%vs 30.53%,CC+TT 基因型:3.16%vs 4.42%,CG+CC 基因型:2.31%vs 1.89%,CG+CT 基因型:6.32%vs 8.00%,CG+TT 基因型:2.10%vs 1.26%)。4.超重组和超重组匹配的正常组(正常组2)rs1801282位点突变率分别为7.04%和9.86%,基因频率分别为(CC基因型:92.96%vs 90.14%,CG基因型:6.34%vs 9.51%,GG 基因型:0.70%vs 0.35%;C 等位基因:96.13%vs 94.89%,G等位基因3.87%vs 5.11%);rs3856806位点突变率分别为44.01%和40.14%,基因频率分别为(CC基因型:55.99%vs 59.86%,CT基因型:38.38%vs 36.62%,TT 基因型:5.63%vs 3.52%;C 等位基因:75.18%vs 78.17%,T 等位基因 24.82%vs 21.83%);rs1801282和rs3856806联合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C+CC基因型:54.58%vs 58.45%,CC+CT 基因型:33.10%vs 29.23%,CC+TT 基因型:5.28%vs 2.46%,CG+CC 基因型:1.41%vs 1.41%,CG+CT 基因型:4.93%vs 7.04%,CG+TT基因型:0.00%vs 1.06%,GG+CT 基因型:0.35%vs 0.35%,GG+TT 基因型:0.35%vs 0.00%)。5.超重组匹配的正常组(正常组2)CC基因型、C等位基因携带者不饮酒的居多,性别、年龄、吸烟在Pro12A1a(rs1801282)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超重组匹配的正常组(正常组2)CG基因型HDL高于CC基因型和GG基因型,其他临床指标在CC基因型、CG基因型和GG基因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CC基因型和CT基因型BMI高于TT基因型,但其他临床指标在CC基因型、CT基因型和TT基因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高原汉族居民肥胖、超重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高DBP、高GLU和高LDL水平是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吸烟者、高SBP和高TC水平是超重发生的危险因素;高HDL是肥胖、超重发生的保护因素。[结 论]1.PPARγ2基因rs1801282、rs3856806位点多态性可能与云南高原偏寒地区汉族肥胖的发病风险无关。2.云南高原偏寒地区汉族肥胖组和肥胖组匹配的正常组(正常组2)、超重组和超重组匹配的正常组(正常组2),PPARγ2基因rs1801282、rs3856806位点多态性均以C等位基因为优势基因在高原偏寒地区汉族自然人群中分布,纯合子均以CC为主要基因型,突变基因型以杂合突变CG、CT基因型为主,纯合突变GG基因型在本研究人群中仅发现3个,纯合突变TT基因型较少,其中TT基因型可能对肥胖产生有益的影响。3.高DBP、高GLU和高LDL可能是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吸烟、高SBP和高TC可能是超重发生的危险因素;高HDL可能是肥胖、超重发生的保护因素。

孙睿旋[3](2019)在《脂联素基因多态性和身体活动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探索脂联素基因+45T/G位点和+276G/T位点多态性、身体活动与南京市成年居民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病风险及相关临床指标之间的关联,分析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身体活动之间的交互作用对MS及相关临床指标的作用,为MS的预防和病因学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来源于2010-2013年“南京市城乡居民营养与相关健康状况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并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测。收集调查对象的性别、出生日期、职业等基本情况;吸烟、饮酒等个人健康情况;身体活动情况;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基线特征。根据纳入与剔除标准以及MS诊断标准,共筛选出226名符合条件的MS患者进入病例组,183名健康人进入对照组,两组间年龄性别分布无统计学差异。(2)采用试剂盒提取研究对象的外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脂联素基因+45T/G位点和+276G/T位点的基因型。用Pearsonχ2检验分析MS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情况,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45T/G位点和+276G/T位点多态性与MS患病风险之间的关联。(3)用代谢当量(METs)对身体活动进行赋值,对不同类型的身体活动强度和身体活动水平进行分组。分析不同类型的身体活动强度、身体活动水平以及总身体活动情况与MS患病风险及相关指标之间的关联。(4)用加法模型分析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身体活动的交互作用对MS及相关临床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1)南京市成年居民中存在脂联素基因+45T/G位点和+276G/T位点多态性。+45T/G位点和+276G/T位点基因型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2)+45T/G位点基因型(χ2=0.994,P=0.608)与等位基因频率(χ2=0.859,P=0.608)在MS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共显性、显性、隐性遗传模型中均未发现与MS存在关联(P>0.05)。未发现+45T/G位点不同基因型与MS相关指标之间存在关联。(3)+276G/T位点基因型(χ2=6.766,P=0.034)和等位基因频率(χ2=5.935,P=0.015)在MS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分层后发现这种差异仅存在于男性中(P<0.05),女性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总人群中发现TT基因型(OR=0.42,95%CI:0.19-0.91)是南京市居民MS的保护因素,GG基因型(OR=1.57,95%CI:1.04-2.37)是南京市成年居民MS的危险因素。性别分层后,仅发现GT(OR=0.47,95%CI:0.23-0.96)和TT(OR=0.31,95%CI:0.10-0.96)基因型是南京市男性成年居民MS的保护性因素,GG基因型为男性MS的危险因素(OR=2.26,95%CI:1.13-4.52)。未发现+276G/T位点多态性与南京市成年女性MS存在关联(P>0.05)。+276T/G位点的多态性变化与除HDL-C之外的MS相关指标之间均存在关联。(4)MS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的职业性、交通性、休闲性身体活动强度和水平以及静态行为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不同强度的职业性身体活动、交通性身体活动和休闲性身体活动强度和水平以及静态行为均与MS无关(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发现高强度的休闲性身体活动为MS的保护性因素(OR=0.47,95%CI:0.24-0.95)。(5)MS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的总身体活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中等水平(ORa=0.33,95%CI:0.13-0.81;ORb=0.32,95%CI:0.12-0.82)和高水平(ORa=0.38,95%CI:0.17-0.87;ORb=0.34,95%CI:0.14-0.83)的总身体活动均为MS的保护性因素。总身体活动水平与MS相关临床指标的分析发现,中、高水平的总身体活动为腰围、HDL-C的保护性因素,中等水平的总身体活动为FPG的保护性因素,高水平的总身体活动是TG、收缩压的保护性因素(P<0.05)。(6)未发现apM1基因+276G/T位点多态性与身体活动对MS风险存在交互作用。结论(1)脂联素基因+45T/G位点多态性与南京市成年居民MS风险无关,+276G/T是南京市成年居民MS的易感性位点,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是南京市成年居民MS的保护性因素,但这种关联可能存在性别差异。另外,+276G/T多态性与除HDL-C之外的MS相关指标均存在关联。(2)不同强度的职业性身体活动和交通性身体活动与MS风险无关,高强度的休闲性身体活动是MS的保护性因素;不同水平的职业性身体活动、交通性身体活动和休闲性身体活动均与MS患病风险无关;静态行为与MS风险无关;中等水平和高水平的总身体活动为MS的保护性因素,并且与腰围、TG、HDL-C、FPG、收缩压水平相关。(3)未发现apM1基因+276G/T位点多态性与身体活动对MS风险存在交互作用。

陈世艺[4](2019)在《广西某县老年人血糖与KCNQ1基因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广西河池市东兰县是中国“长寿之乡”。近期,课题组对1040名东兰县农村老年人群的血糖表型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发现,KCNQ1基因可能与该人群的血糖水平有关。糖尿病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群的寿命年限。作为与Ⅱ型糖尿病密切相关的定量性状-血糖水平,在体内调控的机制较为复杂,其变异水平是众多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表观遗传学作为基因型和表现型之间的桥梁,是一种改变基因座或染色体最终结果,但不改变潜在DNA序列的现象。DNA甲基化是特征最明显的表观遗传修饰。虽然表观基因组已知是由环境调节的,但这种调节也可能受到遗传变异的影响。为此,本研究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拟从东兰县老年人群的糖代谢异常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从遗传学角度探讨该地区老年人群KCNQ1基因多态性,从表观遗传学角度探讨该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以及这些因素与糖代谢异常可能存在的关系,从而为下一步研究遗传与血糖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第一部分广西某县老年人糖代谢异常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目的:了解广西某县农村老年人糖代谢异常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横断面调查法,对广西河池市某县三个乡镇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利用Epidata流行病学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基线资料实行双录入,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总体情况:本次调查的老年人共4355人,糖代谢总异常率为16.1%(699/4355),正常组3656人,异常组699人;其中,男:女=1:1.48;年龄以60~69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2337人,占53.7%(2337/4355)。糖代谢正常组与异常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分别为性别、文化程度、民族、是否干农活和是否饮酒(P<0.05),以上因素在异常组和正常组内的具体情况为:女性分别占51.2%(358/699)和61.3%(2240/3656);文化程度均以文盲所占比例最高,分别占 21.7%(152/699)和 47.2%(1725/3656):壮族所占比例亦均最高,分别占82.3%(575/699)和85.8%(3137/3656);平时干农活分别占57.9%(405/699)和65.7%(2402/3656);平时饮酒者分别占 32.5%(227/699)和 22.9%(837/3656)。2.饮食习惯比较:糖代谢异常组在烹调方式中炒菜的比例高于正常组,分别为19.7%(138/699)和16.1%(589/3656);异常组使用动物油进行烹调的比例低于正常组,分别为86.6%(605/699)和89.9%(3285/3656);每天食用蔬菜所占比例高于正常组,分别为74.7%(522/699)和69.6%(2545/3656),以上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相关临床指标比较:糖代谢异常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尿酸(UA)、肌酐(Cr)、BMI指数、腰臀比(WHR)所体现的腹型肥胖所占比重以及骨密度(BMD)所体现的骨质疏松症所占比重均高于正常组,以上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异常组和正常组SBP分别为143.80±23.83 mmHg和 140.09±22.65 mmHg、DBP 分别为 82.32±14.04 mmHg 和 80.17±13.15 mmHg、TG 分别为 1.22(0.78)mmol/L 和 1.03(0.74)mmol/L、UA分别为 355.16±126.10 μ mol/L和320.62±113.91 μ mol/L、Cr分别为 70.33±29.73 μ mol/L 和 67.66±24.92 μ mol/L、BMI 指数所反映的超重或肥胖所占比重分别为31.8%(222/699)和22.6%(827/3656)、WHR所反映的腹型肥胖所占比重分别为49.5%(346/699)和42.5%(1553/3656)、骨密度(BMD)所体现的骨质疏松症所占比重分别为 25.6%(177/699)和 23.3%(852/3656)。4.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糖代谢异常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平时不干农活出现糖代谢异常的可能性是平时干农活的1.259倍(0R=1.259,95%CI=1.057~1.499)、TG≥1.7mmol/L者出现糖代谢异常的可能性是TG<1.7mmol/L者的1.185倍(0R=1.185,95%CI=1.108~1.268)、高尿酸血症出现糖代谢异常的可能性是尿酸正常者的1.034倍(0R=1.034,95%CI-1.007~1.662)、BMI≥24kg/m2者出现糖代谢异常的可能性是BMI<24kg/m2者的1.056倍(OR=1.056,95%CI-1.026~1.087)。结论:平时是否干农活、TG、尿酸和BMI指数是广西某县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糖代谢异常的可能影响因素。第二部分广西某县老年人KCNQ1基因多态性和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研究目的:了解KCNQ1基因多态性在广西某县农村老年人群中的分布,探讨其基因多态性与血糖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采用imLDRTM多重SNP分型试剂盒,对广西某县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4355个样本KCNQ1基因6个SNP位点(rs1057128、rs151290、rs163184、rs2237892、rs2237897、rs231362)进行基因分型;将流行病学资料(基线问卷和体检结果)以及基因分型结果结合,采用GMDR0.9软件、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研究对象糖代谢异常水平糖代谢正常组3656人(空腹血糖<5.6mmol/L),糖代谢异常组699人(空腹血糖≥5.6mmol/L),异常组空腹血糖水平高于正常组空腹血糖水平(P<0.05)。2.多态性分布特点2.1研究群体的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KCNQ1基因6个SNP位点均满足Hardy-Weinberg平衡规律(P>0.05)。2.2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所有人群的正常组和异常组中,三个位点rs151290、rs163184、rs2237897在各自基因型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个位点 rs151290、rs163184、rs2237892、rs2237897各自等位基因频率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壮族人群中,三个位点rs151290、rs163184、rs2237897各自基因型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个位点rs1057128、rs151290、rs163184、rs2237892、rs2237897 各自等位基因频率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不同基因型与糖代谢异常的关联性分析所有参与者中,rs151290位点从基因型、A等位基因携带者(AA+AC)发生糖代谢异常的可能性分别是CC基因型携带者的0.704倍(0.543~0.912)和0.822倍(0.696~0.971),rs2237892位点T等位基因携带者(CT+TT)发生糖代谢异常可能性是CC基因型携带者的0.848倍(0.721~0.998);rs2237897位点CT基因型、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携带者(CT+TT)发生糖代谢异常的可能性是CC基因型携带者的0.791倍(0.666~0.938)、0.737 倍(0.549~0.989)和 0.780 倍(0.663~0.918)。2.4 KCNQ1基因与环境和糖代谢异常的关系多因子降维法结果显示,最优的交互作用模型为由干农活、甘油三酯和rs2237897组成的三因素模型;在所有人群和壮族人群中,位点rs151290和rs1057128、rs163184、rs223797、rs2313162 交互分析时均发现,rs151290突变可使糖代谢异常的风险降低(P<0.05);位点rs2237897和 rs1057128、rs151290、rs223792、rs2313162 交互作用时,rs2237897突变均可使糖代谢异常的风险降低(P<0.05);分别与6个位点相互作用,平时干农活因素均表现出使发生糖代谢异常风险下降的可能,而高BMI指数、高TG均有糖代谢异常风险上升的可能。2.5 KCNQ1基因多态性和血脂水平的关系所有人群中,位点rs1057128在糖代谢正常组中,与GG基因型相比,A等位基因携带(AG+AA)者的TC水平和HDL-c水平均较低(P<0.05);rs151290在所有人群的糖代谢正常组中,与CC基因型相比较,AC基因型者的HDL-c水平较低(P<0.05),A等位基因携带(AG+GG)者的TC、HDL-c、LDL-c水平均较低;在糖代谢正常组的汉族人群中,位点rs163184的变异G等位基因携带者(GT+GG)的LDL-c水平显着高于TT基因型者(P<0.05)。结论 1.KCNQ1基因位点 rs151290、rs2237892 和 rs2237897 的多态性可能与广西某县农村老年人糖代谢异常的风险相关。2.是否干农活、TG和位点rs2237897间的相互作用效应对该县农村老年人群糖代谢异常影响最大;位点rs1057128、rs151290、rs2237897变异均有使糖代谢异常风险下降的可能;3.分别与6个位点相互作用,平时干农活因素均表现出使发生糖代谢异常风险下降的可能,而高BMI指数、高TG均有糖代谢异常风险上升的可能;4.位点 rs1057128、rs151290、rs163184、rs231362 的多态性可能与当地人群的不同血脂指标有关。第三部分 广西某县老年人KCNQ1基因甲基化水平与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研究目的:了解KCNQ1基因甲基化和糖代谢异常的关联性,并探讨该基因6个SNP位点与基因启动子区23个CpG位点的关系。方法:采用重亚硫酸盐扩增测序技术,测定KCNQ1基因启动子区23个CpG位点甲基化水平,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23个CpG位点甲基化率情况与空腹血糖的关系,采用矩阵QTL分析方法分析KCNQ1基因6个SNP突变位点与其启动子区23个CpG位点的关系。结果:1.共193人纳入本部分研究,其中,糖代谢正常组96人,异常组97人,两组在人口学特征、饮食习惯、相关临床指标方面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多重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老年人糖代谢异常的CpG位点其作用从高到低的位点位置依次为66、113、138(P<0.05)。3.KCNQ1基因SNP位点rs2237892和rs2237897的不同基因型携带者在启动子区CpG位点151的甲基化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s163184的不同基因型携带者在启动子区CpG位点40和80各自间的甲基化水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KCNQ1基因CpG位点66、113和138甲基化程度可能与广西某县老年人的糖代谢水平有关。2.KCNQ1基因内含子15中的位点rs2237897多态性可能与该基因启动子区CpG位点151上的甲基化水平有关。

张蕊[5](2019)在《中国天津地区汉族人群载脂蛋白E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讨中国天津地区人群APOE启动子-219G/T、-427T/C、-491A/T位点基因多态性、血浆血脂蛋白、血清载脂蛋白E含量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危险性之间的关系;采用荧光报告基因的方法,探讨-427T/C启动子部位基因变异对APOE基因转录的影响;对连续服用3个月他汀类药物后,对APOE-219G/T、-427T/C、-491A/T不同基因多态性的CHD患者的血浆脂蛋白的调节作用,为我国冠心病遗传学基础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为冠心病患者提供理论依据更充分及更精准的个性化治疗。方法:1.APOE启动子-219G/T、-427T/C、-491A/T基因变异与血浆脂蛋白水平和冠心病患病的关系: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受试者选取天津地区汉族人群,来自2015年10月~2016年9月在天津市胸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入院后他们接受相关的化验检查及心脏血管介入检查,根据最终造影情况分成两组,冠心病组、正常对照组。使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APOE-219G/T、-427T/C、-491A/T基因型,同时采用ELISA方法测定其血清APOE的含量,分析APOE-219G/T、-427T/C、-491A/T基因遗传多态性、血清的载脂蛋白E含量、血浆脂蛋白代谢及冠心病风险之间的关系。2.APOE启动子-427T/C基因突变对细胞DNA除启动子部位以外的下游基因表达转录活性的影响:根据结果,-427T/C位点C等位基因携带者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且实验结果显示C等位基因携带者载脂蛋白E含量较T等位基因携带者载脂蛋白E含量有下降趋势,考虑这是影响冠心病及血脂的可能途径,故我们仅选择-427TT和-427CC纯合子基因,通过PCR扩增该启动子区域-342bp~-580bp基因片段。纯化测序后,将该片段与pGL2-Basic质粒通过酶切及连接酶相连接,构建pGL2-APOE/-427TT和pGL2-APOE/-427CC重组质粒,经过测序验证连接正确后,经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法将合成连接的重组质粒导入到293T细胞,收集细胞,测定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在细胞中的强度,计算携带不同基因型的重组质粒各自荧光素酶的相对活性,经过统计分析,最终得出APOE不同基因型对转录活性的不同影响。3.含有APOE-219G/T、-427T/C、-491A/T启动子部位三个位点基因多态性检测后,随访所有冠心病患者,这些患者均连续服用阿托伐他汀钙每晚一次20mg。服用12周后,门诊复查化验血脂,观察不同APOE启动子-219G/T、-427T/C、-491A/T基因型与阿托伐他汀钙调节血脂作用的关系。结果:1.冠心病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2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年龄显着高于对照组;2组男性比例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男性比例显着高于对照组;在CHD组中,血清TG、LP(a)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血清HDL、APOAI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均由统计学意义。2.比较所有研究对象的不同基因型(-219GG/-219GT+TT、-427TT/-427TC+CC、-491AA/-491AT+TT)之间血脂和载脂蛋白的差异,可见对照组中-219位点GT+TT基因型与GG基因型相比,TC、LDL-C、APOA、HDL-C水平升高有统计学差异;可见冠心病组-427位点TC+CC基因型与TT基因型相比,APOB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427位点,TC+CC基因型与TT基因型相比APOB浓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冠心病组中-491AT+TT基因型与AA基因型相比ApoA/B比值有统计学差异,其余TC、TG、HDL-C等血脂均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中各血脂及载脂蛋白均无统计学差异。3.-219T等位基因频率在冠心病组是0.268,在对照组为0.288;-427C等位基因频率在冠心病组是0.211,在对照组是0.098;-491T等位基因频率在冠心病组是0.053,在对照组是0.074,以上频率与国外报道均有差异。4.-427C等位基因频率在冠心病组显着高于对照组,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27C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5.比较APOE启动子-219G/T、-491A/T位点对冠心病和对照组中APOE浓度的影响,发现两个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之间APOE浓度并无统计学差异;同样-427T/C位点TC+CC基因型与TT基因型相比,APOE浓度虽有升高趋势,亦无统计学差异。6.转染pGL2-APOE/-427TT的293T细胞中荧光素酶的相对活性显着高于pGL2-APOE/-427CC的活性(P<0.05),由此可证明,T等位基因携带者的载脂蛋白E转录活性比C等位基因携带者的转录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冠心病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钙后,血浆脂质水平与APOE基因多态性相关,-219位点GT+TT基因型组与GG基因型组相比调脂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率无统计学差异;-427位点TC+CC基因型组与TT基因型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率比较可见,TC+CC基因型组TC、LDL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91位点AT+TT基因型组与AA基因型组相比调脂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变化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APOE启动子-427C等位基因携带者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2.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在体外细胞,携带变异性C等位基因的转录活性明显比携带野生T等位基因者活性减低,APOE启动子-427T/C位点是调节APOE启动子转录活性并影响血清APOE浓度的功能性位点。3.APOE基因-427C等位基因携带者对阿托伐他汀钙调脂效果更敏感。

陈敏[6](2014)在《维吾尔族和汉族胆结石相关风险因素及ApoE、ApoB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探讨单中心维吾尔族、汉族胆结石的患病率及可能的风险因素;(2)探讨ApoE基因标签SNP与胆结石之间的关系,维吾尔族、汉族胆结石的可能风险基因型;(3)探讨ApoB基因标签SNP与胆结石之间的关系,维吾尔族、汉族胆结石的可能风险基因型。方法:(1)收集我院体检中心资料齐全者共3288例,统计胆结石总患病率、不同民族患病率、不同性别患病率、不同年龄段患病率;按患病率分层方法统计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民族胆结石的风险因素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有意义者带入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胆结石的风险因素,同时探讨胆结石患病风险因素在不同区组间的异同;(2)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别对158名维吾尔胆结石患者及106名维吾尔族对照、110名汉族胆结石患者及106名汉族对照,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内切酶方法进行ApoE基因型分型,分析基因型分布的民族间差异、疾病间差异、可能的易感基因型;(3)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别对158名维吾尔胆结石患者及106名维吾尔族对照、110名汉族胆结石患者及106名汉族对照,采用SNaPshot SNP分型技术进行ApoB基因型分型,分析基因型分布的民族间差异、疾病间差异、可能的易感基因型。结果:(1)胆结石患病率存在民族、年龄差异,性别差异:维吾尔族胆结石患病率明显高于汉族(30.66%vs13.39%,P<0.001);>50岁人群胆结石患病率高于≤50岁人群(34.34%vs11.51%,P<0.001);女性胆结石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18.14%vs14.61%,P=0.008)。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间胆结石患病风险因素不同,但结果均提示民族为胆结石的独立风险因素。维吾尔族与汉族胆结石风险因素存在差异。共同因素为:年龄、TG,而汉族胆结石的风险因素还包括:BMI;维吾尔族胆结石患病风险因素还包括:性别、HDL。分析汉族、维吾尔族胆结石患者一般特征发现,维吾尔族胆结石患者相较于汉族患者具有以下特点:患病年龄大、BMI高、LDL高、TC低、女性比例高、脂肪肝比例低。(2)ApoE基因rs405509位点:在维吾尔族人群中,胆结石组与对照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有明显差异(P<0.05);在汉族人群中,胆结石组与对照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有明显的差异(P<0.05),ApoE基因rs769450位点在维族、汉族人群中,胆结石组与对照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均无差异(P>0.05);(3)ApoB标签SNPApoB基因rs676210、rs2854725、rs11676704、rs520354和rs1367117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维吾尔族胆结石组和对照组间无差异(P>0.05);ApoB基因rs11676704、rs520354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汉族胆结石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s676210、rs2854725和rs1367117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汉族胆结石组和对照组间未见差异(P>0.05)。结论:(1)胆结石患病率存在年龄、性别、民族差异,维吾尔族胆结石患病率高于汉族,>50岁人群胆结石患病率显着增高,女性胆结石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民族为胆结石独立风险因素。不同民族间胆结石患病风险因素及胆结石一般特征不尽相同;(2)ApoE基因rs40550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维吾尔族、汉族胆结石有关联。ApoE基因rs76945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维吾尔族、汉族胆结石无关联;(3)ApoB rs11676704、rs520354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汉族胆结石有关联,而与维吾尔族胆结石无关。ApoB基因rs676210、rs2854725、rs1367117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维吾尔族、汉族胆结石均无关联。

杨洪雁[7](2013)在《水蛭抗家兔血瘀证作用机制及归经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水蛭是一味传统的中药,有着复杂的化学成分和广泛的药理作用。大量的研究发现水蛭具有抗血栓、抗肿瘤、抗纤维化、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对水蛭的研究日趋深入,研究领域日趋扩大,其药理作用正在被更多的挖掘出来并为人们所利用,被广泛用于临床,使其越来越成为预防、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药物,其应用前景广阔。通过对水蛭的全面深入的研究,水蛭这一传统的中药正焕发出新的活力,更好的为人类的健康服务。随着心脑血管等血瘀证疾病发病率的日益升高,对其病因及诊断方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中西医学者的关注。医用动物模型作为现代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也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各种疾病的研究中,对疾病诊治与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血瘀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证候之一,是由瘀血所引起的各种临床综合表现。目前对血瘀证模型的制备多从其病因病机制备模型,在造模时有采用单一因素造模的,也有采用复合因素造模的。大量的研究表明,血瘀证涉及多个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与血液流变学、血脂代谢异常、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等均有着密切的联系。中药归经是中药理论中的精髓,是在千百年来大量的临床实践中累积和总结出来的,它是分析和阐述中药功效和作用机制的重要依据,对中医临床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对中药归经的研究对于更进一步研究药物的药性、作用机制以及指导临床用药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复合因素(饥饿+高脂+注射肾上腺素)制备家兔血瘀证模型,造模期40d,造模结束后将模型组随机分为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和模型组,水蛭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水蛭(0.30g/kg、0.15g/kg和0.075g/kg)治疗30d。通过对血瘀证家兔血清中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浆中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ET-1、血管紧张素AngII、一氧化氮NO)、脂质过氧化指标(丙二醛MDA)、肝脏中脂质过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进行测定;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血瘀证家兔肝脏中载脂蛋白E基因(ApoE)、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LDL-R)、内皮素基因(ET-1)、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四个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进行研究,以探讨水蛭抗血瘀证的作用机理。同时采用体内活性物质观测法对血瘀证家兔和正常家兔心、肝、脾、肺、肾、胃、大肠、小肠、胆中SOD、MDA含量进行测定来研究中药水蛭的归经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造模结束时,模型组家兔血脂水平发生异常,血清中TC、TG、LDL-C显着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经不同剂量水蛭治疗后发现,血瘀证家兔三个指标明显下降,与模型组差异显着(P<0.05),说明水蛭能够对血瘀证家兔血脂水平进行调节,以第30d、低剂量组水蛭效果最好。2)造模结束时,模型组家兔内皮功能发生异常,血浆中ET-1、AngII含量显着高升高,NO含量显着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经不同剂量水蛭治疗后发现,血瘀证家兔三个指标明显恢复,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说明水蛭能够对血瘀证家兔内皮功能损伤进行调节,以给药第30d,低剂量组水蛭效果最好。3)造模结束时,模型组家兔体内存在脂质过氧化反应,血浆和肝脏中MDA明显升高、肝脏中SOD含量显着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经不同剂量组水蛭进行治疗后,两个指标均呈现恢复的趋势,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说明水蛭能够对血瘀证家兔脂质过氧化反应进行抑制,其中以给药第30d、低剂量组水蛭效果最好。4)造模结束时,模型组家兔肝脏中ApoE基因、LDL-R基因表达量显着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经不同剂量水蛭进行治疗后,血瘀证家兔肝脏中ApoE、LDL-R基因表达量显着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说明水蛭能够对血脂类代谢相关基因表达进行调控,其中对ApoE基因和LDL-R基因调节作用分别以给药第30d、高剂量组水蛭、低剂量组水蛭效果最好。5)造模结束时,模型组家兔肝脏中ET-1基因表达量显着升高、eNOS基因表达量显着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经不同剂量水蛭进行治疗后,血瘀证家兔肝脏中ET-1基因表达量显着下降、eNOS基因表达量显着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说明水蛭能够对内皮功能相关基因表达进行调控,其中以给药第30d、低剂量组效果最好。6)水蛭不论对血瘀证家兔还是正常家兔各个脏器中SOD、MDA含量的影响均有一定的选择性,这种选择性基本上与水蛭传统归经相一致,但水蛭对血瘀证家兔肝脏中MDA含量影响的选择性更符合传统的水蛭归经理论,结果提示水蛭归肝经,对肺、肾、胃、胆具有一定的选择性。综上,采用复合因素多因素(饥饿+高脂+肾上腺素)能够成功制备家兔血瘀证模型,造模结束时模型组家兔血脂水平代谢紊乱、内皮功能异常、机体内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模型组家兔肝脏中ApoE基因、LDL-R基因、eNOS基因表达量显着下降,ET-1基因表达量显着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经过不同剂量组水蛭进行治疗后,三个剂量组均能对血瘀证家兔血脂水平、内皮功能、脂质过氧化反应进行调节,能够显着上调血瘀证家兔肝脏中ApoE基因、LDL-R基因、eNOS基因的表达量,显着下调ET-1基因的表达量,说明水蛭能够治疗家兔血瘀证模型,其作用机制可能是:1)调节血脂代谢水平及血脂代谢相关基因LDL-R、ApoE基因的表达量;2)调节内皮功能及相关基因ET-1、eNOS基因的表达量;3)抑制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采用体内活性物质观测法对水蛭的归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水蛭对血瘀证家兔还是正常家兔各个脏器中SOD、MDA含量的影响均有一定的选择性,水蛭的这种选择性调节能基本反应水蛭的归经,提示采用体内活性物质观测法研究中药的归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罗显云[8](2013)在《三亚地区黎族人群LDLR基因PvuII多态性与ACS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背景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组常见的严重心血管疾患,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ACS发病的主要机制是由于血脂代谢异常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斑块形成,血管内不稳定粥样斑块发生继发病理改变,导致管腔狭窄、局部血流量明显下降而导致急性心肌缺血所致。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 LDLR)介导血浆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和细胞内降解,对于维持血浆脂蛋白代谢平衡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LDLR与血浆脂蛋白代谢平衡的关系十分密切,其在细胞的表达、数量及功能异常会导致血脂代谢异常。LDLR基因与LDLR细胞表达密切相关,LDLR基因位点突变会导致血脂代谢紊乱,是引起AS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提示ACS患者和健康体检者LDLR基因多态性分布存在显着性差异。目前,黎族人群LDLR基因PvuⅡ位点的多态性与ACS发病的关系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探讨海南三亚地区黎族人群LDLR基因PvuⅡ位点的多态性与ACS发病分子机制上的关系,明确三亚地区黎族人群LDLR基因PvuⅡ位点的多态性与同地区的汉族人群是否具有差异性,以及LDLR基因PvuⅡ位点的多态性是否对血脂代谢有影响。从而为三亚黎族人群ACS发病、治疗及预防的提供分子遗传学基础依据。方法在2011年9月至2012年10月期间,从三亚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选取ACS住院患者97例(其中黎族37例,汉族60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与患者相匹配的健康体检人员96例(其中黎族48例,汉族4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经询问登记姓名、性别、年龄、种族、家族史、居住地、吸烟、饮酒和文化程度等。体检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和心电图检查等。于入院次日抽取空腹静脉血10ml,其中非抗凝血6ml用于检测血脂、血糖及心肌酶等,4m1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K2EDTA)抗凝,用于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等方法检测LDLR基因15内含子PvuⅡ位点的多态性,最后所有资料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ACS组与对照组的一般情况及血脂水平比较, ACS组腰围、吸烟率显着高于健康对照人群(P<0.05),LDL-C、apoB水平均显着高于健康对照人群(P<0.01), HDL-C、apoAI水平和apoAI/apoB比值显着低于健康对照人群(P<0.01)。②ACS组P1P2及P2P2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8.6%,3.1%,对照组分别为22.9%,8.3%,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ACS组等位基因P2频率12.4%,对照组19.8%,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ACS组及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分布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检测(P>0.05),证实所选样本具有较好的群体代表性。③ACS组汉族患者等位基因P2频率11.7%,黎族组13.7%,健康对照组汉族人等位基因P2频率16.7%,黎族组22.9%,两组均无显着性统计学差异(尸>0.05)。④汉族ACS组LDLR基因Pvu Ⅱ等位基因P2频率显着低于黎族健康对照组(P<0.05)。⑤三亚地区黎族和汉族ACS组LDL-C、apoB水平均显着高于健康对照人群(P<0.05),HDL-C、apoAI水平和apoAI/apoB比值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TC、TG及Lp(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ACS组黎族患者血脂水平与汉族基本一致(P>0.05),健康对照组黎族TC、TG、LDL-C及Lp(a)与汉族基本一致(P>0.05),黎族HDL-C、apoAI、apoAI/apoB等水平显着高于汉族(P<0.01)。⑥三亚地区黎族、汉族ACS组与对照组各基因型临床血脂水平指标(如TC、TG、HDL-C、LDL-C、apoAI、apoB、Lp(a))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⑦三亚地区人群ACS发病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ACS组与对照组比较腰围、吸烟、HDL-C、LDL-C、基因型等5项因素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腰围,OR=2.832,95%CI(1.039,7.721);吸烟,OR=4.891,95%CI(1.286,18.597); LDL-C, OR=6.797,95%C/(1.704,27.102); HDL-C, OR=0.165,95%C/(0.064,0.430);基因型,OR=0.518,95%CI(0.278,0.966)。基因型与腰围、吸烟、LDL-C、HDL-C之间没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①三亚地区黎族和汉族人群ACS发病与腰围、吸烟、LDL-C、apoB等水平增高,HDL-C、apoAI和apoAI/apoB比值等降低密切相关。三亚地区健康黎族人群HDL-C水平显着高于汉族人群。②LDLR基因PvuⅡ的多态性与三亚地区黎族和汉族ACS发病相关,可能是三亚地区黎族和汉族的ACS危险因素多态性位点。③三亚地区健康黎族人群携带LDLR基因PvuⅡ等位基因P2的频率更高,可能对ACS发病有更强抵抗力。④三亚地区黎族和汉族ACS组与对照组LDLR基因PvuⅡ位点多态性血脂水平之间无相关性。⑤本研究中腰围、吸烟、LDL-C等水平增高是ACS的危险因素,HDL-C水平增高及P1P2及P2P2基因型是ACS的保护因素。

杨洪雁,苏双良,付晶,杜智恒,白秀娟[9](2013)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是一种细胞表面糖蛋白,广泛存在于体内许多组织细胞中,对脂蛋白代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LDLR生物学功能与基因结构,基因多态性与血脂相关性LDLR表达与疾病相关性进展作以综述。

皮静波,姚震,刘月丽,李莹,王天松,张云波[10](2012)在《海南黎族人群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AvaⅡ多态性与血脂水平关系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基因外显子13中AvaⅡ多态性在海南黎族健康人群中的频率分布,分析其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1 110例样本(实验组:黎族518名,对照组:汉族592名),采空腹静脉血,测血清中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浓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浓度,运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LDL-R基因AvaⅡ多态性。结果黎族人群与汉族人群LDL-R AvaⅡ基因3种基因型(A-A-)、(A+A-)、(A+A+)频率[70.7%(366/518)vs.70.3%(416/592),P>0.05;24.7%(128/518)vs.27%(160/592),P>0.05;4.6%(24/518)vs.2.7%(16/592),P>0.05]无]和等位基因的频率[17.0%vs.16.2%,P>0.05;83.0%vs.83.8%,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黎族人群LDL-R 3种基因型(A-A-)、(A+A-)、(A+A+)血脂浓度比较,只有血清TG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71±0.730)mmol/L vs.(1.552±1.113)mmol/L vs.(1.046±0.284)mmol/L,F=3.454,P=0.033];汉族人群3种基因型(A-A-)、(A+A-)、(A+A+)血脂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黎族人群与汉族人群LDL-R基因AvaⅡ多态性及等位基因频率未发现显着差异。黎族人群AvaⅡ三种基因型(A-A-)、(A+A-)、(A+A+)的血脂浓度比较,只有TG浓度发现显着差异。

二、汉族儿童LDL受体AvaⅡ位点多态性分布与血脂谱水平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汉族儿童LDL受体AvaⅡ位点多态性分布与血脂谱水平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DHA摄入与ELOVL2/5基因变异对母婴脂肪酸水平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绪论
    1.1 生命早期营养
        1.1.1 生命早期营养的重要性
        1.1.2 营养改变对胎儿发育的影响
        1.1.3 “都哈”理论
        1.1.4 生命早期发育的节约表型学说
        1.1.5 生命早期发育的表观遗传调控
    1.2 母乳喂养
        1.2.1 母乳喂养对母婴的短期影响
        1.2.2 母乳喂养对母婴的长期影响
    1.3 脂肪酸概述
        1.3.1 脂肪酸简介
        1.3.2 围产期PUFA摄入情况与子代生长发育
        1.3.3 影响体内脂肪酸水平的因素
    1.4 本论文的研究设计和创新点
        1.4.1 研究设计
        1.4.2 研究内容
        1.4.3 创新点
第2章 DHA摄入与ELOVL2/5基因变异对孕妇及新生儿血浆脂肪酸水平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实验试剂和仪器
        2.2.3 研究方法
        2.2.4 数据库建立及分析
        2.2.5 技术路线
    2.3 实验结果
        2.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2.3.2 研究对象的膳食PUFA摄入情况
        2.3.3 孕妇及新生儿血浆脂肪酸的构成
        2.3.4 孕妇和新生儿血浆脂肪酸相关性分析
        2.3.5 膳食DHA摄入与孕妇及新生儿血浆PUFA的相关性分析
        2.3.6 ELOVL2/5基因变异与孕妇及新生儿血浆PUFA的关系
    2.4 讨论
        2.4.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2.4.2 孕妇及新生儿血浆脂肪酸水平分析
        2.4.3 ELOVL2/5基因变异对血浆PUFA水平的影响
    2.5 结论
第3章 DHA摄入与ELOVL2/5基因变异对乳汁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实验试剂和仪器
        3.2.3 研究方法
        3.2.4 数据库建立及分析
        3.2.5 技术路线
    3.3 实验结果
        3.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3.3.2 乳母的膳食多不饱和脂肪酸摄入情况
        3.3.3 DHA摄入对母乳中PUFA水平的影响
        3.3.4 ELOVL2/5基因SNP基本特征
        3.3.5 ELOVL2基因变异与母乳PUFA水平之间的关系
        3.3.6 ELOVL5基因变异与母乳PUFA水平之间的关系
    3.4 讨论
        3.4.1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3.4.2 单个SNP与乳汁PUFAs水平的关系分析
        3.4.3 多个SNP的单倍型和DHA摄入与乳汁PUFAs水平的关系分析
    3.5 结论
第4章 DHA干预对不同ELOVL2/5基因型乳母乳汁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实验试剂和仪器
        4.2.3 实验方法
        4.2.4 数据库建立及分析
        4.2.5 技术路线
    4.3 实验结果
        4.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4.3.2 乳母DHA干预前膳食PUFA的摄入情况
        4.3.3 乳母DHA干预前后乳汁PUFA水平比较
        4.3.4 乳母DHA干预前后乳汁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比较
        4.3.5 ELOVL2/5基因SNP基本特征
        4.3.6 ELOVL2/5不同基因型乳母膳食PUFA摄入情况
        4.3.7 ELOVL2/5基因变异与DHA干预前后乳汁PUFA的关系
        4.3.8 DHA干预对不同ELOVL2/5基因型乳母乳汁PUFA影响程度的比较
        4.3.9 ELOVL2/5基因变异与乳汁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关系
    4.4 讨论
        4.4.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4.4.2 DHA干预对不同基因型携带者乳汁PUFA水平的影响
        4.4.3 DHA干预对不同基因型携带者乳汁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4.5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云南高原偏寒地区汉族PPARγ2基因Pro12Ala、C161-T多态性与肥胖的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国内外肥胖流行现状
    1.2 PPARγ2基因Pro12Ala、C161-T多态性研究进展
    1.3 PPARγ2基因Pro12Ala、C161-T多态性与肥胖关联研究进展
    1.4 前期研究成果
    1.5 研究意义
    1.6 研究目标
    1.7 研究内容
    1.8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现场和研究对象
    2.2 样本量计算和抽样方法
    2.3 研究方法
    2.4 资料统计学分析
    2.5 质量控制
    2.6 伦理学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
    3.2 研究对象的临床指标
    3.3 实验室检测结果
    3.4 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
    3.5 PPARγ2基因Pro12Ala、C161-T多态性的分布情况
    3.6 Pro12Ala、C161-T多态性与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比较
    3.7 Pro12Ala、C161-T多态性与临床指标比较
    3.8 肥胖、超重的多因素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和肥胖
    4.2 PPARγ2基因C161-T多态性和肥胖
    4.3 肥胖、超重的多因素分析
5 结论
6 创新点
7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PPARγ基因Prol2Ala、C161-T多态性与慢性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脂联素基因多态性和身体活动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ABBREVIATION
前言
第一章 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研究对象来源
        1.2 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收集
        2.2 脂联素基因多态性检测
        2.3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3.2 apM1 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
        3.3 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
        3.4 基因多态性与MS的关联性分析
        3.5 +45T/G和+276G/T位点多态性与MS相关指标的关系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章 身体活动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收集
        2.2 数据处理
        2.3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身体活动基本情况
        3.2 身体活动情况与MS的关系
        3.3 总身体活动与MS相关指标的关系
    4 讨论
    5 结论
第三章 脂联素基因多态性和身体活动在代谢综合征中的交互作用研究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276G/T位点多态性和身体活动强度对MS的交互作用
        3.2 +276G/T位点多态性和身体活动水平对MS的交互作用
        3.3 +276G/T位点多态性和总身体活动对MS的交互作用
        3.4 +276G/T位点多态性和总身体活动对MS相关临床指标的交互作用
    4 讨论
    5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1 瘦素
    2 脂联素
    3 抵抗素
    4 内脂素
    5 内脏脂肪组织来源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6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4)广西某县老年人血糖与KCNQ1基因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略缩词中英文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广西某县老年人糖代谢异常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广西某县老年人KCNQ1基因多态性和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广西某县老年人KCNQ1基因甲基化水平与糖代谢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5)中国天津地区汉族人群载脂蛋白E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APOE-219G/T、-427T/C、-491A/T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脂蛋白代谢和冠心病的关系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1.1.3 研究方法
        1.1.4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CHD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1.2.2 APOE-219G/T、-427T/C、-491A/T基因多态性分析
        1.2.3 APOE-219G/T、-427T/C、-491A/T基因遗传平衡性检验
        1.2.4 APOE-219G/T、-427T/C、-491A/T不同基因型的血脂情况和APOE 浓度的比较
        1.2.5 APOE-219G/T、-427T/C、-491A/T基因分布频率及其与冠心病的关系
        1.2.6 冠心病危险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
    1.3 讨论
    1.4 小结
二、APOE-427T/C基因多态性在真核细胞中对蛋白转录活性的影响
    2.1 对象和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1.3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
        2.2.1 目的基因APE-427T/C片段的获得
        2.2.2 pGL2-APOE重组质粒的鉴定
        2.2.3 pGL2-APOE重组质粒转染293T载体细胞
    2.3 讨论
    2.4 小结
三、APOE-219G/T、-427T/C、-491A/T基因多态性与阿托伐他汀钙对CHD患者血脂调节的作用的关系
    3.1 对象与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法
        3.1.3 统计学分析
    3.2 结果
        3.2.1 阿托伐他汀钙调脂治疗前后复查血脂水平的变化
        3.2.2 APOE-427T/C基因多态性对长期临床预后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全文结果
本研究局限性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载脂蛋白E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维吾尔族和汉族胆结石相关风险因素及ApoE、ApoB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维吾尔族及汉族胆结石患病现状调查及风险因素
    1 研究内容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ApoE 基因 rs405509、rs769450 多态性位点与胆结石的关联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样本含量估计
        1.3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
        1.4 试剂配制
        1.5 实验方法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ApoB 基因多态性与维吾尔族、汉族胆结石的关系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实验方法
        1.4 SNP 标签的选择
        1.5 ApoB 标签 SNPs 分型方法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载脂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胆结石的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7)水蛭抗家兔血瘀证作用机制及归经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水蛭的研究进展
        1.1.1 水蛭的药理作用
        1.1.2 水蛭化学成分及炮制方法
    1.2 实验性血瘀证的研究进展
        1.2.1 实验性血瘀证模型的制备方法
        1.2.2 实验性血瘀证的诊断方法
    1.3 中药归经的研究进展
        1.3.1 中药归经的概述
        1.3.2 中药归经的依据
        1.3.3 中药归经的现代研究
        1.3.4 中药归经的意义及展望
    1.4 实验性血瘀证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1.4.1 载脂蛋白 E 基因(ApoE)研究进展
        1.4.2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LDL-R)研究进展
        1.4.3 内皮素基因(ET-1)研究进展
        1.4.4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eNOS)研究进展
    1.5 试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2.1.2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2.2 试验方法
        2.2.1 血瘀证模型的制备
        2.2.2 组织样品的采集及处理
        2.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2.2.4 肝脏中总 RNA 的提取及反转录
        2.2.5 荧光定量 PCR(Real time PCR)反应条件
        2.2.6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一般表征观察
    3.2 家兔器官指数的变化
    3.3 实验性血瘀证的诊断指标
        3.3.1 血清中血脂水平的变化
        3.3.2 血浆中内皮功能指标的变化
        3.3.3 脂质过氧化指标的变化
    3.4 mRNA 表达检测
        3.4.1 家兔肝脏总 RNA 的提取与检测
        3.4.2 荧光定量候选基因的扩增及检测
        3.4.3 GAPDH 基因标准曲线制作
        3.4.4 ApoE 基因在家兔肝脏中的表达
        3.4.5 LDL-R 基因在家兔肝脏中的表达
        3.4.6 ET-1 基因在家兔肝脏中的表达
        3.4.7 eNOS 基因在家兔肝脏中的表达
    3.5 水蛭归经的初步研究
        3.5.1 水蛭对家兔各脏器组织 MDA 含量的影响
        3.5.2 水蛭对家兔各脏器组织 SOD 含量的影响
4 讨论
    4.1 家兔血瘀证模型的制备及其稳定性
    4.2 水蛭抗血瘀证作用机制的探讨
        4.2.1 水蛭对血瘀证家兔血脂水平的调节
        4.2.2 水蛭对血瘀证家兔内皮功能的调节
        4.2.3 水蛭对血瘀证家兔脂质过氧化指标的调节
        4.2.4 水蛭对血瘀证相关基因表达的调节
    4.3 水蛭归经的初步研究
        4.3.1 归经研究的实验方法和指标选择
        4.3.2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4.4 研究的创新点
    4.5 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4.5.1 关于实验性血瘀证模型的制备
        4.5.2 关于水蛭抗血瘀证的作用机制
        4.5.3 关于水蛭的归经的初步研究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三亚地区黎族人群LDLR基因PvuII多态性与ACS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实验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方法
    2.2 结果
3 讨论和结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缩略语表
附录二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三 图片或病例收集资料等
附录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五 致谢
附录六 个人简介

(9)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LDLR生物学功能及基因结构
2 LDLR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相关性
    2.1 LDLR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相关性
    2.2 LDLR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相关性
3 LDLR表达与疾病相关性
    3.1 LDLR基因的表达调控
    3.2 LDLR基因表达与药物作用机制
4 结语

(10)海南黎族人群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AvaⅡ多态性与血脂水平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现场资料的收集
        1.2.2 标本采集与保存
        1.2.3 血脂监测
        1.2.4 人血DNA提取
        1.2.5 聚合酶链反应扩增
        1.2.6 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CR-RFLP)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AvaⅡ位点3种基因型比较
    2.2 黎族与汉族AvaⅡ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比较
    2.3 黎族和汉族人群基因分布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检测结果
    2.4 LDL受体基因AvaⅡ位点不同基因型间血脂浓度比较
    2.5 黎族人群各基因型间血清TG浓度比较
3 讨论

四、汉族儿童LDL受体AvaⅡ位点多态性分布与血脂谱水平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DHA摄入与ELOVL2/5基因变异对母婴脂肪酸水平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吴义霞. 吉林大学, 2020
  • [2]云南高原偏寒地区汉族PPARγ2基因Pro12Ala、C161-T多态性与肥胖的关联研究[D]. 郭艳东. 昆明医科大学, 2020
  • [3]脂联素基因多态性和身体活动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研究[D]. 孙睿旋. 东南大学, 2019(05)
  • [4]广西某县老年人血糖与KCNQ1基因的相关性研究[D]. 陈世艺. 广西医科大学, 2019(08)
  • [5]中国天津地区汉族人群载脂蛋白E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探讨[D]. 张蕊.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6]维吾尔族和汉族胆结石相关风险因素及ApoE、ApoB基因多态性的研究[D]. 陈敏. 新疆医科大学, 2014(04)
  • [7]水蛭抗家兔血瘀证作用机制及归经的初步研究[D]. 杨洪雁. 东北农业大学, 2013(08)
  • [8]三亚地区黎族人群LDLR基因PvuII多态性与ACS的相关性研究[D]. 罗显云. 贵阳中医学院, 2013(07)
  • [9]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研究进展[J]. 杨洪雁,苏双良,付晶,杜智恒,白秀娟.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3(03)
  • [10]海南黎族人群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AvaⅡ多态性与血脂水平关系的研究[J]. 皮静波,姚震,刘月丽,李莹,王天松,张云波.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2(03)

标签:;  ;  ;  ;  ;  

汉族儿童LDL受体AvaⅡ位点多态性分布与血脂谱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