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吸痰管插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一次性吸痰管插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一、一次性吸痰管插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便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杨忻,向明芳,刘真君,张素兰,贺光明,董伟[1](2018)在《连续可视气管导管在危重病人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连续可视气管导管(VET)在危重病人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2例经口行气管插管危重病人采用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21例,对照组采用普通气管导管插管,观察组采用VET插管,比较两组病人一次性气管插管成功率、插管后并发症、日吸痰次数、带管时长。[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每日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带管时长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VET对气管插管全程及声门以下气道实施连续监测,有助于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减轻观察及护理难度,减少并发症,缩短病人带管时长。

鲁敏[2](2016)在《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CCU护理体会》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分析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心脏监护病房(CCU)护理方法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山西省运城市急救中心就诊并行呼吸机辅助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72例,利用计算机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6例给予CCU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6例给予CCU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撤机成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监测患者心率(HR)、舒张压(SBP)、收缩压(DB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采用问卷调查表,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察组护理4 h后HR、SBP、DBP、LVEF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采取呼吸机辅助治疗,并配合CCU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较好,抢救成功率较高,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少,同时提高CCU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庞群[3](2001)在《一次性吸痰管插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便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一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排便困难时安全、有效的通便方法。方法 :将 40例急性心肌梗死排便困难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一次性吸痰管插管肛注开塞露组 (实验组 )和开塞露塞肛组 (对照组 ) ,分别按两种方法进行通便。结果 :实验组通便方法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实验组通便前后心率、心律无明显改变。结论 :一次性吸痰管插管肛注开塞露通便 ,保留了开塞露塞肛通便简捷、安全的优点 ,避免了在通便失败后改用其它通便方法给心脏带来的不良影响 ,有效率达 95 %。

邓细香,李丽纯[4](2007)在《改良开塞露灌肠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改良开塞露灌肠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中的应用。方法随机将42例急性心肌梗死便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用开塞露按常规纳肛通便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开塞露灌肠法通便法,观察两组排便效果。结果观察组21例患者中20例有效,总有效率达95.2%,对照组21例患者中13例有效,总有效率为61.4%,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改良开塞露灌肠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可充分软化肠道粪便,有助于粪便排出,排便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王立祥,孟庆义,余涛,方邦江,魏捷,路晓光,宋维,张思森,姜笃银,米玉红,张玉想,菅向东,周飞虎,刘亚华[5](2020)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专家共识》文中研究指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一种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respiratorysyndromecoronavirus2,SARS-Co V-2)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1]。SARS-Co V-2属于冠状病毒科β属冠状病毒,基因特征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有85%以上的同源性[2],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也可能通过气溶胶和粪-口等途径传播[3],人群普遍易感,呈聚集性发病。COVID-19传染性强,临床

齐鑫[6](2019)在《动脉血乳酸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患者动脉血乳酸值及术后4小时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T化验值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相关性。2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延迟脱机患者24小时动脉血乳酸值的变化趋势,为将来临床医务工作者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能否顺利脱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纵向观察的研究方法,调查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且按纳排标准选入的患者359例,其中出现延迟脱机患者(观察组)77例,未出现延迟脱机患者(对照组)282例。收集整理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长、“动脉旁路移植”数目、烟酒史、诊断结果、既往史以及患者术中、术后出入量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为患者术前24小时及术后4小时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T化验值,患者术前24小时及术后1小时、4小时、脱机前(或)自主呼吸功能锻炼后动脉血气分析值。资料的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χ2检验、t检验、Z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危险因素以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发生延迟脱机患者术后动脉血乳酸值的变化趋势。结果1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24小时动脉血乳酸值、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T化验值的比较:术前24小时动脉血乳酸值(t=1.407,P=0.163),术前24小时肌酸激酶同工酶(t=-1.026,P=0.308),术前心肌肌钙蛋白T值(t=0.243,P=0.8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小时、4小时、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值的比较:术后1小时动脉血乳酸值(t=2.285,P=0.024),术后4小时动脉血乳酸值(t=3.133,P=0.002),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值(t=6.025,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小时、4小时、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趋势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动脉血乳酸平均值皆>2.0mmol/L,提示观察组患者术后机体处于高乳酸血症状态,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动脉血乳酸值呈逐步上升趋势,对照组患者术后动脉血乳酸值呈先升高后再降至正常水平趋势。4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4小时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T值的比较:术后4小时肌酸激酶同工酶(t=3.636,P<0.001)与术后4小时心肌肌钙蛋白T(t=3.223,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动脉血乳酸值在判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能否正常脱机具有参考价值,尤其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值。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值超过4.552mmol/L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延迟脱机的风险在90%以上。6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长的比较:手术时长(t=11.90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手术时间过长是造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延迟脱机的危险因素。当手术时长高于4.90小时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风险为90%以上。结论1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4小时肌酸激酶同工酶值超过正常值高限的3倍、心肌肌钙蛋白T值大于1.0ng/mL、术后动脉血乳酸值过高是造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延迟脱机的危险因素。2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发生延迟脱机患者术后动脉血乳酸值呈逐步上升趋势,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动脉血乳酸值过高产生的主要原因与术后患者机体组织灌注不足及缺血缺氧有关。3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动脉血乳酸值在判断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能否正常脱机具有参考价值,尤其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脱机前/自主呼吸试验后动脉血乳酸值。4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手术时间过长是造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延迟脱机的危险因素。

粟毅,吴亚梅[7](2005)在《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应用价值探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病历资料,包括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过程中纤支镜检查、取痰培养、吸痰、支气管冲洗、支气管肺泡灌洗、止血治疗、气管插管深度调整等。结果189例行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成功率100%;215例次经纤支镜吸痰、支气管冲洗或支气管肺泡灌洗;209例次纤支镜取痰细菌和真菌培养,阳性率为81.3%;6例经纤支镜止血治疗出血停止,有效率100%;24例经纤支镜直视下调整气管插管深度;6例检出支气管肿物。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刘奇,陆欢,单梦田,王伟,朱长举,陈荣昌,张昭,兰超[8](2020)在《头罩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讨头罩无创通气(NI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及耐受性,对改善血气、缓解呼吸困难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和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收治的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获得患者或其授权家属知情同意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头罩组和面罩组,分别利用头罩或面罩按计划进行NIV。于NIV过程中(NIV即刻、1 h、4 h和结束时)监测患者耐受性评分、血气分析、心率(HR)、呼吸频率(RR),并观察气管插管、住院死亡及并发症等终点指标。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30 d生存情况。结果 研究期间共收治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82例,排除氧合指数(PaO2/FiO2)>200 mmHg(1 mmHg=0.133 kPa)、带气管插管转入或达到有创通气指征、合并急性心肌梗死、2周内发生严重创伤、分泌物过多及排痰障碍或拒绝参加本研究者,最终共26例纳入分析,被随机分配至头罩组和面罩组,每组13例。两组NIV各时间点PaO2/FiO2均较NIV即刻显着升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NIV结束时头罩组PaO2/FiO2较NIV即刻的增加值显着高于面罩组(mmHg:75.1±73.2比7.7±86.0,P<0.05)。两组NIV各时间点RR均较NIV即刻降低,以头罩组降低更为显着,NIV 1 h、4 h和结束时与面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次/min:1 h为17.5±4.1比23.1±6.3,4 h为16.2±2.5比20.0±5.5,结束时为15.5±2.5比21.2±5.9,均P<0.05)。头罩组NIV 4 h和结束时耐受性评分显着高于面罩组(分:4 h为3.9±0.3比3.3±0.9,结束时为3.8±0.6比2.9±0.9,均P<0.05)。头罩组在改善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HR等方面与面罩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头罩组并发症的总发生数及鼻梁皮损数均明显少于面罩组〔总数(例):3比8,鼻梁皮损数(例):0比4,均P<0.05〕。头罩组只有2例患者接受了气管插管,其中1例死亡;而面罩组有5例患者接受了气管插管,其中3例死亡;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头罩组30 d累积存活率低于面罩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1.278,P=0.258)。结论 对于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头罩进行NIV具有较好的舒适性及较强的改善氧合、缓解呼吸困难的作用,且对CO2的排出作用不劣于传统面罩的NIV。

朱德芾[9](2019)在《磷酸肌酸钠对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干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肾移植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评价磷酸肌酸钠的干预作用。方法:择期亲属活体肾移植术患者80例,ASA分级IIIIV级,性别不限,年龄1856岁,体重4576kg,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磷酸肌酸钠组(CP组),每组40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前禁食禁水8小时,入室后监测心率、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Narcotrend麻醉深度,行桡动脉穿刺置管及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动脉血压及中心静脉压(CVP),连接无创每搏连续血压及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持续监测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量(SV)。完善术前准备后行喉罩全麻。磷酸肌酸钠组在切皮时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30mg/kg,约30min输注完毕,对照组于同时间点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切皮前、移植肾血管开放前、移植肾血管开放后30min及术毕各时点记录MBP、HR、CVP、CO、CI、SV等指标,同时在上述时间点及术后12h和24h采集患者中心静脉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和B型脑钠肽(BNP)的浓度,记录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长。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手术时间、出血量等一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与T1相比,C组患者MAP于移植肾血管开放后30min有所下降,HR升高,两组患者的MAP、HR在T3时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CVP在T3时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与T1相比,C组患者CO、CI、SV指标于T3、T4均有不同程度下降;CP组患者该指标则在T2时明显升高,于T3、T4时降至切皮前水平;与C组相比,CP组CO、CI、SV于T2、T3、T4时显着升高(P<0.05),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T1相比,C组患者CK、CK-MB、c Tn I及BNP浓度自T2时开始逐渐升高至术后24 h,CP组自T3时开始逐渐升高至术后24h;与C组相比,CP组T2-T6时CK、CK-MB、c Tn I、BNP的浓度降低(P<0.05)。与C组相比,CP组患者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P<0.05),住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肾缺血再灌注可加重肾移植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磷酸肌酸钠预处理能减轻其损伤,改善心功能,稳定循环,并可以降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加快患者的康复过程。

二、一次性吸痰管插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便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次性吸痰管插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便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连续可视气管导管在危重病人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一次性吸痰管插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便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方 法
3 结 果
    3.1 2组患者灌肠后一次排便有效率的比较, 见表1。
    3.2 通便后的心脏反应:
    3.3 开塞露塞肛后的副反应:
4 讨 论

(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三预”方针
    1.1 COVID-19原发CA的预防
        1.1.1 FM
        1.1.2 血栓
        1.1.3 心肌梗死
    1.2 COVID-19继发CA的预防
        1.2.1 低氧血症
        1.2.2 休克
        1.2.3 肺栓塞
        1.2.4 脑卒中
    1.3 COVID-19诱发CA的预防
        1.3.1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1.3.2 张力性气胸
        1.3.3 药物毒性
        1.3.4 心理应激
2 “三化”方法
    2.1 标准化方法
        2.1.1 标准防护与复苏实施原则
        2.1.2 气道管理与呼吸支持
        2.1.2.1 球囊面罩通气
        2.1.2.2 气管插管
        2.1.2.3 机械通气
        2.1.3 胸外按压与电除颤
        2.1.3.1 胸外按压质量
        2.1.3.2 电除颤策略与安全
        2.1.4 复苏药物
    2.2 多元化方法
        2.2.1 机械复苏(M-CPR)
        2.2.2 腹部提压心肺复苏(AACD-CPR)
        2.2.2.1 开放气道(airway)
        2.2.2.2 人工呼吸(breathing)
        2.2.2.3 人工循环(circulation)
        2.2.2.4 体外除颤(defibrillation)
        2.2.3 E-CPR
    2.3 个体化方法
        2.3.1 老年患者
        2.3.2 急进患者
        2.3.3 医务人员
        2.3.4 疫情防控人员
3 “三生”方略
    3.1 复生方略
        3.1.1 ROSC的判断
        3.1.2 气道管理(airway,A)
        3.1.3 呼吸氧合(breathing,B)
        3.1.4 循环支持(circulation,C)
        3.1.5 鉴别诊断(differential diagnosis,D)
    3.2 超生方略
        3.2.1 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CSS)
        3.2.1.1 发病机制
        3.2.1.2 免疫治疗
        3.2.2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hy,CRRT)
        3.2.3 营养支持
    3.3 延生方略
        3.3.1 恢复期血浆捐献
        3.3.2 干细胞移植研发
        3.3.3 规范尸体解剖
专家组成员(按姓氏笔划排序):

(6)动脉血乳酸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分组情况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含量的确定
        2.2 资料收集
        2.3 麻醉方法
        2.4 手术方法
        2.5 样本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2.6 具体指标的定义
        2.7 研究变量(测量指标)
    3 统计方法
    4 研究质量的控制
    5 伦理学原理
结果
    1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
        1.1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诊断内容的比较
        1.3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化验值的比较
        1.4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出入量及术后当日出入量的比较
        1.5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 小时动脉血气分析比较
        1.6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4 小时动脉血气分析比较
        1.7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脱机前/SBT后动脉血气分析比较
        1.8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24 小时、术后1 小时、4 小时、脱机前/SBT后动脉血乳酸趋势比较
        1.9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4 小时化验值的比较
        1.10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脱机前/SBT后各项护理评估值比较
    2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3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延迟脱机患者的术后动脉血Lac临界值的计算
        3.1 OPCABG患者术后1 小时、4 小时、脱机前/SBT后动脉血Lac指标诊断价值分析
        3.2 OPCABG患者术后1 小时、4 小时、脱机前/SBT后动脉血Lac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
    4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延迟脱机患者的手术时长临界值的计算
        4.1 OPCABG患者手术时长诊断价值分析
        4.2 OPCABG手术时长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1 本研究与既往研究的结果比较
    2 OPCABG患者术后动脉血Lac值对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影响及干预措施
        2.1 OPCABG患者术后动脉血Lac值对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影响
        2.2 护理干预措施
    3 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术后4 小时CK-MB、c TnT值对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影响
    4 OPCABG手术时长对OPCABG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的影响
结论
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影响因素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应用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
        1.2.2 纤支镜吸痰、支气管冲洗, 取痰液送细菌和真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1.2.3 支气管肺泡灌洗
        1.2.4 调整气管插管深度
        1.2.5止血治疗
2 结 果
3 讨 论

(9)磷酸肌酸钠对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干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2 临床病例资料
    2.3 麻醉方法
    2.4 术后管理
    2.5 研究分组
    2.6 观察指标
    2.7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的比较
    3.3 两组患者心肌酶学变化
    3.4 两组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时长
4 讨论
    4.1 肾缺血再灌注致心肌损伤的可能机制
    4.2 磷酸肌酸钠的心肌保护作用
    4.3 磷酸肌酸钠用药剂量的选择
    4.4 磷酸肌酸钠对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干预作用
    4.5 磷酸肌酸钠心肌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4.6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四、一次性吸痰管插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便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连续可视气管导管在危重病人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 杨忻,向明芳,刘真君,张素兰,贺光明,董伟. 全科护理, 2018(23)
  • [2]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CCU护理体会[J]. 鲁敏.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6(05)
  • [3]一次性吸痰管插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便中的应用[J]. 庞群.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1(S1)
  • [4]改良开塞露灌肠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中的应用[J]. 邓细香,李丽纯. 基层医学论坛, 2007(05)
  • [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专家共识[J]. 王立祥,孟庆义,余涛,方邦江,魏捷,路晓光,宋维,张思森,姜笃银,米玉红,张玉想,菅向东,周飞虎,刘亚华.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20(04)
  • [6]动脉血乳酸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延迟脱机影响的研究[D]. 齐鑫.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7]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应用价值探讨[J]. 粟毅,吴亚梅. 重庆医学, 2005(11)
  • [8]头罩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 刘奇,陆欢,单梦田,王伟,朱长举,陈荣昌,张昭,兰超.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0(01)
  • [9]磷酸肌酸钠对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干预作用研究[D]. 朱德芾.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9)

标签:;  ;  ;  ;  ;  

一次性吸痰管插管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