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稷山砂岩体产能预测研究

胜利油田稷山砂岩体产能预测研究

一、胜利油田基山砂岩体产能预测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齐瑞燕[1](2021)在《低渗-致密储层产能评价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全球各地人们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人类日常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对能源的需求,特别是油和气这种优质资源,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对油气田产能的准确预测,不仅可以评价早期油气田开发阶段,提供可靠的开发依据,还可以对后期井网布置、储层油气的开发以及油气井的经济效益产生非常大的影响。随着全球油气田的开发进程,低渗透性储层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开发难度也越来越大,为了准确预测油气田储层产能,本论文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本论文以某大型油气田某区块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常规物性资料、测试资料、测井资料、压汞资料、岩电实验等资料,结合气水相渗和薄片鉴定等信息,首先对研究区的储层特征、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和测井响应特征进行分析。通过资料整理分析后发现,研究区含有一定比例的岩石微孔隙,孔隙结构十分复杂并且储层物性很差,使得储层参数计算和储层产能预测具有较大困难。于是,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最优化理论的孔隙度和泥质含量计算模型、基于流动单元指数(FZI)储层分类的渗透率计算模型和基于高温高压岩电参数的变m值含水饱和度计算模型。在基于毛管压力曲线形态和FZI划分储层类型的基础上,采取孔渗关系法、经验统计法、最大曲率半径法、最小流动孔喉法和交会图法对储层物性下限进行研究,确定了孔隙度下限值为7.29%,渗透率下限值为0.29m D,泥质含量的下限值为38%,含气饱和度的下限值为40%。最后依据产能预测基础理论,分析了米采气指数与产能影响参数之间的关系,得出研究区储层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含水饱和度、孔隙度、泥质含量和有效渗透率四个参数,建立了产能综合评价指数预测模型,并将预测模型预测的米采气指数与实际米采气指数建立关系,进行模型验证,得到产能综合评价指数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测试产能吻合效果较好,模型相对误差较小,符合率约为80%,故可以将此模型作为研究区的产能评价方法,为研究区气田开发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依据。

谢风猛,何瑞武,张恒才,刘金,王爱光,刘延峰,吕庆林[2](2020)在《临商结合部沙三中段储层预测及圈闭描述》文中研究表明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已成为重要的勘探目标。胜利油田临商结合部物源复杂,断层构造和沉积相变复杂,对该地区的构造-岩性圈闭的识别非常不利。本文采用分频处理技术和子波重构技术开展沉积微相精细研究,分析了沉积规律和砂体分布,进行了构造-岩性圈闭识别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临商结合部沙三中段可划分为7个砂组,从早期到晚期各个砂层组由西向东迁移,其成因基本可分为滑塌浊积扇和浊积水道;发现了49个典型的岩性尖灭形成的构造-岩性圈闭,并通过钻井验证了圈闭的有效性和储层预测的准确性。

李志超[3](2019)在《低渗储层水力裂缝扩展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低渗油藏资源丰富,其有效开发依赖于水力压裂技术的应用。在胜利油田,主要低渗油藏类型有滩坝砂、砂砾岩、浊积岩、泥页岩等,其水力压裂改造效果与水力裂缝的扩展特征密切相关。水力裂缝在扩展过程中受地应力、储层岩性、物性、天然裂缝等不可控地质因素以及施工排量、压裂液粘度、射孔条件等可控施工因素的影响,其扩展特征不易预测。本文首先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水力裂缝的复杂性及其受地应力和天然裂缝的影响,其次研究了岩石脆性对水力裂缝扩展特征的影响,随后研究了作为胜利油田当前重点开发对象的砂砾岩的储层特性、水力裂缝扩展模式,并借鉴部分页岩储层改造复杂缝的思想尝试在巨厚砂砾岩储层中改造复杂缝,最后针对多薄砂砾岩储层改造的难点进行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运用结合了数字图像技术和有限元方法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复杂水力裂缝的形成过程,发现天然裂缝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水力裂缝的扩展路径,根据声发射场特征揭示了天然裂缝在水力作用下的破坏机制为拉伸-剪切复合模式。不同天然裂缝发育密度的试件中分别形成了多分支缝、简单缝网和复杂缝网,结果表明天然裂缝密度越大,模型的改造压力越小,形成的裂缝越复杂。不同地应力差的试件中形成了双翼曲折缝、多分支缝和简单缝网,表明低地应力差储层将有更大的机会压裂出复杂缝,而在地应力差异系数高于1.0的储层很难压裂出具有一定规模的复杂缝。(2)运用数值模拟方法从细观力学的角度分别研究了岩石脆性对页岩与砂砾岩水力裂缝扩展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脆性页岩矿物/储层更易发育较多的天然裂缝,有利于形成复杂缝;水力裂缝易于在脆性矿物/储层中扩展,不易在延性矿物/储层中扩展,延性矿物/储层中水力裂缝的改造压力大于脆性矿物/储层;脆性矿物/储层中水力裂缝伴生有多个小裂缝,相对于延性矿物/储层形成的单一平直缝更利于复杂缝的形成。针对砂砾岩,改进了适合胜利油田某区块的脆性指数,以此为评价标准研究了砂砾岩试件的单轴破坏特征和水力裂缝扩展特征,结果表明,脆性试件单轴压缩时破坏面不规则,形态复杂,延性试件破坏面较单一;脆性试件中水力裂缝主缝伴有小分支,而延性试件裂缝较为单一;延性试件破裂压力和延伸压力均大于脆性试件,其水力裂缝扩展速度没有脆性试件裂缝快;水力裂缝易于在脆性砂砾岩部分扩展,不易在延性部分扩展,且缝高在脆性指数最大的部分扩展得最充分。(3)研究了目标区块砂砾岩的储层特征,并通过数值模型研究了砂砾岩试件的尺寸效应和水力裂缝扩展模式。结果表明,砂砾岩试件抗压强度在小尺度下尺寸效应明显;压裂数值模型中形成了环绕型绕砾缝,这种裂缝是不连续的,其特征与常规水力裂缝有诸多不同,在室内实验中不易发现。总结了砂砾岩试件中水力裂缝扩展模式及其出现的条件,阐述了实验室尺度下水力裂缝扩展模式对于现场压裂改造的研究价值在于水力裂缝的复杂性。(4)以胜利油田某巨厚砂砾岩储层为工程背景,研究了砂砾岩储层的纵向分布特征、非均质性,以及目标井段水力压裂形成的X形水力裂缝,并与现场微震监测结果相对比,剖析了 X形水力裂缝的形成原因:(Ⅰ)砂砾岩储层中砾石弱界面以及天然裂缝引起的非均质性;(Ⅱ)近距离两条水力裂缝同向扩展时的应力干扰。对比X形裂缝与页岩储层水力裂缝的复杂性,认为其通常不如页岩储层形成的水力裂缝复杂,原因在于砂砾岩储层中天然裂缝的发育密度较小以及砾石弱界面的连续性不够强。对水力裂缝的横向改造范围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水平地应力差越小时,水力裂缝越复杂,横向改造范围越大;施工排量越大,水力裂缝越复杂,横向改造范围越大;压裂液粘度越大,横向改造范围越小。对比三个因素发现,水力裂缝横向改造范围对水平地应力差的变化最敏感,施工排量次之,对压裂液粘度最不敏感。(5)针对胜利油田某区块多薄砂砾岩储层压裂改造存在的缝高受限的难点进行了分析,运用基于内聚力模型考虑了多裂缝流量分配的数值模拟方法建立目标井段的数值模型,研究了水力裂缝的扩展特征,并与现场微震监测与多级子阵列声波测井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隔层条件、射孔方案以及层理对水力裂缝缝高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可为低渗多薄砂砾岩储层的压裂设计提供参考。

杨明[4](2017)在《惠民凹陷商河地区油气藏地震解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商河地区在构造上位于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东段,整体构造特征复杂,断层发育,横向储层变化快,发育构造油藏、构造-岩性油藏、岩性油藏三种油藏类型。研究区具有八套含油层系,其中沙二、沙三段是主力储量层系。为提高研究区储层描述精度、实现复杂构造中小断层的精细刻画,本论文以测井、试油、地震资料为基础,采取了针对不同油藏类型运用不同的物探技术方法,对储层和构造进行描述。其中针对构造油藏,基于骨干剖面,应用高分辨率相干与倾角多属性融合体精细识别断层,结合三维立体解释,精细落实构造圈闭面积8.6km2。针对构造-岩性油藏,在层序划分基础上,应用均方根振幅、瞬时相位、弧长三种属性交汇融合,对商河地区储层进行了精细刻画。针对浊积砂岩油藏,应用综合标定技术,利用小波分频成像技术识别了浊积砂岩的边界,并对其进行了描述,分频成像地震剖面的反射特征更连续,砂体边界更清晰,共精细描述浊积砂体20个。基于不同油藏类型所采取的不同地震解释方法研究与应用,在商河地区的地质勘探中累计扩大了有利面积28km2,预测圈闭资源量3500万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并将有效指导下步勘探部署。

刘敬强[5](2017)在《低孔渗可改造性储层测井产能预测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储层油气产能进行合理地评价预测,一方面是对油气勘探成果的检验,同时又可以为油气田开发提供指导,对后期开发优势储层,提高油气产量和实际生产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低孔渗油气藏作为油气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油气资源分布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低孔渗储层一般需要对其进行酸化、压裂等措施才能达到工业开采价值,目前利用测井资料预测储层压裂后油气产能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开展低孔渗储层油气产能预测研究工作,对指导低渗透储层的油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区为XF区块和XG区块,XF区块目的层位为阜宁组一段,为典型的低孔低渗砂岩储层,储层基本无自然产能,几乎每口井都需要压裂,产能主要为压裂后产能。XG区块目的层位为阜宁组二段,储层物性优于XF区块,该区岩性相对于XF区块更为复杂,存在灰岩,部分砂岩灰质含量也较高。该区既有自然产能也有压裂后产能还有酸化酸压后产能,以自产和压裂为主。本文研究目的是针对区块开展低孔渗砂岩储层压后产能预测方法的实用性研究,建立一套适用于研究区块产能评价的方法。由于影响研究区产能的关键因素不明确,在储层评价的基础上,从储层参数以及压裂施工参数二个方面分析了其对产能的影响,分别建立了对应区块产能级别预测模型。研究区测井系列不全,基本的9条测井曲线中,只有部分取心井测量了中子和密度曲线。针对这一情况,利用所收集的资料,对XF区块、XG区块2个区块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建立了XF区块的孔隙度与声波时差的统计模型以及渗透率与孔隙度的统计模型;建立了XG区块基于灰质和泥质校正的孔隙度体积模型和与孔隙度单相关的渗透率统计模型。2.XF区块分别建立了阿尔奇模型、变参数(m)阿尔奇模型及等效岩石组分模型,并相互对比了三种饱和度模型评价的效果,认为等效岩石组分模型和变参数(m)阿尔奇模型的效果优于阿尔奇模型;XG区块建立了阿尔奇模型对饱和度进行评价。3.依据XF区块的测试资料,建立了基于Fisher判别的产能级别预测模型;依据XG区块的测试资料,首先建立了基于GR与AC测井资料的储层改造措施(自产、水力压裂和酸化)的判别,然后针对水力压裂测试层建立产能分级预测图版。

谢关宝,武清钊,赵文杰[6](2014)在《砂泥岩储层测井产能预测方法及应用》文中认为基于渗流力学基本原理,研究了砂泥岩储层测井产能评价及预测方法,建立起预测砂泥岩储层产能的数学模型,实现了利用测井资料预测砂泥岩储层产能的技术方法,对影响产能的储层沉积、构造特性、储层特性、储层含油气性质、储层流体性质等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不同泥浆条件下的测井系列。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测井产能预测技术在优化储层改造方案、缩短海上测试周期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前景,对今后勘探和开发实践提供了有意义的指导和借鉴。

吴洁[7](2013)在《显微CT技术在油层伤害机理研究中的应用初探 ——以胜利临南油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低渗透砂岩储层经工艺改造后,各井储层产能差异明显,关键在于没有根据储层本身特性制定有效的试油改造方案。对于低渗透油气田开发,储层岩石孔隙度及渗透率是两项非常重要的物性参数。在传统的地质实验方法中,我们一般采用称重法和孔隙度仪法来计算求得,求得结果为所取岩石样品的平均值,而岩样内部的实际孔隙分布是不均匀的,尤其是对岩样微区孔隙结构及特性的研究,采用常规的实验方法难以获得。显微CT三维立体成像技术,基于X射线对不同原子序数矿物的衰减程度来重构一种反应真实结构的数字岩心分析技术。显微CT扫描技术可用来观察储层岩石微观特征、孔隙分布及流体路径模拟等,最重要的是评估对象-实际岩心保留了其原始性,反映地下状况的多相平衡系统保持了其原有性。因此,提出了数值模拟方法作为对传统实验方法的补充,这是石油地质实验领域的一项创新。本人在了解胜利临南油区地质特征及储层低渗特点的基础上,采用常规实验方法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并结合显微CT三维立体重构技术,对研究区采样岩石进行岩石矿物相、粒度结构、杂基充填物空间赋存状态、孔隙空间网络结构的分析,描述了研究区储层岩石三维空间内矿物构成、分布特征、岩石矿物颗粒接触关系、孔隙填充胶结物等,分析了储层低渗伤害机理。主要取得了以下三点创新成果:(1)根据CT图像的灰度差异,利用偏光显微镜和电子探针等常规分析技术,初步建立了常见矿物和孔隙的电子探针与显微CT二维切片图像的对应关系图谱,探讨了可利用显微CT技术对岩石成分进行表征。(2)利用显微CT技术可观察单一矿物结构及空间展布特征,分析各矿物三维接触关系类型及孔隙结构特点。(3)利用显微CT技术提取了微区孔隙构架,评价了孔隙连通性,从微观结构特征上对砂岩的储集性进行评价和分类,可深入探讨导致储层原油产出率降低的原因。

刘金连[8](2011)在《济阳坳陷第三系储层预测模式优化集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济阳坳陷位于渤海湾盆地,广泛发育第三纪含油层系,油气藏类型多样。经过40多年的勘探开发济阳坳陷已经处于勘探中后期,目前新增储量80%以上来自隐蔽油气藏,油气勘探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地震资料为主的油气藏精细预测、描述和评价技术方法。但是,现有地震预测技术主要基于具体的目标展开,缺少预测技术的系统优化与集成研究,难以推广应用。而且,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面对的目标更加复杂隐蔽,原有储层地震预测技术已经满足不了实际的需要。因此,储层地震预测技术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本课题试图通过储层预测技术的优化集成等研究,有效地减少储层预测的盲目性,降低勘探开发风险,提高预测精度和钻探成功率。本文取得以下成果:(1)系统地总结了济阳坳陷第三系主要储层沉积学特征,建立了典型储层规范沉积模式及标准样式,明确它们的展布规律及影响因素,进一步认识了沉积环境条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建立了沉积相(亚相)与储层岩性物性的基本关系。(2)根据储层条件和地震预测技术适应性研究结果,从岩相、岩性、物性和流体预测中不同精度要求出发,建立了不同预测技术的最佳组合,形成储层岩相、岩性、物性和流体预测技术。主要成果有:形成了“三相、古地形、四分析”岩相描述,岩相、属性“双约束”岩性识别,“多井拟合、联合反演”物性估算,叠前叠后地震属性“组合差异”流体预测等技术方法。(3)在储层地震预测有效性评价方面,通过地震预测评价技术的可行性研究,明确了储层地震预测对地质体尺度、岩石物性参数和地震资料品质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地震预测评价模型、评价体系和评价指标的研究,建立了储层地震预测评价体系;创新地发展了应用风险概率、人工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等方法进行储层预测有效性评价,通过储层尺度大小、岩石物理特征、岩性组合和资料品质的评价指标集参数及其权值,实现储层地震预测有效性进行定量评价。(4)在典型储层地震预测模式和集成方面,对地震预测技术进行优化,集成河道砂体、浊积砂体、滩坝砂体和砂砾岩体等4类典型砂体地震预测技术,建立了8种储层预测模式:“低砂泥比”河道砂体精细描述模式,“高砂泥比”河流相储层预测模式,近岸水下扇体储层预测模式,盆底扇储层预测模式,滑塌浊积砂体精细描述模式,多物源浊积砂体储层预测模式和薄互层储层预测模式等。

回春,李因兰,孟海龙[9](2010)在《临盘油田临北地区沙三段油气成藏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综合利用地震、录井、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建立惠民凹陷中西地区下第三系沙三段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对临北地区沙三段各个沉积砂岩体进行区域地质特征、沉积体系、砂体成因、成藏条件和成藏模式的研究,从而有力地指导了该区滚动勘探的顺利开展。

赵殿栋[10](2009)在《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历史上物探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带来油气储量的快速增长,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必将成为推动国内油气储量又一次大幅增长的主要技术手段。回顾田家地区第一块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史例,阐述其历史地位,说明田家地区高精度三维地震的勘探思想一直影响着胜利油田以及中国石化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发展的轨迹。分析了中国石化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的发展水平,综述了其应用现状和应用效果。针对当前隐蔽油气藏、海相碳酸盐岩、山前带三大领域的勘探需求,提出了继续优先推广应用高精度三维地震技术,积极开展高密度三维地震技术先导试验和配套处理、解释技术创新研发的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发展方向。

二、胜利油田基山砂岩体产能预测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胜利油田基山砂岩体产能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低渗-致密储层产能评价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取得的成果与创新点
第2章 研究区储层特征及测井响应特征
    2.1 岩性特征
    2.2 物性特征
    2.3 孔隙结构特征
    2.4 电性特征
    2.5 测井响应特征
第3章 储层参数计算模型
    3.1 岩心深度归位
    3.2 孔隙度和泥质含量计算模型
    3.3 渗透率计算模型
    3.4 含水饱和度解释模型
第4章 储层物性下限研究
    4.1 孔渗关系法
    4.2 经验统计法
    4.3 最大曲率半径法
    4.4 最小流动孔喉法
    4.5 交会图法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储层产能定量评价研究
    5.1 产能定量预测基础理论
    5.2 产能影响参数分析
    5.3 产能综合评价指数预测方法
    5.4 指数式产能方程
第6章 结论与认识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2)临商结合部沙三中段储层预测及圈闭描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地质特征
2 研究区概况
3 圈闭描述及评价
5 结论及认识

(3)低渗储层水力裂缝扩展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进展
        1.2.1 水力裂缝的复杂性研究
        1.2.2 岩石脆性与水力裂缝扩展特征的关系
        1.2.3 砂砾岩水力裂缝的扩展模式
        1.2.4 低渗砂砾岩储层的压裂改造
    1.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2 数值模拟方法介绍
    2.1 RFPA数值模拟方法及算例验证
        2.1.1 RFPA计算原理简介
        2.1.2 非均质性在RFPA软件中的实现
        2.1.3 细观弹性损伤本构方程
        2.1.4 渗流控制方程
        2.1.5 算例验证
    2.2 模拟水力裂缝的孔压内聚力单元介绍
        2.2.1 孔压内聚力单元简介
        2.2.2 裂缝损伤准则
        2.2.3 裂缝扩展准则
        2.2.4 缝内流体流动
        2.2.5 多缝流量分配的实现
    2.3 本章小结
3 水力裂缝的复杂性研究
    3.1 RFPA数字图像技术
    3.2 水力裂缝复杂性表征
    3.3 复杂水力裂缝的扩展特征
        3.3.1 复杂水力裂缝的形成
        3.3.2 天然裂缝密度对水力裂缝复杂性的影响
        3.3.3 地应力差对水力裂缝复杂性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岩石脆性对水力裂缝扩展特征的影响
    4.1 岩石的脆性和脆性指数
    4.2 页岩脆性及其对水力裂缝扩展特征的影响
        4.2.1 页岩脆性对天然裂缝形成的影响
        4.2.2 天然裂缝对页岩水力裂缝复杂性的影响
        4.2.3 页岩水力裂缝的扩展特征
        4.2.4 脆性与延性页岩水力裂缝扩展特征的差异
    4.3 砂砾岩脆性及其对水力裂缝扩展特征的影响
        4.3.1 砂砾岩的脆性
        4.3.2 脆性对砂砾岩水力裂缝扩展特征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低渗砂砾岩储层特性及水力裂缝扩展模式
    5.1 低渗砂砾岩储层特征
        5.1.1 地层划分对比
        5.1.2 储层岩性
        5.1.3 储层物性
        5.1.4 储层非均质性
        5.1.5 储层各向异性
    5.2 砂砾岩强度的尺寸效应
    5.3 砂砾岩水力裂缝扩展模式
        5.3.1 数值模拟方法的优势
        5.3.2 砾石强度与地应力差的影响
        5.3.3 砾石形状和分布的影响
        5.3.4 扩展模式总结及其研究价值
    5.4 本章小结
6 巨厚低渗砂砾岩储层水力裂缝的扩展特征
    6.1 储层纵向分布特征
    6.2 砂砾岩的非均质性及其在软件中的处理
    6.3 巨厚砂砾岩储层水力裂缝的扩展
        6.3.1 储层概况
        6.3.2 水力裂缝的扩展
        6.3.3 水力裂缝的微震监测
        6.3.4 X形水力裂缝的形成原因
        6.3.5 X形水力裂缝的复杂性
    6.4 巨厚砂砾岩储层压裂改造范围影响因素
        6.4.1 水平地应力的影响
        6.4.2 施工条件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7 低渗多薄砂砾岩储层水力裂缝扩展特征
    7.1 储层概况
    7.2 压裂改造的难点与分析
        7.2.1 压裂改造的难点
        7.2.2 难点分析
    7.3 多薄储层水力裂缝的扩展
    7.4 多薄储层缝高延伸影响因素研究
        7.4.1 隔层的影响
        7.4.2 射孔方案的影响
        7.4.3 层理的影响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摘要
    8.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惠民凹陷商河地区油气藏地震解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地震解释与技术发展现状
    1.2 研究区概况及选题的意义
        1.2.1 研究区概况
        1.2.2 选题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区域地质特征
    2.1 构造特征
    2.2 地层特征
    2.3 沉积特征
    2.4 断层特征
第三章 主要油藏类型地震解释方法研究
    3.1 商河地区油气藏类型
    3.2 商河地区构造油藏
        3.2.1 精细构造解释
        3.2.2 构造解释成图及圈闭评价
    3.3 商河地区滩坝砂油藏
        3.3.1 油气分布特点
        3.3.2 构造背景分析
        3.3.3 断层输导特征
        3.3.4 生储配置关系
        3.3.5 岩性组合
        3.3.6 沉积规律
        3.3.7 地层反射特征
        3.3.8 地震资料正演
        3.3.9 资料优化与提升预测精度
    3.4 商河地区浊积岩油藏
        3.4.1 古地貌分析沉积背景
        3.4.2 连井解剖沉积相带
        3.4.3 速度分析
        3.4.4 多手段应用追踪浊积砂边界
第四章 商河地区评价及目标建议
    4.1 沙四上滩坝砂油藏
    4.2 沙三上构造-构造岩性油藏
    4.3 沙二段岩性、构造岩性油藏
    4.4 沙二—东营组地层类油藏
    4.5 火成岩油藏
第五章 结论与认识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低孔渗可改造性储层测井产能预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取得的成果与创新点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与储层特征
    2.1 区域地质概况
    2.2 储层岩石物理特性
第3章 储层孔渗参数评价
    3.1 测井资料预处理
    3.2 泥质含量
    3.3 孔隙度模型
    3.4 渗透率模型
    3.5 孔、渗模型效果检验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饱和度参数定量精细解释模型研究
    4.1 毛管自吸法岩电实验及分析
    4.2 阿尔奇模型
    4.3 变参数阿尔奇模型
    4.4 EREM饱和度模型
    4.5 饱和度模型效果检验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产能评价
    5.1 产能基本原理
    5.2 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5.3 产能模型建立
    5.4 产能模型应用实列
    5.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6)砂泥岩储层测井产能预测方法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预测方法分析
    1.1概念模型
    1.2井底流入产能预测
        1.2.1产能预测模型
        1.2.2产能指数法预测井底流入产能
    1.3产能指数修正法
2影响因素分析
    2.1储层沉积、构造特性对产能的宏观控制作用
    2.2储层物性
    2.3储层含油气品质
    2.4储层流体性质
    2.5油藏类型及供油面积
    2.6储层井底压差
    2.7工程施工
3产能预测测井系列的选择
4应用实例
    4.1产能预测优化储层改造方案
    4.2产能预测在海上油田的应用
5结论

(7)显微CT技术在油层伤害机理研究中的应用初探 ——以胜利临南油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立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 显微 CT 在石油地质领域研究现状及认识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项目研究目标
        1.3.2 论文研究内容
    1.4 研究过程及技术路线
    1.5 论文工作情况及研究进展
    1.6 论文工作存在问题及困难
        1.6.1 论文存在问题
        1.6.2 论文存在困难
2 显微 CT 三维立体成像技术
    2.1 显微 CT 扫描成像设备
    2.2 显微 CT 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
    2.3 显微 CT 扫描重构三维数字岩心
3 研究区概况及储层岩石特征分析
    3.1 研究区概况
        3.1.1 构造特征
        3.1.2 沉积构造演化
    3.2 研究区重点区块油层特征剖析
        3.2.1 夏 503 井区块
        3.2.2 商 548 井区块
        3.2.3 田 301-305 井区块
4 重点区块井区显微 CT 技术应用结果分析
    4.1 夏 503 井区块
        4.1.1 岩石三维空间数据体表征信息
        4.1.2 重构单层二维图像信息
    4.2 商 548 井区块
        4.2.1 CT 重构二维切片图像分析
        4.2.2 岩石三维空间数据体分析
    4.3 田 301-305 井区块
        4.3.1 二维切片图像结合探针技术分析
        4.3.2 储层岩石三维空间分析
5 研究区储层伤害机理特征分析
    5.1 生产阶段中油层伤害分析
    5.2 显微 CT 空间技术对储层伤害的分析
        5.2.1 储层岩石孔隙空间构架分析
        5.2.2 储层岩石孔隙填充物分析
    5.3 结合储层伤害分析评价应用效果
6 结论与探讨
    6.1 主要结论
    6.2 问题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8)济阳坳陷第三系储层预测模式优化集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1.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5 完成的主要工作
    1.6 研究成果与创新点
2 典型储层沉积学特征
    2.1 河流-三角洲储层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2.2 滨浅湖滩坝储层沉积模式及控制因素
    2.3 湖盆边缘砂砾岩体沉积特征及分布规律
    2.4 深水浊积岩储层沉积学特征
    2.5 河流相储层沉积模式
3 储层地震预测技术优化
    3.1 岩相描述技术
    3.2 储层岩性预测方法
    3.3 储层物性计算技术
    3.4 流体识别关键技术
4 储层地震预测有效性定量研究
    4.1 地震资料品质与地震属性的关系
    4.2 储层地震预测有效性定量评价
    4.3 应用实例
5 典型储层地震预测模式
    5.1 河流相砂体储层预测技术集成
    5.2 浊积砂体储层预测技术集成
    5.3 陡坡带砂砾岩体储层预测技术集成
    5.4 滩坝砂岩储层预测模式
    5.5 地层油藏储层预测模式
    5.6 应用效果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发表的学术论文
从事的主要科研活动

(9)临盘油田临北地区沙三段油气成藏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主要研究成果
    1.1 发现临北三角洲
        1.1.1 沉积研究
        1.1.2 储层研究
        1.1.3 成藏控制研究
    1.2 临北地区沙三中浊积扇研究取得突破
    1.3 沙三上基山砂岩体岩性油藏研究取得新进展
    1.4 沙三下段埋深与储层物性关系
2 滚动勘探成果
3 潜力分析
    3.1 沙三上基山砂岩体
    3.2 沙三中浊积扇体
    3.3 沙三下盘河、临北三角洲

四、胜利油田基山砂岩体产能预测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低渗-致密储层产能评价技术研究[D]. 齐瑞燕. 长江大学, 2021
  • [2]临商结合部沙三中段储层预测及圈闭描述[J]. 谢风猛,何瑞武,张恒才,刘金,王爱光,刘延峰,吕庆林. 甘肃科技, 2020(02)
  • [3]低渗储层水力裂缝扩展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D]. 李志超.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6)
  • [4]惠民凹陷商河地区油气藏地震解释研究[D]. 杨明.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7)
  • [5]低孔渗可改造性储层测井产能预测方法研究[D]. 刘敬强. 长江大学, 2017(11)
  • [6]砂泥岩储层测井产能预测方法及应用[J]. 谢关宝,武清钊,赵文杰. 测井技术, 2014(01)
  • [7]显微CT技术在油层伤害机理研究中的应用初探 ——以胜利临南油区为例[D]. 吴洁. 东华理工大学, 2013(02)
  • [8]济阳坳陷第三系储层预测模式优化集成研究[D]. 刘金连. 浙江大学, 2011(12)
  • [9]临盘油田临北地区沙三段油气成藏规律研究[J]. 回春,李因兰,孟海龙.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0(04)
  • [10]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J]. 赵殿栋. 石油物探, 2009(05)

标签:;  ;  ;  ;  ;  

胜利油田稷山砂岩体产能预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