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治兔常见病

土方治兔常见病

一、土法治疗兔子常见病(论文文献综述)

魏鹏辉[1](2021)在《温病学辨证分类方法的古今研究及其系统化框架设计》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基于中医在辨证分类方法上一直存在的多元性问题和需要进行统一性研究的状况,在中医经典辨证论治理论的指导下,从病因、病位、病机三维一体的辨证原理出发,以精选出的在温病学术发展体系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病证分类着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温病学中的辨证分类方法进行系统化的整理研究,全面提取出温病学代表着作中所包含的辨证分类要素集合,明确相互之间的归属关系,同时对当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的温病学辨证分类框架进行特点、优缺点的分析与评价,进而推导、提炼出覆盖面广、内涵包容、逻辑系统的温病学辨证分类的基本框架,为进一步融合寒温内外诸病的辨证纲领、建立中医更为统一普适的辨证分类学体系,奠定必要的基础,提供重要的借鉴。方法:(1)文献整理法:(1)对有关中医辨证分类方法研究的文献总结;(2)收集温病学代表性着作中的有关辨证分类方法的文献资料,提取其中的辨证分类要素信息和辨证分类要素关系框架,建立相关的辨证分类要素的数据表及其结构关系表。(2)本体分析法:借助信息学本体分析方法,以着作中的辨证分类实例作为描述对象,规范源于精选的温病学着作范围内的辨证要素术语,确定辨证分类的类与属性,对辨证分类实例的类与属性进行分类与标识,从而规范辨证分类要素的数据表及其结构关系表,以得出规范系统的标识结果。(3)比较归纳法:从分类要素的逻辑性、要素关系的结构化,比较分析各类辨证分类框架的长短特点,提取出各自的优点,相互沟通、互为补充,归纳出具有结构更完整、内涵更包容、纲目更清晰的温病学辨证分类的基本框架。分类要素重要性评价方法:对温病学派的主流辨证分类方法进行分类要素的统计分析,通过着作中出现频数、所出着作的重要系数及各要素在所出着作的分类框架中的先后排序这三方面因素,来聚焦得出不同分类要素在构建辨证方法中的重要性,为确定温病学派辨证方法在总体上的共性框架提供客观依据。结果:1.基于精选的36部代表性温病学着作,对温病学领域中的病证分类要素进行了较全面的整理与总结。(1)总体得出其病证分类要素的集合。共有10大类45项:1)病因要素;2)病所要素;3)病理机转要素;4)病势要素;5)辨证分类参考因素要素;6)本变兼类证要素;7)以法类证要素;8)以方类证要素;9)病症类证要素——病种、症状;10)其他类证要素——神色形味、目耳鼻咽喉胸腹、唇舌舌苔齿脉、禁忌、疑似证。其中病证分类包含病因分类1项(病因)、病所分类15项(六经、表里、经腑脏络、阴阳、上中下、内外分部、三焦分部、营卫气血、津液、精神、元气元阴元阳、奇经八脉、腧穴、病所度量、其它区域病所)、病机分类7项(气化、阴阳、寒热、正虚、邪实、变态、其他病理机转)、病证关系6项(本变兼、合病并病/两感、兼夹、禁忌、传变证、疑似证),共有29项;以及病势分类7项(病程阶段、传变、起病、坏证、病情程度、病情动向、病情生机);病种分类1项(病种);症状分类1项(症状);治则治法分类2项(以法归证、以方归证);参考因素分类2项(病体、病时);其他分类3项(神色形味、目耳鼻咽喉胸腹、唇舌舌苔齿脉)。由上可见,有关辨证分类的项目占到总数的将近三分之二,突显诸多医家对于温病学辨证分类内涵的极大重视。(2)具体得出各分类项目的占比。通过对各分类项目在36部着作中的出现频数和占比,显示其实际的重要程度:病因分类占比较大,为(31-86.1%),在病所分类中,对于经腑脏络、六经、营卫气血、三焦分类的认同排在前列(分别为:31-86.1%,25-69.4%,23-63.89%,19-52.78%),对于表里、寒热、正虚、邪实等八纲要素的关注也都较为普遍(分别为:24-66.67%,20-55.56%,28-77.78%,22-61.1%,附变态23-63.89%),对合病并病、兼夹、本变兼、气化之论也有较多的提出(分别为11-30.56%,17-47.2%,10-27.78%,24-66.67%),而对阴阳、上中下、津液、内外分部等病所的分类也有一定的考虑(分别为:15-41.67%,12-33.3%,11-30.56%,8-22.2%),对病证之间关系,也有本兼变的明显区分,也有较多医家提出疑似证(10-27.78%),个别医家提出目耳鼻咽喉胸腹、禁忌、传变证分类等概念(2~4,5.56%~11.1%),对于认识病证及病证关系的多样性,具有积极的意义。另外,唇舌舌苔齿脉及神色形味分类也占有一定的比重(分别为:19-52.78%,8-22.2%),对于辨证分类的参考因素,病体与病时分类所占比重也不少(分别为:24-66.67%,9-25%)。总而言之,虽然可以从多重角度来进行病证分类,但是无论从哪些方面来分类病证,都不可能脱离疾病产生的核心要素——病因、病所与病机,而只能是多视角地体现病证的立体化和多样化联系。2.本文对温病学派辨证分类方法主流趋势的集成化研究本文对温病学派的各辨证分类方法,进行了分类要素的统计分析,通过着作中出现频数、所出着作的重要系数及各要素在所出着作的分类框架中的先后排序这三方面因素,来聚焦得出不同分类要素在构建辨证方法中的内在权重,为进一步探讨温病学派辨证方法的主流发展在总体上的共性框架提供要素依据。基于“精选的36部温病学着作·主要辨证分类方法·分类要素权重统计一览表”,对辨证分类方法的分类要素进行了由细分项目(文献客观呈现者)至项目归纳(对细分项目进行了内在相同性归并者),再到大类归总(在项目归纳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大类归并者)的三层次的统计分析。对温病学派在辨证方法上的主流趋势,可得出分类要素在不同层次上的权重布局特点:(1)分类要素在细分项目层次上权重布局特点对分类要素细分项目的权值分析,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分析工作,为能较客观地反映着作文献中的各细分要素的内在权重,本文采取由家数累计数、所出着作的系数和在所出着作的分类框架中的先后排序,这三个方面来综合计算各细分要素的权值,即“三维定点”求值,得以分析推导各细分要素的内在权重及其在系统构架中的地位与关系。布局特点如下:虽有广泛涉及50个项目,但重点聚焦于前17项(累计权重占到总权值的98.52%),代表了该学派的主流选项。1.病种,—2.六经,—3.脏腑,—4.三焦,—5.主症,—6.卫气营血,—7.治法,—8.病情程度,—9.表里,—10.病因,—11虚实,—12.寒热,—13.气血,—14.类似证,—15.阴阳,—16.十二经,—17.病体;其中前6项:1.病种—2.六经—3.脏腑—4.三焦—5.主症—6.卫气营血,累计权重占到总权值的85.27%,这6项应该作为构建温病学派辨证方法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结果可见,六经分类实际居首,脏腑与三焦分类,本重于卫气营血分类。这种和温病学教材突出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纲领不符的现象,考虑后者是突出对风温、温热,湿温、暑湿等主要病种辨证特色与优势的有限构架,即在病所的多维分类上,强调对三焦、卫气营血分区分的重要性,但不应否定在完整全面的辨证模式中,对六经、脏腑、经络认定的必要性。(2)分类要素在同类归并层次上的综合化权重值布局特点归并后的中等项目层次,其核心要素组成与关系仍然保持了细分项目层次的基本布局,即前6项为:1.病种—2.经系—3.脏腑经络—4.三焦—5.症状—6.卫气营血津液等,其以包含关系的经系、脏腑经络、卫气营血津液取代了细分项目层次六经、脏腑、卫气营血。另外随着归并中权值的合计,各项权值也相应增加,而权重>0.01的项目也增加至前10项(即增加了7.治误—8.病体时势等—9.表里等—10.虚实寒热阴阳升降出入等病机),丰富和完备了要素分类的品种,特别是与病位有关的表里项、以病机为主的虚实寒热阴阳等项,使其辨证方法的构成更加完备,为总结总体框架提供可能。(3)分类要素在大类分类层次上的权重布局特点通过大类归并,得出如下大类构成群及权值排序关系:1.病所,2.病种,3.病征,4.病机,5.病治,6.病势,7.病因,8.病兼,9.其它。基于以上对一览表三层次权重布局特点的综合分析,可以知道温病家们其自然形成的临床诊治基本框架是一个病·证·症·治混用型的,但仍以辨证分类为重。病所分类分值最大,但细目分类存在重心分散与多维化。即:病所分类权值占总权重值之比为38.74%,但其包括:2.经系、3.脏腑经络、4.三焦、9.表里等不同的定位方法。说明临床诊治中,辨病位仍是温病学多数医家首重的项目,但定位方法则有多样,大概是因为温病类丰富的病证类型中,证型分布特点既具有温病大类的共性,也具有具体病种的特性。3.对温病学派中各代表性的分类框架进行了比较分析与整体评估。得出结果如下:(1)辨证分类方法的要素关系框架,并不局限于教材中所示,而是呈现多元化分布的。在一二级分类当中,有十种之多。有融合病名与突出对应治法者,如“病症结合治法分类”;有病因结合病位者,如“六气结合六经分类”;有病机结合病名者,如“表里寒热结合病症分类”;有病机结合病位者,如“卫气营血结合验舌辨齿分类”;有病位结合发病病机者,如“六经三焦结合六要的分类”;有病名结合病位者,如“病症结合六经分类”;有病名结合病机病位的,如“病症结合卫气营血三焦分类”;有细化具体病位者,如“六经结合脏腑分类”;有参考病证关系者,如“本兼类变分类”;有参考病程阶段者,如“病症或结合病程分类”。由此可见,由于辨证分类的要素涉及到病因、病位、病机、病名、病程、病势、治法等多个方面,因此分类框架也呈多样化,而各种分类框架之间也各有优缺点,但是基于历史条件及各家的局限性,彼此未能充分相互借鉴、优势互补,因而也就未能形成充分兼容的分类框架。而且,若能仔细审视各个分类框架,便能发现大都存在分类层次粗略不精,分类层次不统一,证治分类残缺不全,病证分布多少不一等等不足之处,以此,实际上温病学派的病证分类框架仍处在争鸣未定的状态。(2)辨证分类框架已开始步入融合发展的阶段。首先,《温病条辨》在以上、中、下三焦分类为大纲的基础上,二级分类结合病种进行,三级分类则根据病种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如六经分类,病因病机分类,脏腑分类,表里气血分类等等,突显了各病种及各经之下再分类的重点与特点,有利于紧抓病证好发重点,便于应对温病发病之常。虽然此书在分类体系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及系统性,但尚未打破拘泥于病种分类的局限性,而且上中下三焦分类大纲之下的三、四级分类方法不一,在突出温病重点病证要素与类型的同时,有遗漏非重点病证要素与类型之倾向。另外,由于中医学高等教育集中教学的需要等原因,以南京中医学院主编的《温病学释义》等为先导的教材及之后的温病学各版教材,探索性地进行了以病种结合卫气营血、三焦进行分类的模式,借鉴了脏腑经络分类、六要分类等分类方法的优点,采取了各病种各随所宜的多样化的分类方式。病种之下结合卫气营血及三焦的分类方法,进一步丰富细化了分类子目中的内容,较具体地建立了卫气营血、三焦分类至具体病因病机之方证框架体系,使辨证分类较为具体,指导临床较为准确,论理较为公认,较为后代认同,成为近现代院校教材编写所采用的基本框架。但其仍然存在着未能充分衔接和规范之处。当然,以此作为初步学习研究温病学的导读教材问题不大,但要全面系统展示温病学中病证分类的结构化框架,则存在一些科学表达与理论认识深度上的问题。总之,当前温病学教材的辨证分类框架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构建一个能够层次分明地反映目前温病学中有关病证分类并能包容以后温病学发展内容的有逻辑系统性的辨证分类框架。4.对温病学辨证分类方法基本框架的初步推导构建基于上述研究,本文认为对温病学辨证分类方法,可在大类层面上初步构建基本共性框架,再在病所环节结合病种设计可调方法。总体框架:由前中后三部分组成。前缀部分(首分病种,辅以分病征):即辨病前缀,可以缺如。中心部分(先分病因,再分病所,后分病机):即辨证主体,必备重点。后辅部分(或分病势,或分病治,或分病兼):即证病结合,辅助选项。可调方法:温热病类,先分卫气营血,再分三焦,再分手足十二经系;湿热病类:先分三焦,再分手足十二经系,再分卫气营血;寒热混杂病类:先分手足十二经系,再分三焦,再分卫气营血。结论:1.温病学派在临床诊治框架上,原本具有分类多样、框架多元化,但从其主流来看,总体上呈现为一个病·证·症·治混用型的基本式样。从大类属性看,以病因、病所、病机、病势、病兼、病治、病种、病征等来对分类进行多角度的表达,包容性较强,但仍以辨证分类为其重心。2.温病学派在辨证分类上,其辨证分类要素丰富广泛(近45项以上),但在十个大类方面,内涵仍以病种(含病因)结合病所、病机分类为主体。其中,对病所(位)多角度的再分类是温病学多数医家突出方面,如有经系、脏腑经络、三焦、表里等不同。3.温病学派在辨证分类框架上,尽管可以从多重角度进行,但都不可能脱离病因、病所、病机三大方面,而其他方面则是间接地、侧方位地强化了这三大要素的立体化结构与多样化关联。4.温病学辨证方法的通用化设计,拟可采用以病所分类为先,并以三焦为首纲,手足十二经为大目,卫气营血津液分为细目,再依次结合病因与病机分类,形成一种多层次、多维度的系统性辨证分类框架,使其既保持教材已示的特点与优势性纲领,又提升对温病病种的广泛覆盖与通适性,且便于促进寒温两派的汇通性发展。

包海波[2](2021)在《蒙古国社会转型中的萨满教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立足宗教人类学萨满教研究的理论视角,对蒙古国社会转型中的萨满教进行了综合性考察。通过对乌兰巴托市蒙古包区萨满教职业群体的社会生活及其信仰观念、领神出道、降神治疗、建立合作组织等信仰实践的立体呈现,探究了蒙古国当代社会转型中传统萨满教信仰的复兴、传承与调适过程。论文是一部关于萨满教当代转型发展的海外民族志研究,对于认识和分析传统信仰文化的当代适应问题具有理论启示。在现实层面,关注邻国包括宗教政策、宗教发展现状和趋势的研究对维护中国的社会稳定、文化安全以及和平崛起均有深远意义。20世纪90年代,蒙古国推行了民主改革。激进式社会转型危机和放任型宗教自由化政策背景下,萨满教信仰在城市环境中得到了迅速复兴。本文在介绍了蒙古国萨满教复兴的社会文化和政策环境的前提下,首先详细梳理了萨满教与藏传佛教的交融历史,交代了变迁中的萨满教世界观及核心神灵信仰体系。其次,笔者结合案例细致描述了城市蒙古区萨满候选人从“患病者”到“萨满治疗师”的出道过程。再次,介绍了萨满教职业群体基于蒙古国民众的疾病认知,试图以“祖先智慧”、“山水神灵性”和“腾格里气力”等信仰观念应对个人、群体及国家面临的全球化与现代化引发的新型社会问题的各类仪式活动。最后,揭示了蒙古国当代萨满教失范化和无序性复兴发展的综合特点,讨论了城市萨满教团体所采取的规范化措施及其相应功能。论文主要观点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萨满教信仰在蒙古国的复兴与民主改革后出现的社会危机以及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有着密切联系。随着改革中传统生计方式遭到彻底改变,牧民不断迁移至乌兰巴托城市边缘的蒙古包区,导致城市中爆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面对城市生存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易变性和无序性,产生焦虑和不安感的人们开始将“危机”归咎于被遗忘的祖先和被抛弃的故乡诸神之惩罚。与此同时,与民主和自由思想一齐兴盛起来的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下,蒙古国不少民众将国力强弱、民族认同感的聚散与萨满教信仰的兴衰相结合,呼吁对原生性信仰给予应有的关注和扶持。另外,面对以基督教为代表的外来宗教在青年人中的迅速传播,一些藏传佛教信徒以及民族主义者因担心蒙古国民特质及文化风貌的西化而强调复兴蒙古传统信仰形态,为萨满教的复兴创造了机遇。第二、经济贫困和身患疾病是萨满领神出道以及民众信仰萨满教的最主要因素。首先,萨满教信仰观念和治疗仪式,使得一部分身患疾病、生活不顺者将自己苦难的现实生活与天命、山水神和祖灵“戏谑”等神圣概念联系在一起。通过成为萨满,他们不仅可以获得“治愈”,更拥有了神圣资本来平衡世俗生活。其次,萨满教治疗仪式结合了超自然信仰、巫术逻辑和蒙医疗法。萨满的治疗实践为信众不明原因的疼痛、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症、激发矛盾的反常状况提供了较为有效的解释和疏解途径。最后,在社会意识形态层面,广大民众将当代蒙古国的国际地位低下、经济落后以及道德崩塌等社会“病痛”归因于对传统生计方式的抛弃和对祖先信仰习俗的遗忘。在宗教社会实践中,萨满教职业群体宣扬保护生态平衡,强调祖先记忆和民族独立,以应对全球化和社会转型所造成的社会失范。第三、随着萨满人数持续激增、萨满教治疗仪式的不断多样化,蒙古国萨满教的当代复兴和发展呈现出了混乱、无序的征兆。为了应对混乱局面,草根萨满和学者型萨满联合起来,建立萨满教团体,对各类萨满进行教学、考核和认证等工作。众多萨满教团体以萨满师徒的裙带关系为组织基础,缺乏相互协调,故而并未起到规范萨满教发展的社会作用。现阶段,这些萨满教团体逐渐发展成萨满共修和具有商业化运营性质的仪式展演平台。这些现象加剧了当代蒙古国萨满教整体发展的无序性,从而造成其社会文化功用难以提升、局限于服务底层民众的性质。

李全平[3](2020)在《集体化时代山西的医疗场域与乡村社会》文中研究表明医疗社会史是史学界的一个新型领域和分支学科,国内外已有不少成果。本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我国集体化时代的农村医疗卫生。目前医疗社会史对这一时期的医疗卫生给予的关注不够。事实上,集体化时代的医疗史既承续着几千年中国传统医疗史的积淀以及近代中国医疗多元型变的复杂头绪,又是新中国大规模开启医疗卫生整体改造工程的奠基段落,亦与当代健康中国建设的现实状况紧密相连。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入乡村社会内部从医疗卫生的方方面面实施了一系列变革,不仅迅速建立了县、乡、村三级卫生保健网和独具特色的集体保健医疗制度,同时有力地发动了遍布城乡的爱国卫生运动,使得乡村卫生面貌有了较大改观,民众整体健康水平大幅跃升。那么,医疗史应该对这一社会历史现象作出自己的阐释和理解。山西地区在整个集体化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影响,熔铸了鲜明的时代表征。集体化时期的山西不仅有西沟和大寨这样的模范村,而且在医疗卫生方面也不乏全国典型。1955年成立的高平县“米山乡联合保健站”,以全国第一个农村卫生保健站的记录,成为我国农村集体保健医疗制度的发祥地;稷山县董家庄乡太阳村是集体化时代爱国卫生运动闻名全国的红旗单位。由于这两个地方的医疗卫生经验当时在山西和全国多个地区推广,因而其医疗史价值和历史经验颇值得挖掘。山西集体化时代医疗史的这种独特性又同山西在近代中国的独特历程紧密相连。本文选取山西在集体化时代医疗卫生方面的历史实践,尝试以医疗社会史的视野开展区域性专题研究,努力通过区域认识整体,通过医疗观察集体化时代的中国乡村社会。为克服当前大量相关研究成果惯于将集体化时代的医疗框定在卫生系统和制度史范畴内,以及由宏大叙事治史路径造成的空疏之弊,本研究尝试引入“场域”概念构建长时段、立体性和多元化的理论分析框架,依此把集体化时代医疗史的相关问题回置到历史现场,突破过去研究偏重合作医疗的制度和卫生政策的梳理之单一维度,通过医疗场域的总体呈现,解读和阐发集体化时代医疗实践生发与展开的具体机制,把握国家话语与乡村社会融入医疗场域的内在理路,挖掘集体化时代医疗实践的历史语境和底层逻辑,弥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研究路径的分野,从而展示历史图景的丰富复杂性。传统农村医疗场域扎根于以家族、父系、亲属和熟人互惠规则为特征的乡村社会之中,与传统乡村社会有机糅合并镶嵌一体。近代以来,伴随着西医的传入,医学、教会与商品相结合很快挤占和打破了传统医疗的结构分布,传统医疗中固有的生产和再生产机制之维续迎来较大挑战。在医疗多元型变的时代,医场中的医学、技术和医者围绕不同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资本等竞相角逐。逮至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领导的军队进驻山西农村,大面积开辟抗战根据地,通过革命的底层深进直接触及乡村传统医疗,新政权努力对传统乡村医疗进行再塑,开了农村医疗集体化的先声。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合作化的整体形势推动了乡村整个社会场域的急骤变化,这既为农村集体保健医疗制度的诞生创造了条件,也使得医疗卫生的相当部分与传统医疗形成脱嵌后而被归纳到新的国家政治社会情势之中。场域更变使得医学技艺习得、行医方式和医药空间均被重新改塑,中西医关系的历史意涵在激烈变动时代不断被拉扯和重构。面对强大的传统医疗的惯性、特别是传统医疗所依附的传统社会结构以及无数个经过传统社会浸润过的医者与乡民,负载着新的社会文化意义的医疗卫生改造充满艰辛,于是国家诉诸于社会运动力量来推动医疗卫生的变革。社会史视野使我们更清晰地关照到不同医者、干部、医务人员和普通乡民等面对医疗场域发生更变时的抉择和向背以及新旧观念的冲突,也展示了国家如何通过各种符号、话语、组织网络、资源动员等策略将广大民众组织参与到医疗卫生改造中的丰富实践面相。在集体化时代,广大民众以高涨的热情参与医疗卫生运动的同时,也参与了国家新的意识形态之内化学习和行为实践、参与了国家新的政策主张以及新的道德评价规则的认知和运用之中,并从中获得了新的身份和体验。传统医疗场域与乡村社会的关系纽带被新的负载着国家话语、民族主义以及新型意识形态的社会运动反复动员、感召、冲击和改造,最终不仅改变了农村缺医少药和卫生观念薄弱的落后状况,同时实现了国家新政权建设、意识形态重塑和整个医疗社会的改造,这是一个紧密交糅的动态过程。另一方面,传统乡村社会在变革中既有适应也有变迁。在国家努力重构医疗卫生与乡村社会的过程中,传统乡村社会发挥作用的机制由显性而变为隐性,但传统医疗场域的机制和惯习始终潜藏背后并在极为细腻的环节里隐现出来,而合作医疗最终的解体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新旧体制的交冲和妥协,折现出医疗演变的复杂性所在。

曲田田[4](2019)在《益气滋阴润肠法治疗小儿便秘阴虚肠燥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采用“益气滋阴润肠法”治疗小儿便秘阴虚肠燥证,通过观察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和单项证候积分的变化,客观评价其有效性,为优化儿童功能性便秘中医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符合小儿便秘阴虚肠燥证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予自拟方益气滋阴润肠方治疗,对照组予西药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2周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通过比较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的证候积分变化,对两组进行疗效判定,评价分析益气滋阴润肠法治疗小儿便秘阴虚肠燥证的有效性。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均为90%,经统计分析无显着差异(P>0.0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7%和70%,经统计分析无显着差异(P>0.05);症状体征改善方面,两组在改善粪便性状、排便次数等主症及面色少华、神疲乏力、手足烦热、多汗易汗等次症方面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8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症状体征改善方面,治疗组在改善粪便性状等主症及面色少华、神疲乏力、手足烦热、多汗易汗等次症方面,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停药1月后对两组患儿进行随访,治疗组复发率13.3%,对照组复发率62.5%,两组比较存在显着差异(P<0.05)。结论:采用“益气滋阴润肠法”治疗小儿便秘阴虚肠燥证,在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症状体征改善方面作用显着,且复发率低于乳果糖口服溶液,表明益气滋阴润肠法治疗小儿便秘优势明显,为优化儿童功能性便秘中医治疗方案提供了参考依据。

曾雪兰[5](2018)在《乡村赤脚医生群体研究(1965~1985) ——以北京市郊区为中心》文中提出赤脚医生群体兴起于1960年代,活跃于“文革”时期,于改革开放中退出历史舞台。他们的兴衰演变与时代变迁相吻合,其人生轨迹折射出强烈的时代特色。这一群体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话题。本文以北京市郊区为中心,依据大量的档案和文献,结合回忆录和口述访谈史料,以历史学方法为主,辅以社会学方法,采取“自下而上”的视角,考察这一群体的兴起背景和历史演变,重点梳理这个群体的构成,医疗技术和医疗实践,业务关系、政治和社会网络,职业流动、待遇及社会地位等问题,讨论赤脚医生的角色特征及其地位和作用。透过这个话题的梳理和讨论,也可以呈现农村医疗制度的变迁以及农村的日常医疗活动。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考察民国时期和共和国前期的乡村医疗卫生状况。民国时期乡村医疗仍以传统方式为主,现代公共医疗体系远未建立,公共医疗设施残缺不全。共和国成立后,新政权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对原有乡村传统医疗方式实施改造,开始建立乡村现代公共医疗体系,为赤脚医生群体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大规模培养半农半医、不脱产的卫生员和新法接生员,构成了赤脚医生队伍的组织基础。赤脚医生群体的历史演变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紧密相关。伴随着农村合作医疗的兴起、繁荣和崩解,赤脚医生群体经历了走向兴盛和逐渐衰落的过程。第二章叙述和分析京郊赤脚医生群体的结构。主要从文化程度、年龄、性别比例、政治面貌、家庭出身等方面进行群体结构分析;另外采用比较分析法,将北京市赤脚医生的发展概况与全国的情况作比较,以及从人数和结构两方面将京郊赤脚医生群体与其他省、市的赤脚医生群体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与分析,得出京郊赤脚医生群体的结构特征。第三章介绍京郊赤脚医生群体的医疗技术状况。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是京郊赤脚医生的诊疗方式,另一方面是京郊赤脚医生医疗技术提升的方式。京郊赤脚医生的诊疗方式有中医疗法、西医疗法和中西医结合疗法,与各地基本一致。京郊赤脚医生医疗技术提升的方式主要有培训、考核和轮换交流制度。提升方式上,京郊独具特色。尤其是培训工作,与首都具备丰富的医疗资源优势和特殊的政治地位有一定关系。第四章考察京郊赤脚医生群体的医疗实践活动。他们参与的医疗实践主要有防病治病;参加以防病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参与采、种、制、用中草药运动;做好计划生育和妇幼卫生工作;参与重大灾害与突发中毒事件的医疗救治工作。对医疗实践活动的考察,有助于我们对赤脚医生群体的职业状况获得更为清晰的认识。第五章探析京郊赤脚医生群体的业务关系、政治和社会网络。主要从赤脚医生的行政、业务管理机构对赤脚医生的管理以及赤脚医生与村庄中各类人员的关系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另外还对京郊赤脚医生参与的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作了介绍。第六章考察京郊赤脚医生群体的职业流动、待遇及社会地位。主要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探析。从毛泽东时代到改革年代,赤脚医生群体的待遇和社会地位都发生了变动。职业流动则贯穿于两个时期,但在不同时期,赤脚医生职业流动的方式也有差异。改革年代,赤脚医生群体结构发生较大变动,队伍人数迅速减少。这一时期赤脚医生的职业流动有着不同于毛泽东时代的新特征,职业范围更为广泛,流动也更为频繁。

肖文明[6](2015)在《土家医药民间诊疗特色研究》文中提出民族医药以其疗效确切、使用安全和相对低廉的服务价格,受到了民族地区广大群众的欢迎。尤其是己纳入国家规范化管理的6个民族医药(藏、蒙、维、傣、壮、朝),发展前程喜人,业已形成规模及品牌效应。土家族医药是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集中在湘、鄂、渝、黔四省交界部,属于历史悠久的极少数民族医药,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以及与疾病斗争中,积累起来的大量防治疾病的经验,古朴自然,医药相随,其独特的诊疗方法和用药习惯,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传统性,是中国流传至今少有的仍充满活力的少数民族传统医药之一,具有很高的医学研究价值,其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一是社会及老百姓认可土家医药,二是运用主要在民间,许多简便、行之有效的土方土法和偏方未能推广运用。三是土家医药与苗、侗医一样,属口承医学,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受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限制,传承工作遇到巨大障碍,抢救性收集整理极有必要。民族医药的收集整理工作不仅能弘扬民族文化和保护文化多样性,更是继承民族医药传统,完善、创新民族医药理论体系,提高临床疗效和民族医药基层服务能力的需要;民族医适宜技术筛选推广工作是发挥民族医药特色优势、维护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走访,召开各层面座谈会,重点访谈及借助国家中药资源普查技术平台,收集、挖掘、整理土家医药的起源、理论基础、病因病机、常用特色诊疗方法。并与中医及其他民族医药对比,找寻它们之间的异同,为土家医药的传承与创新,为土家医药早日纳入国家规范化考试尽力。

黄润波[7](2013)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中医辨治述略与李赛美临床经验探讨》文中提出这个研究分为两个部份,第一个部份是研究从1949年迄今,中医辨治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经验。第二个部份是探讨导师李赛美教授对辨治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个人经验,一为宏观,一为微观,宏微相合,以祈得全。目的:中国自从1994年开始,全民强制在食盐中加碘,成为国策,执行18年,最近调查显示,全民补碘过度,以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肿瘤,发病率飚升,碘在人体,大部份被甲状腺吸收,碘盐摄取太多,反而对健康构成威胁,不单会造成甲状腺疾病,还可引发高血压、心脏病、肾病。湖北中医学院,甲状腺病专科医师左新河教授指出,过犹不及,缺碘者不缺,不缺者变成增多,成高碘民众,形成甲状腺病,天津十年来发病率上升三倍。国内推行在食盐中加碘,但患甲状腺病群众却有所增加,说明其导致甲状腺发病的因素,逐渐形成,这是值得关注的。近年经济趋向蓬勃,由农业社会型转向经济型,讲求效率、速迅,工作压力大增,情绪出问题而导致发病,这是值得我们深思。个人也曾经是甲亢的受害者,深深体会到甲亢患者无助与无奈,可能要面对终身服药的窘局,在服药的同时,西药有机会损害肝功能及减低白细胞数量,需要定期监测。甲亢进则可成危象如心力衰竭,退则甲减。服用放射性碘,可能终身不孕、不育,手术治疗,有声带受伤,终身声音嘶哑的危险,用碘与手术治疗,同样会面对由甲亢转成甲减的情况,结果都是终身服药。面对如此总总,究竟中药有没有方法,帮上一把?经过初步的文献检索,发现中医中药治理甲亢,大有苗头。但却又发觉医者治疗甲亢经验,零星散落,毫无系统,检用困难,所以尝试从恒河沙数的文献中,淘沙铄金,作一次系统的梳理,冀求检索的方便。李赛美教授是经方名家,亦为《伤寒论讲义》最新版教材主编,长于治疗内分泌疾患,尤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与糖尿病,别具心得,疗效肯定。尝言六经铃百病,倡导六经辨证,辨治百病,临床用六经辨证辨治甲亢、糖尿病等疑难病,知行合一,取得满意疗效。根据吴彦麟的论文报导,李赛美教授对甲亢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究竟她如何用六经辨治甲亢,用药思路,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我们的知识是由「知之」和「不知」构成,但「不知」远比「知之」多,只要有「不知」,我们就要去猜,本论文希望搜集更多「知之」,不用再去「猜之」,期望透过李赛美教授对甲亢的「知之」,引领我们对治理甲亢,作为借镜,是这次研究另一目的。方法:从中国期刊网、香港大学图书馆及私人三千多本藏书中,仔细翻阅,将有关治理甲亢理、法、方、药的条文抽出,分成四类,按目条述。计有将古人、今人与现代医学对甲亢的认识,分成三类,归入“说理”篇;将甲亢相关的治法,分成内治法、外治法、针灸法、食疗法,归入“议法”篇;将方剂分成经方、经典方、经验方三类,归入“阐方”篇;将医者相关用治甲亢药物经验,汇集归入“述药”篇。从2012年8月2日至2012年11月15日期间,搜集李赛美教授门诊病案,将被确诊为甲亢的病例,观察甲亢在六经证型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并按雷载权编着《中药学》教材内订定的药物功效,进行分类,从而分析用药与药量情况。成果:将医者从1949年对甲亢的论述,分为理、法、方、药四个方法,作出梳理,方便检查医者在这四个范畴的经验,以备临床借镜。从1233个病案中,经李赛美教授诊断为甲亢的病人,共308个人次。其中女性人数132人,男性38人。研究发现,李赛美教授是使用三个辨证方法去辨治甲亢,分别是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病因辨证,在308例中,六经辨证法有203例占66%、脏腑辨证法有72例占23%、病因辨证法有33例占11%。在203例六经辨证法中,三阳经有197例占97%,三阴经有6例占3%。而在三阳经197例当中,太阳经证有33例占17%,阳明经有29例占15%,少阳经有135例估68%。在太阳证用药中,其使用频次依次为补气药、发散风寒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补血药、化痰药、发散风热药、补阳药、平息肝风药、化湿药、活血化瘀药、补阴药、温里药、止咳平喘药、安神药、理气药、收涩药、祛风湿药、止血药、消食药,涉及药物共20类,使用总频次为493次,删除使用频次低于3%者,余下为依次为补气药、发散风寒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补血药、化痰药、发散风热药、补阳药、平息肝风药、化湿药、活血化瘀药。在阳明证用药中,其使用频次依次为清热药、补气药、化痰药、发散风寒药、活血化瘀药、平息肝风药、发散风热药、补血药、补阴药、利水渗湿药、化湿药、补阳药、止咳平喘药、理气药、安神药、温里药、止血药、收涩药,涉及药物共18类,使用总频次为441次,删除使用频次低于3%者,余下为依次为清热药、补气药、化痰药、发散风寒药、活血化瘀药、平息肝风药、发散风热药、补血药、补阴药。在少阳证用药中,其使用频次依次为补气药、清热药、发散风寒药、化痰药、发散风热药、利水渗湿药、补血药、补阴药、平息肝风药、活血化瘀药、化湿药、补阳药、祛风湿药、温里药、理气药、止咳平喘药、止血药、安神药、消食药、收涩药、泻下药,涉及药物共21类,使用总频次为2073次,删除使用频次低于3%者,余下为依次为补气药、清热药、发散风寒药、化痰药、发散风热药、利水渗湿药、补血药、补阴药、平息肝风药、活血化瘀药。结论:从1949年迄今,医者用中医中药去治理甲亢,取得丰硕的成果,唯在海藻、昆布等含碘量丰富的药物去治疗甲亢,存在着不同的声音,这需留待我们进一步的考证与思考。六经是为百病而立法,而非单纯为伤寒而设,李赛美教授用诸临床辨治甲亢,可体现《伤寒论》并不是单纯治理外感伤寒的专着,而是全方位服务于各科,她亦用六经辨治糖尿病,是有力的明证。名不正,言不顺,《伤寒论》这个书名,给历代初学者带来无穷的困扰与误导,随着现代医者包括李赛美教授等努力下,赋与《伤寒论》一个明确定位,说明它是一本辨治百病的专着,是传承经典一次重要胜利。甲亢患者临床表现绝大多数属于三阳证,而非三阴证,这从李赛美教授医案中,三阳证占97%之强,三阴证仅占3%,得到证实,对治疗甲亢用药,给了明确的指引,临床可用补气药、清热药、发散风寒、化痰药、发散风热药、利水渗湿药、补血药、补阴药、平息肝风药、活血化瘀药等,随证加减。药量方面,根据少阳证2073次用药频次中可见,李赛美教授恪守一般常规用量,绝大部药量不超过30g,极少超常规药量,体现稳中求变,既不浪费药源,又能取得疗效,这是值得借镜学习之处。

顾永芬,陶宇航,顾永江[8](2012)在《中草药土法防治兔病》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就适于在养兔中防治兔病的中草药及对兔病典型病例的使用情况进行了介绍,以供广大养兔同行参考。

宁英娟[9](2011)在《汉语方言义项及其变体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主要描述了汉语方言义项表的整个建立过程,其中重点讨论了义项及其变体的概念、作用和意义:义项是所有方言词义及普通话词义的最小公倍数,它的表示形式是最准确、最通用、最精简的普通话词或短语,义项变体是同一个义项的标准以外的表述方式;义项变体在义项表的去重工作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义项及其变体对于多方言调查及多方言词汇数据库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也对义项分类的标准、方法和层级划分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义类的划分以人类普遍认知为标准;义类的划分采用“归纳——演绎——归纳”的方法;义类的划分层级为三级,以便于电脑编码和查询。最后制作完成的汉语方言义项表达到了预期目标,即:义项的完备性和选择性;义类结构的严密性和模糊性;整体的稳定性和开放性。本文建立的汉语方言义项表为进一步建立多方言词项与义项对应表,进而绘制方言地图,最终完成统一、完备的多方言词汇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田财军[10](2008)在《多发性硬化从内毒论治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多发性白质脱髓鞘病变和小血管旁单核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可累及轴索和出现神经元丢失。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的神经功能障碍,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发病年龄较早,复发率、致残率高,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已成为研究热点。目前中医对多发性硬化的研究,以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为主,初步涉及病因病机探讨与临床研究总结、反思。尚未形成完备的辨证论治体系,整体观念不足,在将多发性硬化作为独立疾病,把握其基本病机方面存在缺陷,临床治疗局限于随症治之,忽略了多发性硬化中医病机的特殊性,以致多发性硬化的研究进展缓慢。在导师指导小组悉心指导下,本研究系统复习多发性硬化研究文献,归纳其临床特征,应用中医理论认识其辨证范畴、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转归预后。揭示内毒致损的机理。通过动物实验,初步检验其有效性。研究显示,肉苛作为多发性硬化的中医病名具备可行性;多发性硬化病在脑髓,涉及五脏而以肺脾肾为要;病理因素主要为内生浊毒;毒邪入液,脑髓损伤,神机失常为基本病机:脏腑损而难复,痰瘀浊毒相依,伏于气血为复发之因。治法以清、消、和、补为主。脏腑辨证为主,营卫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体用辨证作为补充。动物实验以泰元饮预防性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初步验证解毒治法的有效性。通过初步构建多发性硬化中医辨证论治体系,探索了中医药治疗多发性硬化的机理与疗效评价的动物实验研究方法,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土法治疗兔子常见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土法治疗兔子常见病(论文提纲范文)

(1)温病学辨证分类方法的古今研究及其系统化框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及意义
    3.研究目标
    4.研究内容
    5.研究方法
    6.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中医学辨证分类方法的统一性研究进展
    1.温病学辨证分类方法的现代研究状况分析
    2.外感病辨证分类方法统一性研究的现状分析
    3.外感病与内伤病辨证分类方法的关系问题
1 温病学辨证分类要素数据表的构建与解析
    1.1 研究思路、研究相关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1.2 温病学辨证分类要素数据表的构建探讨
    1.3 辨证分类要素数据表的构建过程
    1.4 辨证分类数据表中要素的分析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
2 精选36 部温病学着作辨证分类方法的要素统计及权重分析
    2.1 精选36 部温病学着作辨证分类方法的要素统计分析
    2.2 精选36 部温病学着作辨证分类方法的要素权重分析
    2.3 辨证分类方法的要素问题解析
3 对温病学派中各代表性的分类框架的分析评价与整体评估
    3.1 精选36 部温病学着作病证分类框架的特点与优缺点分析
    3.2 温病学代表着作病证分类框架总体发展水平的评价
    3.3 温病学派辨证分类方法主流框架的初步探讨
4 温病学系统化辨证分类框架的构建
    4.1 本研究分类框架与现行教材主流分类方法的关系
    4.2 温病学与伤寒学辨证分类框架之比较
    4.3 构建温病学通用化辨证分类框架之设想
5 结论
6 创新性
    6.1 借助信息学本体分析方法
    6.2 分类要素权重值的分析
    6.3 全面整理了温病学领域中的病证分类要素
    6.4 构建出温病学中普适性较强、涵盖性较广的系统性辨证分类框架
7 存在的部分问题及后期工作的设想
    7.1 病证要素提取标定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7.2 后期工作的设想
8 对寒温统一性辨证分类框架的展望
    8.1 伤寒学系统化辨证分类框架构建的介绍
    8.2 构建寒温统一性辨证分类框架的展望
9 系统性辨证分类体系的临床运用实例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1999 年以前温病学相关存世着作698 部目录
    附录2 粗选的103 部温病学病证分类着作
    附录3 精选的36 部温病学病证分类着作
    附录4 精选的36 部温病学病证分类着作分类要素标定、频数统计表
    附录5 精选的36 部温病学病证分类着作分类框架附表
作者简介

(2)蒙古国社会转型中的萨满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问题意识
        一、选题缘由
        二、问题意识
        三、选题意义
    第二节 基本概念与先行研究
        一、民族学人类学的萨满教研究
        二、国内萨满教研究历程与特点
        三、聚焦蒙古国的萨满教研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一、民族志的研究方法
        二、田野工作介绍
        三、论文结构与内容
第二章 社会转型中萨满教复兴的文化政策环境
    第一节 蒙古国社会转型
        一、蒙古国生态人文概况
        二、社会转型与民众生计变迁
        三、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第二节 蒙古国城市生境
        一、亦城亦乡的蒙古包区居住环境
        二、蒙古包区的居民及其生活状况
        三、困境中居民对宗教解禁的呼吁
    第三节 蒙古国宗教政策与宗教复兴现状
        一、当代蒙古国宗教政策法规
        二、传统与非传统宗教发展现状
        三、蒙古国的宗教格局与萨满教复兴
第三章 萨满教观念体系的变迁与调适
    第一节 蒙古萨满教发展史
        一、大蒙古国至元朝时期的萨满分层
        二、明清时期的萨满教衰落与萨满分类
        三、蒙古人民共和国宗教肃清时期的“佛博一体”
        四、宗教解禁后蒙古国边区的萨满教遗存
    第二节 萨满教世界观的调适
        一、对三界宇宙观的新型解释
        二、灵性自然观的代际传承
        三、城市居民的灵魂观
    第三节 萨满教核心神灵信仰的传承
        一、不断丰富的腾格里信仰
        二、山神、水神与山水神
        三、驱使萨满领神的翁滚祖灵
第四章 萨满领神出道的过程及其调适策略
    第一节 作为神圣资本的萨满病
        一、萨满病与加入式梦境
        二、萨满师徒关系的缔结
        三、唤醒萨满特性与入迷的康复治疗
    第二节 体现圣俗身份转换的萨满服饰和法器
        一、萨满神服及其象征意涵
        二、脱魂与附体的工具:口弦琴和单面鼓
        三、进攻与防护的法器:神杖、铜镜及其他
    第三节 确立正统萨满身份的领神出道全过程
        一、确立萨满身份的初次公开领神
        二、获得社会认可的祭祀山水神仪式
        三、巩固萨满身份和强化族人信仰的祭灶仪式
第五章 萨满教治疗仪式类型及其功能调适
    第一节 地方性疾病认知
        一、大众疾病观
        二、医院条件与治疗缺陷
        三、萨满教的病因论
    第二节 平衡个体身心的祛污净化仪式
        一、亲历净化仪式
        二、治疗躯体性污染的仪式
        三、治疗心性污染的仪式
    第三节 调节个体与他者关系的治疗仪式
        一、缓解家庭矛盾的治疗仪式
        二、了结邻里恩怨的萨满教仪式
        三、破除萨满诅咒的降神仪式
    第四节 重塑人与自然关系的禳灾祈福仪式
        一、向自然神祈福的祭祀圣湖仪式
        二、禳解新冠疫情的血祭大地仪式
        三、为国祈福的不儿罕山祭天仪式
第六章 应对与调适失范状态的萨满教社团
    第一节 当代萨满教复兴发展的失范状态
        一、萨满教传承的失范性
        二、萨满教仪式与治疗实践的无序性
        三、萨满牵线“病人”的随意性
    第二节 萨满教社团及其创立
        一、萨满教组织的创立流程及发展现状
        二、学者与草根萨满合作创办的“灶火中心”
        三、统合萨满教组织的联合会及其创新型社会角色
    第三节 萨满教组织领导人物的互动与博弈
        一、共推的“典型”:国家大萨满边巴道尔吉
        二、萨满之父:奥德格日乐
        三、共谋与博弈的领导关系
    第四节 规范萨满教复兴发展的团体性活动
        一、对萨满的教学、考核与认证
        二、组织恢复萨满教传统祭祀与祈福的习俗
        三、推动多元社会文化活动的萨满教组织
结论
    一、蒙古国社会转型中的萨满教传承与调适
    二、萨满教当代复兴与若干宗教社会问题
    三、蒙古国萨满教研究的学术启示
参考文献
西里尔体及畏兀儿体蒙古文字母的拉丁转写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后记

(3)集体化时代山西的医疗场域与乡村社会(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相关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对象及理论方法
第一章 传统医疗与乡村社会
    第一节 中国传统医疗场域诸题
    第二节 山西医疗场域的近代因素
    第三节 卫生防疫与近代山西医疗
第二章 革命深进与医疗型变
    第一节 空间融入:医政机构直接驻地乡村
    第二节 资源登册:在地资源的调鉴与整合
    第三节 关注苦痛:疾疫、伤亡与情感政治
第三章 集体生产与集体保健
    第一节 农业合作化的整体形势
    第二节 全国首家联合保健站成立
    第三节 集体医疗体系的全面构建
第四章 医疗系统的全面改造
    第一节 医学技艺的习得
    第二节 行医方式的改变
    第三节 医药空间的改塑
第五章 医学转型与政治建构
    第一节 结合与冲突:中西医学
    第二节 “祖国医学”的历史意涵
    第三节 “新医学”与后殖民抵抗
第六章 医疗卫生与国家想象
    第一节 卫生动员的策略与机制
    第二节 米山医疗的典型化之路
    第三节 新中国典型治理的机制特征
第七章 透过医疗场域看乡村社会
    第一节 医疗场变的多面效应
    第二节 场域更变与合作医疗的终结
    第三节 乡村社会的适应与变迁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益气滋阴润肠法治疗小儿便秘阴虚肠燥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病例选择
        (一) 病例来源
        (二) 中医诊断标准
        (三) 西医诊断标准
        (四) 症状体征评分标准
        (五) 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六) 纳入标准
        (七) 排除标准
        (八) 脱落及中止标准
    二、临床研究实施方法
        (一) 病例分组
        (二) 治疗方案
        (三) 观察指标
        (四) 疗效判定标准
        (五) 安全性评价
        (六) 统计方法
结果
    一、一般统计学资料
        (一) 性别分布
        (二) 年龄分布
        (三) 病程分布
    二、基线比较
        (一) 性别比较
        (二) 年龄比较
        (三) 病程比较
        (四) 治疗前证候积分比较
        (五) 治疗前病情分级比较
    三、疗效分析
        (一) 两组病例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证候积分、疗效比较
        (二) 两组病例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证候积分、疗效比较
        (三) 治疗2周后与治疗4周后证候积分、疗效比较
    五、随访
    六、安全性评价
讨论
    一、中医学对小儿便秘的认识
        (一) 古代医家对小儿便秘的认识
        (二) 现代医家对小儿便秘的认识
    二、西医学对儿童功能性便秘的认识
        (一) 病名
        (二) 病因及病理机制
        (三) 治疗
    三、立法依据
        (一) 气阴两虚为本
        (二) 肠燥气滞为标
    四、方药解析
    五、结果分析
        (一) 一般统计学资料
        (二) 疗效分析
结语
综述 小儿便秘的中医药疗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5)乡村赤脚医生群体研究(1965~1985) ——以北京市郊区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和价值
    二、学术史回顾
    三、论文设计
        1.概念和时空界定
        2.讨论的话题
        3.文献史料说明
        4.写作路径和框架
第一章 赤脚医生的兴起背景和历史演变
    第一节 民国时期和共和国前期的乡村医疗建设
        一、民国时期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
        二、共和国前期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
    第二节 赤脚医生的前身
        一、培养乡村医务人员任务的提出
        二、半农半医和不脱产卫生员
        三、新法接生员
    第三节 赤脚医生的成长和式微
        一、群体构成
        二、合作医疗与赤脚医生的发展
        三、合作医疗与赤脚医生的衰落
第二章 赤脚医生群体的结构
    第一节 群体概况
        一、农村不脱产卫生人员概况
        二、京郊赤脚医生概况
    第二节 京郊赤脚医生群体结构演变特征
        一、文化程度、年龄和性别比例
        二、政治面貌和家庭出身
    第三节 京郊赤脚医生群体与其他地方的比较
        一、人数的比较
        二、结构的比较
第三章 赤脚医生的医疗技术
    第一节 京郊赤脚医生医疗技术的提升
        一、培训制度
        二、考核制度
        三、轮换交流制度
    第二节 京郊赤脚医生的医疗方式
        一、传统中医疗法
        二、西医疗法
        三、中西医结合疗法
第四章 赤脚医生的医疗实践
    第一节 防病治病与公共卫生工作
        一、防病治病
        二、公共卫生工作
    第二节 采、种、制、用中草药
        一、采、种、制、用中草药运动的开展
        二、采、种、制、用中草药
        三、发挥的作用与评价
    第三节 计划生育和妇幼卫生
    第四节 重大灾害与突发中毒事件的医疗救治
第五章 赤脚医生的业务关系、政治和社会网络
    第一节 政治关系网络
        一、公社和大队的行政管理
        二、与大队干部的关系
    第二节 业务关系网络
        一、公社卫生院的业务管理
        二、同行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基层社会网络
        一、与家庭成员的关系
        二、与社员的关系
    第四节 政治活动与社会活动
第六章 赤脚医生的职业流动、待遇及社会地位
    第一节 京郊赤脚医生的待遇和社会地位
        一、报酬的构成
        二、报酬的变动
        三、社会地位的变化
    第二节 京郊赤脚医生的职业流动
        一、改革前赤脚医生的流动
        二、改革时期赤脚医生的流动
结论
余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6)土家医药民间诊疗特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一) 土家医药的起源
    (二) 土家医药的形成和发展
    (三) 土家医药的发展现状
    (四) 土家医药的理论基础
        1 天人合一的认识观
        2 “三元学说”理论
        3 病因病机
        3.1 病因
        3.2 病机
        4 疾病的命名与分类
        4.1 疾病的命名
        4.2 疾病的分类
第二章 土家医药特色诊断
    (一) 问诊
        1 问饮食
        2 问二便
        3 问三元孔窍
        4 问筋脉骨节
        5 问妇女病
    (二) 看诊
        1 看神色
        2 看面色
        3 看眼
        4 看耳
        5 看鼻
        6 看嘴
        7 看舌
        8 看皮肤
        9 看发
        10 看指壳
        11 看二便
        12 看妇女病
    (三) 听诊
        1 听说话声
        2 听呼吸
        3 听咳嗽
        4 听呻吟
        5 听肠鸣音
        6 听骨折声
    (四) 脉诊
        1 七十二脉诊
        2 三关十二脉
        3 地支脉
    (五) 摸诊
        1 摸跌伤骨折
        2 摸皮肤温度
        3 摸肚子
        4 摸肿块、疮
第三章 土家医药的特色治疗
    (一) 治疗总则
        1 表
        2 提
        3 消
        4 败
        5 赶
        6 下
        7 和
        8 补
    (二) 药物内治法
        1 赶清法
        2 活消法
        3 温补法
    (三) 外治法
        1 药物外治法
        2 熨贴外治法
        3 推抹外治法
        4 器具外治法
第四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取得的成绩

(7)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中医辨治述略与李赛美临床经验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中医辨治述略
    第一节 说「理」
        一、古贤对瘿病的认识
        二、现代中医对甲亢的认识
        三、现代医学对甲亢的认识
        四、小结
    第二节 议「法」
        一、内治法
        二、外治法
        三、针灸法
        四、食疗法
        五、小结
    第三节 阐「方」
        一、经方
        二、经典方
        三、经验方
        四、小结
    第四节 述「药」
        一、甲亢用药
        二、小结
第二章 李赛美教授辨治甲亢经验探讨
    第一节 308例甲亢临床资料统计与分析
    第二节 李赛美教授辨治甲亢经验
        一、理
        二、法
        三、方
        四、药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编着作
致谢

(8)中草药土法防治兔病(论文提纲范文)

1 贵州省现有试用养兔中草药品种
    1.1 大蒜
        1.1.1 制备
        1.1.2 用法
    1.2 蒲公英
    1.3 车前草
    1.4 野菊花
    1.5 艾蒿
    1.6 百草霜
    1.7 稻谷
2 典型病例
3 防治体会

(9)汉语方言义项及其变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什么是汉语方言义项表
    二、为什么要建立汉语方言义项表
    三、怎样建立汉语方言义项表
第一章 义项及其相关概念
    一、义项和义项变体
        (一) 义项是所有方言词义及普通话词义的最小公倍数
        (二) 义项的表示形式是最准确、最通用、最精简的普通话词或短语
        (三) 义项变体是同一个义项的标准以外的表述方式
    二、义类
        (一) 义类的划分以人类的普遍认知为标准
        (二) 义类的划分采用“归纳——演绎——归纳”的方法
        (三) 义类的划分层级为三级,以便于电脑编码和查询
    三、汉语方言义项表
        (一) 义项的完备性和选择性
        (二) 义类结构的严密性和模糊性
        (三) 整体的稳定性和开放性
第二章 提取和整理义项
    一、手工批注
        (一) 方言词项和义项用词的关系
        (二) 使用备注的几种情况
    二、电脑录入及分离义项
        (一) 电脑录入
        (二) 分离义项
    三、整理义项
        (一) 栾云平义项表的首次去重
        (二) 义项变体的提取及栾云平义项表的二次去重
        (三) 添加其他词表中的义项
第三章 义项的分类及编码
    一、义项的分类
        (一) 从前人的分类中归纳一级义类
        (二) 由一级义类演绎出二级义类
        (三) 从义项中归纳三级义类,修正二级义类
    二、义项编码
结语
    一、创新
        (一) 用新方法提取方言特征词的义项
        (二) 借“义项变体”对义项表进行去重
        (三) 采用“归纳——演绎——归纳”的方法对义项进行分类
        (四) 根据简单易记的原则对义项进行编码
    二、不足
        (一) 提取的义项用词不统一,造成义项表中大量义项的重复
        (二) 义项分类尚有不合理之处
    三、前景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汉语方言义项表
    附录二:同义词、异形词词表
    附录三:义项变体提取程序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10)多发性硬化从内毒论治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理论研究
    一、多发性硬化相关中医病名梳理
        (一) 中医相关病名梳理
        (二) 肉苛作为多发性硬化中医病名的可行性分析
    二、病因病机研究
        (一) 中医病因病机研究概况
        (二) 病因病机探讨
    三、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
        (一) 诊断标准
        (二) 鉴别诊断
    四、辨证论治研究
        (一) 辨证要点
        (二) 治则治法
        (三) 分证施治
        (四) 预后与调摄
        (五) 辨证施治中的理论探讨
    五、体用辨证在多发性硬化中的应用探讨
实验研究
    一、动物模型制备
        (一) 实验动物
        (二) 药物与试剂
        (三) 主要仪器
    二、制备方法
        (一) 动物分组
        (二) 实验药物
        (三) EAE模型的制备
    三、观察指标
        (一) 体重
        (二) 临床评分
        (三) 组织病理切片制作
        (四) 统计学方法
        (五) 结果
    四、结论
    五、典型病变
    六、讨论
        (一) 造模方法与内毒学说的符合度
        (二) 泰元饮组方依据与配伍关系
        (三) 实验设计中的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四、土法治疗兔子常见病(论文参考文献)

  • [1]温病学辨证分类方法的古今研究及其系统化框架设计[D]. 魏鹏辉.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蒙古国社会转型中的萨满教研究[D]. 包海波. 兰州大学, 2021(09)
  • [3]集体化时代山西的医疗场域与乡村社会[D]. 李全平. 山西大学, 2020(03)
  • [4]益气滋阴润肠法治疗小儿便秘阴虚肠燥证的临床研究[D]. 曲田田.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5]乡村赤脚医生群体研究(1965~1985) ——以北京市郊区为中心[D]. 曾雪兰.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6]土家医药民间诊疗特色研究[D]. 肖文明.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5(07)
  • [7]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中医辨治述略与李赛美临床经验探讨[D]. 黄润波.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10)
  • [8]中草药土法防治兔病[J]. 顾永芬,陶宇航,顾永江. 吉林农业, 2012(07)
  • [9]汉语方言义项及其变体研究[D]. 宁英娟. 上海师范大学, 2011(11)
  • [10]多发性硬化从内毒论治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 田财军.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8(11)

标签:;  ;  ;  ;  ;  

土方治兔常见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