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桩低应变反射波检测方法实例及测量波形分析

基桩低应变反射波检测方法实例及测量波形分析

一、基桩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理论与实测波形分析示例(论文文献综述)

侯翰林[1](2021)在《冻结管完整性低应变反射波法探测的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郭鑫[2](2021)在《既有建筑旁孔透射波法桩基检测》文中指出近年来旧建筑加固改造桩基检测越来越多,并且旧建筑年限久远,为了在旧建(构)筑物改造、盾构施工甚至工程纠纷等复杂情况下准确判断桩的质量,可以采用旁孔透射波法对既有建筑进行检测,旁孔透射波法在工程实践已说明了它在上述各种疑难条件下具有实用价值。本文利用数值方法研究了桩周土对桩中波传播速度作用,结合工程实际讨论其对旁孔透射波法桩基检测的影响,主要完成工作如下:(1)既有建筑的桩基一般已沉降到位,其桩土已有很好的粘接,因此在计算波在桩中的传播时必须要考虑桩周土的动力影响。本文为了工程应用方便,仅考虑桩周土的惯性效应,以桩的附加质量密度形式表现。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简化桩土模型进行数值分析,本文给出了附加质量的近似计算公式。(2)通过数值计算,讨论了修正后附加质量计算公式对桩质量(弹性模量)检测产生的影响,验证了旁孔透射波法在检测中考虑附加质量的必要性。(3)对多种缺陷桩的旁孔透射波法检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利用附加质量修正后的理论公式对桩基质量评估的影响,并讨论了其在工程检测的作用和意义。

王球[3](2021)在《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体系在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基桩声波透射法由于适用范围广、检测精确度高等优点,在桩基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该方法参数多、数据量大,采用单因素判据方法无法全面、准确地判别桩基的完整性。而目前常用到的综合判据具有较大的主观性,主要依赖检测人员的经验分析。为此,本文提出利用模糊数学原理构建模糊综合评价体系,对基桩声波透射法的检测数据进行分析,从而综合各个声学参数全面地评价桩基础的完整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论述超声波的基本原理,研究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规律。分析了桩基混凝土缺陷对接收到的超声波声学参数的影响。(2)介绍了基桩声波透射法的设备和检测方法,概述了常用的桩基超声检测数据处理方法,并分析了它们的不足之处。说明了提出科学性综合判据方法的必要性。(3)利用AHP法和熵权法确定了声速、波幅、频率和波形在桩基质量评价中的权重值。并通过研究模糊数学理论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其它在领域的应用,建立了基于桩基声波透射法的模糊综合评价体系。(4)依托深圳市某物联谷大厦工程的桩基检测数据,利用本文提出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数据处理与评判。验证了本文构建的模糊综合评价体系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侯传相[4](2021)在《基于高应变检测下桩的动态响应性能分析研究》文中认为桩是目前房屋建筑、市政道路桥梁等工程最重要的基础形式。而桩基施工质量检测方法中,高应变法是用于检测基桩承载力和评判桩身质量完整性最实用可靠的检测方法。随着越来越多的大直径灌注桩的使用,高承载力对高应变检测的桩锤重量要求越来越高,锤重越来越大,为高应变检测的安全性带来很大的隐患,尤其是重锤高击不仅使动态效应传递功效低,而且现场也十分危险。但是目前高应变检测桩锤动态响应过程理论研究较为缺乏,致使检测过程中动态参数的选择以及桩锤检测方法选用缺乏理论指导依据,存在严重影响检测准确性和工程质量安全的隐患。为发挥桩锤和桩土动态响应效率,确保大直径灌注桩现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收集并整理了广东地区大量的高应变检测试验数据结果,对高应变检测动态响应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理论与试验研究,明确了高应变在大直径灌注桩的检测中参数选择与质量评价方法,提高了高应变检测动态响应系统的功效,为相应规范修编提供参考。本文工作以及研究内容如下:(1)为达到提升高应变检测动态响应功效,提高高应变检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降低发生工程事故风险的目的。本文首先对高应变检测动态响应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对桩周土阻力的激发模式进行了探讨,探明了锤击能量、桩收到的能量、动态响应系统与土阻力激发模式之间的关系,认为激发土阻力所消耗的能量与动态响应系统功效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最终建立了用于评价高应变检测锤击能量传递效率的公式,目的是为了通过该公式与试验研究相结合寻求影响高应变检测效率与动态响应系统功效的关键因素同时对每次锤击的功效进行评价。最终通过与工程实例进行相关性研究,其计算结果与实际工程现象对应性良好,证明使用该公式进行高应变检测动态响应的研究是可靠的,为高应变检测的应用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2)收集并参考大量的实际工程的高应变现场检测数据,将高应变动态响应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通过对锤击能量接近的工程实例每次锤击时动态响应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与实测承载力进行对比分析并总结其原理,认为桩锤作用时间与锤击能量传递效率存在相关性,最终从提升动态响应系统功效与检测过程安全性的角度验证了“重锤低击”原则的可靠性和合理性。(3)通过对实际工程中出现的典型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基于高应变检测动态响应理论将锤击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承载力相结合进行分析,最终明确了锤重、落距、高能击打次数、桩端持力层刚度以及桩长对动态响应系统的功效以及高应变检测承载力准确性的影响,为高应变检测的试验参数优化提供了方向。(4)锤击组合的选取对高应变检测动态响应系统的功效有着很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高应变检测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为解决当前高应变检测锤击组合的选取过于经验化的问题,将高能锤击的实测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并对比,然后对对比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基于“重锤低击”原则明确了高应变检测大直径灌注端承桩时锤重与落距参数窗口,提出了在广东地区进行高应变检测时锤重的选取不小于特征值的2.7%,落距为1.2m左右的建议。并再次进行现场试验,经与现场试验的结果对应性良好,证明结论可靠,提高了动态响应系统的功效,解决了锤击组合选取不合理对检测结果准确性以及检测工程安全性的影响。(5)为解决高应变检测大直径灌注桩时波形质量较差以及产生偏心击打的问题,开展了锤上测力法在高应变检测法中的可应用性研究。收集了大量现场检测中桩身测力与锤上测力工程桩的原始数据,对比其获得有效波形的概率,并结合桩锤动态响应过程分析两种检测方法中低质量波形的成因。经与现场试验的结果对应性良好,结论表明,锤上测力法更容易取得高质量波形,对于工程实践有广泛应用前景,该方法的大量应用将提高高应变检测的检测效率与检测能力。(6)开展了高应变基桩的完整性检测的方法研究。在同一根桩上进行高应变基桩完整性检测与其他完整性检测(声波透射法、钻芯法)。参考测定结果,认为高应变法可以准确评判基桩的完整性。

孟坤[5](2020)在《考虑三维波动效应的浮承桩纵向振动理论研究》文中认为桩-土纵向耦合振动特性研究作为桩基抗振、防振设计及各类基桩动测技术的理论基础,一直以来都是岩土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内外众多学者虽不断努力完善桩-土动力相互作用理论,但由于该类问题的复杂性使得考虑三维波动效应的浮承桩纵向振动理论研究尚存在诸多不足。鉴于此点考虑,本文针对浮承桩-土动力相互作用问题,分别提出了黏弹性支撑边界-连续介质桩体模型及饱和虚土桩模型,采用解析方法求解了桩顶动力响应相关解答,并系统研究了桩体三维波动效应、桩端边界条件、桩端土饱和特性及波动效应对浮承桩纵向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基于提出的桩-饱和虚土桩纵向耦合振动模型,进一步考虑桩身缺陷因素,推导得出对应的层状饱和土中缺陷桩桩顶速度时域响应解析解答,并将其应用到桩身缺陷参数与反射波参数耦合的协同化知识库本体模型建立和桩基缺陷定量识别程序开发中。主要工作如下:(1)基于轴对称连续介质模型同时考虑桩身和土体的三维波动效应,采用黏弹性支撑模拟桩端边界条件,提出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大直径浮承实体桩的桩-土纵向耦合振动分析模型,利用解析方法推导得出桩顶动力响应相关解答。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已有解答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合理性,并探讨了其在应用到大直径浮承实体桩纵向振动问题时的先进性,进一步展开参数化分析系统研究了桩身三维波动效应、桩端边界条件、桩身参数和土体参数对实体桩桩顶动力响应的影响。(2)基于提出的黏弹性支撑边界-连续介质桩体模型,进一步考虑管桩桩芯土的影响,建立了桩侧土-管桩-桩芯土三维轴对称连续介质纵向耦合振动分析模型,采用分离变量法并结合桩侧土、桩芯土与管桩界面耦合条件求解得到管桩桩顶动力响应相关解析解答。基于所得解,通过参数化分析详细探讨了管桩桩身三维波动效应、桩端边界条件及桩芯土参数对管桩桩顶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3)为考虑土体饱和特性及桩端土层厚度和波动效应的影响,基于Biot三维饱和动力波动理论,将可严格考虑桩-桩端土动力相互作用的单相虚土桩模型拓展到饱和土中,提出了一种饱和虚土桩模型,建立了轴对称连续饱和黏弹性土中桩-饱和虚土桩纵向耦合振动分析模型。通过引入势函数对三维饱和土体动力波动方程进行解耦,利用算子分解理论求解得到饱和土体位移基本解,结合边界条件和桩土耦合条件推导得出桩顶动力响应相关解答。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已有解答对比分析验证了饱和虚土桩模型的合理性,并探讨了其在应用到饱和土中浮承桩纵向振动问题时的先进性,进一步展开参数化分析揭示了桩端土体饱和特性和波动效应对浮承桩纵向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4)基于提出的桩-饱和虚土桩纵向耦合振动模型,进一步考虑桩身缺陷因素,推导得出对应的层状饱和土中缺陷桩桩顶速度时域响应半解析解答,并与实测数据对比验证其合理性和精度。在此基础上,通过参数化分析系统探讨了饱和土体成层特性、桩身缺陷类型、缺陷埋深及缺陷长度对桩顶动力阻抗和速度响应的影响规律。(5)基于非均质饱和土中缺陷桩桩顶速度时域响应解析解答,采用Ontology本体理论和语义网技术,建立了桩身缺陷参数与反射波参数耦合的协同化知识库本体模型OntoPIE(Ontology of Pile Integrity Evaluation),并进一步结合 MATLAB GUI 平台开发了能进行合理、准确和快速评价的桩基缺陷定量识别程序。本文所做工作对于完善浮承桩纵向振动理论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相关成果及结论可为桩基抗振、防振设计及基桩动测技术提供参考和指导。

梁竟松[6](2020)在《基桩低应变数值模拟及缺陷定量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大量采用桩基础,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桩基检测技术,其中低应变反射波作为一种常用的基桩动测技术,检测桩身结构完整性,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实践中。相较于其他的检测方法,低应变反射波法测桩,测点广、快速、方便、经济等诸多优点,是现在桩基质量检测的主要形式。但是低应变反射波法仍然是一门发展中的实用技术,在理论与应用中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而且这种方法有许多局限性。桩基检测过程中定性检测远远不够,定量分析对于基桩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对低应变反射波法的现状及发展历史、发展趋势进行了概述。对桩土间的相互作用在考虑阻尼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其弹性作用,建立了桩土间相互作用的新数学模型。分析了初始条件和不同边界条件下端承桩、摩擦桩,摩擦端承在瞬态激振时的桩顶位移响应和速度响应。利用UG软件建立桩土实体模型,采用ANSYS/LS-DYNA程序求解桩顶瞬态激振时的速度响应,通过对桩长、缺陷位置的计算,验证桩土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的有效性和计算结果的可靠性,能够对基桩进行有效的数值模拟。基于MATLAB平台,根据桩土间数学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编制了基桩定量分析程序,利用模型曲线与实测曲线的拟合来对基桩参数进行定量分析,通过对某工地实际工程桩进行分析处理,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程韶琨[7](2020)在《地基检测及其在全过程工程咨询中的作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得到了长远的发展,而如今我国社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同样建筑业的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建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因此新的工程管理模式——全过程工程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全过程工程咨询作为一种新兴的有效的工程管控模式成为了现在工程管理与咨询的重要发展趋势。全过程工程咨询就是由岩土勘察、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工程检测企业利用其相关专业知识及管理模式,并且由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一体化的管理,并接受建设单位委托实施一个工程当中全过程咨询的全部或部分任务。本文主要围绕地基础检测在全过程工程咨询中的作用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全面阐述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概念、内容、特点及相关理论,指出了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与传统工程管理模式的区别。2.系统地介绍了现有地基基础检测方法及其关键技术,并对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进行了论述。3.分析了传统模式下各参建方的相互关系,结合工程实例分析首次提出了地基基础检测在全过程当中的作用,主要包括:(1)补充与指导作用——全过程工程前期对项目的决策立项能够给出指导性参考,同时能够为勘察设计单位的设计方案给出补充性依据;(2)铰接作用——在全过程工程施工管理阶段有效衔接对已完成施工部位进行验收和提出问题并指导下一步施工方案调整与优化的作用;(3)支撑作用——在全过程工程管理的验收阶段,地基检测作为产品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据,对“施工产品”的合格验收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4)保障作用——全过程工程管理渗透到建筑产品的使用运营阶段,在该阶段当中地基检测技术作为判断建筑物是否安全的重要手段,为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丁浩[8](2020)在《桩周环境对DTS热法桩身完整性检测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来,国内外对桩基检测的研究热点就是如何利用桩身温度来反映桩身的完整性。本文在现有的基础上,建立考虑桩周介质物性参数的桩体热传导模型,运用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技术(DTS),通过对预先植入在模型桩内的光纤加热,考虑桩周介质,考虑桩土界面及光纤结构特征,研究桩体热传导规律,完善DTS检测基桩完整性的基本理论,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理论分析得出桩内光纤理论温度分布曲线,并发现光纤结构特征与桩周环境边界条件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灌注桩内温度场的分布以及加热光纤的温升曲线。(2)通过模型试验研究并考虑桩土界面及光纤传感器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桩周环境边界条件对桩体内温度分布特征影响显见,光纤金属铠保护层结构将造成加热光纤的热量损耗,加热功率越大,热量损耗越大。(3)通过对桩周覆土试验研究并考虑桩周岩土介质,结果表明:土体温度变化较大时,对桩内热传导影响较大;在试验和理论对比下,发现在模型桩周土体被压实后,增大了土体导热系数且增进了桩土界面的进一步接触,从而加速了桩体热扩散,使得桩内光纤温升均出现下降趋势。(4)模型桩周覆土完整后并考虑桩内不同加热部位和不同热源,发现在相同介质中,以金属铠光纤作为热源时光纤的温升效果要比电热丝作为热源时效果好;加热桩体中心部位和加热桩体钢筋笼部位时,光纤的温升出现了很大不同。

黎佳宾[9](2020)在《川南城际铁路弹性波法桥梁基桩检测数值模拟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桥梁基桩检测工程中,弹性波法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方法,由于具有设备简便、效率高、成本低以及能大面积普查等优点,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本论文通过对现场实测工程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进行综合研究,来分析弹性波法在川南城际铁路基桩检测中的应用。论文首先对弹性波法基桩检测的理论进行了阐述,以现场采集到的数据为案例,研究了波形曲线的三种处理方法及处理效果。通过介绍混凝土灌注桩中出现的常见缺陷类型,以及不同缺陷的弹性波反射规律,为后续的实测波形曲线判读提供参考。通过总结桩身完整性的判定等级和方法,并分析不同等级桩的处理措施,从而为后续的工程检测项目提供指导作用。为了能够全面了解各种缺陷曲线类型的情况,为实际波形数据的解读提供参考作用,通过运用ABAQUS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在参考现场基桩各种参数的前提下,建立合理的桩土模型。介绍了数值模拟中模型的创建、激振荷载的模拟以及网格的划分等几个关键步骤,并为保证模拟的成功,对模型做了优化处理。通过创建不同桩径大小、不同位置的桩顶接收点及不同桩周土的模型,分析其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创建了缩径、扩径及离析等典型的突变型缺陷出现在不同位置、不同竖向尺寸及不同横向尺寸(或不同砼模量大小)的模型,以及桩身整体渐缩/渐扩、局部减缩/渐扩等几种渐变型缺陷模型的波形曲线变化情况。最后介绍了弹性波法基桩检测现场所用仪器设备的选择及其工作原理,为保证现场采集到有效的数据,列举了检测前需要做的的准备事项,如场地资料的收集、桩头的处理、仪器参数的设置及传感器的安装等。通过以川南城际铁路基桩检测现场采集到的完整桩和几种典型缺陷桩的数据为案例,分析其曲线变化特征,并结合其他验证资料,对波形曲线进行准确的判读,为实际的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意义。

赵久斌[10](2020)在《商丘某电厂桩基工程质量检测研究分析》文中提出桩基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形式广泛应用于工民建、公路、铁路等各个领域。在不能满足建筑物的承载力或沉降要求的地层中,采用桩基尤为有效。由于桩基埋于地下,属于隐伏工程,其工程质量受诸多因素控制,如果质量出现瑕疵,将会直接影响到上部主体结构的安全和正常运营。为此,开展桩基工程质量检测,保障桩基安全牢固,满足工程质量要求,是整个工程安全得以保障的关键环节。目的:本文在搜集整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现阶段国内外比较常用的几种检测手段,如桩基承载力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及桩身内力检测等,分析了各种检测手段的试验原理、手段和目的,以及各自的优缺点。方法:以商丘某电厂桩基工程质量检测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桩身和桩端的应力测试、单桩水平静载试验、高应变和低应变等检测手段。通过静载试验、高应变法及理论公式等三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论:相比普通的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后注浆后的桩基抗压极限承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对于后注浆之后的三种方法比较,当桩身完整性没有问题时,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基本吻合,达到了设计预期。通过静载试验、高应变法及理论公式等三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可以看出,单桩沉降趋势都是随着荷载增大沉降也增大,但存在差异,高应变法得到的沉降值与理论公式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静载试验的结果相比要大很多。通过本文的研究,检验了各种桩基检测手段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明确了各方法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差异,取得的成果可为同类型的工程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撑。

二、基桩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理论与实测波形分析示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桩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理论与实测波形分析示例(论文提纲范文)

(2)既有建筑旁孔透射波法桩基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桩基动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应用旁孔透射波法检测研究现状
        1.2.3 桩土相互作用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旁孔透射波法检测理论基础
    2.1 引言
    2.2 桩基检测原理
        2.2.1 一维线弹性波动方程
        2.2.2 应力波反射与折射系数
        2.2.3 反射波法桩基检测原理
    2.3 旁孔透射波法检测基本理论
        2.3.1 旁孔透射波法检测原理基础
        2.3.2 旁孔透射波法桩长确定方法计算公式
        2.3.3 缺陷桩检测原理及桩身质量判别依据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桩土相互作用对桩中波速影响
    3.1 前言
    3.2 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波动方程
    3.3 有限元模型建立与结果分析
        3.3.1 模型建立
        3.3.2 模型加载方式及参数设置
    3.4 桩中波速影响因素判断
        3.4.1 选取速度采集点
        3.4.2 土中应力平衡
        3.4.3 桩半径对桩中波速的影响
        3.4.4 桩周土半径对桩中波速的影响
        3.4.5 桩长对桩中波速的影响
        3.4.6 桩底土深度对桩中波速的影响
    3.5 桩周土质量对桩中波速结果的影响
        3.5.1 摩擦系数对桩中波速的影响
        3.5.2 桩周土密度对桩中波速的影响
    3.6 质量修正对旁孔透射波法均匀桩的检测影响
        3.6.1 误差分析
        3.6.2 附加质量计算公式验证
        3.6.3 不同桩长条件下修正公式验证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对缺陷桩基质量评估影响
    4.1 前言
    4.2 质量修正对旁孔透射波法缺陷桩的影响
        4.2.1 有限元模拟实际波传播
        4.2.2 考虑桩土之间相互作用修正桩弹性模量
        4.2.3 两种情况检测结果对比
    4.3 离析缺陷桩质量评估
        4.3.1 有限元模拟实际波传播
        4.3.2 考虑桩土之间相互作用修正桩弹性模量
        4.3.3 两种情况检测结果对比
    4.4 缩径缺陷桩质量评估
        4.4.1 有限元模拟实际波传播
        4.4.2 考虑桩土之间相互作用修正桩弹性模量
        4.4.3 两种情况检测结果对比
    4.5 扩径缺陷桩质量评估
        4.5.1 有限元模拟实际波传播
        4.5.2 考虑桩土之间相互作用修正桩弹性模量
        4.5.3 两种情况检测结果对比
    4.6 工程实测分析附加质量理论公式修正作用
        4.6.1 工程实测案例
        4.6.2 附加质量计算公式应用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体系在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超声检测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
        1.2.1 国外发展历史
        1.2.2 国内发展历史
        1.2.3 声波透射法判据研究现状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1.4.1 研究的意义
        1.4.2 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超声波无损检测基本原理
    2.1 超声波的声学原理
        2.1.1 声波
        2.1.2 波的种类
        2.1.4 波动方程
    2.2 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规律
        2.2.1 声波在介质界面上的反射与透射
        2.2.2 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衰减
        2.2.3 混凝土超声检测中应用的超声波
        2.2.4 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特点
    2.3 超声波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
        2.3.1 接收波声速的变化
        2.3.2 接收波振幅的变化
        2.3.3 接收波频率的变化
        2.3.4 接收波波形的变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桩的声波透射法检测应用
    3.1 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设备
        3.1.1 超声仪
        3.1.2 声波换能器
        3.1.3 声测管
    3.2 基桩声波透射法的现场检测
        3.2.1 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方式
        3.2.2 桩基常见缺陷的判断
    3.3 声波透射法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
        3.3.1 概率法
        3.3.2 PSD判据(斜率法)
        3.3.3 波幅判据
        3.3.4 主频与波形判据
        3.3.5 NFP多因素概率分析法
        3.3.6 综合判据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模糊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4.1 模糊数学的基本概念
    4.2 模糊数学的基本理论
        4.2.1 模糊集合
        4.2.2 隶属函数
        4.2.3 F模式识别原则
    4.3 桩基评价体系的构建
        4.3.1 评价体系的基本概念
        4.3.2 检测剖面编组
        4.3.3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4.4 确定隶属函数
        4.4.1 确定声速隶属函数
        4.4.2 确定波幅隶属函数
        4.4.3 确定频率隶属函数
        4.4.4 确定波形隶属度
    4.5 确定权重集
        4.5.1 基于AHP法计算权重值
        4.5.2 运用熵权法修正权重值
    4.6 构建桩基完整性类别评价体系
        4.6.1 测线完整性类别评判
        4.6.2 检测横截面完整性类别评判
        4.6.3 桩身完整性类别评价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程应用研究
    5.1 工程基本概况
    5.2 工程实例一
        5.2.1 桩基原始数据
        5.2.2 桩基模糊综合评价
        5.2.3 各判据结果对比
    5.3 工程实例二
        5.3.1 桩基原始数据
        5.3.2 桩基模糊综合评价
        5.3.3 各判据结果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确定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桩基质量时超声波各声学参数所占权重的调查问卷
致谢

(4)基于高应变检测下桩的动态响应性能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基桩动测技术发展研究
        1.2.2 基桩动测技术应用研究
        1.2.3 基桩动测技术动态响应研究
    1.3 高应变检测当前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1.4.1 研究内容
        1.4.2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高应变检测试验理论研究
    2.1 概述
    2.2 基本理论
        2.2.1 一维杆件波动方程
        2.2.2 上行波和下行波
        2.2.3 应力波在桩身的传递
    2.3 基桩高应变检测CASE法
        2.3.1 锤击作用下的桩周土阻力
        2.3.2 CASE法的基本假定
        2.3.3 CASE法的基本公式
    2.4 关于高应变检测下锤击效率研究
        2.4.1 基于动态响应过程分析高应变检测的要点
        2.4.2 锤击作用下实际接收的能量与锤击能量传递效率计算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应变检测基桩锤击能量传递效率研究
    3.1 引言
    3.2 基于工程实例的统计对比分析研究
        3.2.1 工程实例组1
        3.2.2 工程实例组1数据结果分析
        3.2.3 工程实例组2
        3.2.4 工程实例组2数据结果分析
        3.2.5 工程实例组3
        3.2.6 工程实例组3数据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应变锤上测力法应用研究
    4.1 引言
    4.2 锤上测力基本原理
    4.3 锤上测力与桩身测力工程实例对比
        4.3.1 有效波形获得概率对比
        4.3.2 高应变检测波形质量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应变法基桩完整性检测分析研究
    5.1 引言
    5.2 其他基桩完整性检测法
        5.2.1 基桩低应变反射波法
        5.2.2 基桩声波透射法
        5.2.3 基桩钻芯法
    5.3 高应变法检测基桩完整性应用研究
        5.3.1 高应变法与基桩钻芯法综合应用研究
        5.3.2 高应变法与声波透射法综合应用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应变现场检测试验验证
    6.1 基本思路
    6.2 现场检测
        6.2.1 工程概况
        6.2.2 仪器设备以及检测要求
    6.3 检测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考虑三维波动效应的浮承桩纵向振动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桩-土耦合纵向振动解析理论研究现状
        1.2.1 桩-桩侧土相互作用体系纵向耦合振动模型
        1.2.2 桩-桩端土相互作用体系纵向耦合振动模型
        1.2.3 桩身纵向振动模型
    1.3 桩基动测技术发展概述
        1.3.1 缺陷桩振动理论研究现状
        1.3.2 桩基缺陷识别应用研究现状
    1.4 问题提出及本文主要工作
        1.4.1 问题提出
        1.4.2 本文主要工作
2 基于桩体三维轴对称模型的浮承桩纵向振动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大直径浮承桩解析模型建立与求解
        2.2.1 力学简化模型与定解问题
        2.2.2 定解问题求解
    2.3 解析模型验证及对比分析
        2.3.1 解析模型及相关解答验证
        2.3.2 本章模型计算结果与已有模型计算结果对比
    2.4 桩顶动力响应影响因素参数化分析
        2.4.1 桩身三维波动效应对桩顶动力响应的影响
        2.4.2 桩体参数对桩顶动力响应的影响
        2.4.3 土体参数对桩顶动力响应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桩体三维轴对称模型的浮承管桩纵向振动特性研究
    3.1 引言
    3.2 大直径浮承管桩解析模型建立与求解
        3.2.1 力学简化模型与定解问题
        3.2.2 定解问题求解
    3.3 解析模型验证及对比分析
        3.3.1 解析模型及相关解答验证
        3.3.2 本章模型计算结果与已有模型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3.4 管桩桩顶动力响应影响因素参数化分析
        3.4.1 管桩桩身三维波动效应对桩顶动力响应的影响
        3.4.2 管桩桩体参数对桩顶动力响应的影响
        3.4.3 土体参数对管桩桩顶动力响应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均质土中基于饱和虚土桩模型的浮承桩纵向振动特性研究
    4.1 引言
    4.2 力学简化模型与定解问题
        4.2.1 力学简化模型
        4.2.2 定解问题
    4.3 定解问题求解
        4.3.1 饱和土体动力波动方程求解
        4.3.2 饱和虚土桩动力波动方程求解
        4.3.3 实体桩动力波动方程求解
    4.4 数值算例与参数化分析
        4.4.1 解析模型验证及对比分析
        4.4.2 桩顶动力响应影响因素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饱和虚土桩模型的层状土中缺陷桩纵向振动特性研究
    5.1 引言
    5.2 力学简化模型与定解问题
        5.2.1 力学简化模型
        5.2.2 定解问题
    5.3 定解问题求解
        5.3.1 饱和土振动方程求解
        5.3.2 桩振动方程求解
    5.4 数值算例与参数化分析
        5.4.1 解析模型及相关解答验证
        5.4.2 土体纵向成层特性对桩顶动力响应影响
        5.4.3 桩身缺陷对桩顶动力响应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解析方法的桩基完整性评价知识库建立和程序开发
    6.1 引言
    6.2 基于Ontology和解析方法的桩基完整性评价知识库本体模型建立
        6.2.1 语义网技术和Ontology
        6.2.2 缺陷评价指标与速度反射波曲线上特征参数的耦合关系求解
        6.2.3 桩基完整性评价知识库本体设计与开发
    6.3 基于MATLAB GUI的桩基完整性评价程序设计与开发
        6.3.1 桩基完整性评价程序功能结构
        6.3.2 桩基完整性评价程序开发
        6.3.3 PIE-P应用示例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1. 发表学术论文
        2. 参与科研项目
        3. 发明专利
        4. 软件着作权
        5. 获得奖励情况
致谢

(6)基桩低应变数值模拟及缺陷定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概述
    1.2 研究的现状
        1.2.1 国外研究历程
        1.2.2 国内研究历程
        1.2.3 基桩检测技术
        1.2.4 低应变反射波法
        1.2.5 定量检测方法
    1.3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低应变反射波法的理论基础
    2.1 基桩的纵向波动方程
        2.1.1 基本假设
        2.1.2 一维线性波动方程
        2.1.3 线性波动方程的解答
    2.2 弹性波在桩身的传播规律
        2.2.1 波阻抗概念
        2.2.2 弹性波的反射和透射
    2.3 低应变反射波法基本原理
    2.4 基桩瞬间激振响应特性
    2.5 本章小结
3 基桩完整性检测数值模拟
    3.1 有限元软件
        3.1.1 ANSYS与LS-DYNA软件
        3.1.2 ANSYS/LS-DYNA分析
    3.2 建立基桩模型
        3.2.1 尺寸、单元选取、网格划分
        3.2.2 土体边界、桩土接触及加载
    3.3 常见基桩数值分析
        3.3.1 完整桩
        3.3.2 桩底沉渣
        3.3.3 缩径桩
        3.3.4 扩径桩
        3.3.5 断桩
        3.3.6 多缺陷桩
    3.4 本章小结
4 缺陷定量分析
    4.1 缺陷量化原理
    4.2 拟合模型的建立
        4.2.1 基桩数学模型
        4.2.2 激振力
        4.2.3 影响因素等效
        4.2.4 拟合模型的建立
    4.3 测试信号处理
        4.3.1 小波分析
        4.3.2 数字滤波
    4.4 定量反演解释
    4.5 应用效果分析
    4.6 工程应用实例分析
    4.7 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课题项目及发表文章

(7)地基检测及其在全过程工程咨询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全过程工程咨询政策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和研究现状
        1.2.1 工程咨询国内外发展现状
        1.2.2 全过程工程咨询发展现状及研究现状
        1.2.3 地基基础检测发展现状及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2 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概论
    2.1 全过程工作咨询的提出的背景
        2.1.1 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
        2.1.2 建设业主的需要
        2.1.3 工程咨询行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2.2 全过程工作咨询的概念
    2.3 全过程工程咨询的服务内容
        2.3.1 项目决策阶段
        2.3.2 项目勘察设计阶段
        2.3.3 项目招标阶段
        2.3.4 项目施工建设阶段
        2.3.5 项目竣工验收阶段
        2.3.6 项目运营维护阶段
    2.4 全过程工程咨询的特性
    2.5 推广全过程工程咨询发展的意义
    2.6 全过程工程咨询模式与传统工程建设模式的区别
    2.7 全过程工程咨询与工程总承包关系
        2.7.1 全过程工程咨询与工程总承包的不同之处
        2.7.2 全过程工程咨询与工程总承包之间的联系
    2.8 本章小结
3 地基基础检测方法及其优缺点
    3.1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概述
    3.2 建筑工程地基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3.3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检测内容以及检测范围
        3.3.1 地基工程检测内容
        3.3.2 地基工程检测分类
    3.4 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方法
        3.4.1 静载试验
        3.4.2 声波透射法
        3.4.3 低应变法
        3.4.4 高应变法
    3.5 本章小结
4 传统管理模式下各参建方的作用及相互关系分析
    4.1 工程项目各参建方的作用
        4.1.1 建设单位
        4.1.2 勘察设计单位
        4.1.3 施工单位
        4.1.4 监理单位
        4.1.5 检测单位
    4.2 各参加方之间的相互关系
    4.3 工程案例
    4.4 本章小结
5 地基检测在全过程工程咨询中的作用
    5.1 地基检测对建筑的勘察设计起着补充与指导的作用
    5.2 地基检测对建筑的施工起着承前启后铰链作用
    5.3 地基检测对建筑的竣工验收提供资料的支撑作用
    5.4 地基检测对建筑的后期正常运营提供保障作用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8)桩周环境对DTS热法桩身完整性检测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现有灌注桩桩基检测技术概况
        1.2.1 声波透射法
        1.2.2 低应变动测法
    1.3 分布式光纤测温检测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应用
    1.4 相关课题研究现状总结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目的
第2章 理论分析
    2.1 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介绍
        2.1.1 检测系统介绍
        2.1.2 检测系统的连接
    2.2 基本理论分析
        2.2.1 假设条件
        2.2.2 内置光纤热源的灌注桩热传导分析
        2.2.3 光纤保护膜热量损耗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考虑桩土界面的桩体温度场特征试验研究
    3.1 模型试验设计
    3.2 模型试验测试
        3.2.1 空间点定位
        3.2.2 检测时间间隔设置
        3.2.3 加热功率与加热时间设置
    3.3 模型试验结果及分析
        3.3.1 模型桩体热传导特征
        3.3.2 桩土界面对灌注桩热传导的响应分析
        3.3.3 金属铠保护层温度传播损耗规律
        3.3.4 光纤温升与影响半径拟合曲线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考虑桩周岩土介质桩体温度场特征试验研究
    4.1 模型试验设计
    4.2 模型试验测试
        4.2.1 空间点定位
        4.2.2 Sentinel DTS测温仪器精度校正
        4.2.3 桩周无覆盖土层时模型桩测试
        4.2.4 桩周覆盖土层时模型桩测试
        4.2.5 土体导热系数对桩体热传导的影响测试
    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4.3.1 Sentinel DTS测温仪器精度的校准
        4.3.2 桩周无覆土时不同环境温度对桩体热传导影响
        4.3.3 桩周覆土后不同土体温度对桩体热传导的影响
        4.3.4 桩周覆土后土体导热系数对桩体热传导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考虑桩内不同加热部位和不同热源时桩体温度场特征试验研究
    5.1 模型试验设计
    5.2 模型试验测试
        5.2.1 桩周覆土完整后不同土体温度对桩体热传导的影响测试
        5.2.2 不同加热热源在不同介质中对光纤温升的影响测试
        5.2.3 桩内不同加热部位对桩体热传导的影响测试
    5.3 试验结果及分析
        5.3.1 桩周覆土完整后不同土体温度对桩体热传导的影响
        5.3.2 不同加热热源在不同介质中对光纤温升的影响
        5.3.3 桩内不同加热部位对桩体热传导的影响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人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9)川南城际铁路弹性波法桥梁基桩检测数值模拟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基桩动测技术国内外的发展及现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桥梁基桩弹性波法检测的基础理论
    2.1 弹性波法检测的基本原理
        2.1.1 弹性波法的假设条件
        2.1.2 一维杆件波动方程
        2.1.3 杆件波动方程的求解
        2.1.4 波阻抗不同分界面传播的反射与透射规律
    2.2 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2.2.1 桩身波速及其缺陷位置的确定
        2.2.2 实测波形信号的处理
    2.3 桩身不同缺陷反射规律及完整性判定
        2.3.1 常见基桩类型存在的质量问题
        2.3.2 常见不同缺陷类型弹性波反射规律
        2.3.3 桩身的完整性判定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弹性波法测桩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研究
    3.1 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的介绍
    3.2 显式动力分析方法
    3.3 有限元计算模型
        3.3.1 模型的建立及参数的选取
        3.3.2 激振荷载的模拟
        3.3.3 网格的划分
    3.4 影响数值模拟速度曲线的因素
        3.4.1 桩半径大小对速度曲线的影响
        3.4.2 桩顶接收点位置对速度曲线的影响
        3.4.3 桩周土对速度曲线的影响
    3.5 完整桩数值模拟的验证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缺陷类型基桩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4.1 缩径桩
        4.1.1 缩径缺陷不同位置的影响
        4.1.2 缩径缺陷竖向尺寸大小的影响
        4.1.3 缩径缺陷横向尺寸大小的影响
    4.2 扩径桩
        4.2.1 扩径缺陷不同位置的影响
        4.2.2 扩径缺陷竖向尺寸大小的影响
        4.2.3 扩径缺陷横向尺寸大小的影响
    4.3 离析桩
        4.3.1 离析缺陷不同位置的影响
        4.3.2 离析缺陷竖向尺寸大小的影响
        4.3.3 离析处砼模量大小的影响
    4.4 阻抗渐变型缺陷数值模拟及分析
        4.4.1 桩身整体渐变
        4.4.2 桩身局部渐变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现场的工程应用及其实例分析
    5.1 工程概况
    5.2 现场检测技术
        5.2.1 现场检测原理
        5.2.2 所用的仪器设备
        5.2.3 检测前的准备事项
    5.3 现场采集的实测数据分析
        5.3.1 完整桩
        5.3.2 缩径和扩径类桩
        5.3.3 桩底沉渣
        5.3.4 其他类型缺陷
        5.3.5 其他波形有问题的验证桩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10)商丘某电厂桩基工程质量检测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依据与意义
        1.1.1 桩的历史
        1.1.2 桩基础的应用
    1.2 常见的基桩质量通病
    1.3 基桩的检测
        1.3.1 承载力检测
        1.3.2 完整性检测
    1.4 基桩质量检测的重要性
    1.5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灌注桩的检测方法
    2.1 承载力检测
        2.1.1 静载试验
        2.1.2 高应变法
    2.2 桩身完整性检测
        2.2.1 定义
        2.2.2 适用范围
    2.3 桩身内力测试
        2.3.1 传感器埋设技术要求
        2.3.2 桩身内力测试数据分析
    2.4 各检测方法对比之下的优缺点
第三章 工程实例
    3.1 工程概况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1.1 工程概况
        3.1.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2 检测方法
        3.2.1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3.2.2 桩身和桩端的应力测试
        3.2.3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
        3.2.4 高应变检测
        3.2.5 低应变检测
    3.3 数据整理
        3.3.1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3.3.2 桩身和桩端的应力测试
        3.3.3 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
        3.3.4 高应变检测
        3.3.5 低应变检测
    3.4 检测结果
        3.4.1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
        3.4.2 桩身和桩端的应力测试
        3.4.3 单桩水平静载试验
        3.4.4 高应变检测
        3.4.5 低应变检测
第四章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沉降的确定
    4.1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的确定
        4.1.1 静载试验确定
        4.1.2 高应变法确定
        4.1.3 理论公式确定
        4.1.4 三种方法对比分析
    4.2 单桩沉降的确定
        4.2.1 静载试验确定
        4.2.2 高应变法确定
        4.2.3 理论公式确定
        4.2.4 三种方法沉降量的比较与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基桩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理论与实测波形分析示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冻结管完整性低应变反射波法探测的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 侯翰林.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既有建筑旁孔透射波法桩基检测[D]. 郭鑫. 南昌大学, 2021
  • [3]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体系在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 王球. 南昌大学, 2021
  • [4]基于高应变检测下桩的动态响应性能分析研究[D]. 侯传相. 广东工业大学, 2021
  • [5]考虑三维波动效应的浮承桩纵向振动理论研究[D]. 孟坤. 大连海事大学, 2020
  • [6]基桩低应变数值模拟及缺陷定量分析[D]. 梁竟松.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0(01)
  • [7]地基检测及其在全过程工程咨询中的作用研究[D]. 程韶琨. 郑州大学, 2020(02)
  • [8]桩周环境对DTS热法桩身完整性检测的影响研究[D]. 丁浩. 湖北工业大学, 2020(08)
  • [9]川南城际铁路弹性波法桥梁基桩检测数值模拟与应用研究[D]. 黎佳宾.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10]商丘某电厂桩基工程质量检测研究分析[D]. 赵久斌. 长安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基桩低应变反射波检测方法实例及测量波形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