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苯并卟啉衍生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光谱性质

四苯并卟啉衍生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光谱性质

一、四苯并卟啉衍生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和光谱性质(论文文献综述)

许丽艳[1](2020)在《含N稠环类有机化合物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文中提出含氮杂环化合物是一大类极其重要的有机化合物,通常因具有活性使得其在医药领域拥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对含氮杂环类化合物1,2,3-三唑、吡咯-2-酮、卟啉及可应用于荧光标记的蒽醌二胺类化合物进行密度泛函理论研究。本文首先运用DFT/B3LYP/6-31G*或CAM-B3LYP/6-31+G**方法对1,2,3-三唑、吡咯-2-酮、卟啉以及蒽醌二胺类化合物进行几何结构的全优化,并通过频率的计算确认得到的构型为最优结构。对1,2,3-三唑化合物,以优化得到的基态稳定构型为基础,分别对该系列化合物的前线轨道能级及能隙进行分析;进行了ADCH电荷计算并对该系列化合物的理论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波长以及IR光谱进行模拟。通过与HIV-1蛋白酶之间氢键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此系列衍生物有望作为一种显像抗蛋白抑制剂。此外,对β-内酰胺卡宾与3,6-二吡嗪-1,2,4,5-四嗪反应合成产物C的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其合成机理,为以后的该系列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对吡咯-2-酮衍生物,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采用TD-DFT方法讨论了电子激发和发射。使用可极化连续体(PCM)模型在THF溶剂中检查A,B和C的能量。详细研究了分子轨道能级,UV-Vis光谱,热图和荧光性质。此外,基于对HIV-1蛋白酶与化合物C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分析,发现C可与HIV-1蛋白酶的ILE 50形成稳定氢键,这是使复合物稳定的重要因素。对卟啉/四苯并卟啉与蒽醌、噻吩构建的D-A共轭体系进行理论研究。在几何结构优化的基础上通过对4个卟啉衍生物轨道能级的计算、理论吸收光谱以及磷光波长的模拟,发现噻吩是一种使此体系吸收光谱发生红移与变宽的有效片段;四苯并卟啉母环为马鞍形结构,因此导致整个共轭体系不再呈现大平面结构;此D-A共轭体系存在温和的电荷转移过程;另外,通过对三线态的模拟,此系列衍生物的理论磷光波长位于1000~1200 nm之间。对蒽醌二胺类衍生物,同样在几何优化结构的基础上对该化合物进行了轨道能级,UV-Vis光谱,热图和荧光性质的分析,发现A2,B2,C2,D2为强荧光性物质(~600 nm),有望在生物体系中用于荧光标记(追踪药物及作用位点)。

王丽萍[2](2019)在《多取代拓展卟啉的电化学及轴向配位反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卟啉配合物是一类具有18π电子共轭体系的杂环芳香大环配合物,其环内空腔可选择性的结合多种金属离子,形成具有不同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卟啉配合物。通过调控卟啉大环四个meso位和八个β位的取代基将获得具有不同性能的卟啉衍生物,可应用于临床医疗,催化氧化,液晶材料以及太阳能电池等诸多领域。相比常规的卟啉配合物,拓展卟啉配合物具有更大的π电子共轭系统,更复杂的光谱性质和电化学性能,潜在应用价值不可估量。然而,目前对拓展卟啉的配位化学、电化学及其应用研究还不是很丰富,因此研究多取代拓展卟啉的配位反应和电化学性质意义深远。本文研究的卟啉类配合物主要包含以下四个系列:一为四种多取代铁卟啉配合物5,10,15,20-(4-CH3Ph)4PorFeCl 1,2-NO2-5,10,15,20-(4-CH3Ph)4PorFeCl 2,5,10,15,20-(3,5-diCH3O)4PorFeCl 3和2-NO2-5,10,15,20-(3,5-diCH3O)4PorFeCl 4;二为六种锌环己烷并及苯并卟啉配合物butano(YPh)4PorZn 5a-5c和benzo(YPh)4PorZn 6a-6c(Y=-CH3,-H或-Cl);三为三种环己烷并卟啉配合物butano(4-CH3Ph)4PorH2 7,butano(Ph)4PorH2 8和butano(4-ClPh)4PorH2 9;最后一个系列是四种铜和锰环己烷并及苯并卟啉配合物butano(2,6-diFPh)4PorM 10a-11a和benzo(2,6-diFPh)4PorM 10b-11b,M代表Cu(II)或Mn(III)Cl。本文首先采用微量光谱滴定法测定了多取代铁卟啉配合物1-4在三氯甲烷溶剂中与选定的含氮碱分子之间的轴向配位反应,并测得了在不同温度下配位反应的平衡常数(logbn),标准摩尔焓变(ΔrHmθ),标准摩尔熵变(ΔrSmθ)和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ΔrGmθ)等热力学常数。研究表明,每种铁卟啉配合物会与一个或两个含氮碱分子发生稳定的轴向配位反应,生成五配位或六配位卟啉衍生物,具体的配位数则由含氮碱的性质决定,且通过测定不同反应温度下的配位反应平衡常数可知,这四种铁卟啉配合物与含氮碱的配位反应均为自发的放热反应。接着采用微量光谱滴定法测定了六种锌卟啉配合物5a-6c在二氯甲烷中与七种含氮碱分子的轴向配位反应。研究表明,这六种环己烷并和苯并卟啉配合物均轴向结合了一个含氮碱分子,形成了五配位产物。文中还分别讨论了含氮碱的酸离解常数pKa值,以及meso位取代基和β,β’位稠合取代基对平衡常数log K的影响,研究了四环己烷并卟啉配合物7-9在二甲基亚砜中的质子化和去质子化反应。与相应无环己烷稠合的卟啉配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相比,环己烷并卟啉配合物的光谱发生了较大的红移,且由于β,β’位稠合环己烷取代基具有较强的给电子效应,也更容易生成稳定的卟啉阳离子产物。实验表明,meso位含有供电子取代基的卟啉配合物会有着更大的质子化常数。最后,本文合成并电化学表征了铜和锰卟啉配合物10a-11b,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薄层光谱电化学法测定了金属四环己烷并和苯并卟啉配合物10a-11b在含0.1M TBAP的二氯甲烷或吡啶溶剂中的电化学和光谱电化学性质。铜环己烷并和苯并卟啉配合物在二氯甲烷溶剂中发生两级可逆氧化和两级还原反应,在吡啶溶剂中发生两级氧化和三级还原反应。研究表明,环己烷并卟啉配合物在含有0.1 M TBAP的吡啶溶剂中的发生二级还原反应的产物为phlorin阴离子。且与相应的环己烷并卟啉配合物和常规的卟啉配合物相比,苯并卟啉配合物的HOMO-LUMO能极差最小。

张万宇[3](2018)在《卟啉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和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卟啉类化合物在生命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常它们是维持动植物生理活性的中心。卟啉类化合物的母体是卟吩环,自十九世纪人们掌握合成卟啉类化合物的方法以来,制备了大量具有特定功能的卟啉类化合物。近年来,卟啉类化合物在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催化剂、分析化学及生命科学等众多领域都备受关注。本文以简单的四苯基卟啉(TPP)做为母核结构,通过不断调节苯环对位取代基团的空阻和供电子能力制备TPP类衍生物。实现对其光电性质的横向和纵向比较,从而实现对其氧化还原过程的本质认识,并对其在细胞成像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探究。首先,通过TPP与Mn、Fe、Co、Ni、Cu、Zn等金属络合,制备了六种TPP金属络合物(TPP-M)。结合核磁光谱、质谱和红外光谱数据,基本确认化合物的具体结构。通过细致地循环伏安曲线分析,掌握了该类化合物的氧化还原规律,并利用其荧光特性和活性氧产生能力,尝试在细胞染色方面进行应用。此外,在TPP苯环对位引入空阻较大的甲基来增加荧光探针的发光强度。同样,通过络合金属的办法对其光电性能的变化规律进行探究。初步结果显示,供电子的甲基引入确实提高了此类探针的聚集态荧光强度,而且通过对其纳米粒子的多重修饰,实现了对细胞成像的效果调节。沿用空阻和供电子基团的荧光调控思路,通过在卟吩环meso位上引入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性质的四苯基乙烯(TPE)基团,获得聚集之后发光强度大、荧光效率高且不会出现探针自淬灭现象的卟啉类化合物TPP-TPE(P4),并采用叶酸修饰的聚乙烯醇(FAPEG)对P4进行包裹,形成的P4-FAPEG-NPs纳米颗粒成功应用于细胞内溶酶体的染色。由于卟啉类化合物本身能够产生杀灭肿瘤细胞的单线态氧,因此该化合物在生物医疗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同时,本文也尝试在TPP外围引入一定数目的长烷基链,通过烷基链巨大的空阻实现对中心发光核的包裹,阻止聚集态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此提高发光效率。总之,通过多种卟啉类化合物的比较,基本实现了对卟啉类化合物构效关系的认识,从而为进一步开发高光电性能的材料指明了一条道路。

董媛[4](2017)在《铼(Ⅰ)三元卟啉和金属二吡咯甲烷配合物的合成及电化学研究》文中指出[14]三元卟啉(2.1.1)(TriP)是四个次甲基连接三个吡咯环形成的14-π电子共轭环状化合物。二吡咯甲烷是一个次甲基碳原子连接两个吡咯形成的开链化合物。因此,[14]三元卟啉(2.1.1)和二吡咯甲烷都是典型的缩环卟啉衍生物。两类衍生物的分子结构中都出现了NH基团,在失去质子后可以形成相应的价态阴离子,并与过渡金属离子配位形成具有特殊光电性质的稳定金属配合物。这也是近年来卟啉化学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将不同的取代基分别引入到[14]三元卟啉(2.1.1)和二吡咯甲烷的meso-位上,再与金属离子配位获得的具有不同结构特点的金属配合物。然后采用单晶衍射、核磁共振、质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多种表征手段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采用电化学和光谱电化学方法对化合物的氧化还原行为进行分析。本文首先将中心未配位的三元卟啉在甲苯中与氯化五羰基铼反应,制备出不同取代的铼(I)[14]三元卟啉(2.1.1)金属配合物((TriP)ReI(CO)3),取代基分别为-CH3,-H,-F和-COOCH3。单晶衍射分析证实了铼配合物是碗状构型。核磁共振氢谱分析表明,与金属铼(I)配位后,三元卟啉的N-H信号峰消失,同时芳香区域质子的化学位移整体向低场移动,峰信号变宽,发生裂分。相比于未配位三元卟啉的紫外可见吸收,铼配合物的Soret吸收带蓝移,与此同时Q吸收带原来的吸收峰消失,出现了两个较宽的吸收包。这些研究结果均能够证明金属铼离子与三元卟啉已经成功配位。本文还使用了循环伏安法进行铼(I)三元卟啉的电化学研究。在二氯甲烷溶液中,四种铼配合物都经历了一级可逆但二级不可逆的单电子氧化。在还原过程中,甲基、氢和氟取代的铼配合物呈现出两级可逆还原,而酯基取代铼配合物还经历了三级可逆还原过程。光谱电化学研究表明,铼配合物的一级氧化还原电子转移发生在母体环中心。本文介绍了三种不同取代的镍(II)二吡咯甲烷,取代基分别为苯基、萘基和咔唑苯基。采用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咔唑苯基镍(II)二吡咯甲烷配合物的扭曲四面体结构。核磁共振谱图研究结果表明,芳香环共轭体系增大对吡咯环β-位质子的化学位移影响较小。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镍(II)二吡咯甲烷配合物的氧化还原行为。在二氯甲烷溶液中,三种配合物都可以被观测到两级可逆单电子还原过程。同时光谱电化学实验结果也表明了配合物的一级还原电子转移发生在配体二吡咯甲烷上。咔唑苯基二吡咯甲烷可以与不同金属离子如Ni2+,Cu2+,Zn2+反应,形成稳定的金属配合物。从核磁共振氢谱图上可以得知咔唑苯基二吡咯甲烷与金属离子成功配位时,在低场的N-H信号消失,核磁信号峰整体偏移至低场区域。电化学研究表明在二氯甲烷溶液中咔唑苯基金属二吡咯甲烷配合物都经历了三级氧化和两级还原过程,其中Cu2+对金属配合物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最大。

赵慧敏[5](2016)在《钆掺杂血卟啉单甲醚室温磷光及氧传感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气的检测在很多领域至关重要。卟啉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具有多功能的大分子化合物,其三重态量子产率很高,然而,由于禁戒,没有磷光发射。当金属离子与卟啉螯合成金属卟啉时,有些会产生室温磷光发射(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RTP)。由于磷光可以有效地被氧猝灭,因此室温磷光被广泛地用于氧测量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钆血卟啉单甲醚的合成、室温磷光性质、产生机制以及钆血卟啉单甲醚室温磷光在氧测量领域的应用。开展了稀土金属卟啉的合成与光谱性质研究。首先以咪唑为溶剂,采用热溶剂法合成了钐、铕、钆和镱离子与血卟啉单甲醚的螯合物;采用多种表征手段证明了稀土血卟啉单甲醚螯合物的成功合成;研究了这些稀土离子与血卟啉单甲醚螯合物的发光性质,发现在不同稀土离子与血卟啉单甲醚(HMME)螯合形成的金属卟啉中,只有钆血卟啉单甲醚(Gd-HMME)具有较强的RTP发射,并为时间分辨光谱所证实。分析表明,猝灭效应是钐、铕和镱等稀土金属卟啉没有室温磷光发射的原因。开展了Gd-HMME光物理性质及Gd-HMME磷光的产生机制的研究。测定了其光物理参量,Gd-HMME的摩尔消光系数为2.53×105 M-1 cm-1,荧光量子产率为5×10-4,三重态量子产率为80(5)%,磷光量子产率为1.4%;给出了Gd-HMME各能量传递过程的百分比。提出了Gd-HMME具有强RTP发射的机制是单重态和三重态之间的态混合。观察到了从基态(S0)到最低三重激发态(T1)的直接吸收,它证实了态混合的存在;态混合使单重态和三重态之间自旋禁阻的跃迁被部分打破;另外,由于Gd3+离子激发态能级和基态能级之间的能量差很大,最低能量差约为32000 cm-1,这避免了猝灭效应的发生。研究了氧对基于固体基质的Gd-HMME室温磷光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Gd-HMME的室温磷光会有效地被氧猝灭,在整个氧浓度范围内Stern-Volmer曲线是非线性的;寿命Stern-Volmer曲线与强度Stern-Volmer曲线具有类似的变化趋势。但是,强度Stern-Volmer曲线的响应大于寿命Stern-Volmer曲线的响应,这表明了静态猝灭的存在。数据分析表明静态猝灭速率常数是不变的,在整个氧浓度范围内静态猝灭占的百分比为35%±3%;Stern-Volmer曲线的非线性响应可以很好的用氧的非线性溶解模型拟合,这表明非线性响应跟氧在固体基质中的非线性溶解相关。设计了基于Gd-HMME室温磷光的不同类型氧传感器。制作了利用直接强度法进行氧测量的氧传感器,由于Gd-HMME的氧猝灭曲线在10 k Pa到100 k Pa的氧浓度范围内近似是线性的。虽然强度型磷光氧传感系统具有响应时间和回复时间短(t↓,0.4±0.2 s;t↑,1.4±0.2 s)、光稳定性高等优点,然而存在易受激发光强度及测量环境不稳定干扰等问题,为克服氧传感系统的不稳定性,制作了比值型氧传感器。测定了比值型氧传感器的技术指标为:氧浓度测量结果的波动小于0.1 k Pa;系统的最低检测限为0.01 k Pa;响应时间约为4 s。研究表明本论文开发的系统可用于整个氧气浓度范围的自动化检测,并且在低氧气浓度下能够获得更高的精度。

荆成财[6](2015)在《荧光探针探究金属卟啉的分解机理及TEMPO-卟啉的合成》文中研究指明金属卟啉作为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仿生模型,在有机合成和仿生催化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Adler法制备了催化剂氯代四苯基卟啉铁(TPPFeCl)与氯代四邻氯苯基卟啉铁(TCPPFeCl),并考察了催化剂在催化环己烯氧化过程中的分解情况。以此反应为模型,探索卟啉铁催化氧化过程中的降解机理。金属卟啉催化剂在催化双氧水氧化环己烯的过程中,会发生自身分解,导致其失活。本文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在线监测卟啉铁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环己烯反应过程中,研究发现卟啉铁催化剂发生分解。同时本文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研究卟啉铁催化剂在Fenton体系下稳定性,发现催化剂发生分解。本文合成了一种结构修饰的油溶性氮氧化合物(TEMPO)-BODIPY类荧光探针,利用TEMPO-BODIPY荧光探针检测氯代四邻氯苯基卟啉铁(TCPPFeCl)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环己烯反应过程。研究发现在卟啉分解过程,TEMPO-BODIPY荧光探针光谱出现荧光强度增强、以及荧光再现现象。本文利用荧光探针直接发现氧化过程中生成的羟基自由基,建立羟基自由基与催化剂分解的关系,证明导致金属卟啉分解的主要因素之一为羟基自由基。如何解决金属铁卟啉分解的问题是金属卟啉催化剂能否重复使用的关键。目前主要的方法是将金属铁卟啉固载到载体。而本文通过对金属铁卟啉分子结构的修饰来解决其在催化氧化过程中分解的问题,合成了一种TEMPO-卟啉。在催化双氧水氧化正丁基硫醚(DBS)的反应过程中,本文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分别在线监测TEMPO-卟啉和TCPPFeCl的分解情况,结果发现TEMPO-卟啉较TCPPFeCl的分解速率小。但是并不能阻止卟啉催化剂的分解趋势,只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卟啉催化剂的分解速率。

张明晶[7](2014)在《环四吡咯Ru光敏材料及其与TiO2半导体作用计算》文中提出四吡咯类染料(如卟啉和酞菁)由于具有成本低、光热稳定性好、分子结构多样化、易于修饰等优点而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应用中备受关注。基于量子化学理论,设计和计算多个系列钌卟啉、钌酞菁配合物,阐明其电子结构、光谱跃迁性质和氧化还原电势的规律性。通过改变染料联接基团(-COOH)的取代位置和变换供体基团种类(使用卤代芳香基替代传统的异硫氰基),提高Ru光敏材料的电荷注入能力和稳定性,为实验制备新型染料提供理论支持。优化N3染料和半导体团簇相互作用体系,包括(TiO2)38,[(TiO2)38(TiO)]2+和[(TiO2)38(TiO)2]4+三类,得到6个稳定结构;计算染料与半导体的相互作用能和解析在乙醇溶液中染料到半导体电荷转移性质;基于含时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得到染料敏化TiO2半导体的电子光谱。

艾瑞霞[8](2013)在《β-烯胺酮基苯基卟啉的合成及性质研究》文中认为卟啉是一类具有大环共轭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卟啉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生命体中,对生命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叶绿素、血红素、维生素B12等都属于金属卟啉类化合物,它们对生命过程中的氧的传递(血红蛋白)、贮存(肌红蛋白)、活化(细胞色素P-450)及其植物的光合作用等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随着卟啉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方法的改进,卟啉化合物在特种材料研究、新能源利用、生物化学、分析化学、催化化学和医学等方面有着越来越广泛的研究和应用。β-烯胺酮是合成一系列具有生物活性药理活性的物质和杂环化合物重要的中间体,因此在染料、医药、农药等工业领域有着重要的用途。本论文中将β-烯胺酮基引入到卟啉环上得到新型的功能化卟啉化合物,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本论文总共分四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本章对卟啉和β-烯胺酮的结构、性质、研究现状、合成方法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与评价。第二章本章介绍了目前合成硝基苯基卟啉的方法,并选择最优的方法合成了系列硝基苯基卟啉,在此基础上合成了系列氨基苯基卟啉,最后对反应的条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第三章本章用四氨基苯基卟啉为原料合成了四(β-烯胺酮基苯基)卟啉及其金属配合物,并对其紫外、红外、核磁共振及荧光性质进行了讨论。第四章本章以单氨基苯基卟啉为原料合成了单(β-烯胺酮基苯基)卟啉及其金属配合物,简单介绍β-烯胺酮基的还原,以NaBH4为还原剂将单(β-烯胺酮基苯基)卟啉还原得到单(β-胺基酮基苯基)卟啉。

焉保明[9](2013)在《水溶性卟啉的合成及其与咪唑轴向配位的光谱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有机电致发光的目标是实现全彩显示,但是目前作为三基色之一的红色发光材料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影响了全彩显示的实现。卟啉化合物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红光发光材料,具有大环共轭平面结构及特殊的光电性能,但卟啉又存在容易发生自聚而产生荧光淬灭,吸收范围窄,荧光量子产率较低等缺点。我们在卟啉上引入其他的基团作为能量供体,从而达到改善卟啉发光性能的效果。咪唑为含氮杂环,氮原子上具有孤电子对,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配体,容易与金属离子配位。其荧光量子产率较高,荧光发射光谱与卟啉的紫外吸收光谱具有一定的重叠,将吡啶盐水溶性卟啉与咪唑类配体通过轴向配位结合到一起,咪唑上的电荷通过Zn转移到卟啉环上,当受一定波长的光激发时,能量可由咪唑转移到卟啉上,从而改善卟啉的发光性能。本文研究了吡啶盐水溶性卟啉与咪唑的轴向配合物在水中的发光性能,具体内容如下:1、对卟啉的合成方法以及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并重点介绍了咪唑类化合物和咪唑卟啉在发光材料方面的研究进展。2、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的吡啶盐水溶性卟啉,对合成的化合物用质谱、核磁氢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结构表征和解析,并对合成方法进行了探索和改进。3、测试了吡啶盐水溶性卟啉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计算了它们的荧光量子产率,它们的荧光量子产率要低于TPP,主要由于四个吡啶盐取代基使卟啉的空间位阻较大,卟啉环平面发生扭曲。4、采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研究了吡啶盐水溶性卟啉与咪唑轴向配位后轴配物的性质,咪唑类配体与吡啶盐水溶性卟啉的轴向配位的配位数均为1,采用线性回归法计算了轴向配位的平衡常数,随着温度升高平衡常数降低。5、研究了轴配物的荧光发射光谱,探讨了吡啶盐卟啉的碳链长度、配体的浓度及结构等因素对轴配物荧光发光性能的影响。吡啶盐水溶性卟啉C1与2-甲基咪唑形成的轴向配合物具有最大的键合常数以及最强的荧光淬灭。

包桂红[10](2013)在《卟啉、酞菁及螺菁类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三明治型卟啉酞菁金属配合物由于其共轭大环体系间强烈的π-π电子相互作用而表现出独特的光、电、磁和其它物理性质,作为新型分子在电子导体、分子磁体和非线性光学材料等领域中有着潜在的应用。以M(acac)(TPyP)和相应的M(TBPc)2在1,2,4-三氯苯(TCB)中回流合成了四个典型的轻、中和重稀土卟啉酞菁配合物M2(TPyP)(TBPc)2(M=Ce, Sm, Tb和Tm)。红外谱图中1323cm-1处的强吸收是由吡咯C=C伸缩振动引起的,归属于Pc(TBPc)2-的红外特征峰。在1270-1300cm-1范围内没有观察到TPyP-的红外特征吸收峰。在拉曼谱图中1500cm-1处非常强的谱带是由吡咯C=C伸缩振动、氮杂芳香环的C=N伸缩振动和异吲哚伸缩振动引起的峰,归属于(TBPc)2-的拉曼特征峰,通过EA, MS和UV-vis光谱等手段研究了四个配合物的特性,并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示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其电化学性质。在激发波长为632.8nm时,对九个混杂三层稀土配合物M2[TO(OH)PP](Pc)2(M=La...Dy,除Pm)的拉曼光谱作了研究。与相应的双层配合物相比,混杂三层稀土配合物的拉曼特征峰主要以Pc2-来显现,[TO(OH)PP]2-片断没有明显的谱带来归类。在1514-1526cm-1范围内中等强度的峰是酞菁二价阴离子Pc2-的拉曼特征峰,这主要是由吡咯C=C伸缩振动、氮杂芳香环的C=N伸缩振动以及异吲哚伸缩振动引起的峰。对Ce2III-IV[TO(OH)PP](Pc)2来说,在1521cm-1处的强峰是由吡咯C=C伸缩振动、氮杂芳香环的C=N伸缩振动以及异吲哚伸缩振动引起的峰,归属于酞菁二价阴离子Pc2-的拉曼特征峰。这些混杂三层配合物的拉曼光谱表明,大多数由吡咯的伸缩振动、异吲哚的呼吸振动,C–H弯曲振动和氮杂芳香环的伸缩振动引起的峰都与稀土离子半径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并且随着镧系收缩基本保持不变,这表明混杂三层配合物与双层配合物相比π-π相互作用更弱。此外,还合成了新型两层稀土配合物PcM(HcR8)(M=Pr, Nd, Sm, Eu)(R=OMe, OC8H17)及自由和过渡金属配合物MHc(OC8H17)8(M=HH, Fe, Co, Ni, Cu),通过IR、MS和UV-vis光谱,研究了其性质。发现这些配合物在常用的有机溶剂里有较好的溶解性,与酞菁类配合物相比,配合物MHc(OC8H17)8(M=HH,Fe, Co, Ni, Cu)的电子吸收出现了明显红移。然而,配合物PcM(HcR8)(M=Pr, Nd,Sm, Eu)(R=OMe, OC8H17)与相应的混杂卟啉酞菁配合物相比,在合成和提纯方面都比较困难。

二、四苯并卟啉衍生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和光谱性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四苯并卟啉衍生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和光谱性质(论文提纲范文)

(1)含N稠环类有机化合物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1 ,2,3-三唑
        1.1.1 1 ,2,3-三唑的简介
        1.1.2 1 ,2,3-三唑的应用
        1.1.3 1 ,2,3-三唑的合成
    1.2 2 -吡咯烷酮
        1.2.1 2 -吡咯烷酮及其衍生物的简介
        1.2.2 2 -吡咯烷酮及其衍生物的应用
        1.2.3 2 -吡咯烷酮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1.3 卟啉
        1.3.1 卟啉及其衍生物的简介
        1.3.2 卟啉及其衍生物的性质
        1.3.3 卟啉及其衍生物的应用
        1.3.4 卟啉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1.4 蒽醌二胺
        1.4.1 荧光标记简介
        1.4.2 荧光标记试剂分类
        1.4.3 蒽醌化合物的应用
    1.5 量子化学
        1.5.1 量子化学的发展简介
        1.5.2 密度泛函理论
        1.5.3 Kohn-Sham方程
    1.6 GAUSSIAN和 GROMACS软件简介
    1.7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2 1,2,3-三唑类药物活性化合物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2.1 引言
    2.2 计算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几何结构优化和振动频率的计算
        2.3.2 轨道能级以及理论吸收光谱
        2.3.3 ADCH电荷分析
        2.3.4 理论发射波长预测
        2.3.5 理论红外光谱模拟
        2.3.6 与HIV-1蛋白酶复合物的氢键作用分析
        2.3.7 过渡态的搜索
    2.4 本章小结
3 环戊[B]吡咯-2-酮衍生物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3.1 引言
    3.2 计算方法
    3.3 结构和讨论
        3.3.1 几何结构的优化
        3.3.2 前线分子轨道(FMOs)和UV-Vis吸收光谱
        3.3.3 荧光波长预测
        3.3.4 具有不同取代基(在R1,R2和X位置)的化合物C的光学性质
        3.3.5 与HIV-1蛋白酶的氢键相互作用的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D-A卟啉衍生物结构和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
    4.1 引言
    4.2 计算方法
    4.3 计算结果与讨论
        4.3.1 优化的几何结构
        4.3.2 理论吸收光谱
        4.3.3 电荷转移
        4.3.4 三线态
    4.4 本章小结
5 蒽醌二胺衍生物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5.1 引言
    5.2 计算方法
    5.3 结果和讨论
        5.3.1 蒽醌二胺类化合物的分子式
        5.3.2 几何结构的优化
        5.3.3 前线分子轨道和理论吸收光谱
        5.3.4 荧光波长的预测
        5.3.5 电子激发分析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支持信息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2)多取代拓展卟啉的电化学及轴向配位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卟啉和拓展卟啉
        1.2.1 卟啉和拓展卟啉简介
        1.2.2 研究现状
    1.3 卟啉和拓展卟啉的应用
        1.3.1 光动力疗法
        1.3.2 氧传感器
        1.3.3 液晶材料
        1.3.4 半导体材料
        1.3.5 太阳能电池
    1.4 实验方法和原理
        1.4.1 微量光谱滴定法
        1.4.2 循环伏安法
        1.4.3 薄层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法
    1.5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1.5.1 选题依据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多取代铁卟啉的轴向配位反应及热力学常数测定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试剂
        2.2.3 试剂预处理
    2.3 实验方法
    2.4 实验原理
        2.4.1 平衡常数及热力学常数的测定
    2.5 结果与讨论
        2.5.1 平衡常数的测定
        2.5.2 含氮碱种类的影响
        2.5.3 取代基效应
        2.5.4 温度对轴向配位反应的影响
        2.5.5 热力学常数的测定
    2.6 结论
第三章 锌环己烷并与苯并卟啉的轴向配位反应及平衡常数的测定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与试剂
        3.2.1 实验仪器
        3.2.2 实验试剂
    3.3 实验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平衡常数的测定
        3.4.2 pKa对logK的影响
        3.4.3 取代基对logK的影响
    3.5 结论
第四章 四芳基四环己烷并卟啉的质子化反应常数测定
    4.1 引言
    4.2 实验仪器和试剂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紫外可见光谱测定
        4.3.2 质子化反应的常数测定
    4.4 结果和讨论
        4.4.1 光谱分析
        4.4.2 质子化反应的常数测定
    4.5 结论
第五章 铜和锰环己烷并及苯并卟啉的电化学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仪器与试剂
        5.2.1 实验仪器
        5.2.2 实验试剂
    5.3 实验方法
        5.3.1 合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合成
        5.4.2 紫外-可见光谱
        5.4.3 电化学
        5.4.4 取代基效应
    5.5 结论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3)卟啉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和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卟啉类化合物的简介
        1.1.1 卟啉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1.1.2 卟啉类化合物的结构及命名
        1.1.3 卟啉类化合物的分类
    1.2 卟啉及其金属络合物的合成方法简介
    1.3 卟啉及金属卟啉结构表征
    1.4 卟啉类化合物的应用
        1.4.1 在催化方面的应用
        1.4.2 在光电材料中的应用
        1.4.3 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1.5 卟啉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1.5.1 在合成方面的研究进展
        1.5.2 在光电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
        1.5.3 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1.6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第2章 实验原理与方法
    2.1 实验药品
    2.2 实验仪器
    2.3 合成方法
        2.3.1 Alder法合成TPP、TMPP、TBPP及THPP
        2.3.2 TPP 金属络合物(TPP-M)及 TMPP 金属络合物(TMPP-M)的合成
        2.3.3 Suzuki偶联法合成TPP-TPE(P4)
        2.3.4 烷基修饰的TPP-O1及TPP-O3的合成
    2.4 测试方法
        2.4.1 紫外及荧光光谱的测试方法
        2.4.2 循环伏安测试方法
        2.4.3 活性氧的测试方法
        2.4.4 生物实验方法
第3章 TPP及其金属络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3.1 引言
    3.2 TPP及TPP-M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3.2.1 TPP合成过程中硝基苯用量的考察
        3.2.2 TPP的核磁分析
        3.2.3 TPP-M的合成
        3.2.4 TPP-M的核磁分析
        3.2.5 TPP及TPP-M的质谱
        3.2.6 TPP及TPP-M的红外光谱
    3.3 TPP及TPP-M的光学性能
    3.4 TPP及TPP-M的循环伏安曲线
        3.4.1 TPP及TPP-M的氧化还原电位分析
        3.4.2 TPP及TPP-M的循环伏安曲线比较
    3.5 TPP及TPP-M的活性氧测试结果分析
    3.6 TPP及TPP-M在生物上的应用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TMPP及其金属络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4.1 引言
    4.2 TMPP及TMPP-M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4.2.1 TMPP合成中硝基苯用量的考察
        4.2.2 TMPP的核磁分析
        4.2.3 TMPP-M的合成
        4.2.4 TMPP-M的核磁分析
        4.2.5 TMPP及TMPP-M的质谱
        4.2.6 TMPP及TMPP-M的红外光谱
    4.3 TMPP及TMPP-M的光学性能
    4.4 TMPP及TMPP-M的循环伏安曲线
        4.4.1 TMPP及TMPP-M的氧化还原电位分析
        4.4.2 TMPP及TMPP-M的循环伏安曲线比较
    4.5 TMPP及TMPP-M的活性氧测试结果分析
    4.6 TMPP及TMPP-M在生物上的应用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外围空阻型卟啉衍生物的制备及其生物应用研究
    5.1 引言
    5.2 外围空阻型卟啉衍生物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5.2.1 四苯基乙烯取代卟啉衍生物的制备
        5.2.2 烷基修饰的卟啉衍生物的制备
        5.2.3 TPP-O1和TPP-O3的核磁分析
        5.2.4 化合物P4的质谱分析
        5.2.5 外围空阻型卟啉衍生物的红外光谱
    5.3 外围空阻型卟啉衍生物的光学性能
        5.3.1 化合物P4光谱性质
        5.3.2 TPP-O1和TPP-O3的光谱研究
    5.4 外围空阻型卟啉衍生物的纳米粒子在生物领域的应用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4)铼(Ⅰ)三元卟啉和金属二吡咯甲烷配合物的合成及电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卟啉类化合物的结构
        1.1.1 常规卟啉
        1.1.2 卟啉衍生物
    1.2 三元卟啉简介
        1.2.1 亚卟啉的结构
        1.2.2 亚卟啉的合成
        1.2.3 [14]三元卟啉(2.1.1)的合成
        1.2.4 三元卟啉的基本性质
        1.2.5 三元卟啉金属配合物的发展
        1.2.6 三元卟啉的应用研究
    1.3 二吡咯甲烷简介
        1.3.1 二吡咯甲烷的合成方法
        1.3.2 二吡咯甲烷配合物的合成
        1.3.3 二吡咯甲烷配合物的应用
    1.4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1.4.1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
        1.4.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铼(Ⅰ)三元卟啉配合物的合成和电化学研究
    2.1 仪器与试剂
    2.2 原料预处理
        2.2.1 甲苯
        2.2.2 二氯甲烷
    2.3 [14]三元卟啉(2.1.1)的合成
    2.4 铼(Ⅰ)[14]三元卟啉(2.1.1)配合物((TriP)Re~Ⅰ(CO)_3 )的合成
        2.4.1 5,10.11,16-四(4-甲基苯基)铼(Ⅰ)三元卟啉配合物((CH_3-TriP)Re~Ⅰ(CO)_3)(3a)
        2.4.2 5,10.11,16-四(苯基)铼(Ⅰ)三元卟啉配合物((H-TriP)Re~Ⅰ(CO)_3)(3b)
        2.4.3 5,10.11,16-四(4-氟苯基)铼(Ⅰ)三元卟啉配合物((F-TriP)Re~Ⅰ(CO)_3)(3c)
        2.4.4 5,10.11,16-四(酯基苯基)铼(Ⅰ)三元卟啉配合物((COOCH_3-TriP)Re~Ⅰ(CO)_3)(3d)
    2.5 结构表征
        2.5.1 晶体结构
        2.5.2 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
        2.5.3 质谱
        2.5.4 红外光谱
        2.5.5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6 电化学及光谱电化学研究
        2.6.1 实验方法
        2.6.2 结果讨论
    2.7 小结
第三章 镍(Ⅱ)二吡咯甲烷配合物的合成及电化学研究
    3.1 仪器与试剂
    3.2 原料预处理
        3.2.1 吡咯
        3.2.2 二氯甲烷
    3.3 芳基取代二吡咯甲烷的合成
        3.3.1 meso-苯基取代二吡咯甲烷(4a)
        3.3.2 meso-(2-萘基)取代二吡咯甲烷(4b)
        3.3.3 meso-(4-咔唑苯基)取代二吡咯甲烷(4c)
    3.4 芳基取代镍(Ⅱ)二吡咯甲烷配合物的合成
        3.4.1 meso-苯基镍(Ⅱ)二吡咯甲烷配合物(5a)
        3.4.2 meso-萘基镍(Ⅱ)二吡咯甲烷配合物(5b)
        3.4.3 meso-咔唑苯基镍(Ⅱ)二吡咯甲烷配合物(5c)
    3.5 结构表征
        3.5.1 晶体结构
        3.5.2 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
        3.5.3 质谱
        3.5.4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3.6 电化学及光谱电化学研究
        3.6.1 实验方法
        3.6.2 结果讨论
    3.7 小结
第四章 咔唑苯基金属二吡咯甲烷配合物的合成及电化学研究
    4.1 仪器与试剂
    4.2 原料预处理
    4.3 4-咔唑基苯甲醛的合成
    4.4 咔唑苯基金属二吡咯甲烷配合物的合成
        4.4.1 咔唑苯基二吡咯甲烷(4c)
        4.4.2 咔唑苯基镍(Ⅱ)二吡咯甲烷配合物(5c)的合成
        4.4.3 咔唑苯基铜(Ⅱ)二吡咯甲烷配合物(6a)的合成
        4.4.4 咔唑苯基锌(Ⅱ)二吡咯甲烷配合物(6b)的合成
    4.5 性质表征
        4.5.1 核磁共振氢谱
        4.5.2 质谱
        4.5.3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4.6 电化学研究
        4.6.1 实验方法
        4.6.2 结果讨论
    4.7 小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5)钆掺杂血卟啉单甲醚室温磷光及氧传感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磷光光物理基础
        1.2.1 磷光发展历史
        1.2.2 光致发光的光物理过程
        1.2.3 磷光材料及其特征
    1.3 金属卟啉室温磷光
        1.3.1 卟啉的光谱性质
        1.3.2 金属掺杂对卟啉光谱性质的影响
        1.3.3 金属卟啉室温磷光的特性
    1.4 氧测量方法
        1.4.1 化学方法
        1.4.2 吸收光谱氧测量方法
        1.4.3 室温磷光氧测量方法
    1.5 金属卟啉磷光氧测量研究现状及分析
        1.5.1 金属卟啉磷光研究现状
        1.5.2 金属卟啉磷光氧测量研究现状
        1.5.3 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稀土金属卟啉的合成与光谱性质
    2.1 引言
    2.2 卟啉的选择
    2.3 稀土离子的能级性质
    2.4 稀土离子的选择
    2.5 稀土金属卟啉的制备
        2.5.1 金属卟啉的合成方法
        2.5.2 热溶剂法合成稀土金属卟啉
    2.6 稀土金属卟啉的表征
        2.6.1 稀土金属卟啉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2.6.2 钆掺杂血卟啉单甲醚的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
    2.7 稀土金属卟啉的发光特性
        2.7.1 稀土金属卟啉的发光光谱
        2.7.2 稀土金属卟啉的发光寿命分析
    2.8 Gd-HMME的室温磷光发射及其证明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Gd-HMME能级结构特点及室温磷光产生机制分析
    3.1 引言
    3.2 Gd-HMME光学性质研究
        3.2.1 Gd-HMME和HMME吸收和发光光谱比较
        3.2.2 Gd-HMME和HMME发光寿命比较
        3.2.3 Gd-HMME三重态量子产率
        3.2.4 Gd-HMME磷光量子产率
    3.3 Gd-HMME能级结构特点分析
    3.4 Gd-HMME和HMME能级结构比较
    3.5 Gd-HMME中单重态和三重态间的态混合
        3.5.1 Gd3+重原子效应对HMME能级结构产生的微扰
        3.5.2 Gd-HMME单重态到三重态直接吸收的发现
    3.6 Gd-HMME磷光产生机制的物理图像
        3.6.1 Gd-HMME能量传递过程分析
        3.6.2 Gd-HMME磷光产生机制物理图像的建立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氧对固体基质上Gd-HMME室温磷光光谱的影响规律研究
    4.1 引言
    4.2 固体基质材料的选择和处理
    4.3 Gd-HMME在固体基质上的发光光谱
    4.4 Gd-HMME在滤纸上的磷光氧猝灭规律研究
    4.5 Gd-HMME和氧分子能量传递过程分析
    4.6 固体基质上Gd-HMME非线性氧猝灭规律研究
        4.6.1 Gd-HMME磷光强度非线性氧猝灭规律
        4.6.2 Gd-HMME磷光寿命非线性氧猝灭规律
    4.7 Gd-HMME磷光非线性氧猝灭机理分析
        4.7.1 非线性氧猝灭模型
        4.7.2 基于非线性溶解模型的磷光非线性氧猝灭规律分析
        4.7.3 Gd-HMME磷光氧猝灭过程中的静态猝灭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Gd-HMME室温磷光的氧传感研究及比值法氧传感系统
    5.1 引言
    5.2 Gd-HMME磷光氧传感性质
        5.2.1 Gd-HMME氧传感曲线
        5.2.2 Gd-HMME氧传感响应时间及回复性
        5.2.3 Gd-HMME磷光光稳定性
        5.2.4 湿度对Gd-HMME氧传感曲线的影响
    5.3 基于滤纸荧光和Gd-HMME磷光的比值法氧传感研究
        5.3.1 光源的选择
        5.3.2 参考信号的选择
    5.4 比值法氧传感系统装置
        5.4.1 氧传感系统的设计
        5.4.2 氧传感系统装置搭建
    5.5 激发光强度及其波动对比值法与非比值法测量结果的影响
    5.6 比值法氧传感系统定标曲线
    5.7 比值法氧传感自动化测量系统的实现
    5.8 基于Gd-HMME的比值法氧传感系统测量指标分析
        5.8.1 精度分析
        5.8.2 系统响应时间和稳定性分析
        5.8.3 检测限分析
    5.9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6)荧光探针探究金属卟啉的分解机理及TEMPO-卟啉的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金属卟啉配合物
        1.1.1 细胞色素P450与金属卟啉
        1.1.2 卟啉及金属卟啉的研究进展
        1.1.3 卟啉及金属卟啉的结构
        1.1.4 卟啉及金属卟啉的合成
        1.1.5 卟啉及金属卟啉的分解
    1.2 BODIPY类荧光探针
        1.2.1 BODIPY荧光染料的简介
        1.2.2 荧光产生的原理
        1.2.3 荧光探针设计机理
        1.2.4 羟基自由基荧光探针研究进展
    1.3 金属卟啉催化氧化反应类型
        1.3.1 金属卟啉催化氧化烃类
        1.3.2 金属卟啉催化氧化硫醚
    1.4 课题的选择及主要内容
        1.4.1 课题的选择
        1.4.2 课题的主要内容
2 BODIPY类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在卟啉氧化反应中的应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试剂及规格
        2.2.2 主要仪器和测试方法
        2.2.3 荧光探针与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
        2.2.4 催化氧化反应的条件
    2.3 结果与讨论
        2.3.1 TEMPO-BODIPY荧光探针的荧光测试
        2.3.2 卟啉的取代基对反应产率的影响
        2.3.3 荧光探针探究金属卟啉的分解机理
        2.3.4 紫外在线监测环己烯氧化过程和在芬顿体系下卟啉分解情况
    2.4 小结
3 TEMPO-Porphyrin的合成及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试剂及规格
        3.2.2 主要仪器及测试方法
        3.2.3 TEMPO-Porphyrin的合成路线的确定
        3.2.4 中间体b4-甲酰苯氧基乙酸乙酯的制备
        3.2.5 中间体c4-甲酰苯氧基乙酸的制备
        3.2.6 中间体d4-甲酰苯氧基乙酸Tempo酯的制备
        3.2.7 TEMPO-Porphyrin及其金属铁配合物的制备
        3.2.8 催化氧化反应条件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中间体c4-甲酰苯氧基乙酸的合成
        3.3.2 中间体d4-甲酰苯氧基乙酸Tempo酯的合成
        3.3.3 氧化DBS的结果
        3.3.4 氧化DBS的UV-Vis
    3.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环四吡咯Ru光敏材料及其与TiO2半导体作用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1.2.1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组成及结构
        1.2.2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1.2.3 几种常用染料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研究的内容及创新点
        1.4.1 本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
    2.1 Schr dinger 方程和两个基本假设
        2.1.1 Schr dinger 方程
        2.1.2 Born-Oppenheimer 近似
        2.1.3 单电子近似
    2.2 密度泛函理论
    2.3 振动频率的计算
第3章 吡啶基酞菁 Ru 配合物的电子光谱性质
    3.1 引言
    3.2 计算方法
    3.3 结果和讨论
        3.3.1 配合物的几何结构
        3.3.2 计算方法的选择
        3.3.3 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吸收光谱
        3.3.4 配合物的电子结构和吸收光谱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异硫氰基四吡咯 Ru 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和氧化电势
    4.1 引言
    4.2 计算方法
    4.3 结果和讨论
        4.3.1 结构和电子自旋密度
        4.3.2 电子结构和吸收光谱
        4.3.3 氧化还原性质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卤代芳香基苯并卟啉 Ru 配合物的光谱性质和稳定性的计算
    5.1 引言
    5.2 计算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结构和自旋密度
        5.3.2 电子结构和吸收光谱
        5.3.3 能级图
        5.3.4 氧化还原电势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N_3 染料与 TiO_2半导体相互作用的理论计算
    6.1 引言
    6.2 计算方法
    6.3 结果和讨论
        6.3.1 几何结构
        6.3.2 电荷转移
        6.3.3 电子结构和吸收光谱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8)β-烯胺酮基苯基卟啉的合成及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卟啉的命名规则和结构特征
    1.2 卟啉的性质
        1.2.1 物理性质
        1.2.2 化学性质
        1.2.3 光谱性质
        1.2.4 卟啉的电化学性质
    1.3 卟啉的合成方法
        1.3.1 Rothemund 法
        1.3.2 Adler-Longo 法
        1.3.3 Lindsey 法
        1.3.4 [2+2] (MacDnoald) 法
        1.3.5 [3+1]法
        1.3.6 由线形四吡咯合成
        1.3.7 微波激励法
        1.3.8 金属卟啉的合成
    1.4 卟啉的应用
        1.4.1 卟啉类光敏药物
        1.4.2 光电器件及分子识别
        1.4.3 卟啉类显色剂
        1.4.4 高科技材料
        1.4.5 石油检测
        1.4.6 模拟光合作用及作为光催化剂
    1.5 β-烯胺酮的研究进展
        1.5.1 β-烯胺酮的结构
        1.5.2 β-烯胺酮的合成
        1.5.3 β-烯胺酮类化合物的应用
    1.6 本论文的构思和意义
第二章 系列氨基苯基卟啉的合成及表征
    2.1 引言
    2.2 硝基苯基卟啉的合成方法
        2.2.1 混合醛法合成卟啉
        2.2.2 浓硝酸直接硝化法
        2.2.3 亚硝酸钠直接硝化法
        2.2.4 四硝基苯基卟啉的合成
    2.3 氨基苯基卟啉的合成
    2.4 实验部分
        2.4.1 试剂与仪器
        2.4.2 实验步骤
    2.5 结果与讨论
        2.5.1 紫外谱图分析
        2.5.2 硝基苯基卟啉和氨基苯基卟啉合成条件的选择
        2.5.3 反应时间和温度的影响
    2.6 小结
第三章 四[4-(β-烯胺酮基)苯基]卟啉及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3.1 引言
    3.2 四[4-(β-烯胺酮基)苯基]卟啉的合成路线
    3.3 实验部分
        3.3.1 试剂与仪器
        3.3.2 实验步骤
    3.4 结果与讨论
        3.4.1 紫外光谱表征
        3.4.2 红外光谱表征
        3.4.3 核磁表征
        3.4.4 荧光性质
    3.5 小结
第四章 单[4-(β-烯胺酮基)苯基]卟啉及金属配合物的合成
    4.1 引言
    4.2 单[4-(β-烯胺酮基)苯基]卟啉及金属配合物的合成路线
    4.3 实验部分
        4.3.1 试剂
        4.3.2 仪器及测试条件
        4.3.3 实验步骤
    4.4 单[4-(β-烯胺酮基)苯基]卟啉的还原
        4.4.1 单[4-(β-烯胺酮基)苯基]卟啉的还原路线设计
        4.4.2 反应机理
        4.4.3 单[4-(β-烯胺酮基)苯基]卟啉的合成
    4.5 结果与讨论
        4.5.1 反应条件选择
        4.5.2 紫外光谱
        4.5.3 红外光谱
    4.6 小结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致谢

(9)水溶性卟啉的合成及其与咪唑轴向配位的光谱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水溶性卟啉的研究意义
        1.2.1 水溶性卟啉在医学方面的应用
        1.2.2 水溶性卟啉在分析化学方面的应用
        1.2.3 水溶性卟啉在催化化学方面的应用
        1.2.4 水溶性卟啉在材料化学方面的应用
    1.3 卟啉类衍生物在电致发光领域里的研究进展
    1.4 咪唑配合物在有机光电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1.5 咪唑卟啉的研究进展
    1.6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
第2章 吡啶盐水溶性卟啉的合成
    2.1 合成总路线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试剂
    2.3 合成部分
        2.3.1 5,10,15,20-四(对甲氧基苯基)卟啉的合成
        2.3.2 5,10,15,20-四(对羟基苯基)卟啉的合成
        2.3.3 5,10,15,20-四(4-溴代烷氧基苯基)卟啉的合成
        2.3.4 5,10,15,20-四(4-溴代烷氧基苯基)金属卟啉的合成
        2.3.5 5,10,15,20-四(4-烷氧基吡啶溴化盐苯基)卟啉的合成
    2.4 反应条件对收率的影响
        2.4.1 目标化合物合成路线的选择
        2.4.2 5,10,15,20-四(对甲氧基苯基)卟啉的合成分析
        2.4.3 5,10,15,20-四(对羟基苯基)卟啉的合成分析
        2.4.4 5,10,15,20-四(4-溴代烷氧基苯基)卟啉的合成分析
        2.4.5 金属卟啉的合成分析
        2.4.6 金属卟啉溴化盐的结构鉴定
第3章 吡啶盐水溶性卟啉的光谱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3.2.2 吡啶盐水溶性卟啉溶液的配制
        3.2.3 吡啶盐水溶性卟啉紫外吸收光谱的测定
        3.2.4 吡啶盐水溶性卟啉荧光发射光谱的测定
    3.3 紫外与荧光光谱测试讨论
        3.3.1 吡啶盐水溶性卟啉的紫外光谱性质
        3.3.2 吡啶盐水溶性卟啉的荧光光谱性质
    3.4 小结
第4章 水溶性锌卟啉与咪唑轴向配位的光谱性质
    4.1 引言
    4.2 轴向配位体系溶液的配制
    4.3 轴向配位体系的配位数 n 和平衡常数 K 的测定
        4.3.1 实验原理
        4.3.2 轴向配位体系的配位数 n 的测定
        4.3.3 轴向配位体系平衡常数 K 的测定
    4.4 吡啶盐水溶性卟啉与咪唑的荧光光谱性质
        4.4.1 相同浓度同一主体与不同浓度同一客体的荧光光谱
        4.4.2 相同浓度同一主体与同一浓度不同客体的荧光光谱
        4.4.3 相同浓度不同主体与相同浓度同一配体的荧光光谱
    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B 合成化合物一览图
附录C 部分目标化合物的谱图
致谢

(10)卟啉、酞菁及螺菁类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卟啉酞菁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1.1.1 卟啉酞菁化合物的概述
        1.1.2 卟啉酞菁化合物的应用领域
    1.2 三明治型卟啉酞菁稀土配合物的概述
    1.3 螺菁类化合物的概述
第二章 三明治型三层卟啉酞菁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谱学表征
    2.1 引言
    2.2 试剂及仪器
        2.2.1 试剂及规格
        2.2.2 主要仪器
    2.3 实验部分
        2.3.1 自由卟啉 H2TPyP 的合成
        2.3.2 三明治型三层混杂卟啉酞菁稀土配合物的合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合成方法
        2.4.2 谱图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混杂三明治型三层稀土配合物的拉曼光谱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电子吸收光谱
        3.3.2 M_2[TO(OH)PP](Pc)_2(M = La. . .Dy, 除 Pm 外)的拉曼光谱特征
    3.4 结论
第四章 新型酞菁基螺菁类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简单表征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的提纯与富马二腈和吡啶盐酸盐的制备
        4.2.2 3,12-Dioctaoxy-7,8-dicyano[5]helicene(化合物 7)的合成路线
        4.2.3 单层螺菁配合物的合成
        4.2.4 简单探究二层酞菁螺菁稀土配合物的合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合成方法
        4.3.2 螺菁配合物的溶解性
        4.3.3 电子吸收光谱
        4.3.4 红外吸收光谱初探
    4.4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四苯并卟啉衍生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和光谱性质(论文参考文献)

  • [1]含N稠环类有机化合物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D]. 许丽艳.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2020(04)
  • [2]多取代拓展卟啉的电化学及轴向配位反应研究[D]. 王丽萍. 江苏大学, 2019(02)
  • [3]卟啉衍生物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和应用研究[D]. 张万宇. 沈阳工业大学, 2018(01)
  • [4]铼(Ⅰ)三元卟啉和金属二吡咯甲烷配合物的合成及电化学研究[D]. 董媛. 江苏大学, 2017(01)
  • [5]钆掺杂血卟啉单甲醚室温磷光及氧传感性能研究[D]. 赵慧敏.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02)
  • [6]荧光探针探究金属卟啉的分解机理及TEMPO-卟啉的合成[D]. 荆成财. 大连理工大学, 2015(03)
  • [7]环四吡咯Ru光敏材料及其与TiO2半导体作用计算[D]. 张明晶. 黑龙江大学, 2014(12)
  • [8]β-烯胺酮基苯基卟啉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 艾瑞霞. 西北师范大学, 2013(06)
  • [9]水溶性卟啉的合成及其与咪唑轴向配位的光谱性能研究[D]. 焉保明. 湖南大学, 2013(05)
  • [10]卟啉、酞菁及螺菁类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D]. 包桂红. 天津大学, 2013(03)

标签:;  ;  ;  ;  ;  

四苯并卟啉衍生物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光谱性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