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珠高速公路广东甘塘至瓮城隧道电力监控系统

京珠高速公路广东甘塘至瓮城隧道电力监控系统

一、京珠高速公路粤境甘塘至翁城段隧道电力监控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高东璇[1](2015)在《广韶高速公路隧道火灾报警改造方案》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针对广韶高速隧道原有的旧隧道火灾报警系统的改造,提出采用"手动火灾报警按钮+感温光缆火灾探测系统"的整体隧道火灾报警探测解决方案,并通过具体的工程施工,说明了该方案应用的可行性。

朱能文[2](2012)在《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文中认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是处理层状高陡边坡稳定问题的有效支护手段之一,具有许多独有的优点,但其设计计算过程复杂,计算工作量大,给设计工作人员带来了许多不便。本文针对层状岩质边坡的特点,从支护结构的设计荷载研究出发,结合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设计流程和计算方法,利用Visual Basic6.0语言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完成了一套具备稳定性计算和支护结构设计功能的边坡支护设计软件,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总结煤系层状边坡的特点和常用支护方法,比较不同支护方法的适用范围,基于平面滑动、弧面滑动、楔体滑动和倾倒破坏等四类常见边坡破坏模式,分析煤系层状边坡的支护设计理论;(2)分析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荷载,总结滑坡推力和土压力计算方法,并推导出抗滑桩设计荷载的计算公式;(3)针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以双参数模型为基础总结桩身内力和变位的计算方法,依据变形协调条件推导出锚索设计拉力的计算公式,总结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设计流程;(4)以Visual Basic6.0作为开发工具,针对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完成支护结构设计程序的开发,本设计程序提供了交互式输入、自动建模、荷载计算、结构内力及变位计算、计算结果图形显示、设计图形标准化和计算文本输出等功能,经实例计算表明程序运行结果准确可靠,是一种方便、适用、有效的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

李柱[3](2012)在《隧道衬砌病害检测与处治措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大量公路隧道进入运营阶段,公路隧道病害检测与处治工作越来越重要,但是我国公路隧道病害检测与处治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处于原始的低效率阶段,对公路隧道土建结构病害评价还处于定性阶段,处治措施治标而不治本。有鉴于此,本论文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本论文分析了公路隧道主要病害的检测手段与技术,并根据检测结果对隧道主要病害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现有隧道二次衬砌病害等级划分的方法,应用数值计算,结合现有规范,对公路隧道二次衬砌病害提出了三阶段安全评估方案,建立了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对公路隧道病害综合评价的体系。最后,根据检测结果,病害评价等级,有针对的对主要隧道病害提出了相关的处治方案,从而做到达到“因地制宜、药到病除”的作用。最后,将本论文的研究成果运用于广东五龙岭隧道病害处治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论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与实际工程案例,建立了公路隧道病害处治流程,提出了依据病害等级进行确定是否处治,再根据病害机理的分析对相关病害—处治,做到了处治方案与病害相对应的关系,从而为保证公路隧道安全运营,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持。

徐青汇[4](2011)在《隧道供电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的增大,我国公路交通事业在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隧道这种特殊的公路形式也在西部山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隧道供电监控系统作为保障隧道内机电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措施,对保障隧道安全运营,实现变电站的无人值守、远程监控和故障自动报警等功能,大幅提高隧道的运营管理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我国目前隧道运营现状,以隧道供电监控系统为研究对象,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开发了一套结构合理、经济性好、可操作性强的隧道供电监控系统,以进一步提高隧道机电设备的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减小供配电维护工作量,从而实现公路隧道供电监控系统的自动化。论文首先对隧道供电监控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根据功能要求分别从系统结构、设备组成和通信形式三方面对系统进行了总体分析,并给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参考集散控制系统和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将系统分成若干功能模块,并在结构上将系统分成三个层次,各层次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控制器,并利用现场总线实现各层次之间的互联。然后,根据隧道供电监控系统的结构形式和各层次的功能要求对硬件设备的集成进行了研究,分别选择工控机、PLC和现场数据采集设备作为各层的硬件设备,并根据各层的功能和设备特点选取以太网、Controller Link和DeviceNet现场总线作为各层间的通信方式,进而将所选择的硬件设备进行了网络连接和系统参数配置。进而,对隧道供电监控系统的软件系统进行了设计。在分析各层通信协议的基础上,给出了数据传输通信程序的设计方法。并利用组态软件MCGS对上位机监控程序进行了开发,使监控程序具有实时显示各种现场参数的变化曲线、对各种原始数据进行存储以及随时查看历史记录的功能,充分实现控制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最后,从硬件设备、通信系统和监控软件三方面对隧道供电监控系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运行良好,能满足隧道供电的要求。并以实际的隧道供电监控工程的为应用对象,验证了所设计系统的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周焱[5](2009)在《雪峰山隧道配网自动化及电力监控系统方案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湖南省卲怀高速雪峰山隧道为特大型隧道工程,设有4座10/0.4kV变电站和4路引入电源,采用双回路供电。为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安全性,提高系统的先进性,系统设置了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和配电网综合自动化系统一起构成的综合电力监控系统。本文主要论述了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构成和配电网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方案和主要技术特点。

吴丽君[6](2009)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有关问题研究及工程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与传统的极限平衡方法相比,有限元方法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优势明显。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正逐渐受到重视,但是这种方法目前在工程中的应用还不成熟。本文针对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全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在概述目前边坡稳定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了前人关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研究成果。(2)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是边坡稳定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文中将对应用于边坡稳定分析的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类别及应用优点进行简单介绍,对非线性有限元的求解方法迭代法、增量法和混合法的基本理论、求解过程、其各自的适用条件以及收敛速度、计算量等做简单论述,最后,简单介绍非线性有限元程序PLAXIS。(3)对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基本原理以及本构模型、强度准则、流动法则的选取以及滑裂面的确定进行简单阐述;同时对有限元计算中的非确定因素(如网格疏密变化、边界范围大小等)对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影响进行了说明;重点对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边坡失稳判据进行研究,应用PLAXIS软件通过对简单均质边坡,非均质边坡及带软弱夹层的边坡算例的有限元分析,建议了实用的边坡失稳判据—即以边坡滑体上任意一点的水平位移与折减系数的关系曲线作为边坡失稳判据,并针对汉十高速公路武当山至十堰段数十个山体边坡进行验证分析。(4)对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折减系数的折减范围进行了统一,使其折减系数统一以1为起点开始增加,直到边坡临界失稳。不仅从理论上对该做法进行推导论证其合理性,并分别对不同均质边坡算例和开挖边坡算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同时结合京珠国道以及汉十高速公路的路堑边坡工程,从安全系数以及潜在滑裂面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实际边坡工程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验证,为边坡治理提供有效指导。(5)结合本文提出的边坡失稳判据及折减系数统一以1为起点的方法,对龙山里耶110KV变电站挖方边坡进行稳定分析,提出边坡治理措施,并对治理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寇宗坤[7](2009)在《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电力监控系统设计》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公路隧道建设的迅猛发展,电力监控系统作为隧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智能化的电力监控系统对于实现隧道供配电系统的管理自动化、变电站的无人值班、设备的远程监控与维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工程的实际情况,通过引入以太网技术与SCADA技术,对隧道的供配电系统及其智能综合自动化电力监控系统——电力SCADA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设计。论文首先简述了高速公路隧道电力监控系统的基本功能、基本结构与关键技术。其次,详细介绍了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情况。在遵循供配电设施设计的基本思想与原则的基础上,设计了隧道的高低压配电系统及UPS系统。在明确了供电对象及其负荷等级划分的前提下,给出了设备的容量指标、设备配置规格与配置标准,并设计了所需的防雷接地系统。然后,提出了供配电监控系统——电力SCADA系统的设计要求。主要包括系统设计时需遵循的设计原则、应突出的系统特点,系统所具备的主要功能及应满足的主要技术指标,系统所需的软硬件配置与应达到的功能要求等。最后,阐述了电力SCADA系统的实际实现。在达到系统既定目标的前提下,从硬件实现上将系统自上而下划分为三部分,并详细介绍了这三部分所需的系统配置与实现的系统功能;从网络实现上将系统网络划分为三个层次,并描述了各个层次的网络构成及其主要的功能,提出了各层网络硬件配置所需的技术规格与应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目前秦岭终南山高速公路隧道供配电系统及其电力SCADA系统已经设计完成并得到具体实现,由于该系统是具备了较高智能化的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可实现变电站的无人值班,提高供电质量与可靠性,减少设备的维护工作量。

刘月峰[8](2009)在《长大公路隧道配网自动化监控系统方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湖南省卲怀高速雪峰山隧道为特大型隧道工程,设有4座10/0.4kV变电站和4路引入电源,采用双回路供电。为保证供电的可靠性、安全性,提高系统的先进性,系统设置了10kV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和配电网综合自动化系统一起构成的综合电力监控系统。本文主要论述了配电网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结构和主要功能。

蒋小珍[9](2008)在《线性工程路基岩溶土洞(塌陷)灾害防治综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岩溶土洞(塌陷)是岩溶区线性工程路基施工中的主要地质灾害,本文通过对广西桂林-阳朔高速公路、广州地铁2#延长段、广西贵港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及辽宁鞍山哈尔滨-大连铁路客运专线等四个典型线性工程路基岩溶土洞(塌陷)的详细剖析,从形成演化机理试验研究、探测技术研究、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和处置方法等四个方面,初步建立了较为有效的线性工程岩溶土洞(塌陷)灾害防治体系:一、岩溶土洞的机理研究方面通过四个典型区岩溶土洞的剖析和实验分析,揭示在岩溶土洞的形成演化过程中,地下水的渗透变形破坏、崩解效应起了重要作用,但在一定条件下,地下水对土体的溶滤作用不可忽视。从勘探结果来看,土洞主要存在于两种土层结构模式中:有含水层的多元结构土层、无含水层的单一结构土层。多元结构土层中的土洞主要在基岩面附近。单一结构土层土洞主要发育在包气带内,这是土洞向上扩展的结果。二、岩溶土洞(塌陷)的探测技术方面通过高密度电法、浅层地震和地质雷达的现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具有连续测量特点的地质雷达是探测岩溶土洞的最佳方法。三、岩溶土洞(塌陷)的监测预警方面本次工作对同轴电缆时域反射(TDR)技术监测土洞的可行性和可靠性进行试验研究,表明具有分布式特点的TDR技术在线性工程岩溶土洞的空间定位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能够有效确定土洞的空间位置,定位精度可达1.0m。既是传输介质又是传感器的同轴电缆的埋设直接影响TDR监测预报岩溶土洞的效果,通过实体工程,对比了三种埋设方法,结果表明,在线性工程施工条件下,梁式胶结同轴电缆方式可以满足要求。为了实现岩溶土洞形成演化过程的现场监测预报,本次研究在桂林-阳朔高速公路K14+550~K14+650长约100m路段建成了岩溶土洞(塌陷)监测预警站,首次采用综合监测方法,对岩溶土洞的动力条件(包括大气降雨、岩溶地下水动态)进行实时监测,监测土洞异常的TDR测量频率为每月1次,最后,通过地质雷达扫描,对异常进行复核。四、岩溶土洞的处置方面目前,岩溶土洞(塌陷)的处理多数采用开挖-换填法、注浆法。本次研究表明,在岩溶地下水位承压的条件下,局部开挖-换填法很容易在周围的土-石界面诱发更多的土洞,因此,应采用注浆方法填塞土洞,提高抗塌能力。此外,地质雷达扫描可有效地检测岩溶土洞(塌陷)注浆处理效果。

王明耀[10](2008)在《高速公路工后地质缺陷路段勘察和加固技术实践与研究》文中认为在高速公路建设的勘察设计和施工阶段,因公路工程路线太长,难免有局部路段的不良地质情况没有被揭露,未被处治而隐伏下来,比如地面以下存在较厚的小范围软弱土层、老河沟回填土、或者采空区、溶洞、地下暗河等不良地质情况。道路如果修建在这些应该处治但因种种原因又没有得到处治的有缺陷的地段上,竣工通车后,由于路基和路面及车辆荷载的作用,改变了缺陷地基岩土层的应力环境,将导致缺陷地基的“活化”,从而使地表产生二次变形,引起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和线路坡度的改变,路面出现裂隙、错台和高程显着变化等。与工前处理软弱土层和不良地基不同,竣工通车后处治缺陷路段不仅时间紧、施工场地极为有限,且需:(1)尽量不封闭交通,不影响车辆的正常运行。(2)尽可能不破坏并要修复好原路面结构层和其它道路设施。(3)保证综合处治的工期最短、成本最低和结果的最优。本文在对高速公路地质缺陷区路段案例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日东高速公路K219+842-K220+060路段地质缺陷区路基加固和路面病害治理的勘察设计和施工工作,对高速公路工后地质缺陷区地质特性和道路病害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缺陷地基固结变形与路基失稳及路面结构层次破坏的深层关系;得出了:(1)对公路工后地质缺陷区路基采用“以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测绘为先导,理论反推路基物理力学参数为主要手段,钻探(竖直孔与倾斜孔结合)验证并精细化,建立多因素因果互动的动态演化模型分析、预测缺陷区路基地质当时和未来情况”的综合勘察理论和方法;(2)工后缺陷区道路加固设计应从地基、路堤和路面、汽车荷载相互作用的整体出发,根据病因分路段对症下药,标本兼治的指导思想和治理方法,以及进行路基强度、稳定性和变形演算的设计参数取值建议和尽量不封闭交通的斜孔注浆加固缺陷地基和路基的设计施工技术。研究和实践相结合取得预期效果。

二、京珠高速公路粤境甘塘至翁城段隧道电力监控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京珠高速公路粤境甘塘至翁城段隧道电力监控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广韶高速公路隧道火灾报警改造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一、系统现状
二、改造目标
三、火灾报警系统设计方案
    (一)手动火灾报警系统构成
        1、隧道火灾报警联动工作站:实时对隧道火灾报警主机、火灾报警控制器上传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并下发指令信号来远程监控隧道火灾报警系统运行。
        2、火灾报警控制器:将火灾报警按钮报警信号上传至监控分中心的隧道火灾报警联动工作站。
        3、火灾报警按钮:当发生火灾时,供现场人员手动报警。
    (二)感温光缆火灾探测系统构成
        1、分布式光纤测温主机:
        2、光纤接续盒:
        3、传输光缆的主要作用为变电房内信号处理器和隧道内光纤之间的光信号传输,根据不同的测温目的和监测距离,所选用的光纤型号有所区别。
        4、钢绞线及挂钩的主要作用为将光纤光缆沿隧道中间顶部悬挂安装。
    (三)火灾报警系统数据传输系统
    (四)火灾报警系统供电系统
    (五)火灾报警系统软件需求
        1、温度警报模式:异常温度变化警报。触发警报的事件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2、系统设备警报:
        3、警报音响与确认:
        4、分区温度监测:
        5、曲线图:
        6、设备轮廓温度图:
        7、校准:
        8、数据的传输和存储。
四、结束语

(2)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煤系层状边坡变形破坏与支护加固研究现状
        1.2.2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应用及设计方法研究现状
        1.2.3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思路
第二章 煤系层状岩体变形特性及边坡支护理论
    2.1 贵州地区煤系地层分布概况
    2.2 煤系层状边坡工程特性
    2.3 层状岩体变形特性
    2.4 层状岩体力学参数的各向异性
    2.5 层状边坡锚固支护
        2.5.1 常用锚固结构
        2.5.2 平面滑动锚固支护
        2.5.3 弧面滑动锚固支护
        2.5.4 楔体滑动锚固支护
        2.5.5 倾倒破坏锚固支护
    2.6 层状边坡锚索抗滑桩支护
    2.7 层状边坡锚喷网支护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作用于支护结构上的荷载
    3.1 概述
    3.2 滑坡推力计算
        3.2.1 分条块极限平衡法
        3.2.2 传递系数法
    3.3 滑坡推力的分布
    3.4 土压力计算
        3.4.1 朗肯土压力理论
        3.4.2 库仑土压力理论
    3.5 抗滑桩设计荷载的确定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设计方法
    4.1 引言
    4.2 设计计算过程
        4.2.1 计算基本假定
        4.2.2 计算力学模式
        4.2.3 土抗力模数与桩的计算宽度
        4.2.4 桩的变形系数
        4.2.5 预应力锚索桩设计流程
    4.3 抗滑桩计算
        4.3.1 锚固段桩身内力和变位
        4.3.2 非锚固段桩身内力和变位
    4.4 锚索设计拉力计算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设计程序的功能实现与实例计算
    5.1 引言
    5.2 用户界面设计
    5.3 程序的组成
    5.4 容错处理技术的应用
    5.5 程序介绍
        5.5.1 程序主界面
        5.5.2 程序菜单
    5.6 Visual Basic6.0对AutoCAD二次开发的实现
    5.7 程序的工作流程及实例计算
        5.7.1 稳定性分析
        5.7.2 滑坡推力计算
        5.7.3 桩身内力及变位计算
        5.7.4 桩身配筋及绘图
        5.7.5 计算结果输出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3)隧道衬砌病害检测与处治措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病害治理研究现状
        1.2.1 公路隧道病害的特点
        1.2.2 病害治理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本文的研究内容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隧道现场病害调查
    2.1 工程概况
    2.2 工程地质与水文状况
    2.3 现场主要病害情况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检测方法与结果
    3.1 检测内容
    3.2 检测设备与原理
        3.2.1 地质雷达
        3.2.2 隧道净空检测
        3.2.3 隧道裂缝检测
    3.3 主要检测结果
        3.3.1 衬砌外观情况
        3.3.2 衬砌混凝土强度
        3.3.3 二次衬砌厚度情况
        3.3.4 五龙岭隧道衬砌后缺陷情况
        3.3.5 衬砌配筋情况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二次衬砌裂缝安全评估的研究
    4.1 现有评估方法
    4.2 三阶段评估方法
    4.3 计算方法
        4.3.1 计算原理和方法
        4.3.2 隧道二次衬砌安全系数计算方法
        4.3.3 隧道二次衬砌安全性评定方法
    4.4 典型断面计算分析
        4.4.1 典型断面选取
        4.4.2 三阶段法安全评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五龙岭隧道典型病害处治设计
    5.1 裂缝病害成因分析
        5.1.1 设计因素
        5.1.2 施工因素
        5.1.3 水文地质因素
        5.1.4 其它
    5.2 病害处治方案
        5.2.1 地表注浆加固止水
        5.2.2 洞内围岩注浆加固止水
        5.2.3 初砌背后和中墙内空洞或不密实区处治
        5.2.4 隧道渗漏水处治
        5.2.5 裂缝处治
        5.2.6 中墙镀锌钢板加固
    5.3 病害处治后工程效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4)隧道供电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隧道供电监控系统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2 国内发展现状
    1.3 隧道供电监控系统关键技术
        1.3.1 监控系统结构模式
        1.3.2 监控系统设备集成
        1.3.3 监控系统数据传输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隧道供电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2.1 隧道供电监控系统概述
    2.2 隧道供电监控系统功能要求
    2.3 隧道供电监控系统总体分析
        2.3.1 隧道供电监控系统结构分析
        2.3.2 隧道供电监控系统设备组成
        2.3.3 隧道供电监控系统通信形式
    2.4 隧道供电监控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4.1 系统主要功能
        2.4.2 系统模块划分
        2.4.3 系统架构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隧道供电监控系统硬件集成
    3.1 硬件设备集成目标
    3.2 硬件设备选型
        3.2.1 监控级设备选择
        3.2.2 控制级设备选型
        3.2.3 现场级设备选型
    3.3 现场总线选型
        3.3.1 现场总线技术概述
        3.3.2 系统现场总线选型
        3.3.3 所选现场总线简介
    3.4 硬件设备集成
        3.4.1 所选设备组网
        3.4.2 设备参数配置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隧道供电监控系统通信程序设计
    4.1 概述
    4.2 通信程序开发环境简介
        4.2.1 开发工具选取
        4.2.2 CX-Programmer 4.0 主要特点
    4.3 上位机与PLC 通信程序设计
        4.3.1 Socket 通信协议分析
        4.3.2 Socket 通信程序设计
    4.4 基于Controller Link 的PLC 通讯程序设计
        4.4.1 Controller Link 通信协议解析
        4.4.2 Controller Link 通信程序设计
    4.5 基于DeviceNet 现场数据传输程序设计
        4.5.1 DeviceNet 通信协议解析
        4.5.2 DeviceNet 通信程序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隧道供电监控系统上位机监控程序设计
    5.1 概述
    5.2 组态软件简介
    5.3 MCGS 开发平台
        5.3.1 MCGS 简介及特点
        5.3.2 MCGS 工程组成
        5.3.3 MCGS 与外部设备连接方式
    5.4 基于MCGS 的上位机监控程序开发
        5.4.1 监控程序开发步骤
        5.4.2 监控系统界面
        5.4.3 工作状态显示
        5.4.4 系统参数设定
        5.4.5 历史记录查询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隧道供电监控系统测试与应用
    6.1 隧道供电监控系统测试
        6.1.1 硬件系统测试
        6.1.2 通信系统测试
        6.1.3 监控软件测试
        6.1.4 系统测试结论
    6.2 隧道供电监控系统应用
        6.2.1 工程概况介绍
        6.2.2 系统应用效果
        6.2.3 系统应用结论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雪峰山隧道配网自动化及电力监控系统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隧道供电系统基本情况
    2.1 电源引入
    2.2 雪峰山隧道变电所的设置
    2.3 隧道变电所10kV系统
    2.4 雪峰山隧道400V供电系统
3 雪峰山配电网综合自动化系统
    3.1 10kV变电站的组网结构
    3.2 配网自动化系统故障诊断、隔离与网架重构
        3.2.1 外部电源故障配网自动化实现方案
        3.2.2 内部电源故障
4 雪峰山隧道综合电力监控系统
    4.1 系统结构
    4.2 系统主要功能
5 总结

(6)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有关问题研究及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边坡稳定分析方法概述
    1.3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工作
第二章 边坡稳定分析的非线性有限元理论
    2.1 边坡稳定分析中的非线性有限元方法
        2.1.1 边坡稳定分析中非线性有限元法类别
        2.1.2 应用非线性有限元法进行边坡稳定分析的优点
    2.2 非线性有限元的求解方法
        2.2.1 迭代法
        2.2.2 增量法
        2.2.3 混合法
    2.3 非线性有限元软件PLAXIS简介及计算分析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强度折减有限元法失稳判据研究
    3.1 强度折减有限元法基本原理及相关问题讨论
        3.1.1 安全系数的定义
        3.1.2 强度折减基本原理
        3.1.3 本构模型的选取
        3.1.4 强度准则的选取
        3.1.5 流动法则的选取
        3.1.6 边坡滑裂面的确定
        3.1.7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精度影响
    3.2 强度折减有限元法边坡失稳判据
        3.2.1 常用的边坡失稳判据
        3.2.2 关于不同失稳判据的分析
    3.3 边坡算例分析
        3.3.1 算例边坡1—均质边坡
        3.3.2 算例边坡2—非均质边坡
        3.3.3 边坡算例3—有软弱夹层的边坡
    3.4 工程实例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强度折减有限元法折减系数折减范围研究
    4.1 前言
    4.2 折减范围的统一
    4.3 算例分析
        4.3.1 算例边坡1—安全系数大于1的边坡
        4.3.2 算例边坡2—安全系数小于1的边坡
        4.3.3 算例边坡3—开挖边坡
    4.4 工程实例分析
        4.4.1 概述
        4.4.2 稳定分析参数及计算方案
        4.4.3 计算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龙山里耶110KV变电站挖方边坡的稳定性分析
    5.1 概述
        5.1.1 工程地质概况
        5.1.2 岩土物理力学指标
        5.1.3 设计依据
    5.2 挖方边坡稳定分析
        5.2.1 有限元建模
        5.2.2 边界约束条件和荷载
        5.2.3 强度折减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5.3 边坡治理措施
        5.3.1 常用边坡治理措施
        5.3.2 边坡放坡后稳定分析
        5.3.3 锚索加固方案稳定分析
    5.4 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电力监控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高速公路隧道电力监控系统的现状
        1.2.1 国外高速公路隧道电力监控系统现状
        1.2.2 国内高速公路隧道电力监控系统现状
    1.3 高速公路隧道电力监控系统的发展趋势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高速公路隧道电力监控系统概述
    2.1 系统的基本概念
    2.2 系统的基本功能
        2.2.1 遥测功能
        2.2.2 遥信功能
        2.2.3 遥控功能
        2.2.4 遥调功能
    2.3 系统基本构成及系统通信
        2.3.1 系统基本构成
        2.3.2 系统通信
    2.4 电力负荷控制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供配电系统设计
    3.1 工程概况及总体设计
        3.1.1 工程概况
        3.1.2 供配电系统设计指导思想
        3.1.3 供配电系统设计原则
        3.1.4 供配电系统设计实施顺序
    3.2 隧道供配电系统的要求及构成
        3.2.1 高压配电系统
        3.2.2 低压配电系统
        3.2.3 静态交流不停电电源系统(UPS)
    3.3 主要供电对象
    3.4 电力负荷分级及容量要求
        3.4.1 电力负荷分级
        3.4.2 容量要求
    3.5 设计标准
    3.6 防雷接地系统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电力SCADA系统设计
    4.1 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4.2 系统设计特点
    4.3 系统设计的功能
        4.3.1 供电管理功能
        4.3.2 数据处理功能
        4.3.3 信息处理与显示功能
        4.3.4 模拟操作与软件实现功能
    4.4 主要技术指标
    4.5 系统硬件配置与要求
        4.5.1 局域网络设备
        4.5.2 系统服务器
        4.5.3 调度员工作站、维护工作站
        4.5.4 打印机
        4.5.5 操作台和机柜
        4.5.6 电源系统
    4.6 系统软件配置与要求
    4.7 系统的其他要求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电力SCADA系统实现
    5.1 系统目标
    5.2 系统的配置及功能的实现
        5.2.1 电力监控调度中心配置及功能描述
        5.2.2 110kV、35kV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配置及功能描述
        5.2.3 10kV箱变电力监控终端配置及功能描述
    5.3 系统网络结构的实现
        5.3.1 系统各层结构的主要功能
        5.3.2 系统硬件技术规格
        5.3.3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5.3.4 系统的网络结构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长大公路隧道配网自动化监控系统方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概述
二、隧道供电系统基本情况
    1、电源引入
    2、隧道变电所的设置
    3、隧道变电所10kV系统
    4、隧道400V供电系统
三、隧道综合电力监控系统
    1、系统结构
    2、系统主要功能
        2.1数据采集及处理
        2.2数据库系统功能
        2.3人机界面, 打印图形、曲线、报表功能
        2.4遥控功能
        2.5报警及处理
        2.6 SOE事件记录
        2.7信息查询
        2.8时钟同步SCADA
四、总结

(9)线性工程路基岩溶土洞(塌陷)灾害防治综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岩溶土洞(塌陷)形成机理研究
        1.2.2 岩溶土洞(塌陷)探测技术研究
        1.2.3 岩溶土洞(塌陷)监测预警技术研究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关键问题
    1.4 研究思路
2. 线性工程路基岩溶土洞(塌陷)形成机理的试验研究
    2.1 典型岩溶土洞点剖析
        2.1.1 广西桂阳高速公路土洞发育地质背景
        2.1.2 广州2#地铁北延段土洞发育地质背景
        2.1.3 广西贵港土洞发育地质背景
        2.1.4 鞍山名甲山特大桥岩溶土洞发育地质背景
    2.2 土洞形成机理的试验研究
        2.2.1 渗透(针孔)试验
        2.2.2 崩解试验
        2.2.3 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2.3 机理分析
    2.4 小结
3. 线性工程路基岩溶土洞(塌陷)探测技术研究
    3.1 探测技术原理
        3.1.1 地质雷达
        3.1.2 浅层地震
        3.1.3 高密度电阻率法
        3.1.4 测线布置与遇洞的可能性分析
    3.2 探测实例
        3.2.1 桂阳高速公路试验路段
        3.2.2 贵港覃塘典型岩溶土洞探测试验段
    3.3 小结
4. 线性工程路基岩溶土洞(塌陷)的监测预警技术研究
    4.1 TDR 技术应用的理论基础
        4.1.1 使用的同轴电缆类型
        4.1.2 剪切量与反射尖峰大小的关系研究
        4.1.3 胶结材料及强度
        4.1.4 野外安装方式
    4.2 TDR 技术监测岩溶土洞(塌陷)原理
        4.2.1 同轴电缆
        4.2.2 胶结同轴电缆试验研究
        4.2.3 野外埋设对比试验
    4.3 小结
5. 监测预警站的建设与监测
    5.1 试验段的选择
    5.2 监测内容
        5.2.1 降雨量的监测
        5.2.2 地下水位的监测
        5.2.3 地质雷达扫描
        5.2.4 TDR 技术的岩溶土洞(塌陷)监测
    5.3 监测结果分析
        5.3.1 降雨量监测结果
        5.3.2 地下水动态监测结果
        5.3.3 地质雷达监测结果
        5.3.4 同轴电缆监测结果
    5.4 小结
6. 岩溶土洞(塌陷)处置方法研究
    6.1 目前采用的方法与存在的问题
    6.2 处理方法
    6.3 处治效果
    6.4 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高速公路工后地质缺陷路段勘察和加固技术实践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有关公路工后缺陷区道路勘察处治研究概况
        1.2.1 勘察技术方法
        1.2.2 加固处理方法
        1.2.3 国内外技术比较分析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速公路工后地质缺陷区路段地基的特点和常见病害
    2.1 概论
    2.2 高速公路工后地质缺陷路段地基的特点和分类
        2.2.1 特殊地质构造的缺陷地基
        2.2.2 下伏空洞情况下的缺陷地基
        2.2.3 局部软弱地基
        2.2.4 强度欠缺的路堤填土体
        2.2.5 其它角度的分类
    2.3 高速公路工后缺陷区路段常见病害
        2.3.1 路基病害
        2.3.2 路面病害
第三章 高速公路工后缺陷区路段勘探关键技术研究
    3.1 概述
    3.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调查和测绘技术
        3.2.1 调查测绘的目的及重要性
        3.2.2 工后缺陷区道路调查
        3.2.3 工后缺陷区路段测绘技术方法
        3.2.4 测绘资料整理与道路实用性能评价及预测技术
    3.3 软弱地基物理力学参数反推理论
        3.3.1 利用宫川公式反算软弱土层的初始抗剪强度τf值及下卧持力层埋深h0
        3.3.2 反推地基最终沉降量、压缩层的平均模量和含水量以及孔隙比e等物理力学指标值
        3.3.3 筑路前自然地基压缩土层含水量及孔隙比等参数的反算
        3.3.4 工后某时间点地基物理力学参数反算方法
    3.4 下伏空洞顶板临界厚度反推计算与地基评价
        3.4.1 工后岩溶地基的定量评价
        3.4.2 工后下伏土洞地基评价
        3.4.3 采空区的勘察和地基评价
    3.5 地基的钻探及土工试验技术
        3.5.1 钻探目的及钻孔布置原则
        3.5.2 钻探施工及地质描述
        3.5.3 岩土室内试验及原位测试
    3.6 勘察技术方法综合评述
    3.7 勘察工作技术途径和工作模式
        3.7.1 勘察工作内容
        3.7.2 勘察最佳途径和工作模式
第四章 公路工后缺陷区路段加固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4.1 缺陷区路段病害产生的原因分析
    4.2 缺陷区路段病害路段加固处理特点和设计原则
        4.2.1 加固处理的特点和要求
        4.2.2 设计原则
    4.3 缺陷区路段病害路段加固处理方案与施工技术
        4.3.1 一般软基段加固处理方案与施工技术
        4.3.2 采空区地基处理
        4.3.3 岩溶地基处理
        4.3.4 土洞及地面塌陷的处理
        4.3.5 石芽、溶蚀沟、溶蚀槽的处理
    4.4 缺陷区路基路面加固处理的质量检验技术
        4.4.1 质量检验方法
        4.4.2 选择质量检验方法应考虑的因素
        4.4.3 质量检验要求和内容
        4.4.4 质量检验的方法的选择
第五章 日东高速公路工后缺陷路段勘察与加固实践
    5.1 日东高速公路工后缺陷路段简介
    5.2 勘察实践
        5.2.1 勘探目的
        5.2.2 工程地质调查测绘实践
        5.2.3 理论反算地基物理力学参数
        5.2.4 工程地质钻探及土工试验
        5.2.5 反算物理力学参数与钻探土工试验结果对比
    5.3 加固方案设计和施工
        5.3.1 路基路面加固处理方案设计及施工工艺
        5.3.2 加固施工后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检测
    5.4 应用范围及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5.4.1 成果应用范围
        5.4.2 经济与社会效益分析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后续研究工作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四、京珠高速公路粤境甘塘至翁城段隧道电力监控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广韶高速公路隧道火灾报警改造方案[J]. 高东璇. 中国交通信息化, 2015(04)
  • [2]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D]. 朱能文. 中南大学, 2012(01)
  • [3]隧道衬砌病害检测与处治措施的研究[D]. 李柱. 重庆交通大学, 2012(06)
  • [4]隧道供电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D]. 徐青汇.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4)
  • [5]雪峰山隧道配网自动化及电力监控系统方案设计[J]. 周焱. 中国西部科技, 2009(22)
  • [6]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有关问题研究及工程应用[D]. 吴丽君. 中南大学, 2009(04)
  • [7]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电力监控系统设计[D]. 寇宗坤. 长安大学, 2009(12)
  • [8]长大公路隧道配网自动化监控系统方案分析[J]. 刘月峰. 安防科技, 2009(02)
  • [9]线性工程路基岩溶土洞(塌陷)灾害防治综合研究[D]. 蒋小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8(05)
  • [10]高速公路工后地质缺陷路段勘察和加固技术实践与研究[D]. 王明耀. 山东大学, 2008(05)

标签:;  ;  ;  ;  ;  

京珠高速公路广东甘塘至瓮城隧道电力监控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