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小米、小麦中矿物油检测方法探讨

大米、小米、小麦中矿物油检测方法探讨

一、大米、小米、小麦中矿物油检测方法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王鑫[1](2021)在《基于三维荧光光谱的汾酒原酒品质鉴别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三维荧光光谱是一种快速分析的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无需前处理、重现性好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食品、药物检测等领域。在白酒领域,三维荧光光谱多用于鉴别不同香型甚至不同品牌以及不同年份酒。本研究以选取经过感官口评出的不同品质的汾酒原酒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光谱仪进行测定,采集不同品质级别原酒的三维荧光光谱数据,分析其荧光特性。并从微观和宏观两种角度出发,对原酒荧光产生的机理进行探讨。最后通过收集大量的样本,采用支持向量机、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BP神经网络三种方法建立基于三维荧光汾酒原酒品质鉴别模型,旨在为白酒生产质量控制提供一种新的技术。(1)本文首先在模拟酒体中加入各种微量物质,探讨了原酒中主要物质的荧光贡献度。发现醇类物质对原酒荧光产生的贡献度较大,主要以乙醇为主在285 nm/330 nm(激发波长/发射波长,Ex/Em)处形成荧光峰;酯类物质的荧光贡献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等碳链较短的酯类其荧光贡献度较弱,另一部分是油酸乙酯等高级脂肪酸乙酯类在310 nm/330 nm处的产生荧光峰,其荧光贡献度较强;酸类物质中,碳链较短的酸类,如乙酸、丁酸对荧光的形成有着微弱的作用,但其荧光贡献度不大;而碳链较长的酸,如己酸、庚酸对荧光形成的贡献度较强。酯类物质和酸类物质的荧光贡献度都随着碳链的增长而变强,这可能是由于烷基的增加,疏水性增大。当几者混合时,使得分子间的作用不同而导致产生的荧光不同。醛类物质随着浓度的增加对短波长处的荧光有着猝灭的作用,而对高波长处的荧光有着较大的贡献度。(2)在馏酒过程中的11段馏分酒为样本,首次用三维荧光光谱从动态的角度解析馏酒过程的荧光变化,分析馏酒过程中各段馏分酒荧光光谱的荧光特性。各段酒的荧光光谱主要呈现出位置相同的2个荧光峰,分别是285 nm/310 nm和310 nm/335 nm。对不同时间的馏分酒进行气相色谱检测,得到酒中主要成分的馏出规律;采用平行因子法分解光谱并结合酒体中各物质的馏出规律以及各单体物质对荧光的贡献情况,论证285nm/310 nm处荧光峰是由醇类物质为主,己酸为辅共同作用形成,乙酸乙酯、乙酸等短碳链物质对其有一定的微增幅作用;310 nm/335 nm处荧光峰主要由油酸乙酯等高级脂肪酸乙酯形成。(3)以390个经过感官口评评级后不同等级的汾酒原酒作为样本,测定其三维荧光光谱,分析各等级酒的荧光光谱特性。结果表明原酒的荧光光谱中都在290 nm/310 nm和310 nm/335 nm出现两处荧光峰,但不同酒样之间两个荧光峰的荧光强度不同。以390个样本原始光谱数据进行支持向量机建模,分类效果较差。从原始光谱数据中提取激发波长290 nm、310 nm、340 nm、360 nm处的4条发射光谱作为新的特征量。经主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降维后,以390个原酒荧光数据作为测试集采用支持向量机进行建模,额外再取78个样本作为外部测试集。结果表明建模训练准确率为86.9%,测试集分类准确率下降到85.9%,可为原酒品质鉴别提供一种新的鉴定方法。

杨春艳,柯润辉,安红梅,王丽娟,黄新望,尹建军,宋全厚[2](2017)在《食品中烃类矿物油的污染情况及迁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烃类矿物油是石油原油经精馏纯化形成的复杂烃类混合物,食品加工过程中、环境污染以及食品接触材料的迁移等都会导致烃类矿物油进入食品。虽然不同类型矿物油成分对人体的毒性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但其潜在的危害性已经引起广泛的关注。文中综述了国内外对于烃类矿物油的毒理学特性、食品中烃类矿物油的来源、污染现状及食品接触材料迁移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孙记涛[3](2016)在《大米和大豆制品中几种违法添加物检测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食品生产经营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已成为我国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大豆和大米制品中存在违法添加染料及乌洛托品的现象,尚缺乏相关国家标准和检测方法。碱性橙和碱性嫩黄O的检测方法存在检测效率低、耗时长等缺点,高效液相色谱波长程序法可实现四种碱性染料同时检测的目的。乌洛托品的检测方法中的检测对象是其残留量或甲醛的含量,并未检测其总含量,因此建立大米和大豆制品中乌洛托品总含量的检测方法。本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波长程序法对大豆制品中的工业染料、大米和大豆制品中的乌洛托品总含量进行检测。确立色谱条件并进行优化,进行标准曲线的绘制。确立目标物的前处理方法并进行优化。利用精密度、准确度、检出限及定量限进行方法评价。(1)建立了非发酵豆制品中的碱性嫩黄O和碱性橙的HPLC波长程序法同时检测的方法。结果表明:确定乙醇为提取溶剂,流动相pH值为4.00,波长程序为0.000 min6.000min(碱性橙2,448 nm),6.000 min7.000 min(碱性嫩黄O,430 nm),7.000 min后(碱性橙21,碱性橙22,494 nm)。并对方法进行了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评价,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0,检出限及定量限均满足检测需要。(2)建立了大米和大豆制品中乌洛托品总含量的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波长程序法,同时检测未转化的乌洛托品和已转化乌洛托品衍生物甲醛-2,4-二硝基苯腙的含量。结果表明:超声提取的效果较好;衍生反应的条件为温度为60℃,时间为30 min,pH为4.50;梯度洗脱程序:0.0004.000 min(100%流动相A),4.00012.000 min(50%流动相A+50%流动相B),可以缩短保留时间和改善峰型,同时设置了波长程序为0.0004.000 min(乌洛托品,210 nm),4.00012.000 min(甲醛-2,4-二硝基苯腙,351 nm)。并对方法进行了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评价,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8,检出限及定量限均满足检测需要。本文利用HPLC波长程序法同时检测非发酵豆制品中碱性橙和碱性嫩黄O的方法有效提高了检测效率,节约时间和实验资源。创建的大米和大豆制品中乌洛托品总含量的检测方法,对大米和大豆制品或食品中乌洛托品提供了全面检测的理论依据。

万拯群[4](2016)在《粮食知识漫谈——粮食工作人员应知的粮食知识》文中提出粮食是人类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粮食对国家、社会乃至个人都是重要的战略物质和营养物质。所以,粮食工作人员、广大粮食消费者必须懂得相关粮食知识。

王生[5](2010)在《大米中矿物油的检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大米中的矿物油检测方法。方法用石油醚提取大米中的矿物油,参照GB/T5009.37-96方法 ,并进行相应改良。结果抽检109份大米,从中检出14份阳性,经卫生学调查证实,未发现有漏检和假阳性现象。用石油醚提取后按照GB/T5009.37-96方法检测,则出现6份假阳性。结论实践证明改良方法简单可行,结果准确,避免GB/T5009.37-96方法结果难观察,容易产生假阳性的缺点。

李东刚,鞠福龙,史娟,李春娟[6](2009)在《指纹特征-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定性检测大米中矿物油》文中研究说明针对皂化法鉴定矿物油的不足,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仪,结合矿物油组成特点建立了大米中矿物油气相色谱指纹定性检测方法,通过比较大米提取物的色谱峰组成来对大米是否掺加矿物油进行定性,方法定性可靠直观,应用到大米的检测中效果良好。

方艳玲,王广灼[7](2001)在《大米、小米、小麦中矿物油检测方法的探讨》文中指出

王荣[8](2021)在《《从公众健康角度看21世纪的食品安全》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食品安全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食品的种类越来越丰富,但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也随之出现,并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目前,国内有关食品安全领域的文献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知识科普和疾病预防方面;相比之下,国外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更侧重于食品安全专业知识、检测手段和技术应用层面。基于此背景,本文选取外文书籍Food Safety in the 21st Century Public Health Perspective一书中的三个章节为材料进行翻译,对食品安全专业知识和技术应用展开研究探讨。在纽马克翻译理论的指导下,本研究报告从语义翻译、交际翻译、综合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三个角度出发,通过具体译例展示了两种翻译理论在词汇和句法层面的具体应用。译者在语义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直译、顺译等翻译方法,分析了缩略词和包含专业术语的句子的翻译;译者在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采用语态转化、分译、句式重构等翻译方法,对长句的翻译策略进行分析。此外,译者还综合运用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两种理论,对表格的翻译进行了分析概括。本翻译实践不仅提高了笔者的翻译技能,而且扩充了纽马克翻译理论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对日后此类文本的翻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本译文可以让消费者进一步从知识技术层面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对避免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齐小慧[9](2019)在《麦曲蛋白的降解及其对黄酒浑浊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黄酒在贮藏期间极不稳定,放置一段时间之后容易产生浑浊,对黄酒的外观和销量都有严重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黄酒的发展。前期的研究结果表明,黄酒浑浊中的蛋白绝大多数来源于小麦,表明小麦蛋白能够影响浑浊形成,而小麦则是以麦曲的形式参与黄酒酿造。为了进一步了解黄酒浑浊的形成,本论文从黄酒酿造的原料麦曲入手,进行以下研究: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市售瓶装黄酒蛋白,结合质谱鉴定技术对其蛋白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瓶装酒中只含有小麦和糯米来源的蛋白,分别是类燕麦蛋白、α-淀粉酶抑制剂、病程相关蛋白、种子过敏蛋白和α-淀粉酶/胰蛋白酶抑制剂。对黄酒不同发酵阶段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研究,结果显示,原料中许多蛋白质都溶解在发酵液当中,发酵的前3天蛋白质的种类与数量基本保持不变,从第4天开始,一些蛋白逐渐消失,发酵结束后的发酵液中只剩9条带,经质谱鉴定分别是来源于小麦的β-淀粉酶、内切几丁质酶C、内源性α-淀粉酶/枯草杆菌蛋白酶抑制剂、wheatwin1、α-淀粉酶抑制剂0.19和脂质转移蛋白和来源于糯米的α-淀粉酶/胰蛋白酶抑制剂。分别纯化麦曲和瓶装黄酒中的α-淀粉酶抑制剂,纯化条件为:80%饱和度硫酸铵;DEAE-Sepharose Fast Flow弱阴离子交换柱,洗脱液为含01 mol?L-1 NaCl的pH 8.0的0.02mol?L-1 Tris-HCl;Sephacryl S-100凝胶柱层析,流动相为pH 8.0的0.02 mol?L-1 Tris-HCl。将纯化后的α-淀粉酶抑制剂反添加到瓶装黄酒中,结果显示,麦曲与瓶装黄酒中的α-淀粉酶抑制剂均能引起黄酒浑浊的产生,且麦曲中的α-淀粉酶抑制剂的影响较大。对α-淀粉酶抑制剂结构进行在线预测,疏水性分析结果表明,α-淀粉酶抑制剂为高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预测结果表明,该蛋白具有N-糖基化位点,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证明该蛋白为N-糖基化蛋白;圆二色谱分析结果表明,该蛋白螺旋含量最高,而折叠含量最低;采用ICS-5000离子色谱仪对黄酒中的单糖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瓶装黄酒单糖组成为: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甘露糖和半乳糖,其中葡萄糖含量最高,为44.38 mg?L-1。

夏玉琳[10](2019)在《改良剂对全麦馒头品质的影响》文中指出馒头,中国特色传统面食之一,因其松软可口、营养丰富的特点备受人们青睐。其中,全麦馒头中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活性物质的含量较精白馒头更高,具有改善居民营养水平的应用前景。但因其食用感不佳、口感粗糙、质地较硬等问题,难以被我国居民普遍接受。本课题以镇麦168为实验原料,首先研究蒸煮时间对全麦馒头营养成分及蒸煮品质的影响,以确定合理的蒸煮时间。在此基础上,利用谷氨酰胺转氨酶(TG)、真菌α-淀粉酶、葡萄糖氧化酶(Gox)和硬脂酰乳酸钠(SSL)对全麦馒头进行品质改良,并探讨不同添加剂对全麦面团机械特性、流变特性等方面的影响,为全麦馒头的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研究内容和实验结果如下:(1)首先,探讨了不同的蒸煮时间(0、10、5、20、25 min)对全麦馒头中营养成分及蒸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全麦馒头中B族维生素、总酚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均显着下降,且在蒸煮过程中损失率由大到小分别为:VB1>VB6>VB2,多酚>黄酮;(2)矿物质(Fe、Zn、Mn、Ca)较为稳定,无显着变化;(3)总膳食纤维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均显着增加;(4)蒸煮时间对馒头的硬度、黏度影响较大,硬度随着时间的增加显着降低,黏度随着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5)蒸煮时间对馒头的色泽影响并不显着;(6)家庭所制作的馒头单个通常为50 g,蒸煮15 min已达可食用状态。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全麦馒头的最佳蒸煮时间应确定为15 min。(2)其次,以蒸煮时间15 min为基础,研究TG、Gox、SSL、真菌α-淀粉酶对全麦馒头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这四种添加剂均能显着提高全麦馒头的比容、感官评分,降低馒头的硬度。单独添加每种添加剂的最适量分别为TG:0.2%、真菌α-淀粉酶:40 mg/kg、Gox:40 mg/kg、SSL:0.3%。这四种添加剂的最适复配量为TG:0.1%、真菌α-淀粉酶:40 mg/kg、Gox:40 mg/kg、SSL:0.3%。在此复合添加剂下全麦馒头比容可达2.46 cm3/g,感官评分可达86.5分。(3)最后,研究添加适量的酶制剂和乳化剂对全麦面团特性的影响。(1)由糊化特性和热机械特性可知:TG、Gox、SSL和复合添加剂的最适量均能显着增加面团的形成时间及稳定时间,降低蛋白质弱化程度。此外,添加TG的面粉衰减值减小,表明热糊的稳定性得到提高;添加真菌α-淀粉酶和SSL的面粉回生值减小,表明抗老化能力有所提高。(2)由色泽实验可知:四种添加剂均能提高面团的亮度,影响大小分别为:复合添加剂>Gox>真菌α-淀粉酶>TG>SSL;(3)由流变特性可知:复合添加剂、TG、真菌α-淀粉酶和Gox均增加了面团的弹性模量和粘性模量,面团的粘弹性显着增加。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复合添加剂加入面团后显着改善面团的热机械特性、色泽以及粘弹性。综上,全麦馒头最佳蒸煮时间确定为15 min,酶制剂及乳化剂的最适复配量为TG:0.1%、真菌α-淀粉酶:40 mg/kg、Gox:40 mg/kg、SSL:0.3%。在此条件下,全麦馒头的品质显着改善,且最大限度地保留其营养成分。

二、大米、小米、小麦中矿物油检测方法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米、小米、小麦中矿物油检测方法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三维荧光光谱的汾酒原酒品质鉴别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原酒概述
        1.1.1 原酒及十二种香型原酒概述
        1.1.2 汾酒原酒的物质组成
        1.1.3 白酒原酒品质鉴别方法
    1.2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技术
        1.2.1 荧光形成的机理
        1.2.2 三维荧光光谱的原理
        1.2.3 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的优劣势
    1.3 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在酒类鉴别中的应用
        1.3.1 三维荧光光谱鉴别葡萄酒的产地
        1.3.2 三维荧光光谱鉴别白酒香型
        1.3.3 三维荧光光谱鉴别白酒年份酒
    1.4 论文的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1.4.1 论文的立题依据
        1.4.2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酒样来源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原酒主要成分其不同浓度的三维荧光光谱测定
        2.2.2 馏分酒的三维荧光光谱及其典型风味物质测定
        2.2.3 原酒样品采集及其感官评级
        2.2.4 不同等级的原酒的光谱测定及品质鉴别模型的建立
    2.3 分析方法
        2.3.1 原酒的三维荧光光谱分析
        2.3.2 气相色谱测定条件
        2.3.3 馏分酒光谱数据的平行因子分析
        2.3.4 酒样间光谱数据的相似度分析
        2.3.5 三维荧光光谱的化学计量学
        2.3.6 原酒品质鉴别的建模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原酒中主要成分对原酒酒体的荧光贡献度研究
        3.1.1 醇类物质的荧光贡献度研究
        3.1.2 酯类物质的荧光贡献度研究
        3.1.3 酸类物质的荧光贡献度研究
        3.1.4 醛类物质的荧光贡献度研究
        3.1.5 总结与讨论
    3.2 馏酒过程中不同时间段馏分酒的三维荧光光谱研究
        3.2.1 馏分酒的三维荧光光光谱图及特性分析
        3.2.2 不同时间段馏分酒的典型风味成分的馏出规律
        3.2.3 不同馏分酒的三维荧光光谱数据的平行因子分析
        3.2.4 总结与讨论
    3.3 基于三维荧光光谱汾酒原酒品质鉴别模型的建立及预测
        3.3.1 汾酒原酒的荧光光谱特性
        3.3.2 初次建模及光谱有效信息的提取
        3.3.3 基于三维荧光光谱的汾酒原酒品质鉴别模型的不同种建模方法
        3.3.4 总结与讨论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食品中烃类矿物油的污染情况及迁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烃类矿物油的毒理学
    1.1 烃类矿物油对生物机体的危害
    1.2 烃类矿物油对人体的危害
    1.3 烃类矿物油的暴露风险评估及相关限量值
2 食品中烃类矿物油的来源
3 食品中矿物油的污染情况
4 烃类矿物油迁移问题的研究现状
5 总结及展望

(3)大米和大豆制品中几种违法添加物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大米和大豆制品中主要违法添加物质
        1.2.1 碱性橙和碱性嫩黄O
        1.2.2 乌洛托品
        1.2.3 吊白块
        1.2.4 硼砂
        1.2.5 矿物油和石蜡
        1.2.6 香精
    1.3 碱性染料和乌洛托品的检测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1.3.1 碱性染料的检测方法及存在问题
        1.3.2 乌洛托品的检测方法及存在问题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HPLC波长程序法同时检测非发酵豆制品中碱性橙和碱性嫩黄O的含量
    2.1 材料与仪器
        2.1.1 材料与试剂
        2.1.2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样品前处理方法
        2.2.2 测定条件
        2.2.3 方法评价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提取溶剂的确定
        2.3.2 测定条件
        2.3.3 方法评价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米和大豆制品中乌洛托品总含量的检测
    3.1 材料与仪器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试验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样品前处理方法
        3.2.2 测定条件
        3.2.3 乌洛托品总含量的确定及计算
        3.2.4 方法评价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样品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3.3.2 测定条件的确定
        3.3.3 方法评价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创新点
    4.3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5)大米中矿物油的检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实验原理
        1.2.2 方法
2 结果
    2.1 现场样品检测。
    2.2 两种方法加标试验
    2.3 两种方法阴性试验
3 讨论

(8)《从公众健康角度看21世纪的食品安全》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Report
    1.2 Literature Review
    1.3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port
    1.4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Framework
    2.1 Introduction to Semantic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2.1.1 Basic Concept of Semantic Translation
        2.1.2 Basic Concept of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2.2 The Comparison Between Semantic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Chapter Three Translation Process Description
    3.1 Pre-translation Preparation
        3.1.1 Source Text Description
        3.1.2 Related Material Preparation
        3.1.3 Translation Tools Preparation
    3.2 Translation Process
        3.2.1 Making a Translation Schedule
        3.2.2 Understanding the Source Text
        3.2.3 Producing the Translated Text
    3.3 Post-translation Work
Chapter Four Case Analysis
    4.1 The Application of Semantic Translation
        4.1.1 Literal Translation
        4.1.2 Linear Translation
    4.2 The Application of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4.2.1 Voice Conversion
        4.2.2 Division
        4.2.3 Reconstruction
    4.3 The Combined Use of Semantic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Gains in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5.1.1 In Terms of Translation Theories
        5.1.2 In Terms of Translation Procedures
        5.1.3 In Terms of Language Skills
    5.2 Limitations in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Bibliography
Appendix Ⅰ Source Text
Appendix Ⅱ Target Text
Appendix Ⅲ Glossary
Acknowledgments

(9)麦曲蛋白的降解及其对黄酒浑浊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黄酒概述
    1.2 黄酒蛋白质的研究现状
        1.2.1 黄酒中蛋白的研究
        1.2.2 黄酒蛋白保健功能的研究
        1.2.3 黄酒蛋白质浑浊的研究
    1.3 黄酒中蛋白研究的不足
    1.4 立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黄酒样品与生熟麦曲
        2.1.2 主要试剂
    2.2 主要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不同酿造阶段黄酒蛋白样品的制备
        2.3.2 蛋白浓度测定
        2.3.3 SDS-PAGE
        2.3.4 2 -DE
        2.3.5 MALDI?TOF/TOF MS分析
        2.3.6 碘比色法检测α-淀粉酶抑制剂活性
        2.3.7 α-淀粉酶抑制剂的分离纯化
        2.3.8 α-淀粉酶的抑制剂的反添加
        2.3.9 圆二色谱分析
        2.3.10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2.3.11 瓶装黄酒单糖组成分析
        2.3.12 α-淀粉酶抑制剂的结构预测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不同酿造阶段黄酒蛋白组成分析
        3.1.1 瓶装黄酒总蛋白2-DE及 MALDI-TOF/TOF MS分析
        3.1.2 麦曲蛋白在酿造过程中的降解
        3.1.3 α-淀粉酶抑制剂在黄酒酿造过程中的变化
        3.1.4 小结
    3.2 α-淀粉酶抑制剂的分离纯化
        3.2.1 α-淀粉酶抑制剂的粗提取
        3.2.2 DEAE-Sepharose Fast Flow弱阴离子交换柱
        3.2.3 Sephacryl S-100 凝胶柱层析
        3.2.4 α-淀粉酶抑制剂的回添
        3.2.5 小结
    3.3 α-淀粉酶抑制剂的结构预测
        3.3.1 α-淀粉酶抑制剂的疏水性分析
        3.3.2 α-淀粉酶抑制剂的结构预测
        3.3.3 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改良剂对全麦馒头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全麦制品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全麦馒头的营养成分功能及品质改良状况
        1.3.1 全麦馒头的营养成分及其功能
        1.3.2 不同改良剂对全麦馒头作用机理
    1.4 研究目的和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蒸煮时间对全麦馒头营养和食用品质的影响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2.3 实验方法
        2.2.4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全麦粉的理化指标
        2.3.2 不同蒸煮时间对全麦馒头中B族维生素的影响
        2.3.3 不同蒸煮时间对全麦馒头中矿物质的影响
        2.3.4 不同蒸煮时间对全麦馒头中膳食纤维的影响
        2.3.5 不同蒸煮时间对全麦馒头中多酚和黄酮的影响
        2.3.6 蒸煮过程中全麦馒头酚类提取物抗氧化性的变化
        2.3.7 不同蒸煮时间对全麦馒头TPA特征值的影响
        2.3.8 不同蒸煮时间对全麦馒头色泽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酶及乳化剂改良全麦馒头品质的工艺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剂与材料
        3.2.2 仪器与设备
        3.2.3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谷氨酰胺转氨酶(TG)对全麦馒头品质的影响
        3.3.2 真菌α-淀粉酶对全麦馒头品质的影响
        3.3.3 葡萄糖氧化酶(Gox)对全麦馒头品质的影响
        3.3.4 硬脂酰乳酸钠(SSL)对全麦馒头品质的影响
        3.3.5 复合改良剂对全麦馒头品质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酶及乳化剂改良全麦面团性能的机理探讨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仪器设备
        4.2.3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单一及复合添加剂对全麦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4.3.2 单一及复合添加剂对全麦粉机械特性的影响
        4.3.3 单一及复合添加剂对全麦面团色泽的影响
        4.3.4 单一及复合添加剂对全麦粉流变特性的影响
        4.3.5 酶及乳化剂对改良全麦面团品质机理的整体分析
    4.4 本章小结
全文结论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四、大米、小米、小麦中矿物油检测方法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三维荧光光谱的汾酒原酒品质鉴别模型研究[D]. 王鑫. 江南大学, 2021(01)
  • [2]食品中烃类矿物油的污染情况及迁移研究进展[J]. 杨春艳,柯润辉,安红梅,王丽娟,黄新望,尹建军,宋全厚.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7(02)
  • [3]大米和大豆制品中几种违法添加物检测技术研究[D]. 孙记涛.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6(08)
  • [4]粮食知识漫谈——粮食工作人员应知的粮食知识[J]. 万拯群. 现代食品, 2016(06)
  • [5]大米中矿物油的检验研究[J]. 王生. 中国热带医学, 2010(08)
  • [6]指纹特征-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定性检测大米中矿物油[J]. 李东刚,鞠福龙,史娟,李春娟. 化学工程师, 2009(03)
  • [7]大米、小米、小麦中矿物油检测方法的探讨[J]. 方艳玲,王广灼. 预防医学文献信息, 2001(06)
  • [8]《从公众健康角度看21世纪的食品安全》英译汉翻译实践报告[D]. 王荣. 天津理工大学, 2021(08)
  • [9]麦曲蛋白的降解及其对黄酒浑浊影响的研究[D]. 齐小慧. 江南大学, 2019(12)
  • [10]改良剂对全麦馒头品质的影响[D]. 夏玉琳. 南京财经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大米、小米、小麦中矿物油检测方法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