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媒体网络机房的信息技术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探讨

基于多媒体网络机房的信息技术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探讨

一、基于多媒体网络室的信息技术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赵聪琼[1](2021)在《基于在线学习平台的中职《前厅服务与管理》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大数据、5G、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在线学习平台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同时,智慧酒店的飞速发展,酒店行业对人才市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改变,这也对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在酒店行业,客人对酒店从业人员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服务的感受也变得更为细致,追求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体验,酒店行业对精技能、高素质的服务人才需求更加强烈。为适应酒店行业需求新变化,中等职业教育要主动发力深化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旨在为酒店核心部门“前厅部”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一线服务人员。为实现培养目标,本研究以在线学习平台在《前厅服务与管理》的实践教学研究为落脚点,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和人才培养质量。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开展调研,了解中职《前厅服务与管理》课堂教学现状,发现目前中职前厅课堂实践中有以下的问题:自主学习主动性较弱、师生互动效果不佳、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有待提高等问题。根据调研、观察与访谈深入剖析问题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师生互动单一、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忽视学生喜好。对此问题,笔者根据文献研究、访谈以及请教专业课教师共同探讨在线学习平台教学实践可行性,分析在线学习平台教学实践的优势,试图解决《前厅服务与管理》教学实践问题。本文基于对在线学习平台的分析,通过对比目前中职学校选用的在线学习平台,最终选取UMU互动平台、课堂派平台、QQ、微信等移动交流平台,设计在线学习平台的教学实践方案,旨在改善在线学习平台实践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自主参与度与发展度,提升中职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最后,将实践教学方案付诸实践并进行分析与评价,对比实践教学前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可知,教学实践后,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师生情感交流的机会增多,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收到学生的学习反馈,学生能够多种渠道与教师进行双向的教学互动,在教与学方面激发学习的兴趣,提升对前厅专业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前厅服务能力与职业素养。

教育部[2](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提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周姣娣[3](2020)在《基于任务驱动的中职语文古诗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中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语言优美、意蕴丰厚的古诗。这些古诗包括《诗经》、楚辞(屈原的诗)、汉乐府、唐至清的诗、宋词、元代散曲与小令、现当代人写的古典诗词。古诗教学是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教学方法,讲究教学策略。然而中职语文古诗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并不高,教师也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教学。因此,探索一种合适的中职语文古诗教学方法成为现实需要。任务驱动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它是“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最初流行于国外的语言教学,近年来,在国内也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中。任务驱动古诗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基于任务驱动的中职语文古诗教学,以《中职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依据,以高教版中职语文现行教材古诗部分为主要材料,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运用体系。为使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语文古诗教学中有效应用,在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评价三个环节中提出相关策略,课前教师做好深入解读诗歌、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巧妙设计任务活动的教学准备,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情境营造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同时,课后评价要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以构建高效的中职语文古诗课堂。

夏纤纤[4](2020)在《基于TPACK框架下信息技术优课教师教学行为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众多新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与此同时教育信息化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的信息技术整合能力显得尤为重要。2005年,Mishra与Koehlor首次提出了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这一概念为教师如何有效整合教学、技术与学科知识提供了清晰的结构与框架。但有学者研究表明,我国教师的TPACK水平不高并且技术知识有限。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平台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高中信息技术优课课堂实录,采取内容分析法对所选取的案例进行研究,从TPACK这一新的视角与框架出发,对信息技术教师教师课堂教学中TPACK框架理论的应用及其课堂教学行为中呈现的TPACK结构进行详细剖析,以探究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行为中呈现的TPACK结构以及TPACK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提出TPACK视角下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行为的发展策略。本研究主要开展以下几点工作:第一,参考教学内容的类型这一维度,对“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平台中高中信息技术部级优课进行筛选与抽样,最终得到八节课堂实录,理论课、技能课、实验课与作品课各两节;第二,设计教师教学活动记录表、教师教学行为与TPACK编码表,确定TPACK编码规则与教师教学行为编码规则;第三,根据教师教学设计,观看课堂实录并进行教学事件记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师教学行为与TPACK的编码;第四,采用内容分析法,统计教学中教师各教学行为所出现的频次与时长、TPACK各元素出现的频次与时长,结合教师教学设计,深度分析教师TPACK特征与结构,以及教师TPACK各元素所对应的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发现,首先,高中信息技术优课教师TPACK结构特征如下:CK与PK整合占比最大、CK与TK整合呈现较多、教师TPACK呈现的频率较高,但教师TK的单独呈现以及TK与PK整合呈现的出现频率较低。其次,高中信息技术优课教师TPACK特征如下:高中信息技术优课教师TPACK具有情境性与信息技术学科特性,并与教师教学行为有所关联,但在不同类型的内容教学中教师TPACK略有差异。基于此,笔者基于TPACK视角下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发展提出以下建议:丰富自身TPACK储备并积极参加教学实践活动。

刘奕[5](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岳娟[6](2019)在《Blend Learning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巨大挑战,学术界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Blend Learning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关于它的研究更是层出不穷。但是在众多研究中,罕有研究者针对不同类型的课程内容提出相应的Blend Learning模型。同时,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培养师范生从师任教能力的一门课程,目前仍然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佳,无法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中小学教师。因此,本文在分析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Blend Learning的应用与优势,提出使用Blend Learning改善教学问题。为了进一步细化Blend Learning在教学中的应用,以黄荣怀教授的Blend Learning“三阶段说”为理论依据,结合知识类、技能类以及情感态度类教学内容,提出了对应的Blend Learning模型。随后,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对所提出的三类Blend Learning模型进行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最后,通过对教学实践数据进行分析,一方面验证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采用对应的Blend Learning模型能够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总结出不同类型内容开展混合学习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策略等。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探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总结Blend Learning在教学中的应用;2.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以及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进行分类;根据分类结果,以黄荣怀教授的混合学习“三阶段说”为理论依据,提出不同类型内容的Blend learning模型;3.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进行Blend Learning教学设计;根据学习者特征、教学内容分析等选择、开发教学资源;制定研究方案,根据不同类型内容的Blend Learning模型进行教学实践;4.对实践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验证Blend learning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分析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是否得到了提高;总结出知识类、技能类以及情感态度类内容开展Blend Learning的策略、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得到的研究结论如下:1.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采用Blend Learning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改善了课程的教学效果;2.本研究提出的不同类型内容的Blend Learning模型是可行的、有效的。望本研究在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改革起到借鉴作用的同时丰富Blend Learning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罗珍[7](2018)在《信息时代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发展演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是与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技术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内容会随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而发生相对应的变化,并且人类对教育技术学研究内容的需求的变化也会使得其研究内容产生变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作为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赋予了教育技术概念丰富的内容。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发展从教育技术学产生开始就经历了无数的变化,种类之多,形式之繁,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教育技术应用热潮。信息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本文以信息时代为研究背景,根据文献共词分析、信息时代的主流技术的时间顺序二种方法,定位对应的技术。进一步把各种技术的发展演变进行一次大致的梳理,从中找出教育技术发展的轨迹,总结经验和教训,预测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本文从硬件环境演变,软件环境,教学方式研究等3个方面了解所涉及到的教育技术学的技术演变过程,这三个层次之间的联系密切,硬件的发展,软件的更新都会影响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的变革是教育技术学的重要组成方面。其中,对硬件环境演变的探究主要是结合硬件环境的变化历程进行探讨如何可以更好的将其应用于教学;软件研究则主要研究每一个时期出现的新的技术,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新的技术应用,例如微课、慕课、课件,再分析它们对教育产生的影响;教学方式的变化主要是研究经过历史的演变,教学方式出现了哪些变化。希望能够对教师或者其他人了解这门技术的发展过程起到很大的作用,为研究者预测某个技术的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朱丽[8](2017)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培养具有中、初级技能的技术工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课程最大特点在于其实践性很强。在我国经济技术不断进步发展,教育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研究计算机教学方法非常必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让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出问题、从而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国内外教育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法是适用于中等职业技术计算机教育教学的方法。本研究采用了文献法、教育实验法、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了实践和探索。以期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学习技能、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较好地满足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培养目标,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论文分为六章,论文第一章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研究,从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和现状出发,分析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目的和意义,确定了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论文第二章讲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相关概念以及本研究的理论基础。论文第三章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现状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论文第四章主要论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设计的内容以及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论文第五章主要论述把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采用实验班与对比班的对比教学方式,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和传统教学法教学比对,通过对比测试结果发现,学生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下,学习成绩提高了,同时在实验班调查发现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老师教学水平,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论文第六章总结了本研究的研究成果,同时分析了本研究存在不足,并且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与思路。

周厚秀[9](2016)在《基于EBP理念的护理教学方法选择路径及文献评价工具研究》文中指出背景:近年在循证医学发展的基础上,有学者提出了循证教学的概念,认为教学活动应该以当前所能查询到的最好教学研究为证据,同时考虑教师个人经验和学生所具有的特点进行,并探讨和提出了循证教学的框架性步骤。但迄今为止相关研究尚十分薄弱,护理教学相关研究更为鲜见。教学方法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和使用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并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信心和学习效果,为此,教学方法在国内外的教学改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国内外护理教育者迄今多数仍主要凭借经验和便利性选择教学方法,这必然会影响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适用性,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基于循证实践的理念,研制关于教学方法文献参考价值的评价工具,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科学选择护理教学方法的路径,对于帮助护理教师科学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具有现实而重要的意义。目的:本研究拟从目前护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我国护理教学方法选择的现状,探索护理教学方法研究文献参考价值评价工具,形成以EBP理念为指导、以《护理教学方法研究文献参考价值评价量表》为关键工具的护理教学方法选择路径,为更加科学地选择护理教学方法提供思路和方法。内容与方法:本研究共分为四个部分:1.国内近10年护理教学方法改革情况的文献定量分析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选择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2005年1月到2014年12月发表的护理教学文献共31163篇,根据一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护理教学方法研究文献5939篇,根据随机抽样调查相关公式计算样本量,随机抽取400篇进行分析。分析指标包括文献发表期刊的数据库来源、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研究的课程、使用的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等。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Excel2007、SPSS for window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2.国内护理教学方法选择现状的问卷调查研究采用自编问卷,遵循自愿原则,通过护理教学网络平台及学术会议平台进行发放。共有262位护理教师参与了本次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理教师对教学方法选择的认知、态度、行为、影响因素、接受教育教学培训的情况等以及关于调查对象自身教学经历等信息的条目。调查结果输入Excel2007、SPSS for window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3.《护理教学方法研究文献参考价值评价量表》的研究根据文献分析结果,结合当前我国护理教学实际情况,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制定了《护理教学方法研究文献参考价值评价量表》预案,在全国11所重点院校选择30位专家,采用Delph专家咨询法,请专家对指标条目及内涵进行认定或提出修改意见。经过两轮专家咨询,根据结果构建指标体系,并确定指标内涵。根据专家对指标重要性判断意见,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最终形成了包含9个条目的《护理教学方法研究文献参考价值评价量表》,为基于EBP理念的护理教学方法选择路径提供了必要的工具。4.基于EBP理念的护理教学方法选择路径研究结合当前教学实际,对《护理教学方法研究文献参考价值评价量表》进行实证研究确认其可信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采用理论研究法,对循证理论、戴明循环理论、循证实践理论及有效教学理论进行分析归纳,形成基于EBP理念指导的护理教学方法选择路径。结果:1.通过对国内2005—2014年护理教学方法研究文献5939篇中随机抽取的400篇进行分析显示:发表于统计源期刊和医学教育核心期刊的论文占34.5%;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探索前两位的课程是护理学基础(23.50%)和外科护理学(19.00%),而人文类课程如护理教育学、护理管理学等课程相关研究较少(共2%);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在国内的护理教学方法改革中居首位(22.5%);41.25%的文献未描述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在描述了教学方法选择依据的文献中,教学方法优越性是研究者考虑最多的因素(74.46%)。2.通过采用自编问卷对国内71所护理学校的262位教师进行调查发现:被调查者全部(100%)认可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影响很大;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包括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特点及自己的教学经验等;影响教学方法选择的因素主要有班额太大、课堂时间紧张、考试形式的限制等;理论课和技能课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依然是讲授法和示教法。调查显示护理教师普遍接受教育教学培训不足,可能是导致护理教师教学方法选择单一的重要原因。3.通过Delph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本着简便科学的原则,形成护理教学方法研究文献参考价值评价指标体系,从研究方案是否科学、研究结果是否有效、研究结论是否可信、适用性如何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共包括9个条目,其内容和权重为:(1)研究方法合理(0.208);(2)研究设计规范(0.221);(3)符合伦理要求(0.068);(4)数据分析规范(0.136);(5)结果显示有效(0.104);(6)结果与结论逻辑关系成立(0.036);(7)教学条件可以满足(0.092);(8)教学方法易于实施(0.109);(9)易于取得学生配合(0.027)。使用评价量表可以确定单篇文献的参考价值等级,也可以对多篇文献的参考价值进行高低比较。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教学方法研究文献参考价值评价量表》使用方便简单,结果客观可信。4.以该量表为基本工具研究制定的基于EBP理念的护理教学方法选择路径基本程序如下:(1)计划阶段,包括组成教学组和确定教学内容;(2)实施阶段,包括选择数据库,检索相关教学方法文献,教学组使用评价表对文献进行评价,选定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过程;(3)评价与改进阶段,包括结合师生反应、考试成绩等因素,对本次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改进教学方法。结论:1.国内护理教学方法改革文献总体质量不尽人意,涉及课程不均衡,选择教学方法依据的科学性不足。2.国内护理教师课堂教学仍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和直接示教法;多种因素影响教师教学方法选择,但未接受合理的教育教学培训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有必要为护理教师提供一个科学方便的教学方法选择路径。3.《护理教学方法研究文献参考价值评价量表》方便有效,适合作为基于EBP理念的护理教学方法选择的文献评价工具。4.基于EBP理念的护理教学方法选择路径分为计划、实施、检查与改进三个阶段,通过循环进行达到教学效果的阶梯式提高。

郭佳[10](2014)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华师一附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进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方方面面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因此,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人们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和相关能力。正是因为这样,信息技术基础教育才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而在新的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所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了信息技术教育研究者们的研究重点,在这种情况下,任务驱动教学法应运而生。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为核心,多种教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目前,许多的教育研究者都在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一线的教师也在利用此教学法进行实践探索。但是,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理论研究不足,对任务驱动的理解过于简单,设计的任务也不恰当,对学生任务完成的评价也太主观等产生诸多问题,使得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际应用受阻。在本研究中,笔者首先通过理论研究,对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分析,然后深入课堂教学中,通过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和传统的讲演式教学方法进行了实践研究。本研究内容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部分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相关概述。包括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特征以及其理论基础。与此同时,介绍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概况。包括高中信息技术课的性质和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与目标,同时对笔者将要实践的学校作了简要介绍。第三部分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学技术课程中的教学模式设计。笔者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研究和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设计了一个教学模式,并对模式进行了阐述。第四部分为高中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实验。通过设计前测问卷选择好实验班和对照班;将设计好教学案例在两个班进行实施;实施后,依据后测问卷和检测题来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第五部分,总结和展望。对研究的结论进行了阐述,在总结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同时在最后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实际应用进行了展望。

二、基于多媒体网络室的信息技术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多媒体网络室的信息技术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在线学习平台的中职《前厅服务与管理》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国家政策导向
        2.酒店行业人才培养需求
        3.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必然要求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思路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3.研究思路
    (四)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二、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1.在线学习平台
        2.《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
    (二)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2.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3.教学交互理论
三、中职《前厅服务与管理》教学现状调查分析
    (一)调查设计与实施
        1.调查目的分析
        2.调查对象分析
        3.访谈设计分析
        4.问卷设计分析
        5.调查数据与分析
    (二)调查结论与分析
        1.自主学习主动性较弱
        2.师生互动效果不佳
        3.教学内容呈现有待提高
    (三)在线学习平台教学实践可行性分析
        1.课程目标分析
        2.教学内容分析
        3.教学对象分析
        4.教学环境分析
        5.教学实践优势分析
四、基于在线学习平台的中职《前厅服务与管理》教学实践设计
    (一)在线学习平台选取分析
    (二)在线学习平台教学原则
        1.教学交互原则
        2.学生主体与教师引导原则
        3.协作学习与个性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三)在线学习平台流程设计
        1.教学资源准备
        2.教学活动流程
        3.教学效果评价
五、基于在线学习平台的中职《前厅服务与管理》教学实践及效果分析
    (一)教学实践准备
        1.教学对象分析
        2.教学目标分析
        3.教学内容分析
    (二)教学活动实践
        1.第一轮行动研究
        2.第二轮行动研究
    (三)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1.学生访谈情况
        2.教师访谈情况
        3.学生使用在线学习平台满意度分析
        4.学生学习成绩分析
六、研究总结
    (一)研究结论
        1.在线学习平台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2.在线学习平台实践提升互动教学效果
        3.在线学习平台实践促进教学内容呈现
    (二)研究不足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前厅服务与管理》在线学习平台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 《前厅服务》在线学习平台应用效果调查问卷
    附录三: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四: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五:教学评价设计
    附录六:《预订服务》教学设计
    附录七:《入住接待》教学设计
    附录八:《预订服务》课后在线测试题
    附录九:《入住接待》课后在线测试题
    附录十:班级考核成绩表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3)基于任务驱动的中职语文古诗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概念界定
第2章 基于任务驱动的中职语文古诗教学可行性分析
    2.1 中职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
    2.2 中职语文古诗教学的任务
    2.3 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优势
第3章 基于任务驱动的中职语文古诗教学策略
    3.1 任务驱动古诗教学课前准备策略
        3.1.1 教师深入解读古典诗歌
        3.1.2 教师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3.1.3 教师巧妙设计任务活动
    3.2 任务驱动古诗教学课堂实施策略
        3.2.1 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氛围
        3.2.2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3.2.3 组织学生合作完成任务
    3.3 任务驱动古诗教学课后评价策略
        3.3.1 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3.3.2 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第4章 基于任务驱动的中职语文古诗教学案例
    4.1 任务驱动古诗教学案例设计
        4.1.1 教学分析
        4.1.2 活动设计
        4.1.3 任务活动
    4.2 任务驱动古诗教学案例实施
        4.2.1 课前准备:资源共享
        4.2.2 课堂实施
    4.3 任务驱动古诗教学案例实施效果与反思
第5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TPACK框架下信息技术优课教师教学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信息化需求
        (二)TPACK框架的提出与发展
        (三)我国教师TPACK发展的局限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视频分析法
        (三)内容分析法
    六、研究思路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一)TPACK
        (二)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三)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行为
        (四)优课
    二、国内外TPACK研究综述
        (一)国外TPACK研究现状
        (二)国内TPACK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综述
        (一)国外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现状
        (二)国内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现状
        (三)TPACK视角下教学行为研究现状
    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课数字资源的研究综述
        (一)“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课数字资源的建设现状
        (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优课数字资源的研究现状
第三章 研究工具的选取与设计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
        (一)研究对象的平台来源
        (二)教学内容类型的选取维度
        (三)研究对象的进一步筛选
    二、课堂教学行为与TPACK编码的开发
        (一)教学事件记录表
        (二)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TPACK编码表
        (三)课堂教学行为编码规则
        (四)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TPACK编码规则
    三、编码示例
        (一)教学内容与对象分析
        (二)视频记录
        (三)视频编码
    四、数据分析
        (一)频次统计
        (二)时长统计
        (三)深度分析
第四章 TPACK视角下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
    一、课堂行为分析
        (一)课堂教学行为统计分析
        (二)教师与学生控制行为对比分析
    二、TPACK组成元素出现的频次与时长分析
        (一)理论课优课教师TPACK组成元素出现的频次与时长分析
        (二)技能课优课教师TPACK组成元素出现的频次与时长分析
        (三)实验课优课教师TPACK组成元素出现的频次与时长分析
        (四)作品课优课教师TPACK组成元素出现的频次与时长分析
        (五)四种类型课优课教师TPACK组成元素出现的频次与时长对比
    三、TPACK组成元素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关联性分析
        (一)PCK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关联性分析
        (二)TCK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关联性分析
        (三)TPACK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关联性分析
        (四)CK与教师教学课堂行为的关联性分析
        (五)PK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关联性分析
第五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一、高中信息技术优课教师TPACK结构分析
        (一)CK与PK的整合占比最大
        (二)CK与TK的整合呈现较多
        (三)TPACK呈现的频率较高
        (四)TK与TPK出现频率较低
    二、高中信息技术优课教师TPACK特征分析
        (一)高中信息技术优课教师TPACK具有情境性
        (二)高中信息技术优课教师TPACK具有自身学科特性
        (三)高中信息技术优课教师TPACK各元素与教师教学行为相关联
        (四)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中教师TPACK略有差异
    三、TPACK视角下教师教学行为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一)丰富自身TPACK储备
        (二)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活动
    四、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6)Blend Learning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Blend Learning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Blend learning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研究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和框架
2 相关理论基础与Blend Learning模型的提出
    2.1 概念界定
        2.1.1 Blend Learning
        2.1.2 Blend Learning模型
        2.1.3 教学设计
        2.1.4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2.3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2.2.4 教学设计理论
    2.3 基于课程内容分类的Blend Learning模型的提出
        2.3.1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的分类
        2.3.2 提出不同类型内容的Blend Learning模型的依据
        2.3.3 不同类型内容的Blend Learning模型的提出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Blend Learning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3.1 教学目标分析
    3.2 学习内容分析
    3.3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开发
        3.3.1 针对基础知识不同的学习者,选用不同的教学媒体
        3.3.2 针对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选用不同的教学媒体
        3.3.3 选择合适的时间出示教学媒体
    3.4 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开发
    3.5 教学过程与方法设计
        3.5.1 采用多种教学任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5.2 选择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需求
        3.5.3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3.5.4 根据内容的类型选择教学媒体
        3.5.5 注意学生情感起伏的变化,给予学生多种方式的引导和帮助
    3.6 学习评价设计
        3.6.1 形成性评价
        3.6.2 总结性评价
    3.7 本章小结
4 Blend Learning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应用实践
    4.1 实践方案
        4.1.1 实践对象和时间
        4.1.2 实践计划
        4.1.3 实践前期准备
    4.2 实践过程
        4.2.1 知识类内容实践案例——《信息化教学设计》
        4.2.2 技能类内容实践案例——《数字图形的加工处理》
        4.2.3 情感态度类内容实践案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概述》
    4.3 本章小结
5 Blend Learning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5.1 问卷调查分析
        5.1.1 问卷调查目的
        5.1.2 问卷设计
        5.1.3 问卷发放
        5.1.4 问卷分析
    5.2 课堂观察分析
    5.3 学生心得体会分析
    5.4 学生考试成绩分析
    5.5 不同类型内容的Blend Learning应用策略总结
        5.5.1 不同类型内容开展Blend Learning的应用策略
        5.5.2 不同类型内容开展Blend Learning时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5.6 本章小结
6 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研究生在校期间获奖情况

(7)信息时代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发展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文献综述
    1.5 研究的方法、思路和步骤
第2章 信息时代教育技术出现过的教育技术环境
    2.1 以文献共词分析探寻教育技术的技术发展脉络
        2.1.1 硬件环境
        2.1.2 软件环境
        2.1.3 教学方式
        2.1.4 总结
    2.2 以信息时代的代表性主流技术探寻教育技术发展脉络
第3章 信息时代教育技术学的硬件技术发展演变
    3.1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分析
    3.2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演变
    3.3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发展演变
    3.4 网络与互联网(Internet)的发展演变
    3.5 网络电视的发展演变
    3.6 手机和智能手机的发展演变
    3.7 电子书包的发展演变
    3.8 VR的发展演变
    3.9 云计算的发展演变
    3.10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演变
    3.11 物联网发展演变
    3.12 人工智能的发展演变
第4章 信息时代教育技术学的软件环境的发展演变
    4.1 软件开发工具与平台
        4.1.1 Authorware的发展趋势分析
        4.1.2 flash的发展趋势分析
        4.1.3 Moodle平台的发展趋势分析
        4.1.4 微信平台的发展趋势分析
    4.2 应用软件资源
        4.2.1 课件的发展趋势分析
        4.2.2 资源博客的发展趋势分析
        4.2.3 微课的发展趋势分析
        4.2.4 MOOC的发展趋势分析
        4.2.5 SPOC的发展趋势分析
        4.2.6 大数据的发展趋势分析
第5章 信息时代教育技术学的教学方式的发展演变
    5.1 计算机辅助教学
    5.2 自主学习
    5.3 合作学习
    5.4 任务驱动学习
    5.5 远程教学
    5.6 网络教学
    5.7 移动学习
    5.8 翻转课堂
第6章 发展趋势总结
    6.1 硬件技术发展趋势总结
    6.2 软件技术发展趋势总结
    6.3 教学方式发展趋势总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创新点
    7.3 存在的不足
    7.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1.2.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析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任务驱动教学法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
        2.1.1 任务驱动教学法内涵
        2.1.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征
    2.2 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的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2.3 多元智力理论
第三章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应用的背景
    3.1 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
        3.1.1 中职学校学生情况分析
        3.1.2 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3.2 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必要性
        3.2.1 适合计算机课程的特点
        3.2.2 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
        3.2.3 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内容与任务设计原则
    4.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内容
        4.1.1 分析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4.1.2 分析学生特点
        4.1.3 设计任务
        4.1.4 学习情境创设
        4.1.5 学习资源设计
        4.1.6 教学策略设计
        4.1.7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4.2 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设计需遵循的原则
        4.2.1 目标明确性原则
        4.2.2 真实有趣性原则
        4.2.3 操作可行性原则
        4.2.4 系统开放性原则
第五章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5.1 教学实践
        5.1.1 选择实践对象
        5.1.2 实践的教学环境及教材的选取
        5.1.3 实践的时间分配情况
    5.2 教学实践的步骤
        5.2.1 将教材内容进行模块化处理
        5.2.2 确定实验变量
    5.3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实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案例
        5.3.1 教学目标分析
        5.3.1.1 知识技能目标
        5.3.1.2 情感目标
        5.3.1.3 技能目标
        5.3.2 学生情况分析
        5.3.3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5.3.4 学习情境的创设
        5.3.5 学习资源的设计
        5.3.6 教学过程设计
        5.3.7 教学过程
        5.3.8 教学反思
        5.3.9 教学效果分析
    5.4 实验结果分析
        5.4.1 各模块知识点和操作技能对比
        5.4.2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5.4.2.1 学生问卷调查的目的
        5.4.2.2 学生问卷结果和分析
    5.5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实践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5.5.1 任务的设计应该具有层次性
        5.5.2 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管理和教学组织
        5.5.3 学习效果评价应注意什么?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6.1.2 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问题改进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电子板报作品评价标准
附录 2 电子板报的过程性评价
附录 3 中职学生《计算机实用技术》课程学习情况问卷调查表
致谢
作者简介

(9)基于EBP理念的护理教学方法选择路径及文献评价工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研究概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科学问题与研究假设 1.4
    研究内容 1.5
    主要研究方法 1.6
    相关概念 1.7
    学位论文结构 1.8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内近10年护理教学方法改革的文献定量分析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结果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护理教学方法选择现状的问卷调查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结果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护理教学方法研究文献参考价值评价量表》的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3
    研究过程与结果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护理教学方法文献参考价值评价量表》实证研究及基于EBP理念指导的护理教学方法选择路径研究 5.1
    《护理教学方法文献参考价值评价量表》的实证研究 5.2
    基于EBP理念指导的护理教学方法选择路径研究 5.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
    循证教学的起源及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国内外护理教学方法选择现状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参加科学研究情况 致谢

(10)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华师一附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任务驱动教学法相关概述
    2.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2.2 任务驱动教学的特征
    2.3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2 成就动机理论
        2.3.3 多元智能理论
        2.3.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4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概况
        2.4.1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
        2.4.2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与目标
        2.4.3 笔者所在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情况
3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模式设计
    3.1 前期分析和任务设计
        3.1.1 学习者分析
        3.1.2 教学内容分析
        3.1.3 任务设计
    3.2 创设合适情境,提出任务
    3.3 接受任务、分析任务
    3.4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3.5 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4 任务驱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验研究
    4.1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研究设计
        4.1.1 研究假设
        4.1.2 研究对象
        4.1.3 研究方法
        4.1.4 实验变量
        5.1.5 实验无关因素控制
        4.1.6 实验的内容及时间安排
    4.2 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案例
    4.3 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效果分析
        4.3.1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4.3.2 学生测试成绩分析
        4.3.3 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分析
        4.3.4 实验研究结论
5 总结和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在校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和参加科研项目
致谢

四、基于多媒体网络室的信息技术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在线学习平台的中职《前厅服务与管理》教学实践研究[D]. 赵聪琼.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3]基于任务驱动的中职语文古诗教学研究[D]. 周姣娣.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4]基于TPACK框架下信息技术优课教师教学行为研究[D]. 夏纤纤. 南通大学, 2020(08)
  • [5]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6]Blend Learning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 岳娟.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7]信息时代教育技术学的技术发展演变研究[D]. 罗珍. 深圳大学, 2018(01)
  • [8]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朱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4)
  • [9]基于EBP理念的护理教学方法选择路径及文献评价工具研究[D]. 周厚秀. 第三军医大学, 2016(12)
  • [10]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华师一附中为例[D]. 郭佳. 华中师范大学, 2014(09)

标签:;  ;  ;  ;  ;  

基于多媒体网络机房的信息技术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