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柄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网柄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一、二齿茎长蠹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许永娟,许晓娟[1](2019)在《日本双棘长蠹危害及综合防治》文中提出日本双棘长蠹在陕西扶风1年发生1代,主要以成虫和幼虫危害幼树主干和大树枝条,是扶风县国槐和栾树的主要害虫。综合采用调运检疫、林业、物理及化学防治等技术和方法,取得明显的防治效果。

祝秀丽,潘杰,胡帅,邵沛泽,谌运清,付茂强,温俊宝[2](2017)在《中国特有的林木钻蛀性害虫天敌中华甲虫蒲螨的特征特性及应用前景》文中认为中华甲虫蒲螨作为一种我国特有的林木钻蛀性害虫天敌,已显示出很好的生物防治应用前景。本文对中华甲虫蒲螨的分类地位、地理分布、寄主、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在植物检疫防治工作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张伟,赵志荣,康岩竹[3](2017)在《北京房山地区甜柿品种引进试验及栽培技术推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解决房山区柿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课题组进行房山区甜柿品种引进试验,筛选出适宜北京山前暖区栽培的甜柿品种,丰富房山区乃至北京市柿子品种资源,促进北京地区甜柿栽培基础性研究与柿产业发展。同时,总结出甜柿丰产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周冰颖[4](2017)在《管氏肿腿蜂雌蜂间针对寄主的争斗行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Xiao et Wu是一种外寄生蜂,广泛用于我国防治天牛等森林害虫。该硬皮肿腿蜂属具有雌蜂间合作抚育子代的准社会行为,因此在寄生性昆虫中独一无二。迄今,对该类寄生蜂准社会行为的适应性尚缺乏认识。本学位论文提出并检验工作假说:雌蜂为保护所占有寄主而可能与入侵蜂发生争斗行为。首先观察了雌蜂体型大小对抚育子代的影响,然后重点研究了占有寄主的雌蜂是否与后来雌蜂发生争斗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论文获得以下主要结果和结论。1、管氏肿腿蜂体型大小对其产卵及其抚育子代的影响为探究管氏肿腿蜂体型大小对其子代发育表现的影响,根据后足胫节长度将雌蜂分为大、小体型蜂,分别为每头雌蜂提供1头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ea幼虫寄主,观察雌蜂产卵前期、老熟幼虫数、羽化出蜂数、性比、子代雌蜂产卵量、体型大小和寿命、、等表现。获得以下结果:(1)大体型雌蜂的产卵前期(117.8 h)显着短于小体型雌蜂(160.7h);(2)大体型雌蜂寿命显着长于小体型雌蜂;(3)子代卵孵化率、羽化率、性比、体型大小等在大、小雌蜂间没有显着差异。研究结果说明,雌蜂体型大小仅与某些生活史特征存在正相关性。2、管氏肿腿蜂雌蜂的寄主选择性为揭示雌性管氏肿腿蜂对寄主的选择偏好,开展2个选择性实验:一是对健康寄主与以被占领寄主的选择性;二是雌蜂是否群集选择寄主。于“Y”型管两端分别放1头健康的和1头已被寄生的青杨天牛幼虫,然后释放1头已交配的3日龄雌蜂,观察其选择。结果表明,雌蜂选择健康寄主16次,占53.33%,与对被寄生寄主的选择频次没有显着差异。结果说明,雌蜂可能不能识别健康与被寄生的寄主。为2头同胞或非同胞的雌蜂提供1头健康的青杨天牛幼虫寄主供其选择,结果发现2头同胞雌蜂一起选择1头寄主的比例为57.14%,2头非同胞雌蜂一起选择1头寄主的比例为42.86%。未表现出显着的选择偏好。该结果说明,无论是否有亲缘关系,管氏肿腿蜂雌蜂可能都不群集寻找寄主。3.管氏肿腿蜂针对寄主的争斗行为(1)雌蜂占据寄主时长和亲缘关系对争斗行为的影响。设占据蜂(先到者)与入侵蜂(后来者)间为同胞或非同胞蜂等2个处理,并设置两蜂遭遇时占据蜂在寄主上处于腹部膨大、即将产卵(产卵前期)还是已经产卵(产卵后期)等2个处理,按2×2析因设计开展实验,观察记录两蜂相遇时的行为表现(用0、1、2、3级代表无争斗、微弱争斗、较强争斗和强烈争斗等行为等级)。两雌蜂在产卵期(56.18%)发生争斗的比例是产卵前期(6.25%)的9倍;未发现两雌蜂间的亲缘关系对争斗行为发生具有显着影响。结果说明,占据蜂在产卵后与入侵蜂发生争斗的可能性大于产卵之前与其发生争斗的可能性,而亲缘关系不影响两蜂间是否发生争斗行为。(2)占据蜂数量和亲缘关系对争斗行为的影响。设占据蜂1或2头处理,两蜂为同胞或非同胞等2个处理,组成2×2析因组合。占据蜂为1头时的争斗比例(37.17%)显着高于为2头时的(6.26%),达到近9倍的优势比(odds ratio);在占据蜂为1头处理下发生的争斗中,同胞蜂间争斗的比例(6.07%)与非同胞间的(6.25%)没有显着差异。结果说明,另一占据蜂的存在可能降低了争斗寄主资源的获利。(3)相互关系和占领寄主时长对争斗行为的影响。根据两蜂的血缘关系(同胞、非同胞)和完成发育所依赖的寄主(同寄主、异寄主)设4个处理组合:“非同胞蜂在同一寄主上发育”、“非同胞蜂在不同寄主上发育”、“同胞蜂在同一寄主上发育”以及“同胞蜂在不同寄主上发育”。再根据占据蜂占领寄主至产卵后1、3、5、或7d时遭遇入侵蜂设4个处理水平。观察占据蜂与入侵蜂遭遇时的行为表现。占据时长每增加1个单位(2d),争斗升级的可能性(odds)增大55%;同胞在同一寄主上发育的雌蜂之间争斗升级的可能性低于其它3种处理蜂,仅为后者的约40%,后3种处理处理之间没有显着差异。为探究争斗行为是否影响对子代蜂的抚育,对发生争斗的寄主上的子代蜂发育表现进行的观察发现,同胞在不同寄主上发育的雌蜂的子代蜂(成虫)数量随寄主体重增大而逐渐减少,而在其它处理下表现相反的关系;争斗不影响子代雌蜂成虫的体重。研究结果说明,在占领寄主时长作为主要因素影响争斗行为的情况下,血缘和发育关系也可能影响争斗的发生;此外,争斗行为对抚育子代没有明显的影响。(4)体型大小和占领寄主时长对争斗行为的影响。设占据蜂体型大于和小于入侵蜂等2个处理,并设占领至产卵后1、3、5、或7 d遭遇入侵蜂等不同占领寄主时长处理水平,观察两蜂遭遇时的行为表现;为进一步探究争斗行为是否影响抚育子代,对发生争斗的雌蜂子代蜂发育表现进行了观察。对争斗行为的观察发现,占领时长每延长1个单位(2 d),争斗升级的可能性增大36%;占据蜂为大体型、入侵蜂为小体型时发生争斗升级的可能性增大2.4倍。对发生争斗的子代蜂表现的观察发现,随寄主体重增大,子代出蜂数量大于未争斗雌蜂的子代数,但争斗对子代雌蜂体重没有影响。研究结果说明,大体型占据雌蜂在遭遇小体型入侵雌蜂时更具有争斗性。

牛春林,张福海,陈刘生[5](2015)在《杨十斑吉丁幼虫繁殖三种肿腿蜂能力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杨十斑吉丁虫(Melanophila picta Fabricius)幼虫为替代寄主,繁殖落叶松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sp.)、白蜡吉丁肿腿蜂(Sclerodermus pupariae)及管氏肿腿蜂(Schlerodrmus guani)3种寄生蜂,3种寄生蜂均成功繁殖出成蜂。人工繁蜂条件为温度26℃,相对湿度70%。杨十斑吉丁虫不同龄期幼虫对3种肿腿蜂的繁蜂效果存在差异,1龄幼虫的寄生率和平均出蜂量均低于2、3龄幼虫,龄期大的幼虫繁蜂效果好,子代雌性率无明显差异,均能达到90%以上;不同比例接蜂的寄生率、平均出蜂量和子代雌性率差异不明显,但接蜂比例大的繁蜂效果较稳定。

刘晨,谢晓,陈易彤,丁嘉文,朱耿平,刘强[6](2014)在《球孢白僵菌和绿僵菌对日本双棘长蠹致病力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日本双棘长蠹Sinoxylon japonicum在天津等地区是一种重要的园林蛀干害虫。本研究采用寄主枝条浸渍喂养法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与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对日本双棘长蠹的致病力。主要结果为:当连续喂养11 d时,在28℃RH80%条件下球孢白僵菌对日本双棘长蠹的侵染效果最好,校正死亡率为88.33%,LT50为5.70 d;而绿僵菌在25℃RH90%条件下的侵染效果最好,校正死亡率为78.33%,LT50为7.27 d。当实验浓度为1×1011分生孢子/mL时,球孢白僵菌和绿僵菌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95%和85%;实验浓度为1×109分生孢子/mL时,球孢白僵菌和绿僵菌的僵虫率分别为43.33%和38.33%。室内实验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和绿僵菌具有防治日本双棘长蠹的潜力。

朱耿平,刘晨,李敏,刘强[7](2014)在《基于Maxent和GARP模型的日本双棘长蠹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日本双棘长蠹Sinoxylon japonicum是一种重要的林木蛀干害虫。该虫自1981年首次报道于云南昆明以来,先后在中国的10多个省市被发现。近年来该害虫在北京、天津和河北等地对国槐Sophora japonica的危害日趋严重。【方法】在本研究中,作者按时间顺序梳理了日本双棘长蠹在中国的分布记录,根据日本双棘长蠹已有分布记录及其主要寄主植物国槐在我国的种植区域采用了Maxent和GARP两种生态位模型对日本双棘长蠹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日本双棘长蠹在中国南方地区呈零星分布,而在中国北方地区较为集中。分布记录的报道时间呈现出由南向北和自东向西的局势,推测这种分布格局是由于其寄主植物所导致的:中国北方地区危害严重可能与国槐在中国北方的集中种植有关,寄主树苗在不同地区间的调运是其种群扩散主要原因。基于生态位模拟的结果显示日本双棘长蠹在中国具有较大的适宜生态空间,潜在地理分布范围较广,从北到南其适生区主要有:辽宁西部、北京、天津、宁夏、河北、山西南部、山东、陕西、江苏、安徽、湖北、重庆、浙江、江西、湖南以及四川和贵州西北部。【结论】这些地区间的树苗转运需要做好检验检疫工作,以防止日本双棘长蠹的扩散。

卢红,蔡东章,付觉民,马向阳,杨涛,刘浩[8](2013)在《管氏肿腿蜂防治松墨天牛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综述了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a guani Xiao et Wu)的应用研究进展,重点概述了防治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es Hope)的研究现状,并讨论了在管氏肿腿蜂—松墨天牛寄生体系中有待开展的理论研究内容、管氏肿腿蜂毒液使寄主"保鲜"的生理机制、毒液对寄主组织器官和血淋巴的影响、毒液的组成分析以及毒液中作用于寄主的有效成分等,为该寄生体系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为害虫生物防治研究指出新的途径,以期为提高管氏肿腿蜂的防治效率提供参考。

周娜[9](2006)在《管氏肿腿蜂产业化繁蜂参数的研究》文中指出管氏肿腿蜂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生物防治的寄生蜂,现已被用于森林、园林、经济作物和药用植物等钻蛀性害虫的防治,并取得了显着的防治效果。但管氏肿腿蜂的繁育还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许多繁蜂指标的量化尚缺乏系统的实验参数依据,本项研究主要立足于人工繁殖技术缺项和尚未统一的内容进行了研究,初步总结出相关的结果,以期更为有效地繁殖管氏肿腿蜂,推进其在生物防治中[0]的应用。研究结果如下:1.繁蜂生产中,接蜂时选用的种蜂与寄主的量对繁蜂效果存在不同影响:种蜂量对F1代蜂的平均单管出蜂量无显着影响,对平均千头重和平均体长均存在显着影响;寄主量对F1代蜂的平均单管出蜂量、平均千头重和平均体长存在显着影响。繁蜂生产中,采用规格为12mm×50mm指行管繁蜂,多选用5只青杨天牛幼虫和4~5头种蜂。也可以根据防治实际中目标害虫的虫口密度及单株放蜂数量来确定每管的接入寄主数和种蜂数。2.管氏肿腿蜂成蜂在5~10℃条件下贮藏,0~30天是最佳贮藏时间,30~45天是适宜贮藏时间,45~60天是最长贮藏时间。3.管氏肿腿蜂经过复壮,繁蜂效果在复壮当代和子代得到显着的提高,证明了复壮措施的有效性。4.管氏肿腿蜂茧在5~10℃条件下贮藏,0~10天是最佳贮藏时间,10~20天是适宜贮藏时间,20~30天是最长贮藏时间。5.近亲繁殖的效应会很快体现出来并在后续的3~4代延续,造成管氏肿腿蜂的繁蜂参数劣化。6.管氏肿腿蜂有翅雌蜂具有繁殖能力,但是子代蜂在平均单管出蜂量、平均千头重和平均体长上均弱于无翅雌蜂。

刘海清,徐关印[10](2006)在《二齿茎长蠹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文中提出本文初步报道了二齿茎长蠹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过程及主要的生活习性,二齿茎长蠹发生与环境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些防治上的参考意见。

二、二齿茎长蠹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齿茎长蠹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日本双棘长蠹危害及综合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分布及危害
2 形态特征
3 危害特点
4 生物学习性
5 防治措施

(2)中国特有的林木钻蛀性害虫天敌中华甲虫蒲螨的特征特性及应用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分类地位
2 地理分布
3 寄主
4 形态特征
5 生物学特性
6 在植物检疫防治工作中的应用前景

(3)北京房山地区甜柿品种引进试验及栽培技术推广(论文提纲范文)

1 甜柿引进筛选试验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与分析
        1.2.1 物候期
        1.2.2 生物学指标
        1.2.3 果实主要经济性状
        1.2.4 丰产性与抗逆性
    1.3 结论与讨论
2 北京地区甜柿丰产栽培技术
    2.1 嫁接
    2.2 土肥水管理
    2.3 整形修剪
    2.4 花果管理
    2.5 病虫害防治

(4)管氏肿腿蜂雌蜂间针对寄主的争斗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肿腿蜂概述
        1.1.1 管氏肿腿蜂形态特征及其生物学特性
        1.1.2 管氏肿腿蜂寄主范围
        1.1.3 管氏肿腿蜂的应用进展
    1.2 管氏肿腿蜂行为学研究
        1.2.1 管氏肿腿蜂的寄生行为
        1.2.1.1 产卵前期
        1.2.1.2 产卵行为
        1.2.1.3 抚育行为
        1.2.1.4 杀幼行为
        1.2.2 管氏肿腿蜂雌蜂间的行为研究
        1.2.2.1 合作行为
        1.2.2.2 争斗行为
    1.3 各因素对管氏肿腿蜂寄生影响
        1.3.1 寄主
        1.3.2 寄生经历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技术路线
        1.4.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2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管氏肿腿蜂体型大小对其产卵及抚育子代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2.1 雌蜂体型大小对产卵前期及寿命的影响
        2.1.2.2 雌蜂体型大小对其生殖力及子代蜂发育指标的影响
        2.1.3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雌蜂体型大小对产卵前期及寿命的影响
        2.2.2 子代蜂孵化率、羽化率、性比
        2.2.3 雌蜂体型大小对产卵量、老熟幼虫数、羽化出蜂数的影响
        2.2.4 雌蜂体型大小与子代蜂体型大小对比
    2.3 讨论
第3章 占据蜂的数量和时长对争斗行为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来源
        3.1.2 试验方法
        3.1.2.1 雌蜂对被寄生寄主搜寻选择性的观察
        3.1.2.2 雌蜂对寄主的选择性的观察
        3.1.2.3 占据寄主时长和亲缘关系对争斗的影响
        3.1.2.4 占据蜂数量和亲缘关系对争斗行为的影响
        3.1.3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雌蜂对健康与被寄生寄主的选择性
        3.2.2 雌蜂对寄主的群体选择性
        3.2.3 占据寄主时长和亲缘关系对争斗的影响
        3.2.4 占据蜂数量对雌蜂争斗行为的影响
    3.3 讨论
第4章 亲缘关系和体型大小对管氏肿腿蜂争斗行为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材料来源
        4.1.2 试验方法
        4.1.2.1 雌蜂关系和产卵阶段对争斗行为的影响
        4.1.2.2 体型大小和占据时长对争斗行为的影响
        4.1.3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亲缘关系对雌蜂产卵期争斗行为的影响
        4.2.1.1 雌蜂关系和占据寄主时长对争斗的影响
        4.2.1.2 争斗行为对子代适合度的影响
        4.2.2 体型大小对雌蜂产卵期争斗行为的影响
        4.2.2.1 体型大小对争斗的影响
        4.2.2.2 争斗行为对子代适合度的影响
    4.3 讨论
全文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全文主要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杨十斑吉丁幼虫繁殖三种肿腿蜂能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接蜂方法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龄期幼虫对3种肿腿蜂的繁殖能力影响
    2.2 不同接蜂比例条件下繁蜂效果比较
3 小结与讨论

(6)球孢白僵菌和绿僵菌对日本双棘长蠹致病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致病力测定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温度球孢白僵菌和绿僵菌对日本双棘长蠹的致病力
    2.2 不同湿度下球孢白僵菌和绿僵菌对日本双棘长蠹的致病力
    2.3 不同浓度下球孢白僵菌和绿僵菌对日本双棘长蠹的致病力
    2.4 温湿度双变量条件下球孢白僵菌和绿僵菌僵虫率
3 结论与讨论

(7)基于Maxent和GARP模型的日本双棘长蠹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物种分布点
    1.2 环境变量的选取
    1.3 生态位模型以及参数设定
    1.4 国槐的分布
2 结果
3 讨论
    3.1 日本双棘长蠹的区系分析
    3.2 日本双棘长蠹的种群扩张
    3.3 日本双棘长蠹的潜在分布

(8)管氏肿腿蜂防治松墨天牛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管氏肿腿蜂的研究现状
    1.1 管氏肿腿蜂的特性
    1.2 管氏肿腿蜂的人工繁育
    1.3 管氏肿腿蜂的应用
2 管氏肿腿蜂防治松墨天牛的研究进展
    2.1 管氏肿腿蜂的释放技术
        2.1.1 放蜂方法。
        2.1.2 放蜂时间。
        2.1.3 放蜂量。
        2.1.4 成蜂的贮存。
    2.2 防治松墨天牛的效果
    2.3 管氏肿腿蜂应用存在的问题
3 展望

(9)管氏肿腿蜂产业化繁蜂参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肿腿蜂的种类和分布
    1.2 管氏肿腿蜂的生物学特性
    1.3 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1.4 生物防治上的应用
    1.5 管氏肿腿蜂人工繁殖技术上待解决的问题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蜂种和繁蜂寄主来源
    2.2 繁蜂设备
    2.3 实验方法
    2.4 技术路线
    2.5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青杨天牛幼虫与种蜂量对繁蜂效果的影响
    3.2 成蜂贮藏时间对繁蜂效果的影响
    3.3 复壮蜂与对照蜂的繁蜂效果比较
    3.4 茧贮藏时间对繁蜂效果的影响
    3.5 近亲繁殖对繁蜂效果的影响
    3.6 有翅雌蜂与无翅雌蜂的繁蜂效果比较
4 结论
    4.1 青杨天牛幼虫与种蜂量对繁蜂效果的影响
    4.2 成蜂贮藏时间对繁蜂效果的影响
    4.3 复壮蜂与对照蜂的繁蜂效果比较
    4.4 茧贮藏时间对繁蜂效果的影响
    4.5 近亲繁殖对繁蜂效果的影响
    4.6 有翅雌蜂与无翅雌蜂的繁蜂效果比较
附图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博硕士学位论文同意发表声明

四、二齿茎长蠹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日本双棘长蠹危害及综合防治[J]. 许永娟,许晓娟. 陕西林业科技, 2019(05)
  • [2]中国特有的林木钻蛀性害虫天敌中华甲虫蒲螨的特征特性及应用前景[J]. 祝秀丽,潘杰,胡帅,邵沛泽,谌运清,付茂强,温俊宝. 现代农业科技, 2017(24)
  • [3]北京房山地区甜柿品种引进试验及栽培技术推广[J]. 张伟,赵志荣,康岩竹. 中国园艺文摘, 2017(07)
  • [4]管氏肿腿蜂雌蜂间针对寄主的争斗行为研究[D]. 周冰颖. 南京农业大学, 2017
  • [5]杨十斑吉丁幼虫繁殖三种肿腿蜂能力的研究[J]. 牛春林,张福海,陈刘生. 湖北农业科学, 2015(01)
  • [6]球孢白僵菌和绿僵菌对日本双棘长蠹致病力的研究[J]. 刘晨,谢晓,陈易彤,丁嘉文,朱耿平,刘强. 环境昆虫学报, 2014(05)
  • [7]基于Maxent和GARP模型的日本双棘长蠹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分析[J]. 朱耿平,刘晨,李敏,刘强. 昆虫学报, 2014(05)
  • [8]管氏肿腿蜂防治松墨天牛研究进展[J]. 卢红,蔡东章,付觉民,马向阳,杨涛,刘浩. 现代农业科技, 2013(09)
  • [9]管氏肿腿蜂产业化繁蜂参数的研究[D]. 周娜. 北京林业大学, 2006(02)
  • [10]二齿茎长蠹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J]. 刘海清,徐关印. 现代农业科技, 2006(02)

标签:;  ;  ;  ;  

网柄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