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体质特征研究

中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体质特征研究

一、中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体型特征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奚冰青[1](2021)在《不同比赛回合及结果的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技战术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跆拳道比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体能、心理、规则和外界环境等,但是,对最终比赛的获胜起决定性作用是技术与战术能力。随着跆拳道项目的不断发展,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作为跆拳道世界三大赛事之一的跆拳道世界锦标赛,参赛运动员水平较高,赛事影响范围广。因此,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录像观察法等方法对2019年跆拳道世锦赛男子跆拳道运动员55场比赛进行统计分析,分别从技术、战术、站位、步法、攻击部位、击打效果六个方面出发,探讨不同比赛回合及结果下,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技战术的差异,为日后我国男子跆拳道运动员训练和备赛中提供决策参考。通过研究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技术方面,运动员主要以横踢和侧踢为主,男子小级别赢者侧踢使用次数较多,在第二回合和第三回合与输者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男子中级别赢者第一回合侧踢运用较多,第三回合侧踢使用次数较少,输者运动员侧踢使用率呈下降趋势;男子大级别赢者的侧踢使用次数第三回合运用多于输者。(2)战术方面,男子小级别赢者进攻次数和使用率高于输者,特别是第一回合和第三回合;男子中级别赢者第三回合进攻使用率低。(3)站位方面,小中大级别赢者均以开式站位为主,小级别运动员站位主要以左势开式、左势闭式和右势开式为主,运用不够全面。(4)步法运用方面,小中大级别运动员主要以后退步和前进步为主,除后退步和前进步外,小级别赢者较常运用撤步;中大级别赢者较常运用跳换步和撤步。(5)攻击部位方面,男子小中大级别赢者第一回合和第二回合击头意识比输者强,输者第三回合击头意识比赢者强。(6)击打效果方面,男子小级别赢者第一回合完全击中次数最高,击打效果较好;男子中大级别赢者第三回合完全击中次数最高,击打效果较好。输者在第三回合未击中次数最低,击打效果较差。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技术方面,运动员应在加强基础技术训练的同时,提高技术的有效性,特别是不利于自己局势或追分阶段,加强转身技术的有效性。(2)战术方面,加强进攻与防守战术的运用,做到灵活自如运用步法且与攻防有机结合。(3)站位方面,在平常训练中加强左、右站位的练习,打破运动员习惯性站位情况,使运动员具备较为全面的站位。(4)步法方面,加强基础步法与步法结合腿法的练习,尤其是进攻与防守的步法。(5)攻击部位方面,在保证击腹成功率的基础上,加强击头技战术的运用并提高成功率。(6)击打效果方面,教练员应加强运动员的基础体能与专项体能,提高运动员击打的准确性和力度值。

吴国栋[2](2020)在《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诊断研究》文中提出新规则以综合优势作为评定胜负的依据,突出拳击运动强对抗的本质,从而对拳击运动员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与欧美拳击强国相比,我国男子拳击运动整体实力存在较大的差距,体能上尤为突出。补偿我国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上的短板,缩短与世界男子拳击强队的差距,是提升比赛能力的首要任务。因此,通过对新规则下拳击比赛变化特点以及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特征的深入研究,可为我国男子拳击体能训练树立科学、明确的指导思想,把握正确的训练方向,科学安排体能训练负荷并合理运用训练手段与方法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建立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评价体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运动员体能水平诊断,可加深对我国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特征的认识,了解制约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对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进行个体态势与差距诊断,定量认识每名运动员体能总体发展水平与期望值差距,提高拳击体能训练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本文以新规则下拳击比赛变化对运动员体能水平的影响为切入点,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专家调查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分析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特征;其次,通过筛选典型体能评价指标、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建立评价标准三个步骤,构建轻量级别、中量级别和重量级别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评价体系;最后,通过建立体能各级指标的优、劣势临界值和目标挑战模型,完善拳击运动体能训练理论,为定量评估不同体重级别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新规则下拳击比赛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1)比赛中场上运动变化:“重拳技术和围绳防守战术运用次数明显增多,有效进攻时间更多,持续交手时间更长,交手密度增大,肢体关键性技术动作运用增多,对抗强度更大”;2)制胜特征中的制胜依据变化:“比赛能力更加全面”;制胜因素变化:“快、全、控、准、重、变,其中重是新的制胜因素”;制胜策略变化:“进攻、防守积极主动,重拳突破,敢于中近距离的强对抗,不轻敌、不气馁、全力以赴”;3)技术运用变化:“技术运用更全面、组合拳使用频率更高、直拳技术更简洁有效、攻防技术转化节奏更快”。(2)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特征主要表现为:健将组运动员体能各项指标值均优于一级组运动员。不同体重级别中,不同体重级别运动员在长度、围度和充实度指标上具有明显的形态特征;重量级别运动员具有明显的无氧和有氧工作能力弱、力量强、柔韧性好的特征;轻量级别和中量级别运动员具有明显的专项耐力和协调灵敏强的特征。与国外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相比,我国运动员在体脂率、最大摄氧量、击打力量、反应速度以及柔韧性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建议教练员进行有针对性地减脂、耐力、力量、速度和柔韧性训练。(3)通过初选、专家筛选和统计学筛选,最终确定以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3个维度的17项典型性体能评价指标组成的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确定了运动员体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根据体育测量与评价原理制定了三个体重级别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的体能评分标准和等级评价标准,评分标准经回代检验显示能够很好地反映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的实际水平,具有较好的评价效果。(4)通过对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评价指标权重的分析,发现三个体重级别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的体能共性特征:运动素质是影响体能水平的核心因素;围度指标是身体形态的核心指标;无氧、有氧指标是身体机能的核心指标;力量和速度是运动素质的核心指标,其中力量随着体重级别的增加而递增。建议在体能训练中将上述核心指标作为训练的主要内容。(5)以第一阶段149名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典型性体能评价指标数据为基础,建立体能各级指标的优、劣势临界值和目标挑战模型,并对第二阶段25名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进行了个体态势诊断和差距诊断,结果表明: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上整体差距较大;柔韧性素质弱是三个体重级别运动员的共性问题;出拳距离、负荷适应和恢复能力、激素水平、柔韧性素质较弱是中量级别运动员的共性问题;专项耐力和柔韧性素质较弱是重量级别运动员的共性问题,较好地反映运动员体能实际水平,说明所建立的优、劣临界值和目标挑战模型具备科学性和准确性,建议在训练实践中投入使用。

韩玲[3](2020)在《跆拳道新规则下训练备战调控的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跆拳道规则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自1973年世界跆拳道联盟成立以来,47年来跆拳道竞技规则变化次数达二十多次。竞赛规则修订的核心理念是使比赛更加激烈、精彩;使胜负更加公平、公正;使操作更加简便、易行。随着跆拳道竞赛规则的修订,新规则的实施,对跆拳道比赛中运动员技术的运用产生一定的影响,也对跆拳道技术训练提出更高的要求。新规则的变化必然会对技战术产生一定的影响,运动员如何合理的运用新规则,才能在比赛中取得骄人的成绩。新规则为教练员为运动员合理制定训练计划提供科学依据。运用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观察法。以山东省跆拳道队员晋**、焦**、马**、潘*四名优秀运动员参加2016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和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的比赛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修改后的新规则增加了躯干得分,对“抓和推对方运动员”、“提膝阻碍”等犯规系行为判罚更加严格,以此鼓励进攻,保证比赛的公平性和公开性,从而增加了比赛的观赏性,新规则对“推+踢”行为的允许,使得运动员可以大胆的近距离进攻,和原来规则相比增加了进攻的连续性。2.进攻中运动员运用前腿横踢技术比较多,加强运动员的反击、迎击和连续得分的成功率,在平时的训练中教练员要注重运动员体能和专项身体素质的训练,跆拳道比赛中体能是运动员获胜的关键,训练中教练应该注意增加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内容,增加运动员平时训练的体能储备,以此提高运动员取胜的机会。3.新规则下跆拳道的战术表现出进攻战术为主,迎击战术为辅的特点。得分手段主要是进攻战术。体现在成功率上,反击战术成功率低于进攻战术的成功率,一名优秀运动员在具备较高的进攻能力的同时,不能忽略反击战术的重要性,在得分的成功率方面,反击战术还是具有着一定的优势。此外,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一定是具备攻防结合、有进有退的战略头脑,可以适时的选择恰当的攻防方式,这是每一名运动员应该努力的方向。4.新规则下,运动员要不断提高对规则的把握,在训练备战过程中结合新规则进行针对性更高的适应性训练,同时要求运动员不仅要学会透彻理解新规则更要学会如何利用规则,利用规则在结合自身的技术特点来训练,以期发挥出最佳的运动水平。

何渊[4](2020)在《上海市青少年男子竞技跆拳道与武术散打运动员身体形态与运动素质的比较研究 ——以上体竞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随着各国运动训练水平的提高,运动员之间的技战术水平也日益趋近,因此,想要进一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发展运动员的体能就成为一条必经之路。竞技跆拳道与武术散打同属于技能主导类中的同场对抗性亚类,对于同场对抗性项目来讲,体能和运动技术是最主要的竞技能力要素,是衡量对抗性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高低的重要元素。身体形态与运动素质是体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也有重要影响。竞技跆拳道与武术散打项目在比赛时间、技战术特征、运动素质特征、身体形态特征等有很多共同之处。目的:通过运动员身体形态、坐位体前屈、垂直纵跳、T型跑、深蹲最大力量、卧推最大力量、引体向上、三十米计时跑、背肌耐力、腹肌耐力、YOYO跑项目的测试成绩,并结合各自的项目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两项目大级别与小级别运动员身体形态与运动素质的特征差异、项目间总体与总体、大级别与大级别、小级别与小级别运动员身体形态与运动素质之间的特征差异。方法:1、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竞技跆拳道”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所有年份,一共有482篇文献;以“武术散打”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所有年份,一共有2635篇文献;以“跆拳道”为主题词并包含“身体形态”检索时间为所有年份一共有50篇文献;以“跆拳道”为主题词并包含“运动素质”检索时间为所有年份一共有60篇文献;以“散打”为主题词并包含“身体形态”检索时间为所有年份一共有40篇文献;以“散打”为主题词并包含“运动素质”检索时间为所有年份一共有26篇文献。在Elsevier数据库以competitive taekwondo为关键词检索时间为所有年份一共有167篇文献;以Sanda为关键词检索时间为所有年份一共有6732篇文献。在研究过程中阅读相关的文献,并进行统计、整理、归纳分析,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2、测试法分别对竞技跆拳道和武术散打运动员进行基础体能测试,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指距、坐高、上肢长度、下肢长度、小腿长、跟腱长、坐位体前屈、垂直纵跳、T型跑、30m冲刺、卧推1RM测试、深蹲1RM测试、引体向上、背肌耐力、腹肌耐力和YOYO跑测试)。3、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别对跆拳道运动员和散打运动员的各项测试成绩进行正太检验,看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如果符合正态分布则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对两项目小级别与大级别、项目与项目间的总体运动员、小级别运动员、大级别运动员的测试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M、T、P值进行分析,如果不符合正太分布则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为显着水平。结果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M±SD)。基于以上三种方法,以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育学校,武术散打队17名青少年男子运动员、竞技跆拳道队17名青少年男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两项目身体形态与运动素质的特征研究。结果:身体形态:1、总体比较,两项目小级别与大级别运动员的身高、指距、坐高、上肢长、下肢长、小腿长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BMI、跟腱长有显着性差异(P<0.05)。2、项目与项目比较,青少年男子竞技跆拳道与武术散打运动员的BMI、坐高、上肢长、下肢长有显着性的差异(P<0.05),身高、指距、小腿长、跟腱长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3、项目间同级别运动员的比较,小级别竞技跆拳道与小级别武术散打运动员的BMI、身高、指距、上肢长、小腿长、跟腱长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坐高、下肢长有显着性差异;大级别竞技跆拳道与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身高、指距、下肢长、跟腱长没有显着性差异,BMI、坐高、上肢长、小腿长有显着性差异(P<0.05)。运动素质:1、总体比较,两项目小级别与大级别运动员的柔韧素质、速度素质、灵敏素质、下肢相对力量、上肢相对力量、下肢爆发力、上肢耐力、背肌耐力、腹肌耐力、有氧耐力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下肢最大力量、上肢最大力量有显着性差异(P<0.05)。2、项目与项目比较,青少年男子竞技跆拳道与武术散打运动员的柔韧素质、速度素质、灵敏素质、下肢相对力量、下肢爆发力、背肌耐力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下肢最大力量、上肢最大力量、上肢相对力量、上肢肌肉耐力、腹肌耐力、有氧耐力有显着性差异(P<0.05)。3、项目间同级别运动员的比较,小级别竞技跆拳道与小级别武术散打运动员的灵敏素质、背肌耐力、腹肌耐力、有氧耐力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柔韧素质、速度素质、下肢最大力量、下肢相对力量、上肢最大力量、上肢相对力量、上肢肌肉耐力有显着性差异(P<0.05);大级别竞技跆拳道与大级别武术散打运动员的柔韧素质、灵敏素质、下肢最大力量、下肢相对力量、下肢爆发力、背肌耐力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速度素质、上肢最大力量、上肢相对力量、上肢肌肉耐力、腹肌耐力、有氧耐力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总体比较,大级别运动员的BMI大于小级别运动员。2、项目比较,竞技跆拳道运动员上肢长、下肢长显着大于武术散打运动员,BMI小于武术散打运动员。3、项目间同级别运动员的比较,小级别竞技跆拳道运动员坐高、下肢长显着大于小级别武术散打运动员,大级别竞技跆拳道运动员BMI、坐高显着小于大级别武术散打运动员,上肢长、小腿长显着大于大级别武术散打运动员。4、总体比较,两项目小级别与大级别运动员的柔韧素质、速度素质、灵敏素质、下肢相对力量、上肢相对力量、下肢爆发力、上肢耐力、背肌耐力、腹肌耐力、有氧耐力没有显着性差异,大级别运动员下肢最大力量、上肢最大力量显着优于小级别运动员。5、项目与项目比较,武术散打运动员下肢最大力量、上肢最大力量、上肢相对力量、上肢肌肉耐力、腹肌耐力显着优于竞技跆拳道运动员。6、项目间同级别运动员的比较,小级别竞技跆拳道运动员的柔韧素质显着优于小级别武术散打运动员,小级别武术散打运动员的速度素质、下肢最大力量、下肢相对力量、上肢最大力量、上肢相对力量、下肢爆发力显着优于小级别竞技跆拳道运动员;大级别竞技跆拳道运动员的速度素质显着优于大级别武术散打运动员,大级别武术散打运动员的上肢最大力量、上肢相对力量、上肢肌肉耐力、腹肌耐力、有氧耐力显着优于大级别竞技跆拳道运动员。

方涛[5](2020)在《我国男子68kg级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技战术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竞技跆拳道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全国跆拳道运动员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而其中68kg级这一级别的更是竞争最激烈的级别之一,本文选取2019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系列赛(第一站)男子68kg级优秀运动员所有比赛视频为研究对象,此级别的优秀运动员的技战术使用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在全国范围内也可以称为是教科书级别的。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是为了找到优秀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的规律和得分特点。让具有优势的技战术继续保持,并不断加强,将发现的缺点与不足在今后训练中得到增强,弥补自身技战术缺陷,同时确定优秀运动员与其对手的具体差距所在,以便成绩不佳的运动员在自身弱项方面从训练中得到针对性加强。为帮助我国跆拳道运动员更接近世界水平做出一些贡献。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文献与论文着作,运用录像分析法对比赛视频进行研究,运用数据统计法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归纳总结与分析,对比优秀运动员与对手运动员之间存在的差距,研究结论:1.优秀运动员将前横踢、后横踢、侧踢作为自己在比赛中的最常用的三种技术,旋转技术和勾踢使用较少,得分能力较弱,优秀运动员善于运用后横踢技术得分,在所有技术中下劈技术成功率在最高。2.优秀运动员使用左势开式站位最多,在右势开式站位下得分最多。其中左势开式时的下劈,右势开、闭式中的推踢,右势闭式下的前横踢,左、右开式中的直拳都是得分能力弱的技术。3.优秀运动员进攻战术使用最多,属于进攻型选手,进攻战术所占得分比例也最高,所有战术中反击战术成功率最高。4.优秀运动员进攻时后踢成功率较低,反击时直拳使用不合理,迎击时下劈成功率较低,防守时最常使用前横踢、后横踢和侧踢,对峙时只使用过前横踢、推踢和侧踢。5.战术成功率的显着性差异主要发生在进攻和反击这两种战术中。这表明对手运动员的进攻战术和反击战术的成功率距离优秀运动员有着不小的差距。

王冬君[6](2020)在《新规则下男子跆拳道不同级别不同时段有效得分与技术使用对比分析 ——以2019年世锦赛为例》文中提出规则的变动必然会影响技术的发展。体育竞赛规则是比赛的标杆,忽视规则的重要性,必然会带来不良影响。此次新规则的修改针对比赛技术得分分值与犯规行为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我们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比赛得分是评价比赛技术运用的唯一标准,对2019年世锦赛男子跆拳道不同级别不同时段有效得分手段进行对比分析与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到规则修改后世界男子高水平运动员得分技术运用趋势。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对不同时段与不同级别男子运动员主要得分技术与有效得分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当前男子跆拳道项目不同时段有效得分特征与主要得分技术的运用。通过研究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新规则下男子跆拳道运动员同一级别不同时段中,小级别运动员有效得分持续下降,变化幅度明显,对2分分值与3分分值影响较大;中级别运动员有效得分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变化幅度小;大级别运动员有效得分表现出持续上升的变化特征,各分值变化幅度大。(2)新规则下男子跆拳道运动员同一时段不同级别中,开局时段小级别运动员有效得分占主导地位;中间时段中各级别有效得分相近;最后时段中大级别运动员有效得分占主导地位。(3)新规则下不同级别运动员技术运用中,级别运动员不同时段以高位横踢技术与下劈技术为主;中级别运动员以横踢技术为主;大级别运动员以横踢技术与下劈技术为主。(4)新规则下不同技术有效得分能力中,横踢技术与下劈技术有效得分能力最佳,直拳技术有效得分能力较佳,侧踢技术有效得分能力较差。

蔡孟彪[7](2020)在《我国优秀男子空手道组手运动员体能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空手道运动经过不断发展成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以后,世界各国的投入纷纷加大,使得该项目的竞争更加激烈。我国空手道运动起步较晚,男子空手道组手项目在备战东京奥运会期间成绩不够理想,体能不足是重要的制约因素之一,对组手运动员体能特征的研究是解决其体能问题的突破口。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以项群理论、运动训练理论等为指导,结合对国内空手道教练员、裁判员等的调查,以及对我国17名优秀男子空手道组手运动员的测试,就优秀男子空手道组手运动员的体能特征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研究旨在构建一套相对完整、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优秀男子空手道组手运动员体能评价体系,为我国优秀男子空手道组手运动员体能发展水平的定量评估提供可以借鉴的标准,开展对我国优秀男子空手道组手运动员体能水平的诊断与评价,了解运动员在体能发展水平上的优势及不足,为今后的体能训练提供指导作用。通过研究得到如下基本结论:1、我国优秀男子空手道组手运动员身材高大,四肢修长,指距长于身高,肩较宽,上臂围度较大,腰臀比例合理,脂肪占比小,身体充实。2、我国优秀男子空手道组手运动员具有较强的动作反应速度,具有快速启动速度、动作速度和准确把握空间感的移动速度,能控制好力度同时快速准确的击打目标,协调灵敏、核心力量素质突出,专项耐力强。3、我国优秀男子空手道组手运动员的无氧代谢能力强,有氧代谢能力较好,最大摄氧量的利用率高,乳酸消除速度较快,恢复能力强。4、采用文献检索与专家访谈、德尔菲法、因子分析法等方法,构建了我国优秀男子空手道组手运动员体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体能结构的评价模型,包括身体形态、运动素质和身体机能等3个要素、共10个公因子,明确了不同要素和公因子的权重,制定了与之相配套的评分标准与评级标准。5、本研究所构建的体能评价体系,能够直观、清晰且较为科学地评价优秀男子空手道组手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了解每名运动员体能结构的优势,反映出优秀男子空手道组手运动员体能水平的共性特征,实现对运动员体能的有效诊断和评估,其结果可以作为我国优秀男子空手道组手运动员体能特征的参考。

付玮宜[8](2020)在《新规则下世界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技术运用分析 ——基于2017年与2019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的比较分析》文中提出世界跆拳道锦标赛作为跆拳道项目的最高赛事,在比赛中技术的灵活运用决定着竞赛结果的胜负,优秀运动员技术的使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技术的使用受限于竞赛规则,规则的不断修正与完善促使项目不断发展,更使得跆拳道在世界体育项目中倍受瞩目。因此结合规则对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技术动作进行统计与研究,从而了解两届跆拳道世锦赛依据规则展现出的最新技术体系。本论文主要以文献资料、录像分析、数理统计、专家访谈和比较分析等科研方法重点对2017年和2019年跆拳道世界锦标赛优秀男子运动员比赛技术运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数据分别对整体技术、不同分值以及每个级别技术都进行解析和深入研究,试图探求与发现技术运用的演变和发展趋势。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对比2017年跆拳道世锦赛竞赛规则,2019年世锦赛竞赛规则变动最大的就是增加了旋转技术有效击打的分值,使旋转技术的使用次数及得分率有明显上升,腿法多样性以及比赛观赏性提高。此外,伴随着“推+踢”技术的成熟,在比赛中出现的推人、抓人或搂抱等犯规行为下降,比赛连续性增强。2、对比2017年跆拳道世锦赛整体技术,在2019年世锦赛整体中,运动员拳法技术使用次数、成功次数和得分率均显着提升,近距离拳法衔接腿法的使用更加熟练,裁判员对拳法击打的认可度有所提高。3、对比2017年和2019年跆拳道世锦赛不同分值技术运用,一分技术的使用率大幅度提升,两分技术和三分技术的使用有所下降,四分技术的使用显着提高。4、对比2017年和2019年跆拳道世锦赛各项技术使用情况,则在2019年世锦赛赛事中使用次数均有所提升的技术为横踢、侧踢、拳、下劈、后踢、后旋踢、双飞;而反向技术旋风踢和前横踢技术的使用率降低,其中前横踢技术使用下降显着。5、对比两届男子跆拳道世锦赛的不同级别的技术,小级别运动员技术的有效得分率明显增高,无效的腿法使用次数越来越少,规则中旋转技术分值有所增加,但中级别仍然对横踢技术情有独钟,相对于其他技术前横踢在大级别中使用率最高,得分率最高的是下劈技术。

蒋洁莹[9](2019)在《湖南省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体能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竞技跆拳道规则的改变,电子护具的普及,体能对运动员的影响日益增大,对跆拳道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练员也开始对运动员的科学化体能训练产生重视。通过对湖南省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体能特征的分析,让教练员更好的了解运动员的体能特点,在把控体能训练上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使湖南省跆拳道运动员通过科学化训练使其竞技能力达到更高的水平,在日趋激烈的比赛中取得成功。本研究以湖南省跆拳道专业队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使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测量法与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湖南省跆拳道运动员体能特征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确定了湖南省高水平跆拳道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测试体系:八项运动素质指标:15 s仰卧举腿、100m跑、四百米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十二分钟跑、伊利诺斯灵敏跑、三十秒变向后横踢;五项身体形态指标:身高、小腿长、马氏躯干腿长指数、体脂百分比、身高体重值和四项生理机能指标血红蛋白、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指数和血乳酸。2.在运动素质方面,湖南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各个级别的男女运动员的运动素质水平都较高,各项运动素质指标的表现与运动级别的特点有一定的相关性。男子健将级与国家一级运动员在力量素质、有氧耐力、速度耐力、灵敏素质、下肢爆发力上要显着优于国家二级运动员,速度素质和专项素质根据水平不同,呈正相关,即水平越高速度素质和专项素质成绩越好;女子健将级与国家一级运动员在力量素质、速度素质、下肢爆发力和专项素质上要显着优于国家二级运动员,有氧耐力、速度耐力和灵敏素质根据水平不同,呈正相关,即水平越高速度素质和专项素质成绩越好。3.在身体形态方面,男子和女子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根据级别呈阶梯式变化,级别越高,身高、小腿长、体脂百分比、身高体重值越高,腿身比例均属于长腿型。从不同水平的跆拳道运动员体型对比情况来看,男子健将级与国家一级运动员的躯干腿长比值要比国家二级运动员更具优势;女子体脂百分比根据水平的提升呈现出负相关,即水平越高体脂百分比越低。4.在生理机能方面,男女运动员表现为无氧和有氧代谢能力强,激素水平高,机体恢复能力强。水平越高的运动员的身体更能适应负荷,运动后恢复更快,有助于缩短比赛恢复时间,提高运动效率、恢复速度,保持良好的竞技和训练状态。5.本研究所分析的湖南省高水平跆拳道运动员体能特征,反映出不同级别跆拳道运动员在体能发展水平上存在的特征和问题;同时,本研究分析的不同级别高水平跆拳道运动员在运动素质、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方面的特征可以对个体运动员在体能发展水平上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提供具体的分析。

朱世琦[10](2019)在《2017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男子决赛运动员前腿技术运用效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2017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男子决赛运动员前腿技术在比赛中运用的效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选取2017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16名男子决赛运动员的8场比赛录像进行观察,目的是将比赛中运动员采用的前腿技术进行统计与分析,旨在发现世界优秀跆拳道运动员们目前前腿技术在比赛中得分情况和前腿技术的使用趋势,为总结出针对优势的前腿得分技术所应采取的专门针对性的防守和反击的得分的技术,从而进一步为今后我国男子选手备战世锦赛以及即将来临的东京奥运会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研究结果显示:本次比赛中运动员们各种基本技术运用次数高低排列顺序为前腿横踢、后腿横踢、前腿侧踢、前腿下劈、前腿勾踢、后腿下劈、直拳、后踢、前腿双飞踢、后旋踢,其它基本技术使用次数较低。男子各个级别运动员比赛中前腿横踢技术的使用率和得分率均是最高,是本次世锦赛中运动员们主要的得分技术,其他前腿得分技术使用的数量和种类不一,发展较不均衡。小级别比赛中旋转腿法技术以及击头腿法技术运用较多,中级别、大级别运动员旋转、击头技术使用率仍处于较低的状态,使用率有待提升。本届世锦赛男子跆拳道运动员腿法技术应用种类单一问题仍然存在。前腿技术得分的高低与比赛胜负之间存在着较明显的相关关系,运动员比赛中前腿技术得分越多,比赛获胜的可能性越大,大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本次世锦赛比赛中8个级别跆拳道运动员在前腿腿法技术运用上小、中、大三个级别间存在部分的差异,这主要在于不同体重级别运动员赛中腿法使用不同有关。前腿腿法技术运用的得分率上小、中、大级别间也存在有差异,原因可能是新规则的改变下对不同级别运动员在比赛中体能技能以及战术的安排上不同有关。

二、中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体型特征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体型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比赛回合及结果的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技战术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跆拳道技战术研究现状
        2.1.1 跆拳道技术的研究现状
        2.1.2 跆拳道战术的研究现状
    2.2 影响跆拳道运动员技战术因素的研究现状
        2.2.1 体能
        2.2.2 心理
        2.2.3 性别
        2.2.4 年龄
        2.2.5 规则与电子护具的使用
    2.3 比赛回合、比赛结果与跆拳道运动员技战术的关系研究
        2.3.1 比赛回合与跆拳道运动员技战术的关系研究
        2.3.2 比赛结果与跆拳道运动员技战术的关系研究
    2.4 展望
3.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比赛基本情况介绍
        3.1.2 本研究运动员基本情况介绍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录像观察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对比分析法
4.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比赛回合及结果的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技术运用比较分析
        4.1.1 小级别运动员技术运用比较分析
        4.1.2 中级别运动员技术运用比较分析
        4.1.3 大级别运动员技术运用比较分析
    4.2 不同比赛回合及结果的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战术运用比较分析
        4.2.1 小级别运动员战术运用比较分析
        4.2.2 中级别运动员战术运用比较分析
        4.2.3 大级别运动员战术运用比较分析
    4.3 不同比赛回合及结果的男子跆拳道运动员站位运用比较分析
        4.3.1 小级别运动员站位运用比较分析
        4.3.2 中级别运动员站位运用比较分析
        4.3.3 大级别运动员站位运用比较分析
    4.4 不同比赛回合及结果的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步法运用比较分析
        4.4.1 小级别运动员步法运用比较分析
        4.4.2 中级别运动员步法运用比较分析
        4.4.3 大级别运动员步法运用比较分析
    4.5 不同比赛回合及结果的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攻击部位运用比较分析
        4.5.1 小级别运动员攻击部位运用比较分析
        4.5.2 中级别运动员攻击部位运用比较分析
        4.5.3 大级别运动员攻击部位运用比较分析
    4.6 不同比赛回合及结果的男子跆拳道运动员击打效果运用比较分析
        4.6.1 小级别运动员击打效果运用比较分析
        4.6.2 中级别运动员击打效果运用比较分析
        4.6.3 大级别运动员击打效果运用比较分析
5.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2)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体能概念界定
        2.1.2 拳击体能概念界定
    2.2 拳击运动员体能指标的研究
        2.2.1 身体形态指标的研究
        2.2.2 身体机能指标的研究
        2.2.3 运动素质指标的研究
    2.3 运动员体能评价与诊断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德尔菲法
        3.2.5 测试法
        3.2.6 逻辑分析法
        3.2.7 数理统计法
    3.3 研究主要内容
    3.4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3.4.1 研究重点
        3.4.2 研究难点
        3.4.3 研究创新点
    3.5 研究的技术路线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新规则下拳击比赛变化特点分析
        4.1.1 比赛中场上运动变化特点分析
        4.1.2 拳击项目制胜特征变化特点分析
        4.1.3 技术运用变化特点分析
        4.1.4 小结
    4.2 新规则下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特征研究
        4.2.1 身体形态特征
        4.2.2 身体机能特征
        4.2.3 运动素质特征
        4.2.4 小结
    4.3 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评价体系的构建
        4.3.1 构建体能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
        4.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3.3 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4.3.4 评价标准的建立与评价
        4.3.5 评价标准的回代检验
        4.3.6 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结构模型的构建
        4.3.7 小结
5 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水平诊断
    5.1 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诊断方法
        5.1.1 个体态势诊断-雷达分析法
        5.1.2 差距诊断-目标挑战模型法
    5.2 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及学习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3)跆拳道新规则下训练备战调控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2.3 选题的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跆拳道
        2.1.2 规则
        2.1.3 跆拳道基本技术的研究
        2.1.4 跆拳道基本战术的研究
    2.2 国内研究
    2.3 关于规则变化与制胜关系的研究
    2.4 研究评述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录像分析法
        3.2.3 数理统法
        3.2.4 逻辑分析法
        3.2.5 专家访谈法
    3.3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3.3.1 研究重点
        3.3.2 研究难点
        3.3.3 研究创新点
4 结果与分析
    4.1 新规则的具体体现及理论意义
    4.2 跆拳道规则变化的解析
        4.2.1 2016年和2017年规则变化理论解析
    4.3 规则变化后四名运动员技术应用理论解析
        4.3.1 旧规则四名运动员各项技术应用分析
        4.3.2 新规则四名运动员各项技术应用统计表
    4.4 2016年和2017年四名运动员得分情况对比分析
    4.5 2016年和2017年四名运动员战术应用对比分析
        4.5.1 两届比赛四名运动员战术运用对比分析
        4.5.2 两届比赛四名运动员战术使用成功率的分析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4)上海市青少年男子竞技跆拳道与武术散打运动员身体形态与运动素质的比较研究 ——以上体竞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概述
    2.2 项目特征
        2.2.1 比赛规则与时间
        2.2.2 供能特征
        2.2.3 技战术特征
        2.2.4 运动素质特征
        2.2.5 身体形态特征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测试法
        3.2.3 数理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青少年男子竞技跆拳道与武术散打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分析
    4.2 青少年男子竞技跆拳道与武术散打运动员柔韧素质特征分析
    4.3 青少年男子竞技跆拳道与武术散打运动员速度素质特征分析
    4.4 青少年男子竞技跆拳道与武术散打运动员灵敏素质特征分析
    4.5 青少年男子竞技跆拳道与武术散打运动员力量素质特征分析
    4.6 青少年男子竞技跆拳道与武术散打运动员耐力素质特征分析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我国男子68kg级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技战术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目的
    1.3 选题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跆拳道技术”
    2.2 关于“跆拳道战术”
    2.3 关于对男子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的研究现状
    2.4 关于对男子68kg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的研究现状
    2.5 关于对我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赵帅在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的研究现状
    2.6 关于采用电子护具后跆拳道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的研究
    2.7 关于使用新规则后在比赛中技战术发展趋势的研究
    2.8 关于场地变化对比赛中跆拳道技战术运用影响的研究
    2.9 关于跆拳道技战术训练方法的研究
    2.10 文献小结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观察对象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资料法
        3.3.2 录像分析法
        3.3.3 数据统计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战术及站位情况分析
        4.1.1 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基本得分技术情况分析
        4.1.2 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总体站位的情况分析
        4.1.3 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不同站位时基本得分技术情况分析
        4.1.4 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总体战术的情况分析
        4.1.5 优秀运动员在比赛中不同战术时基本得分技术情况分析
    4.2 优秀运动员与对手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战术对比
        4.2.1 优秀运动员与对手运动员在比赛中总体战术情况对比
        4.2.2 优秀运动员与对手运动员在比赛中总体技术情况对比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2019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系列赛(第一站)男子68kg级对阵表

(6)新规则下男子跆拳道不同级别不同时段有效得分与技术使用对比分析 ——以2019年世锦赛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跆拳道得分技术概念界定
        1.3.2 相关定义的界定
        1.3.3 有效得分的评价定义
        1.3.4 不同时段的划分标准
        1.3.5 跆拳道级别划分标准
    1.4 研究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不同时段技术运用研究
        2.1.1 关于非跆拳道项目不同时段技术运用的研究
        2.1.2 关于跆拳道项目不同时段技术运用的研究
    2.2 关于技术得失分特征与评价效果研究
        2.2.1 关于非跆拳道项目技术得分特征研究
        2.2.2 关于得失分效果评价的研究
    2.3 关于跆拳道各方面的研究
        2.3.1 关于国内跆拳道技战术的研究
        2.3.2 关于跆拳道体能方面的研究
        2.3.3 关于跆拳道心理方面的研究
        2.3.4 关于国外对于跆拳道各方面研究
    2.4 文献小结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选手基本情况
        3.1.2 比赛基本情况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录像观察统计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对比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跆拳道新、旧竞赛规则的对比分析
        4.1.1 新规则修改背景
        4.1.2 新旧规则修改内容对比
    4.2 不同级别不同时段有效得分对比分析
        4.2.1 同一级别不同时段有效得分对比分析
        4.2.2 不同级别相同时段有效得分对比分析
    4.3 不同级别不同时段技术运用对比分析
        4.3.1 同一级别不同时段技术运用对比分析
        4.3.2 同一时段不同级别技术运用对比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部分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致谢

(7)我国优秀男子空手道组手运动员体能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中国男子空手道组手项目在备战东京奥运会期间成绩不理想
        1.1.2 体能不足是制约中国男子空手道组手项目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1.3 对空手道组手运动员体能特征的研究是解决其体能问题的突破口
        1.1.4 为武术散打运动员扩宽出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优秀空手道组手运动员、体能概念的界定
        1.3.2 关于空手道组手运动员体能结构划分的研究
        1.3.3 关于空手道组手运动员体能特征方面的研究
        1.3.4 关于同一项群运动项目体能特征方面的研究
        1.3.5 文献述评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德尔斐法
        2.2.4 测试法
        2.2.5 数理统计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空手道组手运动的项目特征分析
        3.1.1 竞赛规则特征
        3.1.2 项目供能特征
        3.1.3 技术动作特征
    3.2 我国优秀男子空手道组手运动员体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2.1 空手道组手运动员体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初选
        3.2.2 空手道组手运动员体能评价指标体系的复选
        3.2.3 空手道组手运动员体能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3.2.4 我国优秀男子空手道组手运动员体能结构模型的构建
    3.3 我国优秀男子空手道组手运动员体能综合评价标准的制定
        3.3.1 我国优秀男子空手道组手运动员体能评分标准的制定
        3.3.2 我国优秀男子空手道组手运动员体能评级标准的制定
    3.4 我国优秀男子空手道组手运动员体能特征水平的现状评价
        3.4.1 我国优秀男子空手道组手运动员体能水平的评分结果
        3.4.2 我国优秀男子空手道组手运动员体能水平的评级结果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个人简历

(8)新规则下世界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技术运用分析 ——基于2017年与2019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跆拳道技术的研究综述
        2.1.1 跆拳道技术的定义以及技术比赛中的应用
        2.1.2 跆拳道拳法技术的应用现状
        2.1.3 跆拳道不同分值技术的相关研究
        2.1.4 跆拳道各级别技术的相关研究
    2.2 跆拳道规则的研究综述
        2.2.1 规则的演变与技术的辩证关系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录像观察法
        3.2.3 数理统计法
        3.2.4 专家访谈法
        3.2.5 比较分析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2017年与2019年男子跆拳道世锦赛竞赛规则情况分析
        4.1.1 规则下2017年男子跆拳道世锦赛整体技术运用情况分析
        4.1.2 规则下2019年男子跆拳道世锦赛整体技术运用情况分析
        4.1.3 两届男子跆拳道世锦赛整体犯规情况对比分析
    4.2 不同分值技术分析
        4.2.1 2017年跆拳道世界锦标赛男子运动员不同分值技术分析
        4.2.2 2019年跆拳道世界锦标赛男子运动员不同分值技术分析
    4.3 不同技术腿法运用情况分析
        4.3.1 2017年跆拳道世界锦标赛男子运动员不同技术运用情况分析
        4.3.2 2019年跆拳道世界锦标赛男子运动员不同技术运用情况分析
    4.4 半决赛、决赛各技术使用对比分析
        4.4.1 2017年和2019年男子世锦赛半决赛、决赛各技术使用次数对比
        4.4.2 2017年和2019年男子世锦赛半决赛、决赛各技术得分数对比
        4.4.3 2017年和2019年男子世锦赛半决赛、决赛各技术成功次数对比
    4.5 各级别技术运用情况对比分析
        4.5.1 2017年和2019年世锦赛男子54 公斤级技术运用情况对比分析
        4.5.2 2017年和2019年世锦赛男子58 公斤级技术运用情况对比分析
        4.5.3 2017年和2019年世锦赛男子63 公斤级技术运用情况对比分析
        4.5.4 2017年和2019年世锦赛男子68 公斤级技术运用情况对比分析
        4.5.5 2017年和2019年世锦赛男子74 公斤级技术运用情况对比分析
        4.5.6 2017年和2019年世锦赛男子80 公斤级技术运用情况对比分析
        4.5.7 2017年和2019年世锦赛男子87 公斤级技术运用情况对比分析
        4.5.8 2017年和2019年世锦赛男子87+公斤级技术运用情况对比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湖南省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体能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跆拳道
        2.1.2 高水平运动员
        2.1.3 体能
    2.2 有关跆拳道运动员体能的构成方面的研究
        2.2.1 体能即运动素质
        2.2.2 体能=运动素质+人体基本活动
        2.2.3 体能=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
        2.2.4 其他
    2.3 有关跆拳道项目体能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2.4 有关跆拳道项目体能特征的研究进展
        2.4.1 身体形态方面
        2.4.2 生理机能方面
        2.4.3 运动素质方面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实验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测量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湖南省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体能指标的筛选
        4.1.1 湖南省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运动素质指标筛选结果
        4.1.2 湖南省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筛选结果
        4.1.3 湖南省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生理机能指标筛选结果
        4.1.4 小结
    4.2 湖南省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运动素质测试结果与分析
        4.2.1 湖南省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的力量特征
        4.2.2 湖南省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的速度特征
        4.2.3 湖南省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有氧耐力特征
        4.2.4 湖南省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的速度耐力特征
        4.2.5 湖南省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的灵敏素质特征
        4.2.6 湖南省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的柔韧素质特征
        4.2.7 湖南省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下肢爆发力测试结果
        4.2.8 湖南省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专项素质特征
        4.2.9 小结
    4.3 湖南省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测试结果与分析
        4.3.1 湖南省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身体形态测试结果与分析
        4.3.2 小结
    4.4 湖南省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生理机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4.4.1 湖南省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生理机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4.4.3 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附件3
致谢

(10)2017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男子决赛运动员前腿技术运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跆拳道项目关注度日益得到提高
    1.2 我国男子跆拳道技术水平仍需不断提升
    1.3 前腿技术的运用在比赛中的重要性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 选题目的
    2.2 选题意义
3 文献综述
    3.1 相关概念界定
        3.1.1 跆拳道
        3.1.2 世界跆拳道锦标赛
        3.1.3 跆拳道前腿技术
    3.2 相关研究述评
        3.2.1 跆拳道技术的研究述评
        3.2.2 我国竞技跆拳道技术发展及运用的相关研究述评
        3.2.3 竞技跆拳道前腿技术在比赛中的应用研究述评
        3.2.4 小结
    3.3 已有研究不足与本研究思路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资料法
        4.2.2 录像观察法
        4.2.3 专家访谈法
        4.2.4 数理统计法
    4.3 研究的技术路线图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2017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男子决赛总体技术运用情况分析
        5.1.1 16名决赛运动员比赛中各技术运用情况统计分析
        5.1.2 16名决赛运动员比赛中总体得分情况分析
        5.1.3 16名决赛运动员比赛中总体失分情况分析
    5.2 2017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男子决赛运动员典型战例前腿技术运用具体分析
        5.2.1 16名决赛运动员前腿技术总体运用情况分析
        5.2.2 小级别运动员决赛中前腿技术运用具体情况分析
        5.2.3 中级别运动员决赛中前腿技术运用具体情况分析
        5.2.4 大级别运动员决赛中前腿技术运用具体情况分析
    5.3 2017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16 名决赛运动员前腿技术得分与总得分、比赛胜负关系分析
        5.3.1 16名决赛运动员各技术得分与总得分关系分析
        5.3.2 16名决赛运动员前腿技术使用效果与比赛胜负关系分析
        5.3.3 16名决赛运动员间前腿技术运用差异性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7 本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四、中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体型特征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比赛回合及结果的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技战术比较研究[D]. 奚冰青.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1)
  • [2]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体能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诊断研究[D]. 吴国栋.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9)
  • [3]跆拳道新规则下训练备战调控的理论研究[D]. 韩玲. 山东体育学院, 2020(01)
  • [4]上海市青少年男子竞技跆拳道与武术散打运动员身体形态与运动素质的比较研究 ——以上体竞校为例[D]. 何渊.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1)
  • [5]我国男子68kg级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技战术特征分析[D]. 方涛.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1)
  • [6]新规则下男子跆拳道不同级别不同时段有效得分与技术使用对比分析 ——以2019年世锦赛为例[D]. 王冬君. 上海体育学院, 2020(01)
  • [7]我国优秀男子空手道组手运动员体能特征研究[D]. 蔡孟彪. 天津体育学院, 2020(08)
  • [8]新规则下世界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技术运用分析 ——基于2017年与2019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的比较分析[D]. 付玮宜. 武汉体育学院, 2020(11)
  • [9]湖南省跆拳道高水平运动员体能特征研究[D]. 蒋洁莹. 湖南师范大学, 2019(12)
  • [10]2017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男子决赛运动员前腿技术运用效果分析[D]. 朱世琦.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中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体质特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