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纵模激光器热稳频控制系统研究

双纵模激光器热稳频控制系统研究

一、双纵模激光器的热稳频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玉洁[1](2021)在《棱镜式激光陀螺光强调谐曲线线形调控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偏频技术是激光陀螺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已经实用化的各种偏频技术引入了活动部件、非互易光学器件、谐振腔额外损耗等,这些因素影响着激光陀螺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棱镜式激光陀螺的环形光路由全反射棱镜构成,其避免了反射镜的后向散射对陀螺闭锁效应的影响,使其闭锁阈值变小。此外,研究发现当激光陀螺工作在特殊的双纵模非对称频率状态下,两纵模的振荡强度比满足确定的关系时,陀螺呈现自偏频状态,即:陀螺可以无偏频的检测出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天向分量,陀螺闭锁消失,将该状态命名为双纵模自偏频状态。本文针对棱镜式激光陀螺双纵模自偏频现象的稳态化需求,研究对棱镜式激光陀螺光强调谐曲线的调控技术。利用半经典Lamb理论建立环形激光陀螺光强调谐曲线物理模型;根据等离子体色散函数,分析环形腔自洽模型中的Lamb系数,进而获得光强调谐曲线随频率参量、多普勒展宽等因素的变化关系。进一步,分析增益介质采取Ne双同位素、同位素配比、充气压力等因素对增益线形的调控作用。设计了以倏逝波为理论基础的光阑、合光棱镜,实现了腔损耗的精确控制。最终,从增益和损耗两方面实现对环形激光器光强调谐曲线线形的准确控制。实验搭建了激光陀螺光强调谐曲线实验平台,通过对激光陀螺腔内模态的扫描,检测环形激光器的光强调谐曲线,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该研究为激光陀螺在双纵模频率非对称位置处实现稳频奠定了基础。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半经典理论研究自洽场下的激光陀螺的光强调谐曲线的特点,该曲线是激光陀螺稳频的基准,调节光强调节曲线的斜率会直接影响稳频的精度。2.采用等离子体色散函数和Lamb系数,在谐振腔内不同配比Ne同位素的情况下,对光强调谐曲线的轮廓进行调控,通过增益和损耗两部分讨论研究光强调谐曲线,并设计了合理的光阑系统。3.从激光陀螺的闭锁效应入手,探究几种解决闭锁效应方式的主要原理,解决激光陀光强调谐曲线下的稳频工作状态。分析激光陀螺在双纵模自偏频状态下的特性,建立自偏频状态下的双纵模物理模型,通过小抖动稳频原理设计激光陀螺稳频实验平台。4.实验搭建双纵模自偏频光强调谐曲线实验平台,实验包含模态实时控制单元和模态实时检测单元,通过电子伺服系统控制谐振腔的腔长,对光强调谐曲线的外轮廓进行反馈调控,设计了验证性实验。

金昂[2](2020)在《双纵模自偏频激光陀螺稳频电路系统研究》文中认为双纵模自偏频激光陀螺作为新型惯性器件,是一种全新的零锁区、全固态、线偏振激光陀螺。克服了激光陀螺固有的闭锁效应,消除由机械抖动产生的随机游走现象等一系列的问题,提升了陀螺仪性能。在实验中发现,激光陀螺出现双纵模自偏频现象的频率范围很窄,在极窄频率范围内实现双纵模激光陀螺的稳频成为自偏频激光陀螺工程化应用的关键。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基于FPGA设计双纵模自偏频激光陀螺高精度稳频电路系统,实现激光陀螺双纵模自偏频稳定工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理论分析了激光陀螺工作原理,基于激光振荡半经典理论,结合激光陀螺谐振腔程长、双同位素配比、增益气体压强等结构参数,研究了双纵模激光陀螺功率调谐特性,获得了激光陀螺的双纵模自偏频稳频工作点;2、基于小抖动稳频原理,研究了在双纵模条件下,以功率调谐特性曲线的一次谐波分量作为稳频控制相敏误差信号的稳频方案;3、设计了双纵模稳频电路系统,采用FPGA处理反馈信号并结合PID控制算法进行稳频驱动控制。针对高精度稳频,采用24位高精度ADC器件作为误差采集电路的核心模块。稳频驱动采用低功耗运放及高精度数模转换器件,加强了稳频驱动端的可靠性;4、搭建高压电源系统、光电转换前置放大电路系统、稳流控制系统、鉴相计数系统实验平台,结合稳频电路系统进行实验验证,通过数据对比,证实双纵模稳频控制技术的可行性。

陈佳滨[3](2019)在《一体化Y型腔单正交偏振模对双频激光器物理特性研究》文中认为Y型腔正交偏振激光器作为研制激光加速度计的重要器件,在光学精密测量领域有着重大的应用潜力和价值,对其输出频差稳定性的提高一直是研究的关键。论文首先概述了双频激光器目前的研究情况和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Y型腔正交偏振激光器的结构特点、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总结前人工作并针对其研究内容中存在的问题,指明了目前设计出新的具有单正交偏振模对的一体化Y型激光器的必要性。其次,本文设计出了具有新的腔体改进结构的新一体化Y型腔激光器,并对其基本结构及原理进行了介绍。通过ANSYS软件对激光器的瞬态和稳态温度场进行仿真并利用红外热像仪对激光器实际温度场进行拍摄,结果表明实际温度与仿真结果的误差小于1%,说明ANSYS仿真模型的准确可靠。仿真结果表明激光器从启动到稳态工作大约需要一个小时,稳态下激光器腔体的最高温度点位于腔体内部的增益区,最高温度为52.778℃,S子腔与P子腔的腔内平均温度差值为0.089℃。同时说明了激光器两子腔存在温度差是腔内自身热源的影响结果,也是影响激光器输出频差稳定性的主要原因。对新一体化Y型激光器的三大基本输出特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激光器的输出功率随放电电流的升高而增大,在1.22~3.4m A的工作范围内,其最大输出功率为0.53m W。激光器的输出激光基本工作在基横模、双纵模(单正交偏振模对)的模式状态,且为正交线偏振光。通过搭建腔调谐实验系统对新一体化Y型激光器进行了腔调谐实验,得到了在不同分裂频差下的光强调谐曲线、相应的拍频变化曲线及频差调谐曲线。结合理论分析及实验数据表明分裂频差是影响模竞争的主要因素。分裂频差影响各纵模的线性增益和自饱和效应、损耗与互饱和效应,三者综合起来通过光强的自洽方程影响光强的变化。当分裂频差处于129-1302MHz范围内时,激光器处于单纵模对(相邻的S、P单纵模)振荡的工作状态。最后,搭建温控热稳频实验系统进行了温控热稳频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激光器工作在温控盒内时的频差稳定性相比无温控时要更好;当温控温度高于激光器稳定状态下的最高温度时,输出频差的稳定度由106提升至105量级;二级温控对提升频差稳定度的效果要明显好于一级温控,在温控温度为61℃的二级温控下,激光器的输出频差稳定度提升至104量级,达到了预期效果。

祁春雨[4](2019)在《纵向塞曼激光器大频差分裂及稳频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微电子、光电子装备业的迅猛发展,对测量系统的测量精度,测量速度等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双频激光干涉测量技术以其非接触、可溯源、高精度等特点成为目前超精密测量技术的主流技术手段。作为双频激光干涉测量技术的核心部件,双频激光光源的波长稳定度、复现性、频差的大小直接决定了测量所能达到的最高精度与最高测量速度。本文详细分析了双频激光光源研究现状,总结了大频差双频激光光源的优缺点,并以性价比最高的纵向塞曼稳频激光器为研究对象,针对国外大频差高稳定性双频激光光源技术的封锁与国内纵向塞曼双频激光器频差低、频率复现性差的问题,研究一种高稳定性、大频差分裂纵向塞曼激光器。通过塞曼频差分裂与磁场关系的分析,磁场模型的建立,纵向塞曼激光器机械结构、光路结构、控制电路的设计与优化,提高塞曼稳频激光器的频差与频率复现性。论文主要完成工作如下:首先,针对国内纵向塞曼激光器双频频差小、频率稳定性差的问题,分析塞曼频差分裂与磁场关系,根据磁场均匀性要求确定空心圆柱永磁体结构,并利用等效电流模型来建立空心圆柱体永磁体的磁场模型,最后优化特定激光管的磁体结构参数,确保塞曼分裂所需磁场的强度与均匀性,以此来提高塞曼稳频激光器的频率稳定度。其次,针对现有塞曼稳频激光器温度测量模块不能准确反应激光管腔长随温度的变化关系,而导致频率复现性差的问题,提出基于加热薄膜电阻热效应的激光管复合式加热与测温方法,在激光管管壁粘贴加热薄膜作为加热元件,通过检测加热薄膜的电阻变化,来表征激光管表面的真实温度,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预热阶段的程序,使得纵向塞曼激光器进入稳频时间缩短,稳频时预设温度点一致,以此来提高纵向塞曼激光器的频率复现性。最后,设计纵向塞曼激光器所需的机械结构、光路结构和部分电路,集成大频差纵向塞曼激光器。为验证所设计模块及集成激光器的性能,搭建系统实验平台,完成磁场模块,光路模块及电路模块的测试,并对系统的频差、频率稳定度和频率复现性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研制激光器塞曼频差为3.6MHz,2h内频率稳定度达到2.1×10-9,10天内频率复现性为8.4×10 -9。

殷子淇[5](2018)在《基于一体化水冷降噪的双频分离型稳频激光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超精密加工装备业的迅猛发展对激光干涉测量技术空间测量轴数和测量精度等提出了更高的指标要求。作为激光外差干涉测量的核心问题,稳频激光光源干涉光的频率准确度、偏振消光比和光功率大小决定了干涉测量系统所能达到的极限相对测量精度和极限测量轴数,然而目前现有的He-Ne稳频激光器,无法同时满足大功率、高消光比的空间分离型双频激光输出与高频率稳定性需求,已成为限制激光干涉测量技术测量性能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问题之一。为了满足下一代干涉仪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测量需求,本课题以非功率平衡型稳频方法为基础,分析影响干涉光频率稳定性和功率大小的影响因素,从稳频激光器散热方法,高稳定性空间分离型干涉测量光路结构等方面研究提高稳频激光器输出干涉光的频率稳定度与输出功率,本课题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针对功率平衡型双纵模稳频激光器输出光功率小的问题,提出基于双纵摸非平衡功率稳频方法。该方法的稳频参考点在双纵模的不等功率处,偏移越大所得到的输出干涉光的功率越大。此外对该方法存在的模式竞争,稳频精度低等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影响频率稳定性的因素,为非平衡功率型高频率稳定度激光器的设计奠定理论基础。(2)针对自然散热型激光器存在抗环境温度变化能力差、强耦合水冷散热型激光器散热不均匀和过度散热等问题,提出一种多层弱耦合的水冷散热结构模型。通过现有激光器的散热模型热力学分析,发现激光器抗温度变化特性与热传导系数之间的相关规律,建立弱耦合与强耦合相结合的一体化水冷散热结构,为激光管提供一个温度相对稳定的稳频环境,减小外界环境干扰提高稳频激光器的抗干扰能力,同时弱耦合的方式抑制了水温波动对激光管频率稳定性的影响,达到抑制环境温度及水温应激变化的双重目的。(3)针对双频空间分离型光路易受温度、振动等环境影响发生漂移的问题,首先,提出一种高稳定性空间分离光束指向调整方法与机构,在分析传统与新型空间分离结构优缺点的基础上,设计复式空间分离型光路结构满足小体积、高稳定性的设计原则,并采用高稳定性结构设计抑制光路漂移现象。其次,通过仿真分析优化激光器的整体稳定性,满足光学元器件长期工作稳定性。(4)通过散热结构分析、光路调整结构分析,本课题设计集成了高功率、高频率稳定度的水冷稳频激光器。该激光器具有体积小、功率大的特点,满足多轴高精度测量的需求。对该激光器的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多层弱耦合水冷散热结构激光器的相对频率稳定度达到91 10/1h-?,1.68 109/24h-?;基于非平衡功率稳频法,激光器最多可获得总功率67%的光功率,比传统双纵模法提高34%的输出光功率。

黄凯琦[6](2017)在《双光源锁定式双频激光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超精密加工和制造产业的迅猛发展,激光干涉测量技术凭借其非接触、高精度、可溯源等特点成为目前超精密位移测量和精确定位的主流技术手段。其中双频激光测量采用外差干涉测量原理,抗干扰能力更强,测量精度更高,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双频激光器作为整个外差激光干涉测量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干涉测量的精度。本文针对传统共轴双频激光干涉仪中双频光频率混叠引入非线性误差、双频光频差范围有限等问题,研究一种双频光空间分离且频差范围可调的新型非共轴双频激光器,即双光源锁定式双频激光器。结合空间分离型干涉仪推导误差模型,并通过实验对所研制的双频激光器的性能进行验证。论文主要完成工作如下:(1)根据外差干涉测量原理结合空间分离型干涉仪结构,对频率和频差漂移引起的位移测量误差进行分析并建立误差模型,揭示双频激光频差相关参数对测量精度的影响规律。综合考虑电子细分误差和测量光路结构,分析了纳米精度干涉测量下对频差锁定准确度和稳定度的指标需求;(2)针对双光源锁定系统中主、从激光器拍频信号含有噪声、幅值小且波形不理想等问题,设计了高精度、低漂移的偏频信号预处理电路,实现对目标频段内光拍频信号的高精度滤波、放大和整形处理,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多周期同步测频法的高精度数字测频模块,实现对被测频带内偏频值的精确测量;(3)针对控制对象存在延时长、控制惯性大等问题,利用阶跃辨识法获取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根据其比例增益、热惯性、时间延迟等相关参数,设计了基于Smith-PI的频差锁定稳频控制算法,采用Simulink仿真工具箱进行控制参数仿真,为实际的控制参数整定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高精度数字稳频控制器,实现了从预热控制、双纵模热稳频控制到频差锁定稳频控制的工作流程,保证了频差锁定的精度和复现性。搭建双光源锁定式双频激光器实验装置,针对不同频段的目标频差细调控制参数,测试不同频段频差锁定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双光源锁定式双频激光器在以5MHz、10MHz、20MHz、30MHz、40MHz为预设目标频差时,24h内主、从激光器频差抖动范围小于±90k Hz,双频光频差相对激光标称频率的稳定度优于3.8×10-10/24h,满足纳米精度干涉测量下对频差锁定准确度和稳定度的指标需求;

马家君[7](2015)在《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误差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采用棱镜的全反射特性构成闭合光路,具有锁区小、可靠性高、寿命长等优点,在高精度惯性导航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进行误差特性分析以及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寻找进一步提高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精度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军用和民用应用价值。在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中,各种复杂的误差因素导致其实际输出拍频信号偏离陀螺理想值,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误差特性的研究对提高陀螺精度至关重要。本论文在激光陀螺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的结构特点,利用数值仿真方法,研究了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的误差特性;利用光束传输矩阵理论,研究了稳频条件下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光束偏移特性。稳频控制、光强控制和机械抖动控制是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设计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通过对稳频控制、光强控制和机械抖动控制系统的研究,指出了提高稳频精度、光强稳定度和机械抖动系统频率跟踪精度的途径。全文内容主要针对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误差特性的研究和关键技术的设计两个方面,概括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的误差特性。结合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射频激励、加热器稳频等结构特点,根据激光振荡半经典理论,通过数值计算和仿真分析,研究了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的比例因子误差和锁区阈值的特性。给出了比例因子误差与激光振荡频率、增损比的函数关系,为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稳频控制和光强控制提供了设计指标。给出了锁区阈值与激光振荡频率、损耗的函数关系。第二部分研究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光束偏移特性。根据光束传输矩阵理论,建立了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光束偏移的数学模型。应用数值计算方法,分别给出了温度和稳频系统引起的各棱镜界面上光束偏移量的大小,提出了光束偏移最小化控制方案。研究了光束偏移对比例因子、锁区阈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稳频系统每调节一个光波长跳模一次的方式能有效减小光束在棱镜界面上的偏移量。在稳频条件下,根据加热器电压和温度值对比例因子进行补偿,补偿后的比例因子稳定度小于1ppm,比补偿前能提高一个数量级。第三部分研究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稳频特性。在对小抖动调制下的光强调谐特性和稳频伺服部件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稳频系统数学模型。给出了稳频精度与加热器电压和环境温升的一般关系及最佳跳模门限的理论计算公式。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温升速率的增大和加热器电压的降低会导致原有稳频系统性能下降,最佳跳模门限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采用变增益Ⅱ型系统稳频与最佳跳模门限设置,可以有效消除在跳模前后陀螺性能下降的现象。在稳频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自适应噪声对消原理,提出了一种新的双纵模自适应稳频技术。基于FPGA数字平台,设计了基于RLS算法的双纵模自适应稳频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稳频系统的稳频精度能达到10-10量级。第四部分研究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光强控制系统。在对光强控制回路各部分的传递函数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光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影响光强控制系统稳态精度和抗扰能力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机械抖动所引入的尖峰脉冲将导致光强控制系统稳态精度的下降,在光强控制回路中增加一级主导极点,并采用Ⅰ型控制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光强控制系统的稳态精度。第五部分研究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机械抖动系统。为了提高机械抖动驱动效率及可靠性,提出了一种从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输出信号中分离机械抖动信号的方法,基于可变系数零相位带通滤波器和全数字锁相环,实现了在全温范围了机械抖动谐振频率的自动跟踪。第六部分研究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双纵模自偏频特性。基于光波的向量形式,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析双纵模自偏频现象的方法,直观的说明了双纵模自偏频的机理是弱纵模对为强纵模对提供交变偏频,使强纵模对始终工作在锁区以外。在双纵模Lamb系数数值分析的基础上,搭建了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双纵模自偏频仿真平台,获得了产生双纵模自偏频的稳定条件,通过双纵模自偏频实验测试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本文的研究为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的设计和制造奠定了理论基础,解决了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研制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有效提高了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的性能。

刘健宁[8](2014)在《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是一种新型惯性敏感仪表。本文针对某型号棱镜式激光陀螺,根据半经典Lamb理论对其工作特性和稳频伺服控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并对关键技术及装配工艺进行了创新性设计。全面掌握了该器件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技术,为新结构、新型号、新工作体制的棱镜式陀螺的设计奠定了基础。进一步,实验中发现棱镜式激光器存在特殊的双纵模锁定工作状态,在此基础上,理论和实验研究了一种双纵模稳频棱镜式激光器,取得了满意的成果。最终,利用这种新工作体制的棱镜式激光器作为核心器件,研制了一种无需任何偏频技术、实现自偏频的高精度棱镜式激光陀螺。论文叙述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有:1、研究棱镜式激光陀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特性,利用ABCD矩阵分析环境温度波动对陀螺光路稳定性的影响。2、对陀螺器件在稳频伺服系统的设计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理论分析和研究,建立了稳频伺服过程的数学、物理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法研究毛细腔热传导过程,并根据相关结果指导优化控制参数。最终,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3、研究了棱镜式激光陀螺横模特性和限模技术,特别研究了一种新型合光棱镜结构。提出了一种稳频状态下准确装配限模光阑、合光棱镜的新方案,研制了一套利用棱镜布儒斯特角反射光作为稳频信号源,在免抖动条件下利用光强的直流信号进行稳频的工艺装置。这套工艺装置的使用,使陀螺一次装配合格率由原先的40%提升至目前的75%以上。4、根据双折射理论,研究了应力对棱镜式激光陀螺工作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利用反射光椭偏度以及反射光斑检验棱镜残余应力的新型检测技术,该技术在实际工艺加工、装配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对应力的分辨能力。5、研究了一种新型棱镜式双纵模自偏频陀螺,理论上利用Lamb理论对这种新体制激光陀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进行了研究。针对实验中发现的激光陀螺锁区不稳定的特性,在单纵模状态下,计算分析了背向散射系数R取不同函数形式对陀螺闭锁阈值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双纵模稳频技术方案,实现该稳频方案实测频率稳定度达10-10。在此基础上,搭建了棱镜式双纵模自偏频陀螺的原理样机,实验验证了自偏频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该原理样机常温下测试精度优于0.003o/h。

黄晖,余敏,杨威[9](2014)在《多方式协同He-Ne激光器稳频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将传统双纵模热稳频技术与电磁感应涡流加热稳频技术相结合,设计了He-Ne激光器稳频系统,该He-Ne激光器既具有双纵模热稳频技术长时间稳定性好的特点,又具有电磁感应涡流加热稳频技术响应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当输出双频激光频差大于500 MHz时可实现高速在线测量。

陈正超,李华丰,朱国勤[10](2014)在《双纵模He-Ne激光器的热稳频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双纵模He-Ne激光器的热稳频技术原理,设计了热稳频控制系统,并进行了相关的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本热稳频系统实现了将两个纵模频率稳定在增益曲线中心频率对称位置和不对称位置上。根据拍频结果可知,当稳定在对称位置上时,激光器的频率稳定度达10-10量级;当稳定在不对称位置上、维持频率稳定度10-10量级时,激光器输出单纵模的功率最高达总功率的80%。

二、双纵模激光器的热稳频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纵模激光器的热稳频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棱镜式激光陀螺光强调谐曲线线形调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激光陀螺的研究现状
        1.2.1 激光陀螺国内外发展现状
        1.2.2 激光陀螺偏频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
    1.4 研究工作的创新点
2 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结构与工作原理
    2.1 激光陀螺的特性研究
        2.1.1 Sagnac效应
        2.1.2 激光陀螺的基本结构
    2.2 激光陀螺的闭锁阈值
        2.2.1 闭锁效应
        2.2.2 闭锁成因
        2.2.3 解决闭锁效应的主要方法
    2.3 激光陀螺的偏频方案
        2.3.1 激光陀螺的偏频原理
        2.3.2 激光陀螺偏频技术
        2.3.3 激光陀螺不同偏频方案的优缺点
    2.4 本章小结
3 激光陀螺光强调谐曲线研究
    3.1 电磁场理论
    3.2 激光陀螺增益曲线
        3.2.1 自洽方程组
        3.2.2 等离子体色散函数
        3.2.3 Lamb系数
    3.3 激光陀螺光强调谐曲线
        3.3.1 Ne的同位素
        3.3.2 双同位素Ne的光强调谐曲线分析
        3.3.3 不同压强下光强调谐曲线分析
        3.3.4 不同压强下光强调谐曲线实验
    3.4 双纵模自偏频激光陀螺实验
        3.4.1 模态实时控制单元
        3.4.2 模态实时检测单元
        3.4.3 实验结果的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的限模技术
    4.1 激光陀螺的环形谐振腔结构
    4.2 激光陀螺谐振腔内的损耗
    4.3 间隙耦合器的理论分析
    4.4 光阑系统
    4.5 本章小结
5 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的自偏频特性
    5.1 激光陀螺的自偏频现象
    5.2 激光陀螺的自偏频稳定条件
        5.2.1 谐振腔与模式
        5.2.2 稳频系统的工作原理
        5.2.3 稳频系统结构
    5.3 自偏频状态下的双纵模激光陀螺稳频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双纵模自偏频激光陀螺稳频电路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激光陀螺的特点
    1.3 激光陀螺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激光陀螺研究现状
        1.3.2 国内激光陀螺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双纵模自偏频激光陀螺的工作原理
    2.1 激光陀螺工作原理
    2.2 激光陀螺误差特性
        2.2.1 比例因子误差
        2.2.2 零位漂移误差
        2.2.3 闭锁效应误差
    2.3 激光陀螺偏频技术
        2.3.1 机械抖动偏频技术
        2.3.2 速率偏频技术
        2.3.3 磁镜偏频技术
        2.3.4 法拉第偏频技术
    2.4 双纵模自偏频激光陀螺工作机理
        2.4.1 双纵模自偏频激光陀螺的结构
        2.4.2 双纵模自偏频激光陀螺的自偏频特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双纵模自偏频激光陀螺稳频控制技术
    3.1 双纵模自偏频激光陀螺小抖动稳频技术
        3.1.1 双纵模稳频原理与理论模型
        3.1.2 小抖动稳频技术
    3.2 双纵模自偏频激光陀螺功率调谐特性
        3.2.1 双纵模自偏频激光陀螺自洽方程组
        3.2.2 双纵模自偏频激光陀螺功率调谐特性
    3.3 双纵模自偏频激光陀螺小抖动稳频控制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双纵模自偏频激光陀螺稳频控制电路设计
    4.1 稳频控制电路总体设计
        4.1.1 设计目标
        4.1.2 功能要求
        4.1.3 硬件总体设计
    4.2 稳频控制误差采集电路
    4.3 稳频控制数字算法设计
        4.3.1 误差采集控制算法
        4.3.2 数字PID控制
    4.4 稳频控制驱动电路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双纵模自偏频激光陀螺稳频实验分析
    5.1 双纵模自偏频激光陀螺测试台设计
        5.1.1 高压电源系统
        5.1.2 光电转换前置放大电路系统
        5.1.3 双纵模自偏频激光陀螺稳流控制电路
        5.1.4 双纵模自偏频激光陀螺鉴相计数电路
    5.2 温度对双纵模激光陀螺稳频性能的影响
        5.2.1 实验过程
        5.2.2 实验数据分析
    5.3 稳频性能对双纵模激光陀螺精度的影响
        5.3.1 实验过程
        5.3.2 实验数据分析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一体化Y型腔单正交偏振模对双频激光器物理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双频激光器的发展历史与研究趋势
        1.1.1 发展历史
        1.1.2 研究趋势
    1.2 Y型腔正交偏振双频激光器的发展
        1.2.1 分立式Y型腔正交偏振激光器
        1.2.2 一体化Y型腔正交偏振激光器
        1.2.3 Y型激光器的应用
    1.3 课题研究背景与本文工作
        1.3.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3.2 本文工作
第二章 一体化Y型腔单正交偏振模对双频激光器的结构设计与温度场仿真
    2.1 一体化Y型腔单正交偏振模对双频激光器的基本结构
        2.1.1 基本结构
        2.1.2 腔体的改进设计和目的
    2.2 温度场仿真的目的与意义
    2.3 温度场仿真分析的理论基础
        2.3.1 传热学基本知识
        2.3.2 热传递的基本形式
        2.3.3 温度场
        2.3.4 导热微分方程
        2.3.5 定解条件
    2.4 温度场的仿真与实验
        2.4.1 仿真工具与方法步骤
        2.4.2 激光器模型的建立与热传递分析
        2.4.3 设置材料热参数
        2.4.4 网格划分
        2.4.5 施加热载荷
        2.4.6 对流换热系数的计算
        2.4.7 温度场分布仿真结果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一体化Y型腔单正交偏振模对双频激光器基本特性
    3.1 输出光功率
    3.2 输出光的横模特征
    3.3 输出光的纵模分布
    3.4 输出频差稳定性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一体化Y型腔单正交偏振模对激光器的腔调谐特性
    4.1 实验装置和方法
    4.2 激光器的光强调谐性质
        4.2.1 光强调谐规律的理论分析
        4.2.2 光强调谐曲线与分析
    4.3 激光器的频差调谐性质
        4.3.1 频差调谐曲线与分析
        4.3.2 频差闭锁及半经典理论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一体化Y型腔单正交偏振模对双频激光器频差稳定性研究
    5.1 He-Ne激光器稳频技术概述
        5.1.1 影响稳频的因素
        5.1.2 稳频方法
        5.1.3 热稳频概述
    5.2 Y型腔单正交偏振模对激光器频差稳定性影响因素及理论分析
    5.3 温控热稳频实验
        5.3.1 频差稳定度
        5.3.2 温控热稳频实验系统的搭建
        5.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束语
    1.主要研究工作
        1.1 激光器的结构设计与温度场仿真
        1.2 激光器基本输出特性测试
        1.3 激光器的腔调谐特性测试实验
        1.4 温控热稳频实验
    2.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A 腔调谐的LabVIEW程序原理框架图

(4)纵向塞曼激光器大频差分裂及稳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双频激光器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双纵模激光器
        1.2.2 双折射双频激光器
        1.2.3 声光调制激光器
        1.2.4 双光源频差锁定激光器
        1.2.5 塞曼激光器
    1.3 双频激光器热稳频技术研究现状
        1.3.1 传统热稳频技术研究现状
        1.3.2 新型热稳频技术研究现状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塞曼分裂效应及纵向塞曼稳频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大频差增益曲线分裂分析
        2.2.1 塞曼效应
        2.2.2 模牵引效应
        2.2.3 磁场强度和塞曼频差的关系
    2.3 纵向塞曼稳频原理及方案设计
        2.3.1 稳振幅法稳频原理
        2.3.2 纵向塞曼稳频总体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频差纵向塞曼激光器磁场设计
    3.1 引言
    3.2 磁体特性分析
        3.2.1 磁体均匀性与稳频精度的关系
        3.2.2 纵向磁场发生装置的选择
    3.3 空心圆柱永磁体磁场模型的建立
        3.3.1 等效电流模型
        3.3.2 空心圆柱永磁体磁场的等效电流模型
        3.3.3 空心圆柱永磁体中心轴线磁场分布特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频率复现性稳频控制系统设计
    4.1 引言
    4.2 硬件电路设计
        4.2.1 外差接收模块
        4.2.2 稳频控制模块
    4.3 测温模块设计
        4.3.1 基于加热薄膜测温方式的原理
        4.3.2 基于加热薄膜的测温电路原理验证及设计
    4.4 数字稳频程序设计
        4.4.1 稳频条件判别
        4.4.2 稳频控制算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集成及实验
    5.1 引言
    5.2 系统装置集成
        5.2.1 光路结构设计
        5.2.2 整体机械结构设计
        5.2.3 硬件电路设计制作
        5.2.4 .空心圆柱永磁体制作及充磁
    5.3 系统实验测试
        5.3.1 光功率模块噪声测试
        5.3.2 塞曼频差测试
        5.3.3 外差接收模块测试
        5.3.4 温度控制模块测试
        5.3.5 激光管自然预热实验
        5.3.6 频率稳定性测试
        5.3.7 稳频时间测试
        5.3.8 频率复现性测试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一体化水冷降噪的双频分离型稳频激光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上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基于双纵模稳频法的激光器研究现状
        1.2.2 基于偏频锁定法的激光器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双纵模非平衡功率型稳频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双纵模稳频原理分析
        2.2.1 谐振腔选模原理分析
        2.2.2 双纵模稳频激光器工作机理分析
    2.3 非平衡功率型双纵模稳频方法研究
    2.4 激光器频率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层弱耦合水冷激光器散热结构模型设计分析
    3.1 引言
    3.2 现有激光器不同热结构模型的对比与优缺点分析
        3.2.1 强耦合散热激光器的热结构模型分析
        3.2.2 强耦合散热激光器的稳态热及瞬态热分析
    3.3 多层弱耦合散热激光器热结构模型提出与分析
        3.3.1 多层弱耦合散热激光器热结构模型的提出
        3.3.2 多层弱耦合散热结构的稳态及瞬态热分析
    3.4 多层弱耦合热稳频结构仿真分析
    3.5 水冷系统散热结构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稳定性空间分离光束指向调整机构设计
    4.1 引言
    4.2 空间分离型双频光路设计
        4.2.1 传统空间分离型双频光路结构
        4.2.2 新式空间分离型双频光路结构
    4.3 高精度光路调整结构设计
        4.3.1 激光管调节机构设计
        4.3.2 反射镜组调节结构设计
    4.4 高稳定性激光器的整体结构设计与优化
        4.4.1 激光器整体结构设计
        4.4.2 激光器稳定性结构优化
        4.4.3 热膨胀对激光器稳定性影响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功率水冷散热激光器稳频实验与分析
    5.1 引言
    5.2 非平衡功率型稳频分析
    5.3 激光器频率稳定性测试实验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双光源锁定式双频激光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双频激光器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传统共轴双频激光器技术研究现状
        1.2.2 新型非共轴双频激光器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领域存在的主要科学和关键技术问题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空间分离外差干涉频率相关误差模型分析
    2.1 引言
    2.2 外差激光干涉测量原理分析
        2.2.1 传统共轴外差激光干涉测量原理
        2.2.2 非共轴空间分离型外差激光干涉测量原理
    2.3 非共轴空间分离型激光外差干涉测量误差模型分析
        2.3.1 空间分离型干涉仪频率漂移相关误差分析
        2.3.2 电子细分环节相关误差分析
    2.4 典型干涉系统测量不确定度模型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双光源频差锁定稳频控制系统设计
    3.1 引言
    3.2 双光源锁定式双频激光器总体方案
        3.2.1 双光源频差锁定稳频控制原理
        3.2.2 双光源锁定拍频信号初始状态分析
    3.3 偏频信号检测单元设计
        3.3.1 光信号拍频原理与偏频锁定预处理电路设计
        3.3.2 偏频信号频率测量模块设计
    3.4 数字稳频控制器设计
        3.4.1 数字稳频控制器硬件电路设计
        3.4.2 数字稳频控制算法设计
        3.4.3 数字稳频控制器软件控制流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双光源频差锁定稳频控制系统实验及分析
    4.1 引言
    4.2 电热驱动单元性能实验
    4.3 偏频信号检测单元性能实验
    4.4 双光源频差锁定稳频性能实验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误差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3.1 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工作的主要创新点和意义
第二章 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误差理论
    2.1 激光陀螺工作原理
        2.1.1 激光陀螺工作基本原理
        2.1.2 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结构特点
    2.2 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自洽场方程组
        2.2.1 激光陀螺电磁场波动方程
        2.2.2 无源环形腔中波动方程的解
        2.2.3 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自洽方程组
    2.3 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误差特性研究
        2.3.1 单纵模自洽方程组近似解析解
        2.3.2 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双同位素配比
        2.3.3 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比例因子误差分析
        2.3.4 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闭锁误差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光束偏移特性研究
    3.1 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光束偏移理论模型
        3.1.1 光束在全反射棱镜中传输特性
        3.1.2 光束偏移理论模型
    3.2 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光束偏移特性
        3.2.1 温度对光束偏移特性的影响
        3.2.2 稳频对光束偏移特性的影响
    3.3 光束偏移对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性能的影响
        3.3.1 光束偏移对比例因子的影响
        3.3.2 光束偏移对锁区阈值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稳频特性研究
    4.1 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稳频控制理论模型
        4.1.1 小抖动光强调谐特性
        4.1.2 加热器调节数学模型
        4.1.3 稳频控制理论模型
    4.2 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稳频性能分析
        4.2.1 稳频过程性能分析
        4.2.2 跳模过程性能分析
    4.3 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自适应双纵模稳频技术
        4.3.1 自适应双纵模稳频理论模型
        4.3.2 自适应双纵模稳频系统电路设计
        4.3.3 自适应双纵模稳频系统实验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光强控制系统
    5.1 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射频激励特性
        5.1.1 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射频激励基本原理
        5.1.2 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射频激励电路设计
    5.2 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光强控制理论模型
        5.2.1 光强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5.2.2 光强控制系统模型参数辨识
    5.3 光强控制性能分析
        5.3.1 光强控制系统仿真模型
        5.3.2 光强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5.3.3 光强控制系统抗扰能力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抖动偏频系统设计
    6.1 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抖动机构设计
    6.2 抖动偏频幅度控制回路设计
        6.2.1 零相位抖动信号提取技术研究
        6.2.2 抖动幅度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
    6.3 抖动偏频系统频率跟踪分析与设计
        6.3.1 全数字锁相环数学模型
        6.3.2 全数字锁相环频率跟踪性能分析
        6.3.3 全数字锁相环频率跟踪仿真分析
        6.3.4 全数字锁相环频率跟踪试验验证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双纵模自偏频特性
    7.1 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双纵模自偏频理论
        7.1.1 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双纵模光学抖动偏频
        7.1.2 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双纵模自洽方程组解析解
        7.1.3 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双纵模自偏频特性
    7.2 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双纵模自偏频实验
        7.2.1 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双纵模检测试验
        7.2.2 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双纵模锁区测试实验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激光陀螺的性能特点
    1.2 国内、外激光陀螺技术发展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1.4 研究工作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TRPLG的基本理论
    2.1 激光陀螺的工作原理
    2.2 激光陀螺基本误差理论
        2.2.1 零点漂移
        2.2.2 闭锁效应
        2.2.3 标度因数非线性误差
    2.3 TRPLG工作原理和特性
        2.3.1 TRPLG的结构
        2.3.2 温度变化对TRPLG光学腔长的影响
        2.3.3 谐振腔光路对温度影响的补偿
        2.3.4 其它影响光路稳定性的因素
        2.3.5 TRPLG的特点
    2.4 TRPLG的测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RPLG稳频伺服系统控制技术研究
    3.1 TRPLG稳频控制理论基础
        3.1.1 谐振腔与模式理论
        3.1.2 LG单纵模稳频状态工作
    3.2 TRPLG稳频控制系统分析
        3.2.1 TRPLG稳频伺服机构
        3.2.2 稳频工作过程
        3.2.3 跳模控制过程
    3.3 控制过程分析及系统参数优化
        3.3.1 稳频工作过程中气体的热力学状态
        3.3.2 跳模控制过程有限元分析
    3.4 稳频控制过程优化实验
        3.4.1 扫频干涉仪
        3.4.2 谐振腔模态检测实验装置
        3.4.3 谐振腔模态检测实验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RPLG谐振腔限模技术研究
    4.1 TRPLG限模系统
        4.1.1 主光阑
        4.1.2 1.15μm光抑制光阑
        4.1.3 合光棱镜
    4.2 限模光阑、合光棱镜限模系统优化设计
        4.2.1 横模与能量分布计算
        4.2.2 模式结构对陀螺精度影响及实验
    4.3 新型免抖动稳频装配系统研制
        4.3.1 稳频装配的必要性
        4.3.2 稳频装配工装的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TRPLG光胶区应力控制研究
    5.1 TRP应力双折射效应
        5.1.1 TRP应力双折射理论分析
    5.2 不同应力场分布的模拟计算
        5.2.1 均匀梯度应力场
        5.2.2 带角度的集中点应力场
        5.2.3 复杂应力场
    5.3 实验验证
        5.3.1 偏光计检测应力实验
        5.3.2 椭偏度与应力关系实验
    5.4 应力检测工装的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一种新型双纵模自偏频陀螺的研究
    6.1 四频工作激光陀螺
        6.1.1 四频差动(塞曼)激光陀螺
        6.1.2 TRPLG四频锁定工作
    6.2 单纵模工作激光陀螺的闭锁阈值
        6.2.1 闭锁阈值分析
        6.2.2 数值模拟
        6.2.3 闭锁阈值计算结果分析
        6.2.4 R的函数形式与闭锁阈值计算结果
    6.3 双模工作激光陀螺输入、输出关系计算
    6.4 双模自偏频陀螺实验
        6.4.1 实验装置
        6.4.2 实验结果
    6.5 TRPLG自偏频位置双纵模稳频研究
    6.6 TRPLG测试实验结果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成果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多方式协同He-Ne激光器稳频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原理与设计
    1.1 系统原理
        1.1.1 双纵模热稳频的原理
        1.1.2 电磁感应涡流加热稳频的原理
    1.2 稳频系统设计
        1.2.1 系统总体结构
        1.2.2 电路设计
    1.3 热稳频的控制算法
2 实验结果
3 结束语

(10)双纵模He-Ne激光器的热稳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理论分析
2 稳频系统结构设计
3 稳频实验结果及分析
4 小结

四、双纵模激光器的热稳频控制系统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棱镜式激光陀螺光强调谐曲线线形调控技术研究[D]. 刘玉洁.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2]双纵模自偏频激光陀螺稳频电路系统研究[D]. 金昂. 贵州大学, 2020(04)
  • [3]一体化Y型腔单正交偏振模对双频激光器物理特性研究[D]. 陈佳滨. 国防科技大学, 2019
  • [4]纵向塞曼激光器大频差分裂及稳频技术研究[D]. 祁春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5]基于一体化水冷降噪的双频分离型稳频激光器研究[D]. 殷子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1)
  • [6]双光源锁定式双频激光器研究[D]. 黄凯琦.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02)
  • [7]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误差特性研究[D]. 马家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5(03)
  • [8]全反射棱镜式激光陀螺关键技术研究[D]. 刘健宁.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03)
  • [9]多方式协同He-Ne激光器稳频系统设计[J]. 黄晖,余敏,杨威. 机械, 2014(03)
  • [10]双纵模He-Ne激光器的热稳频技术研究[J]. 陈正超,李华丰,朱国勤. 计测技术, 2014(01)

标签:;  ;  ;  ;  ;  

双纵模激光器热稳频控制系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