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埃达克石时空分布及其形成背景 附件:《国内关于埃达克石的争论》

中国埃达克石时空分布及其形成背景 附件:《国内关于埃达克石的争论》

一、中国埃达克岩的时空分布及其形成背景 附:《国内关于埃达克岩的争论》(论文文献综述)

李浩然[1](2021)在《青海柴达木盆地周缘显生宙陆相火山岩区多金属成矿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柴达木周缘位于青藏高原的北缘,中央造山带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东昆仑和祁连两大造山带。其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复杂的构造环境、频繁的岩浆活动及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记录了区域构造-岩浆-成矿作用的造山旋回过程,不仅造就了区内异常丰富的矿产资源,同时也是揭秘大陆岩石圈时空结构及不同圈层相互作用和显生宙地球动力学演化的理想试验地。论文选取了柴达木周缘近年来新发现的产在陆相火山岩区的具有代表性的6个典型矿床为研究对象,强调野外实际调研地质现象,结合详细的室内观察分析,系统的总结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准确厘定矿床成因类型。对矿区内的火山岩及中酸性侵入岩开展岩石学、锆石LA-ICP-MS、全岩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的综合研究,结合矿相学、流体包裹体、H-O同位素等一系列实验方法,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柴北缘造山带内牦牛山组酸性火山岩结晶年龄为407Ma、378Ma、377Ma,结合该时期前人的研究资料,系统的总结了加里东期-华力西期陆陆碰撞-后碰撞的动力学演化事件,~410Ma的时间点为重要的同碰撞到后碰撞的构造体制转换时间,此时柴北缘地区发生板片断离事件,整体从挤压造山环境转为伸展环境,标志着正式进入后碰撞伸展阶段,随着地壳持续增厚在~380Ma发生岩石圈拆沉,大量的幔源岩浆上涌。本文获取的柴北缘晚华力西期-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结晶年龄为240Ma、232Ma、230Ma,加里东期造山运动结束后,柴达木地块已经与祁连地块拼贴完成,本文研究认为该时期并未裂解出新的洋盆,而是与东昆仑造山带一同受巴颜喀拉洋北向俯冲作用影响。通过对东昆仑造山带中生代火山岩详细研究发现具有明显岩性差异、时代差异和构造背景差异的两期火山岩事件,而非前人认为的均为鄂拉山组,基于上述地质事实,本文建议将鄂拉山组解体,并建立夏河组,与传统的鄂拉山组火山岩相区分。夏河组成岩年龄为印支早期,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特征显示其源区来源于俯冲板片脱水交代形成的富集地幔与熔融的镁铁质地壳形成的混合岩浆,形成于巴颜喀拉洋北向俯冲于柴达木陆块之下的活动大陆边缘背景。传统的鄂拉山组火山岩,其成岩年龄为印支晚期,源区具有强烈壳-幔混合岩浆特征,形成于陆陆碰撞之后的后碰撞伸展-强烈的岩石圈拆沉背景。由此可见,柴周缘显生宙存在三期陆相火山岩,而非前人认为的两期。本文对选取的六个典型矿床进行了细致的野外和室内工作,研究认为:柴北缘达达肯乌拉山多金属矿为热液脉型矿床,非VMS型矿床。孔雀沟-哈布其格钼(铜)多金属矿床具有典型的面型蚀变特征为斑岩型矿床,虽然目前研究程度较低,但是展现出巨大的找矿潜力。东昆仑造山带夏河铜多金属矿为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鄂拉山口铅锌矿、哈日扎银多金属矿和那更康切尔银多金属矿为浅成中低温热液脉矿床。其中夏河,鄂拉山口和哈日扎均非前人认为的斑岩型矿床。鄂拉山口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主要有气液两相和含CO2三相,属于H2O-Na Cl-CO2体系,H-O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和大气水的混合,硫同位素显示具有多元性,受酸性岩浆和地层共同影响。夏河铜多金属矿床以气液两相和含CO2三相为主,H-O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具有深源性,演化到晚期大量大气降水参与成矿,硫同位素来源于中酸性岩浆活动。哈日扎和那更康切尔矿床流体包裹体以CO2三相和气液两相为主,C-H-O-S-Pb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具有幔源初生水特征,铅来源于幔源和地壳的混合,硫同位素显示具有幔源硫的特征,此外首次在那更康切尔矿区发现碲化物的存在,种种迹象体现了深部地质作用对银多金属矿床的控制作用。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之上,总结区域成矿作用与地球动力学背景的耦合关系,东昆仑造山带在晚华力西期-印支期巴颜喀拉洋北向俯冲的过程中,将大量的水和金属硫、亲流体的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卤素以及其他组分输送到上地幔中,为形成富含Ag、Au成矿物质的幔源C-H-O流体相提供了基础。与此同时形成了一系列区域性大断裂、大型剪切带及次一级的褶皱和断裂控矿构造,该时期幔源岩浆底侵导致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混合岩浆沿断裂上侵携带了成矿物质,在上升过程中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导致金属硫化物沉积形成如本文鄂拉山口和夏河矿床。演化到印支晚期洋盆闭合之后,区域经历强烈的构造体制转换,储存在上地幔的大量富含Ag、Au等金属元素的幔源C-H-O流体沿深大断裂运移至浅部地壳,成矿流体运移的过程中,也同样不断萃取围岩的成矿元素,在运移至浅部时,在大气降水的参与下,最终沉淀形成银多金属矿床。明确了产在柴周缘陆相火山岩区的矿床的找矿方向,既寻找形成深度较浅的矿床类型,如斑岩型矿床,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部分热液脉型矿床。由于中生代柴北缘远离俯冲带,因此东昆仑造山带成矿作用明显强于柴北缘地区。由于陆相火山岩区剥蚀深度较浅,本文认为陆相火山岩区是接下寻找此类Ag多金属矿床的重点靶区。本文以新的视角,内容涵盖丰富,将理论研究和实例分析相结合,提出了部分前瞻性探索和实践经验的总结规律。进一步厘清了柴达木盆地周缘成矿作用与地球动力学的耦合关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在观点、方法、阐述过程及结论方面不足之处,承蒙同行专家批评指正。

张萌萌[2](2020)在《北太行中生代麻棚岩体的成因及其冷却固结条件》文中研究说明阜平麻棚岩体位于太行山北段,石湖金矿的西北部,侵入新太古代阜平杂岩的早白垩世岩体。岩体具有明显的岩相分带现象,由边缘至中心相岩性分别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各相带内部普遍发育暗色微粒包体。其成因有岩浆混合、同岩浆分异或下地壳不同程度部分熔融等不同认识。麻棚岩体各相带的成因及相互关系研究对深入理解侵入体环带成因和过程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麻棚岩体作为石湖金矿的成矿地质体,其成因研究对中生代早白垩世金矿成矿作用特点也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对该岩体各相带及其中的暗色微粒包体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观察、锆石U-Pb定年、矿物化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分析工作,得到以下主要成果和认识:1.岩石学和矿物学结构特征,如暗色微粒包体中发育有针状磷灰石和角闪石、寄主岩石发育有港湾状和浑圆状石英、钾长石周围发育由斜长石和石英构成的蠕英石、暗色微粒包体内锆石显示有高温熔蚀结构等现象是岩浆混合结果。寄主岩石与暗色微粒包体的矿物化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同样显示该岩体为岩浆混合结果,这也进一步得到Sr-Nd同位素的支持。2.与典型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比较后认为麻棚岩体不宜称为埃达克岩,建议称之为高Ba-Sr花岗岩。3.锆饱和温度计、角闪石-斜长石温度计、角闪石全铝压力计、角闪石-黑云母温压计、黑云母氧逸度计等方法估算了麻棚岩体各相带岩浆冷却固结时的物理化学条件。结果显示从边缘相至中心相固结压力、温度逐渐降低,氧逸度逐渐升高,指示麻棚岩体由边缘相至中心相依次冷却固结的特点。4.与北太行山岩浆带其它岩体进行综合比较,结果显示各岩体自北向南侵位压力逐渐降低,推测北太行山各矿床矿种的变化可能与岩体的侵位深度有关。

杨航,赖绍聪,张志华,秦江锋[3](2019)在《北秦岭晚三叠世关山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文中研究说明关山地区位于北秦岭与北祁连造山带的结合部位,目前有关关山岩体的岩石成因存在争议。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关山岩体二长花岗岩的加权平均年龄为(236.3±4.0)Ma(样本数为6个,平均标准权重偏差为2.6)。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具有高Si(SiO2 含量(质量分数,下同)高于69%)、富碱(K2O含量高于3.84%,Na2O含量高于4.18%)、Mg#值较高(50.4~51.0)的特征,轻稀土元素较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且相对平坦,Eu呈微弱负异常(0.75~0.82),岩石富集Sr、Rb、Ba,亏损Y、Yb等,Sr/Y值为37.5~60.7,具有埃达克岩的性质。锆石Lu-Hf同位素(除去捕获锆石)分析结果表明,二长花岗岩5颗锆石具有负εHf(t)值(-21.59~-4.49),对应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为1 538~2 622 Ma,1颗锆石为正εHf(t)值(0.19),对应的二阶段Hf模式年龄为1 245 Ma,指示关山岩体来源于新元古代地壳物质。岩石具有高SiO2、Al2O3含量,相比于地幔明显较低MgO以及Cr、Ni等元素含量,指示关山岩体来源于地壳物质的熔融,岩石较高Mg#值说明其源区可能有地幔组分的加入。岩相学、地球化学、同位素特征和区域地质资料综合显示,关山岩体二长花岗岩形成于碰撞挤压环境,是下地壳增厚环境下脱水部分熔融的产物,其中伴随有地幔组分的加入。

张亚峰,姚征,易鹏飞,杨涛[4](2018)在《高Sr低Y埃达克质岩石与金矿成矿关系——以陕西省凤县八卦庙金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陕西省凤太矿集区是我国重要的金、铅锌矿产资源地,区内八卦庙金矿存在微细浸染型、脆-韧性剪切带型以及造山型等成因分歧。通过对区内八卦庙金矿床和花红树坪岩体、西坝岩体时空关系、地球化学、稳定同位素等的综合研究,认为凤太矿集区金矿成矿与高Sr低Y埃达克质岩石具有时间、空间、成因方面的密切联系。结合区域金矿成矿资料,高Sr低Y埃达克质岩石显示出金矿成矿的专属性特征,这为认识凤太矿集区金矿成因及成矿预测提供新的思路。

周洁,王根厚,张莉[5](2017)在《滇西小龙潭矿区始新世岩浆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文中研究说明云南省宾川县小龙潭矿区是一个大型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铜矿体主要产于斑岩体及其外围接触带,矿化与斑岩体密切相关。对矿区主要侵入岩开展全岩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研究,获得含矿二长斑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5.98±0.16)Ma,属于始新世岩浆活动的产物。斑岩体SiO2质量分数变化较大(64.81%69.6%),高钾(4.36%10.95%)和碱(Na2O+K2O>8%),A/CNK为0.991.36,属高钾的碱性—过碱性、准铝质—过铝质斑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Sr等)、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P、Ti等),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虽被划入富碱侵入岩及A型花岗岩,但具C型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斑岩体锆石εHf(t)值为-26.931.66,地壳模式年龄为1 0094141 Ma,显示斑岩体来源于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并有幔源物质的加入。结合区域演化特征,认为小龙潭斑岩体形成于造山期后的拉张环境,陆陆碰撞挤压后应力松弛,岩浆沿断裂及次级断裂上侵,进而形成铜多金属矿床。

贾志磊,陈万峰,沙鑫,王金荣[6](2017)在《甘肃省南祁连化石沟地区发现中二叠世埃达克质岩:大地构造及成矿意义》文中研究表明南祁连地区化石沟花岗闪长岩位于化石沟铜矿附近,东距阿克塞县城约120 km。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261.1±3.8 Ma,形成于中二叠世晚期。岩石属钙碱性系列,具有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SiO2含量在68.35%69.14%之间,高铝(Al2O3=15.83%16.06%)、Sr(367×10–6381×10–6)、低Y(15.12×10–619×10–6)和Yb(1.34×10–61.85×10–6),富Na贫K(Na2O=4.3%4.47%,K2O=2.22%2.46%,Na2O/K2O=1.752.01),MgO介于0.79%0.89%之间,Mg#为0.35左右。岩石富集强不相容元素Ba、Rb、Sr、Th、U和LREE,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以及HREE,(La/Yb)N=8.311.77,具轻微的Eu负异常(δEu=0.760.86),高Rb/Sr(≈0.2)值。化石沟花岗闪长岩的(87Sr/86Sr)i、εNd(t)、(176Hf/177Hf)i、δ18OV-SMOW分别为0.70650.7068、–1.45–0.78、0.282765、12.1‰12.5‰。综合以上特征,认为化石沟花岗闪长岩源于新生地壳物质在玄武岩浆底侵作用下发生的部分熔融,在岩浆作用过程中可能发生过轻微的分离结晶作用,形成于板内背景,处于造山挤压向后造山伸展的构造体制转变阶段。花岗闪长岩的Nd和Hf模式年龄(分别为1.1 Ga和0.9 Ga)指示玄武质岩浆上侵的时间应为中元古代晚期。化石沟埃达克质岩显示了良好的斑岩型Cu、Au成矿潜力,寻找与埃达克岩有关的斑岩型Cu、Au矿应是下一步找矿的重点方向。

古阿雷[7](2016)在《大兴安岭中东部浅成热液—斑岩铜多金属成矿系统成矿地质过程与成矿模式》文中研究说明大兴安岭中东部是我国重要的浅成热液-斑岩铜(钼)铅锌矿集区之一,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勘探出布敦化孔雀山、莲花山、闹牛山中型、聚宝小型浅成热液铜矿床、布敦化金鸡岭中型斑岩型铜矿床以及长春岭中型浅成热液银铅锌矿床、孟恩陶勒盖大型铅锌银矿床以来,有关该区铜多金属矿的成矿地质过程和资源潜力问题一直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特别是近期随着对矿区、矿田、矿集区(带)勘探和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相继在闹牛山矿田东山勘探出小型斑岩型铜(钼)矿床、布敦化矿田勘探出浅成热液银铅锌矿体、莲花山矿田勘探出陈台屯小型斑岩型铜(钼)矿床以及矿带(突泉-龙江县)北部龙江县发现勘探出后六九大型斑岩型铜钼矿床,使得该区真正成为以浅成热液铜矿为主,发育浅成热液铅锌、银矿和斑岩型铜(钼)矿的矿集区或成矿带;从南到北可划分五个重要的矿田,分别是布敦化浅成热液铜(铅锌、银)-斑岩铜(钼)矿田、孟恩陶勒盖铅锌银矿田、闹牛山浅成热液铜(铅锌、银)-斑岩铜(钼)矿田、莲花山浅成热液铜(铅锌、银)-斑岩型铜(钼)矿田和后六九斑岩型铜钼矿田,使得该区成为一个探索浅成热液-斑岩铜多金属成矿系统成矿理论和建立成矿地质模型的良好天然实验室。鉴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区域成矿背景为前提,以发育浅成热液铜矿、共伴生浅成热液银铅锌以及斑岩型铜(钼)矿的莲花山、闹牛山、布敦化矿田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了矿田、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以及成岩成矿年代学等方面研究,取得了如下重要成果。1.通过典型矿田、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厘定各矿田内普遍发育着规模不等的浅成热液铜矿、浅成热液银铅锌矿和斑岩型铜(钼)矿床(体);其中,莲花山矿田同时发育中型浅成热液铜矿床、中型浅成热液银铅锌矿床和小型斑岩型铜(钼)矿床;闹牛山矿田以发育浅成热液铜矿床为主,共伴生浅成热液银铅锌矿体和细脉浸染型铜钼矿体或小型矿床;布敦化矿田发育中型浅成热液铜矿床、斑岩型铜(钼)矿床和浅成热液银铅锌矿体;整体上各矿田内构成浅成热液-斑岩铜多金属成矿系统。2.在矿体类型方面,浅成热液-斑岩铜多金属成矿系统中斑岩型铜(钼)矿床以发育细脉浸染型矿体为主;浅成热液铜矿床以发育脉状、细脉浸染状矿体为主,在闹牛山矿田内浅成热液铜矿床发育共伴生的隐爆角砾岩型矿体;浅成热液银铅锌矿以发育脉状、网脉状矿体为特征;从斑岩型铜(钼)矿、浅成热液铜矿到浅成热液银铅锌矿床在空间上矿体类型整体表现为细脉浸染型→细脉浸染型+脉型±隐爆角砾岩型→脉型。矿化蚀变方面:研究区内浅成热液-斑岩铜多金属成矿系统的主要围岩蚀变类型包括钾化-黑云母化、绢英岩化、青磐岩化、硅化和碳酸盐化。其中,斑岩型铜(钼)矿床主要的赋存于钾化-黑云母化带和绢英岩化带中,浅成热液铜矿床主要赋存于绢英岩化带和青磐岩化带中,浅成热液银铅锌矿床主要赋存于青磐岩化带和碳酸盐化带中。研究区内浅成热液-斑岩铜多金属成矿系统早期普遍发育磁铁矿,其中莲花山矿田内早期有少量原生赤铁矿,可能指示着一种更强的初始氧化环境;该成矿系统主要的金属矿物形成顺序为:(赤铁矿)+磁铁矿+辉钼矿+毒砂+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深红银矿。3.各典型矿田的流体包裹体研究揭示:(1)莲花山矿田内浅成热液铜矿床从早到晚矿化阶段的均一温度分别为460316℃、401186℃、279178℃和198123℃,盐度依次为4.3252%Na Cl equiv、1.944.5%Na Cl equiv、0.874.48%Na Cl equiv和0.532.73%Na Cl equiv。(2)闹牛山矿田浅成热液铜矿体从早到晚矿化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405260℃、407183℃和183109℃,盐度依次为3.0543.83%Na Cl equiv、0.3546.56%Na Cl equiv和0.713.69%Na Cl equiv;浅成热液铅锌矿体的均一温度介于368170℃之间,盐度为0.358.67%Na Cl equiv。(3)布敦化矿田内斑岩型铜矿床的均一温度分别为576301℃、501237℃和312150℃,盐度依次为13.2253.81%Na Cl equiv、6.8748.84%Na Cl equiv和2.5611.36%Na Cl equiv;浅成热液铜矿床均一温度分别为562241℃、425175℃和225138℃,盐度依次为8.8157.19%Na Cl equiv、4.3238%Na Cl equiv和0.875.7 Na Cl equiv。结合流体拉曼成分分析和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揭示研究区内浅成热液-斑岩成矿系统的初始含矿流体来源于残余岩浆的流体出溶,为高温、高氧逸度、高盐度的H2O-CO2-CH4-Na Cl流体体系,卸载元素过程中不断有大气降水/古雨水加入。其中早期细脉浸染型铜(钼)矿化的成矿机制主要为流体沸腾作用,浅成热液铜矿床主要受控于流体沸腾和混合作用卸载成矿,而浅成热液银铅锌矿化主要为大气水流体混合作用富集成矿。4.通过对各矿田主要岩浆岩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揭示:(1)莲花山矿田内石英安山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242.1±1.8Ma和246.1±7.6Ma,即早-中三叠世;(2)闹牛山矿田赋矿围岩安山玢岩、花岗闪长斑岩和石英斑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143±4.2 Ma、141.2±0.74 Ma和162.8±1.6Ma,铜钼矿化发生在134.3±0.8 Ma,成矿发生在早白垩世早期,成矿作用发生在花岗闪长斑岩浅成就位之后;(3)布敦化矿田的英安斑岩、斜长花岗斑岩、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157±2.3 Ma、151.1±1.1 Ma、151.7±1.3 Ma、140.1±1.3 Ma和127.1±1.7 Ma,铜钼矿化发生在150±2.2 Ma(武新丽,2013),成矿发生在晚侏罗世,成矿作用发生在斜长花岗斑岩-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浅成就位之后。结合野外地质调查、成岩成矿年代学及锆石微量元素特征表明,莲花山矿田出露的印支期岩浆岩不具有成矿地质体的属性,可能具有与闹牛山矿田相同的成矿地质体,即早白垩世早期花岗闪长斑岩;布敦化矿床的成矿地质体为晚侏罗世花岗闪长斑岩-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系列。5.研究区内与成矿密切相关的岩浆岩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表明:(1)布敦化矿田与成矿密切相关的晚侏罗世岩浆岩为由7080%新生玄武质下地壳和2030%先存的古老下地壳组成的均匀混合源区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初始岩浆,后经历了分离结晶过程而形成,岩浆在上升演化过程中受到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2)闹牛山矿田与成矿密切相关的早白垩世早期花岗闪长斑岩具有Si O2、高Al2O3、高Sr、低Y、偏钾质、低Mg O、Cr、Co、Ni等特点,为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岩浆,矿区内主要赋矿围岩玛尼吐组安山玢岩表现出明显较低的Mg#、Cr和Ni含量,不具有同时期埃达克型高镁安山岩的岩浆属性,应为同时期相对较浅部位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而形成。结合矿石矿物的硫-铅、铼-锇同位素结果表明,布敦化矿床为底侵的玄武质岩浆与下地壳的混合均匀源区,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岩浆携带成矿物质上升至地壳浅部,富集成矿;而莲花山和闹牛山矿床的形成主要由于新生加厚的下地壳部分熔融导致成矿物质从新生的下地壳中活化出来,混染了部分上地壳物质,最终富集成矿。6.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初步将研究区主要的成岩成矿地质过程概括为:(1)晚侏罗世,蒙古-鄂霍茨克俯冲板片断离,软流圈物质上涌,导致混合约7080%新生玄武质岩浆和2030%先存的古老下地壳的新生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布敦化矿田初始中酸性岩浆,岩浆上升至地壳浅部发生含矿流体出溶,含矿流体上升过程中形成了布敦化矿田浅成热液-斑岩铜多金属成矿系统;(2)早白垩世早期,适值古太平洋向欧亚大陆挤压作用减缓和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造山后挤压向伸展转换阶段,区域性的岩石圈伸展造成大规模软流圈物质的上涌提供热量引起新生的玄武质加厚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以石榴石、辉石、金红石、钛铁矿等矿物为残留相的具有高氧逸度?(O2),富含矿质和流体的埃达克质中酸性岩浆。在伸展环境下,埃达克质中酸性岩浆上升至地壳浅部发生含矿流体出溶形成初始含矿流体,含矿流体上升过程中形成了闹牛山(莲花山)矿田浅成热液-斑岩铜多金属成矿系统。

冯建阳,宋洪民,王军[8](2013)在《国内外埃达克岩研究现状》文中指出从埃达克岩的定义、岩石特征、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成因模型、分类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埃达克岩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埃达克岩定义的演化、成因模型及分类。

王金荣,贾志磊,李泰德,马锦龙,赵磊,何彦彬,张伟,刘昆鑫[9](2013)在《新疆西准噶尔发现早泥盆世埃达克岩:大地构造及成矿意义》文中研究说明新疆西准噶尔博什库尔-成吉斯(Boshchekul-Chingiz)岩浆弧南缘,额敏县东南约100km的阿克乔克含铜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其锆石U-Pb年龄为410.5±2.9Ma,形成于泥盆世早期。岩石具有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高钾钙碱性-钙碱性,SiO2含量在61%~66%之间,具高Al(Al2O3=15.67%~16.87%)、Sr(475×10-6~879×10-6)及高Sr/Y比值(36~77),低Y(9.87×10-6~14.46×10-6)、Yb(0.96×10-6~1.49×10-6),富钠贫钾(Na2O=4.25%~5.58%,K2O=2.26%~3.27%,Na2O/K2O=1.40~2.47),MgO=1.51%~2.58%,Mg#=41~48,并显示富集强不相容元素(Ba、Rb、Sr、Th、U)和LREE,(La/Yb)N=6.0~10.2,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Y/Yb=10,无Eu异常(Eu/Eu*≈1.0)和HREE呈平坦型的配分特点,以及与环太平洋新生代埃达克岩相当的Rb/Sr(0.04~0.07)和La/Ce(0.42~0.51)比值,但偏低的Nb/U比值可能与俯冲沉积物加入有关。阿克乔克花岗闪长岩及花岗闪长斑岩是早泥盆世早期库吉拜-和布克赛尔(Kujibai-Hebukesaier)及洪古勒楞蛇绿岩带所代表的古大洋向南俯冲的玄武质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源区残留相主要为角闪石+辉石+石榴石,源岩应为石榴角闪岩;阿克乔克早泥盆世埃达克岩及谢米斯台-赛尔山晚志留世-早泥盆世A-型花岗岩(422~405Ma,Chenetal.,2010)构造岩浆岩带可东延至扎河坝-阿尔曼太蛇绿岩带之北的岛弧带,构成一条贯穿东、西准噶尔北部的巨型构造带;阿克乔克埃达克岩伴有斑岩型Cu成矿作用,因此,在东、西准噶尔博什库尔-成吉斯-达拉特-巴依塔格巨型岩浆弧带有可能存在与埃达克岩有关的Cu-Au矿带。

冯建阳[10](2012)在《华北克拉通北太行山中生代似埃达克火山岩的成因》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华北克拉通北太行山中生代髫髻山组火山岩样品分析表明,该火山岩富钾(K2O=1.86~4.72%,K2O/Na2O比值为0.5~1.05),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主要岩石类型包括玄武质安山岩、安山岩和英安岩。该火山岩高SiO2含量(55.14~69.46%)、相对高的Al2O3含量(14.47~16.09%)、较低的MgO含量(1.22~4.58%)、高Sr(864~1152ppm)、低重稀土(Yb=1.18~2.27ppm)和Y(Y=12.4~21ppm)、高Sr/Y和La/Yb比值(39.0~68.6、17.3~42.3)。在球粒陨石标准化REE模式配分图上,髫髻山组山火山岩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髫髻山组火山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强烈亏损重稀土和Y,以上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髫髻山组火山岩具有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该火山岩主量元素MgO、TFe2O3、Al2O3、TiO2、CaO和P2O5含量与SiO2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这些主量元素的变化趋势说明岩浆经历了分离结晶作用过程。在髫髻山组火山岩微量元素蛛网图上Sr呈显着的正异常,Eu为弱正异常,说明岩浆源区并无斜长石的残留。然而,在自然体系中斜长石通常是与角闪石一道分离结晶的。角闪石的分离结晶会增加Sr/Y和La/Yb比值,降低Dy/Yb比值。石榴石分离结晶也能增加Sr/Y和La/Yb比值,与角闪石不同的是石榴石的分异结晶将会增加Dy/Yb比值。本研究中Dy/Yb比值随着SiO2的增加而下降,这表明岩浆中角闪石发生分异结晶而石榴石未分异结晶或分异结晶程度很低以至于对Dy/Yb比值随着SiO2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未能产生有效的影响。另外,本研究中Sr含量和Sr/Y比值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而缓慢下降, Al2O3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表现出几乎平坦的趋势,La含量随SiO2含量的增加几乎没有变化,而La/Sm和La/Yb随SiO2含量的增加呈显着的正相关,这些特征说明髫髻山组火山岩形成过程中斜长石分离结晶并不占优势,而角闪石分离结晶是其高Sr/Y和La/Yb比值的一个主要控制因素。本研究中髫髻山组火山岩高Mg#(41.07~57.95)、较低初始206Pb/204Pb (16.58~16.81)、207Pb/204Pb (15.25~15.29)和较高的初始87Sr/86Sr比值(0.7060~0.7062)等地球化学特征说明该火山岩的形成过程中有地幔和下地壳物质的参与。自早古生代以来,太平洋板块的向西俯冲导致热的软流圈物质上涌,诱发岩石圈富集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形成铁镁质熔体。这些铁镁质熔体在下地壳底部与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生的熔体混合后发生分离结晶作用或着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下地壳物质的交代混染后发生分离结晶作用,最后喷出地表形成华北克拉通北太行山髫髻山组火山岩。

二、中国埃达克岩的时空分布及其形成背景 附:《国内关于埃达克岩的争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埃达克岩的时空分布及其形成背景 附:《国内关于埃达克岩的争论》(论文提纲范文)

(1)青海柴达木盆地周缘显生宙陆相火山岩区多金属成矿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论文选题及意义
        0.1.1 项目依托及选题来源
        0.1.2 选题依据及意义
    0.2 研究区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
    0.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0.3.1 陆相火山岩区矿床研究现状
        0.3.2 研究区区域地质和矿产研究工作
        0.3.3 存在问题
    0.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0.4.1 研究思路
        0.4.2 研究内容及方法
    0.5 主要工作量
    0.6 论文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进展
第1章 区域地质背景
    1.1 大地构造位置及构造分区
        1.1.1 大地构造位置及构造分区
    1.2 区域地层
        1.2.1 柴周缘东昆仑造山带
        1.2.2 柴北缘造山带
    1.3 区域构造
        1.3.1 昆南断裂
        1.3.2 昆中断裂
        1.3.3 昆北断裂
        1.3.4 柴达木南缘隐伏断裂
        1.3.5 柴达木北缘隐伏断裂
        1.3.6 丁字口-乌兰断裂
        1.3.7 宗务隆山南断裂
        1.3.8 宗务隆-青海南山断裂
        1.3.9 阿尔金断裂
        1.3.10 哇洪山-温泉断裂
    1.4 区域岩浆岩
        1.4.1 东昆仑地区
        1.4.2 柴北缘地区
第2章 柴周缘陆相火山岩及动力学演化研究
    2.1 前加里东期柴周缘构造演化
    2.2 加里东期-华力西期柴周缘构造演化
        2.2.1 柴南缘东昆仑造山带加里东期强烈构造体制转化和构造迁移
        2.2.2 柴北缘造山带加里东期-华力西期构造演化新认识
    2.3 华力西期-印支期柴周缘构造演化
        2.3.1 华力西-印支期东昆仑造山带安第斯型造山运动
        2.3.2 华力西期-印支期柴北缘构造演化新认识
        2.3.3 柴周缘中生代相邻板块时空演化关系
    2.4 关于中生代火山岩问题
        2.4.1 印支早期夏河组火山岩
        2.4.2 印支晚期鄂拉山组火山岩
        2.4.3 夏河组和鄂拉山组火山岩差异性对比
第3章 典型矿床研究
    3.1 柴周缘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区典型矿床
        3.1.1 鄂拉山口铅锌矿床
        3.1.2 夏河铜多金属矿床
        3.1.3 哈日扎银铜多金属矿床
        3.1.4 那更康切尔银矿床
    3.2 柴周缘古生代陆相火山岩区典型矿床
        3.2.1 达达肯乌拉山铜铅锌矿床
        3.2.2 孔雀沟-哈布其格钼(铜)金多金属矿床
第4章 区域铜铅锌银多金属成矿作用及成矿规律
    4.1 柴周缘成矿带的时空结构
    4.2 火山岩与成矿关系解析
    4.3 柴周缘印支早期陆相火山岩区多金属成矿作用
    4.4 柴周缘印支晚期陆相火山岩区银多金属成矿作用
        4.4.1 幔源C-H-O流体与银、金元素的关系
        4.4.2 成矿深源性问题探讨
        4.4.3 东昆仑富Ag幔源流体向地壳活化运移成矿过程分析
        4.4.4 成矿模式
        4.4.5 矿床的剥蚀保存条件
    4.5 柴周缘陆相火山岩区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及成矿规律总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北太行中生代麻棚岩体的成因及其冷却固结条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1.2.1 岩浆混合研究现状
        1.2.2 埃达克岩研究现状
        1.2.3 存在问题
    1.3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工作量
    1.4 主要成果及认识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地理交通概述
    2.2 区域地质
        2.2.1 区域地层
        2.2.2 区域构造
        2.2.3 区域岩浆岩
        2.2.4 区域矿产
第3章 麻棚岩体地质与岩相学特征
    小结
第4章 麻棚岩体锆石特征及年代学
    4.1 样品采集及测试
    4.2 锆石特征
    4.3 锆石U-Pb年龄
    4.4 地质意义
    小结
第5章 造岩矿物成因矿物学
    5.1 角闪石
    5.2 斜长石
    5.3 黑云母
    5.4 岩体冷却固结条件
        5.4.1 温压条件
        5.4.2 氧逸度条件
    小结
第6章 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特征
    6.1 主量元素
        6.1.1 岩石系列
    6.2 稀土、微量元素
    6.3 Sr-Nd同位素特征
    小结
第7章 讨论
    7.1 麻棚岩体成因
        7.1.1 暗色微粒包体证据
        7.1.2 岩相学证据
        7.1.3 年代学证据
        7.1.4 岩石地球化学证据
        7.1.5 矿物学证据
        7.1.6 Sr-Nd同位素证据
    7.2 麻棚岩体形成过程
        7.2.1 混合端元的确定
        7.2.2 麻棚岩体岩浆混合过程
    7.3 浅谈区域岩浆与成矿特点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3)北秦岭晚三叠世关山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区域地质背景及岩相学特征
2 分析方法
3 结果分析
    3.1 锆石U-Pb定年
    3.2 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特征
    3.3 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
4 讨 论
    4.1 岩石成因
    4.2 构造环境
5 结 语

(4)高Sr低Y埃达克质岩石与金矿成矿关系——以陕西省凤县八卦庙金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质特征
    1.1 八卦庙金矿地质特征
    1.2 花红树坪岩体地质特征
    1.3 西坝岩体地质特征
2 时空特征
3 地球化学特征
    3.1 八卦庙金矿地球化学特征
    3.2 花红树坪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3.3 西坝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4 同位素特征
5 讨论
    5.1 八卦庙金矿床成因
    5.2 八卦庙金矿床与高Sr低Y埃达克岩关系
    5.3 区域金矿床与高Sr低Y埃达克岩关系
6 结论

(5)滇西小龙潭矿区始新世岩浆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2 样品及测试
    2.1 样品特征
    2.2 测试方法
    2.3 分析结果
        2.3.1 锆石U-Pb同位素特征
        2.3.2 全岩地球化学特征
        2.3.3 锆石Hf同位素特征
3 讨论
    3.1 成因类型
    3.2 岩浆源区及其指示意义
    3.3 构造背景及地质意义
4 结论

(6)甘肃省南祁连化石沟地区发现中二叠世埃达克质岩:大地构造及成矿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地质概况
2 岩石学特征
3 分析方法
4 锆石U-Pb年龄
5 地球化学特征
    5.1 主量元素
    5.2 微量元素
    5.3 Sr-Nd-Hf-O同位素
6 讨论
    6.1 岩石成因
    6.2 大地构造意义
    6.3 Cu-Au成矿意义
7 结论

(7)大兴安岭中东部浅成热液—斑岩铜多金属成矿系统成矿地质过程与成矿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研究区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3.4 项目依托与实物工作量
第2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概况
        2.1.1 石炭系
        2.1.2 二叠系
        2.1.3 中生界
        2.1.4 新生界
    2.2 区域侵入岩概况
        2.2.1 晚华力西期
        2.2.2 印支期
        2.2.3 燕山期
    2.3 区域构造特征
        2.3.1 褶皱构造
        2.3.2 断裂构造
    2.4 区域矿产资源
    2.5 区域构造演化
        2.5.1 前中生代
        2.5.2 中生代
第3章 区域浅成热液-斑岩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3.1 莲花山矿田
        3.1.1 矿田地质特征
        3.1.2 矿床地质特征
    3.2 闹牛山矿田
        3.2.1 矿田地质特征
        3.2.2 矿床地质特征
    3.3 布敦化矿田
        3.3.1 矿田地质特征
        3.3.2 矿床地质特征
    3.4 小结
第4章 成矿流体特征
    4.1 分析测试方法及样品采集
        4.1.1 流体包裹体
        4.1.2 H-O同位素
        4.1.3 样品采集
    4.2 流体包裹体研究
        4.2.1 莲花山矿田
        4.2.2 闹牛山矿田
        4.2.3 布敦化矿田
    4.3 H-O同位素组成
    4.4 小结
第5章 成岩成矿时代与成矿地质体厘定
    5.1 测试样品及分析测试方法
        5.1.1 LA-ICP-MS锆石U-Pb测年
        5.1.2 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样品、方法
    5.2 实验结果
        5.2.1 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
        5.2.2 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结果
    5.3 成岩成矿时代与成矿地质体厘定
第6章 与成矿密切相关地质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6.1 分析测试方法
        6.1.1 主微量元素
        6.1.2 Sr-Nd-Pb-Hf同位素
    6.2 地质、岩相学特征
    6.3 实验结果
        6.3.1 晚侏罗世次火山岩-浅成斑岩
        6.3.2 早白垩世早期次火山岩-浅成斑岩
第7章 成岩成矿地质过程与成矿模式
    7.1 岩浆起源与演化
        7.1.1 晚侏罗世
        7.1.2 早白垩世早期
    7.2 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与动力学模式
    7.3 含矿流体起源、性质与成矿物质来源
        7.3.1 含矿流体起源、性质
        7.3.2 成矿物质来源
    7.4 流体演化与成矿机理
        7.4.1 莲花山矿田
        7.4.2 闹牛山矿田
        7.4.3 布敦化矿田
    7.5 成矿模式与资源潜力分析
        7.5.1 成矿模式
        7.5.2 资源潜力分析
第8章 结论
    8.1 取得的主要成果
    8.2 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国内外埃达克岩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2.1 国内埃达克岩的定义及分布
    2.2 国内埃达克岩的分类

(9)新疆西准噶尔发现早泥盆世埃达克岩:大地构造及成矿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概况
2 岩石学特征
3 分析方法
4 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
5 地球化学特征
    5.1 主元素地球化学
    5.2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6 讨论
    6.1 岩石成因
    6.2 大地构造意义
    6.3 Cu (Au) 成矿意义
7 结论

(10)华北克拉通北太行山中生代似埃达克火山岩的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引言
    1.1 国内外埃达克岩的研究现状
        1.1.1 国外研究现状
        1.1.2 国内研究现状
        1.1.2.1 国内埃达克岩的定义及分布
        1.1.2.2 国内埃达克岩的分类
        1.1.3 中国东部的埃达克岩
        1.1.3.1 中国东部埃达克岩的分布
        1.1.3.2 中国东部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1.1.3.3 中国东部埃达克岩的成因模式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华北克拉通
    2.2 北太行山中生代岩浆岩带
    2.3 王安镇岩体
第三章 髫髻山组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3.1. 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2 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4 Sr-Nd-Pb 同位素
第四章 髫髻山组火山岩的成因及动力学应用
    4.1. 髫髻山组火山岩的成因
    4.2. 地球动力学应用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四、中国埃达克岩的时空分布及其形成背景 附:《国内关于埃达克岩的争论》(论文参考文献)

  • [1]青海柴达木盆地周缘显生宙陆相火山岩区多金属成矿作用研究[D]. 李浩然. 吉林大学, 2021(01)
  • [2]北太行中生代麻棚岩体的成因及其冷却固结条件[D]. 张萌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12)
  • [3]北秦岭晚三叠世关山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J]. 杨航,赖绍聪,张志华,秦江锋.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9(02)
  • [4]高Sr低Y埃达克质岩石与金矿成矿关系——以陕西省凤县八卦庙金矿为例[J]. 张亚峰,姚征,易鹏飞,杨涛. 矿产勘查, 2018(09)
  • [5]滇西小龙潭矿区始新世岩浆岩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J]. 周洁,王根厚,张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3)
  • [6]甘肃省南祁连化石沟地区发现中二叠世埃达克质岩:大地构造及成矿意义[J]. 贾志磊,陈万峰,沙鑫,王金荣.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7(01)
  • [7]大兴安岭中东部浅成热液—斑岩铜多金属成矿系统成矿地质过程与成矿模式[D]. 古阿雷. 吉林大学, 2016(08)
  • [8]国内外埃达克岩研究现状[J]. 冯建阳,宋洪民,王军.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3(12)
  • [9]新疆西准噶尔发现早泥盆世埃达克岩:大地构造及成矿意义[J]. 王金荣,贾志磊,李泰德,马锦龙,赵磊,何彦彬,张伟,刘昆鑫. 岩石学报, 2013(03)
  • [10]华北克拉通北太行山中生代似埃达克火山岩的成因[D]. 冯建阳. 石家庄经济学院, 2012(05)

标签:;  ;  ;  

中国埃达克石时空分布及其形成背景 附件:《国内关于埃达克石的争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