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积极做好拆迁安置工作

禹州积极做好拆迁安置工作

一、禹州市积极做好拆迁安置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耿茜[1](2021)在《广州市越秀区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绩效审计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传统的城市改造方式落后,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满足不了当下人民的居住期望。传统改造方式主要依靠推倒重建的拆迁形式进行城市居住区的改造,但是新时代下城市化发展速度和规模越来越大,对城市中心的用地要求与日俱增,传统改造方式耗费成本巨大,因此微改造模式应时而生。这种新型的居住区改造模式主要是不改变原有建筑格局,经过局部拆除或建筑物更换,进行修缮、保护、完善相关基础设施的方式来实现房屋改造。针对老旧小区开展的局部微改造工程,不可避免地会给小区原住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甚至不便,所以,这一项目既是民心工程,更是民生工程,但老旧小区微改造仍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的阶段,导致在开展的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尤其在审计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时,审计的重点主要评价工程的质量、程序以及改造后造价问题,专门针对改造后成效的绩效审计评价少之甚少。因此,在老旧小区的微改造工程项目中,研究绩效审计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使老旧小区微改造工程的绩效审计评价水平得到显着提升,同时可基于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破解老旧小区微改造过程中存在的各项难题。本研究选择越秀区老旧小区微改造工程项目作为研究对象,期望基于政府公共建设项目绩效评价理论,结合审计过程中发现的的问题,在广泛征集信息、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认真了解、调查分析越秀区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借鉴和总结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不同国家、地区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绩效评价分析理论,引入平衡计分卡法构建绩效审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在决策-经济-管理-社会4个一级评价指标下包含16个二级指标的项目评价指标体系,之后又将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两法并行,开展指标权重的绩效审计综合评价。基于获得的绩效审计评价结果,得出结论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使得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居住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缓解了老城区城市发展与发展空间有限的矛盾,使老旧小区环境得以焕然一新,社区居民生活品质有了显着提升。针对改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今后老旧小区微改造工作及绩效审计评价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罗鹏飞[2](2019)在《行政证明的法定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行政证明是行政管理服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广泛地存在于法律法规和现实社会生活之中。多年来,行政证明出现了泛化倾向,行政机关、经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办理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给付等事项时,越来越普遍地要求相对人提供用以描述客观事实或表明符合特定条件的行政证明,甚至要求开具“我妈是我妈”的“奇葩”证明,给企业群众办事创业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无端消耗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成本。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实施和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强化法治意识,运用法治思维,通过法治手段进一步减轻企业群众负担,释放全社会的创新动能和发展活力,其中行政证明的法定化应是法治建设和“放管服”改革的应有之义。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国务院各部委、各地方从行政管理角度出发“减证便民”探索得多,从法治视角规范行政证明研究得少。因此,加强行政证明的法定化研究,通过法治方式规制行政主体“爱要”但企业群众“厌烦”的行政证明,对于助力“放管服”改革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行政证明为研究对象,结合多年来从国家层面到各地“减证便民”的丰富实践经验,对行政证明法定化的现实障碍进行了分析,对法定化的实现路径作了尝试性探索,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引言部分,介绍了行政证明法定化的研究现状、意义,研究思路、方法,对本文的研究缘起和总体思路进行了概略阐述。正文部分,分为四章:第一章,首先限缩性明确行政证明的概念,梳理出行政证明的历史发展脉络,分析其主要内容和特征,并与相关法律概念进行了辨析,对行政证明的基本内涵进行了总体呈现。第二章,通过阐释行政证明的依据来源、实际影响、与相关行政行为的程序性衔接属性,剖析了行政证明的法律属性,着重从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角度对行政证明进行了类型化研究。第三章,分析了行政证明法定化的内涵,法定化过程中面临的现实挑战,以及设定主体混乱、性质复杂、标准不清、程序不明、救济不足等主要障碍和形成缘由,力争找出目前行政证明存在问题的“病灶”,为法定化“对症下药”提供依据。第四章,结合行政证明法定化面临的迫切现实要求,以及法定化应遵循的原则,提出法定化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设定依据法定化、设定主体和实施主体法定化、内容法定化、程序法定化、救济法定化五个方面内容,力图从法治视角为深化“放管服”改革,规制行政主体行为,维护企业群众合法权益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结论部分,对本文的主旨思想进行了总结性概括,并着重阐述了行政证明法定化的制度构建设想,以期发挥出建言献策和抛砖引玉的作用,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刘玉伟[3](2018)在《CX集团贾峪镇砂石骨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文中认为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环保的大背景下,包括河南省在内的多个省市开始着手进行砂石骨料矿资源的整合,取缔、关闭非法开采和小、散、乱、差的矿山开采企业。绿色矿山成为了矿山的最基本要求,也成为未来我国矿山发展的主旋律。严峻的环保形势和高标准的市场准入门槛,给砂石骨料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但是也带来了良好的机遇。CX集团起步于传统的采矿业。随着社会对环保的日渐重视,CX集团深知传统的采矿业必将难以为继,基于对形势的清醒认识,CX集团走上了不断否定自己、突破自己的突围之路,创造性地提出了“矿山修复+”理念,并付诸实践。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和实践,CX集团积累了丰富的砂石骨料矿山开发和经营经验,并储存了一大批优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本文以CX集团荥阳市贾峪镇砂石骨料项目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项目的研究背景,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并对项目的市场前景和市场竞争优势进行了分析;其次分析了项目建设的选址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项目建设方案,包括项目建设规模、总图布置原则、工艺流程以及公共工程等,并结合政策要求和CX集团发展理念,提出了绿色矿山建设方案、后矿山问题解决方案以及项目组织管理方案;再次结合本项目实际制定了项目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依据该指标体系,主要采用技术经济评价法、市场预测法、投资估算法,从建设方案、财务分析、社会效益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和风险分析等方面对项目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为CX集团就该项目的投资决策提出了结论和建议。长期以来,大多数国内砂石骨料企业无论是在公司治理还是在生产组织形式上都是粗放型模式,在新项目评审和投资决策方面没有规范化的流程,主要依靠公司高层领导的个人判断,缺乏科学决策的依据。本文基于对荥阳市贾峪镇砂石骨料项目投资的分析,以期作为CX集团是否投资该项目决策的参考,并以此研究作为今后CX集团进行项目投资分析的模板,为CX集团项目拓展提供科学的决策分析依据。

谢添龙[4](2018)在《城乡结合社区多元主体参与治安治理研究 ——以无锡市雪浪社区为例》文中指出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在城市周边的城乡结合社区已经成了城市经济的拉动点,但是由于人口流动量大、基础设施薄弱等种种原因,致使城乡结合社区治安管理犯罪行为高发,严峻的治安现状破坏了城乡结合社区的经济发展,制约了城市一体化进程,严重降低了社区居民的居住幸福感,对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具有相当大的危害。目前,我国城乡结合部处于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社会管理和矛盾化解处于完善阶段,致使该地区面临着参与社会治安治理的意识淡薄、参与方式单一、参与机制不完善、参与能力薄弱等问题,因此急需扩大外界力量参与,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自我权利的维护意识也越来越强,在很多领域中,都加入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制度建设中,为了满足不同人们的需求,开展了很多多元化的发展渠道,所以,在社区的治理过程中,也适用多元化的管理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社区的治理中,提高社区建设的快速发展。在以后的发展中,社区面临的环境将更加的复杂多样化,通过多元化主体共同参与的方式,在以后的发展中,将会更加的重要。本文以位于无锡市城乡结合部的雪浪社区作为研究的案例,通过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合之前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该社区在社区治安治理中,实行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的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促进该社区的治理环境的稳定发展。通过调查,得到该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社会公众参与不足、多元主体参与混乱、社区治安治理平台成效不佳、多元主体参与进展受限等等,这些都是影响该社区治理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对这些状况的分析可知,造成这种不良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社会本身和政府相关部门在管理过程中的不足,还有相关管理制度的不合理等等因素造成的,该社区的多元化主体参与的实施情况不是很成熟,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发展中进行充分的认识。通过上述的分析,可知在该社区中,多元化实施的问题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研究,作者的相关优化建议为:首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第二,增强城乡结合社区协作治理;第三,构建城乡结合社区合作平台;以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参与,实现多元主体共治。笔者选择无锡市城乡结合部的雪浪社区,通过走访和调查掌握无锡市城乡结合部的雪浪社区治安治理中的多元主体参与情况。结合相关的理论研究,通过对社区的实际状况的调查,进行深入的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的情况,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促进该社区的多元化建设,同时为其它地区提供参考,促进多元化主体参加治理的快速发展,从而提高城乡结合社区的治安管理水平。

李卓[5](2018)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西安地区特色小镇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以往粗放式的城市化发展模式难以继续。为了适应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要,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个部门联合发布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建村[2016]147号),目标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1]特色小镇创建工作就此正式全面推开,引起了各级政府、规划学界和大型城投类企业的高度关注。在浙江经验的推广下,特色小镇建设成为推进城乡一体,促进产城融合的创新举措和实验区。2018年初西安被正式列为国家中心城市,在构建大西安都市圈的条件和机遇都成熟的情况下,西安迫切需要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来实现突破发展。而特色小镇有效促进产业集聚、资源整合、文化传承、产城一体化发展的特性为西安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新理念、新方法。西安以新型城镇化的任务目标为导向,顺应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需求,试图通过创建一批特色小镇为先导区和抓手,促进城乡要素资源双向流动,加强主城区与城市边缘区域内组团、新城、小城镇、乡村间的互动联系,增加城镇化与产业的多元结合方式,形成协作互补的产业链关系,实现西安地区整体产业资源整合、文化承袭传承、产城产业融合、城乡相互协调发展和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加快解决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突出问题。本文通过研究西安地区空间发展和产业布局情况,掌握西安的发展背景,明确了西安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特别是产业发展方面的问题,提出特色小镇建设是加快城乡区域空间整体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对西安地区特色小镇分布情况和建设动态的汇总研究,归纳出西安特色小镇的创建特点和现状问题,借鉴国内特色小镇创建的成功经验,探索西安地区特色小镇的规划策略,促进形成具有“西安特色”的特色小镇创建模式。研究成果可为西部地区同类型城市特色小镇规划建设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郝昕奕[6](2018)在《豫西地坑院型村落空间形态保护研究 ——以三门峡市陕州区刘寺村为例》文中提出地坑院作为我国乡土建筑的瑰宝,拥有独特的民居形态,在河南三门峡、山西运城、甘肃垅东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均有分布。三门峡市地坑院主要集中分布在陕州区东凡塬、张村塬和张汴塬的平坦地区。刘寺村位于张汴塬上,属于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是豫西保存较为完好的地坑院型村落,由大小刘寺村组成,大刘寺村分东西两部分,2014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为全国第三批传统村落。在城镇化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及居民生活水平水平的提高,地坑院生土建筑面临废弃危险,村落形态遭到破坏,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豫西地坑院型村落面临着因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改造和破坏,地坑院村落亟待保护,迫切需要相关保护对策的提出。本论文从解决地坑院型村落逐渐消亡这一突出矛盾入手,以地坑院村落目前现存问题为导向,从村落点群分布特质、村落空间形态(整体形态、建筑形态)、村落文化特质对三门峡市陕州区地坑院型村落空间特质进行分析,并以本论文研究对象三门峡市陕州区刘寺村为例从村落概况、历史价值再认识、保护空间策略三个方面进行实例论证,以期对地坑院型村落保护提供借鉴。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豫西地坑院型村落空间保护现状提出发展策略。

郭菘蔺[7](2017)在《河南省县域住宅市场均衡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住宅产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住宅产业近年的快速发展,一、二线城市已经接近瓶颈阶段,开发商的目光自然转向了广阔的县域地区。而河南省县域地区住宅产业的高速发展,很多关于其发展过热、库存高企的研究及报道也渐渐浮现,从某种意义上讲当前河南省县域地区住宅的供需情况显然存在失衡现象,发展形势不容乐观。本文分为六个章节,其中三、四、五章为重点章节。文章首先在第一章绪论部分对当前国内和河南省县域地区的住宅发展态势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同时阐明了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思路方法,之后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为本研究做好理论保障和支撑,最后提出了可能的创新点;其次,在第二章结合近年来县域地区大量的具体数据分析了河南省县域地区住宅发展的现状,分为县域地区住宅发展历程和现状以及通过对现状的研究做出的对当前总体发展态势的判定,其中对发展现状的研究又具体分为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再次,在第三章对河南省县域地区住宅市场供需失衡的原因从供给、需求和制度层面三方进行了探讨;之后,在第四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河南省105个县(市)的7项住宅发展相关数据对河南省县域地区住宅发展均衡程度进行评价比较,运用提取的供求两方面的主成分计算出各个县(市)的综合均衡得分,并进行排序,之后进一步结合有代表性的具体情况对排名进行解释分析。在文章的最后,针对前述章节中河南省县域住宅市场发展现状、影响均衡发展的原因、以及均衡发展程度的排名和成分解释,提出了三大类对策,分别从供给、需求和外部环境三个角度来促进河南省县域地区住宅产业的均衡发展。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对河南省县域地区105个县(市)的住宅市场发展有一个全面、具体的理解,进而使相关部门在政策制定上实现“有的放矢”;同时,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三方面对策不仅可以促进河南县域地区住宅市场的发展,也能对我国其他的县域地区和三、四线城市在住宅发展中遇到的类似问题也能有一定的帮助。

刘婷赋禹[8](2016)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南省小城镇农村社区规划与建设研究》文中指出一直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是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新时期,党和政府从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处特殊阶段和复杂国际环境出发,在三农问题尤其是农村建设方面作出了系列重大部署。湖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实现湖南“富民强省、科学跨越”的根本要求。加快新型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实现湖南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小城镇农村社区的规划和建设问题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本课题通过全面剖析全国以及湖南小城镇农村社区规划和建设的现状,包括对小城镇农村社区规划与建设的特色、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结合当前新型城镇化背景,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关于“统筹规划与协调发展、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4—2020年)》关于“加强城乡规划对城乡空间的统筹职能、完善城镇规划体系、着力推进村镇规划的制定与实施、加强城乡规划监管、积极发展重点小城镇”的具体要求,对小城镇农村社区规划建设进行理论和政策分析,以韩国、以色列,江苏、浙江等国内外典型区域农村社区建设实践及经验为启示,将集镇中的农村社区作为现代农业的服务基地、城乡一体化的连接基地、扩大农村内需的消费基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培育基地、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于社会管理的提供基地,提出湖南小城镇农村社区规划与建设的相关对策,明确推动农村人口就近就地城镇化的重要意义,同时以湖南宁乡、望城、浏阳的美丽乡镇为案例,展现湖南小城镇农村社区建设的优秀成果。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城乡统筹的重要内容,现在中国农村社区建设任重道远,漫漫长征刚刚启程,仍然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本课题是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有效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平台的研究,能有效促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王志远[9](2016)在《禹州市空心村治理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发以来,尤其是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定以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不断增多,城市化的稳步推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成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它一方面为我国城市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劳动力来源;另一方面却造成了农村人口的流失,农村空心化的不断恶化。笔者以禹州市空心村治理为主线,借鉴中外专家学者的观点,深入分析禹州市空心村现状、产生原因以及近年来禹州市政府在空心村治理上的典型案例,结合中外类似情况的经验做法,提出城镇化、中心村和村内集约三种方式化解空心村的措施。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禹州市空心村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在论文写作中用到的几个基本概念,笔者试图通过整个第一章的描述为论文的整体叙述框架搭建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第二章禹州市空心村形成包括禹州市概况综述、禹州市空心村现状以及空心村形成的原因三部分内容,笔者通过对禹州市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整体叙述试图使读者了解禹州市当前社会发展阶段,从而对空心村形成的背景有个大致的了解;笔者以禹州市空心村现状为背景深入分析空心村形成的原因;再结合第三章现阶段禹州市空心村治理过程中已经采取的措施,以及对典型样本村的深入剖析总结出禹州市空心村治理存在的问题。第四章着重在于对中外类似经验做法的介绍,国内方面主要介绍了河南永城、山东潍坊、白云区钟落潭镇以及杭州市杭嘉湖地区,国外主要介绍了德国、日本、法国的经验做法。第五章笔者结合中外经验,针对禹州市空心村治理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城镇化方式、中心村整合方式和城乡一体化方式化解空心村三种空心村治理措施。最后一章对本篇论文进行一个总结,并对空心村治理研究这个当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绕不开的课题进行了前景展望。笔者在空心村治理措施上着重以当前国家提出的新型城镇化为背景,创新性的融入国家互联网战略,将农村空心村的治理和互联网的发展战略相结合,以互联网在线教育、农村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为重要支点,深入剖析他们之间的联系,最终得出国家的互联网战略的发展完全可以助推农村空心化的解决。农村空心化归根结底还是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恶果,从长远来看要从根本上解决空心村问题,还是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

赵超[10](2016)在《我国瓷窑遗址的展示利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认识的不断提升,从国家层面已经开始重视我国传统历史文化信息的延续和传承以及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因此,对于我国具有丰厚历史价值内涵的瓷窑遗址而言,需要同其他文化遗产一样,在满足文物安全和科学保护的前提下,采取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将瓷窑遗址所蕴含的价值正确阐释和展示给公众。自我国确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制度以来,共计61处瓷窑遗址被列入到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列。本文旨在这61处瓷窑遗址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中的其他古代手工业遗址作为次要研究对象,借助现场调查、资料分析、数据统计、文献研究、案例对比等研究方法,发现当前我国瓷窑遗址在展示利用当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通过系统的研究瓷窑遗址及其遗存的构成,较为全面地梳理出瓷窑遗址展示利用过程当中与瓷窑遗址价值有关的展示利用对象;通过研究现有瓷窑遗址以及与瓷窑遗址相关的其他类型遗址的展示利用模式,结合瓷窑遗址自身特点,依据瓷窑遗址所存在的不同环境,归纳和总结出较为适合每种环境状态下的瓷窑遗址的展示利用模式;通过总结博物馆展示方法、遗址公园与遗址博物馆的展示方法以及其他类型文化遗产展示过程当中对于展示利用的技术评估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结合瓷窑遗址的特点,梳理出适合与瓷窑遗址的展示利用方法;最后通过分析两处瓷窑遗址保护与展示利用的实际案例,来讨论瓷窑遗址展示利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和如何解决展示利用的相关问题。

二、禹州市积极做好拆迁安置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禹州市积极做好拆迁安置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广州市越秀区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绩效审计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老旧小区微改造的背景
        1.1.2 广州市越秀区老旧小区“微改造”模式的发展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老旧小区
        2.1.2 微改造
        2.1.3 绩效审计
        2.1.4 绩效审计评价
    2.2 理论基础
        2.2.1 “3E”理论
        2.2.2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章 广州市越秀区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
    3.1 绩效审计评价的目的
    3.2 绩效审计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3.3 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3.4 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3.5 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第四章 广州市越秀区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绩效审计评价分析
    4.1 广州市越秀区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概况
    4.2 现有绩效评价存在问题
    4.3 确定指标评价等级
    4.4 各指标得分
    4.5 评价结果分析
第五章 老旧小区改造经验借鉴与对策建议
    5.1 其他地区老旧小区改造经验做法
        5.1.1 杭州市老旧小区改造经验
        5.1.2 南宁市老旧小区改造经验
        5.1.3 攀枝花市老旧小区改造经验
    5.2 广州市越秀区老旧小区微改造对策和建议
        5.2.1 建立科学绩效审计评价方法
        5.2.2 多渠道筹集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2.3 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支付审核力度
        5.2.4 优化公众参与决策的方法
        5.2.5 强化人员培训增强责任意识
        5.2.6 加强过程控制完善项目管理制度
        5.2.7 因地制宜探索新型物业管理模式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广州市越秀区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绩效审计评价研究调查问卷
致谢

(2)行政证明的法定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行政证明的制度概述
    一、行政证明的概念
        (一)什么是证明
        (二)行政证明的概念
    二、行政证明的发展历史
        (一)行政证明的生成
        (二)行政证明的古代类似形态和演进过程
        (三)建国后行政证明的发展历史
    三、行政证明的内容与特征
        (一)行政证明的内容
        (二)行政证明的特征
    四、行政证明与相关法律概念的比较
        (一)行政证明与诉讼证明的区别和联系
        (二)行政证明与群众自治组织证明、法人证明、自然人证明的区别和联系
        (三)行政证明与行政许可的区别和联系
        (四)行政证明与行政处罚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章 行政证明的法律属性
    一、行政证明的依据来源
        (一)行政证明的法律依据和来源
        (二)行政证明的行政法规依据和来源
        (三)行政证明的地方性法规依据和来源
        (四)现存的其他依据和来源
    二、行政证明与“实际影响”
        (一)准行政行为型的行政证明
        (二)行政行为型的行政证明
        (三)行政事实行为型的行政证明
    三、行政证明的程序属性
        (一)行政行为型行政证明的程序属性
        (二)非行政行为型行政证明的程序属性
第三章 行政证明法定化的现实障碍
    一、行政证明法定化的内涵
    二、行政证明法定化面临的挑战
        (一)覆盖领域广
        (二)数量庞大
        (三)在经济和民生领域的行政许可事项上集中度高
    三、行政证明法定化的现实障碍分析
        (一)设定主体混乱
        (二)性质复杂
        (三)标准不清
        (四)程序不明
        (五)救济不足
    四、行政证明法定化的现实障碍形成缘由分析
        (一)统一立法存在空白
        (二)政府干预过多
        (三)信息共享程度低
        (四)信用社会建设不到位
        (五)公众维权意识不强
第四章 行政证明法定化的制度构建
    一、行政证明法定化的现实要求
        (一)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要求
        (二)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
        (三)深化“放管服”改革的要求
    二、行政证明法定化的原则
        (一)依法行政原则
        (二)客观公正原则
        (三)为民便民原则
        (四)保守秘密原则
    三、行政证明法定化的实现路径
        (一)设定依据法定化
        (二)主体法定化
        (三)内容法定化
        (四)程序法定化
        (五)救济法定化
结论
参考文献

(3)CX集团贾峪镇砂石骨料项目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评价指标
第二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与市场分析
    第一节 项目概况
    第二节 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 砂石骨料是建筑业不可或缺的资源
        二 砂石骨料项目是践行国家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
        三 建设大型绿色矿山是适应环保政策的必然要求
        四 高标准建设砂石骨料项目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三节 市场分析
        一 市场前景预测
        二 市场价格估算
        三 市场竞争优势分析
第三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方案分析
    第一节 项目选址
        一 项目选址条件
        二 项目选址条件评价
    第二节 项目建设方案
        一 项目规模
        二 总图布置
        三 生产工艺
        四 绿色矿山建设
        五 后矿山问题解决方案
        六 其他相关方案
    第三节 建设方案可行性分析
        一 项目建设条件
        二 工艺可行性
        三 设备选型可靠性
        四 建设单位能力
第四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第一节 项目架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一 项目组织架构
        二 项目人力资源配置
    第二节 项目实施进度管理
        一 项目建设工期
        二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三 项目施工管理
第五章 项目财务分析
    第一节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 投资估算
        二 资金筹措
    第二节 收入及费用估算
        一 销售收入估算
        二 成本费用估算
        三 税金及附加估算
    第三节 收益及投资回报测算
        一 净利润测算
        二 净现值测算
        三 投资回报测算
    第四节 盈亏平衡分析
        一 产量盈亏平衡点
        二 销售收入盈亏平衡点
        三 生产能力利用率盈亏平衡点
        四 销售单价盈亏平衡点
        五 价格安全度
        六 产量安全度
第六章 项目社会效益、环境影响与风险分析
    第一节 社会效益分析
        一 财政税收贡献
        二 带动当地就业
        三 促进环境修复
        四 植入产业发展
    第二节 环境影响分析
        一 主要污染物
        二 防治措施
        三 环境影响分析
    第三节 风险分析
        一 风险因素分析
        二 风险防范对策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城乡结合社区多元主体参与治安治理研究 ——以无锡市雪浪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1.4 研究依据
        1.4.1 理论依据
        1.4.2 现实依据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创新点
第二章 社区治安治理中的参与主体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社区
        2.1.2 城乡结合社区
        2.1.3 社区治安治理
    2.2 参与社区治安治理的多元主体
        2.2.1 政府综治部门
        2.2.2 公安机关
        2.2.3 社会组织
        2.2.4 社区企业
        2.2.5 社区居民
    2.3 社区治安治理多元主体参与的实现形态
第三章 雪浪社区治安治理多元主体参与现状
    3.1 雪浪社区概况
    3.2 雪浪社区多元主体参与治安治理情况调查
        3.2.1 问卷调查设计
        3.2.2 雪浪社区参与治安治理多元主体构成
        3.2.3 雪浪社区多元主体参与治安治理情况
第四章 雪浪社区多元主体参与治安治理的问题和原因
    4.1 雪浪社区多元主体参与治安治理存在的问题
        4.1.1 社区居民参与不足
        4.1.2 多元主体职能划分不清
        4.1.3 多元主体缺乏参与合作平台
        4.1.4 多元主体参与治安治理成效不佳
    4.2 雪浪社区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安治理问题的原因
        4.2.1 社会公众责任意识不强
        4.2.2 城乡结合社区体制不完善
        4.2.3 多元主体参与合作理念不足
        4.2.4 缺乏有效机制保障
第五章 完善城乡结合社区多元主体参与治安治理的建议
    5.1 推进城乡结合社区文化建设
        5.1.1 弘扬社会先进文化
        5.1.2 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合作理念
    5.2 加强城乡结合社区法制观念
        5.2.1 完善基层法制建设
        5.2.2 严格推进依法行政
    5.3 优化城乡治安资源整合
        5.3.1 推进治安信息共享
        5.3.2 整合社区治安资源
    5.4 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参与的保障机制
        5.4.1 构建多元主体参与分工和协作机制
        5.4.2 健全多元主体参与监督和激励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5)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西安地区特色小镇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背景
        1.1.2 政策背景
        1.1.3 地域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和研究对象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研究范围及对象
        1.3.3 研究内容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1 国外小镇研究综述
        1.4.2 国内小镇研究综述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我国特色小镇建设概况
    2.1 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现状
        2.1.1 空间分布特征
        2.1.2 建设发展现状
    2.2 特色小镇建设形式探索
        2.2.1 特色小镇类型划分
        2.2.2 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探索
        2.2.3 江苏省特色小镇建设探索
    2.3 建设发展成就与问题
        2.3.1 空间发展方面
        2.3.2 产业发展方面
    2.4 本章小结
3 西安地区产业发展与特色小镇建设
    3.1 西安地区空间发展概况
        3.1.1 西安市域空间发展概况
        3.1.2 城镇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3.2 西安地区产业发展现状
        3.2.1 西安地区产业空间发展概况
        3.2.2 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3.3 西安地区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现状
        3.3.1 西安地区特色小镇空间分布
        3.3.2 西安地区特色小镇建设的总体特点
        3.3.3 西安地区特色小镇创建实例
    3.4 西安地区特色小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3.5 本章小结
4 国内特色小镇建设经验借鉴
    4.1 创新创业型特色小镇的“浙江经验”
        4.1.1 区位选择
        4.1.2 产业定位
        4.1.3 创新产业空间发展模式
        4.1.4 空间设计以融合、低碳、共享为理念,突出创意与创新
        4.1.5 积极吸引青年科技研发人员和年轻创业者聚集
    4.2 “文化+”型特色小镇的“江苏经验”——以“文化+旅游+养生”无锡耿湾(拈花湾)禅意小镇为例
        4.2.1 文化定位
        4.2.2 用地规划
        4.2.3 功能定位规划
        4.2.4 特色空间规划
        4.2.5 非遗文化活动的保留与发展
    4.3 本章小结
5 西安地区特色小镇建设策略探索
    5.1 区域协同发展策略
        5.1.1 动态协调中心城区与特色小镇间的规模与职能关系
        5.1.2 依托版块经济现状,以特色小镇为抓手加快推进“产城融合”
    5.2 城市边缘区用地整合策略
        5.2.1 道路用地方面
        5.2.2 居住用地
        5.2.3 产业用地
        5.2.4 设施用地
    5.3 空间发展策略
        5.3.1 以多元目标为导向的规划思维创新
        5.3.2 以产业为导向强调“跨界、融合、共享”的规划理念创新
        5.3.3 以创新创业型特色小镇引领产业园升级的规划策略
    5.4 文化特色营造策略
        5.4.1 文化定位规划
        5.4.2 用地规划
        5.4.3 特色空间规划
        5.4.4 非遗文化活动的保留与发展规划
    5.5 可持续发展策略
        5.5.1 环境优先保障特色小镇新生态建设
        5.5.2 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中低碳环保理念的实施策略
        5.5.3 政策创新与机制建设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一:全国第一、二批特色小镇名单
    附表二:2017年西安市第一批特色小镇概况
    附表三:西安市第一批特色小镇建设情况汇总(2018年2月)

(6)豫西地坑院型村落空间形态保护研究 ——以三门峡市陕州区刘寺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文化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1.3.1 地坑院村落
        1.3.2 空间特质
    1.4 相关概念
        1.4.1 地坑院型村落
        1.4.2 空间特质
    1.5 地坑院村落保护相关实践案例
        1.5.1 三门峡市陕州区西张村镇庙上村保护实践
        1.5.2 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保护实践
        1.5.3 陕西省陕西咸阳市三原县柏社村
    1.6 研究范围和对象
        1.6.1 研究范围的界定
        1.6.2 研究对象的界定
    1.7 研究内容与方法
        1.7.1 研究内容
        1.7.2 研究方法
    1.8 研究框架
    1.9 本章小结
2 豫西地坑院型村落空间特质解析
    2.1 豫西地坑院型村落空间形态特质
        2.1.1 村落空间分布解析
        2.1.2 村落布局类型分析
        2.1.3 村落空间结构分析
        2.1.4 村落建筑形态分析
    2.2 豫西地坑院型空间文化特质分析
        2.2.1 河洛文化
        2.2.2 风水意蕴
        2.2.3 防御意识
        2.2.4 宗教意象
        2.2.5 宗族血缘
    2.3 刘寺村空间特质解析
        2.3.1 选址变迁
        2.3.2 村落形态
        2.3.3 公共空间
        2.3.4 建筑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空间特质解析下刘寺村保护更新策略研究
    3.1 村落概况
        3.1.1 地理位置
        3.1.2 建筑概况
    3.2 刘寺村历史价值再认识
        3.2.1 “可见”的历史要素
        3.2.2 “可忆”的历史要素
        3.2.3 “可营”的历史要素
    3.3 刘寺村空间保护策略
        3.3.1 空间营造策略之“文”
        3.3.2 空间营造策略之“景”
        3.3.3 空间营造策略之“地”
    3.4 本章小结
4 三门峡市地坑院型村落整体保护途径探讨
    4.1 地坑院型村落保护与更新规划原则
        4.1.1 景观保护原则
        4.1.2 文化传承原则
        4.1.3 协调发展原则
    4.2 三门峡市地坑院型村落空间特质的保护途径探讨
        4.2.1 保护为首,文化促转型的可持续循环发展战略
        4.2.2 肌理重塑,景观修复的多维时空整理
        4.2.3 链式统筹,构建群体地坑院村落区域空间协同策略
        4.2.4 情感认同,公众参与的合作型规划策略
    4.3 小结
5 结论
    5.1 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5.2 预期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7)河南省县域住宅市场均衡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住宅市场供需矛盾尖锐
        1.1.2 我国县域住宅市场供需失衡问题突出
        1.1.3 河南省县域住宅市场发展现状尤为严峻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相关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区域范围及相关概念界定
        1.5.1 研究区域范围界定
        1.5.2 研究相关概念界定
    1.6 论文的创新之处
2 河南省县域住宅市场发展现状及判定
    2.1 河南省县域概况及住宅市场发展历程
        2.1.1 河南省县域概况
        2.1.2 河南省县域住宅市场发展历程
    2.2 河南省县域住宅市场供给现状
        2.2.1 住宅供给概况
        2.2.2 住宅供给总量分析
        2.2.3 住宅供给结构分析
    2.3 河南省县域住宅市场需求现状
        2.3.1 住宅需求面积及结构分析
        2.3.2 住宅需求人口变动分析
    2.4 河南省县域住宅市场当前供需关系判定
        2.4.1 住宅供需总量失衡
        2.4.2 住宅供需结构失衡
        2.4.3 住宅库存情况严重
3 河南省县域住宅市场供需失衡原因
    3.1 县域住宅市场失衡的供给层面相关原因
        3.1.1 住宅开发存在过热投资现象
        3.1.2 住宅供给结构不合理
        3.1.3 住宅土地供应不合理
        3.1.4 住宅开发忽视消费者需求
        3.1.5 住宅供给质量较低
    3.2 县域住宅市场失衡的需求层面相关原因
        3.2.1 县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3.2.2 县域地区第三产业发展落后
        3.2.3 县域地区人均收入较低
        3.2.4 县域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
    3.3 县域住宅市场失衡的制度层面相关原因
        3.3.1 金融制度不完善
        3.3.2 市场机制不完善
        3.3.3 税收及费用较繁杂
4 河南省县域住宅市场均衡发展程度测评
    4.1 均衡发展程度测评指标选择
        4.1.1 评价综合指标选取依据
        4.1.2 基础数据来源及范围
    4.2 均衡发展程度测评指标体系的应用
        4.2.1 无量纲化处理原始数据
        4.2.2 KMO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
        4.2.3 利用主成分法提取公因子
        4.2.4 求相关矩阵的特征值
        4.2.5 计算特征值的累计贡献率
        4.2.6 计算各公因子得分值
        4.2.7 计算综合评价总得分并排序
    4.3 河南省县域住宅市场发展均衡程度测评
        4.3.1 县域住宅市场发展均衡程度排名和分类
        4.3.2 县域住宅市场发展均衡程度分析
5 促进河南省县域住宅市场均衡发展的对策
    5.1 深化供给侧改革优化县域住宅供给
        5.1.1 作好县域住宅需求预测
        5.1.2 打通“两房”转换通道
        5.1.3 合理规范建设用地出让过程
        5.1.4 科学合理制定地区发展规划
        5.1.5 完善住宅配套提升供给质量
    5.2 需求侧多方引导刺激有效需求
        5.2.1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升消费能力
        5.2.2 加快县域地区城镇化发展进程
        5.2.3 合理运用政策加快县域人口聚集
    5.3 优化住宅市场发展环境促进市场均衡发展
        5.3.1 金融方面去杠杆化还原居住属性
        5.3.2 建立完善二级市场促进住宅交易
        5.3.3 合理调整税费减少消费者负担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南省小城镇农村社区规划与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与本选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案例分析法
        1.3.3 技术路线
        1.3.4 可行性
    1.4 研究难点和创新之处
第2章 小城镇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优缺点
    2.1 我国小城镇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特色和问题
        2.1.1 我国小城镇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特色
        2.1.2 我国小城镇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2 湖南小城镇农村社区规划和建设存在的特色和问题
        2.2.1 湖南小城镇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特色
        2.2.2 湖南小城镇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3章 新时期关于小城镇农村社区规划与建设的政策、理论
    3.1 全国推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村镇规划与建设
        3.1.1 统筹规划与协调发展
        3.1.2 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3.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2 湖南推进新型城镇化下的村镇规划与建设
        3.2.1 加强城乡规划对城乡空间的统筹职能
        3.2.2 完善城镇规划体系
        3.2.3 着力推进村镇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3.2.4 加强城乡规划监管
        3.2.5 积极发展重点小城镇
第4章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南小城镇农村社区规划与建设的启示和对策
    4.1 国外小城镇农村社区建设典型案例对比启示下,湖南小城镇农村社区规划与建设的对策
        4.1.1 韩国“新村运动”的案例分析
        4.1.2 以色列的乡村服务中心的案例分析
        4.1.3 湖南小城镇农村社区规划与建设的对策
        4.1.4 以湖南宁乡县关山村为代表的优秀案例
    4.2 国内小城镇农村社区建设典型案例对比启示下,湖南小城镇农村社区规划与建设的对策
        4.2.1 华西村“乡村工业化”的农村社区建设
        4.2.2 浙江奉化滕头村“自然和谐”的农村社区建设
        4.2.3 河北省定州“以教育为先导”的农村社区建设
        4.2.4 湖南小城镇社区规划与建设的对策
        4.2.5 以湖南湘潭县等为代表的生态乡村建设模式
        4.2.6 以湖南望城区光明村等为代表的农村社区建设优秀案例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9)禹州市空心村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理论工具
        1.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理论
        2.公众参与理论
        3.涉及的几个基本概念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点
二 禹州市空心村的形成
    (一)禹州市概况
        1.行政区划、地理位置
        2.社会经济情况
    (二)禹州市空心村现状
    (三)禹州市空心村形成原因
        1.资源过度开采导致农民房屋不宜再居住
        2.农村房屋的无序建设导致村庄“内空外实”
        3.城镇化的发展导致农村人口的转移
        4.规划不科学导致再空心化
        5.产业结构调整下已就近就业农村人口再次失业
三 禹州市空心村的现状分析
    (一)禹州市空心村治理措施
    (二)典型案例分析
        1.文殊镇范岗村整治案例
        2.文殊镇陈南村整治案例
        3.褚河镇中心三村案例
        4.典型案例比较分析
    (三)禹州市空心村治理存在的问题
        1.空心村整治资金来源渠道匮乏
        2.空心村整治各方参与积极性不高
        3.政府对整治后新村居民生活、就业缺乏通盘考虑
四 空心村治理的中外经验
    (一)国内经验
        1.国内空心村治理措施及成效
        2.国内空心村治理的启示
    (二)国外经验
        1.国外空心村治理的措施及成效
        2.国外空心村治理的启示
五 空心村治理对策
    (一)城镇化方式化解空心村
        1、合理利用中心城区
        2.适度发展中心镇区
        3.加快人口制度化创新
        4.加快优势产业做大、做强
    (二)中心村整合方式化解空心村
        1.生态保障是中心村建设的基础
        2.产业支撑是中心村建设的重点
        3.文化铸魂是中心村建设的关键
    (三)城乡一体化方式化解空心村
        1.发展农村经济,吸引人才返乡就业创业
        2.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逐步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
        3.逐步提高村庄治理水平
        4.稳步实现现代化的农业
六 总结和展望
    (一)总结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10)我国瓷窑遗址的展示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国家政策环境
        1.1.2 遗产多样保护
        1.1.3 窑址文化价值
        1.1.4 实践项目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
        1.4.1 研究对象
        1.4.2 相关概念
    1.5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5.1 国内相关学术研究现状
        1.5.2 关于展示利用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研究
    1.6 研究思路及方法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方法
    1.7 论文的研究框架
    1.8 本章小结
第2章 瓷窑遗址展示利用现状研究
    2.1 我国古代瓷窑遗址的发展描述
        2.1.1 古代陶瓷发展概述
        2.1.2 古代瓷窑遗址的分类依据
        2.1.3 古代窑炉的发展时序
    2.2 国内瓷窑遗址展示利用现状
        2.2.1 瓷窑遗址展示利用数据统计
        2.2.2 瓷窑遗址展示利用程度现状
    2.3 现阶段我国瓷窑遗址展示面临的问题
        2.3.1 本体展示内容方面的问题
        2.3.2 周边环境展示方面的问题
        2.3.3 其他展示利用方面的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瓷窑遗址展示利用案例研究
    3.1 国内瓷窑遗址展示利用案例研究
        3.1.1 考古遗址公园与文化产业园区相结合
        3.1.2 瓷窑遗址考古发掘与公众参体验
        3.1.3 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瓷窑遗址
        3.1.4 复杂空间分布的瓷窑遗址
    3.2 国外瓷窑遗址展示利用案例研究
        3.2.1 陶瓷生产工场与博物馆相结合
        3.2.2 瓷窑遗址与城市文化背景相关联
        3.2.3 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陈列空间
    3.3 其他手工业遗址展示利用案例研究
        3.3.1 具有产业延续性的传统手工作坊
        3.3.2 非产业延续性手工业遗址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瓷窑遗址展示利用体系研究
    4.1 瓷窑遗址展示利用内容研究
        4.1.1 瓷窑遗址展示利用研究的基础
        4.1.2 瓷窑遗址的展示利用内容
        4.1.3 可以移动文物的展示利用内容
        4.1.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利用内容
    4.2 瓷窑遗址展示利用模式研究
        4.2.1 瓷窑遗址展示利用模式研究概述
        4.2.2 位于城镇区域的瓷窑遗址
        4.2.3 位于非城镇区域的瓷窑遗址
        4.2.4 位于村落人居环境区域的瓷窑遗址
    4.3 瓷窑遗址展示利用方法研究
        4.3.1 瓷窑遗址展示利用的阐释阐述
        4.3.2 瓷窑遗址展示利用的技术手段
        4.3.3 瓷窑遗址展示利用的空间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瓷窑遗址展示利用的项目实践
    5.1 城镇区域瓷窑遗址的展示利用实践
        5.1.1 钧台钧窑遗址的概况
        5.1.2 钧台钧窑遗址的展示利用方案
    5.2 非城镇区域瓷窑遗址展示利用实践
        5.2.1 神垕钧窑遗址的概况
        5.2.2 神垕钧窑遗址的展示利用方案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6.3 研究不足
    6.4 研究展望
图表目录
    1. 表格目录
    2. 图片目录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1. 学术专着
    2. 学位论文
    3. 期刊论文
    4. 会议论文
    5. 外文文献
    6. 相关网站
在读期间的学术成果及获奖情况
    1. 学术研究成果情况
    2. 在读期间获奖情况
    3. 主要参与项目情况
致谢

四、禹州市积极做好拆迁安置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广州市越秀区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绩效审计评价研究[D]. 耿茜. 兰州大学, 2021(12)
  • [2]行政证明的法定化问题研究[D]. 罗鹏飞. 中国政法大学, 2019(07)
  • [3]CX集团贾峪镇砂石骨料项目可行性研究[D]. 刘玉伟. 郑州大学, 2018(03)
  • [4]城乡结合社区多元主体参与治安治理研究 ——以无锡市雪浪社区为例[D]. 谢添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12)
  • [5]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西安地区特色小镇发展策略研究[D]. 李卓.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01)
  • [6]豫西地坑院型村落空间形态保护研究 ——以三门峡市陕州区刘寺村为例[D]. 郝昕奕. 郑州大学, 2018(12)
  • [7]河南省县域住宅市场均衡发展对策研究[D]. 郭菘蔺. 郑州大学, 2017(11)
  • [8]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湖南省小城镇农村社区规划与建设研究[D]. 刘婷赋禹. 湖南大学, 2016(01)
  • [9]禹州市空心村治理研究[D]. 王志远. 郑州大学, 2016(03)
  • [10]我国瓷窑遗址的展示利用研究[D]. 赵超. 北京建筑大学, 2016(04)

标签:;  ;  ;  ;  ;  

禹州积极做好拆迁安置工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