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Gb 闪存

1Gb 闪存

一、1Gb闪速存储器(论文文献综述)

黄小勇[1](2011)在《NAND Flash的存储管理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数字产品的普及,嵌入式系统已经成为当今计算机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热点。但随着嵌入式系统的复杂性的不断提高,在嵌入式系统中也需要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NAND Flash具有高存储密度和高存储速率的特点,在嵌入式系统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大量应用NAND Flash的手机行业,功能越来越齐全,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可供安装,而且随着多媒体的发展,类型越来越多且品质越来越高的多媒体文件将在手机中存储和使用,所有的一切都将导致系统需要管理的文件数量和存储空间越来越大,而作为一个手持设备,它的资源又是非常有限的,需要一个成熟的文件系统来存储相关的程序文件,而微软公司推出的FAT (File Allocation Table)文件系统是一个相当成熟的文件系统,它以其简洁有效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资源有限的嵌入式系统。所以如何把FAT和NAND Flash有效结合起来,就成为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NAND Flash固有的擦除机制和存在有坏块这一致命弱点,成为其在应用中的主要障碍,由于NAND Flash的硬件特殊性,FAT文件系统格式并不适合直接应用。本课题设计实现了一个基于NAND Flash的嵌入式文件系统,采用文件系统格式为FAT,它非常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对其FAT作了些改进,以便更适合于嵌入式设备的使用,比如增加了映射表等。同时还对坏块管理和磨损平衡等问题的解决作了详细的阐述。目前这个设计已经应用于多款上市手机,大量的用户以及长时间的运行证明了它的可靠性。

吴昊[2](2010)在《高速大容量固态存储系统设计》文中提出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逐渐成熟的雷达成像系统需要获取更多的目标信息,进而更加精确地确定目标的位置、形状、运动状态等各种参数。为了获得更为准确的目标信息和更高的图像分辨率,需要较快的数据采样率和较宽的数据带宽,这就要求采用高速的存储系统来实时记录海量的数据。高速、大容量、高密度、低功耗、低成本的现代信息存储系统是高速数据采集和其它应用中非常关键的部件之一,它主要包括数据的存取以及对存储器的控制和管理。本文介绍了所设计的高速大容量固态存储系统的组成机制和实现方案。系统采用固态存储芯片FLASH(闪存)为存储介质,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为存储阵列的核心控制器,针对外部高速大容量数据的输入,引入了并行操作、多级流水和FLASH的坏块管理,并通过校验和纠错技术,切实提高了对高速实时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同时,讲述了主机通过USB和CPCI接口与存储卡之间通信的方法以及软件的设计方案,给出了电路设计的要点,最后对本设计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奚靖[3](2007)在《一个大容量片上系统集成电路的研究、设计和实现》文中认为本文研究了大容量存储(Mass-Storage)控制片上系统(SOC)芯片的基本原理、功能、结构及设计技术,取得了如下新的研究成果:1.基于硬件和软件协同仿真平台的片上系统全新的设计方法,创建了本文所研究的大容量存储控制片上系统芯片的硬件和软件协同仿真平台。完成了包括安全数码(SD)测试向量生成模块、串行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和闪速存储器(FLASH)在内的多个仿真模型的具体实现。本平台具有软硬件可并行协同设计、仿真及验证等优点,使本文片上系统芯片的整体功能最优化并加快了开发进度。2.研究并设计成功一种先进的可下载固件(Firmware)架构的高速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RISC)CPU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简称IP)核,本CPU核是传统的单片机PIC微控制器处理速度的4倍,并且可以实现固件的升级和更新。具有完整的知识产权。3.完成了适合于大容量存储产品的纠错算法(Reed-Solomon算法和BCH算法)的研究,并且完成了硬件代价小、处理速度快的电路实现,研究的算法已经申请发明专利。4.实现了符合SD协议标准的接口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简称IP)模块的设计。采用分层设计方法,将整个SD接口划分为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分别实现,功能清晰,扩展容易。5.研究并实现了闪速存储器的直接存储访问(DMA)控制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存取速度。6.完成了大容量存储控制芯片中固件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如启动(boot)只读存储器(ROM)的编写和固件的仿真技术。7.完成了芯片实际制造用的测试向量生成,测试向量符合Faraday公司的规范,并为芯片实际测试数据所验证。8.本文的片上系统芯片是一个包含29万门的大规模单片集成系统,采用0.25微米国际标准CMOS生产工艺完成了芯片的实际制造。全面实测参数的数据表明:本片上系统芯片性能十分优良,达到当前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并且在软件、算法、硬件代价、速度、成本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竞争力。

单洁,曹剑中,刘波,唐垚,宋凭[4](2005)在《基于高密度闪速存储器的研究和应用》文中指出主要介绍闪速存储器的技术分类,以及各类技术架构的特点和功能,简要对比了目前市场上各大存储器厂商的主要产品;并结合高分辨率数码相机实例分析了NAND型闪存K9W8G08的优缺点以及解决方案。

徐毓龙,王彬[5](2005)在《近两年电子科技热点漫谈》文中认为电子信息技术突飞猛进 ,电子科学日新月异。就电子科技领域近两年一些新热点 ,如无线上网、移动计算、 64位处理器、超级计算机世界 5 0 0强、新的不挥发固态存储器和自旋电子学等做简要介绍和评论。

李力[6](2001)在《闪速存储器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主要介绍闪速存储器的特点、技术分类及其发展趋势,其中包括闪速存储器的制造工艺、供电、读写操作、擦除次数、功耗等性能比较。

詹辛农,胡其正,詹昂[7](1999)在《航天数据固态记录器设计问题(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航天工程数据存储技术正在从传统的磁带记录向固态记录转变。星上固态记录器的设计面临着一些新课题。在我国,固态记录技术的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为了促进我国航天工程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本文试图全方位地探讨航天工程数据固态记录器的设计问题。全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论述航天工程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趋势,讨论固态记录器目前常用的和富有发展潜力的半导体存储器。第二部分讨论空间辐射环境、单粒子效应及其预测方法。第三部分介绍辐照加固、容错设计、封装工艺,以及典型固态记录器的特性

詹辛农,李秉常,张力余,韦其宁,车梅龄,高卫[8](1997)在《星上固态记录技术的发展与我们的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首先从系统应用和技术发展的角度,纵览空间探测、应用卫星特别是小卫星对于数据存储的需求。分析星上数据存储技术从传统的磁带记录向固态记录转变的必然趋势。评过近年来固态记录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展望了固态记录技术方兴未艾的发展前景。然后,介绍七○四所在发展固态记录器方面具备的技术基础,过去研制箭、星载固态记录器的情况,目前在研和计(规)划研制项目。以期在各级领导与总体系统的大力支持下,与各兄弟单位共同携手促进固态记录技术的发展,更好地为发展我国的应用卫星事业服务。

张质洞[9](1996)在《1994~1995年信息工业发展趋势》文中提出1994~1995年信息工业发展趋势张质洞(本所研究员)世界计算机工业。通信工业和半导体工业正处在难得一遇的大发展时期。尽管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经济恢复的先后和速度不同,但都在上升阶段,市场需求扩大,投资增加,推动了技术和生产的发展。一、向深亚微米区域发...

卢科[10](2012)在《闪存数据库系统存储管理及可裁剪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闪存是20世纪80年代由因特尔公司和东芝公司发明的一种新型存储介质,相比传统的磁盘,它在I/O性能,抗震性,功耗,体积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近年来,闪存有逐渐替代传统磁盘的趋势,开始在各种移动终端,手持设备甚至大型数据中心得到广泛的应用。另一方面,传统的数据库系统性能出现了瓶颈,这主要体现在作为其存储介质的磁盘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落后于CPU,内存等其他硬件的发展。由于闪存的出现,一种直观上有效的解决办法即使用闪存作为数据库系统的二级存储介质。但是有研究表明,直接将现有的数据库系统迁移至闪存,其带来的性能加速比远低于闪存相对磁盘的性能加速比。这是因为现有的数据库系统都是针对磁盘进行设计,而闪存与磁盘的物理特性有很大的不同,导致数据库系统中针对磁盘设计的一系列算法在闪存上表现并不令人满意,所以要充分利用闪存的性能,我们必须根据其特性重新设计数据库系统中的各核心算法。本论文主要针对数据库系统的存储管理,缓冲区管理以及事务恢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闪存应用场景的广泛性,不同的应用场景对于数据库功能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所以本论文在如何实现数据库系统功能模块快速裁剪和定制方面也进行了一些试探性的研究。论文首先介绍了闪存的发展历史,然后针对两种不同的闪存类型:NOR型闪存和NAND型闪存,分析对比了它们在性能,应用场合等各方面的差异。存储管理是组成数据库系统性能的重要模块,本论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应随机小粒度更新的闪存存储管理模式,该模式通过检测闪存块中数据页的更新模式,动态地分配日志区大小。能够有效地减少闪存的写入和擦除次数,延长整个存储系统的使用寿命。缓冲区是影响数据库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由于闪存独特的物理特性,命中率一般不能再作为衡量缓冲区算法好坏的标准。在此观察上,论文提出了一种针对日志型闪存存储管理模式的缓冲区算法,它通过检测缓冲页面的冷热,延时写出热页从而有效地减少了闪存的写入和擦除次数,同时该算法中实现了两种日志打包算法,可以明显提高闪存日志区的空间利用率,进一步减少块擦除次数,提高了闪存的使用寿命。论文还为日志型闪存存储模型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的事务支持和恢复算法,该算法通过将提交日志和未提交日志分开存储,可以避免闪存块合并操作导致某些事务无法回滚的问题,同时由于不需要写全局事务状态日志,可以大量减少闪存写次数同时提高闪存空间利用率。最后在闪存数据库系统的快速定制方面,论文利用面向方面的编程模型,提出了一套基于横切代码位置的抽取算法,并给出了代码从OOP向AOP迁移的技术路线,实验证明该算法可以有效的实现横切代码分离,从而实现数据库系统的定制。本论文的主要贡献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了一种适应小粒度随机更新的闪存存储管理模型,通过检测闪存块的更新模式,自适应地调整日志区大小,有效地减少了闪存写入和擦除次数。(2)提出了一种针对日志型闪存存储模型的缓冲区算法,该算法通过对缓冲区的页面进行冷热分类,延时置换热页,有效地减少了闪存写入次数,同时结合两种日志打包算法,提高了闪存日志区的空间利用率,有效地缓和了日志区的碎片问题,提高了闪存的使用寿命。(3)为(1)中的存储模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支持快速事务恢复的算法,通过将提交日志和未提交日志进行分离,可以有效解决块合并操作导致的某些事务不可恢复的问题。同时不再需要全局事务状态日志,节省了大量的闪存写操作。(4)利用面向方面的编程,定义了基于横切代码位置的抽取算法,给出了用于实现数据库系统可裁剪和定制的技术路线,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二、1Gb闪速存储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Gb闪速存储器(论文提纲范文)

(1)NAND Flash的存储管理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课题技术背景
    2.1 闪速存储器技术背景
        2.1.1 NOR技术
        2.1.2 DINOR技术
        2.1.3 NAND技术
        2.1.4 UltraAND技术
        2.1.5 AND技术
        2.1.6 由EEPROM派生的闪速存储器
        2.1.7 Flash发展趋势
        2.1.8 NOR技术与NAND技术比较
    2.2 当前流行的文件系统
        2.2.1 FAT
        2.2.2 NTFS
        2.2.3 Ext2和Ext3
        2.2.4 TrueFFS
        2.2.5 JFFS和JFFS2
        2.2.6 YAFFS
        2.2.7 各种文件格式的比较
        2.2.8 FAT文件系统的原理
        2.2.9 FAT16存储原理
        2.2.10 FAT32存储原理
第三章 NAND Flash的存储设计
    3.1 标题块
    3.2 值域树
    3.3 标题块的日志管理
    3.4 多种FAT机制共存
    3.5 缓存机制
    3.6 坏块处理
    3.7 掉电保护
    3.8 磨损平衡
第四章 NAND Flash的存储设计实现
    4.1 Flash参数初始化
    4.2 FlashDev初始化
    4.3 映射表的初始化与地址转化
    4.4 分区表的读取与加载
    4.5 读操作
    4.6 写操作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2)高速大容量固态存储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固态存储技术的背景和意义
        1.1.1 现代存储设备面临的挑战
        1.1.2 存储介质的发展
    1.2 固态存储器研究的历史及现状
        1.2.1 国外固态存储器的研制和发展状况
        1.2.2 国内固态存储器的研制和发展状况
    1.3 论文的内容安排
第二章 高速大容量存储系统设计
    2.1 系统需求分析
    2.2 存储芯片的选择
        2.2.1 闪速存储器FLASH 的优点
        2.2.2 闪速存储器FLASH 的分类及比较
        2.2.3 FLASH 芯片K9K8G08U1M 介绍
    2.3 核心控制器件介绍
        2.3.1 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
        2.3.2 Stratix Ⅱ系列EP2560F1020 芯片功能及配置
    2.4 存储卡硬件结构框架
    2.5 其他部分的设计
        2.5.1 电源设计
        2.5.2 时钟电路与复位电路
    2.6 电路设计要点
        2.6.1 多层板布线
        2.6.2 重要信号线设计
        2.6.3 信号串扰对策
        2.6.4 数模混合电路
第三章 固态存储系统的逻辑设计
    3.1 系统总体的逻辑设计
    3.2 高速存储设计思想
        3.2.1 乒乓工作思想
        3.2.2 流水工作思想
        3.2.3 异步时钟域的数据同步
    3.3 坏块列表管理
        3.3.1 建立坏块信息列表
        3.3.2 基于坏块列表的操作及更新
    3.4 系统的可靠性设计
        3.4.1 奇偶校验
        3.4.2 纠错码校验
        3.4.3 数据的差错检测与恢复机制
第四章 主机与存储板的通信桥梁
    4.1 USB 设备开发
        4.1.1 USB 总线概述
        4.1.2 EZ-USB FX2 系列CY7C68013 芯片
        4.1.3 USB 硬件设计方案
        4.1.4 固件与驱动配置流程
    4.2 PCI/CPCI 总线协议的FPGA 实现
        4.2.1 PCI/CPCI 总线及其接口概述
        4.2.2 PCI/CPCI 配置空间
        4.2.3 PCI 的接口设计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3)一个大容量片上系统集成电路的研究、设计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片上系统设计方法
    1.2 大容量存储控制
    1.3 本文研究目标
    1.4 本论文的内容安排
第二章 大容量片上系统设计技术
    2.1 概述
    2.2 片上系统设计流程
    2.3 知识产权核的设计和可重用技术
        2.3.1 片上系统设计中的知识产权核设计
        2.3.2 知识产权核可重用的基本原则
        2.3.3 知识产权核开发流程
    2.4 大容量存储器控制芯片软硬件协同设计平台的建立
        2.4.1 软硬件协同技术
        2.4.2 大容量存储器控制芯片片上系统设计平台的建立
        2.4.3 基于平台设计的并行版本管理
    2.5 片上系统的测试技术
第三章 硬件主要知识产权核模块的设计
    3.1 嵌入式精简指令集CPU知识产权核的设计
        3.1.1 概述
        3.1.2 精简指令集的体系结构设计
        3.1.3 精简指令集CPU的指令系统设计
        3.1.4 精简指令集的中央处理单元CPU的存储器结构
        3.1.5 单时钟周期精简指令集CPU知识产权核设计技术
        3.1.6 可下载固件的精简指令集CPU架构
    3.2 ECC算法分析及实现
        3.2.1 概述
        3.2.2 BCH算法
        3.2.3 Reed-Solomon算法
    3.3 安全数字卡标准协议模块的实现
        3.3.1 安全数字卡的协议标准概述
        3.3.2 总线拓扑
        3.3.3 总线协议
        3.3.4 SD模式的时序
        3.3.5 SD接口知识产权模块的实现
    3.4 闪存直接存储器访问知识产权模块研究
        3.4.1 闪存直接存储器访问知识产权模块的实现
        3.4.2 闪速存储器直接存储器访问模块设计结果
第四章 大容量存储器片上系统芯片的固件设计
    4.1 启动只读存储器的程序设计
    4.2 固件的编译及仿真技术
        4.2.1 同件的编译
        4.2.2 固件的仿真
第五章 芯片生产测试平台(testbench)设计
    5.1 测试基准的设计流程
    5.2 大容量存储器片上系统芯片测试基准的具体实现
        5.2.1 大容量存储器片上系统芯片管脚
        5.2.2 仿真测试向量的生成
        5.2.3 测试基准的生成
        5.2.4 测试基准文件的验证
第六章 大容量存储器片上系统芯片测试结果
    6.1 芯片的直流特性
        6.1.1 最大值范围(Absolute Maximum Ratings)
        6.1.2 推荐工作条件(Recommended Operating Conditions)
        6.1.3 漏电流和电容(Leakage Current and Capacitance)
        6.1.4 2.5V可编程I/O单元的直流特性
    6.2 芯片的交流特性
        6.2.1 SD卡接口信号交流特性
        6.2.2 闪速存储器接口信号交流特性
    6.3 芯片的读、写特性
        6.3.1 SD安全数字卡的突发存取速度
        6.3.2 SD安全数字卡的连续读写速度测试
    6.4 芯片版图和封装图
        6.4.1 芯片版图
        6.4.2 芯片封装图
第七章 结论
    7.1 本文研究的成果
    7.2 论文的改进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5)近两年电子科技热点漫谈(论文提纲范文)

无线上网热和迅驰 (Centrino) 移动平台
64位处理器——AMD的64位平台和Intel的Itanium 2处理器
曙光4000超级处理器和世界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
新的不挥发性固态存储器
    (1) Flash
    (2) FRAM
    (3) MRAM
    (4) OUM
自旋电子学

(6)闪速存储器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一、闪速存储器的特点
二、闪速存储器的技术分类
    1. NOR技术
        NOR
        DINOR
    2. NAND技术
        NAND
        UltraNAND
    3. AND技术
    4. 由EEPROM派生的闪速存储器
三、发展趋势

(10)闪存数据库系统存储管理及可裁剪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闪存数据库系统
        1.2.1 闪存数据库系统存储管理
        1.2.2 闪存数据库缓冲区算法
        1.2.3 闪存数据库事务恢复
        1.2.4 闪存数据库系统可裁剪性研究
    1.3 本文工作
        1.3.1 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
        1.3.2 本文研究内容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闪速存储器
    2.1 引言
    2.2 闪存特性
        2.2.1 闪存的存储原理
        2.2.2 闪存的物理特性
    2.3 闪存的应用
    2.4 小结
第三章 自适应的块内日志存储模型
    3.1 引言
    3.2 相关工作
        3.2.1 块级映射FTL
        3.2.2 页级映射FTL
        3.2.3 混合映射FTL
        3.2.4 基于更新日志的FTL
    3.3 一种自适应的块内日志存储模型
        3.3.1 基本原理
        3.3.2 更新模式定义
        3.3.3 基于更新模式的自适应日志区调整算法
    3.4 实验评估和结果分析
        3.4.1 实验环境设定
        3.4.2 测试数据集
        3.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针对块内日志存储模型的缓冲区管理方法
    4.1 引言
    4.2 相关工作
        4.2.1 应用层缓冲区算法
        4.2.2 FTL层缓冲区算法
    4.3 针对块内日志存储模型的缓冲区管理方法DLSA
        4.3.1 设计动机
        4.3.2 DLSA基本原理
        4.3.3 DLSA动态日志分配算法
        4.3.4 日志打包算法
        4.3.5 DLSA缓冲区管理算法
    4.4 实验结果和分析
        4.4.1 实验环境与测试数据集
        4.4.2 结果与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针对块内日志存储模型的快速事务恢复算法
    5.1 引言
    5.2 相关工作
        5.2.1 磁盘上的事务恢复算法
        5.2.2 闪存上的事务恢复算法
    5.3 基于IPL和AIPL的快速事务恢复算法
        5.3.1 FTR基本原理
        5.3.2 FTR恢复算法中关键问题
        5.3.3 FTR事务恢复过程
    5.4 FTR性能分析
    5.5 实验结果
        5.5.1 实验环境和设置
        5.5.2 实验数据
    5.6 小结
第6章 数据库可裁剪性研究
    6.1 引言
    6.2 相关工作
        6.2.1 面向方面的编程技术
        6.2.2 AspectJ介绍
    6.3 横切代码的抽取规则
        6.3.1 抽取规则定义
        6.3.2 特殊情况的处理
    6.4 横切代码重构策略
    6.5 实验结果与分析
        6.5.1 实验环境和设置
        6.5.2 实验结果与分析
    6.6 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7.1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7.2 本论文贡献和创新点
    7.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读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四、1Gb闪速存储器(论文参考文献)

  • [1]NAND Flash的存储管理设计[D]. 黄小勇.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4)
  • [2]高速大容量固态存储系统设计[D]. 吴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12)
  • [3]一个大容量片上系统集成电路的研究、设计和实现[D]. 奚靖. 北京邮电大学, 2007(05)
  • [4]基于高密度闪速存储器的研究和应用[J]. 单洁,曹剑中,刘波,唐垚,宋凭. 电视技术, 2005(10)
  • [5]近两年电子科技热点漫谈[J]. 徐毓龙,王彬. 现代电子技术, 2005(02)
  • [6]闪速存储器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 李力.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2001(08)
  • [7]航天数据固态记录器设计问题(上)[J]. 詹辛农,胡其正,詹昂. 遥测遥控, 1999(01)
  • [8]星上固态记录技术的发展与我们的对策[J]. 詹辛农,李秉常,张力余,韦其宁,车梅龄,高卫. 遥测遥控, 1997(03)
  • [9]1994~1995年信息工业发展趋势[J]. 张质洞.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学报, 1996(01)
  • [10]闪存数据库系统存储管理及可裁剪性研究[D]. 卢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01)

标签:;  ;  ;  ;  ;  

1Gb 闪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