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边缘地区治安联防工作

如何做好边缘地区治安联防工作

一、如何做好边缘地区的治安联防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李春勇[1](2021)在《治理需要与制度空间:中国辅警的演进逻辑》文中提出随着社会治安治理需要以及制度环境的变化,中国辅警从无到有,逐渐从治安联防队中分化出来,成为一支专职警务辅助力量,其性质由群防群治力量成为专职专业人员。中国的辅警产生、壮大以及被行政吸纳成为体制力量,满足了治理需要与制度体系要求,具有一定合法性基础。辅警与警察一体嵌入国家治理过程之中,既与中国传统的集权简约治理逻辑暗合,又与1949年以来政法体制的生发同轨,是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生动实践的展现。

朱伟健[2](2020)在《江苏省G县警务辅助人员规范化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面临着内外矛盾交错、各种利益诉求错综复杂的局面,给公安机关社会治安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警务辅助人员作为我国公安机关的辅助力量,为公安机关完成社会治安和公共管理职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由于警务辅助人员缺乏有效的执法主体身份和规范化管理,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规范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采取文献研究、实地观察、调查问卷等方法,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在警务辅助人员管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我国警务辅助人员相关概念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辨析,并深入江苏省G县公安机关多部门进行实地调查,综合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系统化观察并分析G县警务辅助人员管理现状、问题及其根源。笔者本着对警务辅助人员进行法治化管理的原则,针对性地提出建立统一规范化管理体系、完善招聘制度提升选人素质、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协助执法素质、加强绩效管理完善激励和监督体系、优化福利保障和拓展劳动关系等对策建议。

吴志明[3](2020)在《惠州市公安机关辅警队伍规范化管理研究》文中提出在目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治安形势日益复杂的背景下,辅警队伍已经成为公安机关依法履职的重要辅助力量,尤其是在正式在编警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辅警群体极大缓解了现有警力与实际需求严重不符的压力,在辅助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巡逻防控、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成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然而,由于法律规范长期缺位,思想认识短浅轻视,管理保障滞后等原因,辅警队伍暴露出人员流动性大、素质参差不齐、执勤不规范、战斗力不高等问题,甚至出现越权执法、违法乱纪等现象,同时,辅警队伍普遍存在心理状态不佳、职业认同不足等情况。因此,深入了解辅警队伍的现状,研究辅警队伍规范化建设,探讨如何进一步有效管理辅警队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也是当前各地公安机关普遍面临和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论文以惠州市公安机关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调研辅警队伍的职业认同、工作强度、职业倦怠、制度建设、管理难点等情况,并借鉴境内外辅警队伍规范化建设的经验,对惠州公安辅警队伍管理现状及存在不足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辅警队伍管理中存在对辅警违法违纪行为缺乏监管、放任辅警越权执法、对辅警队伍的工作绩效激励不足、维护队伍稳定性不到位等问题;法律规范缺位、保障水平偏低、日常管理机制不规范、忽视辅警心理因素影响等原因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基于公共管理相关理论,结合惠州市公安工作实际,论文从完善辅警队伍法律保障机制、完善辅警队伍内部管理机制和完善辅警队伍待遇保障机制等方面,对辅警队伍的规范化管理提出具体对策。

石芯瑜[4](2020)在《西安公租房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实效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租房的规划建设,特别是公租房小区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直接关系到中低收入群体的基本居住生活需求能否得到保障。然而在市场经济主导的发展形势下,集中建设的公租房小区普遍存在选址偏远、公共服务设施配建不完善、公租房入住率低下等问题。通过对公租房小区配建的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实效性研究,可以了解到目前公租房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与使用的效果,并分析总结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本文以公租房小区公共服务设施为研究对象,研究分为三个步骤:首先,对国家和地区政策的演进、行业内建设规范和标准进行梳理;其次,采用实地调研、长期观察、深入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调研方法,调研了15个西安公租房小区的基本信息与空间布局的现状,收集了公租房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情况和使用情况,并对这些基础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总结出公租房小区已配建的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公共服务设施实效性的影响因素;最后,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构建实效性评价体系,对西安公租房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的实效性进行评价。本文构建的西安市公租房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实效性的评价体系分为两个层级:分类层和指标层,其中分类层有6个,评价指标有15个。通过结合专家和居民两个角度确定分类层和指标层的具体权重。使用excel和matlab对调研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得出西安公租房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实效性的综合评价结果。西安公租房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的实效性研究能够反映规划的运行状况,反映规划决策的科学性、适应性及其操作实施的质量,有助于找寻既定规划的不足,进而可以不断调整和完善保障房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标准,为完善公租房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提升公租房的实际入住率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闫筱筱[5](2020)在《“三生”空间协同视角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策略研究 ——以略阳县为例》文中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根本性问题,农村的建设发展成为现阶段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2004年至2019年,连续十六年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都以农村发展建设为主要议题;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我国推进城乡统筹和乡村建设发展的新阶段。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五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成为引导乡村地区全面振兴的新任务,也是指导村庄建设发展的关键抓手。因此,在政策和时代的双重驱动下,如何通过合理的村庄规划,统筹生态、生产、生活“三生”空间并发挥三者的协同效应和乘数效应,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是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语境中的重大命题。略阳县地处我国重点生态功能区——秦巴山区的中高山片区,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贫困县之一。略阳县农村资源丰富且生态环境优越,但是,由于长期受大山阻隔,地区相对封闭且自然条件复杂,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突出,乡村建设和经济发展水平十分落后。因此,略阳县亟需通过实用性的村庄规划来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当前社会经济大环境与乡村建设大趋势,在清晰界定相关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研究了国内外不同学科领域中关于乡村规划建设、“三生”空间以及乡村人居环境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尤其关注山区乡村的规划理论和模式。其次,针对略阳县村庄,从“三生”空间协同发展的视角切入,基于全面详实的现场调研、问卷访谈和资料收集,定性分析了略阳县村庄现状特征与发展困境,然后,通过构建“三生”空间协同度评估模型,选取样本村庄进行定量评价,并结合协同度评价结果,剖析村庄“三生”空间协同发展问题的成因。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略阳县“三生”空间协同的村庄规划目标、原则及重点,并通过研究“三生”空间协同的强化机制,详细探讨包括村域空间管制、村庄用地布局、村庄产业发展、公共基础设施、村庄安全防灾、景观风貌整治以及村庄建设专题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策略。最后,结合略阳县村庄“三生”空间协同度评价结果,选取“三生”空间中级协同、初级协同、较不协同的三个典型村庄展开具体的村庄规划实证研究。综合运用ArcGIS、Excel等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研究三个村庄的建设发展现状,并结合前文探讨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策略,主要从“三生”空间整合、产业发展引导、公共服务完善、景观风貌整治方面分别提出因村制宜的村庄规划路径,以促进村庄资源合理统筹、“三生”协同建设,提升略阳县农村地域空间的综合价值,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多元目标。以期为研究秦巴山区其它村庄规划与实践提供可借鉴的方法。

孙健鹏[6](2020)在《乡村治理行政化问题研究 ——以肇庆市江南区白沙镇行政村为例》文中提出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村民自治是其中的核心。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颁布《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以来,村民自治制度对于推动基层民主的发展和维持基层社会秩序的稳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发展也进入了转型时期。政府工作重心下移,农村大量行政事务的不断增加,使得乡村治理行政化的倾向日趋加强,属于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承担着大量的行政性工作。由于村民自治制度及村民委员会是由政府自上而下推动的,自其“出生”之日起就带有行政化的基因。探究乡村治理行政化的成因,一方面有政府自上而下加强基层治理的外在原因,另一方面也有村民委员会自下而上需要从政府获取资源,进行主动行政化的内在需求。随着国家提出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目标,乡村治理特别是村民自治找准定位和方向显得尤为重要,既关系到整个社会管理体制的发展,又关系到我国农村基层民主自治能否实现,还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本文在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嵌入性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为工具,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以肇庆市江南区白沙镇的行政村为研究对象,剖析乡村治理行政化的现状、成因、实践意义和局限性,并就其实践中面临的困境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在承认现阶段乡村治理行政化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的基础上,提出理顺乡村治理体制机制,为村民委员会松绑减负的治理路径,以期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群众自我管理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申霖东[7](2020)在《基层辅警人员激励机制研究 ——以广州市黄埔区公安分局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警力不足,不止是在中国,也是遍布全球的世界性难题。警力不足是现阶段很多单位大量招聘辅警人员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基层派出所需要处理繁琐而众多的事务,现有的警力难以应付,辅警人员因此应运而生。现今,英、美、法、澳、新、我国香港以及台湾地区的辅警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历史实践证明,辅警在打击社会犯罪、维护居民生活安全以及地方治安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也正因如此,学界普遍也对世界范围内辅警队伍的不断壮大与发展给予了肯定。从我国的国情来看,公安系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组织,辅警人员也是非常特殊的群体。特别是对于基层派出所的辅警来讲,一方面,他们承担着重大的维护社会稳定任务,承担着辖区治安管理工作,承担着社区各类人员的管理、路面巡逻防控以及其他大量事务性的工作;另一方面,由于激励机制不健全,管理措施不到位,导致一些派出所辅警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在这种背景下,派出所辅警很容易出现消极搬怠的情况,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激励派出所辅警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为亟待研究解决的现实课题。本文以基层辅警为研究对象,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我国现阶段的辅警发展状况和历史情况进行了梳理;通过问卷分析、访谈法、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广州黄埔公安分局下属的辅警队伍为例,从物质激励、管理激励和成就满足激励三个方面,发现现阶段基层辅警激励机制中存在:薪酬福利待遇普遍偏低、加班和休假制度不完善、奖惩程序缺乏可操作性、适应实际工作的激励机制有待建立、培训教育机制缺失落后、晋升空间狭窄和考核管理办法不全面不具体等问题。进一步探究,发现影响激励机制有效运行的主要原因是:法律定位不清、制度不完善;激励理念落后,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激励手段相对匮乏;管理激励依旧不太全面不太完善等方面的原因。通过借鉴英国、法国和中国香港地区的辅警激励机制建设的相关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法制化建设为主导,完善辅警相关制度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激励管理理念、优化薪酬制度、提高福利待遇、采取多元化的激励手段、完善激励考核机制、健全辅警激励晋升制度和规范教育培训工作等对策措施,以期为提升基层辅警人员积极性和服务性,为做好基层安全稳定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王音尔[8](2020)在《上海浦东机场边检文职辅警高流失率影响因素及改进对策研究》文中认为为有效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面对边检系统警力紧缺的压力,文职辅警制度是解决这一难题的突破口。上海机场边检站文职辅警队伍成立于2018年4月,是全国边检系统第一家整建制文职辅警队伍。上海机场边检站文职辅警队分为协勤一队与协勤二队,分别驻守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T1与T2航站楼。然而,边检文职辅警队伍的流失率高达20%,高于企业10%-15%的正常流失率,严重影响了队伍稳定、增加了组织运行成本,对于边检中心工作正常开展产生了较大影响。本文依托Price-Mueller模型,通过文献阅读法和访谈调查法,结合边检岗位的特点,构建了适用边检文职离职的影响因素模型。运用问卷调查法,采用整群取样方式,选取协勤一队、协勤二队为样本发放192份问卷。采用SPSS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外部机会与职业能力发展是影响边检文职辅警离职倾向最显着的三个因素。31-40岁之间、已婚、有10年以上工作年限的文职的离职倾向较低。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本文提出了完善薪酬福利体系,健全职位职级晋升制度,实行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加强业务培训,实行轮岗制度,提升文职职业成长度;优化勤务组织,发挥科技力量以及关于招聘的建议。所提出的部分建议已与上海机场边检文职队伍管理层沟通,得到有关方面的认可。

周世民[9](2019)在《常州市武进区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武进区提出工业强区的发展战略,以机械、冶金、纺织为骨干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迅速发展。产业的高度聚集形成强大的拉动力,吸引外来人口以“打工者”的形式大量涌入,流动人口的无序快速增长给城市基础公共设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同时就业岗位的饱和造成了就业秩序的混乱,从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对公共秩序的管理造成一定的冲击,近年来武进区流动人口作案数量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左右武进区刑事犯罪整体水平及其走向的重要因素。“流动人口管理难、流动人口犯罪打防难”已经成为政府面临并亟待解决的两大难题,因此做好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工作,对护航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保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来说都至关重要。本文对治安大队分管负责人、派出所治安副所长及基层社区民警进行实地访谈,深入了解流动人口基层管理运作模式,调取流动人口管理系统中武进区近十年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并在档案室查阅回顾了武进区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发展历程,对武进区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发展进程作了细致的研究,通过收集的数据分析流动人口犯罪成因,并详细介绍了以往武进区流动人口治安管理中的先进做法。通过研究发现,武进区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存在着治安管理执法难、市民化进程缓慢、全能型政府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认为应当完善宏观政策导向构建流动人口治理体系、以居住证赋权推动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和鼓励社会中间组织发展来促进流动人口参与共同治理。

戴吴浩博[10](2019)在《当前我国的辅警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辅警概念随着社会发展逐渐从宽变窄,是指由政府出资招募,公安机关指挥、管理的警务辅助力量。我国辅警经历了计划经济下公安机关直接管理(1949-1977)、改革开放后的调整发展(1978-2010)、新时期的规范化发展(2011-至今)三个阶段。新时代,中央高度重视辅警规范化建设,将其视为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各地方都开展了辅警改革。各地辅警改革突出本地特点。苏州率先以法治化推动辅警立法;东部沿海省份在全面改革基础上各有侧重,广东注重明确主体、统一称谓、赋权执法,浙江注重教育管理创新、保障薪金待遇、民辅警绩效捆绑;中部地区不如东部全面,但特色鲜明,湖南实施“一村一辅警”,安徽注重严格规范管理、突出政治教育;西部地区针对边疆特殊情况实施改革,西藏、新疆实施“特招入警”、扩编入职,内蒙古实施全方位改革。当前我国辅警改革的总体现状是:基本形成“一主多从”的工作模式,管理和劳动关系灵活,地域特色明显但差异较大,基本适应了转型期社会治安的需求,有效促进了公安效能的提升。辅警存在法律定位模糊不清、职责权限不明确、福利保障机制不完善、缺乏专业教育培训、录用招聘标准低以及职业归属感偏弱等六方面问题。当前辅警改革的主要难点是:辅警基数大,难于管理;人民群众认可度仍待提高;辅警队伍稳定性不足;辅警经费问题难以统一。西方国家辅警建设的共同特点是:注重国家层面统一设计,辅警容纳于现代警务理念,发展多元化治理理念,应用人力竞争激励机制。值得我国辅警改革借鉴。新时期推进辅警改革,需要注意以下六方面:以法制化建设为主导,明晰职权范围,设立专属机构和创新层级管理,健全辅警保障机制,创新辅警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完善辅警教育培训体系。

二、如何做好边缘地区的治安联防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做好边缘地区的治安联防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治理需要与制度空间:中国辅警的演进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一、辅警谱系:从治安联防队到公安辅警
二、规范之路:从清理整顿到建章立制
三、实践逻辑:治理需要、制度空间与身份转变
四、结语与讨论

(2)江苏省G县警务辅助人员规范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域外研究综述
        (一)域外辅警管理理论研究
        (二)域外辅警管理实践研究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一)国内辅警管理理论研究
        (二)国内辅警管理实践研究
    第三节 相关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一、理论基础
        (一)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
        (二)警力无增长改善理论
        (三)公平理论
        (四)复杂人假设理论
        二、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文献研究法
        (三)调查问卷法
        三、主要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价值和创新点
        一、研究价值
        二、创新点
第二章 中国的辅警制度及其历史沿革
    第一节 辅警制度的基本框架和内涵
        一、辅警的定义
        二、辅警规范化管理
        三、辅警的类型
        (一)勤务辅警
        (二)文职辅警
        四、辅警的职能
        (一)勤务辅警的职能
        (二)文职辅警的职能
    第二节 辅警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辅警制度产生的渊源
        二、我国辅警制度发展过程
第三章 江苏省G县警务辅助人员现状调查
    第一节 数据收集与样本分析
        一、江苏省G县警务辅助人员基本情况
        二、调查对象的选择
        三、调查问卷的内容及设计
        四、样本统计分析
        (一)辅警体制对辅警职业倾向影响研究
        (二)辅警体制对辅警职业素质培养影响的研究
        (三)辅警体制对辅警职业预期偏差的研究
        (四)辅警体制对辅警职业预期偏差的具象化研究
        (五)辅警体制对辅警职业规划影响的研究
    第二节 江苏省G县警务辅助人员管理现状
        一、人力资源规划现状
        (一)辅警法律地位模糊
        (二)缺乏全局性规划
        二、辅警招聘与配置现状
        (一)招聘标准模糊,程序不规范
        (二)整体素质较低
        (三)人员配置不合理
        (四)人员流动频繁
        三、培训与开发现状
        (一)培训缺乏必要的师资和场地、时间难以保证
        (二)缺乏职业前景与规划
        四、绩效管理现状
        (一)考核基数较低,没有完备的绩效考核和职务晋升体系
        (二)人为因素影响大,容易造成不公平
        五、薪酬福利现状
        (一)薪酬待遇低,没有上升空间
        (二)缺少关爱与保障,安全感和集体荣誉感较低
        六、劳动关系管理现状
        (一)人员类别多、来源复杂,素质难以保证且缺乏退出机制
        (二)劳动关系与绩效考核、晋升机制不匹配
        (三)劳动保障不足,不注重工作环境的打造
第四章 江苏省G县警务辅助人员规范化管理问题揭示及其规范化管理的法理讨论
    第一节 江苏省G县辅警规范化管理问题揭示
        一、重视程度不足,缺乏顶层设计
        二、录用门槛低
        三、职能定位不清
        四、培训不足
        五、保障机制不健全
        六、历史遗留问题
    第二节 江苏省G县辅警规范化管理的法理讨论
        一、辅警管理立法的必要性
        二、辅警管理立法的法律依据
        三、辅警身份行政辅助论和行政委托论辨析
第五章 警务辅助人员规范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建立统一规范的管理体系
        一、完善辅警立法工作
        二、完善警务辅助人员管理体系
        三、完善警务辅助人员岗位系统
        四、编制辅警岗位说明书
    第二节 完善辅警招聘制度
        一、做好招聘准备
        二、把握招聘环节
    第三节 加大培训力度
        一、完善岗前培训
        二、实行在岗轮训,培养辅警教官
        三、加强衔级和岗位晋升培训
    第四节 加强绩效管理
        一、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
        二、完善激励体系
        三、建立监督体系
    第五节 优化福利保障
        一、建立合理的薪酬机制
        二、优化工作条件
        三、进行特别关爱
    第六节 拓展劳动关系
        一、加强辅警职业化建设
        二、加大辅警正面宣传
        三、设立辅警退出程序
        四、吸纳志愿辅警和政府购买服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惠州市公安机关辅警队伍规范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的主要问题
        1.3.3 研究方法
        1.3.4 研究思路框架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辅警的概念界定和特点
    2.2 理论基础
        2.2.1 行政协助理论
        2.2.2 马斯洛需求理论
第三章 惠州市公安机关辅警队伍管理现状
    3.1 惠州市公安机关辅警队伍概况
        3.1.1 总体数量及分布
        3.1.2 惠州公安机关辅警的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3.1.3 惠州辅警工作情况统计分析
    3.2 惠州市公安机关辅警队伍管理现状
        3.2.1 管理体制
        3.2.2 岗位职责
        3.2.3 人员招聘
        3.2.4 管理监督
        3.2.5 职业保障
第四章 惠州市公安机关辅警队伍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剖析
    4.1 存在的问题
        4.1.1 放任辅警越权执法情况较突出
        4.1.2 对辅警违纪违法行为尚缺乏有力监管
        4.1.3 对辅警队伍的工作绩效激励不足
        4.1.4 维护辅警队伍稳定性的工作不到位
    4.2 惠州市公安机关辅警队伍管理中存在问题原因剖析
        4.2.1 辅警的法律地位不够明确
        4.2.2 辅警的职责范围不够明晰
        4.2.3 辅警的日常管理制度不健全
        4.2.4 辅警的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4.2.5 辅警的职业认同度较低
第五章 惠州市公安机关辅警队伍规范化管理路径分析
    5.1 完善法律保障机制
        5.1.1 明确辅警的法律地位
        5.1.2 明确辅警的职责权限
    5.2 完善辅警队伍内部管理机制
        5.2.1 健全辅警招录准入机制
        5.2.2 构建辅警教育训练和职业发展制度
        5.2.3 规范辅警考核与奖惩办法
    5.3 完善辅警队伍待遇保障机制
        5.3.1 健全经费保障渠道
        5.3.2 提升薪酬待遇水平
        5.3.3 改善工作条件和装备
        5.3.4 完善辅警权益保障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辅警职业认同问卷
附录2 MBI-GS 工作倦怠量表
附录3 辅警队伍管理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西安公租房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实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分类研究法
        1.4.3 直接观察法与访谈法
        1.4.4 数据记录与统计分析法
        1.4.5 实效性评价方法
    1.5 研究框架
    1.6 研究范围与对象
        1.6.1 研究范围
        1.6.2 研究对象
    1.7 相关概念
        1.7.1 公租房小区
        1.7.2 公共服务设施
        1.7.3 配建实效性
2 相关理论基础、政策规范及实践经验借鉴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城市规划相关理论
        2.1.2 经济学相关理论
        2.1.3 社会学相关理论
        2.1.4 心理学相关理论
    2.2 公租房的发展政策与相关规范
        2.2.1 国家层面的政策迭代
        2.2.2 地区政策指导下公租房的建设与发展
        2.2.3 规范与导则指导下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要求
    2.3 保障性住房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践案例借鉴
        2.3.1 超高密度建设模式下保障性住房项目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的案例
        2.3.2 集约型建设模式下保障性住房项目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案例
        2.3.3 低碳节能的保障性住房项目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案例
    2.4 实效性评价的相关方法
        2.4.1 POE使用后评价
        2.4.2 模糊综合评价法
        2.4.3 层次分析法
    2.5 本章小结
3 西安公租房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的现实与问题
    3.1 西安公租房小区建设现实
        3.1.1 选址特征
        3.1.2 投资主体与建设规模
        3.1.3 建设时效
        3.1.4 技术经济指标
        3.1.5 公租房小区规划设计与实施建设的对比
    3.2 西安公租房小区外部环境建设实态
        3.2.1 公共交通设施
        3.2.2 与商业中心的空间关系
        3.2.3 小区周边建设现状
    3.3 西安公租房小区内部既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态
        3.3.1 公共服务设施的类型和功能
        3.3.2 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规模
        3.3.3 公共服务设施的层级
    3.4 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布局与配比
    3.5 西安公租房小区居民在小区内的活动及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情况
        3.5.1 公共服务设施使用的时间特征
        3.5.2 公共服务设施使用的类型特征
        3.5.3 居民的空间活动与行为特征
    3.6 西安公租房小区内部公共服务设施配建的问题
        3.6.1 缺乏相关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范
        3.6.2 实施建设中时滞性问题凸显
        3.6.3 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与需求失配
        3.6.4 后期运营管理工作的缺位
    3.7 本章小结
4 西安公租房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实效性的实证研究
    4.1 公共服务设施实效性评价方法的构建
        4.1.1 实效性评价的依据与方法
        4.1.2 数据来源
        4.1.3 评价指标的选取
        4.1.4 评价流程
    4.2 西安公租房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的实效性的评价结果与分析
        4.2.1 综合评价结果
        4.2.2 公共服务设施系统的完整性
        4.2.3 公共服务设施配建的时效性
        4.2.4 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便捷性
        4.2.5 公共服务设施功能的适用性
        4.2.6 公共服务设施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4.3 西安公租房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实效性的影响因素
        4.3.1 政策与规范对建设指标的要求
        4.3.2 公租房小区的区位
        4.3.3 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
        4.3.4 居民的需求特征与行为偏好
        4.3.5 社会发展因素
    4.4 本章小结
5 西安公租房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方法
    5.1 公租房小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内容构成层面
        5.1.1 设施配套与住区规模相匹配
        5.1.2 设施规模与实际需求相符
        5.1.3 修正设施的服务半径
        5.1.4 调整设施内容
        5.1.5 优化空间布局
    5.2 居民需求为导向的公租房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方法
        5.2.1 增强设施的综合性和集约性
        5.2.2 设施的配置与居民需求相符
        5.2.3 提升设施的安全性与舒适性
    5.3 政策导向下公租房小区公共服务设施优化方法
        5.3.1 选址合理
        5.3.2 加强监管
    5.4 本章小结
6 结语
    6.1 研究成果与研究结论
    6.2 有待继续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图录
表录
附录
致谢

(5)“三生”空间协同视角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策略研究 ——以略阳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政策背景
        1.1.2 区域背景
        1.1.3 现实诉求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空间范围及对象界定
        1.3.1 研究空间范围界定
        1.3.2 研究对象的界定
        1.3.3 相关基础概念的界定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框架
    1.5 本章小结
2 国内外文献综述、相关经验借鉴及理论研究
    2.1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分析
        2.1.1 国外关于乡村规划的研究
        2.1.2 国内关于乡村规划的研究
        2.1.3 国内外关于“三生”空间的研究
        2.1.4 研究进展评述
    2.2 国内外村庄规划建设的经验借鉴
        2.2.1 国外村庄规划建设实践及启示
        2.2.2 国内村庄规划建设实践及启示
    2.3 相关理论基础分析
        2.3.1 “三生”空间理论的构成分析
        2.3.2 乡村人居环境理论构成分析
        2.3.3 其它相关理论的构成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略阳县村庄发展现状及“三生”空间协同分析
    3.1 略阳县农村概况及空间特征研究
        3.1.1 自然生态资源特征
        3.1.2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3.1.3 村庄建设空间特征
    3.2 村庄“三生”空间识别及调研分析
        3.2.1 村庄“三生”空间的分类与识别
        3.2.2 村庄“三生”空间现状调研分析
    3.3 村庄“三生”空间协同度评估分析
        3.3.1 构建“三生”空间协同度评估模型
        3.3.2 样本村的“三生”空间协同度评估
        3.3.3 “三生”空间协同度评估结果分析
    3.4 村庄“三生”空间协同问题的成因解析
        3.4.1 生态空间压缩并制约生活、生产空间的集约建设
        3.4.2 低效发展的生产空间无法满足居民美好生活需求
        3.4.3 “三生”空间各自独立发展建设而缺乏合理统筹规划
    3.5 本章小结
4 略阳县“三生”空间协同的村庄规划重点与策略
    4.1 “三生”空间协同的村庄规划目标及原则
        4.1.1 “三生”空间协同的村庄规划目标
        4.1.2 “三生”空间协同的村庄规划原则
    4.2 村庄“三生”空间协同发展的强化机制
        4.2.1 生态空间的提升机制
        4.2.2 生活空间的人本机制
        4.2.3 生产空间的活化机制
        4.2.4 “三生”空间的互动机制
    4.3 “三生”空间协同的实用性村庄规划重点
        4.3.1 关于乡村规划建设的规范解读
        4.3.2 略阳县实用性村庄规划的重点
    4.4 略阳县实用性村庄规划策略研究
        4.4.1 村域空间管制
        4.4.2 村庄用地布局
        4.4.3 村庄产业发展
        4.4.4 公共基础设施
        4.4.5 村庄安全防灾
        4.4.6 景观风貌整治
        4.4.7 村庄建设专题
    4.5 本章小结
5 “三生”空间协同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实证研究
    5.1 “三生”空间中级协同型村庄规划——任家坝村
        5.1.1 现状发展特征
        5.1.2 建设问题总结
        5.1.3 村庄规划策略
    5.2 “三生”空间初级协同型村庄规划——铁佛寺村
        5.2.1 现状发展特征
        5.2.2 建设问题总结
        5.2.3 村庄规划策略
    5.3 “三生”空间较不协同型村庄规划——黑河坝村
        5.3.1 现状发展特征
        5.3.2 建设问题总结
        5.3.3 村庄规划策略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图表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附录
    附录一 :村民走访调研
    附录二 :村委会走访调研
    附录三 :实地调研概况
致谢

(6)乡村治理行政化问题研究 ——以肇庆市江南区白沙镇行政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1.1.1 村民自治发展历程
        1.1.2 乡村治理行政化问题的凸现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乡村治理
        2.1.2 村民自治
        2.1.3 村民委员会
        2.1.4 乡村治理行政化
    2.2 理论基础
        2.2.1 嵌入性理论
        2.2.2 资源依赖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江南区乡村治理行政化的现状分析
    3.1 江南区乡村治理行政化发展的主要表现
        3.1.1 工作职责的转移
        3.1.2 行政考核的下沉
        3.1.3 工作内容的越界
    3.2 江南区乡村治理行政化的特点
        3.2.1 组织机构的机关化设置
        3.2.2 村级事务的行政化安排
        3.2.3 工作方式的制度化管理
    3.3 乡村治理行政化发生的行动逻辑
        3.3.1 组织嵌入
        3.3.2 资源依赖
    3.4 江南区乡村治理行政化的实践意义
        3.4.1 有利于国家对农村资源的输入
        3.4.2 有利于村民委员会履行治理职责
        3.4.3 有利于整治村民自治中的乱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江南区在乡村治理实践中面临的困境
    4.1 江南区乡村治理行政化带来的问题
        4.1.1 与法律法规的冲突
        4.1.2 遏制村民自治的空间
        4.1.3 导致干群关系疏离
    4.2 江南区在推进乡村治理改革中面临的问题
        4.2.1 越减越重的工作负担
        4.2.2 有待理顺的“两委”关系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应对乡村治理行政化问题的对策建议
    5.1 厘清职责边界
    5.2 优化任务压力传导机制
    5.3 建立违规审查工作机制
    5.4 提升农村党组织的领导力
    5.5 培育村民自治能力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3 村民委员会协助政府工作职责事项
附录4 2018年白沙镇村级工作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
附录5 白沙镇西岸村党群服务中心可受理事项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基层辅警人员激励机制研究 ——以广州市黄埔区公安分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相关研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主要概念辨析和相关理论基础
    2.1 主要概念辨析
        2.1.1 辅警与基层辅警
        2.1.2 激励与激励机制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马斯洛需求理论
        2.2.2 双因素理论
        2.2.3 X-Y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层辅警激励机制的现状分析
    3.1 基层辅警概况
        3.1.1 黄埔区公安分局辅警队伍机构设置
        3.1.2 黄埔区公安分局辅警队伍构成特征
    3.2 基层辅警激励机制的现状
        3.2.1 物质激励
        3.2.2 管理激励
        3.2.3 成就满足激励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层辅警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基层辅警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4.1.1 物质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
        4.1.2 管理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
        4.1.3 成就满足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
    4.2 基层辅警激励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辅警法律定位不清、制度不完善
        4.2.2 管理上激励理念落后,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4.2.3 管理激励不完善、不全面
        4.2.4 激励手段相对匮乏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优化基层辅警激励机制的对策
    5.1 发达国家和地区辅警激励机制的借鉴和启示
        5.1.1 发达国家和地区辅警激励机制的基本情况
        5.1.2 借鉴和启示
    5.2 优化基层辅警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
        5.2.1 以法制化建设为主导,完善辅警相关制度建设
        5.2.2 树立“以人为本”的激励管理理念
        5.2.3 优化薪酬制度,提高工资福利待遇
        5.2.4 采取多元化的激励手段
        5.2.5 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
        5.2.6 健全辅警激励晋升制度,拓宽晋升渠道
        5.2.7 逐步规范教育培训工作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辅警人员激励因素的调查问卷
        第一部分 个人信息
        第二部分 辅警激励因素调查
    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上海浦东机场边检文职辅警高流失率影响因素及改进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职辅警及边检系统介绍
    第一节 文职辅警介绍
        一、基本概念界定
        二、辅警制度的历史沿革
        三、警辅力量的存在价值与作用发挥
        四、我国警务辅助力量的主要构成
        五、国内外辅警管理现状
    第二节 边检系统介绍
        一、国家移民管理局概况
        二、上海边检总站概况
        三、上海机场边检站概况
        四、上海机场边检站协勤队概况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模型构建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Price-Mueller(2000)模型
        二、组织认同理论
        三、职业成长理论
    第二节 模型构建
第四章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第一节 问卷设计
    第二节 数据收集
第五章 数据分析
    第一节 描述性分析与相关分析
    第二节 信效度检验与因子分析
    第三节 相关性分析
    第四节 差异比较
    第五节 回归分析
第六章 结论
    第一节 研究发现
    第二节 对策建议
        一、明确辅警的法律定位
        二、构建现代警务运行机制
        三、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关键环节
        四、完善辅警保障和激励机制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边检文职人员离职倾向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常州市武进区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理论分析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 流动人口
        (二) 流动人口治安管理
    二、相关理论
        (一) 相对剥夺理论
        (二) 现代治理理论
第二章 武进区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现状
    一、武进区流动人口发展及基本情况
        (一) 武进区概况
        (二) 武进区流动人口基本情况
    二、武进区流动人口违法犯罪情况
        (一) 流动人口犯罪数据分析
        (二) 流动人口犯罪成因分析
    三、流动人口法律法规建设情况
        (一) 全国流动人口法律法规制定变化历史沿革
        (二) 武进区流动人口管理规章变化情况
第三章 武进区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发展概况
    一、行政化的严格管理到法律化的现代性转变(1991-2002)
        (一) 行政化的严格管理
        (二) 法律化的现代性转变
    二、从部门管理到社会管理、建立健全社会化管理机制(2002-2018)
        (一) 政府形成合力、建立流动人口三级管理模式
        (二) 加强人口流出地警务横向沟通
    三、从专政管理到民本管理、建立健全亲情化管理机制(2002-2018)
        (一) 流动人口推行居住证制度
        (二) 探索推广外来人口集中居住管理模式
        (三) 重点小区“平安卡”工程建设
    四、从人工管理到智能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动态化管理机制(2002-2018)
        (一) 传统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存在的问题
        (二) 建立流动人口信息中枢,提升管理应用实战效能
        (三) 试行流动人口信息社会化采集
        (四) 试点推广警务信息站
第四章 武进区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一) 流动人口治安管理执法难
        (二) 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缓慢
        (三) 全能型政府管理体制存在局限性
    二、原因分析
        (一) 流动人口法律体系不健全
        (二) 流动人口市民化成本高企
        (三) 流动人口治安管理中社会中间组织缺位
第五章 完善武进区流动人口治安管理对策
    一、完善宏观政策导向构建流动人口治理体系
        (一) 完善法律体系建设
        (二) 推行户籍制度改革
        (三) 创新人口管理模式
    二、以居住证赋权推动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
        (一) 完善流动人口居住证积分管理模式
        (二) 拓宽积分赋权范围,提高服务水平
        (三) 推进居住证配套设施
    三、发展社会中间组织促进流动人口参与共同治理
        (一) 社会中间组织是官方管理力量的有效补充
        (二) 社会中间组织是流动人口与当地政府的沟通桥梁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当前我国的辅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绪论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辅警的概念及其涵义的界定
        1.2.1 辅警的概念
        1.2.2 辅警与警察的关系
        1.2.3 辅警与其他治安力量的区别
    1.3 辅警的研究现状
        1.3.1 国内辅警制度的研究现状
        1.3.2 国外辅警制度的研究现状
2 新中国辅警的发展及改革现状
    2.1 新中国辅警发展历史
        2.1.1 计划经济下公安机关直接管理使用阶段(1949-1977)
        2.1.2 改革开放后的调整发展阶段(1978-2010)
        2.1.3 新时期的规范发展阶段(2011-至今)
    2.2 当前各地辅警改革的情况
        2.2.1 苏州市率先以地方立法推动辅警改革
        2.2.2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辅警改革
        2.2.3 我国中部地区的辅警改革现状
        2.2.4 我国西部地区的辅警改革现状
    2.3 当前我国辅警改革的总体现状
        2.3.1 基本形成“一主多从”的警务工作模式
        2.3.2 管理和劳动关系灵活
        2.3.3 地域特色明显但差异巨大
        2.3.4 基本满足了转型期间社会治安的工作需求
        2.3.5 有效提高了公安工作的效率和推动了公安队伍的发展
3 当前我国辅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3.1 当前我国辅警改革存在的问题
        3.1.1 法律定位模糊不清
        3.1.2 职责权限不明确
        3.1.3 保障机制不完善
        3.1.4 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
        3.1.5 录用招聘标准低
        3.1.6 职业归属感偏弱
    3.2 当前我国辅警改革的难点
        3.2.1 队伍基数大、管理难
        3.2.2 群众认可度仍待提高
        3.2.3 队伍稳定性不足
        3.2.4 经费问题难以统一
4 西方辅警制度的发展及经验借鉴
    4.1 以英国为代表的自治型警察体制国家的辅警制度
    4.2 以法国为代表的集权型警察体制国家辅警制度
    4.3 西方辅警制度的启示
        4.3.1 中央层面统一设计
        4.3.2 将辅警行为容纳至现代警务理念中
        4.3.3 人力竞争激励机制的应用
5 新时期推进我国辅警制度改革的建议
    5.1 以法制化建设为主导
    5.2 专设机构与层级管理并重
    5.3 明晰职权范围
    5.4 稳步提升保障待遇
    5.5 创新辅警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5.6 优化教育培训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四、如何做好边缘地区的治安联防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治理需要与制度空间:中国辅警的演进逻辑[J]. 李春勇.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3)
  • [2]江苏省G县警务辅助人员规范化管理研究[D]. 朱伟健.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惠州市公安机关辅警队伍规范化管理研究[D]. 吴志明.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西安公租房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实效性研究[D]. 石芯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5]“三生”空间协同视角下实用性村庄规划策略研究 ——以略阳县为例[D]. 闫筱筱.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6]乡村治理行政化问题研究 ——以肇庆市江南区白沙镇行政村为例[D]. 孙健鹏.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7]基层辅警人员激励机制研究 ——以广州市黄埔区公安分局为例[D]. 申霖东.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8]上海浦东机场边检文职辅警高流失率影响因素及改进对策研究[D]. 王音尔.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9]常州市武进区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研究[D]. 周世民. 苏州大学, 2019(06)
  • [10]当前我国的辅警改革研究[D]. 戴吴浩博.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19(09)

标签:;  ;  ;  ;  ;  

如何做好边缘地区治安联防工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