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的辛勤耕耘换来满园春意

二十年的辛勤耕耘换来满园春意

一、二十年点滴耕耘 换来春色满园(论文文献综述)

王琴[1](2019)在《符号学双轴关系视域下的初中写作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写作教学向来是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国内,关于写作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很多,但因语文学科强大的综合性,以及语言运用的个体差异性,让许多写作方法处于缺乏科学理论支撑的尴尬境地。在一线初中教师和学生群体中,“写作‘教无定法’、作文技巧不可捉摸”成为他们普遍的共识。在长期疲软、低效的教学中,写作教学逐渐滑向语文教学的边缘,学生也渐渐丧失对写作的兴趣,创作热情更是持续低迷。符号学“双轴关系”理论为当下的初中写作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可能性。本文尝试将符号学运用于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学中,运用符号学“双轴关系”理论来指导初中阶段的写作教学,通过制定写作教学和训练的“双轴”方案,改善学生在写作中“双轴”的弱项,提升其“双轴”操作能力,以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言语技能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围绕课题,本文主要从六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选题的背景、研究现状、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第二部分:“双轴关系”视域下的初中生写作及教师教学现状调研。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初中教师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写作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并对固定学生进行两个多月的写作跟进研究,以进一步把握学生写作中的困难。第三部分:符号学中的符号“双轴关系”理论。本章节主要对符号学和符号学双轴关系的内涵、特点、“双轴关系”理论与写作融合的可能性进行阐释和说明。第四部分:符号学“双轴关系”理论在初中写作词位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本章分别从“聚合轴”和“组合轴”两个轴向对学生的写作词位层进行模式建构,对学生词位层进行训练方案的设计,并对学生开展试验。第五部分:符号学“双轴关系”理论在初中写作句位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本章主要将符号学“双轴关系”理论运用于学生作文的句子中,针对四类不同的双轴类型,设计不同的提升方案,并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句位层的提升训练试验。第六部分:本章为学生综合写作试验与变化分析部分。通过综合写作试验,观察学生在符号学双轴(词、句)训练后,写作技能的提升情况,最后对试验进行总结和分析。

陈裕发[2](2018)在《广州公共园林中言语素材运用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园林讲究形美与意美二者兼具,园林是“无文景不意,有景景无情”,中国园林艺术区别于西方园林艺术的最大特色就在于言语素材的应用。本文“言语素材”概念的灵感来源于电影美学,其中的“言语”是具有释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及人物与观众思想、情感交流的一个重要影视元素,园林中同样存在着这种具有释义和传情达意作用的“言语”,本文将园林环境中具有审美意象和审美价值的文学样式定义为言语素材,包括匾额、楹联、碑刻、摩崖石刻等。传统园林包括岭南四大名园中言语素材的研究已经较为全面和深入,而对于现代公共园林中言语素材运用的专门研究则非常缺乏。公共园林承载着城市自然和人文景观展示以及公众各种活动的重要功能,广泛、具体而又深入地研究公共园林中的言语素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综述国内外言语素材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广州公共园林中的言语素材为研究对象,选取在人文及自然景观上具有代表性的18个公共园林,对其中言语素材的表现形式、应用场所、空间布局等情况进行现场调研,共获取903个有效的言语素材。同时进一步对言语素材的题材类型、地域文化反映情况以及与景观空间的关联程度进行归纳分析,总结言语素材运用的特点、作用以及对景观和意境的影响等;另外通过发放共150份有效问卷调查了广州市民对公共园林中言语素材运用的认知情况和态度,包括关注情况、理解情况和认同程度等,最后在综合调研发现和问卷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现代园林中言语素材继承和发展运用的思路和方法。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将言语素材的应用形式划分为匾额、楹联、景石镌字、题壁、诗文壁挂、摩崖石刻、雕塑小品题刻、碑刻、书画题咏、桥栏铭文共10种,其中以匾额的应用数量为最多,其次是楹联、碑刻、题壁和景石镌字。(2)将言语素材的应用场所划分为出入口空间、广场空间、建筑或庭院空间、滨水空间、绿化空间和道路空间,以建筑或庭院空间中的言语素材数量最多,多以匾额、楹联的形式出现;其次是道路空间,多以景石镌字、碑刻的形式出现。(3)广州公共园林中言语素材按照内容差异可划分为题名标记、写景状物、抒情寄趣、述事论人、咏物纪颂、教理哲思、训诫教化和追古抚今等8种题材类型,并以写景状物类题材应用数量最多,其次是抒情寄趣类。(4)言语素材所反映的岭南地域文化包括地理地名与贬官文化、名胜古迹与八景文化、岭南园林与结社文化、革命运动与发展历史、生产生活与水乡文化、植物文化、商业文化、民俗节庆与传说、曲艺文化、宗教文化等10种类型,具有较强的地域文化色彩。(5)广州公共园林中言语素材应用的特点包括:1)丰厚的历史内涵;2)注重山水文化的表达;3)鲜活的民俗风情;4)浓郁的乡土气息;5)显着的革命色彩。(6)言语素材在广州公共园林的作用包括:1)加强城市文化特质,凸显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形象;2)唤醒场地记忆,反映岭南自然地理和社会时代变迁;3)保留群体记忆,再现历史图景;4)展示和传播地域历史文化,提高市民文化素养;5)传达景观意境,加深审美体验。(7)根据景观指向的明确与否以及可实现度将广州公共园林中言语素材与景观空间的关联程度分为四级:高度关联、比较相关、较少关联和基本无关,其中以较少关联类型数量最多,其次是比较相关,整体关联度较低。(8)广州公共园林言语素材运用对景观和意境的影响:1)建构空间体验框架,提供意境审美线索;2)关注景观的情感和生命状态,增强景观的感染力;3)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对景观的多维体验。(9)现代言语素材运用的继承与发展探讨:1)正确认识传统园林文化继承的根本所在,重视言语素材的价值;2)利用言语素材重塑园林诗意精神内核,提高园林建设品质;3)注重言语素材对地域文化和时代特征的反映;4)探求言语素材与大众生活方式、审美观念的结合点。(10)言语素材在现代园林中应用的思路与方法:1)突破言语素材的艺术表达形式,增加文字解读的吸引力;2)注重言语素材与空间景观、场所文脉的融合,体现场所精神;3)倡导雅俗共赏的应用原则,适应当代人的文化诉求;4)适当开发言语素材的娱乐功能,提高市民的参与度。

刘凯丽[3](2018)在《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红色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和成长起来的先进文化,展现了我党我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奋斗的光荣历史,蕴含着伟大的革命传统和崇高的革命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仍有很大的现实教育意义。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是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肩负着中国发展、社会改革、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是中华民族战略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网络信息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各种社会思潮不断交织交融,面对多元文化在社会上的冲击,处在价值观念形成阶段的大学生很容易受不良思想的侵蚀,个别大学生开始出现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的思想,认为艰苦奋斗创造幸福的品质已经过时,对自己的未来和奋斗理想犹豫迷茫。在这种情形下,需要一种科学有效、积极向上的先进文化来教育和指导大学生。红色文化这一经久不衰的革命先进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探究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成效十分必要。本论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在查阅大量资料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对文章展开研究,分析了选题的背景、研究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其次,详细介绍了红色文化相关理论概况以及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关系,重点阐述目前红色文化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最后从社会、高校、个人三维度探寻红色文化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在结尾部分,对这篇文章的研究进行了总的归纳与展望。

祝贺,孙铁军[4](2014)在《扎根基层带精兵——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丛强班”首任班长丛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坐落在松江北岸的吉林石化公司化肥厂,造粒塔曾经播撒银珠,压缩机曾经日夜轰鸣。五十多年前,为了完成年产三十万吨合成氨的国家任务,老厂长王芝牛"就是头拱地也要把这座大山背起来"的豪迈情怀,凝聚成享誉东北老化工基地的"背山精神",共和国化工长子做出庄严的承诺。如今,造粒塔静静伫立,压缩机默默沉寂。但

覃继红,王佩,吕晓虹[5](2013)在《《中国广播》创刊20年的点点滴滴》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诞生于延安的人民广播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广播》(月刊)杂志是一本研究广播理论、广播业务和广播业态规律的公开发行出版物。从1993年7月创刊起,至今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20年寒来暑往,20载辛勤耕耘。这本杂志承载了广播人对新中国广播事业的希望与梦想,记录了广播人在逆境中探索、在期盼中前行的感悟与思考。为了记载这20年留存在记忆中的一件件难忘的事,2013年5月7日,《中国广播》杂志召集曾经领导或在杂志工作过的部分同志进行座谈,回忆过去,畅想未来。本期"特别策划"栏目,以实录的方式,将座谈会主讲人的发言进行了整理,记载过去的点点滴滴和所思所想。

陈曦[6](2013)在《论雷锋奉献精神》文中认为雷锋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一座永放光芒的灯塔,是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突出雷锋奉献精神的研究,对于加强全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目前,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对雷锋精神的研究方兴未艾,突出雷锋奉献精神的内涵、形成、影响和弘扬,是一个新的视角。这有利于抓住实质全面准确理解雷锋精神,推动学雷锋作奉献活动持续广泛深入开展。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50周年之际,在全党全国人民正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团结一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际,全面而系统地研究雷锋奉献精神,作为一种新的探索和开拓,必然要求有所创新。本文的创新点,在于论证雷锋奉献精神是雷锋精神的精髓。由此而来,需要阐述雷锋奉献精神的形成过程,并总结可资借鉴的主要经验;说明50年来,雷锋奉献精神以其对我国和国际社会的深远影响,必将成为全人类具有永恒价值的共同精神财富;提出全党全国人民弘扬雷锋奉献精神、推动学雷锋活动群众性常态化的基本原则和实施办法。本论文包括导论,正文第一、二、三、四章,和结束语。导论的主要内容是,阐述本选题的重要意义,述评我国学术界对雷锋精神的研究现状,概括本论文的创新方面,简要介绍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第一章阐述雷锋奉献精神的内涵、灵魂、支柱、基石和基本特征,论证雷锋奉献精神是雷锋精神的精髓。经过综合分析,概括雷锋精神的六个组成要素,论述雷锋奉献精神是贯穿各要素的核心要素,它最能体现雷锋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质,是雷锋精神的精髓。第二章研究雷锋奉献精神的形成过程,总结可供当前推动学雷锋活动借鉴的主要经验。雷锋奉献精神的形成,有三个发展阶段,即雷锋经历新旧社会对比,萌发做国家小主人翁的奉献精神阶段;在农工战线岗位上,产生报党恩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阶段;在解放军大熔炉里,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奉献精神阶段。本论文概括了三条可供推动学雷锋活动借鉴的主要经验:一是组织精心培育。二是个人严格要求。三是社会广泛倡导。第三章审视50年来雷锋奉献精神对我国和国际社会的深远影响,揭示雷锋奉献精神的重大价值和意义。50年来,全国学雷锋作奉献活动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涌现出王杰、焦裕禄、刘英俊、张志新、张华、吴天祥、郭明义、庄仕华等一大批雷锋式先进人物。同时,雷锋奉献精神已经走出国门,成为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本论文还着重分析了雷锋奉献精神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深远影响的基本原因。强调雷锋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他伟大而平凡的特质,使其既令人景仰,又可亲可近、可学可及,成为全社会竞相学习的好榜样;雷锋奉献精神的广泛传播,符合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我国的基本国情,符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归结为一句话,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章从四个方面提出当前弘扬雷锋奉献精神、推动学雷锋活动持续广泛深入开展的思路办法。第一,要认清当前弘扬雷锋奉献精神的重要意义;第二,弘扬雷锋奉献精神要把握三个基本原则;第三,弘扬雷锋奉献精神应当依靠四个主要途径;第四,弘扬雷锋奉献精神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并提出四个管用有效的办法。结束语主要是从作者对本论题研究的思想认识和切身体验中,概括说明了四个结论。不妥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赵明瑜[7](2011)在《特级教师课堂语言风格的案例研究》文中提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专业潜能的充分发挥,是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进而推进社会的发展的重要条件。课堂教学语言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的主要媒介,对教育的质量和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语言风格是指教师运用语言表达手段所形成的教师语言特点再综合上升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言语气氛和言语格调,具有独创性、稳定性、整体性等特征。它是教师语言成熟的标志。现实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效率不高,重要的问题是教学语言存在问题,比如:语言表达不清楚、不流畅;语言平淡,没有感染力;语言不丰富、不深刻,不吸引人等等,都成为教师专业发展亟需提高的教学能力。而特级教师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进师生感情。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优秀教师的语言风格及其形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形成优秀的教学语言素养提供依据和途径。本文主要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先分析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风格的特点,然后探索其形成途径。关于四位特级教师课堂语言风格的特点,我们先通过观察教师课堂实录,体悟其语言的气氛和格调,即语言风格,然后再从语言的载体分析这种风格的具体体现。教师的语言风格的载体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有声语言是语言的基础和主要部分,无声语言是有声语言的补充和强化,与有声语言和谐地组成一个统一体。无声语言包括副语言和态势语。副语言包括语气、语速、语调、板书、图形等;态势语包括身姿、手势、表情、目光、服饰等。通过研究得出,窦桂梅的课堂教学语言风格是抒情的语言风格。在有声语言方面表现在:回归经典怡情、善用修辞抒情、深入解读传情。于永正的课堂教学语言风格是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在有声语言方面表现在:利用读音不同而含义不同的词语产生幽默;通过拟物制造幽默;利用谐音产生幽默;故弄玄虚产生幽默;利用反话制造幽默;利用字面相近词语产生幽默。华应龙的课堂语言风格是引导式的语言风格。在有声语言方面表现在:情境性语言引起学习兴趣;逐层推进式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明知故问”纠正错误、强化认识。吴正宪的课堂语言风格是科学性、趣味性相结合的语言风格。在有声语言方面表现在:利用情境性语言解释数学概念;利用归谬法纠正学生的错误;精炼、形象地概括数学方法。本论文又从无声语言方面分析了四位特级教师不同语言风格的表现。关于四位特级教师的课堂语言风格的形成,是通过研究他们的专业成长经历得出的,语言风格的形成影响因素包括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外在因素主要是师从特级教师或听取专家意见;内在因素有热爱教育、执着追求、善于反思、行动研究、锤炼语言。最后本文对中小学教师语言风格的形成提出了几条建议:包括对学校的建议和对中小学教师的建议。对中小学教师的建议主要有: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不断学习,勤于读书;反思教学;学习其他老师经验。

卿平海[8](2010)在《新课程练笔的问题解决研究》文中认为练笔就是练习写作,训练笔力。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每学年“练笔不少于1万字”,高中生“课外练笔不少于2万字”。这史无前例的教学目标带来诸多问题,学生练笔缺动力不乐写,缺生活写假话,缺自主写套话,缺分享写空话,缺学生练笔过程的问题解决指导而致使练笔量少质低效益差。对此,笔者从2001年开始进行了“天天练笔”三轮教改实验,取得了显着效果。本文以该实验丰富的成果为基础,以语文新课程“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为逻辑起点,以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为理论原点,针对新课程学生练笔过程中的真问题,将新课程写作新理念与练笔教学实践结合,以期建立比较完整地语文新课程学生练笔过程问题解决的教学体系。本文提炼了新课程视野的练笔教学理念:练笔教学要伴随学生成长历程,练笔教学要悦纳全新学习方式,练笔教学要融入学生生活过程;重点建构了基于“为什么练笔”的言语生命动力、基于“练笔写什么”的学生生活世界、基于“练笔怎样写”的自主写作策略、基于“练笔写给谁”的分享评改机制这一自我更新的教学体系;根据典型练笔学例,运用语文新课程写作理论和现代学习论、心理学理论,总结了学生练笔过程问题解决的12个策略,即游戏性练笔、想像性练笔、思考性札记、生活写意练笔、生活感悟练笔、率性练笔、读书随感、仿创性练笔、修改建议、流动档案、激励性评语、天天练笔评改;还用“练笔是咱自家事,我的练笔我做主”“我的生活我来写!”“我用我手写我心”“你是我的知己”等教学主张引领学生练笔实践过程,促使学生享受诗意生活。

夏夏[9](2007)在《从废弃地走向现代城市景观 ——以安徽巢湖市滨河景观设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论文的缘起:“怎样从废弃地走向现代城市景观?”——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城市审美标准的变迁、生态设计思想的崛起——深刻的理论背景;唤醒保存记忆的意识、城市滨水工业区开发、严峻的生态现状——深刻的时代背景……这一切引发了当下人们的深深思索:废弃地对于现代城市来说是一笔巨大的历史财富和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每当人们徜徉在巨大的废弃构筑物之间,每当人们聆听废弃地上回荡着的昔日辉煌的交响之时,每当人们沉醉于往日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之中,每当人们被废气地独特的魅力所深深吸引之余……突然之间,人们惊愕地发现:承载着有形与无形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氛围的废弃地正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不断克隆着的所谓现代城市景观!霎时间,徜徉之处化为泡影,辉煌交响戛然而止,令人心潮澎湃的珍贵记忆无法被唤起,废弃地“幽灵”只能无奈地游荡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扼腕叹息之余,人们应从“现代化”的美梦中惊醒,直面当下的现实:时不我待——现代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已迫在眉睫;势不能免——现代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势在必行;严峻现实——现代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面临形形色色曲解、误解、盲目操作等问题,“废弃地景观涅盘”呼之欲出!论文主体:引子——宁谧的冥想拉开课题研究的帷幕,简要阐述现代城市废弃地应进行科学合理地景观设计的缘由,对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对象、方法、设想及目标等内容进行概述。开端——铿锵的奏鸣奏响课题研究的铿锵奏鸣,简要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的影响,对五个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对三大核心理论与相关思潮及理论等内容分别进行梳理。发展——奔放的华彩点燃课题研究的主题变奏,简要阐述现代城市各类废弃地景观设计的一些基本情况,对国内外三大类及具体的六种现代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相关实例等内容进行分析。高潮——磅礴的协奏奏响课题研究的最强音,简要阐述现代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的一般模型构建,对现代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途径、现实策略及实例等内容进行归纳。结局——深情的咏叹抒发课题研究的深情咏叹,简要阐述安徽巢湖市滨河景观设计的相关内容,对其中典型的现代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实践等内容进行探讨。论文目标:完成对近一百年来国内外的理论与实践进行分类、归纳与总结,将前人的一些成果推广到整个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中去,为今后国内城市废弃地的更新与景观设计提出更加科学的做法。现代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的整体目标是:通过设计活动,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最佳组合,这也是衡量设计是否成功的关键参数。探讨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方法的最终目标是:使现代城市废弃地的景观突显场所精神、明晰认知环境、再现城市记忆、激发群体共鸣、融入人类情感。

厦门市劳动服务公司[10](2002)在《二十年点滴耕耘 换来春色满园》文中提出 耕耘厦门市劳动服务公司成立于1979年4月。公司成立至今,结合厦门市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力兴办劳动力市场,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双向选择提供便利条件;积极开展就业前培训和转业转岗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竞争意识;筹集、管理和发放职工失业保险基金,切实保障失业职工基本生活;对来厦就业的外国人及港澳台人员,严格按规定办理就业手续并提供必要的管理和服务;积极鼓励单位和个人兴办以安置本市待业人员为主的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及民办集体企业,并在经营管理上给予相应指导;加强对全市职业介绍机构的规范化管理;1997年以来,受政府和企业委托,成立再就业服务中心,接收企业原固定工身份的下岗职工并组织其进行转业转岗培训,通过开展职业介绍、劳务输出、余缺调剂以及代发生活费等工作,为分流安置下岗职工提供服务,从而促进国有企业转机建制步伐的加快。

二、二十年点滴耕耘 换来春色满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二十年点滴耕耘 换来春色满园(论文提纲范文)

(1)符号学双轴关系视域下的初中写作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检索现状
        1.2.2 国内外符号学研究现状
        1.2.3 国内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范围
2 “双轴关系”视域下的初中生写作及教师教学现状调研
    2.1 调研准备
        2.1.1 调研对象及内容
        2.1.2 问卷发放和访谈情况
        2.1.3 学生写作跟进调研情况
    2.2 初中生写作及教师作文教学现状调研
        2.2.1 初中学生问卷与访谈调研
        2.2.2 初中教师问卷与访谈调研
        2.2.3 以词句运用为主的初中生写作跟进调研
    2.3 调研小结
        2.3.1 初中学生写作现状调研小结
        2.3.2 初中教师作文教学现状调研小结
3 符号学中的符号“双轴关系”理论
    3.1 符号与符号学
        3.1.1 符号的界定
        3.1.2 符号学的要义
    3.2 符号“双轴关系”理论
        3.2.1 符号“双轴关系”理论的内涵与发展
        3.2.2 符号“双轴关系”理论的应用价值
    3.3 写作在符号学视野中的本质
        3.3.1 符号学中的写作是一种文本符号的表意活动
        3.3.2 符号学中的写作具有强烈的可操作性
        3.3.3 符号学中的作文是学生“双轴”操作的产物
4 “双轴关系”理论在初中写作词位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4.1 学生作文在词位层“双轴关系”的现状测试
        4.1.1 测试过程与结果分析
        4.1.2 初中生作文用词的常见问题与“双轴”归因
    4.2 聚合轴:构建初中学生的“作文词汇场”
        4.2.1 “作文词汇场”的建构模式
        4.2.2 建构语义层面的词汇场
        4.2.3 建构其他层面的词汇场
    4.3 组合轴:把握词语间的两种组配关系
        4.3.1 词语组合搭配的共现关系
        4.3.2 词语组合搭配的选择限制
    4.4 运用“双轴关系”在写作词位层的技能训练
        4.4.1 写作词位层的主要训练方法
        4.4.2 写作词位层的提升练习设计
        4.4.3 写作词位层的提升训练试验及结果
5 “双轴关系”理论在初中写作句位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5.1 学生作文在句位层“双轴关系”的运用现状
        5.1.1 描写和修辞的运用能够反映学生“双轴关系”的运用能力
        5.1.2 2018年全国中考满分作文修辞和描写手法运用统计
        5.1.3 普通学生作文描写和修辞手法运用统计
        5.1.4 中考满分作文与普通学生作文“双轴关系”运用情况比较
    5.2 学生作文句子在符号学“双轴关系”中的四种情况
        5.2.1 纵弱横强:聚合能力弱,组合能力强
        5.2.2 纵强横弱:聚合能力强,组合能力弱
        5.2.3 双轴皆弱:聚合能力弱,组合能力弱
        5.2.4 双轴皆强:聚合能力强,组合能力强
    5.3 针对四种“双轴”情况的句子训练方案
        5.3.1 纵弱横强:联想型仿句训练为主
        5.3.2 纵强横弱:语句结构和句型变换训练
        5.3.3 双轴皆弱:“双轴”同步技能训练
        5.3.4 双轴皆强:思想深度的培养和语言艺术性训练
    5.4 运用“双轴关系”在写作句位层的提升训练试验及结果
        5.4.1 “纵弱横强”型学生的试验结果
        5.4.2 “纵强横弱”型学生的试验结果
        5.4.3 “双轴皆弱”型学生的试验结果
6 学生综合写作试验与变化分析
    6.1 试验说明
    6.2 变化分析:“双轴”词句训练前后综合写作技能提升情况
        6.2.1 “纵弱横强”型学生作文变化分析
        6.2.2 “纵强横弱”型学生作文变化分析
        6.2.3 “双轴皆弱”型学生作文变化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2)广州公共园林中言语素材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缘起
        1.1.1 诗画情趣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特点
        1.1.2 对意境的追求是中国传统园林营造的重要目标之一
        1.1.3 言语素材的运用在园林意境追求中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1.1.4 现代园林营造中意境追求和言语素材运用都严重缺失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研究现状
        1.3.1 国外有关环境景观中言语素材运用的研究
        1.3.2 国内关于园林中言语素材运用的研究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语言”与“言语”
        1.4.2 言语素材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地概况
        2.1.1 广州自然及人文概况
        2.1.2 广州公共园林建设简述
    2.2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2.2.1 研究对象筛选
        2.2.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3 研究方法
        2.3.1 调查过程简述
        2.3.2 调查方法及言语素材收集的范围
        2.3.3 言语素材文本解读和分析的方法
        2.3.4 问卷调查操作
3 结果与分析
    3.1 广州公共园林中言语素材运用的总体情况
        3.1.1 言语素材在园林中的运用形式统计
        3.1.2 言语素材的样式及内容特点
        3.1.3 言语素材的应用场所和部位统计
        3.1.4 言语素材题材类型统计
    3.2 广州公共园林中言语素材运用对地域文化的反映
    3.3 广州公共园林中所用言语素材与景观空间的关联
        3.3.1 言语素材与景观空间高度关联
        3.3.2 言语素材与景观空间比较相关
        3.3.3 言语素材与景观空间较少关联
        3.3.4 言语素材与景观空间基本无关
    3.4 园林使用人群对言语素材运用的认知和理解
        3.4.1 调查对象基本特征
        3.4.2 调查对象对园林中言语素材的关注情况
        3.4.3 调查对象对园林中言语素材的理解情况
        3.4.4 调查对象对园林中应用言语素材的认同程度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广州公共园林中言语素材运用的作用和特点
        4.1.2 广州公共园林中言语素材运用对景观和空间意境的影响
        4.1.3 广州公共园林中言语素材运用的成功经验及存在问题
        4.1.4 园林中言语素材运用的继承和发展探讨
        4.1.5 现代园林中言语素材运用的思路和要点
    4.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广州市民对于公共园林中言语素材应用的认知情况及看法调查问卷
附录B:广州18个公共园林言语素材分类汇总

(3)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红色文化相关理论概述
    第一节 红色文化的内涵
        一、红色文化的含义
        二、红色文化的分类
    第二节 红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程
        一、红色文化的形成
        二、红色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红色文化的特征
        一、科学性
        二、民族性
        三、创新性
第二章 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关系
    第一节 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一、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相同的理论基础
        二、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相同的核心价值观
    第二节 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一、历史印证功能
        二、文明传承功能
        三、政治教育功能
    第三节 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代价值
        一、红色文化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二、红色文化革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三、红色文化助推了大学生精神文化发展
第三章 红色文化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
    第一节 红色文化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取得的成就
        一、高校对红色文化教育越来越重视
        二、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较强
    第二节 红色文化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理论缺乏系统性
        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
        三、社会实践形式大于内容
        四、学生接受程度不高
第四章 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中的有效途径
    第一节 提升社会各界对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度
        一、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促进红色文化发展
        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
        三、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二节 加强高校红色文化建设
        一、红色文化进入课堂教学
        二、建立高校红色文化社团
        三、创建红色文化网络教育平台
    第三节 充分发挥大学生个人的自我教育作用
        一、培养坚定的政治信念
        二、自觉充实红色文化理论知识
        三、积极参加红色文化实践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扎根基层带精兵——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丛强班”首任班长丛强(论文提纲范文)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站在知识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加高远
“真要有一块短板, 就可能洒一桶水。”建设学习型班组, 换来了满园春色、生机盎然
连续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 丛强带出了一支执行力严谨规范的基层队伍
每一次工艺调优攻关, 都让丛强深刻地感受着勤奋工作、动脑思考带来的快乐

(6)论雷锋奉献精神(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重要意义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三、论文创新方面
    四、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章 雷锋奉献精神概述
    第一节 雷锋精神的界定和要素
        一、雷锋精神的界定
        二、雷锋精神的要素
    第二节 雷锋奉献精神的构成和特征
        一、雷锋奉献精神的构成
        二、雷锋奉献精神的特征
    第三节 雷锋奉献精神是雷锋精神的精髓
        一、雷锋奉献精神是雷锋精神的核心要素
        二、雷锋奉献精神贯穿雷锋精神的各要素
第二章 雷锋奉献精神的形成
    第一节 雷锋奉献精神形成的思想基础
        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孕育雷锋奉献精神的沃土
        二、共产主义理想道德是孕育雷锋奉献精神的源泉
    第二节 雷锋奉献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其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为其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
    第三节 雷锋奉献精神形成的基本过程
        一、在新旧社会对比中,萌发做国家小主人翁的奉献精神
        二、在农工战线岗位上,产生报党恩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
        三、在解放军大熔炉里,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奉献精神
    第四节 雷锋奉献精神形成的主要经验
        一、组织精心培育
        二、个人严格要求
        三、社会广泛倡导
第三章 雷锋奉献精神的影响
    第一节 六十年代前半期
        一、全国学雷锋作奉献情况
        二、雷锋式先进人物的代表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期间
        一、全国学雷锋作奉献情况
        二、雷锋式先进人物的代表
    第三节 改革开放新时期
        一、全国学雷锋作奉献情况
        二、雷锋式先进人物的代表
    第四节 雷锋奉献精神已经成为全人类宝贵精神财富
        一、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学雷锋作奉献
        二、国外推崇雷锋奉献精神重要案例
第四章 雷锋奉献精神的弘扬
    第一节 弘扬雷锋奉献精神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有利于坚持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第二节 弘扬雷锋奉献精神的基本原则
        一、党员干部表率原则
        二、群众性常态化原则
        三、与时俱进创新原则
    第三节 弘扬雷锋奉献精神的主要途径
        一、围绕发展主题,深化奉献教育
        二、立足现实生活,拓展奉献实践
        三、树立当代雷锋,引领奉献风尚
        四、扶持志愿团队,凝聚奉献合力
    第四节 弘扬雷锋奉献精神的组织领导
        一、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二、建立健全可持续的运行机制
        三、营造和维护良好的舆论环境
        四、注重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7)特级教师课堂语言风格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一) 基本概念界定
        (二) 教师课堂语言风格的类型
        (三) 教师课堂语言风格的影响因素
        (四) 已有研究的成果和不足
    三、研究方法
        (一) 文献法
        (二) 案例研究法
第一章 四位特级教师课堂语言风格及分析
    一、窦桂梅——抒情的语言风格
        (一) 窦桂梅的有声语言特点
        (二) 窦桂梅的无声语言特点
    二、于永正——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一) 于永正的有声语言特点
        (二) 于永正的无声语言特点
    三、华应龙——引导式的语言风格
        (一) 华应龙的有声语言特点
        (二) 华应龙的无声语言特点
    四、吴正宪——科学性、趣味性相结合的语言风格
        (一) 吴正宪的有声语言特点
        (二) 吴正宪的无声语言特点
第二章 特级教师成长经历对课堂语言风格形成之影响
    一、四位特级教师专业成长经历
        (一) 窦桂梅的专业成长经历
        (二) 于永正的专业成长经历
        (三) 华应龙的专业成长经历
        (四) 吴正宪的专业成长经历
    二、四位特级教师语言风格形成分析
        (一) 客观因素
        (二) 主观因素
第三章 对中小学教师课堂语言风格形成的建议
    一、对于学校的建议
    二、对于中小学教师的建议
        (一) 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二) 不断学习,勤于读书
        (三) 反思教学
        (四) 学习其他老师经验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新课程练笔的问题解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提出
    二、选题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本文的基本思路
    五、研究方法
    六、本文期待的创新
第一章 “练笔教学理念”与问题解决理论
    一、新课程视野的练笔教学理念
        1. 练笔教学要伴随学生成长历程
        2. 练笔教学要悦纳全新学习方式
        3. 练笔教学要融入学生生活过程
    二、学习论视野的问题解决理论
        1、问题解决学说
        2. 问题解决阶段
        3. 问题解决策略
第二章 基于“为什么练笔”的言语生命动力
    一、游戏性练笔:学生为乐趣而写
        1. 游戏需求激发了学生练笔的言说欲望
        2. 游戏兴趣诱发了学生练笔的言说趣味
        3. 游戏快乐强化了学生练笔的言说快乐
    二、想象性练笔:学生为自由而写
        1. 想象性练笔激活自由写作原动力
        2. 想象性练笔体现学生自由言说权
        3. 想象性练笔为自由表达相机导向
    三、思考性札记:学生为创造而写
        1. 思考性练笔成为思维与语言协同发展的动力
        2. 思考性练笔好像学生生活和思想成长的阳光
        3. 思考性练笔使学生为思想和学习双重参与者
第三章 基于“练笔写什么”的学生生活世界
    一、生活写意练笔:促使学生抒写真情实感
        1. 用成长日记珍藏学生日常生活的美好记忆
        2. 用生活写意练笔叙写实践活动的独特感受
    二、生活感悟练笔:促使学生抒发真知灼见
        1. 用生活感悟练笔将学生体验升华为生活智慧
        2. 用生活感悟练笔将学生体验提炼成真知灼见
第四章 基于“练笔怎样写”的自主写作实践
    一、个性化随笔:促使学生充分自我表达
    二、仿创性练笔:站在名家肩上激扬文字
        1. 用仿创使入格升格破格循序渐进
        2、用专题教学引领学生有创意表达
第五章 基于“练笔写给谁”的分享评改机制
    一、自改互改:在多向交流过程中取长补短
        1. 用修改建议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更新练笔修改能力
        2. 用流动档案促使学生在交流中养成练笔修改习惯
    二、自评他评:在多重对话活动中自我更新
        1. 用激励性评语引导学生在对话中享受练笔的成功
        2. 用天天练笔评改促使学生在对话中享受练笔幸福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研究生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9)从废弃地走向现代城市景观 ——以安徽巢湖市滨河景观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选题的背景
        1.1.1 课题研究的缘起
        1.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概述
    1.2 课题的提出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3 课题研究的对象
        1.2.4 课题研究的方法
    1.3 课题研究的目标
        1.3.1 设想
        1.3.2 回归目标
    1.4 论文框架
    1.5 本章小结
2 现代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的理论依据
    2.1 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2.1.1 传统审美观
        2.1.2 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
        2.1.3 理想景观模式
    2.2 核心概念界定
        2.2.1 废弃地
        2.2.2 景观
        2.2.3 城市景观
        2.2.4 景观记忆
        2.2.5 景观意境
    2.3 核心理论
        2.3.1 绿色设计
        2.3.2 生态设计
        2.3.3 可持续设计思想
    2.4 各种相关思潮及理论
        2.4.1 相关思潮
        2.4.2 相关理论
    2.5 本章小结
3 现代城市各类废弃地景观设计实例分析
    3.1 矿区废弃地(mine derelict, mining wasteland)
        3.1.1 矿区废弃地的概念与类型
        3.1.2 矿区废弃地的产生
        3.1.3 各类型矿区废弃地特点分析
        3.1.4 国内外矿区废弃地景观设计实例分析
    3.2 城市工业废弃地(urban industrial wasteland, urban brownfield)
        3.2.1 城市工业废弃地的产生
        3.2.2 城市工业废弃地的特点
        3.2.3 国内外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设计实例分析
    3.3 城市垃圾处理场地(landfill)
        3.3.1 垃圾处理场的产生
        3.3.2 垃圾处理场的特点
        3.3.3 国内外城市垃圾处理场地改造实例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现代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的一般模型构建
    4.1 现代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4.1.1 经济原则
        4.1.2 个性原则
        4.1.3 共生原则
        4.1.4 可持续原则
    4.2 现代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的主要途径
        4.2.1 景观更新设计途径
        4.2.2 景观记忆建立途径
        4.2.3 新旧景观融合途径
    4.3 现代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的现实策略
        4.3.1 废弃地景观设计保障策略
        4.3.2 废弃地景观设计重要参与者策略
    4.4 现代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实例统计分析
        4.4.1 矿区废弃地景观设计实例
        4.4.2 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设计实例
        4.4.3 城市垃圾处理场地景观设计实例
    4.5 本章小结
5 现代城市废弃地景观设计在现实中的回应——安徽巢湖市滨河景观设计
    5.1 项目简介
        5.1.1 背景综述
        5.1.2 分析策划篇
        5.1.3 规划设计篇
    5.2 亮点回映
        5.2.1 合欢景园
        5.2.2 天河水苑
    5.3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四、二十年点滴耕耘 换来春色满园(论文参考文献)

  • [1]符号学双轴关系视域下的初中写作教学研究[D]. 王琴. 四川师范大学, 2019(02)
  • [2]广州公共园林中言语素材运用研究[D]. 陈裕发.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3]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 刘凯丽. 太原科技大学, 2018(05)
  • [4]扎根基层带精兵——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丛强班”首任班长丛强[J]. 祝贺,孙铁军. 化工管理, 2014(28)
  • [5]《中国广播》创刊20年的点点滴滴[J]. 覃继红,王佩,吕晓虹. 中国广播, 2013(07)
  • [6]论雷锋奉献精神[D]. 陈曦. 中共中央党校, 2013(10)
  • [7]特级教师课堂语言风格的案例研究[D]. 赵明瑜. 山东师范大学, 2011(08)
  • [8]新课程练笔的问题解决研究[D]. 卿平海. 四川师范大学, 2010(05)
  • [9]从废弃地走向现代城市景观 ——以安徽巢湖市滨河景观设计为例[D]. 夏夏. 南京林业大学, 2007(02)
  • [10]二十年点滴耕耘 换来春色满园[J]. 厦门市劳动服务公司. 福建劳动和社会保障, 2002(01)

标签:;  ;  ;  ;  ;  

二十年的辛勤耕耘换来满园春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