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法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

图解法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

一、图解法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蒲雪莲[1](2021)在《差异教学在高一物理习题教学中应用的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其任务之一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应关注每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存在客观差异的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而在我国实际教学活动中,在升学的压力和班级集体教学的背景下,“一刀切”的传统教育模式仍是主流。物理习题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高一物理习题教学中,学生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客观差异,却需要完成相同的学习任务、做相同的功课、接受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将导致一部分学生的学习需要不能得到很好的满足,从而很难取得进步,这与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不相符的。研究如何能满足具有差异的学生个体的多种物理学习需求,使所有高一学生都积极参与物理习题教学,都能学有所获,是我们需要思考的课题。因此,本研究关注高一物理习题教学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利用学生的差异这一教学资源设计相应的高一物理习题教学策略,并运用这些策略开展高一物理习题教学实践,旨在探索集体教学背景下的物理习题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本文主要结合差异教学的有关理论,研究教师如何在高一物理习题教学中引导存在客观差异的学生,促进每个学生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进步。首先查找和阅读国内国外有关差异教学和物理习题教学的文献,了解当前差异教学及物理习题教学的研究现状,整理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为后续研究做准备。接着,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提出基于S-P表测查学生物理基础水平差异从而进行水平分组、基于学生物理优势智能差异进行异质合作分组或同质分组、基于学生学习风格差异,教学手段多样化、设计个性化课后习题等教学策略,致力于帮助每位学生在物理习题教学中都能取得进步。最后选择合适的教学实践对象,运用问卷法、测验法等对教学实践对象的物理知识准备水平、优势智能、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客观的测查,运用提出的策略展开为期一个多月的教学实践,将实践前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物理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实验班学生的物理成绩与对照班之间存在显着差异。研究表明对学生的物理准备水平、学习风格和优势智能等差异进行测查,通过水平分组、异质合作分组、同质分组、教学手段多样化和个性化课后习题的差异教学策略进行高一物理习题教学,能有效促进每位学生的物理学业水平都取得一定的进步。同时,研究为差异教学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一点思路和方法,证明了在高一物理习题课中实施差异教学能够帮助全体学生物理学业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柯佼[2](2020)在《高中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研究》文中指出数学和物理的联系非常紧密。很多物理问题的解决需要借助于数学知识进行相应的推导和论证,高中物理考试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对相应能力的考查,高考中需要用到数学知识解决的物理问题也很多,高校物理课程中还专门设立《物理数学方法》的课程。但是目前在我国物理和数学是两门彼此独立的学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笔者也切实感受到高中生因应用数学知识能力不足所带来的物理学习障碍。因此,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非常必要。本文主要使用的是文献分析、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文本调查和经验总结这几种研究方法。通过对高中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能力的现状的调查,找到学生感到困难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文献调研针对其中的重难点模块以专题形式进行研究,给出教学建议,从而突破这一教学的重难点。论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调查高中生在物理学习时应用数学知识的现状:通过学生问卷和教师访谈的方式对华中师范大学龙岗附属中学的师生进行调查,了解一线教师、学生对物理学习中应用数学知识的认识程度和具体实施情况,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困难,确定研究重点;2.调查高中数学、物理的课程进度安排从而确定知识衔接的内容及可行性;3.研读高中物理、数学教材并统计高中物理课程学习过程中所需的数学知识。按照课本章节的顺序统计出各个章节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解决高中物理哪些知识板块需要用到哪些数学知识这一问题,并根据两门课程的进度安排以及课程内容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4.根据调查和统计结果显示,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是矢量、方程(组)、三角函数这三个模块,其次是函数、平面几何、解析几何这三个模块。最难的是函数、导数与积分、解析几何、方程(组)这四个模块。其次是平面几何、三角函数这两个模块。综上,为了突破这一难题,以专题模块形式对几大模块进行整理。每一个模块总结了涉及的核心数学知识点,并针对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以典型问题或例题的形式呈现,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希望给物理教师的教学提供素材和借鉴。

魏冲[3](2020)在《基于GeoGebra辅助的高中物理微课教学设计与实践》文中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迅速,各种应用于教学方面的硬件设施逐渐完善,与之对应的教学软件资源也层出不穷,传统教学已经达到了多媒体教学阶段。在这一基础上,提高师生的教学效率成为了当务之急,如何有效甚至高效的运用现有的教学技术,把现代教育技术入嵌入到教学中,成为了教育研究者要着重思考的问题。针对高中生普遍反应的物理学科偏难,知识点不容易理解,学习效率低下这一困难,笔者认为现代教育理论中的微课授课方式与现代教育技术中的GeoGebra工具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在学习困难中的压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效率。本文期望通过研究而为一线物理教师和学生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性较强的参考案例,帮助教师把握在物理知识体系中重难点,根据学习的重难点撰写有针对性的微课教学设计;同时运用GeoGebra数学工具制作对应的微课件,并在教学中实际应用,通过对比试验得出来的成绩差异,验证微课教学的优越性。首先,本研究通过整理物理微课教学理论基础、分析GeoGebra数学工具对物理学科微课制作的优势,结合中学物理学科教学重难点来撰写微课教学设计并应用GeoGebra制作并调试物理微课件,从而形成基于GeoGebra辅助下的物理微课制作的设计案例,为物理学科的微课制作开创了新的基础工具。其次,本研究在物理微课教学的实施方面,主要采用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四节课差异化教学来进行对比实验,统计实验班和对照班先修知识的前测成绩,进行独立t检验,来判断实验班与对照班是否可以作为平行班;在进行物理微课实验教学后,统计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后测成绩,进行独立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班在物理微课教学的环境下后测成绩优于对照班,从而证明GeoGebra辅助下的物理微课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最后,本研究对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来对比学生在物理微课教学前后四个维度的差异,包括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师生关系、学习氛围,调查结果显示物理微课教学对学生在这四个维度方面都有积极作用。本文研究成果对一线教师运用GeoGebra制作物理微课件以及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对高中教学中其他学科的微课制作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鑫[4](2020)在《高中物理竞赛中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解决问题能力是当今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在不断向外输送高端物理人才的同时,也对参赛学生的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竞赛教学如何进行才能对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及解决问题能力产生积极作用?思维品质影响问题解决的效果,而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教给思维方法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我们便以思维方法为切入点,以决赛试题为研究对象,对其思维方法的考查情况进行统计研究,进而寻求对决赛教学所能够提供的指导。具体而言,我们首先对问题解决、思维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在明确了问题、思维方法等有关概念和需要统计的思维方法后,便以决赛试题的参考答案为分析对象,统计了第1-36届决赛试题中普通试题和原始物理问题的必要思维方法,同时对思维方法解决问题进行了实例分析。分析数据得到微观统计结果:试题的基本特征;从不同角度对思维方法考查的数量特征、分布特征所进行的分析总结,总结项包括高频率思维方法、模块分布、知识点分布及与思维方法的结合方式等;对原始物理问题思维方法的特殊之处进行的分析总结以及对教学的启示;思维的考查特征、相关分析与结论。结合统计结果与理论分析,得到对竞赛教学的宏观指导:(1)对教学内容的思维方法分析方面:对决赛试题的特征的分析,让学生对在解决决赛问题前产生整体认知,而对决赛试题思维方法特征的分析,构成了教师对竞赛教学内容的思维方法分析所提供的依据;证实了所统计的思维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以及改进其学习方法。(2)培养科学思维方面: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能够有效培养其科学思维;深化思维方法的内涵使得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进一步提升;证实了决赛试题本身能够作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良好素材,尤其是近些年的决赛试题。(3)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方面:教学过程中呈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且优先呈现高频率、核心的思维方法;引导“寻找解决”使得呈现“一题多解”。

梁德婧[5](2020)在《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的衔接问题研究 ——以电磁学部分为例》文中指出20世纪以来,物理学不论在理论或实验方面都飞速发展,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推动了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时至今日,物理学仍旧是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阶梯和导向,是各个新兴学科得以发展的理论基石,因此对于物理学的教学要求也相应越来越高。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的教学都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阶段,相关各阶段的教育研究也层出不穷,但是关于各教育阶段的衔接问题却并未得到广泛重视,直至现在,关于教育衔接的理论研究也并不充分。目前我国高中教育正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这对后续的大学教育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传统的大学物理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高中教育改革后的需求。教师如何在授课中正确把握学生的物理基础、如何更好地推进大学物理教学工作的开展、以及如何做好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教育的衔接已经成为大学物理教学工作推进过程中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与高中阶段的教学有莫大的联系。因此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就要为大学物理的教学打下基础,为与大学物理更好衔接做好准备。为进行相关研究,笔者首先在通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于国内外关于高中与大学教育衔接,尤其是与物理教育衔接相关的研究成果以及具体衔接的措施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并从教育衔接层面比较了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与衔接现状,并以电磁学部分内容为例进行了具体探讨。然后通过学生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本校部分理工科专业低年级学生大学物理电磁学部分的学习现状以及与高中物理的衔接障碍进行调查,并对两名大学物理教师进行了访谈,从而对高中物理和大学物理的衔接问题及其产生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总结,并在此基础上从教师、学生等方面对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教学的衔接的思考和策略。

梁宏燕[6](2020)在《高一物理教学难点成因及突破策略初探》文中认为近几年高考改革的初衷是给予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擅长科目的机会,却出现了严重的“弃物理”现象,这显然违背了教改的初心。学生为什么未将物理作为考高科目呢?原因有多个,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物理太难。那么,物理中存在哪些难点知识呢?这些教学难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突破?这是亟需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也对物理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高中一年级的物理是整个高中阶段物理学习的基础,对整个高中物理科目的学习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这一阶段教学难点(规定以超过50%的调查对象认为较难的知识章节为教学难点知识)的形成原因,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征研究他们的学习规律,进而初步探索相应的解决教学难点之策略,有现实意义。因此,该论文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心理学知识,进行了关于较难知识章节的问卷调查,分析了教学难点的形成原因,并结合案例提出了相应的突破策略。论文依据课标和考纲制定问卷,对高一年级物理(沪科版)中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结合对问卷的调查、分析,对教师和学生的访谈以及对数据的统计,旨在解答以下疑问:1)统计出难点知识,2)普通班和实验班学生对难点知识的认识是否一致,3)教师和学生对难点知识的认识是否一致。依据调查结果,教师和学生明确的难点知识为:压缩气体的应用、机械能守恒、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共点力平衡、气体压强与温度的关系、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机械振动、动能、力的分解、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普通班和实验班学生对教学难点的认识没有明显差异,而教师和学生之间却存在显着差异。根据实地调研,结合高一学生学习物理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确定了教学难点的成因,具体如下:1)内容抽象、深奥且有些数学知识滞后,表现为:物理知识抽象难懂,概念相近易混淆,数学知识安排滞后于物理内容所需;2)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方式,表现为:现象复杂、文字概括性强,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生活经验与物理事实表象不符;3)物理教师自身因素;4)学校方面因素,表现为:学校安排课时少,学校硬件设施不到位。在分析学生学习过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学难点,根据被访谈老师的教学建议和具体教学案例,提出了对应教学难点的解决策略,具体为:1)运用实验,将抽象事物形象化,实现知识重构;对于数学知识滞后的问题,则采用转换角度,迂回解难的方式;2)创设类比、对比的物理情境;3)利用“基本模型”浅入深出,搭建适度阶梯;4)利用自制教具演示,加强合作学习;5)利用生活体验,加强师生“对话”;6)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实验的演示,基本模型的构建,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和师生间的协作,利用外部的环境重构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的学习,进而突破教学难点。

付天宇[7](2020)在《物理教学中强化学生图形表征能力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中学阶段的教育更注重的是知识应用程度、学生能力而不是机械的记忆,尤其在物理学科中,这种教育方向愈发明确。因为物理学科具有“在书本中学习,在生活中应用”的特殊性,正是因为这种特殊性,我们需要重视问题解决层面下的图形表征,此种表征方式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学生具有图形表征能力既是将知识融会贯通的表现,又知识升华的体现,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强化学生的这种能力。图形表征能力是指将外界的感性认知通过大脑加工成具有客观事实和特点的图形,用这种图形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能力。图形表征大致可分为两种:示意图和函数图。在日常物理教学中示意图包括力的示意图、图线、思维导图、知识结构图、表格等;函数图则是利用数学领域中的函数图像来表达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联。学生拥有图形表征能力可以较为轻松的解决物理问题、构建物理模型、描绘物理图景,对学生学习物理有很大的帮助。近年的中高考试题也体现了对学生图形表征能力的关注。基于以上认识,本文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强化中学生的图形表征能力,以及为改善学生现阶段图形表征能力提供些许参考。本文详细的研究内容共分为如下的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此部分主要可划分为三小节,包括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理论基础。查阅以“图形表征”为关键词的文献,明确并辨析“图形表征”具体的含义并找出与之相关的理论基础。与本研究方向相关的理论基础包括:知识可视化理论、信息加工理论、问题解决理论、思维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第三部分:探讨出在不同课型下强化学生图形表征能力,包括概念课、习题课、实验课、复习课。最后以“功”为教学案例进行具体的说明。第四部分:问卷调查。设计并发放“关于高中生物理图形表征能力现状调查的研究”问卷,问卷试题将分为三个角度。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反映出当代高中生图形表征能力并探讨出影响学生图形表征能力的因素。第五部分:教学策略。本文提出强化学生图形表征能力教学策略共有五条:选择适当的图形表征类型、避免图形表征带来的“陷阱”、归纳并构建通用物理模型、重视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利用上五条策略从而能够提高学生图形表征能力,激发学生应用图形表征的意识。

郭梁[8](2020)在《高一学生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改也在不断深入。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最新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为了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更加突出了科学思维的重要性,数学思维就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数学思想方法在物理教学中有着重要应用。并且,找到物理与数学思想方法的契合点,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也可以缓解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焦虑和恐惧。故本研究针对高一学生在物理问题解决中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情况做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把现阶段关于数学思想方法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内容进行了整理,了解该课题的研究现状,确立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以迁移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进行研究;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问题和物理问题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以前人对数学与物理的相关性的量化分析为基础,得出物理与数学成正相关;阐述数学对物理学习的影响,包括正迁移产生的积极影响和负迁移产生的消极影响;以高中物理教材为参考,列举了高中物理中常涉及到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并结合教材中内容展开进一步介绍。其次,从主客观两个角度展开调查研究。在主观角度,学生方面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高一学生如何认识在物理问题解决中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以及运用情况,并从八个维度进行统计分析;教师方面是通过对9名不同教龄的一线教师进行访谈,从三个维度调查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情况,了解存在的问题。在客观角度,设计诊断性测试卷,了解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解决物理问题的实际能力。综合问卷、访谈、诊断性测试三个方面的调查研究,发现在物理问题解决中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比较薄弱,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较少,忽视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培养。依据调查数据,分别从学生和教师角度对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再次,根据上述原因分析相对应地从学生和教师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在学生方面,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学习;巩固数学基础,丰富知识储备;加强学科联系,主动实现迁移;在教师方面,首先,教师需要在物理教学中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研究分别从概念教学、规律教学、实验教学、习题教学提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策略,并附有相关的案例设计加以举例说明。其,教师也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物理问题能力。最后,对本课题研究的结论、创新、不足与展望进行了阐述。

朱赛男[9](2020)在《基于乐高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一轮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推进,世界各国科学教育的关注点已从“科学探究”能力转向“科学实践”能力。建模己逐渐成为科学各领域乃至工程实践、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综合实践活动。我国教育部也在2017年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建构理想模型”是物理学的基础,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应该具有建构理想模型的意识和能力。然而,从我国当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来看,模型教学的普遍性和深入性与新课标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由于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才能见效,受应试教育思潮的影响,不少高中教师不太愿意进行物理模型教学,只是在课堂上简单提及常见的物理模型,一般不作过多讲解,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物理建模能力。这种情况下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建立物理模型的能力薄弱,而且对物理模型的本质特征描述不清,缺乏应用物理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改变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现状,就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教学途径,引领学生经历模型建构的具体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地建立物理模型,并运用物理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建模能力。乐高教育正是秉承“玩中学”、“做中学”的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一套教育方案。应用乐高教育理念进行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布置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在建构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知识体系,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所以,将乐高教育理念融入高中物理模型教学,藉由其独特的教学方式显化物理模型的教育,对物理模型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无疑具有积极意义。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本论文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分析了国内外物理模型教学和乐高教育的研究现状,简述了本研究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是研究的理论基础。首先对物理模型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简要的阐述;接着对物理模型教学的内涵、作用、和常用方式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然后分析了乐高教育的主要理念及其涵义;最后介绍了对本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建构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第三部分是对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自编了学生问卷和教师访谈提纲,对扬州市某高中的物理模型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别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归纳出现阶段高中物理模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另外,笔者还了解了高中物理教师对乐高教育理念,及其对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看法。第四部分是基于乐高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模型教学探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特点,分析了乐高教育理念对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作用点,探索出了将乐高教育理念融入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具体方法和途径。第五部分是教学案例分析和教学设计。笔者在校外导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根据本研究提出的具体教学策略,设计了教学案例,进行了教学实践。在反思实践不足之处后,进一步完善了教学策略,并提供了一节新授课的教学设计。第六部分是结束语。笔者对本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分析了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李雪莹[10](2020)在《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高一力学问题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物理问题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解决一个个问题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却出现了将物理问题解决教学简化成题海战术的偏颇,使问题解决教学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因此制定有关物理问题的“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就显得很有必要。首先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问题及问题解决等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找出了问题解决教学的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及信息加工理论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上海某中学高一年级165名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高一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不强,并总结出了相应的影响因素。然后在调查研究所得结论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将高一力学问题进行了分类,并针对每类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物理问题教学策略。笔者在运动学、静力学、动力学这三大类力学问题的基础上又对问题进行了细分,将运动学问题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运动图像问题以及追及相遇问题;将静力学问题分为受力分析问题和共点力平衡问题;将动力学问题分为叠放体问题、关联速度类问题以及曲线运动问题。然后针对这八小类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教学策略:1.通过多种方式呈现问题;2.运用多种手段分析问题;3.多种方法解题,明确最优解法;4.多角度引导学生总结反思。其中在“运用多种手段分析问题”这一策略之下,又根据问题的特点设置了不同的具体策略: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1)运用“问题链”提供解题思路;(2)借助运动图像分析简化问题;(3)运用多种表征方式,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运动图像问题:(1)通过“问题链”整体把握问题;(2)赋予图像生活化的意义;(3)借助多媒体分析整理图像;(4)运用类比法分析图像。追及相遇问题:(1)通过“问题链”突破思维盲点;(2)借助坐标系分析物体的位移关系;(3)通过图像分析相遇问题。受力分析问题:(1)借助“问题链”引导学生分析问题;(2)借助物理模型,直观感受物体的受力情况;(3)巧用假设法,攻克接触力的分析难点;(4)通过类比法,感受运动情况对受力分析的影响。共点力平衡问题:(1)通过“问题链”建立解题思路;(2)运用物理模型,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叠放体问题:(1)通过“问题链”提供解题思路;(2)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相对滑动的条件;(3)借助示意图,寻找物体间的位移关系;(4)借助运动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关联速度类问题:(1)通过“问题链”提供解题思路;(2)运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加深对速度分解的认识;(3)从能量角度帮助学生突破速度关系。曲线运动类问题:(1)借助“问题链”提供解题思路;(2)实验探究,突破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3)运用比较法,研究平抛运动问题。最后针对所提出的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教学实践研究。

二、图解法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图解法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差异教学在高一物理习题教学中应用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物理习题教学
        2.1.2 差异教学
    2.2 差异教学的理论基础
        2.2.1 全纳教育思想
        2.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2.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4 多元智能理论
第三章 高一物理习题教学中差异教学策略的设计
    3.1 利用S-P表进行物理水平分组
    3.2 根据高中物理学科多元智能差异进行弹性分组
    3.3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适应学生学习风格差异
    3.4 个性化物理课后习题
第四章 高一物理习题差异教学的实践研究
    4.1 研究对象选取
    4.2 实验班学生差异测查
        4.2.1 物理基础水平差异
        4.2.2 物理优势智能差异
        4.2.3 学习风格差异
    4.3 差异教学策略在高一物理习题教学中应用的案例
        4.3.1 《生活中常见的力》习题课教学设计
        4.3.2 《共点力的平衡》新授课中习题片段
    4.4 实践数据与分析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
    5.3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2)高中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缘由
    1.2 选题的必要性
        1.2.1 物理与数学的学科特点
        1.2.2 高中物理考纲要求
        1.2.3 物理与数学的相关性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数学与物理结合的理论探究
    2.1 迁移理论
        2.1.1 学习迁移的涵义
        2.1.2 迁移理论的启示
    2.2 奥苏泊尔的同化论
        2.2.1 同化论的涵义
        2.2.2 同化论的启示
第3章 高中物理课程学习所需数学知识文本调查研究
    3.1 高中数学课程进度安排
    3.2 高中物理课程学习所需数学知识统计
第4章 高中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现状调查
    4.1 调查研究目的及方法
    4.2 高中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现状——学生问卷调查
    4.3 高中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现状——针对教师的访谈
    4.4 结论
第5章 高中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专题分析及教学建议
    5.1 函数模块
        5.1.1 利用函数思想推导物理规律
        5.1.2 利用函数图像基本性质解决物理图像问题
        5.1.3 利用函数单调性、极值求解物理临界问题
        5.1.4 教学建议
    5.2 三角函数模块
        5.2.1 利用三角函数极值求物理最值问题
        5.2.2 利用三角函数图像及性质认识简谐运动规律
        5.2.3 利用三角函数图像及性质认识机械波运动规律
        5.2.4 利用三角函数图像及性质认识交流电的规律
        5.2.5 教学建议
    5.3 导数与积分模块
        5.3.1 导数与定积分的基础知识
        5.3.2 导数的应用
        5.3.3 定积分的应用
        5.3.4 教学建议
    5.4 几何图像模块
        5.4.1 几何图的基础知识
        5.4.2 几何光学中的几何问题
        5.4.3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中的几何问题
        5.4.4 教学建议
    5.5 矢量模块
        5.5.1 矢量在力、运动的合成与分解中的应用
        5.5.2 矢量在动态平衡问题中的应用
        5.5.3 教学建议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基于GeoGebra辅助的高中物理微课教学设计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信息技术的发展
        1.1.2 微课资源逐渐流行
        1.1.3 微课制作工具Geo Gebra的特点
        1.1.4 微课制作工具Geo Gebra的优势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框架及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概念介绍
        1.4.1 GeoGebra
        1.4.2 微课
        1.4.3 教学设计
    1.5 Geogebra研究现状
        1.5.1 GeoGebra国外研究现状
        1.5.2 GeoGebra国内研究现状
    1.6 微课研究现状
        1.6.1 微课国外研究现状
        1.6.2 微课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章 微课教学理论基础
    2.1 微课相关概念
        2.1.1 微视频
        2.1.2 微课件
        2.1.3 微课程
        2.1.4 慕课
    2.2 微课的分类
        2.2.1 课前复习类
        2.2.2 新课导入类
        2.2.3 知识理解类
        2.2.4 练习巩固类
        2.2.5 小结拓展类
    2.3 微课教学理论基础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3.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3.3 传播理论
        2.3.4 系统理论
第三章 物理微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3.1 微课设计的原则:以学生为中心
        3.1.1 视听传播的设计
        3.1.2 教学思路的设计
        3.1.3 注重学生心理感受
    3.2 微课设计的选题
        3.2.1 使用价值高
        3.2.2 适合视频传播
        3.2.3 相对独立的知识内容
    3.3 微课教学策略
        3.3.1 先行组织者策略
        3.3.2 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
        3.3.3 情景化的教学策略
    3.4 微课教学信息的视听化处理
        3.4.1 视觉信息的设计
        3.4.2 听觉信息的设计
    3.5 微课教学设计流程
    3.6 微课制作流程
第四章 应用GeoGebra微课教学案例设计与实践
    4.1 GeoGebra微课教学案例《微元法推导位移公式》
        4.1.1 《微元法推导位移公式》微课教学设计
        4.1.2 《微元法推导位移公式》微课制作
        4.1.3 撰写微课解说脚本
    4.2 GeoGebra微课教学案例《胡克定律》
        4.2.1 《胡克定律》微课教学设计
        4.2.2 《探究胡克定律》微课制作
        4.2.3 撰写微课解说脚本
    4.3 GeoGebra微课教学案例《图解法讨论力的分解》
        4.3.1 《图解法讨论力的分解》微课教学设计
        4.3.2 《图解法讨论力的分解》微课制作
        4.3.3 撰写微课解说脚本
    4.4 GeoGebra微课教学案例《共点力的动态平衡》
        4.4.1 《共点力的动态平衡》微课教学设计
        4.4.2 《共点力的动态平衡》微课制作
        4.4.3 撰写微课解说脚本
第五章 应用GeoGebra微课教学效果调查及分析
    5.1 GeoGebra辅助物理微课教学的实验
    5.2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应的对策
    5.3 应用Geo Gebra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物理学习情况调查问卷一
附录二 :物理学习情况调查问卷二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4)高中物理竞赛中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际物理奥林匹克
        1.1.2 中国物理奥林匹克
        1.1.3 物理竞赛的一般价值
        1.1.4 对决赛还需进一步研究
    1.2 研究的问题
    1.3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的路线
    1.5 研究的意义
        1.5.1 理论意义
        1.5.2 实践意义
    1.6 有关的研究现状
        1.6.1 国内外对问题解决的研究
        1.6.2 国内对思维方法的研究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思维影响问题的解决用思维方法培养思维
    2.2 需要统计的物理思维方法
    2.3 物理问题
        2.3.1 两类问题
        2.3.2 问题的结构与解决
3 决赛试题中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统计与实例分析
    3.1 第30-36届决赛试题中的思维方法的统计与实例分析
    3.2 第21-30届决赛试题中的思维方法的统计与实例分析
    3.3 第11-20届决赛试题中的思维方法的统计与实例分析
    3.4 第1-10届决赛试题中的思维方法的统计与实例分析
4 决赛中试题与思维方法分析
    4.1 试题的特性
        4.1.1 题量的特征
        4.1.2 阅读量的特征
        4.1.3 计算量的特征
        4.1.4 模块分布的特征
        4.1.5 原始问题的数量特征与分布特征
    4.2 思维方法的特征
        4.2.1 思维方法的数量特征
        4.2.2 全部思维方法的特征
        4.2.3 力学试题中思维方法的分布情况
        4.2.4 热学试题中思维方法的分布情况
        4.2.5 电磁学试题中思维方法的分布情况
        4.2.6 光学试题中思维方法的分布情况
        4.2.7 近代物理试题中思维方法的分布情况
    4.3 原始物理问题思维方法的不同之处
    4.4 思维的考查特征
    4.5 典型题目
    4.6 研究对竞赛教学的指导
        4.6.1 为竞赛教学内容的思维方法分析提供依据
        4.6.2 用思维方法培养科学思维
        4.6.3 渗透思维方法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5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的工作与结论
    5.2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的衔接问题研究 ——以电磁学部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教育系统论
    2.2 学习阶段论
    2.3 建构主义理论
第三章 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中电磁学部分的分析与比较
    3.1 教育理念的分析与比较
    3.2 教学方法的分析与比较
    3.3 电磁学部分内容的分析与比较
第四章 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电磁学部分衔接现状调查分析
    4.1 学生问卷调查
    4.2 教师访谈调查
第五章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电磁学部分教学衔接策略
    5.1 影响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电磁学部分衔接的因素分析
    5.2 对电磁学部分有效教学及衔接的策略分析
    5.3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衔接设计案例:电场 电场强度
第六章 不足与展望
    6.1 本研究的不足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电磁学部分衔接情况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高一物理教学难点成因及突破策略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2.2.1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主要观点
        2.2.2 最近发展区理论对物理教学的启示
    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2.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第3章 高一物理教学难点的现状调查
    3.1 调查的目的与对象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2 调查问卷的编制与发放
        3.2.1 调查问卷的编制
        3.2.2 调查问卷的发放
    3.3 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3.3.1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
        3.3.2 调查数据的分析与讨论
    3.4 本研究小结
第4章 高一物理教学难点形成的原因与突破策略
    4.1 内容抽象且有些数学知识滞后造成的难点及突破策略
        4.1.1 物理知识抽象导致的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4.1.2 概念相近易混淆导致的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4.1.3 数学知识安排滞后于物理内容而导致的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4.2 学生的思维方式、水平所造成的知识难点及突破策略
        4.2.1 现象复杂、文字概括性强导致的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4.2.2 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导致的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4.2.3 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物理事实表象不符导致的难点及突破策略
    4.3 物理教师本身因素导致的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4.4 学校方面的因素及突破策略
        4.4.1 学校课时安排少
        4.4.2 学校物理实验室建设不到位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物理教学中强化学生图形表征能力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理论基础
    一、图形表征基本概念
    二、图形表征与知识可视化理论
    三、图形表征与信息加工理论
    四、图形表征与问题解决理论
    五、图形表征与思维理论
    六、图形表征与最近发展区理论
第三章 不同课型中强化学生图形表征能力
    一、概念课中强化学生图形表征能力
    二、实验课中强化学生图形表征能力
    三、习题课中强化学生图形表征能力
    四、复习课中强化学生图形表征能力
    五、教学案例
    六、总结
第四章 学生图形表征能力现状调查问卷
    一、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二、调查问卷分析
    三、影响因素
第五章 强化学生图形表征能力教学策略
    一、选择适当的图形表征类型
    二、避免图形表征带来的“陷阱”
    三、归纳并总结通用图形表征
    四、重视教学手段的多样性
    五、教师的主导地位
    六、针对不同类型图形表征进行专题练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高一学生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2.1.1 数学的特点
        2.1.2 数学思想
        2.1.3 数学方法
    2.2 问题和物理问题
        2.2.1 问题
        2.2.2 物理问题
        2.2.3 物理问题解决
    2.3 心理学理论基础
        2.3.1 学习迁移理论
        2.3.2 建构主义理论
        2.3.3 信息加工理论
第3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3.1 数学和物理的相关性研究
    3.2 数学对物理学习产生的影响
        3.2.1 数学对物理产生的积极影响
        3.2.2 数学对物理产生的消极影响
    3.3 高中物理常见的数学思想
        3.3.1 化归与转化思想
        3.3.2 极限思想
        3.3.3 数形结合思想
        3.3.4 函数思想
        3.3.5 分类讨论思想
    3.4 高中物理常用的数学方法
        3.4.1 比值定义法
        3.4.2 建模法
        3.4.3 微元法
        3.4.4 几何图解法
        3.4.5 图像法
第4章 高一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现状调查分析
    4.1 调查目的
    4.2 学生问卷调查
        4.2.1 问卷编制
        4.2.2 调查对象
        4.2.3 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4.3 教师访谈
        4.3.1 访谈目的与对象
        4.3.2 访谈设计
        4.3.3 访谈结果与分析
    4.4 诊断性测试
        4.4.1 试卷编制
        4.4.2 实施对象
        4.4.3 测试结果与分析
    4.5 成因分析
        4.5.1 学生角度
        4.5.2 教师角度
第5章 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策略
    5.1 学生方面的策略
        5.1.1 端正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学习
        5.1.2 巩固数学基础,丰富知识储备
        5.1.3 加强学科联系,主动实现迁移
    5.2 教师方面的策略
        5.2.1 在概念教学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5.2.2 在规律教学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5.2.3 在实验教学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5.2.4 在习题教学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5.2.5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物理问题能力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
    6.3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基于乐高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物理模型教学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乐高教育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内容
    1.5 研究的方法
第2章 理论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物理模型
        2.1.2 物理模型教学
        2.1.3 乐高教育理念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2.2.3 情境认知理论
第3章 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的目的
    3.2 调查工具的设计
        3.2.1 调查问卷的编制
        3.2.2 调查问卷的信度
        3.2.3 访谈提纲的编制
    3.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3.1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3.3.2 访谈结果与分析
    3.4 高中物理模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3.4.1 学生层面
        3.4.2 教师层面
第4章 基于乐高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模型教学探究
    4.1 乐高教育理念在高中物理模型教学中的作用点分析
        4.1.1 教师层面
        4.1.2 学生层面
    4.2 乐高教育理念与高中物理模型教学
        4.2.1 物理模型教学与乐高4C教学模式的关系分析
        4.2.2 基于乐高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模型教学基本环节
    4.3 乐高教育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策略
        4.3.1 合理运用情境教学,将问题作为联系原型和模型的桥梁
        4.3.2 给予动手动脑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建构物理模型的过程
        4.3.3 及时安排分析评价,促学生总结反思物理模型建构的不足
        4.3.4 灵活展开实际应用,使学生拓展延续加深物理模型的理解
第5章 教学实例评析与案例设计
    5.1 《电容器和电容》教学实例评析
        5.1.1 教学实践过程及分析
        5.1.2 教学实践反思及改进
    5.2 《单摆》教学设计案例
第6章 结束语
    6.1 本课题研究的总结
    6.2 本课题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现状调查问卷表
附录二: 关于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现状的教师访谈提纲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高一力学问题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问题的概念
        2.1.2 “问题解决”的内涵及其特征
        2.1.3 问题解决教学及一般模式
        2.1.4 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多元智能理论
        2.2.3 信息加工理论
第3章 高一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问卷设计
    3.3 调查对象及方式
    3.4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3.4.1 高一学生问题解决能力调查结果分析
        3.4.2 高一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分析
第4章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高一力学问题教学策略
    4.1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运动学问题教学策略
        4.1.1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教学策略
        4.1.2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运动图像问题教学策略
        4.1.3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追及相遇问题教学策略
    4.2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静力学问题教学策略
        4.2.1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受力分析问题教学策略
        4.2.2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共点力平衡问题教学策略
    4.3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动力学问题教学策略
        4.3.1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叠放体问题教学策略
        4.3.2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关联速度类问题教学策略
        4.3.3 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曲线运动类问题教学策略
第5章 力学问题“问题解决”教学中学生学习状况的实验研究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设计
        5.2.1 样本选择
        5.2.2 自变量
        5.2.3 因变量
        5.2.4 无关变量控制及控制
    5.3 实验步骤
    5.4 实验结果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A 调查问卷
附录 B 高一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附录 C 教学案例
致谢

四、图解法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差异教学在高一物理习题教学中应用的策略研究[D]. 蒲雪莲.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2]高中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研究[D]. 柯佼.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3]基于GeoGebra辅助的高中物理微课教学设计与实践[D]. 魏冲.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4]高中物理竞赛中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研究[D]. 高鑫.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的衔接问题研究 ——以电磁学部分为例[D]. 梁德婧. 苏州大学, 2020(02)
  • [6]高一物理教学难点成因及突破策略初探[D]. 梁宏燕.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7]物理教学中强化学生图形表征能力的研究[D]. 付天宇.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8]高一学生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教学策略研究[D]. 郭梁.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9]基于乐高教育理念的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研究[D]. 朱赛男. 扬州大学, 2020(05)
  • [10]基于问题解决模式的高一力学问题教学策略研究[D]. 李雪莹.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图解法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