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剂对石英水体系性能影响的研究

添加剂对石英水体系性能影响的研究

一、外加剂对石英──水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浩[1](2021)在《三聚氰胺系减水剂和萘系减水剂对碱激发粉煤灰胶凝材料工作性能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近年来我国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研制碱激发粉煤灰胶凝材料,不仅可以减少水泥用量,还能有效拓展我国粉煤灰资源化利用途径,为解决粉煤灰处置问题提供新的可行方案。碱激发粉煤灰胶凝材料的工作性能相比硅酸盐水泥较差,是制约其推广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本文借鉴水泥混凝土中重要的工作性能改善手段,研究多种减水剂在碱激发粉煤灰胶凝材料中作用,得出最有效的减水剂品种并优化其掺加配比,研究其对碱激发粉煤灰胶凝材料试块抗压强度的影响。通过流变测试、zeta电位测试和红外光谱等微观测试手段分析减水剂在碱激发粉煤灰净浆中的作用机理和随着时间、温度等因素的成分变化,为宏观测试数据提供支撑。多种减水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三聚氰胺系减水剂和萘系减水剂对碱激发粉煤灰胶凝材料工作性能的影响效果最显着。三聚氰胺系减水剂可明显提高碱激发粉煤灰净浆的初始流动度,但流动度经时损失较大,萘系减水剂则显着降低碱激发粉煤灰净浆的流动度经时损失。在试验过程中发现,三聚氰胺系减水剂在碱激发粉煤灰净浆中的作用效果具有明显的温度敏感特性。本文进一步研究了浆体温度为10℃-40℃时,三聚氰胺系减水剂对碱激发粉煤灰净浆初始流动度及经时损失的影响,发现三聚氰胺系减水剂改善流动度的作用效果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浆体温度为10℃时,三聚氰胺系减水剂可提高碱激发粉煤灰净浆的初始流动度并保持相当一段时间,碱激发粉煤灰加水拌合60min后,仍能保持142mm的流动度。随着浆体温度升高到40℃,三聚氰胺系减水剂对碱激发粉煤灰净浆的降黏作用逐渐丧失,较高浆体温度下碱激发粉煤灰净浆的屈服应力随时间大幅增长,致使碱激发粉煤灰的流动度经时损失急剧增大。根据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萘系减水剂在碱液中存在1h后,生成了水合物,其分子结构本身没有明显变化;三聚氰胺系减水剂在碱液中存在1h后,液体中有游离的羟基,说明三聚氰胺系减水剂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了羟基,这可能成为其作用减弱的原因。较高浆体温度下可协同利用三聚氰胺系减水剂对初始流动度的提高作用及萘系减水剂对流动度经时损失的减小作用,改善碱激发粉煤灰净浆的工作性能。在浆体温度30℃,氢氧化钠掺量15wt.%,水灰比0.24时,将两种减水剂以三聚氰胺系减水剂0.75wt.%,萘系减水剂0.25wt.%的比例复掺使用时,碱激发粉煤灰净浆的初始流动度最大,为145mm,还具有最小的流动度经时损失,加水拌合60min后,仍保持130mm的流动度。三聚氰胺系减水剂与萘系减水剂联用可最大发挥减水剂对碱激发粉煤灰净浆的工作性改善及保持作用。而当浆体温度为10℃时,两种减水剂按以上比例复掺使用的效果仍然最佳。最佳复掺配比与同掺量两种减水剂单掺相比,净浆的黏度和屈服应力更小,且zeta电位绝对值更高,说明其降黏作用更佳,在粉煤灰颗粒表面吸附效果更好。掺量不超过2wt.%的三聚氰胺系减水剂和萘系减水剂对碱激发粉煤灰的抗压强度都几乎无不利影响。经XRD测试发现,两种减水剂单掺或复掺使用,对碱激发粉煤灰净浆的水化产物无影响。

朱金阳[2](2020)在《率值、外加剂和粘土组成对水泥生料煅烧阶段电导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水泥熟料原料性质、生料率值和煅烧制度等因素影响着水泥熟料煅烧过程中高温液相出现温度、液相粘度和液相量等性质,而液相性质进而影响着熟料矿物生成。本论文通过测定不同配方生料煅烧过程的电阻抗值,探究不同因素影响下的生料在液相阶段的电导特性,拟建立起液相电导特性与熟料质量之间的联系。本论文参照电导岩石学的电导机理,使用交流电阻抗谱法,在10~200000Hz范围内测定了普通硅酸盐水泥生料在率值、外加剂(Na2CO3、Na NO3、Mg O、Ca F2)、粘土矿这三类变量条件下的高温煅烧过程的电阻抗谱,得出其在750~1400℃内煅烧的电阻抗变化的一般规律:(1)生料的煅烧电阻抗值随频率、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并且降低的幅度逐渐变小;(2)高频能起到稳定电导的作用,测出的电阻抗值更能代表体系的电导状态,利于探究不同因素对电阻抗值的影响。并根据上述规律,选取200000Hz、液相阶段的电阻抗值作重点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200000Hz下的电阻-温度曲线有两个温度拐点,第一个拐点代表固相反应进入加速期,第二个拐点表示液相开始出现。添加上述外加剂会降低拐点温度。(2)不同率值的生料在液相阶段的电阻抗值随三率值的升高而单调递增。其中KH(石灰饱和比)对电阻抗值的影响最大,IM(铝率)值的影响最小:1400℃时,KH从0.74到1.06,电阻抗值增加了126.2Ω;SM(硅酸率)从2.00~2.80,电阻抗值增加了65.54Ω;IM从1.02~1.67,电阻抗值增加了15.97Ω。(3)生料中掺的外加剂能降低煅烧液相阶段的电阻抗值。除Mg O外,液相的电阻抗随其他外加剂含量的增加而降低;Mg O的持续增加却会增加样品的电阻抗值。在0.5~1.1%的掺量下,Mg O降阻效果最好,能降阻40.00Ω,;掺入量在1.1~4%之间,Na NO3降阻效果最优,最大能降低106.01Ω。(4)固定率值、含不同粘土矿的生料在液相阶段液相量相仿的情况下,电阻抗大小取决于微量氧化物的量,与粘土矿物结构关系不大。如在1400℃,微量氧化物最多的N2(1.51%)的电阻值为62.84Ω,低于同系列其他样品。(5)粘土矿物结构对电导影响非常小;金属氧化物、液相量与电阻抗成正相关;液相黏度与电阻抗成反比。(6)电阻抗值低的熟料,其岩相的孔洞更多、矿物尺寸更大。

胡尊翔[3](2019)在《煤矿堵漏风单、双组分自愈合系统的研究》文中指出针对煤矿井下混凝土堵漏风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易产生裂纹和局部损伤问题,受生物界骨骼组织创伤后恢复机理的启示,研究者提出了煤矿堵漏风仿生自愈合概念,以解决传统方法难以修复井下混凝土结构等难题。在混凝土结构中嵌入含有聚氨酯愈合剂的胶囊可以使其产生的裂缝自动愈合,以达到延长结构使用寿命、密闭裂缝实现堵漏风等功能。然而,这种自愈合混凝土的愈合剂和胶囊选择、最佳掺量以及愈合效果如何仍需进一步探索。本文从自愈合机理和实验室试验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研究,旨在为煤矿井下推广混凝土自愈合技术鉴定理论基础。1)为对高分子聚合物愈合剂进行环保阻燃改性,使用不同含量的磷系和膨胀系阻燃剂对亲水性聚氨酯进行阻燃改性,研究愈合剂加入阻燃剂后的粘度、流动性、热稳定性等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在使用单一阻燃剂进行改性时,磷系与膨胀系阻燃改性的最佳配比分别为6%和3%,在此条件下的愈合剂粘度适中,流动性较好,热稳定性较高。2)对比分析常见愈合剂的粘度、固化时间、粘结强度等物理化学特性,筛选性能较优的单组份和双组份愈合剂,研究稀释剂对单组份愈合剂的流动性、表面张力、固化时间与粘结强度的影响,探讨不同类型加速剂及阻燃剂对双组份聚氨酯的影响机制,优化双组份愈合剂配比,分析单、双组份愈合剂的固化反应动力学和固化机理。结果表明:当丙酮稀释剂:单组份聚氨酯质量比=1:5时,改性单组份聚氨酯的粘度和表面张力较小,其愈合效果最好,手动愈合裂缝48h后的强度恢复率为75%;而双组份聚氨酯愈合剂使用复配加速剂时,愈合效果最好。3)在科学分析常见壁材物理化学特性的基础上,结合煤矿通风构筑物基体材料的性能,科学筛选胶囊类型,以混凝土基体材料和胶囊自愈合体系为主要组分构建仿生材料;研究胶囊在混合搅拌过程中的存活率,分析胶囊的存活率与胶囊壁厚、搅拌速度的关系;研究裂缝形成时胶囊的破裂情况以及胶囊的嵌入对仿生自愈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阐明愈合系统对运动裂缝的适用性,确定仿生材料中胶囊的最佳类型、大小、间距和掺量。研究发现,当时用单组份聚氨酯愈合剂时应该选用较大型玻璃胶囊,将单组份愈合胶囊嵌入试样后使其抗折强度显着提高6%-30%;而针对双组份聚氨酯愈合系统,使用平行双胶囊封装愈合剂及加速剂时,效果明显高于连体双胶囊与同心胶囊。4)通过三点弯曲试验研究外部荷载作用下仿生材料中胶囊破裂的力学条件;分析愈合剂在裂隙中的综合受力情况,探讨愈合剂的释放行为与流动特点;研究不同裂缝宽度下的裂缝粘结面积及仿生材料的愈合效率。其中,利用两个单组份Ⅱ胶囊制备的自愈合混凝土愈合效果最好,愈合效率约为67%;双组份平行双胶囊(间距0.8cm,复配加速剂)愈合系统修复宽度为150μm的裂缝时可以获得61%的强度恢复,扩大愈合试样裂缝宽度后表现出50%~100%的应变能力,可以潜在的提高混凝土构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耐久性。

蒋荣峰[4](2016)在《建筑陶瓷矿物原料及坯料的解胶实验研究》文中认为在建筑陶瓷生产过程中,一般都会加入适量的减水剂,使陶瓷泥浆有一个良好的操作性能。高固含量和流动性好的泥浆不仅能减少喷雾干燥工艺的能耗,增加粉料输出率,还能提高陶瓷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目前国内使用的大多是无机减水剂,其对陶瓷浆料的稳定性效果不理想;高分子减水剂对陶瓷浆料分散性能虽好,但是其价格成本较高。因此,研究开发出价格相对低廉且解凝性能良好的减水剂对陶瓷工业意义重大。本文首先针对4种较典型的陶瓷矿物原料,A#坯料,B#坯料的三种组成基料进行X射线荧光和X射线衍射测试,分析了各原料的化学组成及矿物组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各原料及坯料进行解胶实验,加入市售常用减水剂九水偏硅酸钠,三聚磷酸钠,水玻璃,腐植酸钠以及自制高分子聚合减水剂F-7,并对所述减水剂进行复配。通过对泥浆的含水率,流速,筛余,比重,触变性以及ζ电位的测定,考察了各减水剂及其复合对各原料及坯料的解胶作用,并结合原料的化学组成及矿物组成分析,初步探讨了减水剂的分散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Al2O3含量偏高的黏性原料和CaO、MgO含量偏高的黏性原料,其解胶更多的需要高分子减水剂和复合减水剂;对于SiO2含量偏高的原料,其泥浆悬浮性能主要取决于粒子大小,一般情况下,越小则悬浮稳定性好;对于SiO2含量偏高,且含有一定粘土矿物的原料,其解胶一般的无机减水剂就可满足工艺要求。水玻璃对未知配方的A#坯料泥浆操作性能有较好的影响效果,泥浆含水率为31.03%时,流速达77.27s,触变性1.04。我们认为加入水玻璃后,其中所含的硅酸根阴离子能同泥浆中的Ca2+和Mg2+生成难溶物,促进Na+的交换作用,使泥浆的粘度减小,流动性增加。由鹅湖砂,金溪钠砂及吉安白泥复配而成的B#坯料与其各基料的最佳减水配方相关性不大。对于鹅湖砂,自制减水剂F-7的减水效果最好,加入0.35%时,含水率33%的泥浆流速为70s;对于金溪钠砂,各减水剂都有良好的解胶性能,最好的是三聚磷酸钠,加入0.01%,泥浆含水率33%时,流速达到26s;对于吉安白泥,自制减水剂F-7减水效果最好,0.5%水玻璃与0.25%的F-7复配时,能使泥浆含水率降至35%,流速37.87s,触变性1.26;对于B#坯料,0.25%的水玻璃能使泥浆含水率为33.33%时,流速达34.47s,触变性1.02。

李健[5](2015)在《高硅质瓷的制备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以石英、长石、粘土、滑石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法,通过控制石英的球磨时间以及长石的添加量,对配料组成进行优化,并在坯体中引入适量的滑石,制备了一种机械强度较高、白度好的高硅质瓷。测试了坯体的性能,其技术指标:吸水率<0.5%,烧成收缩率为13.13%~13.36%,白度78.7%-83.4%。烧成温度范围1290℃~1330℃,抗折强度98.4MPa~ 118.2MPa,热膨胀系数5.89×10-6~6.87×10-6/℃(20℃~800℃)。高硅质瓷泥料的可塑性指标:5.78cm·g,添加0.2%的水玻璃和0.2%的聚丙烯酸钠的复合解凝剂对泥浆的解凝效果最好。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其他测试等技术,结果表明:高石英质瓷坯的显微结构主要由高温石英相、莫来石相、方石英相以及玻璃相还有少量气孔组成。石英粒度越细,长石量的越少,方石英相的含量越多;在烧成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样品的抗弯曲强度逐渐增大,主要原因是因为此时胎体的微观结构中主晶相晶粒分布密集且均匀,使瓷胎整体变的致密,从而具有较高的强度。结合坯体的性质,成功制备出了与坯体适应性良好的高光泽透明釉。在烧成温度1310℃,高硅质瓷釉的光泽度可达114。

刘梅堂,王天雷,程瑶,付玉,张盼,谢萌,孙萌萌,杨大圩[6](2014)在《中国泥炭褐煤资源及发展腐植酸钾产业潜力》文中研究表明泥炭、褐煤含有丰富的腐植酸,是世界各国规模化生产腐植酸产品的主要资源。针对中国煤炭腐植酸资源开发粗放、技术水平落后、资源浪费严重的现实问题,评述了国内腐植酸行业的特点及发展高附加值腐植酸产品的潜力方向。首先介绍了国内主要煤炭腐植酸资源泥炭和褐煤的分布特征及成分特点。其次综述了腐植酸产品的主要加工工艺和其在工农业各领域的国内应用现状。最后基于国情,从国内农业肥料的未来发展方向及腐植酸的应用潜力出发,提出并评价了腐植酸高附加值利用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腐植酸钾肥的发展潜力。

曹旗[7](2011)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炉渣制备混凝土路面砖及其对环境负荷的影响》文中提出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生活垃圾处置问题已成为一个重大的问题。我国现在已有200多座城市被生活垃圾包围,形成了“生活垃圾包围城市”的局面。目前大多数城市采用焚烧法处置与日俱增的生活垃圾,同时利用焚烧过程的热量进行发电获取能源。焚烧法的优点是减量化效果显着,体积可减少90%,焚烧后留下重量为2030%的焚烧灰渣。焚烧灰渣包括飞灰和炉渣,飞灰属于危险废弃物,焚烧炉渣占灰渣量的80%左右,属于一般固体废弃物。本研究工作的目的是开发研究利用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炉渣制备免烧路面砖,实现焚烧炉渣的资源化利用。在对广州市李坑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焚烧炉渣成分和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不同配比的焚烧炉渣免烧路面砖,包括码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砖,采用正交实验法进行研究,探讨了不同外加剂(包括活化剂、早强剂、分散剂)对焚烧炉渣免烧路面砖性能的影响,并通过XRD和SEM/EDS分析,探索了外加剂对生活垃圾焚烧炉渣活性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NaOH为0.81%和Na2SiO3为0.86%的复合激发剂,并配与Na2SO4为3%的早强剂以及萘磺酸甲醛缩合物为0.5%的分散剂对焚烧炉渣激发活性效果最佳。在制备工艺上,试验研究了成型压力和养护方式对焚烧炉渣免烧路面砖抗压强度的影响。特别在透水砖试验研究中自行设计了透水系数测试仪,测试分析了透水砖的抗压强度、透水系数、孔隙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焚烧炉渣中含有的重金属带入免烧路面砖的含量、重金属的溶出和重金属浸出毒性安全性。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pH=3.2)重金属浸出率最高,中性的条件重金属浸出率次之,在pH=5条件下重金属浸出率最低;焚烧炉渣免烧路面砖样品早期7d内重金属溶出速度最快,7d内重金属的浸出量约占总重金属量的66-88%;试验研究方案M-C-3样品(焚烧炉渣掺量为34%的码头砖)和T-B-3(焚烧炉渣掺量为8.5%的透水砖)样品各个周期重金属浸渍液均达到Ⅱ类地表水标准要求。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探讨了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免烧路面砖、荷兰砖和烧结砖对环境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利用焚烧炉渣节约经济成本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与荷兰砖和烧结砖相比,焚烧炉渣免烧路面砖对环境负荷影响有较大程度的改善,烧结砖的各项排放与消耗指标比荷兰砖和炉渣砖均有较为严重的环境负荷影响。依据方案T-B-3的试验研究数据,对年产4.8万立方米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免烧路面砖生产线进行了可行性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生产线建设投资566.2万元,年基准收益率为22.2%,可实现微盈利,若处理焚烧炉渣固体废弃物可获政府相关部门补贴40-60元/吨,经济效益更好。这不仅可节省填埋焚烧炉渣所需的土地和费用,而且可实现焚烧炉渣的资源化利用,具有显着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徐子芳[8](2010)在《粉煤灰聚苯乙烯新型保温建筑材料的制备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人们对居住房屋的保温性要求相应提高,保温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成为建筑材料领域的热点话题,同时利用废弃物开发研制新型保温材料又是热点中的重中之重。粉煤灰与废旧聚苯乙烯泡沫(EPS)是环境的两大杀手,如何将其合理利用,变废为宝是开发研制新型材料的新途径。将这两种废弃物应用于保温砌筑砂浆中,发挥其各自的优点,开发出一种新型节能保温墙体材料,达到变废为宝是本文的研究目的。粉煤灰的利用主要是对其活性的利用,特别是作为建筑材料-水泥混凝土的原材料,少用水泥做基础原料,减少了水泥用量,即等于减少了一次资源、能源的消耗,同时也减少了因生产水泥带来的环境污染;废弃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因质轻、体积大,在自然界条件下,一、二百年也不降解,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破坏生态环境,但利用其质轻(0.01-0.05g/cm3)、无毒、低吸水性、耐酸碱、耐候、绝热、隔音等性能特点研制保温隔热材料是消除生活垃圾,变废为宝的新途径。本文利用石灰、石膏作为粉煤灰活性的激发剂,加入改性的聚苯乙烯泡沫研制出保温性能和耐久性能皆较为优良的粉煤灰聚苯乙烯保温砂浆及砌块,充分满足我国目前对建筑保温隔热砂浆及建筑保温砌块的要求,属于绿色节能建筑材料。保温砌筑砂浆及砌块所使用的添加剂NF-30主要合成原料采用煤焦化洗油的馏分-洗油,由于洗油与萘属于同类化合物,合成的添加剂不但性能优良而且又是所研制的保温砂浆原料中另一种废弃物的利用。全文对所研制的保温砂浆砌块的原料组成、实验思路、技术手段、水化、硬化等性能都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1)综合利用材料测试手段、有机化学、热力学、物相分析、材料物理性能等基础理论,从保温砂浆砌块所使用粉煤灰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石灰-石膏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活化机理、废弃EPS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改性途径,探讨了用粉煤灰和EPS研制保温砂浆及砌块的反应机理及开发自保温砂浆及砌块的可能性;(2)对石灰-石膏激发下的粉煤灰砂浆水化-硬化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大量的基本物理性能测试手段分析了激发体系下的砂浆物理性能,用石灰-石膏激发粉煤灰潜在活性,砂浆中以20%-25%的粉煤灰掺量为最佳;(3)借助X衍射、TGA-DTA水化产物热机理分析及水化龄期产物扫描电镜SEM观察显示:石灰对粉煤灰活性激发效果应以CaO含量相等为条件,石膏在Ca(OH)2存在下,与粉煤灰中活性硅铝组分作用形成钙矾石,对粉煤灰水化起硫酸盐激发作用,这种作用会因新生二水石膏的高分散性与高表面活性而更加强烈。粉煤灰与无水石膏的水化相互促进,石灰-石膏对粉煤灰的激发效果早期微弱,后期Ca(OH)2、C-S-H、AFm等水化产物发育良好。石灰-石膏的加入对激发粉煤灰的潜在活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8及60天水化产物形貌显示:一方面石灰-石膏激发了粉煤灰的活性,弥补了水泥砂浆强度损失,另一方面也说明粉煤灰的活性仍没有被完全激发,后期仍有少量活性弱的粉煤灰存在。石灰-石膏激发下的砂浆水化后期界面一定程度趋于规整,其耐候性提高,后期强度相对持久。揭示了研制开发石灰-石膏-粉煤灰砂浆砌块的可能性;(4)保温砌筑砂浆砌块所需外加剂NF-30的合成显示:产品PH值为7—9,磺化时间2.5h,缩合时间为5h,磺化温度160℃,磺化过程中添加氧化剂MO,添加30%洗油合成减水剂NF-30综合性能最佳。NF-30改性水泥混凝土性能显示:分散性好,水泥砂浆水化更快,水化产物更多,提高了早期强度。自制添加剂NF-30与纯萘减水剂性能相当,而原料成本大大降低,开辟了焦化洗油废弃物的利用新途径;(5)对一定级配的粉煤灰-EPS砂浆制作揭示了采用0.16--2.0mm的EPS级配,粉煤灰掺入量为20%,EPS掺量2.0%-2.5%时,保温砂浆的综合工作性能最好;(6)无石灰-石膏的粉煤灰EPS保温砌筑砂浆水化产物TGA-DTA热机理分析和X衍射分析显示:龄期水化过程相对基准砂浆样迟缓,强度较低,但物理性能优于外掺其它保温材料。综合耐久、耐候性能良好,保温性能好[0.455(W/m.K)],揭示了利用粉煤灰和EPS研制保温砂浆砌块的可能性和采用石灰-石膏激发粉煤灰活性的必要性;(7)以石灰-石膏激发粉煤灰潜在活性为前提,利用EPS的保温性,研制综合体系下的多种废弃物同时利用的新型功能材料,配制的保温砂浆最佳粉煤灰和EPS掺量为20%和2.5%,导热系数为0.531W/(m.K),远远低于空白砂浆的导热系数0.938W/(m·K),保温性能优良,完全满足两淮流域地区节能标准规定的传热系数不高于1.5W/(m·K)的要求,同时证实外掺石灰-石膏激发作用下可使保温砂浆砌块结构致密,导热系数略大于无石灰-石膏激发的保温砂浆砌块体系,但综合性能最佳;(8)激发剂作用下的粉煤灰-EPS新型保温砂浆砌块后期强度持久,具有良好的耐酸性、抗冻性,吸湿率低,吸水率小,软化系数较高,属于耐水性材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生产1m3的保温砂浆将消耗掉环境污染物粉煤灰117kg、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PS)颗粒14.6kg,脱硫石膏29.3 kg,达到了室温条件下同时利用多种废弃物,变废为宝的目的;(9)粉煤灰聚苯乙烯新型自保温砌筑砂浆水化产物X衍射分析显示:早期水化产物种类较多数量较少,尺寸小,发育不完善,水化产物主要是水化铝酸钙(C4AH13)水化硅酸钙(C-S-H)和氢氧化钙(CH);28天的主要水化产物是水化硅酸钙(C-S-H),水化铝酸钙(C4AH13)、钙矾石(AFt)和氢氧化钙(CH),同时水化石榴石(C3ASH4)和托勃莫来石(Ca(Si5O18H2)-4H2O)增多,晶体发育趋于完善;60天龄期出现数量较多的水化硅酸钙(C-S-H)、钙矾石(AFt)、氢氧化钙(CH)、水化石榴石(C3ASH4)和托勃莫来石(Ca(Si5O18H2)-4H2O)等水化产物,且随龄期的延长,水化产物数量增多,尺寸变大,晶型稳定。进一步说明:石灰、石膏对粉煤灰的激发作用在早期不明显,后期激发作用显着。从微观上验证了用石灰和石膏激发粉煤灰的活性可以弥补由于加入粉煤灰和EPS废弃物引起的强度损失,提高保温砂浆砌块的使用可能性;(10)粉煤灰聚苯乙烯新型保温砂浆SEM扫描分析显示:水化早期(3天),形成了较多的水化铝酸钙、C-S-H凝胶和Ca(OH)2等水化产物,但是它们尺寸较小,发育不完整,以片状结构和纤维状结构为主,空隙率较大。28天水化产物数量增多,不断长大,发育良好,箔片状水化硅酸钙有包裹其它水化产物的趋势,空隙率降低,结构变得致密。水化后期(60天),水泥熟料和粉煤灰均大部分水化,水化反应趋于完全,水化产物数量、尺寸和形态均发展良好,结构致密,孔隙减少,表面变得较为平坦,和宏观物理实验结果一致;(11)粉煤灰聚苯乙烯新型保温砂浆砌块属于新型环保、利废、节能自保温材料,它能很好地适应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条件,满足建筑节能的要求。针对两淮地区的气候特点,粉煤灰-EPS保温砂浆砌块出现结露的可能性小,热阻大,热桥现象小于普通承重作用混凝土部分,建筑能耗损失相对少,属于节能墙体材料;(12)粉煤灰聚苯乙烯新型保温砂浆砌块施工工艺属于一次性完成,安全性高,便于推广上述研究工作对进一步综合利用粉煤灰、电场脱硫石膏和生活垃圾废弃聚苯乙烯泡沫奠定了基础,并可为新型节能墙体材料的开发开辟了新途径、新思路,从而可获得显着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孙晓然[9](2009)在《腐植酸作为陶瓷添加剂魅力无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腐植酸及其钠盐在陶瓷产业中作为多功能添加剂的应用背景、作用机理、制备及应用概况。对腐植酸钠改性方法、发展方向进行评述。指出腐植酸在陶瓷产业清洁生产中起着推动作用,为陶瓷工艺及质量增添无限魅力,在陶瓷工业生产领域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王稷良[10](2008)在《机制砂特性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加强,天然砂资源越来越匮乏,使用机制砂已成为必然趋势。但机制砂在粒形、级配、表面质构以及0.075mm以下颗粒含量等方面与天然砂存在显着差异。因此,开展机制砂的上述特性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首先研究了石英岩、片麻岩、花岗岩、玄武岩、石灰岩、大理岩等六种具有代表性岩性的石粉对化学外加剂作用效果的影响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石粉岩性的变化对化学外加剂特别是聚羧酸系减水剂的选择适应性表现显着,而石粉岩性对矿物掺和料的作用效果没有显着影响;石粉岩性变化对混凝土工作性、强度与体积稳定性略有影响,但影响差异并不显着,而石粉岩性变化对混凝土耐久性基本没有影响。其后,以石灰岩石粉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适量的石粉可以起到完善机制砂的级配、增加浆体数量和填充颗粒空隙的作用,改善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提高机制砂混凝土的强度,但对于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而言,机制砂中石粉的最佳含量不同。同时,适量的石粉有利于机制砂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抗冻融、抗硫酸盐侵蚀和抗磨等耐久性能的提高,但机制砂中石粉含量超过7%~10%不利于混凝土塑性收缩与干燥收缩的控制。综合研究成果提出,可将国标《建筑用砂》中机制砂中石粉含量限值适当放宽到5%,7%,10%,甚至更高。接着,研究了机制砂的粒形、级配、压碎值等机制砂特性指数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受机制砂级配与石粉含量的影响,常规测试机制砂粗糙度的试验方法不能准确反映出机制砂的颗粒形貌特征。研究还发现,机制砂的多棱角的特性,一方面增加了混凝土的屈服应力而降低了混凝土的工作性,另一方面则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与体积稳定性,但机制砂的压碎值与混凝土强度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通过砂浆流变性试验发现,适当提高机制砂中0.15~0.3mm与0.3~0.6mm的颗粒更有利于提高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还采用外加泥粉的方式研究了机制砂MB值变化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证实了机制砂MB值与机制砂岩性和石粉含量无关,而与泥粉含量成正比,同时还发现机制砂MB值也受泥粉液限指数的影响。机制砂MB值的提高,增加了混凝土的塑性粘度,增大了对化学外加剂特别是对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吸附,对混凝土的工作性与体积稳定性劣化最为显着,但对于机制砂混凝土力学性能与耐久性的影响规律则与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有关,对于低强度等级混凝土而言,适当的MB值有利于机制砂混凝土强度与耐久性的提高,但对于高强度等级混凝土而言,MB值的提高则会导致机制砂混凝土强度与耐久性的劣化。最后,论文还采用XRD、SEM、MIP以及微区硬度、水化微量热等微观测试方法,研究了石粉对水泥水化的促进作用以及对混凝土孔隙填充作用的机制。研究发现,石粉具有晶核效应,且石粉中的CaCO3微粒参与了C3A的水化反应,从而促进了水泥初期水化放热,石粉中碳酸盐矿物颗粒含量越高,对水化促进越显着。机制砂中适量的石粉使混凝土过渡区密实化,改善硬化混凝土的孔结构,从而增强混凝土的性能,但当石粉含量过高时,水泥石中或界面过渡区出现游离态的石粉,则将不利于集料与水泥石的粘结,降低混凝土性能。

二、外加剂对石英──水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加剂对石英──水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三聚氰胺系减水剂和萘系减水剂对碱激发粉煤灰胶凝材料工作性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碱激发胶凝材料研究现状
        1.2.1 碱激发胶凝材料定义
        1.2.2 碱激发胶凝材料研究现状
    1.3 减水剂
        1.3.1 减水剂的定义和分类
        1.3.2 减水剂复掺使用研究现状
        1.3.3 减水剂对胶凝材料强度的影响
    1.4 碱激发胶凝材料用减水剂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的研究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1.5.4 创新点
2 原材料表征与试验方法
    2.1 试验原材料表征
        2.1.1 粉煤灰
        2.1.2 激发剂
        2.1.3 减水剂
        2.1.4 水
        2.1.5 骨料
    2.2 试验方法及设备
        2.2.1 试验方法
        2.2.2 试验设备
3 减水剂单掺对碱激发粉煤灰净浆工作性能的影响
    3.1 不同减水剂对碱激发粉煤灰净浆初始流动度的影响
        3.1.1 试验配合比设计
        3.1.2 试验结果与讨论
    3.2 三聚氰胺系和萘系减水剂对净浆流动度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4 温度对减水剂在碱激发粉煤灰净浆中作用的影响
    4.1 不同温度下三聚氰胺系减水剂对净浆流动度的影响
    4.2 不同温度下三聚氰胺系减水剂对碱激发粉煤灰净浆流变性能的影响
    4.3 两种减水剂在碱性条件下性质变化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减水剂复掺对碱激发粉煤灰净浆工作性能的影响
    5.1 减水剂复掺对新拌浆体初始流动度的影响
    5.2 减水剂复掺对碱激发粉煤灰净浆流动度的影响及配比优化
    5.3 不同浆体温度下减水剂复掺使用的效果对比
    5.4 减水剂复掺使用对净浆流变性能的影响
    5.5 减水剂复掺使用对净浆zeta电位的影响
    5.6 减水剂复掺对碱激发粉煤灰净浆强度的影响
    5.7 减水剂复掺对碱激发粉煤灰净浆水化产物的影响
    5.8 基于XPS方法分析减水剂在碱激发粉煤灰胶凝材料表面的吸附情况
    5.9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2)率值、外加剂和粘土组成对水泥生料煅烧阶段电导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水泥生料煅烧过程
    1.3 液相性质的研究现状
        1.3.1 率值对熟料煅烧液相性质影响的研究现状
        1.3.2 氧化镁、碳酸钠和硝酸钠对熟料烧成液相性能影响的研究现状
        1.3.3 氟化钙对熟料烧结液相影响的研究现状
        1.3.4 生料矿物成分对熟料烧结影响研究现状
    1.4 矿物导电特性的研究现状
        1.4.1 导电机理
        1.4.2 电导率测定在水泥熟料、混凝土等方面应用的现状
        1.4.3 硅酸盐矿物、岩石等电导率测定的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方法及意义
第二章 实验材料、实验设备、实验方案及步骤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设备
    2.3 实验方案
        2.3.1 实验条件
        2.3.2 实验思路
    2.4 实验步骤
第三章 熟料煅烧过程的电导变化特征探究
    3.1 实验结果整理
    3.2 实验结果讨论
        3.2.1 频率对煅烧电阻抗的影响
        3.2.2 温度对煅烧电阻抗的影响
        3.2.3 频率和温度对煅烧电阻抗的综合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不同率值的生料在煅烧阶段的电导特性
    4.1 不同KH值的样品在煅烧阶段的电导特性
        4.1.1 K系列在煅烧过程的电阻抗值的结果分析
        4.1.2 K系列熟料的游离钙含量、XRD和岩相分析
        4.1.3 K系列实验小结
    4.2 不同SM值的样品在煅烧阶段的电导特性
        4.2.1 S系列在煅烧过程的电阻抗值的结果分析
        4.2.2 S系列熟料的游离钙含量、XRD和岩相分析
        4.2.3 S系列实验小结
    4.3 不同IM值的样品在煅烧阶段的电导特性
        4.3.1 I系列在煅烧过程的电阻抗值的结果分析
        4.3.2 I系列熟料的游离钙含量、XRD和岩相分析
        4.3.3 I系列实验小结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碳酸钠、硝酸钠含量的生料在煅烧阶段的电导特性
    5.1 不同碳酸钠含量的样品在煅烧阶段的电导特性
        5.1.1 J系列生料煅烧电阻抗值的结果分析
        5.1.2 J系列熟料的游离钙含量、XRD和岩相分析
        5.1.3 J系列实验小结
    5.2 不同硝酸钠含量的样品在煅烧阶段的电导特性
        5.2.1 X系列生料煅烧电阻抗值的结果分析
        5.2.2 X系列熟料的游离钙含量、XRD和岩相分析
        5.2.3 X系列实验小结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不同含量氧化镁、氟化钙的生料在煅烧阶段的电导特性
    6.1 不同氧化镁含量的样品在煅烧阶段的电导特性
        6.1.1 M系列生料煅烧电阻抗值的结果分析
        6.1.2 M系列熟料的游离钙含量、XRD和岩相分析
        6.1.3 M系列实验小结
    6.2 不同氟化钙含量的样品在煅烧阶段的电导特性
        6.2.1 F系列生料煅烧电阻抗值的结果分析
        6.2.2 F系列熟料的游离钙含量、XRD和岩相分析
        6.2.3 F系列实验小结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使用不同粘土的熟料在煅烧阶段的电导特性
    7.1 N系列生料煅烧电阻抗值的结果分析
    7.2 N系列熟料的游离钙含量、XRD和岩相分析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煤矿堵漏风单、双组分自愈合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现状评价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仿生自愈合材料的组成
    2.1 愈合剂
    2.2 胶囊
    2.3 外加剂
3 聚氨酯愈合剂的阻燃改性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
    3.3 试验测试
    3.4 结果与讨论
    3.5 小结
4 单组份聚氨酯愈合系统的优化及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部分
    4.3 试验测试
    4.4 结果与讨论
    4.5 小结
5 双组份聚氨酯愈合系统: 不同类型胶囊及加速剂对愈合运动裂缝的影响
    5.1 引言
    5.2 试验测试
    5.3 结果与讨论
    5.4 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单、双组份愈合系统的性能对比
    6.2 自愈合系统用于煤矿堵漏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建筑陶瓷矿物原料及坯料的解胶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陶瓷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2 陶瓷添加剂的应用研究
        1.2.1 陶瓷添加剂的种类和作用
        1.2.2 陶瓷减水剂的分类
    1.3 陶瓷浆料悬浮体系特点
    1.4 陶瓷分散剂的分散稳定作用机理
        1.4.1 静电稳定机理
        1.4.2 空间位阻稳定机理
        1.4.3 静电位阻稳定机理
    1.5 本文的选题思路和研究内容
2 实验内容
    2.1 实验原料和试剂、仪器和设备
        2.1.1 主要实验原料和试剂
        2.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2.2 实验工艺路线
        2.2.1 陶瓷原料的处理
        2.2.2 陶瓷泥浆的制备
    2.3 性能测定及表征
        2.3.1 泥浆的流动性测试
        2.3.2 泥浆的触变性测试
        2.3.3 泥浆的比重测试
        2.3.4 泥浆的筛余量测试
        2.3.5 泥浆的含水率测试
        2.3.6 泥浆的ζ电位测试
        2.3.7 X射线荧光(XRF)分析
        2.3.8 X射线衍射(XRD)分析
3 单一矿物原料的解胶实验研究
    3.1 引言
    3.2 Ⅰ型原料的解胶实验研究
        3.2.1 钾钠石的化学组成及物相分析
        3.2.2 减水剂对钾钠石泥浆流动性能的影响
    3.3 Ⅱ型原料的解胶实验研究
        3.3.1 铜鼓砂的化学组成及物相分析
        3.3.2 减水剂对铜鼓砂泥浆流动性能的影响
    3.4 Ⅲ型原料的解胶实验研究
        3.4.1 吉水泥的化学组成及物相分析
        3.4.2 减水剂对吉水泥泥浆流动性能的影响
    3.5 Ⅳ型原料的解胶实验研究
        3.5.1 高铝土的化学组成及物相分析
        3.5.2 减水剂对高铝土泥浆流动性能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4 A#坯料的解胶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A#坯料的 XRF 分析
    4.3 A#坯料的 XRD 分析
    4.4 减水剂对 A#坯料泥浆流动性能的影响
        4.4.1 未加减水剂时泥浆-水系统性能
        4.4.2 九水偏硅酸钠对泥浆性能的影响
        4.4.3 三聚磷酸钠对泥浆性能的影响
        4.4.4 腐植酸钠对泥浆性能的影响
        4.4.5 水玻璃对泥浆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B#坯料的解胶实验研究
    5.1 引言
    5.2 B#坯料的 XRF 分析
    5.3 B#坯料的 XRD 分析
        5.3.1 鹅湖砂XRD分析
        5.3.2 金溪钠砂XRD分析
        5.3.3 吉安白泥XRD分析
    5.4 减水剂对鹅湖砂泥浆-水系统性能的影响
    5.5 减水剂对金溪钠砂泥浆-水系统性能的影响
    5.6 减水剂对吉安白泥泥浆-水系统性能的影响
    5.7 减水剂复配对 B#坯料泥浆-水系统性能的影响
    5.8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5)高硅质瓷的制备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陶瓷的定义和分类
    2.2 陶瓷材料的概述
        2.2.1 陶瓷原料的分类
        2.2.2 我国陶瓷原料的发展状况
        2.2.3 陶瓷材料的制备
        2.2.3.1 原料的制备
        2.2.3.2 成型工艺
        2.2.3.3 坯体的干燥
        2.2.3.4 陶瓷材料的烧结
    2.3 传统陶瓷制品的概述
        2.3.1 绢云母质瓷
        2.3.2 磷酸盐质瓷
        2.3.3 镁质瓷
        2.3.4 长石质瓷
    2.4 其他陶瓷制品(高硅质瓷)
        2.4.1 主要原料
        2.4.2 高硅质瓷的基本物理性能
        2.4.2.1 机械性能
        2.4.2.2 热学性能
        2.4.2.3 光学性能
    2.5 本课题选择背景与意义
    2.6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3 实验部分
    3.1 实验原料及制备工艺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所用仪器
        3.1.3 工艺流程简介
    3.2 坯体部分
        3.2.1 长石用量对坯体强度的影响
        3.2.2 石英粒度对坯体强度的影响
        3.2.3 添加剂用量对坯体强度的影响
        3.2.4 烧成温度对优化配方的影响
        3.2.5 泥浆性能的实验
    3.3 釉料部分
        3.3.1 釉料的初步制备
        3.3.2 釉料配方的调整
        3.3.3 釉料最终配方的确定
        3.3.4 烧成温度对釉料性能的影响
    3.4 制品的结构及性能表征
        3.4.1 原料化学成分分析
        3.4.2 坯料的可塑性测定
        3.4.3 材料吸水率、体积密度的测定
        3.4.4 材料的线收缩率测试
        3.4.5 材料抗折强度的测定
        3.4.6 材料热膨胀系数的测试
        3.4.7 材料差热-热重的测试
        3.4.8 材料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构的测试
        3.4.9 材料X射线衍射结构的测试
        3.4.10 泥浆流动性、触变性的测定
        3.4.11 釉面白度、光泽度的测试
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4.1 坯体部分
        4.1.1 长石对高硅质瓷强度的影响
        4.1.2 石英粒度对高硅质瓷强度的影响
        4.1.3 添加剂用量对高硅质瓷强度的影响
        4.1.4 优化配方的差热分析
        4.1.5 烧成温度对优化配方的影响
        4.1.6 配方最终烧成范围的确定
        4.1.7 烧成范围内坯体热膨胀系数的测定
        4.1.8 泥浆性能的测试
        4.1.8.1 球磨时间对优化配方流动性的影响
        4.1.8.2 泥浆解凝剂的确定
    4.2 釉料部分
        4.2.1 釉料配方的设计
        4.2.2 釉料的初步制备
        4.2.3 釉料配方的调整
        4.2.4 釉料最终配方的确定
        4.2.5 烧成温度对釉面性能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6)中国泥炭褐煤资源及发展腐植酸钾产业潜力(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煤炭腐植酸资源
    1.1 中国泥炭资源
    1.2 中国褐煤资源
2 腐植酸的提取工艺
    2.1 碱提酸析法
    2.2 强酸提取法
    2.3 有机溶剂提取法
    2.4 离子交换法
3 腐植酸类产品的应用
    3.1 腐植酸类产品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3.2 腐植酸类产品在工业领域的应用
    3.3 煤炭腐植酸行业存在的问题
4 中国腐植酸钾产业的发展潜力
    4.1 腐植酸钾是传统钾肥的绿色替代品
    4.2 腐植酸提取工艺为腐植酸钾提供了发展基础
    4.3 开发腐植酸钾符合我国肥料资源现状的现实需求
    4.4 国内非水溶性钾矿综合利用技术是开发腐植酸钾的技术基础
5 结论

(7)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炉渣制备混凝土路面砖及其对环境负荷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现状
        1.1.1 城市生活垃圾的概念
        1.1.2 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及特征
    1.2 城市生活垃圾的危害
        1.2.1 对土壤和水的污染
        1.2.2 对大气的污染
        1.2.3 加剧温室效应
        1.2.4 破坏生态环境
        1.2.5 对人体的危害
    1.3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技术
        1.3.1 无害化填埋处理法
        1.3.2 堆肥处理法
        1.3.3 回收处理技术
        1.3.4 焚烧处理法
    1.4 垃圾焚烧处理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1.4.1 国内垃圾焚烧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1.4.2 国外垃圾焚烧处理技术的发展现状
    1.5 焚烧处理带来的问题
    1.6 炉渣的收集与处理
        1.6.1 预处理
        1.6.2 固化/稳定化处理
        1.6.3 热处理
    1.7 焚烧炉渣的利用现状
        1.7.1 分选回收有用物质
        1.7.2 制备建筑材料
        1.7.3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在农业上的利用
    1.8 掺废渣的免烧路面砖发展现状
        1.8.1 路面砖分类
        1.8.2 路面砖掺渣发展
        1.8.3 利用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制备路面砖
    1.9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目标
        1.9.1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资源化的迫切性
        1.9.2 产品制备的选择
        1.9.3 研究目的
    1.10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及内容
        1.10.1 研究思路
        1.10.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原料与测试方法
    2.1 试验原料
        2.1.1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炉渣
        2.1.2 水泥
        2.1.3 化工原料
        2.1.4 集料
    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2.3 性能测试分析方法
        2.3.1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性能测试分析方法
        2.3.2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免烧路面砖性能测试分析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制备混凝土路面砖的研究
    3.1 概述
    3.2 配合比设计要求
    3.3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制备混凝土路面砖的工艺研究
        3.3.1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的预处理
        3.3.2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制备混凝土免烧路面砖的工艺流程
    3.4 外加剂配方的选择
        3.4.1 活化剂的选择
        3.4.2 早强剂的选择
        3.4.3 分散剂的选择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影响焚烧炉渣免烧路面砖性能的主要因素研究
    4.1 前言
    4.2 原料配比对垃圾焚烧炉渣路面砖性能的影响
        4.2.1 实验研究方案
        4.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 外加剂对焚烧炉渣路面砖性能的影响
        4.3.1 外加剂的选择
        4.3.2 外加剂掺量对路面砖性能的影响
        4.3.3 激活机理探讨
    4.4 成型压力对路面砖性能的影响
        4.4.1 实验压力范围确定
        4.4.2 结果与讨论
    4.5 影响透水路面砖透水性的主要因素分析
        4.5.1 透水仪的设计
        4.5.2 结果与分析
    4.6 透水砖保水性研究
    4.7 焚烧炉渣路面砖XRD 及微观结构分析
        4.7.1 XRD 分析
        4.7.2 焚烧炉渣路面砖的SEM/EDS 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制备免烧路面砖对环境负荷的影响
    5.1 利用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制备炉渣免烧路面砖的安全性评价
        5.1.1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免烧路面砖重金属的含量
        5.1.2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免烧路面砖重金属的溶出情况
        5.1.3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免烧路面砖重金属浸出毒性情况
    5.2 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制备炉渣免烧路面砖的生命周期评价
        5.2.1 目标和范围的确定
        5.2.2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5.2.3 环境负荷影响评价
        5.2.4 生命周期评价结果解释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年产4.8 万立方米焚烧炉渣免烧路面砖生产线可行性研究
    6.1 市场调查与预测
        6.1.1 市场调查
        6.1.2 市场预测
    6.2 建厂条件
    6.3 生产布局和产品质量
        6.3.1 生产规模
        6.3.2 产品质量
    6.4 生产工艺及主要设备性能指标
        6.4.1 生产工艺流程
        6.4.2 主要设备性能指标
        6.4.3 原材料、燃料及动力用量估算
    6.5 投资估算
        6.5.1 建设投资估算依据
        6.5.2 项目总投资估算
        6.5.3 资金来源及运用
    6.6 技术经济分析
        6.6.1 基础数据
        6.6.2 总成本费用及销售收入
        6.6.3 经济效益分析
        6.6.4 社会环境效益分析
    6.7 本章小结
总结
    1 结论
    2 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粉煤灰聚苯乙烯新型保温建筑材料的制备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开展粉煤灰做砂浆掺料研究的动因
    1.2 论文选用粉煤灰做掺料的意义及作用
    1.3 提高粉煤灰活性的意义与方法
        1.3.1 提高粉煤灰活性的意义
        1.3.2 粉煤灰活性激发方法及优缺点分析
        1.3.3 用石灰、石膏激发粉煤灰活性的意义
    1.4 我国建筑保温材料的研究背景、进展及存在问题
    1.5 废旧聚苯乙烯泡沫(EPS)塑料及其利用概况
        1.5.1 EPS的污染
        1.5.2 EPS的物理、化学特性
        1.5.3 EPS的作用
        1.5.4 EPS用于保温砌筑砂浆中的技术难题
    1.6 论文研制产品要解决的问题
    1.7 外加剂NF-30的作用机理及使用意义
        1.7.1 外加剂对水泥砂浆性能的作用机理
        1.7.2 自制NF-30添加剂的必要性
    1.8 论文的研究内容
    1.9 论文展望及讨论
第2章 石灰-石膏-粉煤灰水泥胶凝材料水化硬化性能分析
    2.1 石灰-石膏-粉煤灰水泥基材料水化硬化机理研究现状
    2.2 石灰原料简介
    2.3 脱硫石膏简介
        2.3.1 石膏的作用机理
    2.4 粉煤灰胶凝机理研究现状
    2.5 粉煤灰-石灰-石膏-水泥浆体胶凝性能分析
        2.5.1 实验原料
        2.5.2 粉煤灰最佳配比的确定
        2.5.3 试样制作和基本物理性能测试
        2.5.4 试样龄期水化热测定
        2.5.5 普通硅酸盐水泥水化硬化过程
    2.6 试样龄期水化产物形成机理研究
        2.6.1 石灰-石膏粉煤灰水泥胶凝材料28天龄期TGA-DTA水化热机理分析
        2.6.2 石灰-石膏-粉煤灰水泥胶凝材料28天龄期XRD物相分析
        2.6.3 石灰-石膏-粉煤灰水泥胶凝材料SEM水化产物龄期形貌分析
    2.7 煤矸石代替粉煤灰水泥胶凝材料水化性能分析
        2.7.1 石灰-石膏-煤矸石水泥胶凝材料水化硬化性能分析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外加剂NF-30的合成性能表征及粉煤灰-EPS砂浆性能分析
    3.1 外加剂NF-30的合成
        3.1.1 外加剂NF-30的合成实验
        3.1.2 主要原料
        3.1.3 主要实验装置
        3.1.4 合成方法
        3.1.5 搅拌速度
        3.1.6 磺化温度对净浆流动度的影响
        3.1.7 磺化时间对净浆流动度的影响
        3.1.8 缩合时间对净浆流动度的影响
        3.1.9 洗油添加量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
        3.1.10 氧化剂MO对磺化过程中酸性气体的影响
    3.2 外加剂NF-30对水泥的缓凝作用研究
    3.3 外加剂NF-30表面张力的测定
    3.4 NF-30红外光谱分析
    3.5 外加剂NF-30改性混凝土龄期强度研究
        3.5.1 试验方法及原料配合比
        3.5.2 龄期强度检测
        3.5.3 NF-30和NF减水剂改性混凝土七天水化龄期的SEM形貌对比分析
    3.6 废弃聚苯乙烯泡沫(EPS)改性理论及改性剂的选择
    3.7 废旧聚苯乙烯泡沫(EPS)改性粉煤灰水泥砂浆性能分析
        3.7.1 实验原料
        3.7.2 实验方法
        3.7.3 EPS的颗粒级配及保温砂浆的物理性能分析
        3.7.4 粉煤灰-EPS保温砂浆砌块的早期水化过程热机理分析
        3.7.5 粉煤灰-EPS保温砂浆砌块水化早期物相成分分析
        3.7.6 粉煤灰-EPS保温砂浆砌块的施工及导热性能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石灰-石膏激发下的粉煤灰-EPS保温砂浆砌块的研制
    4.1 石灰-石膏激发下的粉煤灰-EPS保温砂浆砌块的研制背景
    4.2 石灰-石膏激发下的粉煤灰-EPS保温砂浆砌块实验与耐久性能分析
        4.2.1 试验原料
        4.2.2 实验配比方案
        4.2.3 试验样品制备和耐久性能检测
        4.2.4 保温砂浆砌块龄期强度的测试与分析
        4.2.5 保温砂浆砌块的保温性能测试与分析
    4.3 保温砂浆砌块基本配比的确定
    4.4 保温砂浆砌块的耐候性能检测
        4.4.1 耐候性检测意义
        4.4.2 耐候性检测结果与分析
    4.5 石灰-石膏-粉煤灰-EPS保温砂浆砌块中各原料的用量计算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石灰-石膏激发下的保温砂浆砌块水化、硬化产物微观结构分析
    5.1 石灰-石膏激发下的粉煤灰-EPS保温砂浆砌块X射线衍射(XRD)分析
        5.1.1 3天砂浆砌块的XRD图谱分析
        5.1.2 28天砂浆砌块的XRD图谱分析
        5.1.3 60天砂浆砌块的XRD图谱分析
        5.1.4 不同龄期的EPS保温砂浆砌块的XRD图谱分析
    5.2 砂浆砌块的扫描电镜(SEM)分析
        5.2.1 水化产物的SEM形貌
        5.2.2 粉煤灰的SEM形貌
        5.2.3 水泥熟料矿物SEM形貌
    5.3 保温砂浆砌块的扫描电镜(SEM)分析
        5.3.1 3天砂浆砌块的SEM图对比分析
        5.3.2 28天砂浆砌块的SEM图对比分析
        5.3.3 60天砂浆砌块的SEM图对比分析
        5.3.4 不同龄期的保温砂浆砌块的SEM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保温砂浆砌块节能应用研究与探讨
    6.1 粉煤灰-EPS保温砂浆砌块目前主要使用领域的需求量和未来市场预测
    6.2 框架结构粉煤灰-EPS保温砂浆砌块填充墙体热工计算
        6.2.1 计算依据
        6.2.2 基本数据
        6.2.3 墙体构造
    6.3 粉煤灰-EPS保温砂浆砌块的应用研究
        6.3.1 结露现象研究
        6.3.2 结露可能性分析
        6.3.3 热桥问题研究
        6.3.4 热桥的处理措施
    6.4 节能环保型粉煤灰-EPS保温砂浆砌块施工技术
    6.5 节能环保型粉煤灰-EPS保温砂浆砌块环保测试
    6.6 节能环保型粉煤灰-EPS保温砂浆砌块市场经济效益分析
    6.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9)腐植酸作为陶瓷添加剂魅力无限(论文提纲范文)

1 HA在陶瓷行业的应用背景
2 腐植酸钠作用机理
    2.1 腐植酸钠分子对粘土矿物质外表面上的单层吸附
    2.2 水化性能提高, 悬浮稳定性增加
3 陶瓷用腐植酸钠的制备方法及作用
4 腐植酸钠在陶瓷上的应用效果
    4.1 改革薄胎瓷的成型工艺
    4.2 青花传统瓷的质量得以提高
    4.3 改善泥料性能, 提高成品率
    4.4 用于釉料球磨, 改善釉浆工艺性
    4.5 提高石膏模具的强度并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4.6 突破了500 k V超高压电瓷生产中的技术难关
    4.7 提高陶瓷釉面砖坯体强度
    4.8 实现骨瓷生产工业化
5 HA作为陶瓷添加剂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6 HA推动陶瓷工业清洁生产

(10)机制砂特性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天然砂资源匮乏
        1.1.2 现行标准的制约
        1.1.3 机制砂特性与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理论研究欠系统
        1.1.4 现代建筑对高性能混凝土的需求
        1.1.5 研究的意义
    1.2 机制砂及机制砂混凝土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机制砂的特性
        1.2.2 机制砂的制备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1.2.3 机制砂特性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1.2.4 机制砂及机制砂混凝土的应用现状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研究目标、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的目标
        1.4.2 研究的内容
        1.4.3 研究方法
第2章 原材料特性与试验方法
    2.1 原材料及其特性
    2.2 试验方法
第3章 机制砂岩性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1 常用制砂母岩岩性特征
        3.1.1 岩浆岩类岩石
        3.1.2 沉积岩类岩石
        3.1.3 变质岩类岩石
    3.2 石粉岩性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3.2.1 石粉岩性对木质素系外加剂作用效果的影响
        3.2.2 石粉岩性对萘系外加剂作用效果的影响
        3.2.3 石粉岩性对聚羧酸系外加剂作用效果的影响
    3.3 石粉岩性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3.3.1 机制砂岩性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3.3.2 石粉岩性对活性矿物掺和料作用效果的影响
    3.4 石粉岩性对混凝土体积变形性能的影响
        3.4.1 石粉岩性对水泥浆体化学收缩的影响
        3.4.2 石粉岩性对机制砂混凝土塑性收缩的影响
        3.4.3 石粉岩性对砂浆开裂敏感性的影响
        3.4.4 石粉岩性对混凝土干燥收缩的影响
    3.5 石粉岩性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3.5.1 石粉岩性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
        3.5.2 石粉岩性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
        3.5.3 石粉岩性对混凝土抗硫酸盐性能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4.1 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4.1.1 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泌水率的影响
        4.1.2 石粉含量对混凝土坍落度与扩展度的影响
    4.2 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4.2.1 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4.2.2 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抗折强度的影响
        4.2.3 石粉含量对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与弹性模量的影响
        4.2.4 石粉含量对混凝土长期抗压强度的影响
    4.3 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混凝土体积变形性能的影响
        4.3.1 石粉含量对混凝土塑性开裂的影响
        4.3.2 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影响
        4.3.3 石粉含量对砂浆开裂敏感性的影响
    4.4 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4.4.1 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
        4.4.2 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
        4.4.3 石粉含量对砂浆耐磨性的影响
        4.4.4 石粉含量对砂浆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机制砂的颗粒特性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5.1 机制砂颗粒粒形特性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5.1.1 机制砂的粒形特征
        5.1.2 机制砂粒形特征对砂浆流动性的影响
        5.1.3 机制砂粒形对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
        5.1.4 机制砂粒形对混凝土变形性能的影响
    5.2 机制砂的级配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5.2.1 机制砂的级配特征
        5.2.2 机制砂级配对砂浆流动性的影响
        5.2.3 机制砂级配对砂浆泌水率的影响
    5.3 机制砂的坚固性对砂浆强度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机制砂MB值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6.1 机制砂中泥粉及石粉对MB值的影响
        6.1.1 机制砂岩性对MB值的影响
        6.1.2 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MB值的影响
        6.1.3 泥粉对MB值的影响
    6.2 机制砂MB值对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
        6.2.1 机制砂MB值对萘系外加剂作用效果的影响
        6.2.2 机制砂 MB值对聚羧酸系外加剂作用效果的影响
    6.3 机制砂MB值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6.3.1 机制砂MB值对低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6.3.2 机制砂MB值对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6.3.3 机制砂MB值对混凝土静压弹性模量的影响
        6.3.4 机制砂MB值对混凝土长期强度的影响
    6.4 机制砂MB值对混凝土体积变形性能的影响
        6.4.1 机制砂MB值对新拌混凝土塑性开裂的影响
        6.4.2 机制砂MB值对混凝土干缩性能的影响
        6.4.3 机制砂MB值对砂浆开裂敏感性的影响
    6.5 机制砂MB值对混凝土长期耐久性的影响
        6.5.1 机制砂MB值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
        6.5.2 机制砂MB值对混凝土抗冻性的影响
        6.5.3 机制砂MB值对砂浆耐磨性的影响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机制砂特性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机理分析
    7.1 机制砂特性对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机理
        7.1.1 石粉岩性对水泥净浆流变性能的影响
        7.1.2 石粉含量对砂浆流变性能的影响
        7.1.3 机制砂颗粒特性对水泥砂浆流变性能的影响
        7.1.4 泥粉对水泥净浆流变性能的影响
    7.2 机制砂特性对水泥水化的影响
        7.2.1 石粉岩性对水泥水化特性的影响
        7.2.2 泥粉对水泥水化特性的影响
        7.2.3 石粉的晶核效应分析
    7.3 机制砂特性对硬化混凝土亚/微观结构的影响
        7.3.1 颗粒的堆积效应
        7.3.2 石粉在机制砂中的填充效应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
    8.1 机制砂岩性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8.2 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8.3 机制砂颗粒特性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8.4 机制砂MB值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8.5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外加剂对石英──水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三聚氰胺系减水剂和萘系减水剂对碱激发粉煤灰胶凝材料工作性能的影响研究[D]. 王志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率值、外加剂和粘土组成对水泥生料煅烧阶段电导的影响[D]. 朱金阳. 广西大学, 2020(05)
  • [3]煤矿堵漏风单、双组分自愈合系统的研究[D]. 胡尊翔.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4]建筑陶瓷矿物原料及坯料的解胶实验研究[D]. 蒋荣峰.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16(04)
  • [5]高硅质瓷的制备与研究[D]. 李健. 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5(08)
  • [6]中国泥炭褐煤资源及发展腐植酸钾产业潜力[J]. 刘梅堂,王天雷,程瑶,付玉,张盼,谢萌,孙萌萌,杨大圩. 地学前缘, 2014(05)
  • [7]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炉渣制备混凝土路面砖及其对环境负荷的影响[D]. 曹旗. 华南理工大学, 2011(12)
  • [8]粉煤灰聚苯乙烯新型保温建筑材料的制备实验研究[D]. 徐子芳. 安徽理工大学, 2010(04)
  • [9]腐植酸作为陶瓷添加剂魅力无限[J]. 孙晓然. 腐植酸, 2009(02)
  • [10]机制砂特性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D]. 王稷良. 武汉理工大学, 2008(01)

标签:;  ;  ;  ;  ;  

添加剂对石英水体系性能影响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