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网格中的统一用户管理研究

计算网格中的统一用户管理研究

一、计算网格中统一的用户管理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郭昆鹏[1](2021)在《基于GCN-LSTM的空气质量预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大气污染。这些环境污染问题已经给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能够快速发现和应对空气污染问题,一些地区已经开始采用空气质量的网格化监测技术来加强对环境情况的监测与管控。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利用网格化监测技术带来的大量数据,提前发现空气污染情况,搭建一套可以使用历史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空气质量的可视化系统,是可以为我国的环境治理工作带来一定帮助的。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收集整理沈阳市浑南区18个位于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控中的微型监测站的6种空气中污染物(PM2.5,PM10,O3,CO,NO2,SO2)浓度数据并进行数据预处理。(2)在分析了空气中污染物浓度数据中缺失记录前后的数据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融合双向GRU的空气质量数据缺失填补算法(Bi-GRU),填补算法相比以往研究中的线性插值填补算法表现更优。(3)考虑到网格化监测中各个微型监测站之间的空间关联,提出了一种基于GCN-LSTM的空气质量预测算法,GCN-LSTM算法在空气质量预测方面相比于传统的LSTM算法表现更优。(4)以Bi-GRU算法和GCN-LSTM算法为基础,结合Spring Boot,Vue和Redis等技术,搭建并测试空气质量预测系统。

王顺杰[2](2020)在《中国电信LC分公司网格化营销管理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世界网络科技的日益进步,中国通信行业开始进入发展成熟期。随着市场逐渐饱和,业务同质化严重,通信企业之间相互争抢客户,同行竞争不断加剧。中国电信LC分公司为适应当前纷繁复杂的营销环境,更加贴近用户,实现营销服务无缝覆盖,促进业务收入增长,从2013年开始推行网格化营销管理,至今已有6年,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在网格化营销管理的实际推行中,还是暴露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网格营销人员营销积极性不足、网格划分方法过时、网格之间不协调以及网格绩效考核不合理等问题。这类问题,正在使LC分公司网格化营销业务逐渐陷入停滞不前的困境。本文结合电信LC分公司网格化营销管理现状,对当前电信LC分公司的网格化营销管理流程进行详细的阐述,然后采用问卷调查法,邀请多位网格营销人员对电信LC分公司网格化营销管理的16个指标进行评价,然后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提炼,将主要问题归纳为人员方面、网格划分方面、网格分工协调方面、绩效考核方面等四大类,设计了一个网格化营销管理访谈提纲,对网格专家进行访谈。然后使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对目标层、准则层以及方案层的比较排序,针对网格人员问题、网格划分、网格协调问题、网格绩效考核等四个维度分别找出最合适的优化方向,最后运用空间信息网格、网格化营销管理、网格化营销管理、精准营销等理论,根据电信LC分公司的特点,运用企业管理相关知识和经验,对现存的每一部分问题,分别提出可行的优化方案。

王腾[3](2020)在《面向弹箭体复杂结构的统一数字化模型描述机理及应用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面对当前国际国内的严峻形势,关乎国防安全的航天工业部门亟需国产化且能够自主可控的三维CAD结构设计软件工具。本文以当前航天弹箭体型号研制过程中使用的结构三维设计软件及其数据格式为研究对象,分析和阐述了目前工程实践中三维设计面临的如下问题:结构三维设计软件工具在型号研制当中出现的诸如在多源异构的结构三维设计工具之间进行三维模型数据交换时丢失模型的设计信息、建模历史信息、无法记录并传递三维模型设计语义信息等问题,以及非国产软件结构三维模型设计工具存在安全性问题,国外商软停止更新维护及商软公司倒闭等原因可能导致的三维模型设计信息长期存储存在风险的问题。通过调研国内外关于多源异构的结构三维设计软件在数据交换时出现的信息丢失及无建模历史、无法交换模型设计语义信息的解决方案,调研国内外对结构三维模型设计信息长期存储的研究,对航天弹箭体结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归类。基于航天弹箭体结构三维模型的特点,以本体理论对航天弹箭体结构的数字化三维模型的设计信息进行了表达和描述,定义了层次式的航天弹箭体本体模型,提出了航天弹箭体复杂结构的统一描述方法,对航天弹箭体的结构、管路、电缆等使用层次式本体表达方法实现了统一描述。研究以Creo为代表的结构三维设计软件的表达原理,基于面向航天弹箭体结构三维模型的统一描述方法和Creo对结构三维模型的表达原理,实现了专用于航天弹箭体结构长期存储与模型恢复的自动读取接口模块和结构三维模型的自动复现接口模块的开发,并在运载火箭的贮箱和尾段等结构上验证了统一数字化模型描述方法、信息自动读取接口模块以及三维模型自动复现接口模块的有效性、实用性。在实现航天弹箭体结构统一描述的基础上,实现了航天管路系统和电缆系统基于统一描述方法的应用研究。其中,通过调研现有运载火箭管路系统的设计方式,从几何角度研究了基于统一描述方法的管路系统设计方法,实现了管路系统两个任意位置端口的快速设计。以航天管路系统设计中最常被设计师关注的管路两端端面平行度公差问题为例,基于统一描述方法实现了公差信息的三维复现以及管路系统连接精度快速校核及结果数据输出,实现了在设计阶段基于设计值对管路连接精度进行预测并达到了反向指导设计师对公差进行重新设计的目的。通过调研现有运载火箭箭上电缆的布局方式,从样条曲线角度研究了基于统一描述方法的几何设计,实现了箭上电缆系统的快速布局设计。

唐强[4](2020)在《基于微服务的业务执行环境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业务软件的功能日益复杂,传统的单体架构和面向服务架构由于耦合度较高、扩展性不足等原因无法满足快速迭代的业务需求。在此背景下,学者和工程师们提出了微服务的架构思想,作为软件架构的最新发展趋势,微服务具备可独立开发部署、高容错、易扩展等特点,能有效缩短软件开发周期,提高产品整体质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服务网格的微服务解决方案,实现了微服务中平台支撑技术和业务逻辑的解耦,基于该方案,微服务平台不仅能透明地为业务提供服务治理能力,还具备良好的向下兼容性。此外,本文还提出了一种基于反馈的实时调度策略,该策略可以很好地解决微服务架构下客户侧请求调度模式存在的一些痛点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对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和缩短请求平均响应时间有显着效果。最后,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微服务架构的业务执行环境,在充分考虑存量系统兼容性的基础上,新的微服务系统采用了服务网格技术,提供多项服务治理能力,整体架构实现了从总线式架构到网状架构的转变。通过对整个系统进行的功能和性能测试,证明了所提出的微服务解决方案和请求调度策略的可行性,对于所有基于微服务架构实现的系统,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和取得的成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贾迪[5](2020)在《原油储库岗位操作三维虚拟仿真培训系统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虚拟培训是将虚拟现实技术的优势和培训相结合,来弥补传统培训的不足。目前,分布式协同虚拟仿真培训系统主要应用于军事和医疗领域,针对原油储库领域的分布式协同虚拟仿真培训系统研究还不成熟。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一、通过分析原油储库岗位操作的实际培训需求,设计了系统用户角色及用例,给出了系统业务流程,设计了系统分层框架结构和功能组成。二、集成了原油储库三维场景,并利用纹理贴图技术、图集管理技术、场景可见性剔除技术、模型实例化技术与对象池技术实现场景优化。三、研究了多岗协同虚拟仿真培训系统的关键技术,包括基于TCP/IP的Socket网络通信方法、场景同步方法、虚拟角色自动寻路技术和行为变迁技术,设计网络通信的数据包结构、JSON数据传输协议、网络通信模块、虚拟角色位置的混合式同步方法、虚拟角色的有限状态自动机和行为树。四、开发了具有多岗位协同操作的原油储库岗位操作三维虚拟仿真培训系统,包括总服务器子系统、分组服务器子系统和客户端子系统,实现了原油储库标准化岗位操作和应急演练处理的三维虚拟仿真培训,支持多岗位员工分组协同操作、多方文本和语音通信、单岗位自主培训、培训过程监督、培训成绩记录与管理等功能。通过油田的实际应用分析了系统的应用效果。本系统对油田新型培训模式的开发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其它领域相关系统的开发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参考价值。

胡兴宇[6](2020)在《行车荷载对混凝土宽箱梁桥面板耐久性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箱形截面梁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和强大的抗扭刚度,在大跨径桥梁中应用广泛。通常这些结构都是在振动荷载环境下工作的,长时间承受着载重车辆反复作用产生的不间断扰动(交变)荷载,导致了箱梁出现裂缝病害。其中桥面板是直接承受车轮荷载作用的结构,随着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桥面板受到车辆的冲击压力日益剧增,加上混凝土桥面板本身裂缝的存在,更降低了其耐久性。为此,本文以2006年建成的贵州韩家店I号特大桥为依托工程,开展行车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桥面板的疲劳耐久性研究:(1)基于ABAQUS子模型联合用户子程序的局部分析方法研究。通过Python语言对ABAQUS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变截面箱梁的参数化建模功能。采用Dload用户子程序模拟车轮动荷载,并结合子模型技术对行车荷载作用下桥面板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对比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2)移动车辆对桥面板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分析。结合现场桥梁检测结果,创建裂缝有限元模型,采用子程序结合相互作用积分法共同求解移动车辆下桥面板裂缝尖端的应力强度因子。以混凝土断裂韧度为标准,考查了不同车重、不同跳车位置及不同裂缝尺寸等工况下桥面板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变化情况。(3)超载车辆冲击作用下混凝土桥面板裂缝的疲劳扩展分析。基于ABAQUS中XFEM扩展有限元,模拟计算了相关文献中三点弯曲梁裂缝扩展的试验,模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充分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改进型Paris公式对循环冲击荷载作用下桥面板下缘裂缝的扩展路径进行了研究,初步得出纵向裂缝和横向裂缝受循环荷载作用时的疲劳扩展规律。(4)车辆荷载作用对无裂缝和带裂缝混凝土桥面板疲劳寿命的影响分析。通过前文分析结果设置疲劳验算点,采用规范疲劳车对桥面板进行加载,得到无裂缝桥面板各验算点处受拉钢筋的损伤度。然后建立了含裂缝体的箱梁子模型,以贵州高速路段典型车辆和实际车流量为基础,结合钢筋S-N曲线和Miner线性累计损伤准则,估计了带裂缝桥面板的剩余疲劳寿命,最后分别考虑了实际车流量增长和超载率变化对桥面板疲劳寿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桥面板下缘裂缝对受拉钢筋应力幅影响显着,车流量上升和超载率增加均会缩短桥面板的使用寿命,在桥梁运营期间,需严格控制超载车辆通行。

刘嵘[7](2011)在《集群式网格地理信息服务注册中心的构建研究》文中提出网格地理信息服务是地理信息服务在网格环境下的拓展,它进一步提升了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和协同的理念,旨在实现网格环境下空间信息相关的所有资源(如计算资源、存储资源、通信资源、GIS软件资源、GIS数据资源、空间知识资源等)全面集成、共享、管理和协同。然而,网格地理信息服务的动态性、多样性和区域自主性等特点,给服务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已成为网格地理信息服务真正走向应用的瓶颈。服务注册中心是网格系统中进行服务资源管理的核心部件,其主要功能是为服务的共享与协同管理提供有效平台。为适应网格规模大,结构复杂的特点,在大型的网格应用中,通常采用分布式注册中心来管理服务资源。本文研究了集群式网格地理信息服务注册中心(RCC-GGIS)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论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包括:1、在比较已有网格地理信息服务注册中心实现技术的基础上,明确了集群式网格地理信息服务注册中心的主要应用需求及研究的内容。2、从发展、功能和内涵三个角度分析和比较了网格服务与网络服务的关系和差异,提出了广义网格地理信息服务与狭义网格地理信息服务的概念与内涵。3、在综合分析了当前已有地理信息服务分类体系特点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顾及网格应用的地理信息服务分类体系,并形成了网格地理信息服务的元数据描述方案。4、阐明了地理信息服务静态虚拟组织和动态虚拟组织的概念和划分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集群式网格地理信息服务注册中心RCC-GGIS的概念,设计了RCC-GGIS的结构框架和目录数据库体系结构。5、阐述了RCC-GGIS中服务注册与发布的流程,构建了基于用户偏好的多维地理信息服务质量评价模型,从局部搜索和全局搜索两个方面出发研究了网格地理信息服务的搜索方法。6、研究了网格地理信息服务生命周期管理问题,实现了集群式网格地理信息服务注册中心的用户管理、负载均衡以及容错处理。7、建立了集群式网格地理信息服务注册中心原型系统,在国家863重大项目的示范应用系统中得到了初步应用。

李建树[8](2010)在《基于网格技术的军事虚拟物流资源优化组织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虚拟物流是军地物流一体化、后勤保障社会化的一种组织模式,其关键点在于实现军地物流资源的全面共享和任务协同运作。而网格技术的核心则是资源共享和虚拟组织中的协同问题求解。因此,采用网格技术实现军事虚拟物流运作是一种理想的途径。作为开展军事虚拟物流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之一,研究在网格环境下,如何实现军内外不同地域、不同领域、不同优势的物流资源的共享和基于军事物流保障任务的物流资源优化组织,是建立军民融合的军事物流体系,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重要内容,也是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军队和社会两方面物流资源,优化物流资源配置,提升军事物流保障水平面临的非常重要的问题。论文采用网格等相关技术和方法,围绕军事虚拟物流资源优化组织问题,对网格环境下的物流资源共享与优化组织展开了深入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面向军事虚拟物流领域应用,以WSRF规范为基础,利用0GSA作为军事虚拟物流网格系统的基础平台,构建了军事虚拟物流网格体系结构,研究了军事虚拟物流网格资源分布式组织框架及其结构等内容;(2)针对军事虚拟物流资源规范化表达和封装问题,研究了具有支持可扩展性的军事虚拟物流资源的表达模型,给出了军事虚拟物流资源的分类体系和信息表达结构框架,在此基础上,采用元数据和XML/RDF方法,完成了军事虚拟物流资源的规范化表达;并研究了基于WSRF架构的军事虚拟物流软件资源的服务化封装方法;(3)为了提高军事虚拟物流资源组织的可靠性和资源检索效率,同时,满足网格环境下军事虚拟物流资源组织的动态性、可扩展性等要求,构建了基于一种改进的Chord的军事虚拟物流资源组织覆盖网络,研究了该覆盖网络的构建方法、资源子域的动态管理以及基于该网络结构的军事虚拟物流资源的注册与检索方法;(4)针对军事虚拟物流资源需求匹配问题,研究了面向军事虚拟物流任务需求的军事虚拟物流资源匹配模型,给出了一种标准通用的、可扩展的、具有需求资源定义自主性和规范性,并且支持单一功能和综合功能物流资源定义的军事虚拟物流任务需求资源定义模型,以及基于需求资源定义的军事虚拟物流资源匹配算法流程,实现了单一功能类物流资源需求匹配和综合功能类物流资源需求匹配;(5)针对资源优化评价问题,从资源入库评价和资源使用后评价两个角度,设计了军事虚拟物流资源自我评价和用户评价指标参考体系,构建了基于物元模型的军事虚拟物流资源自我可拓综合评价模型和用户可拓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深入研究了能够满足不同类型资源评价需要、体现用户偏好的评价指标及其权重以及指标综合值统计影响因子动态设定方法,实现了面向用户应用需求的物流资源优劣排序和物流资源用户评价的等级划分;(6)在上述关键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研发一个军事虚拟物流网格原型系统,验证了上述研究成果。

刘振宇[9](2010)在《服务网格环境中场景测试的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新型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基于Web服务的软件系统日益普及,传统的软件由简单的功能模型向基于业务流程、工作流模型的事务型软件系统发展,因此对这些软件系统的质量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软件测试作为软件质量评价中的重要活动,随着软件架构的复杂性逐步提高,需要有新的软件测试技术来支持,而场景测试作为一种测试类型,是对所有业务流程及其用户角色进行全流程的综合测试。基于业务流程、工作流模型的事务型软件具有交互性、自治性、长时间、高可用和高质量运行等特点,因此如何通过场景测试对功能和非功能方面给出全面、综合评价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场景测试属于上线前的用户接收测试,面向服务的业务流程系统具有流程复杂特点,需要获取准确不同用户角色和不同组织间的测试结果,以满足长时间、高可用和高质量运行需求,研究场景测试的质量模型及其业务流程是进行场景测试的重要基础;其次,面向服务的应用集成实现了完整的业务流程,场景测试关注不同业务流程的交互程度以及操作的符合性和覆盖程度,涉及跨平台、多用户角色的业务操作,需要建立适合于场景测试的逻辑分析模型来获得准确的功能结果;最后,场景测试执行会涉及大量异构资源,因此在结构化的、自治的服务系统中,需要针对场景测试特点建立有效的资源调度和可靠的测试任务执行机制。针对以上问题,场景测试不仅需要对质量模型和业务流程进行分析,而且需要建立场景测试的多用户协同处理、满足不同测试设计需求的异构测试资源共享机制,作为Web服务和网格技术融合的服务网格,能有效地屏蔽各类资源的异构性,通过基于服务的网格环境中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技术,可对业务流程的分步骤、多角色的测试执行和测试用例的协同设计提供支撑。因此论文以场景测试作为主线,从场景测试的质量模型与测试需求、测试设计和服务网格环境中的测试执行等不同测试阶段研究场景测试关键技术,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提出了MVC分层框架为不同角色的测试用户提供多视角的协同设计模型。通过基于场景流程的业务流程逻辑分析和测试用例重用技术来进行测试协同设计,增强了测试用例、需求、脚本之间的关联,分析测试用例描述信息接口和类别,采用本体技术与分类匹配来检索和重用共享测试用例库中的测试用例,根据测试需求分析和逻辑块划分结果设计符合场景测试的全业务流程所需的测试用例集,通过协同技术在测试人员和最终用户等测试人员间建立一种有效协调与设计方法,使得场景测试的测试设计是易理解的、正确的且高效的,解决服务网格环境中场景测试设计时不同测试阶段的用户之间存在的需求理解、用例设计和测试执行中的问题理解不一致、衔接配合较差等问题。2.提出了服务网格环境中适合场景测试执行的资源管理和任务调度技术。通过对测试用例集中的所有业务场景的测试用例套件分析,获得符合资源需求的测试用例,通过资源匹配和测试任务调度机制得到测试所需的资源及其测试脚本,生成业务流程测试的任务调度执行序列,并由服务网格负责全业务流程的测试执行,获得多用户角色的、贴近实际的功能测试结果和基础质量数据。在场景测试的质量数据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服务合成执行路径的业务场景中服务选择的PPGA和GPA两种策略选择算法,得到业务流程的优化路径。3.提出了多用户角色的使用者度量评价为核心的GQM的质量模型。该模型不仅可用于基于服务的系统上线前的场景测试质量需求,而且可用于运维阶段对软件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的评估分析。根据场景模型所具备的特征,例化基于多用户角色的软件质量模型。质量分解模型的提出有助于场景测试需求的各质量特征,可根据特定用户质量度量的需求,将质量模型中各特征分解为度量元,形成相应的指标体系,作为场景测试设计过程中相应质量要素的设计依据。4.提出了测试需求、测试设计和测试执行三个方面的完整场景测试框架。根据现有面向服务的系统中业务流程特点,分析场景测试需求以及业务流程测试的充分性和覆盖度模型,建立了基于状态分析的场景测试设计通用模型,提出了满足用户需求的、符合业务执行的逻辑块划分技术。通过逻辑块有助于理解各业务流程间操作的关系,将逻辑块与测试设计中的测试用例、测试执行中的测试资源进行关联,提高测试设计的正确性和使用测试资源的有效性,以此作为场景测试的执行基础。最后针对场景测试中测试需求、测试设计、测试执行研究成果,研制了场景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原型系统和服务网格中测试执行框架。

滕龙妹[10](2008)在《土地资源时空数据网格服务模型及其实现方法》文中提出土地是人类生存环境演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决定因素。及时准确掌握各种土地资源的类型、数量和空间分布,是政府和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制定政策和落实各项管理措施的重要基础和科学依据。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土地资源信息已经渗透到土地利用、土地产权产籍、土地利用规划等各个土地业务管理之中,并且信息量还在不断增长。然而,土地资源的整体利用率较低,分布在各个单位、地区的不同节点上的数据与信息之间难以共享,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信息孤岛。传统的分布式GIS技术体系在海量时空数据、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互操作等方面存在不足。网格技术的出现,为解决传统分布式GIS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利用网格技术把分布的硬件资源、数据资源、应用软件形成一个庞大的虚拟计算机来消除信息孤岛,对促进土地资源数据共享、集成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网格、海量时空数据管理、土地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将GIS学科、计算机学科与土地学科的研究结合起来,提出适合网格环境下土地资源管理的服务模型、管理模式、网格服务体系、应用模型等,为土地资源海量时空数据共享及应用提供技术支撑。首先,根据土地资源管理及数据内容的特点,结合资源体的概念,提出了土地资源体概念。在土地资源体概念的基础上,针对数据组织提出了土地资源时空数据服务模型。该模型采用虚拟时空数据服务器来组织各个类型的土地资源体,对土地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文中重点探讨了该模型下的土地资源访问与组织机构模型和土地资源元数据模型。结合具体的土地资源管理业务需要,摸索了一套基于该模型的土地资源体多级变粒度数据组织管理模式。该模式对土地资源体横向按资源体、图库、图层集合、图层和地物等不同资源粒度,纵向按多级区域层次进行管理,并给出了该模式下的资源体的元数据组织、节点动态管理、元数据复制、资源体动态组合等技术实现。其次,在开放式GIS网格服务体系(OG2SA)的研究基础上,将土地资源时空数据服务模型扩展到OG2SA下,提出了土地资源时空数据网格服务模型(LRSTD-GSM)。同时在研究土地资源数据的时空分区、逻辑分幅、土地资源体多粒度等特点基础上,设计了适合土地资源管理的网格时空数据库,并在网格时空数据库基础上给出了基于区域、任务、Agent、服务和数据5个层次的土地资源管理的应用模型及其实现。最后,在土地资源管理的服务模型、管理模式、网格服务体系、应用模型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面向网格的土地资源管理与应用试验系统GridLandRSMgr。研究、测试与应用实例表明,LRSTD-GSM的设计思想的合理性和技术方法的有效性,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二、计算网格中统一的用户管理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计算网格中统一的用户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GCN-LSTM的空气质量预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缺失数据填补研究现状
        1.2.2 空气质量预测技术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架构
第2章 基础理论研究
    2.1 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估理论研究
        2.1.1 空气质量监测技术
        2.1.2 空气质量评估标准
    2.2 机器学习相关理论研究
        2.2.1 循环神经网络RNN
        2.2.2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
        2.2.3 门控循环单元GRU
        2.2.4 图卷积神经网络GCN
    2.3 系统构建相关理论研究
        2.3.1 后端技术研究
        2.3.2 前端技术研究
        2.3.3 数据库技术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核心算法研究
    3.1 融合双向GRU的空气质量数据缺失填补算法
        3.1.1 模型结构与设计思想
        3.1.2 模型测试
        3.1.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2 基于GCN-LSTM的空气质量预测算法
        3.2.1 模型结构与设计思想
        3.2.2 模型测试
        3.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空气质量预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需求分析
        4.1.1 功能性需求
        4.1.2 非功能性需求
    4.2 系统设计
        4.2.1 架构设计
        4.2.2 功能设计
        4.2.3 数据库设计
    4.3 系统实现
        4.3.1 登录模块实现
        4.3.2 首页模块实现
        4.3.3 历史数据模块实现
        4.3.4 实时监测数据模块实现
        4.3.5 数据预处理模块实现
        4.3.6 空气质量预测模块实现
        4.3.7 系统管理模块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空气质量预测系统测试
    5.1 测试环境
    5.2 功能性测试
        5.2.1 登录与首页模块测试
        5.2.2 历史数据模块测试
        5.2.3 实时监测数据模块测试
        5.2.4 数据预处理与预测模块测试
        5.2.5 管理模块测试
    5.3 非功能性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中国电信LC分公司网格化营销管理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1.2.1 主要研究内容
        1.2.2 研究目标
    1.3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路线
        1.3.1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创新点
2 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空间信息网格理论
        2.1.2 网格化营销理论
        2.1.3 网格化管理理论
        2.1.4 精准营销理论
    2.2 网格化营销管理研究综述
        2.2.1 网格化营销管理的含义
        2.2.2 网格化营销管理的特点
        2.2.3 网格化营销管理的行业应用
        2.2.4 当前研究述评
3 电信LC分公司网格化营销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3.1 电信LC分公司的网格化营销管理现状介绍
        3.1.1 LC分公司网格化营销管理的架构
        3.1.2 网格的硬件设施
        3.1.3 网格内各成员的工作职责
        3.1.4 网格营销费用以及奖励
    3.2 电信LC分公司网格化营销管理方面的问题
        3.2.1 网格化营销管理人员问题
        3.2.2 网格划分不合理
        3.2.3 网格化营销管理的分工协调问题
        3.2.4 网格绩效考核方面存在的问题
    3.3 电信LC分公司网格化营销管理的优化思路
        3.3.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优化方案体系构建
        3.3.2 基于对比矩阵的最优解决思路选择
4 电信LC分公司网格化营销管理的优化
    4.1 网格化营销管理人员激励
        4.1.1 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1.2 提高员工的工作水平
    4.2 网格划分优化
        4.2.1 缩小网格划分区域差异
        4.2.2 合理分配网格资源
    4.3 网格分工协调优化
        4.3.1 网格与分公司之间的分工协调优化
        4.3.2 网格与分公司其他渠道营销的分工协调优化
    4.4 网格绩效考核优化
        4.4.1 使绩效考核标准易于普及
        4.4.2 健全绩效考核体系
5 网格化营销管理优化研究结论与实施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实施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网格化营销管理指标评价问卷调查
    附录2: 网格化营销管理访谈提纲
    附录3: 网格化营销管理指标重要性对比评价问卷
致谢

(3)面向弹箭体复杂结构的统一数字化模型描述机理及应用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结构数字化三维设计领域面临的问题
        1.2.1 机械领域结构三维设计面临的问题
        1.2.2 航天弹箭体领域结构三维数字化面临的问题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2 数字化模型统一描述研究综述
    2.1 引言
    2.2 三维模型统一描述机理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2.3 基于统一描述方法的数字化模型长期存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2.4 基于统一描述方法的管路布局设计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2.5 基于统一描述方法的电缆快速布局设计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2.6 本章小结
3 航天弹箭体结构领域本体模型构建
    3.1 引言
    3.2 航天弹箭体复杂结构三维模型组成要素及特点分析
        3.2.1 航天弹箭体复杂结构设计模型的组成特点分析
        3.2.2 航天弹箭体复杂结构标注和属性的组成特点分析
    3.3 航天弹箭体结构领域本体模型构建
    3.4 航天弹箭体结构领域本体模型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本体的弹箭体复杂结构统一数字化描述
    4.1 引言
    4.2 基于本体的全弹箭体结构统一描述框架
    4.3 航天弹箭体产品层结构的统一描述
    4.4 航天弹箭体结构主模块层的统一描述
    4.5 航天弹箭体结构部件/单机层的统一描述
    4.6 航天弹箭体结构零件层的统一描述
    4.7 航天弹箭体结构特征层的统一描述
    4.8 航天弹箭体贮箱结构统一描述的本体表达实例
    4.9 本章小结
5 基于统一描述方法的三维模型转化系统架构
    5.1 引言
    5.2 三维模型设计信息转化系统的方案设计
    5.3 前置处理器模块设计
        5.3.1 航天弹箭体产品结构表达机理
        5.3.2 航天弹箭体结构产品设计信息自动提取方法设计
    5.4 后置处理器模块设计
        5.4.1 航天弹箭体产品结构三维复现表达机理
        5.4.2 航天弹箭体产品结构三维复现方法设计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统一描述方法的三维模型转化系统应用
    6.1 引言
    6.2 弹箭体复杂结构三维模型转化系统设计
    6.3 弹箭体结构设计信息自动提取功能系统开发
        6.3.1 航天弹箭体三维模型结构设计信息自动识别与提取功能开发原理
        6.3.2 航天弹箭体三维模型结构设计信息自动提取实例
    6.4 弹箭体产品结构三维自动复现功能的开发
        6.4.1 航天弹箭体结构设计信息自动判读及三维复现功能的开发原理
        6.4.2 航天弹箭体三维模型结构设计信息自动三维表达实例
    6.5 本章小结
7 基于统一描述方法的航天弹箭典型设计应用研究
    7.1 引言
    7.2 航天弹箭体管路布局设计应用研究
        7.2.1 运载火箭管路布局设计信息的统一描述
        7.2.2 管路自动布局设计的算法研究
        7.2.3 管路自动布局设计的算例验证
        7.2.4 管路装配中考虑公差的统一描述应用研究
    7.3 航天弹箭体电缆铺设设计应用研究
        7.3.1 运载火箭电缆自动铺设设计信息的统一描述
        7.3.2 电缆自动铺设算法研究
        7.3.3 电缆自动布局系统的算例验证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论文术语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4)基于微服务的业务执行环境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微服务执行环境研究现状
        1.2.2 调度策略研究现状
    1.3 工作内容和主要特色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
    2.1 微服务架构
        2.1.1 微服务架构的演进历程
        2.1.2 服务网格
    2.2 业务执行环境
    2.3 请求调度策略
    2.4 令牌桶算法
    2.5 Lua编程语言
    2.6 本章小节
第三章 业务执行环境的关键问题研究
    3.1 业务执行环境问题分析
    3.2 无代码侵入的微服务解决方案
        3.2.1 基于服务网格的服务治理能力集成方式
        3.2.2 微服务管理及服务注册与发现
        3.2.3 边界控制
    3.3 基于反馈的实时调度策略
        3.3.1 传统调度策略存在的弊端
        3.3.2 基于反馈的实时调度策略
        3.3.3 测试结果与分析
    3.4 微服务解决方案的优势与特点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业务执行环境的微服务架构设计与实现
    4.1 需求分析
        4.1.1 用例图
        4.1.2 功能性需求
        4.1.3 非功能性需求
    4.2 总体设计
        4.2.1 总体架构图
        4.2.2 子模块说明
    4.3 详细设计与实现
        4.3.1 服务网格详细设计与实现
        4.3.2 网关详细设计与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验证
    5.1 测试环境
    5.2 功能测试
        5.2.1 服务中心功能测试
        5.2.2 服务网格功能测试
    5.3 服务网格性能测试
        5.3.1 单节点单连接测试
        5.3.2 单节点多连接测试
        5.3.3 多节点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原油储库岗位操作三维虚拟仿真培训系统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组织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 原油储库岗位操作三维虚拟仿真培训系统框架设计
    2.1 系统需求概述
    2.2 系统框架设计
    2.3 系统功能组成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原油储库三维场景集成与优化技术研究
    3.1 原油储库三维场景集成
    3.2 原油储库三维场景优化技术研究
        3.2.1 三维模型优化技术
        3.2.2 场景可见性剔除技术
        3.2.3 模型实例化技术及对象池技术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虚拟仿真培训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4.1 多岗位协同消息传输方法研究
        4.1.1 数据包结构设计
        4.1.2 JSON数据传输协议设计
        4.1.3 Socket网络通信模块设计
    4.2 培训小组虚拟场景的一致性研究
        4.2.1 虚拟场景同步方法设计
        4.2.2 虚拟角色位置同步方法研究
    4.3 虚拟角色自动寻路与行为变迁技术研究
        4.3.1 动态导航地图的生成及A*算法的运用
        4.3.2 有限状态自动机与行为树技术研究
        4.3.3 相机跟随技术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原油储库岗位操作三维虚拟仿真培训系统开发与应用
    5.1 总服务器子系统开发
        5.1.1 培训信息管理功能
        5.1.2 培训小组管理功能
        5.1.3 培训成绩管理功能
    5.2 分组服务器子系统开发
    5.3 培训场景生成
    5.4 客户端子系统开发
        5.4.1 培训流程可视化
        5.4.2 UI界面
        5.4.3 培训小组信息获取
        5.4.4 虚拟角色行走控制功能
        5.4.5 多方通信功能
        5.4.6 培训过程监督功能
        5.4.7 单岗位自主培训功能
    5.5 系统应用及效果分析
        5.5.1 应用概况
        5.5.2 应用实例
        5.5.3 应用效果分析及推广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6)行车荷载对混凝土宽箱梁桥面板耐久性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裂缝的成因与扩展
        1.2.1 箱梁顶板裂缝成因
        1.2.2 裂缝扩展
    1.3 现场桥梁裂缝检测情况
        1.3.1 桥梁概况
        1.3.2 裂缝分布情况
        1.3.3 现场病害图及检测结论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裂缝扩展研究现状
        1.4.2 桥面板疲劳耐久性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混凝土疲劳开裂理论基础
    2.1 断裂力学理论
        2.1.1 裂缝类型
        2.1.2 应力强度因子的求解
        2.1.3 裂缝断裂准则
        2.1.4 疲劳裂缝扩展理论
    2.2 扩展有限元理论
    2.3 疲劳的基本理论
        2.3.1 疲劳概念
        2.3.2 疲劳的理论和方法
        2.3.3 雨流计数法
        2.3.4 钢筋混凝土构件疲劳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移动车辆荷载作用对箱梁桥面板的受力影响分析
    3.1 引言
    3.2 有限元模型创建
        3.2.1 全桥和局部模型创建
        3.2.2 移动车辆荷载模拟
        3.2.3 局部模型边界条件分析
    3.3 有限元模型验证
        3.3.1 受力分析对比
        3.3.2 模型动力特性分析
    3.4 移动车辆荷载作用对箱梁桥面板的受力影响分析
        3.4.1 车辆荷载作用对全桥的受力影响分析
        3.4.2 车辆荷载作用对局部箱梁桥面板的受力影响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移动车辆荷载作用对箱梁桥面板裂缝的影响分析
    4.1 引言
    4.2 移动车辆荷载对桥面板下缘纵向裂缝的影响
        4.2.1 车重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4.2.2 裂缝尺寸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4.2.3 跳车位置对裂缝的影响
    4.3 移动车辆荷载对顶板与腹板交界面处水平裂缝的影响
        4.3.1 车重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4.3.2 车辆行驶位置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4.3.3 裂缝尺寸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
    4.4 扩展有限元法在ABAQUS中的应用
        4.4.1 求解原理
        4.4.2 ABAQUS中裂缝扩展准则
        4.4.3 裂缝扩展计算流程
        4.4.4 裂缝扩展模型验证
    4.5 超载作用下桥面板裂缝扩展路径分析
        4.5.1 桥面板下缘纵向裂缝扩展路径
        4.5.2 桥面板下缘横向裂缝扩展路径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车辆荷载作用对混凝土箱梁桥面板疲劳寿命的影响
    5.1 引言
    5.2 疲劳分析步骤
    5.3 疲劳车辆荷载的确定
        5.3.1 中国规范疲劳荷载
        5.3.2 英国规范疲劳荷载
        5.3.3 美国规范疲劳荷载
        5.3.4 贵州地区车辆荷载谱制定
    5.4 车辆荷载作用下桥面板的疲劳寿命估计
        5.4.1 材料S-N曲线选用
        5.4.2 桥面板验算点选取
        5.4.3 无裂缝桥面板疲劳寿命估计
        5.4.4 带裂缝桥面板剩余疲劳寿命估计
        5.4.5 桥面板疲劳寿命评估
    5.5 交通荷载状况对桥面板疲劳寿命的影响
        5.5.1 交通量对桥面板疲劳寿命的影响
        5.5.2 超载对桥面板疲劳寿命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7)集群式网格地理信息服务注册中心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网格及网格逻辑体系结构的演变
        1.2.2 网格服务的发展对服务资源分类与注册的需求
        1.2.3 地理信息服务分类体系研究现状
        1.2.4 网格地理信息服务注册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网格地理信息服务基础
    2.1 网格地理信息服务体系框架
        2.1.1 资源层
        2.1.2 基础服务层
        2.1.3 元服务层
        2.1.4 服务层
        2.1.5 应用层
    2.2 网格地理信息服务的基本架构
    2.3 地理信息服务分类
        2.3.1 ISO19119 地理信息服务分类
        2.3.2 OGC 的地理信息服务分类
        2.3.3 其他分类
    2.4 地理信息服务注册
        2.4.1 统一描述、发现与集成
        2.4.2 Web 服务探查
        2.4.3 OGC 目录服务实现规范
        2.4.4 监控与发现服务
        2.4.5 服务域
    2.5 分布式地理信息服务注册中心组织与管理
        2.5.1 对等式注册中心
        2.5.2 附属式注册中心
        2.5.3 基于注册中心池的分布式注册中心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网格地理信息服务分类与描述
    3.1 网格地理信息服务资源
        3.1.1 狭义/广义的网格GIS
        3.1.2 狭义/广义的网格地理信息服务资源
    3.2 顾及应用的网格地理信息服务分类体系框架
        3.2.1 地理信息服务
        3.2.2 地理信息服务分类
        3.2.3 分类体系框架
        3.2.4 分类体系的语义描述
    3.3 网格地理信息服务的描述模型
        3.3.1 网格资源的元数据描述语言
        3.3.2 网格地理信息服务的元数据描述方案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集群式网格地理信息服务注册中心体系结构设计
    4.1 虚拟组织在网格地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4.1.1 虚拟组织
        4.1.2 网格中的虚拟组织
        4.1.3 网格地理信息服务中的虚拟组织
        4.1.4 虚拟组织与服务注册中心
    4.2 集群式网格地理信息服务注册中心的体系结构
        4.2.1 集群式网格注册中心的基本概念
        4.2.2 集群式注册中心与地理信息虚拟组织
        4.2.3 RCC-GGIS 体系结构设计
        4.2.4 RCC-GGIS 与同类结构对比
    4.3 RCC-GGIS 服务资源目录数据库的设计
        4.3.1 主从式结构
        4.3.2 备份式结构
        4.3.3 联邦式结构
        4.3.4 多级主从式RCC-GGIS 目录数据库结构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RCC-GGIS 的运行管理与访问控制
    5.1 网格地理信息服务注册与发布
        5.1.1 服务注册与发布流程
        5.1.2 服务测试方法
    5.2 网格地理信息服务的质量评价
        5.2.1 服务质量属性
        5.2.2 服务质量属性归一化
        5.2.3 基于用户偏好的多维服务质量模型(MQMUP)
    5.3 网格地理信息服务的搜索
        5.3.1 局部服务资源搜索方法
        5.3.2 全局服务资源搜索方法
    5.4 网格地理信息服务生命周期管理
        5.4.1 服务资源的生命周期管理
        5.4.2 虚拟组织的生命周期管理
    5.5 访问控制与安全机制
        5.5.1 用户权限管理
        5.5.2 集群的负载均衡
        5.5.3 集群的容错处理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集群式网格地理信息服务注册中心原型系统
    6.1 原型系统的总体框架
    6.2 原型系统开发实践
        6.2.1 系统运行开发环境
        6.2.2 系统主要功能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的主要研究
    7.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致谢

(8)基于网格技术的军事虚拟物流资源优化组织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相关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网格技术应用研究现状及其趋势
        1.2.2 虚拟物流相关研究现状及其趋势
        1.2.3 军事物流相关研究现状及其趋势
        1.2.4 网格技术在军事虚拟物流领域应用研究现状及其趋势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军事虚拟物流网格架构
    2.1 军事虚拟物流网格概述
        2.1.1 军事虚拟物流网格设计背景
        2.1.2 军事虚拟物流网格的概念
    2.2 军事虚拟物流网格体系结构
        2.2.1 军事虚拟物流网格功能需求
        2.2.2 军事虚拟物流网格体系结构
    2.3 军事虚拟物流网格资源组织框架
        2.3.1 基于对等结构的军事虚拟物流网格资源分布式组织框架
        2.3.2 军事虚拟物流网格资源集成框架结构
    2.4 军事虚拟物流网格环境下的资源组合流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表达与封装
    3.1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的表达模型
        3.1.1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分类体系
        3.1.2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视图
    3.2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的表达
        3.2.1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的信息表达结构
        3.2.2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的表达方法
    3.3 基于WSRF架构的军事虚拟物流软件资源服务化封装
        3.3.1 封装原理
        3.3.2 基于WSRF架构的军事虚拟物流资源服务化封装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组织
    4.1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的组织策略
    4.2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组织的网络结构
        4.2.1 基于一种改进的Chord覆盖网络的军事虚拟物流资源组织网络结构
        4.2.2 资源子域的动态管理
    4.3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服务注册与检索
        4.3.1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服务注册
        4.3.2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服务检索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优化选择
    5.1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优化选择模型
    5.2 军事虚拟物流任务需求资源定义
    5.3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匹配
        5.3.1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匹配过程
        5.3.2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匹配算法
    5.4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评价
        5.4.1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评价指标参考体系构建
        5.4.2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评价方法
    5.5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预留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军事虚拟物流资源优化组织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6.1 原型系统实现架构
    6.2 主要功能模块
    6.3 系统实现流程
    6.4 原型系统实现
        6.4.1 原型系统主页面
        6.4.2 资源部署
        6.4.3 资源优化组织
        6.4.4 资源使用后评价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9)服务网格环境中场景测试的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思路
    1.3 论文结构
    1.4 术语与符号
第二章 服务网格中场景测试的质量模型
    2.1 引言
    2.2 服务网格
        2.2.1 开放网格服务体系
        2.2.2 服务网格与场景测试
    2.3 质量模型与测试
        2.3.1 质量模型
        2.3.2 软件测试
    2.4 场景测试的质量模型
        2.4.1 基于GQM的属性分解模型
        2.4.2 指标采集
        2.4.3 场景度量模型与指标体系
    2.5 小结
第三章 场景测试需求及其覆盖分析研究
    3.1 引言
    3.2 相关研究
        3.2.1 工作流模型
        3.2.2 测试充分性与覆盖率
    3.3 场景测试的需求分析
        3.3.1 测试需求
        3.3.2 测试策略
        3.3.3 场景覆盖分析
    3.4 基于逻辑块的场景分解
        3.4.1 迁移分析
        3.4.2 组合分析
    3.5 实例
    3.6 小结
第四章 测试用例的协同设计技术研究
    4.1 引言
    4.2 相关研究
    4.3 测试用例描述
        4.3.1 测试用例套
        4.3.2 测试用例
    4.4 测试用例协同设计模型
        4.4.1 MVC框架
        4.4.2 基于MVC的测试用例协同设计
    4.5 场景测试的组合用例设计
        4.5.1 测试用例共享
        4.5.2 基于接口的用例匹配检索算法
        4.5.3 测试用例组合技术
    4.6 实例
    4.7 小结
第五章 服务网格中测试执行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相关研究
    5.3 测试执行框架
        5.3.1 测试开发
        5.3.2 测试执行
    5.4 测试结果分析与场景优化选择
        5.4.1 组合服务的执行路径选择
        5.4.2 访问点优化算法
    5.5 实验
    5.6 小结
第六章 原型系统
    6.1 引言
    6.2 测试共享用例库架构
        6.2.1 质量模型管理
        6.2.2 测试用例管理
        6.2.3 场景测试执行框架
    6.3 实现
    6.4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进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参与的项目
    获奖情况
    申请专利
    参与项目所获着作权
    发表论文
致谢

(10)土地资源时空数据网格服务模型及其实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网格GIS
        1.1.2 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研究进展及趋势
        1.1.3 网格技术在GIS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
        1.1.4 重要概念界定
    1.2 研究目的、内容和特色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特色
    1.3 论文的组织思路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面向网格的时空数据管理技术
    2.1 网格GIS
        2.1.1 网格体系结构
        2.1.2 网格GIS体系结构
        2.1.3 数据通信及网络安全技术
    2.2 时空数据管理
        2.2.1 时空数据特点
        2.2.2 时空数据管理
    2.3 分布式GIS资源共享与互操作
        2.3.1 数据集成
        2.3.2 数据融合
        2.3.3 GIS互操作
        2.3.4 Web Services
        2.3.5 Agent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土地资源时空数据服务模型
    3.1 土地资源体对象
        3.1.1 基础地理资源体
        3.1.2 土地利用资源体
        3.1.3 土地权属资源体
        3.1.4 土地利用规划资源体
        3.1.5 栅格资源体
        3.1.6 其他专题资源体
    3.2 土地资源时空数据服务模型
    3.3 资源访问与组织机构模型
        3.3.1 资源访问控制
        3.3.2 组织机构模型对象
        3.3.3 组织机构模型实现
        3.3.4 土地资源体多级变粒度数据组织
    3.4 土地资源元数据模型
        3.4.1 用户元数据
        3.4.2 节点元数据
        3.4.3 应用元数据
        3.4.4 元数据目录和信息服务
    3.5 虚拟时空数据服务器资源管理机制
        3.5.1 资源体元数据组织
        3.5.2 资源体节点动态管理
        3.5.3 资源体动态组合
        3.5.4 元数据表复制技术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向网格的土地资源时空数据服务模型
    4.1 开放GIS网格服务体系
        4.1.1 土地资源OG_2SA的特点
        4.1.2 OG_2SA的组织层次
        4.1.3 OG_2SA的服务分类
    4.2 地理空间数据网格技术
        4.2.1 GeoSDG结构模型
        4.2.2 GeoSDG关键技术
    4.3 GIS服务资源对象管理机制
        4.3.1 GIS服务资源目录
        4.3.2 虚拟GIS资源对象机制
        4.3.3 GIS服务资源代理
        4.3.4 OG_2SA的自主组合服务机制
    4.4 网格节点间时空数据管理机制
        4.4.1 网点间时空数据映射集成
        4.4.2 网格缓冲池存取模式
        4.4.3 网格数据复制技术
        4.4.4 节点域内的虚拟时空库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LRSTD-GSM的资源管理与应用
    5.1 网格时空数据库设计
        5.1.1 网格时空数据库总体架构模式
        5.1.2 网格时空数据库库体结构及数据组织
        5.1.3 对象时空变化物理存储模型
    5.2 土地资源管理与应用模型
        5.2.1 应用模型组织方式
        5.2.2 应用模型结构
        5.2.3 基于层次管理的任务实现流程
        5.2.4 协同数据处理与管理
    5.3 土地资源数据更新机制
        5.3.1 数据在线提取
        5.3.2 数据远程传输
        5.3.3 数据离线编辑
        5.3.4 数据更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原型系统的设计、开发与试验
    6.1 系统设计
        6.1.1 系统体系结构
        6.1.2 系统功能设计
    6.2 系统测试条件
        6.2.1 测试环境
        6.2.2 试验数据
    6.3 测试结果
        6.3.1 网格资源管理子系统
        6.3.2 资源内部管理子系统
        6.3.3 通用应用子系统
        6.3.4 专业应用子系统
        6.3.5 土地资源数据更新机制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内容总结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索引
表索引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计算网格中统一的用户管理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GCN-LSTM的空气质量预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郭昆鹏.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2021(08)
  • [2]中国电信LC分公司网格化营销管理的优化研究[D]. 王顺杰.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2)
  • [3]面向弹箭体复杂结构的统一数字化模型描述机理及应用技术研究[D]. 王腾.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2020(01)
  • [4]基于微服务的业务执行环境的设计与实现[D]. 唐强.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5]原油储库岗位操作三维虚拟仿真培训系统研究与应用[D]. 贾迪. 东北石油大学, 2020(03)
  • [6]行车荷载对混凝土宽箱梁桥面板耐久性的影响分析[D]. 胡兴宇.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7]集群式网格地理信息服务注册中心的构建研究[D]. 刘嵘.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1(07)
  • [8]基于网格技术的军事虚拟物流资源优化组织关键技术研究[D]. 李建树. 中南大学, 2010(01)
  • [9]服务网格环境中场景测试的关键技术研究[D]. 刘振宇. 复旦大学, 2010(01)
  • [10]土地资源时空数据网格服务模型及其实现方法[D]. 滕龙妹. 浙江大学, 2008(03)

标签:;  ;  ;  ;  ;  

计算网格中的统一用户管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