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改革 加强管理 抓好工作——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焦焕成谈2000年工作思路

推进改革 加强管理 抓好工作——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焦焕成谈2000年工作思路

一、推进改革 强化管理 搞好服务——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焦焕成谈2000年工作思路(论文文献综述)

温敏飞[1](2020)在《机关事务服务社会化改革研究 ——以广东省清远市为例》文中认为

毛挺耀[2](2019)在《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研究 ——以宁波市行政中心市级机关为例》文中提出机关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不仅仅是政府机关内部的一项事务性工作,也与整体社会管理工作和公众的基本利益密切相关,重要性不容忽视。机关后勤服务向社会化方向发展,是今后机关事务管理工作发展的重要目标,也必然是此项工作发展和改革的结果。本文分析了目前形势下各地各层面的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认为可以在十九大以来机构改革大趋势下,学习国内外的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对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的机制体制进行改革,努力实现机关后勤的科学管理、法制保障、绩效考核,加快转型发展。宁波市作为东部发达地区的改革开放排头兵,其市级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也历经了萌芽、学习借鉴、创新发展、回顾总结和再次前进等各阶段。在国务院颁布《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后,宁波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学习贯彻条例精神,并结合宁波市行政中心启用的良好契机,全面推行宁波市行政中心市级机关的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前进步伐较大,成效也比较显着。但是,体制机制、机构职能、市场化程度、人力资源、内部文化建设等方面改革还不彻底,问题仍然存在问题。分析下来主要是以下原因,一是服务团队可选择性不高,导致一定的依赖性,二是人员流动性过大,影响团队的稳定性和服务能力,三是核心岗位稳定性受到冲击,四是机关旧有的后勤服务人员和资源重新配置带来挑战,五是社会化服务文化与机关文化存在融合问题,六是高标准服务的监管难度较大。本文采用了文献分析、比较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通过对机关后勤社会化改革相关定义和内涵的分析,同时总结和比较了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特点,认为宁波市行政中心市级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在目前的做法和成效上还有更大潜力。本文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协同治理理论和政府购买服务理论,以管理者和实际参与者的视角,将宁波市行政中心市级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现状、问题和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对策,即强化政务物业发展、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强调关键岗位可控性、促进人员和资源配置合理性、文化融合、建立高标准考核机制。

张金国[3](2018)在《习仲勋民族工作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民族工作是民族国家社会结构中国家——民族二元互动关系的载体,体现国家民族问题治理的道路选择、制度设计和国家意识,是国家民族问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在多民族国家制度重建的变动时期,民族工作事关民族社会内部关系的重构、政治秩序的稳定和国家权力的整合。习仲勋民族工作思想的实践处于转型为基础的国家重建的关键时期,即建国初期与改革开放初期,这两个时期党和国家面临的任务有所不同,但需要突破的具体困境则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即均需完成政治秩序的重建。习仲勋作为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之一,他不仅仅是新中国缔造者之一,更是新中国在民族地区进行社会改造与国家政权建设的执行者、重大政策制定者、重大事件的参与者。他本人在民族宗教工作方面的独特观点、理论,他所倡导的民族宗教工作方法,他在民族工作方面的成功实践,尤其是在建国初期的西北民族地区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层层障碍,在国家初创之际积极推进西北民族地区的政权建设与社会改造,理顺了民族与民族、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有效地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的社会治理。可以说,正因为习仲勋开创性的民族工作思想才使得西北区域社会没有成为初生国家的包袱与负担,避免了历史上西北民族宗教问题阻碍国家建设的悲剧重演,其意义不仅仅在建国初期西北民族地区的一隅一地,更给整个国家建设中的民族问题的治理提供了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理论上的任何一种解读、研究乃至重新建构都是由现实的实践所激发的,研究习仲勋建国初期与改革开放初期民族工作的思想,尤其是建国初期民族工作思想,一方面在于追求真实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问题治理上走过的艰难历程,另一方面在于通过历史的镜鉴寻求对当下国家民族问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借鉴意义,因为习仲勋所处的时代,其实离我们并不那么遥远,他基于民族问题、宗教问题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理论、观点、思想,实际上对我们今天极力解决的民族问题,依旧极具针对性、指导性。论文分为七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是按照既定的行文规则概述选题的缘由与选题理论与现实意义,整理和评述既有的文献资料与学术研究成果等。对于习仲勋民族工作思想的研究,不能单纯地聚焦于他本人在特定时期、特定阶段的特定行为与思想,而必须放眼他的时代与时代所赋予他的时代文化与社会背景,这样才能了解他的思想何以产生、为什么会产生。纵观世界人物思想研究,就个人思想而言,不可能单纯地就理论而理论地认识、了解一个人,必须把个人放在社会与时代的关系之中,为此,论文的第一章主要是结合大的时代与社会背景,对习仲勋民族工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与思想渊源结合习仲勋的生平,做一个全面的纵向梳理,以期揭示习仲勋民族工作思想形成、发展的内在逻辑,深化对习仲勋民族工作思想的认知。一种思想的萌芽、产生、发展都是一个辩证的社会化过程,如果简单地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剥离出来,那么离开历史发展过程的理论就是抽象的,就必然是僵死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论文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习仲勋民族工作思想的发展历程即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的三阶段,展示其民族工作思想是在中国革命这一大的社会场域中不断发展、不断升华的过程。任何一种思想理论的形成都有其理论架构的视角或向度,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重要内容的习仲勋民族工作思想也不例外。习仲勋从社会人到政治人的转变,尤其是早期家庭的熏陶与后期革命实践的深刻影响构成了习仲勋民族工作思想的基本向度。论文的第三部分对习仲勋民族工作思想的基本向度进行了剖析,即以民为本的群众观是习仲勋民族工作思想的根基、实事求是是习仲勋民族工作思想的基本路径、团结发展是习仲勋民族工作思想的终极目标,三个基本向度构成了习仲勋民族工作思想的理论根基、根本底色、价值追求(出发点、实现什么、怎么实现)。恩格斯指出,研究这些思想动机“是能够引导我们去探索那些在整个历史中以及个别时期和个别国家的历史中起支配作用的规律的唯一途径。”(1)可以说习仲勋民族工作思想研究的动机正是要体现作为一种理论在国家构建与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论文第四部分围绕习仲勋在民族区域自治、民族统战、民族社会改造、宗教工作等方面的若干重要观点、思想展开研究,也正是这些理论与观点建构了习仲勋民族工作思想的体系内容。方法论之所以在一定语境中被上升为“原则”或“根据”,是因为它们能以某种方式规定研究的方向,从而排除显然会使所说明的问题陷入“困境”的方向。基于此,论文第五部分以习仲勋在民族宗教工作方法论上的若干重要提法展开研究。一种理论与思想的强大力量,不在于理论与思想的深邃莫测,而在于它对实践的指导,习仲勋民族工作思想虽然具有某种历史性和阶段性特点,但由于他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因为它赖以成长的社会土壤、社会发展阶段、民族发展阶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因此它必须面对自己所处的时代,而不是面对自己既有的结论。习仲勋民族工作思想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同样要指导实践,它要根据新时期民族的新问题,总结新的经验,得出新的结论,因此,文章结语部分主要内容是结合习仲勋民族工作思想研究,深刻挖掘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和启示作用。

冯志峰[4](2018)在《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文中认为中国政治组织体系主要分为中央政权、地方政权和基层政权,由中央、省、市、县、乡五个层级组成。相对于中央政权和基层政权而言,地方政权包括省市县三级,成为我国政权系统承上启下、协调各方、高效运转、强本固基的关键枢纽,对维护党中央权威、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凝聚党心民心、决胜全面小康、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分为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三个层级。地方党委组织承上启下、统揽大局、协调各方、强本固基,既是中央精神的执行者和建议者,又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者与领导者,承载着领导地方党的组织建设,履行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职责,成为加强地方治理能力建设条块结合的交汇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党的执政基础。地方党委书记角色定位、职位属性与运行特性,内在地反映了地方党委组织的执政规律,蕴含着党组织权力运行与制约之道。遵循其行为之内在逻辑,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规律可提炼为“弹性定律”,鲜明地体现出独特的“二重”性,表现为“双刃剑”的作用,既能够实现有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也有可能引发权力腐败、危害人民利益,销蚀党的执政基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在内外不良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总体呈现出“十大特征”,体现为“多面人”角色,其演化逻辑可归纳为“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强化跃迁定律”,作为地方主导改革的改革者反而成为改革阻力制造者。为扎实有效地“改革改革者”,破除权力制约“悖论”,就必须统筹“个人修养教化、体制机制转化、社会风气净化”,构建科学系统、务实管用、操作简便的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为此,必须立足于中外权力制约理论基础之上,深刻把握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诱致成因,认真分析其生成逻辑,精准提炼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之道,努力促进“文本规定”与“实践运行”的有机融合,将“自我律动法”与“一制九转法”深度融入到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机制之中,努力实现权力高效运行与有效制约的动态平衡,着力提高地方党委书记执政本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组织保证和力量保障,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

张佳丽[5](2017)在《海门市机关事务管理体制的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步伐的逐步加快和依法治国事业的全面推进,与此紧密关联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日趋进入深水区。而作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效不仅间接影响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大局,而且直接关系到在新的历史转型期政府职能实际发挥的绩效。因此,地方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如何按照政府机构改革的基本要求,在相应的法律法规框架内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转变职能,并结合地方特色,积极探索和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节约型、服务型政府要求的机关事务管理新体制,业已成为学界和政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海门市的地方特色,以机关事务管理体制为主线,在回顾我国机关事务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的前提下,侧重对海门市机关事务管理体制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分析,总结了已有的成效,指出了存在的不足,进而依据行政管理学中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深入剖析了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而在借鉴国外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构建与创新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就海门市机关事务管理体制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即规范机构设置,建立健全机关事务管理体系;集中统一事权,进一步强化管理职能;坚持市场化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强化法制建设,在法律法规框架内进行机关事务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

王韵[6](2016)在《党政机关后勤管理改革对策研究 ——以扬州市邗江区为例》文中认为机关后勤管理改革是政府机构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党政机关后勤管理对指导政府机关后勤工作、规范机关事务工作、降低机关运行成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节约型政府具有重要意义。传统“小而全”的后勤管理制度已经不再适用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亟需通过社会化改革等途径改变传统的后勤管理模式。针对后勤社会化由两个发展方向,一是由社会、市场提供机关所需要的后勤服务,二是机关的后勤服务在内部良性循环的同时,面向社会市场竞争。二者都是后勤社会化的表现形式,目前扬州市邗江区党政机关后勤管理改革已经联合物业公司,分别出资成立了国有控股的物业公司,选择这种方式是对后勤社会化的探索和实践。机关后勤管理作为管理的一个特殊类型,是协调后勤工作的过程,它决定着机关后勤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区级党政机关后勤管理具有服务性、管理性和全面性的特征,其管理的职能在于对区党政机关职能工作的后勤保障、建设和规划。虽然邗江区对机关后勤管理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但仍然存在机构配置不完善、服务标准不统一、服务未达到预期满意度、人员管理不平衡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管理机制、后勤经费、人员管理方面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本人认为后勤管理体制没有理顺是问题的产生的根源,后勤经费缺乏绩效管理和保障是后勤运行必须摆脱的困境,人员管理缺乏激励和考核是要着重解决的难题。就以上问题,本文初步探讨分析了发达国家(美国、日本)和国内经济发达地区(温州、常州武进)的后勤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党政机关后勤管理改革的根本点在于后勤服务的专业化、集团化,因此机关要对所属后勤服务公司进行统一管理和运作,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针对区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改革后勤管理体制、推进机关后勤事务集中管理;二是调整后勤产业结构、引入信息化管理新模式;三是建设后勤管理规范化制度和服务标准;四是完善人事调配和社保制度、建立奖惩机制;五是规范后勤管理服务的经费预算和财务核算。

白勇华[7](2016)在《十七年“戏改”过程中的民间与国家 ——以福建地方戏为考察中心》文中研究说明在中国的现代性追求过程中,十七年“戏改”无疑是影响面极大,改革极为深入的一次文化实践。本论文将十七年“戏改”的焦点放在民间与国家的关系上面,以福建地方戏为考察中心,力图把研究拓展到“戏改”中的人、剧团组织形式乃至戏曲的地方市场建设等方面。通过研究十七年“戏改”过程中各种话语资源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试图从中剖析革命国家在介入传统戏曲过程的种种犹豫徘徊、前后冲突甚至走向彻底激进化的原因。国家话语进入民间,完成人民性对民间性的置换,但在历史戏、家庭戏和“鬼戏”的整理改编中展现出国家话语的裂痕,革命话语、启蒙个人话语、民间话语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在十七年“戏改”期间,以现实主义为代表的革命文艺理论不只是把传统的戏曲现代化、革命化,同时还应看作是把它独立化,变成一个现代的独立的艺术门类——戏剧艺术,从前者到后者,不只是在传统戏曲里面加入某些现代元素问题,而是艺术理念、艺术文本、艺术中人与人的关系都进行了结构性重组。而且,十七年“戏改”作为民族国家话语与民间话语的分合博弈的过程,也不能看作国家话语力量对民间元素的单向规训,其中本土民间的要素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寻求到自身的存在形态,福建地方戏剧种的复杂多样导致传统戏曲中的民间社会文化元素的强力自我维护动能显得尤为突出。十七年“戏改”中“人的改造”是系统工程,并总是在国家与民间之间不断地左右摇摆,民间的因素或代表国家意志的因素在其中不断磨合,而逐步找到自己的位置,革命国家与民间力量的博弈存在诸多妥协,民间力量作为隐性的在场一直影响着戏曲的机构和生态。革命意识形态在重建戏曲市场与戏曲市场主体的过程中遭遇诸多困难,为了确保自身社会和文化理想能够有机地贯彻到戏曲当中去,强力的行政手段和革命样板戏的出现其实是改造精英话语如何在民间社会当中成功立足的一次逻辑延伸,是追求现代的民族国家大叙事合乎逻辑的产物,不能仅仅看作文革这一特殊时期的特例。

方晓玫[8](2015)在《机关事务管理职能建设研究 ——以江苏省省辖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机关事务管理工作是政府有序运转的重要保障,也是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社会公众关注的“三公”经费公开,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停止新建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和办公用房清理工作的开展,机关事务管理工作开始由“幕后”走向“台前”。各级机关事务主管部门承担起清理办公用房、整顿公务用车、规范公务接待、推进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工作任务。新的形势要求各级政府必须深化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当务之急就是明确和规范机关事务管理职能,优化机构设置,推进机关事务的集中统一管理,避免政出多门、重复建设、多头管理、责任空悬。因此,加强对机关事务管理职能的进一步研究,推动机关事务管理职能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对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服务型、高效型、法治型、廉洁型政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江苏省省辖市机关事务管理职能建设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专题调查的方法,对江苏省省辖市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履行职能的情况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机关事务管理职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通过比较分析的办法,列举了美国、德国、瑞典等发达国家机关事务管理的工作实践,总结了对我国机关事务管理职能建设的有益经验。最后立足江苏省省辖市的实际,提出了加强机关事务管理职能建设的对策和建议。本文认为,要破解当前机关事务管理职能建设中的诸多问题,各级政府以及机关事务主管部门必须对机关事务管理工作进行科学定位,厘清部门职责权限,推进机关事务管理职能法定化,加强机关事务管理制度标准建设,全面深化机关事务管理改革。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明确阐述了机关事务主管部门的角色定位,这是明确当前机关事务管理职能建设方向和工作重点的基础。

汪兴蔚[9](2015)在《法治背景下乐亭县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文中认为机关事务管理是我国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政府的背景下,机关事务管理体制应把握时代发展方向,深化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适应我国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要求,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论文通过文献研究、历史研究、调查法等基本研究方法,首先介绍了机关事务的概念、特点、地位等,重点辨析了与机关事务相关的几个概念,探讨了当下我国建设法治政府、法治国家的理论体系与实践要求。以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机关事务管理局为案例,系统归纳了建国以来机关事务管理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河北省机关事务管理工作概况,在微观上总结了乐亭县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现状,从中发现其乐亭县机关事务管理工作存在职能定位、机关设置、人才配备等方面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了工作的服务效果不理想、行政成本高等负面效应。通过分析研究我国宏观上的机关事务管理体制并结合乐亭县工作实际状况,总结出当前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对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不力、相关的协调与保障机制缺乏等。在我国建设法治政府的背景下,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须从理念、法治建设、体制机制转换、降低行政成本、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积极推进机关事务管理体制的改革,适应时代发展。论文的创新点在于按照发现问题—解释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主线,将十八大以来的我国新形成的法治理论与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联系起来,从乐亭县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入手,企图为全国地方机关事务管理工作提供政策性指导和建议。

高晶[10](2015)在《政府机关后勤管理改革问题的研究 ——以德州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政府机关后勤部门是我国党政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向党政机关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的重要使命,确保党政机关政务工作能正常、优质、有序的进行。政府机关后勤部门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他政府机关单位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甚至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机关后勤工作至关重要。在当前大力加强政府体制改革的前提下,要增强制度化、标准化建设,提高后勤服务质量、提高组织凝聚力、保障机关正常运转,降低行政成本,必须坚持和依靠制度化管理、程序化运行、标准化服务,对建设节约型机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与政府机关后勤相关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后勤社会化理论、服务经济学理论基础,为进一步转变政府后勤职能、推动政府机关后勤深化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和理论支撑。研究分析了当代政府机关后勤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在研究对比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后勤管理的先进做法和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后勤管理存在的差距,以及可以借鉴的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以德州市政府机关后勤管理为例,研究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机关后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利用相关后勤理论和借鉴国外政府后勤管理的先进做法,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较为系统、可操作性强的措施。建议措施包括建立科学的机关后勤机构体制、加大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强化绩效评估、优化干部队伍等措施。研究成果对丰富和完善地方政府机关后勤管理的内涵,为地方政府的后勤保障改革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二、推进改革 强化管理 搞好服务——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焦焕成谈2000年工作思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推进改革 强化管理 搞好服务——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焦焕成谈2000年工作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2)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研究 ——以宁波市行政中心市级机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重点和创新点
        1.4.1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4.2 研究的创新点
    1.5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2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机关后勤服务
        2.1.2 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
    2.2 理论工具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协同治理理论
        2.2.3 政府购买服务理论
    2.3 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必要性
        2.3.1 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
        2.3.2 政府内部行政效率提升的现实需求
        2.3.3 社会服务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2.3.4 机关后勤服务改革的现实需求
3 宁波市行政中心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现状
    3.1 起因
        3.1.1 宁波市行政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后勤任务繁重
        3.1.2 多部门集中办公,服务要求高情况复杂
        3.1.3 原有体制和人员限制,服务能力不能满足需要
        3.1.4 《机关事务管理条例》要求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
        3.1.5 响应中央“八项规定”,实行节俭后勤的需要
    3.2 主要做法
        3.2.1 制定机关后勤社会化服务的相关制度和操作办法
        3.2.2 明确机关后勤社会化服务的范围和内容,实行清包模式
        3.2.3 采用联合体方式进行招标,强调社会化物业优势互补
        3.2.4 强化承接主体工作责任,提升主动服务意识
        3.2.5 构建立体监管机制,建立健全考评体系
    3.3 宁波市行政中心机关后勤社会化改革成效
        3.3.1 提升机关后勤服务水平与效益
        3.3.2 为政府机构精简改革提供了保障
        3.3.3 促进社会化物业服务经济的成长
4 宁波市行政中心机关后勤社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存在的问题
        4.1.1 服务团队可选择性不高,导致一定的依赖性
        4.1.2 人员流动性过大,影响团队的稳定性和服务能力
        4.1.3 服务社会化改革影响核心岗位后勤保障的稳定性
        4.1.4 原有机关后勤服务人员和资源重新配置带来的挑战
        4.1.5 社会化服务文化与机关文化存在融合问题
        4.1.6 高标准服务的监管难度较大
    4.2 主要原因
        4.2.1 更换服务单位的不确定性和高成本
        4.2.2 “用工难”、用人门槛低
        4.2.3 核心岗位的可控性和保密性要求较高
        4.2.4 职能处室与对应的服务中心关系不顺
        4.2.5 社会化服务承包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
        4.2.6 服务标准落后于发展趋势
5 国内外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实践及其经验借鉴
    5.1 国内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主要模式
        5.1.1 完全开放市场模式
        5.1.2 引入市场竞争模式
        5.1.3 管办分离模式
        5.1.4 服务联合体模式
    5.2 国内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实践
        5.2.1 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实践
        5.2.2 上海市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实践
        5.2.3 浙江省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实践
    5.3 国外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实践
        5.3.1 美国政府机关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
        5.3.2 德国政府机关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践
6 深化推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对策建议
    6.1 引领支持政务物业服务市场发展
    6.2 加强社会化服务团队内部人力资源管理
    6.3 强化关键岗位服务人员聘用可控性
    6.4 成立职能整合的服务管理机构
    6.5 加强社会化服务团队的政府后勤服务文化建设
    6.6 加强高标准服务监管考核力度
7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习仲勋民族工作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不足
第一章 习仲勋民族工作思想的渊源和社会历史条件
    第一节 习仲勋民族工作思想形成的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二、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实践
    第二节 习仲勋民族工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西北少了一个工业,多了一个民族问题
        二、宗教是生活的盐
        三、中国共产党西北民族工作的实践
第二章 习仲勋民族工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习仲勋民族工作思想的萌芽阶段(1922-1936年)
        一、进入立诚中学: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
        二、参加学运,狱中入党:接受马克思主义
        三、投笔从戎,创建根据地:实践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 习仲勋民族工作思想形成阶段(1936-1945年)
        一、学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二、实践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第三节 习仲勋民族工作思想成熟阶段(1945-1952年)
        一、习仲勋民族工作的西北重要实践
        二、总结了西北民族工作的出发点
        三、规范西北民族工作的原则、方法
        四、提出了西北民族工作的干部政策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习仲勋民族工作思想的理论内涵
    第一节 以民为本的群众观:习仲勋民族工作思想的理论根基
        一、“人民就是江山”
        二、“江山就是人民”的群众立场
        三、“群众路线要在群众中实践”
    第二节 实事求是:习仲勋民族工作思想的基本路径
        一、“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党性”
        二、“真理必须到群众中去找”
    第三节 团结发展:习仲勋民族工作思想的价值取向
        一、“民族团结是西北的政治问题”
        二、“民族团结是西北工作的原则”
        三、“谁离开民族团结问题,谁就不是从西北工作出发”
第四章 习仲勋民族工作上的若干重要提法
    第一节 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若干重要提法
        一、提出“民族的民主联合政府”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准备阶段
        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必须采取“有准备、有步骤”的方针
        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要反对两种“偏向”
        四、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原则、条件、目的
    第二节 关于民族统战工作的若干重要提法
        一、“站在民族纠纷之外解决民族纠纷”
        二、“西北的统战工作就是在民族与宗教问题上与敌人竞争”
        三、民族统战要突出党性,“麻烦就是革命工作”
    第三节 关于民族社会改造的若干重要提法
        一、“西北工作要照顾民族和地区特点”
        二、“群众要土地粮食,我们要农民群众”
        三、民族干部必须是土改的执行主体
        四、“联合一部分封建反对另一部分封建”
        五、民族地区土改的“八不动”原则
        六、民族地区土改中的“两个不能变”原则
        七、“两个不完全”思想,建立最广泛的宗教统一战线
    第四节 关于宗教工作的若干重要提法
        一、“克服‘左'的思想防止‘右'的倾向”
        二、“该松绑的松绑,该捆死的捆死”
        三、“宗教工作必须服从于国家政治任务”
        四、“要以理服人,不要以力服人”
        五、“宗教工作三分书本知识,七分实践知识”
        六、“宗教信仰自由,但走不走社会主义道路是政治问题”
        七、“群众路线是宗教工作的基础”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习仲勋民族工作方法论上的若干重要提法
    第一节 慎重论:民族工作不要急
        一、“慎重论”的提出
        二、慎重论的理论内涵
        三、“不怕慢,只要搞对”
    第二节 求同存异论:“大同”“小异”的民族统战方法
        一、求同存异、和谐共生
        二、“小异”“大同”就是统一战线
        三、尊重差异,但不强调差异
    第三节 规律论:少数民族地区工作须根据民族特点办事
        一、民族工作需掌握民族特点
        二、民族工作需尊重民族特点
        三、依据民族特点做好民族工作
    第四节 和平论:“民族问题不是武力充足不充足的问题”
        一、和平论的提出
        二、和平也是斗争的方式
        三、“和平论”对现实的指导性
    第五节 “团结论”:团结上层,争取下层
        一、团结论的提出
        二、求团结不是“给上层撑了腰”
        三、坚持团结但不强调趋同
结语
    一、习仲勋民族工作思想的理论内涵、突出贡献
    二、习仲勋民族工作思想的当代价值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致谢

(4)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导论
    一、问题聚焦与研究意义
        (一)现实问题聚焦
        (二)问题研究意义
        (三)问题研究价值
    二、文献综述与相关评论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与评论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现状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研究方向
    三、研究设计与主要框架
        (一)明确调查研究要素
        (二)科学选取研究方法
        (三)合理设计研究框架
    四、资料来源与数据说明
        (一)历史文献资料来源
        (二)实地访谈资料来源
        (三)核心概念内涵界定
第二章 中外权力制约思想比较
    一、权力制约的理论内涵
        (一)权力的本质定义
        (二)权力的固有特征
        (三)制约与监督辨析
    二、中国传统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中国古代权力制约思想
        (二)中国近代权力制约思想
        (三)中国现代权力制约思想
    三、西方历代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西方古代权力制约思想
        (二)西方中世纪权力制约思想
        (三)西方近代权力制约思想
        (四)西方现代权力制约思想
    四、马克思主义权力制约理论脉络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创性权力制约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开创性权力制约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主体化权力制约思想
    五、中外权力制约理论体系
        (一)以道德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先导
        (二)以法律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保障
        (三)以权力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核心
        (四)以权利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根本
        (五)以社会制约权力是实现权力制衡的依据
第三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现状
    一、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建制的演变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地方党委建制的雏形
        (二)土地革命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形成
        (三)抗日战争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发展
        (四)解放战争时期地方党委建制的调整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地方党委建制的成熟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的经验做法
        (一)地方党委书记选拔标准逐步得到明确,凸现党性坚定首要性
        (二)地方党委书记任用程序逐步得到规范,呈现环节设计科学性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逐步得到控制,体现流程管理严肃性
        (四)地方党委书记绩效考核逐步得到优化,实现评价方式合理性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监督逐步得到健全,展现腐败整治威慑性
    三、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构成要素
        (一)地方党委书记职位厘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构成分析
        (三)地方党委书记队伍成长特征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模量定律”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含义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特征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成因
第四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标准的衡量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现象的界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标准的认定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定义的确定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要件
        (一)“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性别构成
        (二)“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级别构成
        (三)“落马”地方党委书记地域分布
        (四)“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案发期间
        (五)“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案发年龄
        (六)“落马”地方党委书记潜伏时长
        (七)“落马”地方党委书记腐败类型
        (八)“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罪名分布
        (九)“落马”地方党委书记判处结果
    三、地方党委书记违法乱纪的行为特征
        (一)违反政治纪律,挑战党中央权威
        (二)违反组织纪律,干部选任藏猫腻
        (三)违反廉洁纪律,官商勾结搞腐败
        (四)违反群众纪律,脱离群众捞名利
        (五)违反工作纪律,言行不一污形象
        (六)违反生活纪律,贪图享受堕牢笼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运行轨迹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形成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转化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心理的强化
        (四)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重复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行为的惩罚
    五、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腐败成因追问
        (一)地方党委书记心理贪欲强化是权力腐败的原始驱动力
        (二)地方党委书记制度规定泛化是权力腐败的外在驱动力
        (三)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异化是权力腐败的内在驱动力
        (四)地方党委书记管理监督弱化是权力腐败的间接驱动力
        (五)地方党委书记人情交往物化是权力腐败的直接驱动力
第五章 地方党委书记权力制约机制
    一、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自我律动法”的实施途径
        (一)加强党性修养,坚定对党忠诚执政立场
        (二)明确主攻方向,树立稳中求进执政目标
        (三)提高领导水平 带好立党为公执政队伍
        (四)坚持服务群众 打牢为民造福执政基础
        (五)发扬民主作风 完善求真务实执政机制
        (六)勤于学习调研 提高实干兴邦执政魄力
        (七)践行法治思维 形成改革创新执政方法
        (八)锐意攻坚克难 肩负敢于担当执政责任
        (九)保持党员本色 固守清正廉洁执政底线
        (十)加强官德修养 涵泳诚信平实执政道德
    二、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的他律途径
        (一)加强人才储备精准“育权”、好中选优正本清源
        (二)改进选任方式法定“授权”、坚持标准严格程序
        (三)明确权力边界科学“厘权”、合理定位职责明晰
        (四)科学划分权责依法“制权”、坚持原则恪守规矩
        (五)推进党务公开全程“晒权”、公布清单职责法定
        (六)设计权力流程依规“行权”、固化程序规范运行
        (七)加强权力制约有效“控权”、严格制度强化监督
        (八)优化考评机制公正“评权”、创新方式科学考核
        (九)完善奖惩机制规范“退权”、优胜劣汰吐故纳新
结论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现任”地方党委书记简明表
    附件2 “落马”地方党委书记简明表
    附件3 党中央制定的权力监督制度简明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相关学术研究成果
后记

(5)海门市机关事务管理体制的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2 机关事务管理体制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机关事务管理的基本理论
        2.1.1 机关事务管理的概念和含义
        2.1.2 机关事务管理的内容
        2.1.3 机关事务管理的原则和特点
    2.2 机关事务管理体制
        2.2.1 体制的含义
        2.2.2 机关事务管理体制的含义和内容
    2.3 机关事务管理体制的理论基础
        2.3.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3.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3.3 官僚组织理论
3 海门市机关事务管理体制的现状
    3.1 我国政府机关事务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3.1.1 战时大后勤服务保障阶段(1921年-1949年)
        3.1.2 机关事务管理体制初步建立阶段(1950年-1980年)
        3.1.3 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探索阶段(1981年-1999年)
        3.1.4 机关事务管理体制发展创新阶段(2000年-)
    3.2 海门市机关事务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
    3.3 海门市机关事务管理体制的基本现状
        3.3.1 机构形式
        3.3.2 运行模式
        3.3.3 管理方法
    3.4 海门市机关事务管理体制的主要成效
        3.4.1 机构独立,职能健全
        3.4.2 管办分开,职能分离
        3.4.3 人员分流,效能提高
        3.4.4 服务大局,保障有力
4 海门市机关事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4.1 海门市机关事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4.1.1 机构设置不科学
        4.1.2 职能定位不准确
        4.1.3 网络体系不健全
        4.1.4 保障服务不规范
    4.2 海门市机关事务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认识存在偏差
        4.2.2 利益格局牵制
        4.2.3 法制建设滞后
5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机关事务管理体制的经验与启示
    5.1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机关事务管理体制的经验
        5.1.1 西方发达国家机关事务管理的机构设置
        5.1.2 西方发达国家机关事务管理的主要职责内容
        5.1.3 西方发达国家机关事务的管理模式
    5.2 西方发达国家机关事务管理体制的启示
        5.2.1 机关事务管理体制的建立要基于职责明确
        5.2.2 机关事务管理体制的运作要符合市场要求
        5.2.3 机关事务管理体制要依靠法律保障
6 推进海门市机关事务管理体制创新的建议
    6.1 规范机构设置,建立健全体系
        6.1.1 明确机关事务管理主体
        6.1.2 建立上下级指导关系
        6.1.3 引进社会服务组织
    6.2 集中统一事权,强化管理职能
        6.2.1 集中资产管理
        6.2.2 科学后勤管理
        6.2.3 规范经费管理
        6.2.4 深化公车改革
    6.3 引进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
        6.3.1 明确职责,配置权限
        6.3.2 区分性质,核定编制
        6.3.3 完善标准,加强监管
    6.4 加强法制建设,全面依法治事
        6.4.1 开展学习教育,增强法制意识
        6.4.2 按照法规要求,理顺职能体系
        6.4.3 建立配套制度,推进依法实践
        6.4.4 健全监督机制,保障权力运行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党政机关后勤管理改革对策研究 ——以扬州市邗江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来源和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主要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和文章结构
2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研究概念界定
        2.1.1 后勤和后勤管理
        2.1.2 机关后勤管理
        2.1.3 后勤管理的特征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服务型政府理论
        2.2.3 后勤社会化理论
3 党政机关后勤管理改革的现状
    3.1 党政机关后勤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3.1.1 自给自足的后勤服务方式与市场经济竞争环境的不适应性
        3.1.2 以事养人的人事管理制度与后勤社会化新要求的不适应性
        3.1.3 一言堂式的决策机制与政府职能转变的不适应性
    3.2 党政机关后勤改革的主要方向和途径
        3.2.1 向市场购买机关所需要的服务
        3.2.2 机关后勤面向社会竞争
    3.3 选择党政机关后勤管理改革途径的原则
        3.3.1 根据后勤机关所在地区和经济发展水平
        3.3.2 根据后勤机关服务范围的大小和财政状况
        3.3.3 根据后勤机关人员的基本情况
4 扬州市邗江区党政机关后勤管理改革的现状
    4.1
        4.1.1 基本情况简介
        4.1.2 改革的主要方向和途径
        4.1.3 后勤改革的历程
        4.1.4 后勤改革的主要成效
    4.2 扬州市邗江区后期管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4.2.1 后勤部门现有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不够完善
        4.2.2 后勤管理服务标准尚未统一,服务未达到预期满意度
        4.2.3 后勤人员管理不够健全,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4.3 扬州市邗江区后期管理改革中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4.3.1 后勤管理受行政干预过多
        4.3.2 后勤经费缺乏绩效管理和有力保障
        4.3.3 后勤人员缺乏有效的目标激励和优胜劣汰制度管理
5 发达国家和国内经济发达地区政府后勤管理改革的现状
    5.1 发达国家政府后勤改革
    5.2 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党政机关后勤改革
6 推进党政机关后勤管理改革的对策建议
    6.1 改革后勤管理体制,明确部门职责定位
        6.1.1 推进机关后勤事务统一集中管理
        6.1.2 明确职责定位,厘清管理边界
    6.2 调整后勤产业结构、引入信息化管理新模式
        6.2.1 深化后勤保障体系的社会化改革
        6.2.2 运用信息化管理模式
    6.3 建设后勤管理规范化制度和服务标准
        6.3.1 建设规范化管理制度和工作细则
        6.3.2 细化工作流程,制定应急预案
    6.4 完善人事调配和社保制度,建立奖惩机制
        6.4.1 妥善分流,推行用工形式多元化
        6.4.2 建立公开透明的岗位考核指标和晋升制度
    6.5 规范后勤管理服务的经费预算和财务核算
        6.5.1 做好年度支出预算的编报工作
        6.5.2 健全各项支出管理制度,建立监管长效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十七年“戏改”过程中的民间与国家 ——以福建地方戏为考察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 中国当代“戏改”进程中的十七年“戏改”
    第一节 中国当代“戏改”的阶段划分
    第二节 十七年“戏改”与延安“戏改”
    第三节 十七年“戏改”的过程描述
    第四节 文革“戏改”再审视
    第五节 新时期以来“戏改”的状态及其趋向
第二章 国家话语的裂痕——十七年“戏改”的“剧本改编”
    第一节 人民性与民间性的置换
    第二节 阶级、民族与个人:历史戏的选定与改编
    第三节 反封建、个性解放与阶级对抗:家庭戏的择取与改编
    第四节 革命国家角色的徘徊:“鬼戏”的审定与改写
    附件
第三章 从“戏曲”到“戏剧艺术”——十七年“戏改”的形式改造与观念再造
    第一节 从戏班到剧团:“新组织”决定“新形式”
    第二节 空间再造与戏曲表演决裂:舞台美术强化助推形式改造
    第三节 戏曲的重造:“演戏”到“演人物”的转向
第四章 十七年“戏改”与福建地方戏剧种塑造
    第一节 革命国家大叙事规训余绪——福建地方戏剧种改革
    第二节 “新生活”与“新戏曲”:福建地方戏现代戏创作路径
    第三节 梨园戏的抢救:新文艺的介入和旧传统的新生
    第四节 革命与民间:“丑行”与“丑旦戏”改造及高甲戏剧种重塑
    第五节 革命话语召唤下的底层艺术:闽南木偶戏题材限定与艺术转向
第五章 “新宠”岂是旧时“角”——十七年“戏改”中“人的改造”
    第一节 “身份认同”与“国家承诺”助推思想改造
    第二节 教育与合作:新文艺工作者与旧艺人的相互学习
    第三节 革命意识形态无法清除的残余:“团带班”与“戏校教育”
第六章 政治的“召唤”:十七年“戏改”中福建城乡戏曲市场变迁
    第一节 革命意识形态下的戏曲市场主体:新剧团与新的利益格局
    第二节 市场与民间的活力:思想要求、艺术规约的推行与消解
    第三节 政治需求取代社会功能:古装戏的“消沉”与现代戏的“繁荣”
    附件
结语
参考文献
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机关事务管理职能建设研究 ——以江苏省省辖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来源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来源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2 我国机关事务管理职能的发展变迁
    2.1 机关事务管理及机关事务管理职能
        2.1.1 机关事务管理
        2.1.2 机关事务管理职能
    2.2 我国机关事务管理职能的发展变迁
        2.2.1 由政务事务不分向政务事务分开转变
        2.2.2 由“管”“办”不分向“管”“办”分开转变
        2.2.3 由“服务为主”向“管理为主”转变
    2.3 相关理论论述
        2.3.1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理论
        2.3.2 行政伦理学理论
3 江苏省辖市机关事务管理职能建设现状分析
    3.1 机关事务管理职能建设现状
        3.1.1 机构设置情况
        3.1.2 职能履行情况
        3.1.3 履行职能发挥的作用
    3.2 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职能定位有偏差
        3.2.2 职能履行不完整
        3.2.3 职能交叉较严重
    3.3 原因分析
        3.3.1 对职责定位的认识和把握不准确
        3.3.2 固化的部门利益格局的影响
        3.3.3 机关事务管理法制建设的滞后
4 国外机关事务管理工作实践及经验启示
    4.1 国外机关事务管理工作
        4.1.1 国外机关事务管理的机构设置
        4.1.2 国外机关事务管理的主要职能内容
        4.1.3 国外机关事务的管理模式
    4.2 国外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经验启示
        4.2.1 机关事务管理职能建设要建立法制保障
        4.2.2 机关事务管理职能建设要以加强资产管理为核心
        4.2.3 机关事务管理职能建设要分清职责、明晰权责
        4.2.4 机关事务管理职能建设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5 加强省辖市机关事务管理职能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5.1 科学把握机关事务管理工作定位
        5.1.1 把握核心职能,当好机关资产的管理者
        5.1.2 发挥市场作用,当好后勤服务的组织者
        5.1.3 加强行业指导,当好管理绩效的评估者
        5.1.4 坚持依法行政,当好行政成本的监督者
    5.2 加强机关事务管理职能建设的具体建议
        5.2.1 理顺机关事务管理体制
        5.2.2 推进机关事务管理法制化建设
        5.2.3 全面深化机关事务管理改革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法治背景下乐亭县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来源与背景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机关事务管理与法治概述
    2.1 机关事务管理的基本理论
        2.1.1 机关事务管理涵义与内容
        2.1.2 机关事务管理的原则和特点
        2.1.3 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的地位
    2.2 法治的内涵及要求
        2.2.1 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过程
        2.2.2 法治的内涵及本质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乐亭县机关事务管理体制现状
    3.1 建国后我国机关事务管理体制的沿革
        3.1.1 传统机关事务管理体制的形成
        3.1.2 机关事务管理体制的改革时期
        3.1.3 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新阶段
    3.2 乐亭县机关事务管理实践
        3.2.1 河北省机关事务管理工作概况
        3.2.2 乐亭县机关事务管理概况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乐亭县机关事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乐亭县机关事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4.1.1 机关事务管理体制不科学
        4.1.2 机关事务管理的服务效果不理想
        4.1.3 行政成本高与效益低并存
    4.2 机关事务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对机关事务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4.2.2 法律与相关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力度不够
        4.2.3 缺乏机关事务相关保障机制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乐亭县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
    5.1 提高机关对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的认识
        5.1.1 机关事务管理工作不可忽视
        5.1.2 机关事务管理需以“法治”为准绳
        5.1.3 机关事务管理应寓管理于服务中
    5.2 依法改革机关事务管理体制
        5.2.1 科学规范机关事务管理职能
        5.2.2 加强机关事务管理制度建设
        5.2.3 建立监督与激励并存的运行机制
    5.3 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
        5.3.1 改进机关事务管理方式
        5.3.2 优化机关事务管理内容
    5.4 加强机关事务管理队伍建设
        5.4.1 加强机关事务工作者专业技术培训
        5.4.2 加强机关事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10)政府机关后勤管理改革问题的研究 ——以德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3.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
        1.5.2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2.1 政府机关后勤工作的性质、特征
        2.1.1 政府机关后勤的性质
        2.1.2 政府机关后勤的特征
    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2.3 后勤社会化理论
    2.4 服务经济学理论
    小结
第3章 国内外政府机关后勤制度的现状与比较
    3.1 我国机关后勤工作的现状
        3.1.1 政府机关后勤工作的内容
        3.1.2 政府机关后勤存在的问题
    3.2 国外政府机关后勤管理工作及职能
        3.2.1 美国的政府机关后勤管理制度
        3.2.2 澳大利亚政府服务管理部
        3.2.3 德国联邦政府机关事务
        3.2.4 日本政府后勤服务
    3.3 国内外政府机关后勤管理体制的比较
    3.4 国内政府机关后勤改革探索
    小结
第4章 德州市机关后勤管理改革现状及分析
    4.1 德州市机关后勤管理现状
    4.2 政府机关后勤改革后取得的成绩
    4.3 存在的主要问题
        4.3.1 机关后勤机构体制不够完善
        4.3.2 机关后勤法制化程度较慢
        4.3.3 后勤管理社会化程度不高
    4.4 机关后勤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4.4.1 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机构体制问题
        4.4.2 后勤法制化长期滞后
        4.4.3 缺乏后勤市场化机制
        4.4.4 缺乏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
    小结
第5章 德州市政府机关后勤改革措施
    5.1 建立科学的机关后勤机构体制
        5.1.1 进一步转变机关后勤机构职能
        5.1.2 加强后勤管理法制化建设
        5.1.3 建立健全后勤管理规章制度
    5.2 加大后勤服务社会化进程
        5.2.1 全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5.2.2 积极参与市场化竞争
        5.2.3 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
    5.3 强化绩效评估
        5.3.1 制定细化量化的考核指标
        5.3.2 制定科学全面的评估方法
        5.3.3 制定公开透明的奖惩机制
    5.4 优化干部队伍
        5.4.1 强化工作服务意识
        5.4.2 调整队伍结构
        5.4.3 加强教育培训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推进改革 强化管理 搞好服务——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焦焕成谈2000年工作思路(论文参考文献)

  • [1]机关事务服务社会化改革研究 ——以广东省清远市为例[D]. 温敏飞. 暨南大学, 2020
  • [2]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研究 ——以宁波市行政中心市级机关为例[D]. 毛挺耀. 宁波大学, 2019(06)
  • [3]习仲勋民族工作思想研究[D]. 张金国. 兰州大学, 2018(03)
  • [4]地方党委书记权力运行与制约机制研究[D]. 冯志峰.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5]海门市机关事务管理体制的创新研究[D]. 张佳丽. 扬州大学, 2017(10)
  • [6]党政机关后勤管理改革对策研究 ——以扬州市邗江区为例[D]. 王韵. 扬州大学, 2016(02)
  • [7]十七年“戏改”过程中的民间与国家 ——以福建地方戏为考察中心[D]. 白勇华.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4)
  • [8]机关事务管理职能建设研究 ——以江苏省省辖市为例[D]. 方晓玫. 扬州大学, 2015(08)
  • [9]法治背景下乐亭县机关事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 汪兴蔚. 燕山大学, 2015(01)
  • [10]政府机关后勤管理改革问题的研究 ——以德州市为例[D]. 高晶. 山东财经大学, 2015(12)

标签:;  ;  ;  ;  ;  

推进改革 加强管理 抓好工作——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焦焕成谈2000年工作思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