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土的性质及其在国外的应用(上)

水泥土的性质及其在国外的应用(上)

一、水泥土的性能及其在国外的应用(上)(论文文献综述)

李凡[1](2021)在《玄武岩纤维和水泥对湿陷性黄土力学性能改善的试验研究》文中指出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土,土质均匀、结构疏松、孔隙发育,在受水后结构会迅速破坏,产生较大下沉,强度迅速降低,会对建筑物带来很大的危害。在湿陷性黄土处理中,常使用水泥搅拌桩来加固由含水量较高的弱湿陷性黄土组成的软弱地基,此类方法在施工过程中无振动、不挤土、低噪音,在不良地基处理中广为应用。深层搅拌桩的固化材料主要为水泥,其加固机理是将水泥掺入黄土后,与黄土中的水分发生水解和水化反应,进而生成不溶于水的稳定的结晶化合物,使黄土具有一定的强度,从而达到地基承载力的要求。针对此方法,为确定内蒙地区湿陷性黄土最合适的水泥配比和附加掺料,提升实验区地基承载能力,以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周边地区的湿陷性黄土为研究对象,在湿陷性黄土中加入水泥进行抗压力学对比试验,通过强度分析和材料变形特性确定单掺水泥最优配比。在掺入水泥的基础上加入玄武岩纤维,由无侧限抗压试验确定水泥土中加入玄武岩纤维后力学性质是否会进一步得到,以及通过试验确定纤维最优配比,通过应力-应变曲线分析受力变形趋势,再由核磁共振试验和扫描电镜试验研究内部微观结构。综合以上实验探讨玄武岩纤维掺量和水泥掺量对水泥土抗压强度的提升效果和破坏形态内部的微观影响机制,实验结果表明:1.首先通过基本土工试验确定原状土的物理性质,通过室内浸水载荷试验明确湿陷性黄土湿陷性等级,素土中掺入不同质量配比的水泥,通过无侧限抗压试验和变形特点测定单掺水泥的最优配比为干料质量的15%和20%。2.在最优配比的水泥中掺入一定量的玄武岩纤维,无侧限抗压试验测得力学性能得到提高,由力学对比试验可知水泥掺量为20%,玄武岩纤维掺量为0.5%~0.8%时力学性能最好,进一步通过核磁共振试验和扫描电镜试验从微观角度验证玄武岩纤维和水泥最优的掺量。3.通过无侧限抗压试验应力-应变曲线和本构方程的分析,确定单掺水泥和双掺水泥、玄武岩纤维受压变形的特点。

童煜霄[2](2021)在《膨润土改良水泥土特性试验研究》文中指出因水泥胶凝材料的加入,水泥土具备良好物理力学性能,在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近些年,不少学者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改良水泥土,以满足工程上对水泥土性能的新要求。膨润土具有吸水、吸附及离子交换等特性,被视为备选改良材料,开展膨润土改良水泥土特性试验研究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论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水泥掺量、膨润土掺量以及养护龄期对膨润土改良水泥土渗透性能和抗压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电镜扫描试验深入探讨膨润土改良的化学机理。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多因素下膨润土改良水泥土性能指标的回归模型。研究发现:(1)通过化学原理,分析了膨润土改良水泥土离子交换的化学过程;分析了试样SEM图像,探讨了水泥土加入膨润土后形成的团聚体及其对土体孔隙的填充作用,提高了土体的致密性,从而分析膨润土降低水泥土渗透性和提高强度的机理。(2)单因素试验中,水泥掺量12%、养护龄期28d不变时,随着膨润土掺量增加,改良水泥土渗透系数逐渐减小,抗压强度增大,凝聚力逐渐增大,内摩擦角几乎不变。(3)水灰比相同时,膨润土改良水泥土渗透系数与水泥掺量、膨润土掺量和养护龄期呈负相关;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水泥掺量、膨润土掺量和养护龄期呈正相关;随着水泥掺量增加和养护龄期增长,凝聚力和内摩擦角逐步增大,随膨润土掺量增加,凝聚力变化幅度不大,内摩擦角逐渐增大。(4)水泥掺量对渗透系数影响最大,膨润土掺量次之,养护龄期最小;水泥掺量对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最大,养护龄期次之,膨润土掺量最小;对于凝聚力,水泥掺量影响最大,养护龄期次之,膨润土掺量最小;对于内摩擦角,水泥掺量影响最大,膨润土掺量次之,养护龄期最小。(5)低掺量水泥(8%和12%)时,膨润土掺量变化对改良水泥土物理力学性能影响较明显,当水泥掺量为16%和20%时,膨润土掺量影响较小。水泥掺量8%适配膨润土掺量为15%,水泥掺量为12%适配膨润土掺量为10%,两种配比既满足工程要求又符合经济性。

刘刚,夏庆云,吴文华,金爱妹[3](2020)在《水泥土在水闸基坑管涌破坏中的应用》文中提出针对某水闸基坑地基发生严重管涌破坏,采用水泥土置换的方式进行地基处理。处理结果表明,采用20%水泥+黄土+速凝剂拌制的水泥土减小了地基渗透系数,抑制基坑管涌的发生,并有效地提升地基承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水泥土的强度呈不断增长趋势。水泥土龄期达到7 d后,抗压强度高达600 kPa,管涌数量和渗流量明显减少,取得良好的地基处理效果。

赵百超,陈四利,董凯赫[4](2019)在《基于膨润土、粉煤灰的水泥复合土抗剪强度研究》文中指出为了研究基于水泥、膨润土和粉煤灰的水泥复合土抗剪强度特性,设计了水泥复合土配合比,并利用正交试验进行了水泥复合土的抗剪强度试验,得到了抗剪强度指标参数-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探讨了水泥掺量、膨润土掺量和粉煤灰掺量对水泥复合土强度指标(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影响,建立了水泥复合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随水泥、膨润土和粉煤灰等掺量变化的回归方程,以及水泥复合土抗剪强度的归回方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泥、膨润土以及粉煤灰的逐步增加,其黏聚力均逐渐增大,而内摩擦角均逐渐降低。水泥掺量对黏聚力影响程度最大,对内摩擦角影响相对偏小。而粉煤灰掺量和膨润土掺量的影响基本相同,对内摩擦角相对较大,对黏聚力影响较小。

侯芮[5](2019)在《环境侵蚀对水泥土疲劳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泥土由于价格低廉,性能良好,在道路工程、水利工程、建筑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水泥土的广泛应用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日益严重,环境因素包括化学溶液、海水、生活污水等腐蚀作用;在季节性冻土地区水泥土受到冻融损伤,应用在路基工程的水泥土受到车辆等动荷载的疲劳作用,多环境因素作用会导致水泥土结构劣化,塌陷或失稳,进而影响整个水泥土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因此,如何进行侵蚀环境下水泥土的疲劳特性及损伤机理的评价,是水泥土工程在复杂环境中应用的关键,同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通过查阅近些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展,在已有关于水泥土环境侵蚀研究基础上,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分析了冻融循环、硫酸钠溶液腐蚀对水泥土的力学特性及疲劳特性的影响规律。主要工作有:(1)制备不同水泥掺量(8%、12%、16%、20%)的水泥土标准立方体试件共300个,分别进行无侧限抗压试验,劈裂抗拉试验,疲劳试验,扫描电镜试验;(2)进行了水泥土在冻融条件下的抗压试验、劈裂抗拉试验,得到了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关于冻融次数、水泥掺量、冷冻温度变化规律;建立无侧限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的回归方程;(3)进行了冻融条件下水泥土的疲劳试验,得到了水泥土疲劳寿命随水泥掺量、冻融次数、加载频率的变化规律;通过正交试验方法,进行了冻融循环和疲劳荷载作用下水泥土抗压试验、劈裂抗拉试验,得到了水泥土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随疲劳次数、冻融次数、幅值荷载的变化规律;(4)通过正交试验方法,进行了硫酸钠溶液腐蚀和冻融循环作用下水泥土疲劳试验,得到了硫酸钠浓度、冻融次数、加载频率对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建立疲劳寿命关于三因素的回归方程;(5)应用扫描电镜进行了水泥土试件微观结构测试,分析了不同水泥掺量、冻融次数、硫酸钠腐蚀溶液浓度水泥土微观结构特征,探讨了冻融循环及硫酸钠腐蚀的影响机理。

杨晓东[6](2018)在《内插预应力钢管桁架水泥土组合梁的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传统的多层建筑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城市建设开始向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和地下空间发展,对基坑支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基坑工程及其相关技术迅速发展起来。本文引入一种内插预应力钢管混凝土桁架的水泥土围护桩,这是一种新型的组合结构形式,与一些传统的基坑支护方式相比,具有施工速度快、抗渗性能好等优点,能够提高施工功效,降低维护成本并且更加绿色环保。本文主要针对预应力钢管桁架水泥土组合梁的刚度、变形等受力性能进行研究,采用室内模型试验与有限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采用模型实测结果对有限元模型进行校验,通过数值模拟对预应力钢管桁架水泥土组合梁结构的性能进行详细的分析。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有:1.进行了两组普通钢管桁架与预应力钢管桁架的静力加载对比试验,研究了两种钢管桁架的刚度、变形和承载力等受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对钢管桁架施加预应力后,不仅可以提升钢管桁架的抗弯刚度,并可有效调节杆件的应力分布,杆件的受力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2.开展了水泥土各项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通过无侧限压缩试验、三轴压缩试验等得出了不同掺入比的水泥土的变形模量、内摩擦角以及粘聚力等参数,分析总结了龄期和水泥掺入比对水泥土强度变化的影响,为水泥土组合梁的有限元模拟提供了相关参数。3.进行了预应力钢管桁架水泥土组合梁进行静力加载试验,研究水泥土组合梁的整体刚度、变形和裂缝的分布情况,并与预应力钢管桁架进行了对比,探讨水泥土与预应力钢管桁架的相关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水泥土能够有效提升桁架构件的受力性能和整体刚度,而预应力钢管桁架能很好的延缓水泥土裂缝的发展。4.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预应力钢管桁架和预应力钢管桁架水泥土组合梁进行了模拟和分析计算,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对有限元计算模型进行了校验,对影响预应力钢管桁架水泥土组合梁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参数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预应力钢管桁架结构的整体刚度主要受钢管强度、预应力的双重影响;其中,上下弦杆影响较小,预应力取值和腹杆特性的影响较为明显。预应力钢管桁架水泥土组合梁的整体刚度除了受上述因素影响还要受到水泥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且水泥土力学性能对组合梁整体刚度的影响比较显着。

田晓敏[7](2016)在《复合低掺量水泥红粘土力学及耐久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泥复合土以其价格低廉、低碳环保而在公路工程路面基层、水利工程边坡加固、防渗里衬、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等工程项目中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在一般的水泥土中加入电厂废弃的粉煤灰以及聚丙烯纤维短切丝来改良水泥土的性能,通过试验研究进行分析,为以后的实际工程提供理论参考。首先,通过正交试验,运用正交原理对四因素三水平的各种组合进行最优配合比的遴选。通过极差法与方差法两种数学统计分析得出:水泥掺量与粉煤灰掺量对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影响显着,聚丙烯纤维含量和含水率则对其的影响较小。并且,得到了本次研究范围内的最优配合比:水泥10%,粉煤灰16%,聚丙烯纤维0.12%,含水率18%。其次,对最优配合比的水泥土试块进行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的侵蚀试验,通过分析,得到:试块的质量和强度都随着侵蚀次数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发展;并且在一定的NaCl溶液浓度范围内,随着侵蚀次数的增加试块的强度变化不大,但是当浓度超出特定的界限,试块的强度随着侵蚀次数的增加呈大幅度下降趋势。这说明大浓度Cl-对水泥土试块的侵蚀作用显着增强,水泥土试块受损较严重。再次,对最优组及其三个对照组进行冻融循环试验,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得出:各组试块在冻融过程中都表现出质量先增后减的趋势,各组强度都呈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但最优组在经过20次冻融循环后其质量与强度损失都比其它三组对比组要小。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的研究,结合电镜扫描试验,从微观方面对试块进行研究,并且进行了机理方面的分析。

丁修[8](2016)在《基于PAM—有机硅改性水泥土的抗渗特性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社会生产的发展,水泥土在市政道路、水利及护坡等防渗工程中得到广泛使用,且工程量巨大。在这些工程中使用水泥土一方面是因为水泥土属于半刚性材料,其本身具有刚性防渗材料(如防渗混凝土)强度较高的优点,同时又具有柔性防渗材料(如高分子防渗材料)可以发生较大变形的优点,另一方面水泥土施工成本低,施工方便。使用水泥土能极大地节约资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极其可观,所以研究水泥土的抗渗性能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我们在这些防渗工程中使用成本较低的水泥土来代替原来昂贵的刚性或者柔性防水材料,首要考察的指标就是水泥土的抗渗性能怎么样,能否达到工程的要求,如果达不到要求,能有什么办法使水泥土的抗渗性能满足要求,所以改善水泥土的抗渗性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当前对水泥土抗渗方面的研究一般采用模仿水泥砂浆或混凝土的抗渗原理,添加一些单纯的化学外加剂如硫铝酸钙或添加一些物质填充水泥土颗粒间微小孔隙的办法来改善水泥土的抗渗性能。我们可以通过往水泥土中添加高分子聚合物和偶联剂从物理和化学两方面来同时改善水泥土的抗渗性能。比较常用的高分子聚合物聚丙烯酰胺具有良好的絮凝性和保水性,能填充水泥土颗粒间的微小孔隙,并调节水泥土内部的水分含量,保证水泥土内部结构不会因外界湿度条件的变化而轻易发生破坏;常用的偶联剂有机硅能与水泥基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网状交联结构,并在水泥土内部形成一层几个纳米厚的憎水膜,能有效的阻止外部水进入材料内部,从而提高水泥土的抗渗性能。本文的试验通过向水泥土中掺入一定量的聚丙烯酰胺和有机硅来改善其抗渗性能,采用水泥掺量为13%,水灰比为1.5,通过试验来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其抗渗性能,通过得出的试验数据,利用Excel、Matlab等软件分析比较得出外加剂为聚丙烯酰胺、有机硅还是复合较优,并且较优的外加剂掺量为多少,并对最优外加剂种类及最优掺量的水泥土进行电镜扫描(SEM)试验,分析其内部结构变化。最后利用灰色系统模型对较优外加剂和最优掺量组合的28d龄期下水泥土渗透系数作为考察指标得出预测数据,通过与实测值相比较,得出模型是否满足工程精度要求。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通过试验测得了添加不同掺量的聚丙烯酰胺(0%、1%、3%和5%)、不同掺量的有机硅(0%、1%、3%和5%)以及同时掺两种外加剂的水泥土在不同龄期(3d、7d、14d、28d)下的渗透系数,并对水泥土渗透系数进行了不同龄期下的极差分析、方差分析,认为水泥土中掺入适量的有机硅和聚丙烯酰胺能有效的改善水泥土的抗渗性能,并且添加两种外加剂的水泥土其抗渗性能好于只添加其中一种外加剂的水泥土,当龄期为3d、7d、14d时聚丙烯酰胺对水泥土抗渗性能的影响大于有机硅对水泥土抗渗性能的影响,当龄期为28d时,有机硅对水泥土抗渗性能的影响大于聚丙烯酰胺对水泥土抗渗性能的影响;(2)结合Matlab、Excel等软件分析实验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掺聚丙烯酰胺、掺有机硅、同时掺聚丙烯酰胺和有机硅三种情况下的回归分析,并采取固定聚丙烯酰胺掺量,分析不同有机硅掺量对水泥土抗渗性能的影响,得出:当聚丙烯酰胺掺量为0%时,对应的最优有机硅掺量为1%,当聚丙烯酰胺掺量为1%时,对应的最优有机硅掺量为5%,当聚丙烯酰胺掺量为3%时,对应的最优有机硅掺量为3%,当聚丙烯酰胺掺量为5%时,对应的最优有机硅掺量为5%;(3)对比选出的4组最优掺量,并考虑到经济性,认为最好的水泥土外加剂掺量为:聚丙烯酰胺掺量为1%时,有机硅掺量为5%时和聚丙烯酰胺掺量为3%时候,有机硅掺量为3%时两种组合,对上述两种最优的组合进行3d、7d、14d、28时的电镜扫描试验,分析其内部结构变化。(4)用灰色系统理论GM(1,3)模型对上述最优的两组试件28d的试验原始数据进行了模拟,得出的模拟值和实测值的误差范围在工程应用的范围之内,并利用模型对剩余的一部分数据进行预测并与实测值相比较,其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为抗渗性能的预测提供了一种可以利用的方法。综上所述,在水泥土中掺入聚丙烯酰胺和有机硅能有效的改善其抗渗性能,且龄期和两种外加剂的掺量都能影响水泥土的抗渗性能,通过试验,在考虑经济性和合理性的情况下确定出了两组最优掺量,并利用灰色系统理论GM(1,3)模型对这两组最优掺量的28d试验原始数据进行模拟,其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可以作为实际工程中的预测模型。

周海龙[9](2015)在《脱硫石膏—粉煤灰复合水泥土耐久性能与固化机理研究》文中提出水泥土耐久性和固化机理研究是在北方寒区推广和应用水泥土的关键。鉴于普通水泥土强度低,耐久性差的特点,同时为解决我区燃煤电厂产生的大量工业废料粉煤灰和脱硫石膏,特提出利用它们配制出一种新型的复合水泥土材料。然后开展室内试验,研究这种复合材料的力学特性、耐久性、损伤特性及固化机理,为将该复合材料在内蒙古地区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试验数据。1、建立了复合水泥土的强度预测模型,提出了各组分材料的最优配合比。(1)通过开展不同水泥掺入比、不同龄期及不同试件规格及成型方法下普通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基本掌握利用内蒙古黄河灌区土默川分灌区典型粉质土配制得水泥土的一些强度特性。(2)在普通水泥土基础上单掺粉煤灰和脱硫石膏,研究其掺量对强度的影响规律。(3)通过正交试验和补充试验,研究复掺粉煤灰和脱硫石膏对其强度的影响规律,得出最优配合比并进行验证,建立强度预测模型。2、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复合水泥土非线性弹性本构模型,分析了其变形与破坏特征。(1)根据单轴受压下复合水泥土全应力-应变曲线的特点,首次提出用生长函数logistic拟合曲线的上升段,采用复合双曲线函数拟合曲线的下降段,建立分段非线性本构模型,较传统CSDC-2002模型拟合效果更好。(2)根据三轴受压下复合水泥土偏应力-轴向应变曲线的特点,建立“三段法”非线性弹性模型,给出了完整的推导过程和参数计算过程。(3)研究了变形模量、破坏应变与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关系,并分析了单轴受压与三轴受压情况下复合水泥土的破坏形态。3、评价了复合水泥土材料的耐久性,开展了与普通水泥土耐久性的对比分析。(1)干湿和冻融循环试验均表明复合水泥土的耐干湿循环能力和抗冻性能均优于普通水泥土。(2)三温冻融循环试验表明复合水泥土的整体位移小于普通水泥土;当基层土料含水量接近最优含水量时,叠合复合水泥土试样的整体变形量最小,抗冻性能最佳。4、创新了复合水泥土材料的微结构分析方法,研究了其固化机理和损伤特性。(1)提出了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水泥土材料样品的制样方法,将其用于微结构的观察;同时也利用场发射环境扫描电镜观察了非导电复合水泥土试样的微结构。(2)在微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复合水泥土的固化机理;在单轴压缩损伤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复合水泥土的损伤演化规律,推导建立了复合水泥土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弹塑性损伤模型。

张志敏[10](2015)在《纳米CaO水泥土的工程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泥土由于其所具有的施工方便、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价格低廉和加固效果显着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软土加固工程中。水泥土是一种人工改良软土的材料,将需要处理的软土经过与水泥搅拌而形成的水泥土具有整体性、低压缩性、水稳定性。但后期经过验证发现水泥土由于强度不高、变形较大在很多应用上也会受到限制。论文根据纳米材料所具有的优异性能,将纳米CaO掺入到水泥土中,通过正交设计试验和全面试验,分析纳米CaO水泥土在不同水泥掺入比与不同纳米CaO掺入比的条件下,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变化规律;将纳米CaO水泥土进行不同养护龄期后通过声波测速试验观察其波速的变化情况而比较水泥土的强度改变;分析了纳米CaO水泥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特征和强度增长规律,并采用了纯水泥土与纳米CaO水泥土的电镜照片,分析了的微观结构特征和结构的变化。研究认为:(1)在正交设计试验中发现水泥掺量为20%,纳米CaO掺入比为10‰,水灰比0.35时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最高,这个组合为正交设计中的最佳配比。(2)通过全面试验中在四个水泥掺入比中当纳米CaO含量为10‰时在同一养护龄期时无侧限抗压强度最高,也验证了正交试验设计结果的可靠性。(3)通过扫描电镜能够看到水泥土与纳米CaO水泥土相对原状土大孔隙减小,结构更加密实;纳米CaO作为水泥土外掺剂在水泥土中将土团粒能够相对更加紧密胶结的同时,也细化了孔隙。(4)掺加纳米CaO的水泥土的应力-应变关系上升段时似弹性变形阶段的曲线斜率要与同养护龄期同水泥掺入比的斜率大。(5)经过拟合得到水泥土变形模量与抗压强度关系式为:E50=64qu,纳米CaO水泥土变形模量与抗压强度关系式为:E50=73qu。

二、水泥土的性能及其在国外的应用(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泥土的性能及其在国外的应用(上)(论文提纲范文)

(1)玄武岩纤维和水泥对湿陷性黄土力学性能改善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泥土研究现状
        1.2.2 水泥搅拌桩研究现状
        1.2.3 玄武岩纤维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方法和内容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土样物理性质
        2.1.2 试验土样湿陷性等级
        2.1.3 水泥
        2.1.4 玄武岩纤维
    2.2 试块制备及养护
        2.2.1 试块制备
        2.2.2 试块养护
    2.3 试验内容
        2.3.1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2.3.2 核磁共振试验
        2.3.3 扫描电镜试验
3 湿陷性黄土水泥土力学特性研究
    3.1 湿陷性黄土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分析
        3.1.1 水泥掺量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3.1.2 龄期对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3.2 水泥土应力-应变关系
    3.3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水泥土破坏形态
    3.4 水泥土本构模型的建立
    3.5 水泥土固化机理
        3.5.1 水泥土水解、水化反应
        3.5.2 水泥与土体颗粒之间的反应
    3.6 水泥土微观结构分析
    3.7 水泥土试验总结
4 玄武岩纤维湿陷性黄土水泥土力学特性研究
    4.1 玄武岩纤维水泥土试块制备
    4.2 玄武岩纤维水泥土力学强度试验
        4.2.1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数据分析
        4.2.2 单掺水泥和纤维水泥土抗压强度对比研究
    4.3 玄武岩纤维水泥土正交试验分析
        4.3.1 正交试验结果
        4.3.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4.3.3 确定最优方案
    4.4 玄武岩纤维水泥土应力-应变关系
        4.4.1 各配比下纤维水泥土应力-应变关系
        4.4.2 各龄期下纤维水泥土应力-应变关系
        4.4.3 纤维水泥土和水泥土应力-应变关系对比
    4.5 玄武岩纤维水泥土破坏形态分析
    4.6 玄武岩纤维水泥土本构方程的建立
    4.7 玄武岩纤维水泥土作用机理和微观结构
        4.7.1 玄武岩纤维水泥土加固作用机理
        4.7.2 玄武岩纤维水泥土微观结构分析
    4.8 玄武岩纤维水泥土核磁共振分析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膨润土改良水泥土特性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水泥土的应用
        1.1.2 膨润土的应用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目标
    1.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设计
    2.1 试验思路
    2.2 试验方案
    2.3 试验方法及仪器
        2.3.1 渗透试验
        2.3.2 无侧限抗压试验
        2.3.3 剪切试验
        2.3.4 微观试验
    2.4 试验材料
    2.5 试样准备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膨润土改良水泥土的渗透性
    3.1 单因素试验设计结果及分析
    3.2 正交试验设计结果及分析
    3.3 回归模型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膨润土改良水泥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4.1 单因素试验设计结果及分析
    4.2 正交试验设计结果及分析
    4.3 回归模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膨润土改良水泥土的抗剪强度指标
    5.1 单因素试验设计结果及分析
    5.2 正交试验设计结果及分析
    5.3 回归模型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清单

(3)水泥土在水闸基坑管涌破坏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的提出
2 水泥土的特性
    2.1 水泥土的材料
        (1)水泥。
        (2)外加剂。
        (3)水。
    2.2 水泥土的强度特性
    2.3 水泥土的渗透特性
3 工程实例
    3.1 工程概况
    3.2 处理措施
    3.3 施工过程
    3.4 处理效果
4 结 语

(4)基于膨润土、粉煤灰的水泥复合土抗剪强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实验
    2.1 水泥复合土正交试验配设计
        2.1.1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
        2.1.2 正交试验设计表
    2.2 试样制备
    2.3 水泥复合土试件试验
3 结果与讨论
    3.1 抗剪强度试验结果
    3.2 抗剪强度指标黏聚力c和内摩擦角φ的极差分析
    3.3 抗剪强度指标的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φ的方差分析
4 抗剪强度的回归模型分析
    4.1 抗剪强度指标与水泥掺量的回归模型分析
    4.2 抗剪强度指标与膨润土掺量的回归模型分析
    4.3 水抗剪强度指标与粉煤灰掺量的回归模型分析
    4.4 水泥复合土抗剪强度与三因数的回归模型分析
5 结论

(5)环境侵蚀对水泥土疲劳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水泥土简介
    1.3 水泥土的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1.4 水泥土冻融试验研究现状
    1.5 化学溶液对水泥土腐蚀研究现状
        1.5.1 化学腐蚀对水泥土的侵蚀机理
        1.5.2 化学溶液对水泥土腐蚀研究现状
    1.6 水泥土疲劳损伤研究现状
        1.6.1 混凝土疲劳研究现状
        1.6.2 水泥土疲劳研究现状
        1.6.3 水泥土损伤研究现状
    1.7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7.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7.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第2章 试验概况
    2.1 引言
    2.2 水泥土原材料组成
    2.3 试验仪器设备
        2.3.1 水泥土抗压试验
        2.3.2 水泥土冻融试验
        2.3.3 水泥土劈裂抗拉试验
        2.3.4 水泥土疲劳试验
        2.3.5 扫描电镜试验
    2.4 试验方案
        2.4.1 冻融循环对水泥土力学特性影响
        2.4.2 冻融循环与疲劳荷载作用下水泥土力学特性试验
        2.4.3 环境侵蚀对水泥土疲劳特性影响
    2.5 试件的制备和养护
        2.5.1 水泥土配合比的设计
        2.5.2 试件搅拌
        2.5.3 试件成型
        2.5.4 试件的养护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冻融条件下水泥土力学特性及微观损伤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冻融条件下水泥土抗压强度
        3.2.1 冻融后水泥土表面破损情况
        3.2.2 冻融后水泥土质量损失
    3.3 冻融循环条件下水泥土抗压试验研究
        3.3.1 水泥掺量对冻融后水泥土抗压强度影响
        3.3.2 冻融次数对冻融后水泥土抗压强度影响
        3.3.3 温度对冻融后水泥土抗压强度影响
        3.3.4 抗压强度回归模型的建立及其分析
    3.4 冻融条件下水泥土劈裂抗拉试验研究
        3.4.1 水泥掺量及冻融次数对水泥土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
        3.4.2 水泥土拉、压强度关系分析
    3.5 水泥土冻融损伤机理分析
        3.5.1 水泥掺量对水泥土影响的微观机理分析
        3.5.2 冻融次数对水泥土影响的微观机理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冻融条件下水泥土疲劳特性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冻融条件下水泥土疲劳性能的影响
        4.2.1 疲劳加载方式
        4.2.2 水泥土疲劳破坏形态
        4.2.3 冻融次数对水泥土疲劳性能的影响
        4.2.4 水泥掺量对水泥土疲劳性能的影响
        4.2.5 加载频率对水泥土疲劳寿命的影响
        4.2.6 疲劳寿命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建立
    4.3 冻融循环与疲劳荷载作用下水泥土无侧限抗压强度
        4.3.1 疲劳加载模式
        4.3.2 冻融循环与循环荷载对水泥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4.3.3 抗压强度与三因素回归模型的建立
    4.4 冻融循环与疲劳荷载作用下水泥土劈裂抗拉强度
        4.4.1 冻融环境与循环荷载对水泥土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
        4.4.2 劈裂抗拉强度与三因素回归模型的建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冻融循环与化学腐蚀对水泥土疲劳特性的影响
    5.1 试验过程
    5.2 冻融循环与硫酸钠腐蚀作用下水泥土表面破损情况
    5.3 冻融循环与硫酸钠腐蚀对水泥土疲劳寿命的影响
        5.3.1 疲劳试验结果分析
        5.3.2 疲劳寿命随三因素的回归方程
    5.4 硫酸钠腐蚀对水泥土疲劳寿命影响的微观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6)内插预应力钢管桁架水泥土组合梁的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内插预应力钢桁架水泥土围护桩简介
    1.3 内插预应力钢桁架水泥土围护桩的特点
    1.4 内插钢桁架水泥土围护桩墙的研究现状
        1.4.1 水泥土特性的研究
        1.4.2 预应力钢管桁架的研究
        1.4.3 内插型钢或钢管桁架水泥土围护桩墙的研究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6 本文研究框架图
2 预应力钢管桁架受弯性能试验
    2.1 引言
    2.2 预应力钢管桁架抗弯试验设计
        2.2.1 试验目的
        2.2.2 预应力钢管桁架试件设计
        2.2.3 试验装置
        2.2.4 试件安装与加载方案
        2.2.5 测点布置及测量内容
    2.3 试验结果分析
        2.3.1 钢管材料性能的试验结果
        2.3.2 钢管桁架结构的试验结果
        2.3.3 预应力钢管桁架结构的试验结果
        2.3.4 普通钢管桁架与预应力钢管桁架的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预应力钢管桁架-水泥土组合梁的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水泥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3.2.1 试验项目
        3.2.2 材料制备与试验过程
        3.2.3 试验成果及分析
    3.3 预应力钢管桁架-水泥土组合梁的试验研究
        3.3.1 试验目的
        3.3.2 试验设计
        3.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预应力钢管桁架及其与水泥土组合梁的有限元分析
    4.1 引言
    4.2 ABAQUS有限元软件简介及原理
        4.2.1 ABAQUS有限元软件简介
        4.2.2 ABAQUS软件本构模型简介
    4.3 预应力钢管桁架受力变形特性的数值模拟
        4.3.1 钢管桁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3.2 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
        4.3.3 预应力钢管桁架受力变形特性的参数分析
    4.4 预应力钢管桁架水泥土组合梁受力特性的数值模拟
        4.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4.2 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4.4.3 水泥土对预应力钢管桁架的加强作用分析
        4.4.4 预应力钢管桁架水泥土组合梁受力性能的参数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论文主要的结论
    5.2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复合低掺量水泥红粘土力学及耐久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水泥土研究现状
        1.2.1 国外对水泥土的研究
        1.2.2 我国对水泥土的研究
        1.2.3 粉煤灰在水泥土中的研究现状
        1.2.4 聚丙烯纤维在水泥土中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2 试验材料及试验内容
    2.1 试验材料
        2.1.1 土样
        2.1.2 水泥
        2.1.3 粉煤灰
        2.1.4 聚丙烯纤维
    2.2 试验仪器
    2.3 试验前准备、试块制备及养护
        2.3.1 试验前准备
        2.3.2 试块制备
        2.3.3 试块养护
    2.4 试验内容
        2.4.1 正交试验
        2.4.2 NaCl溶液侵蚀水泥土试验
        2.4.3 水泥土试块的冻融循环试验
    2.5 本章小结
3 复合低掺量水泥红粘土最优配合比试验研究
    3.1 复合低掺量水泥红粘土简介
    3.2 正交试验简介
    3.3 正交试验设计
    3.4 试验方法及结果
    3.5 试验结果分析
        3.5.1 极差分析
        3.5.2 方差分析
    3.6 各因素对水泥土强度的影响
        3.6.1 水泥土内部因素对水泥土强度的影响
        3.6.2 龄期对水泥土试块强度的影响
    3.7 三维曲面拟合
        3.7.1 强度-水泥掺量-龄期之间的关系
        3.7.2 强度-粉煤灰掺量-龄期之间的关系
        3.7.3 强度-聚丙烯纤维掺量-龄期之间的关系
    3.8 微观形貌分析
        3.8.1 不同组间的微观分析
        3.8.2 不同龄期的微观分析
    3.9 应力应变分析
    3.10 本章小结
4 NaCl对复合低掺量水泥红粘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4.1 NaCl侵蚀试验背景
    4.2 NaCl侵蚀试验方案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3.1 试件表观变化情况分析
        4.3.2 三种浓度的NaCl溶液对试块质量的影响
        4.3.3 NaCl溶液对试块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4.3.4 NaCl溶液侵蚀对水泥土应力-应变的影响
    4.4 强度-侵蚀次数-NaCl溶液浓度之间的关系
    4.5 微观方面分析
        4.5.1 反应机理分析
        4.5.2 NaCl溶液侵蚀试块的微观结构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水泥土的冻融循环试验
    5.1 试验设计
    5.2 试验方案
    5.3 试验结果分析
        5.3.1 试块表观变化情况
        5.3.2 冻融循环对试块质量损失的影响
        5.3.3 冻融循环对试块强度的影响
    5.4 冻融循环对应力-应变的影响分析
    5.5 应力应变曲线本构方程
    5.6 冻融循环试验微观机理分析
    5.7 冻融循环损伤模型
    5.8 微观结构研究假设
    5.9 本章小结
6 结论
7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基于PAM—有机硅改性水泥土的抗渗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水泥土应用情况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水泥土的渗透及改性
    2.1 渗透理论
        2.1.1 土的渗透性
        2.1.2 达西定律
        2.1.3 渗透系数的测定
        2.1.4 土渗透性的影响因素
    2.2 水泥土中水泥和外加剂作用过程
        2.2.1 水泥水化过程
        2.2.2 有机硅和水泥土作用过程
        2.2.3 聚丙烯酰胺和水泥土作用过程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泥土渗透试验
    3.1 抗渗性水泥土原材料的组成
        3.1.1 水泥
        3.1.2 粘土
        3.1.3 聚丙烯酰胺和有机硅
    3.2 试验目的与方案
        3.2.1 试验目的
        3.2.2 试验方案
    3.3 试验仪器设备
    3.4 试验步骤
        3.4.1 确定粘土的天然含水率
        3.4.2 粘土的风干与研磨
        3.4.3 确定粘土的风干含水率
        3.4.4 确定配合比
        3.4.5 试件的制作、养护及封样
        3.4.6 水泥土渗透试验
        3.4.7 渗透试验注意事项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泥土渗透试验结果与SEM分析
    4.1 渗透试验结果极差和方差分析及回归模型
        4.1.1 3d渗透试验结果分析
        4.1.2 7d渗透试验结果分析
        4.1.3 14d渗透试验结果分析
        4.1.4 28d渗透试验结果分析
    4.2 渗透系数与聚丙烯酰胺和有机硅掺量的回归模型
        4.2.1 渗透系数与有机硅掺量的回归模型
        4.2.2 渗透系数与聚丙烯酰胺掺量的回归模型
        4.2.3 外加剂组合及掺量的优选
    4.3 SEM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灰色系统理论模型及对水泥土抗渗性的预测
    5.1 灰色系统理论
        5.1.1 基本概念
        5.1.2 基本原理
        5.1.3 主要内容
        5.1.4 水泥土抗渗性能的灰色系统特征
    5.2 GM模型的建立
        5.2.1 建立GM(1,1)模型
        5.2.2 检验GM(1,1)模型
        5.2.3 GM(1,1)模型的适用范围
        5.2.4 建立GM(1,N)模型的步骤
    5.3 GM(1,3)模型在水泥土抗渗性中的应用
        5.3.1 建立GM(1,3)模型
        5.3.2 GM(1,3)模型对水泥土渗透系数的预测及误差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9)脱硫石膏—粉煤灰复合水泥土耐久性能与固化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水泥土研究现状
        1.2.2 国外水泥土应用研究进展
        1.2.3 脱硫石膏-粉煤灰-水泥基胶结材料应用研究现状
    1.3 损伤力学在岩土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1.4 研究问题的提出
    1.5 本文的研究工作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目标
        1.5.3 技术路线
        1.5.4 主要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2 试验材料、方法及内容
    2.1 试验材料及性质
        2.1.1 土样
        2.1.2 水泥
        2.1.3 粉煤灰
        2.1.4 脱硫石膏
    2.2 试样的制备及养护
        2.2.1 试样的制备
        2.2.2 试样的养护
    2.3 试验方案设计
        2.3.1 素土试验
        2.3.2 普通水泥土试验
        2.3.3 粉煤灰水泥土试验
        2.3.4 脱硫石膏水泥土试验
        2.3.5 正交试验
        2.3.6 复合水泥土试验
    2.4 试验内容
        2.4.1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2.4.2 常规三轴剪切试验
        2.4.3 干湿循环试验
        2.4.4 冻融循环试验
        2.4.5 三温冻融循环试验
        2.4.6 反复加卸载试验
        2.4.7 微观结构试验
    2.5 本章小结
3 复合水泥土的最优配合比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普通水泥土试验研究
        3.2.1 普通水泥土的试验结果分析
        3.2.2 普通水泥土强度预测模型的建立
        3.2.3 普通水泥土强度预测模型的分析验证
    3.3 粉煤灰水泥土试验研究
        3.3.1 粉煤灰水泥土的试验结果分析
        3.3.2 粉煤灰水泥土强度预测模型的建立
        3.3.3 粉煤灰水泥土强度预测模型的分析验证
    3.4 脱硫石膏水泥土试验研究
        3.4.1 脱硫石膏水泥土的试验结果分析
        3.4.2 脱硫石膏水泥土强度预测模型的建立
        3.4.3 脱硫石膏水泥土强度预测模型的分析验证
    3.5 正交试验
        3.5.1 正交表
        3.5.2 试验结果分析
        3.5.3 脱硫石膏-粉煤灰复合水泥土强度预测模型的建立
        3.5.4 脱硫石膏-粉煤灰复合水泥土强度预测模型的分析验证
    3.6 最优配合比验证
        3.6.1 试验结果分析
        3.6.2 水泥土强度的比较与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复合水泥土的三轴抗剪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4.1 引言
        4.1.1 三轴试验的基本原理
        4.1.2 三轴试验方法
    4.2 试验结果分析
        4.2.1 普通水泥土三轴偏应力-应变曲线
        4.2.2 复合水泥土三轴偏应力-应变曲线
    4.3 破坏包络线
        4.3.1 摩尔-库伦强度理论及土的极限平衡条件
        4.3.2 普通水泥土的莫尔破坏包络线
        4.3.3 复合水泥土的莫尔破坏包络线
    4.4 本章小结
5 复合水泥土非线性本构模型
    5.1 引言
    5.2 单轴受压本构模型
        5.2.1 本构模型的建立
        5.2.2 本构模型的分析验证
    5.3 三轴受压本构模型
        5.3.1 本构模型的建立
        5.3.2 本构模型的分析验证
    5.4 变形特征
        5.4.1 破坏形态
        5.4.2 破坏应变
        5.4.3 变形模量
    5.5 本章小结
6 复合水泥土耐久性试验研究
    6.1 引言
    6.2 干湿循环试验研究
        6.2.1 试验结果
        6.2.2 试验结果分析
    6.3 抗冻性能试验研究
        6.3.1 试验结果
        6.3.2 试验结果分析
    6.4 三温冻融试验研究
        6.4.1 7 天龄期下普通水泥土与复合水泥土
        6.4.2 28天龄期下普通水泥土与复合水泥土
        6.4.3 不同含水量土层叠合复合水泥土
    6.5 本章小结
7 复合水泥土的微观结构及固化机理研究
    7.1 引言
    7.2 复合水泥土微观结构研究
        7.2.1 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试验
        7.2.2 电子能谱分析试验
        7.2.3 原子力显微镜AFM试验
    7.3 复合水泥土的固化机理研究
        7.3.1 水泥土中水泥的水化和凝结硬化
        7.3.2 水泥与土的相互作用
        7.3.3 复合材料与水泥土的相互作用
    7.4 本章小结
8 复合水泥土的损伤特性研究
    8.1 引言
        8.1.1 损伤力学的研究方法
        8.1.2 损伤的分类
    8.2 复合水泥土的宏观试验研究
        8.2.1 单轴受压下复合水泥土的破坏全过程试验
        8.2.2 反复荷载作用下复合水泥土损伤试验
    8.3 复合水泥土细观损伤机制探讨
        8.3.1 复合水泥土在反复荷载下的变形发展规律
        8.3.2 复合水泥土损伤扩展机理分析
    8.4 复合水泥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8.4.1 损伤变量
        8.4.2 损伤演化规律
        8.4.3 单轴压缩下复合水泥土损伤本构模型的建立
    8.5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10)纳米CaO水泥土的工程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软土加固方法的研究现状
        1.2.1 加筋作用
        1.2.2 排水固结法
        1.2.3 强夯法
        1.2.4 浆喷桩
    1.3 水泥土的研究现状
        1.3.1 水泥土外加剂的研究现状
        1.3.2 纳米材料水泥土的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纳米 CaO 水泥土试样的制备与试验研究
    2.1 软土试样
    2.2 纳米 CaO 水泥土试样的制备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样制备
        2.2.3 试样的养护
    2.3 试验方案设计
        2.3.1 试验方案简介
        2.3.2 正交试验设计
        2.3.3 全面试验设计
第3章 纳米 CaO 水泥土的强度
    3.1 无侧限抗压试验
    3.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3.2.1 正交试验结果极差分析
        3.2.2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方差分析
    3.3 全面试验结果分析
        3.3.1 纯水泥土无侧限抗压试验
        3.3.2 纳米 CaO 水泥土无侧限抗压试验数据
    3.4 声波测速
        3.4.1 纯水泥土试块声波检测
        3.4.2 纳米 CaO 水泥土试块声波检测
    3.5 纳米 CaO 增强水泥土强度机理分析
    3.6 不同纳米材料改善水泥土效果对比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纳米 CaO 水泥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4.1 纯水泥土应力‐应变关系特性
    4.2 纳米 CaO 水泥土应力‐应变特性
    4.3 变形模量
    4.4 应力‐应变曲线上升段关系拟合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水泥土的性能及其在国外的应用(上)(论文参考文献)

  • [1]玄武岩纤维和水泥对湿陷性黄土力学性能改善的试验研究[D]. 李凡.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2]膨润土改良水泥土特性试验研究[D]. 童煜霄. 合肥工业大学, 2021
  • [3]水泥土在水闸基坑管涌破坏中的应用[J]. 刘刚,夏庆云,吴文华,金爱妹. 浙江水利科技, 2020(02)
  • [4]基于膨润土、粉煤灰的水泥复合土抗剪强度研究[J]. 赵百超,陈四利,董凯赫. 硅酸盐通报, 2019(09)
  • [5]环境侵蚀对水泥土疲劳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D]. 侯芮. 沈阳工业大学, 2019(08)
  • [6]内插预应力钢管桁架水泥土组合梁的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D]. 杨晓东. 郑州大学, 2018(01)
  • [7]复合低掺量水泥红粘土力学及耐久性能研究[D]. 田晓敏.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6(02)
  • [8]基于PAM—有机硅改性水泥土的抗渗特性研究[D]. 丁修. 成都理工大学, 2016(03)
  • [9]脱硫石膏—粉煤灰复合水泥土耐久性能与固化机理研究[D]. 周海龙.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5(01)
  • [10]纳米CaO水泥土的工程特性研究[D]. 张志敏. 吉林大学, 2015(08)

标签:;  ;  ;  ;  ;  

水泥土的性质及其在国外的应用(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