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集团:中国家电的“航母”

海尔集团:中国家电的“航母”

一、海尔集团:中国家电的“航空母舰”(论文文献综述)

袁宇,张嵩,卢宝周[1](2021)在《制造业创业平台动态演化及治理机制——边界资源调优视角》文中指出如何解决创业平台演化过程中参与各方之间不断变化的目标与利益冲突,既是平台治理研究的前沿课题,也是推进我国制造业平台化转型的实践难题。本文通过对海尔"平台+小微"创业生态演化的纵向案例研究,构建基于边界资源调优理论的平台动态治理模型,提出针对不同阶段治理矛盾的治理机制,实现创业平台的治理目标。具体而言,在创业平台演化3个阶段,核心企业和参与企业通过涌现出的单核、分布式和跨域三类边界资源进行调优,利用单边单核(单边开放范围/权限)、多边分布式(选择性开放或收缩范围/权限)和无边界跨域(超越开放或收缩范围/权限)3种调优机制,解决平台的生成性匮乏、均衡性维持和跨领域协调的治理问题,实现平台生成性多样发展、控制性多元发展和开放性共生发展的目标。本文从多方参与的动态视角探讨创业平台治理问题,推进调优理论向平台、生态等新兴复杂情境深化,拓展边界资源的类型,为管理实践提供平台演化过程中核心企业和参与企业实现目标协同的一种解决方案。

鲍永霞[2](2020)在《企业构筑商业生态系统路径与机理研究:资源协奏视角》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渗透,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对于自身资源的占有与利用,而是对优质资源的跨边界利用。例如,海尔作为在位企业的代表通过搭建平台型生态系统,一方面鼓励内部员工进行创业,极大地激活企业内部资源。另一方面,海尔通过搭建平台吸引全球优质资源,打破了组织外部的边界,促进了整个商业生态系统的共生共赢。小米作为新创企业的代表,在自身专注发展手机行业的同时,不断延伸自身资源结构实现跨界融合,打造生态系统实现资源共享与价值共创。这两个例子体现了在企业实践中,构建自身的商业生态系统都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发展趋势,而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则是构建商业生态系统的关键。然而,现有理论研究多关注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框架与治理机制,少有研究从资源视角阐述商业生态系统的构筑机理。因此,基于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拟从资源协奏的视角出发,以海尔与小米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企业商业生态系统的构筑过程,具体研究问题可分解为:不同类型的企业商业生态系统构筑的动因是什么?资源协奏如何促进企业商业生态系统构筑?商业生态系统有何特征?为了解决上述三个问题,本文在查阅资源协奏、动态能力与商业生态系统有关文献的基础上,使用探索性案例研究的方法通过现场访谈与二手资料收集的方式对企业的商业生态系统构筑过程进行研究,经过数据编码与分析得出以下三个结论:(1)不同类型的企业构筑商业生态系统的动因不同。在位企业通常自身资源丰富且具有惰性;新创企业一般具有一定的资源柔性,但是自身资源积累不足。(2)具有不同资源基础的企业在构建商业生态系统时资源行为各异。在位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均涉及到了“资源链接→资源重组→资源撬动”的资源行为。新创企业在其发展的每个阶段均涉及到“资源获取→资源整合→资源撬动”的资源行为。(3)在构建商业生态系统的过程中,企业动态能力会随着资源行为发生变化。在位企业的动态能力表现为“感知能力→吸收能力→整合能力”的变化,新创企业的动态能力表现为“响应能力→搜寻能力→协同能力”的变化。(4)商业生态系统的特征均可从主体间边界、参与者角色与生成路径进行分析。企业在构筑商业生态系统过程中主体间边界逐渐模糊,核心企业发挥了资源主宰者的角色,其他成员发挥了资源共享者的角色。从生成路径来看,海尔遵从的是内生式的路径,而小米遵循的是外生式的路径。

任本燕[3](2020)在《创新驱动背景下的企业做大做强路径研究——基于海尔集团的单案列分析》文中认为中国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重要时期,在创新驱动背景下,如何提升企业的效率和持久竞争力这方面的研究迫在眉睫。选取全球白电市场份额第一企业-海尔集团为研究对象,分析海尔集团做大做强的路径。研究发现,在海尔集团发展过程中,基于外部环境的企业战略演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战略之间呈现出逐层递进的关系,不断推进企业良性发展。随着各阶段战略的演变,创新发挥了驱动作用,能力起到了支撑作用,战略、创新、能力三者之间的互动,进一步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使企业逐渐从大变为强。借此希望能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些许建议。

张冀[4](2019)在《管理会计与盈利模式创新 ——基于“海尔集团”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和中美贸易摩擦悬而未决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着市场风险、技术风险、政治风险等诸多考验,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愈发强烈。为了缓解各种变化对企业的冲击,企业必须要积极探寻合适的盈利模式,以获取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然而,以产品模式为主的传统盈利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难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在互联网经济时代下,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他们的抱怨与评价成为了企业下一代产品的研发方向,“以用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应运而生。越来越多企业开始从传统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型,将用户的需求置于产品研发的前端。但是,理念上的转变很难切实完成“以用户为中心”的目标,金字塔型企业决策速度慢,适应新变化能力差的“大企业病”依旧存在。所以,企业开始了从组织结构与管理手段上的改良与创新。在上述背景下,本文以海尔集团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了价值链理论、管理控制理论、权变理论等理论知识以及阶段化分析、要素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案例研究,探究了海尔各战略发展阶段下管理会计与盈利模式创新的联系,并扎根于海尔网络化战略阶段中以组织模式为主的新型盈利模式,进一步分析管理会计系统驱动盈利模式创新的机理。本文的研究对厘清管理会计变迁与盈利模式创新的联系有着深远的意义,对我国企业的管理会计实践与盈利模式创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盈利能力。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共分为三部分。首先,本文以价值链理论为切入点,从价值链的视角探讨了盈利模式及其创新的内涵与本质,将盈利模式创新分类为了价值链延展、价值链分拆和价值链创造,并基于熊彼得的创新理论将组织创新纳入到了盈利模式创新的研究范式之中。其次,本文基于权变思想剖析了海尔各战略发展阶段下的盈利模式,从产品模式、用户模式和组织模式等三种视角审视了海尔盈利模式的演化路径,并进一步研究了海尔在各战略发展阶段的管理会计实践情况,探讨与总结了海尔管理会计变迁与盈利模式创新的联系。最后,本文以管理控制理论为支撑,探究了内嵌于海尔组织模式下的管理会计系统,并通过对盈利模式的要素分析以挖掘管理会计系统驱动盈利模式创新的机理。另外,本文还基于盈利质量的视角对海尔盈利模式创新与管理会计实践的经济后果作出简要评析。本文研究发现,管理会计与盈利模式创新联系密切,如鸟之双翼共同推动着企业转型升级。具体而言:第一,企业盈利模式创新通常是以战略为导向,根据内外部环境不断动态调整和持续演化的过程;第二,在盈利模式由产品模式向组织模式演化过程中,管理控制的目标由成本控制转向价值创造,管理会计的功能也随之不断转变与升级;第三,在以组织模式为主的新型盈利模式下,对企业的管理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会计系统成为了盈利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认为企业的管理会计实践应当遵循与企业战略相一致、与盈利模式相结合、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原则,基于权变思想依据企业所处的具体情境选择最合适的管理控制机制与管理会计工具,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助力企业的盈利模式创新与转型升级。

尹希文[5](2019)在《我国制造业企业OFDI影响技术创新的模式及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许多跨国企业通过OFDI在国外获取技术支持以提升其技术创新能力。我国OFDI起步比较晚,20世纪80年代,投资模式主要是新建;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OFDI迅猛发展,以海外并购方式作为主要形式。许多研究探讨了OFDI对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和效应,但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一些研究认为,OFDI在促进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发挥了作用,而另一些学者持相反观点,这可能与数据选择、研究方法有关。本文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方法,研究我国制造业企业OFDI影响技术创新的机制以及模式,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政策建议,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首先结合企业OFDI相关数据,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企业OFDI的总体发展趋势,到2017年我国制造业OFDI流量已达到295.1亿美元,占我国OFDI总额比重18.64%。论文从行业分布、投资主体企业类型、企业所属国内地区、投资目的地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制造业企业OFDI的基本特征。到2017年中国对外制造业投资流向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达到81.6亿美元,占据最大比重;在国内地区分布中,超过七成的私营企业投资者来自北京、上海、广州以及其他沿海地区;根据制造业企业的目的地分布,我国制造业OFDI的大量资金集中在亚洲、北美洲、欧洲和非洲等地区。我国制造业企业OFDI目前主要问题表现为对外投资行业附加值偏低、中小型和民营企业竞争力不足、地域分布不合理等;论文同时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论文进一步阐述了制造业企业OFDI影响技术创新的理论机制和影响因素,并从融合创新、自主创新和互联网+创新概括了三种模式。最后,论文基于中联重科并购纳都勒这一案例,探讨了中联重科通过OFDI推动技术创新的基本模式,并进行了绩效分析。

石宇[6](2018)在《融资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回首过去,得益于劳动力与资源的低成本优势,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成果显着。然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人口与资源红利进一步减少,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速放缓、债务杠杆上升、产能过剩等一系列挑战陆续出现,“中等收入陷阱”摆在面前。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和驱动力,找到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技术路径。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由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的转换,可以为我国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也是实现创新驱动战略转型的必要保障。金融是创新的血液,金融可以为创新提供充足的资金融通的渠道。如何借助资本的力量构建和完善自身创新能力,实现创新与商业价值的互相转换,是我国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形式下胜出的关键。研究融资对企业创新影响这一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然而,在当前的研究中,全面系统地分析融资行为对创新各方面影响的研究不多,考察融资对创新的直接与间接作用机制的很少,而探讨融资对企业全面创新影响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基于融资与创新相关理论,围绕“融资对创新有什么影响”“融资如何影响创新”等核心问题,将企业创新活动从前端创新决策到尾端创新产出的全过程进行梳理。经过长时间大范围地收集筛选,作者手动整理构建了含有近500万条专利信息的专利数据信息库。随着数据水平的提高,本研究得以在创新的不同阶段融入新的考察内涵和衡量标准,具体分析融资行为对创新过程每一部分的影响,并研究融资以何种作用路径影响创新,最终在企业全面创新管理的框架下,探讨融资对创新带来的影响和效应。本研究主要通过以下几部分展开:(1)文献综述与理论梳理。通过对融资结构理论和技术创新、创新资源观及全面创新管理理论的回顾,对以往关于融资与创新相互关系的研究的梳理,归纳现有文献的理论成果和研究不足,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论证基础,为之后的分析做了充足铺垫。(2)对我国企业融资与创新现状进行宏观分析。本研究针对我国企业融资和创新的现状及特征进行了宏观层面的描述性分析。通过大量数据收集,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及3D专利地形图等先进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了我国企业融资与创新发展的历程、现状和特征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为后续进一步实证分析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直观的逻辑背景。(3)融资行为对企业创新绩效、创新特征与创新决策影响的实证分析。本文丰富了对创新的考察内涵,为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融入了新的衡量标准,引入创新领域的“赫芬达尔指数”等,以1220家A股上市公司和214家未过会企业为样本,全面探讨融资行为对创新各个维度的影响。(4)融资对企业创新影响路径的实证分析。本文通过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并搭建结构方程模型,将融资与创新多个方面的因素纳入统一的分析架构中,讨论了融资的相关方面在企业经营管理层面影响下对创新绩效的直接和间接作用。(5)融资对企业全面创新影响的案例分析。本文在全面创新管理理论的框架下,结合我国制造业的多家样本企业,通过实地调研、访谈与问卷等形式,全面深入地分析了融资对其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及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构建了融资与创新互相刺激与牵制的“斯特林发动机”模型。基于以上研究论证工作,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融资行为对企业创新有着正面为主但仍旧复杂的影响。一方面,融资会助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使创新数量上升;另一方面,与充足资金同时而来的社会监督和信息披露以及对市场价值短期表现的追求使得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对高风险高收益的创新的选择,导致企业创新质量下降。其次,融资会降低企业的创新普适性和创新新颖性,企业引用专利和被引用专利的集中度上升。这符合“职业前景假说”和“平静生活假说”的预期。另外,融资对创新类型也有复杂影响。相比于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融资对发明专利有显着负面的影响。这说明企业融资后更倾向于进行“增长式”的创新而非“突破式”的创新。值得一提的是,较以往研究和直观推理的结果有所不同,本文得出结论:融资后企业创新更倾向于内部创新。这不仅证明了企业融资后多样化反应的存在,也为学术界提供了未来研究的新思路。此外,企业性质和所处行业都会在上述影响过程中起到不同的调节作用。总起来说,相比于国有企业,企业上市后,民营企业缓解融资束缚的效果弹性更大。(2)融资规模、资本结构和股权结构在企业研发、销售和管理的影响下,对创新绩效有直接和间接的作用。融资各个部分对创新数量有正面的总效应,对创新质量有负面的总效应。融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主要还是通过直接作用路径实现。另外,研发投入的间接作用最为明显,而销售投入和管理投入的间接作用随着影响主体不同而不断变化。(3)企业融资对其全面创新有总体正面影响。本文基于全面创新管理理论框架,通过对四家我国制造业典型企业的案例分析,发现企业融资对技术创新有总体为正的影响,与实证分析部分结论一致。企业融资后,创新数量上升,创新质量下降;内部创新下降,外部创新上升。融资对管理创新的影响兼具正负,以正效应为主,对文化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有正面的影响。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背景下,本文的研究结论和成果不仅丰富了融资与创新相互关系方面的理论研究,同时对我国企业辨析融资与创新之间的内在联系,更好地运用融资手段提高创新能力,形成核心竞争优势有着重要意义,对我国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完善资本市场助力企业创新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种昂[7](2017)在《另一个海尔:智能互联工厂售卖者》文中研究指明对于海尔这样的公司来说,一次甚至比当年家电更重要的机遇,已经摆在眼前。它能否成为"下一个时代"的企业,COSMO的成败或许具有决定性意义。张瑞敏试图在家电帝国之外打造另一艘"航空母舰"的计划,或许会在COSMO身上实现。有了它,未来海尔出售的不仅仅是冰箱、空调,而是工业4.0概念的智能互联工厂。在3月刚结束的AWE2017(中国家电与消费电子博览会)上,海尔首次拿出了内测已久的中国版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简单说,就是智能工厂的‘操作系统’。企业可以复制海尔互联工厂现有的成果,根据不同产业的特点、

严若森,钱晶晶[8](2017)在《网络治理模式创新研究——阿里“合伙人”与海尔“小微创客”》文中认为网络时代的治理模式被迫从传统"垂直化"向网络的"扁平化"转变。以阿里巴巴"合伙人"与海尔"小微创客"两种治理模式为案例背景,采取开放式编码、主轴译码和选择性译码的逐级编码程序,并运用"复制逻辑"进行跨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的网络治理模式创新涉及网络治理环境、网络治理目标、网络治理结构和网络治理机制4个核心要素,其分别寓意网络治理模式创新过程中的治理环境和压力来源、治理群体和目标导向、治理主体和网络结构以及治理机制和运行机理。基于此,构建了网络治理模式创新的理论模型。

许丽萍[9](2015)在《海尔互联网转型困局》文中指出当"互联网+"的春风拂遍全国时,海尔已在这条转型道路上摸索了近十年。近年来张瑞敏反复强调的"外去中间商,内去隔热层"理论、"自主经营体"概念、"人单合一"名词、"创客"新义,究竟会为互联网时代的制造企业带来怎样的改变?

吴勇毅[10](2015)在《海尔互联网转型之挑战》文中研究表明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国内家电巨头,从1985年用一把锤子砸出一个世界名牌,海尔创造了一个神话,兄弟俩的海尔标识出现在千千万万用户家中,海尔俨然成为了中国家电产业从渺小到强大的见证人。在经历了持续30年的功成名就之后,张瑞敏和他一手缔造的海尔集团如今面临着空前的大挑战:传统制造业正在经受互联网时代的洗礼,人口红利

二、海尔集团:中国家电的“航空母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尔集团:中国家电的“航空母舰”(论文提纲范文)

(1)制造业创业平台动态演化及治理机制——边界资源调优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回顾与理论框架
    (一)创业平台/生态系统
    (二)平台治理相关研究
    (三)边界资源调优
    (四)研究框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二)案例选择
    (三)数据收集
        第一,现场观察和半结构化访谈。
        第二,二手数据的收集。
    (四)数据分析方法
三、案例发现
    (一)边界资源构建
    (二)调优治理机制
        1.单边平台阶段(2005—2014年)
        (1)治理问题
        (2)治理机制
        (3)治理结果
        2.多边平台阶段(2014—2019年)
        (1)治理问题
        (2)治理机制
        (3)治理结果
        3.无边界平台阶段(2019年以后)
        (1)治理问题
        (2)治理机制
        (3)治理结果
    (三)制造业创业平台边界资源调优机制
四、结论与研究展望
    (一)理论贡献
    (二)管理启示
        1.核心企业
        2.参与企业
    (三)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2)企业构筑商业生态系统路径与机理研究:资源协奏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2.1 资源协奏
        2.1.1 资源概念的界定
        2.1.2 资源基础理论
        2.1.3 资源协奏与动态能力
    2.2 商业生态系统
        2.2.1 商业生态系统的起源与内涵
        2.2.2 商业生态系统特征与结构
        2.2.3 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的演进与发展
    2.3 文献总结与理论框架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设计
    3.2 研究情境及对象选择
        3.2.1 研究情境选择
        3.2.2 研究对象选择
    3.3 数据收集与分析
        3.3.1 数据收集
        3.3.2 关键概念的描述与测量
        3.3.3 数据编码与分析
        3.3.4 信度和效度
第四章 资源协奏促进在位企业商业生态系统构筑
    4.1 海尔案例描述
        4.1.1 商业生态系统孕育阶段
        4.1.2 商业生态系统进化阶段
        4.1.3 商业生态系统成熟阶段
    4.2 海尔案例分析
        4.2.1 在位企业构筑商业生态系统的动因识别
        4.2.2 资源协奏促进在位企业商业生态系统构筑
        4.2.3 在位企业商业生态系统特征分析
    4.3 资源协奏促进在位企业商业生态系统构建的过程模型
第五章 资源协奏促进新创企业商业生态系统构筑
    5.1 案例描述
        5.1.1 商业生态系统孕育阶段
        5.1.2 商业生态系统进化阶段
        5.1.3 商业生态系统成熟阶段
    5.2 案例分析
        5.2.1 新创企业构建商业生态系统的动因识别
        5.2.2 资源协奏促进新创企业生态系统构筑
        5.2.3 小米商业生态系统结构特征分析
    5.3 新创企业构建商业生态系统的过程模型
    5.4 案例比较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贡献与管理启示
        6.2.1 研究贡献
        6.2.2 管理启示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6.3.1 研究局限
        6.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海尔访谈提纲
    附录2 小米访谈提纲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创新驱动背景下的企业做大做强路径研究——基于海尔集团的单案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案例背景
三、基于外部环境变化的战略演化
    (一)名牌战略阶段(1984—1991年)
    (二)多元化战略阶段(1991—1998年)
    (三)国际化战略阶段(1999—2005年)
    (四)全球化战略阶段(2005—2012年)
    (五)网络化战略阶段(2012—2019年)
四、战略-创新-能力“三轮”共进
    (一)战略引领企业发展方向
    (二)创新驱动企业持续发展
    (三)能力促进企业质量提升
五、结论

(4)管理会计与盈利模式创新 ——基于“海尔集团”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三节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文献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文献
    第二节 理论基础
第三章 海尔盈利模式分析
    第一节 海尔集团概况
    第二节 海尔战略发展阶段
    第三节 海尔盈利模式
    第四节 盈利模式创新与管理会计变迁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管理会计系统驱动盈利模式创新研究
    第一节 影响盈利模式创新的因素
    第二节 内嵌于盈利模式下的管理会计系统
    第三节 管理会计系统驱动盈利模式创新的机理
    第四节 基于盈利质量视角的经济后果评价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建议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我国制造业企业OFDI影响技术创新的模式及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企业OFDI模式及影响因素研究
        1.3.2 企业OFDI影响技术创新的研究
        1.3.3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我国制造业企业OFDI与技术创新的现状分析
    2.1 我国制造业企业OFDI总体趋势分析
    2.2 我国制造业企业OFDI特征分析
        2.2.1 我国制造业企业OFDI对外行业分布
        2.2.2 我国制造业企业OFDI企业类型分布
        2.2.3 我国制造业企业OFDI的国内地区分布
        2.2.4 我国制造业企业OFDI目的地分布
    2.3 我国制造业企业OFDI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 制造业企业OFDI对外行业附加值偏低
        2.3.2 中小型和民营制造企业OFDI竞争力不足
        2.3.3 制造业企业OFDI地域分布结构不合理
    2.4 湖南省制造业企业OFDI现状分析
        2.4.1 湖南省制造业产业分布基本情况
        2.4.2 湖南省制造业企业OFDI区域分布
    2.5 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分析
第3章 制造业企业OFDI影响技术创新的理论及模式分析
    3.1 OFDI影响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机制分析
    3.2 OFDI影响制造业技术创新的因素分析
    3.3 我国制造业企业OFDI影响技术创新的模式分析
        3.3.1 OFDI驱动下的融合创新模式
        3.3.2 OFDI驱动下的自主创新模式
        3.3.3 OFDI驱动下的互联网+创新模式
第4章 基于中联重科的案例分析
    4.1 中联重科并购纳都勒背景
    4.2 中联重科并购意大利纳都勒整合过程分析
        4.2.1 并购技术选择过程
        4.2.2 并购技术吸收过程
        4.2.3 并购技术重构过程
    4.3 中联重科OFDI影响技术创新机制
    4.4 中联重科并购纳都勒影响技术创新的模式及绩效分析
        4.4.1 中联重科并购纳都勒影响技术创新的模式
        4.4.2 中联重科并购纳都勒影响技术创新的绩效分析
第5章 政策建议
    5.1 政府层面
    5.2 企业层面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融资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2.1 现有研究不足
        1.2.2 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方法
    1.4 章节安排
    1.5 本文的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发展
    2.1 国内外关于企业融资的研究综述
        2.1.1 企业融资理论综述
        2.1.2 企业融资决策要素综述
        2.1.3 企业融资经济结果综述
    2.2 国内外关于企业创新的研究综述
        2.2.1 技术创新综述
        2.2.2 创新资源综述
        2.2.3 创新管理综述
        2.2.4 创新系统综述
    2.3 国内外关于企业融资对其创新影响的研究综述
        2.3.1 国外企业融资对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综述
        2.3.2 国内企业融资对创新决策的影响研究综述
        2.3.3 国内企业融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综述
    2.4 文献评述
        2.4.1 企业融资
        2.4.2 企业创新
        2.4.3 企业融资与企业创新
        2.4.4 评述总结
3 我国企业融资现状与特征分析
    3.1 我国企业融资发展历程及现状概述
        3.1.1 我国企业融资发展历程
        3.1.2 我国企业融资现状概述
    3.2 我国企业融资渠道分析
        3.2.1 企业自筹
        3.2.2 间接融资
        3.2.3 直接融资
        3.2.4 政府扶持资金
    3.3 我国企业融资效率分析
        3.3.1 企业融资效率的DEA评价方法
        3.3.2 企业融资效率的总体评价
        3.3.3 企业融资效率的行业比较
        3.3.4 企业融资效率的区域比较
        3.3.5 企业融资效率的企业性质特征
        3.3.6 不同上市板块企业融资效率对比
    3.4 我国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3.4.1 中小企业融资难
        3.4.2 高杠杆高风险
        3.4.3 融资结构不合理、融资效率偏低
    3.5 本章小结
4 我国企业创新现状与特征分析
    4.1 我国企业创新投入现状分析
        4.1.1 资金投入
        4.1.2 人员投入
    4.2 我国企业创新产出现状分析
        4.2.1 区域特征:粤江浙领跑全国,梯队趋势明显
        4.2.2 行业特征:技术创新成果集中度高,制造业占据绝对领先地位
    4.3 我国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4.3.1 我国国家创新能力纵向分析
        4.3.2 与其它国家创新能力横向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企业融资对其创新影响的研究方法
    5.1 研究思路与方法
    5.2 数据收集
        5.2.1 实证研究部分数据
        5.2.2 案例研究部分数据
    5.3 样本描述
        5.3.1 上市企业的样本描述
        5.3.2 未过会企业的样本描述
    5.4 相关检验
    5.5 本章小结
6 我国企业融资与创新绩效的实证分析
    6.1 理论梳理与假设提出
    6.2 变量选取及定义
        6.2.1 被解释变量
        6.2.2 解释变量
        6.2.3 调节变量
        6.2.4 控制变量
    6.3 数据描述
    6.4 模型建立
    6.5 实证结果及分析
        6.5.1 上市对企业创新数量的影响
        6.5.2 上市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
        6.5.3 上市对企业创新质量分布的影响
        6.5.4 上市对企业研发人员创新效率的影响
        6.5.5 上市对企业研发资金创新效率的影响
        6.5.6 企业性质在上市对企业创新影响中的调节作用
    6.6 进一步讨论
        6.6.1 作用渠道
        6.6.2 稳健性检验
    6.7 本章小结
7 我国企业融资与创新特征的实证分析
    7.1 理论梳理与假设提出
    7.2 变量选取及定义
        7.2.1 被解释变量
        7.2.2 解释变量
        7.2.3 调节变量
        7.2.4 控制变量
    7.3 数据描述
    7.4 模型建立
    7.5 实证结果及分析
        7.5.1 上市对创新特征的影响
        7.5.2 企业性质在上市对企业创新特征影响中的调节作用
        7.5.3 企业所处行业在上市对企业创新特征影响中的调节作用
    7.6 本章小结
8 我国企业融资与创新决策的实证分析
    8.1 理论梳理与假设提出
    8.2 变量选取及定义
        8.2.1 被解释变量
        8.2.2 解释变量
        8.2.3 调节变量
        8.2.4 控制变量
    8.3 数据描述
    8.4 模型建立
    8.5 实证结果及分析
        8.5.1 公司专利类型的构成
        8.5.2 公司专利来源的结构
        8.5.3 按企业性质回归
    8.6 本章小结
9 我国企业融资对创新作用路径的实证分析
    9.1 理论梳理与假设提出
        9.1.1 融资行为对创新的影响
        9.1.2 资本结构对创新的影响
        9.1.3 股权结构对创新的影响
        9.1.4 融资对研发投入的影响
        9.1.5 企业融资对管理的影响
        9.1.6 企业融资对销售的影响
    9.2 变量与数据
        9.2.1 变量设置
        9.2.2 数据选取与描述
    9.3 模型建立
        9.3.1 结构方程模型(SEM)
        9.3.2 数据检验
        9.3.3 方程构建
    9.4 实证结果与分析
        9.4.1 企业融资对创新数量影响的作用机制
        9.4.2 企业融资对创新质量影响的作用机制
        9.4.3 企业融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的效应分析
        9.4.4 企业融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的路径分析
    9.5 本章小结
10 企业融资对其创新影响的案例分析:基于我国多家制造业企业
    10.1 理论梳理及文献综述
        10.1.1 技术创新
        10.1.2 管理创新
        10.1.3 文化创新
    10.2 分析框架
        10.2.1 作用机制
        10.2.2 衡量方法
    10.3 研究方法
        10.3.1 案例分析
        10.3.2 样本企业选择
        10.3.3 数据收集
        10.3.4 公司背景
    10.4 案例内分析
        10.4.1 晨光文具
        10.4.2 海尔集团
        10.4.3 上汽集团
        10.4.4 中车四方股份公司
    10.5 案例间对标分析
        10.5.1 技术创新
        10.5.2 管理创新
        10.5.3 文化创新
        10.5.4 商业模式创新
        10.5.5 竞争优势
        10.5.6 作用和反馈
    10.6 本章小结
11 主要结论、政策建议及研究展望
    11.1 主要结论
        11.1.1 创新绩效方面
        11.1.2 创新特征方面
        11.1.3 创新决策方面
        11.1.4 作用路径方面
        11.1.5 全面创新管理方面
    11.2 政策建议
        11.2.1 国家层面的政策建议
        11.2.2 企业层面的经营建议
    11.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调查问卷
附录3 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8)网络治理模式创新研究——阿里“合伙人”与海尔“小微创客”(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现状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
    2.2 案例选择
    2.3 数据搜集与处理
3 案例分析
    3.1 开放式编码
    3.2 主轴译码
    3.3 选择性译码
4 案例讨论
    4.1 网络治理模式创新需要适应治理环境
    4.2 网络治理模式创新需要确定治理目标
    4.3 网络治理模式创新需要调整治理结构
    4.4 网络治理模式创新需要完善治理机制
5 结语

(10)海尔互联网转型之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老大位置岌岌可危,海尔不进则退?
人单合一之下的“小微企业”真的那么诱人?
制造业互联网转型之困

四、海尔集团:中国家电的“航空母舰”(论文参考文献)

  • [1]制造业创业平台动态演化及治理机制——边界资源调优视角[J]. 袁宇,张嵩,卢宝周. 中国软科学, 2021(11)
  • [2]企业构筑商业生态系统路径与机理研究:资源协奏视角[D]. 鲍永霞.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3]创新驱动背景下的企业做大做强路径研究——基于海尔集团的单案列分析[J]. 任本燕. 生产力研究, 2020(04)
  • [4]管理会计与盈利模式创新 ——基于“海尔集团”的案例研究[D]. 张冀. 浙江财经大学, 2019(06)
  • [5]我国制造业企业OFDI影响技术创新的模式及案例分析[D]. 尹希文. 湖南大学, 2019(06)
  • [6]融资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研究[D]. 石宇. 浙江大学, 2018(01)
  • [7]另一个海尔:智能互联工厂售卖者[J]. 种昂. 服务外包, 2017(Z1)
  • [8]网络治理模式创新研究——阿里“合伙人”与海尔“小微创客”[J]. 严若森,钱晶晶.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7(01)
  • [9]海尔互联网转型困局[J]. 许丽萍. 上海信息化, 2015(09)
  • [10]海尔互联网转型之挑战[J]. 吴勇毅. 家用电器, 2015(08)

标签:;  ;  ;  ;  ;  

海尔集团:中国家电的“航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