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小剂量去甲长春碱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持续小剂量去甲长春碱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一、持续低剂量去甲长春碱合并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彦婷[1](2017)在《新型微管蛋白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文中提出癌症已经成为引起全球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目前已有多种抗肿瘤药物用于临床治疗,但普遍存在难以区分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容易引发肿瘤产生抗药性以及毒副作用较大等问题,因此急需研发一些具有低毒、寡副作用、靶点独特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分子,用于癌症的治疗。其中,微管蛋白抑制剂是近年来用于癌症治疗的新型药物之一,该类药物因具有高效的分子靶向专一性、较强的抗肿瘤活性以及对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破坏作用,备受关注。微管蛋白上有四个经典的抑制剂结合位点,其中,秋水仙碱位点因具有结合腔体积小利于研究、配体分子结构要求简单易于研发等特点,越来越多作用于秋水仙碱位点的微管蛋白抑制剂被广泛研究。根据近些年报道的微管蛋白抑制剂及本课题组多年的研究积累,借助于计算机模拟技术,构建基于吲哚、苯并咪唑、噻唑、吡唑、酰胺、磺酰胺、酮肟等活性基团的微管蛋白抑制剂小分子数据库,并从中筛选虚拟活性比较好的化合物;然后基于组合化学的原理,设计、合成出5个系列共109个新型微管蛋白聚合抑制剂。利用元素分析、1H-NMR、13C-NMR、MS分析等手段对这些新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定,其中9个化合物通过单晶X-射线结构分析确定了其三维空间结构。此外,系统评价了这些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和构效关系。主要结果简述如下。(1)含苯甲酰胺的吲哚接枝苯并咪唑衍生物共合成了 24个新的含苯甲酰胺的吲哚接枝苯并咪唑衍生物(A1-A24)。活性结果显示,6个(占25%)化合物的抗癌活性显着高于秋水仙碱;3个(占12.5%)化合物的抗癌活性优于CA-4。其中化合物A14表现出最好的微管蛋白聚合抑制活性(IC50=1.5 μM),其效果优于阳性对照CA-4(IC50=1.8 μM)和秋水仙碱(IC50=2.62μM);同时化合物A14对三株细胞A549、HepG2和MCF-7表现出很好的抗细胞增殖活性,IC50分别为2.4、3.8和5.1μM,效果同样优于阳性对照CA-4(IC50分别是:2.8μM、7.4μM、9.4μM)和秋水仙碱(IC50分别是:4.4μM、10.5μM、13.5 μM)。另外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化合物A14能够有效诱导细胞凋亡和阻滞细胞周期在G2/M期。细胞毒实验也证明此类化合物对人体是几乎没有毒性作用的,因此可以作为进一步开发的潜在药物。对24个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结果显示,A环上OCH3取代、B环上间位供电子取代,会增强化合物的抗癌活性。(2)含苯磺酰胺的吲哚接枝苯并咪唑衍生物共合成了 22个新的含苯磺酰胺的吲哚接枝苯并咪唑衍生物(B1-B22)。活性结果显示,5个(占22.7%)化合物表现出比秋水仙碱更好的抗癌活性;3个(占13.6%)化合物表现出比CA-4更强的抗癌活性。其中化合物B19的微管蛋白聚合抑制活性最好,IC50=1.41μM,明显优于阳性对照CA-4(IC50=1.9μM)和秋水仙碱(IC50=2.54μM);四种细胞中,化合物B19对A549的抗细胞增殖活性最好IC50=1.6μM,同样优于阳性对照CA-4(IC50=2.2μM)和秋水仙碱(IC50=4.1μM)。另外,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B19能够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并且有效地诱导细胞凋亡。免疫荧光实验也进一步验证了化合物B19对微管蛋白聚合的抑制作用。对22个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结果显示,A环上的OCH3取代、B环上的CH3取代、C环上的多个供电子取代,能够显着增强该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3)查尔酮肟衍生物共合成了 18个新的查尔酮肟衍生物(C1-C18)。活性结果显示,2个(占11.1%)化合物表现出比阳性对照CA-4更好的抗癌抗性。其中化合物C7表现出最好的抗微管蛋白效果和抗癌细胞效果(Tubulin:IC50=1.6μM,A549:IC50=2.1μM,Hela:IC50=3.5μM,MCF-7:IC50=3.6 μM),效果优于阳性对照 CA-4(Tubulin:IC50=1.8μM,A549:IC50=3μM,Hela:IC50=9.3μM,MCF-7:IC50=8.4μM);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C7能够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诱导发生细胞凋亡。对18个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结果显示,A环上的2,4,6-三甲氧基、B环上的间位供电子取代,会增强该类化合物的抗癌活性。(4)吲哚接枝噻唑腙类衍生物共合成了 22个新的吲哚接枝噻唑腙类衍生物(D1-D22)。活性结果显示,大多数化合物表现出较好的抗癌活性,尤其是化合物D18、D16、D22、D10。其中化合物D18的微管蛋白聚合抑制活性最好,IC50=1.28 μM,优于阳性对照CA-4(IC50=2.1μM)和秋水仙碱(IC50=3.2μM);在癌细胞抗性实验结果中,D18对A549细胞的抗细胞增殖活性也是最好的IC50=0.4μM,同样优于阳性对照CA-4(IC50=7.4μM)和秋水仙碱(IC50=10.5μM)。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D18能够有效地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并且有效地诱导细胞凋亡。免疫荧光实验也进一步验证了化合物D18对微管蛋白聚合的抑制作用。对22个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结果显示,R1是H、R2是OCH3取代、R3是间位Br取代,会增强该类化合物的抗癌活性。(5)含吡唑环结构的苯并咪唑接枝磺酰胺类衍生物共合成了 23个新的含吡唑环结构的苯并咪唑接枝磺酰胺类衍生物(E1-E23)。活性结果显示,3个(占13%)化合物显示出比秋水仙碱更好的抗癌活性,1个(占4.3%)化合物显示出比CA-4更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E18的微管蛋白聚合抑制活性和抗细胞增殖活性都是最好的,对Tubulin、A549、Hela、HepG2 和 MCF-7 的 IC50分别为 1.52、0.15、0.21、0.33 和 0.17μM,明显优于阳性对照 CA-4(对 Tubulin、A549、Hela、HepG2 和 MCF-7 的 IC50分别为1.61、0.16、0.24、0.33 和 0.18μM)和秋水仙碱(对 Tubulin、A549、Hela、HepG2和MCF-7的IC50分别为2.26、0.22、0.36、0.42和0.44μM)的抑制活性。另外,化合物E18能够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并能有效诱导细胞凋亡;免疫荧光实验也进一步验证了化合物E18对微管蛋白聚合的抑制作用;小鼠体内实验也表明了化合物E18对肿瘤是有抑制效果的,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对23个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结果显示,A环的对位CF3取代、B环的多个供电子取代,均能增强该类化合物的抗癌活性。

杜春双[2](2012)在《卡铂联合紫杉醇对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及卡铂药动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比较不同剂量卡铂联合紫杉醇在晚期卵巢癌患者中的近期疗效、CA125指标的变化及毒副反应,以评价两方案的利弊:建立HPLC测定卡铂体内血药浓度方法,获得肿瘤患者两种给药方案下静脉滴注不同剂量卡铂时体内药代动力学参数,从而指导卡铂的合理化用药和个体化治疗。方法:1.选择2008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卵巢癌患者中筛选出84例晚期(Ⅲ和Ⅳ期)上皮性卵巢癌卡铂初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过卵巢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根据卡铂的剂量和肌酐值计算卡铂的AUC,根据AUC的大小分组,观察组B组5≤AUC<7(31例)和对照组A组3≤AUC<5(53例),规范化疗2个周期以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一标准进行近期疗效、CA125水平的变化及毒副反应的分析比较。2.建立HPLC-UV检测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晚期卵巢上皮癌患者10名,分别使用两种不同剂量卡铂(AUC=4和AUC=6)联合紫杉醇进行化疗,每组5名,静脉输注2h结束后,于0h、0.5h、1h、2h、4h、8h、16h、24h采血,以尿苷为内标,测定血浆中卡铂的浓度,绘制药时曲线,计算两组药代动力学参数。体内测定条件为:色谱柱Kroma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H2O:柱温:30℃;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30nm;进样量:50μl。结果:1.①近期疗效:通过紫杉醇联合卡铂3≤AUC<5化疗后,53例患者中总有效率(CR+PR)为47.1%,通过紫杉醇联合卡铂5≤AUC<7化疗后,31例患者中总有效率(CR+PR)为58.1%。经χ2检验,两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②CA125水平的变化:两组患者化疗前后A组53例患者中有35例(占66.00%)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下降至正常水平以下(35U/mL为正常临界值),而B组31例患者中有28例(占90.3%)血清CA125降至正常水平以下,经χ2检验,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③两组毒副作用比较:B组血液系统毒性中血小板降低发生率高于A组(P<0.05),而在白细胞降低、血红蛋白降低和中性粒细胞降低方面两组比较无统显着性差异(P>0.05),非血液学毒性中胃肠道反应、神经毒性、肝和肾毒性发生率及心血管毒性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血浆中卡铂浓度在1.56~1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11.3150X-0.2760,(R=0.9990)。卡铂相对回收率为98.91%,RSD=3.96%,两种给药剂量下,单次给药计算卡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AUC(0-t)、AUC(0-∞) MRT(0-T)、VRT(0-∞)、Cmax、K10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紫杉醇联合卡铂3≤AUC<5(A组)和紫杉醇联合卡铂5≤AUC<7(B组)两组方案化疗后虽然在近期疗效上未显示出显着性差异,但显示了B组的疗效要高于前者的趋势,两组患者化疗后B组血清CA125下降水平高于A组,不良反应B组的血液学毒性中血小板下降高于A组,即随着剂量加大,毒性增大,但毒性仍可耐受。超过7之后,不能耐受不良反应。2.本研究所建立体内卡铂测定方法准确、快速、便捷。卡铂药代动力学参数与剂量相关,AUC=6时,更能充分发挥药物作用:

刘晓谦[3](2011)在《复方苦参注射液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和标准研究&利用脂质体技术降低长春瑞滨毒性的探索研究》文中指出研究1:复方苦参注射液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和标准研究复方苦参注射液(FKI)由苦参、白土苓两味中药经提取、精制而成,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散结止痛之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抗癌,缓解癌痛及出血,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等,因其疗效确切,本产品2010年的年销售额突破五亿元,并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为了深入开展中药大品种的技术升级和产品改造,本文以FKI为研究对象,对其关键生产工艺,如渗漉工艺、醇沉工艺及活性炭脱色工艺等进行优化和科学评价,以期为大品种改造提供一种可借鉴的、基于过程深入理解的研究模式。本文对FKI物质质量传递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充分理解工艺过程的基础上,以提高药品质量为目标,对生产工艺进行科学评价,寻找关键技术,并开展工艺优化研究。对生产中存在的生产周期长、工艺过程繁杂、炽灼残渣含量超标等问题开展针对性研究。以总生物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定碱、氧化槐果碱)和大泽米苷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关键工艺(渗漉及活性炭脱色工序)进行优化,最终确定渗漉工艺为:0.8%醋酸,4倍量浸泡,2倍量渗漉,流速为5 mL.min-1·kg-1;浸泡时间时间为9 h。脱色工艺为6‰(W/V)活性炭,于60℃加热20 min。采用单因素法对影响醇沉的参数进行优化、细化研究,调整后的醇沉工艺为:经2次醇沉,醇沉浓度依次为60%,(80%→90%)。对稀配环节进行了工艺简化并探讨了其科学内涵,在保留有效成分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无机盐的引入,使生产工艺更为合理、科学、经济。同时对醇沉过程中颗粒的沉降规律进行探讨,为醇沉工艺设计及工业化生产提供指导。通过吐温-80在FKI中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的确定,结合安全性方面的考量,确定了其最低用量。鉴于不同厂家生产的吐温-80存在的可能的质量差异,为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对不同厂家生产的吐温-80进行了增溶效果对比研究。针对FKI质量标准低,专属性差等问题,开展了FKI质量标准的提升工作,并建立了FKI中间体质量标准。改进了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采用HPLC法对成品及其中间体中苦参碱、槐定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的含量进行测定,以4种生物碱的总和作为总生物碱含量。同时对来源于白土苓的指标成分大泽米苷含量进行控制,并开展了注射液中总皂苷、葡萄糖以及吐温-80含量测定方法研究,同时结合指纹图谱的研究,全面提高了FKI的质量标准。此外,为了保障临床用药安全,针对其安全性指标方面研究薄弱的现状,还开展了其过敏性实验及降压物质研究,提高了上市产品的安全性,全面提高了产品质量,并纳入标准。针对FKI灭菌及储存过程中色泽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证实了5-羟甲基糠醛(5-HMF)与注射液灭菌过程色泽加深没有直接关系。结合FKI生产实际和产品自身特点,建立了成品5-HMF限量标准,并建立了更为科学、客观的色泽检查标准。对渗漉工艺过程进行了初步的过程控制研究,建立了渗漉液酸度和生物碱含量间的相关关系,为实现在线和过程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2:利用脂质体技术降低长春瑞滨毒性的探索研究重酒石酸长春瑞滨(NVB)为长春碱类抗肿瘤一线药物,具有广谱抗肿瘤效果,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等,疗效卓越,但是它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发疱性,致使临床上频发输注性静脉炎,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副作用和心身痛苦。本文拟采用脂质体技术,采用股动脉血管插管模型及家兔耳缘静脉病理模型,探索和评价其减轻或消除NVB刺激性的可行性。以大豆卵磷脂和胆固醇为成膜材料,采用薄膜分散-pH梯度法制备NVB脂质体。以包封率为考核指标,采用单因素结合正交设计优化处方,并采用混料均匀设计对脂质体中磷脂、胆固醇、NVB三者之间的配比进行了优化探索,确定了脂质体的处方及工艺。建立了NVB脂质体包封率测定方法,以高速冷冻离心法分离载药脂质体与游离药物,HPLC法测得所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为85.8%。色谱条件为:Ultimate XB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0.05mol·L-1 KH2PO4-乙腈(60:40);检测波长:269nm,流速1 mL-min-1,柱温30℃。考察了NVB脂质体的理化性质,光学显微镜下为类圆形,电镜下为单室脂质体。粒径为270nm。经初步稳定性实验证实,NVB具有光不稳定性,应避光保存。4℃时避光放置1个月药物包封率无变化。采用透析法分别测定了NVB生理盐水溶液剂及其脂质体在pH 6.8磷酸盐缓冲溶液、pH7.4磷酸盐缓冲溶液及人血清中的释药行为,结果表明脂质体可以加快NVB的体外释放,且相比上述两种缓冲介质,NVB在血清中释放更快、更完全。比较了NVB溶液剂及脂质体在家兔体内的释放行为,结果表明脂质体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可以维持较高的血药浓度。药物动力学实验表明,两种制剂均符合双室模型,消除半衰期分别为28.152min和11643.144min, AUC分别为126.847μg·mL-1·min和24401.459μg·mL-1·min考察了脂质体给药系统在降低输注性静脉炎方面的效果,在体股动脉血管插管法及耳缘静脉病理评分法均证实脂质体给药系统可以降低输注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输注性静脉炎的等级。

曲维庆,王萍,张恩宁[4](2006)在《紫杉醇持续输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在许多国家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急剧增长,治疗肺癌的药物和方法不断涌现。本研究探讨紫杉醇静脉持续注射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6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方案紫杉醇按总量150mg/m248h静脉持续输注,第12天;顺铂按总量75mg/m2分3d静点,即第3、4、5天。对照组(30例)方案紫杉醇按总量150mg/m2分2次静点,即第1、8天,每次持续3h,顺铂用法同治疗组。所有患者每周期21d,每个患者治疗3个周期以上。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54.84%(17/31)、43.33%(13/30),中位治疗进展时间7.1个月、5.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MST)14.0个月、10.2个月,1年生存率67.74%(21/31)、33.33%(10/30),2年生存率22.58(7/31)%、13.33%(4/30),其中1年生存率治疗组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外周神经毒性、肝功异常、肾功异常、静脉炎,两组发生率相当。结论较传统用法,紫杉醇持续输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提高有效率,显着改善生存情况。毒副反应无明显增加。

孙成荣,姚红莹,宫名莲,袁平,黄美欧,曲进[5](2003)在《长春瑞滨持续滴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36例》文中提出观察国产长春瑞滨(NVB)35mg/m2~50mg/m2化疗微量泵持续滴注120小时,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可评价疗效病人36例,CR1例、PR15例、SD17例、PD3例、OR率为44.4%。主要副反应为白细胞下降及轻度消化道反应,1例出现外周神经毒性,无1例发生化学性静脉炎。

吴昌平[6](2001)在《持续低剂量去甲长春碱合并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比较NP方案 (去甲长春碱、顺铂 )与低剂量去甲长春碱 (NVB)持续静脉注射加顺铂 (DDP)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6 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持续组 31例 ,应用低剂量NVB持续静脉注射加DDP方案 ,DDP 2 0mg静脉注射第 1— 7天 ,NVB 10mg静脉注射 2 4小时第 1— 7天 ,2 1天为一周期 ,两周期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对照组 34例应用NP方案 ,NVB 2 5mg m2 静脉注射第 1、8天 ,DDP 30mg m2 静脉注射第 1— 3天。结果 :治疗组CR 1例 ,PR 12例 ,SD 15例 ,PD 3例 ,治疗有效率 41 9%,对照组CR 1例 ,PR 14例 ,SD 15例 ,PD 4例 ,治疗有效率 44 1%,两组无显着性差异 (P >0 0 5 )。毒副反应 :持续组胃肠道反应、静脉炎发生、白细胞减少程度显着低于对照组。结论 :低剂量持续NVB静脉注射加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与NP方案疗效相似 ,毒副反应明显减少。

董人平,吴昌平[7](2002)在《微量泵持续静注去甲长春碱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文中认为目的 观察去甲长春碱 (NVB)加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方法 改变使用方法和减少NVB剂量 ,使用有效畅通的静脉通路 ,及时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结果 减轻了毒副反应 ,提高了疗效。结论 微量泵持续静注NVB加顺铂 (DDP)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毒副反应明显减少

周小果[8](2018)在《KRT19基因多态性对化疗联合靶向治疗NSCLC疗效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19片段(KRT19)基因多态性与化疗联合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对146例接受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采用PCRRFLF分析KRT19(-99G>C)基因,分析不同基因型与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KRT19(-99G>C)中GG基因型患者与GC+CC基因型患者的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C基因型者对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敏感性是T基因型的1.897倍[Ol^R=1.897(95%CI:1.103,3.647)P=0.001];KRT19(-99G>C)等位基因C携带者(GC+CC)的MST短于GG基因型携带者(P<0.05)。Cox模型分析显示,KRT19(-99G>C)变异等位基因C是影响晚期NSCL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变异等位基因C携带者(GC+CC)的OR是GG基因型携带者的2.014倍(P<0.05)。结论 KRT19(-99G>C)位点基因多态性是影响晚期NSCLC患者化疗联合靶向治疗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敏感性相关。

宋卿[9](2012)在《益气养阴化瘀解毒方配合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化瘀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评价在此法指导下创制的中药复方对晚期肺腺癌患者临床作用,并考虑其安全性,阐述中医药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特色及优势,为肺癌中药制剂研究提供临床预研究基础。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40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益气养阴化瘀解毒方配合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方案化疗)20例、对照组(单纯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方案化疗)20例。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方案化疗,21天为1个周期,连续观察2周期。治疗组在化疗间歇期给予益气养阴化瘀解毒方水煎服,每日1剂。分别记录治疗前后的近期疗效、中医症候、CEA.CA125.CYFRA21-1和毒副反应等统计分析。结果:在中医症候积分方面,治疗组中医症候疗效显效1例(5.00%),有效13例(65.00%),无效6例(30.00%);对照组中医症候疗效显效0例(0.00%),有效5例(25.00%),无效15例(75.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近期疗效CEA.CA125.CYFRA21-1及毒副反应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的躯体功能、疲乏、恶心呕吐、失眠、食欲丧失、整体生活质量领域治疗组比对照组积分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前后相比,治疗后的躯体功能、疲乏、恶心呕吐、失眠、食欲丧失、整体生活质量领域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疼痛、呼吸困难、便秘、腹泻、经济困难领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卡氏评分方面,治疗后统计学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治疗后的体力状况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养阴化瘀解毒方配合培美曲塞联合铂类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中医症状、提高患者卡氏评分方面优于单纯化疗。

朱小生[10](2009)在《肺癌患者血清VEGF和Endostatin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新生血管生成是促进肿瘤生长发展的重要因素,VEGF和Endostatin分别具有促进血管生成和抗血管生成的生物活性,与肺癌的进展和预后有关。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是现代肿瘤治疗学的有力补充。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恩度治疗肺癌临床疗效显着,但其疗效监测指标研究报道极少,并缺乏综合分析手术、化疗及化疗联合恩度对肺癌病人血清VEGF和Endostatin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手术、化疗及联合“恩度”化疗前后血清VEGF和Endostatin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20例健康人及20例肺癌患者手术前后和60例肺癌患者化疗及联合“恩度”前后的血清VEGF和Endostatin水平。结果:肺癌组血清VEGF、Endostatin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组( P < 0. 01) ,其水平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有关,与组织学类型无关(P >0. 05)。肺癌患者手术后第1天VEGF水平高于手术前( P < 0. 01) ,第7天血清VEGF水平高于手术前和手术后第1天水平( P < 0. 01)。肺癌患者单独化疗受益组结束后1d血清ES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和化疗结束后14d的水平(P < 0. 05)。单独化疗无效组第14天血清VEGF水平高于化疗前和化疗后第1天水平(P <0. 05)。肺癌患者单独及联合“恩度”化疗受益组治疗后第1天血清VEGF水平低于化疗前( P < 0. 05),第14天血清VEGF水平低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天水平(P < 0. 05)。联合“恩度”化疗有效率为56.67%明显高于单独化疗有效率为26.67%(P < 0. 05),且其有效患者的VEGF水平治疗后明显下降(P < 0. 05)。结论:肺癌患者的血清VEGF和Endostatin水平升高且随临床分期进展和肿瘤直径增大明显升高,并与手术及化疗有关,有助于我们对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进行判断。血清VEGF和Endostatin水平不受病理类型的影响,化疗联合“恩度”治疗肺癌优于单用化疗,血清VEGF水平是疗效监测指标之一。

二、持续低剂量去甲长春碱合并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持续低剂量去甲长春碱合并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微管蛋白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癌症的危害及治疗手段
        1.1.1 癌症的危害
        1.1.2 癌症的治疗手段
    1.2 微管的结构与功能
        1.2.1 微管的结构
        1.2.2 微管的动力学特性
        1.2.3 微管的功能
    1.3 微管蛋白抑制剂
        1.3.1 微管蛋白聚合抑制剂
        1.3.2 微管蛋白聚合促进剂
    1.4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含苯甲酰胺的吲哚接枝苯并咪唑(IBB)类微管蛋白抑制剂的研究
    第一节 IBB的设计
        1.1 Discovery Studio分子模拟对接方法
        1.2 设计思路
        1.2.1 活性片段的选择
        1.2.2 目标化合物的确定
    第二节 IBB的化学合成
        2.1 实验试剂和材料
        2.2 合成步骤
        2.3 化合物结构鉴定信息
        2.4 化合物单晶结构信息
    第三节 IBB的生物活性
        3.1 实验材料和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细胞毒活性和微管蛋白抑制活性
        3.2.2 诱导细胞凋亡活性
        3.2.3 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3.2.4 分子对接分析
        3.2.5 3D-QSAR模型
        3.3 小结
第三章 含苯磺酰胺的吲哚接枝苯并咪唑类(IBBsul)微管蛋白抑制剂的研究
    第一节 IBBsul的设计
    第二节 IBBsul的化学合成
        2.1 实验试剂和材料
        2.2 合成步骤
        2.3 化合物结构鉴定信息
        2.4 化合物单晶结构信息
    第三节 IBBsul的生物活性
        3.1 实验材料和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细胞毒活性和微管蛋白抑制活性
        3.2.2 诱导细胞凋亡活性
        3.2.3 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3.2.4 免疫荧光实验检测化合物B19对微管蛋白形态的影响
        3.2.5 分子对接
        3.3 小结
第四章 查尔酮肟类(CO)微管蛋白抑制剂的研究
    第一节 CO的设计
    第二节 CO的化学合成
        2.1 实验试剂和材料
        2.2 合成步骤
        2.3 化合物结构鉴定信息
        2.4 化合物单晶结构信息
    第三节 CO的生物活性
        3.1 实验材料和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细胞毒活性和微管蛋白抑制活性
        3.2.2 诱导细胞凋亡活性
        3.2.3 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3.2.4 分子对接
        3.2.5 3D-QSAR模型
        3.3 小结
第五章 吲哚接枝噻唑腙类(ITH)微管蛋白抑制剂的研究
    第一节 ITH的设计
    第二节 ITH的化学合成
        2.1 实验试剂和材料
        2.2 合成步骤
        2.3 化合物结构鉴定信息
    第三节 ITH的生物活性
        3.1 实验材料和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和微管蛋白抑制活性
        3.2.2 诱导细胞凋亡活性
        3.2.3 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3.2.4 免疫荧光实验检测化合物对微管蛋白的影响
        3.2.5 分子对接分析
        3.3 小结
第六章 含吡唑结构的苯并咪唑接枝磺酰胺类(BBP)微管蛋白抑制剂的研究
    第一节 BBP的设计
    第二节 BBP的化学合成
        2.1 实验试剂和材料
        2.2 合成步骤
        2.3 化合物结构鉴定信息
        2.4 化合物单晶结构信息
    第三节 BBP的生物活性
        3.1 实验材料和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微管蛋白抑制活性和细胞毒活性
        3.2.2 诱导细胞凋亡活性
        3.2.3 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3.2.4 免疫荧光实验检测化合物对微管蛋白形态的影响
        3.2.5 分子对接分析
        3.2.6 化合物对小鼠肝癌模型的治疗效果
        3.3 小结
第七章 总结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专利及获奖情况
致谢
附录: 代表性化合物氢谱、碳谱和质谱

(2)卡铂联合紫杉醇对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及卡铂药动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卡铂按AUC给药联合紫杉醇对卵巢上皮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
    1.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1 入选和排除标准
        1.1.2 受试者登记及分组
        1.1.3 药品用法及剂量选择
        1.1.4 研究步骤
        1.1.4.1 入选本研究前7天内进行的项目
        1.1.4.2 研究中评估
        1.1.5 剂量调整方法
        1.1.6 评价标准
        1.1.7 统计方法
    1.2 结果
        1.2.1 入选患者的一般特征
        1.2.2 近期客观疗效
        1.2.3 不良反应
        1.2.3.1 血液学毒性
        1.2.3.2 非血液学毒性
    1.3 讨论
    1.4 小结
二、CBP在晚期卵巢癌上皮癌患者中的药动学研究
    2.1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1 仪器与试剂
        2.1.1.1 仪器
        2.1.1.2 试剂
        2.1.2 实验方法
        2.1.2.1 溶液配制
        2.1.2.2 色谱条件
        2.1.2.3 样品处理
        2.1.2.4 病例选择
        2.1.2.4.1 入组
        2.1.2.4.2 给药途径和剂量
        2.1.2.4.3 样品采集
        2.1.2.5 系统适应性试验
        2.1.2.5.1 水溶液被测物质专属性
        2.1.2.5.2 血浆中各峰位置确定
        2.1.2.6 标准曲线的制备
        2.1.2.7 最低检出限
        2.1.2.8 精密度试验
        2.1.2.9 准确度试验
        2.1.2.10 稳定性试验
        2.1.2.11 样品含量测定
        2.1.2.12 数据处理和统计方法
    2.2 结果
        2.2.1 卡铂色谱图
        2.2.2 血浆中卡铂标准曲线
        2.2.3 最低检出限
        2.2.4 方法精密度
        2.2.5 方法准确度
        2.2.6 血浆样品稳定性考察
        2.2.6.1 室温稳定性
        2.2.6.2 长期低温条件下的稳定性
        2.2.6.3 冷冻-融化稳定性
        2.2.7 卡铂不同时间点血药浓度的测定
        2.2.8 药动学参数
        2.2.9 理论AUC与实测AUC的比较
        2.2.10 药动学参数比较
    2.3 讨论
        2.3.1 实验方法的建立
        2.3.1.1 测定波长的选择
        2.3.1.2 血样提取方法的选择
        2.3.2 药动学相关疗效分析
    2.4 小结
全文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3)复方苦参注射液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和标准研究&利用脂质体技术降低长春瑞滨毒性的探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复方苦参注射液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和标准研究
    前言
    第一章 复方苦参注射液文献研究
        1 复方苦参注射液原料药的研究概况
        2 复方苦参注射液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复方苦参注射液生产过程物质传递规律及过程控制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复方苦参注射液生产过程物质传递规律研究
        3 5-羟甲基糠醛与色泽的相关性研究
        4 小结
    第三章 复方苦参注射液生产工艺优化及过程控制初探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第四章 复方苦参注射液质量标准提高研究
        1 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 大泽米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3 总皂苷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4 吐温-80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5 葡萄糖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6 中间体及成品指纹图谱研究
        7 色泽检查方法的建立
        8 5-HMF限量检查方法的建立
        9 重金属检查方法的建立
        10 砷盐检查方法的建立
        11 过敏反应检查方法的建立
        12 降压物质检查方法的建立
        13 溶血与凝聚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利用脂质体技术降低长春瑞滨毒性的探索研究
    前言
    第五章 长春瑞滨文献综述
        1 长春瑞滨的合成途径
        2 抗肿瘤机制研究
        3 临床研究
        4 药代动力学研究
        5 毒副反应
        参考文献
    第六章 重酒石酸长春瑞滨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评价方法的建立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小结
    第七章 重酒石酸长春瑞滨脂质体体外释药性能及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1 重酒石酸长春瑞滨脂质体体外释药性能研究
        2 重酒石酸长春瑞滨脂质体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3 重酒石酸长春瑞滨脂质体家兔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
        4 小结
    第八章 重酒石酸长春瑞滨脂质体减轻输注性静脉炎初探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查新报告

(4)紫杉醇持续输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治疗方法
    1.3 评定标准
    1.4 统计处理
2 结 果
    2.1 疗效
    2.2 毒副反应
3 讨 论

(5)长春瑞滨持续滴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36例(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6)持续低剂量去甲长春碱合并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一 病例资料
    二 治疗方法
    三 评价标准
结 果
    一 近期疗效比较
    二 毒副反应比较
讨 论

(7)微量泵持续静注去甲长春碱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
    2.2 毒副反应
3 讨论
4 护理
    4.1 建立有效的深静脉通路
    4.2 做好观察与记录
    4.3 确保输液畅通
    4.4 谨防导管脱落
    4.5预防感染
    4.6心理护理

(8)KRT19基因多态性对化疗联合靶向治疗NSCLC疗效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治疗方案
    1.3 近期疗效评估
    1.4 方法
        1.4.1 外周血标本及DNA提取
        1.4.2 PCR-RFLP应用
        1.4.3 目的基因扩增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C) 基因频率'>2.1 KRT19 (-99G>C) 基因频率
C) 基因平衡检测'>2.2 KRT19 (-99G>C) 基因平衡检测
    2.3 临床因素与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敏感性的关系
C) 基因多态性与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疗效的关系'>2.4 KRT19 (-99G>C) 基因多态性与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疗效的关系
C) 基因多态性与生存率的相关性'>2.5 KRT19 (-99G>C) 基因多态性与生存率的相关性
    2.6 Cox模型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9)益气养阴化瘀解毒方配合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肺癌的中医学认识和研究
        1.1 中医学对肺癌病名的认识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原则
        1.4 辨证论治
        1.5 基本方加减治疗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
        1.7 针灸、外治法在肺癌治疗中的辅助作用
    2 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
        2.1 外科手术
        2.2 放射治疗
        2.3 化疗
        2.4 分子靶向治疗
        2.5 维持治疗
    3 中医药联合化疗治疗肺癌的作用与疗效
        3.1 中医药对晚期肺癌化疗的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3.2 中医药防治晚期肺癌化疗的毒副反应
        3.3 中医药抑制肿瘤的的生长,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4 生存质量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目的
        1.2 病例来源
        1.3 病例选择
        1.4 一般资料
    2 治疗方法
    3 疗程
    4 观察方法
        4.1 临床疗效观察指标
        4.2 安全性指标观察
        4.3 统计方法
    5 治疗结果
        5.1. 分期情况
        5.2 临床疗效比较
        5.3 安全性指标
    6 讨论
        6.1 立法依据
        6.2 方药组成与配伍意义
        6.3 疗效分析
        6.4 中药抗癌机制
        6.5 临证体会
第三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肺癌患者血清VEGF和Endostatin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英语缩略词表
2 中文摘要
3 英文摘要
4. 正文
    1)前言
    2)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讨论
    5)结论
    6)问题与展望
    7)参考文献
5. 附录
6. 致谢
7. 综述
    参考文献

四、持续低剂量去甲长春碱合并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微管蛋白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的设计、合成及活性研究[D]. 王彦婷. 南京大学, 2017(01)
  • [2]卡铂联合紫杉醇对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及卡铂药动学研究[D]. 杜春双. 天津医科大学, 2012(02)
  • [3]复方苦参注射液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和标准研究&利用脂质体技术降低长春瑞滨毒性的探索研究[D]. 刘晓谦.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1(12)
  • [4]紫杉醇持续输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J]. 曲维庆,王萍,张恩宁. 中国癌症杂志, 2006(04)
  • [5]长春瑞滨持续滴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36例[J]. 孙成荣,姚红莹,宫名莲,袁平,黄美欧,曲进. 肿瘤学杂志, 2003(04)
  • [6]持续低剂量去甲长春碱合并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研究[J]. 吴昌平. 中国癌症杂志, 2001(06)
  • [7]微量泵持续静注去甲长春碱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 董人平,吴昌平. 现代护理, 2002(11)
  • [8]KRT19基因多态性对化疗联合靶向治疗NSCLC疗效的影响[J]. 周小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8(08)
  • [9]益气养阴化瘀解毒方配合培美曲塞联合铂类方案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研究[D]. 宋卿.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0)
  • [10]肺癌患者血清VEGF和Endostatin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D]. 朱小生. 安徽医科大学, 2009(06)

标签:;  ;  ;  ;  ;  

持续小剂量去甲长春碱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