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诊疗中的艾滋病预防

口腔诊疗中的艾滋病预防

一、口腔诊疗工作中对艾滋病的预防(论文文献综述)

张斌斌[1](2020)在《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文中提出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越来越得到国家和地方的重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中明确指出要开发出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同时,近年来,传染病疫情的形势越来越严峻,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安全,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秩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知识的教育势在必行,不仅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健康观念,也有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本研究基于高中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以及选修模块的开设建议,以“传染病与防控”为主题,结合广州市东涌中学的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尝试开发出具有地区或学校特色的高中校本教材,以便于对学生进行传染病与防控知识的教育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对广州市东涌中学进行内外部环境分析,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东涌中学的高一、高二学生以及高校大一、大二学生进行学习需求分析和传染病知识知晓率调查。其次,根据选修模块的开设建议与学校、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课程目标的设计和教材内容的组织编排,最终将校本教材的章节定为3章15节6活动。接着以学生自主报名的方式组建实验班,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对实验班进行校本教材的教学。最后,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环节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检测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并判断校本教材开发与实践的实际效果,进行总结与反思。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通过“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学习,对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达到了以新课标为基准的课程目标要求,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也得到了提高,其学业测试的平均分提高了13.45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探讨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了提升;形成了“防控并重”的观念;提高了学生对生物学课程的兴趣,加强了学生应用生物学原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自我健康保护意识有了大幅度地提升。在课程回访中,学生表明在学习完本教材后,他们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做好了个人的防疫工作,并向父母或身边的人宣传了新冠的危害性,教会他们应对新冠的方法,很好地保障了自身及周围人的生命安全,也为自己的行动而感到满足。此外,在开发与实践过程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发展,对教育教学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提高了课程编制与组织的能力。

张宁芮[2](2020)在《收缩城市视角下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与建筑策划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城镇化进程在近年来提速迅猛,以致出现不断流失的乡镇人口以及不断严重的老龄化等问题,乡镇卫生院的发展受到冲击,县域医疗资源配置与人口空间结构的矛盾日益凸显。一方面,乡镇医疗设施布局不平衡,可达性差,服务覆盖率低。另一方面,部分乡镇卫生院存在病人就诊率下降、相关科室功能闲置、医院内部流线混乱等问题。目前乡镇卫生院的建设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需要探索符合患者实际医疗需求和设施均衡配置的规划及建筑策划方法。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包含两部分:首先是规划布局与建筑现状分析,规划布局主要以我国常州市明光市为研究案例,以日本石川县南加贺二次医疗圈和金泽市为比较案例,运用Arc GIS可视化平台对比分析2国4个地区医疗设施分布特征及可达性,总结存在的问题。其次是进一步对乡镇卫生院规划布点进行评价,以我国常州市99所乡镇卫生院为分析对象,运用Arc GIS的最近设施点分析,测定不同级别乡镇卫生院的服务半径,与《常州市医疗卫生计生设施布局规划(2016-2020)》中基层医疗设施的未来规划目标相比较,判断其合理性。建筑现状分析结合对我国乡镇卫生院的实地调研分析,对乡镇卫生院的建设规模、科室功能设置、选址规划进行合理剖析。以常州市下辖溧阳市戴埠中心卫生院、南渡中心卫生院及新北区罗溪卫生院、奔牛人民医院为调研对象:1.对医护工作者进行访谈,了解卫生院发展脉络、设计初衷、使用现状遇到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等。2.通过收集现有资料、提炼建筑内部功能信息、发放问卷、访谈等方式,实地调研4所卫生院内部相关区域,获取各部分科室功能的设置、位置关系、改扩建及功能置换情况等。3.对比分析医院现状平面与原始设计图纸之间的差异,研究分析针对医院功能设置与患者间的需求错位、实际空间使用不均衡、内部流线混乱等具体问题。同时以日本人口收缩地区二次医疗圈的4所地域医疗支援医院为比较案例,通过对比二者建设规模、功能设置、面积指标等,分析优缺点。其次是对建筑策划的研究,本文研究范围为乡镇卫生院这类医疗设施,并非针对某一特定建筑。因而在第四章中依据建筑策划的研究方法及步骤,同时结合第二章与第三章的研究成果从策划目标的确定、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还有策划战略中选址、规模、功能的策划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乡镇卫生院的建筑策划提供参考。本文主要结论有:通过对比我国与日本医疗设施布局均衡性及可达性之间的差距,结合常州市2016-2020年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布局,提出三种模式乡镇卫生院服务半径指标的测定,进而优化设施服务覆盖范围指标及建设标准的可行性。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我国人口收缩地区乡镇卫生院和日本二次医疗圈地域医疗支援医院的基础上解明了卫生院患者行为特征、就医需求以及内部功能的使用现状与设计人员预想之间的差距,运用记述统计、聚类比较等方法进行分析,总结了乡镇卫生院各科室房间功能设置、面积占比及位置关系等设计要点。综合以上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从规模策划、功能策划、选址策划3个角度为乡镇卫生院这一建筑类型的策划方法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依据。

石永乐,刘帆[3](2019)在《口腔医疗机构艾滋病职业暴露及职业防护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类传染性极强、蔓延速度快、病死率高的传染性疾病,是我国公众健康及传染病防治中的一个难题。口腔诊疗工作的特征,使口腔医疗机构/口腔科成为HIV/AIDS职业暴露的重点部门,医务人员面临较高的HIV/AIDS职业暴露风险。本研究对HIV/AIDS的流行状况及传播途径、HIV/AIDS患者口腔病变、口腔医疗机构HIV/AIDS职业暴露及职业防护的现状进行综述。

曾小慧[4](2019)在《APP“春雨医生”健康传播研究》文中提出健康传播在经历了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形态之后,又迎来了互联网健康传播的时代。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和移动医疗广泛推广与实践的大背景下,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为移动终端的医疗健康APP应运而生。作为健康传播的新媒介,医疗健康APP在健康传播实践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并逐步建立起了自身的重要地位,成为现代健康传播的重要平台。春雨医生作为国内移动医疗行业的拓荒者,同时也是医疗健康APP的先行者,在我国医疗健康APP领域具有显着的代表性,在健康传播中也形成了自身的特色。春雨医生的健康传播主体数量众多且构成多元,具体包括APP编辑团队、专业医生、媒介组织、非营利机构以及健康爱好者,不仅有众多的专业传播者,草根平民也广泛参与其中。健康传播内容主要包括专业性强的医学知识、需求量旺盛的热门健康信息、针对特殊人群的健康知识和实用性强的健康内容。在健康传播形式上,春雨医生采用了功能结构与视觉呈现兼顾的人性化界面、健康知识的通俗化表达、人际健康传播与大众健康传播并重的传播类型、知识普及与营销相结合的传播方式等多种形式。用户以中青年为主,用户的健康意识和参与度较高。传播效果层面,春雨医生的健康传播效果良好,对用户和社会有着双重影响。首先在用户健康知识的获取、健康观念的建立以及健康行为的改变等方面,春雨医生发挥着积极作用。其次春雨医生的社会化功能得到凸显,发挥着正面的社会效应,具体表现在能够有效地促进医患沟通、助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完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等方面。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春雨医生在健康传播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为:传播内容不均衡,忽视心理健康;健康资讯大多转自第三方,把关难度大;表现形式单一,致用户审美疲劳;用户人群局限,且互动不足;究责评定机制不合理,打击医生积极性等。改进和完善APP“春雨医生”的健康传播,优化其健康传播效果,需从均衡传播内容,适当增加心理健康知识;加强对健康内容的把关,保证内容质量;丰富表现形式,增强可读性与趣味性;扩大用户群体,注重用户反馈与互动;明确责任评定机制,提高医生积极性等方面着手。

蓝怡[5](2019)在《艾灸对69例艾滋病患者HAART后免疫重建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作为目前疗效最为确切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使得艾滋病转变成为一种慢性可控性疾病。但不可否认的是HAART后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免疫功能重建不良、药物毒副反应以及病毒耐药性等。其中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重建不良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目前认为接受HAART治疗2年以上的患者CD4+T淋巴计数仍未达到350个/μl,可认为是免疫重建不良。既往研究显示,免疫功能重建不良者发生感染、并发症及死亡的几率高于免疫功能重建良好者。目前普遍认为HAART后免疫功能重建是艾滋病领域的研究难点和重点,可以说,人类攻克艾滋病仍任重道远,因此,探寻新的策略和新的方法促进患者免疫功能改善势在必行。中医古代文献并无艾滋病的相关记载,但随着艾滋病的传播,中医学对该病的认识日益加深,可归属瘟疫、伏气温病、虚劳等范畴。到目前为止,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历经三十余载,从最初感性认识过渡到初步研究阶段,继而不断发展成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完善,中医药在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中的研究规模与过去相比有所扩大,研究的切入点也更加清晰。有研究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调节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发展,其效果优于单纯的HAART治疗。其中,中医学特色疗法——艾灸为艾滋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艾灸是一种传统的、独特的防病治病方法,操作简便、毒副作用小、价廉物美,具有温经散寒、温通经络、扶正固本等作用。经查阅大量临床文献,发现艾灸对机体免疫系统有多靶点、多环节、双向调节等优势,可促进机体免疫功能重建。目前促进HAART后免疫功能重建已成为艾滋病研究领域的瓶颈问题,以改善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重建不良状态作为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切入点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在艾滋病免疫功能不良患者中开展艾灸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为中医药辅助治疗艾滋病提供新视角、新思路,为患者提供更广泛的干预手段,达到免疫功能重建的目的。依托国家“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中医药促进艾滋病患者HAART后免疫功能重建新方案研究这一平台,本人先后参与了“艾灸对艾滋病患者HAART后免疫功能重建影响的临床研究”课题的方案论证会、课题启动会、CRF表的制定、病人入组、病例随访、数据录入、课题监查等工作。由于该课题尚未结束,所以目前只能对课题的部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探讨。目的观察艾灸命门、肾俞(双侧)、膻中、神阙、关元、足三里(双侧)对艾滋病HAART后免疫功能重建不良、脾肾阳虚证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临床症状等指标的改善情况。通过临床观察,评价艾灸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旨在为艾滋病免疫功能重建不良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方法和新的依据。方法根据纳入标准,筛选出69例HAART后低病毒载量、免疫功能重建不良的艾滋病脾肾阳虚证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艾灸联合HAART治疗;对照组23例:单纯HAART治疗,进行为期12周的临床疗效观察。以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第12周为随访点,对免疫功能(CD4+T淋巴细胞)、临床症状(中医症状、免疫重建相关症状)等指标进行监测,评价艾灸疗法的有效性。同时对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进行监测,观察患者是否在研究期间出现不良反应,评价艾灸疗法的安全性。研究完成后,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1免疫功能疗效评价患者治疗12周后,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艾灸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治疗组和对照组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免疫重建有效率疗效评价患者治疗12周后,根据CD4+T淋巴细胞变化情况来判定免疫重建有效率,结果表明:治疗组46例患者免疫重建有效率为36.96%,其中有效17例,无效29例;对照组23例患者免疫重建有效率为13.04%,其中有效3例,无效20例。治疗组免疫重建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艾灸可以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恢复,改善免疫重建不良状态。3中医症状疗效评价患者治疗12周后,根据总体症状评分来判定疗效,结果表明:治疗组46例患者总有效率为54.34%,其中临床痊愈8例,显效1例,有效16例,无效21例;对照组23例患者总有效率为26.09%,其中临床痊愈0例,显效0例,有效6例,无效17例。治疗组中医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艾灸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患者治疗12周后,根据各个症状评分分析,治疗组症状评分均有所下降,其中畏寒肢冷、五更泄泻、食欲不振评分下降较明显,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艾灸在改善畏寒肢冷、五更泄泻、食欲不振症状方面有较好的疗效。4免疫重建相关症状疗效评价患者治疗12周后,根据总体免疫重建相关症状评分来判定疗效,结果表明:治疗组46例患者总有效率为67.39%,临床痊愈7例,显效0例,有效24例,无效15例;对照组23例患者总有效率为47.83%,临床痊愈1例,显效0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治疗组免疫重建相关症状疗效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治疗12周后,根据各个免疫重建相关症状评分分析,治疗组症状评分均有所下降,其中感冒、腹泻评分下降较明显,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艾灸在改善感冒、腹泻症状方面有较好的疗效。5安全性评价患者在本研究的临床观察期间,依从性较好,均未见明显与本研究相关的不良反应及毒副反应,治疗前后患者生命体征均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后患者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生化检查均未出现显着异常,说明艾灸在促进免疫功能过程中安全可靠,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本研究临床观察的结果显示:1促进免疫功能重建:治疗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免疫重建有效率为36.96%,对照组为13.04%,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2改善临床症状:治疗组改善中医症状总有效率为54.34%,对照组为26.09%,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改善免疫重建相关症状总有效率为67.39%,对照组为47.8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改善畏寒肢冷、五更泄泻、食欲不振、感冒、腹泻症状优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3实施艾灸治疗的临床观察期间,未出现与研究相关的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李环环[6](2019)在《天津市男男性行为人群无保护性肛交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指自我报告曾经与男性有过肛交和/或口交性行为的男性。本研究欲了解MSM队列人群不同随访次数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性病诊疗史、肛交发生率、不同性伴间肛交安全套使用率、商业性行为、Rush类助性剂和传统毒品等变化情况,同时探究所有同性性伴、固定性伴和临时性伴间无保护性肛交发生情况及评估影响因素间的差异;并利用得出的危险因素进行分组,分析各亚组间MSM队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和梅毒的抗体阳转率和阳转密度的差异,从而为天津市的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防控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Th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的专项课题,该课题为一项开放式的队列研究,队列从2013年4月至2018年9月,历时5年6个月,基线调查一次,随访10次,本研究采用天津市队列部分人群资料。该研究利用深蓝公共卫生咨询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志愿者小组)在天津市MSM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酒吧、会所、浴池、性病门诊)和互联网交友软件(如微信群、QQ群、Blude等)上发布MSM队列招募信息,收集基线调查时天津市16岁及以上的近6个月曾发生过肛交或口交行为的HIV阴性的MSM。在取得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通过志愿者小组自主开发的指纹识别系统录入双手食指指纹信息,并完成基线问卷调查和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Testing,VCT)。每六个月对调查对象进行一次随访,随访时除进行问卷调查和VCT外,对MSM队列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包括:评估HIV感染的风险、关于感染HIV风险的警示教育、性病的转介治疗和滥用合成毒品的危害。天津市CDC定期派人对其进行督导,并定期导出指纹系统的问卷,利用SAS 9.4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清理分析。定量数据采用表示,定性数据利用频数分布等进行基本统计描述;利用χ2检验比较分类变量组间差异,趋势χ2检验描述组间变化的趋势;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s,GEE)估测纵向数据的影响因素,同时利用得出的影响因素分组计算HIV抗体阳转率和阳转密度,了解天津市HIV的新发感染状况。结果1)队列共招募2380人,其中完成一次随访人数为1404人,完成两次随访为933人,完成三次随访为669人,完成四次及以上随访为465人。共随访3091.10人年,平均随访为2.20年/人。进入队列的MSM艾滋病知晓率随着随访干预很快发生改善(χ2趋势=92.16,P<0.001),曾有性病诊疗史比例呈现下降趋势(χ2趋势=4.38,P=0.036)。随着随访次数增加,与同性性伴(χ2趋势=44.76,P<0.001)、固定性伴(χ2趋势=10.55,P=0.001)、临时性伴(χ2趋势=8.79,P=0.003)肛交发生率增加;与同性性伴(χ2趋势=171.23,P<0.001)、固定性伴(χ2趋势=66.17,P<0.001)、临时性伴(χ2趋势=112.56,P<0.001)最近一次肛交安全套使用率呈现上升的趋势,而最近六个月肛交安全套使用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访3次后安全套使用率有所下降。另外,在比较以上性伴安全套使用率时发现,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最高。随着随访次数增加,传统毒品自我报告使用率一直处于低水平,而Rush类助性剂使用率上升(χ2趋势=37.06,P<0.001),网络来源样本的比例上升(χ2趋势=22.46,P<0.001)。2)探究MSM人群无保护性肛交的影响因素差异,结果显示,对所有同性性伴而言,艾滋病知识知晓(adjusted Odd Risk,aOR=0.146)、未婚/离异/丧偶(aOR=0.655)、文化程度高(aOR=0.766)、商业性行为(aOR=0.693)、年龄为2545(aOR=0.712)和年龄为45岁以上(aOR=/0.518)是发生无保护性肛交的保护因素,而样本来源为网络(aOR=1.238),有性病诊疗史(aOR=1.376)、吸毒史(aOR=2.934)是同性性伴发生无保护性肛交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区分固定性伴和临时性伴,结果略有区别,其中艾滋病知识知晓、未婚、低年龄为共同的保护因素,样本来源为网络为共同的危险因素;而助性剂的使用(aOR=1.403)仅在固定性伴中有意义,而在临时性伴中,有吸毒史(aOR=3.278)和性病诊疗史(aOR=1.447)是独特的危险因素。3)队列共随访1404人,随访期间共69人出现HIV抗体阳转,总共观察3091.10人年,HIV抗体阳转率为69/1404=4.91%,阳转密度为69/3091.1=2.23/100人年。根据上述无保护性肛交得出的危险因素,分别计算其亚组间HIV抗体阳转率和阳转密度。艾滋病知识知晓组其HIV抗体阳转率为5.28%,阳转密度为2.38/100人年;与女性的婚姻状态为未婚/离异/丧偶组的HIV抗体阳转率为5.00%,阳转密度为2.37/100人年;网络来源样本其HIV抗体阳转率为4.47%,HIV阳转密度为2.23/100人年;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其HIV抗体阳转率为5.08%,阳转密度2.33/100人年;年龄<25岁,其HIV抗体阳转率为5.56%,阳转密度为2.59/100人年;年龄2545岁,其HIV抗体阳转率为4.51%,阳转密度为2.05/100人年;曾有商业性行为者HIV抗体阳转率为3.90%,阳转密度为1.64/100人年;使用助性剂组,其HIV抗体阳转率为4.50%,阳转密度为2.39/100人年;曾有性病诊疗史组,其HIV抗体阳转率为7.69%,阳转密度为3.45/100人年。本HIV阴性队列中,其中梅毒阴性者1275人,累计随访观察时间是2445.14人年,梅毒阳转259人,阳转密度是10.59/100人年,阳转率是20.30%。结论1)天津市MSM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普遍较高,呈现“天花板效应”。MSM人群无保护性肛交性行为较普遍,高危性行为发生率较高,队列中施加的教育宣传干预对降低高危性行为有一定作用,但作用效果不持久,亟待更有效的干预。在后续队列中,应改变单一的干预方式,并从心理学和行为学共同采取干预,以提升干预效果。2)队列中施加了宣传类干预、发放安全套等措施,其一定程度降低了HIV的新发感染率,但对于梅毒的新发感染的效果并不理想。天津市属HIV的低流行地区,但低年龄、助性剂使用、有性病诊疗史亚组HIV抗体阳转率高于全体MSM人群,应予以重视,以便进一步控制天津市HIV疫情。3)影响无保护性肛交的因素在同性性伴、固定性伴和临时性伴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应针对各类性伴特点分别开展艾滋病防控工作,可能会提升干预效果。

温丰榕[7](2019)在《医学专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与干预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医学专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态度、行为状况及影响因素并分析教育效果。方法:1,对某高等专科医学院校临床、护理、药学、检验、口腔医学、影像六个专业医学专科生开展现场调查。2,问卷发放采取了无记名与闭卷形式,现场发放以及回收问卷。调查后,抽取部分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同时发放艾滋病健康教育手册,比较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效果。3,采用excel表以及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共调查了6个专业630名学生,对不同专业学生进行的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对比结果显示:检验专业得分为(85.00±7.11)分,临床专业得分为(80.00±8.73)分,护理、口腔医学、药学三个专业得分分别是(75.00±9.88)、(70.00±9.20)、(65.00±12.33)分。临床专业与护理专业、药学专业、口腔医学专业在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的知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专业与检验专业以及影像专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学专业与检验专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验专业与口腔医学专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医学专科生获取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的途径主要是书籍与电视,医学专科生近一年参与专业预防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培训的人数占比仅为13.65%。2,医学专科生预防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年龄、是否接受预防教育以及接受教育次数有线性关系。年龄越高,掌握的知识越高,其中接受预防教育的次数对于医学专科生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影响最大,其他的影响因素按照从大到小依次为是否接受预防教育和年龄。3,对200名学生进行了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有49.8%的医学专科生对待艾滋病人与其他病人一样,干预后,该比例增加为67.3%,干预前后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希望艾滋病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学生人数与希望其他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学生人数相似,为18.3%。干预后,希望艾滋病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学生人数上升到32.4%,干预前后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干预前后,医学专科生对和艾滋病人握手、就餐的人数显示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4,健康教育干预后,医学专科生在抽血以及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诊疗工作中采取防护措施的人数占比得到了显着提升。干预后,更多的医学专科生敢于接触艾滋病患者,这与干预前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干预后医学专科生在诊疗中更加注重穿着隔离衣,与干预前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从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的认识上看,高等医学专科生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的知晓水平总体较低,掌握深度参差不齐。医学专科生获取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的主要渠道并非是学校教育。2,医学专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的知晓程度受到了年龄、是否接受预防教育、接受教育次数的影响,其中接受预防教育次数对学生预防知识掌握情况影响最大。3,健康教育干预后医学专科生对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以及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有效,说明对医学专科生也要进行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专门教育。

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8](2018)在《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18—2020年)等4份文件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泉政办[2018]3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泉州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18-2020年)》《泉州市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18-2020年)》《泉州市职业病防治规划(2018-2020年)》和《泉州市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8-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9](2018)在《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8-2025年)等疾病防治工作规划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苏政办发[2018]3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8-2025年)》《江苏省艾滋病防治行动计划(2018-2020年)》《江苏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18-2020年)》《江苏省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8-2020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8年1月3日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10](2016)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国卫办妇幼发[2016]3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完善妇幼保健机构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妇幼保健机构加强自身建设与管理,我委印发了《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2016年版)》。为准确解读评审标准,我委组织制定了《三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

二、口腔诊疗工作中对艾滋病的预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口腔诊疗工作中对艾滋病的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新课改下的背景
        1.1.2 当前社会的需求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概况
        1.4.1 国外研究概况
        1.4.2 国内研究概况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
        2.1.2 校本教材与“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2.2.3 校本课程开发的情景模式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法
        2.3.2 问卷调查法
        2.3.3 访谈法
        2.3.4 实验法
        2.3.5 行动研究法
    2.4 技术路线
第三章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开发与设计分析
    3.1 环境分析
        3.1.1 学校外部环境分析
        3.1.2 学校内部环境分析
    3.2 学生学习需求分析
        3.2.1 问卷的设计
        3.2.2 问卷的发放
        3.2.3 结果分析
    3.3 课程目标的设计
        3.3.1 课程目标的来源
        3.3.2 “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课程目标的设计
    3.4 教材内容的设计
        3.4.1 教材内容的来源
        3.4.2 教材内容的选择原则
        3.4.3 教材内容的组织原则
        3.4.4 基于高中新课标《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编排
第四章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教学实施
    4.1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教学实施方案
        4.1.1 实施对象
        4.1.2 实施时间
        4.1.3 实施过程
    4.2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教学实施原则
        4.2.1 学生发展性原则
        4.2.2 理论联系实践原则
        4.2.3 教材生活化原则
    4.3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教学方法的选择
        4.3.1 讲授法
        4.3.2 专题讲座法
        4.3.3 直观演示法
        4.3.4 情境教学法
        4.3.5 案例教学法
        4.3.6 讨论法
        4.3.7 参观法
        4.3.8 活动教学法
    4.4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教学实施案例
        4.4.1 案例一:《传染病的流行》
        4.4.2 案例二:《狂犬病》
        4.4.3 案例三:《结核病(讲座)》
        4.4.4 案例四:《校园高发性传染病的宣传活动》
第五章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评价及教学评价
    5.1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评价及教学评价目的
    5.2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评价及教学评价维度
        5.2.1 评审教师对校本教材的评价
        5.2.2 课堂教学评价
        5.2.3 学生学业评价
    5.3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评价及教学评价结果
        5.3.1 评审教师对校本教材的评价结果
        5.3.2 课堂教学评价结果
        5.3.3 学生学业评价结果
第六章 讨论
    6.1 校本教材对学生的发展要有积极影响
        6.1.1 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有积极作用
        6.1.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6.1.3 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2 教材内容的组织应综合考虑
    6.3 评价方式的选择要多样化
    6.4 对教师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第七章 结论与反思
    7.1 结论
        7.1.1 学生的发展
        7.1.2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7.2 建议
    7.3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课程学生调查问卷(高中生版)
    附录 B 传染病与防控知识了解情况调查问卷(大学生版)
    附录 C “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内容(部分)
    附录 D “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本身评价表
    附录 E 评审教师的教材评语
    附录 F “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课堂教学评价表
    附录 G 实验班前测试卷
    附录 H 实验班后测试卷
    附录 I “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学生表现评价表
    附录 J 学生访谈记录
    附录 K 学生回访记录
    附录 L 课堂教学剪影
后记
致谢

(2)收缩城市视角下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与建筑策划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1 收缩城市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2 医疗建筑策划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3 乡镇医疗设施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调查对象
        1.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规划布局分析
    2.1 本章研究目的
    2.2 人口收缩地区医疗设施现状分析
        2.2.1 国内人口收缩地区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以江苏省常州市、安徽省明光市为例
        2.2.2 日本人口收缩地区医疗设施现状分析——以石川县金泽市、南加贺二次医疗圈为例
        2.2.3 比较研究
    2.3 乡镇卫生院现状布局评价——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
        2.3.1 运用算法及其原则
        2.3.2 运用于常州市乡镇医疗设施规划选址分析
        2.3.3 分析结果
        2.3.4 人口收缩与乡镇卫生院布局之间的关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建筑现状分析
    3.1 本章研究目的
    3.2 国内人口收缩地区乡镇卫生院建筑现状——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
        3.2.1 概况
        3.2.2 相关指标及政策
        3.2.3 功能设置
        3.2.4 原始功能与需求功能间的差异
        3.2.5 建筑平面及面积指标分析
        3.2.6 乡镇卫生院功能与面积指标小结
    3.3 日本人口收缩地区医院建筑现状——以二次医疗圈地域医疗支援医院为例
        3.3.1 概况
        3.3.2 功能设置
        3.3.3 建筑平面及面积指标分析
        3.3.4 日本地域医疗支援医院在人口收缩区域所承担的作用分析
    3.4 比较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乡镇卫生院建筑的策划方法
    4.1 本章研究目的
    4.2 策划目标的确定
    4.3 数据收集与分析
    4.4 策划战略的确定
        4.4.1 考虑影响因素优先级
        4.4.2 选址策划
        4.4.3 规模策划
        4.4.4 功能策划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今后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目录
    附录A 问卷
    附录B 常州市各级公立医疗机构明细表
    附录C 国内4所乡镇卫生院基本资料
    附录D 日本4所地域医疗支援医院基本资料
    附录E 患者问卷调查
    附录F 文献研究动向

(3)口腔医疗机构艾滋病职业暴露及职业防护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HIV/AIDS的流行状况及传播途径
2 HIV/AIDS患者口腔病变
3 口腔医疗机构HIV/AIDS职业暴露
4 口腔医疗机构HIV/AIDS职业防护

(4)APP“春雨医生”健康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来源及意义
        0.1.1 选题来源
        0.1.2 选题意义
    0.2 研究现状
        0.2.1 有关健康传播的研究
        0.2.2 有关医疗健康APP的研究
    0.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0.3.1 研究内容
        0.3.2 研究方法
    0.4 创新之处
    0.5 关键概念说明
        0.5.1 医疗健康APP
        0.5.2 健康传播
第1章 APP“春雨医生”健康传播主体分析
    1.1 APP编辑团队——健康传播的“大后方”
        1.1.1 健康内容的“把关者”
        1.1.2 原创内容的“制作者”
    1.2 专业医生——健康传播的“主力军”
        1.2.1 组织构成多样化
        1.2.2 功能角色多重化
        1.2.3 评价体系多维度
        1.2.4 入驻原因多元化
    1.3 媒介组织——健康传播的“生力军”
    1.4 非营利组织——健康传播的“常备军”
    1.5 健康爱好者——健康传播的“后备军”
第2章 APP“春雨医生”健康传播内容分析
    2.1 专业性——以“疾病”为中心的专业医学知识
        2.1.1 医患交流中的疾病防治知识
        2.1.2 “三库”:病例库疾病库药品库
    2.2 热门性——需求量旺盛的健康信息
        2.2.1 饮食营养信息
        2.2.2 运动健身知识
        2.2.3 时尚美容资讯
        2.2.4 心理情感知识
    2.3 针对性——针对特殊人群的健康知识
        2.3.1 对儿童健康的重视
        2.3.2 对女性健康的关注
        2.3.3 对糖尿病、癌症患者的关注
    2.4 实用性——实用性强的健康内容
        2.4.1 指导生活的科普辟谣
        2.4.2 引导就医的就医指南
        2.4.3 干预行动的“健康计划”
第3章 APP“春雨医生”健康传播形式分析
    3.1 功能结构与视觉呈现兼顾的人性化界面
        3.1.1 功能结构的清晰性
        3.1.2 视觉设计的美观性
    3.2 健康知识的通俗化表达
        3.2.1 内容选择的日常化
        3.2.2 话语表述的情感化
        3.2.3 文本呈现的碎片化
    3.3 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并重的传播类型
        3.3.1 以医患沟通为中心的人际健康传播
        3.3.2 围绕科普资讯的大众健康传播
    3.4 知识普及与营销相结合的传播方式
        3.4.1 公益营销科普大众树立品牌形象
        3.4.2 差异化营销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3.4.3 口碑营销吸引用户付费
第4章 APP“春雨医生”健康传播效果分析
    4.1 APP“春雨医生”用户分析
        4.1.1 受访者基本情况
        4.1.2 用户媒介使用需求与动机
        4.1.3 用户媒介使用行为
    4.2 基于用户的健康传播效果分析
        4.2.1 用户对健康信息的知晓情况
        4.2.2 用户对健康信念的认同情况
        4.2.3 用户健康行为的实践情况
    4.3 APP“春雨医生”健康传播的社会效应
        4.3.1 助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4.3.2 完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
第5章 APP“春雨医生”健康传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5.1 APP“春雨医生”健康传播存在的问题
        5.1.1 传播内容不均衡,忽视心理健康
        5.1.2 健康资讯大多转自第三方,把关难度大
        5.1.3 表现形式单一,致审美疲劳
        5.1.4 用户人群局限,且互动不足
        5.1.5 究责评定机制不合理,打击医生积极性
    5.2 APP“春雨医生”健康传播的发展对策
        5.2.1 均衡传播内容,适当增加心理健康知识
        5.2.2 加强对健康内容的把关
        5.2.3 丰富表现形式,增强可读性与趣味性
        5.2.4 扩大用户群,注重用户反馈与互动
        5.2.5 明确责任评定机制,提高医生积极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 A “春雨医生”入驻医生城市分布
    附录 B “春雨医生”入驻名院情况
    附录 C “春雨百家”分类统计
    附录 D “春雨医生”各科室热度咨询
    附录 E 春雨医生“疾病库”典型人群疾病分类
    附录 F 春雨医生“疾病库”科室疾病分类
    附录 G APP“春雨医生”的健康传播情况调查问卷
个人简历和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艾灸对69例艾滋病患者HAART后免疫重建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综述一 艾滋病的治疗研究进展
        1 艾滋病的疫情报告
        1.1 艾滋病在全球流行情况
        1.2 艾滋病在我国流行情况
        2 艾滋病的西医治疗现状
        2.1 抗病毒的治疗时机
        2.2 抗病毒的治疗方案
        2.3 抗病毒治疗的药物种类
        2.4 抗病毒治疗取得的成果
        2.5 抗病毒治疗的不足之处
        3 艾滋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
        3.1 提高免疫功能
        3.2 改善临床症状
        3.3 减轻HAART后不良反应
        4 艾滋病的免疫功能损伤机制研究现状
        5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艾灸在艾滋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 艾灸源流
        2 艾灸的适应症
        3 艾灸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3.1 艾灸在常见疾病中的应用
        3.2 艾灸在艾滋病中的应用
        4 艾灸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4.1 艾灸对免疫器官的影响
        4.2 艾灸对免疫细胞的影响
        4.3 艾灸对免疫调节因子的影响
        4.4 艾灸对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5 临床上常灸的穴位种类
        5.1 体外实验研究
        5.2 临床试验
        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治疗方法
        2.4 异常情况处理
        2.5 调查内容
        2.6 观察指标
        2.7 疗效判定
        2.8 病例报告表
        2.9 知情同意书
        2.10 质量控制
        2.11 数据处理
    3 结果分析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两组信息基线比较
        3.3 免疫功能治疗效果比较
        3.4 免疫重建有效率治疗效果比较
        3.5 中医症状治疗效果比较
        3.6 免疫重建相关症状治疗效果比较
        3.7 安全性分析
讨论
    1 免疫功能疗效评价
    2 免疫重建有效率疗效评价
    3 中医症状疗效评价
    4 免疫重建相关症状疗效评价
    5 灸法的选取分析
    6 艾灸的施灸顺序分析
    7 艾灸的选穴分析
        7.1 命门穴
        7.2 肾俞穴
        7.3 足三里穴
        7.4 膻中穴
        7.5 神阙穴
        7.6 关元穴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天津市男男性行为人群无保护性肛交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说明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样本量的估计
    1.2 研究对象的招募
    1.3 队列人群的选择标准
    1.4 资料收集
        1.4.1 队列研究设计及收集方法
        1.4.2 问卷调查内容
        1.4.3 相关指标操作定义和计算方法
        1.4.4 健康教育的内容
        1.4.5 实验室检测
    1.5 质量控制
    1.6 统计学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人口学的基本特征
    2.2 列中调查对象艾滋病的相关行为随随访次数的变化状况分析
        2.2.1 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性病诊疗史
        2.2.2 同性肛交发生率随随访次数变化情况
        2.2.3 肛交安全套使用率随随访次数变化情况
        2.2.4 商业性行为、助性剂或毒品的使用随随访次数变化情况
        2.2.5 样本来源随随访次数变化情况
    2.3 无保护性肛交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 与同性性伴发生无保护性肛交的多因素GEE分析
        2.3.2 与同性固定性伴发生无保护性肛交的影响因素
        2.3.3 与同性临时性伴发生无保护性肛交的影响因素
    2.4 HIV抗体阳转情况
        2.4.1 HIV抗体阳转情况
        2.4.2 梅毒抗体阳转情况
3 讨论
    3.1 参加队列基线招募的MSM人群社会人口学特征
    3.2 队列中调查对象艾滋病的相关行为随随访次数的变化状况分析
        3.2.1 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性病诊疗史
        3.2.2 同性肛交发生率和肛交安全套使用率随随访次数变化分析
        3.2.3 商业性行为和助性剂的使用随随访次数变化分析
        3.2.4 网络交友比例随随访次数变化分析
    3.3 无保护性肛交的影响因素分析
    3.4 HIV和梅毒新发感染情况
    3.5 建议
    3.6 研究中创新和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男男性行为人群无保护性肛交和新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医学专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与干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艾滋病概述
    1.2 艾滋病职业暴露概述
    1.3 医学专科生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知晓情况
第2章 医学专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行为调查
    2.1 对象和方法
        2.1.1 调查对象
        2.1.2 问卷设计和内容
        2.1.3 问卷评分标准
        2.1.4 统计学处理
    2.2 结果和分析
        2.2.1 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的了解
        2.2.2 医学专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获取途径
        2.2.3 医学专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知晓情况影响因素
    2.3 讨论
第3章 医学专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干预效果
    3.1 对象和方法
        3.1.1 调查对象
        3.1.2 问卷设计和内容
        3.1.3 方法
        3.1.4 统计学处理
    3.2 结果和分析
        3.2.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3.2.2 干预前后医学专科生对艾滋病患者就诊态度
        3.2.3 干预前后对艾滋病暴露的防护意识
    3.3 讨论
        3.3.1 医学专科生对艾滋病职业暴露患者的态度
        3.3.2 医学专科生艾滋病暴露防护意识
第4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影响因素和防控措施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四、口腔诊疗工作中对艾滋病的预防(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高中新课标的“传染病与防控”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D]. 张斌斌. 广州大学, 2020(02)
  • [2]收缩城市视角下乡镇卫生院设施规划与建筑策划方法研究[D]. 张宁芮. 东南大学, 2020(01)
  • [3]口腔医疗机构艾滋病职业暴露及职业防护的研究进展[J]. 石永乐,刘帆.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9(04)
  • [4]APP“春雨医生”健康传播研究[D]. 曾小慧. 湘潭大学, 2019(02)
  • [5]艾灸对69例艾滋病患者HAART后免疫重建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D]. 蓝怡.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9(01)
  • [6]天津市男男性行为人群无保护性肛交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 李环环.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7]医学专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与干预效果[D]. 温丰榕.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9)
  • [8]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泉州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18—2020年)等4份文件的通知[J]. 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8(05)
  • [9]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8-2025年)等疾病防治工作规划的通知[J].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江苏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8(02)
  • [10]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和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6年版)的通知[J].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报, 2016(08)

标签:;  ;  ;  ;  ;  

口腔诊疗中的艾滋病预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