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综合试题(二)

思想政治综合试题(二)

一、思想政治综合测试题(二)(论文文献综述)

时巍[1](2021)在《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构建——以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文中提出在教育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在线开放背景下,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新的教学形式走进大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碰撞结合。主要讲述基于"雨课堂"智慧教学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过程和方法。借助移动互联网和"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将新的教学形式补充进课堂,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为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马茜兰[2](2021)在《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研究》文中提出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不同国家对人才更加重视,随之对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和提高。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中以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这为我国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普通高中生物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指出实施单元主题教学有助于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对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研究势在必行。本研究目的在于推动有关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发展,提升生物学教师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能力,并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首先,利用问卷调查法和叙述性描述法对H市部分高中生物学教师进行有关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现状调查,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现实依据。接着,利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出关于核心素养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总结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步骤并设计两个参考实例。最后,利用行动研究法将案例进行教学实践并分析其教学效果。通过对调查问卷和听课观察的结果分析发现:高中生物学教师对于生物学核心素养和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认知程度需要提升,对二者的实施应用也需要提升和加强,且在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应用方面需要更多可学习的案例及相关指导和培训。通过文献研究结合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总结出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步骤,即综合分析,确定单元主题;综合分析,确定单元及课时教学目标;设计单元活动,形成教学活动方案;设计评价方案,优化教学设计。再根据该步骤基于人教版2019年版《遗传与进化》第6章和人教版2007年版《稳态与环境》第2章,设计形成了“生物的进化”和“神经-体液-免疫调节”这两个案例。将“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案例付诸实践,选取S中学的高二25班作为实验班实施单元主题教学设计,高二24班作为对照班。利用SPSS和Excel对两个班级的单元测试题成绩和学生问卷的数据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频数对比,结果显示P值小于0.05即实验班的单元测试题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调查问卷也显示实验班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有关生活常识的变化情况也比对照班明显。本研究通过分析案例的教学实践效果,发现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可以促进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和成绩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习惯的改变和生活常识的提高,即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李雪梅,杨慧科,吕晓红,刘宝全[3](2020)在《临床医学5+3专业解剖学线上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文中认为基于新冠肺炎疫情背景,探讨在临床医学5+3专业解剖学开展线上教学的具体设计与实施过程。

马晓梅[4](2020)在《混合式教学背景下大学生学业评价研究 ——以《非线性编辑技术》课程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科课堂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教育部多次强调深化本科课堂改革,推动本科教学革命,全面提高本科育人能力。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教育”正在走进高校课堂,一步步改变传统的上课方式。MOOC、SPOC等被高校大力推广,学生不在拘泥于课堂获取知识,利用互联网学习在高校教学中逐渐成为常态,随后混合式教学逐渐普及,“线上+线下”成为高校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新教学方式。作为课堂教学重中之一的“学业评价”,紧随不断突破和发展的高校教学模式,一直更新变革,试图突破传统的单一的评价模式,开创一个符合新时代的多元的学业评价模式。本文依托S校《非线性编辑技术》课程实施混合式教学实践,厘清了混合式教学的基本特征和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学业评价模式和评价方案,并以S大学某本科专业为对象,开展了一个学期的混合式教学背景下的学业评价实践研究。论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高校开展混合式教学背景下的学业评价的背景和意义,对文章研究内容、方法、思路等做了分析梳理,为论文的研究展开做了铺垫。第二部分简述了本研究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整理出了论文的研究依据。分析国内外数据库中对于学业评价的研究现状,整理出了学业评价尚存的问题。第三部分总结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混合式学业评价模式。第四部分结合《非线性编辑技术》课程,在学业评价模式基础上,从确定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方法、确定评价主体、选择评价材料、设计评价过程、解释评价结果等六个方面构建了混合式教学的学业评价方案。学业评价方案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参与。学生在线上学习,学习平台记录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平台就是评价者的角色。教师会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学生参与评价是学业评价的重要内容,因此学生会作为评价者的角色参与课堂练习评分、课堂测试评分等。第五部分依托《非线性编辑技术》课程,以混合式教学开展为前提,对学业评价方案进行了具体实施与应用,且针对不同内容的课程组织形式设计了具体的学业评价方案,并以发放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收集学生对实施混合式教学和学业评价模式的满意度和看法。第六部分对论文进一步总结,并对学业评价的评价工具、评价权值设置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

刘西凤[5](2020)在《实施素养为本教学对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水平的影响实证研究 ——以人教版“原电池”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2017版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发布,化学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化学教育研究的热点。但要在具体教学中有效落实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水平发展的促进,仍需要一线教师结合实践进行“素养为本”有效教学策略探索。落实教学目标、过程和评价的一致性,是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从对新课标颁布后关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文献分析来看,关于化学核心素养水平的研究大多分别从课堂教学或者测评角度进行,而将二者相结合与统一的研究仍然比较缺乏。这一研究现状,无疑削弱了研究本身应该对实践教学具有的指导价值和示范效应。因此,本研究基于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及其有效教学理论,将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与素养水平测评有机结合,对于探寻更好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有效教学策略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本文包括八章,概述如下:第一章,综述了国内外化学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了解现有研究观点,对素养为本的教学策略进行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找出可创新的研究点,提出主体性教学策略,确定研究方向。第二章,概述本研究的内容、目的、意义、思路和方法等。研究目的是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如何更有效地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水平。第三章,界定核心概念并介绍理论基础,以构建主义理论及人本主义学习等理论为指导进行“原电池”的素养为本课堂教学设计编写;以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学及其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实现本研究教、学、评的一致性。第四章,鉴于“原电池”相关知识是高中化学原理部分的代表,以主体性教学策略为核心开展“原电池”的素养为本课堂教学设计,该设计注重化学核心素养指导下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的结合,细化到素养维度的各个水平上;注重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注重教学活动依托下的知识线与素养线分析;注重教学中学习者任务合理分配。教学设计分为三个课时,以主体性策略为核心。第五章,编制素养水平测试题,以新课标中各素养维度的四个水平的不同表现为依据和指导,开发对应于素养为本课堂教学的素养水平诊断试题,共四套,分别为三个课时的后测试题和一个月后原电池综合测试题。第六章,进行实证研究,在控制变量的条件下,实验班进行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对照班则进行传统教学,采用相同的试卷进行素养水平测试,对测试成绩采用MS Office Excel和SPSS Statistics23软件进行统计和显着性差异检验,结合数据分析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各项前、后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素养为本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教学策略对学优生、学中生、学弱生核心素养水平的提升效果相比于传统教学的差异,最后验证:本研究条件下,素养为本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教学策略比传统教学更有利于提升学中生核心素养水平。第七章,访谈法调查及结果分析。对研究对象和听课教师进行素养为本课堂教学的感受和评价访谈,辅助后测数据对实验结论进行归因分析。第八章,得出研究结论。(1)在学习的各个环节,本研究以主体性教学策略为核心,提出相关分策略。(1)以“提出问题,自主实验,讨论修正,解决问题”为学习模式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思维的发展。(2)创设真实生活情景活动诱发学生自我探索的学习动机,凸显社会责任。(3)教师以全局性把握的主问题进行学习任务驱动,发散推理与宏微探析思维。(4)合作式、讨论式学习做为主要课堂组织方式,发展推理能力。(5)注重学生分层,促进不同学业水平学生间的同伴学习。(2)基于模式与策略编写“原电池”三个课时的教学设计(3)主体性教学策略比传统教学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素养水平的提升,且在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分层统计结果中,对学中生的影响达到了显着水平。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教学建议(1)实施素养为本的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强化主体性教学策略的实施,推动学中生向学优生转化。

费芳,戴日新,田犇[6](2019)在《“三位一体”的高职生人文素质测评体系构建研究——以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构建实践为例》文中认为基于高职生能力发展要求和实际情况,以"在线测试""情景测试""实践记录"三位一体构建高职生素质测试评价系统,有利于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素质教育质量管理与监控,增强高职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实现高职生素质培养和能力提升,为用人单位人才选拔提供有效依据。

王继凤[7](2019)在《基于SPOC的高职电路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文中指出通过研究高职电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论文从课前准备、教学实施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分析了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电路课程教学的实施路径。实践证明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升了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刘媛媛[8](2019)在《运用漫画促进初中生物理学习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初中物理漫画是描述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的一种简单而夸张的方式,有趣且意味深长,能够在轻松的气氛下表达道理。基于文献调研和亲身实践,我认为初中物理漫画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带领学生理解和品读物理漫画,分析漫画里的知识点,积极配合教材内容。物理漫画教学为初中核心素养的实现提供了一条可行性途径。本文以通辽市**中学八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奈曼旗**中学八年级的学生们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漫画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结合物理学知识的特点对漫画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并对接触物理漫画教学前后的学生兴趣、学生成绩进行了实践检验。本篇论文共包括5个章节。第1章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课题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并对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第2章为论文的理论基础,提供了将漫画应用于中学物理教学的教育学依据、心理学依据、脑科学依据和可视化理论;第3章为漫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包括漫画(师生协作的方式)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教学设计(设计原则、设计案例)以及实施策略;第4章为初中物理漫画教学的实践研究,包括现状调查及分析,对学生接触物理漫画教学前后的兴趣检验、成绩检验,附录中给出部分漫画创作;最后一部分是总结与展望。研究和实践定量地表明:物理漫画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营造深度思考的学习气氛;通过物理漫画可以形象生动的表达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现象;富有趣味的漫画能够协助学习者理解并记住物理学的概念和规律;漫画手段还可以简化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物理漫画是一个值得推广且真正有助于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教学手段。

石培新[9](2018)在《基于新课标 适应新高考 研究新取向》文中指出近期研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甘肃省深化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2017年版)等;近年来着力研究高考《考试大纲》、高考文科综合测试题以及其他省市单独命制的政治试题;研究上海、浙江省(2017年高考改革试点)高考政治试题;研究《考试》《中国考试》《试题研究》等专业杂志及教育教学的相关文献,从中把握思想政治命题的基本走向和发展趋势。笔者以为高考政治命题立意中突出了以

吕精妹[10](2018)在《海南新高考背景下生物选课的影响因素及生物选课的指导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新高考改革方案正式发布,中国开启了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高考改革从考试科目、考试形式、招生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以维护高考公平与公正。本研究在海南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研究了生物选课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生物选课的指导策略。本文首先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论述了本文应用的研究方法。其次,对新高考改革相关概念与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海南新高考模式对生物选课影响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最后,本文对海南新高考模式对生物选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教育主管部门层面、学校层面以及教师层面提出新高考背景下生物选课的指导策略,并进行全文的总结与展望,希望本文的研究将为海南高考生物等学科的选课和其他领域的改革提供参考。

二、思想政治综合测试题(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思想政治综合测试题(二)(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构建——以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二、“雨课堂”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创建
    (一)“雨课堂”环境搭建
    (二)“雨课堂”授课准备
    (三)“雨课堂”课程各环节设计
        1.课前环节设计
        2.课中环节设计
        3.课后环节设计

(2)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发展对人才质量的新需求
        1.1.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1.1.3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1.1.4 生物学学科中相关研究的缺失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对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对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核心素养
        2.1.2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2.1.3 单元
        2.1.4 单元教学设计
        2.1.5 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2.2 研究理论基础
        2.2.1 从核心素养维度
        2.2.2 从生物学学科维度
        2.2.3 从课程整合维度
        2.2.4 格式塔心理学
第三章 高中生物学教师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及相关现状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对象
    3.3 编制调查问卷
    3.4 调查结果分析
        3.4.1 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3.4.2 听课观察的结果分析
    3.5 调查结论
第四章 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步骤及案例
    4.1 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步骤
        4.1.1 综合分析,确定单元主题
        4.1.2 综合分析,确定单元及课时教学目标
        4.1.3 设计单元活动,形成教学活动方案
        4.1.4 设计评价方案,优化教学设计
    4.2 “生物的进化”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4.3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第五章 教学实践及效果分析
    5.1 实践目的
    5.2 实践过程
        5.2.1 选取实践对象
        5.2.2 设计检验教学实践效果的工具
        5.2.3 检验实践对象的差异性
        5.2.4 开展教学实践
    5.3 教学实践的效果分析
        5.3.1 单元测试题的结果分析
        5.3.2 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5.4 教学实践的结论
第六章 结论、建议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6.3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二 前测综合测试题
    附录三 关于高中学生部分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及生活常识的调查问卷
    附录四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单元测试题
攻读硕士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3)临床医学5+3专业解剖学线上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1 线上教学的课前准备
    1.1 教学平台的选择
    1.2 教学授课设计
        1.2.1 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优化教学内容
        1.2.2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式开展线上授课
        1.2.3 以适合线上教学的模式,实施形成性考核方案
2 线上教学的实施
    2.1 教学资源发布
    2.2 直播授课
    2.3 教学效果评价
3 线上教学的不足及教师课后的经验分享

(4)混合式教学背景下大学生学业评价研究 ——以《非线性编辑技术》课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内高校学业评价存在忧患
        1.1.2 国家政策加大支持力度
        1.1.3 混合式教学引发思考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6 论文结构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介绍
        2.1.1 评价
        2.1.2 学业评价
        2.1.3 混合式教学(Blended Teaching)
    2.2 理论基础
        2.2.1 元认知理论:自我主导的学习
        2.2.2 多元智能理论
        2.2.3 关联主义
        2.2.4 建构主义理论
        2.2.5 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动态
        2.3.1 国外研究动态
        2.3.2 国内研究动态
3 混合式教学的学业评价模式研究
    3.1 混合式教学模式基本特征
    3.2 混合式教学模式基本形式
    3.3 混合式教学的学业评价模式设计
4 混合式教学的学业评价方案研究
    4.1 《非线性编辑技术》课程简介
    4.2 构建混合式教学学业评价方案
        4.2.1 确定教学目标
        4.2.2 确定混合式多元评价的方法
        4.2.3 选择评价主体与评价材料
        4.2.4 设计评价过程
        4.2.5 解释评价结果
5 混合式教学的学业评价应用研究
    5.1 研究对象与研究设计
    5.2 课程目标确定
    5.3 评价主体多元
    5.4 学业评价工具设计
        5.4.1 线上学业评价工具设计
        5.4.2 线下学业评价工具设计
    5.5 研究过程
        5.5.1 诊断性评价
        5.5.2 形成性评价
        5.5.3 表现性评价
        5.5.4 总结性评价
    5.6 结果反馈
        5.6.1 问卷数据分析
        5.6.2 访谈信息反馈
        5.6.3 结果分析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课前调查(非线性编辑)
附录 B 实施混合式学业评价学生体验与满意度调查
附录 C 关于实施混合式课程学业评价的访谈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实施素养为本教学对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水平的影响实证研究 ——以人教版“原电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
    1.1 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1.1.1 国外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
        1.1.2 国内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
    1.2 化学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1.2.1 化学核心素养的文献综述
        1.2.2 化学核心素养研究的问题分析
    1.3 素养为本教学策略的文献综述
2.研究概述
    2.1 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2.1.1 研究的内容
        2.1.2 研究的目的
    2.2 研究的意义
        2.2.1 贯彻落实“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素养水平
        2.2.2 了解学优生、中、弱生素养水平发展的差异,有利于因材施教
    2.3 研究思路
    2.4 研究方法
        2.4.1 问卷调查法
        2.4.2 文献法
        2.4.3 访谈法
        2.4.4 数据分析法
    2.5 教学内容(知识)的选择及依据
    2.6 研究对象的选择及分析
3.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3.1.1 素养为本的教学设计
        3.1.2 核心素养水平
    3.2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3.2.1 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
        3.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2.4 杜威的探究理论
        3.2.5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
4.素养为本的“原电池”课堂教学设计
    4.1 素养为本教学设计的原则
    4.2 素养为本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
        4.2.1 教学目标特点
        4.2.2 “原电池”各分课时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
    4.3 素养为本的教学活动设计
    4.4 教学活动依托下知识线与素养线分析
    4.5 教学设计中的学习者任务分配
    4.6 教学设计详案展示
    4.7 教学策略总结
5.试题的编制
    5.1 试题编制的基本原则
    5.2 核心素养水平评价试题的编制实例
        5.2.1 基于核心素养的试题水平和难度分析
        5.2.2 试题编制的具体过程
6.实证研究
    6.1 前测分析
    6.2 实验过程
    6.3 后测数据分析
        6.3.1 不同学业水平学生各水平题目得分率分析
        6.3.2 不同学业水平学生成绩的显着性分析
    6.4 实验研究结论
7.访谈法调查及结果分析
    7.1 学生访谈过程
        7.1.1 学生访谈结果整理
        7.1.2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7.2 教师访谈过程
        7.2.1 教师访谈结果整理
        7.2.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8.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1.1 提出素养为本课堂教学中的策略
        8.1.2 基于策略编写“原电池”三个课时的教学设计
        8.1.3 主体性教学策略有利于促进学生素养水平的提升
    8.2 教学建议
    8.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后测试题
附录2 后测成绩分析表
附录3 实验班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4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5 实验班与对照班高一四次大考学生成绩统计表
致谢

(6)“三位一体”的高职生人文素质测评体系构建研究——以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构建实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生人文素质及其测评体系内涵
    (一)高职生人文素质的内涵
    (二)高职生人文素质测评系统
二、高职生人文素质测评系统研究现状和意义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意义
三、高职生人文素质测评体系的构成
    (一)高职生人文素质测评体系研究内容
        1. 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现状。
        2. 基于能力发展导向的高职生人文素质测评的理论研究。
        3. 基于高职生能力发展导向的高职素质评价标准开发研究。
        4. 基于能力发展导向的高职生素质测评的实践研究。
    (二)素质测评系统的构成
        1.在线测试(见图1)
        2.实践记录
四、高职生人文素质测评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一)高职生人文素质测评体系的实践
        1. 开发较为完善的人文素质测评标准
        2. 将素质教育与评价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
    (二)高职教育与人文素质的几点思考
        1. 全面发展的高职生应具备知识、能力、态度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
        2. 人本视野关注学生的生命意义是高职教育的第一要义
        3.“三位一体”的人文素质测评体系有助于高职阶段的素质培养

(7)基于SPOC的高职电路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引入基于SPOC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2 基于SPOC的电路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路径
    2.1 课前准备
    2.2 教学实施
    2.3 考核方式
3 结语

(8)运用漫画促进初中生物理学习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选题意义
        1.3.1 有利于高中入学考试的物理考题体系的多元化
        1.3.2 有利于提高初中学生的图片阅读能力
        1.3.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对象的界定
        1.5.1 漫画解读
        1.5.2 初中物理漫画
        1.5.3 初中物理漫画教学
2 理论基础
    2.1 教育学依据
    2.2 心理学依据
    2.3 脑科学依据
    2.4 可视化教学依据
3 漫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3.1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漫画的实施策略
        3.1.1 初中物理课堂漫画教学的原则
        3.1.2 初中物理漫画教学的方法策略
    3.2 漫画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设计
        3.2.1 运用漫画开展物理教学的设计原则
        3.2.2 运用漫画开展物理教学的设计案例
        3.2.2.1 案例1《电流和电路》教学设计
        3.2.2.2 案例2《摩擦力》教学设计
        3.2.2.3 案例3《光的反射》习题课教学设计
        3.2.2.4 案例4 课后作业的布置
4 初中物理漫画教学的实践研究
    4.1 现状调查及分析
        4.1.1 实践前问卷调查
        4.1.2 实践前调查结果分析
    4.2 实践研究
        4.2.1 实践研究方案设计
        4.2.2 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及结论
5 总结
    5.1 实践总结
    5.2 研究存在的不足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初中生对物理漫画态度的调查问卷
    附录5 物理学习兴趣水平测试量表
    附录6 访谈记录
致谢

(9)基于新课标 适应新高考 研究新取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 力图贯彻经济繁荣、共同富裕、生态安全、美丽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
(二) 突出彰显沟通合作、生活幸福的人文精神与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并重的现代意识和价值取向
(三) 强力主张社会公正、民族振兴、主权安全的国家意识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意识有机统一价值取向
(四) 凸现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价值取向

(10)海南新高考背景下生物选课的影响因素及生物选课的指导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调查法
        (三)访谈法
        (四)分析法
第一章 新高考改革相关概念与研究现状
    一 相关概念
        (一)新高考方案
        (二)新高考模式
    二 海南高考改革方案细则
        (一)普通高中高考考试科目设置
        (二)合格性考试与等级性考试
        (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时间安排
        (四)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呈现方式
        (五)招生主体变成“院校专业组”
    三 研究现状
        (一)我国关于新高考的研究现状
        (二)综合评述
第二章 海南新高考模式对生物选课影响调查
    一 调查目的
    二 调查对象
    三 调查过程
    四 调查结果
        (一)对生物学科地位的调查
        (二)对生物课堂教学管理的调查
        (三)生物教师的授课方式调查
        (四)教师储备资源的调查
    五 调查结果分析总结
第三章 海南新高考模式对生物选课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对生物学科地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生物学科高考地位提升
        (二)选考生物人数变化
        (三)生物课时安排变化
    二 对生物课堂教学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生物选课走班时间
        (二)生物作业收取情况
        (三)学校排课存在难度
        (四)课堂状况难以把控
    三 对生物教师教学情况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授课方式
        (二)学情把握
        (三)知识点整合情况
    四 教师资源储备对生物选课的影响分析
第四章 新高考背景下生物选课的指导策略
    一 教育主管部门层面
        (一)做好新高考方案的解析工作
        (二)完善相关配套文件
        (三)广纳各方意见和建议
    二 学校层面
        (一)合理安排选课走班起始时间
        (二)普及职业生涯教育合理选课
        (三)合理设置教学班上课人数
        (四)强化教学管理工作
        (五)活化生物教师资源储备
    三 教师层面
        (一)依据学情合理把握授课难度
        (二)高效利用教学资源
        (三)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四)强化课后作业的布置与管理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一 总结
        (一)教育部门
        (二)学校层面
        (三)教师层面
        (四)学生层面
    二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四、思想政治综合测试题(二)(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构建——以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J]. 时巍. 辽宁高职学报, 2021(07)
  • [2]基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研究[D]. 马茜兰. 淮北师范大学, 2021(12)
  • [3]临床医学5+3专业解剖学线上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 李雪梅,杨慧科,吕晓红,刘宝全. 卫生职业教育, 2020(24)
  • [4]混合式教学背景下大学生学业评价研究 ——以《非线性编辑技术》课程为例[D]. 马晓梅.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5]实施素养为本教学对提升学生化学核心素养水平的影响实证研究 ——以人教版“原电池”为例[D]. 刘西凤. 西南大学, 2020(01)
  • [6]“三位一体”的高职生人文素质测评体系构建研究——以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构建实践为例[J]. 费芳,戴日新,田犇.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6)
  • [7]基于SPOC的高职电路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J]. 王继凤. 科教导刊(下旬), 2019(30)
  • [8]运用漫画促进初中生物理学习的实践研究[D]. 刘媛媛.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9(08)
  • [9]基于新课标 适应新高考 研究新取向[J]. 石培新. 试题与研究, 2018(29)
  • [10]海南新高考背景下生物选课的影响因素及生物选课的指导策略[D]. 吕精妹. 海南师范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思想政治综合试题(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