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肺养阴法治疗寻常痤疮50例

清肺养阴法治疗寻常痤疮50例

一、清肺养阴法治疗寻常痤疮50例(论文文献综述)

张雨琪[1](2021)在《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图谱构建的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寻常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青春期、主要累及面部的慢性皮肤病,发病率高,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中医学虽无这一病名,但根据其临床特点,可属中医学中“粉刺”、“痤”等范畴。从古至今,中医学对寻常痤疮的认识,从病因病机到理法方药已形成了相对系统的理论体系,并在临床实践中形成了诊疗共识和大量各具特色的诊疗经验数据。既往研究多通过文献整理、经验总结、数据挖掘等方式,对个别医家、流派的寻常痤疮诊疗经验加以总结、对比。但限于诊疗经验的分散性,寻常痤疮相关中医药诊疗经验数据中的大量隐性知识难以被挖掘与利用。研究目的探索中医药疾病知识图谱构建的关键技术,以寻常痤疮中医药领域文献为数据源,复用中医药及相关领域的顶层知识分类标准与术语表,根据领域知识特点,构建包含理论、实践两部分知识的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图谱,借助知识图谱在关联、表达、利用知识上的优势,表达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间的关联,以期提升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的获取效果,实现寻常痤疮名医诊疗经验的整合和知识发现。研究方法(1)根据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图谱的构建目标,制定知识图谱涉及的知识层次。梳理寻常痤疮中医药诊疗知识体系,参考中医药领域现有知识分类标准,制定知识图谱的知识框架。(2)分析寻常痤疮中医药诊疗知识特点与侧重方向,根据领域本体构建的七步法,确定本体的覆盖范围与术语粒度,收集领域术语,复用、组合领域本体、中医药领域通用术语表、中医证候术语表以及中西医疾病、治法和药物术语表等,整合特色分类体系,构建本体的分类体系,定义满足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表达的特征性数据属性,完成领域本体构建。(3)选择高质量的寻常痤疮中医药事实知识,利用知识抽取技术结合人工审校标注的方法,获取结构化数据,进行事实知识之间、事实与本体知识之间的知识融合,构建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图谱,选择图数据库加以存储,实现语义搜索等应用示例。研究结果(1)构建了互操作性与名医经验知识表达良好的知识图谱知识结构。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图谱以名医经验的表达和使用为目标,制定了包含模式和事实两部分的知识图谱知识层次。该知识层次支持理论知识与诊疗经验的表达,既能发挥领域本体的语义优势,又能促进医案中隐性知识的的完整保存与分析利用。通过对寻常痤疮中医药诊疗知识体系的梳理、对中医药领域现有知识分类标准的分析,制定了包含疾病、证候、分期与传变、生理特征、症状体征、治则治法、药物、机体形态、中医操作/方法、医家共10种语义类型,治疗、分析、使用、包含、进程、现象表达、特性、实例化、subClassOf共9种语义关系的知识图谱知识框架,能够支持领域协作的互操作需求。(2)构建了符合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表达特色的本体。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图谱的本体部分以单义术语为最小术语粒度,梳理核心概念的中西医正名“寻常痤疮”和“粉刺”,选择具有中医特色的术语定义,据此收集相关术语,着重构建了分类体系的疾病、证候、治则治法部分,定义了数据属性ID、名、异名、来源、来源文献、相关性、疾病诊断、专长、部位、频率、时长、时刻、次序、剂量、疗程、特殊煎法和诊疗经验,在protege中加以编辑,完成本体构建。(3)构建了提升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获取效果的的知识图谱。以专科医家的医案作为事实知识来源,通过基于规则的知识抽取和标准统一的人工审校标注,获得结构化数据。通过知识消歧,将知识图谱的本体部分与名医经验部分关联起来;通过知识对齐,融合医案知识。选择图数据库Neo4j,使用Py2neo导入数据,构建了包含5911个实体、15193条关系的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图谱,能够支持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的语义搜索和知识发现,提升了领域知识的可获取性。研究结论(1)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图谱的知识层次应当至少具有事实和模式2层,使得领域公认知识和医家个人经验都能够得到良好表达;知识框架中除中医药领域知识图谱通用的知识类型外,还需根据疾病知识的表达需求设置特色的知识类型。(2)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图谱领域本体部分不应强调细粒度术语的构建。构建分类体系全面的本体结构,为临床应用提供拓展组合的空间,能够更好地支持寻常痤疮中医药个性化诊疗中,对术语的灵活组合使用。(3)中医药疾病知识图谱可按照知识结构、领域本体和事实知识的顺序加以构建,构建过程中需关注中医药领域对疾病中各类知识的描述侧重、知识图谱的应用目标以及领域现有工作的复用,重视领域专家的需求与指导。

王莹[2](2021)在《张丰川教授治疗寻常痤疮的辨证思路总结及用药特色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总结张丰川教授对寻常痤疮病因病机的理解及辨治思路,探讨张丰川教授的组方、用药特色,对其治疗痤疮的经验进行总结,为中医药临床对寻常痤疮的辩证、诊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并将张教授的经验系统化整理,便于今后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方法:①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张丰川教授门诊中肺胃热盛证型的寻常痤疮患者病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②通过跟诊学习、阅读中医文献及张丰川教授既往撰写的文章,结合张丰川教授亲自讲授,对其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辨证思路及用药特色进行总结,并对收集的经典个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次临床观察的30例有效病例中,女性26例,男性4例,年龄以26-30岁之间居多;观察到最长病程为14年,最短为半年,其中以1-3年间最多见;多数患者的皮肤性质为油性皮肤(17例,57%)及混合性皮肤(12例,40%)。相关风险因素分析发现,饮食辛辣、油腻、月经不调及熬夜被患者认为是影响痤疮加重的主要因素;多数患者自觉痤疮加重与季节无关(14例,47%),部分自觉夏季加重12例,40%),少有自觉秋冬季加重者(4例,13%)。量表评估显示,轻度焦虑者2人(7%);轻度及中度抑郁患者分别为2人(7%)及6人(20%);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较多(23例,76%),其中大部分患者有失眠情况(16例,53%);分别有7例(23%)、5例(17%)和5例(17%)的患者在自我感知、情感功能、社会功能方面的生活质量受到痤疮影响。皮损数量方面,治疗第2周及第4周时皮损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90%及97%,平均皮损计数与治疗前相比分别下降了 34%、58%,经过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经过治疗后,患者的皮损数量有所减少;中医证候方面,治疗2周、4周后的平均中医证候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分别下降了 38%、71%,经过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均较前有所改善;结合皮损及中医证候评分进行综合评价,治疗第2周时有效4人,无效26人,总有效率13%;治疗第4周时显效15人,有效14人,无效1人,总有效率97%;在观察期间用药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事件,安全性较好。张丰川教授认为,痤疮的发病根本为郁,与湿、热、瘀、毒相关,病位在肺胃、肝肾,临床中根据痤疮的发病时间及病程分期辨证,从阴阳角度以阳证、阴证、半阴半阳证辨治痤疮皮损,从三焦角度宣通上焦、运化中焦、通利下焦,还根据皮损形态、皮损部位、皮损轻重多个角度进行痤疮的特色辨治。治疗时以自拟的消痤汤为核心处方,擅用疏风清热、清热凉血、逐瘀散结、补益肝肾、解郁安神类药物,常配伍加减的方剂有枇杷清肺饮、麻杏石甘汤、青蒿鳖甲汤、二至丸等。结论:采用消痤汤加减治疗肺胃热盛证痤疮,在皮损及中医证候方面均有改善,具有较好的效果。张丰川教授对寻常痤疮的诊疗有其独到的见解与体悟。他以“郁”为痤疮的发病根本,结合脏腑辨证及分期辨证,并从阴阳、三焦、皮损形态、皮损部位等多个角度进行痤疮的特色辨治,以核心处方为主,灵活加减用药,注重散郁火的同时固护阴液及正气,在临床中颇具疗效。

于继辉[3](2021)在《中药痤疮合剂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寻常痤疮好发于青少年,常见部位是面部、颈部、胸部和背部,主要表现为开放性或闭合性的粉刺、炎性丘疹、脓疮及结节等皮损,易反复发作,迂延不愈,并可能导致瘢痕及炎症后色素沉着,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针对痤疮的发病机制,本研究采用中药痤疮合剂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综合性评价疗效及安全性,分析痤疮发病的中医证候并探讨治疗机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4例患者通过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研究中两组各有一名患者脱落,实际入组人数每组均为36例。对照组采用红蓝光单独治疗,蓝光强度40mw/cm2,标准剂量为48J/cm2,每次15min,红光强度105mw/cm2,标准剂量为126J/cm2。每次20min,每周2次,8次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治疗8周。治疗组在对照组红蓝光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中药痤疮合剂,方药组成为夏枯草15g,枇杷15g,黄连7g,地黄15g,牡丹皮15g,连翘15g,金银花22g,黄芩15g,牛蒡子15g,牡蛎37g,蝉蜕15g,川芎15g,防风22g,北沙参22g,葛根11g,香附11g,水煎服,日一剂,水约300ml,早晚两次分服,4周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治疗8周。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进行对比分析,判断治疗效果。结果:⒈治疗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从皮损评分方面分析,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⒉治疗8周后,在中医证候积分方面两组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中药痤疮合剂联合红蓝光能有效地改善寻常型痤疮患者的症状评分。2.中药痤疮合剂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型痤疮较单纯红蓝光治疗寻常型痤疮更加安全有效。

欧淑玲[4](2020)在《基于现代文献研究寻常痤疮的中医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主要通过收集四大中文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11月关于中医药治疗寻常痤疮的文献,提取其中的证型、方药数据,并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归纳总结寻常痤疮的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及科研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11月有关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寻常痤疮的文献,检索词为“中医”、“中药”、“辨证”、“证型”、“痤疮”、“粉刺”、“青春痘”、“暗疮”,以上检索词用布尔逻辑运算符and或or连接起来。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通过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将纳入文献中的证型、用药建立数据库,统计各类药物使用频次及各证型频次,对使用频率≥10%的中药的性味、归经进行频数、频率统计,并对使用频率≥10%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从而系统总结出寻常痤疮的中医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结果:1.通过文献检索共纳入58篇文献,收集治疗寻常痤疮的中药组方64首,18个中医证型,140味中药,5364例病例。2.通过频数分析得出,出现频率较高的证型依次为肺经风热证、湿热蕴结证、湿热瘀阻证、肺胃热盛证及阴虚火旺证;使用频次较多的中药依次是甘草、黄芩、生地、连翘、蒲公英、金银花、白花蛇舌草、丹参、桑白皮、牡丹皮、赤芍、栀子、黄连、枇杷叶、黄柏、茯苓、知母、当归、薏苡仁、大黄、茵陈、野菊花、夏枯草、白术、旱莲草、女贞子、紫花地丁、泽泻、浙贝母、鱼腥草、苦参、山楂、陈皮;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类别是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热燥湿、清热泻火及补气类中药。药性分析结果显示,以寒性药物占绝对优势,其次为温、凉、平;药味分析结果显示,苦味药的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甘、辛、酸、淡;药物归经结果显示,归肝经、心经、肺经、胃经、脾经的药物使用频率较高。3.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将使用频率≥10%的33味高频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获得关联规则32条,得出两味药组12条,支持度最高的为金银花→连翘;三味药组17条,支持度最高的是连翘、甘草→黄芩;四味药组3条,支持度最高的是金银花、连翘、甘草→黄芩。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将使用频率≥10%的33味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聚类方法选择系统聚类,生成聚类分析谱系图,可分为6类药组,分别为C1(墨旱莲、女贞子、知母、黄柏、生地黄、白花蛇舌草、鱼腥草、甘草)、C2(茯苓、白术、泽泻)、C3(桑白皮、枇杷叶、山楂、黄芩、栀子、牡丹皮、黄连)、C4(野菊花、夏枯草、连翘、金银花、紫花地丁、茵陈、苦参、蒲公英、丹参)、C5(大黄、薏苡仁)、C6(赤芍、当归、浙贝母、陈皮)。结论:1.寻常痤疮的中医辨证分型以肺经风热证、湿热蕴结证、湿热瘀阻证、肺胃热盛证及阴虚火旺证常见。2.中医治疗寻常痤疮的药物以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热燥湿、清热泻火及补气类药物为主。3.通过性味归经分析,得出中医治疗寻常痤疮的药物以寒性药物使用率最高;药味以苦味药为主;药物的归经以肝经、心经、肺经、胃经、脾经为主。4.通过关联分析及聚类分析,可得出治疗寻常痤疮的中药组方多以二至丸、知柏地黄汤、消风败毒散、黄连解毒汤、消痤汤、枇杷清肺饮、清胃散及五味消毒饮为基础方灵活化裁。

崔艳芬[5](2020)在《中药联合水光清洁及火针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及VISIA成像的动态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及评估清肺消痤汤联合无针水光清洁及火针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为痤疮患者提供更确切、易接受的治疗方案;应用VISIA皮肤测试仪检测痤疮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为痤疮的疗效评估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纳入的9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均予内服中药清肺消痤汤及外用复方黄柏液涂剂,治疗组采用无针水光清洁及火针,对照A组采用火针,对照B组采用无针水光清洁。每周复诊1次,1周1个疗程,共观察4个疗程,根据痤疮皮损的形态、数量、颜色、出油情况及瘙痒疼痛程度等进行疗效指数评估,并使用VISIA皮肤测试仪比较痤疮患者治疗前、后斑点、毛孔、红色区、紫质的绝对分值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A组的总有效率为82%,对照B组的总有效率为61%,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对于临床症状的改善优于两对照组。三组患者治疗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VISIA皮肤测试仪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三组痤疮患者经过治疗后,毛孔方面无明显变化,斑点、红色区、紫质的分值均有所降低。结论:清肺消痤汤联合无针水光清洁及火针治疗痤疮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较佳,不良反应少;中药联合无针水光清洁、火针可以改善痤疮患者面部斑点、红色区、紫质,提示治疗前后VISIA皮肤测试仪在斑点、红色区、紫质方面的改变可为痤疮患者疗效判定提供一定的依据。

李雪[6](2020)在《小金胶囊治疗中重度痤疮(痰瘀结聚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比较小金胶囊联合中药面膜与丹参酮胶囊联合中药面膜治疗中重度痤疮(痰瘀结聚证)的临床疗效,评价两组药物的疗效与痤疮分级(Ⅱ、Ⅲ、Ⅳ级)的相关性,并观察两组在研究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本试验为前瞻性随机阳性平行对照临床试验,将纳入的80例受试者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予小金胶囊口服,每次5粒,每日2次,对照组予丹参酮胶囊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同时两组均予中药面膜外敷,每次30分钟,每周2次,疗程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三个时间节点进行访视,采用评价量表记录受试者的皮损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并及时记录和处理受试者的不良反应。观察结束后将收集的数据通过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有效病例73例,其中试验组38例,对照组35例。治疗2周时,对于皮损的总有效率,试验组为68.4%,对照组为14.3%;对于中医证候的总有效率,试验组为55.3%,对照组为25.7%。治疗4周时,对于皮损的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2.1%,对照组为68.6%;对于中医证候的总有效率,试验组为94.7%,对照组为68.6%。疗效分析:经组内对比,治疗前与治疗4周时,两组的皮损、中医证候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经组间对比,治疗前,两组的皮损、中医证候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2周时,两组的皮损、中医证候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4周时,两组的皮损、中医证候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且试验组的皮损、中医证候、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相关性分析:治疗4周时,经组内对比,试验组与对照组不同痤疮分级的皮损评分变化率、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不同痤疮分级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变化率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不同痤疮分级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变化率有统计学差异,其中Ⅱ级的变化率高于Ⅳ级,Ⅲ级的变化率高于Ⅳ级,Ⅱ级与Ⅲ级的变化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情况:研究期间试验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2例不良反应,停药后症状缓解。结论:小金胶囊联合中药面膜与丹参酮胶囊联合中药面膜对中重度痰瘀结聚型痤疮均有疗效,且小金胶囊联合中药面膜对皮损、中医证候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均明显优于丹参酮胶囊联合中药面膜。在治疗4周时,小金胶囊组对患者皮损、生活质量的治疗效果与痤疮分级无关,对中医证候的治疗效果与痤疮分级有关,且对Ⅱ级、Ⅲ级患者的治疗效果比Ⅳ级患者更明显;丹参酮胶囊组对患者皮损、中医证候和生活质量的治疗效果均与痤疮分级无关。试验期间小金胶囊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唐可[7](2020)在《平痤汤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肺胃蕴热型)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平痤汤联合外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轻中度(肺胃蕴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复发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本研究共纳入病例80例: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平痤汤联合外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对照组单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两组总疗程为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治疗后3周、治疗后4周观察并记录患者皮损及中医证候积分,不良反应。治疗4周后作最终疗效判定。本研究对两组资料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23.0软件处理。结果:最终完成临床试验的人数为77例,其中治疗组39例,对照组38例。(1)治疗4周后,对治疗总有效率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平痤汤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比单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能够有效治疗轻中度(肺胃蕴热型)痤疮。(2)治疗4周后,对皮损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平痤汤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比单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能够有效改善轻中度痤疮患者皮损情况。(3)治疗4周后,对中医证候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平痤汤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较单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能够有效改善中医证候。(4)对于治疗前后安全性及不良反应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平痤汤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少。(5)随访后对两组复发率比较分析发现,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平痤汤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较单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复发率低。结论:平痤汤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能明显降低寻常痤疮患者皮损及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王东琪[8](2020)在《耳穴联合中药治疗成人女性痤疮的疗效观察及对性激素影响》文中指出目的:1、观察自拟滋阴解毒方联合耳穴压丸及放血疗法对成人女性阴虚火旺型痤疮的疗效。2、探讨耳穴压丸及放血疗法与机体性激素调节的相关性。方法: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搜集就诊的成人女性痤疮阴虚火旺型患者60例,依照随机对照的方式,分为联合治疗组及中药组各30例。对60例痤疮患者进行一般资料整理以及皮损局部资料整理,取上述60例患者治疗前静脉血于东方医院检验科进行基础性激素的检测并记录。再分别对60例患者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滋阴解毒方及耳穴贴压及放血治疗,中药组单纯给予滋阴解毒方治疗,并分别于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4周再次评估患者皮损积分,治疗4周后再次取患者静脉血检测性激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性激素的动态变化,并探究滋阴解毒方及耳穴贴压及放血治疗与性激素的相关性。同时记录治疗后患者皮损改变,分别记录皮损及兼症积分,与治疗前对比,用以疗效的评判,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经过秩和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的综合、皮损、兼症积分,分别进行自身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综合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0.05),表示经治疗后在综合疗效上两组患者存在差异;联合治疗组综合疗效为96.7%,中药组80.0%。3.经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皮损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5),表示经治疗后在皮损疗效上两组患者存在差异;联合治疗组综合疗效为96.7%,中药组73.3%。4.经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第2周皮损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5),表示经2周治疗后在皮损疗效上两组患者存在差异;联合治疗组皮损疗效为96.7%,中药组73.3%。5.经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分析,两组患者兼症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5)。6.全部患者各项基础性激素水平检测后,运用统计学分析,联合治疗组和中药组经治疗前后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睾酮(T)、孕酮(P)、催乳激素(PRL),雌雄比(E2/T)值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激素水平的均值及标准差发现,联合治疗组经治疗后,E2、P值相对升高,T值相对下降;中药组E2,T,P值均相对升高;其他各项性激素水平前后对比并无明显规律。结论:1.与单纯口服滋阴解毒方对比,滋阴解毒方联合耳穴压丸及放血疗法治疗阴虚火旺型成人女性痤疮具有更好的综合疗效及皮损疗效,在起效时间上,滋阴解毒方联合耳穴压丸及放血疗法治疗阴虚火旺型成人女性痤疮相较于单纯口服滋阴解毒方起效时间更短。而在皮损以外的兼症治疗上两组疗效相当。2.通过对各组患者性激素检测的前后对比,未发现滋阴解毒方联合耳穴压丸及放血疗法对激素产生的影响。

方芸金(Fong Yuen Kim)[9](2019)在《内服外治法治疗肝郁化火型经前期痤疮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采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观察内服联合外治法治疗肝郁化火型经前期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内服外治法在改善痤疮程度、调整月经上的优势,为该病探求一种确切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病例来源于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马来西亚仁爱医疗中心门诊就诊的患者,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经前期痤疮患者,一共90例,随机分为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中药面膜组、对照组三组治疗。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选用自拟清肝消痤丸+自拟清热解毒中药面膜;中药面膜组选用自拟清热解毒中药面膜;对照组选用龙胆泻肝丸。各治疗三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皮损形态、皮损数量、皮损颜色、月经情况等指标,以及临床疗效、患者认可度进行评价。结果:1.痤疮年龄以21~30岁最多,占所有患者的48.88%;其次是31~40岁,占所有患者的37.78%;14~20岁患者最少,占所有患者的13.33%。2.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中药面膜组、对照组在年龄分布、病程长短、治疗前痤疮症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治疗一个月经周期疗程后,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中药面膜组、对照组在症状好转程度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两个月经周期疗程后,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较中药面膜组显着增高(χ2=6.7873,P=0.009<0.01)。5.治疗三个月经周期疗程后,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较中药面膜组明显增高(χ2=6.7948,P=0.033<0.01)。6.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中药面膜组、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皮损形态积分比较上存在明显差异,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Z=-4.476,P<0.01),中药面膜组(Z=-3.728,P<0.01),对照组(Z=-4.665,P<0.01)。7.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中药面膜组、对照组在治疗3个月经周期前后皮损数量积分比较上存在明显差异,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Z=-4.728,P<0.01),中药面膜组(Z=-4.051,P<0.01),对照组(Z=-4.496,P<0.01)。8.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中药面膜组、对照组在治疗3个月经周期前后皮损颜色积分比较上存在明显差异,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Z=-4.741,P<0.01),中药面膜组(Z=-4.436,P<0.01),对照组(Z=-4.823,P<0.01)。9.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中药面膜组、对照组在治疗3个月经周期前后月经情况积分比较上存在明显差异,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Z=-4.811,P<0.01),中药面膜组(Z=-4.579,P<0.01),对照组(Z=-4.514,P<0.01)。10.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中药面膜组、对照组在治疗3个月经周期前后症状总评分比较上存在明显差异,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Z=-4.708,P<0.01),中药面膜组(Z=-3.682,P<0.01),对照组(Z=-4.629,P<0.01)。11.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中药面膜组、对照组在疗效评分比较上存在明显差异,两两比较,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较中药面膜组疗效评分高(P=0.002<0.05),余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12.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中药面膜组、对照组在三个月经周期治疗后与停止治疗三个月后病情变化存在明显差异,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Z=-4.028,P<0.01),中药面膜组(Z=-3.366,P<0.01),对照组(Z=-3.617,P<0.01)。13.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中药面膜组、对照组在起效所需疗程的比较上,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较对照组短(P=0.032<0.05),余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14.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中药面膜组、对照组在治愈所需疗程的比较上,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较对照组短(P=0.014<0.05),余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15.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中药面膜组、对照组的治法在被认可程度的比较上,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明显高于面膜组(χ2=4.0431,P=0.044<0.05),余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中药面膜组、对照组在改善皮损形态、皮损数量、皮损颜色上均有确切疗效。2.内服中药配合面膜治疗肝郁化火型经前期痤疮,在改善痤疮的严重程度,调整月经上有确切疗效。3.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中药面膜组、对照组均在治疗三个疗程后获得最佳疗效,停药三个月后大多数患者往往存在复发的可能。4.在起效和治愈所需疗程上,中药内服+中药面膜组往往所需时间最短,患者认可程度最高。

周玉平[10](2019)在《挑刺拔罐联合加味金黄散面膜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及短期复发率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挑刺拔罐联合加味金黄散面膜(由明·陈实功《外科正宗》如意金黄散衍生而来)综合疗法与挑刺拔罐法、加味金黄散面膜法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及短期复发率,以期为临床治疗寻常痤疮提供一种见效快、副作用少、复发率低的新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2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2医院中医科门诊确诊为寻常痤疮的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法,每组42例,治疗组用挑刺拔罐联合加味金黄散面膜;对照组Ⅰ用加味金黄散面膜外敷;对照组Ⅱ予挑刺拔罐治疗。三组均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三组治疗前后效应指标的变化及短期复发率。所有数据录入SPSS23.0软件,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三组的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证型构成、皮损轻重程度、治疗前皮损评分和各皮损分类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皮损轻重程度比较:治疗8周后,三组对轻、重度寻常痤疮患者纳入较少,不具代表性,因此不做统计学分析,但治疗组中度寻常痤疮的显效率为70.00%,高于对照组Ⅰ的51.72%和对照组Ⅱ的37.04%(P<0.05)。3皮损评分比较:经治疗,三组皮损评分平均值均下降(P<0.05),表明三种方法均能改善面部皮损;治疗4周和8周时,治疗组皮损差平均值与两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两对照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由数据可知,对于皮损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其他两对照组。4中医症候评分比较:治疗8周后,治疗组中医症候差平均值(16.93±3.91)与对照组Ⅰ(10.73±3.75)和对照组Ⅱ(13.79±2.34)比较,存在显着差异(P<0.05)。对于中医症候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其他两对照组。5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的总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Ⅰ75.00%、对照组Ⅱ81.57%(P<0.05)。6短期复发率:治疗组短期复发率明显低于其他两对照组(P<0.05)。7不良反应:三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P>0.05)且症状轻微,表明该研究方法较安全。结论1挑刺拔罐联合加味金黄散面膜能有效治疗寻常痤疮,其总有效率高于各自单一的治疗方法,治疗组的皮损评分和中医症候评分差平均值均比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高,说明该疗法不仅能显着改善患者颜面皮损,而且能改善患者的中医症候,调理内在体质。2挑刺拔罐联合加味金黄散面膜能显着降低寻常痤疮短期复发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且症状轻微。3挑刺拔罐联合加味金黄散面膜治疗寻常痤疮见效快、副作用少、短期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图0幅;表14个;参82篇。

二、清肺养阴法治疗寻常痤疮5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清肺养阴法治疗寻常痤疮50例(论文提纲范文)

(1)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图谱构建的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文献综述
    1.1 寻常痤疮的中医药认识与研究
        1.1.1 寻常痤疮的基本内涵
        1.1.2 寻常痤疮的中医诊疗进展
        1.1.3 寻常痤疮的中医药信息学研究
    1.2 中医药知识图谱构建技术研究进展
        1.2.1 中医药知识图谱的基本内涵
        1.2.2 中医药知识图谱的构建方法
        1.2.3 小结
2 前言
    2.1 研究背景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方法
    2.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3 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图谱知识结构构建技术研究
    3.1 以名医经验的表达和使用为目标制定知识层次
    3.2 知识体系结合领域知识分类标准制定知识框架
        3.2.1 寻常痤疮中医药诊疗知识体系分析
        3.2.2 中医药领域知识分类标准对比分析
        3.2.3 制定知识框架
    3.3 小结
4 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图谱本体部分构建技术研究
    4.1 确定本体的覆盖范围与术语粒度
    4.2 梳理领域重要术语
        4.2.1 梳理核心概念寻常痤疮的定义及中西医病名
        4.2.2 收集领域各类别术语
    4.3 调查、复用已有本体、术语表
        4.3.1 领域现有本体的优势与不足
        4.3.2 复用领域术语表的选择与介绍
    4.4 构建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图谱本体部分的分类体系
        4.4.1 构建疾病分类体系
        4.4.2 构建证候、治则治法分类体系
        4.4.3 构建其他概念分类体系
    4.5 定义本体中的数据属性
    4.6 编辑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图谱本体部分
    4.7 小结
5 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图谱名医经验部分构建技术研究
    5.1 寻常痤疮中医医案知识分析
        5.1.1 医案知识框架是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图谱知识框架的子集
        5.1.2 事实知识可通过医案按语加工或知识补齐加以丰富
    5.2 原始数据向知识图谱的转换过程与技术路线概述
    5.3 医案数据收集
        5.3.1 根据疾病诊断筛选医案
        5.3.2 根据施治医家筛选医案
    5.4 数据清洗
    5.5 医案知识抽取
        5.5.1 基于规则的医案实体抽取
        5.5.2 人工审校标注
        5.5.3 根据实体属性与医案结构抽取关系
    5.6 医案知识融合
        5.6.1 区分医案知识中的实体与概念
        5.6.2 知识消歧
        5.6.3 知识对齐
    5.7 基于图数据库Neo4j的知识图谱数据存储
    5.8 小结
6 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图谱的应用示例
    6.1 通过语义搜索获得寻常痤疮相似证候的诊疗经验
    6.2 获取知识关联获取寻常痤疮同病异治的诊疗经验
    6.3 通过实体属性获取药物加减经验
    6.4 小结
7 研究结果与讨论
    7.1 研究结果
        7.1.1 构建了互操作性与名医经验知识表达良好的知识图谱知识结构
        7.1.2 构建了符合寻常痤疮中医药表达特色的本体
        7.1.3 构建了提升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获取效果的的知识图谱
    7.2 讨论
        7.2.1 事实知识是中医药疾病知识图谱中名医经验的重要部分
        7.2.2 本体知识是中医药疾病知识图谱实现知识关联的重要途径
        7.2.3 中医药疾病知识图谱具有特色分类层次:病证结合的证候和类方
        7.2.4 中医药疾病知识图谱的构建需要领域专家的参与
8 研究结论与不足之处
    8.1 研究结论
        8.1.1 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图谱的知识层次与知识框架
        8.1.2 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图谱的本体特征
        8.1.3 形成了中医药疾病知识图谱的构建流程
    8.2 不足与展望
        8.2.1 缺少知识图谱的质量控制与评估环节
        8.2.2 领域理论知识中缺少关系部分
        8.2.3 知识图谱中知识种类和数据量有待进一步扩充
        8.2.4 缺少规则知识,限制知识图谱的智能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图表索引
    附录2 医家列表
致谢
个人简介

(2)张丰川教授治疗寻常痤疮的辨证思路总结及用药特色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寻常痤疮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寻常痤疮的流行病学特征
        1.1 流行病学特点及分布
        1.2 寻常痤疮的发病因素
    2. 寻常痤疮的现代医学治疗
        2.1 外用药物治疗
        2.2 系统药物治疗
        2.3 物理治疗
    3. 中医对寻常痤疮的认识及治疗
        3.1 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3.2 中医治疗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一 研究方法与临床资料
        1. 研究方法
        2. 临床资料
    二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量表评估
        3 疗效评价
    三 讨论
        1. 资料分析
        2. 张丰川教授治疗痤疮的临床经验总结及用药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3)中药痤疮合剂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资料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临床分级标准
        1.4 中医辨证标准
        1.5 纳入标准
        1.6 排除标准
        1.7 剔除及脱落标准
方法
    2 研究方法
        2.1 对照组
        2.2 治疗组
评定标准
    3 评定标准
        3.1 症状体征评分
        3.2 疗效判定标准
        3.3 中医证候评定标准
        3.4 主观不良反应评定
        3.5 实验室指标评定
        3.6 统计学方法
结果
    4 研究结果
        4.1 皮损评分比较
        4.2 皮损疗效比较
        4.3 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4.4 主观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4.5 痤疮分级疗效比较分析
        4.6 安全性指标分析
讨论
    5 讨论
        5.1 从证型角度分析讨论
        5.2 从方药角度分析讨论
        5.3 红蓝光机理分析
        5.4 小结与展望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中西医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4)基于现代文献研究寻常痤疮的中医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方法
    1.1 文献检索
    1.2 文献纳入标准
    1.3 文献排除标准
    1.4 建立数据库
    1.5 药物名称标准化处理
    1.6 证型名称标准化处理
    1.7 数据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及文献筛选结果
    2.2 辨证分型统计分析
    2.3 中药类别统计分析
    2.4 单味药频次统计分析
    2.5 性味归经统计分析
    2.6 关联规则分析
    2.7 聚类分析
3 讨论
    3.1 寻常痤疮辨证分析
    3.2 寻常痤疮用药规律分析
4 结论
综述--痤疮的中医治疗进展
    1 痤疮的中医研究概况
        1.1 痤疮的病因病机
        1.2 痤疮的辨证治疗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5)中药联合水光清洁及火针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及VISIA成像的动态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二、诊断标准
    三、病情分级标准
    四、病例选择标准
    五、研究方法
    六、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七、不良反应观察
    八、统计分析
结果
    一、临床疗效比较
    二、VISIA观察指标比较
    三、不良反应情况
讨论
    一、传统医学对痤疮的认识
    二、现代医学对痤疮的认识
    三、清肺消痤汤组方分析
    四、火针的作用机制
    五、无针水光清洁的作用
    六、VISIA皮肤测试仪的应用
    七、研究结果分析
    八、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痤疮外治方法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6)小金胶囊治疗中重度痤疮(痰瘀结聚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痤疮西医研究进展
        1 概述
        2 病因及发病机制
        3 治疗现状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祖国医学对痤疮的研究进展
        1 病因病机
        2 治疗进展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小金胶囊治疗中重度痤疮(痰瘀结聚证)的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病例的脱落、剔除和终止
    3 研究方法
        3.1 样本量的估算
        3.2 随机分组方法
        3.3 治疗方案
        3.4 观察方法
        3.5 疗效评价
        3.6 安全性评价
        3.7 统计学方法
        3.8 技术路线
    4 研究结果
        4.1 病例完成情况
        4.2 基线资料比较
        4.3 疗效比较
        4.4 疗效与痤疮分级相关性分析
        4.5 不同痤疮分级的各项评分变化率比较
        4.6 不良反应情况
    5 讨论与分析
        5.1 痰瘀结聚型痤疮论述
        5.2 用药依据
        5.3 疗效分析
        5.4 安全性评价
        5.5 不足与展望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7)平痤汤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肺胃蕴热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2.6 脱落标准
        2.7 中止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样本量估算
        3.2 病例分组
        3.3 治疗方法
        3.4 疗效观察及观察指标
        3.5 注意事项
        3.6 疗效判定
        3.7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
        3.8 随访
    4 统计学方法
    5 研究结果
        5.1 两组入组基本资料
        5.2 试验结果分析
        5.3 不良反应
        5.4 两组患者安全性等级比较分析
        5.5 随访
    6 讨论
        6.1 现代医学对痤疮的认识
        6.2 祖国医学对痤疮的认识
        6.3 中西医结合治疗
        6.4 平痤汤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肺胃蕴热型)的立论立题依据
结论
问题与展望
    1 问题
    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一)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1 痤疮的中医认识及治疗
        1.1 痤疮的病名
        1.2 痤疮的病因病机
        1.3 痤疮的中医治疗
        1.4 小结
    2 现代医学对痤疮的认识及治疗
        2.1 寻常痤疮的流行病学
        2.2 寻常痤疮的发病机制
        2.3 西医治疗
    3 痤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参考文献(二)
附录1 临床病例观察评价表
附录2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8)耳穴联合中药治疗成人女性痤疮的疗效观察及对性激素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痤疮的中医研究进展概述
        1. 中医关于痤疮的病因病机认识
        1.1 历史上各代医家对痤疮病因病机的阐述
        1.2 近现代各医家对痤疮病因病机的阐述
        2. 痤疮中医辨证内治概述
        2.1 从脏腑论治
        2.1.1 从肺、胃论治
        2.1.2 从脾论治
        2.1.3 从肝肾论治
        2.1.4 从心论治
        2.2 从病理因素论治
        3. 痤疮外治法概述
        3.1 中药外治
        3.1.1 中药熏蒸
        3.1.2 中药面膜
        3.1.3 中药湿敷
        3.1.4 中药外洗
        3.1.5 其他剂型
        3.2 中医特色治疗
        3.2.1 针刺
        3.2.2 火针
        3.2.3 灸法
        3.2.4 刺络放血及拔罐走罐
        3.2.5 耳穴压丸及放血
        3.2.6 其他特色疗法
        4.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痤疮的西医研究进展概述
        1. 痤疮的流行病学研究
        1.1 年龄和性别分布及患病率
        1.2 影响因素
        2. 西医关于痤疮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概述
        2.1 性激素与皮脂腺功能亢进
        2.1.1 雄激素作用
        2.1.2 激素受体作用
        2.2 毛囊内微生物定植
        2.3 免疫与炎症反应
        2.3.1 Toll样受体
        2.3.2 免疫失衡
        2.4 遗传因素
        3. 痤疮的西医治疗概述
        3.1 药物治疗
        3.1.1 外用药物治疗
        3.1.2 内服药物治疗
        3.2 物理治疗
        4.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1.6 研究方法
        1.7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临床资料
        2.1.1 年龄
        2.1.2 睡眠
        2.1.3 月经
        2.1.4 压力
        2.1.5 皮损部位分布情况
        2.2 临床疗效分析
        2.2.1 治疗前后各项疗效组内比较
        2.2.2 两组临床各项疗效组间比较
        2.2.3 治疗各时点皮损疗效比较
        2.3 相关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2.3.1 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
    3. 讨论
        3.1 研究背景
        3.2 组方及选穴依据
        3.2.1 滋阴解毒方的组方依据
        3.2.1.1 中医理论依据
        3.2.1.2 滋阴解毒方方解
        3.2.1.3 现代药理研究
        3.2.2 耳穴选穴依据
        3.2.2.1 中医理论依据
        3.2.2.2 选穴及方解
        3.2.2.3 现代相关研究
        3.3 性激素调节作用分析
        3.4 本课题研究结果讨论
    4.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图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9)内服外治法治疗肝郁化火型经前期痤疮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经前期痤疮的中医研究概况
    1.2 当代中医对于经前期痤疮的认识
        1.2.1 经前期痤疮的病因病机
    1.3 从“肝”研究经前期痤疮的病因病机
        1.3.1 肝郁气滞
        1.3.2 肝经郁热
        1.3.3 肝经湿热
        1.3.4 肝阴不足
    1.4 经前期痤疮的肝郁化火病因病机研究
    1.5 经前期痤疮的中医治疗
        1.5.1 内治法
        1.5.2 外治法
        1.5.3 综合疗法
        1.5.4 龙胆泻肝汤的临床应用及现代研究
    1.6 现代医学对经前期痤疮病的认识
        1.6.1 经前期痤疮的病因
        1.6.2 现代医学治疗
第二章 肝郁化火型经前期痤疮的临床研究
    2.1 具体研究内容
        2.1.1 研究目的
        2.1.2 研究意义
        2.1.3 研究内容
        2.1.4 研究方法
        2.1.5 研究结果
第三章 讨论
    3.1 女性经前期痤疮的发病特点及发病机理
    3.2 治法的确立
    3.3 自拟清肝消痤丸联合中药面膜治疗经前期痤疮的优势
    3.4 治疗方药与研究方药的分析
        3.4.1 自拟清肝消痤丸的组方特点
        3.4.2 方药分析与药理作用
        3.4.3 自拟清热解毒中药面膜
        3.4.4 自拟清肝消痤丸的临床体会
        3.4.5 体会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10)挑刺拔罐联合加味金黄散面膜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及短期复发率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对象
        1.1.1 病例来源
        1.1.2 西医选择标准
        1.1.3 中医选择标准
        1.1.4 纳入标准
        1.1.5 排除标准
        1.1.6 脱落和终止试验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试验方法
        1.2.2 观察指标
        1.2.3 疗效评价标准
        1.2.4 随访观察
        1.2.5 统计学分析
    1.3 研究结果
        1.3.1 患者基线特征的可比性
        1.3.2 三组治疗8 周后皮损轻重程度疗效比较
        1.3.3 三组皮损评分平均值及差值比较
        1.3.4 三组中医症候平均值及差值比较
        1.3.5 三组治疗8 周后总疗效比较
        1.3.6 三组不良反应观察
        1.3.7 三组短期复发率比较
    1.4 讨论与分析
        1.4.1 选题依据
        1.4.2 现代医学对 AV 的认识
        1.4.3 传统中医学对 AV 的认识
        1.4.4 挑刺拔罐疗法相关分析
        1.4.5 加味金黄散面膜中相关药物分析
        1.4.6 挑刺拔罐联合加味金黄散面膜作用机制
        1.4.7 存在问题及展望
        1.4.8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从传统中医学析寻常痤疮的治法
    2.1 寻常痤疮的概念
    2.2 传统中医学对 AV 的治疗
        2.2.1 内治法
        2.2.2 外治法
        2.2.3 综合疗法
    2.3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A
附录B
附录C
致谢
导师简介
个人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清肺养阴法治疗寻常痤疮5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寻常痤疮中医药知识图谱构建的关键技术研究[D]. 张雨琪.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张丰川教授治疗寻常痤疮的辨证思路总结及用药特色分析[D]. 王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中药痤疮合剂联合红蓝光治疗寻常型痤疮的临床观察[D]. 于继辉.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基于现代文献研究寻常痤疮的中医辨证分型及用药规律[D]. 欧淑玲. 暨南大学, 2020(03)
  • [5]中药联合水光清洁及火针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及VISIA成像的动态观察[D]. 崔艳芬.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12)
  • [6]小金胶囊治疗中重度痤疮(痰瘀结聚证)的临床研究[D]. 李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平痤汤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肺胃蕴热型)的临床观察[D]. 唐可.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耳穴联合中药治疗成人女性痤疮的疗效观察及对性激素影响[D]. 王东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内服外治法治疗肝郁化火型经前期痤疮的临床研究[D]. 方芸金(Fong Yuen Kim).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10]挑刺拔罐联合加味金黄散面膜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及短期复发率观察[D]. 周玉平.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清肺养阴法治疗寻常痤疮50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