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患者其他自身抗体出现频率的研究

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患者其他自身抗体出现频率的研究

一、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患者体内其他自身抗体出现频率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露[1](2020)在《稽留流产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抗核抗体谱(Antinuclear antibody profiles,ANAs)与稽留流产的相关性。明确在育龄期女性备孕及早期产检时是否需要常规行免疫学-抗核抗体谱检测,为临床上遗传咨询和优生优育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04月-2019年06月在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产科就诊的366例患者,其中166例稽留流产患者为观察组,200例正常早孕人流者为对照组。收集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NAs,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中ANAs阳性率的差异性;收集观察组的绒毛组织或雏形胎儿的股骨侧肌肉,生理盐水洗涤后,固定标本,标本外送进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分析染色体异常情况。结果:1.观察组及对照组血清中抗核抗体谱的阳性率分别为0.10%(17/166)、0.06%(12/200)。2.观察组胚胎染色体微阵列分析中,标本成功检测有123例,52例检测结果正常,约占标本数42.2%;71例检测结果异常,约占标本数57.8%。3.观察组71例胚胎染色体结果异常的样本中,有58例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所占比例约为81.7%;有10例属于染色体结构异常,所占比例约为14.1%;有3例属于嵌合体,所占比例约为4.2%。结论:在育龄期妇女备孕及早期妊娠产检时中可排除抗核抗体谱检查;染色体异常是导致稽留流产主要原因之一,数目异常是胚胎染色体异常中最常见的类型,其次为染色体结构异常,最少为嵌合体型染色体异常。

林蓉,曾勇,连若纯,乔婷婷,王晓晖,刁梁辉[2](2020)在《免疫性不孕症诊治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免疫性不孕症是由Meaker在1922年首次提出,为自发产生的抗体与男性或女性配子抗原发生结合而影响精卵结合导致的不孕。如抗精子抗体、抗卵巢抗体等。随着生殖免疫学科的发展,我们对于免疫因素在胚胎围着床期的影响也有了新的认识,其在生殖领域中备受关注,部分文献支持免疫因素对女性不孕存在一定的影响,认为机体的生殖免疫是免疫学上的独特反应系统,任何环节发生异常,都有可能发生免疫病理反应,从而杀伤受精卵或胚胎,最终引起不孕、流产。研究还发现,部分

岳超[3](2020)在《四种自身抗体在复发性流产和不孕症中的价值分析》文中认为背景与目的:复发性流产(RM)和不孕症是目前妇科常见疾病,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着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解剖因素、内分泌因素和免疫因素等。伴随生殖免疫学的快速发展,免疫因素引起的RM和不孕症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而抗磷脂综合征(APS)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为目前引起以上疾病重要的免疫学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与APS和SLE相关的抗心磷脂抗体(ACA)、抗β2糖蛋白Ⅰ抗体(A-β2GPⅠ)、抗双链DNA抗体(抗ds DNA抗体)和抗C1q抗体这四种标志性抗体在RM和不孕症诊断中的价值分析。方法:试验分为RM实验组和健康对照组、不孕症实验组和健康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通过运用Graph Pad prism 8.2.1软件统计分析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ACA、A-β2GPⅠ、抗ds DNA抗体、抗C1q抗体的均值和阳性率;通过线性相关分析,分析以上几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诊断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AUC数值,并探讨几种诊断指标的诊断价值;并采用人工方法通过计算公式分别统计计算各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以及通过平行试验和系列试验分析各项指标间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RM组和不孕症组的ACA-Ig M、A-β2GPⅠ-Ig M、抗ds DNA抗体、抗C1q抗体的均值和阳性率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RM组和不孕组的ACA-Ig M和A-β2GPⅠ-Ig M之间显着相关,其余各诊断指标之间不相关;ROC曲线结果分析显示,RM组A-β2GPⅠ-Ig M诊断效能较突出,AUC值可达0.897,其余三项检测指标诊断效能一般。不孕症组诊断效能相近,AUC值均在0.65~0.75之间;平行试验结果显示,两实验组的四项检测指标联合检测之后敏感度提高,可达50%左右,而系列实验结果显示,四项检测指标联合检测之后特异度提高,均达到100%。结论:与APS相关的ACA和A-β2GPⅠ以及与SLE相关的抗ds DNA抗体和抗C1q抗体也均与RM和不孕症密切相关,对RM和不孕症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可以作为诊断RM和不孕症的重要的自身免疫性抗体。而ACA和A-β2GPⅠ各三个分型抗体中只有Ig M型抗体(即:ACA-Ig M和A-β2GPⅠ-Ig M)与RM和不孕症之间具有相关性,在诊断RM和不孕症中有意义。在临床日常诊疗中,联合检测ACA-Ig M、A-β2GPⅠ-Ig M、抗ds DNA抗体、抗C1q抗体四项诊断指标能够提高RM和不孕症的诊断效能,减少漏诊率和误诊率,值得临床重视并推广。

陈蕾,尚丽新,黄影[4](2019)在《免疫性不孕及免疫相关的复发性流产》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孕症发病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不孕症主要分为原发性不孕和继发性不孕两种类型,其发病原因有多种,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社会压力、生育年龄推迟等,其中,女性盆腔及输卵管等自身因素是主要的发病原因。在不孕症中,免疫性不孕占10%左右,临床上以抗精子抗体相关的免疫性不孕最为多见。此外,复发性流产也是生殖门诊常见的难题之一,而免疫因素是复发性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免疫性不孕或免疫相关的复发性流产,首先应考虑其他因素,比如,女方盆腔、输卵管、排卵障碍等因素及男方精液问题等导致的不孕,胚胎染色体异常、女方凝血功能障碍、女方内分泌异常、夫妻双方染色体异常等导致的流产等。待排除上述因素后再考虑免疫因素,并进行相关检测,针对检测结果给予相应的治疗,从而最大限度地解决不孕及复发性流产等生殖难题。该文就免疫性不孕及免疫相关复发性流产的发病原因、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伊静[5](2019)在《复发性流产病因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复发性流产常见的病因及中医体质,研究病因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对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山西省中医院妇科门诊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200例复发性流产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健康调查表和中医体质调查表),统计各种病因及体质所占比例,归纳复发性流产常见的病因与中医体质类型,评价病因与体质的相关性。结果1.复发性流产常见的病因依次是解脲支原体感染、抗磷脂抗体阳性、黄体功能不足和高雄激素,分别占28.5%、17.2%、16.1%和12.4%。2.复发性流产常见的中医体质依次是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分别占31.2%、21.0%和17.7%。3.复发性流产感染病因与阴虚质(P=0.018)和湿热质(P<0.001)相关。且感染UU(r=0.195,P=0.008)和TORCH(r=0.172,P=0.019)与湿热质的中医体质呈低度正相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复发性流产免疫病因与血瘀质(P=0.002)相关。且APL阳性与阴虚质(r=0.176,P=0.017)和血瘀质(r=0.284,P<0.001)呈现低度正相关,EmAb阳性与特禀质(r=0.442,P<0.001)呈低度正相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复发性流产内分泌病因与湿热质(P=0.016)相关。且高T与阴虚质(r=0.197,P=0.007),高PRL与气郁质(r=0.224,P=0.002),IR与阴虚质(r=0.218,P=0.003)中医体质呈现低度正相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复发性流产饮食习惯与流产次数(P=0.035)相关,感染病因与带下异常(P=0.009)呈现低度正相关。(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RSA常见的病因是解脲支原体感染、抗磷脂抗体阳性、黄体功能不足和高雄激素。2.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是RSA的易感体质3.复发性流产的感染病因与阴虚质和湿热质有关,免疫病因与血瘀质有关。4.复发性流产中UU和TORCH感染与湿热质有关,APL阳性与阴虚质和血瘀质有关,EmAb阳性与特禀质有关,高T和高IR与阴虚质有关,高PRL与气郁质有关。5.感染因素与带下异常相关,饮食口味与流产次数相关,随着口味加重,流产次数增加。

王乾平[6](2019)在《从MC-NT角度探讨葫芦巴丸治疗内异症痛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内异症带来的疼痛长期困扰着广大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并对生存质量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有西药治疗和以腹腔镜为主要代表的手术疗法等。但是,这些治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和局限性,并且不能完全杜绝内异症的复发。由于尚未有能够完全根治内异症的方法,因此,控制内异症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及防止复发成为治疗内异症的研究方向。中医药在治疗内异症上具有疗效确切、经济、副作用小等诸多优点,具有独到优势。内异症病因复杂,从Sampson提出“经血逆流”学说以后,在位内膜决定论、体腔上皮化生学说、血管及淋巴转移学说以及干细胞理论等理论相继被提出,同时,相关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异常、免疫炎症反应以及性激素受体表达异常等也被发现与内异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而内异症的疼痛症状的发生则与其病变的部位及类型有紧密关联。其疼痛的发生主要与雌激素高敏感性、神经解剖机制、盆腔炎性因子的影响等因素有关。目前,神经解剖机制是内异症疼痛发病机制中最热门的研究领域。肖承悰教授认为,本病的病机特点表现为阳气虚弱与瘀血阻滞同时存在,并确立了以温阳散寒,祛瘀止痛兼以扶正的治疗法则,方用葫芦巴丸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内异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研究从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两方面进行了探讨:(1)临床研究:葫芦巴丸治疗阳虚寒凝血瘀型内异症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2)动物实验:葫芦巴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A(TrkA)和神经营养素受体p75(p75)及肥大细胞数量的影响,以及对内异症模型大鼠血清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的影响。1.临床研究:(1)目的:观察葫芦巴丸对阳虚寒凝血瘀型内异症患者痛经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中医痛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以及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的影响。(2)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以“少腹逐瘀颗粒”为对照药物,共纳入阳虚寒凝血瘀型内异症痛经患者50人,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口服葫芦巴丸(水煎服,日2次),对照组:少腹逐瘀颗粒(冲服,一次1.6g,一日3次),4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月经期停药,第7天开始连续服药3周。主要观察疗效指标为治疗期间内异症痛经患者的VAS评分(包括自身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次要疗效指标包括中医痛经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和SF-36量表评分及血清CA125水平。治疗期间记录治疗前后不良反应,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3)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2个月及3个月后对VAS评分进行分析发现,患者的VAS评分均有较为明显的下降,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在完成治疗后的VA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试验组和对照组药物均能降低VAS评分,且葫芦巴丸对于内异症痛经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2个月及3个月后进行中医痛经程度评分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痛经程度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在完成治疗后的中医痛经程度评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说明,试验组和对照组药物均能改善内异症痛经患者的痛经程度,且试验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中医证候的积分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两组治疗后内异症痛经患者的证候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试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值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相比,两者存在差异(P<0.05),说明试验组药物改善中医证候评分的效果更好。试验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经期小腹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月经量少程度、月经颜色、肢冷、畏寒、冷汗、肛门坠胀全部共8个方面证候积分较治疗前积分均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葫芦巴丸能够有效地降低内异症痛经的各中医证候评分。对照组的经期小腹痛、疼痛持续时间、月经量少程度、月经颜色、肢冷、畏寒等症状共6项较治疗前积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冷汗和肛门坠胀两种证候未见明显缓解(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中医证候的差值比较,两组的经期小腹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月经量少程度、月经颜色、肢冷、畏寒等证候下降的差值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后对冷汗、肛门坠胀两种证候较对照组下降趋势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认为,两组均能有效地降低经期小腹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月经量少程度、月经颜色、肢冷、畏寒等6项证候积分,但是在改善冷汗、肛门坠胀2个证候方面,葫芦巴丸具有良好的疗效。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在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社会功能(SF)五个维度及总的躯体健康评价(PCS)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在RP、BP、GH、SF四个维度及总的躯体健康评价(PCS)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试验组治疗后在情感职能(RE)及总的精神健康评价(MCS)方面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对照组在生理功能(PF)及总的精神健康评价(MCS)方面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两组对于精力(VT)、精神健康(MH)均未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疗前疗后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评价(MCS)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合各维度代表的意义以及量表的内容分析,两组药物能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因此可带来生活质量的改善,尤其是受疼痛所影响的总体健康(GH)、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社会功能(SF)、躯体疼痛(BP)5个维度表现最为明显。在情感职能(RE)的维度,试验组表现有改善(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善(P>0.05)。在精力(VT)、精神健康(MH)两个维度两组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清CA125值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动物实验:(1)目的:观察葫芦巴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的NGF及其受体TrkA和p75表达、肥大细胞(MC)数量及血清EMAb水平的影响。(2)方法:选择清洁级健康雌性SD大鼠36只,78周龄,按照随机表法,共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孕三烯酮组,每组6只大鼠。采用子宫内膜自体移植的方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大鼠模型。自体移植法模型建立后,大鼠休息4周恢复体力后,开始药物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日灌服生理盐水;中药低、高剂量组大鼠每日灌服葫芦巴丸;西药组灌服孕三烯酮混悬液,其余时间灌服等量生理盐水,连续4周。免疫组化法检测NGF、TrkA、p75指标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EMAb水平,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肥大细胞数量。(3)结果:葫芦巴丸能够有效地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NGF及其受体TrkA和p75的表达,并且在NGF的水平上来看,中药中剂量组下降较低、高剂量组更为明显。而剂量对其受体TrkA和p75的影响则无显着差异。本研究对于EMAb水平的研究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的血清EMAb水平高于假手术组,而治疗后,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及孕三烯酮组的EMAb水平均较模型组降低。且中药各组均优于孕三烯酮组,说明中药治疗对于内异症大鼠血清EMAb的降低更有效。证明葫芦巴丸对于内异症的治疗是有效的。本研究发现,各组肥大细胞数量未见明显差异。

许婷姝,李娜,王家俊[7](2018)在《抗子宫内膜抗体和抗精子抗体应用于不孕者与习惯性流产者的检测价值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抗子宫内膜抗体与抗精子抗体应用于检测不孕者和习惯性流产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无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不孕者125例作为A组,选择同期收治的习惯性流产者125例作为B组,再选择同期进行常规检查的孕妇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三组人员抗子宫内膜抗体、抗精子抗体进行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精子抗体与不孕和习惯性流产的相关性。结果:A组患者抗子宫内膜抗体检测阳性率、抗精子抗体检测阳性率和总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人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 B组患者抗子宫内膜抗体检测阳性率、抗精子抗体检测阳性率和总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人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 B组患者孕周<12周者抗子宫内膜抗体检测阳性率、抗精子抗体检测阳性率和总阳性率均高于孕周≥12周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对抗子宫内膜抗体和抗精子抗体进行检测对诊断习惯性流产和不孕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为不明原因的习惯性流产和不孕者提供了新的诊断依据,抗子宫内膜抗体和抗精子抗体与早期流产具有显着相关性。

范丽娟[8](2016)在《痛愈舒颗粒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Ab阳性不孕患者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通过痛愈舒颗粒对寒凝血瘀型EmAb阳性EMT不孕者的治疗,观察患者受孕率、EmAb转阴率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采用治疗前后对照研究的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EmAb阳性EMT不孕患者36例,予以痛愈舒颗粒治疗。每日早晚各服用一次,每次剂量为100m1,连续规范治疗3个月经周期,服用中药期间避孕。整个治疗过程结束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1.经过痛愈舒颗粒治疗后,EmAb转阴率为79.41%。经卡方检验分析,x2=44.78,P<0.01,可认为EmAb转阴情况在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经本方治疗后,患者受孕率为64.71%。经卡方检验分析,x2=32.52,P<0.01,可以认为受孕情况在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痛愈舒颗粒治疗痛经的临床有效率为91.30%,且治疗前后总积分经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t=10.63,P<0.01,有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本研究所纳入病例经痛愈舒颗粒治疗后,中医证候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7.06%。且治疗前后总积分及各单项症状积分经统计学比较分析,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痛愈舒颗粒能够明显升高EMT不孕者的EmAb转阴率。2.痛愈舒颗粒能够提高EmAb阳性EMT不孕者的受孕率。3.痛愈舒颗粒能够显着改善寒凝血瘀型EMT患者的中医症状。

周娟[9](2015)在《血清CA125联合抗子宫内膜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选取临床中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EMS)的女性患者进行美国生育学会(AFS)规定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其中Ⅰ期23例、Ⅱ期14例、Ⅲ期18例、Ⅳ期15例,共70例设定为观察组,再选出70位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同时进行血清CA125联合子宫内膜抗体(Em Ab)的检测,最终对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人员的血清CA125联合联合子宫内膜抗体(Em Ab)检测敏感性为84.28%特异性为97.15%,两组中的血清CA125联合联合子宫内膜抗体(Em Ab)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125联合子宫内膜抗体(Em Ab)对临床上辅助子宫内膜异位(EMS)的诊断有着较好的意义,能够提高子宫内膜异位(EMS)的诊断并且能辅助预测病程的发展和预后。

邓世英,石姜,聂红[10](2014)在《不孕相关抗体检测女性不孕症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6种自身免疫抗体与女性不孕症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采用蛋白微阵列技术联合检测140例不孕症患者血清中抗精子抗体(ASAb)、抗子宫内膜抗体(AEmAb)、抗卵巢抗体(AVoAb)、抗透明带抗体(AZpAb)、抗滋养层抗体(ATAb)和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抗体(AhCG Ab),并评价这6种抗体与女性不孕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不孕组中除AVoAb外,其他5种抗体检测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组中,6种抗体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与单独检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不孕组和继发不孕组中6种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因引起的继发不孕中6种自身抗体的检测阳性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组中ANA的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者ANA抗体滴度多大于或等于1∶100(6/7),核型多为核颗粒型(5/7),与对照组中阳性滴度较低不同。不孕相关性抗体阳性患者和抗体阴性患者中A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Ab、AZpAb、AEmAb、AhCGAb和ATAb与女性不孕症存在相关性,6种自身免疫抗体的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实验的灵敏度。

二、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患者体内其他自身抗体出现频率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患者体内其他自身抗体出现频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稽留流产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稽留流产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概述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观察组与对照组抗核抗体谱阳性率比较
    3.2 观察组与对照组免疫因子阳性率比较
    3.3 稽留流产患者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结果
    3.4 稽留流产患者抗核抗体谱与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稽留流产与抗核抗体谱的关系
    4.2 稽留流产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
    4.3 稽留流产的发生与年龄及既往流产次数的关系
    4.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2)免疫性不孕症诊治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免疫因素与不孕症的相关性
    1.1 自身免疫
        1.1.1 针对配子和器官的抗体
        1.1.2 抗磷脂抗体
        1.1.3 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
    1.2 同种免疫
        1.2.1 外周血免疫细胞
        1.2.1.1 促炎因子与抑炎因子
        1.2.1.2 自然杀伤性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
        1.2.2 子宫内膜免疫微环境
2 免疫性不孕症治疗中的问题及思考
    2.1 药物治疗
        2.1.1 糖皮质激素
        2.1.2 环孢素
        2.1.3 抗凝剂
        2.1.4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
    2.2 淋巴细胞免疫治疗(lymphocyte immunotherapy,LIT)
    2.3 宫腔灌注
    2.4 内膜搔刮

(3)四种自身抗体在复发性流产和不孕症中的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四种自身抗体在复发性流产中的价值分析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实验组纳入和排除标准
        1.1.3 对照组纳入和排除标准
        1.1.4 主要仪器和主要试剂
        1.1.5 实验方法和主要步骤
    1.2 结果
        1.2.1 两组间ACA、A-β_2GPI、抗dsDNA抗体、抗C1q抗体数据比较分析
        1.2.2 两组间ACA、A-β_2GPI、抗dsDNA抗体、抗C1q抗体阳性率的比较分析
        1.2.3 RM患者ACA-IgM、A-β_2GPI-IgM、抗dsDNA抗体、抗C1q抗体之间相关分析
        1.2.4 ACA-IgM、A-β_2GPI-IgM、抗dsDNA抗体、抗C1q抗体诊断RM的ROC曲线分析
        1.2.5 ACA-IgM、A-β_2GPI-IgM、抗dsDNA抗体、抗C1q抗体单独检测对RM的诊断效能评价
        1.2.6 ACA-IgM、A-β_2GPI-IgM、抗dsDNA抗体、抗C1q抗体平行试验对RM的诊断效能评价
        1.2.7 ACA-IgM、A-β_2GPI-IgM、抗dsDNA抗体、抗C1q抗体系列试验对RM的诊断效能评价
    1.3 讨论
    1.4 小结
二、四种自身抗体在不孕症中的价值分析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实验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2.1.3 对照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2.1.4 主要仪器和主要试剂
        2.1.5 实验方法和主要步骤
    2.2 结果
        2.2.1 两组间ACA、A-β_2GPI、抗dsDNA抗体、抗C1q抗体数据比较分析
        2.2.2 两组间ACA、A-β_2GPI、抗dsDNA抗体、抗C1q抗体阳性率的比较分析
        2.2.3 不孕症患者ACA-IgM、A-β_2GPI-IgM、抗dsDNA抗体、抗C1q抗体之间相关分析
        2.2.4 ACA-IgM、A-β_2GPI-IgM、抗dsDNA抗体、抗C1q抗体诊断不孕症的ROC曲线分析
        2.2.5 ACA-IgM、A-β_2GPI-IgM、抗dsDNA抗体、抗C1q抗体单独检测对不孕症的诊断效能评价
        2.2.6 ACA-IgM、A-β_2GPI-IgM、抗dsDNA抗体、抗C1q抗体平行试验对不孕症的诊断效能评价
        2.2.7 ACA-IgM、A-β_2GPI-IgM、抗dsDNA抗体、抗C1q抗体系列试验对不孕症的诊断效能评价
    2.3 讨论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四种自身抗体在复发性流产和不孕症中的价值分析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免疫性不孕及免疫相关的复发性流产(论文提纲范文)

1 免疫性不孕
    1.1 发病原因
    1.2 诊断
    1.3 治疗
2 免疫相关的复发性流产
    2.1 发病原因
    2.2 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复发性流产
    2.3 母体免疫失衡与复发性流产
    2.4 同种免疫与复发性流产
    2.5 诊断
    2.6 治疗
3 小 结

(5)复发性流产病因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表
前言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各西医病因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3.3 剔除标准
    1.4 体质类型判定标准
2.研究方法
    2.1 设计调查问卷表
    2.2 填写问卷调查表
    2.3 质量控制方法
    2.4 统计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 一般资料情况
        3.1.1 年龄分布
        3.1.2 流产次数分布
        3.1.3 饮食习惯于流产次数的相关分析
        3.1.4 带下异常与西医病因的相关分析
    3.2 病因与体质情况
        3.2.1 病因分布情况
        3.2.2 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3.2.3 感染病因与中医体质的相关分析
        3.2.4 免疫病因与中医体质的相关分析
        3.2.5 内分泌病因与中医体质的相关分析
4.讨论
    4.1 西医病因认识
    4.2 体质概述
        4.2.1 体质的概念
        4.2.2 体质的分类
        4.2.3 复发性流产患者体质分布特点
    4.3 复发性流产体质类型与感染因素的关系
    4.4 复发性流产体质类型与免疫因素的关系
    4.5 复发性流产体质类型与内分泌因素的关系
    4.6 从体质学说探讨复发性流产的防治
5.结论
6.问题与展望
    6.1 存在的问题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健康调查表
    中医体质调查表
致谢
作者简介

(6)从MC-NT角度探讨葫芦巴丸治疗内异症痛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和研究进展
        一、中医古籍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论述
        二、现代医家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
        三、小结
    综述二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MC-NT网络的研究进展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
        二、子宫内膜异位症和疼痛
        三、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和肥大细胞
        四、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与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和肥大细胞的关系
        五、抗子宫内膜抗体和子宫内膜异位症
        六、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葫芦巴丸治疗内异症痛经的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二、研究方法
    三、统计分析
    四、结果
    五、讨论
    六、不足与展望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的建立
        一、实验材料
        二、SD大鼠动情周期的观察
        三、子宫内膜异位症SD大鼠模型的建立
        四、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的判定
        五、结果
        六、讨论
    实验二 葫芦巴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NGF及其受体的调控机制研究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统计学分析
        四、实验结果
        五、讨论
    实验三 葫芦巴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肥大细胞影响的研究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统计学分析
        四、实验结果
        五、讨论
    实验四 葫芦巴丸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血清子宫内膜抗体水平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统计学分析
        四、实验结果
        五、讨论
    小结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抗子宫内膜抗体和抗精子抗体应用于不孕者与习惯性流产者的检测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测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A组与对照组人员抗子宫内膜抗体、抗精子抗体检测阳性率比较
    2.2 B组患者与对照组人员抗子宫内膜抗体、抗精子抗体检测阳性率比较
    2.3 B组患者不同孕周的抗子宫内膜抗体、抗精子抗体检测阳性率比较
3 讨论

(8)痛愈舒颗粒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Ab阳性不孕患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西医对EMAB阳性不孕的认识
        1.1 致病机理的研究
        1.2 EmAb阳性不孕的西医治疗
    2. 中医对EMAB阳性不孕的认识
        2.1 古代中医对免疫性不孕的认识
        2.2 现代中医对EmAb阳性不孕的认识
        2.3 EmAb阳性不孕的中医治疗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脱落及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疗效指标
        2.3 疗效判定标准
        2.4 统计分析
结果
    1. 病例完成情况及病例资料
    2. 治疗后EMAB变化情况
    3. 停药半年后受孕情况
    4. 痛经临床疗效判定结果
    5. 中医症候临床疗效观察判定
    6. 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的比较
        6.1 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的比较
        6.2 治疗前后单项中医症状积分的比较
讨论
    1. EMT与EMAB阳性的相关性
        1.1 EmAb阳性是EMT患者不孕的重要原因
        1.2 EmAb阳性为EMT患者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1.3 EmAb的性质及在EMT患者中产生机制
    2. 中医对寒凝血瘀型EMT的认识
    3. 痛愈舒颗粒的基础研究
        3.1 组方原则及主药分析
        3.2 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4. 痛愈舒颗粒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研究
        4.1 实验研究
        4.2 临床研究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作者简介

(9)血清CA125联合抗子宫内膜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搬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10)不孕相关抗体检测女性不孕症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标本采集
    1.3 仪器与试剂
    1.4 操作步骤
    1.5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6种自身抗体在不孕组与对照组中的阳性率比较
    2.2 单一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与6种抗体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比较
    2.3 各组中自身抗体阳性率比较
    2.4 自身抗体阳性的继发不孕患者中病因构成比
    2.5 抗核抗体 (ANA) 不孕组与对照组阳性率比较
3 讨论

四、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患者体内其他自身抗体出现频率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稽留流产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王露. 湖北民族大学, 2020(12)
  • [2]免疫性不孕症诊治的思考[J]. 林蓉,曾勇,连若纯,乔婷婷,王晓晖,刁梁辉.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20(05)
  • [3]四种自身抗体在复发性流产和不孕症中的价值分析[D]. 岳超.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4]免疫性不孕及免疫相关的复发性流产[J]. 陈蕾,尚丽新,黄影. 人民军医, 2019(07)
  • [5]复发性流产病因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D]. 伊静.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19(01)
  • [6]从MC-NT角度探讨葫芦巴丸治疗内异症痛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 王乾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抗子宫内膜抗体和抗精子抗体应用于不孕者与习惯性流产者的检测价值研究[J]. 许婷姝,李娜,王家俊. 中国性科学, 2018(11)
  • [8]痛愈舒颗粒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Ab阳性不孕患者的临床观察[D]. 范丽娟.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6(08)
  • [9]血清CA125联合抗子宫内膜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J]. 周娟.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16)
  • [10]不孕相关抗体检测女性不孕症的实验研究[J]. 邓世英,石姜,聂红.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15)

标签:;  ;  ;  ;  ;  

抗子宫内膜抗体阳性患者其他自身抗体出现频率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