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谈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一、谈谈预算外资金的管理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王春阳[1](2020)在《从科目改革看中国预算制度变迁》文中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可见,预算制度改革将深刻影响政府治理方式,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更加凸显。而国家预算收支科目,作为国家预算项目的总分类,是根据国家机构的设置情况,财政、财务体制,财会制度和税收种类的变化情况,以及财政预算管理的需要而进行设置和修订的。如何正确的认识我国预算科目变动,需要从历史变动的角度进行解剖、分析,将我国不同的发展阶段分开来看,并找到其中发展的规律,为我国预算科目的发展方向提供另外一种角度。本文选择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研究预算科目的变化内容,发现我国预算制度变迁从“自上而下式”和“激进式”改革渐渐向“自下而上式”和“渐进式”方向演进,其过程曲折复杂,需要进一步从我国建国之后的预算发展历程和其他国家的经验中寻找规律。因此,本文首先从四个重要的历史阶段讨论,分别以建国之初、改革开放、分税制改革和收支分类改革为分界点,分为四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并讨论每一个阶段的预算科目变动,阐述其变化内容和原因。之后,本文借鉴美国、英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预算科目设置经验,通过对比这几个国家和地区的预算收支分类,总结出我国现有预算科目的现状,找到现存科目的问题,并提出今后我国政府预算科目改革的基本思路、对策建议和未来政府预算科目改革方向。最后得出结论:我国近些年的预算科目改革已经势不可挡,从预算分类改革到支出的经济改革,其内容变化已经脱离了财政和预算制度变动的范畴,导致预算科目变动的原因愈发多元化,如经济、社会、文化、其他机构改革等等。改革开始逐步向国家和社会的纵深发展,被动接受影响已经不再是预算科目发展的重心,必须主动改革,为我国财政和预算制度的改革铺平道路。

钱元强,俞晓波[2](2008)在《财政补贴与建立公共预算制度——对中石化“财政补贴”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就中央财政连续三年给中石化"财政补贴"的现象,结合相关的政府治理和公共财政理论,首先,从财政补贴和预算外资金两个角度加以分析,探讨了财政补贴在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作用,也提出了中央财政对国有企业亏损补贴做法的商榷之处。其次,比较分析中法两国政府财政补贴的差异,从公共财政预算的方向研究对中石化财政补贴的问题,进而建议建立公共预算制度以及如何运用预算外资金来解决具体问题,总结归纳出中央财政对中石化补贴的预算外资金的不当之处。最后,本文针对公共财政补贴中石化的现象,强调了建立国家公共预算制度的必要,并指出公共预算制度涉及的管理技术、政府财政职能和宪政制度三个层面的内涵,而现有预算体制的改革和现代公共预算制度的建立也应该从这三个层面着手进行。

钱元强,俞晓波[3](2008)在《财政补贴与建立公共预算制度——对中石化“财政补贴”的思考》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就中央财政连续三年给中石化"财政补贴"的现象,结合相关的政府治理和公共财政理论,首先,从财政补贴和预算外资金两个角度加以分析,探讨了财政补贴在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作用,也提出了中央财政对国有企业亏损补贴做法的商榷之处。其次,比较分析中法两国政府财政补贴的差异,从公共财政预算的方向研究对中石化财政补贴的问题,进而建议建立公共预算制度,以及如何运用预算外资金来解决具体问题,总结归纳出中央财政对中石化补贴的预算外资金的不当之处。最后,本文针对公共财政补贴中石化的现象,强调了建立国家公共预算制度的必要,并指出公共预算制度的涉及管理技术、政府财政职能和宪政制度三个层面的内涵,而现有预算体制的改革和现代公共预算制度的建立也应该从这三个层面上着手进行。

赵银兰[4](2006)在《论新形势下的预算外资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预算外资金在搞活经济、促进各项事业建设和发展、振兴地区经济等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这些年来,预算外资金在组织筹措、分配使用上出现了许多矛盾和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预算外资金的概念、性质、作用,介绍如何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彭健[5](2005)在《政府预算理论演进与制度创新》文中指出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经济改革,不仅触动了高度集权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而且也使财政体制和政府预算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我国财政体制和政府预算制度的变革进程并不同步。我国第一阶段的财政改革主要集中于调整政府间财政关系。该阶段的改革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到1994年分税制改革实施时初步完成。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公共财政框架构建目标的确立,我国财政改革开始进入第二个阶段。政府预算制度改革是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公共财政实践表明,政府预算制度是公共财政框架的核心内容,是市场对政府行为进行约束和制约的基本手段。因此,逐步构建和完善与公共财政框架相适应的现代政府预算制度,成为近年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政府预算制度改革长期滞后于财政体制改革,有关理论研究也相对较为缺乏。本文试图运用历史分析和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政府预算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有益探索。本文在分析研究政府预算理论与原则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政府预算制度演变的基础上,对我国公共财政框架下预算制度改革目前所取得的成效、存在问题及今后的改革取向和具体对策进行了深入探讨。全文共分10章,具体结构如下: 第一章“多样化的政府预算理论”。现代政府预算理论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逐步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为了回答预算学者科伊(Key)提出的基本预算问题,“究竟以什么为依据,决定将X美元分配给A活动,而不是分配给B活动?”,很多学者开始从多种不同角度对政府预算问题进行研究,并形成了多样化的政府预算理论。20世纪60年代,瓦尔达沃斯基(Wildavsky)和芬诺(Fenno)提出的渐进预算理论一度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政府预算理论。同时,一些公共选择学者也提出了“中间投票人模型”和“官僚预算最大化模型”等有着广泛影响的预算模型。20世纪80年代,政府预算专家鲁宾(Rubin)和勒楼普(Leloup)等又提出研究政府预算的其他路径——“政策过程模型”。近来,一些政府预算学者又试图从诸如新制度经济学、文化理论、后现代理论等其他视角来对政府预算进行分析解释。

李萍[6](2004)在《中国政府预算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政府预算是政府的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筹集和使用财政资金的重要分配杠杆,也是政府实现其职能的重要工具。预算管理是政府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预算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进行的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活动,是整个财政管理活动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政府预算改革研究有助于深化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政府预算改革研究有助于提高财政支出绩效;政府预算改革研究有助于规范政府、财政和部门行为;政府预算改革研究有利于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政府预算改革研究有利于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框架;政府预算改革研究有利于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 论文的基本框架:论文共分九个部分,由导言和八章组成,导言为政府预算理论综述,研究政府预算改革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以及论文的基本框架与研究方法;第一章论述了中国政府预算改革的理论基础;第二章阐述了中国政府预算改革目标及框架体系;第三章介绍了部门预算编制改革情况;第四章介绍了“收支两条线”改革情况;第五章介绍了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情况;第六章介绍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情况;第七章介绍了权责发生制预算改革情况;第八章介绍了与政府预算改革相配套的三项改革。 论文的研究方法:一是坚持公共财政理论为指导。政府预算改革是构建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重要内容,它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公共财政理论之上的,也就是说,政府预算改革从根本上是源于公共财政理论的。因此,在进行政府预算改革研究时,要坚持以公共财政理论为指导。二是立足中国的国情。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既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又是生产资料的管理者,具有双重身份和双重职能。加之,我国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国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之间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经济发展水平也极不平衡。因此,研究中国政府预算改革问题一定要立足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具有‘一「,国特色。)三是借鉴囚外的先进经验。困外实行公开、透明、规范的r灭算制瓜!气经有儿一卜年「rJ)力史,积累了丰个;ll’的经验。在研究,},}一日政府顶算改.’l’.:时,要学习和借鉴i1J’场经济卜}家顶算管理的成功经验,以便使中国的政府预算制度更加公开、更加透明、更加规范。四是具体研究方法做到四个结合。既要进行理诊分板:也要进行量化分析;既要满足当前需要,也要兼顾一味远日标;既要注重方案本身的科学性,也要注重方案的可操作性;既要立足中国国情,也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宁玉虎,蔡军[7](2001)在《谈谈预算外资金的管理问题》文中研究说明预算外资金管理经历了分散管理、专户储存、“收支两条线”三个阶段。“收支两条线”制度的优势是 :明确了预算外资金属财政性资金的性质 ,提高了财政统管能力 ,加强了资金使用管理 ,治理了“三乱” ,但其有内在缺陷 ,体制缺陷 ,约束力不强。改进的办法是 :健全制度 ,完善体制 ;统一征收 ,集中支付 ;开征新税种 ,加快费改税步伐。

密家万[8](1999)在《完善财税体制 提高“二个比重”的构想》文中研究表明“二个比重”(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中央财政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通常作为衡量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状况好坏和实现宏观调控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本文从完善税制、拓展财源、转换政府职能、理顺分配关系、集中中央财力、加大预算外资金管理力度和严防税基侵蚀等方面阐述了进一步提高“二个比重”的构想。

周永松,谢松文,裴光科[9](1995)在《全面推行综合财政预算是缓解地方财政困难的有效途径——松滋县财政局局长黄德明同志答本刊记者问》文中研究指明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实施后,地方财政怎样才能突破预算内收收支支的框框,站在深化财政改革的高度,把历年分散在各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进财政管理"笼子",将预算内外两块资金捆在一起,统一调度使用,实现综合平衡,使地方财政迅速走出困境,本刊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松滋县财政局长黄德明

周永松[10](1995)在《分税制条件下建立地方效益财政的基本途径——访襄樊市财政局局长王芳玉》文中提出 记者:新年伊始,我们首先向局长祝贺新年。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财税三项制度改革平稳过渡,成绩斐然。但新体制下地方财政的确也面临着尖锐的矛盾。如何克服困难、消除矛盾,省厅在去年提出了建立我省效益财政的基本思路。襄樊市财政局在我省素以工作扎实、思路清晰、重视调研,注重宣传着称,请局长谈谈您今年工作的设想。 王局长:十分感谢你对囊樊财政工作给予的高度评价。我是去年6月才担任市财政局局长的,半年

二、谈谈预算外资金的管理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谈预算外资金的管理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从科目改革看中国预算制度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2.3 历史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2.2 国内文献综述
    3.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框架
    4. 本文的创新以及不足
        4.1 研究观点创新方面
        4.2 论文的不足之处
第1章 预算科目与财政预算制度理论分析
    1.1 产权理论
    1.2 交易成本理论
    1.3 公共选择理论
    1.4 制度变迁理论
第2章 国家预算分类科目初步发展时期(1949-1978)
    2.1 建国后预算制度和科目建设
        2.1.1 预算制度初步建立
        2.1.2 起步阶段的预算科目
    2.2 三大改造后预算科目渐渐成型
        2.2.1 经济转型时期预算科目体系慢慢形成
        2.2.2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简化预算
        2.2.3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恢复正常财政预算秩序
    2.3 文革时期预算制度发展停滞
    2.4 小结
第3章 现代预算分类科目初步建立时期(1978-1994年)
    3.1 改革初期预算科目未作大量修改
    3.2 预算制度变革开始影响科目设置
    3.3 连续三年的具体科目变动内容
        3.3.1 1985年预算科目变动
        3.3.2 1986年预算科目变动
        3.3.3 1987年预算科目变动
    3.4 《国家预算管理条例》正式出台
    3.5 小结
第4章 完善现代预算分类科目时期(1994年-2007年)
    4.1 分税制和税制改革奠定财政制度基础
    4.2 《预算法》发布使我国预算进入预算管理新阶段
        4.2.1 预算科目重新分类、编码
        4.2.2 “收支两条线”规范预算外资金管理
    4.3 部门预算改革细化科目到部门
    4.4 经过各类改革预算收支科目变动剧烈
    4.5 小结
第5章 建立中国特色的政府预算分类时期(2007年至今)
    5.1 收支分类改革
        5.1.1 收支分类改革的原因
        5.1.2 收支出分类改革的主要内容
    5.2 全面编制复式预算
        5.2.1 全面取消预算外资金
        5.2.2 进一步完善复式预算编制
    5.3 经济分类科目改革方案开始实施
    5.4 小结
第6章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预算分类借鉴
    6.1 美国预算收支分类
    6.2 英国预算收支分类
    6.3 中国香港预算收支分类
    6.4 借鉴意义
第7章 总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后记

(4)论新形势下的预算外资金(论文提纲范文)

一、预算外资金的概念及性质
二、预算外资金的作用
    1、对预算内资金不足的补充作用。
    2、对专项事业发展的保障作用。
    3、对社会财力的综合平衡作用。
    4、对调动地区、部门、单位增收节支积极性的促进作用。
三、如何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1、明确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指导思想及总体要求
    2、制定完善的预算外资金管理法律、法规, 依法管理预算外资金
    3、借助科技手段以及高效、智能的网络管理系统, 彻底改革预算外资金收缴制度
    4、认真编制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 强化预算外资金的财务管理
    5、切实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管理的监督检查, 充分发挥预算外资金的效益

(5)政府预算理论演进与制度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多样化的政府预算理论
    第一节 政府预算的理论研究视角
        一、经济学研究视角
        二、政治学研究视角
        三、管理学研究视角
        四、法学研究视角
    第二节 渐进预算理论
        一、基本观点
        二、理论构成
        三、相关评价
    第三节 政府预算的公共选择分析
        一、中间投票人模型
        二、官僚预算最大化模型
        三、预算支出增长理论
    第四节 政策过程理论
        一、实时预算模型
        二、微观预算与宏观预算
        三、政府预算特征及其对预算决策的影响
    第五节 新制度经济学在政府预算中的应用
        一、产权理论与政府预算
        二、交易成本理论与政府预算
第二章 政府预算原则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古典预算原则的形成
        一、历史背景
        二、主要内容及其特点
    第二节 古典预算原则的发展与面临挑战
        一、面临挑战
        二、原因分析
第三章 英国政府预算制度变迁
    第一节 早期形成阶段
        一、议会制度和预算制度的渊源
        二、早期形成阶段的起点——1215年《大宪章》
        三、英法百年战争和玫瑰战争时期预算制度的进展
        四、都铎王朝时期预算制度的进展
        五、17世纪时预算制度初步形成
    第二节 中期发展阶段
        一、政治经济背景
        二、税收控制权的加强
        三、强化王室收入控制
        四、预算支出控制的进展
        五、实施支出责任制度
        六、严格控制政府借款
    第三节 近期成熟阶段
        一、预算收入控制的变化
        二、预算支出控制的变化
        三、预算控制权的转移
    第四节 现行政府预算程序
        一、编制多年期支出计划和年度预算
        二、预算审批
        三、预算执行
        四、预算监督与决算
    第五节 英国预算制度变迁的若干特征
        一、预算制度和政治制度都具有原创性
        二、预算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演进体现出渐进性
        三、预算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出灵活性
第四章 美国政府预算制度变迁
    第一节 现代预算制度的形成
        一、早期预算实践
        二、“进步时代”的预算改革
    第二节 预算编制方式的演变
        一、分项排列预算
        二、绩效预算
        三、规划—项目—预算
        四、零基预算
        五、新绩效预算
    第三节 国会预算控制权的变化
        一、1974年国会预算改革
        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预算赤字的控制
    第四节 现行预算制度及其特点
        一、预算职能机构
        二、预算程序
        三、预算管理特点
    第五节 美国预算制度变迁的若干特征
        一、预算制度演变反映出政治权力的调整与均衡
        二、政府预算功能导向不断转换
        三、以追求预算理性为目标的预算改革
第五章 OECD成员国以产出和成果为导向的预算改革
    第一节 改革背景——市场化取向的政府改革
        一、传统政府管理的理论支点——韦伯的“官僚模型”
        二、市场化取向政府改革的理论基础
        三、市场化取向政府改革的具体实践
        四、政府改革与预算改革
    第二节 改革趋势——以产出和成果为导向
        一、以投入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
        二、以产出和成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
        三、OECD成员国早期改革实践
    第三节 预算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基于产出和成果的受托责任体制
        二、实施多年期预算规划
        三、增加预算透明度
        四、采纳自上而下的预算编制程序
        五、放松对预算投入的控制
        六、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和预算
    第四节 若干OECD成员国的改革实践
        一、完全以产出和成果为导向
        二、引入绩效管理因素
第六章 我国政府预算制度的沿革与发展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预算实践
        一、清末之前预算形式的演进
        二、现代预算形式的形成
        三、中华民国南京政府的财政预算管理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政权的财政预算管理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预算制度的发展
        一、形成阶段(1949年~1951年)
        二、长期稳定阶段(1952年~1992年)
        三、初步改革阶段(1992年~1998年)
        四、改革深化阶段(1998年至今)
        五、发展特征分析
第七章 公共财政框架下预算改革的基本分析
    第一节 公共财政框架下预算制度的应有特征
        一、公共财政与政府预算
        二、预算制度的应有特征
    第二节 近年来的预算制度改革及其成效
        一、编制部门预算
        二、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
        三、改进预算收支科目分类
        四、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五、实施政府采购制度
        六、建设金财工程
    第三节 我国政府预算制度中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管理的法治化水平较低
        二、预算的完整性仍须提高
        三、预算过程缺乏公开性和透明度
        四、预算支出效率较低
        五、现阶段的预算改革尚处于技术层面
    第四节 政府预算制度改革的发展取向
        一、总体改革取向
        二、具体对策选择
第八章 深化预算编制与执行环节改革
    第一节 推进预算编制改革
        一、规范部门预算编制
        二、研究成立专门的预算编审机构的可行性
        三、编制多年滚动预算
        四、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复式预算体系
        五、推行有中国特色的零基预算方法
    第二节 建立国库集中支付制约机制
        一、经验借鉴
        二、基本改革构想
    第三节 完善政府采购制度
        一、现存问题
        二、若干措施建议
    第四节 规范预算调整程序
        一、现状分析
        二、经验借鉴与改革建议
    第五节 改革预算会计制度
        一、预算会计制度现存问题分析
        二、近年政府预算改革对预算会计的影响
        三、预算会计的改革方向
第九章 健全预算监督机制
    第一节 预算监督的必要性分析
        一、委托代理理论
        二、宪政分权学说
    第二节 预算监督机制比较与借鉴
        一、若干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预算监督实践
        二、启示与借鉴
    第三节 我国预算监督机制的现状分析
        一、预算监督法制建设滞后
        二、预算监督机构职责分工不甚明确
        三、人大对预算的审查监督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审计监督模式有待改进
        五、财政监察方式尚须完善
    第四节 完善我国预算监督机制的基本构想
        一、加强预算监督的法制保障
        二、强化人大对预算过程的监督制约
        三、考虑适时推行立法型审计监督的可行性
        四、构建管理与监督相结合的财政监察制度
        五、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第十章 构建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第一节 OECD成员国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实践
        一、绩效评价的类型
        二、绩效评价的实施途径
        三、绩效评价的制度安排
        四、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步骤
    第二节 我国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现状
        一、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与公共财政改革
        二、绩效评价工作近年来的进展
        三、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中的制约因素
    第三节 建立预算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基本思路
        一、建立以财政部门为主导的多层次评价体系
        二、合理确定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目标与内容
        三、分层次、分阶段逐步推进
        四、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信息系统
        五、运用立法手段保障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顺利实施
        六、创造适宜的外部环境
    第四节 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具体程序设计
        一、制定绩效评价战略规划和年度绩效计划
        二、确定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方法
        三、设定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指标
        四、明确绩效评价标准
        五、编制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参考文献
英汉人名对照表
后记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6)中国政府预算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导言
    0.1 政府预算理论综述
    0.2 研究政府预算改革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0.3 论文的基本框架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中国政府预算改革的理论基础
    1.1 市场经济国家政府预算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
    1.2 中国政府预算改革的理论探索
第二章 中国政府预算改革目标及框架体系
    2.1 中国政府预算改革的总体目标
    2.2 中国政府预算改革的方案设计
    2.3 中国政府预算改革的实施策略
第三章 部门预算编制改革
    3.1 部门预算改革的提出
    3.2 部门预算改革的进程
    3.3 部门预算改革的内容
    3.4 部门预算改革的总体成效
    3.5 部门预算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3.6 完善部门预算改革的基本设想
第四章 “收支两条线”改革
    4.1 “收支两条线”改革的意义
    4.2 “收支两条线”改革的进程与主要内容
    4.3 “收支两条线”改革的成效
    4.4 “收支两条线”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4.5 进一步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的措施
第五章 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5.1 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提出
    5.2 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进程
    5.3 府采购制度改革的内容
    5.4 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成效
    5.5 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5.6 当前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面临的基本形势
    5.7 近期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
第六章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
    6.1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提出
    6.2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进程
    6.3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内容
    6.4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成效
    6.5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6.6 近期深化和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
第七章 权责发生制预算改革
    7.1 权责发生制预算的基本概念
    7.2 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处理方法
    7.3 权责发生制预算与会计改革的国际比较
    7.4 我国权责发生制预算与会计改革的构想
第八章 与政府预算改革相配套的三项改革
    8.1 积极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8.2 搞好政府财政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8.3 加快民族地区预算改革步伐
参考文献

(7)谈谈预算外资金的管理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几个阶段
二、“收支两条线”的制度优势及其缺陷
    (一) 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的制度优势
        1、明确了预算外资金属财政性资金的性质。
        2、提高了财政统筹管理能力。
        3、加强了资金使用管理。
        4、促进了对“三乱”的治理。
    (二) 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的制度缺陷
        1、“收支两条线”制度的内在缺陷。
        2、“收支两条线”制度的体制缺陷
        (1) 票据管理体制不完善。
        (2) 财政专户管理体制不科学。
        3、“收支两条线”制度的约束力不够强。
        (1) 支出管理力度弱。
        (2) “反弹”压力大。
三、预算外资金管理制度创新之路任重而道远
    (一) 健全制度, 完善体制。
        1、进一步规范收费管理, 明确划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
        2、理顺财政票据管理体制, 禁止使用不合法票据。
        3、完善财政专户管理体制, 建立上下级财政专户结算体制。
        4、加强银行账户管理, 全面取消收入过渡户。
        5、加强监督检查, 加大处罚力度。
    (二) 统一征收, 集中支付
        1、对预算外资金实行分类管理, 并由财政部门统一组织收入。
        2、编制部门预算, 并实行集中支付制度。
    (三) 适时开征新税种, 加快费改税步伐。
        1、以税代费, 适时开征新税种。
        2、正本清源, 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
        3、适度保留部分收费项目, 并严格管理。

四、谈谈预算外资金的管理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从科目改革看中国预算制度变迁[D]. 王春阳. 吉林财经大学, 2020(07)
  • [2]财政补贴与建立公共预算制度——对中石化“财政补贴”的思考[A]. 钱元强,俞晓波. 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8
  • [3]财政补贴与建立公共预算制度——对中石化“财政补贴”的思考[A]. 钱元强,俞晓波. 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8
  • [4]论新形势下的预算外资金[J]. 赵银兰.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1)
  • [5]政府预算理论演进与制度创新[D]. 彭健. 东北财经大学, 2005(02)
  • [6]中国政府预算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研究[D]. 李萍. 中央民族大学, 2004(03)
  • [7]谈谈预算外资金的管理问题[J]. 宁玉虎,蔡军.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1(04)
  • [8]完善财税体制 提高“二个比重”的构想[J]. 密家万. 江汉大学学报, 1999(02)
  • [9]全面推行综合财政预算是缓解地方财政困难的有效途径——松滋县财政局局长黄德明同志答本刊记者问[J]. 周永松,谢松文,裴光科. 湖北财税, 1995(06)
  • [10]分税制条件下建立地方效益财政的基本途径——访襄樊市财政局局长王芳玉[J]. 周永松. 湖北财税, 1995(01)

标签:;  ;  ;  ;  ;  

谈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