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在“第二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一、在“第二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闭幕式上的讲话(论文文献综述)

郭德帆[1](2019)在《绿色防控技术对水稻两迁害虫及其天敌田间种群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是我国水稻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的威胁。绿色防控是指以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为目标,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等来控制有害生物的行为。本文研究了宜兴市西渚镇、仪征市陈集镇和淮安市施河镇3个地区绿色防控技术对水稻两迁害虫及其天敌田间种群数量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吡蚜酮和呋虫胺复配对褐飞虱的毒力,以研发复配剂在褐飞虱爆发时应急防控害虫。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宜兴市西渚镇、仪征市陈集镇和淮安市施河镇3个地区建立水稻两迁害虫绿色防控实验点,以LED灯光诱杀稻飞虱,以性信息素诱芯+新型稻纵卷叶螟颗粒体病毒杀虫剂防治稻纵卷叶螟,并在虫害爆发时辅以适量的选择性高效化学农药。以农户常规化学防治田为对照,调查绿色防控技术对水稻两迁害虫及对其天敌田间种群数量的影响。结果发现3个试验点,绿色防控田稻纵卷叶螟的幼虫量、卷叶率、蛾量总体低于对照田;稻飞虱的数量表现为试验田高于对照田,但仍在经济阚值范围内。绿色防控试验田的蜘蛛数量总体高于对照田,黑肩绿盲蝽的数量与对照相似。测产结果显示3个地区试验田水稻的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实粒数均高于对照田,且每亩实际测产试验田高于对照田2.42%-3.63%。我们的研究表明在两迁害虫中等及以下发生程度,绿色防控技术对水稻两迁害虫有很好的控制作用,且对稻田蜘蛛有保护作用。(2)将吡蚜酮与呋虫胺溶于N-N二甲基酰胺中并定容,按照1:1、1:2、1:4、4:1、2:1等5种比例进行复配。使用浸渍法得到各种复配药剂的毒力曲线,并评价了复配药剂的共毒系数水平,其共毒系数分别为1162.21、1543.07、997.74、1430.78、2813.04,结果表明,不同配比的复配剂对稻飞虱防效均优于等剂量单剂防效。其中,吡蚜酮:呋虫胺=2:1时,共毒系数为2813.04,增效最明显,增效倍数为27.13。

都晨[2](2012)在《木版年画发展中的博弈与互动 ——以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艺术作为表意文化,对了解一个社会的历史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学界对于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倡导除了从技术和艺术形式层面对艺术进行深入阐释之外,努力了解艺术创造者们的文化理念,由此发现背后的概念系统和意义体系,认识与之相关的其他因素。本文选取1949年以来的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艺术发展历程中不同力量——国家意识形态、年画生产者和消费者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各种行为表现进行观察,探讨作为民间艺术的年画,在不同的国家意识形态设想和定位中,如何借由年画生产者、消费者的活动,以作品保留或改变的方式进行传承和变迁,以个案的形式讨论民间艺术发展中不同力量博弈或互动的关系,以此回应人类学对于结构与能动性关系的讨论。在研究视角上,本文将杨家埠木版年画置于具体的历史空间下,以民间艺术中不同群体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活动为载体,着重关注艺术生产实践中“人”的表现,将艺术实践者的内部观念和行为与外部的社会文化影响联系起来,探讨民间艺术与社会文化生活之间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取参与观察、访谈与文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地域性的田野作业。以文献资料的方式解析不同历史时期下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参与观察和与当地人对话的方式了解艺术生产实践中“人”的所思所想和具体活动,探讨民间艺术发展各种变化发生的原因,以之反观艺术与外部世界的关联,从而搭建艺术和社会文化生活之间的桥梁。本文包括绪论、主体内容、结论和附录四部分。绪论部分简要介绍论文选题意义、学术界相关研究动态和理论回顾以及年画研究现状。第一章关注1949年新政权建立初期,在国家意识形态试图借由年画作为其政策推行工具的导向下,专业美术工作者介入杨家埠地区的年画创作和生产,观察这种情形下,年画生产群体和消费群体对于各种画作呈现出了不同的表现,并探讨这些行为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第二章描述文革时期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生存境况和遭遇,关照其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定位,民间艺人和年画消费者在高压政策下的各种举动和特殊时期传统画版及画作的留存情况,叙述该时期国家意识形态、年画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互相周旋、最终表面妥协的状态,勾勒出特定历史时期杨家埠木版年画发展的具体场景。第三章以改革开放后新的文化政策空间下,杨家埠木版年画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情况为主线,描述杨家埠木版年画在遭受重创之后逐渐恢复和发展的过程,观察在当地政府以旅游文化拉动地方经济的诉求下,不同年画创作群体承担的任务和行为,探讨该时期杨家埠木版年画发展的新特点。第四章以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开展为切入点,从年画功能转换、消费者群体变化产生的新需求和年画生产者艺术实践行为的变化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新的政策空间下,国家意识形态对民间艺术的抢救、保护政策对于民间艺术实践者生存状态及艺术创作走向的影响,关注年画生产者在新的外在力量下如何自我调整,对年画的未来发展做出新的探索。通过以上论述,本文初步讨论如下儿方面问题:其一,民间艺术与社会文化生活的关联。将杨家埠木版年画置于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全貌式的观察、描述与研究,可以发现,民间艺术虽以小范围社会的集中区域为生产地,但却以艺术实践折射出特定时期受到外部环境影响的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而同时又以这些艺术生活范畴内的行为方式,反映了特定条件下,不同群体根据自身需要而时刻进行着、未曾停歇的社会文化生活。其二,民间艺术发展中各方力量的相互关系。以杨家埠木版年画发展为例,关照国家意识形态、生产者和消费者三方力量彼此磨合、博弈或互动的关系,从“自相关”、“有关相关”和“无关相关”几个层面分析这些力量在艺术实践中的位置及行为原因,讨论民间艺术发展的规则和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艺术实践呈现出的不同发展轨迹。其三,艺术生产场域中“人”的行为表现和作用。通过叙述不同历史时期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生存和发展状态,本文认为,国家意识形态作为外部的结构系统对于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发展有着不可否认的强大作用力,但是,外部环境的影响,最终作用的对象仍是承担艺术生产和消费的“人”,不同群体的“人”并未拘泥和服从于这种外在的力量,他们在外部结构允许的范围内,以自身的生活方式和世界观为依据,借由对年画的态度和行为传达对于外部力量的理解和意见,以磨合的方式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顺应或推动外部结构的改变,最终形成了从相对稳定却从不静止、具有连续性且永远对所有“人”开放的社会结构。

曾宪成[3](2008)在《在“第七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上的几点思考》文中提出2008年11月6日,孟宪民副秘书长在"第七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闭幕式上已经对大会作了全面总结。现在,我谨将大会结束之际畅谈的几点思考梳理如文。

曾宪成[4](2004)在《在“第四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闭幕式上的讲话》文中研究指明

曾宪成[5](2003)在《在“第二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闭幕式上的讲话》文中指出 各位代表、各位嘉宾: 大家好! 本次大会议程,经过两天紧张而有序的安排就要结束了。大会气氛热烈,新技术、新产品交流成果颇丰,会议开得很成功。 这次大会共有来自全国24个省、市的代表111人。其中,科研单位代表50人,企业代表45人,植保推广单位代表5人,政府部门代表2人,新闻媒体代表2人,行业代表7

二、在“第二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闭幕式上的讲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第二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闭幕式上的讲话(论文提纲范文)

(1)绿色防控技术对水稻两迁害虫及其天敌田间种群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水稻两迁害虫的化学防治及其问题
        1.1 水稻两迁害虫危害
        1.2 水稻两迁害虫的化学防治
        1.3 水稻两迁害虫化学防治存在的问题
        1.3.1 对人畜的安全性问题
        1.3.2 害虫抗药性
        1.3.3 害虫再猖獗
        1.3.4 农药残留
    2 绿色防控
        2.1 绿色防控的特点
        2.1.1 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2.1.2 生态效益及环境效益
        2.2 绿色防控的具体措施
        2.2.1 农业防治
        2.2.1.1 轮作、套作、间作、低茬收获、耕沤灭蛹
        2.2.1.2 选用抗(耐)病、虫的品种
        2.2.1.3 调整作物播种时间
        2.2.1.4 合理施肥
        2.2.1.5 搞好田园卫生、及时储藏等
        2.2.2 物理防治
        2.2.2.1 灭虫灯
        2.2.2.2 其他类光防治
        2.2.2.3 性信息素
        2.2.3 生物防治
        2.2.3.1 生物农药
        2.2.3.2 天敌生物
        2.2.3.3 稻鱼稻蛙共作、稻鸭共作
        2.3 绿色防控的具体应用及前景
    3 农药复配
        3.1 农药复配的评价方法及其优势
        3.2 农药复配及其应用情况
        3.2.1 同类农药间的复配
        3.2.2 与生物农药间的复配
        3.2.3 与昆虫生长调节剂间的复配
    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第二章 绿色防控技术对水稻两迁害虫及稻田天敌田间种群数量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试验地点
        2.2.2 试验田绿色防控技术及施药方案
        2.2.3 两迁害虫调查方法
        2.2.3.1 稻飞虱
        2.2.3.2 稻纵卷叶螟
        2.2.4 稻田蜘蛛调查方法
        2.2.5 黑肩绿盲蝽调查方法
        2.3 数据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绿色防控技术对水稻两迁害虫的影响
        3.1.1 对稻纵卷叶螟的影响
        3.1.1.1 宜兴市西渚镇
        3.1.1.2 仪征市陈集镇
        3.1.1.3 淮安市施河镇
        3.1.2 对稻飞虱的影响
        3.1.2.1 宜兴市西渚镇
        3.1.2.2 仪征市陈集镇
        3.1.2.3 淮安市施河镇
        3.2 绿色防控技术对天敌的影响
        3.3 三地绿色防控技术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4 讨论
第三章 防治褐飞虱吡蚜酮与呋虫胺复配剂筛选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供试昆虫
        2.1.2 供试水稻
        2.1.3 供试试剂
        2.1.4 供试装置
        2.2 试验方法
        2.2.1 实验用母液及浸苗用药液的配制
        2.2.2 农药生物测定
        2.2.3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木版年画发展中的博弈与互动 ——以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意义
    二、相关研究动态:学术史检阅
第一章 新国家的建设与杨家埠木版年画
    第一节 新意识形态建立中的杨家埠木版年画
    第二节 国家意志下的年画创作者及其创作活动
    第三节 民众眼中的新年画
    第四节 生产者的反应
    第五节 难言成败的改革结果
第二章 文革时期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境遇
    第一节 文革期间的文化导向
    第二节 特殊时期的特殊定位
    第三节 高压下的无奈之举
    第四节 公开的禁锢与隐藏的惯习
第三章 改革开放背景下的木版年画
    第一节 木版年画的新发展空间
    第二节 年画的功能转换
    第三节 搭桥引路的杨家埠木版年画研究所-年画社
    第四节 逐渐起步的民间艺人
    第五节 年画消费群体的变化
第四章 “遗产时代”的来临
    第一节 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开展
    第二节 机遇与困境
    第三节 新环境下的年画消费
    第四节 新环境下的年画生产者
    第五节 推力的增强与内力的衰竭
结论 博弈与互动
    一、民间艺术与社会文化生活
    二、民间艺术发展中的各方力量
    三、艺术生产场域中的“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3)在“第七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上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腐植酸属于“绿色化学”产业。
二、生物质腐植酸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三、腐植酸纳米技术应用于肥料业是一项开创性技术。
四、腐植酸保水剂改土胜于保水。
五、水溶性腐植酸含量应成为腐植酸类肥料的主要指标。
六、腐植酸肥料标准化面临的历史性选择。
七、文胜肥业与社会和谐结合, 体现了现代企业的一种社会责任。

四、在“第二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闭幕式上的讲话(论文参考文献)

  • [1]绿色防控技术对水稻两迁害虫及其天敌田间种群的影响研究[D]. 郭德帆. 扬州大学, 2019(02)
  • [2]木版年画发展中的博弈与互动 ——以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为例[D]. 都晨. 中央民族大学, 2012(10)
  • [3]在“第七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上的几点思考[J]. 曾宪成. 腐植酸, 2008(06)
  • [4]在“第四届全国绿色环保肥料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闭幕式上的讲话[J]. 曾宪成. 腐植酸, 2004(06)
  • [5]在“第二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闭幕式上的讲话[J]. 曾宪成. 腐植酸, 2003(06)

标签:;  ;  ;  ;  

在“第二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