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育的道德建设功能

论美育的道德建设功能

一、浅谈美育的道德建设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严岩,黄少勇[1](2021)在《廉政文化视阈下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问题探赜》文中认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属于美育的范畴,有助于学生提高思想修养、提升道德境界、涵养正气情操。在党中央持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背景下,将廉政文化纳入公共艺术教学内容,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开展特色鲜明的廉政教育,对于高校师生完善外在他律和提升内在自律具有显着作用,具有很强的育人功效。将廉政文化融入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体系建构之中,做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实现廉政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李昊灿[2](2021)在《高校美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文中指出

盛红梅[3](2020)在《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创新成为国际竞争的新赛场。想在国际竞争中制胜,就必须牢牢掌握创新主动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竞争,人才已经成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亟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国教育大会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命题作出了深刻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1)以创造之教育培养创造之人才既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和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需要。当前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仍有待增强,突出的表现在将“创富”作为创新创业价值目标的首选,更注重创新创业个体层面的价值,表现出一定的功利性、自我性。尽管创业内在地具有“创富”的功利目的,但是“创富”并不是创新创业的唯一目的。我们不反对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创富”,毕竟只有奠定了物质基础,大学生才能实现更全面的发展。但是,我们不赞成大学生将“创富”作为个体创新创业的唯一目标、终极目标,而忽略了创新创业精神、创业意识的培养和自身全面发展;反对在创新创业中只注重个人价值,而忽略个体在创新创业中的社会责任。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与国家倡导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目标相匹配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科学的创新创业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完成自我价值实现的“小我”与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大我”的统一,成为新时代的理论课题和实践命题。本文以“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为研究对象,力图回答两个基本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的本质内涵如何解读?立足现状特点和生成机制,如何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基于此,确立了“内涵本质厘定——主要内容凝练——现状特点考察——生成机制探究——培育策略建构”的研究思路。进而得出三条结论:第一,从本质上来看,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创新创业上的体现,是大学生主体基于自身需求和国家、社会需要,在创新创业实践基础上,对创新创业目标的认识以及在创新创业时采取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标准。以“创造价值,讲求效率”为出发点,以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理想,以是否推动社会发展和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为评价标准。第二,从现状上来看,大学生对创新创业价值观认识模糊,创新创业价值目标呈现多元化、功利化、自我性特点;创新创业价值评价上,偏重于物质利益和自我发展、呈现出享乐主义;创新创业价值选择上,义利认知与选择存在矛盾性。第三,从培育策略上来看,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的培育是大学生主体的自觉建构和外部因素作用的系统性工程。在该研究思路下,本论文主要包括五章。第一章: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的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主要是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并论述相关理论基础。重点廓清价值、价值观、创新创业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的内涵,对新时代、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进行一般理论分析,并从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寻找创新创业理论源泉,为后续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二章: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的内容凝练。本部分尝试凝练出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在明确凝练的基本原则基础上,结合凝练的根本依据、现实依据、实践依据,凝练出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为家国情怀、敢闯会创、勇于奋斗、崇尚劳动、创造大美。第三章: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现状考察。本部分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调查等实证研究方法,揭示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的现状,剖析了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的特点,并对产生这些特点的时代原因、经济原因、创新创业教育及大学生自身原因做了深入剖析。第四章: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的生成机制。本部分主要是揭示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生成的因素,从“知情意信行”五个方面揭示了生成的关键环节,分析了主体动力机制、文化引领机制、教育融合机制、实践养成机制、激励引导机制从内外两个方面如何共同作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的生成,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由“知”到“行”的转变。第五章: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的培育策略。本部分主要集中探究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培育的具体方式方法。分别从构建培育场域、建设培育课程、搭建培育平台和完善培育制度四个方面着手,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实施。

李红艳[4](2019)在《立德树人背景下美育教育模式的教学思辨》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背景下,美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探讨建立新型的美育教育模式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基于此,简述新时代美育的思想发展变革,指出美育要落实教育过程,以美育德实现教学新路径,进而提出美育课程体系改革实践建议。

吴河江[5](2019)在《诗教与儿童精神成长》文中认为诗歌与儿童精神之间具有天然的、难以割舍的情愫。以诗教的方式促进儿童精神成长符合儿童本性与儿童精神成长逻辑。那么,诗教何以作为促进儿童精神成长的有效途经?诗教在哪些方面可能影响着儿童精神成长?又该如何通过诗教来实现儿童精神成长?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全文除绪论外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诗教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与厘清。当前各界对“诗教”这一概念使用混乱,各执一词。因此,本文开篇即对关于诗教的各种说辞进行了梳理,并逐一进行评述,最后提出“诗教即通过诗歌来现实对人的教育教化”的观点。同时在该部分也探究了“诗”与“教”的关系,以此更进一步确证上述观点的合法性。最后归纳出了当代诗教的一些不足之处,为下文探讨以诗教促进儿童精神成长的实践策略做铺垫。第二部分探析了诗教对儿童精神成长的影响。诗与儿童精神具有内在关联性,以诗教的方式来促进儿童精神成长具有可行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儿童的思维逻辑是一种诗性逻辑,这是诗教对儿童精神产生影响的重要条件;诗的音韵性与儿童生命情感具有内在和谐性;童年与故乡安置着生命最根本、最纯真、最美好的能量,对“根”的探寻就是诗的指归。诗教对儿童精神成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创精神空间、塑完满人格、涵生命情感、育民族精神等维度:诗教以诗性的方式为儿童创设一个充满诗意的精神空间;诗教的审美意蕴保全儿童本真而又健全的人格;诗教传递生命气息,涵养儿童生命情感;中华古诗为儿童精神注入民族文化的基因。第三部分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何运用诗教来实现儿童精神成长的具体策略:首先,以营造充满诗意的诗教环境、教授儿童基本的吟诵方法用以感受诗人的“兴发感动”、遵循儿童诗性逻辑以达成童心与诗心的融合等方法引导儿童进入诗境和感受诗心;接着,学校诗教的教学导入应调动儿童审美感受,并通过研究性学习方式深入挖掘儿童对诗歌的审美体验,以此实现对儿童审美体验的观照;然后,在诗教过程中突出儿童主体地位,开展师生间平等对话,以及寻求儿童精神与生活世界的连结,用以实现儿童的价值生命;最后,不断刺激儿童的直觉,培养儿童创造精神。

曾庆荣[6](2018)在《构建职业院校的“三全美育”体系》文中提出美育作为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对个人成长和社会精神文明有深远影响。文章通过对职业院校美育在个体培养目标、美育过程和方法上展开论述,构建职业院校完整的美育教育体系。

匡瑞青[7](2018)在《泰和虾蚣灯民俗体育文化及其社会治理功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我国将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及农村精准扶贫工作列为近年国家的重点工作。民俗体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纳入到各级政府的视野中,尤其是乡镇一级政府,且大部分民俗体育活动地点都集中在乡镇开展,将民俗体育文化活动与农村精准扶贫相结合,成为政府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的工作要点,民俗体育文化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选取泰和虾蚣灯民俗体育文化及其社会治理功能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深入剖析泰和虾蚣灯民俗体育文化的现代性传承,并进一步探讨其社会治理功能,以探寻“虾蚣灯”民俗体育文化与乡村社会治理耦合的路径。新时代背景下政府社会治理的文化需求路径不仅可以促进虾蚣灯民俗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同时,虾蚣灯民俗体育的社会治理功能可以弥补和解决政府在乡村社会治理中存在的“政府失灵”、“市场失灵”等问题。过去以政府为主体,乡村社会组织为附属的乡村治理模式,在面对日益深化的乡村社会矛盾时,已难以适应。为此,寻求新的乡村治理模式已迫在眉睫。相比于政府主体,各乡村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模式,或者以法律强制性手段实施的各种治理手段来说,以文化为中心的乡村治理模式,更具有渗透力强、稳定性高、自我发展快等优点,更加具有效率性和实用性。本文使用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调查法和人物访谈来进行研究,对泰和虾蚣灯民俗体育文化的背景起源、开展现状、组织开展形式及其对当代乡村治理功能进行调查分析,寻找其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探寻其社会治理功能的实施路径,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文化参与社会治理的理论及实践借鉴。本研究的基本研究思路:首先,泰和虾蚣灯民俗体育活动极具地方代表性,经过政府的扶持以及理事会的精心组织现前开展情况较好;其次,泰和虾蚣灯民俗体育文化对乡村治理利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增强村民文化归属感、联动不同社会阶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最后,提出了建立泰和虾蚣灯民俗体育乡村治理体系的中的功能价值和实施路径。经研究发现,“泰和虾蚣灯”民俗体育文化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主要功能有:构建新型乡土文化的功能;社会人文建设功能;仪式性非正式组织的社会治理协调功能;参与和谐社会建设功能;增强村民内部团结及情感交流的功能;建设村民优良道德品质,保持社会稳定功能;维护村落秩序,构建团体格局。“泰和虾蚣灯”民俗体育文化参与社会治理功能的实现路径主要有:民族、民俗、民风的新融合;族群式共同文化记忆的新模型;非正式组织参与下的新型社会良治;构建社会文化与社会治理双重发展新平台;自发传承向学校传承创新发展。丰富了新时代社会治理的文化内涵,促进了民俗体育文化的现代性传承发展。

郑一[8](2018)在《校园歌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校园歌曲是指由专业作曲家或者非专业如在校师生创作的以表现校园生活和学生群体状态,校园歌曲内容朴实,曲调动听,易于引起学生广泛共鸣的在校园内广为传唱的歌曲。它针对学生的特点、心理及围绕着学生的生活所作,其中包含着许多积极健康的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发挥着巨大的思想政教育作用。因此,研究校园歌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一方面发挥了校园歌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建设和发展。文章根据高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探讨校园歌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资源、新载体、新方法,寻求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最大作用发挥,增强主旋律教育的吸引力。本文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音乐学等学科的理论,对校园歌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现状和对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本文第一部分是校园歌曲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概述,主要是对校园歌曲的概念、类型、特点进行了界定,同时论述了校园歌曲的发展历程以及理论溯源。第二部分,对校园歌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后一部分,对校园歌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探究。

孙文波[9](2018)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插图分析研究 ——以人教版为例》文中认为道德与法治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其融合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学科核心素养旨在培养“负责任的公民”,与此同时学生还必须具备一定的道德品质、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法治观念、拥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含有大量教材插图,教材插图数量的变化是新教材突出的一大亮点。教材插图在实际教学中,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教材正文所不能达到的拓展性作用,故研究新教材插图对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在对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插图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总结新教材插图的特色、并对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针对实际使用中存在的图文契合度不够、部分插图适用性不足、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以主题方式呈现教材插图;全面把控教材插图筛选过程;利用插图导入新课、突破难点、感悟新知,结合开发校本课程来提升《道德与法治》教材插图利用率等优化建议,期望能够对后续《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有所增益。

殷豆豆[10](2017)在《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公寓文化在推动高校公寓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和促进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等方面的功效愈加突显。党和政府对高校公寓文化的建设也倍加重视,从财力、人力和物力等投入的不断增加,到相关政策、意见和通知的发布,不断引导高校公寓形成积极健康、严肃活泼和和谐友爱的文化氛围,为高校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娱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新时期,随着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环境更加复杂,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视角为切入点,研究了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特点与功能、现状、主体与类型、原则与内容、环境与载体以及机制与方法。主要内容如下:第一,从基本概念入手解析了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内涵、特点与功能。主要解决的是高校公寓文化自身是什么的问题。本文在对相关文献和政策文件整理的基础上,将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定义为:大学公寓内由广大师生和其他社会团体共同创造并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念、生活理念、行为方式与精神氛围的总和。该定义揭示了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主体以及高校公寓文化的内涵界线所在。为进一步深化对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认识,本文阐述其特点和功能,主要包括主导性与多样性、规范性与人本性、同质性与独特性、生活化与教育性四个方面的特点,其功能主要体现在占领先进文化阵地、营造和谐公寓氛围、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第二,从实际角度考察了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总体状况。当前,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体系基本形成,涌现出许多具有标志性的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品牌,积极探索虚实结合等方法的不断创新。同时,高校公寓文化建设仍然存在着建设主体性发挥不足,管理模式时代性不强,方式方法实效性不够及虚拟平台使用效度不佳等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建设理念定位存在的偏差,社会转型的负面冲击,建设活动过程存在的负面因素以及网络文化中娱乐化信息的消极影响。第三,从主体建设方面界定了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主体与类型。根据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现实状况,本文将高校公寓文化建设主体划分为学校主体、大学生主体、社会主体。根据各类主体的地位和功能属性将高校公寓文化分为四种不同类型:高校主导型、企业主导型、校企合作型和自主管理型。第四,从建设的指导依据和内在结构规定了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原则与内容。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指导原则主要有方向性与变通性相结合的原则、物质性与精神性相适应的原则、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原则以及长期性与有效性相并重的原则。从文化形态上分,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可分为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其中公寓等物质形态类是基础,价值、观念、道德等精神形态类是核心,活动、行为、习惯等行为形态是关键,规则、管理、体制等制度形态是保障。第五,从建设的外部影响和承载的形式探讨了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影响环境和主要载体。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影响环境主要包括顶层政策环境、中层管理环境和基层民主环境。顶层政策环境提供方向性指导,中层管理环境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基层民主环境营造浓郁的参与氛围。根据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实践的具体呈现,本文将建设载体分为活动载体、管理载体、传媒载体和网络载体。第六,从建设的方式方面解析了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机制与方法。根据各主体在公寓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功能的不同,将其机制分为引导机制、动力机制、协作机制和保障机制。为进一步推进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实践进程,本文提出其建设的方法,主要包括系统性规划与阶段性建设相结合、物质性建设与精神性建构相协调、一元性引领与多元参与相协同、主导型管理和隐蔽性渗透相并进、激励性奖励与强制性惩罚相结合。

二、浅谈美育的道德建设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美育的道德建设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1)廉政文化视阈下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问题探赜(论文提纲范文)

一 廉政文化视阈下加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以美育人是当代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三)加强公共艺术教育是普及廉政文化教育的关键之匙
二 廉政文化建设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联动机理
三 廉政文化建设视阈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新内涵
    (一)廉政文化建设要求高校落实公共艺术教育效力
    (二)廉政文化建设要求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深挖德育内涵
    (三)廉政文化建设要求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打造新的话语体系
    (四)廉政文化建设要求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不断创新手段
    (五)廉政文化建设要求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四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助推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和现实困境
    (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助推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
    (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助推廉政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
五 廉政文化建设融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策略思考
    (一)优化公共艺术教学模式,完备廉政文化的课程体系
    (二)凸出公共艺术实践理念,创作反映廉政文化的艺术精品
    (三)丰富公共艺术教育内容,聚焦廉政文化的时代底色
    (四)采用艺术化的传播方式,实现廉政文化的广泛传播

(3)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大学生价值观研究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研究
    三、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的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
        (一)价值与价值观
        (二)创新创业与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
        (三)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
    二、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
        (二)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
        (三)马克思关于青年择业的思想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创新创业思想
        (五)革命文化中的创新创业思想
        (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创新创业思想
第二章 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的内容凝练
    一、凝练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主要内容的原则
        (一)坚持继承性与时代性相结合
        (二)坚持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统一
        (三)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一致
        (四)坚持理想性与现实性相呼应
    二、凝练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主要内容的依据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练的根本依据
        (二)创新型国家建设迫切需要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凝练的现实依据
        (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创新创业价值观来引领是凝练的实践依据
    三、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一)家国情怀
        (二)敢闯会创
        (三)勇于奋斗
        (四)崇尚劳动
        (五)创造大美
第三章 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的现状考察
    一、调查准备
        (一)问卷编制的理论基础
        (二)问卷编制原则
        (三)问卷编制
        (四)调查对象
    二、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二)主体数据分析
    三、调查结果
        (一)创新创业价值目标多样现实
        (二)创新创业价值评价客观务实
        (三)创新创业价值选择义利明确
    四、调查结果归因
        (一)经济全球化催生部分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追求利益至上
        (二)网络信息化可能诱发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的不良价值取向和行为
        (三)多元文化消解部分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中的理想信念追求
        (四)市场经济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判断和选择
        (五)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互动学习方面存在问题
第四章 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的生成机制
    一、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生成的内涵
    二、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生成的影响因素
        (一)宏观因素
        (二)微观因素
        (三)大学生主体因素
    三、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生成的关键环节
        (一)理性认知
        (二)情感体验
        (三)意志培养
        (四)信念强化
        (五)行为外化
    四、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生成的主要机制
        (一)主体动力机制
        (二)文化引领机制
        (三)教育融合机制
        (四)实践养成机制
        (五)激励引导机制
第五章 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的培育策略
    一、构建社会、学校、家庭、大学生四位一体的培育场域
        (一)营造以创新创业创造为风尚的社会环境
        (二)创建弘扬创新创业价值导向的学校教育环境
        (三)涵养利于创新创业的家庭环境
        (四)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培育的主体自觉
    二、建设通识型、融合型、精英型三层分类的培育课程
        (一)面向全体学生的通识型创新创业价值观培育课程
        (二)与专业相结合的融合型创新创业价值观培育课程
        (三)指向创业实践的精英型创新创业价值观培育课程
    三、搭建创业竞赛、社会实践、创业体验三元协同的培育平台
        (一)以“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引领的创业竞赛平台
        (二)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为引领的社会实践平台
        (三)以“众创空间、创业园”等为载体的参与体验平台
    四、强化组织领导、教师培养、评估激励三体联动的培育保障
        (一)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培育的组织领导
        (二)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观念转变与能力提升
        (三)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培育评估激励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现状调查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4)立德树人背景下美育教育模式的教学思辨(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代以美育德的思想发展变革
二、美育要落实教育过程,以美育德实现教学新路径
    1.做好思想引领
    2.建立开放的、完善的美育教育管理和评估体系
    3.教学是落实美育的重要环节
    4.落实具备美育能力的教师的主导地位
    5.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6.时代发展以美育德的意义
三、美育课程体系改革实践建议
    1.美育内容的思政化
    2.美育过程的德育化
    3.美育效果的情感化
四、结论

(5)诗教与儿童精神成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缘由
        1.对当下儿童精神失落的思考
        2.对诗教价值异化与矮化的现实反思
        3.诗教对精神建设作用的启迪
    (二) 相关研究综述
        1.诗教理论的相关研究
        2.儿童精神成长的相关研究
        3.对已有相关研究的评析
    (三) 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1.厘清诗教与儿童精神成长的关系
        2.引起相关主体对儿童开展诗教的重视
        3.开辟一条通过诗教来实现儿童精神成长的新路径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一、诗教概述
    (一) 何谓“诗教”
        1.“温柔敦厚”的《诗》教说
        2.中华诗教传统说
        3.诗歌讲授传播说
        4.诗歌教育教化说
    (二) “诗”与“教”的本质关联
        1.“诗”构成“教”的内容与载体
        2.对教育的评论可以成为“诗”的内容
    (三) 当代诗教的不足之处
        1.内容狭隘化
        2.方式简单化
        3.目的功利化
        4.影响范围小众化
二、诗教对儿童精神成长的影响
    (一) 诗教影响儿童精神成长的可能性探析
        1.儿童诗性逻辑:诗教对儿童精神产生影响的重要条件
        2.诗的音韵性与儿童生命情感具有内在和谐性
        3.童年与故乡:诗的指归
    (二) 诗教对儿童精神成长的可能影响
        1.创精神空间:诗教以诗性的方式为儿童创设一个充满诗意的精神空间
        2.塑完满人格:诗教的审美意蕴保全儿童本真而又健全的人格
        3.涵生命气象:诗教传递生命的气息,涵养儿童生命情感
        4.育民族精神:中华古诗为儿童精神注入民族文化基因
三、诗教促进儿童精神成长的实践策略
    (一) 引导儿童进入诗境和感受诗心
        1.营造充满诗意的诗教环境
        2.教授儿童基本的吟诵方法,感受诗人的“兴发感动”
        3.遵循儿童诗性逻辑,达成童心与诗心的融合
    (二) 观照儿童的审美体验
        1.学校诗教的教学导入应调动儿童审美感受
        2.通过研究性学习方式深入挖掘儿童对诗歌的审美体验
    (三) 实现儿童的价值生命
        1.突出儿童主体地位,开展师生间平等对话
        2.寻求儿童精神与生活世界的连结
    (四) 不断刺激儿童的直觉,培养儿童创造精神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6)构建职业院校的“三全美育”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构建职业院校“全人美育”
    (一) 构建德育体系
    (二) 构建智能教育体系
    (三) 构建“四维体育”
二、构建职业院校“全程美育”
    (一) 做好入学教育
    (二) 做实过程管理
    (三) 紧扣就业创业
三、构建职业院校全员美育
    (一) 落实教师美育的主导地位
    (二) 加强院校行风建设
    (三) 发挥学生主人翁意识

(7)泰和虾蚣灯民俗体育文化及其社会治理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基本概念界定
        1.4.1 民俗体育文化
        1.4.2 社会治理
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2.1 关于民俗体育文化的研究
        2.1.1 关于民俗体育特征的研究
        2.1.2 关于民俗体育价值功能的研究
        2.1.3 关于民俗体育个案的研究
        2.1.4 关于灯彩民俗体育文化的研究
    2.2 关于社会治理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田野调查法
        3.2.3 专家访谈法
4 “泰和虾蚣灯”民俗体育体育活动的概述
    4.1 “泰和虾蚣灯”自然地理环境及人文基本情况
        4.1.1 “泰和虾蚣灯”自然地理环境
        4.1.2 “泰和虾蚣灯”所处的人文环境
    4.2 “泰和虾蚣灯”民俗体育的起源
    4.3 “泰和虾蚣灯”民俗体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
        4.3.1 “泰和虾蚣灯”民俗体育活动的内容
        4.3.2 “泰和虾蚣灯”民俗体育活动的组织
5 “泰和虾蚣灯”民俗体育的文化内涵与特色
    5.1 “泰和虾蚣灯”民俗体育的文化解读
        5.1.1 泰和的民俗信仰
        5.1.2 “泰和虾蚣灯”文化内涵
    5.2 “泰和虾蚣灯”民俗体育文化特色
        5.2.1 寓意吉祥
        5.2.2 参与广泛
        5.2.3 工艺精致
6 “泰和虾蚣灯”民俗体育在乡村社会的发展现状与困境
    6.1 “泰和虾蚣灯”民俗体育在乡村社会的发展现状
        6.1.1 “泰和虾蚣灯”民俗体育的发展现状
        6.1.2 “泰和虾蚣灯”民俗体育传承人的现状
    6.2 “泰和虾蚣灯”民俗体育文化在当前乡村社会的发展困境
7 “泰和虾蚣灯”民俗体育文化参与社会治理的经验启示
    7.1 “泰和虾蚣灯”民俗体育文化社会治理的主要功能
        7.1.1 构建新型乡土文化的功能
        7.1.2 社会人文建设功能
        7.1.3 仪式性非正式组织的社会治理协调功能
        7.1.4 参与和谐社会建设功能
        7.1.5 增强村民内部团结及情感交流的功能
        7.1.6 建设村民优良道德品质,保持社会稳定功能
        7.1.7 维护村落秩序,构建团体格局
    7.2 “泰和虾蚣灯”民俗体育文化参与社会治理功能的实现路径
        7.2.1 民族、民俗、民风的新融合
        7.2.2 族群式共同文化记忆的新模型
        7.2.3 非正式组织参与下的新型社会良治
        7.2.4 构建社会文化与社会治理双重发展新平台
        7.2.5 自发传承向学校传承创新发展
8 结语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参考文献
致谢

(8)校园歌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选题依据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研究中的局限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1.研究目标
        2.研究方法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概述
    (一)校园歌曲的界定
    (二)校园歌曲的特点以及类型
        1.校园歌曲的特点
        2.校园歌曲的类型
    (三)校园歌曲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校园歌曲的发展历程
        2.校园歌曲的现状
    (四)理论溯源
        1.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思想
        2.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思想
        3.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
二、校园歌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一)校园歌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1.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3.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4.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二)校园歌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消极作用
        1.部分校园歌曲内容与主流价值观不吻合
        2.多数校园歌曲以自发形式传播,缺乏有效传播平台
三、校园歌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路径探究
    (一)坚持正确导向,注重校园歌曲的内容创作
        1.创作内容要贴近校园,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
        2.创作内容要贴近学生,增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
        3.创作内容要贴近时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二)加强阵地意识,注重校园歌曲的平台建设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加强音乐教育
        2.利用校园文化活动,拓展校园歌曲传播渠道
        3.利用两微一端新媒体,进行网络推送
        4.建设校园歌曲网络平台,丰富传播方式
    (三)转变观念,注重大学生音乐素养提升
        1.转变重智育轻美育的观念,提升大学生音乐素养
        2.融美育于德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3.实现各科教育协同育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插图分析研究 ——以人教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1.问题的提出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1.文本分析法
        2.文献分析法
        3.问卷调查法
        4.访谈法
    (四)技术路线
    (五)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插图内涵及功能
    (一)《道德与法治》教材插图概念界定
        1.插图
        2.教科书插图
        3.相关概念区分
    (二)《道德与法治》教材插图的分类
        1.按照图数量划分——单幅图与多幅图
        2.按照图内容划分——实物图与描述图
        3.按照图功能影响——发散图与整合图
        4.按照图位置划分——题头图与探究图
    (三)《道德与法治》教材插图的功能
        1.教材美化功能
        2.补充拓展功能
        3.教育影响功能
二、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插图现状分析
    (一)《道德与法治》教材插图的特色
        1.连环式图增多,与学生生活联系更为密切
        2.探究类插图增多,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3.新增思维导图类插图,插图构思更为精巧
    (二)《道德与法治》教材插图存在的问题
        1.插图与正文契合度不够
        2.部分插图适用性不足
        3.插图在教学中利用率不高
    (三)《道德与法治》教材插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师对教材插图认识不足
        2.学校功利性办学理念限制
        3.部分插图选用不当导致利用率不高
三、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插图优化建议
    (一)以主题方式呈现教材插图,增强与正文的契合度
        1.图片设计类型风格比例协调
        2.图片选取符合认知规律
        3.图片应用符合教学规律
    (二)全面把控教材插图筛选过程,提升插图适用性
        1.紧跟时代变化,增强插图时效性
        2.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增强插图思想性
        3.着眼教学实际,增强插图多样性
    (三)重视教材插图资源建设功能,充分发挥其效能
        1.以课程标准为导向,采用教材插图导入新课
        2.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采用教材插图突破重难点
        3.以未来生活为着眼点,采用教材插图提升思想感悟
    (四)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提升教材插图课堂延展性
        1.结合地方文化,发挥插图的智育功能
        2.综合应用各类插图,发挥插图的德育功能
        3.插图纳入校本课程开发,发挥插图的美育功能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致谢

(10)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述评
        (一) 国内相关研究概述
        (二) 国外相关研究概述
    三、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 基本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点
        (一) 研究重难点
        (二) 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特点与功能
    一、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内涵
        (一)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的概念
        (二)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内涵
    二、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特点
        (一) 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二) 规范性与人本性的统一
        (三) 同质性与独特性的统一
        (四) 生活化与教育性的统一
    三、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功能
        (一) 占领高校文化阵地
        (二) 营造和谐公寓氛围
        (三)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四) 增强适应社会能力
第二章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
        (一) 建设体系基本形成
        (二) 建设品牌逐渐涌现
        (三) 建设方法不断创新
    二、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建设主体性发挥不足
        (二) 管理模式时代性不强
        (三) 方式方法实效性不够
        (四) 虚拟平台使用效度不佳
    三、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 建设理念定位的偏差
        (二) 社会转型的负面冲击
        (三) 活动过程的负面因素
        (四) 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
第三章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主体与类型
    一、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主体构成
        (一) 建设中的学校主体
        (二) 建设中的大学生主体
        (三) 建设中的社会主体
    二、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主要类型
        (一) 高校主导型
        (二) 企业主导型
        (三) 校企合作型
        (四) 自主管理型
第四章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原则与内容
    一、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 方向性与变通性相结合
        (二) 物质性与精神性相适应
        (三) 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
        (四) 长期性与有效性相并重
    二、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 高校学生公寓物质文化
        (二) 高校学生公寓精神文化
        (三) 高校学生公寓行为文化
        (四) 高校学生公寓制度文化
第五章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环境与载体
    一、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环境
        (一) 顶层政策环境
        (二) 中层管理环境
        (三) 基层民主环境
    二、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载体形态
        (一) 活动载体
        (二) 管理载体
        (三) 传媒载体
        (四) 网络载体
第六章 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机制与方法
    一、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机制
        (一) 引导机制
        (二) 动力机制
        (三) 协作机制
        (四) 保障机制
    二、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主要方法
        (一) 系统性规划与阶段性建设相结合
        (二) 物质性建设与精神性建构相协调
        (三) 一元性引领与多元性参与相协同
        (四) 主导性管理和隐蔽性渗透相并进
        (五) 激励性奖励与强制性惩罚相结合
小结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附录

四、浅谈美育的道德建设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 [1]廉政文化视阈下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问题探赜[J]. 严岩,黄少勇.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4)
  • [2]高校美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 李昊灿.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3]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研究[D]. 盛红梅.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4]立德树人背景下美育教育模式的教学思辨[J]. 李红艳.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10)
  • [5]诗教与儿童精神成长[D]. 吴河江.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6)
  • [6]构建职业院校的“三全美育”体系[J]. 曾庆荣. 现代经济信息, 2018(23)
  • [7]泰和虾蚣灯民俗体育文化及其社会治理功能研究[D]. 匡瑞青. 赣南师范大学, 2018(01)
  • [8]校园歌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 郑一.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9]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插图分析研究 ——以人教版为例[D]. 孙文波. 苏州大学, 2018(01)
  • [10]高校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研究[D]. 殷豆豆. 武汉大学, 2017(06)

标签:;  ;  ;  ;  ;  

论美育的道德建设功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