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装扮成“法人”

松鼠装扮成“法人”

一、披着“法人”外衣的硕鼠(论文文献综述)

邓景慧[1](2019)在《我国监察权运行制度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家监察权是一种监察委员会用于规范公权力与公职人员行为的具有准司法性的复合型权力。马克思主义监督学说、新时代依法治国理论、权力制约与制衡理论共同构成了规范监察权运行的基本理论体系,从源头论述了建立监察委员会的正当性、必要性。将党的全面领导原则、权力法定原则、比例原则、正当程序原则、人权保障原则作为规范监察权运行的根本准则,充分反映了监察权所拥有的国情特点与时代特点。鉴于国家监察权的强大,若是不予以控制,将会严重损害人民权益,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很有必要研究监察权运行制度化问题。在监察权运行中出现许多问题:在监督权运行中存在监督工作机构设置不合理,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监督机构救济机制缺失的问题;在调查权运行中存在调查权性质不明确,调查期限无明文的合理规定,监委会实行调查职能的路径过窄的问题;在处置权运行中主要有留置批准条件不明确,备案审查制度缺乏追责机制的问题。因此,必须将监察权运行制度化:首先,监督权运行方面可以通过设立四大专门业务机构,设立人大下属的专职国家监察委员会督察组,建立分类的监督工作制度来实现;其次,调查权运行方面通过重新定位调查权的性质、有差别的确定调查活动期限,增加监委会调查机制来实现;最后,处置权运行中方面可以通过制定留置批准条件的规范性文件,建立备案审查责任追究制来实现。

周炫[2](2017)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比喻辞格教学研究》文中认为比喻辞格是中学生常用辞格之一,概念的掌握以及比喻的判断标准不仅是中学生掌握的工具性知识,比喻中渗透的审美和情感教育更对学生产生人文性的熏陶。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是语文的基本特点,对比喻句的赏析和涵咏应该是当今比喻辞格教学不应该忽视的路径和方向。本文主要结合当前比喻辞格在教材中的使用现状来提出赏析策略。第一章主要对比喻辞格加以概述,对比喻辞格的定义、比喻辞格理论溯源、比喻辞格的判断标准和基本类型进行阐述,并就初中生易混淆辞格结合教材中出现的比喻句进行分析说明,以期帮助学生巩固比喻辞格的工具性知识。第二章内容就比喻辞格的使用现状进行统计和分析,以期对比喻辞格在教材原文系统和作业系统的使用现状有最直观的把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比喻辞格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中的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别从常用比喻辞格类型、比喻辞格年段分布、比喻辞格出现的高频课文和文体差异、课后练习中比喻辞格考察内容进行统计。其次是比喻辞格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作业系统中的分布说明。在统计当中,变换使用饼状图、图表等象形工具来直观显示分布的共性与差异,有助于更好的总结特点。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之上,我们总结出比喻辞格在教材中不同文体、不同学段呈现出辞格群使用明显、比喻辞格数量呈梯度分布、辞格运用具有文体差异等特点。根据选文系统和作业系统中的比喻辞格的现状,我们总结了比喻辞格的使用误区:重概念,轻审美;重知识,轻应用;赏析模式僵化。第三章是在第二章的基础上为比喻辞格在阅读教学中的赏析提供一些建议,这是论文的核心部分。这一章主要结合课文中比喻句的语言本身入手来探求比喻辞格教学的策略。根据比喻辞格的本体、喻体、相似性的结构,提出了根据“就境取喻”反推喻体的精妙、基于相似点上的“还原法”运用、通过“图示法”来总结不同作家的比喻风格这三条策略。此外,根据第二章的分析我们知道不同文体中的比喻有不同的特点,了解比喻句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艺语体和议论文、说明文等非文艺语体中的区别,例如在诗歌中比喻辞格多是“远取譬”,散文中喻体的延伸色彩较为明显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鉴赏比喻句。最后,课堂阅读教学中少不了恰当的教学方法为比喻句赏析提供支架性帮助,我们在这一部分从课堂实际教学案例出发提出了问题追问法、仿写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

历伟[3](2016)在《思想史语境中的乔纳森·斯威夫特研究》文中认为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在学界的刻板印象中似是一个贫瘠的研究对象。随着西方学界“理论热”的消褪,早先围绕在斯威夫特小说及政治文本四周的各类理论话语“穿透式”的研究也逐渐式微;除却个别“斯学”专家在政治身份、族裔身份等“深度话题”上有所斩获之外,其研究基本走向停滞。出现此种情态,除了材料限制之外,研究视域的局促可能是主要肇因。反观英国文学汉语学界,长久以来对《格列佛游记》及少数散文文本的偏执和禁囿,加之对斯威夫特诗歌及非虚构类作品的“刻意”忽略,使得其研究总体上处于“同义反复”的尴尬地位,既无专着,更没有产生“深度专题”研究。本文正基于国内外前人学者的得失之上,欲以“思想史”视角切入斯威夫特研究;此举意味着研究必须回溯启蒙时期——寡头制稳定成长,教俗关系紧张,殖民贸易和商业化加剧,思想暗流彼此冲击震荡的时代语境中;以求得既能抵近文本细部,透视其美学特质,更能把此种美学特质置于宏大的“话语及思想织物”中综合考量。因此,在首章厘清学术成果及本文论述思路后,本文第二章首先以斯威夫特在“古今之争”中主张的“包容古今”此一文化立场为研究切口;继而在第二、三章中着力体现其宗教书写与政治文本中呈示出来的复杂姿态;并于第四章中勾连斯威夫特唯一的小说文本《格列佛游记》,着重探究政治、宗教诉求对其小说美学价值的“规约”。论文结构过程中,文本注重将“古今之争”“英国自然神论”“新哈林顿主义”“伍德币事件”“爱尔兰视角”等学界较为忽略的思潮、事件囊括进研究之中,以探究其动态关联时斯威夫特的政治、宗教、文化立场与道德诉求。

陈仲[4](2015)在《论政治市场秩序的法治保障》文中指出“政治市场”作为一种分析范式,其核心是“交换”视角,古已有之;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在美国主要有“多元主义民主”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两大流派;作为一个基本范畴,即从“市场”的基本构成要素来进行界定,已经有学者进行过研究。“政治市场”是指由“政治市场主体”、“政治市场客体”、“政治市场通货”、“政治市场环境”等要素构成,以权力为主线,以权力与权利、权力与责任等为基本范畴,以监督与保护、沟通与交流、抗争与妥协等为多种表现形态,而组成的多重博弈与交换关系之总和。政治市场秩序是指政治市场主体、客体、通货、环境等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有机联系的一致性、连续性、稳定性的一种模式、过程和状态。如何保障政治市场秩序健康、平稳、可持续发展,必须以法治作为后盾。法治是一个多维概念,与“人治”相对,内涵“良法”,是近代以来各个文明国家所共同追求的目标。但由于国情不同,各个国家在法治路径选择和运行模式上有很大差异。在观念上,法治可以表现为“大众形态法治”、“学术形态法治”、“政治形态法治”三种存在形态。在实践上,法治又是由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环节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系统。无论是作为一种目标、还是手段,一种理论、还是实践,法治的存在方式和运行逻辑都有其独特的秩序功能。法治能够发挥其在政治市场秩序中的保障功能,主要源于法治的建构功能、人的可塑性特质、法治的实践基础。通观历史,人类社会政治秩序总是在建构中形成,在形成中发展、延续。以秩序为标准,政治市场可以分为繁荣政治市场、萧条政治市场、失控政治市场等三种类型。政治市场秩序是“规则秩序”、“自由秩序”、“市场秩序”、“活而有序”,为此,必须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督促”、“救济”、“整合”等保障功能,以实现政治市场主体的公共性、市场客体的合理化、市场通货的科学化、市场环境的良性化。政治市场主体是政治市场的第一要素,是影响政治市场秩序的关键因素。无论是组织形态还是群体形态之主体,无论是权力者还是权利者,其行为最终都只能通过“个体”呈现出来,要维护正常秩序,必然要求主体具有公共性。主体公共性不仅有利于个体的自身发展,而且有利于社会发展。主要表现为责任感、独立性、宽容心等由“外力强制”到“内心自觉”的三种境界,其在增进政治和谐、推进治理现代化、促进政治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政治市场的“秩序”功能,法治分别从责任、权利、文化三个层面进行保障。政治市场客体是市场主体权利与义务的载体和指向对象。在政治市场中,主要发挥着“全局性、根本性、基础性”等“秩序”功能。市场客体的核心是“利益”,其中,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是政治市场客体的“主线”。政治市场客体合理化是良好政治市场秩序的基本要求,其法治路径在于明确规定国家义务和个人义务,并且要从法律责任角度去进行规制。政治市场通货作为政治市场的一般“等价物”,具有重要的秩序价值。政治市场通货更多地体现为观念性、多样性、决定性等特点。其作为划分人类社会形态的新标准,可以将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英雄时代、神权时代、血统时代、法治时代等。在民主法治条件下,政治市场的“现金”就是“选票”,“黄金”就是“美德”。政治市场之“美德”由“真实、才干、智慧”三个维度构成,由低到高分别构成美德的基础之维、核心之维、统帅之维,通过“选民”、“候选人”、“选举结果”之间的关系可以形象地分析政治市场通货的“运行规律”。政治市场通货膨胀是“异常秩序”之一种,主要表现为真实“缺位”、才干“虚位”、智慧“无位”,必然造成食言于民、失信于民、失权于民之后果,治理的法治化路径主要在于确立美德地位、惩罚失德行为、建构美德社会。政治市场环境是政治市场秩序的“晴雨表”。政治市场环境主要由“公平竞争、权力制约、政治信任”三个元素构成,三个元素存在着由表象到实质、由外层到内层的一个逻辑运行关系。公平竞争在“自我满足、维护稳定、优胜劣汰”等方面发挥其“秩序”功能,法治通过维护机会公平、平等、公开等路径来避免竞争“失衡”、防止竞争“暴力”、消除竞争“不公”;“权力制约”是政治市场环境的核心,“权力不受制约”的专制、极权政治秩序都是虚弱的、不可持续的,权力制约源于人之本性、始于权力本性、基于法治实践,法治通过“授权、限权、赏罚”等方式以维持权力受制约状态;政治信任是政治市场环境的重要因素,与民主秩序、专制秩序都存在着悖论,法治以其明确性、理性和内在精神与政治信任天然契合,并通过良法的“民定性、至上性、社会共识”等路径来增强政治信任。总起来看,本文形成了以“政治市场秩序”和“法治保障”两个基本范畴为逻辑起点,以“法治保障”为经,以“政治市场构成要素”为纬,以“秩序”为脉,以“法治”为络的基本架构。

宋皓杰[5](2015)在《政府审计处理处罚模式对审计效果的影响与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政府审计是国家治理监督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通过权力监督权利,严肃查处贪污浪费、经济犯罪、损失资源、铺张奢侈等机会主义行为,最终达到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无论关于审计本质的“经济监督论”、“经济控制论”,还是“权利制约论”“民主法治论”,监督和查处都是最重要的手段,监督需要审计机关具有独立性,查处需要审计机关具有威慑性。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独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审计机关的权威。我国审计机关隶属于行政部门,拥有一定的审计处理处罚权。审计处理处罚权是审计机关发挥其威慑性的途径之一。审计机关在法定的职责权利范围内,对违规违法行为做出处理或者处罚,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对被审计单位的违规行为具有威慑和抑制作用。审计机关对违法行为不具有处理处罚权利但拥有处理处罚建议的可以移送纪检监察部门,及时制止违法行为,同时保障了刑侦或者检查机关及时取证,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有效打击。政府审计处理处罚有两种模式,一是单罚制,也就是只对违规单位或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理处罚;二是双罚制,也就是既对违规单位进行处罚,同时还对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罚。本文在分析国家审计本质的基础上,借鉴单、双罚制理论,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分析双罚制在我国的适应性:即我国审计处理处罚中的双罚制措施应该能起到抑制被审计单位违规行为的作用,根据全国地方审计机关的数据分析发现,单罚中的上交财政和归还原渠道资金对抑制被审计单位违规行为有抑制作用,而减少财政拨款、应调帐处理、移送处理都不具有显着作用,各种双罚措施都不具有显着作用。出现上述悖论的主要原因是单罚措施特别是对人的移送处理力度太小,从而对抑制被审计单位的违规行为没有显着作用。

王植[6](2014)在《论网络谣言的形成、传播和治理策略》文中研究指明网络时代的到来,开辟了新的信息时代,带给了我们便捷的通讯方式,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淡薄。恶意的诽谤,无端的指责,网络谩骂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问题。在这些背景下,网络谣言应运而生,其危害是极其严重的。小则败坏个人名誉,精神困扰受害人;大则影响社会稳定,扰乱社会正常秩序或带来潜在的威胁,更有甚者损害国家形象。网络虽然是一个虚拟空间,但它决不是道德的“死角”和法律的“盲区”。倘若认为套上“马甲”,就可以无所顾忌、随意发泄、伤害他人,甚至为了满足一己私欲而造谣传谣、危害社会公众的利益,那么,最终还是必须由自己来“埋单”,“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人的下场既是如此。然而如何有效防御和治理网络谣言,是摆在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本文尝试从网络谣言的内涵入手,对网络谣言的概念、特征和趋势进行初步界定。然后运用多个理论从多个角度对网络谣言的产生原因进行深刻的理论分析,接着以最新的案例为基础,指出网络谣言的严重危害性,最后针对网络谣言的产生原因提出相应的可行性的解决路径。希望本研究能够帮助规范网民的网络传播行为,强化对网络的管理,能够为国家及政府对网络谣言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治理提供策略参考,进而对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与稳定产生积极的作用。

何芳媛[7](2012)在《湖南省SJ局科研经费管理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十二五”规划“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要求的提出,我国进入了科学技术新一轮的发展阶段。我国科研经费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规范,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科技项目的承担单位众多,性质、规模、分工等各异。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重要的科技项目承担者之一,其科研经费管理的方针政策和实施情况,不仅是其他单位的榜样,也可以为其他单位提供参考,促进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新思路的开发。本文主要从行政事业单位入手,以湖南省SJ局为例,对行政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进行了研究。湖南省SJ局隶属于国家总局,其下也拥有多个办事机构和事业单位,属于典型的行政事业单位。湖南省SJ局担负着国家和湖南省重要的职责,湖南省SJ局单位的内设部门和其下属事业单位都拥有数个科研项目。湖南省SJ局及下属事业单位的科研项目可以分为纵向课题和横线课题。其纵向课题的科研项目主要由SJ本局按照“二上二下”中央部门预算编制的流程来进行,其横向课题则由具体的承担单位单独进行核算和管理。湖南省SJ局及其下事业单位拥有多个重点科研项目及大量的科研经费属实。本文以湖南省SJ局现有的科技计划为背景,从分析湖南省SJ局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入手,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为落脚点,从科研经费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审核三个主要方面,深入分析了该单位科研经费管理的突出点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扩展到行政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的现实状况。最后也分别以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审核三方面,对以湖南省SJ局为典型的行政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办法,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的有序有效管理。

王朦琦[8](2013)在《《诗经》怨刺诗抒情模式研究》文中提出目前学术界对《诗经》怨刺诗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政治内容层面或诗教层面,艺术表现层面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空间。本文试图描述《诗经》怨刺诗的抒情模式,即那些在不同诗作中反复使用的抒情方法,更加细腻地揭示《诗经》怨刺诗的抒情特征。本文首先对“怨刺诗”、“抒情”、“模式”三个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其后细致分析了一百多首《诗经》怨刺诗,择要归纳了其不同结构层面的抒情模式,包括“怨天尤人”和“反兴”的开篇模式,“顺应天命”、“篇末言悲”、“明言创作动机”的卒章模式,还包括咒骂式抒情模式、质问式抒情模式、自我标榜的抒情模式、河水阻隔的抒情模式、想象造境的抒情模式等。此外,在《诗经》怨刺诗中,宾语前置的语言现象十分突出。本文末章,例举了《诗经》怨刺诗的抒情模式对后世诗歌范式的影响。

卢铨[9](2012)在《IPO股权代持法律问题调查报告》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2010年上市的200家公司在IPO报告期间公开的一系列法律文件如《招股说明书》《律师工作报告》《法律意见书》《补充法律意见书》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总结归纳出证监会对拟上市公司股权代持的审核要点,在分析股权代持的原因及法律问题基础上,总结、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以期达到保护上市公司、股东、投资人以及证券市场的目的。近年来,申请IPO的公司企业逐年增多,并且各个公司企业相互之间的兼并收购业务大量增加,股权的持有和转让频繁发生,股权代持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作为监管部门的证监会对于存在股权代持的公司企业的要求是一律清理,这种一刀切的态度是不可取的。股权代持,作为直接持有股权的一种变通方式,在2011年的《公司法司法解释三》中已经得到了确认和保护,而且合法的股权代持在隐密性和灵活性上使投资者能够更便捷地做出适合自己投资情况的股权安排。但是由于证监会在审批IPO项目是对存在股权代持的拟上市公司一律要求清理否则不予通过的态度,导致很多申请IPO的公司处理不当导致IPO被否。其实,股权代持分为委托持股、信托持股、职工持股会代持以及股权代持形式的商业贿赂。前三种情况的股权代持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合理现象,得到投资者、股东和公司企业三方面的接受和广泛使用,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只要有符合法律规定代持协议,不与公司章程相冲突,不与法律的强行性规范相抵触加上及时披露的话,是不会对证券市场的管理与监督造成损害的。证监会应当尊重当事人与公司企业的自由选择。而股权代持形式的商业贿赂则是新近出现的一种新形式的商业腐败,是拟上市公司与保荐机构相勾结,骗取上市资格的行为。它的存在,对于证劵市场的稳定与交易安全构成了巨大的损害。作为证券市场的监管者的证监会必须紧跟市场的发展,对这一行为严加监督,重点处罚。

许春华[10](2011)在《老子道论》文中研究说明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老子道论哲学植根于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文化场景,扬弃了“德”“礼”相互连接的价值体系,以积极的救世情怀、深刻的忧患意识,反思和批判了春秋战国之际的仁义观、忠信观、孝慈观、礼学观、鬼神观等,建构了道体观照下的人文精神思想体系。继承了具有淳朴特性的夏族文化、春秋时代天道观念中的自然主义倾向、楚国地域本土文化的自然性因素,形成了独特的自然主义价值取向。积极吸取了隐士群体以道抑尊、以德抗权,隐居放言、佯狂直议,现身隐德、以求其志,心态自然、守道不诎的道家精神,以史官特有的自然理性、社会理性、历史理性、人事理性即职业理性眼光审视上古三代“成败、福祸、得失、存亡之道”,以“天人合道”回答了“天人合一”的时代主题,实现了先秦时代“哲学的突破”,从而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哲学史上的“首席哲学家”。老子道论,它是一种哲学之“学”,而非“人君南面之术”。道体是存在本体与价值本体的统一体,以存在本体为纵坐标,以价值本体为横坐标,建构了自己独特的“道论”哲学思想体系。从纵坐标上说,道体是形而上的存在本体,所谓存在本体是说相对于形而下之“器”亦即具体存在的天地万物而言,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和“创造者”,道体与天地万物是一种“虚涵”的“创生”关系,老子强调道体与天地万物之先后是一种逻辑上的先后关系,而非时间上真实存在的先后关系,其落脚点是为了突出道体的始源性、本体性。“无”与“有”是形而中者,是处于同等此次的道体之双重属性,是架构在存在本体与天地万物之间的桥梁纽带,失去这两个形而中者,就无法准确把握存在本体与天地万物的关系。从横向上说,道体是形而上的价值本体,所谓价值本体就是指宇宙世界、自然世界、人伦社会的依据,为他们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提供一种价值原则,这就是自然、无为原则。众多的研究者、注释者之所以缺乏对自然、无为的准确理解,就在于他们没有将其置于价值本体视域之中加以理解:所谓自然;它既不是物理性的客观自然界及其规律,又不是纯粹精神性的境界形态。自然作为一种价值原则,是道性之呈现,它既指道体创造天地万物的自然而然的过程,也指天地万物之存在和发展状态而言,很少或不会受到外在力量的控制、干涉和影响。所谓无为,是道体的一种核心价值原则,其中蕴涵着许多具体的价值选择方式;“为”必须以“无为”为价值前提,必须遵循着“无为”的价值原则去进行行为选择;“无不为”则是一种效果和目的,是按照“无为”价值原则去“为”即行为选择的必然结果。这三者存在着一种前后或者说上下的逻辑关系,即“(道体)无为”——“为”——“无不为”的逻辑序列。价值本体与宇宙世界、自然世界、人伦社会之间也存在一种形而中者,这就是天道原则、地道原则、人道原则。天道原则包括“利而不害”原则、“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公平原则、“天地不仁”的平等原则、“功遂身退”原则;地道原则包括“柔弱胜强”、“居下安下”、“知雄守雌”原则;人道原则即以“无为”为核心的哲学概念集合,以“为无为”、“无事取天下”为原则。按照中国“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想传统,价值本体的自然、无为原则贯彻过程以“三宝”说为主线,以天道原则为逻辑起点,以地道原则为逻辑中介,以人道原则为逻辑归宿。人道原则进一步延伸出道论哲学的社会政治观、人生观和历史观,“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观点、“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的观点、对“愚民”“弃智”观点误读的澄清、“不以兵强”的战争观等等是社会政治观的必要组成部分;“返朴归真”的人性观、“知足常足”的生活观、“死而不亡”的死亡观、“虚其心,实其腹”的欲望观,理想主义的“小国寡民”观则成为人生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组成部分。道论哲学思想体系蕴涵着一种道性思维方式,“朴散则为器”即天地万物源于道性、体现道性、归本道性是其逻辑前提,其内涵是“以道观之”并上升至“玄同”层次,将天地万物涵纳于道体视域之下,“天人合道”整体思维、“直觉体道”诗性思维、“反者道之动”辩证思维、“正言若反”逆向思维成为道性思维方式的特点。道性思维方式是老子道论哲学独有的,它不仅涵盖、超越了物性思维方式,是对人性的呈现,更与黑格尔式的辩证法不同:从天地万物存在状态上来说,体现在同一主线与斗争主线的不同、和谐状态与对立状态的不同;从发展方式来说,体现在蕴涵式发展与否定式发展的不同、周行不殆与周而复始的不同;从切入点和落脚点来说,体现在虚涵创造与实体创造的不同、生活实践辩证法与思辨辩证法的不同。道论哲学提出了一种道心境界说,按照“致虚守静”、“为道日损”、“明道”、“观道”、“涤除玄鉴”等方式和途径进行内心修养和外在修为,其境界就能够不断升华,“微妙玄通”之“圣人”、“为道者”、“有道者”是道心境界的理想人格,“常德”、“玄德”成为道心境界的代称。研究老子道论哲学思想体系,会使我们更加切准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发展脉络,更加凸显老子道论哲学本体论的“中国特色”,更进一步批判地吸取道家文化传统,这无论在中国哲学学术价值、思想价值上,还是在文化传统、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层面上,都有其深远的理论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披着“法人”外衣的硕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披着“法人”外衣的硕鼠(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监察权运行制度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我国监察权运行制度化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 国家监察权内涵
        一、监察权概念
        二、监察权的性质
        三、监察权与其他公权力的比较
    第二节 监察权类型
        一、监督权
        二、调查权
        三、处置权
    第三节 我国监察权运行制度化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主义监督学说
        二、新时代依法治国理论
        三、权力制约与制衡理论
    第四节 我国监察权运行制度化的基本原则
        一、党的全面领导原则
        二、权力法定原则
        三、比例原则
        四、正当程序原则
        五、人权保障原则
第三章 我国监察权运行中的缺陷
    第一节 监督权运行中的缺陷
        一、监督工作机构设置不合理
        二、缺乏有效的工作机制
        三、监督机构救济机制缺失
    第二节 调查权运行中的缺陷
        一、调查权性质不明确
        二、调查活动的期限无明文规定
        三、实现调查职能的路径过窄
    第三节 处置权运行中的缺陷
        一、留置批准条件不明晰
        二、备案审查制度流于形式
第四章 我国监察权运行制度化之完善
    第一节 监督权运行制度化的完善
        一、设立四大专门业务机构
        二、在人大下设专职督察组
        三、建立分类的监督制度
    第二节 调查权运行制度化的完善
        一、重新定位调查权的性质
        二、有差别的确定调查期限
        三、增加监委会调查机制
    第三节 处置权运行制度化的完善
        一、明确留置批准条件
        二、建立备案审查责任追究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人教版初中语文比喻辞格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一) 新时期比喻辞格理论研究
        (二) 比喻辞格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三、主要研究方法
        (一) 文献法
        (二) 实证法
第一章 比喻修辞格概述
    第一节 比喻辞格理论溯源
        一、“近能取譬”说
        二、“美喻讽刺”说
        三、“喻巧而理至”说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比喻
        二、比喻基本类型
        (一) 明喻
        (二) 暗喻
        (三) 借喻
    第三节 初中生易混淆修辞格例谈
        一、借喻与借代
        二、比喻和象征
        三、比喻与比拟
第二章 人教版初中语文比喻修辞格现状分析
    第一节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系统比喻辞格运用概况
        一、教材使用说明
        二、比喻辞格各年段具体分布
        三、比喻辞格出现的高频课文和文体差异
        四、教材选文系统比喻辞格运用概况评析
    第二节 人教版初中语文作业系统比喻辞格考察概况
        一、比喻辞格在作业系统中的考察情况
        二、教材作业系统比喻辞格考察概况评析
    第三节 比喻辞格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概念,轻审美
        二、重知识,轻应用
        三、赏析模式僵化
第三章 阅读教学中比喻辞格赏析策略
    第一节 以品味语言为“画笔”
        一、以“就境取喻法”反推喻体的精妙
        二、基于相似点上“还原法”的运用
        三、“图示法”教学:总结不同作家比喻风格
    第二节 以文体为“画板”
        一、散文和小说
        二、诗歌
        三、说明文、科普文、议论文等
    第三节 以教学方法为“颜料”
        一、问题追问法
        二、辞格仿写法
        三、内容比较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思想史语境中的乔纳森·斯威夫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缘起
    第一节 国内研究综述
        引言
        一、期刊论文研究
        二、硕士学位论文研究
        三、着述、专题研究
        结语
    第二节 西方斯威夫特研究综述
        一、传记与评述研究
        二、作品整理及编撰
        三、专题研究阶段
        结论
    第三节 问题的提出与言说策略
        一、文学(理论)研究的危机
        二、文学的文化研究转向
        三、思想史研究与文学研究的耦合
        四、思想史语境中斯威夫特研究的展开机制
第一章 斯威夫特与“古今之争”
    第一节 科技之光与哲学分野:英国“古今之争”溯源
        一、科技革命中的英国性塑形
        二、由“法”入“英”:“古今之争”的肇始与分野
    第二节 1690年代英格兰思潮:“进步话语”中的思想拉锯
        一、威廉·坦普尔的“崇古德性”
        二、从《答古今学术略论》到《法拉里斯信札》
    第三节 多重面具与形式反讽:“离题话”中的崇古思想
        一、被忽略的文本及其误读
        二、“形式悖论”与“叙事面具”
        三、“离题话”中不离其旨的道德主张
    第四节 调和古今:《书战》叙事裂缝中的文化抉择
        一、“学术共和国”的纷争
        二、“蜘蛛与蜜蜂”形象的“创造性叛逆”
        三、“调和古今”:斯威夫特的立场
    余论 英国“古今之争”的多个侧面
第二章 斯威夫特的宗教书写
    第一节 “占星闹剧”与“被迫死亡”:斯威夫特的宗教之刃
        一、1708年的死亡预言与“身份”谋杀
        二、游戏悬念的“延滞”与“自毁”装置
        三、占星闹剧背后的宗教诉求
    第二节 隐没的上帝:宗教世俗化与自然神论背景
        一、启蒙思想、宗教改革与自然神论
        二、约翰·洛克与自然神论
        三、英国自然神论的结果及影响
    第三节 《木桶的故事》戏谑之笔背后的虔敬之心
        一、斯威夫特V.S廷代尔,失败的尝试
        二、散漫各处的线索:指向《木桶的故事》
        三、隐匿的寓言与炙燃的讽刺
    第四节 保守主义牧师的忧思:斯威夫特布道文研究
        一、道德真空的焦虑
        二、“婚姻卖淫”与“买卖妻子”:两个道德指标
        三、宗教书写中的政治立场
第三章 斯威夫特的政治身份研究
    第一节 咖啡馆里的喧嚣:中产阶层与公共舆论空间
        一、咖啡馆·阶层景观·政治冲动
        二、识字率与教育革命中的宗教因素
        三、出版印刷业的爆炸奇观
    第二节《审査者》的政治审査:1710-1年英格兰政治图式
        一、时局变幻中的舆情交锋
        二、新朝政府合法性的证词
        三、“经济人”、信用与女性譬喻
        四、有破有立:党魁们的性格特写
    第三节 新哈林顿主义谱系中的斯威夫特
        一、“变节者”与政治身份难题
        二、作为危机公关的《盟军的行为》
        三、为托利最后一辩:《辉格党人公共精神》
        四、新哈林顿主义:古典德性的脆弱平衡
    第四节 分裂的爱尔兰英雄:“两间一卒”与“人肉筵宴”
        一、殖民困境与蛰伏的英雄
        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三、呼号的布商与独立宣言
        四、“我们”中隐藏着“他们”
        五、《一个小小的建议》与“食人癖性”
第四章 《格列佛游记》与政治转喻
    第一节 启蒙思想的转捩与英国小说的兴起
        一、主客体的统一与书写自觉
        二、时间之轮的拆解与线性发展
        三、空间感受的解缚与多维扩展
        本节结论
    第二节 愤世嫉俗者的“政治寓言
        一、“哈哈镜”里的世相全景
        二、“肉体叙事”:填充与排泄
        三、“愤世嫉俗者”的忧思?
    第三节 厌新患者的“醉翁之意”:再看卷三“反科学”
        一、科技厌恶者?
        二、《游记》中的“伍德币”
        三、科技武装的暴政机器
        本节结语
结论
附录1 斯威夫特年谱
附录2 斯威夫特生平参考年表: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论政治市场秩序的法治保障(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价值
    三、研究方法
    四、论文结构
    五、主要观点
第一章 政治市场秩序与法治保障基本问题
    第一节 政治市场秩序分析
        一、政治市场的划分
        二、政治市场的要素
        三、政治市场秩序特性
    第二节 法治保障问题
        一、法治的多维视角
        二、法治保障的根据
        三、法治保障的意涵
    第三节 政治市场秩序与法治的契合
        一、国际秩序与法治
        二、国内秩序与法治
        三、法治之基础性价值
第二章 法治引导政治市场主体
    第一节 政治市场主体
        一、市场主体特性
        二、主体公共性理论
        三、主体公共性之构成
    第二节 主体公共性的秩序功能
        一、增进政治和谐
        二、推进治理现代化
        三、促进政治发展
    第三节 主体公共性之法治路径
        一、规则导引
        二、权利保障
        三、文化内化
第三章 法治规范政治市场客体
    第一节 政治市场客体
        一、客体之意涵
        二、政治市场客体特性
        三、政治市场客体类型
    第二节 政治市场客体的秩序意涵
        一、国家利益
        二、个人利益
        三、相互关系
    第三节 客体合理化的法治路径
        一、国家义务
        二、公民义务
        三、法律规制
第四章 法治规定政治市场通货
    第一节 政治市场通货
        一、政治市场通货特性
        二、人类历史新划分
        三、市场通货之秩序功能
    第二节 政治市场通货之价值尺度及运行
        一、政治市场通货之标尺
        二、政治市场之“黄金”
        三、政治市场通货运行规律
    第三节 政治市场通货膨胀及其治理
        一、通货膨胀之表现
        二、通货膨胀之后果
        三、通货膨胀之法治化治理
第五章 法治规制政治市场环境
    第一节 维护公平竞争
        一、公平竞争之秩序功能
        二、公平竞争与法治之契合
        三、公平竞争之法治路径
    第二节 维持权力制约
        一、权力制约之秩序意涵
        二、权力制约与法治之契合
        三、权力制约之法治路径
    第三节 维系政治信任
        一、政治信任之秩序功能
        二、信任与法治的自然契合
        三、增强信任的法治路径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5)政府审计处理处罚模式对审计效果的影响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双罚制理论的研究
        1.2.2 关于审计机关的审计处理处罚权
        1.2.3 关于审计机关如何进行审计处理处罚
        1.2.4 关于政府审计处理处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2.5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 政府审计处理处罚模式效果的理论分析
    2.1 政府审计本质理论
    2.2 单罚制和双罚制理论
    2.3 威慑理论和博弈理论
        2.3.1 威慑理论
        2.3.2 博弈理论
    2.4 我国的政府审计处理处罚模式及效果理论分析
        2.4.1 政治视角的分析
        2.4.2 文化视角的分析
        2.4.3 法理视角的分析
3 政府审计处理处罚模式效果的数据分析
    3.1 假设
    3.2 变量设计和模型设定
        3.2.1 变量设计
        3.2.2 时间序列回归模型设计
    3.3 数据来源与描述统计
        3.3.1 样本选择和数据收集
        3.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3.4 回归结果分析
        3.4.1 相关分析
        3.4.2 时间序列分析
        3.4.3 稳健性检验
        3.4.4 结论
4 政府审计处理处罚效果未有效发挥的原因分析
    4.1 政府审计处理处罚决定执行层面问题
        4.1.1 政府审计处理处罚决定执行机制存在问题
        4.1.2 审计人员素质不高
        4.1.3 政府部门考核机制存在问题
        4.1.4 审计成果利用程度小
    4.2 法律法规和制度设置方面存在问题
        4.2.1 政府审计处理处罚措施威慑性太小
        4.2.2 政府审计体制存在弊端
        4.2.3 审计机关项目组织结构不合理
        4.2.4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和政府管理存在问题
5 改善政府审计处理处罚效果的对策
    5.1 完善审计处理处罚决定实施机制
        5.1.1 创新审计整改机制
        5.1.2 实施审计项目分类审理制度
        5.1.3 创新政府考核机制
        5.1.4 建立审计专题分析报告制度
    5.2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体制
        5.2.1 通过完善法规加大审计惩罚力度
        5.2.2 推行审计与监察合力遏制腐败
        5.2.3 改善审计机关的项目组织结构
        5.2.4 完善企业和审计机关内部控制制度
    5.3 其他相关对策
        5.3.1 从严对人进行问责和治理
        5.3.2 引入激励机制
        5.3.3 利用内部审计、民间审计、监管机构的工作
        5.3.4 审计人员努力提高执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6)论网络谣言的形成、传播和治理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
2 网络谣言的概念和传播特征
    2.1 网络谣言的定义
    2.2 网络谣言的分类
    2.3 网络谣言的传播特征
3 网络谣言形成的主要原因
    3.1 权威渠道的信任危机,政府公信力下降
    3.2 政治斗争,打击报复对手
    3.3 产权不明的机会主义倾向
    3.4 科学知识的欠缺
    3.5 网络信息管理的滞后
    3.6 商业利益的驱动,企业的不正当竞争
    3.7 个人目的,吸引大众眼球
4 网络谣言的传播模式与渠道
    4.1 网络谣言的传播模式
    4.2 网络谣言的传播渠道
5 网络谣言的影响与危害
    5.1 影响政治安全,威胁社会稳定
    5.2 扰乱社会秩序,引起公众恐慌
    5.3 引发对政府公信力的质疑
    5.4 危害经济安全,降低经济效益
6 网络谣言的治理策略和措施
    6.1 借鉴外国治理网络谣言的经验
    6.2 健全法治,加强网络信息监管
    6.3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高政府公信力
    6.4 加强建设主流文化,树立正确价值观
    6.5 施行网络实名制,建立舆情监测系统
    6.6 及时辟谣,澄清事实
    6.7 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倡导网民自律
7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

(7)湖南省SJ局科研经费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回顾与观点综述
        1.2.1 文献回顾
        1.2.2 观点综述
    1.3 研究方法、思路和文章结构
        1.3.1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2 文章结构
第2章 行政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概析
    2.1 我国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的历程
        2.1.1 改革的回顾
        2.1.2 改革的现状
    2.3 行政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2.3.1 国务院制度
        2.3.2 湖南省制度
    2.4 历年科研经费投入分析
        2.4.1 我国科研经费投入的分析
        2.4.2 国外科研经费投入的借鉴
第3章 湖南省 SJ 局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分析
    3.1 湖南省 SJ 局行政结构简介
    3.2 湖南省 SJ 局科研状况分析
        3.2.1 湖南省 SJ 局科研情况介绍
        3.2.2 湖南省 SJ 局横向课题经费管理
        3.2.3 湖南省 SJ 局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3.2.4 湖南省 SJ 局会计核算情况
    3.3 湖南省 SJ 局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分析
        3.3.1 科研经费管理事前预测存在的不足
        3.3.2 科研经费管理事中控制存在的缺陷
        3.3.3 科研经费管理事后审核的缺陷
第4章 对湖南省 SJ 局科研经费管理改进的建议
    4.1 湖南省 SJ 局科研经费事前预测的改进
        4.1.1 以规范项目概算来改进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
        4.1.2 建立科技项目管理数据库
        4.1.3 加强人员道德修养
    4.2 湖南省 SJ 局获批科研经费事中控制的改进
        4.2.1 强化科研经费的监督管理
        4.2.2 按照预算安排经费开支
        4.2.3 健全科研项目经费的内部管理制度
        4.2.4 规范横向科研课题和间接经费的管理
    4.3 湖南省 SJ 局科研经费事后审核的改进
        4.3.1 做好结余经费管理工作
        4.3.2 继续完善并实施专项审计、财务验收机制
        4.3.3 积极探索面向科研成果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机制
        4.3.4 关注科研经费利用效率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诗经》怨刺诗抒情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相关概念阐述
        一. 基本概念说明
        二.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诗经》怨刺诗抒情性研究情况综述
    第三节 选题目的与意义及其研究方法
第一章 怨刺诗的开篇模式
    第一节 “怨天尤人”的开篇模式
    第二节 反兴的开篇模式
第二章 怨刺诗的卒章模式
    第一节 顺应天命的卒章模式
    第二节 篇末言悲的卒章模式
    第三节 明言创作动机的卒章模式
第三章 怨刺诗的其他抒情模式
    第一节 咒骂式的抒情模式
    第二节 质问式的抒情模式
    第三节 自我标榜的抒情模式
    第四节 想象造境的抒情模式
    第五节 宾语前置的抒情模式
第四章 《诗经》抒情模式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
    第一节 反兴模式对后世的影响
    第二节 篇末言悲的抒情模式对后世的影响
    第三节 想象造境的抒情模式对后世的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9)IPO股权代持法律问题调查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IPO 股权代持调查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1.1 股权代持的概念
        1.1.2 IPO 股权代持的界定
        1.1.3 IPO 股权代持的特征
    1.2 调查样本及调查方法
        1.2.1 调查样本
        1.2.2 调查方法
第2章 调查样本中股权代持的主要类型
    2.1 委托持股
        2.1.1 证监会对报告期内委托持股的关注点
        2.1.2 委托持股样本的成因及体现
    2.2 信托持股
        2.2.1 证监会对报告期内信托持股的关注点
        2.2.2 信托持股样本的成因及体现
    2.3 职工持股会代持
        2.3.1 证监会对报告期内职工持股会代持问题的关注点
        2.3.2 职工持股会代持样本的成因及体现
    2.4 用股权代持解决公司股东超过规定上限
        2.4.1 证监会对报告期内用股权代持解决公司股东超过规定上限问题的关注点
        2.4.2 股权代持解决公司股东超过规定上限样本的体现及应对
    2.5 股权代持形式的变相商业贿赂
        2.5.1 保代持股案例
        2.5.2 证监会对保代持股问题的回应
第3章 股权代持问题样本的法律分析
    3.1 委托持股样本的法律分析
        3.1.1 委托持股的界定
        3.1.2 委托持股样本中体现的现行规定
    3.2 信托持股样本的法律分析
        3.2.1 信托持股的界定
        3.2.2 信托持股样本中体现的现行规定
        3.2.3 信托持股与委托持股的区别
    3.3 职工持股会代持样本的法律分析
        3.3.1 职工持股会代持的界定
        3.3.2 职工持股会代持样本中体现的现行规定
        3.3.3 样本中职工持股会的运行程序
        3.3.4 调查样本中拟上市公司职工持股会的法律困境
    3.4 股权代持形式的变相商业贿赂的分析
第4章 我国现行股权代持法律规则的局限及完善建议
    4.1 我国现行法律规制在股权代问题的局限性
        4.1.1 对 IPO 公司存在股权代持问题的处理没有统一的规定
        4.1.2 证监会无必要在拟上市公司审批中处理委托持股、信托持股
        4.1.3 对职工持股会代持的处理过于僵硬
        4.1.4 “保代持股”问题没有得到合理的法律规制
    4.2 对现行申请 IPO 中股权代持问题处理的完善建议
        4.2.1 引入《公司法司法解释三》对股权代持的相关规定
        4.2.2 允许委托持股、信托持股在 IPO 中存在
        4.2.3 允许职工持股会代持在 IPO 中的存在
        4.2.4 加强对“保代持股”的监督、处罚力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老子道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道之“前哲学形态”
        1、《诗经》之道论
        2、《尚书》之道论
        3、《左传》《国语》之道论
        4、道之涵义归类
    二、老子道论的突破及其体现
        1、“轴心时代”与“哲学的突破”
        2、老子道论哲学突破的体现
    三、老子其书版本与“道论”说溯源
        1、老子其书版本
        2、“道论”说溯源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与本体诠释法相结合
        2、“了解之同情”方法
        3、比较研究方法
第1章 “德”与“礼”及其人文精神——老子道论体系的思想文化渊源之一
    1.1 老子道论思想文化渊源的坐标体系
        1.1.1 思想文化渊源
        1.1.2 思想文化坐标体系
    1.2 “德”与“礼”之价值体系
        1.2.1 “德”的形成及其特点
        1.2.2 “礼”的形成及其特点
        1.2.3 人文精神的滥觞
第2章 自然主义价值取向——老子道论体系的思想文化渊源之二
    2.1 夏族文化的质朴性
        2.1.1 夏族生活习俗
        2.1.2 夏族文化的特质
    2.2 春秋时代思想文化的自然主义倾向
        2.2.1 殷商时代宗教观之自然主义倾向
        2.2.2 春秋时代天道观之自然主义倾向
    2.3 楚国文化对老子道论思想的影响
        2.3.1 南北文化不同论
        2.3.2 道家思想的地域性
        2.3.3 楚国风俗与价值观念的影响
第3章 史官文化与道家精神——老子道论体系的思想文化渊源之三
    3.1 隐士思想主旨与道家精神
        3.1.1 隐士群落及其类型
        3.1.2 隐士思想主旨
    3.2 史官文化及其意义
        3.2.1 史官文化的产生
        3.2.2 春秋时代史官文化的变化
    3.3 史官文化的理性方法
        3.3.1 史官的职业条件
        3.3.2 理性化——史官职业特点
    3.4 史官理性方法对老子的影响
        3.4.1 老子的史官职业论
        3.4.2 隐士批判意识与史官理性精神
第4章 存在本体——形上道论之一
    4.1 存在本体之形上道论
        4.1.1 道体的界定及其困境
        4.1.2 道体的界定及问题
        4.1.3 道论哲学形上学的特质
    4.2 无与有:道体属性
        4.2.1 道体的双重属性
        4.2.2 对老子本义的还原
        4.2.3 第40 章简本的佐证
        4.2.4 诠释与文本的契合
    4.3 道体与万物的关系
        4.3.1 虚涵:道体与万物关系的关键词
        4.3.2 对“生”的阐释
        4.3.3 道体与一、二、三的关系
第5章 价值本体——形上道论之二
    5.1 道体——存在本体与价值本体的统一
        5.1.1 二者统一的可能性
        5.1.2 二者统一的(文本资源)现实性
        5.1.3 “尊道贵德”——道与德的关系
    5.2 “自然”与“无为”:价值本体原则
        5.2.1 “自然”——道体价值原则之一
        5.2.2 “无为”——道体价值原则之二
        5.2.3 “自然”与“无为”的关系
    5.3 价值本体的层次
        5.3.1 价值本体层次的文本资源
        5.3.2 价值本体层次的思想支撑
第6章 天道 · 地道 · 人道
    6.1 天道原则
        6.1.1 “利而不害”
        6.1.2 “损有余而补不足”
        6.1.3 “不仁”与“无亲”
        6.1.4 “功遂身退”
    6.2 雌柔处下——地道原则
        6.2.1 “柔弱胜强”
        6.2.2 “居下安下”
        6.2.3 “知雄守雌”
    6.3 无为而为——人道原则
        6.3.1 人道思想的双重向度
        6.3.2 “侯王”之哲学
        6.3.3 无为哲学概念簇
        6.3.4 “为无为”与“无事取天下”
    6.4 天道、地道与人道的相通性
        6.4.1 天道、地道与人道相通的基础
        6.4.2 “三宝”新论
第7章 人道再论——道式社会政治观、历史观、人生观
    7.1 无为而为的社会政治观
        7.1.1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7.1.2 “圣人能辅万物之自然”
        7.1.3 “愚民”与“弃智”思想解析
        7.1.4 “不以兵强”的战争观
    7.2 理想主义的历史观
        7.2.1 “小国寡民”
        7.2.2 对第80 章的解读
        7.2.3 老子历史观评析
    7.3 自然而然的人生观
        7.3.1 “返朴归真”的人性观
        7.3.2 “知足常足”的生活观
        7.3.3 “死而不亡”的死亡观
        7.3.4 “虚其心,实其腹”的欲望观
第8章 道性思维与道心境界
    8.1 道性思维
        8.1.1 道性思维的内涵
        8.1.2 道性思维的特点
        8.1.3 道性思维方式与物性思维方式
        8.1.4 实践的辩证法与思辨的辩证法
    8.2 道心境界
        8.2.1 “为道者”的外在体征
        8.2.2 修养途径与方式
        8.2.3 道心境界的层次
第9章 救世主旨与人文精神
    9.1 救世主旨——诸子百家的时代诉求
        9.1.1 颠覆时代——社会政治秩序的衰朽
        9.1.2 崩溃时代——社会文化秩序的转向
        9.1.3 拯救时代——诸子百家的时代主题
    9.2 老子思想的人文精神
        9.2.1 仁义观
        9.2.2 孝慈观
        9.2.3 礼学观
        9.2.4 鬼神观
结语——老子道论思想主旨与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成果

四、披着“法人”外衣的硕鼠(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监察权运行制度化研究[D]. 邓景慧. 广州大学, 2019(01)
  • [2]人教版初中语文比喻辞格教学研究[D]. 周炫.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2)
  • [3]思想史语境中的乔纳森·斯威夫特研究[D]. 历伟.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5)
  • [4]论政治市场秩序的法治保障[D]. 陈仲. 西南政法大学, 2015(09)
  • [5]政府审计处理处罚模式对审计效果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 宋皓杰. 南京审计学院, 2015(06)
  • [6]论网络谣言的形成、传播和治理策略[D]. 王植. 南京理工大学, 2014(07)
  • [7]湖南省SJ局科研经费管理研究[D]. 何芳媛. 湖南大学, 2012(02)
  • [8]《诗经》怨刺诗抒情模式研究[D]. 王朦琦. 复旦大学, 2013(03)
  • [9]IPO股权代持法律问题调查报告[D]. 卢铨. 湖南大学, 2012(03)
  • [10]老子道论[D]. 许春华. 河北大学, 2011(09)

标签:;  ;  ;  ;  ;  

松鼠装扮成“法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