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自新版《中国图书馆法》指导书

改编自新版《中国图书馆法》指导书

一、以新版《中图法》指导图书改编(论文文献综述)

韦莉军[1](2020)在《公共图书馆中文图书分类标引不一致问题及解决对策》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意义]旨在为提高图书馆书目数据质量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随机选取长沙图书馆、桂林图书馆、三亚图书馆、沈阳图书馆、武汉图书馆等5所采用图创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单位作为调查对象,以电脑动画设计、三维动画制作、妇女百科、广告设计等关键词和以书名《人性的弱点》(卡耐基着)为检索点,调查其中文图书分类标引一致性现状,分析影响分类标引一致性的因素以及编目查重相关研究存在的误区。[结果/结论]指出外聘编目人员掌握编目查重的方法和技巧是提高分类标引一致性的前提,具有图书馆学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员审核编目数据是保障分类标引一致性的关键;提出从源头上避免"同书异号"的应对措施,即提高《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撰质量,避免重复列类,按照"错也要错在一起"的原则处理新旧藏书。

李轩[2](2019)在《《中图法》分类理论与技术的发展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英文简称CLC)是以科学分类和知识分类为基础,结合文献内容特点及其某些外表特征进行逻辑划分和系统排列的类目表,它是目前国内最常用的类分图书、组织图书、分类排架、编制分类检索系统的工具。《中图法》自从1975年第一版发行之后,就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在修订过程中不断解决问题。因为《中图法》的修订一直坚守着两个原则:稳定性与发展性,即“不变”与“变”。“不变”指的是大类设置基本不变,标记制度基本不变;“变”指的是分类技术、类目内容与人类知识积累保持同步。这两条原则保证了《中图法》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使《中图法》在中国分类法家族中独占鳌头,成为中国目前使用单位最多,影响力最大的一部综合性分类法。分类理论与分类技术对于分类法而言,至关重要。分类理论与分类技术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分类效果的好与坏,决定着一部分类法是否适应社会发展,能否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研究分类理论与分类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体系分类和分面分类两个维度,用统计数据的形式来反映复分技术、仿分技术、冒号组配技术等在《中图法》中的应用情况,纵向对比《中图法》五个版本的分类理论与技术发展状况,归纳其发展呈现的特点。通过对比发现:分类理论的发展相对稳定,而分类技术的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具体表现在复分技术、仿分技术、冒号组配技术等在《中图法》中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程度在逐步加深,分类标准向科学分类、知识分类的方向发展,交叉学科的增多导致交替技术使用的扩大等方面。但是由于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目前《中图法》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复分表数量偏少、类目细分不够、更新滞后、规则复杂、无法解决类目的集中与分散问题,冒号组配技术使用范围较小等等。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增加复分表的种类,增加细分粒度,多重列类,增设新的类目,改变复分标记方法,提升操作灵活性,用分面组配重排序列,增加冒号组配使用的范围等。最后,对《中图法》分类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分类主题一体化程度加深,分面组配技术的应用将会更加全面深入,网络信息分类技术将会得到借鉴和应用,自动分类技术会不断推进,网络版会不断完善。

李庆文[3](2018)在《图书分编的一致性浅说》文中认为一致性是衡量图书分编质量的一个定性指标,是对图书分编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文章重点探讨了图书分编一致性的内容含义,分析了造成图书分编不一致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措施。

黄建年,侯汉清[4](2010)在《马克思主义在图书分类法中的列类研究:《中国图书馆分类法》A大类的改造》文中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各版本中的类目名称、体系结构以及地位不断变化,其相关学术争论也一直不断。针对《中图法》第4版A大类列类存在的大类类名、体系、依人列类、着作复分体例、文献保证等问题,提出将此大类与Z综合性图书大类合并,改造为总类或综合性大类的全新修订与改造方案。

张丽英[5](2008)在《中美图书分类法比较研究 ——从历史沿革、编订机制、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角度出发》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是网络信息时代,无论对一个国家、企业、还是个人而言,能否在第一时间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对国家命运、企业发展、个人前途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今文献和知识急剧增长的信息时代,如何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信息流中迅速的找到所需信息,在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图书分类法为传统图书的管理和利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数字化网络环境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美国图书分类法广泛应用于一百多个国家,受到世界各地用户的广泛欢迎,其在网络环境下的应用也走在了世界前列,再加上美国的科技和经济比较发达,为图书分类法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本文以中美图书分类法作为研究对象,先对图书分类法进行简要介绍,接着从历史沿革、编订机制、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对两国图书分类法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研究,笔者对我国图书分类法今后的发展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不足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方允璋[6](2004)在《从编制方法和技术特色看《中图法》第四版的“用户观”》文中指出从《中图法》四版所采用的编制技术、方法及计算机标引手段的应用 ,分析《中图法》四版的用户观 ,针对传统分类法读者利用中不易掌握的现状 ,提出加强“读者用户观”,提高公众利用《中图法》检索效率的建议。

申少春[7](2003)在《《中图法》(第4版)类目注释评述》文中提出本文介绍了《中图法》(第 4版 )类目注释的特点 ,并对其中一些问题进行了商讨

严扬帆[8](2003)在《加强图书分类的质量控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分析了图书分类失误的表现及原因 ,并就加强图书分类的质量控制提出了一些建议及措施

俞君立,黄葵[9](2002)在《中国百年文献分类学名着研究(下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初至今中国文献分类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名着。本文下编研究 2 0世纪下半叶我国文献分类学的名着 ,这一时期的名着约有1 30种 ,包括论着约 1 0 0篇 (部 )、图书分类法 2 2部、着者号码表 7部

张玉凤[10](2001)在《《中图法》改版后图书改编实践初探》文中研究说明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的变动类目对已编图书进行改编的工作,引起各图书馆的高度重视,本文从实际出发,通过对图书改编工作实践的总结,得出可操作性较强,切实可行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

二、以新版《中图法》指导图书改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新版《中图法》指导图书改编(论文提纲范文)

(1)公共图书馆中文图书分类标引不一致问题及解决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部分公共图书馆中文图书分类标引不一致现状
2 影响分类标引一致性的因素
3 编目查重研究的误区与对策
    3.1 将馆藏目录检索方法与编目查重方法混为一谈
    3.2 不宜以分类号查重
    3.3 题名查重不得要领
    3.4 对编目查重的结果求全求准
4 从源头上避免“同书异号”的应对措施
    4.1 提高《中图法》编撰质量,避免重复列类
    4.2 按照“错也要错在一起”的原则处理新旧藏书
5 结语

(2)《中图法》分类理论与技术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研究现状
    1.5 创新点与难点
第二章 文献分类理论与技术概述
    2.1 文献分类理论与技术概念界定
    2.2 文献分类理论与技术的关系
    2.3 现行的文献分类理论与技术
        2.3.1 分类理论
        2.3.2 分类技术
    2.4 《中图法》简介
        2.4.1 编制背景
        2.4.2 修订情况
第三章 分类理论与技术在《中图法》中的发展
    3.1 体系分类理论与技术在《中图法》中的发展
        3.1.1 应用发展状况
        3.1.2 存在问题
        3.1.3 改进建议
    3.2 分面分类理论与技术在《中图法》中的发展
        3.2.1 应用发展状况
        3.2.2 存在问题
        3.2.3 改进建议
第四章 《中图法》分类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4.1 分类主题一体化将得到空前的重视
    4.2 分面组配技术的应用将更加深入
    4.3 网络信息分类技术将会得到借鉴和应用
    4.4 自动分类技术将不断推进
    4.5 网络版将逐渐完善
        4.5.1 缩短版本更新周期
        4.5.2 增强与用户的互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图书分编的一致性浅说(论文提纲范文)

1 图书分类与《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一致性
2 新书与旧书的一致性
3 图书分类与读者对象的一致性
4 分类标引与主题标引的一致性
5 目录与图书的一致性
6 结语

(4)马克思主义在图书分类法中的列类研究:《中国图书馆分类法》A大类的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
2《中图法》马克思主义类目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大类类名更动频繁
    2.2 类目体系科学性不足
    2.3 依人列类使用过多
    2.4 着作复分体例不一
    2.5 文献保证原则落实不到位
3 马克思主义大类改造原则
    3.1 解放思想
    3.2 国际化原则
    3.3 实用性
    3.4 可扩展性
4 改造建议
    4.1 缩减A大类规模
    4.2 新增类目
    4.3 与其他类目作交叉处理
    4.4 把综合性学科类目调整进入总论类
    4.5 方案
5 几点补充说明
    5.1 注意吸收世界各国的研究成果
    5.2 增加二级类目的包容性
    5.3 实施方略

(5)中美图书分类法比较研究 ——从历史沿革、编订机制、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角度出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目的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介绍
    1.3 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特色
第2章 图书分类法概述
    2.1 图书分类法的起源与种类
    2.2 图书分类法编制的目的与基本原则
第3章 中美图书分类法历史沿革及其比较研究
    3.1 中国图书分类法历史沿革综述
    3.2 美国图书分类法历史沿革综述
    3.3 中美图书分类法历史沿革比较研究
第4章 中美图书分类法编订机制及其比较研究
    4.1 《中图法》编订机制
    4.2 美国图书分类法编订机制
    4.3 中美图书分类法编订机制比较研究
第5章 中美图书分类法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及其比较研究
    5.1 中国图书分类法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5.2 美国图书分类法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5.3 中美图书分类法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比较研究
结论
参考文献
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加强图书分类的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一、图书分类失误的表现
二、影响图书分类质量的主要原因
    1.主观原因
    2.客观原因
三 加强图书分类质量控制的措施

(9)中国百年文献分类学名着研究(下编)(论文提纲范文)

1 20世纪下半叶我国文献分类学着名论着
    1.1 新图书分类法刍议 杜定友着, 载《文物参考资料》, 1950年第1卷第8期
    1.2 图书分类法问题研究资料
    1.3 图书怎样分类 刘国钧着, 开明书店, 1953年
    1.4 编制图书分类法的几个基本问题
    1.5 关于图书分类表的几个基本问题 大型图书分类表综合工作组编, 1959年
    1.6 汉语拼音着者号码表资料选辑 北京图书馆科学方法研究部编, 1960年
    1.7 检索工作和国际十进分类法 丁珂着, 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 1961年
    1.8 图书分类法的路向 杜定友着, 载《图书馆》, 1962年第2期
    1.9 分类法与标题法在检索工作中的作用——在检索方法座谈会上的发言
    1.10 主题法与分类法 丘峰着, 载《图书馆工作》, 1976年第1期
    1.11 新中国图书分类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1.12 现代西方主要图书分类法评述 刘国钧着,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80年
    1.13 分类法的发展趋势简论 侯汉清着, 载《情报科学》, 1981年第1期
    1.14 图书分类学 白国应编着,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1年
    1.15 情报检索语言 张琪玉编着,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83年
    1.16 图书分类 李严、史永元、张涵、侯汉清、马张华编着,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3年
    1.17 图书分类法评论选集 皮高品着, 四川省中心图书馆委员会印行, 1983年
    1.18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修订研讨会文集 《中图法》编委会, 1985年
    1.19 图书分类学
    1.20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第3版) 类目复分方法及其疑难解释
    1.21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理论与使用
    1.22 图书分类工作手册
    1.23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发展路向研究
    1.24 新学科文献分类手册
    1.25 文献分类岗位培训教程
    1.26 阮冈纳赞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1.27 文献信息分类学
    1.28 论20世纪的中国文献分类学
    1.29 文献分类法主题法导论
    1.30 我国情报语言20年来的进步与向21世纪前进的目标
    1.31 中国情报检索语言50年研究
    1.32 我国文献分类计算机化的发展与近期目标研究
    1.33 信息组织的分类法与主题法
    1.34 面向21世纪的情报语言学
    1.35 搜索引擎及网络信息资源的分类组织
2 20世纪下半叶我国着名文献分类法
    2.1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2.2 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表草案
    2.3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编, 科学出版社, 1958年
    2.4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2.5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
    2.6 中国档案分类法 中国档案分类法编辑委员会编, 档案出版社, 1987年
    2.7 中国分类主题词表
3 20世纪下半叶我国着名的着者号码表
    3.1 笔划起笔着者号码表 王凤翥编着, 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印, 1954年
    3.2 汉语拼音着者号码表 袁涌进、周树基编, 油印本, 1959年
    3.3 通用汉语着者号码表 刘湘生主编 海洋出版社, 1992年

四、以新版《中图法》指导图书改编(论文参考文献)

  • [1]公共图书馆中文图书分类标引不一致问题及解决对策[J]. 韦莉军. 情报探索, 2020(10)
  • [2]《中图法》分类理论与技术的发展研究[D]. 李轩. 河北大学, 2019(04)
  • [3]图书分编的一致性浅说[J]. 李庆文.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8(03)
  • [4]马克思主义在图书分类法中的列类研究:《中国图书馆分类法》A大类的改造[J]. 黄建年,侯汉清. 图书情报工作, 2010(19)
  • [5]中美图书分类法比较研究 ——从历史沿革、编订机制、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角度出发[D]. 张丽英. 福建师范大学, 2008(01)
  • [6]从编制方法和技术特色看《中图法》第四版的“用户观”[J]. 方允璋. 情报探索, 2004(02)
  • [7]《中图法》(第4版)类目注释评述[J]. 申少春. 图书馆, 2003(05)
  • [8]加强图书分类的质量控制[J]. 严扬帆. 图书馆界, 2003(02)
  • [9]中国百年文献分类学名着研究(下编)[J]. 俞君立,黄葵. 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2(02)
  • [10]《中图法》改版后图书改编实践初探[J]. 张玉凤. 广西工学院学报, 2001(S1)

标签:;  ;  ;  ;  ;  

改编自新版《中国图书馆法》指导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