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密达治疗小儿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近期疗效观察

思密达治疗小儿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近期疗效观察

一、思密达治疗小儿胃、十二指肠病的近期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张丹丹[1](2020)在《枳实消食丸治疗小儿积滞乳食内积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院内制剂枳实消食丸治疗小儿积滞乳食内积型的临床疗效,探究其对胃动力的影响及胃肠超声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诊断价值,期望能为丰富小儿积滞的临床诊疗方案提供资料与数据。方法选取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医院儿科门诊符合小儿积滞乳食内积型诊断标准的7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口服枳实消食丸(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提供)。13岁者每次一丸,46岁者每次一丸半,714岁者每次两丸,每日服用2次。对照组给予保和丸口服,服用方法13岁者每次6粒,414岁者每次8粒,每日服用3次。1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症、次症评分,胃窦收缩频率、胃排空百分数,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主症、次症改善情况和胃动力状态,评价其临床疗效。检测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等相关安全性指标,记录不良事件并妥善处理,观察其安全性。结果1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分布、主症各项积分、次症各项积分及主次症总积分、胃窦收缩频率、胃排空百分比等方面,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主症和次症积分方面,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两组间患儿在不思饮食,嗳腐呕恶、舌象、精神积分方面,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脘腹胀痛,大便不调积分方面,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治疗前后在胃窦收缩频率、胃排空百分比方面,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在胃窦收缩频率、胃排空百分比方面,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随访2个月复发情况,治疗组复发率32.35%,对照组复发率55.8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1枳实消食丸能改善小儿积滞的症状,在改善不思饮食,嗳腐呕恶、舌象、精神方面优于保和丸。2枳实消食丸可改善小儿胃窦收缩频率,提高胃排空百分比,且优于保和丸。3治疗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图1幅;表15个;参109篇。

俞立丰[2](2020)在《腹针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比较腹针疗法和香砂六君子汤对脾虚气滞型餐后不适综合征(PDS)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评估腹针治疗PD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腹针疗法在消化系统疾病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科学客观的临床依据。方法:纳入符合脾虚气滞证PDS诊断标准的63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试验组(腹针治疗组,n=31)和对照组(香砂六君子汤组,n=32)。试验组腹针处方为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双侧天枢、双侧大横、双侧上风湿点,频率为每日1次,5天为一疗程,间隔2天进入下一疗程,共4周。对照组采用香砂六君子汤,开水冲服每日一剂,早晚分两次服用,连服4周。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消化不良症状积分(FDI)、中医证候评分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生活质量量表(FDDQL),并根据评分前后变化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指数(BMI)、病程、FDI、中医证候评分、FDDQL及其亚项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FDI量表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试验组在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方面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的改善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试验组的中医主症、次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FDDQL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试验组总分变化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存在显着差异(P<0.05);试验组在改善日常活动、忧虑、不适、压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经4个疗程后,试验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试验组略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疗法治疗脾虚气滞型PDS具有确切的疗效,能明显缓解患者餐后饱胀不适、早饱等消化不良症状,且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对于日常活动、忧虑、压力、不适等方面的改善效果较好。同时,腹针疗法具有安全、无痛的特点,更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李元[3](2018)在《基于脑肠肽探讨功能性腹泻脾虚证“脾失健运”生物学机制及中药疗效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脑肠肽相关性研究,探讨功能性腹泻(FDr)脾虚证以及健脾方剂参苓白术散加减方治疗本病的生物学机制,探寻疾病治疗靶点,进一步完善中医脾虚证理论。方法理论研究方面:(1)全面整理功能性腹泻临床文献,对出现频次较高的中医证型及其症状表现进行统计分析,挖掘本病的核心症状,并对临床治疗功能性腹泻的有效方剂及中药进行梳理,探讨该病的中医证治规律。(2)结合研究结果,对参苓白术散加减方治疗功能性腹泻的综合疗效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客观化分析有效治愈率、复发率及安全性等,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实验研究方面:(1)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构建功能性腹泻脾虚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并进行评价。运用“高乳糖饲料喂养配合水环境小平台站立法”复合因素造模,观察大鼠功能性指标(一般体征、体重、饮食情况、腹泻指数),并采用生物学指标(血清淀粉酶、D-木糖和乳酸含量)对动物模型进行评价;(2)在模型成功建立的基础上,运用Elisa、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对大鼠血清及下丘脑中的脑肠肽指标(Ghrelin、CCK、VIP)进行检测,探讨功能性腹泻脾虚证的生物学机制;(3)运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方干预模型大鼠,西药蒙脱石散作为阳性对照药物,研究期间观察记录大鼠一般体征、饮食情况、腹泻指数,并采用生物学指标(血清淀粉酶、D-木糖和乳酸含量)对药物治疗效果进行评价;(4)使用Elisa、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对大鼠血清及下丘脑中的脑肠肽指标(Ghrelin、CCK、VIP)进行检测,探讨参苓白术散对功能性腹泻脾虚证的治疗机制。结果理论研究方面,整理并分析功能性腹泻临床文献,结果显示:(1)功能性腹泻临床出现频次较高的中医证型依次为:脾胃虚弱、脾肾两虚、肝郁脾虚、寒热夹杂、脾虚湿阻等,共有症状为“腹泻(次数增多,性质清稀或溏薄)”,病位涉及脾、胃、肝、肾,主要责之于脾。该病主要由于脾虚不化,湿浊内蕴,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痰、饮、水、湿等致病因素停蓄腹内而成。(2)在临床治疗方剂中,以补气健脾、理气化湿等功效中药为主,出现频次最高的中药组合与《方剂学》参苓白术散配伍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参苓白术散可以作为本病的主方,也从治疗角度进一步证实了功能性腹泻与脾虚证的相关性。(3)对参苓白术散治疗功能性腹泻的RCT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发现,参苓白术散治疗功能性腹泻的综合疗效显着优于西医常规治疗,能进一步降低复发率,安全性高。实验研究结果显示:(1)使用“高乳糖饲料喂养配合水环境小平台站立法”复合因素构建功能性腹泻脾虚证病证结合模型大鼠,腹泻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大鼠,并出现神疲乏力、皮毛不泽、饮食减少等体征,生物学指标检测血清淀粉酶和D-木糖含量明显降低,而血清乳酸含量明显增高,符合功能性腹泻脾虚证标准。(2)功能性腹泻脾虚证模型大鼠生物学指标方面,脑肠肽Ghrelin、CCK在下丘脑中的蛋白与基因表达水平升高,在循环血中表达也高于正常组,而VIP在下丘脑和循环血中表达均低于正常组,推测脑肠肽激素水平的紊乱有可能是功能性腹泻的病理机制所在,从而引发胃肠运动及分泌功能增强、消化吸收功能降低,发生“脾失健运”的泄泻。(3)对模型大鼠进行药物干预,研究发现,健脾方剂参苓白术散加减方可明显降低模型大鼠的腹泻指数,改善功能性腹泻大鼠“腹泻(次数增多,性质清稀或溏薄)”主症,增加饮食量,并对神疲乏力、皮毛不泽等脾虚表现也有改善作用。健脾中药治疗能够显着提高血清淀粉酶和D-木糖含量,改善胃肠道功能,同时降低乳酸含量,缓解脾虚症状。证实参苓白术散加减方对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具有确切的治疗作用。(4)脑肠肽指标方面,参苓白术散加减方能够降低模型大鼠Ghrelin、CCK在下丘脑和外周血的表达,同时升高VIP在下丘脑和外周血的表达,表明参苓白术散加减方对功能性腹泻脾虚证的治疗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脑肠肽的表达,进而改善相关症状,因此参苓白术散加减方治疗功能性腹泻脾虚证的疗效机制有可能与调控脑肠肽的表达有关。结论综合以上研究发现,功能性腹泻属于中医学“泄泻”范畴,与脾虚证密切相关,参苓白术散为中医临床治疗该病的有效方剂,与西药治疗相比具有显着疗效。实验研究证实,参苓白术散加减方能明显改善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的症状体征、减少排便次数、改变大便性状、改善消化吸收能力,缓解疲劳状态。生物学机制研究表明,功能性腹泻脾虚证模型大鼠下丘脑及外周血中Ghrelin、CCK表达上调、VIP表达下调,表明功能性腹泻脾虚证“脾失健运”生物学机制可能为脑肠肽表达异常诱发肠道稳态失衡,胃肠功能紊乱。参苓白术散加减方干预后,功能性腹泻脾虚证大鼠下丘脑及外周血中Ghrelin、CCK、VIP表达趋于正常,说明健脾方剂参苓白术散可能通过调节脑肠肽的表达,从而维持神经-内分泌网络稳态,调控胃肠功能发挥治疗作用,也证实Ghrelin、CCK、VIP有可能是功能性腹泻脾虚证的生物学特异性指标及有效治疗靶点。

薛亚妮[4](2015)在《思密达临床应用进展》文中提出思密达通过其特殊的层纹状结构及非均匀性电荷分布,发挥着吸附、抑酸、止血、降低胆红素、调节肠道菌群、增加胃肠粘膜屏障的作用。因此思密达最常见的适应症为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腹泻。思密达利用其特殊结构不仅对胃肠道疾病如上消化道出血、结直肠炎、黄疸型肝炎、妊娠呕吐等的恢复有协同作用,对治疗胃肠外疾病如口腔溃疡、褥疮、百草枯中毒等也有一定的疗效。通过对思密达临床应用的认识,协助疾病治疗。

王思国[5](2011)在《消化性溃疡出血洛赛克联合思密达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洛赛克联合思密达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洛赛克静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口服或胃管内注入思密达,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91%,前者明显高于后者,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O.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洛赛克联合思密达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优于单用洛赛克。

孔令春,陈华,胡慧珍[6](2010)在《双八面体蒙脱石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近年来,双八面体蒙脱石(思密达,十六角蒙脱石)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本文综合有关文献对其作一概述。

陈新,王洪,张艳萍[7](2008)在《康复新液的最新临床应用》文中指出康复新液是蜚蠊干燥虫体提取物,含有WHF(多元醇类、表皮生长因子)、黏氨酸、黏糖氨酸及多种氨基酸等活性物质,含18种氨基酸。具有抗炎、消肿、促进细胞增殖和新生肉芽组织增长,加速病损组织修复,加快坏死组织脱落,提高机休免疫功能等作用.康复新液临床使用简便易行,疗效较好。未发现毒副作用和明显不良反应.本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至2008年收载的公开发表的期刊杂志中有关康复新液的文献报道,对其临床应用进行综合整理、归纳、分析.现将近年来临床应用资料综述如下,供同道参考.

杨晓玲[8](2008)在《温中补虚理气止痛法抗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的目的在于探讨温中补虚、理气止痛法对伴有消化道症状且符合脾胃虚寒证中医辨证标准的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率及有效率,寻找一个安全性大、复发率低、有效根治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的中医药方案。方法:本课题对具有消化道症状的符合脾胃虚寒证中医辨证标准且做粪便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阳性的60例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思密达治疗,两组均以3周为1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它中西药物。两组均在治疗疗程结束后停止服药,就脾胃虚寒证的常见症状和体征的变化进行疗效评定,并在4周后复查幽门螺杆菌,对治疗前后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和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在常见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方面和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在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方面,两组无显着差异。结论:由此可见温中补虚、理气止痛法是治疗脾胃虚寒证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有效治法,并且费用低廉、副作用少及耐药发生率低,是值得应用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

胡安新,路清华[9](2005)在《思密达的临床新用途》文中提出

崔霞[10](2004)在《调胃止痛灵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近年来国内外对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及临床观察,包括 Hp 在儿童中的流行病学特征、Hp 诊断方法的发展、根除儿童Hp 的有效治疗方案、如何减少Hp 耐药现象的发生及Hp 感染的再燃及复发等。我国儿童属幽门螺杆菌易感的人群,感染Hp 后可引起许多相关性胃病及胃外疾病。本研究的文献综述部分,包括现代中医药对Hp 感染及其相关性疾病的研究和现代医学对儿童Hp 感染的研究两部分,主要阐明了上述问题。临床研究旨在探讨伴有消化道症状的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出率、调胃止痛灵结合西药三联对Hp 感染的根除率及有效率,找出既能减少西药耐药的发生,又能提高效-价比,且儿童依从性好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对具有上消化道症状的303 例儿童做13C尿素呼气试验,将Hp阳性的103 例儿童,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 例,对照组50 例,两组均用阿莫西林+甲硝唑+思密达,治疗组加用调胃止痛灵(藿梗10g,吴茱萸3g,乌药10g,黄连2g,神曲10g,元胡5g)口服,每日1 剂,2 周为1 疗程,治疗1个疗程。停药4 周后,复查13C呼气试验。结果:1 在接受13C呼气试验检查的 303 例儿童中,103 例儿童Hp阳性,阳性率为 34%,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段的Hp感染率,没有差异。但Hp感染随年龄增长有递增的趋势。在Hp感染中,湿热中阻证型多见。2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及主要症状的起效天数比较,P<0.05,差异显着。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和根除率分别为88.7%、84%;79.2%、70%,P>0.05,无显着差异。3 治疗组不同证型比较,湿热中阻证、肝郁气滞证、脾胃虚寒证的总有效率、Hp 根除率分别为:100%、88.9%、66.7%;86.2%、77.8%、66.7%,根除率和有效率以湿热中阻证和肝郁气滞证为佳,脾胃虚寒证较差。结论:调胃止痛灵组在改善和治愈 Hp 感染的临床症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尤其对于湿热中阻证型。应用调胃止痛灵后,可将单纯应用西药三联组的Hp 根除率从70%提高到79.2%,而对小儿的 Hp 感染进行辨证后施治,可将西药三联的根除率提高到 86.2%。故辨证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Hp 感染具有临床根除率高、费用低廉、副作用少及耐药发生率低、儿童依从性好的优点,是值得应用的有效的抗Hp 治疗方法。

二、思密达治疗小儿胃、十二指肠病的近期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思密达治疗小儿胃、十二指肠病的近期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枳实消食丸治疗小儿积滞乳食内积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1.1 病例来源
        1.1.2 诊断标准
        1.1.3 病例选择标准
        1.1.4 研究方法
        1.1.5 观察指标
        1.1.6 疗效判定标准
        1.1.7 统计方法
    1.2 结果
        1.2.1 一般资料分析
        1.2.2 临床疗效分析
        1.2.3 依从性评价
        1.2.4 安全性评价
    1.3 讨论
        1.3.1 立题依据
        1.3.2 本研究应用工作基础
        1.3.3 胃肠超声的应用价值
        1.3.4 组方分析
        1.3.5 单味药分析
        1.3.6 导师治疗小儿积滞的经验分析
        1.3.7 体会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积滞的研究概况
    2.1 中医学对积滞的认识
        2.1.1 病名溯源与沿革
        2.1.2 病因病机
        2.1.3 辨证分型
        2.1.4 治法方药
        2.1.5 预防调护
    2.2 现代医学对积滞的认识
        2.2.1 对诊断的认识
        2.2.2 对病因的认识
        2.2.3 对机制的认识
        2.2.4 对治疗的认识
    2.3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临床病例登记表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2)腹针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餐后不适综合征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定义及流行病学
        2 PDS病因与发病机制
        3 PDS现代医学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PDS中医学研究进展
        1 病名溯源
        2 病因病机
        3 中医治疗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临床观察指标
        2.4 安全性观察
        2.5 数据统计分析
        2.6 研究方案技术路线
    3 研究结果
        3.1 病例完成情况
        3.2 两组间基线对比
        3.3 临床指标评分比较
    4 讨论
        4.1 中医对脾虚气滞型PDS的认识
        4.2 本课题研究方案设计
        4.3 本课题研究结果分析
        4.4 问题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基于脑肠肽探讨功能性腹泻脾虚证“脾失健运”生物学机制及中药疗效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功能性腹泻现代医学研究概述
        1. 功能性腹泻发病机制
        2. 功能性腹泻治疗方法
        3. 功能性腹泻相关脑肠肽研究进展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泄泻中医源流研究综述
        1. 秦汉时期
        2. 晋唐两宋时期
        3. 金元时期
        4. 明代时期
        5. 清代及民国时期
        6.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参苓白术散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现代研究概述
        1. 治疗机理研究
        2. 临床应用研究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研究一 功能性腹泻的中医证治规律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 参苓白术散治疗功能性腹泻综合疗效的Meta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研究一 功能性腹泻脾虚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复制与评价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二 功能性腹泻脾虚证生物学机制的研究
        实验一 相关脑肠肽在大鼠血清中的表达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实验二 PCR法检测脑肠肽相关基因在大鼠下丘脑中的表达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实验三 Western blot法检测脑肠肽在大鼠下丘脑中的表达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实验四 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脑肠肽在大鼠下丘脑中的表达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三 健脾方剂参苓白术散对功能性腹泻脾虚证的治疗作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研究四 参苓白术散加减方对功能性腹泻脾虚证的治疗机制研究
        实验一 相关脑肠肽在大鼠血清中的表达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实验二 PCR法检测相关脑肠肽在大鼠下丘脑中的表达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实验三 Western blot法检测脑肠肽在大鼠下丘脑中的表达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实验四 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脑肠肽在大鼠下丘脑中的表达
        1. 实验方法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语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4)思密达临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思密达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
    1 急慢性腹泻
    2 胃与食管
    3 结直肠
    4 黄疸
    5 新生儿咽下综合征
    6 其他原因引起的消化道不适
    7 其他
第二部分 思密达与消化系统外疾病的关系
    1 口腔溃疡与手足口病
    2 中毒
    3 褥疮
    4 宫颈糜烂
第三部分 思密达作用机制
    1 吸附
    2 增加粘膜屏度
    3 止血
    4 抗炎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5)消化性溃疡出血洛赛克联合思密达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疗效判断标[2]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2 药物不良反应
3 讨论

(7)康复新液的最新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小儿手足口病
2带状疱疹
3小儿癌疹性咽峡炎
4尖锐湿疣术后创面
5宫颈糜烂
6鼻中隔糜烂
7干槽症
8顽固性鼻出血
9口腔溃疡
10慢性咽炎
11溃疡性结肠炎
12头颈部恶性肿瘤
13咽瘘
14消化性溃疡
15扁桃体周围脓肿
16颌骨坏死
17糜烂型胃炎
18化疗、放射性、微波热疗皮肤黏膜损伤
19肺结核
20胸壁结核脓肿
21慢性溃疡
22宫颈上皮内瘤变
23痔疮术后创面
24皮肤皲裂
25恶性纤维细织细胞瘤
26急性智齿冠周炎
27乳磨牙根尖周炎
28扁桃体切除术后
29新生儿尿布皮炎
30反流性食管炎
31糖尿病足
32霉菌性食管炎
33下肢感染伤口
34压疮
35挫裂伤
36放射性湿性皮炎
37褥疮
38预防化疗后消化道反应
39糖尿病患者皮肤溃疡创面
40糖尿病皮肤溃疡
41 血栓性外痔
42急性放射性直肠炎
43小肠外瘘
44萎缩性鼻炎
45外伤性全脱位牙即刻再植
46幽门螺杆菌

(8)温中补虚理气止痛法抗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 诊断标准
        (二) 病例选择
        (三) 幽门螺杆菌的检查方法——粪便抗原检测
        (四) 一般资料
    二、研究方法
        (一) 观察方法
        (二) 治疗方法
        (三) 观察指标
        (四) 疗效判定标准
        (五) 统计方法
研究结果
    一、幽门螺杆菌治疗结果研究
        (一) 两组治疗后各项症状、体征改善比较
        (二)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症状体征的总积分比较
        (三)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四) 两组根除率的比较
    二、不良反应及心、肝、肾功能观察
讨论
    一、祖国医学对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
        (一) 病名探讨
        (二) 病因病机探讨
    二、现代医学对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识
        (一) 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
        (二) 脾胃虚寒证感染幽门螺杆菌机理
    三、立法依据
    四、方药分析
        (一) 组方特点
        (二) 药理学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9)思密达的临床新用途(论文提纲范文)

1 母乳性黄疸
2 佐治新生儿败血症合并高胆血症
3 咽下综合征
4 疱疹性口炎
5 口腔溃疡
6 小儿食管炎
7 消化性溃疡
8 上消化道出血
9 防治红霉素胃肠道反应
10 防治化疗引起的消化道粘膜炎
11 肝硬化腹水自发性腹膜炎
12 辅助治疗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
13 辅助治疗妊娠呕吐
14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15 外用治疗褥疮、小儿间擦疹和手足口病
16 腹型过敏性紫癜

(10)调胃止痛灵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中医药对Hp 感染及其相关性疾病的研究
        1 病因和发病
        2 舌象与Hp感染的相关性
        3 Hp感染与辩证分型的关系
        4 中医药对Hp感染的治疗研究
        5 中药降低Hp感染复发率的研究
        6 中医治法与中药的选择
        7 中医证型对Hp 根除的影响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小儿Hp 感染的研究
        1 流行病学特点
        2 Hp 的致病作用
        3 Hp 感染的检测方法及其评价
        4 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
        5 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6 三联用药的副作用
        7 三联疗法的效价比
        8 有关提高Hp 根除率减少复发的研究
        9 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检查方法--13C尿素呼气试验
        1.3 诊断标准
        1.4 纳入病例标准
        1.5 病例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2.2 观察方法及症状评定标准
        2.3 治疗方法
        2.4 疗效判定标准
        2.5 幽门螺杆菌根除的判定标准
        2.6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幽门螺杆菌感染率
        3.2 临床治疗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思密达治疗小儿胃、十二指肠病的近期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枳实消食丸治疗小儿积滞乳食内积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丹丹.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2]腹针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 俞立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基于脑肠肽探讨功能性腹泻脾虚证“脾失健运”生物学机制及中药疗效机制[D]. 李元.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4]思密达临床应用进展[D]. 薛亚妮. 重庆医科大学, 2015(06)
  • [5]消化性溃疡出血洛赛克联合思密达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 王思国. 当代医学, 2011(11)
  • [6]双八面体蒙脱石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J]. 孔令春,陈华,胡慧珍. 海峡药学, 2010(10)
  • [7]康复新液的最新临床应用[J]. 陈新,王洪,张艳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08(17)
  • [8]温中补虚理气止痛法抗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D]. 杨晓玲.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8(11)
  • [9]思密达的临床新用途[J]. 胡安新,路清华.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5(03)
  • [10]调胃止痛灵治疗小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D]. 崔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4(01)

标签:;  ;  ;  ;  ;  

思密达治疗小儿胃十二指肠疾病的近期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