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年龄的初步研究

女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年龄的初步研究

一、女性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年龄的初步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杨瑞,鲁雪珍[1](2021)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危险因素分析及预警模型构建》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出血危险因素并构建出血预警模型。方法选取2018-01—2020-01在郑州市中心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静脉溶栓出血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结果纳入374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模型组262例,验证组112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NIHSS评分、血糖、白细胞及D-二聚体是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2.181,P=0.003)、NIHSS评分(OR=0.932,P=0.001)、D-二聚体(OR=0.928,P=0.016)是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预警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18,95%CI 0.656~0.779,P<0.001。结论性别、NIHSS评分及D-二聚体是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利用影响因素构建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预警模型预测能力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刘杰,王保爱[2](2021)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严重的、需紧急干预的"缺血性脑卒中前兆"事件。在未干预的情况下,TIA患者极易进展为脑梗死,及时有效预防和治疗TIA,并对其进行预后评估可显着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因此,寻找评估TIA患者进展为脑梗死风险的危险因素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其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传统危险因素及血清生物指标危险因素,其中对于血清生物指标危险因素的临床运用尚存在争议,通过干预血清生物指标危险因素影响TIA进展为脑梗死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俞志鹏,董爱然,张婧,吴芳,高明杰,陈健,常红,武力勇[3](2021)在《基于多重影像评估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特征》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联合多重影像评估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特征。方法联合多重影像评估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 44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占比、动脉血管病理改变、梗塞责任血管以及梗死机制。结果 (1)男性发生占比高于女性(74.7%vs 25.3%; P <0.001)而发病年龄则小于女性[(58.83±12.56)岁vs (63.37±13.27)岁;P <0.000 1],50~69岁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高峰期(57.87%);(2)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为最常见危险因素(28.65%);(3)动脉粥样硬化(62.9%)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管壁最主要病理改变,也是最常见病因;39.2%的患者存在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4)67.49%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于颅内动脉,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58.33%)高于后循环(3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 1);(5)动脉到动脉栓塞、局灶穿枝动脉闭塞,低灌注栓子清除障碍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见发病机制,其中动脉到动脉栓塞为主要发病机制。结论多重影像评估的大样本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年龄、不同性别发病占比、动脉血管病理改变、责任血管发生率以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机制对指导临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救、二级预防、早期筛查及预防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王立强,于金龙,李想,何志义[4](2021)在《Trousseau综合征与心房颤动相关脑梗死的临床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提高临床Trousseau综合征(TS)与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生化指标、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差异的认识。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符合入选和排除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1例。其中,27例合并恶性肿瘤并诊断为TS患者为TS组,84例合并房颤患者为房颤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一般临床特征、血清学指标和影像学特点。结果 TS组发病年龄低于房颤组(t=0.501,P<0.05);有冠心病病病史者少于房颤组(P<0.05)。TS组表现为部分前循环综合征(PACS)病例数明显多于房颤组(χ2=250.60,P<0.01),TS组复合综合征的病例数多于房颤组(P<0.05)。TS组D-二聚体(t=3.709,P<0.01)和C反应蛋白(t=2.286,P<0.05)水平均高于房颤组。TS组MR-DWI梗死灶表现为Pattern 3(即多个点状播散性病灶)的比例高于房颤组(χ2=6.655,P<0.05);TS组的前后循环受累病例多于房颤组(χ2=4.1,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是诊断TS并与房颤相关脑梗死鉴别的生物标志物,TS较房颤更易于形成多个小点状播散性梗死病灶,仅通过影像学检查难以鉴别两者。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神经系统疾病基层诊疗指南编写专家组[5](2021)在《缺血性卒中基层诊疗指南(2021年)》文中研究指明一、概述(一)定义与分类1. 定义:脑血管病及其不同亚型的概念及分类比较复杂,因此在阐述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又称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的定义时,先对相关概念作一简介[1, 2, 3]。(1)脑血管病:是由各种脑血循环障碍病因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广义上讲,病损累及脑、脊髓、视网膜及周围神经;狭义上讲,病损主要累及脑。根据病理可以分为缺血性、出血

The Writing Committee of the Report on Cardiovascular Health and Diseases in China;[6](2021)在《《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概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方式的变化,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居民不健康生活方式日益突出,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越加显着,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仍持续增高。目前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6.66%,城市为43.81%。心血管病给居民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加强政府主导的心血管病防治工作刻不容缓。

白钰[7](2021)在《饮食模式及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

李卉[8](2021)在《衡阳市城区中老年人群脑卒中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

肖妍妍[9](2021)在《VW-MRI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诊断及他汀类药物随访的临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

从祥丰[10](2021)在《中国11省队列人群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和目的脑卒中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在我国,脑卒中已成为疾病负担最重的疾病。目前我国脑卒中现患人数1300万,约占全球脑卒中患者人数的五分之一。我国脑卒中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有研究发现不同地区、性别等特征人群脑卒中发病及患病存在差异。因此,了解不同特征人群脑卒中发病状况,尽早识别脑卒中及其亚型影响因素是脑卒中防控的基础和关键。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证实,年龄、性别、血压水平等是影响脑卒中发生的影响因素。但仍存在一些影响因素,如高血压亚型、糖尿病前期、自评健康等,及影响因素间交互作用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的关系因研究证据不足需要深入分析。脑卒中风险预测模型,能够综合考虑多个影响因素,有效识别脑卒中高风险人群,帮助明确预防重点。但我国基于队列研究的脑卒中风险预测模型仍较少,需要更多队列研究加入。研究目的:(1)利用11省队列数据分析我国不同基线特征人群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状况;(2)探索肥胖、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高血压亚型、血脂异常、自评健康影响因素,以及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的关系;(3)建立适宜的脑卒中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用于高效识别脑卒中高风险人群,为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脑卒中防控模式提供关键技术。研究方法本研究使用中国成人主要慢性病风险评估体系研究(以下简称“慢病风险评估体系研究”)项目数据。该研究是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基线数据来源于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项目(以下简称“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项目”)。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身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慢病风险评估体系研究从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项目中选取11个项目省60个监测点(农村监测点35个,城市监测点25个)共36195名非脑卒中患者构建随访队列。2016-2017年对该基线人群进行随访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家庭问卷和个人问卷。结局事件是首发脑卒中,脑卒中亚型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连续性资料描述使用x±s,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组间差异比较。分类资料描述采用n(%),采用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组间差异比较。使用发病密度描述发病率,发病率置信区间估计使用泊松分布。率之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Cochrane-Armitage方法。利用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敏感性分析时剔除死亡者和第1年内确诊的脑卒中患者,模型调整因素与多因素分析一致。亚组分析交互作用检验采用似然比检验,比较有无交互项模型间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影响因素间交互作用分析包括相乘交互作用和相加交互作用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脑卒中发病风险预测模型拟合,本研究风险预测模型预测年限定为6年。根据未发生结局事件人群的风险预测概率值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利用AUC和Brier得分评价模型区分度和校准度。AUC>0.7,则模型区分度良好;Brier得分在0-0.25,则模型校准度良好。内部验证采用十折交叉验证。模型展示采用列线图。以上分析均在SAS9.4(SAS Institute Inc.)和R4.0.2(2020-06-22)软件中进行。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研究对象基本情况2010年基线调查36195名研究对象,2016-2017年实际随访27436名研究对象。剔除基线癌症患者、基线腰围缺失者、随访结局缺失者、结局诊断日期错误者、基线BMI和腰围异常者,最终纳入27112名研究对象进入分析。其中死亡者576人(2.1%),男性12259人(45.2%),女性14853人(54.8%)。2.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状况本研究共发生首次脑卒中事件1333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1128例,出血性脑卒中205例。总人群脑卒中发病率为7.78/1000人年,其中缺血性脑卒中为6.58/1000人年,出血性脑卒中为1.20/1000人年。男性脑卒中发病率为7.73/1000人年,其中缺血性脑卒中为6.36/1000人年,出血性脑卒中为1.37/1000人年。女性脑卒中发病率为7.82/1000人年,其中缺血性脑卒中为6.77/1000人年,出血性脑卒中为1.05/1000人年。男性和女性人群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0岁人群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率最高;农村地区人群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率高于城市地区;东部地区人群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均P<0.05)。3.脑卒中及其亚型影响因素分析肥胖状态与脑卒中发病关系分析显示,分别采用BMI、腰围和腰围身高比三个指标评价肥胖状态,超重和肥胖(BMI<24kg/m2为参照)、中心性肥胖Ⅰ期和Ⅱ期(正常为参照)、腰围身高比在0.46~和≥0.50(<0.46为参照)人群脑卒中发病风险分别增加 17%(95%CI:3%-32%)和 21%(95%CI:3%-42%)、19%(95%CI:2%-38%)25%(95%CI:10%-42%)、18%(95%CI:-2%-42%)和 33%(95%CI:13%-57%),敏感性分析结果未发生变化。肥胖状态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关系分析显示,三个指标评价的肥胖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均增加,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结果未发生变化。肥胖状态与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关系分析显示,未发现肥胖人群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结果未发生变化。高血压亚型与脑卒中发病关系分析显示,以血压正常组为参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收缩期合并舒张期高血压组脑卒中发病风险分别增加 50%(95%CI:28%-75%)、45%(95%CI:6%-97%)和 125%(95%CI:97%-158%),敏感性分析仅显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43%,95%CI:22%-68%)和收缩期合并舒张期高血压组(119%,95%CI:91%-151%)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高血压亚型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关系分析显示,以血压正常为参照,仅发现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39%,95%CI:17%-65%)和收缩期合并舒张期高血压组(108%,95%CI:80%-140%)发病风险增加,敏感性分析结果未发生变化。高血压亚型与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关系分析显示,以血压正常组为参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135%,95%CI:54%-257%)、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组(223%,95%CI:72%-506%)及收缩期合并舒张期高血压组(281%,95%CI:166%-445%)发病风险均增加,敏感性分析结果未发生变化。亚组分析中仅发现年龄对高血压和缺血性脑卒中关系存在效应修饰作用(P交互<0.001)。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与脑卒中发病关系分析显示,以血糖正常组为参照,糖尿病前期组和糖尿病组脑卒中发病风险分别增加4%(95%CI:-10%-20%)和20%(95%CI:4%-40%),敏感性分析结果未发生变化。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关系分析显示,糖尿病前期组和糖尿病组发病风险分别增加6%(95%CI:-9%-23%)和24%(95%CI:6%-46%),敏感性分析结果未发生变化,亚组分析仅发现年龄(P交互=0.017)和性别(P交互=0.030)对糖尿病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关系存在效应修饰作用。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与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关系分析显示,糖尿病前期组和糖尿病组均未发现发病风险增加,敏感性分析和亚组分析结果未发生变化。血脂异常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关系分析显示,分别以总胆固醇正常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组为参照,高胆固醇血症组、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组均未发现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风险增加;以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组为参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组未发现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风险降低;仅发现甘油三脂在1.13~mmol/L组(以<1.13 mmol/L为参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分别增加20%(95%CI:6%-35%)和18%(95%CI:4%-35%),敏感性分析结果和亚组分析结果未发生变化。自评健康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关系分析显示,仅自评健康差组(自评健康非常好组为参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分别增加 61%(95%CI:17%-121%)、42%(95%CI:2%-97%)和 404%(95%CI:52%-1570%),敏感性分析结果均未发生变化,亚组分析仅发现年龄对自评健康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关系存在效应修饰作用(P 交互=0.005)。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两两之间交互作用与脑卒中发病关系分析显示,糖尿病和高胆固醇血症存在相乘交互作用(P<0.05)和相加交互作用,RERI=1.39(95%CI:0.32-2.47),AP=0.52(95%CI:0.29-0.74),S=5.50(95%CI:1.36-22.36)。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两两之间交互作用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关系分析显示,糖尿病和高胆固醇血症存在相乘交互作用(P<0.05)和相加交互作用,RERI=1.50(95%CI:0.30-2.69),AP=0.53(95%CI:0.29-0.76),S=5.22(95%CI:1.35-20.15)。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两两之间交互作用与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关系分析未发现糖尿病、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两两之间存在相乘和相加交互作用。4.脑卒中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建立6年脑卒中发病风险预测模型,本研究拟合的风险预测模型为:ln[λ(t|Xi)/λ0(t)]=0.073492934*年龄+0.168407120*文化程度+0.007396615*收缩压+0.013696342*舒张压+0.150932388*糖尿病十0.006669641*腰围+0.432685727*自评健康差。6年脑卒中发病风险预测概率值:P=1-0.999947^exp(0.073492934*年龄+0.168407120*文化程度+0.007396615*收缩压十0.013696342*舒张压+0.150932388*糖尿病+0.006669641*腰围十0.432685727*自评健康差)。风险等级:低危风险:<1.5%,一般风险:1.5%-7.9%,中危风险:8%-17.9%,高危风险:>18%。采用十折交叉验证进行模型内部验证,区分度指标AUC和校准度指标Brier得分平均值分别是0.7415和0.0475。研究结论1.我国脑卒中发病率仍较高,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农村地区脑卒中发病率高于城市地区,男女之间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人群发病率高于青年人群,东部地区发病率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应根据地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脑卒中防控措施。2.肥胖人群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均增加。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期合并舒张期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均增加;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收缩期合并舒张期高血压患者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均增加。糖尿病患者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均增加。自评健康差者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均增加。糖尿病和高胆固醇血症对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存在正向相加交互作用。3.建立6年脑卒中发病风险预测模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可作为脑卒中高危人群初筛工具。

二、女性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年龄的初步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女性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年龄的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危险因素分析及预警模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内容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模型组患者一般资料
    2.2 溶栓后出血单因素分析
    2.3 溶栓后出血的多因素分析
    2.4 构建出血预警模型
    2.5 出血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
3 讨论
    3.1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出血率较高
    3.2 性别、NIHSS评分及D-二聚体是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出血独立危险因素
    3.3 出血预警模型的预测效果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危险因素
    1.1 年龄
    1.2 肥胖
    1.3 高血压
    1.4 糖尿病
    1.5 血脂
    1.6 吸烟与酗酒
2 血清生物学指标相关危险因素
    2.1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升高
    2.2 尿酸升高
    2.3 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升高
    2.4 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和纤维蛋白原升高
    2.5 其他
3 小 结

(4)Trousseau综合征与心房颤动相关脑梗死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1.2 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
    1.3 一般临床资料收集
    1.4 影像学检查
        1.4.1 TACS
        1.4.2 PACS
        1.4.3 POCS
        1.4.4 LACS
        1.4.5 复合综合征
        1.4.6 缺血性脑卒中的MR-DWI影像学特征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临床特征比较
    2.2 恶性肿瘤类型
    2.3 MR-DWI病灶特点
3 讨论
4 结语

(6)《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心血管健康影响因素
    1.1 烟草使用
    1.2合理膳食
    1.3 身体活动
    1.4 健康体重
    1.5健康心理
2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2.1 高血压
    2.2 血脂异常
    2.3 糖尿病
    2.4慢性肾脏病
    2.5 代谢综合征
    2.6 睡眠障碍一项Meta分析显示,在115 988名
    2.7 空气污染
3 心血管病社区防治
4 心血管病
    4.1 流行趋势
    4.2 冠心病
    4.3 脑血管病
    4.4 心律失常
    4.5 瓣膜性心脏病
    4.6 先天性心脏病
    4.7 心肌病和心力衰竭
        4.7.1 心肌病
        4.7.2 心力衰竭
    4.8 肺血管和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4.9 主动脉和外周动脉疾病
        4.9.1 主动脉疾病
        4.9.2 外周动脉疾病
    4.1 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心肌损伤
    4.1 1 肿瘤心脏病学
5 心血管病康复
    5.1 心脏康复
    5.2 脑卒中康复
6 心血管基础研究与器械和新药研发
7 心血管病医疗费用

(10)中国11省队列人群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二、资料与方法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样本量计算
        1.2 基线调查
        1.3 随访调查
    2. 结局事件及相关指标定义
        2.1 脑卒中结局事件的确定
        2.2 影响因素指标定义
    3. 数据库清洗与统计分析
        3.1 数据库清洗
        3.2 统计分析
    4. 质量控制
    5. 技术路线图
三、结果
    1. 研究对象特征
        1.1 研究对象基线特征
        1.2 随访人群与失访人群特征比较
    2. 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状况分析
        2.1 不同性别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状况
        2.2 不同年龄、不同地区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状况
        2.3 不同文化程度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状况
        2.4 不同BMI、腰围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状况
        2.5 不同血压情况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状况
        2.6 不同血糖情况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状况
        2.7 不同血脂情况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状况
        2.8 不同生活方式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状况
    3. 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影响因素分析
        3.1 肥胖状态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关系
        3.2 高血压亚型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关系
        3.3 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关系
        3.4 血脂异常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关系
        3.5 自评健康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关系
        3.6 影响因素间交互作用与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关系
    4. 脑卒中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4.1 脑卒中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
        4.2 脑卒中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内部验证
        4.3 脑卒中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展示
四、讨论
五、创新性和局限性
六、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女性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年龄的初步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危险因素分析及预警模型构建[J]. 杨瑞,鲁雪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23)
  • [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 刘杰,王保爱. 医学综述, 2021(22)
  • [3]基于多重影像评估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特征[J]. 俞志鹏,董爱然,张婧,吴芳,高明杰,陈健,常红,武力勇.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1(10)
  • [4]Trousseau综合征与心房颤动相关脑梗死的临床对比研究[J]. 王立强,于金龙,李想,何志义.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21(05)
  • [5]缺血性卒中基层诊疗指南(2021年)[J].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神经系统疾病基层诊疗指南编写专家组.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09)
  • [6]《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概述[J]. The Writing Committee of the Report on Cardiovascular Health and Diseases in China;.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1(07)
  • [7]饮食模式及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系[D]. 白钰.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8]衡阳市城区中老年人群脑卒中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李卉. 南华大学, 2021
  • [9]VW-MRI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诊断及他汀类药物随访的临床应用研究[D]. 肖妍妍. 南华大学, 2021
  • [10]中国11省队列人群脑卒中及其亚型发病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 从祥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

标签:;  ;  ;  ;  ;  

女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年龄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