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器的古董着色

银器的古董着色

一、银器具的仿古着色(论文文献综述)

屈锦芳[1](2021)在《云南乌铜走银艺术特征研究》文中提出乌铜走银是云南独特的金属手工制作技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迁,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艺术特征的手工技艺体系。本文以云南乌铜走银为研究对象,从设计学的角度出发,结合设计学学科中相应的研究方法,如:文献研究法、田野调研法、对比研究法等。分六个研究章节对云乌铜走银的产生发展、工艺技艺、传承谱系、器物形制、纹样构成和发展变迁六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通过田野考察以及与传承人的深入的访谈,对云南乌铜走银的材料、工具、工艺流程、器物以及纹样进行了详细的图片采集和描述,并对其中代表性传承人进行访谈,获得较为详细的一手资料,为本文深入分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文中首先以纵向研究为基础,结合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云南乌铜走银工艺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技艺工艺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梳理,探讨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文化、商贸、习俗等对云南乌铜走银产生的影响。其次以横向研究为铺垫,将围绕材料、工具、工艺流程等展开细致的分析,运用它们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分析云南乌铜走银技艺形成的特性。通过梳理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谱系以及传承方式,探索云南乌铜走银传承人作为创作主体、传承主体与器物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器物的功能为分类依据,将云南乌铜走银器型进行分类,并对其器型形制设计思想和法则进行详细解读。接着以装饰纹样题材内容为主的分类依据对云南乌铜走银装饰题材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描述。最后,主要分析云南乌铜走银在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艺术特征的变化以及当代文化价值,对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和问题进行总结,并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对云南乌铜走银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展望。

蒋茜[2](2017)在《1700-1840年中英贸易背景下的设计交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从1700-1840这百余年间来看,正是近代以来中英贸易密切交流的开端,期间贸易活动形式多元,两国间的设计交流和影响在此时期集中展现,并分别表现出不同的设计形式、反映及影响。在本文所节取的时间节点范围内,就设计领域来说,中国在英国刮起的设计风更加剧烈一些,但最终并未能在文化层面产生深远影响,而英国对于中国方面的影响还是潜移默化,或者说是在中国社会巨大动荡来临前的前奏。本文重点探究中英两国通过商贸交流产生的设计形态的转移,即从贸易的角度出发,来探讨由于经济造成的设计交流以及这种影响的诸多原因。具体而言,主要是针对英国人如何认识中国设计风格,以此揭示英国设计是怎样接受或者根本没有接受中国设计风格的影响。还有中国社会在这段时间内,究竟是否接受了西方设计观念,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天翻地覆的变化形成怎样的触动。又或者说贸易与设计交流的关系如何,在设计传递中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总之,通过中英贸易流通中的各种手工艺品,来梳理并展示在两国贸易过程中发生碰撞与融合呈现的设计形式与风格,以及在设计交流中由误解和文化差异产生的中西合璧的特殊文化现象。再有,设计接受与社会文明进步的关系等。可以说,中英设计之间的交流和影响,一方面保留自身的特点;另一方面又不断刺激、启发和丰富各自的设计。各种设计的不断借鉴、吸收和利用,也在不断地改变中英两国这一历史时期的设计面貌。

王东方[3](2013)在《乌铜走银的造型、装饰与传承》文中指出乌铜走银是云南特有的传统金属工艺,自雍正年间创立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乌铜走银吸收多元文化的营养,熔铸姊妹艺术的精髓,形成了色彩独特、工艺精湛、造型多样、装饰丰富的艺术个性,更以其秘不外传的材料配方、令人惊叹的“走银”或者“走金”技艺成为我国和“景泰蓝”并立的铜艺双绝。本文通过对云南红河州石屏县异龙镇冒合岳家湾云岳乌银工艺厂创始人岳忠祥、岳丽娟,昆明官渡区“金李记”创始人金永才及其徒弟,晋宁县晋城镇“铜晋堂”创始人李丛仲及其家人,晋宁县晋城镇天城门村袁氏兄弟,保山乌铜走银传人万光红等的访谈以及实地考察、调研,从乌铜走银的制作程序、材料特点、装饰纹样、器物造型四个方面,阐述了乌铜走银的存在形态、形式构造、价值意义并从一个中立者的角度客观分析、梳理、总结了乌铜走银的传承发展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较为客观的乌铜走银传承谱系;最后论述了乌铜走银在当下的优势和劣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乌铜走银可持续发展的设想、建议和措施,以期能对乌铜走银的壮大有所裨益,也期待能使更多的人了解、喜欢乌铜走银。

黄忠杰[4](2012)在《波兰王奥古斯都二世收藏的中国外销瓷艺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德国德累斯顿---茨温格尔宫是目前欧洲最大的瓷器专项博物馆。该馆现藏中国历代瓷器4万2千余件,其中明清中国外销瓷24100多件,馆藏瓷器大部分来源于1670-1733年萨克森公国显赫一时的波兰王奥古斯特二世(即强者奥古斯特)及其子奥古斯特三世的皇家收藏。这些弥足珍贵的中国外销瓷器是17-18世纪欧洲与中国对外经商和贸易等社会活动的实物见证,也是考证清代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中西方美术交流的直接佐证。本文以奥古斯都二世收藏的明末清初景德镇窑、漳州窑、德化窑、广州窑、潮州窑和宜兴窑的瓷器精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纹章学、艺术文化学和类型学比较方法,通过对馆藏精品和代表性中国瓷器的风格特征、纹样装饰以及其创作流派的探析,剥茧抽丝、层层深入地探讨清代初期中国外销瓷器的艺术特征;并在此基础上从文化发生学和社会学的角度,阐发中国外销瓷器与欧洲“中国热”的关系及其对18世纪西方建筑装饰和艺术风格变迁的影响;同时也将奥古斯都二世收藏的中国外销瓷的风格与审美变化置入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进行考究,探析启蒙主义思想对中国外销瓷器的影响,揭示出隐含于洛可可艺术与中国外销瓷器之间的深刻文化内涵,为研究17-18世纪的中西方美术交流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现实佐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以下三方面研究作了新的尝试:第一,借助纹章学和类型学中装饰形式的分析手法对奥古斯都二世收藏的中国外销瓷器展开分类研究,进而建立其对应的全息图像与数据库;第二,基于德累斯顿茨温格尔宫1721-1727年的收藏清单原稿和馆藏的24100件清代初期中国外销瓷,对17-18世纪的中国瓷器工艺、流派和作初步的辨析,以填补该研究领域的空白,深化清代中国外销瓷艺术的研究;第三,将奥古斯都二世的瓷器艺术收藏作为一种文化系统来进行综合考量,从文化场中考察其艺术形态,又通过各种艺术特征来反观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代中西方艺术文化交流的多元特质。

胡光军[5](2000)在《银器具的仿古着色》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胡光军[6](1998)在《银器具的仿古着色》文中提出 1 仿古着色工艺随着装饰业的不断发展,银器具的仿古着色日益受到重视,我们生产实践中采用一种比较实用的仿古着色工艺.1.1 前处理过程(1)机械抛光(2)化学除油配方:磷酸二钠(Na3PO3) 20~25g/L碳酸钠(Na2CO3) 20~25g/LOP-10乳化剂 5~10g/L温度: 60~70℃时间: 2~3min(3)酸浸蚀在10%~30%硫酸中常浸泡约2min,酸蚀液里不允许有任何铁器件.(4)温水清洗1.2 着色过程

二、银器具的仿古着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银器具的仿古着色(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乌铜走银艺术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背景
        1.云南乌铜走银发展现状
        2.云南乌铜走银传承人生存现状
        3.相关重视度的不断提高
    (二)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选题的目的
        2.选题的意义
    (三)相关概念界定以及研究现状
        1.相关概念界定
        2.相关研究现状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梳理云南乌铜走银的发展现状以及传承谱系
        2.从设计学的角度分析云南乌铜走银艺术特征
        3.从传统到现代云南乌铜走银的变迁和发展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
        1.研究的重点
        2.研究的难点
        3.研究的创新点
    (六)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1.研究方法概述
        2.研究思路简述
二、云南乌铜走银概述
    (一)云南乌铜走银工艺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
        1.地理环境和文化资源
        2.贸易往来和历史文化
    (二)云南乌铜走银工艺的起源和发展
        1.云南乌铜走银的源起
        2.云南乌铜走银的发展
    (三)云南乌铜走银工艺产生的基础条件
        1.选材之独特
        2.工具之适用
        3.技艺之流程
    (四)本章小结
三、云南乌铜走银的传承主体以及方式
    (一)云南乌铜走银代表性传承人
        1.传承源来--岳氏
        2.与时俱进--金氏
        3.传统典范--袁氏
        4.坚守工艺--万氏
    (二)云南乌铜走银技艺承袭方式
        1.血浓于水的家族传承
        2.息息相关的师徒传承
    (三)云南乌铜走银技艺发展现状
        1.相同中求不同
        2.市场中求生存
        3.复合中求创新
    (四)本章小结
四、云南乌铜走银器物分类以及形制特征
    (一)云南乌铜走银器物形制分类依据
    (二)云南乌铜走银器物形制分类简述
        1.文房器具
        2.饮食器具
        3.装饰器具
    (三)云南乌铜走银主要器物的造型设计表现
        1.形态各异的壶
        2.庄重典雅的香炉
        3.文人匠心的墨盒
        4.清幽雅致的瓶
    (四)云南乌铜走银器物设计思想及法则
        1.器物设计的形式表现
        2.实用为先的造型设计
        3.制器尚象的设计思想
        4.传承创新的设计法则
    (五)本章小结
五、云南乌铜走银的装饰设计
    (一)云南乌铜走银纹样分类依据
    (二)云南乌铜走银装饰的类型
        1.图腾崇拜纹样
        2.吉祥寓意纹样
        3.人文山水纹样
    (三)乌铜走银的意蕴之美
        1.纹饰运用的民俗生境
        2.纹饰构图的适器法则
    (四)本章小结
六、云南乌铜走银的变迁和发展
    (一)从传统到现代工艺技艺的变迁
        1.工艺技艺的改进
        2.器物形制的演变
        3.表面着色的变化
        4.装饰纹样的创新
    (二)云南乌铜走银的当代价值
        1.时代发展中的精神价值
        2.传承体系中的文化价值
        3.经济市场中的工艺价值
    (三)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一期二期三期田野资料的整理
附录 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2)1700-1840年中英贸易背景下的设计交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来源
    二、选题依据
    三、研究概况及回顾
    四、研究创新点
    五、研究方法
    六、选题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 中英贸易交流的形成
    第一节 新的海上霸主英国的外贸实力
    第二节 英国东印度公司与广州十三行推动两国设计交流
        一、英国东印度公司促进中英商品流通
        二、十三行为进出口贸易添砖加瓦
第二章 中国设计在英国的表现
    第一节 茶贸易推动饮茶器具设计改良
        一、茶叶贸易的兴盛
        二、饮茶流行引发中国茶具的出口
        三、英国的茶具设计
    第二节 瓷瓷器出口引发设计模仿与创新
        一、中英贸易中的大宗货物瓷器
        二、历史悠久的中外陶瓷交流
        三、瓷器出口引发的定制商品
        四、英国人对于中国瓷器的再诠释
        五、瓷器带动的设计交流和影响
    第三节 散商丰富手工艺品外销门类
        一、港脚贸易发展而成的散商
        二、散商在中英贸易中所起的作用
    第四节 散商引发的设计交流
        一、漆器、家具中的设计融合
        二、丝织品、壁纸中的图案融合
        三、中西合璧的壁纸
        四、其它陈设品的设计融合
第三章 对英贸易对中国设计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宫廷间接推动外来手工艺品技艺发展
        一、康熙皇帝对于中西合璧工艺的推动
        二、雍正皇帝的喜好对于发展珐琅彩瓷器的影响
        三、乾隆皇帝对于西洋器物在中国的推广作用
        四、官窑对于中西合璧设计风格的影响
    第二节 十三行进出口贸易为本土设计注入新鲜活力
        一、进出口贸易带来广制品设计的兴起
        二、贸易为广制艺术品带来了原材料
        三、英国钟表贸易带来的广制钟表产业
        四、外贸交易为广制品增添了彩瓷与外销画
        五、西方美术对于中国瓷器装饰的影响
        六、外来技艺对广制品的影响
    第三节 中西合璧精品——鼻烟壶
        一、地方鼻烟壶
        二、宫廷鼻烟壶
        三、中西合璧的宫廷画珐琅鼻烟壶
        四、鼻烟壶中的东方思想
    第四节 中英贸易与设计的转折
        一、早期的掠夺与文化侵入
        二、经济中心被迫由广州向上海转移
        三、晚清的外来商品及文化
第四章 设计交流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
    第一节 中英贸易情况的改变
        一、中央政府闭关与通关的政策转变
        二、大分流——两国由接近地位变为先进与落后
    第二节 设计的交融
        一、文化误解产生的设计交融
        二、中国风格在英国产生的设计交融
        三、从中国到西方再到中国
        四、英国的中国风格设计特点
        五、女性与瓷器
    第三节 各国对不同设计文化的接受度
        一、英国对待中国的态度
        二、中国设计对英国的影响
        三、欧洲艺术对中国瓷器的影响
    第四节 贸易在设计传递过程中的作用
        一、对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分析
        二、贸易对于设计交流的影响
结论 中英设计交流带来的思考
    第一节 贸易是两国设计碰撞的纽带,需求影响接受度
    第二节 中国设计的跨文化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3)乌铜走银的造型、装饰与传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第二节 选题研究的现状
        一、局部研究
        二、整体研究
        三、概括介绍
    第三节 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五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六节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乌铜走银概述
    第一节 乌铜走银简介
        一、乌铜走银的定义
        二、乌铜及其与其它铜合金的区别
        三、乌铜走银的类型
        四、乌铜走银的流程
        (一)工艺流程
        (二)工艺流程的关键点
        五、乌铜走银的创始艺人
    第二节 乌铜走银的产生
        一、乌铜走银的产生背景
        (一)丰富的矿产
        (二)儒家文化的巨大影响
        (三)丰富的铜工艺经验
        二、乌铜走银产生的传说
    第三节 乌铜走银的现状、厂家和发展的优劣势
        一、现状
        二、厂家
        三、发展的优劣势
第三章 乌铜走银的材料、色彩、造型和装饰
    第一节 材料
        一、特定材料的使用和保密配方
        二、黑白分明的材质美
    第二节 色彩
        一、乌铜和银白的组合
        二、乌铜和金黄的组合
        三、乌铜走银和玉青的色彩组合
        四、乌铜和银白、金黄、玉青的色彩组合
    第三节 造型
        一、代表器形
        (一)文房四宝类
        (二)烟具类
        (三)香炉、熏炉类
        (四)茶具类
        (五)酒具类
        (六)摆件类
        二、造型的形式美感
        (一)对称的结构
        (二)优美的比例
        (三)中和之美
        三、乌铜走银造型艺术的文化价值
        (一)蕴含吉祥文化
        (二)蕴含历史文化
        (三)蕴含心理暗示
    第四节 装饰
        一、主要装饰形式
        (一)二维装饰
        (二)三维装饰
        二、主要装饰形象
        (一)具象的装饰形象
        (二)概括的装饰形象
        (三)几何化的装饰形象
        三、装饰纹样的特点
        (一)概括
        (二)点线面结合
        (三)秩序
        (四)象征
        四、文化价值
        (一)体现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
        (二)体现中华民族的品性追求
        (三)体现中华民族的哲学态度
        (四)体现文化融合和民族融合
        (五)历史记录和文化保存
第四章 乌铜走银的传承、发展和变迁
    第一节 传承和发展
        一、发生期(清朝雍正年间)
        二、发展期(清朝雍正年间至民国初期)
        三、鼎盛期(民国时期)
        四、衰落期(解放前期至解放初期)
        五、新生期(改革开放至今)
    第二节 变迁
        一、变迁的表现
        (一)技艺、工具的变化
        (二)功能、空间的变化
        (三)装饰、造型的变化
        二、技艺变迁的谱系
        (一)岳氏家族传承谱系
        (二)袁氏家族传承谱系
        (三)金氏家族传承谱系
        (四)万氏家族传承谱系
第五章 乌铜走银面临的问题及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第一节 趋同化
        一、关于趋同化的解释
        二、趋同化的表现
        (一)造型、装饰的趋同
        (二)消费、生产的趋同
        (三)材料、功能的趋同
    第二节 疏离化
        一、关于疏离化的解释
        二、疏离化的表现
        (一)对大众消费群体的疏离
        (二)对材料创新的疏离
        (三)对姊妹工艺的疏离
        (四)对当下生活的疏离
    第三节 滞后性
        一、关于滞后性的解释
        二、对社会发展的认知滞后
        (一)消费社会形态下的抉择——复制和“定制”
        (二)消费群体的界定——高端、小资和大众
        三、对现代产业发展的认知滞后
        (一)市场定位问题
        (二)产权保护问题
        (三)造型、装饰、材料的创新问题
        (四)生产效率问题
        (五)思想保守问题
    第四节 乌铜走银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注意宣传
        (一)宣传的关键支撑
        (二)宣传的具体手段和方法
        二、注重人才
        (一)、21 世纪企业竞争的本质是人才之争
        (二)、乌铜走银企业人才的分类和现状
        (三)、乌铜走银企业人才建设可资借鉴的措施
        三、平衡市场
        (一)、传承人思想上的孤芳自赏
        (二)、认清形式,平衡市场
        四、企校合作
        (一)、企业和学校的优势和劣势
        (二)、企校合作,互利共赢
        五、注意宣传明确部门职责、分工,注意专利申请
        (一)、明确部门职责、分工
        (二)、注意专利申请
        六、传统设计环节的数字化导入
        (一)、传统设计的不足
        (二)、数字化设计的优势
        七、造型、装饰设计的多样化
        (一)造型、装饰风格的国际化
        (二)、造型、装饰对古代装饰纹样的借鉴和利用
        八、他山之石——对姊妹工艺的借鉴
        (一)、透雕工艺
        (二)、镶嵌工艺
        (三)、失蜡法工艺
        (四)、金银错工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波兰王奥古斯都二世收藏的中国外销瓷艺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一、选题的缘起
    二、现有研究的总结与文献回顾
    三、研究方法、研究手段与前期调查
第一章 欧洲“中国风”与奥古斯都二世的中国外销瓷收藏
    第一节 “CHINA”的概念与中国外销瓷的源起
    第二节 中国外销瓷与17--18世纪的欧洲“中国风”
    第三节 欧洲中国热影响下的奥古斯都二世瓷器收藏
第二章 奥古斯都二世收藏的中国瓷器类别及其装饰艺术
    第一节 漳州窑克拉克瓷
    第二节 景德镇窑青花瓷器
    第三节 中国白—德化窑瓷
    第四节 景德镇窑五彩瓷器
    第五节 颜色釉瓷
第三章 17-18世纪中国与欧洲的瓷器艺术交流与互动——以奥古斯都二世收藏的外销瓷为切入点
    第一节 西洋风情中国造
    第二节 中国风情欧洲造
    第三节 “想象”与“讲述”----由中国外销瓷引出的欧洲装饰艺术变革
第四章 启蒙的艺术 #187——基于奥古斯都二世的收藏看欧洲启蒙运动影响下的中国外销瓷
    第一节 启蒙运动的自由主义思想对清代中国外销瓷的影响
    第二节 启蒙运动中“自然主义”与中国外销瓷的题材、风格转变
    第三节 启蒙时代的爱与情感在中国外销瓷中的体现
第五章 从“装饰”到“风格”——18世纪中国外销瓷与欧洲洛可可艺术
    第一节 中国外销瓷器的收藏与洛可可风格装饰的兴起
    第二节 从贵族消遣到宫廷艺术形式——影响洛可可风格的中国审美思想
第六章 结论
附录1:奥古斯都二世收藏清单英文总目1721-1727
附录2:德累斯顿茨温格尔宫奥古斯都二世收藏清单第三章中国瓷器(白瓷)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银器具的仿古着色(论文提纲范文)

1 前处理过程
2 着色过程
3 后处理

(6)银器具的仿古着色(论文提纲范文)

1 仿古着色工艺
    1.1 前处理过程
    1.2 着色过程
    1.3 后处理
2 多层印制板内层板黑化工艺
    2.1 工艺流程
    2.2 黑化工艺配方
    2.3 工艺说明

四、银器具的仿古着色(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乌铜走银艺术特征研究[D]. 屈锦芳. 云南艺术学院, 2021
  • [2]1700-1840年中英贸易背景下的设计交流研究[D]. 蒋茜. 南京艺术学院, 2017(06)
  • [3]乌铜走银的造型、装饰与传承[D]. 王东方. 云南师范大学, 2013(04)
  • [4]波兰王奥古斯都二世收藏的中国外销瓷艺术研究[D]. 黄忠杰. 福建师范大学, 2012(01)
  • [5]银器具的仿古着色[J]. 胡光军. 电镀与精饰, 2000(01)
  • [6]银器具的仿古着色[J]. 胡光军. 表面技术, 1998(05)

标签:;  ;  ;  ;  ;  

银器的古董着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