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一、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士萍,秦子凡,张明鑫,曹鑫[1](2021)在《新型土木工程材料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土木工程材料的创新发展能更迅速地推进土木工程结构的发展.土木工程材料的类别较多,本文分别从高分子材料在土木工程材料中的应用、再生混凝土的应用、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三个方面综述了新型土木工程材料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方向.传统的普通混凝土的相关标准、规范文件已不能适用于特殊材料组成的再生混凝土,因此期望针对各类再生混凝土制定出相关标准及规范.

高珊[2](2021)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文中认为为研究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本文介绍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依托实际工程,在建筑材料试验工程中,通过改变减水剂掺量、粉煤灰掺量和胶凝材料掺量制作试件A、试件B、试件C和试件D,通过试验检测试件干缩性能和抗渗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试件A、试件B、试件C和试件D高强高性能混凝土试件干缩率随龄期增加而增逐渐加大;试件A干缩率变化最小,试件D干缩率变化最大,不同龄期下试件A、试件B、试件C干缩率较试件D减少34%;试件D30天和90天透水高度比试件A高出20mm和30mm,掺入适量粉煤灰可有效提高混凝土抗渗性能。

李墨翰,王晓丽[3](2021)在《环保型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我国建筑工程正如火如荼的展开,同时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之中。当前,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生态环保型混凝土是日后混凝土必然的发展方向。在应用过程中,环保型高性能混凝土在能够满足特殊用途的同时还可以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施工成本。从分析环保型高性能混凝土的优点出发,探究了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方法及应用过程,并以工程实例进行分析,提出了高性能混凝土在应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为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刘科[4](2021)在《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低碳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碳排放是指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大量碳排放加剧气候变化,造成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威胁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人类活动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是导致碳排放问题的主要诱因。目前全球主要通过碳排放量衡量各行业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程度,建筑业是主要碳排放行业之一,建筑业的低碳发展是引领我国低碳道路的周期引擎。目前针对建筑低碳设计研究已有相关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建筑的低碳化发展不够重视,低碳设计理念认识模糊,多通过相关技术的堆叠,注重相关低碳措施的应用,忽视了建筑低碳化的指标性效果。如何在建筑设计阶段基于相关碳排放量化指标真正实现公共建筑的低碳化是本研究的重要内容。高大空间公共建筑是碳排放强度最高的公共建筑之一,具有巨大的低碳潜力。本文基于地域性特征,针对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展开具体的低碳设计研究。首先梳理建筑低碳设计相关理论基础,通过对相关低碳评价体系的研究,总结落实建筑低碳设计的要素指标。其次落实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化与评测方法,开发相应的建筑低碳设计辅助工具。进而从设计策略和技术措施两方面具体展开建筑低碳设计研究。最后通过盐城城南新区教师培训中心项目的应用验证研究的可行性与低碳设计效果。本研究主要成果有:明确了建筑的低碳化特征与低碳设计理念,建筑的低碳设计应从全生命周期视角兼顾建筑各阶段,包含但不等同于节能设计;构建了以碳排放指标为效果导向的建筑低碳设计方法,初步建立了建筑低碳设计流程框架;建筑设计应着重考虑的低碳环节包括:建材的使用、能源的使用、植被的碳汇、建筑碳排放量的计算;完善了适用于设计阶段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化与评测分析方法,开发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化与评测工具(CEQE-PB HSCW);针对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提供了包含设计策略与技术措施的低碳设计指导;通过在盐城城南新区教师培训中心项目中采用可再生能源、被动式空间调节、主动式节约技术、绿植碳汇系统、绿色低碳建材和低碳施工等方面的具体设计措施17项,最终求得项目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情况,项目符合碳排放量比2005年基准值降低45%的低碳目标,年碳排放量比2005年基准值降低了61%。在进一步优化设计中,得出低碳化使用建材带来的减排贡献率可达67%。针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低碳设计优化,不仅需要通过运行阶段的节能与绿植固碳,同时要强调低碳化地使用建材。论文正文17.2万余字,图片202张,表格85幅。

王天琪[5](2019)在《合成纤维的耐碱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纤维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具有一系列优越的物理和力学性能,而纤维在混凝土中的稳定性是发挥纤维混凝土作用的关键。混凝土内部是一个碱性环境,为了使混凝土的长期性能得到保证,这就要求掺入的纤维应具有良好的耐碱性能,尤其近几年迅速发展的合成纤维成为关注焦点。因此,研究不同合成纤维在水泥混凝中的应用性能,尤其是力学性能和耐碱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促进纤维在土木工程领域的推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聚丙烯纤维(PP)、聚丙烯腈纤维(PAN)、聚乙烯醇纤维(PVA)和聚甲醛纤维(POM)为研究对象,采用NaOH溶液、基准水泥上层清液、硅灰-基准水泥上层清液以及混合溶液对合成纤维进行碱处理,通过纤维溶胀率和断裂强度保留率研究纤维单丝的耐碱性能,结合微观形貌图和化学结构变化探究纤维腐蚀机理,总结4种合成纤维耐碱性能强弱,为实际工程中水泥混凝土用合成纤维提供借鉴;以强度保留率为准,对比分析纤维在NaOH溶液加温浸泡后分别与基准水泥上层清液浸泡和混合溶液浸泡老化时间的对应关系,为推算合成纤维在水泥基材和复杂碱环境中的有效使用期限提供参考;另外,进行4种合成纤维水泥砂浆强度试验,通过砂浆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反映纤维对水泥基材的增强作用以及纤维在水泥碱环境中的耐腐蚀性能,并结合碱溶液浸泡试验结果,综合评价合成纤维的耐碱性能。经过相关试验的研究和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经高浓度的NaOH溶液(pH=14)加温浸泡6h后,4种合成纤维强度保留率均在95%左右,说明合成纤维具有较好的耐碱性能。随着时间增加,纤维表现出溶胀率逐渐增加,强度逐渐减小的变化规律,当温度和溶液浓度升高时,纤维强度损失较大,受溶液腐蚀相对严重,耐碱性能降低,但4种合成纤维之间的耐碱性有一定差异,表现出了不同的力学变化趋势。微观研究发现碱溶液对4种合成纤维腐蚀是一个从外向内逐层腐蚀的过程,纤维表面出现的变化与纤维的力学性能密切相关,但浸泡后的纤维整体结构仍保持不变。基准水泥上层清液和混合溶液浸泡后的试验结果与pH=14的NaOH溶液浸泡试验结果最为相似,说明pH=14的NaOH溶液与水泥混凝土孔溶液环境最为接近。当以强度保留率相近为准时,4种合成纤维在pH=14的NaOH溶液加温浸泡6h均相当于基准水泥上层清液浸泡28d。随着处理时间延长,纤维在两种碱溶液浸泡后均能找到相对应的时间节点,根据整体变化规律,可推断合成纤维在混凝土碱环境中的长期性能。对比不同养护龄期合成纤维水泥砂浆与基准水泥砂浆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发现合成纤维对水泥基材具有一定的阻裂性能,可有效提高试件的抗折强度,但对抗压强度的作用不明显。合成纤维水泥砂浆强度试验结果与碱溶液浸泡试验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即合成纤维具有较好的耐碱性能,尤其POM纤维在4种合成纤维里耐碱性能最好,可适用于属性为碱性环境的水泥混凝土中,但这只能考虑一年左右的强度,一年后纤维强度削弱,失去对水泥基材的增强作用。

张琦[6](2019)在《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现场检测方法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性能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水泥基材料,具有耐久性较高、强度高、抗腐蚀能力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工程项目以及加固工程中。随着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与发展,如何有效对其强度进行现场检测成为相关部门关注的重点。测定混凝土结构抗压强度最常见方法是预留立方体试块,但若制作的试块不完备,或对已经施工完成的高性能混凝土结构强度存在质疑时,制作立方体试块不可能实现。在相关质量验收标准中也指出完善检测方法是必要的,即需寻找一种可靠、准确、便捷、经济的方法对高性能混凝土进行现场检测,为工程质量验收提供数据依据。本文首先对C60、C70、C80、C90、C100五个强度等级的高性能混凝土试件分别进行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先装拔出法、后装拔出法和钻芯法现场检测试验及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对试验材料的选择和试验操作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验证了五种检测方法在高性能混凝土强度检测上的适用性。根据五种检测方法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得到不同检测方法检测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的测强公式,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其相关性与精确度均较理想,适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的现场检测。其次,在试验基础上,考虑将回弹法、后装拔出法两种方法结合,互相取长补短,提出新的检测方法–回弹拔出综合法,建立回弹值–后装拔出力–混凝土强度三者间的相关关系方程式,用双指标来推定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建立线性、二项式、幂函数三种数学模型测强公式,通过指标系数的对比,得到线性模型更为精确,且使用方便,并与单一检测法对比得到该方法可更准确地推算结构实体的强度。最后,通过项目管理学角度、层次分析法(AHP)基本理论出发,依据现行法规标准,建立了高性能混凝土现场检测方案评估结构模型,为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和主观评价的影响,引用熵权法对结构模型进行权重分配,并建立了高性能混凝土现场检测方案评级标准。本文涉及多个学科,综合性强,为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相关现场检测技术标准提供了试验依据,对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现场检测方案评估提供了参考依据。

蔡婷婷,赵月,刘兴旺,李海涛[7](2018)在《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和大力推进,许多建筑工程中逐渐开始运用混凝土作为建筑中的主要材料。目前,高性能混凝土因其优秀的物理化学性能被广泛应用在建筑行业中,同时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也有了良好的发展。文章通过对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为未来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翁子杰[8](2019)在《UHPC轻型建筑部品在装配式建筑中的综合应用》文中提出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是二十世纪末至今在欧美地区迅速发展的新型建筑材料,近年来其应用范围从桥梁领域推广到建筑领域。然而在中国建筑领域UHPC材料仍然处于研究论证和探索试验的阶段。本文通过文献查询和实地调研等方式梳理国内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特别分析了装配式建筑立面单调刻板的原因,结合国外相关项目,指出UHPC的应用可为这些问题提供的解决之道。本研究通过将UHPC轻型建筑部品和其他预制混凝土建筑部品进行对比研究,明确UHPC轻型建筑部品的优势和特点,论证发展UHPC轻型建筑部品产品体系的可行性。结合国内建筑部品体系和国外相关应用项目,系统分析UHPC轻型建筑部品的类型和发展趋势。进而,从地域要素、建构表现和曲面造型等角度研究UHPC轻型建筑部品的建筑表现性。最后,结合“中建低能耗装配式示范楼”的项目实践,在标准化设计的框架下系统阐述UHPC轻型建筑部品的设计逻辑与设计成果,并分析应用UHPC轻型建筑部品的综合效益,以验证以上设计研究成果的可行性。本研究认为UHPC轻型建筑部品以其高强度、高韧性、高耐久性和低维护性,在装配式建筑中有利于减少材料消耗、改善立面效果和提升全周期寿命范围综合效益。可以展望,在未来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和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背景下,UHPC轻型建筑部品在中国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张瑞昶[9](2017)在《建筑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解析》文中研究表明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高技术混凝土,是在现代混凝土技术基础上制作而成的,具有耐久性、适用性、经济性以及体积稳定性等特点。文章对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在建筑工程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有利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

杨鸿操[10](2016)在《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项目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同时这项技术的应用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本文则重点分析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二、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土木工程材料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高分子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1.1 智能高分子材料
    1.2 高分子阻燃材料
    1.3 高分子建筑涂料
    1.4 高分子外加剂
2 再生混凝土
    2.1 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
    2.2 废弃黏土砖的回收利用
    2.3 废弃玻璃的回收利用
3 超高性能混凝土
    3.1 UHPC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
    3.2 建筑结构中的应用
    3.3 军事结构中的应用
4 结论

(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原材料
    2.1 水泥
    2.2 矿物掺和料
    2.3 减水剂
3 工程实践
    3.1 工程概况
    3.2 施工技术
    3.3 性能检测
4 结语

(3)环保型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环保型高性能混凝土的优点
    1.1 环保型高性能混凝土强度较大
    1.2 环保型高性能混凝土稳定好
    1.3 环保型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2 环保型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
3 环保型高性能混凝土在施工中的应用
    3.1 程序和工艺
        3.1.1 前期准备工作
        3.1.2 混凝土搅拌
        3.1.3 混凝土运输
        3.1.4 混凝土浇筑、振捣
    3.2 应用实例
        3.2.1 工程概况
        3.2.2 环保型高性能混凝土试验
        3.2.3 应用方案
    3.3 环保型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应用中的施工质量控制
        3.3.1 完善混凝土的质量监测和评估
        3.3.2 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
        3.3.3 施工过程多次振捣
        3.3.4 完善环保型高性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4 结束语

(4)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低碳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低碳概念的兴起
        1.1.2 建筑低碳发展的反思
        1.1.3 国家重点研发专项
    1.2 研究背景
        1.2.1 气候变化问题与能源危机
        1.2.2 建筑业发展与碳排放
        1.2.3 低碳发展相关政策及法规
        1.2.4 低碳理念的发展
    1.3 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
        1.3.1 低碳建筑
        1.3.2 高大空间公共建筑
        1.3.3 夏热冬冷地区——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1.4 研究现状
        1.4.1 建筑碳排放量化分析研究
        1.4.2 高大空间公共建筑相关研究
        1.4.3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环境影响特征及低碳措施研究
        1.4.4 现状总结
    1.5 研究目标与意义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意义
    1.6 研究方法与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建筑低碳化与设计理论
    2.1 建筑低碳化发展的特征研究
        2.1.1 地域性特征
        2.1.2 外部性特征
        2.1.3 经济性特征
        2.1.4 全生命周期视角
        2.1.5 指标化效果导向
    2.2 建筑低碳设计概论
        2.2.1 建筑设计的特征
        2.2.2 设计阶段落实建筑低碳化
        2.2.3 建筑低碳设计研究方法
    2.3 建筑相关低碳评价体系研究
        2.3.1 相关评价体系概况
        2.3.2 相关减碳指标比较研究
        2.3.3 对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关于减碳评价的建议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化分析
    3.1 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化方法
        3.1.1 建筑碳排放量化的方法类型
        3.1.2 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
    3.2 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基准值研究
        3.2.1 公共建筑碳排放基准值现状
        3.2.2 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基准值的确定与选用
    3.3 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化与评测方法的建立
        3.3.1 适用于设计阶段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清单数据的确立
        3.3.2 建筑碳排放量化与评测方法的具体落实
        3.3.3 建立夏热冬冷地区公共建筑碳排放量化评测工具(CEQE-PB HSCW)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低碳设计策略
    4.1 提高场地空间利用效能
        4.1.1 场地布局与空间体形优化
        4.1.2 建筑空间隔热保温性能优化
    4.2 降低建筑通风相关能耗
        4.2.1 利用高大空间造型的通风策略
        4.2.2 改善温度分层现象的通风策略
    4.3 优化建筑采光遮阳策略
        4.3.1 建筑自然采光优化
        4.3.2 建筑遮阳设计优化
    4.4 提高空间绿植碳汇作用
        4.4.1 增加空间绿植量
        4.4.2 提高绿植固碳效率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低碳技术措施
    5.1 可再生能源利用
        5.1.1 太阳能系统
        5.1.2 清洁风能
        5.1.3 热泵技术
        5.1.4 建筑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综合利用
    5.2 结构选材优化
        5.2.1 建筑材料的低碳使用原则
        5.2.2 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中相关建材的低碳优化
    5.3 管理与使用方式优化
        5.3.1 设计考虑低碳施工方式
        5.3.2 设计预留智能管理接口
        5.3.3 设计提高行为节能意识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盐城城南新区教师培训中心项目实证研究
    6.1 项目概况
    6.2 项目实施
        6.2.1 确定项目2005 年碳排放量基准值
        6.2.2 建筑低碳设计流程应用
        6.2.3 参照建筑的建立
        6.2.4 项目相关低碳设计关键措施
        6.2.5 项目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计算与分析
    6.3 项目优化
        6.3.1 主要低碳优化策略
        6.3.2 项目全生命期碳排放优化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点
    7.3 对现状的启示
    7.4 研究中的困难与不足
    7.5 后续研究与展望
附录
    附表A:公共建筑非供暖能耗指标(办公建筑、旅馆建筑、商场建筑)
    附表B:主要能源碳排放因子
    附表C:主要建材碳排放因子
    附表D:部分常用施工机械台班能源用量
    附表E:各类运输方式的碳排放因子
    附表F:部分能源折标准煤参考系数
    附表G:全国各省市峰值日照时数查询表(部分夏热冬冷地区省市数据)
    附表H:全国五类太阳能资源分布区信息情况表
    附表I:项目主要低碳设计策略减排信息表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致谢

(5)合成纤维的耐碱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合成纤维的发展与应用
        1.2.1 合成纤维的发展现状
        1.2.2 合成纤维的种类
        1.2.3 合成纤维的发展历程
        1.2.4 合成纤维的发展趋势
    1.3 合成纤维的耐碱性能研究现状
        1.3.1 聚丙烯纤维的耐碱性能研究现状
        1.3.2 聚丙烯腈纤维的耐碱性能研究现状
        1.3.3 聚乙烯醇纤维的耐碱性能研究现状
        1.3.4 聚甲醛纤维的耐碱性能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的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图
2 原材料与试验方案
    2.1 试验材料及仪器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仪器
    2.2 试验方案
        2.2.1 合成纤维碱环境耐碱性能试验
        2.2.2 合成纤维碱环境耐碱性能微观研究
        2.2.3 合成纤维水泥胶砂强度试验
    2.3 测试方法
        2.3.1 合成纤维单丝溶胀率测试
        2.3.2 合成纤维单丝强度测试
3 不同环境下合成纤维耐碱性能试验研究
    3.1 NaOH溶液浸泡试验结果分析
        3.1.1 聚丙烯纤维
        3.1.2 聚丙烯腈纤维
        3.1.3 聚乙烯醇纤维
        3.1.4 聚甲醛纤维
        3.1.5 NaOH溶液浸泡4种合成纤维试验结果对比
        3.1.6 本节小结
    3.2 基准水泥上层清液浸泡试验结果分析
        3.2.1 聚丙烯纤维
        3.2.2 聚丙烯腈纤维
        3.2.3 聚乙烯醇纤维
        3.2.4 聚甲醛纤维
        3.2.5 基准水泥上层清液浸泡4种合成纤维试验结果对比
        3.2.6 本节小结
    3.3 硅灰-基准水泥上层清液浸泡试验结果分析
        3.3.1 聚丙烯纤维
        3.3.2 聚丙烯腈纤维
        3.3.3 聚乙烯醇纤维
        3.3.4 聚甲醛纤维
        3.3.5 硅灰-基准水泥上层清液浸泡4种合成纤维试验结果对比
        3.3.6 本节小结
    3.4 混合溶液浸泡试验结果分析
        3.4.1 聚丙烯纤维
        3.4.2 聚丙烯腈纤维
        3.4.3 聚乙烯醇纤维
        3.4.4 聚甲醛纤维
        3.4.5 混合溶液浸泡4种合成纤维试验结果对比
        3.4.6 本节小结
    3.5 本章小结
4 合成纤维水泥胶砂强度试验研究
    4.1 聚丙烯纤维水泥胶砂强度试验结果分析
    4.2 聚丙烯腈纤维水泥胶砂强度试验结果分析
    4.3 聚乙烯醇纤维水泥胶砂强度试验结果分析
    4.4 聚甲醛纤维水泥胶砂强度试验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主要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授权的专利

(6)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现场检测方法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1.3 混凝土抗压强度现场检测常用方法
        1.3.1 回弹法
        1.3.2 超声法
        1.3.3 超声回弹综合法
        1.3.4 拔出法
        1.3.5 钻芯法
    1.4 现场检测技术的必要性及应用
        1.4.1 现场检测技术的必要性
        1.4.2 现场检测技术的应用
    1.5 本文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1.5.1 主要内容
        1.5.2 研究思路
第2章 试验方案及试验过程
    2.1 试验准备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分组
    2.2 试验过程
        2.2.1 试件制作
        2.2.2 回弹法试验
        2.2.3 超声回弹综合法试验
        2.2.4 先装拔出法试验
        2.2.5 后装拔出法试验
        2.2.6 钻芯法试验
        2.2.7 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3.1 试验数据
        3.1.1 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
        3.1.2 回弹法试验
        3.1.3 超声回弹综合法试验
        3.1.4 拔出法试验
        3.1.5 钻芯法试验
    3.2 回归分析建立测强曲线
        3.2.1 线性回归及拔出法
        3.2.2 多项式回归及回弹法
        3.2.3 幂函数回归及钻芯法
        3.2.4 超声回弹综合法
    3.3 数据分析
        3.3.1 拟合度分析
        3.3.2 假设检验
        3.3.3 误差精度分析
    3.4 不同检测方法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回弹拔出综合法检测高性能混凝土强度
    4.1 回归模型选择
        4.1.1 试验数据
        4.1.2 二元线性回归模型
        4.1.3 二元多项式回归模型
        4.1.4 二元幂函数回归模型
    4.2 修正测强曲线
    4.3 回归模型对比分析
        4.3.1 参数指标对比分析
        4.3.2 相对误差对比分析
        4.3.3 与单因素检测方法测强公式对比分析
    4.4 本章总结
第5章 基于AHP的现场检测方法对比
    5.1 方案选择工具
    5.2 层次分析法的概述
    5.3 综合比选模型的建立
        5.3.1 模型建立原则
        5.3.2 递阶层次模型
    5.4 评估权重的确定
        5.4.1 专家问卷调查表设计
        5.4.2 专家主观权重确定
        5.4.3 专家自身权重确定
        5.4.4 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
    5.5 检测方案的评价
        5.5.1 建立检测方案评价标准
        5.5.2 整体评估检测方案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7)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发展现状
    1.1 高能性混凝土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2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改进方法
2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2.1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2.2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道路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3 结论

(8)UHPC轻型建筑部品在装配式建筑中的综合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型混凝土材料概述
        1.1.2 建筑工业化背景下PC建筑概述
        1.1.3 装配式建筑现存问题
        1.1.4 UHPC与装配式建筑的结合点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3.3 研究内容与相关概念
        1.3.4 研究方法
        1.3.5 研究框架
第2章 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研发与应用
    2.1 混凝土材料发展与应用
        2.1.1 混凝土材料的历代沿革
        2.1.2 混凝土在建筑领域应用概述
    2.2 UHPC轻型建筑部品的概念及其可行性
    2.3 UHPC轻型建筑部品的优势
        2.3.1 优质的新型绿色建材
        2.3.2 长远的社会经济效益
    2.4 对UHPC轻型建筑部品的研究与应用的建议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欧美地区UHPC轻型建筑部品的综合应用
    3.1 UHPC外挂墙板
    3.2 UHPC轻型外墙面板
    3.3 UHPC复杂表皮面板
        3.3.1 UHPC曲面表皮面板
        3.3.2 UHPC印花表皮面板
        3.3.3 UHPC穿孔/镂空表皮面板
    3.4 UHPC轻型雨棚
    3.5 UHPC轻型阳台
    3.6 UHPC轻型楼梯
    3.7 UHPC轻型遮阳部品
    3.8 UHPC与既有建筑立面改造
    3.9 UHPC轻型建筑部品的应用趋势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UHPC轻型建筑部品的建筑表现性
    4.1 对地域环境的呼应
        4.1.1 传达当地人文要素
        4.1.2 适应当地气候条件
        4.1.3 呼应当地文脉肌理
    4.2 对建构层面的表现
        4.2.1 外观肌理
        4.2.2 节点表现
        4.2.3 数字技术
    4.3 对光影效果的渲染
    4.4 对曲面造型的塑造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UHPC轻型建筑部品的综合应用实践
    5.1 项目背景
    5.2 设计逻辑
    5.3 UHPC轻型外墙面板
    5.4 UHPC轻型阳台
    5.5 UHPC轻型楼梯
    5.6 示范楼中的UHPC轻型建筑部品体系
    5.7 成果分析
    5.8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国内外应用UHPC的典型建筑项目名录
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学术活动情况
附录 C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目录
致谢

(9)建筑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1.1 原材料配合比
    1.2 优化操作流程
    1.3 控制混凝土和易性
2 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2.1 高性能混凝土运输
    2.2 高性能混凝土浇筑
    2.3 高性能混凝土振捣
    2.4 高性能混凝土养护
3 结束语

(10)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及应用
    1. 1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特点
    1. 2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适用范围
2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施工要点
    2. 1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工作
    2. 2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浇筑
    2. 3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养护
3 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施工控制
    3. 1 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
    3. 2 对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3. 3 制定施工环保措施

四、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土木工程材料的研究进展[J]. 张士萍,秦子凡,张明鑫,曹鑫.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3)
  • [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 高珊.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04)
  • [3]环保型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 李墨翰,王晓丽. 甘肃科技纵横, 2021(02)
  • [4]夏热冬冷地区高大空间公共建筑低碳设计研究[D]. 刘科. 东南大学, 2021
  • [5]合成纤维的耐碱性能研究[D]. 王天琪. 扬州大学, 2019(02)
  • [6]高性能混凝土抗压强度现场检测方法对比研究[D]. 张琦. 湖南大学, 2019(06)
  • [7]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J]. 蔡婷婷,赵月,刘兴旺,李海涛. 河南建材, 2018(06)
  • [8]UHPC轻型建筑部品在装配式建筑中的综合应用[D]. 翁子杰. 湖南大学, 2019(07)
  • [9]建筑工程中高性能混凝土施工技术解析[J]. 张瑞昶. 住宅与房地产, 2017(21)
  • [10]自密实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J]. 杨鸿操. 江西建材, 2016(14)

标签:;  ;  ;  ;  ;  

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