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第一医院5年儿童住院患者死因分析

常州市第一医院5年儿童住院患者死因分析

一、常州一院5年住院儿童死亡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洋[1](2017)在《近代中医体制化历程(1919-1937) ——以中医改进研究会为中心》文中认为近代以来,随着封建社会的瓦解和科学主义在中国的勃兴,中医的生存空间被急剧压缩。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基础上的中医,其科研、教育、医疗、管理、交流、传播、评价等方法体系,都与建立在现代科学思想基础上的西医大为迥异,也与基于西方的近代中国社会建制格格不入。为了谋求发展,近代中医不断改良、汇通、论战、抗争,直至尝试“科学化中医”,希望改造中医,使其融入近代科学的体系。伴随着抗争与羁绊中的前行,中医自觉不自觉吸收和借鉴了西医的思想和制度,开始了中医体制化的探索。科学体制化是科学体制的形成过程,是科学发展的组织条件和制度保证,是科学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医学体制化的重要标志是医院、医学院、医生组织以及政府主导的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制度的形成。其显着的特征是医学知识与政治的结合,以及对医疗空间的制度性分割。由于近代社会政治制度源于西制,中医天然地被社会体制排除在外,晚清和民国政府没有主动启动中医体制化进程。中医体制化基本上萌生于中医民间,由中医界自下而上努力探索,其层次、范围、效果上与西医的近代体制化相比,距离很大。与民国政府的“抑中扬西”的卫生政策相左,近代山西地方政府对中医采取扶持政策,中医体制化在近代山西得以率先发轫。山西模仿西方科学和西医体制,成立中医社团、开展中医学校教育、创办医院、出版发行中医期刊和书籍,以及制订和完善中医学术、研究制度等努力,在中医体制化中作出独到的努力。本文以具有独特历史价值的近代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及其活动为视角,放眼整个近代中医的发展历程、中医与社会的关系、中医与西医的矛盾和媾和。通过历时共时的分析,探讨体制化对中医发展的促进和制约作用,为时下政府在中医药管理中的角色定位、职责界定、市场划分,提供有益参照。本文主体包括绪论、正文(共七章)、结束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概念释名。正文分为七章,第一章介绍了近代中医体制化的背景;其后五章是关于山西中医体制化的探索实践内容;最后一章总结山西中医体制化的贡献与启示。第一章是关于近代中医体制化的背景。近代中医体制化以中医思想文化变革为基础,“西学东渐”的近代化思潮是中医的近代化转型的根本原因。正是在这种近代化思潮的影响下,面对薄弱的医疗卫生基础,山西从统治和现实需要出发,积极推动开展中医改进。中医体制化在地方政府的主导下在近代山西发端。第二章是关于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的创建及发展内容。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官办的中医社团。山西行政长官阎锡山在学会的创办、发展、运行中都发挥主导作用,给予经费、政策、发展环境的支持。由于组织稳定,经费充裕,中医改进研究会发展迅速。研究会在管理制度、科研方法、学术奖励等各个方面吸收西学,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的规范,保障了中医研究的有序开展。研究会发展中期,由于政治、社会局面发生巨大转变,及“中医科学化”思潮出现,研究会进行了改组,从人员、机构、组织多方面发生较大调整。研究会宗旨也从最初的“中医改进”向“中医科学化”演变。第三章是关于中医教育探索的部分。近代山西山西医学教育历经波折,先后创办了“山西医学专门学堂”、“山西医学传习所”和“山西医学专门学校”等医学教育机构。后者几易其名,学制、课程、教育方向也随之不断变化。特别是其办学方针的“由中转西”,反映了中西医教育难以实现良好契合的矛盾。近代中医教育界在探索建立学制,统一课程设置,编辑中医教材,兴办中医学校,培养中医人才过程中的努力,也是不断寻求合理医学教育建制的过程。最终,在中医向西医的参习和妥协中,近代中医教育建制得以建立。第四章是关于中医临床与防疫实践的内容。作为中医研究和中医教育的实践场所,中医改进研究会的附设中医医院设立后,引入了西医医院的理念,设立养病室(病房)、加强院感管理、完善诊疗制度,不断提高中医的临床诊治能力。为了弥补中医在卫生防疫中显露出的不足,研究会建立了疫情报告和研判制度,积极探索中医在卫生防疫中的作用。由于西医对传染病的病原学、传播途径方面具有证据确凿、逻辑合理的实践优势,使得基于西制的近代政府,有充分理由选择西医理论和制度作为卫生防疫的立法和行政依据,西医在国家卫生防疫体系中的地位得以通过政治制度确立,成为卫生防疫的主角,中医逐渐退出了卫生防疫体系。第五章介绍了中医改进研究会在历次中医抗争社会活动中的参与情况。中医界面对政府、西医的不公正政策和歧视,从维护自身权益以及中医地位出发,积极投入到抗争和中西医论战中。在纳入教育体系、创设中央国医馆、建立中医社会体制等方面,中医改进研究会与全国中医药界,互通声气,积极运用请愿抗争和参政提案等手段,奔走呼号,终获一定成效。《中医条例》、《医师法》等法律法规的颁布使中医在法律地位上与西医平等;中央国医馆、卫生署中医委员会的成立,成为中医行政管理建制化的标志;中医纳入学制的章程获得通过,中医执业考核得到实施等一系列突破,使得中西医并存的二元医疗卫生体制渐见雏形。第六章是关于中医学术传播与交流方面的内容。医学交流机制与系统的形成,是医学体制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传统中医“秘而不宣”的习惯,随着近代报纸、期刊在中国的出现,发生了巨大改变。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创办的《医学杂志》,作为中医学术交流的载体,业界沟通的桥梁,中西医论战的平台,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研究会的改组,《医学杂志》的办刊思想也由“中医改进”向“中医科学化”发生转换。同时,研究会还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征集审查民间验方活动,出版了蕴含巨大学术价值的《审查征集验方》。研究会采取出版代销名家医书、与其他中医团体交换期刊、在杂志刊登医药信息等的形式,广泛进行业界交流,在近代中医的学术传播交流体制化中取得积极成效。第七章总结了山西在中医体制化中的贡献与启示。由于地方行政力量的鼎力支持,甚至将发展中医作为省政发展的重要内容,近代山西强化中医管理,从机构、组织、制度、机制方面,在神州一隅开辟了中医体制化的试验田。中医改进研究会的实践表明,整体论和还原论的融贯是未来中医发展的基础。辩证认识中西医,以包容胸怀接受在一定时期内中西医二元化格局的局面,有助于未来产生真正的新的生命科学。中医体制化是中医科学化概念的重要延伸,是中医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结束语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对全文的概括总结;二是指出了本文仍需努力的方向;三是下一步需要关注的研究方向。附录共有9个部分,汇总了近代山西中医体制化相关制度和近代山西医学发展沿革等等,为研究提供详实的参证。纵观中医在中国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医发展的各个兴盛阶段多得益于体制的促进。新中国成立后,“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现代化”、“中医药国际化”等概念和思路,都是基于振兴中医发展的目的提出的。同时,也反映出中医自身的特性与历次被强加之上体制的不适应。直到170年后的今天,依然没有寻求出适合中医的发展之路;如何处理中西医二者的关系,也是众说纷纭。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医和西医的“范式”不可通约,源于西医的近代医疗体制无法适应中医发展的自身属性。有着五千年深厚文化和历史底蕴的传统中医,面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又一次科学和意识形态的革命,需要再次审视其发展规律,完善中医体制化建设。

蔡曦[2](2015)在《哈医大四院松北分院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自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在稳增长、调结构的指引下,放开医疗市场、引进民营资本和药品零利润等大量的新医改措施的实施,意味着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将会逐渐被打破。与此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需求的增强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国家将会对医疗卫生行业加大投资力度,医疗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哈医大四院松北分院是一家新成立的公立医院,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哈医大四院原有的营销策略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只有在现有的基础上,对松北分院的内外部环境全面分析,对目前的营销策略优化和完善,才能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保持医院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哈医大四院松北分院要想达到健康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市场营销工作已经迫在眉睫。本文首先介绍了文章的理论基础,即4Ps营销组合理论和目标市场理论,又介绍了医院营销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对哈医大四院松北分院的环境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挖掘医院现有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找出了问题成因,提出了针对哈医大四院松北分院一系列新的营销策略,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充分研究了国内外的多种营销理论,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了实地现场调研并采集了大量数据,然后运用直观的图表对数据进行归纳和分析等,并对哈医大四院松北分院的营销策略的制定、完善和实施保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吴宇[3](2011)在《海南省农村卫生建设扶贫项目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旨在客观全面了解海南农村卫生现状,评估海南农村卫生建设扶贫项目的执行情况及总体成果成效,探讨项目在海南农村卫生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总结项目的经验和不足,为制定海南农村卫生事业发展政策及改革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借鉴360°反馈评价思想,采用经典项目评估模型,对项目进行基线调查、中期评估和终期评估研究。研究的方法采取定性、定量和文献检索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收集来自项目各相关利益人(管理者、执行者、受益者)的资料和数据,利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和评价方法,如KirkPatrick四层次评估法、模糊矩阵评价法、玛叶指数、数据包络分析等,对资料进行汇总和分析,对项目做最全面和客观的评价。研究结果①海南农村卫生现况:2007年海南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为20.76%,就诊率为73.41%,慢性病患病率为27.48%,治疗率为70.46%;海南农村居民健康水平存在民族和地区差异,汉族要优于少数民族,东部和西部要优于中部地区;缺乏人才是制约海南农村卫生机构发展的首要原因,现有人力资源年龄偏老化,学历偏低,多为高中以下;卫生机构环境较差,危房多,卫生院建筑得分73.9分,布局得分80.2分;卫生机构必须设备配置率低,床位数大于19张的卫生院设备评价达标率85.1%,而床位数小于19张的普通卫生院评价达标率仅52.4%,卫生室设备达标率为60.0%,而村民对于卫生院满意度最低的就是医疗设备,仅79.5%的人表示满意;卫生院医生最不满意的就是待遇低;影响海南农村地区卫生服务需求、提供与利用的因素前六位是医疗卫生人员的匮乏、医疗卫生设备缺乏、政府的资金投入、村民自身卫生保健意识不足、卫生政策的落实和农村经济和交通条件;农村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受制于交通条件、经济条件、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以及新农合政策的落实等因素。②项目的执行情况:项目管理链条健全、项目整体进展顺利,工作有序进行,进度基本符合预期安排,有部分土建项目因地形和资金影响,工期有延迟;项目执行中存在资金拨付慢的现象,问题主要在于繁琐的资金审核。③项目效果:项目直接受益村民100个卫生院、1000多所村卫生室、近3万村民,1000多卫生人员,短期间接受益村民20-30万,长期受益达数百万;项目提高了村民健康水平和对卫生服务的利用,慢性病患病率下降,两周患病就诊率和慢性病治疗率上升,卫生机构的医护人员技能水平明显提升,考试得分和村民评价提升,卫生机构环境改善,危房数减少、建筑和布局平均增加,设备配置率提高,评估得分增加;卫生院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市县的卫生状况改善。研究结论项目在海南农村卫生机构建设及卫生人员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村民的健康水平,成果成效得到肯定。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强机构科室建设,解决好人才问题,加大资金投入,同时重视吸取项目经验,促进和发挥项目的激励效应,以实现农村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及服务机制可持续性发展。

龙江[4](2010)在《我国传染病床位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现状研究》文中认为传染病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都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也是政府密切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诸如天花、霍乱等传统传染病对人民的危害有所缓解,但SAS、H1N1流感等新型传染病的出现也使人们感到恐慌。我国在应对SAS之后,加强了对疾病控制领域的投入,逐步完善了疾控预防控制体系,并新建了一批合乎标准的传染病院。本论文通过对东中西部不同医院传染科、传染病院典型地区的调研,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宏观数据分析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分析、全国财务年报资料数据分析、典型调查、专家咨询等调查方法,旨在对目前传染病医疗床位资源配置和使用现状做出初步的研究,为传染病防控体系的完善、传染病医疗床位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出建议。本论文通过查阅文献,首先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对传染病医疗床位资源配置规划的方法,发现此类文献少之又少。国内各地对传染病床位的规划配置基本上都是参照综合医院床位的配置方法。接着,本论文通过对2007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和全国卫生财务年报数据的挖掘,研究了目前国内综合医院传染科和传染病医院病床的配置和使用情况以及经济效益运营情况,发现:1、我国传染科床位自1990年以来经过了先减少后增加的过程,2003时降至最少;2003年以后,增长缓慢,传染病院设置病床约占全国医院传染病医疗床位数的35%,65%的传染病床位设置在综合医院的传染科当中;2、我国目前传染病专科医院的病床规模较小,大都在300张以下;3、传染科门诊服务方面供方能力过剩,住院服务方面供需大致持平,传染科的就诊患者主要是肝病患者,肝病服务是传染科提供的主要服务;4、传染病专科医院病床使用不够充分,传染病院提供的服务只占全国传染病服务的1/3左右,2/3的传染病服务是由综合医院的传染科提供的;5、传染科医师4/5都分布在综合医院的传染科,约1/5的传染病医师分布在传染病专科医院,传染病院的医师的劳动量比综合医院传染科医师的高;6、传染病院的业务效率低于城市医院平均水平;7、传染科经济效益不佳,多数传染病医疗机构经济运营困难,传染病专科医院经济效益低于本地同级综合医院,人员收入水平也低于综合医院的水平,综合医院传染科的收益收入水平也低于医院平均收益水平。本论文又通过对北京、江苏省无锡市、辽宁省辽阳市和铁岭市、四川省中江县等地方综合医院、传染病院传染病床位资源利用现状的总结,提出了几条政策建议:政府方面:1、推行传染病归口治疗,加强对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2、加强财政补助的力度,改进补助方式,补助传染病院的基本人员支出;3、对于有医疗保险支持的传染病患者应提高报销比例,使患者自付比例降至20%左右;对于低收入的传染病患者,政府应实施医疗救助,免除医疗费用,以保障传染病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获得及支付能力。医院方面:1、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给自己定好位,对于具有相当规模和技术实力的二、三级专科传染病院,则应在保持传染病专科重点发展的前提下,开展其他临床学科的医疗服务,并向教学和科研领域延申,形成“大专科、大综合”的医院格局;对于综合医院传染科,则应与医院其他科室齐头并进,借鉴其他科室的技术更好的发展自身优势,并逐步向大感染科推进;2、建立综合医院和传染病院之间人才交流机制,形成传染病医疗团队。政府和医院应相互配合以对传染病医疗资源进行“平战结合”的资源整合。针对新建传染病院和传染病院设施大部分闲置的情况,将传染病院的病房交同级综合医院统筹使用,使病房和设备不闲置;传染病院医务人员归综合医院传染病科安排使用,以保证他们专业技术水平不退化,并能持续提高。一旦发生大的疫情,传染病院病房可以及时腾出使用,医务人员可以及时集结到位。

宋萍[5](2007)在《454例儿童死因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本地区近年来儿童疾病及死亡情况,加强对危害儿童健康的疾病的防治以有效地降低儿童死亡率。方法:统计我院1996~2005年住院儿童死亡病案。全部采用国际疾病ICD-10分类。结果:总体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农村儿童死亡高于城市儿童,3岁以内儿童死亡率占70.05%,新生儿死亡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感染性疾病占死因第一位。结论:加强农村卫生知识的宣传,改善农村儿童就医环境,加强3岁以内儿童疾病的防治,建立儿童疾病和健康监测系统,强化基层医师的培训,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是降低儿童死亡的重要途径。

盛未,杨玉霞,秦国钧[6](2000)在《常州一院5年住院儿童死亡原因分析》文中认为

刘陕西[7](1979)在《689例白血病临床资料分析》文中提出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且多见于青壮年及儿童,日本1971年统计1,在5~9岁儿童中,白血病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64%,在0~19岁的年令中,白血病亦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50%,由此可见该病严重地损害儿童和青壮年的健康,影响生产劳动力。该病的流行病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国内外近年来在这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进一步探索本病的发病规律,本文收集整理了我院1957年~1977年住院病例中料资完正的689例白血病病例进行分析。

二、常州一院5年住院儿童死亡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常州一院5年住院儿童死亡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近代中医体制化历程(1919-1937) ——以中医改进研究会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3 研究思路
    0.4 方法与创新
    0.5 概念释名
第一章 近代中医体制化的背景
    1.1 近代化思潮对中医的影响
        1.1.1 海防思潮下的中西医参合
        1.1.2“中体西用”思潮下的中西医汇通
        1.1.3 维新变法后的中医改良
        1.1.4 新文化运动后的中医科学化
    1.2 近代中医体制化的发轫
        1.2.1 社会制度与中医的关系
        1.2.2 近代中医社团的建立
        1.2.3 近代中医教育的开展
        1.2.4 近代中医医疗机构的创设
        1.2.5 近代中医期刊的发行
    1.3 近代山西的医疗卫生状况
        1.3.1 山西悠久的中医药历史
        1.3.2 近代山西的医疗体系
        1.3.3 近代山西的卫生防疫
    1.4 近代山西中医改进的背景
        1.4.1 独特的地方历史文化传统
        1.4.2 阎锡山对中医的思想认同
        1.4.3 重要幕僚和在晋中医的影响
        1.4.4 卫生经济的现实需要
    1.5 近代山西中医改进的特点
        1.5.1 远大的目标
        1.5.2 合理的原则
        1.5.3 体制化的方向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研究团体:从创建到改组
    2.1 兼容并蓄中逆袭创设(1919-1929)
        2.1.1 官办社团的特征
        2.1.2 中医改进研究会的创设经过
        2.1.3 理事为中心的中医学共同体
    2.2 历经坎坷后改弦更张(1930-1937)
        2.2.1 改组原因及过程
        2.2.2 会员和分会制度的完善
        2.2.3 中医师职业团体的雏形
    2.3 宗旨:从“改进”到“科学化”的嬗变
        2.3.1 成立初期:弘扬与改进
        2.3.2“中西医论战”中:衷中参西
        2.3.3“废止中医案”后:科学化的提出
    2.4 系统全面的研究规范
        2.4.1 不断完善的制度规程
        2.4.2 持之以恒的研究例会
        2.4.3 行之有效的学术奖励
    2.5 源于西学的研究思路
        2.5.1 引进还原论思维:分级与分科
        2.5.2 实证主义方法
        2.5.3 开放包容的研究态度:中西医兼容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医学教育:实践与机制
    3.1 中西医兼业:山西医学专门学堂和晋城医学馆
        3.1.1 山西医学专门学堂
        3.1.2 晋城医学馆
    3.2 分层培养:山西医学传习所与山西医学专门学校
        3.2.1 山西医学传习所
        3.2.2 山西医学专门学校
    3.3 改弦易辙:山西医学专科学校到私立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
        3.3.1 山西医学专科学校
        3.3.2 私立山西川至医学专科学校
    3.4 建立中医学制的探索
        3.4.1 编订课程和教材
        3.4.2 加入近代学制
    3.5 借鉴西医的中医教育模式
        3.5.1 中西医并行教授
        3.5.2 初试中医护理教育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医疗与卫生:从医院到社会
    4.1 引进西医理念的中医院
    4.2 养病室在中医医院的设立
    4.3 院感管理制度的雏形
    4.4 中医防疫的体制化实践
        4.4.1 中医参与防疫的背景
        4.4.2 疫情报告制度的建立
    4.5 中医退出传染病防控的原因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体制化的社会行动:联合与抗争
    5.1 面对“管理医士规则”秉持
    5.2 在加入教育体系中凸显
    5.3 在“存废之争”中联合
    5.4 为设立中央国医馆呼号
    5.5 中医体制化构想的提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学术传播交流:期刊与书籍
    6.1 编辑出版期刊
        6.1.1 《医学杂志》的出版
        6.1.2 《医学杂志》的发行
        6.1.3 《医学杂志》的编者
        6.1.4 《医学杂志》的作者
    6.2 从“改进”向“科学化”的调适
        6.2.1 办刊宗旨
        6.2.2 栏目设置
        6.2.3 文章主题
        6.2.4 作者倾向
    6.3 征集审查民间验方
        6.3.1 民间验方的征集活动
        6.3.2 严谨合理的审查程序
        6.3.3“贱便验”为纲的收录标准
        6.3.4 《审查征集验方》的社会影响
    6.4 出版发行名家论着
        6.4.1 彭承祖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6.4.2 赵缉庵与《针灸传真》
        6.4.3 杨百城及《灵素生理新论》
        6.4.4 时逸人和《中国时令病学》
    6.5 革新中医学术交流
        6.5.1 转变交流思想
        6.5.2 初建引文规范
        6.5.3 丰富交流途径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近代中医体制化的启示
    7.1 官办背景成就了中医体制化的独特样本
    7.2 整体论和还原论的融贯助力中医体制化发展
    7.3 中医体制化的思想在抗争过程中凸显
    7.4 制度变迁导致产生近代中西医二元格局
    7.5 中医体制化建设要规避中医科学化的悖论
    7.6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医改进研究会重要管理制度规章
附录2 中医改进研究会教育活动相关资料
附录3 中医改进研究会医疗卫生相关资料
附录4 中医改进研究会社会行动相关资料
附录5 中医改进研究会学术传播相关资料
附录6 《医学杂志》全期目录
附录7 近代山西医学人物小传及名录
附录8 近代山西医学发展沿革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2)哈医大四院松北分院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理论基础
        1.2.1 营销管理理论的发展
        1.2.2 4Ps营销组合
        1.2.3 目标定位理论
        1.2.4 医院营销的基本内涵
    1.3 国内外医院营销现状
        1.3.1 国内医院营销现状
        1.3.2 国外医院营销现状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架构
第2章 哈医大四院松北分院外部环境分析
    2.1 我国医疗卫生政策的回顾
        2.1.1 计划经济时代
        2.1.2 市场经济时代
        2.1.3 本世纪初至今
    2.2 宏观环境分析
        2.2.1 政策环境
        2.2.2 经济环境
        2.2.3 社会和人口环境
        2.2.4 医疗技术环境
    2.3 竞争环境分析
        2.3.1 医疗机构间的竞争
        2.3.2 进入医疗市场的障碍
        2.3.3 替代品的威胁
        2.3.4 就诊者的议价力量
        2.3.5 供应商的议价力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哈医大四院松北分院内部环境分析
    3.1 哈医大四院及松北分院概况
        3.1.1 哈医大四院及松北分院简介
        3.1.2 哈医大四院及松北分院发展现状
    3.2 哈医大四院松北分院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3.2.1 现有市场分析
        3.2.2 现有营销手段分析
        3.2.3 现有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3.3 哈医大四院松北分院SWOT分析
        3.3.1 优势分析
        3.3.2 劣势分析
        3.3.3 机会分析
        3.3.4 威胁分析
        3.3.5 SWOT分析总结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哈医大四院松北分院营销策略选择
    4.1 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
        4.1.1 理论基础
        4.1.2 市场细分
        4.1.3 目标市场选择
    4.2 市场营销策略
        4.2.1 服务策略
        4.2.2 产品策略
        4.2.3 价格策略
        4.2.4 渠道策略
        4.2.5 促销策略
    4.3 保障措施
        4.3.1 人力资源保障
        4.3.2 科学管理保障
        4.3.3 和谐医患关系保障
        4.3.4 品牌保障
        4.3.5 文化保障
        4.3.6 技术保障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

(3)海南省农村卫生建设扶贫项目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研究概述
    1、研究背景
    2、项目介绍
        2.1 100所乡镇卫生院建设
        2.2 1000所村卫生室建设
        2.3 10000名农村居民免费体检
        2.4 100名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优秀工作者奖励
        2.5 100名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
        2.6 100名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培训
        2.7 1000名农村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训
    3、评估理论、模型和框架
        3.1 评估理论
        3.2 评估模型
        3.3 终期评估框架
    4、质量控制
        4.1 问卷调查
        4.2 定性访谈
        4.3 文献查阅
    5、数据处理和分析
第二部分 基线调查
    1、调查目标
    2、调查对象和方法
        2.1 调查地区和抽样方法
        2.2 调查人群
        2.3 调查方法
    3、调查流程和内容
        3.1 乡镇及村级调查
        3.2 市县级调查
    4、调查结果
        4.1 定量调查结果
        4.2 定性调查结果
    5、讨论
        5.1 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
        5.2 农村居民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第三部分 中期评估
    1、评估目的和目标
    2、评估对象和抽样方法
        2.1 评估地点
        2.2 评估对象
        2.3 抽样方法
    3、评估内容和方法
        3.1 项目进度、进展评估
        3.2 项目管理评估
        3.3 项目执行评估
        3.4 项目效果初步评估
    4、项目评估行程
    5、评估结果
        5.1 村民体检项目评估
        5.2 卫生院和卫生室建设评估
        5.3 人员培训评估
    6、已完成项目评估讨论和总结
        6.1 体检项目讨论与总结
        6.2 培训项目讨论与总结
    7、中期评估总结
        7.1 项目整体进度进展
        7.2 项目目标完成情况
        7.3 总结
第四部分 终期评估
    1、研究目的和目标
    2、研究对象和抽样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抽样方法
    3、评估内容和方法
        3.1 评估内容
        3.2 评估方法
    4、研究结果
        4.1 项目进度和完成度
        4.2 项目影响
        4.3 效果评估
        4.4 专题:项目卫生院效率评估包络分析
    5、讨论
        5.1 项目的效果
        5.2 项目的经验
        5.3 项目的不足
    6、关于农村卫生建设的建议
        6.1 改善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村卫生室覆盖率
        6.2 打断"马太效应"循环
        6.3 解决人才问题
        6.4 注意事项
    7、研究的创新和局限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我国传染病床位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建国以来国家对传染病床位资源配置规划的政策
    2、国外传染病床位资源配置规划的经验
    3、我国传染病床位资源配置现状
    4、传染病床位资源研究现状
前言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3、研究目的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的具体目标
        3.4 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
    4、研究方法
        4.1 研究框架
        4.2 研究方法
        4.3 数据质量控制
        4.4 研究结果
传染病医疗床位资源配置规划和使用现况研究
    1、本研究涉及到的理论名词
        1.1 配置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
        1.2 规模经济
        1.3 技术效率
    2、传染病医疗床位资源配置总量规模现状
        2.1 传染病医疗床位的总量规模
        2.2 不同医疗机构传染病床位资源配置结构
    3、传染病医疗床位资源使用现状
        3.1 传染病专科医院病床使用不够充分
        3.2 综合医院的传染科的病床比传染病专科医院的病床使用更充分
    4、传染病医疗服务供求分析
        4.1 门诊服务方面供方能力过剩
        4.2 住院服务方面供需大致持平
        4.3 传染病院的医师的劳动量比综合医院传染科医师的高
    5、传染病医疗床位资源经济运营现状
        5.1 传染病医疗床位资源经济运营现状
        5.2 床位资源经济运营不佳,导致传染病医疗机构经济运营困难
    6、造成传染病医疗床位资源经济困境的原因
    7、传染病床位资源配置和使用典型地区个案分析
        7.1 对北京佑安医院发展现状的讨论
        7.2 对无锡市传染病医院发展现状的讨论
        7.3 对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传染科发展现状的讨论
        7.4 对辽宁省铁岭市传染病院、辽阳市传染病院发展现状的讨论
        7.5 对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传染科、中江县人民医院传染科对新建传染病院利用方法的讨论
    8 、对传染病医疗床位资源规划配置及利用的建议
        8.1 推行传染病归口治疗,加强监督管理
        8.2 明确传染病院和传染科的发展定位方向
        8.3 建立综合医院和传染病院之间人才交流机制,形成传染病医疗团队.
        8.4 加强传染病闲置床位的利用,实行"平战结合"
        8.5 加强财政补助的力度,改进补助方式
        8.6 保障传染病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获得及支付能力
结束语
    论文的局限性
    后继研究设想
附件 调查表
    表一 卫生行政人员访谈提纲
    表二 传染病医院院长访谈提纲
    表三 传染病院调查表
    表四 综合医院传染科主任访谈提纲
    表五 综合医院传染科调查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常州一院5年住院儿童死亡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常州一院5年住院儿童死亡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近代中医体制化历程(1919-1937) ——以中医改进研究会为中心[D]. 刘洋. 山西大学, 2017(02)
  • [2]哈医大四院松北分院营销策略研究[D]. 蔡曦.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03)
  • [3]海南省农村卫生建设扶贫项目评估研究[D]. 吴宇. 华中科技大学, 2011(09)
  • [4]我国传染病床位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现状研究[D]. 龙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0(11)
  • [5]454例儿童死因及相关因素分析[J]. 宋萍. 现代医药卫生, 2007(07)
  • [6]常州一院5年住院儿童死亡原因分析[J]. 盛未,杨玉霞,秦国钧. 江苏预防医学, 2000(04)
  • [7]689例白血病临床资料分析[J]. 刘陕西.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1979(02)

标签:;  ;  ;  ;  ;  

常州市第一医院5年儿童住院患者死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