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SⅡ上K_s~0重构及其寿命测量研究

BESⅡ上K_s~0重构及其寿命测量研究

一、K_s~0重建及其寿命测量在BESⅡ上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斌[1](2012)在《ψ(3770)数据的数据质量检查与束流能量刻度和D0→Kπη的Dalitz图分析》文中指出为了系统地研究ψ(3770)和D物理,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期间,BESⅢ探测器在BEPCⅡ对撞机上e+e-对撞质心系能量为3..773GeV附近分别进行了两轮取数,共采集了积分亮度为2.9fb-1的数据。通过ψ(3770)衰变能够获取几千万个D介子对事例,降低了测量的统计误差。然而,BESⅢ上有很多测量的精度取决于测量的系统误差,这就要求控制好数据质量。本文通过检查积分亮度的精确度、信号产额与亮度之比的稳定性和事例顶点、dE/dx、TOF和EMC的性能来监测ψ(3770)数据的实时取数质量。结果表明,BESⅢ采集的两轮ψ(3770)数据的质量都是没有问题的,仅需要对第二轮采集的ψ(3770)数据重新做dE/dx离线刻度以及对TOF做修正即可。研究ψ(3770)和D物理需要精确的束流能量,然而BEPCⅡ通过磁场测量得到的束流能量与真实束流能量有一定的偏差,且在取数的过程中会有变动,所以束流能量需要做精确的离线刻度,这对BESⅢ上的ψ(3770)和D物理研究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用1.8865GeV的预期束流能量来计算D介子的束流约束质量mbc,并拟合其束流约束质量谱以得到D介子质量mD(fit)来刻度Eb。对全部ψ(3770)数据进行束流能量刻度,并检验刻度后的D介子质量和分辨σD。结果表明,用刻度后的束流能量得到的D介子质量与用预期束流能量得到的D介子质量更接近D介子的真实质量,且分辨得到进一步改善。我们用双标记D介子做D0→K-π+η的Dalitz图分析。首先用单举Monte Carlo样本研究D0→K-π+η的事例重建和事例挑选效率。在不考虑误组合的情况下,信号D0→K-π+η的总挑选效率为12.90%。然后用遍举Monte Carlo样本和BESⅢ采集的全部ψ(3770)数据来研究挑选出来的事例的信号和本底背景组成。对BESⅢ全部ψ(3770)数据的D介子束流约束质量谱做拟合得到2517±58个信号事例,451±21个本底背景事例。用Dalitz图分析方法研究D0→K-π+η的Monte Carlo效率函数,并得出效率函数在各个Dalitz图变量上的投影图。

李倩[2](2012)在《粲偶素衰变到(?)KS0Σ+过程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北京谱仪是产生粲偶素粒子的重要场所,我们可以从BESⅢ上采集到的225M的J/ψ数据样本和106Mψ’数据样本对J/ψ和ψ’的衰变道进行研究,计算出它们各自的衰变分支比,并且,我们还可以通过BESⅢ上采集到的数据样本去寻找诸如N*、∑*和Λ*这些重子激发态,再通过分波分析方法,确定它们的质量、宽度和自旋宇称等参数,完善人们对重子激发态的研究,进而对J/ψ和ψ’粒子的性质特征做进一步的了解,丰富粲偶素衰变的研究。本论文分别对衰变道J/ψ→pKs0Σ++c.c和ψ’→pKs0Σ++c.c进行分析研究,通过事例选择,本底研究和系统误差的分析,我们测量得到它们各自的衰变分支比,并且,我们还可以计算ψ’和J/ψ衰变到pKs0∑+分支比的比值,以检验QCD理论预言的“12%”规则。另外,我们通过对J/ψ→pKs0Σ++c.c的分析研究得到pKs0,Ks0∑,p∑的不变质量谱,从这些不变质量谱中看到了明显的N*、∑*重子激发态,这对我们认识重子理论的知识提供了很多帮助,同时,也对重子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实验上的依据。本论文测量得到的各个衰变道的衰变分支比为:Br(J/ψ→pKs0Σ+)=(1.55±0.04±0.08)×10-4Br(J/ψ→pKs0Σ-)=(1.51±0.04±0.08)×10-4Br(ψ’→pKs0Σ+)=(1.10±0.12±0.09)×10-5Br(ψ’→pKs0Σ-)=(1.30±0.13±0.10)×10-5测得的ψ’和J/ψ衰变到pKs0∑+分支比的比值为:Qh=(7.85±0.60)%。本论文的工作创新之处有:首先,本文对粲偶素衰变到pKs0∑+衰变道的分支比测量是世界上的首次测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次,本论文通过分析研究这些衰变道可以观测到N’、∑*重子激发态,对我们研究完善重子谱和重子理论有很大的帮助。

徐敏[3](2009)在《BESIII实验的顶点及共振态粒子重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及其大型通用探测器——北京谱仪(BES)改造工程BEPCⅡ/BESⅢ已经成功联调运行,并于2008年获取首批对撞数据。事例顶点重建是BESⅢ数据分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理分析的前提条件。BESⅢ的整体设计中未包含顶点探测器,粒子在探测器上的最内层击中信息位于主漂移室内,共振态粒子的衰变顶点大部分不能被直接探测。事例顶点重建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利用共振态粒子衰变顶点的条件优化末态粒子径迹参数,如何高精度地重建共振态粒子的质量和寿命,如何有效去除前期径迹重建过程中产生的伪径迹,获得高精度的事例初级顶点。高效和精确的顶点重建能够提高径迹的质量分辨,有效地压低本底事例,以便观察信号事例特征。高精度的事例初级顶点重建能够准确地定位对撞束团的中心位置和分辨。本论文针对上述问题,围绕BESⅢ上的顶点和共振态粒子重建展开以下研究工作:(1)相对长寿命共振态粒子Ks0,∧/(?)和Ξ重建研究共振态粒子Ks0和∧/(?)是BESⅢ上大量产生的次级衰变粒子,它们的重建关键是衰变顶点的重建和粒子在衰变之前飞行过程中的运动学拟合。本论文详细讨论了全局顶点拟合方法的原理,研究了顶点限定性条件、粒子在飞行过程中满足的运动学限定性条件,以及共振态粒子参数的估算方程;描述了共振态粒子重建软件的设计和实现。利用蒙特卡罗数据进行重建,给出共振态粒子重建的质量,并通过对衰变长度的研究给出重建Ks0,人的本底压制条件。详细分析了共振态粒子Ks0寿命测量过程中探测器分辨、探测效率函数,设计开发了不借助模拟信息而直接运用数据估算探测效率的算法。蒙特卡罗数据研究表明拟合的寿命结果在误差范围内是合理的,从而为真实数据的共振态粒子寿命测量构建了基础框架。还讨论了级联衰变粒子Ξ的重建,通过对多次衰变粒子的重建研究,进一步验证了算法设计的合理性与可行性。(2)基于Kalman滤波方法的顶点重建算法及顶点寻找算法研究基于Kalman滤波方法,在BESⅢ离线软件框架BOSS下开发了顶点拟合算法。事例初级顶点重建的精确度直接影响对撞束团的离线重建位置和分辨,并影响产生自初级顶点的次级粒子重建。提出基于Kalman滤波方法的BESⅢ顶点拟合算法,通过对径迹的过滤、预测和平滑三个步骤,有效去除主漂移室径迹重建过程中的伪径迹信息,直接改善事例初级顶点拟合结果。详细讨论了Kalman顶点拟合软件设计与实现,描述了算法在BESⅢ上的具体运用,并结合蒙特卡罗样本优化了算法中相关的参数。提出了BESⅢ上的几何顶点寻找算法,其目的是将事例的末态粒子径迹进行归类。详细阐述了该算法的原理并描述了相应的软件设计和实现,蒙特卡罗数据研究表明经过顶点寻找之后的顶点拟合,其顶点分辨有明显改善。(3)BESⅢ实验数据的事例初级顶点和次级顶点重建及数据分析BESⅢ实验数据分析是对本论文中顶点重建算法,包括顶点寻找、全局顶点拟合以及基于Kalman滤波的顶点拟合算法的可靠检验。详细描述了针对BESⅢ取数初期,顶点重建的具体方案,通过实验数据中事例初级顶点重建分析了束团对撞中心位置的偏移结果,并根据实际情况改进了物理分析中径迹选择的条件。同时给出了实验数据中共振态粒子Ks0,人和Ξ的初步重建结果。此外,为了满足BESⅢ数据质量监测系统(DQM)对事例顶点重建运行时间性能的要求,讨论了快速顶点拟合算法,设计并实现了相应的软件包。蒙特卡罗样本测试的结果表明该算法完全可以满足DQM对顶点重建的要求。

张瑶[4](2007)在《BESⅢ主漂移室径迹重建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Ⅱ正在建造之中,并且已经于2007年3月实现了正负电子束对撞。北京谱仪Ⅲ(BESⅢ)是BEPCⅡ上的一个全新的采用现代探测技术建造的高精度探测器,其主要物理目标是在τ-粲能区进行弱电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研究以及新物理的寻找,其实验结果将极大地促进粒子物理的发展。BESⅢ将在夸克和轻子两个方面对电弱相互作用理论进行精确的检验:通过D和Ds介子的纯轻子衰变可极大地提高对CKM矩阵元的测量精度;对τ+τ-产生截面的测量结果可用于验证非相对论QED(NRQED)理论对该截面的计算结果,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τ+τ-在阈值附近的相互作用机制。在τ-粲能区对QCD的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本QCD参数的测量,如强相互作用耦合常数αs,粲夸克质量mc等;轻强子谱的精确测量;寻找QCD预言的各种含胶子的态,如胶子球、混杂态等;通过测量粲偶素的产生和衰变研究粲偶素的性质以检验和发展QCD理论的计算。在τ-粲能区也存在着寻找新物理的可能性,如D或Ds的产生、在J/ψ衰变过程中的轻子和重子数破坏过程、D0(?)混合、味道改变的中性流(FCNC)等。主漂移室(Main Drift Chamber,MDC)是BESⅢ的重要的子探测器,其主要功能是精确测量带电粒子的动量和能量损失(用于粒子鉴别)。主漂移室共有43个信号丝层,每4个信号丝层被组合成为一个超层(最后一个超层包含3个信号丝层)。带电粒子穿过漂移室时,与室内气体介质发生相互作用,在信号丝上产生脉冲信号,从而探测到带电粒子的空间位置。43个信号丝层可对带电粒子的径迹进行最多43次的测量。最外层信号丝所覆盖的极角达到cosθ=±0.93。信号丝层分为轴丝层和斜丝层两种类型,斜丝层用于测量带电粒子的纵向位置。整个MDC位于场强为1.0T的超导磁铁内。主漂移室的单丝空间分辨率设计值为130μm;动量为1GeV/c时,动量分辨率的设计值为σpt/Pt=0.5%。带电粒子的径迹重建是BESⅢ离线数据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利用MDC所记录的带电粒子的空间位置信息精确地重建带电粒子的径迹和动量。径迹重建的步骤是:1)采用适当的模式识别方法将MDC所记录的带电粒子的击中组合成径迹;2)利用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方程进行径迹拟和,从而得到带电粒子的动量。由于在e+e-对撞过程中一般会产生多个带电粒子且MDC也会产生一些噪声信号,因此,带电粒子径迹重建是离线数据处理中较为复杂的过程。本论文的主要目的就是为BESⅢ实验设计开发高效、实用和精确的主漂移室带电粒子重建程序。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是:在BESⅢ离线数据处理框架(BesⅢOffline Software System,BOSS)下,利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技术,并使用C++语言开发了主漂移室重建软件包MdcPatRec,并利用蒙特卡罗数据对其性能进行了严格的检验,证明该软件包可以很好地满足BESⅢ离线数据分析的需要。在MdcPatRec中,径迹重建算法分为径迹寻找和径迹拟合两部分,使用基于模式匹配的方法进行径迹寻找。径迹寻找算法事先把径迹穿过超层留下的击中信号保存为模式字典,在寻迹时把击中邻居组与模式字典中的模板进行匹配,匹配成功的击中组合成为径迹段。模式字典共有4击中模式8种,3击中模式20种。径迹段连接算法把轴丝超层的径迹段连接成二维圆径迹,并把圆径迹和斜丝超层的径迹段连接成三维螺旋线径迹。圆径迹和螺旋线径迹都使用最小二乘法分别作3参数和5参数拟合,得到重建径迹。重建后的径迹要使用击中判别算法分配属于多条径迹的击中。此外,我们还针对次级顶点径迹的特点开发了MdcxReco算法用于重建非原点出发和低横动量径迹的重建。MdcxReco也是基于模式匹配方法进行径迹寻找的算法。为了适应低动量和短径迹寻迹的要求,MdcxReco的模式字典共有4击中模式14种,3击中模式20种。径迹段连接算法将每三个相邻超层的径迹段连接成一组,并以该组径迹段为种子,向内向外连接其它径迹段成为长径迹。连接后的长径迹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径迹拟合。MdcPatRec基于面向对象技术开发,特点是模块化强,具有良好的重用性和扩展性,程序的控制参数可以在运行时通过job Option文件调整。文中我们使用蒙特卡罗模拟数据,在BOSS离线软件版本6.1.0下,对BESⅢ主漂移室离线重建软件的结果进行了检查,并对重建性能指标进行了分析。文中对各种不同事例的重建速度进行了测量,平均重建单径迹μ的重建速度约为每条径迹14ms,对J/ψ→anything事例的重建速度为每条径迹150ms。此外,还给出程序各部分所占运行时间,径迹拟合占了重建的60%时间。MdcPatRec运行J/ψ→μ+μ-事例占用内存约为50MB,并且运行大量数据没有内存泄漏,可以满足BESⅢ离线重建长时间运行的要求。·重建效率是主漂移室的重要性能之一。对于单径迹e-,μ-,π-3种粒子,当横动量大于0.12GeV/c时,寻迹效率都在90%以上。而且通过对不同极角下的径迹重建效率的考察,验证了MdcPatRec在各个极角上的重建是均匀的,对于大角度出射的粒子同样具有较高的重建效率。·主漂移室径迹重建采用5参数(d0,Φ0,k,z0,tanλ)描述重建径迹。对于1GeV/c的单径迹μ-事例,将重建径迹参数与蒙特卡罗模拟真值进行了比较,Φ0与其真值之差的分布经过加权双高斯拟合得到的分辨为σ(△Φ0)=2.47mRad;横动量分辨达到σ(△pT)=5.31MeV/c;z0与其真值之差的分布σ(z0)=0.79mm。另外我们还使用了不同横动量下的数据检察了径迹参数分辨与横动量的关系和径迹参数间的相关性,并给出了其它重建径迹参量的分布,各种性能都基本满足要求。·动量分辨和空间分辨也是体现算法性能的重要指标。对于J/ψ→μ+μ-事例样本,重建径迹动量分辨为σ(p)/p=0.60%;对于横动量为1GeV/c的μ-径迹,动量分辨σ(p)/p=0.48%,这与BESⅢ主漂移室的设计要求一致。当输入空间分辨的平均值为120μm时,J/ψ→μ+μ-事例空间分辨为118.8μm。·主漂移室噪声的模拟使用基于BESⅡ噪声分布的噪声模型。为检查噪声对重建的影响,模拟产生了不同噪声水平上动量分别为1GeV/c和200MeV/c的单电子事例,在噪声水平90%以内,重建性能会随噪声水平的增加而缓慢变差,但即使在高噪声水平下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通过与模拟数据的比对,发现在加入20%的噪声后重建击中数大约会减少2个。·我们还研究了单元效率、顶点晃动、事例起始时间对重建结果的影响。在98%的单元效率下,重建性能不会有太大影响,但是最后一个超层会丢失一部分效率。三个束团和噪声的加入会使重建效率降低;动量分辨和空间分辨主要受噪声的影响;束团晃动对顶点分辨的影响较大。更进一步的研究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进行。·为了验证MdcPatRec在物理分析工作中的性能,使用蒙特卡罗数据对初步的物理结果进行了检验。主要包括ψ(2S)→π+π-,J/ψ→π+π-l+l-衰变道进行了轻子的重建效率、轻子鉴别效率的检查;并使用MdcxReco次级定点粒子寻迹软件包,考察了KSO→π+π-非原点出发的KSO粒子的寻迹效率;同时,次级顶点粒子的重建质量和寿命也根据KSO→π+π-和(?)-→∧π-,∧→pπ-衰变道进行了分析;各项结果均与预期符合。通过物理分析的检查可以看到,对于理想的蒙特卡罗数据,MdcPatRec主漂移室径迹重建结果进行的物理分析工作状态良好结果正常,MdcxReco对次级顶点径迹的寻迹作了很好的补充。主漂移室径迹重建软件MdcPatRec在BOSS框架下开发完成,已经用于BESⅢ数据分析的准备工作。我们使用了大量不同类型的数据来检查MdcPatRec的重建性能,从各方面的指标来看,主漂移重建软件MdcPatRec处于较好的状态,具有效率高,各项分辨好,速度快的优点,为其它子探测器重建和物理分析提供了较好的重建径迹参数,基本能够满足BESⅢ实验的使用要求。

王喆,袁野,张长春[5](2003)在《Ks0重建及其寿命测量在BESⅡ上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BESⅡ上利用Bhabha,dimu事例确定了BEPC束流对撞中心位置,并以此为初级顶点研究了次级顶点的重建,改进了原有次级顶点重建程序,在此基础上选择 事例,测量了Ks0的寿命,并利用50MJ/ψ数据测量了Ks0的单举质量谱,最后还利用MC研究了Ks0质量的1C拟合.

刘朝峰,漆纳丁,沈肖雁,刘觉平,衡月昆[6](2002)在《北京谱仪-ⅡKS0、Λ粒子衰变顶点位置的确定》文中指出阐述了北京谱仪 (BES)中 K0S、Λ衰变顶点 (次级顶点 )寻找、径迹参数确定及误差矩阵修正程序的原理 .采用 BES- 的 d E/ dx和多重库仑散射修正 ,并考虑谱仪内磁场并非常数而是位置的函数等因素 ,对用于BES- 的寻找次级顶点的程序进行了修改 ,使之能应用于 BES- 的数据处理 .进而 ,通过对北京谱仪 J/ψ衰变道的蒙特卡罗模拟和数据分析结果 ,验证了程序的可靠性

二、K_s~0重建及其寿命测量在BESⅡ上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K_s~0重建及其寿命测量在BESⅡ上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ψ(3770)数据的数据质量检查与束流能量刻度和D0→Kπη的Dalitz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目录
表格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1 粒子物理与粒子物理实验
    1.2 ψ(3770)物理
    1.3 课题背景及论文结构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Ⅱ)和北京谱仪(BESⅢ)
    2.1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Ⅱ)
    2.2 北京谱仪(BESⅢ)
第三章 BESⅢ探测器的ψ(3770)数据的实时数据质量检查
    3.1 物理意义
    3.2 积分亮度的检查
        3.2.1 Bhabha散射过程
        3.2.2 双光子散射过程
        3.2.3 积分亮度的测量
    3.3 信号产额的检查
    3.4 事例顶点的检查
    3.5 dE/dx的检查
    3.6 TOF性能的检查
    3.7 EMC性能的检查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ψ(3770)数据的质心系束流能量刻度
    4.1 研究背景及目的
    4.2 束流能量的离线刻度方法
    4.3 事例挑选
        4.3.1 带电径迹的挑选
        4.3.2 中性径迹的挑选
        4.3.3 K介子和π介子的径迹挑选
        4.3.4 π~0介子的挑选
        4.3.5 K_S~0介子的挑选
        4.3.6 D介子的挑选
    4.4 刻度方法的MC测试
    4.5 BESⅢ的ψ(3770)数据的束流能量刻度
    4.6 系统误差
        4.6.1 D介子质量的不确定性
        4.6.2 D介子的束流约束质量谱的拟合偏差
        4.6.3 不同的事例挑选引起的系统误差
        4.6.4 CB信号函数和ARGUS本底函数的形状的变化引起的系统误差
        4.6.5 束流约束质量谱的拟合区间的变化引起的系统误差
    4.7 束流能量刻度结果的验证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D~0→K~-π~+η的DALITZ图分析
    5.1 物理意义
    5.2 事例挑选
        5.2.1 双标记D介子原理
        5.2.2 单标记D介子的事例挑选条件
        5.2.3 信号道D~0→K~-π~+η的事例挑选条件
    5.3 单举Monte Carlo的研究
    5.4 遍举Monte Carlo样本的研究
        5.4.1 遍举Monte Carlo样本和BESⅢψ(3770)数据的比较
        5.4.2 本底背景构成的研究
    5.5 Dalitz图分析方法
        5.2.1 三体衰变运动学
        5.2.2 概率密度函数(PDF)
        5.2.3 拟合优度
        5.2.4 信号PDF
        5.2.5 效率函数
    5.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2)粲偶素衰变到(?)KS0Σ+过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粒子物理学
        (一)、标准模型
        (二)、强子结构组成
    二、粲偶素和J/ψ粒子
    三、论文的选题动机和论文的结构
        (一)、论文的选题动机
        (二)、论文的结构
    四、本章小结
第二章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北京谱仪
    一、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
    二、北京谱仪
        1、中心束流管
        2、主漂移室MDC
        3、飞行时间计数器TOF
        4、电磁量能器EMC
        5、超导磁铁
        6、μ子鉴别器
        7、触发判选系统
        8、数据获取系统
        9、离线数据分析处理系统
    三、本章小结
第三章 J/ψ→pK_s~0∑~++c.c衰变道的研究
    一、前言
    二、J/ψ→pK_s~0∑~++c.c衰变道的研究
        (一)、事例初选
        (二)、本底研究
        (三)、事例检查
        (四)、衰变分支比的计算研究
    三、本章小结
第四章 ψ'→pK_s~0∑~++c.c衰变道的研究
    一、事例选择
    二、本底研究
    三、事例检查
    四、分支比的计算
    五、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误差分析以及分支比结果
    一、带电径迹的重建
    二、粒子鉴别
    三、1C运动学拟合
    四、本底不确定性
        (一)、不同拟合区间的系统误差
        (二)、改变本底形状所带来的系统误差
        (三)、本底事例的不确定所带来的系统误差
    五、中间激发态的不确定性
    六、次级顶点的重建
    七、次级粒子衰变分支比的误差
    八、J/ψ,ψ'事例总数的误差
    九、衰变道的分支比及其误差
    十、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BESIII实验的顶点及共振态粒子重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插图目录
表格目录
第一章引言
    1.1 概述
    1.2 粒子物理学理论与实验
        1.2.1 粒子基本类别与相互作用
        1.2.2 标准模型理论
        1.2.3 粒子物理实验
        1.2.3.1 实验类别:对撞与固定靶
        1.2.3.2 实验基本装置
        1.2.3.3 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
    1.3 粒子物理实验离线分析软件
        1.3.1 软件发展历程
    1.4 选题背景与论文结构
第二章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Ⅱ和北京谱仪Ⅲ
    2.1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Ⅱ
    2.2 物理目标
        2.2.1 弱电相互作用研究
        2.2.2 强相互作用研究
        2.2.3 新物理的寻找
    2.3 北京谱仪BESⅢ
        2.3.1 束流管
        2.3.2 主漂移室
        2.3.2.1 工作原理与性能要求
        2.3.2.2 单元结构
        2.3.2.3 丝层安排
        2.3.2.4 工作气体
        2.3.2.5 预期性能
        2.3.3 飞行时间计数器
        2.3.4 电磁量能器
        2.3.5 μ子鉴别器
        2.3.6 超导磁体
        2.3.7 电子学系统
        2.3.8 触发判选系统
        2.3.9 在线数据获取系统
        2.3.10 离线计算机系统
        2.3.10.1 数据产生额
        2.3.10.2 CPU的要求
        2.3.10.3 数据传输对网络速度和I/O速度的要求
        2.3.10.4 计算环境的系统设计方案
    2.4 BESⅢ离线软件系统
        2.4.1 BESⅢ离线软件框架
        2.4.2 BESⅢ模拟与重建软件
        2.4.2.1 产生子与探测器模拟
        2.4.2.2 MDC寻迹算法(1)-MdcTsfRec
        2.4.2.3 MDC寻迹算法(2)-MdcPatRec
        2.4.2.4 基于Kalman滤波的径迹拟合
        2.4.3 BESⅢ物理分析软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相对长寿命共振态粒子重建
    3.1 简介
        3.1.1 BESⅢ相对长寿命共振态粒子重建意义与重要性
        3.1.2 顶点重建算法目标
    3.2 径迹模型与参数
        3.2.1 BESⅢ径迹重建中参数表示
        3.2.2 顶点拟合中径迹参数转换
    3.3 顶点拟合算法
        3.3.1 全局拟合法
        3.3.1.1 最小二乘法简介
        3.3.1.2 顶点拟合基本算法及求解
        3.3.2 顶点的限定性条件
        3.3.2.1 一般形式
        3.3.2.2 未知顶点初始信息
        3.3.2.3 已知顶点初始信息
        3.3.3 衰变粒子的运动学限定性条件
        3.3.4 共振态粒子径迹参数估计
    3.4 软件设计
        3.4.1 算法中的类及其相互关系
        3.4.2 顶点拟合基本流程
        3.4.3 算法在物理分析中的运用
        3.4.4 算法优化及运行时间性能分析
    3.5 BESⅢ上共振态粒子重建
        3.5.1 事例重建流程
        3.5.2 K_S~0重建与选择条件
        3.5.3 Λ→pπ~-/(?)→(?)π~+
    3.6 级联衰变共振态粒子Ξ重建
    3.7 寿命测量
        3.7.1 探测器的分辨函数
        3.7.2 探测效率函数
        3.7.3 K_S~0寿命测量
        3.7.4 系统误差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Kalman滤波方法的顶点重建
    4.1 基本原理
        4.1.1 Kalman滤波方法简介
        4.1.2 利用Kalman滤波方法进行顶点拟合
    4.2 顶点寻找算法研究
        4.2.1 顶点寻找目的和基本方法
        4.2.2 三维空间顶点寻找
        4.2.3 X-Y平面顶点寻找
    4.3 BESⅢ基于Kalman滤波方法的顶点拟合算法
        4.3.1 径迹参数转换
        4.3.2 参数符号的约定
        4.3.3 顶点拟合中的测量方程
        4.3.4 顶点拟合中的虚拟测量
    4.4 软件设计与开发
        4.4.1 简介
        4.4.2 算法中的类及其相互关系
        4.4.3 算法的基本流程
        4.4.4 顶点数据库的结构
        4.4.5 顶点信息存储软件的设计
    4.5 算法中参数的调节与蒙特卡罗数据结果
        4.5.1 顶点寻找的蒙特卡罗检验
        4.5.2 Kalman顶点拟合主要参数调试分析
        4.5.3 拟合优度
        4.5.4 磁场不均匀性对顶点拟合结果影响分析
        4.5.5 两种顶点拟合算法结果比较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BESⅢ实验数据分析
    5.1 BESⅢ初级数据的处理
        5.1.1 取数条件与离线软件状态
        5.1.2 数据分析流程
        5.1.3 初步结果分析
    5.2 BESⅢ离线软件升级状态
    5.3 BESⅢ数据顶点寻找性能分析
    5.4 BESⅢ数据分析结果
        5.4.1 事例初级顶点重建样本的选取
        5.4.2 对撞束团分辨的结果分析
        5.4.3 对撞束团位置对物理分析的影响
        5.4.4 相对长寿命共振态粒子K_S~0,Λ,Ξ初步重建结果
    5.5 离线软件改进方向
    5.6 快速顶点拟合
        5.6.1 简介
        5.6.2 算法介绍
        5.6.3 软件设计
        5.6.4 蒙特卡罗数据性能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6.1 本文主要工作
    6.2 进一步工作
附录A 最小二乘拟合方法
附录B 双高斯的加权分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和录用的学术论文

(4)BESⅢ主漂移室径迹重建软件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引言
    1.1 粒子物理
    1.2 粒子物理实验
    1.3 实验数据处理软件
    1.4 选题背景及论文结构
第二章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Ⅱ及北京谱仪Ⅲ
    2.1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 Ⅱ
    2.2 北京谱仪Ⅲ的物理目标
    2.3 北京谱仪Ⅲ-BES Ⅲ
        2.3.1 束流管
        2.3.2 主漂移室
        2.3.3 飞行时间计数器
        2.3.4 电磁量能器
        2.3.5 超导磁体
        2.3.6 μ子鉴别器
        2.3.7 触发判选系统
        2.3.8 在线数据获取系统
    2.4 北京谱仪Ⅲ离线软件系统
        2.4.1 离线数据处理计算环境
        2.4.2 BES Ⅲ离线软件系统框架(BOSS)
        2.4.3 BES Ⅲ探测器模拟软件-BOOST
        2.4.4 BES Ⅲ离线重建软件
        2.4.5 BES Ⅲ物理分析、事例显示软件及其他
第三章 BES Ⅲ主漂移室
    3.1 BES Ⅲ主漂移室的设计
        3.1.1 单元设计
        3.1.2 丝层安排
        3.1.3 工作气体
        3.1.4 机械设计
        3.1.5 预期性能
    3.2 BES Ⅲ坐标系及符号约定
    3.3 主漂移室重建径迹参数
    3.4 主漂移室事例模型
    3.5 主漂移室几何服务
    3.6 主漂移室刻度和校准
    3.7 主漂移室离线重建软件
        3.7.1 主漂移室快速重建
        3.7.2 事例起始时间重建
        3.7.3 主漂移室径迹寻迹
        3.7.4 基于Kalman滤波的径迹拟合
        3.7.5 径迹外推
第四章 主漂移室径迹重建算法MdcPatRec
    4.1 漂移室带电径迹重建原理
    4.2 基于模式识别的径迹重建算法
        4.2.1 模式字典
        4.2.2 径迹段寻找
        4.2.3 径迹段连接
        4.2.4 径迹段拟合
        4.2.5 径迹拟合
        4.2.6 击中判别
    4.3 MdcPatRec重建软件实现
        4.3.1 软件模块及基类设计
        4.3.2 径迹重建数据流程
        4.3.3 事例数据模型
        4.3.4 重建算法流程
        4.3.5 可调参数与控制变量
    4.4 次级顶点径迹重建算法MdcxReco简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重建性能研究
    5.1 重建速度
    5.2 重建效率
    5.3 重建径迹参数
        5.3.1 螺旋线五参数分辨
        5.3.2 径迹参数分辨与横动量的关系
        5.3.3 径迹参数间的相关性
        5.3.4 其它径迹参数
    5.4 动量分辨
    5.5 空间分辨
    5.6 不同极角下的重建性能
    5.7 噪声对重建的影响
        5.7.1 噪声的模拟
        5.7.2 不同噪声水平下的重建性能
        5.7.3 噪声对重建击中数的影响
    5.8 单元效率对重建的影响
    5.9 各种因素对重建的影响的比较
    5.10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物理结果检查
    6.1 ψ(2S)→π~+π~-J/ψ,J/ψ→l~+l~-的性能检查
        6.1.1 软π的寻迹效率
        6.1.2 动量重建性能
        6.1.3 位置重建精度
        6.1.4 软π的粒子鉴别效率
    6.2 次级顶点径迹的重建性能检查
        6.2.1 次级顶点的重建
        6.2.2 K_s~0→π~+π~-
        6.2.3 (?)~-→∧π~-,∧→pπ~-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北京谱仪-ⅡKS0、Λ粒子衰变顶点位置的确定(论文提纲范文)

1 原 理
    1.1 次级顶点的确定
    1.2 径迹动量和误差矩阵的修正
2 分析过程与结果
3 讨 论

四、K_s~0重建及其寿命测量在BESⅡ上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ψ(3770)数据的数据质量检查与束流能量刻度和D0→Kπη的Dalitz图分析[D]. 王斌. 广西大学, 2012(02)
  • [2]粲偶素衰变到(?)KS0Σ+过程的研究[D]. 李倩. 广西师范大学, 2012(09)
  • [3]BESIII实验的顶点及共振态粒子重建研究[D]. 徐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9(10)
  • [4]BESⅢ主漂移室径迹重建软件的设计与开发[D]. 张瑶. 山东大学, 2007(03)
  • [5]Ks0重建及其寿命测量在BESⅡ上的研究[J]. 王喆,袁野,张长春. 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2003(01)
  • [6]北京谱仪-ⅡKS0、Λ粒子衰变顶点位置的确定[J]. 刘朝峰,漆纳丁,沈肖雁,刘觉平,衡月昆.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2(01)

标签:;  ;  ;  

BESⅡ上K_s~0重构及其寿命测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