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经济现代化中的管理咨询业

江苏经济现代化中的管理咨询业

一、江苏经济现代化中的管理咨询业(论文文献综述)

祁晶[1](2014)在《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服务业在当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为其核心的生产性服务业开始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其形成的集聚则是建设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键。但是,当前学者对于集聚的研究大部分关注的是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关注不是很多。本文以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作为主要研究方法。首先,测度当前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度,分别从总体、行业、地区三个角度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水平进行分析与比较;其次,构造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讨论在京津冀地区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各种因素;最后本文使用2003-2012年之间京津冀13个地级城市的有关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并根据实证结果对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如何进一步发展提出政策建议。结果显示,在这十年当中,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度有所提高,但相比较于其他经济圈,其集聚程度还有一定滞后,内部产业结构也不均衡。影响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主要因素是知识密集度、城市规模、城市化率、以及关联产业当中制造业和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情况。其中,知识密集度、城市化水平以及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情况对于集聚有正向的影响,而农业、制造业、城市规模对于生产性服务业有负向的影响,但京津冀地区的特殊性也使得一部分影响因素不是那么显着。所以京津冀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想要取得进一步发展,一方面要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区域内的知识密集度;另一方面要促进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鼓励新型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这样才能逐步推进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

胡霞[2](2013)在《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及其模式选择研究》文中提出企业信息化是企业通过信息技术整合并利用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长期的持续改进的过程。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信息已成为主导全球经济的基础,企业信息化也成为企业经济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企业要想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信息化建设已刻不容缓。然而,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电子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及管理领域的简单应用,它对企业所产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只有深刻把握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才会卓有成效。因此,确立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模式,加快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以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及其模式选择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文对企业信息化的时代要求进行阐述,指出信息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分析了选题的背景,指出了本文研究的具体目的和重要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和整理,进而确定了研究目标和内容,为论文的深入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其次,以发展的观点,首先界定了企业信息化的定义、要素、内容和特征,以及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括和比较,分析了我国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面临的阶段瓶颈和发展进程中的主要障碍,同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简要述评;在此基础上,使用扎根理论方法对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的因素进行研究,进一步提出企业信息化驱动因素的分类及构成结构,从市场、企业自我、外部环境等视角深入研究了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的动因问题。第三,对企业信息化驱动过程中所呈现的多样化模式,本文进行了归纳,从推力驱动主导和拉力驱动主导两个方面来研究此问题,并剖析了二者与企业特质的内在关系;根据企业信息化驱动的特点,采用了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对企业信息化驱动系统的动力问题进行了模型构建和系统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深入评价。第四,在对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企业信息化模式的选择,从企业运营的角度,从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下的制造模式、生产模式和加工模式的选择来论述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的选择问题;从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下的设计制造集成、管理信息化、电子商务、网络化等模式来论述企业信息化技术模式的选择问题;从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下的自主开发、合作开发、整体引进和应用服务提供商等模式选择来论述企业信息化系统开发模式的选择问题。第五,在对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与模式选择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鉴于企业信息化驱动的渐进性,以及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选择的时滞性,同时,企业信息化驱动进程与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之间存在的虚拟和现实的概念漂移问题,本文采用了数据流概念漂移的方法对其进行实验仿真,弥补以往方法对此问题实证评价和实验仿真的不足,借助人工智能和支持向机实时动态测评的优点,有效的克服了“森林覆盖”型样例数据集多层数据之间互相无法对比的难题,实现了对企业信息化驱动及其模式选择问题的有效仿真。最后,结合全文的研究,在明确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原则的基础上,从企业文化革新、信息技术人员设定、基础工作规范和硬软件平台建设等方面构建其内部基础环境建设策略;从加强政府科技推广、优化政府信息产业发展及提高政府信息服务等方面构建其外部宏观策略,进而形成完整的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的适应性对策体系。

张迪[3](2013)在《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及财税调节》文中提出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发展现代服务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程度不同,造成了目前我国各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差距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财税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对于国家经济的平稳运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合理流动,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财税政策的调整,可以直接影响到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及造成这种差异的财税政策因素,提出了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区域均衡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本文的第一章为研究的绪论,主要是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相关的国内外研究以及研究的思路等。第二章首先介绍现代服务业的相关概念,现代服务业的分类和特征,然后指出了现代服务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最后分析了财税政策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作用机理。第三章第一部分对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做了大致的介绍,第二部分对区域间现代服务业进行了绝对差异分析,第三部分使用泰尔指数法计算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间以及各大区域内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相对差异。第四章首先大致介绍了我国现代服务业财税政策现状,随后重点分析了造成现代服务业区域差异的财税政策因素以及目前服务业财税体系存在的问题。第五章提出了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区域均衡发展的税收和财政政策的优化建议。

谭娅[4](2009)在《风险投资促进无锡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无锡市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后期或信息化阶段,有国际研究表明当经济处于这个阶段服务业比重应达到60%以上,但实际上无锡服务业的比重远小于这个数字,现代服务业更是刚刚起步还不成熟且面临资金和管理双重困境。为了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促进形成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互动发展的格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城市竞争力,无锡迫切需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风险投资可以为企业提供资金和丰富的创业管理经验。经过20多年的发展,风险投资行业在中国正在变得规范、有效,从而为当前新一轮的创业高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一条便捷的融资通道。本文从无锡地区现代服务业和风险投资发展现状出发,以大量真实数据和图表为基础,围绕无锡如何引进风险投资以解决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问题,以经济学理论和相关模型为工具对各个问题逐一进行研究,分析风险投资介入现代服务业面临的困难和意义,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全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章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对风险投资和现代服务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第二章是理论综述,介绍了“外部性”理论、波特的国家竞争理论、风险投资基本概念和现代服务业基本概念。第三章介绍了无锡市风险投资现状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第四章从多方面对风险投资介入无锡市现代服务业意义和可行性进行分析。第五章分析了风险投资介入无锡市现代服务业的现状和面临的诸多障碍。第六章通过详细分析提出针对无锡的关于产业政策、引导基金、退出渠道、政府功能、提高现代服务业竞争力等方面的政策建议。本文突破了风险投资只能与TMT行业结合的大众化思维,通过全文分析阐述了风险投资促进无锡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作用机制和评估机制。最后针对风险投资进入现代服务业面临的几个难点问题,以政府的视角提出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创新建议。

常冬铭[5](2008)在《宁波市港口与城市互动关系研究》文中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对于海运的需求日益扩大,沿海港口得到空前发展。伴随着一批新的港口的涌现,港口聚集辐射功能也不断增强,对港口城市和所在区域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港为市用,市以港兴,港口经济,勃然而生”。港口和港口城市的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尤其是中国东部的港口城市率先发展,珠三角、长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成为带动我国中西部广大地区协调发展的经济增长极。进入21世纪,中国港口城市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面临着新的重大历史机遇和挑战。经济发展为港口城市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践基础。深化港口城市发展理论研究,充分把握港口城市发展运行的基本规律,对于我们统筹港口与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全面推进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建港兴城,以港兴城,港为城用,港以城兴,港城相长,衰荣共济”,是世界范围内港口和港口城市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它一方面揭示了港城关系的变迁过程,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港城相互作用的机理。港口的发展带动城市的发展,反过来,城市的兴盛也将促进港口的繁荣,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港城之间的这种互动关系对于相应港口和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但目前来看针对具体港口与城市的实证研究较少。本文基于这种思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探讨了港城互动发展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从港口、港口城市等最基本的概念入手,提炼出港口城市的类型和特征。进而,分析了港口对城市经济、城市形态扩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社会文化及就业情况的影响;分析了城市对港口的影响。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进步以及法规、临港服务产业等软环境的提升对于港口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深入研究了港口与城市的互动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本文又通过对三个主要国际港口城市的介绍及其发展经验的研究,预测了港口城市发展的趋势,总结了国际港口城市发展的一些启示,以供相关港口城市参考。基于以上理论研究,本文以宁波港为例分析了宁波港口和城市在发展规模、产业协调、以及空间发展方向上的互动协调情况。最后,得出港城协调发展是宁波的必然选择:可以通过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港口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力度、港区一体化发展以及改善港口通过环境等方式将会促进港城协调发展。

谷会平[6](2008)在《闽台现代服务业合作研究》文中认为服务业的产业转移已经成为台湾新一轮产业转移的主要特征,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给予了海西区(主要是福建)一些特殊的优惠政策。福建当抓住这难得的发展机遇,积极承接台湾新一轮产业转移,加强闽台现代服务业合作,提升经济质量。本文根据台湾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以及福建现代服务业利用台资的现状,从理论与现实两个层面上,结合闽台两地现代服务业合作的现状,从分析闽台两岸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概况出发,通过对闽台现代服务业合作进行了SWOT分析,重点探讨了闽台现代服务业合作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最后通过对闽台现代服务业合作的问题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李京蔓[7](2007)在《三峡移民工程中的政府开发性移民安置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举世瞩目的特大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多方面地综合效益,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三峡工程的兴建涉及百万人的迁移与安置,预计到工程全部完工,搬迁人口约113万。人数之多,规模之大,为中外水利工程移民史上绝无仅有。百万移民安置事关三峡工程的成败和三峡库区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被喻为是一道“世界级”难题。然而,移民安置不仅仅只是一个人口“迁移”的问题,它涉及到移地、移境、移文化,是一种社会整体迁移行为,是一个人口“迁移——就业——致富”的动态组合过程;它要求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复合目标,由此构成一个“人——自然——社会——经济”交互作用的动态系统。中央政府在总结以往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的经验教训上,在三峡工程移民安置中提出了水库移民新观念,即开发性移民方针。开发性移民的实质就是在促进库区生态环境良性演化的前提下,通过超前补偿和投入,启动开发性移民机制,合理地开发与配置资源,发展经济,扩展移民环境容量,为高起点安置移民创造条件,以使库区移民尽快达到或超过迁移前的生活水平。在移民安置中,不同的移民安置方式有不同的适应条件,正确选择开发性移民安置方式是移民安置成功的关键之一。三峡库区环境容量有限,农村移民素质偏低并且心态复杂,因此,从开发性移民安置与库区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上,三峡工程移民应坚持科学的安置原则,采取合理的开发性移民安置的方式和途径,基本思路就是将移民安置与经济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利用搬迁的机遇,实现本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使库区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目前,三峡库区移民搬迁的安置工作进展顺利,库区的经济开发已初见成效,然而开发性移民安置方针在执行过程中也常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及时加以注意和解决。这就要求库区政府把三峡移民置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内加以整合,移民必须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须是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

茹莉[8](2006)在《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及对策探讨》文中认为现代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新动力,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重要标志。“十一五”期间河南现代服务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加快河南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必须在明确发展重点的基础上,加快服务业市场化进程,坚持实行产业化经营,逐步形成多元化投资的发展格局,强化社会化服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史虹[9](2007)在《管理咨询企业的成长要素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工商企业提供智力服务的管理咨询企业在近十年的时间里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本文在成长理论的基础上,综合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知识对管理咨询企业成长的影响要素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本文对管理咨询企业属性及成长概念进行了分析和界定,并以此作为论文的分析基础。第二,对管理咨询企业成长的基本要素进行了分析和确定,即从大量的企业成长理论研究文献中归纳和提炼出一般企业成长要素;结合管理咨询企业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初步确立影响管理咨询企业成长的要素;采用KJ法进一步归并出管理咨询企业成长的基本要素共73个。第三,通过两轮德尔斐法专家调查,得到了管理咨询企业成长的关键要素共41个,并构建了一个包含资源占有、关键能力、客户关系、经营能力和外部环境5个一级指标,企业规模、完整的组织结构、办公环境和条件等共41个二级指标的管理咨询企业成长评价指标体系。第四,采用大样本、多调查对象类型的问卷调查方法获得了管理咨询企业成长的关键指标第一手评价数据;运用SPSS 12EVAL统计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取了社会和专业关系网络指标、企业家特质指标等5个第一核心层关键指标,以及健全的管理制度指标、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指标等7个第二核心层关键指标。第五,选取中外两家管理咨询公司做成长案例分析,并结合成长关键要素分析的结果,对成长要素、成长方式和成长阶段三者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综合讨论。第六,基于成长关键要素与成长阶段提出了成长模式构思,并由管理咨询企业成长模式向知识型企业、一般企业成长模式延伸进行了拓展性思考。

汤丹花[10](2006)在《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现代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它在国家或地区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高度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是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标志。江苏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同等经济水平的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显落后,因此如何发展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实践提出的现实而迫切的课题,具有重要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本研究以经济学、统计学、管理学等理论为指导,以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主线,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吸取了国内外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的前沿成果,融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于一体,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探讨了加快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体系。论文首先界定了现代服务业的内涵,探讨了现代服务业的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现代服务业的现状,通过建立现代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评价了江苏现代服务业的省域竞争力和省内竞争力。然后应用协整、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时间序列计量方法分析现代服务业在江苏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以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为代表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现代服务业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最后,借鉴国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经验,对江苏现代服务业进行SWOT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江苏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和策略。研究认为应从产业战略、发展战略和竞合战略三个方面促进江苏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江苏应加快现代服务业的改革步伐,促进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化,优化现代服务业的区域结构;坚持开放促发展的原则,拓宽投资渠道,强化竞争机制;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长三角一体化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平台,在竞争和合作中求发展。

二、江苏经济现代化中的管理咨询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苏经济现代化中的管理咨询业(论文提纲范文)

(1)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4 小结
第二章 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概况
    2.1 京津冀地区的总体发展概况
    2.2 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和界定
    2.3 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2.3.1 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2.3.2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2.4 小结
第三章 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现状描述
    3.1 产业集聚的概念与度量指标
        3.1.1 产业集聚的概念
        3.1.2 产业集聚水平的度量指标
    3.2 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的测算
        3.2.1 数据来源与测算方法
        3.2.2 集聚度测算结果及特征分析
    3.3 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空间特征描述
    3.4 小结
第四章 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因素
        4.1.1 知识密集度(核心要素因素)
        4.1.2 信息化水平(空间因素)
        4.1.3 城市规模、城市化率(城市因素)
        4.1.4 关联产业因素
        4.1.5 制度因素
    4.2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因素模型与实证检验
        4.2.1 数据来源与模型设定
        4.2.2 变量选择说明
        4.2.3 实证结果
    4.3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规模非线性命题验证
    4.4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相应的政策建议
    5.3 本文创新点与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5.3.1 本文创新点与难点
        5.3.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2)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及其模式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Extended Abstract
目录
Go门to门ts
图清单
表清单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2.1 企业信息化的相关内涵
    2.2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2.3 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2.4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2.5 小结
3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的驱动因素研究
    3.1 国内外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3.2 企业信息化驱动因素的扎根研究
    3.3 企业信息化驱动因素的分类与结构
    3.4 企业信息化驱动因素的驱动作用分析
    3.5 小结
4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的驱动机理研究
    4.1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的动力概念模型
    4.2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理的类型
    4.3 企业信息化推力主导作用机理
    4.4 企业信息化拉主导作用机理
    4.5 小结
5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5.1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的框架结构模型
    5.2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建模的系统方法选择
    5.3 企业信息化驱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构建
    5.4 企业信息化驱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运行
    5.5 小结
6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与模式选择分析
    6.1 信息化驱动与企业信息化整体实现模式的选择
    6.2 信息化驱动与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
    6.3 信息化驱动与企业技术模式的选择
    6.4 信息化驱动与企业系统开发模式的选择
    6.5 小结
7 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与模式选择的实证评价研究
    7.1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7.2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处理
    7.3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效果的评价模型构建
    7.4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分析
    7.5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效果的仿真分析
    7.6 小结
8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的适应性对策
    8.1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的原则
    8.2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的内部基础环境建设策略
    8.3 企业信息化驱动与模式选择的外部宏观策略
    8.4 小结
9 结论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研究创新
    9.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及财税调节(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3 相关研究成果评述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论文的难点及可能的创新
        1.4.1 论文的难点
        1.4.2 可能的创新
2 财税政策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理论分析
    2.1 现代服务业的概念、分类及特征
        2.1.1 现代服务业的概念
        2.1.2 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2.1.3 现代服务业的特征
    2.2 现代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2.2.1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国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
        2.2.2 发展现代服务业可以为第二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2.2.3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2.2.4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2.3 财税政策对现代服务业的作用分析
        2.3.1 财政政策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作用分析
        2.3.2 税收政策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作用分析
3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
    3.1 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
    3.2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区域比较分析
        3.2.1 三大区域之间服务业发展的比较分析
        3.2.2 三大区域内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比较分析
    3.3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内和区域间差异分析-基于泰尔指数的分析
        3.3.1 泰尔指数的构建
        3.3.2 计算结果的分析
4 造成我国现代服务业区域差异的财税政策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我国现代服务业的税收政策现状
        4.1.1 与现代服务业相关的主要税种
        4.1.2 相关税种存在的问题
        4.1.3 我国现代服务业税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4.2 我国现代服务业的财政政策现状
        4.2.1 财政投入不足,区域差异较大
        4.2.2 政府采购政策不完善,没有体现对地区和行业的支持
        4.2.3 财政转移支付没有充分发挥均等化作用
        4.2.4 财政补贴的方式不合理
        4.2.5 财政政策在服务业产业集群支持存在区别
    4.3 我国现代服务业财税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
        4.3.1 差别的区域性财税政策难以实现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发展
        4.3.2 尚未形成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
        4.3.3 财税政策立法层次低且缺乏系统性
5 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区域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
    5.1 税收政策建议
        5.1.1 建立统一的税收政策优惠体系,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 ..
        5.1.2 完善营业税制度,体现营业税的调节功能
        5.1.3 充分发挥所得税的调节功能
        5.1.4 支持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的税收政策
    5.2 财政政策建议
        5.2.1 完善转移支付政策,平衡区域间财力
        5.2.2 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财政投入力度
        5.2.3 建立完善的政府采购和补贴政策
        5.2.4 促进中西地区服务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财政政策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4)风险投资促进无锡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风险投资的研究现状
        1.2.2 关于现代服务业的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思路和结构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结构框架
    1.4 创新点与难点
        1.4.1 创新点
        1.4.2 难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外部性”与政府管制
    2.2 波特的国家竞争理论
    2.3 风险投资基本概念
        2.3.1 风险投资的涵义和基本特征
        2.3.2 风险投资偏好
        2.3.3 风险投资的运行机制
        2.3.4 风险投资的退出
    2.4 现代服务业基本概念
        2.4.1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
        2.4.2 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2.4.3 现代服务业的外部性分析
第三章 无锡的风险投资现状和现代服务业发展
    3.1 无锡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
        3.1.1 风险投资的总体情况
        3.1.2 风险投资公司/基金
        3.1.3 对风险投资的相关政策
    3.2 无锡市现代服务业发展
        3.2.1 发展现状
        3.2.2 不足与发展空间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风险投资在无锡的投资领域和介入现代服务业障碍分析
    4.1 风险投资在无锡的投资领域
    4.2 障碍分析
        4.2.1 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不对等
        4.2.2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与渠道不完善
        4.2.3 无锡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不成熟
        4.2.4 政府市场监管职能错位
        4.2.5 同区域竞争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风险投资介入无锡现代服务业的意义和可行性
    5.1 风险投资介入无锡现代服务业的意义
        5.1.1 风险投资与无锡现代服务业的关系
        5.1.2 风险投资为无锡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5.2 风险投资介入无锡现代服务业的可行性
        5.2.1 风险投资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5.2.2 风险投资促进产业发展动因
        5.2.3 风险投资促进无锡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作用机制与效应评估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风险投资促进无锡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6.1 加大对风险投资的政策扶持
    6.2 设立“无锡现代服务业引导基金”
    6.3 拓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
    6.4 优化政府角色功能
    6.5 健全相关法规
    6.6 人才培养与吸引机制
    6.7 建立“现代服务业信息平台”
    6.8 提高现代服务业产业竞争力
第七章 结语
    7.1 观点回顾
    7.2 不足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宁波市港口与城市互动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世界经济一体化因素
        1.1.2 经济中心亚洲转移因素
        1.1.3 国家政策因素
    1.2 港城关系研究现状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港口与城市互动发展的理论分析
    2.1 基本概念
        2.1.1 港口
        2.1.2 港口城市
    2.2 港口城市的类型和特征
        2.2.1 港口城市的类型
        2.2.2 港口城市的特征
    2.3 港口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3.1 港口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2.3.2 港口对城市形态扩展的影响
        2.3.3 港口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
        2.3.4 港口对城市社会发展的影响
    2.4 城市对港口发展的影响
        2.4.1 城市对港口发展的要素支持
        2.4.2 城市对港口发展提供经济、政策支持
        2.4.3 城市发展对港区功能的提升
    2.5 港口城市的开发意义
第3章 港口城市发展的国际经验和启示
    3.1 国际港口城市发展概述
        3.1.1 鹿特丹
        3.1.2 新加坡
        3.1.3 香港
    3.2 国际港口城市发展的趋势
        3.2.1 现代港口发展趋势
        3.2.2 国际港口城市发展的趋势
    3.3 国际港口城市发展的启示
第4章 宁波市港口与城市互动关系实证分析
    4.1 宁波港城关系历史沿革与演变过程
        4.1.1 宁波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港城共兴史
        4.1.2 宁波港城关系的演变过程
    4.2 宁波港口发展规模和城市发展规模的协调
        4.2.1 宁波港发展现状
        4.2.2 宁波港货运吞吐量与宁波城市GDP 增长关系
        4.2.3 宁波港直接腹地与宁波城市的吸引范围
    4.3 宁波市临港产业和城市产业的协调
        4.3.1 宁波市临港产业的构成
        4.3.2 宁波市主导产业的选择
        4.3.3 宁波市临港产业的产业链选择
    4.4 宁波港口发展方向和城市发展方向的协调
        4.4.1 宁波港口城市的空间发展过程
        4.4.2 宁波港口岸线开发与城市功能分区的协调
        4.4.3 宁波市滨水区土地利用与滨水区再开发
第5章 宁波港城互动发展战略思考
    5.1 宁波港城互动发展战略目标设计
        5.1.1 实现港城产业一体化
        5.1.2 实现港城空间协调
        5.1.3 实现港城发展规模相协调
    5.2 宁波港城互动发展实现途径
        5.2.1 实施港城经济协调发展战略
        5.2.2 提升港城综合竞争力
        5.2.3 着力发展港城重点产业
        5.2.4 正确处理与上海和上海港的关系
第6章 结论
    6.1 论文研究的主要成果
    6.2 存在问题及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6)闽台现代服务业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新颖性
第2章 有关理论的介绍及相关概念、范围的认识
    2.1 相关理论
        2.1.1 贝尔的三阶段理论
        2.1.2 西蒙·库兹涅兹的经济增长理论
        2.1.3 标准产业结构模型
        2.1.4 产业服务化理论
        2.1.5 服务产业化理论
        2.1.6 服务业吸收就业的理论
    2.2 相关概念界定
        2.2.1 服务业的内涵
        2.2.2 现代服务业的内容和特点
    2.3 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
        2.3.1 现代服务业地位迅速上升,作用日益增强
        2.3.2 知识密集型行业日益凸现
        2.3.3 服务业与制造业逐步融合
        2.3.4 服务业在国际间转移
第3章 闽台现代服务业发展概述
    3.1 福建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
        3.1.1 福建现代服务业发展特点
        3.1.2 福建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3.2 台湾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与特点
        3.2.1 台湾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3.2.2 台湾现代服务业主要特点
第4章 闽台现代服务业合作的历史回顾及现状
    4.1 闽台现代服务业合作的历史回顾
    4.2 闽台现代服务业合作现状
    4.3 闽台现代服务业四行业合作现状
        4.3.1 金融业
        4.3.2 信息业
        4.3.3 物流业
        4.3.4 创意产业
    4.4 制约闽台现代服务业合作的主要因素
        4.4.1 台当局的人为阻挠
        4.4.2 福建合作环境有待改善
        4.4.3 金融合作力度不够
第5章 闽台现代服务业合作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5.1 必要性—推动闽台现代服务业合作的动因分析
        5.1.1 需求的拉动
        5.1.2 供给的推动
        5.1.3 闽台环境的影响
    5.2 闽台现代服务业合作的可行性分析—SWOT分析法
        5.2.1 福建方面
        5.2.2 台湾方面
        5.2.3 结论
        5.2.4 战略选择
第6章 加强闽台现代服务业合作的对策建议
    6.1 推动闽台现代服务业合作的发展构想
        6.1.1 整合闽台旅游资源,拓宽合作空间
        6.1.2 推动两岸科技人才交流,加强信息产业合作
        6.1.3 探索金融合作新模式,实现合作新突破
        6.1.4 推动闽台物流合作,实现物流业生产力全面提速
    6.2 促进闽台现代服务业合作的对策建议
        6.2.1 着力打造良好投资环境,做好招商工作
        6.2.2 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克服体制障碍痼疾
        6.2.3 与工业实现“捆绑式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三峡移民工程中的政府开发性移民安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意义
    1.2 水库移民性质及其特征
        1.2.1 水库移民的性质
        1.2.2 大型水库移民的特征
    1.3 国内外水库移民安置的经验
        1.3.1 我国水库移民的经验与教训
        1.3.2 国外水库移民安置的经验
    1.4 研究方法与理论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理论创新
2 三峡库区移民安置概况
    2.1 三峡工程简介
        2.1.1 三峡工程的性质及目标
        2.1.2 三峡工程的意义
    2.2 三峡库区简介
        2.2.1 行政区划
        2.2.2 自然地理
        2.2.3 经济及教育状况
    2.3 艰巨的移民安置任务——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
        2.3.1 三峡移民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2.3.2 三峡移民的指令性和突变性
        2.3.3 三峡移民的开发性和开放性
        2.3.4 三峡移民的重组性和扩张性
        2.3.5 三峡移民的关键性和全局性
3 开发性移民安置理论与库区可持续发展
    3.1 开发性移民的背景、含义及特征
        3.1.1 水库移民存在的问题及“开发性移民”的提出
        3.1.2 开发性移民的含义
        3.1.3 开发性移民的特征
    3.2 开发性移民的原则
        3.2.1 开发性移民的一般原则
        3.2.2 开发性移民的补偿原则及补偿类型
        3.2.3 开发性移民安置的政策支持
    3.3 开发性移民与库区的可持续发展
        3.3.1 可持续发展的特征
        3.3.2 库区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3.3.3 开发性移民与库区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4 三峡库区政府开发性移民安置的方式分析
    4.1 政府开发性移民安置的原则
        4.1.1 开发性移民安置的基本原则
        4.1.2 三峡库区开发性移民安置的科学原则
    4.2 三峡库区开发性移民安置的方式分析
        4.2.1 移民安置的方式
        4.2.2 库区开发性农村移民安置的方式分析
        4.2.3 库区的城镇迁建
        4.2.4 库区的工矿企业迁建
        4.2.5 库区的专业设施复建
    4.3 开发性移民安置方式对库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4.3.1 开发性移民安置方式提高和改善了中华民族整体人权状况
        4.3.2 开发性移民安置方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4.3.3 开发性移民安置方式改变了库区贫穷落后面貌
        4.3.4 开发性移民安置方式促进库区可持续性发展
5 开发性移民安置中的政府职能及行为
    5.1 开发性移民安置中的政府职能
        5.1.1 开展移民前期工作,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1.2 移民安置规划
        5.1.3 实施监理监督
        5.1.4 后期扶持与发展
    5.2 开发性移民安置中的政府行为
        5.2.1 理顺移民管理体制,健全管理机构
        5.2.2 管理移民经费
        5.2.3 人才培养和干部培训
        5.2.4 加强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5.2.5 发展库区特色经济,广开就业门路
6 开发性移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6.1 移民的教育培训问题
    6.2 产业项目筛选问题
    6.3 移民与安置区居民关系处理问题
    6.4 规划工作精度问题
    6.5 后期扶持资金来源问题
    6.6 文物保护问题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8)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及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机遇
    1.1 “中部崛起”和“中原崛起”战略实施提供的机遇
    1.2 中国加入WTO和CEPA签订提供的发展空间
    1.3 河南居民收入提高成为服务业市场需求基础
    1.4 城市化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条件
    1.5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河南省“十一五”规划重点
2 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2.1 行业重点
        2.1.1 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
        2.1.2 积极扶持发展文化服务业。
        2.1.3 强力发展旅游业。
        2.1.4 培育壮大科技和信息服务业。
        2.1.5 规范房地产业发展环境。
        2.1.6 大力发展金融业。
        2.1.7 积极推动中介服务业发展。
    2.2 区域重点
3 加快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
    3.1 加强市场化运作
    3.2 实行产业化经营
    3.3 形成多元化资本格局
    3.4 提供社会化服务
    3.5 适应国际化趋势

(9)管理咨询企业的成长要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1.3 问题提出
    1.2 相关文献综述与评价
        1.2.1 企业成长理论的研究综述与评价
        1.2.2 管理咨询的研究综述与评价
        1.2.3 企业成长模式的研究综述与评价
    1.3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安排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3.3 主要内容及其结构安排
第二章 管理咨询企业属性和成长概念界定
    2.1 管理咨询与管理咨询企业的属性
        2.1.1 咨询的属性
        2.1.2 管理咨询的属性
        2.1.3 管理咨询企业的属性和特征
    2.2 企业成长的概念界定
        2.2.1 现有经济学理论中的企业成长概念
        2.2.2 现有管理理论中的企业成长概念
        2.2.3 本文的企业成长概念
    2.3 管理咨询企业成长的概念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管理咨询企业成长的基本要素分析
    3.1 一般企业成长要素的初步选择
        3.1.1 现有经济学理论中的一般企业成长要素归纳
        3.1.2 现有管理理论中的一般企业成长要素归纳
        3.1.3 我国学者研究文献中影响企业成长的要素归纳
    3.2 管理咨询企业成长要素的初步确定
        3.2.1 产业发展研究文献中成长要素的提炼
        3.2.2 企业对策研究文献中成长要素的提炼
    3.3 用KJ法归并管理咨询企业成长的基本要素
        3.3.1 KJ法介绍
        3.3.2 用KJ法分析和归并结果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管理咨询企业成长的关键要素调查分析
    4.1 应用德尔斐法筛选基本指标
        4.1.1 德尔斐法概述
        4.1.2 德尔斐法调查设计
        4.1.3 德尔斐法第一轮征询
        4.1.4 德尔斐法第二轮征询
    4.2 采用问卷调查收集评价指标数据
        4.2.1 调查样本的确定
        4.2.2 调查对象的选择
        4.2.3 调查量表的设计与调整
        4.2.4 问卷调查
    4.3 主成分分析方法的运用
        4.3.1 主成分分析的统计依据
        4.3.2 主成分分析的步骤
        4.3.3 管理咨询企业成长性指标体系设置
        4.3.4 确定主因子(主成分)、载荷矩阵及解释主因子
    4.4 管理咨询企业成长的关键要素确定与解释
        4.4.1 关键要素选取方法
        4.4.2 关键要素确定
        4.4.3 关键要素解释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管理咨询企业成长案例分析与综合讨论
    5.1 新华信管理咨询公司成长案例
        5.1.1 公司基本情况
        5.1.2 成长分析
        5.1.3 成功的特征与要素
    5.2 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成长案例
        5.2.1 公司基本情况
        5.2.2 成长分析
        5.2.3 成功的特征与要素
    5.3 要素分析与案例分析结果的综合讨论
        5.3.1 关于成长要素
        5.3.2 关于成长方式
        5.3.3 关于成长阶段性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管理咨询企业成长模式构思与拓展性思考
    6.1 成长模式构思
        6.1.1 基于成长关键要素的成长模式构思
        6.1.2 基于成长关键要素和成长阶段的成长模式设想
    6.2 管理咨询企业成长模式理论模型
        6.2.1 理论模型的提出
        6.2.2 各阶段具体的成长模式
        6.2.3 成长的路径依赖与突破
    6.3 拓展性思考
        6.3.1 中国管理咨询企业成长模式的选择
        6.3.2 一般知识型企业成长模式的思考
        6.3.3 一般企业成长模式的探讨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主要创新之处
    7.3 研究展望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附录1:邀请函
    附录2:第一轮专家意见调查问卷
    附录3:第二轮专家意见调查问卷
    附录4:管理咨询企业成长关键指标意见征询表
    附录5:主因子得分矩阵表

(10)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现代服务业概述
    1.1 现代服务业的界定
        1.1.1 服务业的定义和分类
        1.1.2 服务业的发展历程
        1.1.3 现代服务业的界定
    1.2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理论
        1.2.1 现代服务业的分类
        1.2.2 现代服务业的经济理论
    1.3 国内外现代服务业的研究状况
第二章 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2.1 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结构特征
        2.1.1 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服务业增长较快
        2.1.2 服务业内部的变化:现代服务业的成长
        2.1.3 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变化
    2.2 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省际比较
        2.2.1 省粤鲁浙沪京六省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的比较分析
        2.2.2 江苏省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评价
    2.3 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省内比较
        2.3.1 江苏省13个地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的比较分析
        2.3.2 江苏省13个地市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力评价
第三章 现代服务业在江苏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3.1 现代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3.1.1 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3.1.2 现代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3.2 现代服务业典型行业对江苏经济发展的作用评价
        3.2.1 江苏省金融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3.2.2 江苏省房地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3.3 现代服务业在促进江苏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国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启示
    4.1 国外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分析
        4.1.1 国外现代服务业发展综述
        4.1.2 国外现代服务业的典型行业分析
    4.2 国外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启示
第五章 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5.1 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
    5.2 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 SWOT分析
        5.2.1 SWOT分析法及其应用意义
        5.2.2 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5.2.3 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机会和威胁分析
    5.3 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和策略
        5.3.1 产业战略
        5.3.2 发展战略
        5.3.3 竞合战略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江苏经济现代化中的管理咨询业(论文参考文献)

  • [1]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及影响因素研究[D]. 祁晶. 北京物资学院, 2014(07)
  • [2]企业信息化驱动机制及其模式选择研究[D]. 胡霞. 中国矿业大学, 2013(06)
  • [3]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及财税调节[D]. 张迪. 西北师范大学, 2013(07)
  • [4]风险投资促进无锡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研究[D]. 谭娅. 江南大学, 2009(06)
  • [5]宁波市港口与城市互动关系研究[D]. 常冬铭. 中国人民大学, 2008(08)
  • [6]闽台现代服务业合作研究[D]. 谷会平. 福建师范大学, 2008(01)
  • [7]三峡移民工程中的政府开发性移民安置研究[D]. 李京蔓. 重庆大学, 2007(06)
  • [8]河南现代服务业发展及对策探讨[J]. 茹莉.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6(06)
  • [9]管理咨询企业的成长要素研究[D]. 史虹. 河海大学, 2007(06)
  • [10]江苏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D]. 汤丹花. 江苏大学, 2006(05)

标签:;  ;  ;  ;  ;  

江苏经济现代化中的管理咨询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