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控制小组 (ICT)

感染控制小组 (ICT)

一、感染控制组(Infection Control Team,ICT)(论文文献综述)

伍静薇[1](2021)在《肝硬化合并轻微型肝性脑病影响因素分析及其营养管理方案构建》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轻微型肝性脑病筛查,了解该疾病的临床检出率及相关影响因素;结合患病影响因素中与护理相关的指标,以循证为导向,构建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营养管理方案。为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对目标人群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及改善患者疾病症状、生活质量提供一套可行的方案。方法:1.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在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感染科住院并符合纳排标准的肝硬化患者153例。运用神经心理学测试(PHSE)中的数字连接试验-A(NCT-A)、数字符号试验(DST)及简化版动物命名实验(S-ANT1)对患者进行轻微型肝性脑病筛查,以三项测试中异常项≥2项者为检出轻微型肝性脑病。通过筛查结果,了解肝硬化患者中轻微型肝性脑病的发病率,并将纳入患者分为轻微型肝性脑病组及非轻微型肝性脑病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民族、学历、病史等)、影像学资料(CT、彩超等)、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血脂等),分析肝硬化患者并发轻微型肝性脑病相关影响因素;采用慢性肝病生活质量问卷(CLDQ)、英国皇家自由医院营养优先工具(RFH-NPT)分别评估患者近期生活质量及营养风险,获取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出院后30天内非计划性再入院情况,评价并分析肝硬化合并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整体生活质量。数据采用SPSS18.0及Graph Pad Prism8.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2.通过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知网、万方等国内外数据库及国内外指南制定网站,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检索轻微型肝性脑病营养管理相关证据,时限为2010年2020年。根据文献质量评定结果,将最终纳入文献中的相关指标进行证据总结,拟定初步营养管理方案。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方案的德尔菲法专家函询,根据函询结果及意见确定最终肝硬化合并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的营养管理方案。结果:1.轻微型肝性脑病检出情况:共纳入住院肝硬化患者153人签署知情同意以后进行筛查,其中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122例,酒精性肝硬化7例,合并两种及以上病因引起的肝硬化16例,其他病因引起的肝硬化8例。经筛查,肝硬化合并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87例,检出率为56.86%。在阳性患者中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占9.19%(8/87),失代偿期患者占90.81%(79/87)。2.影响因素分析结果:2.1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学历、民族、病因、BMI(身体指数)等方面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情程度、饮酒史、肝性脑病史、PPI持续使用情况、腹水及相关并发症(低蛋白血症、自发性腹膜炎、感染)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学意义(P<0.05)。2.2实验室相关数据比较两组患者在Child-Pugh分级、尿酸、血清钠、总胆红素、前蛋白、血清白蛋白、空腹血糖、国际化标准比值、血小板、总胆固醇、总蛋白等实验室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诊断为轻微型肝性病87例患者中Child A、B、C级者分别为2.29%(2/87)、54.02%(47/87)、43.69%(38/87),Child A+B级与Child C级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在慢性肝病生活质量评分(CLDQ)、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出院后30天内非计划再入院情况,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营养状况比较两组患者营养风险等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中,存在低/中营养风险患者29.89%(26/87)、高营养风险的患者占70.11%(68/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5患病独立影响因素对有显着性差异的变量进行赋值,经Logistic回归发现,超10年的饮酒史、病情程度、腹水、血小板、血清钠、国际化标准比值、感染、慢性肝病生活质量评分(CLDQ)中的活动能力维度及Child C级是肝硬化患者并发轻微型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而总胆红素(OR=1.027,P<0.01)和高营养风险(OR=3.450,P<0.05)是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白蛋白(OR=0.849,P<0.01)、慢性肝病生活质量评分(CLDQ)中疲乏程度维度(OR=0.803,P<0.01)是患病的独立保护因素。3.通过循证国内外相关研究,共纳入文献17篇,其中专家共识4篇,国际指南6篇,系统评价2篇,RCT4篇,队列研究1篇,初步总结出53条推荐意见。4.两轮专家函询积极程度的分别为88.89%、100%,提出意见率分别为43.75%、35.25%,权威系数为0.896;两轮专家咨询和谐系数分别为0.559、0.648,通过卡方检验均显示P<0.01。最终形成方案包括:营养管理团队构建、营养素管理、营养途径、液体管理、饮食频率管理、能量摄入管理及社会-心理支持7个维度共51条推荐意见。结论:1.在肝硬化患者中轻微型肝性脑病检出率较高、生活质量较差,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目标人群的筛查,并进行早期干预以促进病情的转归。2.轻微型肝性脑病是在以肝功能损害及营养缺失为核心的多种因素协同作用下发生的,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患者肝功能、营养风险、生活质量等相关指标的监测。3.本研究所构建的肝硬化合并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营养管理方案基于临床研究及护理循证,并通过了国内营养、护理、临床多学科专家的修订,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辛佳婧[2](2021)在《汉英同声传译中的简约现象研究 ——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为例》文中指出同声传译作为口译的重要形式之一,对译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因为同传活动的复杂性和译员本身的精力有限,且发言人在讲话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重复、犹豫等问题,所以译员在翻译过程中不得不采用删繁就简的方法,用简洁清晰的目标语传递信息。本论文的研究语料为2020年国新办的三场新闻发布会,分别为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开通新闻发布会、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发布会。内容涉及科技、经济和医疗卫生三个领域,口译时长共计208分55秒,转写后中英文共计约为6万8千余字。论文在吉尔认知负荷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观察法及案例分析法,探讨新闻发布会语境下的简约现象即职业译员使用简约技巧的原因,具体表现及使用方法。论文进一步划分出五种省略法、三种简化法和两种概括法并分析了相应的具体表现。通过分析,研究发现:(1)简约现象存在于新闻发布会的语境中,同传译员会使用简约技巧对译语进行合理处理;(2)简约技巧主要表现为省略、简化和概括;(3)译员选择简约处理的客观原因主要包括源语的复杂性和语言的差异性等;主观上可能有出自于提升译文质量,减轻认知负荷的考虑。因此,本论文认为:(1)充足的译前准备、正确区分主次信息、适度的听说时差和及时的自我修正能够帮助译员合理分配精力并更好地使用简约技巧;(2)合理运用简约技巧能够减少主要信息的缺失,突出交际重点并减轻译者的认知负荷。

卢静雅[3](2021)在《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循证的基础上,考虑ECMO护理的全过程,拟构建一套临床适用的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加快ECMO护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为实施ECMO护理提供标准化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通过循证检索文献制定严密的检索策略,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按照Johns Hopkins证据等级与质量评定方法对文献进行评价。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管理理论和小组讨论初步拟定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初稿。运用德尔菲法对浙江省内四个地区的17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并进行指标筛选和修改。最终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及其权重。研究结果:1.文献研究共纳入文献20篇,其中系统评价2篇,类实验研究3篇,观察性研究3篇,文献综述4篇,专家共识7篇,临床指南1篇。2.两轮专家函询中,专家的积极系数是100%,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在4.65~5.00之间,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是0.853和0.894(均>0.7),两轮专家函询后各级指标重要性的变异系数在0.00~0.13之间,最终构建了3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和41项三级指标的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3.层次分析显示:一级指标中,过程指标(0.5936)的权重值最高;二级指标中权重排名前三位分别是ECMO上机准备、ECMO运行管理、临床并发症;三级指标中权重排名前三位分别是撤机成功率、ECMO参数监测执行率、容量监测正确率。研究结论:本研究将德尔菲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以三维质量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的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具有科学性、系统性且权重分布合理,能反映了ECMO护理工作的过程,可作为ECMO护理质量评价的工具。

封文丽[4](2021)在《《新冠肺炎时期的经济学》(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新型冠状病毒在短时间内席卷全球,其高死亡率引发民众担忧恐慌、经济大幅下跌。《新冠肺炎时期的经济学》是特殊时期的产物,该电子书展示了疫情爆发期间,世界着名经济学家对经济的分析与预测,致力于从不同角度提供丰富的数据和专业的信息。本报告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旨在分析翻译问题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本报告涉及三种翻译问题:专业词汇的误译、原文逻辑的缺失及不符合中文语法规则。采用翻译策略为:规范化翻译专业术语、重组信息以符合目标语的逻辑表达习惯和词性的转换。经过此次翻译实践,译者对于新冠肺炎疫情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于经济类文本的翻译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然而,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局限性,如:搜索能力不佳、语言的一致性及表达的专业性存在不足。为提高翻译能力,译者将致力于获取各个领域的知识、提高信息搜索能力以及深入研究翻译理论。期望本报告能够为相关翻译实践提供参考。

钱炳硕[5](2021)在《门诊哮喘患儿的控制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就诊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门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控制效果及哮喘控制治疗中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哮喘治疗效果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0-14岁确诊哮喘患儿,共计142例。采用调查问卷进行基线调查,了解患儿基本信息及相关病史。经门诊药物治疗后,定期复查肺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过敏原等检查,通过检查结果、评估量表等控制程度标准对哮喘控制状况进行评价,并记录相关影响因素;依据哮喘控制情况将患儿分为完全控制组、部分控制组和未控制组,筛选出具有影响患儿控制效果的因素。收集数据通过SPSS26.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X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共收集142例病例,近1年内哮喘完全控制患儿49例(34.51%),部分控制患儿78例(54.93%),未控制患儿15例(10.56%)。近1年内哮喘发作患儿93例(65.49%),2020年3月至6月疫情防控期间哮喘发作患儿41例(28.87%),近3月内哮喘发作患儿52例(36.62%),近1月内哮喘发作患儿19例(13.38%)。通过ROC生存曲线判断5岁以上患儿完全控制时肺功能参数最佳阈值(FEV1/FVC)为79.90%;完全控制时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最佳阈值为21.50 ppb。通过对完全控制组、未完全控制组中可能影响患儿控制效果的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6条影响因素在患儿哮喘控制水平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保护性因素(3条)包括:用药规范(OR=0.309,P=0.035,95%CI:0.104-0.919)、规范化治疗(OR=0.06,P=0.023,95%CI:0.11-0.85)、加强呼吸道卫生(OR=0.217,P=0.012,95%CI:0.066-0.719);危险因素(3条)包括:呼吸道感染(OR=4.99,P=0.002,95%CI:1.812-13.746)、参与剧烈运动(OR=5.509,P=0.001,95%CI:1.954-15.529)、接触致喘因子(OR=6.111,P=0.001,95%CI:2.066-18.073)。结论1.我院哮喘控制情况较前好转(近1年内完全控制率34.51%,部分控制率54.93%,未控制率为10.56%),但与我国哮喘控制总体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哮喘控制的保护性因素:用药规范、规范化治疗、加强呼吸道卫生;危险性因素:急性呼吸道感染、致喘因子接触、剧烈运动。3.继续加强家庭健康教育,并积极联合各相关科室共同参与,保持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的良好卫生习惯。

严韵文[6](2020)在《《残疾青年:关于全球社会消除性别暴力、实现性和生殖健康及权利的研究》(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联合国人口基金会2018年发布的报告Young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Global Study on Ending Gender-Based Violence,and Realising Sexual and Reproductive Health and Rights,主要探讨了残疾青年在性、生殖、健康等方面面临的问题,以及他们所遭受的性别暴力和歧视。该报告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残疾青年的关注。本次翻译实践活动以该报告的第一章为翻译材料,希望能为中国残联和其他残疾人组织的工作提供参考资料。该联合国报告的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残疾的概念,残疾青年在享受性和生殖健康服务时所受的歧视,以及他们所遭受的暴力等等。文本类型为公文文本,语言严谨客观,逻辑性强。主要的翻译难点在于多义词和普通词汇的取义、长难句的翻译以及原文风格的再现。本报告以语境理论为指导,从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两个方面,对文本中词、句和风格的翻译进行探讨,认为多义词、普通词汇和长难句的翻译可以从言内语境出发,词汇的翻译方法分为词性转换法和词义引申法,句子的翻译方法分为增译法、拆分法和包孕法。原文风格的再现可以依靠言外语境,以语式、语旨和语场为依据,从词汇和与语篇的角度来达到这一目的。本翻译实践报告探讨了公文文本的一些翻译方法,以期为公文翻译的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张俊芬[7](2019)在《《儿童时期的医疗和心理健康:社会心理学视角和积极成果》(第2-3章)的汉译及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共分为三部分:英文原文、中文译文以及翻译实践报告。《儿童时期的医疗和心理健康:社会心理学视角和积极成果》主要介绍了十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疾病及对应的护理措施。第二、三章分别介绍了哮喘和糖尿病的病征、用药等信息及相关护理方案。糖尿病和哮喘的儿童患病率逐年增加,以家庭为核心的护理方案在医疗资源紧缺和医患关系紧张的现实背景下具有推广价值。鉴于此,译者选择对这两章进行翻译。源语文本属于医学文本,重在描述医学事实,具有较强的客观性、逻辑性和科学性;用词精确,结构严谨;使用大量专业术语、长难句和被动式。卡特福德的翻译转换理论解释了句子及以下层次的翻译类型。医学文本属于科技文本范畴,考虑到翻译转换理论对科技文本翻译具有适用性,译者选择该理论来指导翻译实践。在翻译报告部分,译者对源语文本进行介绍,分析翻译实践的意义,对翻译转换理论进行解释并综述这一理论对同类型文本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重点描述在此次翻译实践中的层次转换和范畴转换过程。

蔡其刚[8](2019)在《青南儿童棘球蚴病调查分析及AE免疫学诊断、代谢组学研究》文中指出棘球蚴病又称包虫病,是由棘球属绦虫的幼虫-棘球蚴寄生于人及其它动物的肝脏、肺脏等组织器官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青海省是全国罕见的棘球蚴病的高发区,流行区域主要分布于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各县。两型棘球蚴病(CE/AE)混合流行,且流行程度高、疫情严重。为了摸清青海南部地区儿童棘球蚴病的流行状况和流行特征、青海田鼠Em感染情况及其病原学特征、探索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早期诊断技术,本研究对青海南部地区儿童棘球蚴病的感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对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的青海田鼠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了Em青海田鼠株的分离、鉴定;利用分离、鉴定的青海田鼠株Em,表达和纯化了EmAgB3和EmAgB3-GGGS-Em18两个蛋白,并利用纯化的这两个蛋白分别进行了ELISA和胶体金免疫试纸条检测方法的探索;利用分离鉴定的Em青海田鼠株构建了Em沙鼠感染模型,并对构建的Em沙鼠感染模型进行了肝脏、脾脏和血浆代谢组学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采用影像学和血清学诊断方法,对青海南部地区儿童棘球蚴病感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明确了该区域儿童棘球蚴病的流行分布情况和特征。这对患棘球蚴病儿童采取早期诊断和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保障患病儿童尽早地正常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健康的儿童,也可以尽早地进行预防、保健及调理。(2)通过对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的青海田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从捕获的50只青海田鼠中分离、鉴定得到了11株Em,Em感染率为22%。通过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分析,确定了Em青海田鼠分离株为亚洲型,且存在不同核苷酸位点的变异。该研究发现进一步确立了青海田鼠作为Em中间宿主在流行病学上的重要地位,这为在该地区通过控制青海田鼠的数量来降低人感染AE的风险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路。(3)通过提取Em青海田鼠分离株的基因组DNA,综合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技术,克隆、表达和纯化了EmAgB3蛋白和EmAgB3-GGGS-Em18蛋白,获得了高纯度和高浓度的重组蛋白(EmAgB3蛋白的浓度为1.05 mg/mL,EmAgB3-GGGS-Em18蛋白浓度为0.5 mg/mL)。另外,通过利用3C酶酶切的方式,成功将重组EmAgB3蛋白的GST标签进行了切除。进行了纯化和蛋白复性,使其最大程度地恢复了天然EmAgB3蛋白的空间结构和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结构、功能和应用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4)通过对重组EmAgB3蛋白和重组EmAgB3-GGGS-Em18蛋白进行ELISA和胶体金试纸条技术的包装,分别建立了ELISA和胶体金免疫试纸条的诊断方法。经特异性、敏感性和符合性试验,均具有非常良好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5)通过将分离鉴定的Em青海田鼠分离株进行腹腔接种沙鼠的方式,成功构建了Em沙鼠感染模型,感染率高达100%。这为将来进行更深入的针对Em青海田鼠分离株的生物学研究奠定了种子基础。(6)采集了Em沙鼠模型和正常沙鼠对照的肝脏、脾脏和血浆样本,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技术,分别对采集的样本进行了非靶标代谢组学研究,筛选获得了数量众多的差异代谢物。肝脏代谢组学分析显示:在肝脏中检测到10493个代谢物,从中筛选出1509个差异代谢物。其中309个代谢物较正常肝脏代谢物上调,1200个代谢物下调;脾脏代谢组学分析显示:在脾脏中检测到8679个代谢物,从中筛选出1111个差异代谢物。其中586个代谢物较正常脾脏代谢物上调,525个代谢物下调;血浆代谢组学分析显示:在血浆中检测到4085个代谢物,从中筛选出316个差异代谢物。其中200个代谢物较正常血浆代谢物上调,116个代谢物下调。这些代谢组学的数据,为将来开展针对特异性代谢物的研究、筛选药物作用靶点和代谢通路提供了参考。

王春丽[9](2019)在《发展学习者协作能力的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许多国际组织和国家致力于培养21世纪人才,先后发布了各自的21世纪能力框架,比如国际经合组织提出的“素养界定与遴选框架”、欧盟的“终身学习核心素养框架”以及美国的“21世纪技能框架”,而协作是所有框架中的共同能力之一。在教育领域,技术从早期的辅助交流发展为学习者手中的生产力工具,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创新课程与跨学科项目。在这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中,协作亦成为其中的核心形式。尽管协作如此重要,但从目前研究来看,协作更多地是作为帮助学习者取得更好学习结果的一种学习形式,针对如何发展协作能力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的主题在于发展学习者的协作能力,“发展”意味着协作能力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需要通过有意识的设计以便获得的一种能力。研究围绕这一主题探索了三个问题:如何发展学习者的协作能力,作为协作能力发展目标的协作能力框架应该如何构建,学习者的协作能力发展受到哪些因素影响。本课题的开展遵循了“模型设计——模型验证——模型完善”的研究逻辑。“模型设计”指的是基于理论文献形成并细化协作能力发展的模型,体现在论文的第二和第三章。“模型验证”指的是通过实验研究,验证本研究所提出的模型,体现在论文的第四和第五章,其中第四章设计了协作能力发展的评估工具,为第五章的验证性研究做准备。“模型完善”对应于论文中的第六章,主要是通过对研究发现的梳理,修正最初的理论模型。首先,在“模型设计”阶段,为了发展学习者的协作能力,研究基于理论综述设计了包括三个部分的协作能力发展模型:提供协作能力发展的基本条件、提供协作能力框架作为发展目标、提供协作能力发展的结构化支持。协作能力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一是为学习者提供协作学习的机会,即让学习者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习得协作能力;二是设计合理的协作任务,使得学习者有运用协作能力的必要;三是必须提供有意图的教学设计来促进学习者的能力发展,即要有针对协作能力的有意识教学过程。这三个条件仅仅为协作能力发展提供了基础,与此同时,明确设置协作能力发展目标也是非常重要的。协作能力的框架可以作为发展目标,一方面可以在教学中用于向学习者定义协作能力是怎样的;另一方面可以用于评估诊断个体的协作能力表现,以便生成对个体的适应性支持,并促进个体反思。模型的第三个部分指的是为了促进协作能力发展,还有必要针对协作过程本身的结构化支持,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领域对如何设计支持提供了思路,包括从认知过程以及社交过程两方面提供支持。本研究还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了细化,主要是对作为协作能力发展目标的协作能力框架进行了构建,即分析协作能力的发展要体现在哪些维度上。协作能力是一个跨领域的研究话题,本研究主要借鉴了两大领域的研究成果:21世纪能力领域和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领域。通过解读两个领域的已有框架,比如21世纪能力领域的ATC21S框架、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领域Meier等人的协作过程质量框架,研究对框架所含维度之间的异同进行了分析。不仅提炼了共有的维度,还对存在差异的维度进行了理论根源的深究,初步形成了包括六个维度的协作能力框架:参与、交流、社交情感、社交协调、任务协调以及共同信息处理。其次,在“模型验证”环节,研究先是通过收集真实的课堂数据,形成了协作能力的评估工具,在新情境中检验了评估工具的适用性,并初步对协作能力内部维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研究随后设计并开展了验证协作能力发展模型的两因素混合实验,因素一是三种实验条件(一个实验组和两个对照组),因素二是两种协作任务类型(内容依赖任务和内容独立任务)。实验组和控制组1均使用本研究所设计的协作能力发展模型,不同的是实验组所接受的干预是完整的模型,而对控制组1的干预不包括模型中的评估诊断部分,因此控制组1所接受的干预是部分模型。控制组2不接受模型的干预,是完全的对照组。研究所基于的是技术作为学习实践工具的情境,这样的情境选择是为了回应技术促进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变革。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所设计的协作能力发展模型具备一定的有效性:模型对于参与、任务协调、共同信息处理三个维度有效;而在社交情感与社交协调两个维度上的结果“中立”(“中立”指的是虽然发生了一定效果,但是可能因为设置的目标过多而受到干扰);模型对于交流维度没有效果。基于上述发现,本研究从是否可以被模型改变的视角,归纳了协作能力六个维度之间的关系:第一,参与、任务调节和共同信息处理是以任务为导向的客观行为能力,可以被模型所干预;第二,社交情感和社交协调属于以社交为导向的社会化行为能力,可以被模型所干预,但是在目标设计上要尽可能得有针对性,还可以考虑更多的形式来对它们进行干预,例如游戏化的学习,或先从非学术任务培养社会化能力,此后逐步向学科学习整合;第三,交流是协作能力的基础,学习者在交流上的能力倾向于稳定。此外,协作能力的发展需要经历一定的转变阶段,主要是由慢速转变向快速转变的过程。影响因素方面,任务类型影响个体在大部分维度上的表现,并且个体在内容依赖任务上所表现出的协作能力优于个体在内容独立任务上的表现;同时个体的知识基础、协作经验以及协作信念等因素也会影响协作能力各维度的发展。最后,基于上述实践发现,本研究进行了“模型完善”。最初模型的设计视角是形成发展学习者协作能力的一个完整方案,完善后的模型则指出要针对不同的能力维度,开展针对性的方案,模型的起点应该是协作能力评估。此外,不论是发展协作能力的哪些维度,一定的学习准备活动是有必要的,例如激发学习者的学业动机、提供前期基础知识、增强协作信念等。本研究的结论对于后续研究与实践有一定的启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要针对具体的能力维度设计细化的协作能力发展干预手段,关注学习者的协作能力发展过程;二是要设计协作能力发展的支持系统,包括教学代理人的作用,以及设计实时的协作能力反馈;三是需要基于协作能力框架以及行为指标,为教师提供一套协作能力教学的指导材料;四是在教学中整合协作能力发展时,需要纳入不同类型的协作任务,并考虑学习者在协作上的个体特征。今后研究需关注跨学科领域的发展,运用丰富的技术采集学习者协作能力的行为指标,以改善协作能力的评估反馈形式。

陈秀凤,蔡福临[10](2019)在《国外医院感染控制联络护士研究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文中提出文章对国外医院感染控制联络护士的选拔、培养和管理进行了综述,并从岗位设置、规范化培训、考评制度的角度对我国医院感染控制联络护士的发展提出启示,以期为护理管理者推动我国感染控制联络护士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二、感染控制组(Infection Control Team,ICT)(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感染控制组(Infection Control Team,ICT)(论文提纲范文)

(1)肝硬化合并轻微型肝性脑病影响因素分析及其营养管理方案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肝硬化合并轻微型肝性脑病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肝硬化合并轻微型肝性脑病营养管理方案构建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轻微型肝性脑病患病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2)汉英同声传译中的简约现象研究 ——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LIST OF ACRONYM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Thesis
    1.2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hesis
    1.3 Methodology of the Thesis
    1.4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The Development of SI
    2.2 Studies on S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ffort Model
    2.3 Studies of Concision at Home and Abroad
        2.3.1 Studies of concision at home
        2.3.2 Studies of concision abroad
    2.4 Related Studies on Press Conference of SCIO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An Introduction to Gile’s Effort Model
    3.2 An Introduction to Concision
        3.2.1 Definition of concision
        3.2.2 Classifications of concision
Chapter Four ANALYSIS OF CONCISION IN CASE STUDY
    4.1 Omission
        4.1.1 Omission of known information
        4.1.2 Omission of false start
        4.1.3 Omission of similar expression
        4.1.4 Omission of unnecessary modifier
        4.1.5 Omission of repetition
    4.2 Simplification
        4.2.1 Abbreviation
        4.2.2 Substitution
        4.2.3 Fuzzy processing
    4.3 Generalization
        4.3.1 Generalization of elaboration
        4.3.2 Generalization of unclear expression
Chapter Five REASON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USAGE OFCONCISION
    5.1 Reasons for Concision
        5.1.1 Objective reasons
        5.1.2 Subjective reasons
    5.2 Strategies for the Usage of Concision
        5.2.1 Adequate preparation before interpreting
        5.2.2 Discernment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information
        5.2.3 Moderate EVS
        5.2.4 Self-repair
Chapter Six CONCLUSION
    6.1 Major Findings
    6.2 Limitations
    6.3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REFERENCES
APPENDIXⅠ The Press Conference on the Completion and Commissioning of the Bei 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50:31)
APPENDIXⅡ The Press Conference on China's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first half of 2020(58:00)
APPENDIXⅢ The Press Conference on White Paper "Fighting COVID-19: China in Action"(01:40:24)

(3)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ECMO护理管理现状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研究现状
        1.3.2 国内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拟定ECMO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稿
        1.4.2 构建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5 理论基础
        1.5.1 “三维质量结构”模式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1.7 技术路线
2 指标的循证构建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2.1 成立研究小组
        2.2.2 证据检索
        2.2.3 文献筛选
        2.2.4 证据的质量评价与分级
        2.2.5 证据提取与综合
        2.2.6 小组讨论
    2.3 研究结果
        2.3.1 文献的基本情况
        2.3.2 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2.3.3 基于文献的指标提取结果
        2.3.4 初步拟定指标体系
3 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编制函询问卷
        3.2.2 筛选函询专家
        3.2.3 函询过程
        3.2.4 指标筛选标准
        3.2.5 统计方法
        3.2.6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3.2.7 构造判断矩阵
        3.2.8 各级指标权重的计算和一致性检验
    3.3 质量控制
    3.4 研究结果
        3.4.1 函询专家基本资料
        3.4.2 第一轮函询结果
        3.4.3 第二轮函询结果
        3.4.4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3.4.5 一级指标的权重及其一致性检验
        3.4.6 二级指标的权重及其一致性检验
        3.4.7 三级指标的权重及其一致性检验
        3.4.8 确立最终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4 讨论
    4.1 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系统性
    4.2 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可靠性
    4.3 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分析
    4.4 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分析
        4.4.1 结构指标
        4.4.2 过程指标
        4.4.3 结果指标
5 小结
    5.1 结论
    5.2 研究的创新性
    5.3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ECMO 专科护理的发展现状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4)《新冠肺炎时期的经济学》(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Task Description
    1.1 Translation Background
    1.2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1.3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Chapter Two Translation Process
    2.1 Preparations
        2.1.1 Background Information
        2.1.2 Translation Tools and Glossary Bank
        2.1.3 Translation Plan
    2.2 Translation Theory
    2.3 Translation Quality Control
Chapter Three Case Analysis
    3.1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3.1.1 Mistranslation of Special Terms
        3.1.2 Loss of Original Logic
        3.1.3 Inconformity with Chinese Grammatical Rules
    3.2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3.2.1 Standardization in Translating Special Terms
        3.2.2 Information Restructuring
        3.2.3 Conversion of Part of Speech
Chapter Four Conclusion
    4.1 Unsolved Problems and Limitations
    4.2 Inspirations and Expectations
Bibliography
Appendix Ⅰ The Source Text
Appendix Ⅱ The Target Text
Acknowledgements

(5)门诊哮喘患儿的控制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文献 儿童哮喘辅助控制现状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6)《残疾青年:关于全球社会消除性别暴力、实现性和生殖健康及权利的研究》(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翻译任务描述
    1.1 任务背景
    1.2 任务意义
第二章 翻译文本分析
    2.1 文本内容
    2.2 文本特征
第三章 翻译过程描述
    3.1 译前准备
    3.2 译中过程
    3.3 译后审校
        3.3.1 自我校对
        3.3.2 他人校对
第四章 翻译案例分析
    4.1 语境理论
    4.2 言内语境与词义信息的准确传递
        4.2.1 词义的选择
        4.2.2 词性的转换
        4.2.3 词义的引申
    4.3 言内语境与语句信息的逻辑重组
        4.3.1 逻辑内涵的增译
        4.3.2 复杂结构的拆分
        4.3.3 后置修饰成分的包孕
    4.4 言外语境与原文风格的再现
        4.4.1 词汇风格的一致性
        4.4.2 语篇情景的还原
第五章 翻译实践总结
    5.1 翻译实践中的收获
    5.2 翻译实践中的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翻译任务原文及译文文本
附录2 术语表
附录3 翻译辅助工具及平行文本列表
致谢

(7)《儿童时期的医疗和心理健康:社会心理学视角和积极成果》(第2-3章)的汉译及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1.Source Text
2.Target Text
3.Translation Report
    3.1 Task Description
        3.1.1 Source Text Selection
        3.1.2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3.1.3 Text Type of the Source Text
    3.2 Process Description
        3.2.1 Preparation
        3.2.2 Translating
        3.2.3 Proof-reading
    3.3 Translation Shifts
        3.3.1 Catford’s Translation Shifts
        3.3.2 Studies on Translation Shifts at Home and Abroad
    3.4 Application of Translation Shifts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3.4.1 Level Shifts
        3.4.2 Category Shifts
        3.4.2.1 Structure-shifts
        3.4.2.2 Class-shifts
        3.4.2.3 Unit-shifts
    3.5 Summary
References

(8)青南儿童棘球蚴病调查分析及AE免疫学诊断、代谢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棘球蚴病简史
    2 病原体及其特征
        2.1 生物学分类地位
        2.2 棘球属绦虫种类及其形态
        2.2.1 细粒棘球绦虫
        2.2.2 多房棘球绦虫
        2.3 棘球绦虫的生活史
    3 棘球蚴病临床症状
    4 棘球蚴病的流行分布情况
    5 泡型棘球蚴病动物模型构建研究进展
        5.1 理想的Em动物模型应具备的特点
        5.2 动物模型建立的方法
        5.2.1 口服虫卵感染
        5.2.2 经皮肝穿刺法
        5.2.3 开腹肝穿刺法
        5.2.4 切开皮肤经腹壁肌层肝穿刺法
        5.2.5 门静脉分支注射法
        5.2.6 腹腔注射法
        5.3 动物模型评价方法
        5.3.1 剖检法
        5.3.2 影像学方法
        5.3.3 免疫学方法
    6 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6.1 病原学检测
        6.2 影像学诊断
        6.3 血清免疫学诊断
        6.4 DNA检测
    7 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7.1 基因组特征
        7.2 棘球蚴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7.3 棘球蚴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8 棘球蚴病疫苗免疫学研究进展
        8.1 基因工程疫苗
        8.2 核酸(DNA)疫苗
        8.3 多肽疫苗
    9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青南地区儿童棘球蚴病感染状况的调查分析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调查区域
        1.2 学校调查
        1.3 超声检查
        1.4 血清学检测
        1.4.1 前期准备
        1.4.2 样品检测
        1.4.3 参考范围
        1.4.4 结果判定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儿童棘球蚴病病例的地理分布情况
        2.2 儿童棘球蚴病病例的性别和年龄分布情况
        2.3 儿童棘球蚴病的地域分布情况
        2.4 AE和 CE病变的超声分类
    3 讨论
第三章 青海田鼠株多房棘球蚴的分离鉴定及系统进化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青海田鼠的捕获
        1.2 捕获青海田鼠解剖及囊液收集
        1.3 包囊HE染色
        1.4 原头蚴分离及镜检
        1.5 PCR分析
        1.6 进化分析
        1.7 Em感染的青海田鼠物种的鉴定
    2 结果
        2.1 样本收集
        2.2 捕获青海田鼠的解剖特征
        2.3 包囊原头蚴HE染色
        2.4 原头蚴分离及镜检
        2.5 PCR分析
        2.6 进化分析
        2.7 Em感染的青海田鼠物种的鉴定
    3 讨论
第四章 EmAgB3 蛋白及串联EmAgB3-GGGS-Em18 蛋白的克隆表达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寄生虫
        1.1.2 质粒及菌种
        1.1.3 试剂与仪器
        1.1.4 扩增用引物
        1.2 方法
        1.2.1 EmAgB3及Em18 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1.2.2 EmAgB3和EmAgB3-GGGS-Em18 的基因合成
        1.2.3 载体酶切
        1.2.4 目的片段与载体连接
        1.2.5 转化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后筛选克隆
        1.2.6 诱导表达融合蛋白
        1.2.7 蛋白的纯化
        1.2.8 纯化蛋白的检测
    2 结果
        2.1 EmAgB3及Em18 基因的克隆及序列测定
        2.1.1 PCR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
        2.1.2 PCR产物克隆测序鉴定
        2.2 Bam HI-EmAgB3-Xho I及 Nde I-EmAgB3-GGGS-Em18-Xho I基因生物合成
        2.3 重组载体酶切鉴定
        2.4 融合蛋白诱导结果
        2.5 融合蛋白GST/镍琼脂糖亲和层析纯化
        2.6 EmAgB3 融合蛋白酶切后SDS-PAGE检测
        2.7 EmAgB3 融合蛋白酶切后透析
        2.8 蛋白最终Tricine-SDS-PAGE分析
        2.9 目的蛋白Western blot分析
        2.10 蛋白浓度测定
    3 讨论
第五章 基于EmAgB3和EmAgB3-GGGS-Em18 重组蛋白的AE ELISA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抗原
        1.1.2 血清
        1.1.3 试剂
        1.1.4 仪器耗材
        1.2 方法
        1.2.1 基本方法
        1.2.2 抗原包被用浓度及阳性血清稀释倍数的筛选
        1.2.3 临界值的确定及判定方法
        1.2.4 特异性检测
        1.2.5 符合性检测
    2 结果
        2.1 抗原包被用浓度及阳性血清稀释倍数确定
        2.2 临界值的确定
        2.3 特异性交叉检测
        2.4 符合性检测
    3 讨论
第六章 基于重组蛋白EmAgB3和EmAgB3-GGGS-Em18 的棘球蚴病胶体金试纸条诊断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抗原
        1.1.2 血清
        1.1.3 试剂
        1.1.4 仪器耗材
        1.2 方法
        1.2.1 所需溶液配制
        1.2.2 材料准备
        1.2.3 胶体金的制备
        1.2.4 胶体金标记二抗(山羊抗人Ig G Fc)及纯化
        1.2.5 金标垫、样品垫处理
        1.2.6 喷金与划膜
        1.2.7 组装与测试
        1.2.8 特异性试验
        1.2.9 敏感性试验
        1.2.10 符合性试验
    2 结果
        2.1 特异性试验
        2.2 敏感性试验
        2.3 符合性试验
    3 讨论
第七章 Em沙鼠模型的建立及其代谢组学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鼠及寄生虫虫株
        1.1.2 样品
        1.1.3 试剂
        1.1.4 仪器耗材
        1.2 方法
        1.2.1 Em沙鼠模型的建立
        1.2.2 代谢组学研究用样本采集
        1.2.3 代谢物提取
        1.2.4 上机检测
        1.2.5 数据处理
        1.2.6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Em沙鼠模型的建立
        2.2 沙鼠组织UHPLC-QTOF-MS检测
        2.3 质量控制
        2.3.1 过程质控
        2.3.2 数据质控
        2.4 统计分析
        2.4.1 肝脏代谢组学变化
        2.4.2 脾脏代谢组学变化
        2.4.3 血浆代谢组学变化
    3 讨论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1 研究结论
    2 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发表论文
导师简介

(9)发展学习者协作能力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协作能力是21世纪的一项核心能力
        二、技术促进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
        三、协作能力的评估正逐渐被重视
    第二节 问题提出
        一、当前研究缺口
        二、研究问题提出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意义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文献收集方面
        二、研究开展方面
    第五节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协作能力发展模型的设计
    第一节 协作能力研究的领域所属
        一、协作学习与协作能力
        二、“发展”的含义
        三、技术在协作中的使用
    第二节 协作能力的内涵
        一、协作能力的基本属性
        二、协作能力的界定
    第三节 协作能力发展模型的设计
        一、协作能力发展的基本条件
        二、协作能力框架作为发展目标
        三、协作能力发展的结构化支持
    第四节 协作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外在影响因素
        二、内在影响因素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模型细化:协作能力框架的构建
    第一节 协作能力框架的构建方法
        一、协作能力框架的提出视角
        二、文献证据的选取方法
    第二节 21世纪能力领域对框架的解读
        一、领域概况
        二、21世纪能力领域的具体框架
    第三节 CSCL领域对框架的解读
        一、领域概况
        二、CSCL领域的具体框架
    第四节 本研究的协作能力框架
        一、已有框架的对比分析
        二、本研究的框架构建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模型检验:评估能力发展的工具设计
    第一节 工具设计的出发点
    第二节 工具设计的方法
    第三节 研究过程
    第四节 数据收集
    第五节 研究结果
        一、评估工具设计
        二、评估工具的新情境适用性
        三、协作能力各维度间的关系探索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模型验证:协作能力发展模型的有效性研究
    第一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对象
        三、任务设计
        四、干预设计
    第二节 实验过程
    第三节 数据收集与分析
        一、数据收集
        二、数据分析
    第四节 研究结果
        一、干预的有效性检验
        二、不同实验条件下学习者的能力转变
        三、任务类型对协作能力发展的影响
        四、个体因素对协作能力发展的影响
    第五节 研究讨论
        一、干预有效性的结果讨论
        二、协作能力转变规律的讨论
        三、任务类型的影响结果讨论
        四、个体因素的影响结果讨论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
    第一节 研究发现
    第二节 研究总结
    第三节 研究启示
    第四节 研究局限
    第五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协作能力框架访谈提纲
    附录2 协作能力的编码方案
    附录3 协作能力的评级方案
    附录4 验证性实验研究问卷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10)国外医院感染控制联络护士研究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ICLN概述
2 ICLN的选拔
3 国外ICLN的培养
    3.1 培训内容
    3.2 培训方法
    3.3 培训考核
4 国外ICLN的管理
    4.1 人员配置
    4.2 岗位职责
    4.3 考核管理
    4.4 应用效果
5 国外ICLN研究对我国的启示
    5.1 重视ICLN岗位设置
    5.2 开展ICLN规范化培训
    5.3 完善ICLN考评制度
6 小结

四、感染控制组(Infection Control Team,ICT)(论文参考文献)

  • [1]肝硬化合并轻微型肝性脑病影响因素分析及其营养管理方案构建[D]. 伍静薇.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2]汉英同声传译中的简约现象研究 ——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为例[D]. 辛佳婧.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3]ECMO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 卢静雅.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4]《新冠肺炎时期的经济学》(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封文丽.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5]门诊哮喘患儿的控制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D]. 钱炳硕.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6]《残疾青年:关于全球社会消除性别暴力、实现性和生殖健康及权利的研究》(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严韵文. 湘潭大学, 2020(02)
  • [7]《儿童时期的医疗和心理健康:社会心理学视角和积极成果》(第2-3章)的汉译及翻译实践报告[D]. 张俊芬. 贵州师范大学, 2019(03)
  • [8]青南儿童棘球蚴病调查分析及AE免疫学诊断、代谢组学研究[D]. 蔡其刚. 甘肃农业大学, 2019
  • [9]发展学习者协作能力的设计研究[D]. 王春丽. 华东师范大学, 2019(09)
  • [10]国外医院感染控制联络护士研究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 陈秀凤,蔡福临. 护理管理杂志, 2019(05)

标签:;  ;  ;  ;  

感染控制小组 (ICT)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